景观作用

2024-08-02

景观作用(精选12篇)

景观作用 篇1

平常我们在景观设计中探讨的园林景观要素包括地形、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小品等等,除了水体和植物,都是一些静态要素,很少涉及其他一些动态的内容,比如园林中人、动物与昆虫的活动,空气的流动.....相对于“静”的要素,这些“动”的要素在景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常常被忽视,但恰恰是这些被忽视的要素形成的“动态景观”广泛客观地存在,我们的园林才显得生机勃勃。没有水的园林可能会缺失一份灵性,没有人活动的园林会缺少生活气息,没有“动态景观”的园林是则完全是没有生气的。这些动态景观要素的重要作用理应被我们系统的认识,并在园林设计与建造中加以考虑。处理好了,这些要素形成的景观会成为我们园林风景的一部分,甚至是最有特色、最美的风景。

1 园林景观动态景观要素的分类

依据景观要素的活跃度可以把园林景观分为静态景观和动态景观2类,动态景观是由园林环境中各要素的运动形成,根据有无生命特征可以分为:生物性要素和其他要素。生物性要素包括园林中人、动物与昆虫的活动以及植物的生命活动等;其他要素包括园林中水、空气的流动等动态的非生物要素。这些要素与静态要素共同作用转化为园林景观中动态景观。

2 园林动态景观中的生物性要素

生物性要素包括园林中人、动物与昆虫的活动以及植物的生命活动等,这些要素是园林中最活跃、最富有变化的因子。在园林设计与建造中充分运用这些要素,能够营造出生机勃勃、变化多端、独特甚至不可复制再现的景观。

2.1 人的活动

翻阅不同资料,人们对园林的定义大同小异,都认为园林是为了人类自身而创建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目的是为人服务的。吸引人到公园、风景区等地方游玩休憩的因素中,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别人的活动”也是重要因素。(美)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指出:“‘人看人’,这是一种大家都喜好的活动”,“不少人去热闹的地方看热闹,同时也是为了让别人来看他”。现实中,人既是园林的“观众”,同时也是被观赏的“风景”。很多风景照中,有很大一部分风景仅是背景,人才是主角,这就很能说明,人的活动的的确确是我们园林的景观,而且是最吸引人、最有“动”感的部分,是园林环境天然的组成部分。

把人的活动纳入到我们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中,因时因地制宜,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适宜相应的空间,承认其独特的“景观”地位,是我们园林景观摆脱“千篇一律、似曾相识”感,打造特色个性景观的有效手段。《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从人的行为心理角度去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2.2 动物与昆虫的活动

园林环境是我们整个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动物与昆虫也是其中的“主人”,其活跃程度比之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园林中我们除了玩赏花草树木、奇石幽泉,很多的动物昆虫也是观赏目标。

著名的蝴蝶泉(大理蝴蝶泉、枣庄蝴蝶泉、阳朔蝴蝶泉)“,蝴蝶会时,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蝶大如巴掌,小如铜钱。无数蝴蝶还钩足连须,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大合欢树上垂挂至水面。五彩斑斓,蔚为奇观”;南宁蝴蝶园、三亚蝴蝶谷等大型景点都是以观赏蝴蝶而闻名。

许多私家园林、私人庭院的河塘湖池中一泓水,半池荷,鹅戏春水,锦鲤竞游的场景数不胜数,乌龟等动物也是园林环境中的“常客”。人们通常通过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来“招蜂引蝶”、逗鸟、养鱼,打造出生气勃勃的共生景观。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的生态设计理论已经提出在园林的设计与营造的过程中为动物昆虫等生物保留“生命廊道”的观点,打造和谐共生景观,并在某些项目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动物与昆虫的活动作为园林中的动态景观,其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2.3 植物的生命活动

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要素,没有植物可以说就没有园林。与前2种生物性要素相比,植物的活跃度似乎不高,然而当我们将时间尺度放大到月、季甚至年来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植物生命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所形成的季相、形态变化等是园林景观丰富多变的重要原因,理应纳入动态景观要素考察研究范畴。

植物的形态和颜色随四时而千变万化,同一种植物四时季相、形态各异:“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叶艳丽,冬枝傲骨”;不同植物经过科学的搭配形成群落,其变化更是丰富多彩。“春看桃花夏赏荷,秋有秋菊冬览梅”,按照植物四季特征造景,利用四季来赏景,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了人们的习惯。一些植物造景理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按照生态理念,通过科学构建植物群落,从而构造多样“动态景观”的思想,实质上在许多园林植物配置方案中都有体现。比如我们日常所谓的构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绿化格局就是这一理念的通俗说法,在此就不赘述。

3 园林动态景观中的其他要素

动态景观中的其他要素包括园林中水、空气的流动等。不论在哪一类景观中,水都是最富有生气、最迷人和最激发人兴趣的元素,无水不活。宋郭熙在《林泉高致》对水的各种形态作了绝妙的刻画:“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池,欲渔钓恰恰、欲草木欣欣、欲挟烟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水或动或静皆有可赏之处,作为动态景观的水,在园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景观构成要素中水体单独位列五大要素之一,风景园林中专门有“理水”一说,可见其重要性,鉴于已有充分的研究,就不再一一引述。

空气是自然界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空气的流动形成风,许多项目的规划设计中要求保留“通风廊道”,利于内外气流的交换,风的生态效应可见一般。动态景观中,风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没有风的参与,没有这些动态景观,我们的风景将会多么无趣。

4 结语

随着园林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景观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对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一直以来,园林景观中动态的内容并没有被人们看作是真正的景观,没有给予其独立的景观地位。但事实上这些“动态景观”和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的景观一样,都是能够吸引人观看,富有观赏价值的目标。园林景观的分类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依据景观要素的活跃度就可以把园林景观分为静态景观和动态景观2类。本文所认为的动态景观的构成要素就是这些活跃度高的景观要素,包含了部分传统的大家公认的景观构成要素和非传统(有争议)的景观构成要素,也初步揭示了其在景观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有的观点不一定被认可,但希望能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

[1]覃孟婵,唐世斌,刘阳桥,等.园林主要构成要素浅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3,(11):102-104+2.

[2](美)拉特利奇(Rutledge,A.J.).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王求是,高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23.

[3]常俊丽,张鑫磊.单纯与震撼--极简主义园林艺术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41-14844.

景观作用 篇2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认为,城市河道是城市的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给城市供给居民的生活用水,还要保证城市的工业用水、消防用水及绿化灌溉等。如何保证这一重要生命之源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者最为关注的话题。城市河道也是城市的一个名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一个城市的特色进行概括,也可以给市民在茶余饭后有个休闲的好去处,河道中也孕育了很多生态系统,为大量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之地,

在城市的多个组成系统中,河道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河道生态系统与城市内部核心区的人工生态系统和外围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不同,保留并延续着自己独特的一面。这独特的魅力,优良的河道滨海景观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居民从而刺激着房地产的建设。另外,在进行其投资建设的同时还带动着周边的开发与建设,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总之,建设良好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对人类的发展与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景观作用 篇3

一、老式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式

过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灌水式教学,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缺乏创造力,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抄袭的情况。还有就是过分注重技巧,而忽视理论,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空间的描绘上和素描知识不相融合。假如学生没有建立坚实的物体塑造功能,不能把实际的绘画知识和手绘技巧有效的融合起来。

2色彩知识和空间观念不相融合。假如学生不能从空间的范围去认识色彩和塑造色彩,在手绘设计图纸色彩方面就容易出现平面化的问题。

3.手绘训练中主要以临摹为主要方式。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时候适当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改革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

二.手绘表达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作用

1.转变过去的临摹训练模式

手绘表现技巧的掌握需要不断的进行练习,通过进行数量的增加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是机械的临摹只会让学生产生依附感,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临摹的时候,适当地转变临摹作品中的视角位置,在一些原来不注意的角度进行作品的观察,进而加入自己的思想,转变景观环境和原来的设置空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的空间观念。在进行线条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感受线条的独特美感,运用不同的笔墨进行相应的对比等,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更好的实现绘制手法的多样化。

2.设计模式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

表现技法课的任务就是教授学生运用多元化的绘图工具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它不是简单的绘画,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表现图和设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设计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融合已学的知识,保证作品的原创性

手绘表现技巧课不但需要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具备熟练的技巧,并且准确的认识和观察图纸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学生融合已学的知识。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进行图画的解读,建立良好的尺度感、把握画面的整体性和控制性。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老师的指引,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且能够及时地形成三维空间形象,还要进行准确的表达。而且,针对空间环境,不但要注重色彩的搭配,还要对物体材料也进行深入的描绘。在表现方法上进行不断的练习,对于综合知识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表现方法上进行不断的训练,建立独特的风格也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可以根据色彩的相互融合,对物体的感觉和光影进行有效的融合,合理的处理各个阶段的关系。增强面的整体感,让学生学会熟练的使用多种绘图工具和材料,使得绘图更加具有空间感,并且表现手法也更加的多样化。

三.结语

手绘表现方式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表达技巧。手绘表现技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相互融合的,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还要敢于突破,不能单纯的进行临摹,要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变革,要适时的进行课程的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景观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任全伟.论手绘表现与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的关系[J].美术大观,2013,(8):144

[2] 王永.手绘表现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3] 黄宇,林梓,杨筱等.基于SkectchUp与手绘结合的工作方法探讨[J].广东园林,2011,33(2):21-24

银杏的景观作用分析 篇4

1 生长特性

银杏为阳性树,喜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深厚壤土,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在酸性土(p H值4.5)、石灰性土(p H值8.0)中均可生长良好,而以中性或微酸土壤最适宜,不耐积水之地,较能耐旱,但在过于干燥处、多石山坡或低湿之地生长不良。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银杏是高大的落叶乔木,主干明显、挺拔、端直,其树干每年抽发1~2次新梢,枝梢上有长枝和短枝2种[1]。其生长速度较慢,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寿命长,可达2 000年以上。

2 景观特性

银杏种子又称白果,可食用,果叶均可入药,木材是优质的家具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银杏树干高大,树体通直,冠幅大,株型优美;叶形优美扇形,肥厚,叶色随季节变化;果实白色,秋季满树挂满的果实也是一道优美的风景。同时,其寿命长,病虫害少,在城市绿化、园林美化中被大量运用[2]。

3 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银杏的生长特性和景观特性决定了银杏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其寿命长,形、叶、果观赏价值高的特点使其在绿化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生长速度慢,种子坚硬又令其景观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随意使用[3,4]。

3.1 适宜作亭荫树和主景树

成年银杏冠大荫浓,遮荫功能比较好,同时其落叶树的特质令其在冬季不遮挡阳光,能够较好地在庭院、园林绿地中起到遮荫的作用,是较理想的亭荫树。银杏株型优美,干体通直挺拔,叶色优美,树龄长,病虫害少,是优质的景观树种,无论在自然式园林绿地还是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皆可以孤植的方式作为主景树。

3.2 适宜作绿地丛植树

在园林绿地中的丛植树,不仅要有良好的个体观赏效果,还要能形成统一的林地景观,并同时具有点景、遮荫等功能。银杏的观赏特性十分符合绿地丛植树的特点,其观赏效果最突出的叶色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天发芽是嫩绿色,夏天是翠绿色,而到了秋天则变为满树的金黄色,不同的色彩都能与银杏树下的草坪绿地和背后的背景树形成既对比又统一的观赏效果,既有丰富的色彩美,组合在一起又能形成优美的林际线和群体美。特别是在秋季,满树的金黄色与金秋的意境相得益彰,不仅有色彩美,更有意境美。

3.3 可作为硬质广场绿化树种

在硬质广场绿化中,一般用树池或树台的方式种植乔木,起到遮荫和丰富广场空间层次的作用。在硬质广场上种植乔木,应做到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一般以常绿树种为主,避免广场在冬季出现单调荒凉之感。因此,当在广场上种植银杏时,其应与其他常绿树种相结合,数量上不宜占主导。同时,广场是一个开放空间,人流量比较大,应避免使用带刺、坚果等会对行人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树种,因此在选择银杏时,应充分考虑其果实坚硬、果形圆滑的特点,避免其果实对行人行走安全产生影响,利用其雌雄异株的特点,选择性栽植观赏效果较好的雌树,不栽植雄树,使其不能结出果实。

3.4 不适宜用作城市道路绿化树种

作为城市道路中的行道树,其主要功能为遮荫,同时能为车辆和行人提供安全的行车环境。银杏不适于用作道路绿化树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3.4.1 生长速度慢。

道路绿化树种用量大,为了快速达到景观效果,往往选择体量大、生长速度较快、能够快速成荫的树种。银杏生长速度慢,很难一次性获得大量足够达到景观(上接第226页)功能的大树。

3.4.2 不耐修剪。

作为道路绿化,往往由于道路架空线、道路照明等的影响,需要经常性地对行道树进行修剪,而银杏被截干修剪后,其挺拔的株型就不复存在,不利于形成统一的道路绿化景观。

3.4.3 银杏是落叶植物。

道路交通安全是道路绿化考虑的首要因素。银杏的落叶期相对集中,会随风纷纷飘落,这种金黄色飘落的树叶会对驾驶员的视线产生较大的干扰,不利于交通安全。

3.4.4 银杏的果实造成交通不便。

银杏的成熟果实掉落在道路上会对道路交通和行人安全产生影响,因此,不太适宜用在硬质路面上用作绿化植物。同时,银杏果实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成熟期往往引得一些路人在道路上捡拾,甚至上树攀摘,不仅影响人体安全,还影响道路交通,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屡屡发生此类人身安全事故。

4 结语

银杏是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很高的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也应根据其景观特性和生长特性,合理应用,不能盲目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效果。

摘要:银杏是我国特有的植物物种,其寿命长、经济价值较高,景观效果好,在我国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中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景观应用方式。从银杏的特性入手,对银杏的景观作用进行分析,以明确其景观应用的形式和方法。

关键词:银杏,特性,景观应用

参考文献

[1]卓立环,陈龙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郭国辉.银杏在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2):23,25.

园林景观水景设计有哪十大作用? 篇5

1. 园林水体景观,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 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 提供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饮茶,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茶。由茶而引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评价:“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 提供生产用水。生产用水范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产养殖用水,如养鱼、蚌等,

这两项内容同园林面貌和生产、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5. 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如游泳、划船、溜冰、船模等。如现在休闲的热点,如冲浪、漂流、水上乐园等。

6. 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7. 交通运输。较大型水面,可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8. 汇集、排泄天然雨水。此项功能,在认真设计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9. 防护、隔离。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引伸来说,水面创造了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隔岸相视,可望不可及也。

景观作用 篇6

关键词:人的行为;人的需求;小城镇;街景

人既是环境的创造者,又是创造物。环境是行为的潜在因素,只有在适当的行为配合下,才能产生影响。环境会对行为起限制作用,对另一些行为起促进作用,同时行为也反作用于环境。本文以陕西省眉县金渠镇河营路的街道景观改造为例,重点讲述街道景观中人的行为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一、人的行为与需求

1.1 行为

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中人的行为分三类:必要性活动,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人的日常事务属这一类型。自发性活动,与物质规划条件联系紧密,大部分户外的娱乐消遣属这一范畴。社会性活动,公共空间中有赖与他人参加的活动,通常由前两类活动发展而来。

1.2 空间需求

根据不同人群活动,人的需求分以下方面:领域性:指个人或一部分人专有控制的空间;私密性:人满足遮风蔽雨后会希求独立空间;自主性:人是空间中的主体,因此有选择、支配空间的权利和自由;人情味:人的出行活动是多样的,需达到舒适宜人,应有相对应的空间类型,尤其是角落与边缘空间的处理。休闲性:适合人们从事休闲活动的各种场所。

人的行为在塑造空间的同时,心理也在寻求适合自己的环境,行为也趋向于设置在最能满足它要求的空间环境中,这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人性空间。

二、小城镇街道景观空间中人的行为分类

依据通行空间和人的心理需求,人在街道步行空间中的活动可归为以下:

交通通行:属必要性活动,是街道空间中最基本的人类活动;停留休息:属自发性活动,随机性大,空间环境对其影响比较大;观赏散步:属自发性活动,步行空间的安全程度、景观质量和环境设施对人的心理影响非常大;游览购物:属自发性活动,这是一种带目的性的游览行为,好的环境质量其具有邀请性;

交谈交往:属社会性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在街道空间中的发生是偶然性的,受环境影响非常大。

集会娱乐:属社会性活动,是人的聚集性活动,对于空间的尺度和质量都有要求;餐饮及其他:属社会性活动,对环境质量要求非常高的小概率事件。常常伴随休息和交往活动而产生,人们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三、陕西省眉县金渠镇河营路街景改造初级探索

3.1 现状特色及存在问题

基地位于陕西宝鸡眉县金渠镇,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被农田、果园包围,形成很好的乡村景观;农业带动整片的经济;该路段为通往红河谷的必经之路为观光者带来很好的景观印象;基地地势北低南高,形成有趣的线性景观道路空间;“关中八镇”之一,有运动强镇的荣誉。

其存在以下问题:用地性质:基地用地性质丰富,以商业用地为主带动街道活力。用地无明确区分;商铺分布混乱,环境差,安全隐患多。商贩聚集,影响秩序。整个街道缺少公共活动空间。政府用地缺少地方特色;道路交通:基地为主要生活性道路,承载主要交通功能,展现镇区特色面貌。通行方式复杂,功能不明确,道路结构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沿街建筑:沿街建筑多为两三层的商住混合;广告牌没有一个系统化的限定;节点空间:节点不突出,风格不明显;缺少居民集散、游憩场地;商品展示空间侵占居民室外景观空间;绿化种植:道路绿地系统不健全,道路绿化不足。植物配植层次单一,局部搭配不合理、视觉景观不佳;服务设施:该路段作为城镇居民行走、驾驶、交谈、散步等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环境,街道两侧公共设施极为少见,且分散,缺乏系列化设计,整体性较差。道路全程一个公交车停靠点,由于位置问题,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使用。道路服务设施不足,景观小品严重缺乏且缺少地方特色。

3.2 改造方式与措施

通过分析,采取以下措施:用地功能:按各用地使用情况将人的活动空间在地块中简单区分,统一街道区域的风格。交通安全:将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进行区分,各行其道;道路两旁设置停车位。沿街立面:吸收当地的文化,统一建筑立面风格;指示标识等与建筑立面等細节相配合。节点改造:探究区各类型人的行为习惯、生活结构及作息时间等因素,设置节点空间在人们最需要的位置。用实用、美观的节点空间点缀线性道路景观空间。注意景观空间的尺度感、层次感。绿化种植:乡土植物装饰街道景观空间,成为区域景观特色。形成视觉观感完整、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加强后期维护,创造优美的植物空间。服务设施:遵循交通设施相关要求设置统一风格的服务设施,提高道路景观的美感及可识别性。

结语

小城镇道路景观的功能概括为:提升交通舒适性;塑造城镇空间环境;构筑视觉环境;体现区域人文氛围;建立生态型绿化系统;拉动道路沿线的经济增长。本文就何营路为蓝本,对小城镇街景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了小城镇道路景观的特色及设计的理论方法;同时,对何营路的基本概况有了简单的认识。后期应结合该片区的历史、民俗民情、地方特色和自然环境,将道路看作建筑、环境、人等景观要素构成的综合体,进行景观环境的合理建设。

参考文献:

[1]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倪文和.《人·行为·环境》[D].江西:2009.

[4] 刘华.《当代关中小城镇商业街道景观研究》[D].陕西:西安美术学院,2012.

[5] 熊灿.《基于行为模式的城市户外休闲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9.

浅析环境中园林景观小品的作用 篇7

景观小品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一般泛指室内外空间中一切具有美感、为环境所需、满足人们某种日常行为而设置的人为小品构筑物。它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方便游人使用的小型建筑设施。

2 园林景观小品的分类

2.1 供休息的小品

供休息的景观小品包括休闲椅、座凳、桌子、遮阳挡雨的亭子或伞等。通常情况下, 这些是结合环境放置在一块较为平坦的硬地上。

2.2 装饰性小品

装饰性小品在景观中起点缀、装饰的作用, 渲染景观环境的氛围, 为环境增添美感, 使得景观环境更加精致。另外, 有造型感的精致小品凸显环境的品位和高贵感。

2.3 结合照明的小品

结合照明的小品主要是景观灯的基座、灯柱、灯头和灯具等, 造型多变, 是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2.4 展示性小品

展示性小品主要起信息传递的作用, 包括布告板、导游图板、指路标牌以及动物园、植物园和文物古建筑的说明牌、阅报栏等。这些都是在向景观环境中的活动人群给予信息的说明, 消息的传达。

2.5 服务性小品

服务性小品主要是一些饮水设施、洗手池、公用电话亭、为保持环境卫生的废物箱等。这些小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保证人们活动的舒适性和景观环境的整洁性。

3 景观小品的功能

3.1 造景功能

园林景观小品在环境中的造型艺术性和观赏价值极为重要, 其艺术造景功能用途广泛。作为环境中的点缀之笔, 景观小品的体量较小但数量较多。当它作为点缀用时, 能巧妙的烘托环境, 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为整个环境锦上添彩;当其单独作为环境中的主题景观节点时, 又能突出整体环境的特点。

3.2 使用功能

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是景观小品最直接的功能, 也是它最基本的功能。此类景观小品包括休息类景观小品、照明类景观小品、健身娱乐类小品、通信类景观小品。休息类的小品包括亭、廊、榭、椅凳等;照明类小品主要是灯具;健身娱乐类小品包括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通信类景观小品主要是电话亭。

3.3 信息传达功能

园林小品景观还承担着文化宣传的作用, 向人们传达各类信息。比如小区宣传栏, 用于传达各种生活常识、法制法规;旅游导向栏则给人提供有关城市和交通等方位上的信息。不同类型的景观小品是不同功能的信息载体。

3.4 安全防护功能

园林景观小品还具有安全防护的功能, 保证人们游览、休息时的人身安全, 强调不同的空间功能、环境管理上的秩序安全, 比如各种安全护栏、围墙和挡土墙等。

4 景观小品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4.1 设计

景观小品在景观环境空间中的主要功能有使用功能和组织功能。使用功能是它作为环境中的一种组织要素, 所扮演的某种特定作用;组织功能在环境中起到纽带的作用, 将景观空间串联组织起来。景观小品在环境设计中可结合组景手法来运用, 与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造景、建筑、水系、山体等相结合, 以达到点睛的效果。在设计艺术作品时, 需要有独特的个性。这一方面来源于设计的个性特征, 另一方面, 是指它所处的区域环境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此外, 还需要考虑艺术作品的功能因素, 既要有实用的, 也要有精神上的, 同时, 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公共设施的艺术设计更倾向于功能设计, 要以人为本, 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需求。对于特殊人群的需求, 则要体现出人文关怀, 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 切合他们自身情况和精神状态。

4.2 观赏

优秀的景观小品一般有这样的特征:体现该地人文化历史、民风民情和发展轨迹。具备以上特征的景观小品可以很好地提高区域的识别性, 加深人们对地方区域的印象。在设计时, 利用这些艺术品和设施的设计可以突出表现景观主题, 甚至可以引起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等社会问题的关注, 产生社会共鸣, 吸引更多的景观从业者不断深入研究、解决各种突出的、尖锐的环境问题, 改良景观环境的品质, 让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绿色、健康。同时, 它又是一种积极的、具有文化品位的景观, 能够提高大众的艺术品位和思想境界。优秀的景观小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给人艺术上的享受。

4.3 渲染

园林景观小品除了设计和观赏的作用外, 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渲染环境气氛。设计师将景观家具艺术化、景致化, 可以使之与园林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能产生好的景观效果的景观小品都是经过设计师精心处理的, 不仅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会使环境更加宜人, 更具感染力, 从而提升整体效果。

5 结束语

景观小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在景观环境中功能因素的需求, 也提升了环境的品质。景观小品作为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 虽然体量比较小, 但也同样影响着环境的整体形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家越来越重视景观小品在环境中的位置, 注重它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园林景观小品不仅带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还有意味深长的意义。好的环境品质注重地方文化传统, 强调历史文脉, 它往往是历史、文化、功能的统一, 是观者与陌生环境交流、互动的良好载体, 也是观者与地方文化的情感节点。

摘要:21世纪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的发展影响着环境质量, 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出现与兴起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园林景观小品是环境设计的点睛之笔, 不同的景观小品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作用。从景观小品的概念、类型和功能出发, 简要论述了景观小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作用。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小品,景观环境空间,小型建筑设施

参考文献

[1]朱望规.城市公共环境景观与建筑小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薛健.环境小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景观作用 篇8

一、老式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式

过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灌水式教学, 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缺乏创造力,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抄袭的情况。还有就是过分注重技巧, 而忽视理论, 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空间的描绘上和素描知识不相融合。假如学生没有建立坚实的物体塑造功能, 不能把实际的绘画知识和手绘技巧有效的融合起来。

2色彩知识和空间观念不相融合。假如学生不能从空间的范围去认识色彩和塑造色彩, 在手绘设计图纸色彩方面就容易出现平面化的问题。

3.手绘训练中主要以临摹为主要方式。所以,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的时候适当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利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改革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

二.手绘表达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作用

1.转变过去的临摹训练模式

手绘表现技巧的掌握需要不断的进行练习, 通过进行数量的增加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是机械的临摹只会让学生产生依附感, 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水平,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临摹的时候, 适当地转变临摹作品中的视角位置, 在一些原来不注意的角度进行作品的观察, 进而加入自己的思想, 转变景观环境和原来的设置空间, 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的空间观念。在进行线条学习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感受线条的独特美感, 运用不同的笔墨进行相应的对比等, 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更好的实现绘制手法的多样化。

2.设计模式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

表现技法课的任务就是教授学生运用多元化的绘图工具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它不是简单的绘画, 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表现图和设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设计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融合已学的知识, 保证作品的原创性

手绘表现技巧课不但需要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还要具备熟练的技巧, 并且准确的认识和观察图纸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都需要学生融合已学的知识。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进行图画的解读, 建立良好的尺度感、把握画面的整体性和控制性。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老师的指引, 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并且能够及时地形成三维空间形象, 还要进行准确的表达。而且, 针对空间环境, 不但要注重色彩的搭配, 还要对物体材料也进行深入的描绘。在表现方法上进行不断的练习, 对于综合知识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表现方法上进行不断的训练, 建立独特的风格也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可以根据色彩的相互融合, 对物体的感觉和光影进行有效的融合, 合理的处理各个阶段的关系。增强面的整体感, 让学生学会熟练的使用多种绘图工具和材料, 使得绘图更加具有空间感, 并且表现手法也更加的多样化。

三.结语

手绘表现方式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表达技巧。手绘表现技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相互融合的, 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 还要敢于突破, 不能单纯的进行临摹, 要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注重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变革, 要适时的进行课程的改革, 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景观设计师。

参考文献

[1]任全伟.论手绘表现与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的关系[J].美术大观, 2013, (8) :144

[2]王永.手绘表现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23)

景观作用 篇9

一、医院园林景观的作用

(一) 医院园林具有改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作用

园林绿化带客观上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悬浮颗粒, 具有减尘的作用。部分植物对空气中存在的有毒气体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分解功能。同时, 绿化带的存在, 在隔音降噪方面起到不少作用。对康复中的患者来说, 医院园林所呈现的优美景象, 有助于患者的心情舒畅和愉悦, 加快疾病康复过程。另外, 园林绿化的植物本身就是顽强生命的代表, 绿化植物的存在, 也有助于陶冶患者的思想情操。

(二) 园林的辅助治疗法

在医疗与园艺的学科边缘, 如今出现一种所谓的园艺疗法。广义地讲, 园艺疗法是指通过植物及与植物相关的诸活动达到促进体力、身心、精神的恢复疗法, 它是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美国园艺疗法协会 (AHTA) 对园艺疗法的定义如下: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 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 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此类所谓新型疗法, 医院领导、设计师们需倾注更多精力来关注园林景观的设计。

二、医院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

医院园林设计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 生态园林学、建筑学、美学、医学、人体工程学等, 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方能做好医院园林景观设计。

(一) 利用医院现有地块, 尊重规划指标, 合理规划各功能区

医院园林设计受医院地块现状影响, 在保障绿化率等规划指标的前提下, 如何合理区分各功能区块, 以满足各类人群不同的功能需求显得尤为关键。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例, 新院区地处城市南郊, 占地500亩, 园林规划者按不同功能将地块划分14个区域 (见图1) , 分别为主入口区、院前广场区、情景小品景观区、医院历史展示区、VIP医疗保健区、建设预留地、中心花园区、传染病区、后勤生活区、内庭院区、寺庙区、社会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备用地, 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二) 沿用医院历史文化, 寓情于景

每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均形成自身独特的历史沿革及文化特色。

在医院园林景观设计中, 必须体现这种文化的传承。设计时应考虑诸如院史长廊、碑文、雕塑等文化元素, 将历史文化的设计融于景观中。使现代化医院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 同时这历史的厚重也将换来患者更笃定的信任感。

(三) 医院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区域的树种选择问题

1. 在进行植物树种配置时要考虑到树木花草与建筑物的空间层次性。

草坪花卉与高大乔木要逐层递推, 在树种配置时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平面、立面相结合, 乔、灌、花、草相结合, 一步步把患者视线从景观引向医院。

2. 植物树种配置时还应关注不同品种植物色彩与花期的搭配, 使院区一年常绿, 四季皆花。

植物配置在选材上要尽量考虑患者的情绪, 常绿树木和落叶树的理想搭配比例为3∶1, 要大量引用乡土树种和生命力很强的树木花草。特殊区域设计时要给予特别的考虑, 如儿童医院, 为符合儿童审美心理, 植物配置应该以鲜艳的色调为主。禁止选用带飞毛、臭味、有毒、有刺的植物。传染病院由乔木灌木结合配置, 同时加大常绿树比例, 以使长年都有良好的防护效果。

3. 从园艺疗法出发, 充分考虑不同树种在医院种植的适宜性问题。

植物与环境绿地的五感刺激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是园艺疗法作用于人体的重要途径之一。视觉上, 植物旺身的生命力往往会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桂花、含笑等植物会让人精神愉悦, 残荷、菊花等植物会让人神情伤感。而在医院里种植圆柏、松类、盐肤木、忍冬、冬青、女贞等则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四) 医院园林景观设计中非植物造景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大量采用了不同树种相互搭配的造景方法。

绿化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非植物造景也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亭台楼阁、水榭假山、溪流飞瀑等人工造景与植物相互搭配, 相得益彰, 呈现出完美的自然生态, 更利于患者的康复。园林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患者休闲长廊、环形鹅卵石通道、健身场所等, 让患者能融入园林, 更好地享受园林。

摘要:医院园林景观具有改善环境、美化环境、辅助治疗的作用, 本文简要探讨了园林景观的作用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隔音降噪,辅助治疗,生态学

参考文献

[1]章俊华.Landscape思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2-3.

[2]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 (上) [J].中国园林, 2000, 16 (3) :17-19.

[3]陈立群.浅谈医疗机构中的园林绿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10) :176-178.

[4]李树华, 张文秀.园艺疗法科学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 2009, 8:19-23.

景观雕塑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 篇10

景观雕塑区别于架上雕塑,雕塑家对于后者有完全的话语权。架上雕塑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雕塑家在工作室里进行的完全自主的创作,且最终作品的展示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给观者去鉴赏、感受,并不会受到过多外界的客观因素影响,但前者,景观雕塑,其本身的含义以及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它不能以艺术家太过于自我的表现方式呈现在普通大众的面前。

我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地加快,“公共空间”这个概念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公园、学校、广场、居民区、大街小巷等都是提供给民众的公共空间,人们在此交流,进行日常的文化休闲活动,它从诞生起本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运用成为了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当一件优秀且具有内涵的景观雕塑作品被置于公共空间中,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公共空间中,受到了人们的赏识,尤其是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心理的需要,就很容易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在世界上都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典范之作。

而环境艺术,它不仅涵盖了我们立刻联想到的绿色空间,也涵盖了科技。城市中,我们进入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建筑,而这些建筑属于环境艺术的主体,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景观雕塑作为环境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城市环境中,不但与建筑同时置身于环境中,更起到一种传递思想、叙述事件的作用。还可提高城市整体环境的质量,提高城市的文化素养,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标识等,从而使整个环境达到一个更高的格调,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它不仅可以成为城市中的装饰与点缀,更多的是承载着人文使命,代表着民众的审美取向。设置此类雕塑的目的更多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美化城市风貌,使之不让所有的城市都看上去那么千篇一律地程式化。在内容方面,可以贴近人们的生活,所描绘的对象可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或事件,需求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都影响着景观雕塑的类型变化。但最为重要的是使其成为一条“纽带”,将大自然、人造景观与人类透过景观雕塑相互了解、沟通。除此之外,景观雕塑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与建筑的互动、融合。作为共存于同一空间中的两者,我们在欣赏景观雕塑作品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它所处的环境,周边的建筑、广场、这类大型公共空间,鉴赏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观察它与之形成了怎样的和谐共存关系。

2 景观雕塑的人文内涵与审美取向

景观雕塑有其特殊的艺术语言,从观者的感知切入,透过视觉传达的方式,尽可能满足观者的审美心理需求。作品常借助周围景观或是某种寓意,触发观者的心理共鸣。就像纪念性雕塑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与感知。例如俄罗斯著名景观雕塑作品《祖国·母亲》,它坐落于斯大林格勒(即现在的伏尔加格勒)城区北部的马马耶夫岗高地,建于1966年。雕塑重达8000吨,加之右手举起的宝剑连同底座高104米,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水泥雕塑。它的建成是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是一座人物形象的雕塑,描绘的是一位母亲,愤怒的一脚向前,转身的动态,挥舞着手中的宝剑,一边怒喊着,好像在向自己的儿子发出“保卫我们的祖国母亲”的号召。当游人置身于雕塑下时,强有力的巨大体积给人一种震撼的感受,人物动态的张力展露无遗,却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到任何的压力。雕塑内则有一部直通到雕塑肩部的电梯,这样的设计让人会联想到美国纽约港内的自由女神像,人们既可以远观,又可进入主体建筑内部,直升到顶,在一个高度上俯瞰周围的景色,她们都具备了很强功能性的现代设计元素。两者同为女性形象,这样的雕塑会让人感到亲切,铭记当年的那段历史。在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则有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外群雕、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雕塑等。这些景观雕塑以其静态的展示、特殊的材质、肌理与造型与观者的视觉互动,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引发思考的目的。在大多数景观雕塑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寓意与象征,教育人们,鼓舞人们,给社会祝福与希望。

景观雕塑与受众对话和交流的功能,是由隐藏在外部形态结构中的内在文化含义决定的,即景观雕塑的人文内涵。是审美活动的升华,产生一系列“正”的能量,是精神文明的体现。这就需要景观雕塑的创作者,在创作雕塑作品过程中将城市的历史、文化等具有典型性、高度概括的人文要素包含其中,赋予景观雕塑应有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属性,使其雕塑具有多重意义,并依据观赏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心理情绪以及环境时空等因素而达到预期的审美、启迪、教育目标。使景观雕塑的建造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和人文景观节点。

3 不同城市景观雕塑的特点及其作用

城市不仅作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带,也是文化的聚集地,代表着人类的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写照,同时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我国最近的二十多年,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出现了一大批景观雕塑,它们反映了一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科技、宗教信仰等文化特征。代表着城市的格调、公共环境的内涵,可以说是城市灵魂的一部分。这些公共雕塑作品存在于城市的各个方位,让人们去意会城市的文化内涵、精神气质,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文明追求。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该城坐落于长江口,素有“中国近代第一城”“江海明珠”的美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市的景观雕塑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如西被闸绿地、濠河风景区、南通博物馆与狼山风景名胜塑立的主要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名人。还有在著名高校里矗立的雕塑,如南通大学的孔子像、张謇、陶行知,体臣卫校的姜体臣、南丁格尔等耳熟能详的名人。无一不是在传播本院校的人文思想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表明了南通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连的关系。

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南通历史名人———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同时也是政治家、教育家。甲午战败,国将不国,为了实现救贫的抱负,1895年,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全力支持下,张謇筹措到50万两银子,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人为了纪念他,创作过很多雕塑,有的置于城市公共环境中,这其中就有位于濠河畔的《强国梦痕》巨型浮雕。该景观雕塑临水而建,让人们在饱览南通的水色美景的同时,还可近距离欣赏这组浮雕。从1899年的大生纱厂第一台机器到中国第一所设有本科的女子师范学校、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第一所水利专门学校等都在展现着张謇先生那一代人的付出,为强国、为复兴而做出的种种事迹。还有的则放置于南通大学校园内,大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后现代文明的基础,大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最好的象征,与周边景观形成很好的互通性。

再来看看四川成都,三国时期蜀汉的国都。说到成都,不仅会联想到“大熊猫”“麻将”“火锅”这些关键词。这里有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位于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据考证可以将时间推回4800年前。青铜铸造的面具、神树、青铜人像这些代表着三星堆的雕塑无一不是我们熟知的。之所以有了如此伟大的发现,成都的很多地方都涌现出一批以三星堆青铜雕塑为元素的景观雕塑,多置于城市中的景观带、广场这类公共空间中。这正是以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为铺垫,充分展现出成都这座悠久历史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

来到四川雅安,这里自古有“雨城”之称,城市好似一幅山水画,碧水青山环绕其间,甚是美矣。雅安出好茶,名山一带尽是茶树,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很适合茶树生长,所生长出的茶叶质量非常好。雅安的茶马古道雕塑群正是描绘了当地这一特色,就像史诗般呈现在我们面前,带我们回到唐朝,重述那段东方文化走向西方的渊源历史,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生动地展现出一个个独立的故事。时至今日,茶已经成为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该雕塑群平均高度2.5米左右,由人物以及马匹的造型组成,写实手法塑造,玻璃钢着色仿铜效果,整个景观带位于康藏路上(国道318线),是成都途经雅安前往康定以及西藏的重要交通枢纽,三岔路中心绿地,且旁有面积较大的空旷地,供来往车辆在此停车休息、驻足、观赏。视野开阔,更是驴友以及摄影爱好者们的必经之地。该路段建成通车至今,大量的游客途经此地,驻足于此,无不对这组群雕产生极强的观赏欲望。正是因为其叙述的特殊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雕塑独特的塑造手法。

4 对景观雕塑品质的思考

作为功能性极强的景观雕塑,在如今的中国正值可以飞速前进的时机,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的景观雕塑不断涌现,我们在保护和运用好传统雕塑的同时,更应该研究如何将景观雕塑恰如其分地融入我们的城市中去。一件品质较高的景观雕塑必定有其思想内涵、文化底蕴以及深切的感悟。艺术家对城市历史、城市风貌、文化特色、民俗等各方面都应做到详细的了解,做到综合化考虑。城市环境的变化对于雕塑的存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不仅要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出发,更要将它们很好地进行融合,符合本地域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推出一批典型的,代表着城市特色的优秀作品,避免将那些没品的“视觉垃圾”引入公众的视线。好的景观雕塑作品应该是成熟的,且具有思想内涵的,在与环境充分协调的前提下,利用雕塑本身独特的工艺与材料特质体现另一种艺术观念,美化城市,为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

摘要:景观雕塑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构成元素,是雕塑艺术在景观中的具体运用,它区别于架上雕塑的属性是其凸显的公共性,景观建设始终是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提升市民的审美品位。景观雕塑的创作、建设可以美化城市,为市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欣赏对象和情感交流平台。它与环境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因其造型艺术的本质使其在环境景观中担当重要的职责,往往是景观中重要的节点和视觉焦点。景观雕塑这一重要“角色”,不但起到传承文化、继承文化的作用,又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现实生活与人文环境的再平衡。

关键词:景观雕塑,环境艺术,人文,审美

参考文献

[1]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景观作用 篇11

关键词:艺术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用

由于每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即使同一城市地区的不同区域,从风景的角度和人文的习惯来说也都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因此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因地而异的,对不同的诉求、愿望和文化特色,都会进行不同的景观设计,加入艺术形式的景观设计能更好地体现此处设计的人文因素,展现不同的文化诉求,并切合不同的主题。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也是为了体现人与社会和自然美好相处的愿望。

一、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发展,城市的景观在进行新老的变换和交替,而为了更好地生活在这个城市和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城市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景观,为了让在都市中繁忙的人们能有个停留和驻足的地方,为了能让人们能有休闲放松和亲近自然的地方,园林景观应运而生。城市园林景观既有功能性的,也有观赏性的,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里的自然风景景观,可以让都市里的人们能够亲近大自然和呼吸新鲜的空气,并达到绿化城市的目的。

园林景观的大部分都是绿地、植物和山水,这些都是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亲近大自然。试想一下繁华的都市都是建筑而看不到一丁点的绿色时的样子,毫无生机和真实感,让人抑郁和空虚,绿色能把一个城市变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和希望,并且把城市变得更有美感。

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文化,把传统文化结合到城市景观的设计当中去,从而提升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差异性。同时景观设计能更好地把自然和城市进行相结合,打造出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理念。

(一)自然因素作用

城市的发展本身就给大自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有些伤害是不可逆的,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山林的不断减小,树木的不断砍伐,河流的污染,等等,这些都深深地伤害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城市园林的设计能对城市中的环境进行一定的补救。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但要追求美观,更要提醒人们大自然的重要性,及大自然能给以我们的美好。现在全国的城市都在争创全国森林城市,由此可见,人们已经认识到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人类从自然中走来,也渴望着回归到自然中去。大片的绿地和湖面是城市人群生活的向往,在城市里整日面对高楼大厦,道路桥梁,一眼望去除了水泥还是水泥,找不到大自然的感觉,内心也是狭隘的,面对大自然的绿色能使人身心开阔。因此,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更多地需要融入大自然的因素,融入绿色,绿色能带给我们生机和希望,让我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同时城市的园林景观也要充分地利用湖面和水环境,依山傍水是绝佳的生活环境,古人的田园生活中都是这样描述世外桃源的,在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应尽量把现代的城市生活环境往世外桃源的环境上去靠。虽不能真正达到那样的环境,至少有那么几处的城市园林景观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

(二)历史因素作用

城市园林景观的文化因素,则是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的重要标志。早在古代,人们就知道了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并且留下了很多杰出的景观设计和一座座举世闻名的园林。由此可见,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同时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也应充分地考虑历史的因素,带有历史内涵的城市景观文化能加深人们对于该景观和城市的印象,也能提高市民们的自豪感和对于家乡的热爱。历史性的城市园林景观在满足了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满怀着对自己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不同时代的城市文化景观,代表着不同时代人们对于人和社会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和态度,美好的生活环境是历代人们所共同追求的,而每一处带有历史特色的文化景观都很好地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面既包含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实物审美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技术。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结合古代的园林设计的技术和设计因素,把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进行更好地结合。

二、园林艺术设计的现状

(一)园林艺术设计的单一性

如果只是绿化一片园林,在选择树种时可以选择培育较少的品种,但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则需要全面、多样且选择品种较多的树种进行绿化。我国传统的景观设计往往是单一的,设计理念也不能紧跟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就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建筑对景观的要求。纵观传统景观设计中的树种、苗木都比较简单,这种单一性也不利于城市生物链的稳定发展,也可能会导致植物生长不利。将艺术设计融入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考虑,这种设计方式将可以更好地保证景观的稳定发展。

(二)园林艺术设计的观念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没有对绿化的占有率、景观的美观概念进行充分考虑,对于其他因素也没有进行关注。在现有的城市景观中,选择的古树往往是山野中粗壮的树木,这种选择和设计有悖于艺术设计中的美观,也达不到美学效果,这种设计也没有符合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要求。因此,需要结合艺术设计对现代园林进行全面和整体的考量,不仅要满足美观学的要求,还要保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协调性。

三、艺术设计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

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应该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而发展。在艺术前期,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其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是共同发展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加入,导致艺术设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发展也开始拉大了艺术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差距,甚至呈现出不同的领域。这种变化,应该引起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的重视,艺术设计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应该更好地利用艺术设计来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服务性,保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可以有更好的质量和效益。

四、艺术设计推进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

(一)服务于城市景观建设

城市之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会因为地域性而存在差异,所以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当地的一些特色和元素进行融合,让城市景观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文环境中,并融入到城市中,保证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独特性。

(二)园林设计使城市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

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让景观具有艺术和观赏性。设计者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构造时,需要将艺术观念融入其中,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的文化可以进行结合。园林内的设计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对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对城市的绿化程度和结构进行优化。将艺术设计运用到城市园林中,对城市原有的微循环进行改善,保证城市生态循环的稳定性,通过对环境的改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居民生活环境进行更好地调整。

(三)园林艺术设计使城市景观更加全面化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培育一些稀有品种,并对其进行保护。通过艺术设计,将一些珍稀植物规划在内,在生态稳定的基础上,保证这些稀有植物的成活率,并让其得到更好的培养环境,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得到更好地保护。发展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让城市园林景观可以更好地为城市进行服务。同时,将艺术设计发展应用到更多的景观设计中,扩大其使用范围。城市园林和艺术设计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满意度,让其达到更好的享受。

五、艺术设计对城市景观的作用

(一)对城市公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公园建设也越来越多,并且这些公园往往是针对群众进行免费开放的。因此,将艺术设计融入到公园设计中也是有必要的。现代公园的建设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花园”概念,而应该更倾向于悠闲场所。不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公园已经成为他们会选择的主要参观场所,在艺术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可以让其更快了解城市的文化面貌和特殊性,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公园景观中应该有艺术设计,并且需要在设计中融入相关的城市文化,比如雕像、题字,等等。这种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凝聚力,还可以让外来游客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更直观的了解和感受。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度。

(二)对学校、事业单位的作用

通过学校的质量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通过事业单位我们可以掌握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单位,都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和经济文化的代表。现代高校和企业往往会选择景观设计来提高自身的魅力。比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它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景点,更多地代表着北京大学的形象和外貌。这也说明未名湖的景观设计中融入了艺术设计,也将其进行了更好地体现。此举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还让学校获得了利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未名湖的景观艺术设计中,加入了大量的城市元素,比如梅、兰、竹、菊这些都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也展现出学校积极向上的含义。

六、结语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艺术设计进行应用,可以更好地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美化,并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所以,我们应该更全面地去了解艺术设计,提高其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让艺术设计和景观设计进行更好地结合,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论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还是艺术设计,都会不断地进行发展。特别是在未来,需要对其融合方式进行更深入地探索,保证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更有特色性。

参考文献:

[1]吴倩.具有艺术特色的园林夜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闫亚倩.西方绘画艺术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及应用[D].山东大学,2014.

[3]吴婷.现代艺术视野中的园林景观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7.

[4]罗雪.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6,(07):61.

[5]孙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2,(12):61-62.

[6]李林.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197.

作者单位:

园林小品在景观中的布景作用 篇12

关键词:园林小品,景观,布景作用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而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园林景观正在为提高人们生存环境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景观以丰富多彩的方式, 将山体、水体、植物及建筑融合为一体展现在世人面前, 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模式。园林小品是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因素, 它的存在盘活了景观生命, 使园林景观各要素间充满朝气, 凸显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2 园林小品在景观中的布景作用

园林小品在景观中有组景、主景、烘托主景、分景、造景、借景的作用, 是对景观空间有效的合理分配, 无论是园内外景象, 还是虚实景象, 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意境。

2.1 组景作用

园林小品在景观设计中除了兼顾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外, 其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纽带, 将园林景观中各艺术元素有效的链接为一个整体, 既不失景观之本性, 又不乏小品之个性, 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园林小品过渡的部分, 空间与空间之间布局的转换、主题的更替、节奏的变换均显得格外的流畅, 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

园林景观设计中以景墙为例, 景墙是园林小品中常见的一种元素, 之所以设置景墙就是保证景观间的过渡不会显得那样唐突, 使其变得自然。如果不设置景墙, 游客由一个景区步入另一景区, 景区间的景观缺少过渡, 会使游客深感生硬与不协调;如果设置景墙, 将不同景区的景观隔离开来, 当游客穿过景墙步入另一个景区时, 景墙有效的过渡和暗示, 会使游客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使得园林景观中的艺术元素在行之有效的过渡中, 绽放更加别样的光彩。

2.2 主景作用

园林小品作为一种建筑装饰艺术品, 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双重价值。园林小品根据主题环境的需要, 结合自身造型、色彩、纹理、质感、尺寸等方面特点与之塑造, 使园林小品自身特点与周围环境相契合, 从而融为一体。在游览的过程中, 从园林景观整体上很难寻找到任何有人为因素参杂的园林小品的蛛丝马迹, 这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严丝合缝的组合形式, 更加凸显园林景观小品的整体美、完整美、艺术美。

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园林小品个性的张扬, 园林小品所表现的个性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诠释与尊重, 又是对自然环境的浓缩与提炼。通过对园林小品的材质、机理、色彩、图样等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 使园林小品在景观中既与众不同, 又别具匠心, 不仅对园林景观整体进行润色, 而且阐述设计者所要表达的内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园林小品的位置一般位于全园景观视线焦点和平面构图轴心点上。在景观设计中, 主要通过抬高主景、运用轴线的方式方法来凸显主景。

2.3 烘托主景

园林景观中的主景在一定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是独立存在的, 但独木难支, 如想达到好的视觉效果, 必须以一些作为配体的配景作为托衬, 用来烘托主景。园林建筑常作为主景而存在, 作为它的搭档, 园林小品具有很好的烘托主景的作用。园林小品只要在材质、造型、颜色等方面设计处理得当, 剪裁得体, 配置适宜, 不喧宾夺主, 就能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例如园林景观中植物造型的裁剪比例与园林建筑的外围轮廓进行比对, 凸显园林建筑的高大、硬朗、雄伟, 这就是对主景烘托最好的诠释。

2.4 分景作用

园林景观之所以称为景观艺术, 是因为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 结合地形地貌, 采取掇山置石、引水凿池、植奇花异草、筑亭台楼阁等方法, 构造出一种曲径通幽、变幻莫测的意境。园林小品在塑造意境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分景作用。分景, 即通过分割空间和增加空间层次感的方法, 将景观划分成若干个空间, 以获取园中有园的景象, 并使园林景观达到虚虚实实和半虚半实的效果。

通过园林小品对园林景观空间的分隔, 园林景观被划分成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景象。被分隔的空间井然有序、错落有致, 不仅增加了景观空间的层次感, 而且还让景观艺术展现出别样的秩序美。与此同时, 被分隔的景观并不是孤立存的, 要与园林景观的整体意境相吻合。再精致别样的园林景观也有其局限性, 只有通过园林小品的分景作用, 将其分隔作隐形处理, 构造出意味深长的境地, 即体现小中见大, 精益求精的园林景观艺术表现技艺。

2.5 造景作用

所谓造景, 是通过人工手段, 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创作出所需要的景观。例如园林景观中的假山、池沼、花木等均通过人工的开凿、堆砌、种植等建造方式而得。景色是由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等元素组成, 景色是园林的主体和欣赏对象。在景观设计中, 常使用园林小品将外界的景色有机的组织起来, 使园林景观更为活跃, 更加丰富多彩。例如苏州园林中有很多门窗洞口起到了很好的框景造景的作用。

2.6 借景作用

园林景观中构建景象所特有的一种方式即是通过“借”, 借景成景。以这种方式所得到的景象, 不是园内新建、改建或扩建而来, 而是在景观设计建造之初就早已存在的, 或本身自然存在的, 只是“借”以致用, 组成景观。

园林景观系统中分为“实景”和“虚景”两种, 借景也可同样构建虚、实之景象。通过园林小品将园内外的虚实景象联系起来,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虚虚实实。如借园外之小桥流水入园, 即是组成“实景”, 也可借临寺钟鸣入园, 即是组成“虚景”。

3 园林小品在景观中的渲染作用

园林小品除了具有布景的作用之外, 还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如将不同材质的桌椅、板凳、道路铺装、景墙、装饰灯、花架、指示牌等以功能为主要作用的园林小品予以装饰化、艺术化, 制作成富有艺术情调的式样, 会给人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 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氛围。

园林小品的设计既需要新颖独特, 别具一格, 但又不能格格不入, 细节的处理和有效的搭配组合将成为关键。如水边的两组坐凳, 一组选取天然石材用以渲染恬静、祥和、安然的气氛, 构成一幅中国天然山水画;另一组则对坐凳的艺术图案、造型、组合进行独具匠心的设计, 迎水而坐, 轻松、自然、安逸的感觉涌上心头。构思巧妙的园林小品与园林景观相融合所起到的渲染作用, 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使人回归于自然, 回归真实、回归自我。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对提升生活环境质量的呼声也随之增高。近年来掀起了园林景观建设的浪潮, 人们对所在小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景观建设日益关注, 科学合理的利用园林小品的特点将景观中的元素有效的艺术化串联, 不但提高了园林景观的艺术观赏价值, 而且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朱朝霞.园林小品在公园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 2014 (30) .

[2]张移宝.园林小品在景观中的运用[J].绿色科技, 2015 (1) .

【景观作用】推荐阅读:

景观绿化08-28

景观类型07-15

景观分类07-16

景观模式10-18

产业景观10-20

湿地景观10-21

景观过程01-14

山水景观01-17

景观综合01-18

景观雕塑05-12

上一篇:普通高考下一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