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开裂

2024-10-05

房屋开裂(精选4篇)

房屋开裂 篇1

现行工程中,外墙多为马赛克或面砖饰面,有些仍采用混合砂浆拉毛墙面。在外装饰缺乏有效防水措施的情况下,大面积的外墙不可能完美无缺,如果遇长时间下雨,墙面有些裂缝或砂眼,雨水就会渗入墙内。

楼房的外墙大多采用砖墙,黏土砖的吸水率很高,一旦雨水渗入墙体能使砖吸水饱和。砖墙的底部是混凝土楼板,在砖墙里外都有装饰面层的情况下,砖砌体像一个“蓄水池”,当吸水饱和后,水必然向室内墙渗出或顺楼面流出,污染室内装修,甚至影响使用。不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墙体裂缝、渗漏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1 产生原因分析

1.1 填充墙裂缝

各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与砖墙砌体结合处的外墙面呈现水平渗水裂缝,渗水程度底层比上层严重;现浇框架柱与砖墙砌体竖向结合处的外墙面呈现局部竖向裂缝,一般出现在每层砌体上部2/3处,其中开设门窗洞口的比未开设洞口的严重,门窗洞口墙体面积小的比墙体面积大的要严重,尤其是紧靠框架柱或框架柱边宽度小于250 mm的砖墙,裂缝更为突出。裂缝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物理原因。框架结构的楼体处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混凝土的膨胀系数比砖砌体大1倍。外墙随着昼夜温差、四季温差的变化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各层混凝土框架梁与砖墙砌体结合处普遍会产生水平裂缝;混凝土框架柱与砖墙砌体竖向结合处也因上述原因产生竖向裂缝,层高越高产生的裂缝越多。

2)施工原因。框架结构层砖砌体围护墙砌筑时没有按照建筑规范规定操作,不论层高多少砌筑时均一次到顶,造成墙体对砂浆层压缩值增大,砂浆收缩后墙顶结合处形成水平裂缝。

框架柱、构造柱中预埋的墙体拉结钢筋,在后续各分项工程施工中未加以保护,拆模、进料过程中多有随意弯曲,致使砌墙过程中无法拉直钢筋,砂浆不能包裹钢筋四周起保护作用。钢筋锈蚀后引起膨胀,造成墙体局部不规则裂缝。

3)设计原因。在做综合楼框架结构设计时,事先未周密考虑建筑立面门窗洞口布置,有时出现围护墙砌体门窗洞口砖墙宽度过小(<250 mm),造成墙体局部压强过大产生裂缝。

4)使用原因。包括用户在安装广告牌、店招牌、空调室外机时,在墙面上钻孔随意性较大,致使墙体空心砖出现裂缝渗水,有的钻孔位置不明确,换位后未将原孔位填补密封,造成渗水。

另外就是住户在晒衣架、窗台外搁物篮架时,钻孔位置距离窗台及窗膀太近螺栓紧固时造成窗台及窗膀墙体砖块胀裂粉刷层起壳、脱落引起渗水;其次钻孔直径大大超过螺栓直径,又没有嵌填密实,形成空隙,从而引起渗水。

1.2 女儿墙变形

女儿墙砌在屋面板上,有的砌在半墙半板上,屋面构造层施工时,如果墙边不留施工缝,夏天在受热膨胀的作用推动下,使女儿墙根部变形开裂,泛水空鼓,下雨时水从裂缝处渗入墙体。

1.3 脚手眼渗水

有些单位为了减少投入,低层工程采用单排外脚手架施工。在拆架子时,往往随拆架子随补脚手眼,将塞砖、打底和抹面等一次性完成。这种作业一气呵成,肯定会产生收缩裂缝。

1.4 预埋件渗水

预埋外墙水落管的卡子时,往往填塞不密实,铁脚处又不打防水胶,下雨时水顺着铁脚渗入墙体。

1.5 窗口渗水

窗口是雨水进墙的主要部位之一,因为这里水泥与金属或木材相接,两种材料收缩性能不同,故自然形成缝隙。窗框与窗户之间的缝隙也容易进水。

2 裂缝防渗漏方法

2.1 按要求施工填充墙

在框架结构围护墙砌体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坚决遵循一个工作日内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4 m,减少或消除砌体砂浆收缩所引起的顶部水平裂缝。围护墙体顶部少砌1皮~2皮砖,与框架梁间预留70 mm~120 mm间隙,改用C20细石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50 mm~70 mm)支模浇筑密实。浇筑前浇水湿润墙体,浇筑后注意浇水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拆模,并凿除凸出墙面的混凝土。

对于紧靠框架柱、构造柱边小于250 mm的门窗洞口砖墙,图纸会审中应将其改成现浇混凝土并与框架柱、构造柱同时浇筑,并在相应的门窗过梁处预埋钢筋处理。

对框架柱、构造柱、预留洞口的预埋钢筋,在各工序施工操作中,尽量采取保护措施,不准随意弯曲或在其上攀爬,造成人为变形。

针对用户安装室内外构件,预先发放住宅使用说明书,提醒业主注意以下事项:在安装户外广告牌时应尽量避免在空心砖墙面上钻孔,以免刮大风时造成广告牌坠落事故,必要时在构造柱中钻孔安装;安装空调室外机钻孔时应适当控制孔内比孔外稍高一些,这样可减少雨水内渗,并且在放置螺栓后及时注入玻璃硅胶,紧固螺帽后使之与墙面密封无缝隙,避免雨水渗入墙内;在安装窗前晒衣架、搁物篮架时,宽度要比窗口两端各长250 mm以上,避免因钻孔、紧固螺栓将窗台及窗膀墙砖砌体、粉刷层胀裂,造成人为的渗水裂缝。

2.2 认真处理女儿墙根部

在浇筑屋面板的混凝土时,建议在女儿墙位置同时浇筑比板高出250 mm的混凝土板梁,梁面外沿比里口高20 mm,这样可防止女儿墙根部变形裂缝。

2.3 补好脚手眼

外墙施工原则上应搭双排脚手架。如果采用单排脚手架,修补脚手眼的堵砖、打底、面层必须分层进行,不宜在1 d内完成。

2.4 做好预埋件防水

水落管等附墙预埋铁脚,应填塞密实,铁脚外露部分与装饰面的角部应打好防水胶。

2.5 做好窗口部位的防水

1)外窗台部位,尽量采用现浇通长窗台,板的上面里口要比外沿高出20 mm向外泛水,这样可改变窗台普遍污染的缺陷。2)铝合金框四周的缝隙必须堵塞严密,并嵌填密封膏。3)做好滴水口,坡度不小于10%。4)做好窗台泛水,坡度不小于15%。5)窗的合角拼缝和各种锚固的螺丝和拉铆钉孔都要打胶密封。

3实例

现以江苏油田采油辅助综合楼为例,该工程为砖混结合框架结构的综合楼,在墙体施工中通过采取以下的有效措施来控制墙体渗水,取得良好的效果。

3.1 填充墙部分

保证一个工作日的砌筑高度不超过1.4 m,并在填充墙顶部与梁结合处留100 mm用C20混凝土现浇,这样就减少了因砂浆收缩而引起的顶部水平裂缝。在施工中特别注意墙体拉结筋的保护,以避免因钢筋受损或错位而产生的裂缝。

3.2 窗口部分的防水措施

窗口部分的防水措施有两个方面,包括:本工程采用的是铝合金窗,窗框与墙体之间用封闭材料一定要填塞密实,以免留有缝隙。另外,做好窗台泛水。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通过现场检测,与临近的未采取类似措施相比墙体的开裂渗水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证明上述措施是有效的

摘要:对房屋建筑外墙裂缝、渗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类,详细介绍了相应的防治方法,结合具体工程进行了实例说明,以解决房屋外墙开裂渗漏问题,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裂缝,渗漏,原因,防治

参考文献

[1]孙磊.住宅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8,34(9):203-204.

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开裂的控制措施 篇2

砌体结构房屋所用的主要材料———砖、砌块、石块、砂浆等属于脆性材料, 易于产生裂缝。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 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外观, 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同时墙体裂缝给居住者在感官上和心理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浇多, 既有地基、温度、干缩方面的原因, 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等方面的原因。

因此加强砌体结构, 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 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 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1 产生裂缝的原因

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 砌体结构墙体开裂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1 地基不均匀沉降。

当混合结构房屋的基础处于不均匀地基、软土地基或承受不均匀荷载时, 地基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地基不均匀沉降发生后, 建筑物会发生相应的整体变形, 墙体中附加产生弯曲应力和剪应力, 当墙体内的主拉应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 墙体中便出现斜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斜裂缝大多发生在房屋纵墙的两端, 发生于墙体较薄弱的截面, 所以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 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裂缝多发生在墙体的下部, 向上逐渐减小, 裂缝的宽度下大上小。裂缝的数量及宽度随时间逐渐发展, 当地基沉降曲线为凹形时, 墙体裂缝呈正八字形, 当地基沉降曲线为凸形时, 墙体裂缝呈倒八字形。

1.2 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 在混合结构房屋中, 由于墙体与混凝土屋盖等结构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 当温度变化较大时, 在墙体中将产生附加应力。如果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 如在门窗洞边的八字型裂缝, 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 (块) 灰缝的水平裂缝, 以及水平包角裂缝 (包括外墙) 和垂直裂缝。

1.2.1 八字型裂缝。

当外界温度上升时, 外纵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 但屋盖部分的伸长量比墙体的伸长量大得多, 从而对墙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 墙体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 剪应力和拉力又引起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 将在墙体上产生八字型裂缝。

1.2.2 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

平屋顶的房屋, 有时在屋面板部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力产生的。

1.2.3 外墙裂缝。

由于屋面板和水泥砂浆面层发生过大温度变形, 使外墙根部受到向外或向内的水平作用力而引起的外墙根部与平屋面交接处砌体外凸或外墙外倾所产生的。

1.2.4 垂直裂缝。

当房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由于收缩和降温引起的楼 (屋) 面缩短受到了墙体的限制, 使楼 (屋) 面构件处于受拉状态。如果房屋过长, 或设计时按采暖考虑而实际上未采暖, 则可能在楼 (屋) 面上每隔一定距离发生贯通全宽的裂缝, 在四个角发生八字型裂缝。当房屋有错层时, 错层处地墙体容易产生局部的垂直裂缝。

1.3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 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很小, 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 一般不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 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如对砼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 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 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 必然会造成墙体出现比较严重的裂缝。

2 砌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 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业界的理论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在施工中, 应根据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2.1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主要是在设计上合理地设置沉降缝, 正确布置墙体, 设置圈梁等。沉降缝把墙和基础全部隔断开, 分成若干个整体刚度较好的独立单元, 使其各单元等独立沉降, 避免墙体开裂。通常可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设置沉降缝:a.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b.建筑物高度或荷载有较大差异处;c.过长的砌体承重结构的适当部位;d.地基土的压缩性由显著差异处;e.建筑物上部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f.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

2.2 防治温度裂缝的措施。

a.屋面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以降低屋面顶层与墙体的温差;屋面施工尽量做好保温层;b.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 或留置伸缩缝, 或在屋面与砖墙间设置滑动面, 以减少屋面伸缩对墙体的影响;c.设置伸缩缝。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较复杂、构造和刚度不同的房屋, 可每隔一定的距离将屋面、楼面、墙体或其它有关构件断开, 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 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 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d.提高砂浆强度, 保证砌筑质量;e.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下的外墙几皮砖内设置水平钢筋, 以约束墙体的阶梯状剪切裂缝的形成和发展。

2.3 防止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的措施。

a.在屋面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b.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 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c.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外, 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2.4 防止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应采取的措施。

房屋开裂 篇3

煤矸石是煤矿生产中的固体排弃物。煤矸石长期堆积, 不仅占用大量土地, 而且由于自燃和污水渗漏, 造成大气和地下水的污染。为了解决可能由煤矸石引起的问题, 提出了很多治理方法, 其中包括用煤矸石作为建筑或路基的填料。在中煤大屯公司徐庄矿开采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煤矸石, 当地很多居民都把煤矸石作为地基回填到室内, 由于使用不当, 引发了一些问题。

调查发现, 徐州市徐庄村一组村民的房屋大部分室内地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鼓胀现象, 分析房屋破坏的形态, 并对有可能影响房屋破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 该房屋破坏与房屋基础下回填的煤矸石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了分析煤矸石对房屋的影响, 特地选了有代表性的房屋挖了探槽, 分别为1#探坑和2#探坑, 并取回矸石样做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为做对比分析, 在徐庄矿采取新鲜矸石作同样的试验研究。

1 煤矸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1.1 物理性质

本次探坑内所取煤矸石与新鲜煤矸石其自然组成较为复杂, 大小不等, 级配较差。按岩性成分可分为泥岩、砂岩及页岩、煤渣等, 其中以泥岩为主, 其物理力学性质如表1所示。

1.2 颗粒级配

对徐州、大屯、淮北、淮南及衮州等矿区煤矸石的颗粒级配进行研究表明, 煤矸石粒度分布的级配一般较差, 大粒径的矸石块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存在以下级配缺陷: (1) 粗大颗粒含量过高而细小颗粒含量过低, 粒径大于5 mm的颗粒含量在60%以上, 粒径小于0.11 mm的颗粒含量在5%以下, 粒度分布极为不均匀; (2) 不同程度存在某些粒组的分布不连续问题, 其中0.15~2 mm范围的粒组分布不连续性比较明显[1]。

在研究过程中, 对调查区内煤矸石进行了颗粒分析, 如图1所示。从煤矸石的颗粒级配曲线可以看出:矿井新鲜矸石, 粒径大于20 mm含量相对1#、2#探坑中的含量较大, 其余粒径含量接近。

2 煤矸石的化学组成

现场采取煤矸石样作X射线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以及所含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房屋内回填矸石主要为泥岩, 其次为砂岩。因此, 在1#探槽内分别采取了泥岩和砂岩进行了分析;同时, 从徐庄矿采掘工作面取同一层位的新鲜矸石样做了同样的分析。

结果为:新鲜煤矸石砂岩及泥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伊蒙混层矿物;1#探坑中砂岩与泥岩样品相似, 主要粘土矿物为高岭石, 有部分的伊蒙混层、伊利石和少量的蒙脱石和绿泥石。

3 煤矸石的吸水性

根据煤矸石的颗粒级配分析, 室内回填的煤矸石, 其粉细粒含量虽然不高, 但是充填于大颗粒之间, 其吸水性的强弱, 对整个回填物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当煤矸石粉细粒遇水时, 会形成粘滞性的物料, 这种性质主要是其具有胶体性所决定的。由于煤矸石粉细粒的粒度、形状, 特别是结构上的原因导致表面带电 (通常表面带负电) , 使得煤矸石粉细粒和极性的水形成了具有胶体系统。其次, 煤矸石粉细粒晶格表面上氧原子的未共享电子对, 在晶格过剩电子的作用下发生扭变, 靠近煤矸石粉细粒颗粒表面的水分子通过共价的氢键与表面上的氧原子相结合, 表面上的氢氧基又能同水分子形成氢键。改变了水分子中电子的分布, 因而又与第二层水分子发生共价键合。最后, 颗粒表面上的净负电荷, 给附近空间造成了一个静电场, 使极性水分子发生定向排列。水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向着煤矸石粉细颗粒表面, 其定向程度则随着与颗粒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由于当地地下水埋深浅, 在上述三种作用下, 使得作为回填物的煤矸石的粉细颗粒极易吸水形成结合水。例如蒙脱石, 蒙脱石突出的特性就是能吸收大量的水, 发生体积膨胀。

结构致密的煤矸石吸水性低, 具有较好的透水性, 自身保水性较低;结构较松散的泥质、砂质岩煤矸石吸水性较高些, 吸水后体积发生膨胀并破碎成较小粉状矸石。根据实测比较, 室内回填矸石的含水量较新鲜煤矸石大的多。

4 煤矸石的风化、崩解性

煤矸石的化学组成直接影响着煤矸石的风化性质, 煤矸石组成中含有Si O2等物质, 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 又由于煤矸石中含有碳和Ca O等物质, 使煤矸石会发生风化、崩解等现象。矸石的密实度越大越不易风化, 因此, 压实是避免其风化和崩解的一种有效方法。

而在徐庄村一组, 煤矸石埋在地面以下后, 由于地下土层中的含水量较高, 压实度不够, 易引起矸石的风化和崩解破碎, 破碎后的煤矸石体积增加, 产生侧向及向上的膨胀力, 引起地面鼓胀, 产生侧壁挤压。

5 煤矸石的膨胀性

由于煤矸石成分复杂, 级配差异较大, 性质不稳定, 属特殊类土, 其许多工程性质还属未知, 与碎石土的性质有相似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 为确定煤矸石的工程性质, 查明煤矸石是否具有膨胀性以及其膨胀率的大小。本次研究利用专门制作的仪器 (将土工试验的固结仪尺寸进行放大, 基本上能与民房建筑的尺寸相适应) , 制作的固结仪直径380 mm, 高150 mm, 与实际房屋的尺寸基本相似 (宽5.5 m, 煤矸石厚0.70 m) , 分别对新鲜煤矸石、1#探坑煤矸石、2#探坑煤矸石进行了试验, 不同位置的三个仪表所记录煤矸石的胀缩量变化情况如图2~4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新鲜煤矸石在浸水后的最初时间内表现为微量的下沉, 但在1~2 min之后开始回弹, 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在经过约7 h后逐渐开始稳定;1#探坑内煤矸石浸水后的最初时间内表现为下沉, 且下沉速度较快, 但其中一个仪表在下沉0.12 mm时即在2 min之后开始回弹, 之后一直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在经过约7 h左右后逐渐开始稳定, 其余两个表在4 h后才开始缓慢的反弹;2#探坑内煤矸石浸水后的最初时间内表现为下沉, 且下沉速度稍快, 但在下沉到最大的0.16 mm时即在10 min左右之后开始回弹, 之后一致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在经过约7 h后逐渐开始稳定。

对上述所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新鲜煤矸石的膨胀率和膨胀力均较大。此外, 煤矸石具有较强的膨胀崩解性。一方面, 由于煤矸石当中含有大量的膨胀性矿物高岭石、蒙脱石, 岩块浸水后, 水进入到蒙脱石矿物的结晶格子层间, 致使矿物膨胀, 引起岩块开裂, 发生崩解, 煤矸石崩解后, 必然使煤矸石孔隙率增大, 体积将随之增大, 从而引起膨胀;另一方面, 水分子在浸润作用下, 起到“水楔”效果, 挤入细微裂缝中, 对裂缝两壁施加一定的压力, 使裂缝增大, 矸石体积膨胀, 产生一定的膨胀压力。因此, 可以说煤矸石膨胀主要由于高岭石、蒙脱石等发生吸水膨胀引起的。

6 煤矸石的击实试验

本次煤矸石的击实试验的目的是确定煤矸石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 击实试验是以标准击实方法, 在一定的击实力下, 测定煤矸石的含水量与干容重之关系, 从而确定其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本次对1#探坑内煤矸石、新鲜煤矸石分别按原级配采用相似级配法进行缩尺, 缩尺后的颗粒组成如表3所示。

按上述相似级配对1#煤矸石 (试样一) 和新鲜煤矸石 (试样二) 各配制4份, 每份采用不同的含水量, 新鲜矸石配制含水量分别为5%, 7%, 9%, 11%。1#探坑煤矸石配制含水量分别为5%, 7%, 9%, 11%。最终绘制出两种煤矸石击实试验曲线如图5所示。

确定两种煤矸石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新鲜煤矸石最大干密度2.02 g/cm3、最优含水率7.3%, 1#探坑煤矸石最大干密度1.95 g/cm3、最优含水率7.1%。

通过以上击实试验, 可以看出:新鲜煤矸石的含水率为1.36%, 与最优含水率7.3%有一定的差异, 而1#探坑内煤矸石的含水率为6.30%, 与其最优含水量7.10%相关差较小, 击实后两者的干密度相差较小。

7 结论

煤矸石在潮湿环境中产生化学变化, 放出大量气体和热量, 使体积膨胀;煤矸石吸收水后, 也会大量膨胀;煤矸石的风化、崩解性使得其体积增加, 产生膨胀。

在膨胀力的作用下, 向上使房屋内地面鼓起, 向侧壁使墙体产生裂缝。所以, 煤矸石膨胀是引起房裂的一个主导因素。在工程实践中, 我们只有了解了煤矸石的这些性质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 变废为宝。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 采取室内回填矸石及新鲜矸石进行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成分、吸水性、风化崩解性、膨胀性及击实试验比较分析, 得出煤矸石膨胀是引起房屋开裂的一个主导因素, 这对于以后对煤矸石的利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煤矸石,开裂,膨胀性

参考文献

房屋开裂 篇4

公路穿越地段是耕地, 旱地为主, 地形平缓, 整体坡度2°~5°, 覆盖层较厚, 大多在12m以上, 为亚粘土或淤泥质粘土, 很少见基岩出露, 受侵蚀、溶蚀作用较强烈;区域标高1572.4~1658.8m, 相对最大高差约86.4m。轴线所跨地段地形标高介于1585.1~1600.1m之间, 相对最大高差15m。场区属构造侵蚀-溶蚀型中低山地貌。属长江次级支流乌江流域上游地区。受覆盖层地层岩性特征影响, 地表径流不发育。场区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 (Qel+dl) 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碎石土, 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 (P1m) 灰岩。

2 高速公路构筑物形式及房屋开裂位置

高速公路在区内以整体式路基通过, 路基宽度24.5m, 行车速度80km/h, 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 按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G326国道横穿调查场区, 整体走向与高速公路主线方向大致平行, 国道与主线间距50~120m, 区内有引致国道的一乡村小道在公路里程k1715+080处与主线正交, 原设计为一车行通道涵兼排水, 由于该位置地质条件差, 淤泥质软土层较厚, 最厚达18m, 其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现将前方k1715+180处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做扩大基础处理, 增加涵洞通行空间尺寸, 将两个涵洞合并为一个通道涵, 功能为车行兼排水。

调查的居民房屋位于国道两侧30m范围内, 共7户, 其中3户在国道与高速公路之间, 有一户在红线内, 被列为拆迁户, 其余两户距离公路主线35~40m;有4户位于国道另外一侧, 距离国道5~10m内。

3 房屋典型开裂现象及变形规律

开裂居民房屋位于右幅路基红线以外50~80m范围, 发现有不同程度开裂的房屋共7栋, 其中3栋位于316国道左侧20m内, 4栋位于右侧边上, 有6栋房屋的裂纹已被房主用红油漆画圈编号, 离原涵洞最近 (20m) 的一栋房屋属拆迁户, 已拆掉一半, 另一半房主在其中居住。

通过调查得出结论:

经多次现场详细调察及测缝纸的变形情况可知:以上民宅裂缝整体无较大明显变形, 绝大部分裂缝呈现收缩闭合趋势, 且无新的裂缝产生。

4 墙面和地面开裂特点及分布规律

主要对裂缝产生的位置、延伸方向及长度、开裂可见深度进行总结分析, 在调查区内, 开裂的房屋共7户, 位于高速公路右侧, 距离公路红线0~70m, 开裂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过现场调查统计, 有55%的裂缝分布在墙角楼板与墙或墙与墙接触位置;30%的裂缝分布在墙体的抹面层上;10%的在室内地面及院落地面;其它占5%。

(2) 95%的裂缝都处于展开未圈闭状态, 且裂缝深度较浅, 多为面层受温差影响而开裂。

(3) 延伸方向没有统一的规律, 与高速公路施工开挖面走向不构成一定几何关系。

(4) 裂缝均未延伸到房屋地基基础内。

(5) 房屋地基及周围地表无明显变形迹象。

5 影响因素分析

(1) 地质条件影响因素

调查场区为构造侵蚀-溶蚀型中低山地貌, 覆盖层厚8~21m, 开裂房屋位置3~8m厚, 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及亚粘土, 覆盖层底部有少量碎石土, 场区地形平缓, 多为旱地, 整体坡度6°, 开裂房屋至公路施工地段坡度6°, 无其它不良地质条件。

(2) 构筑物形式及施工强度影响因素

调查场区内, 高速公路以填方路堤的形式通过, 路堤基础处理宽度近50m, 以级配碎石换填浅层软土 (3.5m) , 路堤中桩高度为11.7m, 公路红线与开裂房屋垂直距离22~80m;整个路堤位于坡脚, 对坡体有堆载反压的作用, 有利于坡体稳定。K1715+000~K1715+180段均为填方路堤, 工程机械挖填完成, 无爆破施工。构筑物横断面施工设计见图4。

(3) 沉降影响因素

施工过程中, 为了监测路基附近岩土体的变形情况, 在红线外3m范围内布置了七个沉降位移观测点, 从监测到的数据来看, 岩土体无较大明显沉降变形, 各监测点沉降数据呈现小幅波动变化趋势, 大部分集中在25mm内变化, 如图5、图6所示。开裂房屋周围地表及路基开挖附近岩土体也未发现明显裂缝和变形。

6 结论及建立

通过对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工艺、坡体变形监测及房屋与地基开裂情况的综合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根据目前房屋及地基和基础, 以及房屋周围地表变形特点及分布规律, 结合场区地形地质条件及公路构筑物形式和施工强度, 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判断:高速公路K1715+080路基段施工与附近房屋开裂暂无必然联系。

6.2 建议

该高速公路为国家高等级公路,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参建各方以安全、文明、环保施工为原则, 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造福地方百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K1715+080附近房屋开裂情况, 建设方为了维护好地方百姓的合法权益, 保护好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在后续施工过程中, 特作如下建议:

(1) 继续观测房屋裂缝变形趋势, 定期查看测缝纸变化情况;

(2) 保护好埋设的沉降位移监测点, 继续监测其变形情况;

(3) 定期排查开裂房屋周围地表及路基外岩土体的变形, 实时掌握场区坡体的稳定状况, 地表发现新的裂缝及较大变形时, 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以期实施快速有效的防范措施。

(4) 在填筑和运营初期, 对该段路基实施沉降位移观测, 全面掌握坡体及坡脚路基的稳定状态, 确保地方百姓生命、经济、财产安全不受损失, 实现国家高速公路服务、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摘要:高速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 沿线房屋的开裂原因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正确界定责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所涉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及房屋公路位置关系;公路结构形式及施工工艺;房屋开裂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变形监测;房屋周围地基及地面变形特征。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基本吻合, 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 该项评估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路基施工,房屋开裂,面层裂纹,施工强度

参考文献

[1]胡兴尧, 等.第十八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R].贵阳, 2010.

上一篇:田径创新下一篇:结构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