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失调(精选4篇)
结构失调 篇1
认知失调, 是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于1957年出版的《认知失调理论》中, 系统阐述的观点, 即认知过程中的“不协调”, 两个彼此相关的元素, 如果一个元素紧跟着一个元素的反面, 那么这两个元素处于失调关系中, 更为正规一点说, 如果非X紧跟着Y, 那么X和Y就是失调的。它可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 促使人们去寻找与认知相协调的途径。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 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教学中不断设置问题情境, 促成认知失调,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完成认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
一、创设认知冲突, 形成认知结构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们认识新事物, 通常不能一下子接受新的知识, 在很多情况下要经历认知的“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起初, 学 生对某一问题的系统认知处于一个较低级的发展水平的平衡状态, 继而, 学生觉察到与当前的系统相冲突的, 该系统不能同化或顺应的事物, 从而使认知处于某种不平衡状态, 最后, 学生通过修正认知系统以使原来感知不一致的东西可以轻易的加以同化, 从而使平衡化得以在较高层次上重新确定。这就是说, 认知的不平衡或者冲突状态是一种认知发展动力, 是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机。中学生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会经常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教学时我们应透过错误, 洞悉成因, 及时抓住错机, 加以利用, 创设认知冲突, 使学生产生疑问, 构成认知失调, 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主动探索新知。
例如, 在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候, 由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与新学习的知识 (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彼此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 学生极易产生消极的负迁移:“一个数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教学时, 可抓住这个契机, 引导学生进行举例验证, 引发学生的第一次认知失调, 使学生意识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不能像能被2、5整除的数那样根据个位来判断,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让学生举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 当学生举出的数是个多位数时, 如“123”, 教师马上告诉学生其他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 如“132、213、231、321、312”等, 并请学生去验证。学生顿感惊讶, 纷纷质疑:“为什么老师看到123能被3 整除, 马上就知道132、213、231、321、312也能被3整除呢? ” “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应具有怎样的特征呢?”通过创设第二次认知失调, 不但使学生情绪高涨, 而且诱发学生进入了一个发现问题、想解决问题的情境, 为系统学习新知识, 形成认知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认知冲突, 完善认知结构
中学生的感知一般比较粗糙、笼统, 他们注意的范围狭小, 注意的分配能力、转移能力比较弱, 对知识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再加上思维定势的影响, 容易造成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牢固。这时教师就应创设有利于正确概念形成的矛盾情境, 引发认知失调, 使学生自发产生疑问和纠正“前概念”的内驱力。
例如,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是在被除数比除数小, 即商小于1的情况下引入、推出的。若就这样点到为止, 学生必定会产生这样的思维定势:只有当商小于1时, 才可用分数表示商。 这也就使得该知识不能被全面的掌握。事实也是如此, 教学此部分内容后, 对一些商小于1的算式, 学生们都能顺利地用分数表示出各式的商, 而当出现商比1大的算式, 并提出同样的要求时, 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了。这些题目的条件与学生的思维定势发生了冲撞、 产生了矛盾, 学生感到不可能、也不相信这种算式竟能用分数表示商。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在愕然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这时笔者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重新审视一下刚总结的知识, 学生就会对新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学生在认知失调的驱动下打破了原先的思维定势, 提高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程度, 进一步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当再出现商等于1的情形时, 这回学生没再茫然, 而是会比较迅速地给出正确的答案。在认知失调到形成新的认知协调的过程中, 他们已经全面、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完善了认知结构。
三、创设认知冲突, 深化认知结构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习得新的信息, 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前期的基础, 后期的深化和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和区别点, 顺利地完成正迁移, 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 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是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时, 可先引导学生计算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的面积, 再在这张纸的长边上依次裁掉5厘米、2厘米和1厘米, 请学生口头列式求每次剩下来纸的面积, 最后引发学生认知失调, 使学生看到最后一次求的实际上是一张正方形纸的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①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②刚才是如何求这张纸面积的?③应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通过学习实践, 产生认知失调, 建立新的较高层次的认知协调, 使得原有认知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四、创设认知冲突, 拓展认知结构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 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 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应充分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指导学生具体操作、采用电教化教学等手段, 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发现新的问题, 主动探索新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如面积单位的教学。这部分内容, 是在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意义, 并能通过观察、重叠、划分方格这些方法比较出一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大小之后再进行教学的。教学前可先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纸 (4cm×6cm) , 分别划分出边长1厘米和边长2厘米的方格, 教学时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有两张纸, 在一张纸上划分了24个方格, 另一张纸上划分了6个方格, 哪张纸的面积大?”在学生回答之后, 出示这两张纸并重叠, 学生就会看到方格数量不同的两张纸的面积却是一样的。通过这样设置用不同方格度量面积的情境, 造成无法比较“围成的平面图形”大小的矛盾, 学生就会萌发统一方格的想法。于是因势利导地告诉学生国际上已经统一了度量面积大小的方格, 这就是面积单位。然后再开展教学, 教授到家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这样进行教学, 使学生经过学习后其认知结构自然地就得到了拓展。
综上所述, 利用知识的整体和局部之间、新旧之间、不同特点之间的差异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 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动机和欲望, 有助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理解并掌握知识, 主动完成将知识结构内化为认知结构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强化应用意识, 应用认知失调理论促进数学教学, 以使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利昂·费斯汀格 (著) 郑全全 (译) 认知失调理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2]郑全全人际关系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结构失调 篇2
一、艺术电影的缺失
根据我国当前院线汇总的官方数据统计显示, 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电影到2010年9 月28 日的总票房则已经突破上亿元, 是中国文艺片票房十几年发展的新高。这对于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中艺术气息薄弱情况来讲, 不愧为一剂强心针。《山楂树之恋》文艺片电影在商业发展中的成功, 充分论证了精细化艺术内容的号召力和产业价值, 这与《孔雀》上映之后的结果非常相似。尤其是在2002 年, 张艺谋执导的《英雄》这部电影, 更是掀起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中开始制作商业电影的热潮。随后上映的《十面埋伏》、《夜宴》、《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等商业大片, 促使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更加浓重的商业化气息。正是过分追求商业化的现象导致中国艺术电影在发展中出现了缺乏危机意识的盲目自信, 以及轻视艺术发展的问题。通过从这点进行分析, 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和制作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由于中国电影市场2004 年在整个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 所以这年被称之为“中国发展年”。在本年中, 整个中国艺术电影的产量首次突破了200 部, 与2003 年相比提高了60%, 这也是整个电影年中所创下的最高记录。但是, 这些记录只是盲目的向数量和盈利看齐, 在一定程度上酝酿了乐观的情绪。同时, 随着多部商业电影对艺术电影不断产生挤压, 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商业电影作为一些文艺电影导演中出现创意不足和文化意识缺失的借口, 从而诱导中国电影观众逐渐靠向充满娱乐性的文化内容和媚俗的文化内容靠近。然而, 很多艺术电影中的激情与真诚逐渐被抹杀, 甚至很多粗暴的语言符号泛滥于电影市场中。
二、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
1、市场集中度低, 规模经济效益差
随着产业化改革不断发展, 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产业产量虽然不断增加, 但是电影产业的集中度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国电影集团在我国整个电影市场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2001 年的制作片市场份额虽达到了32%, 但随后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直到2005 年直线下降到10%。我国其他电影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 生成集中度较低, 经济效益差, 严重制约了中国电影规模经济的发展。
2、企业间竞争不足, 市场结构不合理
中国电影市场的产业集中度较低, 便伴随着整个电影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呈现出不充分的现象。虽然当前制定的发行体制打破了整个中影公司的发行独家垄断, 但是中影集团的参股及控股的电影院线的票房却只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尤其是中影集团的电影进口分公司, 垄断了我国每年20 部国外影片的进口权, 拥有较高的竞争优势[2]。
例如:当前国外电影公司更乐于选择中影作为主要合拍片的中方合作者。直到2008 年底, 我国依然有17 家国有电影制片厂尚未完成改制现象, 而更多的是由国有全资电影发行放映, 并没有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从而难以真正突出独立自主和自负盈亏的现代电影市场主体。同时, 当前国有电影企业凭借着自身多年的经营经验, 与政府间存在纷繁复杂的联系, 所以便需要获得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当前中国的34 条电影院线在发展过程中, 其规模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明显性。同时, 在2008 年对本院的前十强的票房进行合计统计, 总票房为3115 亿元, 占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的78%, 清楚的看出整个院线间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 从而形成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
三、中国电影市场和艺术电影结构协调发展的策略
1、集群化发展, 实现产业规模效应充分释放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 其具备的产业融合性直接决定了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多种资源, 集群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但是, 中国创意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其发展规模较小, 发展特色不突出。因此, 在中国艺术电影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应该不断强化特色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 积极构建优势条件突出的创意产业基地, 打造系统完整的创意链条, 从而促使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能够较好的凸显出来。同时, 政府还应该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全面监管集群化产品和电影市场服务, 合理的将影视制作集群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统一起来。
2、选择市场准入条件, 构建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中国电影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共化, 便需要充分利用公共的文化力量来构建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发展的新格局。同时, 还应该合理分配电影审评、评片、电影专项资金及各类基金的使用, 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只有让政府的、国家的资本逐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才能够取得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更好的向前发展。
3、秉承文化价值, 充分突出艺术电影的审美意义
为了有效改变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现象, 在制作艺术电影的过程中应该秉承艺术电影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电影产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3]。因此, 在当前世俗文化和电影艺术产业的发展中, 应该秉持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在电影中塑造出极具中国特色的人物醒悟, 合理的将典型的中国人物呈现于电影屏幕中, 充分全面的反映出中国人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表情语调、行为准则, 以便满足现代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要求。
四、结论
总而言之, 在当前中国艺术电影缺失和电影市场结构失调的背景下, 要求中国电影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不断创新电影艺术, 从观念创新到体制构建、从管理到经营都需要有效结合时代发展的形式, 不断优化中国艺术电影市场的发展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影市场:“偏心眼”的艺术[J].记者观察:上;2015 (9) :32-33.
[2]张丁心.论中国当下电影市场对电影艺术的解构趋势[J].创作与评论;2015 (12) :74-79.
合作学习不能轻重失调 篇3
当我们深入课堂时, 经常能够看到教室中四人一组, 放声讨论, 热闹非凡。可是, 循声观望, 静心思索, 不难发现, 在众多的合作过程中, 有些合作是无效的, 在表面的热闹中只是部分优等生的个人魅力展现, 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上的交流, 都是无效的合作。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呢?究其原因, 还在于部分教师并未能够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追求形式, 忙于跟风, 走进了合作学习的误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活跃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 可小组合作学习一旦走入误区, 便会流于形式, 造成少数人说, 多数人听, 少数人做, 多数人看的局面。那么, 如何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合作学习发挥出它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一、合作学习不可重“个体”, 轻“全体”
纵观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现状, 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当老师宣布讨论之后, 学生们迅速按照老师课前的分组, 各就各位, 谈论声也迅疾遍布教室的各个角落, 沉浸在教室中央, 只觉得一片喧腾。老师一说停, 各小组代表便你方唱罢我登场, 说得津津有味, 其他成员却一直“沉默是金”。许多同学恰恰因为合作而失去了当堂发言的机会, 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 学习好、反映灵敏的学生总是等不及其他同学发言, 便充满自信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而那些学习略有困难的学生只是附和几声, 不但争不到发言权, 而且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种长期的走过场的合作学习方式, 只会让优等生更加自信、出色, 而学困生更加胆怯、自卑, 最终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显然是与合作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来说, 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观, 明确目的, 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 调动全体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从而积极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 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 最终是为了让小组每位成员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得到提高。因此,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前, 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全局意识, 加强对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2. 合作学习适时采取轮流发言式
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 有的学生乐意参与, 表现欲强;有的学生个性内敛, 含蓄羞涩;有的学生缺乏自信, 胆怯自卑。为了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能力, 我们提倡在合作学习中经常性地采取轮流发言的方式, 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 挨个发言, 一人不漏。通过这一讨论形式, 不仅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发言获取知识, 掌握知识。
3. 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分工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个人自荐和小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要求每个成员明确和落实各自的任务。例如, 有的负责记录, 有的负责主持, 有的负责观点总结。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 把个别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小组成员如此各尽其职, 相互协作, 相互补充, 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将不同的思想进行有效的整合, 从而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二、合作学习不可重“结果”, 轻“过程”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自己课堂设计的结果相一致来衡量学生合作学习是否成功, 这样就容易忽略合作学习中很多细节上的问题。还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不深, 学生尚未展开合作, 教师已拍掌喊停, 纯粹为了贴道标签、走走过场而已。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作好充分的准备, 给予学生探究的欲望, 给予学生探究的热情。
1. 给学生“探究性”的合作学习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能够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 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使小组成员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这种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 它应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但, 并不是任何问题都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等因素, 对课堂上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权衡比较, 精选出适合全体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浓郁的合作兴趣, 获得深刻的合作体验, 取得丰厚的合作成果。
2. 给学生充裕的合作学习的时间
提供给孩子们合作交流的内容, 要有一定的探索性, 而在探索性问题的解决中, 学生应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因为, 学生的探索过程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径, 有时思考方向正确, 顺利前进;有时思考方法不当, 曲折迂回。所以,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 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讨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要急于告知答案, 而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或大胆猜想和推测, 或进行实验验证, 或看书质疑, 而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 学生合作有时间, 发言有机会, 就能避免合作交流的形式化。
3. 给学生和谐的合作学习的氛围
要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畅所欲言就必须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首先, 教师要关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不应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而应以朋友、亲人的身份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其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民主学习权利, 教师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一旦学生的回答或解题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符, 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然后再作评价, 对于那些在探索过程中专心致志、乐此不彼的学生, 即使是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 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合作学习不可重“主体”, 轻“主导”
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小组合作学习, 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共同提高。这样, 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那就是放任自流, 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合作学习, 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 在一个共同的任务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 但也需要学生在教师给予的一定方法指引下, 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然而, 我们在听课中, 总是遗憾地发现,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学生还处在学习过程中, 一切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少之又少, 经常只是一句“下面请大家合作学习”或“请小组讨论”, 学生任务没有得到明确, 方法没有得到指导, 就云里雾里进入合作学习状态, 结果只能是纠缠于合作的准备过程, 糊涂进入, 草草收场, 走了一个热闹的形式。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对教师而言, 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 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 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摆正学生“主体”的地位, 认清自己的角色, 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1.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创设情境, 履行一个组织者应尽的职责。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然地形成合作学习的动机, 自发地提出合作学习目标, 自主地决定合作学习方式, 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服从小组分工, 听从组长的指挥, 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同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 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当学生遇到疑惑困难时, 教师要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出现, 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教师要满怀热情地深入到小组讨论中去, 指导学生合作, 提醒学生倾听, 发现合作交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同时, 还可以以组员的身份参与讨论。
3. 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篇4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 无排卵“功血”的药物治疗
1.1 止血
常用的内分泌药物止血方法有3种:孕激素内膜脱落法、雌激素“内膜生长”法及内膜萎缩法。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贫血及全身情况而定。前者用于贫血较轻 (血红蛋白>90g/L) 的病例, 后二者用于贫血严重 (血红蛋白<90g/L) , 需立即止血者。
1.1.1 孕激素内膜脱落止血法
很显然, 无排卵“功血”的病理基础是缺乏孕激素, 因此用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 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 如同一次排卵月经。当陈旧的内膜完全脱落, 新的内膜覆盖了创面, 出血便会停止。常用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5d。为预防撤退出血过多, 在用黄体酮的同时, 可合用丙酸睾丸酮每次25~50mg。也可用其它孕激素如:黄体酮片200mg/d, 用6d;天安宫黄体酮8mg/d, 用7~10d;炔诺酮 (妇康片) 5mg/d, 用7~10d;甲地孕酮 (妇宁片) 8mg/d, 用7~10d。地屈孕酮片10~20mg/d, 用10d, 等。
1.1.2 雌激素“内膜生长”止血法
雌激素止血方法临床效果肯定, 但原理不十分清楚。据推测, 该止血方法的原理可能是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生长, 修复创面从而能较迅速止血。以往常用的药物是苯甲酸雌二醇, 首次剂量2~4mg肌肉注射, 根据出血情况每6~8小时重复1次, 直至血止。也有用倍美力25mg静脉或肌肉注射1~2次后迅速止血。现在临床上常用相应剂量的其它雌激素制剂, 如:口服倍美力2.5~5.0mg, 每8小时1次或戊酸雌二醇4~6mg每8小时1次, 至出血停止。
1.1.3 内膜萎缩法
此法的止血原理为大剂量的合成孕激素或雌、孕激素制剂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 内源雌激素的降低使子宫内膜萎缩达到出血迅速减少或停止。 (1) 合成孕激素制剂:一般用药后1~3d血止或明显减少。血止后可逐渐减量维持。连续用21d左右, 在此期间积极纠正贫血。待血红蛋白回升接近正常后, 可停药撤血。 (2) 雌、孕激素制剂:口服避孕药。任何可得到的口服避孕药制剂均可。每日2~3片, 通常在用药后1~3d血止或明显减少。血止1周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片, 维持至贫血纠正后可停药撤血。
1.1.4 一般止血治疗
(1) 氨甲环酸:抗纤溶药物。有明确的研究证据证明了其减少出血的功效。出血多时可用1g每日2~3次, 出血减少后停药。 (2) 立止血:为一种凝血酶制剂, 每支1单位, 可肌注或静脉注射, 每日1次, 每次1~2支。 (3) 其它止血药及中药等。
1.2 止血后治疗
止血后治疗主要包括调整周期和减少出血。调整同期的方案有周期性孕激素撤退、诱导排卵或口服避孕药,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愿望分别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2.1 调整周期
(1) 同期性孕激素撤退法:每次月经的第15天开始用孕激素 (上述任何一种均可) , 共用10~14d, 停药后有规律的撤退出血。此种方案可用于没有生育要求的任何年龄无排卵“功血”患者。只要月经周期没有恢复恢复正常, 此法可一直应用。 (2) 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治疗:主要适用于部分绝经过渡期妇女, 月经失调的同时伴严重的更年期症状。在确认没有应用激素治疗的禁忌证后可采用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治疗, 即可以缓解症状又可以维持规律性出血。 (3) 诱导排卵: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积极诱导排卵。在用孕激素撤退出血的第5天开始用诱导排卵药物氯米酚, 每日口服50~100mg, 连服5d。同时记录基础体温以监测排卵情况。治疗期间酌情安排不育的其它检查。 (4) 口服避孕药: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功血”患者, 希望避孕者或有高雄激素表现者 (如痤疮、油性皮肤、多毛等) , 口服避孕药是最好的选择, 可一举两得, 甚至一举三得, 即调经的同时, 也能达到避孕或治疗高雄激素的目的。
1.2.2 减少出血
对出血量多的患者, 在仔细排除了器质性原因或血液疾病后, 可使用以下药物减少出血。 (1) 氨甲环酸:抗纤溶药物。减少出血疗效肯定。出血多时可用1g每日2~3次, 出血减少后停药; (2) 口服避孕药, 每日1~2片, 减少出血疗效肯定; (3) 释放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已上市的曼月乐宫内系统可局部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 使子宫内膜萎缩从而减少出血或出现闭经, 达到避孕和减少出血的双重目的。适合用于月经过多又不要求生育的已婚妇女。 (4) 促性腺激素释放类似物 (Gn RH-a) :抑制卵巢功能, 使子宫内膜萎缩, 从而减少出血甚至发生闭经。效果肯定, 但价格昂贵。 (5) 其它:如非甾体抗炎药、其它止血药及中药等。
2 有排卵“功血”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