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相声

2024-10-14

郭德纲相声(共10篇)

郭德纲相声 篇1

引言

相声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其中蕴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语言魅力。相声讲究说、学、逗、唱, 灵活运用各种语言形式以取得令人发笑的效果。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在谈及相声的基本概念时指出:“ (相声) 就是通过组织一系列特有的‘包袱’来使人发笑的艺术, 这里所指的包袱是语言艺术的包袱, 这里所指的语言是包袱艺术的语言。语言、包袱儿、笑声, 可说是相声艺术的三大要素, 并且缺一不可。” (1) 包袱可以说是相声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 相声中的幽默效果也是因为它而产生。“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格赖斯认为, 在人们交际过程中, 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 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但是, 人们平时生活中交际时, 并不会时刻严格遵守“合作原则”, 而是根据实际需要会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赖斯则把这种表面上有意违反“合作原则”但会产生言外之意的现象称为“特殊会话含义”, 幽默也就在这时产生。本文将从格赖斯合作原则的视角, 特别是合作原则的违反来分析郭德纲2013年春节晚会上的相声《败家子》中话语幽默效果的产生。

一、《败家子》合作原则的违反与幽默

格莱斯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 一文中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 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而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下面我将主要从违反这四个准则的角度来分析《败家子》中的幽默。

(一) 违反量的准则产生的幽默

数量准则指的是在言语交际时, 所说的话应当包含交际时所需的所有信息, 但也不应超出其本身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有时故意的信息缺失会产生歧义或语义模糊, 却能达到幽默的效果。信息量超过时听话人意识到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也会产生幽默。如下面郭德纲和于谦的对话:

例1.郭:吃好的!鸡、鸭、鱼、肉、海鲜、糕点、杂酱全放里面, 炖开了我飞个鸡蛋端上来一闻那……

于:真香啊。

郭:连锅都得扔了。

于:那是, 不算事儿。

例1中, 郭德纲故意将一句话不说完, 没有给观众足够的信息, 他得意洋洋的表情使得大家理所当然地以为加入了这么多食材的料理一定会很美味, 最后他一句“连锅都得扔了”一百八十度大反转, 观众心领神会, 这么一锅乱炖的结果也可想而知, 也就会心一笑。

(二) 违反质的准则产生的幽默

质量准则是指说话人要保证发出信心的真实性。不要说本人都觉得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这里所说的“真实”指的是说话人自认为的真实。郭德纲的相声中, 常常会说出一些明知是不真实的话, 虽然观众明知是不真实的, 但是并不是没有其合理性, 大家仍然会被其逗笑。

例2.郭:对啊, 找一个没结婚的啊。一问问出来了, 于老师有一个妹妹。

于:我妹妹?

郭:异父异母的亲妹妹。

例3.郭:打南极洲出来打一黑车找我来咯。

于:您等会儿吧, 公主还坐黑车?

郭:便宜啊。

例2中郭德纲说于谦老师有个妹妹, 于谦自己都觉得纳闷, 而郭德纲的解释却是“异父异母的亲妹妹”, 异父异母怎么会是亲妹妹呢?明摆着逻辑错误, 但这种明知不真实还拿出来调侃一番, 让人更觉得诙谐有趣。例3中无论是公主打黑车还是从南极洲打车, 两件事都不太符合现实, 但就是这种天马行空的语言让观众们觉得新奇有趣。再如:例4, “郭:这大金表20来斤。”“于:20来斤大金表, 这是金表还是水表啊这个?”20斤的金表明显是夸张, 不真实。但是, 把他那种暴发户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幽默有时就是这样, 明明是夸大其词却能让人笑破肚皮。

(三) 违反关系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指所说的话和对方的谈话内容必须有关系, 即有关联。违反关系原则一般会显得前言不搭后语, 无法交流, 但就在这种看似互不相干的话语中往往也隐藏着幽默。如:

例5.郭:瞪着眼看着天花板哪!

于:睡不着。

郭:急的我没法没法的。

于:那得想主意。

郭:睡觉就得数羊啊。

于:这是个办法。

郭:一只羊 (呼噜声)

于:您这是缺觉啊。”

例6.于:首先来说这是犯法, 再一个人家这兵马俑有数, 人每天晚上都点数。

郭:每天晚上还点数。

于:当然了!

郭:哇!这太高科技了这个。

于:这还高科技啊?

例7.郭:哟, 大伙儿坐着大游艇出国游艇啊列位!

于:有派啊。

郭:让我们荡起双桨……”

例8.郭:公主看上我了, 说要嫁给我。这叫下嫁。

于:下嫁。

郭:知道什么叫下嫁 (架) 吗?

于:就是不让卖了。

例5中郭德纲说是因为失眠而数羊, 但是才数一只羊就睡着了, 前面明明陈述着失眠的事实, 而后的表现却是缺觉, 前言不搭后语, 但突然的转折还是让大家哑然失笑。例6中郭德纲把点数赞叹为高科技, 把点数和高科技联想起来实在是让人无语。例7中则是把大游艇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联系在一起, 不得不佩服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例8则是利用语音的相同偷换概念造成前言不搭后语, 让人捧腹大笑。这些看似不相关联的事物被有意地放在一块, 制造出了不同的幽默。

(四) 违反方式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方式准则要求讲话明白清楚。避免使用晦涩的词语、歧义的表达, 要求语言简洁, 条理清晰。方式准则注重交际的方式, 如果不顾场合、对象、话题的具体需要, 而乱用语词和语气等, 就会使得对话无法继续正常进行。郭德纲的相声中, 就经常故意违反方式准则, 运用会产生歧义的词语, 借此来引起双关, 产生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的偏差, 抖出“包袱”。

例9.郭:我希望国泰明安、五谷丰登、人均GDG能够达到……

于:你先等等, 你先等等, 什么叫GDG啊?

郭:郭德纲全拼。

例10.郭:吃点好的, 红烧牛肉。

于:这行。

郭:香菇炖鸡。

于:这不错啊。

郭:葱烧排骨。

于:挺好。

郭:你说, 我泡哪包?

例9中郭德纲仿造GDP用了个GDG, 使人们都认为这是个和GDP有关的东西, 原来是自己名字的英文全拼, 全不顾他当时正在向全国人民拜年, 说的是吉祥话这件事, 与其先的言辞产生极大反差而产生幽默效果。例10中郭德纲故意将各种不同口味的方便面只用其口味来代称, 让观众突然明白不是那么多的美味佳肴, 说了这么多只是方便面, 故意的省略产生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三、结语

郭德纲相声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其幽默也非常有特色, 本文根据郭德纲今年春晚最新相声《败家子》, 从语用学方面对其幽默艺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相声中的幽默常常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一些准则产生的。我们只有通过言语的字面意思, 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运用合作原则, 推导出会话含义, 才能品味到幽默带给我们的快乐, 才能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 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声的语言艺术, 理解包袱是如何使我们发笑的。 (金小梅, 2009)

参考文献

[1]张新祥, 曹雨婕.从郭德纲相声看中国相声幽默对语用原则的偏离[J].读与写, 2009 (2) .

[2]饶丽波, 陈莉娟.言语幽默语用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5) .

[3]何自然.Grice语用学说与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4) .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金小梅.会话合作原则与英语幽默[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

郭德纲相声 篇2

各位有认识我的,有不认识的。我是zg相声界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一拍惊堂木)我叫郭德纲。人来的不少啊,我很欣慰。感谢各位的光临。待会儿散场都别走,吃饭去。谁去谁掏钱。听相声二十,起哄一万六。再笑加钱。

你无耻的样子很有我当年的神韵!

家里穷啊,房子破啊,漏得不行。外面小雨屋里中雨,外面大雨屋里暴雨,有时候雨实在太大了,全家人就都到外面避雨去了。

猴子最怕什么线?平行线,因为永远没有相交(香蕉)。

圣人教导过我们:有主儿的干粮不能碰。

我父亲就是练武术的,在江湖之上赫赫扬名,讲究是高来高去,了不起的大英雄,江湖人送外号草上飞。不是飞贼,轻功盖世草上飞。就这个二楼,一垫脚就上去,大这边儿奔那边儿,一个跟头就过去,没有拦得住他的门,没有挡得住他的锁。什么锁看看都能弄开,知道吗?哪怕是银行那锁,瞧瞧,弄根儿芹菜都捅开了。

人家歌唱演员上台,不用让你乐,你乐说明他唱错了!人家大腕儿上台,啊,唱一段儿,唱完完了,出后台蹬自行车儿回家了……我们相声演员不行啊,俩大活人站这儿——说二十多分钟,一个乐的没有!怎么典见着脸往下走啊?

多听相声说明你爱国。我们街坊有一孩子,会七八国外国话,什么英语、日语、韩语、南斯拉夫语、北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反正跟八国联军坐一块儿对着骂街没问题!跟他说你听听相声去吧。“不去!听不懂!”……法律不管我早打死他了!会七八国外国话听不懂相声……

我是一有钱人。今天后台,就我开车来的,他们都走着来的,天津那几位老先生,打上礼拜二就开始走了。不过我那车啊,最近有点毛病,提速有点儿慢。开始呀,我以为是化油器脏了呢,一检查啊才知道,脚蹬子掉了……

桌上摆着四盘菜,打开第一个一看,呵!真好!老醋花生!打开第二个,更好了!老醋花生!第三个打开,花生,没醋!第四个一看,一盘醋!

能吃,一天到晚看谁都像烙饼,没事儿烙饼卷馒头就着米饭吃,那玩意儿瓷实,扛时候。有时候来后台,提溜二斤切糕准备饮场用……

天下云游四大部洲,人的心好比长江水自流。君子交友淡淡如水,小人交友蜜里调油。淡淡如水人情在,蜜里调油不到头。

上学不是料,追梦没追成,找一女朋友还是一斜眼儿。活着没意思,自杀死不成,天上掉横财又送回银行去。

甲:放烟花的时候为什么射不到天上的星星? 乙:因为火药太少。

甲:炮弹火药多也射不到星星啊? 乙:那我就不知道了。

甲:不知道了吧,告诉你,因为星星会‘闪’啊!……

浅析郭德纲相声语言的幽默性 篇3

关键词:幽默 语言手段 语音 词汇 修辞格

2005年末,郭德纲凭借着对传统相声的继承和发展,开始进入百姓视野。网络上、报纸上无处不流传着他的故事和相声段子。他为原本开始走向衰落的相声界注入了一丝新活力,掀起了新相声的高潮。郭德纲相声作品中的幽默元素是多元的,由很多部分组成。单凭郭德纲相声语言手段的运用,就足以体现出幽默性。幽默的语言表达手段有很多,本文通过语音、词汇以及修辞格三种语言手段来分析郭德纲相声语言的幽默性。

一、通过语音体现幽默

汉字具有独特的音形义,由于其以声调区别意义,因而,同音字或近音字很多。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称之为谐音。

(一)同音或谐音现象制造“包袱儿”

同音或谐音的使用在传统相声中也是广泛存在的,利用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不同的特点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引人发笑。在郭德纲相声作品中,这种利用同音或谐音制造“包袱儿”的手段不胜枚举。如:

《我是音乐家》中的一段:

郭:唉,真是“一失足成千古粪”啊!

于:“千古粪”啊?是“千古恨”!

郭:千古恨,对,我很恨这个粪,我粪恨!

这个段子听起来幽默、新鲜。“愤恨”这个词语大家都听过,但是这种渊源解释却闻所未闻,“千古恨,对,我很恨这个粪,我粪恨!”给人一种绕口令的感觉,在这一句话中,音近的字“恨”“粪”反复出现,同样运用了同音或谐音的方法。郭德纲就是以这种方式来使听众发笑的。

(二)采用方言制造幽默氛围

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方言主要体现在语音上,汉语中不同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致能看懂,如果念起来,语音差別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郭德纲相声作品中对于方言的运用就很多,例如《西征梦》中就出现几处不同的方言:

“河南话”的段子:

郭:“泥咋菜来捏?泥干啥去了,泥个龟孙儿?”

两个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说普通话,期间突然穿插一些方言,或是学得惟妙惟肖,或是对某一方言特点加以夸张,都足以引人发笑。另外,郭德纲生于天津,对天津方言了如指掌,因此,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穿插着“天津话”,从语音到方言词汇,都有很多天津的影子。

二、通过词汇体现幽默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也是语言的灵魂所在,语言的很多独特的东西都会在词汇中有所体现。就汉语词汇来说,数量很大,而且种类繁多,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在各种场合的应用。但是,要用得“机智”“有水平”,还需要一些语言方面的知识和一定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从郭德纲的相声作品中不难看出,郭德纲在字词的锤炼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功夫,他通过各种方法将其巧妙地引入作品中。

(一)词汇的“歪组”与“歪解”

词汇的“歪组”现象,与“仿词”类似。“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歪组”是一组现象的简称,包括在原有词汇中换出部分字,用其他字代替;也包括在专有名词前后插入另外的字或词,使其变为其他的非专有名词,这种方式几乎成了郭德纲的“专宠”,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如:

《我是文学家》中:

郭:相声是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抨击丑恶,“藿香正气”。

又如《我要反三俗》中:

郭:提升品位,要高雅,记住了,天网恢恢,肥而不腻。

“弘扬正气”中的“弘扬”两个字被替换成了音近的“藿香”,歪组为“藿香正气”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名称,落差之大,令人发笑。“天网恢恢,肥而不腻”,利用“肥而不腻”与“疏而不漏”相似的词汇结构,将其替换下来,但是在逻辑上却是行不通的,由此,令听众产生了一种陌生感,但是陌生的背后却隐含着笑料。

所谓词汇的“歪解”,即曲解,“就是对某些词语的意思有意地进行歪曲的解释,以满足一定的需要。运用曲解,造成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用以增加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或达到辛辣嘲讽的效果。”在汉语中,同音字、同音词太多,给相声提供了一个制造“包袱儿”的契机,而郭德纲正是抓住了这个契机,让它为其作品语言服务。

在“歪解”过程中,有的是把一个专有名词拆为两个词,并要求有拆分依据;也有的“歪解”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放入具体语境中仔细斟酌,它的深层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例如《西征梦》中:

于:那叫“首脑”?

郭:对,都守着这碗豆腐脑啊!

把“首脑”拆成“守着这碗豆腐脑”,首先利用谐音用“守”字替换与其音同的“首”字,再歪解“守脑”,给人一种把一个专有名词给生拉硬拽开了,但是,联系上下文语境,这碗“豆腐脑”就如同各国“首脑”眼中的既得利益,当然都要守着,就自然了。

(二)熟语的化用

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等语言成分言简意赅,而且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运用到相声中,可以使相声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生动形象。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分来源不同,含义较为复杂,感情色彩也较丰富,运用时稍不留神就会用错语境,酿成笑话。郭德纲的相声作品中也适量地引入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不仅恰到好处,而且充满了生活情趣。如:

《我的一辈子》中:

郭:横垄地里拉车——一步一个坎儿,吃糖饼烫后脑勺。

“横垄地里拉车——一步一个坎儿”,这个表达相当精炼,将一种抽象的情感遭遇化作一种现实的难处,形象而又生动。“吃糖饼烫后脑勺”虽是寻常生活场景却又显得不可思议,将习惯陌生化,效果极佳。

三、通过修辞格体现幽默

汉语传统的辞格,在相声语言中得到了广泛且充分的运用,服务于“包袱儿”的制造,服务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并且对相声语言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诸如夸张、反复、比喻、铺陈、反语等等,在郭德纲的相声作品中比比皆是。在此仅举夸张、反复两例来浅析。

(一)夸张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的一种辞格。”在具有喜剧风格的相声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紧随传统相声语言风格的郭德纲,对这一点也是长于把握。有种夸张是反生活常态的,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夸张中的“错形容”,使人印象深刻。如:

《西征梦》中的一段:

郭:烙饼卷着馒头就着饭吃,有二尺长的龙虾吗?

于:对不起,没有二尺长的,只有二尺二的;

郭:什么破饭店啊,连二尺长的龙虾都没有,来盘土豆丝。

这个例子中,郭德纲利用了夸张这一修辞手段,把龙虾的长度夸大,将《西征梦》中的主人公那种“明明吃不起龙虾却又装相儿刁难人”的样子呈现于众,增强了讽刺意味。

(二)反复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一种辞格。”反复的类型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恰当的使用,可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例如:“(我的相声)大伙是愿意听啊愿意听啊还是愿意听啊?”这属于反复修辞中的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愿意听”,很显然,提问方所提供的看法应是不同的几种,但是在郭德纲的这个句子中,提问方提供了反复使用的同一种看法,无论回答方怎么回答都是提问方想要的答案,机智成分自然呈现。

郭德纲相声中语言手段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精妙之处,而幽默元素的运用更是达到一种理想状态,从而为凸显其“郭氏”幽默的独特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语堂.林语堂散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2]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8.

[4]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郭德纲相声 篇4

幽默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能力之一, 相声是中国幽默的一种重要载体, 是中国传统言语幽默的集中表现。相声作为中华的民族文化瑰宝, 其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它采用了幽默诙谐的手段来反映出不同的社会现象、社会背景, 在我们捧腹大笑之余留给我们留下了更多地思考, 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本文以郭德纲相声的语料为研究对象, 从美国哲学家Grice合作原则的角度, 特别是对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的违反分析郭德纲相声中的幽默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二、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理论

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是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率先提出来的, Grice认为, 人们进行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 需要谈话双方存在着一种默契, 一种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应该遵守的原则, 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基础, 是以人类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为目的的一条重要的语用原则。合作原则要求说话人和听话人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本次交谈的方向或目标, 从而确保交谈准确而有效地进行。“根据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 使自己讲出的话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交际所需要的” (何自然、冉永平2001) 。“合作原则"具体表现为四条准则, 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数量准则: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 (交谈的现时目的) 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质量准则: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说话要贴切。方式准则: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 (避免赘述) ;说话要有条理 (何兆熊, 2000) 。在以上准则中, 前三条与人们在交谈时所说的内容问题有关。最后一条则与说话的方式相关联。

三、会话的合作原则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原则上, 如果在交谈时说话人和听话人都严格遵守这四条准则, 那将会是最高效、最合理的交际。但事实上, 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语言环境等等, 这些原则经常被违反, 谈话双方一旦违反了这些准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 听话人就会结合说话当时的具体语境去推断说话人表面的违反意图, 幽默往往就会在这种意料不到的情况下产生会话含义。郭德纲相声恰好利用了这一特点: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弦外之音或会话含义而带来戏剧性的效果, 下面将就郭德纲相声进行分析, 分析其相声是如何通过对四条准则不同程度的超常运用来实现相声的幽默效果的。

(一) 违反数量准则产生的幽默。数量准则要求我们说话是所应该提供的信息量:不应该少说同时也不要多说, 凡是交谈对方希望或要求你说的, 你就应该做到知道多少就该说多少, 同时还不能把对方希望或要求你说的话你也说出来。但在生活的实际, 会话者提供的信息往往出现过多或过少, 这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比如:

郭:晚上睡不着, 只好躺在床上数羊

于:这是个办法

郭:一只羊, 哼——— (呼噜声)

于:睡啦?好么, 您这就叫缺觉, 知道么?

(郭德纲《过得刚好》片段)

郭故意提供给听话人的信息不足, 睡不着听话者认为应该是数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甚至更多, 但结果却只数了一只羊就呼呼大睡, 就表明睡不着是假的。观众在期待与结果的矛盾中, 深刻理解了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幽默也就在数量违反中产生了。

(二) 违反质量准则产生的幽默。质量准则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 它要求说话人要说真话, 不说没有根据的话, 不说自知虚假的话。我们这里所说的真话指的是说话人自己认为是真实的话, 当然其中也不否认会存在说话人自己认为是真实的, 而事实上却不是真实的情况。比如:

郭:“姑娘体重多少?”“二百六。”后来我才知道我上当了, 秤就到二百六十斤, 我由衷地赞叹, 姑娘, 你真是条汉子。

(郭德纲《过得刚好》片段)

明知自己的真实体重, 却不告诉听话人真实的信息, 让听话人开始感觉合情合理, 最后经过琢磨才恍然大悟, 其言外之意是姑娘不是一般的胖, 在此通过违反质量原则巧妙构思, 使听众获得意外的惊喜。

(三) 违反关联准则产生的幽默。关联准则要求交谈双方说话要切题, 不说和话题没有关系的话, 如果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荒唐语言, 那么就会出现一个“说东”, 一个“道西”, 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比如:

郭:于老师今年四十三岁了, 四十三年前, 天下大旱, 缺水缺粮, 仓也空井也空。

于:苍井空啊?

郭:当天晚上, 于老师的父母不知道那天将诞生一个可爱的孩子。他母亲觉得肚子胀, 没有食欲, 他父亲还问, 夫人, 吃点儿什么呀?他母亲摇摇头, 说, 唐僧到哪里了

于:妖精啊?要吃唐僧肉啊这是?

(郭德纲《过得刚好》片段)

郭说于谦的母亲觉得肚子胀, 没有食欲, 使听众想知道他母亲想吃点什么。此时, 他母亲摇摇头, 说, 唐僧到哪里了, 说话人所说的, 不是观众期待中需要的信息, 这种问题反倒让人们想起《西游记》中妖精常说的话, 结合当时说话的语境, 根据已知的背景知识展开联想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四) 违反方式准则产生的幽默。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和关系准则强调的是交谈双方的谈话内容, 而方式准则更注重如何去方式, 这条准则就要求说话人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不要用意思含糊的词语, 避免啰啰嗦嗦。避免在说话方式和说话内容之间产生不协调。比如:

郭:他们家生了一对双胞胎, 邻居王大爷的家族有双胞胎的遗传基因。

于:这没听说过。邻居有基因我们家生双胞胎啊?

郭:你们家有遗传基因, 邻居家也有。生了一对双胞胎, 但是当年那医学条件不好, 死了一个, 就剩一个。死的那个是你, 你是你哥哥, 你想想这是什么科学道理。

于:我想不过来了, 怎么那么乱哪。

(郭德纲《过得刚好》片段)

郭德纲说于家生了双胞胎却说邻居王大爷的家族有双胞胎的遗传基因, 又说当年那医学条件不好, 死了一个, 就剩一个。死的那个是你, 你是你哥哥, 让人分不清到底怎么回事, 说话没有有条理, 从而产生了让人感觉很乱的感觉, 产生了很好的幽默效果。

四、结语

郭德纲相声的幽默独具特色, 具有强大的语言魅力, 本文用Grice会话的合作原则分析了郭德纲相声中的语言幽默的产生。郭德纲相声中的很多幽默就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四个准则而产生。只有通过言语的表面意思, 结合具体的语境, 通过运用合作原则, 推测出会话含义从而品味幽默带给我们的快乐, 提高我们对郭德纲相声幽默的鉴赏能力, 更好地理解相声这门语言艺术, 深层次理解包袱的致笑机制。

参考文献

[1]郭德纲.过得刚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经典相声段子郭德纲 篇5

2.大公无私圣人,公而忘私为贤人,先公后私为善人,先人后己为良人,公私兼顾为常人,损公肥私为罪人。

3.思念折腾人,也锻炼人,更锻造人的性格的沉稳和感情的深沉。思念别人是一种温馨,被人思念是一种幸福。

4.看上一个人要一分钟,喜欢一个人要一个小时,爱上一个人要一天,忘掉一个人要一辈子。

5.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里钱,五星饭店里,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

6.学习不能超前,更不能速成,否则,孩子无童年,青年无青春,中年无乐趣,老年无安闲。

7.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8.十种健康生活方式:少食肉,晒太阳,雨中行,常唱歌,饭后息,挺起胸,静坐思,天伦乐,步当车,行善事。

9.通常夸一个女人漂亮;如果不漂亮,可以夸她很有气质;如果既不漂亮,又没有气质,可以夸她善良;如果都没有,就夸她健康。

皮村“郭德纲” 篇6

在北京郊区的皮村,王德志与另几个文艺青年相遇,他们写打工者的作品,为打工者表演,调动打工者的文化热情,专家说,这是打工群体的“发声练习”。

他们的艺术也有机会“登堂入室”,当然,前提是贴上了打工者的标签。王德志觉得,这才是真正属于他的舞台

这是自己成名后的景象:站在那个万众瞩目的舞台,说一段相声,台下掌声雷动,欢呼阵阵,索要签名的“粉丝”把后台挤得水泄不通。他就用练习了好久的签名,满足“粉丝”们的愿望和自己的虚荣心。

刚要动笔签名,王德志就醒了。不知谁家的大黄狗跑到了自家敞开的平房内,撒了一泡尿,闻了闻,又摇摇尾巴径直走了出去,仿佛在嘲笑他的黄粱一梦。

王德志现在已经不需要做这样的梦了,他所在的“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在全国颇有名气,他们有自己的舞台和观众,并不比“春晚”舞台小,只是没那么气派。

“围观”的媒体越来越多,大家不断给“工友之家”和他们正在做的事赋予各种意义。譬如,“这里是打工者自我意识觉醒的试验田”“底层城市打工者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一次反观和思考”。

“工友之家”及其成员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进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譬如王德志,凭借打工者的身份标签,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近日北京电视台录制的一期“星夜故事秀”中,他和郭德纲同台说了一段相声。

对于“工友之家”来说,他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并非来自什么远大目标,仅仅是为了“曲线”实现自己的“明星梦”。

落脚皮村

“皮村,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与东六环之间的一个村庄,毗邻温榆河,距离市中心乘车路线40多公里。常住人口1000多人,外来人口5000多人。外来人口数量随着市里高楼拔起,仍在不断增长着……”

这是王德志2007年拍摄的DV纪录片《皮村》的一段开场白。画面定格在傍晚时分,村子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街道。

没事的时候,王德志喜欢拿着DV在村子里面转悠,碰到刚忙完的修鞋师傅,或者收完废品归来的同乡,他都会停下来和他们聊聊,身旁的DV机自顾自地运转。

聊的人多了,渐渐有了一些“感觉”,王德志把这些素材整合到一起,剪辑成了这部以人物访谈为主的纪录片,用它来“记录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离乡背井外出打工者们的心声”。两年后,《皮村》入选了第六届中国独立纪录片交流展。

每隔几分钟,就会有飞机从头顶上方飞过。巨大的轰鸣声,会迅速把两米之外的人声淹没。

拆迁,盖高楼,这似乎是每一个城中村逃不掉的命运,但房地产商却一直没有觊觎过这片土地,因为皮村处在飞机航线的正下方。

2005年,王德志跟着“工友之家”从海淀区肖家河社区搬到了皮村。“我就打算把根扎在这里了。”

皮村东北角的一片平房,构成了王德志生活的全部。300平方米的皮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打工博物馆和新工人剧场的落脚地。与活动中心相对的一处农家院落,就是王德志和“工友之家”同事们的住所。这里曾经是一个废弃的琉璃厂。

“工友之家”以每年5万元的租金租下场地,由住在这里的十几位骨干工作人员分摊。王德志与妻子刘娜,还有刚出生的女儿,挤在15平米大小的简易平房里。

每到夜幕降临,居住在皮村的人们会自发聚集到这里,跳跳“坝坝舞”,打打牌,聊聊天,好不热闹。如果是周末,文化生活就更是丰富多彩,打工博物馆旁边的电影院会免费为工友们开放。

“经常都是人满为患,多的时候工友们都是站着看完了整部电影。”打工博物馆馆长许多说,除了市场上最新的电影,电影院放得最多的是贾樟柯的《小武》和《小山回家》。在许多看来,这些电影就像工友生活的一面镜子,“身在其中的人不自知,只有当你给他这面镜子,让他反观自己的生活,他才会有所领悟。”

今年元旦,“工友之家”还举办了第一届打工文化艺术节,许多在北京务工的打工者齐聚皮村,写诗、唱歌、演话剧,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天刚一抹黑,豫京缘超市的老板娘娄桂云就早早关了店门,随手抓了一把洽洽香瓜子,赶往距超市仅几步路的社区活动中心。

此刻,王德志与同伴们正在“新工人剧场”为第二天晚上7点半的演出紧张排练,正式演出安排在朝阳区文化馆TNT小剧场,剧目是他们的原创话剧《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想》。即便是彩排,娄桂云也看得津津有味,其实她已经看了好多遍,里面的一些台词都能背下来了。

女主人公小芳在玩具厂因为电线短路葬身火海的悲惨命运,让娄桂云每每看后都泪流满面。

“工友之家”来皮村之前,在皮村生活了六年的河南延津县农民娄桂云的业余生活显得有些单调,“每天就是打打麻将,逛逛街,要不然就关在屋里看电视。”另一位在建筑工地揽活的打工者付涛,收工后的生活,是去村里商业街上的台球室打几杆球。

“以前哪敢想看什么话剧啊,那都是有钱人干的事。上大剧院,还要涂香水,穿什么晚礼服才能进。”付涛憨憨地笑了两声。

现在,他们的业余生活多了一些新选择。

“春晚”一梦

王德志生于1977年,来北京之前,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兴安盟科右前旗的跃进马场生活了接近20年。读书读到小学毕业,就因为家境贫寒辍学了,心气儿颇高的王德志不甘心,他偶尔会花上两块钱到县城里扛回十几斤重的废报纸,一张一张翻看。

在王德志皮村的家中,3个书架上都放满了书,地上还堆了两蛇皮袋的书。其中,有一套完整的《资本论》和《毛泽东选集》。在与他的交谈中,你决然察觉不到,他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

在牧场里,已经“半拉儿”大的王德志不想靠种地过活,他会给父亲想出一堆致富的主意,譬如到山上起石头来卖,种当季稀缺的蔬菜来“抬价”。

生活依然是艰难的,并没有因为这些“点子”而出现丝毫的转弯。

“你不是想发财吗,上‘春晚去呗,要是出了名,你就啥都有了!”朋友的一句戏言,让王德志当了真,他跟身边的伙伴半开玩笑地说:“1997年香港回归时,你就会在电视上看见我了。”

1995年,帮着卖完粮食,17岁的少年王德志就拿了家里的700块钱,偷偷去乌兰浩特买了一张前往北京的火车票。他要上“春晚”说相声,一举成名。

“现在想来,当时的想法简直有些异想天开。”14年后,之前从来没有过任何表演经验的王德志回忆起年少时的“荒唐”举动,还有些脸红。

“当时觉得说相声是一件特简单的事,人人都可以说上一段。”喜欢搞搞恶作剧,讲些笑话的王德志开始背着朋友们写些小段子,“可是,哪敢说啊?在我们那个地方,要是被人知道我写相声(段子),准会被笑死的。”

记忆中的第一个段子是关于两个好朋友之间闹别扭的故事。类似这样记录生活琐事的段子,王德志一口气写了十来条。他揣着这些作品就上了火车,开始憧憬着“扬名立万”的美好未来:开名车,住洋房,最好还能有几十万,能够买下家乡整个农场。

既然出来,就没有后路可退,王德志接济了一个同样从家里跑出来的小孩,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家里有亲戚是北京的,我万一混不下去了,起码还可以在他亲戚家有个落脚地。”

“央视”等待他的是武警把守的大门。他向传达室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愣了一下,说:“今年‘春晚节目半年前就已经敲定了,明年再来吧。”

“我当时就蒙了,因为我来北京唯一的目的就是上‘春晚,几秒钟的时间,这个梦就破灭了。”不甘心的王德志想绕过传达室,直接从大门溜进去。

“但是那么多警卫守着呢,怎么进得去?”后来想让人带进去,最终也没敢开口,“只是想想而已”。

王德志决定慢慢寻找机会。就在“央视”和西客站之间的一个地下室里,他以15块钱一天的价格安顿了下来。然后继续在“央视”门口流连。他找过《曲苑杂坛》,也问过《综艺大观》,都被拒绝。

年少的那股冲劲儿还在,王德志依然不肯放弃。

他找一些零碎的工作维持生计,做过餐厅杂工、食品厂工人、送水工、广告业务员、推销员,收入从最初的300慢慢涨到了后来的1000。

打工的同时,王德志一直坚持学相声,师从相声演员李国英。1998年,他用自己的积蓄报名参加一所艺校的相声班。王德志学相声有一股特别的韧劲儿,他每周六都从丰台跑到东四上课,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很多学员因吃不消而放弃,他和相声搭档李勇是最后坚持下来的两个。

2004年,北京电视台主办的相声小品邀请赛,是王德志与“主流文化”离得最近的一次。他和搭档李勇,凭着自己的原创相声《飘》,闯进了复赛。

王德志一直都对自己说相声的水平充满了自信,师傅李国英也一直对他表现出的相声天赋赞赏有加。但在一些相声“行家”眼里,他的作品还是太“糙”了,上不了台面,顶多是自娱自乐。

“经过这么多年,见了这么多事,我对成名的渴望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话虽如此,王德志和搭档李勇还是积极想着门路,希望能有人推荐进入决赛。他们把自己说相声的录影带托熟人辗转交给了姜昆,没有任何回音。

王德志最终得了一个安慰奖,这意味着他通过比赛进入主流圈子的希望变得渺茫了。他将写满相声《飘》台词的几页纸揉成一团,使劲儿扔向废纸篓。

事情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糟。通过相声大赛,王德志和李勇都有了一些名气。搭档李勇很快彻底转型做演员了,上过《命运呼叫转移》这样的热门电影。他曾几次拉上王德志去拍电影,不过都被王德志婉拒了。

“我越来越没有归属感,找不到自己。我不想再被主流的规则牵着鼻子走了。”王德志开始刻意把自己的东西与主流文化区分开来。但分水岭在哪儿?王德志一时没有清晰的标准。

皮村同心实验学校夜校班的学员陈志艳是王德志的忠实粉丝。他创作的《飘》《漫谈恋爱》《快乐歧视》等相声段子,陈志艳都如数家珍,“那些写的就是我们打工者的生活,很真实。”在“工友之家”的食堂里,正在吃午饭的陈志艳放下碗筷,随口就跟记者说上了《飘》中的一段:

北京人说我是外地人,家乡人说我是北京人。

那你到底算是哪边的呀?

中间儿的。

哪边都不是呀?

是京漂族。

京漂族?噢,北京漂泊族呀……

“发声”练习

王德志一直没弄明白,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在碰到孙恒以后,这个答案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2002年,在一家为进城打工妹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打工妹之家”当志愿者的王德志,认识了同在这个组织工作的志愿者孙恒。这位曾经的河南开封四中的音乐老师,在老家有着令人尊敬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教了两年书后,他“不愿活在别人的意愿里”,抱着心爱的吉他来到北京。

当时做志愿者是没有收入的,王德志和孙恒都各自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不指着这(做志愿者)拿钱。”支撑他们每周六到“打工妹之家”服务的理由很朴素:“在这里能看到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人,我们就不孤单。”

2002年5月1日,热爱文艺、志同道合的王德志、孙恒和许多,组建了三个人的“打工青年演出队”,开始辗转北京各建筑工地,义务为工人们演出。孙恒和许多演唱自己的原创歌曲,王德志干起了“老本行”——说相声,这是“打工青年艺术团”的前身。随后,艺术团注册成立了“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并很快得到了香港乐施会的资金支持。王德志也开始由最初的兼职、半兼职,到后来索性做起了全职,与孙恒一起,开始张罗起“工友之家”的各项工作。

第一次领的工资是1500元钱,这跟之前做推销员的收入差不多。王德志他们没有把钱全部装进自己的口袋,而是每人拿出七八百元,用于“工友之家”的机构建设。

2004年7月,演出队已经更名为打工青年艺术团,随之发生变化的,是团队成员的不断壮大,从最初的三个人,到后来的十几个。当月,艺术团签约北京京文唱片公司,推出了首张专辑《天下打工是一家》。

“当时还有崔永元做宣传,再加上一些媒体的报道,我们的首张专辑据说一下卖出了十万张。”时至今日,孙恒在提起“工友之家”的“第一桶金”时,仍然显得有些激动。《天下打工是一家》得到了7.5万块钱的版税,孙恒用这笔钱兴建了同心实验学校,专门招收打工者的子女入学。

再后来,就是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的落成,以及同心互惠商店的开张。

同心互惠商店实际上是一个二手商店,“工友之家”负责接收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衣物,将它们以十分低廉的价格(一般都是十元以下)卖给工友们。店里还设有图书角,是“工友之家”收购的旧图书,供工友们免费阅读。像这样的互惠商店,“工友之家”已经开了5所,分布在北京市朝阳区几个主要的打工者聚居的社区。

2008年7月,“工友之家”创办了属于打工者自己的报纸《皮村报》,它的前身是海淀区肖家河社区的《社区快报》。《皮村报》每月出一期,每期印1000份,主要面向皮村的打工者群体发放。

在这份仅有四版的报纸上,涵盖了皮村新闻、社区生活、法律知识和社区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工友们可以投稿,可以交友,写写自己的情感故事,或者生活中的有趣见闻。你可以从上面读到诸如《一对饮料瓶子》《家书》这样令人温暖的小品文,就像在热气腾腾的小酒馆,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既温馨又热闹。

打工者们还办了一本叫《流动的心声》的刊物,面向的读者是北京市3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

“文艺青年”王德志的个人经历颇具煽动力。“有不少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就主动要求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一起去各地为工友们免费献艺。”王德志说起这些很兴奋。

拍完纪录片《皮村》,“小试牛刀”之后的王德志又想拍电影了。2006年,由王德志导演、反映打工者群体生活的电影《顺利进城》和《命题人生》相继出炉。前者讲述了一位刚到北京的打工者,被形形色色的小偷骗得身无分文的故事,后者则展示了一群打工者在城市生活的种种遭遇。雄心勃勃的王德志还找来一帮“英语不错的志愿者”,将《命题人生》翻译成英文,陆续寄往韩国釜山电影节、法国鹿特丹电影节、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等十几个国家的电影节。

“总有一个(电影节)会给点反应吧。”王德志不好意思地笑了。

“工友之家”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吸纳着新生的文艺组织,比如“新工人艺术团”“打工者文化教育协会”“同心实验学校”“同心互惠商店”和“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工友之家”总干事孙恒说,他们愿意接受任何一个好的建议,并迅速转化成实体。

在全国数不清的面向打工者的NGO组织中,“工友之家”很有些特别。他们当然也“维权”,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想做的是“文化建设”,要创造“属于打工者自己的文化。”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的口号反映了他们的心声,“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没有自己的历史”。

“工友之家”的“文化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他们还给城市打工者群体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新工人。王德志觉得自己越来越有归属感了。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卜卫看来,“工友之家”在进行着打工群体的“发声练习”,其伟大之处,在于建立了打工群体的文化自信,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正在觉醒的群体对“自我”的认知。

郭德纲的“花盆儿” 篇7

忆过去:笑谈窘境,拿苦逗乐

郭德纲在成名之前经历过一段穷困潦倒的日子,那时,他苦心经营的德云社是个赔钱的买卖,经常面临没有观众的境地。一次,在接受陈鲁豫专访的时候,郭德纲提到了他的这段经历。

陈鲁豫:你们演出最少的时候台下有几个人?郭德纲:只有一个。陈鲁豫:是怎么样的情况?郭德纲:2002年的一天,天寒地冻,快开演了,没观众,全体演员站到门口打板子往里喊人。喊了半天还真喊进来一位,我估计是外地人,可能天太冷,这哥们儿想进来暖和暖和。到点开演,台下就这一位。邢文昭先上场说一单口。台上台下四目相对。说到一半,那位观众手机响了,他特不好意思,对邢先生说:“对不起,我接一电话。”邢先生停在那儿站着,眼巴巴地等着他。他转脸跟电话里说:“对不起,我听相声呢。”接着我上场,上去我就跟他说:“你要好好地听!上厕所必须打招呼!我们后台人比你多得多,关上门打起来你跑不了!”

讲述这样尴尬的经历本来是件挺辛酸的事情,郭德纲却把它演绎成了一个段子,这个段子里有很多细节,比如“台上台下四目相对”、“邢先生停在那儿站着,眼巴巴地等着他”等被他说得活灵活现。他像平时在台上说相声那样,很轻松地把一个个包袱给抖了出来,仿佛一个局外人在讲别人的故事。在这段“戏说”中,郭德纲笑谈窘境,拿苦逗乐,表现了他的乐观心态和幽默气质。

说热捧:谦虚表态,谨慎回应

郭德纲火了以后,各种褒奖之词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来,有人说他在相声不景气的今天拯救了相声,有人说他是艺术家,也有人说他是大师。面对这些热捧之词,他如此表态:“这么多人夸我是艺术家,中国相声就靠我了,说我拯救了相声,我哈哈大笑。这不可能,都是瞎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说相声的,指着我振兴相声不可能,全体相声演员一起团结努力,才能把它弄好。我们充其量就像手机调成震动档,‘嗡’地一下给这门艺术一些震动。当然也有人骂我,这也没事,每个人心态都不一样,最主要的一点,我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我爱相声,我懂相声,我们就是普通的相声演员。”

面对过高的吹捧,郭德纲的第一反应是坚决否定——“这不可能,都是瞎说。”接着他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拯救相声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全体演员的团结努力。然后他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像手机调成震动档”来淡化自己的成名带来的轰动效应。最后他不忘清醒地给自己定位——“我们就是普通的相声演员。”他的这番自谦之词不同于一些名人常用的套话,都是些大实话,环环相扣,让人觉得他谦虚、谨慎而不做作。

答质疑:有理有据,掷地有声

人一出名,不仅会有鲜花和掌声,也会遭遇一些负面的评价。正如郭德纲先前所担心的,被捧高了之后会成为“箭靶”。

有人说郭德纲的成名是自己炒作的结果,成名就是为了名和利。对此,他这样回应:“我们1996年把相声带到剧场,当时绝不是奔着名和利来的。好几年,我们演一场赔一场,一个月下来赔好几千、上万的都有,如果是争名逐利的话,赔俩月,我们就不干了。能坚持十多年,就是因为我们爱这行,对这门艺术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更因为它是我们的生命,我们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

郭德纲在这里以自己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来反驳那些说他是奔着名利而来的人,用铁的事实证明:一个赔钱都要说相声的人,根本不可能是为了名利,而是出于对相声的热爱,对它有深厚的感情,甚至把它看成自己的生命。郭德纲的一番话,掷地有声,有理有据地驳斥了某些人的质疑。

谈相声:深入浅出,句句入理

郭德纲对相声这门艺术以及如何说好相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曾这样说:“我一直认为,相声就是高科技,别的行业有章可循,京剧、舞蹈、芭蕾,包括武术,只要天赋好,在老师的帮助下都能成功。相声,我今天剃这么一个头,穿这么一个褂子,说这句话你就乐了。我明天留一个分头,说这句话你就不笑了。到节骨眼儿,多一个字你不乐,少一个字你也不乐;你加了这么一个咳嗽就乐了,你不咳嗽就不乐了;亲爹这么说观众乐,亲儿这么说他就不乐。”

“说相声就是高科技”,郭德纲一语道破相声作为一门艺术的难度和高度。然后横向比较——拿别的行业跟相声做对比,接着纵向比较——用说相声时几组可能会遇到的情景作比较,突出说明相声的无章可循和说好相声的不易。郭德纲的话里没有难懂的行业术语,也没有高谈阔论的大道理,但是深入浅出,句句入理,让人信服。

有人建议他干脆放弃小剧场演出形式,走进大剧场、走进电视。对此,郭德纲却有自己的认识:“花盆能种花,脸盆也能种花,饭盒也能种花,但最适合种花的是花盆。”

“我并不排斥其他形式的演出,但小剧场演出是我的根,甭管是广德楼还是天桥,咱们哥儿几个还会坐那儿聊,永远不会改变,因为那是我的根,我是永远不会放弃的。”

郭德纲在这里用“花盆”比喻小剧场,用“脸盆”、“饭盒”来比喻其他演出场所,还用“根”来说明他对小剧场演出的情有独钟,这些比喻既精辟又浅显。在不否定其他演出场所的前提下,他明确表明了要坚持自己的做法,那就是让相声回归最适合它生长的小剧场。

一个人能够红起来肯定有他红的道理,从一个闯荡京城的无名小卒到今天拥有大批“钢丝”的“腕儿”,郭德纲靠的就是他高尚的艺德和出色的嘴上功夫。

郭德纲:耍横是为了自我保护 篇8

忆过往经历:没空膨胀勉强生活

采访当天是在北京天桥的德云社, 41岁的郭德纲坐在他的园子里, 给人感觉温和了许多, 他身边的人近来也有这种感受。从10多年前的一夜爆红, 到何云伟、曹云金、刘云天等爱徒的出走, 再到停演风波、代言门, 郭德纲这些年没少跟人掐架。

对于郭德纲的这些风波, 很多人说, 人成名之后就会膨胀, “我没有来得及膨胀, 我一直处在勉强生活的状态下。没时间膨胀, 膨胀必须是在悠闲的状态下。”回顾2005年, 德云社刚火那阵, 郭德纲称那时园子里天天混进一些同行, 抄了演员台上说的段子去打小报告, 相声界还要组织一个50人的团体去天安门静坐, 要求取缔德云社。

“那时中国相声界群起而攻之, 那个情况下哪能膨胀, 所谓郭德纲很横, 那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后台老老小小这么些人跟着吃饭, 我先得活命。我拜侯耀文先生为师时,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郭德纲一路坎坷走来, 势必要疾恶如仇。我后来跟我师兄弟也说, 我这么横了, 你怎么还欺负我呢?”郭德纲觉得, 在相声界是一个行业去打压一个人, “所以我没有时间膨胀, 膨胀的那是天天闲着, 带四个家丁上大街上去欺男霸女, 到今天我也什么都看开了。”

谈演出市场:自夸相声只德云社火

“像北京展览馆剧场, 有的相声演员觉得一辈子在那办一场演出就圆满了, 我们平均每一个月办一场, 这像话吗?”提到德云社的票房, 郭德纲信心满满, “前些天, 我们在南京的《亲子爱徒》巡演的首场演出, 在旁边体育馆有个大型演唱会的情况下, 卖了得有八九成, 他们那边还是赠票。”

不过, 郭德纲觉得, 现在整个演出市场的大环境并不好, 相声演出也就德云社火, 其他的相声团体纯商演的话, 基本都是赔钱赚吆喝, “这一两年整个的商演大市场, 甭管是多大的腕儿, 不允许公款买票之后, 演出市场一落千丈。万幸的是, 我等人从十几年前就没指望着公款买票, 所以侥幸走到今天这一步。”

跨行做别的:只是玩玩

对于相声演员去拍电视剧、当主持人、说脱口秀, 郭德纲称只是玩玩, 观众满意就好, “平常我拍的电视剧自己也不看。中国的脱口秀我也不看好, 西方的脱口秀大多数说的都是政治啊、性啊这样的话题, 我们不会去说这些。也有些刚出道的小艺人用这个来博眼球, 你看他红了之后肯定就不会这么干了, 我堂堂大德云, 不屑于此。”

在郭德纲看来, 对于一些社会民生热点话题调侃可以, 但点到为止, 要有个度, “我们终归是卖艺的人, 曾经有人跟我说, 要在台上多说社会的丑陋现象, 骂得越狠越好。我说, 那然后呢, 你是痛快了我们就干不了了, 你怎么这么坏呢?社会的变化需要大家一同努力, 并不是相声艺人在台上说点儿风凉话就能解决的, 我们是做艺, 不是作死。”

说《亲子爱徒》:让谁红是我说了算的事

提到《亲子爱徒》专场,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郭德纲之前众徒弟的出走, “我想让谁红就让谁红”, 这是郭德纲常挂在嘴边的话。不过, 他也承认, 在2005年、2006年德云社火的时候, 正是用人之际, “我后台就那么几个人, 我也容忍了一些人的瑕疵。我不说他们说谁?有的水平没到那, 我每天在台上常念叨你, 你也就火了。”

在这次全国巡演中, 阎鹤祥、曹鹤阳、张鹤伦、烧饼, 还有儿子郭麒麟将轮番登场。对于几个人的特点, 郭德纲也是稔熟于心, “烧饼在我家里长大, 几岁就来了, 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相声的专业教育, 本身骨子里又有东北人的幽默, 他的东西看似很闹, 但实际上算是传统演员。张鹤伦是从小在东北长大, 也接触过二人转, 他的表演风格很张扬、很解渴, 喜欢内在的观众未必喜欢他。”

对徒弟溺爱、对儿子苛刻

谈到儿子郭麒麟, 郭德纲说:“我原来对很多徒弟都是溺爱, 唯独对郭麒麟苛刻, 从小有好吃的先让别人吃, 剩下的才是他的。”郭麒麟也说, 平常最怕的就是爸爸郭德纲, 有什么新段子往往都是先让师父于谦给把把关, 润色得差不多了才敢给爸爸看。对于现在最火的“小岳岳”, 郭德纲说起来还是比较欣慰的。“我原来给他推掉过不少影视剧, 他也心疼但都理解。一个人, 在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 内心的膨胀会把你带到沟里去的。”

“早晚有一天我会老了, 不能总站在中国的相声舞台上, 中国相声界只有我一个人能干商演, 也不是什么好事儿。”郭德纲觉得, 一个相声演员的成功是没法复制的, 相声艺术的魅力也在于每个人有各自的特点, 要张扬个性。他也期盼这批孩子20年后, 能占领全国的相声市场。

聊心态:钱够花就行

有传闻说, 德云社打算在澳洲、洛杉矶买电视台。郭德纲对此并不否认, “我们在澳洲开分社的时候就想到了, 后来去洛杉矶有朋友说在这买电视台更简单, 不需要澳洲的那么些证件。在国外开电视台、电台, 这跟做生意没什么区别, 将来德云社的一些相声、自拍剧也可以拿到国外电视台播放。”郭德纲透露, 目前已经在洛杉矶接洽, 最快的话年底就有着落。

是否有野心去经营更大的产业?郭德纲自信地说:“要是按我能力来说, 我很快就能把这摊儿打造成一个商业帝国, 运用这些年的人脉, 不管是做节目还是卖电视剧。但是, 钱对我来说没太大的意义, 我就最近出来口袋里还带钱了。我也不喝酒, 不烫头, 唯一喜欢的就是买把扇子。钱够花就行, 你真给我来几个亿, 不爱。”

“说郭德纲拯救了相声, 那不是说活人的话, 那是以后的事儿, 比如100年后出一本《中国曲艺史》说郭德纲如何如何, 现在说这个没用。”聊到以后的打算, 郭德纲称这两年会缓缓, 接着准备德云社的20周年大庆, “我以后慢慢地也老了, 就说书啊、唱戏啊, 也挺好。会逐渐的处于半退休状态, 别等到80岁了再退休, 拄着一拐棍到处走。我现在就不争名夺利, 也不招惹是非, 谁惹我我就乐, 把你乐毛了拉倒。”

郭德纲相声 篇9

前不久,因为相声演员曹云金在微博上发布的一篇长达7000字的对昔日“恩师”郭德纲的讨伐檄文,将两人推上了舆论的浪口风尖。而郭德纲并未对这番讨伐做出正面回应,在各种公开论战中从未输过的郭德纲还暗示好戏在后面。

无论是郭德纲的德云社,还是赵本山的本山传媒,其背后,是中国传统式的江湖,和江湖行走的规矩。“江湖+人+规矩”,于是形成了一种叫班底制的东西。

发展到今天,以往的江湖式组织已经演变为现代化的产物,由江湖社会分支出一系列缤纷开放的班子特色:赵家班——在师徒情上构建商业帝国;德云社——“草台班子”也能做大事业;成家班、洪家班——带头大哥、兄弟情义打造香港电影盛景。赵家班和德云社以“艺”起家,成家班和洪家班以“武”起家,在四家班子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情感纽带及类家族式管理。

在江湖式的班底制影响下,各家班子均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江湖式班底制也让各家班子出现许多问题,甚至到了最为严重的境地——散伙!

如果说赵家班是用“情感”和“名利”换来师徒同心齐力的局面,那么这两方面在德云社的纽带作用要弱化得多。郭德纲总是难逃各方面的怨责,显得有点张扬蛮横,不如赵本山的大度和宽容(曹云金在长文中用大量细微的事实和数字,都是在证明这一点)。面对班底内部的人事动荡,郭德纲也远不及赵本山那样强势——即使像小沈阳那样一夜闻名天下,他也照样不敢对赵本山有半点异见之心,而范伟更是以长期的隐忍退让来达到逐渐退出赵家班的目的。但郭德纲的徒弟羽翼丰满后,很多都选择了“叛逆”师门,奔赴更远大的前程去了。可以说,赵本山在维系班底制运行上比郭德纲更强势、更有办法。

在有意义、有乐趣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利益捆绑和制度维系,公司管理不是一个人,必须是一个专业的团队系统,这些都是郭式班底制所需要改进的参照标准。不可否认,郭德纲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的相声演员,但是在管理德云社方面,他还需要提升,而并不仅仅是依靠“师徒”关系来掌控整个公司。

经过阵痛后,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新的班底制形式。现在德云社正在逐渐从家族化管理到演员签约制,德云社与旗下100多名演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合同期限、劳动报酬、工作纪律及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但此次郭德纲和曹云金之间爆发如此公开而激烈的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师徒之间在看问题时的立场和角度有着天壤之别:

对于师傅来说,辛苦拼搏,好不容易让一个班子生存下来并有所发展,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家更多的保障,大家应该知恩图报,但现实看像是以怨报德。站在这个角度,好几头牛都能给气死,何况人乎?

但对于徒弟来说,任劳任怨学艺数载,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吗?好不容易搏出点名声,师傅也赚大钱了,为什么给自己微薄的出场费?有上央视之类的机会,为何有意无意打压?

郭德纲与豪宅 篇10

郭德纲事件诱因缘于其在自己的别墅区里“私搭乱建”。其实这样的事不但在北京,全国所有城市豪宅别墅区里早已司空见惯,并不稀罕。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有商品房开发也二十年有余,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住房私有化率甚至已高过百分之八十。但房子买归买,投资归投资,如何享受这一与众不同的私产消费,许多人至今仍属于无知低能状态。圈地做花园还算是不错,过甚者甚至圈起院子种粮,种菜或养鸡、养鹅,私搭乱建有恃无恐,举目豪宅别墅区里比比皆是。郭老大不幸在于贪小便宜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名人地位所面对的眼球效应,区区几平米花园围栏引来记者观探,并生出天大事端。

这些年住房过度市场化已快速将市场产品细分。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白领居所直到改善型居所和豪宅,不同类型房产都理应是各归其所,购房者也理应成熟,应懂得“择邻而居”于自身房产的意义价值。但事实却远非如此。包括一些豪宅的置业者,甚至不懂得高档住宅时下最基本的配置标准,例如环境景观,户型舒适合理性、车位配比、物管品牌、社区配套等,社区人文环境重要性等因素更是不懂不知。更有甚者,竟然将商住两用楼盘当作豪宅投资,直到看着别人的房产在大势行情中房价蹭蹭上蹿,自己房子房价静止不动,方知当初投资不当,认错家门选错物业。

房地产行业这些年乱象丛生,其中重要原因是一些概念混沌不清。行业没有产品等级区分之标准,全凭开发商一纸广告自吹自擂,但凡能搭点边的就一定自诩为豪宅:只要边上有条臭河沟,就叫水景大宅;只要屋里地上铺块大理石,就叫豪华装修……产品定义模糊不清,“豪宅”的评判没有统一标准,近年来在全国房价飞涨的背景下,各地均存在一些普通住宅伪装成“豪宅”,高价叫卖的现象。今年,豪宅市场开始了去伪存真的洗牌,这不是政策趋势下的人工劳动,而是市场的规律在起作用。豪宅客户对豪宅的“抗跌”力高度认同的同时对真伪豪宅鉴别力也在加强,大家认识到“豪宅”的评判应该是有一个综合的标准。豪宅是应该在某方面突出体现了中国传统居住理念和建筑形态特点,具备历史传承特征的;豪宅应该在居住理念、建筑形态以及园林设计上具备创新特征的;豪宅应该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并将这种价值巧妙融入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之中;豪宅拥有稀缺的自然资源,并因地制宜,以恰到好处的建筑风格与景观资源相得益彰;同时豪宅具备极高的投资价值,有广阔的增值空间,成为区域内的住宅标杆。

上一篇:语块教学理论下一篇:知识与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