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块教学理论

2024-10-14

语块教学理论(精选12篇)

语块教学理论 篇1

近年来,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的发展, 语块理论已成为语言研究以及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趋势, 语块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新热点, 它是构成语言的主要成分, 也是语言学习的必要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成功学习语言的关键就是掌握大量的语块, 语块能力是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体现, 语块教学是语言教学的理想单位。丁言仁教授认为, 与语法知识相比, 语块知识对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更强的预测力。语块知识在英语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语法知识位于其次。语块教学必将成为语言教学的新的发展方向。

一、语块理论概述

关于“语块 (chunks) ”这一术语, 目前学术界有四十多种不同的叫法, 例如预制语块 (prefabricated chunks) 、多词语块 (multi-word prefabricated chunks) 等等。而对于“语块”这一术语的定义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表述。Jespersen (1924) 最早对语块进行了区分定义, 他认为语法由两部分涵盖, 即自由语与语块, 前者每次都要大脑创造和生成, 而后者则直接从记忆中提取;Lyons (1968) 认为, 预制语块是作为不可分析的整体习得并应用于特殊场合的惯用语;Becker (1975) 认为语块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 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之间, 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块状结构;Ellis (1994) 将它看做类似问候语序列的所有字词, 它是固定的、可预测的, 因而便于学习者记忆;Bolander (1989) 的定义则强调了语块的易提取性以及预制性。而近两年, 在这一领域影响比较大的则是Wray (2002) 的定义, “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 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 使用时直接提取, 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虽然目前学术界对语块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 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续或非连续的词组合而成的、具有较完整结构、能表达相对稳定的意义和功能的、并作为一个整体存储在人的记忆中的语言现象。

由于语块是作为整体储存在语言使用者的长期记忆里、事先预制好的、且被频繁使用的多个词的组合, 人们在使用时无须进行语法的生成与分析, 便可直接从记忆中提取, 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语块提取和使用, 因此, 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大脑的编码成本, 节省语言输出的时间, 极大地促进语言的学习和交流。Altenberg (1998) 的研究发现, 英语自然话语中有80%是由各类板块结构 (即语块) 组成的;我国也有学者研究证明, 自然话语中的90%是由那些半固定的语块结构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 语言交流中的大部分话语是通过语块来实现的。每个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都需要经过一个大量使用语块的过程, 而一个普通的本族语者通常能够掌握成千上万的语块, 从而保证其语言表达的纯正和流畅。因此, 语块可以被看做是语言交际和使用中的最小单位和主体, 它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种重要性在以往的语言教学中却被忽视了。Widdowson (1989) 曾指出以往语言教学有两个极端:结构法注重语法规则却忽视语言的具体运用, 而交际法则是过度地强调了语言的使用忽视了语言的语法结构。语块教学则把语法规则与语言具体运用的教学结合起来, 避免了这两个极端, 是外语教学的新途径和必然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对语块教学的研究刚刚起步, 经教学实践检验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基于这一现状, 笔者在2008年9月对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的两个班 (共计93名学生) 进行了实验, 出于对实验条件、实际操作、人力和精力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 本次实验只考察了语块教学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语块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证研究

1. 实验对象。

通过调取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上学期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的写作课成绩, 我们选取了成绩最为接近的两个班级:A班 (46人, 平均成绩为71.5分) 和B班 (47人, 平均成绩为72.1分) 进行实验。在正式开始实验之前, 我们再一次通过命题作文的方式对两个班的写作水平进行了测试, 以确保两个班级在实验前的写作水平大体相当。具体做法是, 要求两个班的学生在30分钟之内完成一篇300字以上的作文, 题目为“I Have A Dream”。作文完成后我们把这两个班的试卷混合在一起, 密封住班级和姓名进行装订, 然后请了两名美国外教帮忙批阅 (请美国外教帮忙批阅是为了保证评分是按照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使用标准进行的, 如语言的地道性、表达的流利性、词汇使用的准确性、篇章结构的逻辑性等等, 这样确保了评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测试结果为:A班平均成绩70.3分, B班平均成绩70.6分。这说明两个班级在实验前的英语写作水平确实相差无几。于是, 我们确定了此次实验的实验对象是A班和B班。A班为实验班, B班为对照班, 开始了我们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

2. 实验步骤。

步骤一: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 我们在A、B两班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进度和相同的授课时数。所不同的是, 在A班授课时我们的教师介绍了语块的理论, 强化语块训练, 在课后习作中也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所学语块进行写作, 并建议学生在平时尽可能多地积累语块知识;在B班的授课中我们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 没有进行语块方面的知识介绍和相关训练, 在课后习作中也没有语块方面的特殊要求。

步骤二: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 我们再一次对两个班的英语写作水平进行了测试。测试要求是30分钟之内完成一篇题为“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ternet”的作文, 字数要求300字。之后, 我们把这两个班的试卷混合在一起, 密封住班级和姓名进行装订, 然后同样邀请了上一次的两名美国外教帮忙批阅。邀请美国外教批阅试卷除了上文提到的因素, 还可以保证学生的成绩不会因作文中语块使用的多少和好坏而受到任课教师主观倾向性的影响, 从而保证了评分的公正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毕竟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不能以语块的使用情况作为衡量标准, 好的作文不是语块的简单堆砌, 而是指整体上的篇章结构合理、内容完整、逻辑性强、语言地道、表达流利、措辞准确等。

3.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 我们把这两个班级此次测试成绩与实验前的测试成绩进行了对比, 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A、B两班的英语写作成绩均有所提高, 但通过数据对比我们也发现, 强化语块教学的A班比采用传统方式教学的B班成绩提高的幅度要大得多:A班英语写作平均成绩由实验前的70.3分提高到实验后的85.6分, 提高幅度为15.3分;而B班平均成绩由70.6分提高到76.7分, 提高幅度仅为6.1分。由此可见, 采用强化语块的教学方式后, 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明显提高。

为了进一步证明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的提高确实与强化语块的教学具有正相关性, 我们又对这93篇作文中使用的语块进行了统计。在标志语块的过程中, 我们根据上文对语块的定义进行, 同时, 还借助了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Idioms (1999) 和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2004) 两本词典。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对语块的统计数字显示, 在一篇300字的作文中, A班46名学生共正确使用语块806个, 平均每人每篇作文使用的语块数为17.52个;B班47名学生共正确使用语块435个, 平均每人每篇作文使用的语块数为9.26个。可见, A班比B班平均每人每篇作文多用语块8.26个。这说明作文成绩高的班级的学生语块的使用率也明显增高。由此可见, 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的提高确实与强化语块教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

4. 结论和讨论。

本次实验除了能够证实语块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语块统计时还发现, 在B班学生所使用的435个语块中, 有近一半的语块是重复使用的, 其中重复率最高的10个语块是: (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2) for example (3) Firstly...Secondly...Finally... (4) more and more (5) on the other hand (6) there is/are (7) I/We hope that (8) at the same time (9) not only...but also... (10) I believe。90%以上的B班同学在作文中都使用了上述语块。应该说, 对一个班级限时命题作文进行统计, 作文中语块出现重复的现象是正常的, 但如果重复率达到近50%的话, 只能说明学生们所掌握的语块较少, 种类单一, 在表达相同语意的时候没有其他语块可以选择。而A班的情况要好得多, 虽然不可避免地也有语块重复使用的现象, 但重复率要大大地低于B班, 而语块使用的多样性却明显地高于B班。

测试结束后, 我们还对这两个班级的9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围绕:“经过这一个学期英语写作课的学习, 你认为你的写作能力提高得多吗?”“你认为英语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等等。对于A班的学生又增设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语块教学法对你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吗?如果有, 在哪些方面?”针对学生们的回答, 我们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做了详尽的统计, 结果如表3所示:

统计数字显示, A班绝大多数学生 (91.3%) 认为经过一个学期英语写作课的学习, 写作能力提高很多, 而B班绝大多数学生 (85.1%) 则认为有提高, 但不是很大。对于“你认为英语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 B班反映出来的问题比较多, 如:单词学完不知道该怎样使用;通过“词汇+语法”方式组合起来的句子常常是错的;想表达的思想总是表达不出来等等。这充分反映出学生们在学习词汇的时候只是孤立地记忆词汇, 没有注意固定句式、习惯用语和习惯表达法等语块知识的积累, 当需要表达思想的时候, 他们常常受到汉语的影响, 用汉语的思维去构造英语的句子, 于是产生出许多汉式英语的表达, 既不流利, 更不地道。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语块教学法能够缓解甚至克服的, 关于这一点, 我们从A班学生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中便可以得到证实。

三、结语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我们发现, 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语块教学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这主要是因为, 语块整体储存和整体提取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写作中的优势, 即能够有效地增强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 同时提高语言交际的得体性。强化语块学习有利于学生写出更地道的英语文章, 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和影响。所以从整体上讲, 语块教学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虽然本次实验没有涉及语块教学在口语和词汇等其他方面的作用, 但已有研究证实语块的使用频度同会话的流利程度呈中度正相关, 说话者的语块用词越多, 其话语的流利程度就越高。语言水平高的二语学习者词块能力表现比较突出, 而词块能力强的学习者通常也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词块能力与语言水平密切相关, 可以当做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 谭爱华、冯川源也从词汇学习的角度探讨了语块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 虽然目前我国对语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刚刚起步, 但随着语料库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的发展, 语块教学已引起了学术界 (尤其是语言学界) 的极大关注。2009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的关于语块教学的研讨会, 此次会议的召开引起人们对语块理论与实践的更多关注, 给语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摘要:随着语料库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的发展, 语块理论在语言习得与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语言学界日益关注的一个课题。人们对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产生了怀疑, 那种把语言仅仅看成是词汇通过一定语法规则生成的观点受到了挑战。可以说, 语块理论是人们认识语言和语言教学的一个新视角, 语块教学必将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新途径。通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探讨语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块理论,二语习得,外语教学,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1]丁言仁, 戚焱.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3) :23-24.

[2]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 1999, (3) :33-34.

[3]Widdowson, H.G.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for us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9, (10) :12-13.

[4]毛澄怡.语块及其在英语学习者会话中的使用特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2) :22-23.

[5]刁琳琳.英语本科生词块能力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4) :33-34.

[6]谭爱华, 冯川源.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教学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 (S1) :45-46.

语块教学理论 篇2

摘要

语块理论是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现阶段正在不断发展的理论,下面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语块的一些基本知识,语块是否能用在外语翻译中,语块在翻译产出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我国外语翻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 语块 外语翻译的教学 方法 改进 0引言

英语写作和英语翻译可以体现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的高低,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新兴的语块理论已经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下面我就系统性的介绍一下语块理论相关的知识。

1与语块有关的知识

传统教学中,外语翻译教学都是以词法和句法为重点,主要教翻译技巧,而实际情况是教学质量并不理想。现在英语教学由于受到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理论的影响,认为对语言规则和句法结构的掌握就是在学习语言,自然而然的词汇就显得不重要了。自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快速发展,语块学习得到大家的重视,引起大家的学习热潮,我们可以看到语块既有词汇的功能又有语法的功能,特定的语用功能是指可以整个的采用和存储,是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我国国内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取得的研究成果很少,有些学者的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没有系统性。

首次提出语块的是Becker,他在1957年提出这个概念,他发现语言的记忆存储输出和使用并不是以单个词作为最小的单位,而实际上是以一种固定或者半固定的方式的结构来形成板块,这些板块才是构成人们语言交际的最小载体。Wray则比较全面的定义了语块,她的定义的语块:一串预先设置的具有连贯性或者不连贯性的词或者其它具有意义的单位,它是以整体性的存在于记忆中,在使用时,并不需要语法生成或者解析,就可以提取了,语块同时具有稳定,整体和范例的特点

语块还有不同的专业术语,在国外,他们创造和使用的术语高达57个,在国内,可以用下面描述,如“词块”,“搭配”,“多词单位”,“整句词”,“管用表达”,“程式词汇”,“词汇短语”,术语的繁多在另一个侧面体现出语块具有复杂性,以及语块研究的多元化。

从语块研究的角度不同出发,语块可以有不同的分类。Nattinger和DeCarrico按结构将语块分为下面的四类,第一类,多词词组(polywords): 它是指几个词组成的固定词组,如for example; 第二类习惯表达(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具体是指某些整体存储的句子语块,就是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句子,例如警句、谚语、格言等,如You bet.第三类限制性结构短(phrasal constraints),它是有空位的,需要我们来填写,可以填一些具有组合关系的同性质的词语,它具有很强的句子生成性,很容易造句,如neither...nor...;最后一类,即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builders),它的作用只是作为语篇结构手段的书面连接语,没有其它的作用,比较没有大的实用性,如It is...that...。Lewis从结构和功能上把语块也分为4类:第一类聚合词(polywords): 指习语类的固定词组,如hold on;第二类搭配(collocations),指出现频率高的单词组合,如entertain the hope;第三类,惯用话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 具 有 语 用 功 能 的 词 汇 组 合,如 Would you mind...;第四类,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heads),仅指作为语篇结构手段的书面连接语,如firstly,...and finally。著名的研究学者Nattinger 和DeCarrico则认为语言教学最理想的单位是词汇短语,也就是语块,他认为语块教学的方法是语言教学中的一种很重要和很有用的方法,在教学方案中是以语块教学为中心的,是重点中的重点。Lewis的观点跟他们两个基本相同,也认为教学的重点是搭配、固定表达、句子框架和引语这样的多词语块,语块是语言教学的中心,于是他提出了“词汇法”这一教学方法。2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作用

语言具有一定的习惯性和重复性,话语则不同,它是通过提取储存在大脑中一些记忆区域的预先设置好的语块实现的,语块大多数具有固定的语法结构,它会受到结构的制约,具有非常稳定的搭配习惯和有特定的使用环境,它能够进行整体的存储和取用,使它具有一些特定的话语功能和高效率的生成句子的特点。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词块的能力水平的检测与调查,发现了下面的现象,学生语块能力的高低和语言综合能力以及语言技能呈正相关性,也就是说,语块能力越强,语言综合能力俞强。而在实际教学中,语块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越了语法和词汇的描述范围。语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应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能力,也对学习者语言翻译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地道性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汉英翻译教学中,使用语块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2.1提高翻译表达的高效性

经过语言学家的统计发现,在自然话语中百分之九十都是由比较固定的语块组成的。Alten⁃berg和Granger 的研究也发现大约70%的自然话是由预制的语块组成的,按照他们的说法,我们大多数人说的日常话语是通过存储在我们自己头脑记忆中的语块组成的。Skehan认为语言的组成是基于双模式体系(dual-mode system): 规则体系(rule-based system)和范例体系(exemplar-based system),一种是规则体系(rule-based system),规则体系主要的作用是提供规则的学习,它具有记忆空间小和抽象性高的特点,但也有它的在线处理和规则的运用负担比较重的缺点,它认为语言的翻译就是选择恰当的语法和合适的单词相结合而成的。另外一种是范例体系(exemplar-based system),范例体系的基础是记忆,记忆是重点,它主要起的作用是语言中的范例学习,它主张翻译就是使用范例来组合成句子,它的优点是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流利,更加顺口。

语块可以有效的提高外语翻译表达的高效性,首先,在外语翻译教学中,使用语块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把语块在外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比喻成建房子的预制模板就再好不过了,语法就是建房子时的钢筋骨架,我们可以想象,在建房子的时候,已经具备了预制好的模板和已经搭建好的钢筋骨架,再来搭建房子,建房子是多么简单的问题。语块对于外语翻译教学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把小的词语单位同化为比较大的语块,就可以很自然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从而提高了记忆的效率。当学生在外语翻译运用模块时,就无形的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学生通过日常的积累,掌握了大量的语块,他们在翻译时,可以根据原文,直接取用他们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也就是积累的语块,把这些语块经过简单的处理后使用,在翻译时,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去琢磨语法规则和句子的架构上,而不必在翻译词语时花费时间,因此在翻译信息处理时显得更加简单和具有操作性。

2.2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在实际的外语翻译教学时,学生大多数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英语,这个现象令我们很困惑,经过我自己的调查和跟同事们的交流,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他们在翻译时是用汉语的思维模式来把英语组合在一起,所以就造成翻译错误。如果在翻译时,运用语块,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语块是由一定的语法规则来组建的,是语法化的词汇,在使用时不需要考虑语法的因素,所以就降低了在翻译时因为语法和句法的影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一些句子框架语块它的内部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变化的部分很有限,在翻译时直接提取比自己慢慢造句要高效的多,也可以节省时间,相应的在翻译时,翻译错误的概率会小得多,因此,语块的引用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2.3提高翻译的人性化

翻译的人性化是指翻译出来的译文更加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性表达。翻译的是否人性化直接体现了翻译是否得体,我们知道,在特定语境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语法结构。在外语翻译的实践中,学生们有一种定性思维,就是在翻译时用汉语思维来生成句子,有时即使翻译出来的句子语法正确,可是不得体,没有符合当地的习惯性表达,没有体现人性化。思维决定了语言,思维方式对句子的结构和排序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时固有的思维模式制约着自己,而不是英语它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在外语翻译时,以语块为单位,可以避免很多的中国式英语的产生。在翻译中使用大量的语块,也就是可以大量的整体性提取语块,不必重新组词,使翻译出来的句子符合英语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使语句具有连贯性,可以保持语句的得体性,语块具有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它里面的语境和语义是统一的,语块翻译可以减少翻译表达的语言使用的事物,从而使译文更具有人性化,更加得体。

3语块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实际的外语翻译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理解英语词汇并不是主要的难点,最大的难点是他们在外语翻译时不能有效的识别语块,他们会忽视语块,在翻译时不能比较快速的提取大脑中存储的语块,并且灵活的使用它们。再从整体上来看,学生语块能力普遍不好,能力有待加强。学生们语块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语块储量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语块积累不够,没有足够的“词汇”,肯定写不出东西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就是语块的运用能力不足。如果在外语翻译教学中,能够在指导学生翻译技巧的同时,注意语块的积累,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是翻译实践,网上教学,分组互相讨论等,引导学生慢慢的认识语块,积累语块和使用语块,这样两者相结合,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3.1树立语块意识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语块的数量很多,具有高度的可挖掘性,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英语学习者在听听力和阅读时,他们仅仅是理解意义,根本就没有语块意识,经常性的忽视语块。这样就使得他们不注意识别语块,当他们遇到语块时,把语块分割成单个单词,然后记住,这样就无法理解语块在形式上具有整体性和规范性,不可避免的会影响自己语块的学习。在传统的外语翻译教学中,老师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翻译方法和英语语法,再加上记忆大量的词汇,这样就可以进行英语翻译了。殊不知这样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在外语翻译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应该慢慢引导学生一边学习翻译技巧和具体的方法,一边传授语块的有关知识。老师要有意识的慢慢提高学生的语块意识,让他们在心中把语块的学习放在首位,让他们对语块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他们对语块的认知能力,这样就可以奠定他们在翻译中使用语块的基础。再就是老师应该逐步的改变学生们传统的学习观念。3.2积累语块

在外语翻译教学中,老师应该挑选出含有实例语块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总结性的归纳。然后比较重要的就是要求学生们开始建立自己的语块库,把自己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出现的比较具有常见性的语块收集进自己的语块库,作为自己日常词汇学习的重点,把他们按照不同的题材分类整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块知识结构,这个自己的语块知识结构是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要落实到位,在构建自己的语块库时要注意自己的总结。我们知道,语块的大量积累的基础是语言的大量性输入,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在课内的材料里积累语块,在课外,例如听力和日常阅读时,也要注意语块的积累,从而获得大量的语块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背诵是积累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不能否定背诵在英语中的作用,当我们建立自己的语块库时,背诵这些语块就很重要了。通过背诵自己的语块库,学生就有了自己的素材,这样在日后翻译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块库的作用,翻译相对于自己来说就比较容易。3.3运用语块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运用语块说的就是这样,在外语翻译教学中,必要的练习不可缺少,对练习的评讲也很重要,老师在评讲时,对于语块的数量以及是否恰当是讲评的重点,在讲评时可以对一些语句进行拓展和对比,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语块的能力,另外,老师也可以给出相应的参考翻译,对比学生自己的翻译,找到学生自己翻译地方的不足之处,以及该如何修改。再就是老师在英语考试时,可以把学生在试卷上的答案中语块运用的多少作为评分的一个标准,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进行段落翻译时使用自己的独特的语块翻译,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进而提高学生对语块的兴趣。结语

由于我国长期忽视语块的作用,反而在加强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这样自然而然的就会影响到英语的教学质量。要提高我国的英语翻译教学的水平,让学生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就必须从语块出发,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发挥语块在外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语块理论与三本院校英语听力教学 篇3

关键词:听力教学;听力理解能力;语块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2-0133-02

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英语中存在着一种成串的语言结构。对于这样的语言结构,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术语对这种语言现象加以界定,比较被大家广泛接受的说法是:语块是一种兼具有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一般为多词单位,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

听力教学侧重的是学生对英语声音材料理解能力的培养,而三本院校的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特别是普遍存在着英语听力薄弱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规则,而忽略了语言作为交际手段这一根本目的,于是形成了“聋子英语”,另一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地道的预制语块积累不够。他们注重的一般是单词的记忆,而不是语块的记忆和积累,因此造成他们在听力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语块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阐述了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从根本上提出了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应对办法,为三本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1英语语块理论

1.1语料库语言学基础

语料库语言学家经过电脑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自然语言中存在着数量庞大、出现频率高、不同程度词汇化的词串,即语块,它们构成了英语中基本的语言单位。Altenb的研究发现,大约70%的日常口语都是由预制语块组成的。Bo~nger也有相同的认识,他说语言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预制语块,因此我们说话时不必从“木材、钉子和蓝图”起开始构建。

1.2认知心理语言学基础

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GeorgeMiUer提出了组块理论(chunking),他指出短时记忆的容量大概是7+/-2个“块”。而“块”(chunks)最早是由心理学家Miller和Self-ridge提出,记忆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的结果就是块。人们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知识和经历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组块和储存,以便于日后整体检索和提取。

认知心理学家Sinclair则认为,人类的语言习得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其一是以语法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体系;其二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套语体系。在分析性体系中,记忆所占的空间虽然小但强度却相当大,因此即时交际难以较好地实现。套语体系包括数量可观的语块,在进行交际时,说话人易于从记忆中提取,便于准确、流利表达。虽然语法规则给我们提供了构成无数个句子的可能,但实际交际中,可能性中的绝大多数被忽视掉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定的词汇组合却不断地被重复使用。因而Sinclair进一步归纳出语言加工过程通常遵循的两条原则,即习语原则和自由选择原则。前者是指使用大量现成的预制语块来组装语句:而后者则是选择合适的语法和词汇一点点逐步“搭建”语句。Sinclair主张,习语原则在这两个原则中地位优先。

1.3语言习得研究基础

大量关于儿童母语习得,即一语习得的研究发现,儿童是通过习得语块而后习得整个语言的,特别是早期阶段的语块学习和记忆。比如,当儿童使用“I’d like…”时,这3个词语可能被他们当作一个不可拆分的单位来记忆和使用的。或者可以说,在儿童的心理词典中,这3个词是一个词条。在反复练习和成功使用了某些相同的模式之后,儿童就自然而然地从中概括出一些语块的构造规则,并将他们习得的语块作为整体存储在心理词库中。语言学家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也得出相近的结果,实践证实大量语块存在于二语学习者的口头交际中。

在一语和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Natfinger和DeCarrico指出,一种语言的正确使用过程不外乎是“对这些预制语块进行选择,然后将这些语块串联起来的过程”。因为预制语块其实被使用者按不同的语用功能分类存储在一起,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对其整体提取使用,这样便达到了语言表达正确性和流利性的统一。

2语块在三本学生英语听力提高中的作用

Lewis(1997)等学者提倡在课堂上直接进行语块的教授,而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意识到了预制语块对二语习得的作用,认为语块不仅能提高中国学生口语交际的流利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认为,除了口语表达,语块教学对三本学生英语听力习得是非常有效的,具体表现在:

2.1 有利于提高预测信息的能力

预制语块往往带有情境性,具有非常重要的语篇信息组织功能,它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对大量语料的研究显示,预制语块在自然语篇中起着诸如组织语篇结构、连接信息和预示下文的重要作用。许多形式和功能属于固定或半固定性质的语块在语篇中不可或缺的衔接手段,读者把握住这些语块,也就掌握了文章的宏观结构以及段落问的关系,达到理解文章的效果。同样,在听英语材料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那些组篇功能语块,结合自己已掌握的相关图式和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预测信息,从而为其进一步赢得处理信息和反应的时间。例如,当学生听到“My points are as follows,Firstly…scondly…finally…”,就会预先知道说话者谈话的内容。

2.2有利于提高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效率

“语言不是由传统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常常是由多词的、预制的语块构成的”(Lewis 1997)。正因为预制语块是语言使用者所熟悉的语言形式,因而听者对听到的信息不陌生,从而缩短了正常语言交际时大脑压缩处理语言信息所需的时间,大大缓解了由于即时分析和处理听到的信息的压力。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要受说话者语速的控制,因为听力材料包含的语音信息稍纵即逝,所以平时要多加练习听力,特别是要有意识地积累语音形式的语块量。如果听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以语音形式储存的语块量不足,便无法便捷地对话语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固定和半固定短语进行整体认知,并直接提取语义,其结果是把它们当作按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一个个单词,只能通过单词识别,词义匹配的方式提取语义,获得信息。

2.3有利于克服听力材料中噪音及音变的影响

在多数情况下,英语录音资料往往伴有其他声音,这种干扰声会降低话语的清晰度,阻碍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另一方面,音变现象,如弱读、连读、吞音等语音现象会造成某些单词听不清楚或听不到。令人欣慰的是,语块由于在语言中被高频使用,具备着语境依附特征和语境效应优势,因此语块可以提供重要的语境信息,这样能大大弥补噪音干扰或音变导致的听觉信息

的缺失,比如The truth is,I’ve broken(up)with him…中的up听不清楚时,熟悉这个语块的听者能根据语境判断出该单词。此外,预制语块还具有可以帮助听者根据上下文,辨识说话者身份的作用。

3语块理论对三本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针对三本学生英语学习中一些不恰当的认识与学习方法,以及听力基础薄弱的特点,语块研究为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启示:

3.1提供相关语块

向学生提供语块来练习听力的好处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课堂时间有限,向学生提供并讲解语块,可以节省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加速语块的习得过程;其次是讲解听力材料中的相关语块,可使讲授的聚焦范围变小,却不失语块要求的微型语境从而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针对语块集形式和意义于一身,可作为整体语言单位存储和提取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列出并且讲解那些结构容易出错、语义难懂却地道的语块,备课要做到向学生提供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的例句,便于学生记忆,并在课堂上开展以语块为单位的形式多样的练习。

3.2培养语块意识

既然语块是理想的教学单位,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就不能孤立的去讲某个单词,而要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单词的具体使用语境,从目标词与其周围其他单词或短语的搭配关系去关注和识记语块,增强语块意识,最终达到使语块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中发挥出最大作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课文时组织学生分小组就自己认定的语块进行讨论,或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醒学生对听力资料以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固定和半固定的语言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和记录。

3.3加强语块输出训练

听力理解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之一,而语言输入的同时是—个理解和产出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段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反复练习,以尽可能地缩短外语学习者语言理解所需的时间,并进而过度到扩大产出的练习中。

在理解信息时,听者往往不需要对所输入语言中的句法进行分析,而语言输出却使学习者注意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语块的习得。因此教师要注意多给予学生输出语块的机会,加强语块输出训练,如语块改错、语块造句、语块填空、语块翻译、整合语篇等。这样的操练将预制语块学习和语言技能的习得完美结合在一起,既强化了语块意识,又使语块在反复运用中逐渐变成学生的“自然语言”。可见,以输入促进输出,而好的输出能力势必加快对输入信息的听力理解能力。

4结束语

语块理论与中学英语课文词汇教学 篇4

1956年,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了《神奇的数字, 7+/-2:我们信息加工的一些限制》指出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单位。他认为短时记忆一般只能储存“零碎”信息, “零碎”信息只有通过重新编码变成有意义的更大的语块才能进人长时记忆。例如, 一串随意组合的数字, 如3523685723, 报过一遍, 很难即刻全部回忆起来。但是, 手机号码13912911959则比较容易回忆。因为前者是毫无联系的n个数字, 即n个语块, 超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 一部分信息来不及加工就丢失了, 而对手机号码, 人们可以按139 (台号) 一个块, 1291 (区号) 一个块, 1959 (年份) 一个块来记忆, 这时就只有3个语块了。在这个过程中记忆者将零碎的信息组成了较大的有意义的单位 (meaningful units) , 即减少了语块的数量, 使记忆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加大信息加工量。

语块不仅包括象“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这样具有习语性质的固定词组;还包括象“put forward a suggestion”, “a heavy smoker”等在一起出现频率很高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等搭配词语;同时还包括一些不连续的句子框架如“If I were you, …..I'd….”;“firstly, ...and finally”;甚至包括一些完整的句子, 如“How do you do?”。

因此, 基于语块理解基础上的词汇的概念就有了突破。词汇不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单个的词和习语, 还包括各种类型的语块。

语块是较大的词汇构块, 有时甚至是整个句子, 所以。一次性记住的单词量会大大增加。但是, 并不因记忆量的增大而记忆的难度也增加, 因为词块的意义是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的, 所以它比脱离语境单独背词汇更容易记住, 而且还不易忘记。

概括地说, 语块理论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它为学习者在词汇输入和词汇储存方面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另一方面它使学习者在词汇提取和使用上降低了成本, 减少了障碍。本文涉及到的主要是前一方面内容。

2 课文中的词块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语料库的飞速发展, 语块在语言中存在的普遍性及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证实。Altenberg (1998) 的研究发现, 英语自然话语中有80%由各类板块组成, 也就是说大部分话是通过语块来实现的。那么, 作为基础阶段的高中英语教材中情况又如何呢?笔者随机在江苏版高一教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的reading部分第一自然段中发现, 总共50个单个词的段落中, 语块有9个, 25个单个的词组成, 占总字数的50%。原文如下:

Police in America have stepped up their search for a fifteen-old boy who went missing two days ago in Dover, New Hampshire.People have shown great interest in his disappearance due to sightings of puzzling lights in the sky and reports of alien visits around the time of his disappearance.

3 词汇教学

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敏感性 (awareness-raising) , 教给学生辨认词块的方法, 在课堂上引入词块辨认练习;教会学生“怎么学”, 而讲解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此, 能意识到语块的存在是掌握词汇的关键。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确立语块目标呢?

1) 利用课文

教材提供的词汇表, 注解, 教师用书, 补充注解等会为学生确立一些“目标”提供依据。以上文提及的单元为例, 教材在随后的词汇练习中就列出了due to这一语块的词义匹配题;在Notes部分列出了step up something/go missing/show interest in due to, 这些语块, 并且给出了解释和例句;在workbook部分也给出了这些语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在词汇表中与此段落有关的列出了这样几个词汇:puzzled/step up/search/due to/sighting/puzzling。这些都为学生确立目标词汇 (语块) 提供了依据。

2) 教师的指导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有声思维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识别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学习者的身份大声说出自己在课文中“注意”到的“目标”;教师大声说出此时联想到的先前学过的内容。

例如, 教师示范:我看到了step up这一语块。我看到了step这个词。它作名词时有“脚步, 步子;台阶”等意思。例如我们说“watch your steps! (留神脚下) ”, “step by step (一步步地) ”, “out of step (不整齐, 不一致) ”“step into (步入) ”, “two steps away (两步开外) ”等等。

一开始的教师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样的组合是有意义的, 又如何操作。这等于是给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支架, 降低了学生操作这一方法的难度。

3) 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

请基础较好一点的学生做示范, 请其他同学补充;每人轮流做, 要求其他同学补充。尽可能更多让学生完成这部分任务。要求补充, 一方面规范了课堂, 另一面为其他学习者提供了回忆、联想、匹配的机会。同时, 随时要求补充也提高了听者的注意程度。另外, 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途径。例如,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 原文如下:

Police have ruled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Justin was taken by aliens, but are also looking into other possibilities.“Sometimes people make up such amazing stories, ”says Detective Sam Peterson, who has taken charge of the case.‘So we’ve been looking at other possibilities too, such as murder.We will not give up until we find convincing evidence.’

第一步, 分小组讨论, 每一组选定相应内容, 由一位学生作笔记记录讨论的结果。允许利用工具书。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陈述或在黑板上写出讨论的结果, 并向全班作出解释。其他组学生可以提问。陈述组的任何人都可以解答。如:

一组学生说出了rule out possibility/look into/make up/take care of/look at/such as/not…until/convincing evidence (这些在课文词汇表上列出了) 。

第二步, 有学生问有没有拓展的内容。

该组学生补充说有make into/make out/make up of/make of/make from/make up。并做出了说明。

第三步, 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be made up of/be made of/be made from和make ends meet并经过简单的例句演示其用法。尤其强调了make up for和make it的意思和用法。

第四步, 全班评出表现最出色的组与个人

这样,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 课文中的目标词汇或语块或理解有障碍的结构句子一一被“注意”到了。

尽管词汇处理的过程中也有教师的讲解, 但是, 这种有针对性的讲解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的输入。完全符合克拉申i+1的输入原理, 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参与和彼此之间的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原本枯燥单调的词汇讲解也变得热烈、有趣和富有生气。最主要的是学生不再把词汇当成负担或者拦路虎。

找出语块是掌握语块的第一步。那么, 又如何对找出的语块进行加工, 形成学生能说会用的能力呢?

3.1 反复朗读课文在语境中体会语块的含义

研究者认为信息加工的时间越长, 信息转到长时记忆中的机会就越多。将信息保持于工作记忆中的一种方法就是反复地思考或复述信息。反复朗读课文, 注意音、形、义三者结合并增加复述的机会, 有利于保持长时记忆。

3.2 听写

听写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师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教师的听写, 内容局限在课文后面的词汇表上, 形式也是以单个的词为主。这样的听写训练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其局限是听写时学生能写出目标词汇, 但是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学生却很难从记忆库中提取出来。

结合对语块的理解, 听写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彩。

以语块为单位听写, 改变以往孤立地听写单个单词的做法。听写象on (the) one hand这样具有习语性质的固定词组;出现频率很高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等搭配词语;句子框架如“If I were you, ......I'd......”;“firstly, ......and finally”;甚至一些完整的句子, 如“How do you do?”。

听写目标语块所在的句子, 有时甚至是整个段落。以上文提到的这一段材料为例, 我们可以听写这样几个句子:

1) 警察还没有排除Justin被外星人带走的可能性, 而是在调查其他的可能性。2) 有时人们编造这样耸人听闻的故事, 因此我们也一直在留意其他的可能性。3) 我们不会放弃直到我们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这三个句子的听写至少让学生关注了这样一些方面:

1) 几个有用的语块。如:rule out the possibility/look into/make up stories/take charge of/give up/not.....until/convincing evidence;2) 时态和语态:完成时态have ruled out;进行时态are looking into;完成进行时态have been looking at;将来时态和一般现在时态的组合will no give up until we find。被动语态are taken by。3) 为使句子准确, 语块与时态和语态的糅合。4) 为表达完整意思, 各种关联词的使用, 如:but, also, so, too等。无疑, 这些为学生今后使用这几个词汇提供了有效的训练。

3.3 整理笔记, 自编试题, 加强运用

罗伯特·斯莱文 (2004) 认为“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通常要经过练习才有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学习如何去完成各种任务时, 如果身体力行地参与活动, 其学习效果要优于简单地阅读材料或观看演示任务。当教材中的语块被师生共同挖掘出来后, 在教学的巩固阶段, 学生被要求:

以单元为单位梳理知识点, 整理笔记 (主要是语块) ;然后以口头的形式回忆教材中注意到的目标词汇或语块/段;或者以书面形式用目标词汇或语块造句、编故事或者写文章摘要等。学生还可以自己编制一些试题, 过一段时间自己检测。自己编制试题这一做法将学习者放到了命题者的角度。学生在对词汇或语块/段或结构加工过程中, 他首先要选择、确定重点。这需要学习者调动其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同时在编制过程中, 注意到意义的通畅, 形式的准确。事后自测, 又加深了各种知识的联结, 增加了信息重现的频率。

这些做法对学生最大的益处可能是帮助学生增强了语块的意识。一旦学生的脑海里有了语块意识, 那他在看到任何文本材料时都会关注到各种语块。阅读的量越大, 关注到的语块就越多, 积累的词汇也就越多。学生的阅读过程也就越轻松和快乐, 词汇的学习也就不需要刻意地去背或抄写单词。英语的学习步入一个良性循环。

摘要: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英语词汇一直是英语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语块理论在记忆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语块在词汇储存方面的方便与高效和从大脑中提取与使用词汇时的快捷与准确帮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词汇教学指出了一条新路子。

关键词:语块,词汇教学,词汇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 1999.

[2]姚宝梁.预制语块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3]沈敏瑜.词汇法——一种新的教学路子[J].外语界, 1999.

[4]宋德生.组块效应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加强语块教学 篇5

曹智宏

四川省什邡市实验中学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这意味着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如何生成语法规范的句子, 还要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词块是构成语言的基础,词块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应加强词块教学,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词块;教学;英语综合能力

一、引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在词汇上花了不少的时间并有足够的词汇量,但是一到运用(如口头交际,写作)的时候却犯难了。学生在运用时往往只凭所记忆的单词和语法规则编写句子,从而不能保证句子表达的正确性或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从而造成词不达意(陈伟平2008:48)。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增强学习者的词块意识是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好途径。Cook(1991:40)指出:“对孤立的词重复是一种浅层处理,记忆效果差;将词与所在语法结构结合起来则是较深层的处理,记忆效果好。”

二、词块的定义

词块(lexical chunks)又被称做lexical phrases、pre-fabricated speech,通常指同现频率较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的大于单词的结构。这种结构同时兼有词汇和语法特征(杨玉晨1999)。Nattinger和DeCarrioco(2000)把词块大致分以下4种情况:1)多词词汇(polywords),如 in a word,on the contrary.2)约定俗成的表达(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包括谚语、警句、社交公式语。如How do you do? 3)限制性结构短语(phrasal constraints)如as far as I know…, as well as.4)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builders)not only….but also….,I think that....I’m a great believer in X。

三、学习词块的作用

桂诗春通过研究发现:词汇搭配错误是中国学习者最常见的错误(屈典宁 邓军 2010)。李红叶(2004)也指出词块通常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入人们的记忆,有助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具体的讲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的作用: 4.1 有利于记忆和储存语言知识

桂诗春(2002)说:“一个块是一条有联系的信息,其中一部分可以帮助记忆另一部分”。词块有其内部结构和意义的制约性,其中一部分可以帮助记忆另一部分,比脱离语境的单词更容易记忆。于秀莲(2008)和屈典宁(2008)对大学

生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词块记忆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4.2 有利于提高语言输出的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地道性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两种编码方式:一是以语法为基础的规则型的(rule-based);一种是以词汇短语为基础范例型的(instance-based)。前者可以使句子更有创造性和灵活性但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后者在输出时不必临时组合就可以整体快速提取使用,具有极强的可及性(accessibility)和提取效应优势,减轻了大脑的语言编码压力,确保大脑的迅速反应,从而极大地提高语言的流利性。Nattinger & DeCarrico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不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存储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在于存储了多少词块。如果语言产出过程中没有现成的、预制的词块,流利性的概念便无从谈起。同时在交际中多用词块也避免了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语用失误,可以使学习者所说的句子更地道。4.3 有利于提高听力的理解效率

听是接受稍纵即逝的语音刺激。听力差的学习者往往是百倍精神地试着听懂每一个单词但到头什么已没有听到,这主要是由于以语音形式储存的语块的量不够大从而不能对话语中占很大比例的固定和半固定短语即词块以整体形式直接提取而是把它们当做自由组成的短语。如果学习者储存的语块越多,在听的过程中信息处理耗费的资源就越少,理解效果就越好。

四、教学启示

首先应坚决纠正学生只注重孤立、机械地背单词的不良习惯。教师应多给学生传授词块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词块的敏感度和识别能力。其次加强词块输入,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后阅读中,都要求学生识别并提炼出材料中的词块。着重训练学生在词块上的连续表达能力,这有助于学习者最终提高小句、句子的表达能力(张玉英2008).参考文献:

语块教学理论 篇6

关键词:语块理论,新建本科院校,词汇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作为各个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占据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他们的英语基本功底相对都比较薄弱,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CET4的考试。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面临的困惑是如何学习英语才能更有效果。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从词汇入手,准备一本四级词汇的书籍,从头开始背诵,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往往收效甚微,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背诵词汇时,只是孤立地记忆单词的含义,并不知晓词汇的用法。在头脑中并未形成语块的思维模式。

二、语块理论

(一)语块的定义

关于语块的定义,国外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语块理论最早是由Nattinger&Decarrico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们认为语块即由含连续或非连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单词的词组组成、作为一个整体来储存与使用的结构。它包含了词的搭配,句子的框架,以及语篇等。Becker(1983)认为他们是公式化框架 ( formulaic frames)。Lewis (1993) 则认为是词汇组块( lexical chunks),他认为语言是由具有语法意义的词汇构成,而非由具有词汇意义的语法构成的,这些词汇结合在一起,形成意义语块(meaningful chunks);而國内学者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王立非、张大凤(2006)指出:语块是一种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 通常由多个词构成, 并具有特定的活动功能。陈文平(2008)指出:语块理论指的是以语块( language chunks) 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含义、类型、特点、教学优势、理论依据、教学原则以及教学应用等语言学理论。从以上定义可以得出,语块是具备语法和词汇两种功能的多词汇组合,其特征是具有固定性和整体性。

(二)语块的分类

Nattinger & DeCarrico将其分成(1)多元词汇(polywords)指作为整体看待且较为固定的词汇组合(2)习语语块(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即以俗语等形式存在的语块(3)短语结构语块(Phrasal constraints)是指以短语形式存在的词汇词汇组合。Lewis(1997)做了更细化的分类:(1)聚合词(Polywords) ( 2 )惯用话语(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 (3)搭配词(Collocates)4)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s frames and heads)。

三、语块理论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提高英语教师的语块意识

由于目前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大学英语的教学还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因此英语教师应该以语块理论为指导,树立语块意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首先要让英语教师认识到语块教学的优势所在。如语块理论改善了传统英语教学中词汇与语法教学相割裂的弊端,语块教学可以将词汇和语法教学融合起来,形成了兼具语法功能的词汇,具有固定性和整体性,便于记忆和存储。其次,教师要将语块理论内化于心,在备课过程中,多积累语块知识,将孤立的词汇个体转化成有意义的语块。最后,注重课后练习的运用。以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3》为例,在本册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增设了collocation题型和word-building题型。英语教师可以在词汇巩固教学时,充分运用两部分题型,将语块理论融入其中,会更有助于词汇的教学。

(二)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

由于当前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仅限于机械地死记硬背,词汇学习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常常出现刚背完的单词很快就忘记的情形,而且背完的单词不会用也是常见情况之一。因此,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渗透语块的概念,让学生逐步掌握并运用语块知识,提高学生的语块学习意识和敏感度。充分运用教材,使学生学会词的搭配和构成,“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运用语块理论,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词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块理论的英语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句法能力和语篇布局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 [M].Cambridge Mass:Bolt and Newman,1983.

[2]Ellis, N. C. Sequencing in SLA: Phonological Memory, Chunking and Points of Order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 (18)

[3]Nattinger J. R. & DeCarrico J.S.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37-47.

[4]陈平文, 试析语块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

[5]王立非,张大凤.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J].外语与外语

语块教学理论 篇7

语块是指两个或以上的词汇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意义单位,也叫“多词单位”。通俗地讲,英语语块就是约定俗成的,长时期凝固形成的各种多词单位,包括自由组合的搭配词组以及固定组成的成语、谚语和俚语等。语言学家按照语块的结构,将语块大致分成四类:

1. 限制性短语。主要是一些框架式的短语,由某些固定的结构形成,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替换,如as well as、to one’s surprise等。

2. 句子框架结构和引语。这一类语块能为整个句子提供引语和框架的词汇短语,如“Please accept my apologize for...”“Help yourself to have...”等。

3. 惯用表达式。指具有语用功能,形式固定或者半固定的单词组合,包括套语、警句等。既可以是固定的句子开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如“It’s up to you.”“If I were you, Iwouldlike...”

4. 多词。指具有习惯用语性质的固定词组,如to be frank、by the way等。词块的使用所产生的习语性和流利性有利于使用者记忆词汇。脱离了语块,使用者往往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单词。

二、语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 语块的输入和输出相互结合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偏重对单词的讲解,而应将词汇结合到具体的语篇中讲授,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词块,结合语用功能对其进行扩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作定期的归纳和总结,以形成更多的涵盖句法、搭配、语用等词汇信息的语块库,方便日后使用与查找。学生应当相应地扩大课外阅读量,以便从不同题材的语料中获得语块信息的输入。而学生的写作和交际则是语块输出的过程。语块的学习使学生在输出的过程中直接提取已存的词块,并且迅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输出的语言不但自然,语义也相对连贯。

2. 整体输入,通过创设良好语境构建有效的语块

语块理论下的词汇教学所强调的是通过词语的组合以及语境的创设,构建有效的语块,使其深入到词汇教学当中。想要通过语块理论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词汇量,首先要让学生具备通过语境分析词汇含义的能力。很多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之下所表达的意思大不相同。学生如果在记忆的过程中不懂得灵活变通,就可能会在单词的记忆上遇到巨大的障碍。因此,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分辨词汇含义的能力。如单词cover,它既可以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作为名词时,它解释为“盖子,封面”,如句子“A few years ago, David Byrne was on the cover of Time magazine.”作为动词时,它的用途就更加广泛,如“The heavy snow covers the highway.”另外,在句子“I used to read every issue from cover to cover.”中,from cover to cover就变成“从头读到尾”的意思。

又如,在《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6 Unit 2What is happiness to you这篇课文中,由句子“How has Sang Lan adapted to her new life?”拓展出以下词汇:

adapt (oneself) to 使自己适应……

adapt for为……改写

adapt from 根据……改编

并应用到实际的句子中:

(1) The children are finding it hard to adapt to theirnewschool.

孩子们发觉很难适应新学校。

(2) The materials can be adapted for use with olderchildren.

这些材料改一下可以给大一点的孩子用。

(3)The play was adapt from a novel.

这个戏剧改编自一部小说。

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很大的差别。相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学生们需要具备在语境及语块中分析词汇含义的能力,这样才能对单词有准确的分析。

3. 培养学生学习语块的意识,引导学生对常见的语块进行梳理

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喜欢将原本表达完整的短语和搭配拆分并进行机械记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重点向学生介绍英语语块的概念,强调掌握语块策略以及学习语块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识别语块,并提高对英语语块的敏感性。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已经较为扎实。如要更好地深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就需要引导学生对部分常见的语块、词组和固定搭配等进行有效的梳理。例如,以下是以at开头的语块:

at the sight of 在看到……的时候

at the top of 在……的顶端

at the end of 在……的最终,最后

at the time of 在……的时候

让学生养成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习惯,对于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培养学生学会自主运用语块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演讲、讨论、谈话以及辩论等。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先拟定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块去组织语言,并及时给予反馈。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开对“Fashion”的探讨,让学生运用与时尚相关的语块谈谈自己对时尚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时尚这个话题对学生是否需要穿着校服展开辩论,通过对语块的反复运用,使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得到不断加深。

三、结语

语块教学理论 篇8

一、语块理论综述

语块, 又称预制语块 (prefabricatedchunks) , 词汇句干 (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 , 词汇短语 (lexical phrases) , 词汇项目 (lexicalitems) , 程式化的词串 (formulaicsequences) 等, 但都指的是预制的一串连续或者非连续的词或其他成分, 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 使用时可以直接提取, 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对于语块的分类, 最为著名的是Nattinger&Decarrico把语块分成的四类, 即短语, 程序化表达语, 习惯用语和固定句型。过去的十几年来, 语块理论已经成为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界的热点, 在语言教学研究中出现了词汇教学法 (lexical approach) 、语块 (chunk) 教学, 还有构式 (construction) 教学和补丁式 (patch) 教学 (Bley-Vroman1996, 1997) ;不少学者 (Willis1990;Nattinger&De Carrico1992;Lew is1993) 在教学大纲中强调语块或套语的作用;也有学者 (Wray2000) 认为掌握语块是语言成功学习的重要部分。

二、语块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优势

在实际的教学经验中, 笔者发现, 基于语块理论的词汇教学与传统的词汇教学理论相比, 优势较为明显, 分别可以从语块的高频性, 不可分析性及得体性三大特点中体现出来:

(一) 高频性

由于语块大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的固定词组搭配, 经常作为整体出现的频率较高, 学生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接触到, 使其具有情景意义, 学生会对其赋予联想义, 而此联想义相对比较单一, 因此, 学生通过记忆语块能有效降低词汇记忆的数量和难度, 且效果更佳。

(二) 不可分析性

由于语块不但有固定的结构, 而且本身具有语境意义, 经常以整体形式使用, 不需要使用语法规则等进行分析, 在使用时, 只需把其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整个提取出来即可, 因此, 学生能在保证词汇使用的正确性的基础上, 极大的缩短了语言处理及输入、输出的时间。

(三) 得体性

由于每个语块都具有特定的交际语境, 学生在记忆语块时会连同其相关语用功能一同储存在大脑中, 在实时交际中, 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从大脑中选取最适合的语块, 进行准确的词汇搭配, 进而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语用失误。

三、语块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启示

在词汇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由于传统记忆词汇的方式是脱离语境的记忆单个词汇, 数量极大, 且极其枯燥, 导致学生记忆词汇积极性不高。其次, 遇到生词, 为了避免麻烦, 学生往往不顾语境, 查电子字典, 而一般电子字典都只给出对应的汉语意思, 学生便毫不犹豫的套用字典义, 导致错用误用词汇。再次, 在记忆词汇时, 并不注意词汇的固定搭配、句式结构及具体用法, 导致在使用时经常张冠李戴。

根据以上的分析, 笔者认为语块理论对有效的词汇教学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然而, 在执行该教学方法的时, 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导致预期成果不理想, 因此, 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着重培养学生语块意识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语块知识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语块的敏感度, 给学生示范如何划分语块, 教给学生识别语块的方法, 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总结记忆语块。由于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 直接的语块教学与传统的词汇教学相比, 目的性更强, 效果更好。

(二) 注重语块设置质量

由于语块的结构具有不确定性, 有时是一个短语, 有时甚至是一个句子, 这就为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语块的设置造成巨大的困难, 需要教师事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 使学生有法可循, 进而更系统地习得词汇。

(三) 强调语块的整体运用

因为语块在语言中所占比例较大, 而且语块又是语言使用者在运用过程中的习惯性组合, 这就要求教师在总结语块时, 一定注意其语境意义的整体性, 不可把整体分割开来, 这样学习者就不需要在使用时分析其内在构成规则, 只需要在使用时整体输出即可, 因此, 可以有效提高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与流畅性, 避免了语法与语义上的使用不当。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语块理论对词汇教学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并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 语块有着先天的优势, 能够弥补传统词汇教学的不足之处, 使词汇教学事半功倍;从实践上, 语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当然, 本文仅是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所得出的一家之谈的见解, 希望对高校英语词汇教学略尽绵薄之力, 如有不足之处, 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陈思颖.语块学习与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 一项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 2006.

[2]李欧, 孙若红.交媾在词块智商的英语听力教学实效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3]杨洪, 王晨希.运用语块理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输入输出能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4]濮建忠, 卫乃兴.词汇与语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5]丁言仁, 戚焱.词汇运用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语块教学理论 篇9

预制语块是以整体形式学到并保存在长期记忆中的范例, 它在二语习得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听说习得还是写作习得、阅读习得都有预制语块的应用。如何掌握好预制语块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听说教学质量, 是我们的研究目的。

一、关于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最早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 人们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1974年Baddeley和Hitch最早提出工作记忆概念, 用以表征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与加工的系统。他们提出的概念中包含着复杂的记忆模型, 并且认为“记忆是连续的流动的记忆, 实质上是由若干个短时记忆随时间顺序组合而成的一个连续系统, 短时记忆是它的组合元件或‘次级系统”。

工作记忆理论是相对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外的一个新的概念, 它是一个对于信息的加工存储过程。首先感觉记忆传过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被有选择地调用出来参与处理信息。被处理后的信息继而一部分储存至长时记忆, 其余则自动删除。有研究表明, 工作记忆对于语块的容量是3—7个。

二、关于预制语块

人们发现, 词汇在语言使用中经常以语块的形式出现, 而不是独立存在。于是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语块, 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研究。

Becker最早对语块进行研究, 他发现, 语言的记忆、存储、输出和使用以那些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词块结构为最小单位, 而不是以单个词为单位。Nattinger和Decarrico指出, “预制语块”现象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的多词词汇现象, 处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概念两极之间, 是一个完整的词汇语法单位, 被称为“词汇短语” (Lexical phrases) 。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发现, 人的记忆中保留有大量的预制语言单位, 由几个词项构成, 但比单个的单词包含更多的信息, 这些预制的信息单位就是预制语块。爱丽森丙 (Alison Wray) (2002) 认为, 语块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使用或学习过程中词汇化了的、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整体提取、不受语法规则生成和分析的、并可作为预制组块而使用的一序列词。

人们普遍认为, 预制语块的一般定义是作为整体记忆和提取的一串词。是不是预制语块主要看个体语言使用者是否将其视为一个语块, 是否整体记忆保留和提取。每个人的预制语块库都不同,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提高听说教学的方法

1. 利用工作记忆原理巧分语块

经过研究我们知道, 大脑对于信息的处理有一个量值的界限, 一般来讲是5±2个单位。因此, 在听力过程中, 为了尽量节省出一定的空间去记忆更多的信息, 我们可以将所听到的句子按照意群进行拆分, 重点记忆每个意群里面的核心意思, 实现工作记忆的最大利用率。同时, 二语习得的研究也证实了在二语学习者的口头交际中也使用了大量的预制语块。预制语块按照不同的语用功能存储在一起, 说话人按照不同的语境选取适当的预制语块进行交际。那么在听说教学的训练中, 平时注重积累, 扩大学生的预制语块存储量, 形成脑海中的固定模式, 在具体使用中就会提高大脑对语块信息的反应速度, 从而提高听说质量。

2. 有效利用预制语块的特性

预制语块有很多是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 在篇章中是衔接语篇的重要手段。语料显示, 预制语块经常出现在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里, 有组织语篇结构、连接信息和预示下文的作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对自然话语的分析结果表明, 交际语言中, 只有少部分自然话语是通过单词或固定词组的使用来实现的, 大部分 (70%) 是由处于两者之间的半固定板块结构来实现的。那么, 在对篇章听力的理解上, 是根据语块的特征, 利用听者已有的背景知识, 主动预测和获取信息。如“What do you think of Ann’s coming?”句子中, “what do you think of”就可以视为为一个固定语块, 有着固定的意义, 在听音重点就可以放在“Ann’s coming”上。这样节省出听者处理和反应的时间。

3. 口语的练习

在英语教学中, 向来“听”、“说”不分家。听力中的语块效应也实用口语训练。根据国外研究证实, 母语使用者大脑每次最多处理8—10个单词的句子, 但是每次口语输出时, 却能流利说出十多个单词组成的句子。这说明, 使用者在大脑里存储了大量的语块, 每个语块相当于单个单词的存储空间, 在表达使用时直接提取, 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流利性、连贯性。因此, 在听力和口语练习时, 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喜好, 制定出自己的语块库, 在交际中加快反应速度, 达到表达连贯和流畅的目的。

结语

工作记忆理论普遍存在于一切认知活动, 对于语言的学习尤为重要。预制语块在语言学习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预制语块是语法、语义与语境的结合体, 在教学中加强语块的教学, 注重语块的积累, 可以有效提高听说教学的效果。工作记忆理论与预制语块概念的结合, 在人脑记忆能够接受的信息处理范围内, 极大提高了学生听力学习的有效度以及口语的完善程度。

摘要:工作记忆是交叉学科领域的热点之一, 受到语言学界日益关注。预制语块在教学中的应用带来的优点可以在听说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工作记忆理论与预制语块的结合给听说教学的改善带来新的契机。

关键词:工作记忆理论,预制语块,听说教学

参考文献

[1]Bolinger D.Meaning and Memory[J].Forum Linguisticum, 1976, (1) .

[2]Baddeley, A.D.Working memory and language:An overview[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2003.

[6]曹韵.工作记忆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听力及教学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 (5) .

[7]曹韵.解读工作记忆理论下的阅读理解[J].学理论, 2013, (3) .

[8]段世平.国内二语语块教学研究评述[J].中国外语, 2008, (4) .

[9]蒋苏琴.二语习得中的工作记忆与预制语块[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6) .

语块教学理论 篇10

1. 语块理论的内涵。

自古以来, 语言学界一直对语块的界定有着争议。“语块”最早被称之为“组块” (chunk) 出现在心理学研究中, 表示的是记忆对信息的加工过程, 把单个信息组成更大的单位。后来这一概念被引入到语言学研究中, 形成了“语块 (Lexical chunk) 理论。除此以外, 在不同语言中确定不同的“语块单位”也是困扰着学界的一大难题。在汉语中, 语块分为搭配、框架格式、习惯用语、俗语、套语等五个大类。而将汉语语块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中, 则是对该方法进行了一个科学的选取以更加适应不同地区使用人群的特点。

2. 黑人社区的特点。

“黑人社区”一般指黑色人种聚集区, 这样的聚居区具有“人口密度高”与“文化认同感强”等特点。而鉴于黑人社区的教育风格及教育程度带有很强的自身特色,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语块理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对汉语进行识记, 从而更加快速地掌握汉语, 笔者2015-2016年就职于佐治亚州萨凡纳州立大学孔子学院, 任汉语教师, 该校是美国著传统黑人大学。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探索语块理论在黑人社区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语块理论在黑人社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国内在进行“语块理论”实践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英语教学中, 而汉语“语块理论”教学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 在探究如何将“语块理论”应用于黑人社区对外汉语教学中时, 需要结合“黑人社区”的特点来进一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1. 将语块理论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衍生物, 是一个文明高度发展的集大成体现。因此, 语言的发展应当以文化为依托, 即语言需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来实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二次飞越”。“黑人社区”是黑人文化的集中体现地, 要想在黑人社区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 就需要将“语块理论”与“黑人文化”进行重新融合, 尤其需要注意特定文化土壤内的讲话方式, 以及一些文化习惯的表现的特定用法在语言中的使用。

2.“比较语块”教学法。

“比较语块”教学法的重点在“比较”二字上, 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汉语语块”与当地适用于语块进行比较学习。科学研究表明, 比较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 尤其是在语言的学习方面, 更是一直在记忆领域发挥着显著的功效。因此, “比较语块”教学的目标就是让黑人朋友在学习对外汉语的同时, 不仅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拉近了两种不同文化间的距离, 降低了学习汉语的难度, 提升了学习新文化的兴趣。

3.“语块搭配”教学法。

“语块搭配”教学法的提出是基于人的共性认识之上, 尤其是在语言学习中的口语方面, 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口语用法则是很有必要使用“语块理论”来做整体的存储和取用的。换言之, 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不可否认的是, 这种教学方法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不足, 主要是因为汉语在语块提取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 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只能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答案;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之前的讲授方法已经习惯, 认识不到某些情况下语块整体讲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此部分内容进行整体忽略跳过, 这样就会导致对外汉语在“黑人社区”推行时受到很大的阻力。

三、结语

虽然语块理论在黑人社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就其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而言, 仍旧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而汉语作为世界第一大使用语言, 在语块理论的研究方面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去填补, 才能为语块理论在黑人社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黑人社区”作为社会上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 虽然在对外汉语的学习和推广当中表现出一些自己的特性, 但是语块理论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些语言学习的差异性, 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汉语。因此, 语块理论应当引起对外汉语学界的足够重视, 在不断完善理论成果的同时造福“黑人社区”。

参考文献

[1]李慧.现代汉语“V单+NP"语块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 2009 (2) :144.

[2]王文龙.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 2013.

[3]李晓琪.关于建立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 (1) :23-29.

语块理论与语言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篇11

关键词:语块 功能 结构 语言表达

语言具有创造性的同时还有习用性,语块是语言习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语块减轻语言加工压力和社会交际,这两大功能决定了每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语块。语块可以分成词级单位、句级单位和语篇单位。词级单位的语块包括有限组合和凝固组合。语块的研究对语言习得、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都有重要意义。

一、已有的语块研究

近年来,对语言习用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关注。对语言习用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语块的研究。各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语块,这是因为语块功能是语言能被成功理解和输出的关键。失语症研究和语言习得研究也都证明了语块存在心理现实性。语言学领域对语块有一定的研究,但是这一领域还有更广阔的空间等待我们去开拓。

语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构成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序列,整体储存在记忆中,使用时整体提取,是一种预制的语言单位。传统的语言研究包括语法规则和由几个词构成的词汇两部分,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并不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说,“人们说出话语或写出言辞作品,除了使用词之外,还往往用上词的固定组合体。”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使用语块,主要和语块的两大功能有关,语块的首要功能是减轻说话人在交际时的加工压力,提高交际效率。语块是语言中符合语法规则的习用单位,语块的使用保证了语言是自然的、地道的。而存储于记忆中的大于词的语块减轻了编码负担,使说话人能把节省下来的加工资源用于其他内容。

语块的第二大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具有很多社会交际功能,比如问候、告别、感谢、讨价还价以及某些特定仪式(比如婚礼)上的言语行为都是由约定俗成的语块来表达的。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都非常熟悉某些交际场合中使用的语块形式,因此交际双方都只需要集中注意新信息。减轻加工负担功能,保证了说话人的输出是流利的,社会交际功能则保证了说话人能被正确理解。从这一点来说,作为整体的语块比根据语法规则生成的自由组合有优势,因为如果某个形式听话人以前听过,他不需要借助完全的分析解码就能理解,这样理解的成功率就更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减轻加工负担功能是保证说话人成功输出的关键,而社会交际功能则是保证听话人成功理解的关键。

语块这两大功能决定了语言使用中存在着大量的语块。语言学领域学家统计的45个句子中共有常用语块63个,平均每个句子有1.4个语块。这主要是在熟语范围内对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固定词组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熟语和非熟语的区别、熟语内部的小类、不同的小类有什么区别、对每一类熟语结构和意义的描写等。对熟语结构的描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熟语可以充当哪些句法功能,这部分内容在结构描写中占主要部分;二是熟语的结构是否能变换,如果能变换,有哪些限制。能进行有限的变换是熟语结构的一个特征。对熟语意义的描写,只是强调意义的整体性以外,大部分熟语研究都没有涉及语块的功能。有的研究虽然有“熟语的功能”这样的名称,但实际上研究的都是熟语的语法功能,对熟语的语用功能和熟语在语言加工中的作用则未曾涉及。

熟语只是语块的一部分,只研究熟语不能全面了解的语块。熟语主要研究语义不透明、语法不规则的词语序列,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虽然早期语言学研究的是语义不透明、语法不规则的习语,但现在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语义透明、语法规则的词语序列也可以整体储存、整体使用。尽管人们具有分析这些语义透明的语块的能力,但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并不真的把语块分析成更小的单位。因此对语块的研究也应包括语义透明、语法规则的词语序列,这样对语块的研究就不仅限于一小部分处于语言系统中边缘地位的习语。

二、语块的分类和功能分析。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也表明——语块是确实存在的语言单位,人们会一开始从记忆中提取习用的东西,如果行不通,再转向计算。搭配、惯用语、成语、歇后语、谚语、格言、名言、警句、会话套语、儿歌、歌词、宗教经文等都是由多个词构成、整体储存、整体提取、整体使用的语言结构,即本文所说的语块。这些语块分别处于不同的语法层面:

词组:吃喜糖、吃鸭蛋、不吃那一套

句子:好久不见、且听下回分解、远亲不如近邻、远水解不了近渴

语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根据这些语块所属的语法单位层次,可以分成三类:词级语块、句级语块和语篇语块,词组层面的语块属于词级语块,句子层面的语块属于句级语块,语篇层面的语块属于语篇语块。

(1)词级语块:搭配、惯用语、成语、歇后语

(2)句级语块:谚语、格言、名言、警句、会话套语

(3)语篇语块:儿歌、歌词、宗教经文

词级语块的主要功能是句法方面的,在句子层面或低于句子层面实现其句法功能。某些词级单位除了句法功能以外,也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句级语块的功能主要是语用方面的。例如某些特定仪式上的言语行为所用的语言形式,比如生日晚会上的“(祝你)生日快乐”。

由“知道”构成的一些结构正逐渐走向凝固,“这些格式常常不带宾语,受主语类型等因素影响很大,同时还有明显的语音弱化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们通常具有特殊的语用意义。像“我不知道”、“你知道吗”、“你知道吧”,都是句级语块,这些语块形式方面有一定的凝固性。

三、语块学习对语言表达的意义

语块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学习者掌握了语块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中介语形式,避免出现词语类推错误。其次,语块还能在保证语言使用正确性的同时,使学习者选择的语言形式更地道。第三,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从记忆中整体提取语块比一个一个地提取语块的构成成分速度快,因此能大大提高学习者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最后,语块对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也非常有帮助。在初级阶段,各种有特定语用功能的语块,比如“很高兴认识您!”、“太贵了,便宜点儿吧!”能够帮助学习者克服语言水平程度低的不足,尽快参与交际。在中高级阶段,使用语块能帮助学习者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使用语言。目前在语言教学领域已经认识到了语块的重要性,已有学者提出语素、词、语三级词汇教学单位。语言教材中应把语块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对不同性质的语块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总之,加强语块的研究和教学能大大提高普及语言的效率。

参考文献

语块教学理论 篇12

英语的学习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其中写的要求最高, 难度最大。而目前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仍然处于停滞或徘徊状态。因此,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把预制语块理论运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预制语块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模块四第十二单元第一课Visiting Britain为例, 来展示以教材为基础而进行语块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步骤。

1.预制语块的概念和分类。首先,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预制语块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并进行演示, 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预制语块是英语中的一种多词词汇现象, 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之间, 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块化了的块状结构。

根据Nattinger和De Carrieo (2000) 的分类, 笔者用课文的内容作为介绍的依据, 帮助学生划分:

(1) 多元词语块:被作为像单词一样的整体形式来看待。 (2) 惯用表达式:可以作为整体存储的语言组块, 包括谚语、警句、交际套话等形式。 (3) 限制型结构短语:这类词汇短语允许有词及词组范畴的变化, 是具有固定结构形式的框架式短语,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替换相应的词。 (4) 句子构造型短语:可以为整个句子提供框架结构, 并且根据相应的需要填入相应的短语或从句, 从而具有较强的可变性。

2.预制语块的输入、巩固及输出。

(1) 以阅读为中心, 加强学生对语块的输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写作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母本和源泉。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遇到自己以前没有学过的语块, 也能够明白这些新语块在语法和语境上的具体使用。

以本课为例, 在阅读教学中, 重点突显一些语块的用法, 具体做法如下:

1) 在阅读活动前, 激活原有的旧语块, 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状态, 为新授课做好准备。如:在lead-in这一步骤中, 根据真实的情境, 笔者通过Discussion为学生激活原有的旧语块,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Talk about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ain and China, such as favorite colors; favorite numbers; ways of greeting; ways of paying bills; food; sports;festivals; drinks, etc.

2) 在阅读过程中, 设计不同的练习, 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块。

当然, 语块输入的形式还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头脑风暴;替换练习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利用。

(2) 通过适当的练习, 对所学语块进行巩固。虽然语块具有容易记忆, 容易输出等特点, 但根据遗忘规律, 若不经过巩固, 词块也可能被忘记, 所以一定要加强语块的巩固。在课文教学后, 教师可以设计适当练习, 就课文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学习, 促进吸收, 然后学会根据语境恰当地输出。如:

1) 造句或翻译:

①看到他做出这种事情我感到吃惊。 (be surprised to do)

②我应该为我所说的话向你道歉。 (apologize to sb.for sth.)

2) 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I made no (apologize) for what I said—it was a fair comment.

学生只有将学到的语块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之中, 语块才能在写作中稳定、长期的发挥作用。除了以上练习之外, 巩固所学语块的方法还有很多:改写、仿写句子;复述课文;背诵范文和写作模板;大量阅读再现语块等等。总之, 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升学生使用语块整合、生成语篇的能力。

3.将所学到的语块运用于“过程写作”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语块的能力, 笔者通过“激活语块——完成初稿—修改定稿—习作展示”几个步骤, 使学生顺利地输出语块, 达到准确而流畅地完成写作任务的目的。根据本课内容, 设计以下写作任务:If your English friend is coming to visit you in Huainan, what will you advise him or her to do or not to do? You can discuss on the weather, customs, accommodation, money, eating out, travel, difference, etc.

(1) 激活语块:先参照课文, 从文章中挑选出可以使用的语块。如:be different from, pay for sth, get used to, as a result, the majority of,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visit等。

(2) 完成初稿:学生根据要求, 结合自己观点, 并应用已提取的语块, 进行真实的、可发挥的写作。

(3) 修改定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同伴互批、小组集体批阅等形式挑出错误语块并加以修正。学生结合修改意见, 重新组织语块撰写定稿。

(4) 习作展示:写作完成后, 组织学生互相欣赏他人文中的“闪光点”或者评选最佳习作, 在全班展示交流。

三、结论

预制语块, 作为整体单位储存于头脑之中, 可以减少大脑处理信息的时间, 无需语法生成, 有助于使用时自动识别和提取, 有助于提高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因此, 将预制语块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架起“语块”这座桥梁, 才能促进学生写出行文连贯、语句通顺、语言地道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上一篇:楼宇供配电技术下一篇:郭德纲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