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条目

2024-06-23

动态条目(共4篇)

动态条目 篇1

1、引言

在高校大发展的当下, 很多院校纷纷设置二级学院进行管理, 其中薪酬管理也纳入到二级管理中, 即二级院校需要实现在学校薪酬体系的框架下进行教职工薪酬栏目的调整并计算、统计本部门人员的薪酬信息。

经过调研, 大部分高校的薪酬信息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加班费等三部分组成。虽然基本工资的组成相对固定, 但在当前收入改革的大背景下, 基本工资的标准也会随着时间有所变动, 另外不同等级教师的基本工资也有所不同;奖金的组成在每个高校内体现应该说差异化非常明显, 而且组成项目对于每一位教职工来说, 在不同的时间段甚至也有变化;加班费仅仅局限于有加班的教职工, 但会随着加班的内容有所不同。

由以上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的薪酬项目, 使得高校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下的薪酬信息的计算、查询、统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目前的计算相关薪酬工作主要由工作人员采用Excel的手工方式进行计算和统计, 工作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

2、业务需求2.1需求分析

如何从结合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的薪酬管理现状出发, 研发一套具有较强可维护性和可定义薪酬条目的薪酬计算、查询、统计的管理系统, 也是规范高校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研究以作者所在的高校为代表, 研究薪酬的组成部分。如前所述, 我院的薪酬体系, 主要包含三部分:工资、奖金、加班费等。

工资薪酬条目分析。

工资明细可以分为工资收入和工资扣款两部分。工资收入包含:岗位薪级工资、基本月薪、保留工资、教龄津贴、职务津贴、保留津贴、浮动、考核津贴、固定津贴、技师津贴、省直事业补贴、考勤考核奖、目标考核奖。

工资收入包含:公积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救助金、财务借款、个人所得税扣款、工会费、停休扣款、病扣等。

为了统计方便, 还提供应发工资、应扣工资、实发工资等信息。

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

奖金明细包含几个类型:有教学课时费、行政坐班费、加班费、专项奖励、基本奖金、补发奖金、奖金扣款等。

所有教师都有基本奖金, 包含:职务津贴费、取暖/冷饮费、煤补等构成。

专职教师的奖金主要由教学课时费、实习指导费、毕业设计指导费等组成。教学课时费是教师的主要收入项目, 按照教师上月实际上课的课时, 根据课时费标准计算。所以最好能提供明细数据。实习指导费、毕业设计指导费按照薪酬标准, 折算成课时费。

行政教师的奖金, 主要由行政坐班课时费、行政津贴费组成 (部分教师有) 、行政兼课课时费等。每一个薪酬项目, 都根据学院的薪酬标准进行计算。

部分教师进行了特殊的教学/行政工作, 有加班费以及专项奖励等。加班费包含:院部行政加班、系部加班、竞赛辅导加班、等级考试加班、实习加班等, 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减项目。专项奖励包含:竞赛奖励、等级考试奖励、其他专项奖励等, 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减项目。

如此相对复杂的薪酬项目组成, 使得薪酬管理系统的后续维护存在相当的困难, 因此借助数据库元数据 (描述数据的数据) 的相关技术实现, 对薪酬项目/条件进行综合设计和实现。

3、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关键问题

(1) 薪酬项目的元数据库的建立

元数据 (Meta Data) 是数据仓库技术的基础, 即是描述数据的数据, 通过在数据仓库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关数据源定义, 目标定义, 转换规则等相关的关键数据。同时元数据还包含关于数据含义的商业信息, 所有这些信息都应当妥善保存, 并很好地管理。为数据仓库的发展和使用提供方便。

在本项目中, 通过建立薪酬项目的元数据, 将设计一套可定制具体条目。不管今后薪酬制度如何变化, 管理员只要在薪酬类型、条目进行修订, 就能使得业务系统无需修改程序就能实现系统的扩展性。最后还将为计算规则库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 薪酬计算规则库的设计

薪酬的计算, 会随着人力资源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计算的组成、比例系数等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薪酬计算规则库的实现, 就是在元数据的基础上, 制定若干个薪酬项目的计算规则, 整合相关规则并进行分类, 就形成了计算规则库。应用程序, 无需在程序中进行修改, 而需要调用相关计算规则库, 就能快速方便的实现业务逻辑的修改实现。

3.2技术路线

本系统采用.NET技术体系进行项目开发。

(1) 采用.NET技术开发业务系统, 采用三层的体系结构;

(2) 表示层实现, 采用CSS+DIV进行界面设计和实现;

(3) 应用程序实现, 采用C#.net开发言语进行编程实现;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为系统功能扩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4) 数据库方面, 应用power designer进行数据库建模, 采用SQL Server2005进行数据库构建和实现;

(5) 系统部署到IIS应用服务器中;

3.3系统设计

根据前述业务分析以及针对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我们对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构建, 并分解成三个模块组成。如下图所示:

(1) 薪酬栏目设计

针对对应的功能模块, 需要进行功能设计, 在这里重点研究相关数据库表的设计。薪酬栏目设置, 主要包含栏目标准库表、薪酬标准栏目表、栏目级别金额表。栏目标准库表, 是指某次工资改革下的薪酬标准库, 在该标准库下属各种各样的薪酬栏目, 设计该表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保留并统计。薪酬标准栏目表是指在某个标准库下的薪酬栏目, 主要字段有栏目类型 (工资、奖金、加班费等) 、收支类型 (收入、支出等) 、固定 (下转第52页) (上接第35页) 或浮动类型 (固定或浮动) 。栏目级别金额表, 是指某个薪酬栏目对应的金额, 由于高校不同职称级别的教师所对应的收入金额可能有所不同, 还需要加入教师等级相关外键设置。相关数据库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2) 人员信息设计

人员信息部分涉及到的表较多, 其中教师等级表是有关教师职称的相关信息, 在当前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下, 在这个表中可以对教师的级别进行设置。此外还包含角色表、教师基本数据表以及角色类型表盒教师角色管理表等。

(3) 教师动态薪酬信息

教师动态薪酬信息是本系统面向用户的重要数据展示。其中教师详细薪酬表, 通过和角色表、薪酬标准栏目表、进行关联, 可以指定某位教师在某个月份下某个薪酬栏目的详细数据。同时将该表中的数据通过应用程序汇总到教师栏目汇总表中, 教师和薪酬管理者就可以进行数据查询和统计了。

四、总结和展望

本文通过对高校的薪酬信息的研究和分析, 提取了有关面向薪酬管理的薪酬项目动态管理以及规则库动态实现, 设计了一个实现可配置以及可定制的信息系统。期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 能为高校二级学院薪酬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性, 同时基于该系统的实现也能为高校普通教师的薪酬查询提供信息化支持。

参考文献

[1]袁路明, 任宇.高校薪酬管理系统设计的探讨.时代经贸, 2006 (12)

[2]林平.高校薪酬管理与改革研究.南京林业大学, 2007 (4)

[3]李亚玲.薪酬管理中的科学.创新科技, 2002 (11)

[4]胡正友.高校薪酬设计基本理念与方法述评.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0)

动态条目 篇2

1. 邓拓 (一册P425.1) 注释说:“福建闽侯人。原名子健、云特, 笔名马南邨、丁曼公、向阳生等。1930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1944年主持编辑出版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新中国成立后, 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主编理论刊物《前线》。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著有《燕山夜话》, 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主要著作收入《邓拓文集》 (4卷) 。”

此条注释, 觉得有三点必须辨正、补充:

一、注释中“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的说法, 行文表达有二点不够准确:一是当初三人合作分写杂文之行动, 确乎是写, 而后合集成书, 即为著作, 已不再是零篇散帙之文, 则其行为已成“著”, 非止于写了;二是于书名之前只以杂文体制冠之, 易误解为单篇杂文, 则行文逻辑表述不周延, 失却文篇集合之类名, 必于杂文体裁类别之后加个集字, 才显得行文逻辑周延而准确。

二、于词目人物平生著作仅举杂文二书, 而于治学重要一面却失举其史学著作:《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二书;又于文学方面失举《邓拓诗词选》、《邓拓散文》二书, 则于人物平生事业的表述即显得残缺不全了。

三、注释仅以政治人物叙其经历略备, 而于其学术文化历史之贡献失举史学、文学著述四书, 就不见其学者 (史学家) 、诗人的身份了。由此及彼, 亦见释文失其学术定位的概括语, 显得注释有目无纲。那么, 注释之首须先总释作:“中国当代杰出新闻工作者、史学家、散文作家、诗人”, 而后叙其简历、著作, 才显得注释完备。顺便一提, 邓拓平生所作旧体诗词五百余首, 寓意深刻, 雅韵铿锵, 清新刚健, 出色当行, 向为读者所称道。故其诗人之文化定位牢牢其确, 绝不是虚誉。

2. 范长江 (一册P572.2) 注释略作:“中国新闻工作者, 原名希天, 四川内江人。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采访西北, 发表大量旅行通讯。1936年任《大公报》记者, 西安事变后赴西安、延安, 向全国报道西安事变真相、陕北革命根据地景象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香港与邹韬奋等创办《华商报》。1942年转入苏北解放区, 先后任苏皖鲁边区新闻学校校长, 新华社华中分社、华中总分社、《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1946年任中共南京代表团发言人、新华社南京分社社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社副社长、上海《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 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著作编为《范长江新闻文集》。”

此条注释不够完善, 需补充三方面:

一、注释所言:“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采访西北, 发表大量旅行通讯”, 未明通讯是如何写出、内容如何、影响如何, 皆须说明, 实则历时十月, 行程四千余里, 首次向全国公开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真象, 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1936年由天津大公报馆出版, 此书与其时斯诺《西行漫记》同样, 成为震撼全国的著作。故于注释中应点出书名、内容、影响。此书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一大贡献, 应该表出, 不应隐没其革命历史的功绩。

二、注释失叙:1937年2月9日, 毛泽东与范长江做通宵长谈, 此行撰写《陕北之行》及《塞上行》二书, 报道陕北革命面貌及领袖人物, 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 这也是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注释应当谈到这一点, 而不隐没其革命历史的功绩。

三、注释失叙其非正常死亡一事。文化大革命中受尽摧残折磨与人格凌辱, 于1970年10月23日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于河南确山。记录此事, 既彰“四人帮”之历史罪恶, 也可引为革命的历史教训, 所以注释不应隐没历史真象, 以为殷鉴。

本条请参考: (1) 杨钟岫、文世昌《风雨传媒·范长江跑新闻》重庆出版社, 2006.12.1;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范长江的新闻思想》, 重庆出版社, 1994年版; (2) 蓝鸿文著《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版。

3. 邵飘萍 (三册P1984.2) 释文略作:“中国新闻记者、新闻学者, 名镜清、振青, 浙江东阳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 在杭州主编《汉民日报》, 因反对袁世凯, 三次被捕入狱。……1918年创办《京报》, 并任社长, 同时参与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8月《京报》被军阀查封, 被迫再度赴日本。1920年秋回国, 复刊《京报》, 兼任平民大学、法政大学教授。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著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等, 所撰新闻通讯和评论编为《邵飘萍选集》。”

此条注释缺漏、释义未明, 需补充四点:

一、注释于其名字之表述缺失有二:一是未点明“飘萍”为其笔名, 大行于世, 本名反为所讳, 故宜明确点出于本名之后曰:“以笔名行”, 就恰当了。二是于报刊署名尚有“阿平、青萍”等, 因同时尚有新闻记者林白水 (名万里, 字少泉) , 以倡言无忌, 触怒反动军阀, 被借端杀害, 1985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则青萍、白水恰成佳对, 二人不幸皆以倡言民主自由、揭露军阀阴私丑行而同遭杀害, 此亦传诵一时。故本条释文亦应点出:“时署青萍”, 为宜。

二、注释中“因反对袁世凯, 三次被捕入狱”, 语义未明反对袁世凯之原因, 易误解为个人恩怨, 谬矣。故宜点出“窃国专制”, 乃使语义、逻辑完善。

三、注释所谓“1919年8月《京报》被军阀查封”, 原因未明, 削弱了文章的表达力度。须点明:“五四运动时, 飘萍激于爱国义愤, 于报端公开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卖国罪行, 触怒段祺瑞政府, 下令查封《京报》。”时至今日, 何必隐讳而致义不明。

四、注释“次年 (1926) 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 其因未明, 宜点出:“三·一八惨案发生后, 支持群众反帝反军阀斗争, 以及揭发军阀秘闻, 时值奉系军阀张宗昌兵败冯玉祥, 奉直联军入京, 即以‘勾结苏俄, 宣传赤化’之名逮捕, 杀害于天桥。”以明因果。

以上可参《郑逸梅选集》一卷P184-185, 二卷P120-124;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P139-324。

4. 张季鸾 (四册P2879.1) 注释略作:“中国新闻记者。……1905年留学日本,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 1913年在北京创办《民立报》。宋教仁被刺后, 著文声讨袁世凯, 被捕。出狱后返沪, 1916年重返北京, 接办《中华新报》。1918年因揭露安福系将胶济铁路抵押给日本的秘约再次入狱。1919年任上海《中华新报》总编辑。1926年与吴鼎昌、胡政之接办天津《大公报》, 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 直至病故。……著作编为《季鸾文存》。”

张季鸾乃我中华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老报人, 忠勇果毅, 刚正率直, 功业多多, 大业煌煌, 而本条释文平平叙事, 多有未彰, 宜为拈出, 以再现历史的真象, 不掩人之善绩。本着不溢美、不隐恶的传统史德, 其可拈而出之的约有六个方面:

一、1913年以宋教仁被刺案, 著文讨袁而遭牢狱之灾;1918年以揭露安福系出卖国家主权, 将胶济铁路抵押日本的卖国行径, 而再陷囹圄, 却未堕报人之职志与爱国之忱。1926年, 与吴鼎昌 (任社长) 、胡政之 (任经理) 携手合作, 执掌《大公报》, 出任总编辑, 遂高张“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之大纛以为办报大政方针。不党, 即不结党营私, 不偏不倚, 不党同伐异, 一本公心, 评点世间万象;不卖, 即不出卖灵魂, 不损人格道德, 不为功名利禄而出卖报人之职志, 绝不出卖国家民族之利益;不私, 即不谋取小集团及个人之私利, 而言行必出以一派公 (国家、民族、时代、社会、历史) 心;不盲, 即处事必明辨是非曲直、善恶美丑, 严守正直立场, 而不盲目随声附和某派之宣传、言论、观点和主张。这种报人品格, 注释遗漏, 遂成缺憾, 宜为拈出而彰明之, 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 以见实事求是的史德。

二、1924年1月1日马克思主义传承而发扬光大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逝世, 张季鸾时任《中华新报》总编辑, 即于显著版面撰文刊发长篇社论《列宁逝世》, 赞颂“列宁之理想则为人类的, 其事则为世界的。”彼时能有此等见识, 殊为难能可贵。注释岂得疏漏, 漏则陋也, 必当补而完善之, 才见出历史的真面目。

三、抗日战争爆发, 力主团结、抗战, 救亡图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张即撰文《日军占领沈阳长春营口等处》的社评, 主张“明耻教战, 救亡图存”;1937年“七·七事变”, 消息传来, 张即于上海版《大公报》发表《艰苦牺牲的起点》之社评, 鼓舞国人抗战到底;同年12月8日, 又于武汉版刊行社论《最低调的和战论》, 呼吁“不分党派, 同心奋斗”, 提出抗战到底, 必定胜利的信念, 并鼓励士气, “中国就永不亡, 民族精神也就永不至衰落”, 文章刊出, 影响极大。1938年12月1日, 《大公报》迁重庆, 2日即刊社评《抗战大局》, 大声疾呼:“唯有忍受一切苦难, 不怕一切牺牲, 战下去!战下去!”如此言论甚得民心, 致使重庆《大公报》发行量达九万七千余份。此等爱国热忱, 殊堪表彰, 则注释亦不当漏而不宣。

四、由于张季鸾主持笔政的《大公报》坚持“团结抗战”的言论与主张, 为国际新闻界所关注, 1941年5月, 《大公报》荣获美国密苏理新闻学院荣誉奖, 重庆新闻界为之举行庆祝会, 这都是张季鸾的功绩, 注释亦当表而出之, 以再现历史之天然。

五、张季鸾劬劳积瘁, 于1941年9月16日病逝重庆, 毛泽东、秦邦宪、陈绍禹、吴玉章等特发唁电:“季鸾先生在历次参政会内坚持团结抗战, 功在国家。惊闻逝世, 悼念同深。肃电致悼, 藉达哀忱。”周恩来、董必武等唁电称:“季鸾先生, 文坛巨擘, 报界宗师。谋国之忠, 立言之达, 尤为士林所矜式。……痛悼何堪!”蒋介石唁电称:“季鸾先生, 一代宗师, 精诚爱国忘劬积瘁, 致耗其躯。……斯人不作, 天下所悲。怆悼之怀, 非可言罄。”国共两党高端之唁电, 可见张氏功业, 于国于民于时于史关系之重大, 皆可证成其“爱国民主人士”之历史地位, 则注释之概括语中亦当补此, 才成完整的注释。

六、注释总括语仅将张氏定位于“中国新闻记者”而已, 失之于浅而并不确切。考张氏非止一般新闻记者, 乃国际驰名之新闻记者、业绩显赫之老报人, 兹依其平生行事著述、品格似宜概括为:“中国著名报人、报刊评论作家、爱国民主人士”, 才与其实际学术文化历史地位与贡献相称。国共两党高端人物皆称其为报业一代宗师, 可证其历史地位与客观评价。

以上参:杨钟岫、文世昌编著《风雨传媒》P9-P11、P24-P26、P92-P95。重庆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

5. 林白水 (二册P1392.2) 注释略作:“中国新闻记者。原名獬, 又名万里, 字少泉, 笔名白水、白话道人等。…… (1903年) 在上海创办《中国白话报》, 并参与编辑《俄事警闻》 (后改称《警钟日报》) 。1905年, 再度赴日本留学。……1916年起专门从事报刊工作, 先后创办北京《公言报》、上海《平和日报》、北京《新社会报》 (后改名《社会日报》) , 自任社长兼主笔。1926年8月7日, 因发表《官僚之运气》一文, 被军阀张宗昌杀害。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此条注释缺失需补充四点:

一、注释于人物行状只叙创办、参编报刊《中国白话报》及《俄事警闻》, 而漏叙“宣传反清革命及揭露沙俄侵华活动”, 则失其重大历史意义, 当为重新注释, 才见出历史人物活动价值与历史意义。

二、注释“1905年再度赴日本留学”云云, 既失就读学校又失所学专业, 则于其归国后之从政、办报活动, 失其思想根源, 显得突兀, 故当补出就读学校及专业:“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 兼习新闻”, 才见出叙事的完备。

三、其人以办报宣传革命, 揭露、讽刺北洋军阀丑行而惨遭杀戮, 亦与其文风相关, 则于其文风应当有所评点。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于《中国近代报刊史》评述林白水文风:“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能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 而归结于政局, 冷隽尖峭, 淋漓尽致, 似可参酌取舍焉。

四、注释于此等革命老报人却失著译之表述, 实为漏项。其于日本留学期间曾译历史小说《大彼得》、《俾斯麦》等, 且于其逝世后, 辑得《林白水先生遗集》, 皆应补叙而完善之。

6. 萧乾 (四册p2513.1) 释文略作:“中国作家、翻译家, 原名秉乾, 北京人, 蒙古族。1935年燕京大学毕业, 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1939年到英国, 曾任伦敦大学讲师, 《大公报》驻英国记者等职。1946年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中国》、《文艺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部门工作。1989年任中央文史馆馆长。著有小说集……, 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等, 译作有《好兵帅克》、《尤利西斯》 (合作) 等, 有《萧乾文集》行世。

此条注释缺漏, 须补充八点, 才称得起完善:

一、注释文叙经历, 失叙1942至1944年为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生。

二、叙经历, 失叙1946至1948年负责上海《大公报》国际问题社评, 兼复旦大学教授。

三、叙经历, 失叙1948至1949年参加香港《大公报》起义, 并协助中共地下英文刊物《中国文摘》翻译, 历史功绩, 不宜埋没。

四、注释“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中国》、《文艺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部门工作”, 囫囵而言, 不确, 人不知其为何种工作。而于前二刊物皆任副总编辑;1961年6月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 乃以1957年打成右派, 黜落降职使用, 剥夺写作权利达23年之久。皆应确切表述, 以见历史之本来面目。

五、叙经历, 失叙1944至1945年, 任二战西欧战场随军记者, 第一批进入柏林采访记者, 深入希特勒元首府, 目睹第三帝国之覆灭, 撰写大量战地报道, 控诉希特勒法西斯暴行, 讴歌欧洲人民反法西斯的英雄业绩, 给坚持抗战的中国人民以极大鼓舞。战后又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 波茨坦会议及纽伦堡战犯审判等, 据实报道, 功不可没。皆应补叙, 以不掩人之历史功绩。

六、由上项史实, 则注释概括语中应补出“杰出新闻记者”的学术文化历史定位, 才见出注释的完善。

七、叙经历, 失叙: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成立中文系, 其系主任何伦亲赴香港诚邀其主讲现代中国文学, 并允诺为终身教授, 而萧乾婉辞, 毅然于开国大典前夕回归北平, 此等爱国之举应予以表彰, 载入史册, 补入释文。

论条目式编纂科技志的优点 篇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 历史进步记录下来, 传诸后世, “存史、资治、教化”是方志的基本功能。

2006年2月, 甘肃省省政府批转印发了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关于《甘肃省志》第二轮任务分解的通知”, 以促进甘肃省第二轮地方志续修工作的落实和开展。同年, 在甘肃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 省长陆浩做了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批示。200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53号) 颁布实施《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这是甘肃省建国以来第一部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政府规章, 把修志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2007年,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作为省级科技管理部门, 按省政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部署, 把编纂科学技术志书的工作, 纳入了工作计划之中。编纂第二轮《甘肃省志·科学技术志》 (1987~2007) , 由厅党委领导、主持, 史志部门负责实施, 体现了编纂科技志的严肃性、重要性。

1 编志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真实地反映时限内甘肃省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准确记述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科技发展的时代特色、深刻变化、历史状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2 地方志与科技志的特征比较

地方志的价值, 在于它是一部资料性文献, 通过整理翔实的资料, 全面、客观地记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 及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反映出时代特征、地方特色, 反映出社会的兴衰起伏, 彰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发展规律。它之所以能服务当代, 惠及后世, 其根本原因就是编纂者对入志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 通过精心选择, 合理编排, 提炼升华, 使资料既能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地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又能客观地表现事物兴衰起伏的发展过程和有机联系, 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学技术志既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部反映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经济建设方面的集时代性、资料性、地方性于一体的重要科技史书, 是记载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 科技工作内容的载体, 既是一部存史的资料书, 也是一部科学的文献。

作为《甘肃省志》分册的《甘肃省志·科学技术志》 (1987~2007) , 其编纂重点首先要围绕科学技术志自身的特点, 在宏观高度上反映甘肃省改革开放21年来的科学技术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 在微观上有重点记述发生过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活动内容, 重大技术科研成果、科技事项, 由此反映出甘肃省科技发展的全貌、水平、特点和优势, 彰明科技发展规律, 总结经验教训, 从而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其次《科学技术志》的主要特点, 不同于其它行业志和专业志, 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既源于行业志的共性中, 又要突出科技主体的特点, 是以科技为主线, 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本地域内科学技术的兴衰起伏、发展演变的历史和现状的特殊史书, 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工具书。科学技术志应当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3 编纂整体工作情况

甘肃省科技厅遵循“官修、官职、官责”及方志的特点和编纂原则, 厅长亲任科技志编纂委员会主任, 副厅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厅属各处室都参与科技志有关篇章节的具体编纂工作, 把编纂科技志书的工作, 纳入了工作计划之中。制定了甘肃省科技志编纂方案、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及相应配套的任务分解书、编纂协议书和奖励条例等。根据编纂进度及实际情况, 组织了42家省直单位参与科技志各篇章节的编纂;筹集了科技志专项资金;编辑印发科技志相关文件以及培训教材, 集中编纂人员、讲解科技志编写的有关内容, 3次培训近百人;以会议、文件、编纂体会等进行协调、沟通、督导。整体上做到重大问题领导亲自出面解决, 个别事宜相互协商, 综合运用行政、业务、资金三大工具, 促进编纂工作进展。

科技志编纂工作开展后, 涉及单位多, 有的内容又牵扯到另一个单位, 对此我们专门出具公函, 积极给予协调;对需要查阅有关科技档案的单位, 我们积极帮助联系, 并协调减免查阅、复印、借用资料的相关费用;充分利用网络、电话, 及时与各编纂单位交流、沟通编纂信息;对来访交流的编纂单位, 悉心沟通、指导, 达成编纂共识, 努力创建和谐的科技志编纂氛围, 促进科技志稿编纂工作顺利进行。

4 总体框架设计

框架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 是修志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技志的编写必须对科技工作要有充分的反映, 说白了就是再现科委、科技厅的工作, 这才能将党和国家的科技发展方针政策, 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要决策贯穿于志体之中, 这是有别于其他分志的重要标志。

基于上述考虑, 在总体框架中, 确定了科技志书的框架结构, 主要由篇、章、节、目组成, 重新合并归类的篇章主要是: (1) 将自然灾害防御、气象、交通邮电、城建、环保、公共事业等合并为公用事业篇。 (2) 将电子工业、国防工业纳入高新技术篇。 (3) 将能源、制药纳入工业技术篇。 (4) 将医疗卫生篇与自然科学研究篇合并为自然科学、医学篇。 (5) 科研机构与队伍篇纳入科技资源篇。在篇章的编排次序上, 从全省科技工作的实际出发, 参照学科、行业、产业的分类, 排列顺序为:科技资源、科技管理、科技社团和科技普及、农业科技、工业科技、公用事业、自然科学和医学、高新技术及产业、星火计划与产业带、科技大事记。以科技资源篇为开头, 以科技大事记篇为结束, 力求各篇相对独立, 并在总体上浑然于一体。

5 编纂实践

科学技术渗透于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在科学技术志的编纂过程中, 既要体现科技管理、科学研究、科学决策、知识产权等科技自身的发展与变化, 又要涉及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公用事业、自然科学及医学等诸多方面, 科学技术志的征稿范围已经超出了科技厅自身的管理范围, 我们通过反复学习地方志有关的《条例》、《规范》、《规定》, 充分体会“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书”;理解“志书的文体行文应使用现代汉语记述性语体文, 力求做到从实而书, 述而不论, 记述要以时为序, 以事系人, 阐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 表述语言要真实、准确、简洁、质朴、通俗、流畅”, 把握“科技志重在记述科技进步的事实、科技管理、科技体制改革、各类研究成果以及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作用”等特点, 并在具体编纂工作中予以应用。

6 条目编纂科技志的优点

在续修工作进行到志稿编纂阶段后, 甘肃省科技厅及时对各编纂承担单位印制了“关于印发省科技志编撰示例的通知”的文件。

在具体编纂中, 确立了采用“篇章节与条目相结合记述性语文体”编纂体例, 整体形成篇、章、节、主体条目;章下至少2~3节、节下至少3个主体条目。

第二轮科学技术志在具体编纂实践中, 尝试与探索了以记述性语体文节下主体性条目中涵有典型性条目编纂科技志书的方法, 形成了以节下主体性条目中涵有典型性条目为科学技术志编纂的体例, 与上轮志在编纂体例上有所区别。

条目的记述, 删去了繁杂的议论及评价, 达到了预期的“从实而书, 述而不论, 记述以时为序, 以事系人, 阐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 表述语言真实、准确、简洁、质朴、通俗、流畅”编纂目的。

志书中, 保持了篇章节体分类合理、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优点, 在约100万字的书稿中, 形成了770个条目记述, 可见其信息含量高;采用条目编纂志稿, 每一条目都自成一体, 是个完整的记述段落, 有利于结构上平衡、方便调整, 从而实现了编排灵活的方法;每个条目, 都反映了记述的内容, 可见其高度的概括性;该方法编纂, 可长可短, 详略得当, 体现了易于编写的长处。

通过42家编纂承担单位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和各级机关的有力配合, 一部包括10篇 (含大事记1987~2007年) 约41章158节770个条目100万字, 符合体例设计规范要求, 集时代性、资料性、地方性于一体的《甘肃省志·科学技术志》 (1987~2007) 业已成稿, 无论存史还是实用, 都是一部科技特色突出、有价值的、便于广大读者使用的志书。期望能成为越来越多科技管理、技术研究、科学决策者们的必备工具书。

科技志书编纂的工作思路, 是我们在二轮修志工作中的一种编纂尝试与探索, 实现了从实而书的目的, 达到了把科技志编纂成为一部资料性文献的精品史书的预期目标。

摘要:本文探索了以记述性语体文下主体性条目中涵有典型性条目编纂科技志书的方法, 既保持了篇章节体分类合理、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优点, 又可以发挥条目体信息含量高、编排灵活、易于编写的长处。达到了预期的“从实而书, 述而不论, 记述以时为序, 以事系人, 阐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 表述语言真实、准确、简洁、质朴、通俗、流畅”编纂目的。

动态条目 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条目式,整体,重点,思维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 (人教版) 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一些内容的安排上采取了条目式的编排方式。所谓“条目”,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规章、条约等的项目, 本文主要指对论述观点的各个项目。

对于条目式内容, 教材一般会提供几个事例, 得出分论点, 进而形成主要观点。在教学活动中, 不少教师采取事例结合的方法逐一学习, 相对费时费力, 有时甚至会影响观点内容的整体性。如何让学生掌握条目式内容, 提升教学效果,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围绕教学整体, 理清逻辑关系

仔细分析, 条目式内容的编排遵循了一定的逻辑次序, 采取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认识到实践的次序, 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

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会调控情绪》一框, 介绍调控情绪的方法时就先讲了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 最后谈到比较难的理智控制法。教学中可以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 让学生通过事例先了解简单的调控方法, 比如情绪不好时静一静, 转移注意焦点, 或者通过运动等形式暂时排解烦恼。在此基础上, 由浅入深学习, 最后理解长期调控情绪的方法———理智控制法, 这样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当然, 在全部条目内容学习完之后, 教师一定要进行总结, 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 建立清晰的逻辑结构。

二、抓好条目重点, 多用善用力气

教材在编排时, 往往全面而客观, 兼顾各方面。但是对于学生来说, 编排的各项内容未必是他们学习的重难点, 这就需要我们“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 条目式内容需要抓住其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方面, 多下工夫, 不能主次不分, 平均用力。

比如笔者在教学《身边的诱惑》一课时, 开课就引入“杀驴蝙蝠”的故事, 直接进入教学重难点———不良诱惑及其危害。理清重难点后, 笔者再回到金钱的诱惑和游戏机的诱惑上, 并采用了辩论的方式。这样教学, 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活动充分, 学生理解到位。

对于条目式内容, 抓好重难点, 通过有效的方法先行解决, 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 也有利于学生对其他内容的理解, 教师需要多体会。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 鼓励自我解读

新课标还指出, 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条目式内容是编写者自己的思路体现,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解读, 不能在意学生解读条目的内容顺序。

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有自己的视角, 学生解读材料时教师不妨学会做个引导者。在学习八年级《同学朋友》一框时, 笔者引入材料:学生张某为给朋友筹钱治病伙同他人拦路抢劫, 结果被判刑。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笔者原先认为学生通过讨论会认识到交友要坚持原则, 不能是非不辨。但是学生在讨论中提到了交友要注意结交益友, 不交损友, 将其他原则推到后面学习。

当然, 教学中, 有些条目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好理解, 我们不妨不讲或少讲。我们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 关注了条目式的顺序,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讲究科学方法, 适合学生需要

对于条目式内容, 不少教师往往通过主题式教学的方式, 提供连贯的背景事例,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比如七年级下册《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的教学, 一位教师就通过小刚同学想去北京旅游的故事展开一系列活动, 从而总结出磨砺坚强意志的做法。不过, 主题式教学对于一些材料的变更需要教师考虑周全, 不要为了得出一个观点而对材料进行删减、更改, 最终影响了结论的科学性。条目式内容, 我们还可以进行情境创设, 围绕一个情境, 设计若干有关联的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

当然, 不管是主题教学的设计, 还是情境的创设, 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的做法, 才更利于学生对条目式内容的理解。

五、善于适度拓展, 提升学生思维

人教版教材只是对课标解读的一个范本, 每个教师、学生都可以对教材进行解读、补充。因此, 对于条目式内容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 停留在基本的条框中, 要学会调整、补充、完善, 注重实践意义。

比如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四课讲到怎样培养自强的品质时, 提出三点做法。在教学中, 笔者就调整了内容, 同时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策略。这样的改变, 学生反映良好。

对于条目式内容, 我们可以从多层面 (比如心理、道德、法律、行为等) 、多视角 (比如个人、集体、社会等) 予以解读, 跳出条框用教材, 使学生的思维更全面。

上一篇:三角测量原理论文下一篇:围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