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机构

2024-09-26

防治机构(精选9篇)

防治机构 篇1

摘要:科研工作在防治机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其整体科研水平。目前许多机构在科研管理上还存在制度不健全、项目检查力度不够、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等问题。因此应该在制度上、方法上规范科研管理, 从而推动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防治机构,科研管理,思考

防治机构的科研工作在机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而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整体科研水平。

1 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防治机构的科研管理没有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那样能够形成独立体系, 对于人事、财务等部门的依赖性较大, 这就导致了科研工作的考核、经费的周转与科研人员流动等方面一系列问题。一些中小型单位或是没有科研管理部门, 或是由其他行政科室人员兼任, 并没有专人对全机构的科研工作进行系统化管理。

1.2 对科研项目的监督力度不够

每年国家对防治机构都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投入, 然而在项目层层下达之后, 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重大项目却都简单完成, 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科研资金, 而成果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也大打折扣, 不能保证科研质量。同时有的科研人员为了晋升职称, 突击搞科研, 低水平重复的科研项目较多, 造成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1.3 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

科研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学科, 特别是有的科研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研管理人员即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极强的组织协调、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服务意识。目前有的科研管理人员也许是对自身岗位的认识存在误区, 只单纯注重行政管理职能, 而忽略了对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不能很好地胜任科研管理工作, 导致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尴尬局面。

2 加强科研管理的方法

2.1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注重科技创新

防治机构要按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科研基金管理、科研成果及专利管理、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鼓励科技创新。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和项目实施监督制, 对于那些科技含量不高, 低水平重复的科研项目不予支持, 杜绝一切投机取巧, 偷工减料现象。以管理促科研水平的提高, 使科研管理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2.2 管理理念的提升

以“超前性管理”来提升科研管理理念。所谓超前性管理, 就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对未来预测的基础上, 提前进行决策, 采取措施迎接挑战, 使科研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防治机构的科研管理工作的超前管理主要体现在科研立项、选题、成果等管理的超前性上, 把与科研有关的工作向其形成的源头延伸[1]。及时了解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 做到每一步工作有计划, 不等不靠, 主动出击, 超前进行科研工作安排, 超前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2.3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

2.3.1 掌握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方针政策

随着信息化发展, 防治机构科研工作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明显, 及时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法规政策, 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 并能灵活运用于具体工作中, 是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同时一定要把握住科研方向, 对科研立项、科研成果申报及奖励制度、程序及方式要了然于胸, 了解科研的动向及进程, 及时捕捉、分析、收集、反馈给科研人员, 避免无意义的重复研究。

2.3.2 深入研究科研管理方法, 提高服务意识

管理人员与科技人员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而应该是调控、服务和保障的关系。虽然目前科研成果与职称晋升密切相关, 获得科研成果似乎是科研人员自身的最大利益, 但科研成果的取得最终目的还是促进医院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造福百姓。因此, 管理者的工作都应该围绕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有利于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有利于人才的成长[2]。

2.3.3 加强组织协调能力,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现代科学研究不再是单一、传统的研究模式, 已从多部门、多专业的研究发展为跨行业、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攻关模式, 所涉及的学科多、部门多、人员多, 因此, 必须协调运行, 密切配合, 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从中组织协调, 把握全程, 采取积极说服引导予以解决, 充分发挥管理部门职能, 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3]。

2.4 认真做好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科研管理应做好课题、成果、论著、人才、经费等几方面及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科研项目在申请、立项、验收、结题鉴定过程中, 项目申请书、研究报告、观察病例、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论文、论著等各种资料信息, 应认真归档、整理、及时更新。这不仅有利于领导掌握科研动向, 而且有利于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 为其提供第一手的数据, 对于项目的中期检查、考核、结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防治机构的科研管理也应与时俱进,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使科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 促进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不断提高防治机构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蓉, 朱方石, 王春如, 等.教学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现代医院管理, 2008, (2) :37-39.

[2]胡显文, 陆军.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科学与伦理.国外科技动态, 2000, (2) :4-8.

[3]胡桂周, 鲁鸿, 钱毅.当代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是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科技信息, 2007, (28) .

防治机构 篇2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

二〇一一年六月

一、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1

二、防治水管理机构.............................................5

三、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5

四、水害预测预报制度...........................................6

五、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6

六、生产安全联系制度...........................................9

七、矿井探放水措施............................................10

八、矿井水害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12

九、矿井防治水管理规定........................................15

十、水文地质管理制度..........................................20

十一、探放水管理制度..........................................21

十二、防治水预案及事故分析制度................................21

十三、煤矿地质及储量管理制度..................................23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23

十五、地测资料分析、保管、提供管理制度........................24

十六、设备、工具使用、保管和发放制度..........................25

十七、水患防治应急预案........................................25

十八、地测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制度................................26

十九、地质资料技术报告整理、审批制度..........................27

二十、井田内及周边煤矿监控监管制度............................27 二

十一、与周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和图纸交换制度..................28 二

十二、雨季防汛防洪隐患排查制度..............................28 二

十三、防汛物资储备制度......................................29 二

十四、防治水监控防范措施....................................29 二

十五、周边煤矿及废弃老空积水防治措施........................30 二

十五、地表水监控防范措施....................................31 二

十六、承压水开采安全技术措施................................31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一、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一、法人代表岗位责任制

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掘必探、先探后采”的规定,对查明有水害威胁的严格执行“先治后采”的原则。

2、严格按照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编第六章防治水部分的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做好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杜绝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

3、定期组织召开防治水会议,确保矿井防治水所需的资金到位。

4、积极引进矿井探放水所需的新设备,从资金上保证防治水工作的开展。

二、矿长岗位责任制

1、矿长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对防治水工作全面负责。

2、认真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文件精神,确保防治水工作落到实处。

3、组织做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隐患排查,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

4、解决好防治水工作中的人力、物力问题,保证防治水工作的正常进行。

5、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矿井水害治理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对重大水害隐患的处理方案监督落实,确保全矿井的安全生产。

三、总工程师岗位责任制

1、在矿长领导下,对防治水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

2、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政策和规定,必须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有关规定的要求,组织技术部门全面完成各项防治水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好各项水文地质工作。

3、组织编制防治水年、季、月的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

4、必须做好采区、工作面水文地质探查(补充勘探)工作,选用物探、钻探、化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手段,查明构造发育情况及其导水性,主要含水层厚度、岩性、水质、水压、富水性以及隔水层岩性和厚度等。凡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或预计涌水量较大的采掘工作面,尤其是仅能依靠水泵排放涌水的工作面,应超前开展井下水文物探,进一步查明开采区的富水情况。组织分析矿井水文情况,掌握矿井涌水动态和变化规律,参加解决水患和供水水源的措施的制定。

5、负责井下防治水的安全工作,定期召开防治水会议,定期组织矿井防治水专项检查。

6、健全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应对所有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充水含水层布设水文观测孔。积极推广先进的水位自动观测技术,以获得准确丰富的水位资料。

7、组织矿防治水相关方面技术竞赛,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四、生产矿长岗位责任制:

1、认真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规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积极做好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

2、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分管范围的防治水工作,杜绝分管范围内水害事故的发生。

3、认真组织落实分管范围内矿井防治水的相关问题和措施,定期检查各有关部门防治水工作进展情况。

4、确保分管范围内人力、财力满足防治水工作的需要。

5、经常深入现场,协调解决防治水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消除隐患,确保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安全矿长岗位责任制

1、认真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规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积极做好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

2、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监督落实防治水工作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3、按上级规定认真组织好老窑水、裂隙水等水灾的排查,定期检查各有关部门防治水工作落实情况。

4、督足防治工作所需的资金的落实情况,发现资金、设备、人力不到位有权提出直至问题解决。

5、经常深入现场,协调解决防治水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消除隐患,确保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机电矿长岗位责任制

1、认真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规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积极做好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

2、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机电范围内防治水工作的落实。

3、定期组织人员对放水、防水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4、积极组织分管范围内,水灾的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分管范围内资金、设备、人力的到位。

5、经常深入现场,协调解决防治水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消除隐患,确保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地测防治水副总工程师岗位责任制

1、在总工的领导下,负责做好分管的水文地质技术工作。

2、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规程,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规定,分担全矿水文地质技术或管理工作。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3、协助总工组织开展地表水体、降雨量的调查观测工作,负责井下各观测点的涌水量观测工作,并将观测结果建立涌水量观测台账。

4、煤层近强含水层(水害威胁区域)开采时,负责开展“三带”发育高度的探测工作。开采浅部受地表水威胁的煤层,必须有充分的水文地质资料和“三带”观测资料,负责编制专项报告,确定安全合理的开采上限,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规定上报批准后,方可开采。经常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防治水资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加强矿井防治水基础工作。

收集、掌握井下、野外水文地质资料,各种原始记录台帐、卡片等要齐全、准确,图纸资料要完善可靠、填绘及时。做好矿井水害(情)分析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报送有关领导、生产安全部门及上级部门。

6、参与审查每一作业地点的作业规程,查清工作地点的水文地质情况、水害因素,确定需要实施的防排水工程和探放水措施。

八、地测科科长岗位责任制

1、编制探放水设计,参与探放水施工的有关管理工作,并根据情况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2、受水威胁的回采工作面,回采前负责编制专门的《工作面水文地质说明书》,对各类水害因素依据补勘或探查资料作出明确的分析。

3、定期搜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矿井(小窑)的有关开采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对存在的威胁本矿安全的问题,要抓紧协调解决,并报告矿长及总工程师。

4、编制年度矿井防治水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负责做好矿井防治水仪器、仪表的检测标定工作。

5、及时启封处理达不到现行封闭质量标准要求的钻孔。

6、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研究,推广应用水文地质物探、涌水量预计、水患监测和突水预报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防治水工作技术水平。

7、协助总工组织每月的防治水专项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领导汇报,确保矿井安全正常生产。

8、负责对矿井各掘进工作面进行水害分析的预测预报,对存在水害威胁的工作提出整改意见。

9、负责矿井等各种图表的填汇工作,及时绘制地下水等水位曲线动态图,掌握地下水的水位变化。

10、不断总结矿井水文地质变化规律,积极探索矿井防治水的有效办法。

11、负责提供矿季度、半年、年度达标检查所需的各种防治水资料。

12、积极学习防治水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参与技术革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13、矿井发生水灾事故时,协助公司领导制定处理措施。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九、生产技术科科长责任制

1、采掘工程设计时,从开拓布局、采区巷道布置上要有利于矿井防治水管理,尽量避免大量积水的产生,并确保排泄水系统安全、合理、可靠。

2、采掘工作面设计中,必须有排泄水设计及矿井防治水措施。

3、审查作业规程时,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完善可靠的放排水设施,并检查落实情况,具备完善的矿井防治水安全措施及水害避灾路线;负责落实矿井防治水工程中的井巷工程。

4、负责组织落实分管范围内与矿井防治水的相关问题和措施。

5、井下采掘生产任务的安排,必须保证不会引起大的水患灾害。

6、对有发生矿井水害危险的区域设计专门防治水工程或防水隔离煤柱。

7、负责安排对临时水仓的淤泥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

8、负责安排对井下水沟中的淤泥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

9、检查采掘工程质量的同时,负责检查矿井防治水工程质量,并纳入工程质量验收考核。

十、调度室主任岗位责任制

1、加强水情、水害情况的调度,及时落实处理采掘工作面等地点的异常出水情况,并落实人员、设备等,加强采掘工作面等异常涌水排泄的调度协调。

2、发生水灾事故时,立刻指挥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并迅速指挥协调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救灾工作。

3、每年雨季前,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编制排放水工程计划,组织抢险队伍,安排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十、探放作业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探放队长岗位责任制

1)、探放队长在主管领导的领导下,对探放水方面工作负全面责任。

2)、负责编制钻探生产计划,设备材料使用计划,搞好钻探衔接。熟悉本专业的各种施工设备性能和工作程序,能够协助组织生产,按时完成任务。

3)、搞好施工现场的隐患排查,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探水工岗位责任制

1)、在探放队队长的领导下,完成各项探水任务。2)、详细做好钻探进尺、涌水、岩心的记录工作。3)、努力保证施工质量,保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4)、做好设备的正常维护修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完好。

5)、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改进钻探工艺,提高钻进效率。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二、防治水管理机构

防治水工作领导组成员: 组

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

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后勤矿长

成员:地测科、生产技术科、一通三防科、机电运输科、安监处、调度室

供应科相关成员

三、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为了查明并完善本矿水文地质资料,了解矿井井田内及周边矿井水文情况,掌握本矿井下涌水情况,进一步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一、委托有资质单位对本矿及周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编制水文地质图,对本井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说明,为防治水工程提供依据。

二、加强本矿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定期请资质部门对本矿水文地质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编制、能够指导安全生产。

三、了解并掌握矿井井田范围内地面河流、水库、水池、水井、机井、泉点等水体分布情况,及时测绘填写水文地质图,为井下采掘布置提供第一手可靠资料。

四、掌握本矿井田周边煤矿开采情况,了解其采空区情况,对周边关闭废弃煤窑进行调查,对其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积水积气情况进行详细掌握。

五、定期对本矿采空区地面裂缝进行观察,对裂缝位置、走向、范围、周边水体、是否容易充水等情况要详细记录。

六、定期对井下进行水文观察,特别是雨季来临前后,要加强对井下出水地点:如井筒、本矿及相邻煤矿采空区、可疑地点等的出水口进行详细观察,对涌水量进行定期测定并详细记录在案。

七、定期对受水害危胁工作面进行探测,做好水情水害预报,制定加强防治水的安全措施。

八、对水文地质观察情况进行专门记录,附必要的草图,写明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姓名、使用仪器等,对可能影响观测资料精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原因要备注说明清楚,供分析资料时参考。

九、原始资料记录要妥善保存,要经总工程师审核。

四、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一、地测科是矿井防治水业务保安部门,必须按照业务保安责任制度和有关规程、规定有计划地开展水文地质工作,为矿井防治水预防重大水患时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成果资料,并提出预测预报,地测科对预防重大水患事故负业务保安责任。

二、地测科应根据本单位年、季、月采掘生产计划,分析预测各采掘工作面及周围受水害威胁情况,及时提供相关水文地质资料,下发年度、季度和月度水文地质预报,年报应于2月10日前签发;季报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签发;月报应于每月5日前提出,在采掘施工过程中,当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出现突(涌)水征兆、接近可疑水区和可疑老空区时,地测科必须及时发出临时水文地质预报,提出处理措施,并且必须有文字和图纸。

三、预报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等,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安全生产,无因预报错误造成工程事故。

四、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年、季、月底总结,并按年装订成册,水害预报,图表相符,内容齐全,描述准确,定性,定量,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

五、若当月生产计划变更,存在水害隐患,要提前5-6天发水害通知单。

六、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生产,不会出现因预报错误而造成透水事故现象。

五、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现特制定我矿专项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认真落实水害防治责任

增强做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水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水害防治工作职责。各相关科室、部门要针对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中查出的煤矿水害隐患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情况,提出措施,对重大水患立即整治除险。

总工程师要承担起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技术责任。要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配备水文地质技术人员,设立专门的煤矿防治水机构、建立健全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专业队伍等,不断促进矿井防治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二、加强煤矿防治水基础工作

要按照“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掘必探、先探后采”的规定,对查明有水害威胁的严格执行“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开展防治水工作。采用适合本矿井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适用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情况;定期收集、调查核对本矿及相邻煤矿的废弃老窑情况,编制《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等基础图纸和资料,准确掌握矿井水患危险的情况,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预测预报,提出预防和处理水害的针对性措施。

三、加大重大水患排查治理力度

要认真排查治理矿井及其周边受威胁的水害隐患,特别是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重大水害隐患,要分类定级,建立档案,按规定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同时要制定专门治理计划,做到人员责任、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应急预案五落实。严禁超层越界等违法非法开采,严禁采掘防隔水煤柱。凡存在严重水患而未采取有效措施的,要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四、认真落实防治水措施

要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矿井开拓巷道过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地带时,必须探水前进。矿井如受底板承压水威胁时,要进行疏水降压,保证安全开采;无法保证安全开采时,必须进行底板加固注浆。水体下采煤必须按设计进行试采,确保安全。

矿井受老空水威胁时,要分析查明老窑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确定探水警戒线,并准确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编制探放水措施,坚持先探后掘;探放水要由专业人员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进行施工,保证探放水钻孔的超前距离,探放水钻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探放水时,要撤出探放水点位置以下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并采取有效措施,水患消除后方可继续施工。

五、加强职工安全培训和教育

要结合典型水害案例分析,加强对职工水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制定并不断完善《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使职工掌握逃生的路线。特别是要让职工牢记:当发现井下有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立即撤到安全地点,并及时报告调度室。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关岗位必须经培训持证上岗。

六、建立完善水害应急救援预案

相关科室、部门要制订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增置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大型煤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矿企业要储备足够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并发挥作用。

矿井发生透水后,要立即启动《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七、进一步加大水害防治的监管监察力度

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矿井必须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探放水设备和队伍,制定落实防治水措施,开展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定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对发生水害事故的矿井,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落实防范措施。

八、加强矿井水害预防的有关措施。

1、加强矿井排水系统的管理,确保矿井排水系统畅通,排水设备运行可靠。必须杜绝由于排水系统故障造成采空区积水无法排出而导致矿井水灾的情况。

2、每年在洪水季节来临前进行一次中央水泵房水泵并联运行试验,在矿井水量突然增大时具备较强的排放能力,以延缓矿井水灾,为灾变时人员安全撤离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

3、加强对周边煤矿的监测,取得准确的资料,为矿井后期开采的矿井水防治提供依据。

4、加强对矿井周边及井田范围内已经关闭的老窑采空区的提防。在接近时必须制订专门的措施在掘进工作面提前进行探放水。情况不明时,严禁采掘作业。

5、在本矿井掘进巷道贯穿相邻采空区时,必须制订专门的探放水措施,或在贯穿措施内编制专门的探放水内容。

6、采掘工作面过钻孔时,必须进行探放,在采掘工作面揭露出钻孔后必须及时进行封堵。

7、每年汛期前的地面“三防”检查,对矿井原报废井筒井口周围地表的稳固情况、井口附近防洪沟渠的设置及其是否畅通等均要作系统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杜绝地表水形成的矿井灾害。

8、对井下职工进行矿井水灾避灾技术培训,使每一个职工都知道本工作地点的避灾路线,以及本区域或矿井受水灾后自己的行动要求。

9、对掘进工进行探放水技术培训,提高对老窑水危害的认识,在接近老窑采空区和本矿井采空区时提高警觉,遇到异常情况(煤、岩松软、湿润,或钻孔内有水渗出)不能慌乱,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钻杆固定在孔内,将人员撤退到大巷内,向调度室汇报并听从调度室安排。如果水沿钻孔溃出,无法控制,则立即启动救灾程序,按发生矿井水灾处理。

10、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在预计可能出现矿井水害的区域,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制订可靠的技术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1、矿井防治水领导组要定期牵头组织有关科室参加矿井防洪设施的检查,检查资料报矿有关领导和部门,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限期整改。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12、年雨季前对各水泵房水仓进行一次全面清掏,确保水仓有足够的储水容积。

13、水泵房的供电线路、供电设备要在雷雨季节前停电检修一次。所有零、配件均应补充齐全,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14、加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掌握较为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要按期对矿井涌水量进行测定,并将资料报生产技术科。

六、生产安全联系制度

地质测量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矿井的一切采掘工作必须以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它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因而,必须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更好地研究与解决煤矿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以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为此,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1、地测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颁布的有关地质、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和矿井防治水的法律、法规、技术政策,执行行业和煤矿制定的技术规定。

2、生产技术科下函,按业务联系制度,地测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为矿井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3、每月初,各部门要填绘好采掘工程平面图,地质及水文地质交换图,经矿总工程师审阅后,报矿各有关领导、科室和地测科一份。

4、每月初,要逐头逐面作好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重点预报要附专门图纸),井巷贯通预报,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报送局地测科、生产区队、安全科、调度室及矿有关领导各一份。

5、巷道的大小贯通工程,在巷道两头相距:炮掘20m以上,机掘50m以上,地测科要及时填写安全放炮贯通通知单,通知矿领导、施工单位、调度室、安全科、通风区队。

6重要井巷贯通工程,设计部门应提前三天向地测科提供设计图纸及文字说明,并在矿总工程师主持下,共同确定贯通允许偏差,保证地测科有足够的测算时间。

7、坚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掘必探、先探后采”的规定,对查明有水害威胁的严格执行“先治后采”的原则。对掘进前方有疑的老窖,采空区、积水区及石门揭煤时地测人员必须提交钻探设计,报告地测副总及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交给施工单位编制打钻及安全措施。

8、巷道开口前三天,生产、设计部门必须向地测科提交开口卡片,并经审查与设计图纸相符后,方可给开口位置;停掘或复工也应提前两天通知地测科,以便下达停掘通知单。

9、煤岩层及瓦斯、水等的变化情况,钻探结束后及时分析有关资料,提出施工意见,并在图上及现场标定控制距离并汇报分管副总研究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

10、采掘巷道工作面突然遇层位变化或地质核定断层突水时,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地测科,地测科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派人下井,观测收集、分析资料、编制图件,提出处理意见,向分管副总和总工程师汇报研究处理。

11、负责查明矿井各种充水因素和周边小煤窖情况,为制定防治水措施及合理布置采面提供依据,防治淹井及小窖越界开采威胁矿井。

12、负责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提供危及人身和矿井生产的自燃或人为灾害(如滑坡、水灾、泥石流等),以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13、巷道进尺、收尺、回采工作面进度等应由施工等有关部门配合地测科进行,并以测量的数据为准。巷道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变更设计时,应由设计部门填写变更巷道设计通知书,测量人员方可执行。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七、矿井探放水措施

为了保证我矿安全生产,遏制重大水灾事故发生,我矿特制定防治水措施。

一、本矿的水患基本情况及计划:

1、我矿北部与官地煤矿相邻,南部与阳煤集团碾沟矿相邻,西部与小回沟矿相邻,东与桃园煤矿相邻,且原平太矿与桃园煤矿有贯透现象,在生产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水情,防止水患从桃园煤矿高标高区域流入我矿。

2、为了确保安全,预防透水和瓦斯事故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掘必探、先探后采”的规定,对查明有水害威胁的严格执行“先治后采”的原则,加强监测水情,有异常情况要立即调查处理。

3、对所有的掘进工作面实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原则,坚持对掘进面的每项一个掘进头进行钻探,保持掘进头掘进时有不少于30米的超前距离。

4、成立本矿专门的防探水组织,并制定相应的探水、防洪防汛安全措施,确保不发生透水事故,杜绝地面积水、老空水等涌入井巷。

二、打钻探水要求及安全措施:

需要钻探的各个掘进头必须用专门的探水钻在掘进头进行钻探,钻探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保证探眼数量和质量,每个掘进头要探够六个眼,中眼一个,边眼两个,辅眼三个,中眼在掘进头距底板1.2米处正中向正前方探200米,两个边眼分别在距离中眼两侧0.5米处向两侧偏1度探200米,左右辅眼在距左右煤帮中部0.5米向两侧偏10度探40米,另外在掘进底板巷道时在距中眼上分0.3米处向上偏5度探40米,掘进顶板巷道时在距中眼下方0.3米处向下偏5度探40米(详细情况见附图)。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掘进探放水探眼布置图主视图左视图0.5米0.5米0.3米0.5米0.5米1.2米0.3米顶板巷道200米40米5°0.3米5°底板巷道40米200米40米200米200米1°40米1°10°10°

探眼时的安全措施如下:

1、钻探地点随时可能涌出H2S、CH4等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加强钻探地点的通风和对有害气体的检查。

2、探水地点和避灾线路,要加强支护,背好顶邦,安全监察处在班前会上要经常向工人特别是有水威胁的工作面人员讲清避水灾路线。

3、准备好木塞及充足的封堵物,以便必要时堵塞钻孔。

4、在钻进中如发现孔内显著变软,沿钻杆向外流水等透水征兆时,应立即停止钻进,但不能取钻,以防有害气体和大量积水突然涌出,人员不准直冲钻杆站立。

5、钻探人员要认真负责,保证探距,在钻探过程中有可疑情况,立即停止工作,撤离人员,并上报调度室及有关领导研究再作处理,不得擅自处理和玩忽职守。

6、有涌水和空区征兆时,坚决禁止放炮。

7、以上安全措施各钻探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出漏探、不探、少探和探距不够等情况时要严加惩处。

8、雨季要对我矿采空区的地表裂缝情况进行调查,挖排洪沟并清理原有的防洪设施,备好充足的防洪物资,防止地表水灌入坑下;对井下有水患威胁的地点加强水文观察,疏通排水沟,加强排水设备、管路的检查,要始终保持完好。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八、矿井水害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事故类型 矿井水灾

1.2 危害程度分析

碾底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地下水、老空水、小窑水及地表水。1.2.1 地下水

①、奥陶系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灰岩岩溶含水层

本组地层在井田中属埋藏型,据井田西部小回沟煤矿ZK1-3A水文钻孔资料,该含水层水位埋深为187.44m,水位标高932.88m,水位降深为52.30m,单位涌水量为0.00178L/s·m,渗透系数为0.00372m/d,影响半径为31.97m,属弱富水含水层。水质类型为SO4·CO3—Ca·Na型,矿化度0.32g/L。另据井田南部原碾沟煤矿施工的N1水文孔对奥灰岩溶水做了水位观测,水位标高为905.50m。确定井田内岩溶水流向东南部,井田内的水位标高为905-925m。

②、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夹薄层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层

该组地层在井田内也无出露,属埋藏型,根据邻矿小回沟煤矿ZK1-3A钻孔资料,该组地层厚127.5m,其中有3-4层灰岩,厚度分别为0.91m、7.30m、2.12m、1.28m,灰岩裂隙较发育,为该组主要含水层。含水层厚11.35m。根据抽水试验结果,该含水层水位标高941.71m,水位降深13.17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888L/s·m,渗透系数0.00559m/d;本次勘探施工的ZK502水文孔对9号煤层至2号煤层之间的P1s+C3t含水层进行了抽水试验,共解释含水层3.80m,含水层水位标高936.83m,水位降深45.19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147L/s·m,渗透系数0.03914m/d,属弱富水含水层,水质类型为SO4·HCO3—Na型,矿化度0.44g/L。

③、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组含水层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组成。根据邻矿小回沟煤矿ZK1-3A水文钻孔资料,该组含水层厚度为5.34m,水位标高949.76m,抽水试验结果,水位降深9.63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182L/s·m,渗透系数0.0264m/d,属弱富水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SO4—Ca·Na型,矿化度0.42g/L。

④、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以上砂岩裂隙含水层

包括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地层。该地层中的含水层以粗、中、细、粉砂岩为主,该段地层泥岩砂岩相间,往往形成层间裂隙水,由于泥岩的隔水作用补给条件较差,富水性很弱。综合分析钻孔资料,全区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均较弱,钻孔冲洗液消耗量都很小。邻矿小回沟煤矿ZK2-4水文孔混合抽水试验资料,静水位标高1304.515m,砂岩含水层总厚135.19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87L/s·m,渗透系数0.00531m/d;本次勘探施工的ZK502水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文孔对2号煤层以上的P1s+P1x+P2s含水层进行了抽水试验,共解释含水层3.75m,含水层水位标高1026.28m,水位降深43.19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4542L/s·m,渗透系数0.01081m/d,属弱富水含水层。值的指出的是,这些地层多接近地表或在侵蚀基准以上,在构造断层破碎带附近和局部风化裂隙发育地段,含较丰富的地下水。

⑤、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第四系地层在区内分布范围很小,在局部山梁上沉积有上更新统黄土,但厚度很小,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全新统地层分布在白岔沟沟谷中,含有一定的地下水,但由于含水层厚度小,水量也十分微弱。

根据2009年《煤矿防治水规定》确定本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

1.2.2 古(采)空水:自矿投产以来,在2#煤层开采,除平太煤矿井田受古空区及相邻矿井影响有涌水外,其余矿井涌水量较小。

1.2.3 地表水:由于各矿井口和工业广场位于白石河岸边,其井口标高均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但雨季一旦遭遇大暴雨,洪水有可能灌入井下,发生重大事故。发生井下水灾,会造成淹井或人员重大伤亡及财产经济损失。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应急救援工作要把抢救遇险人员生命放在首位,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总指挥负责指挥、协调矿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及有关部门科室领导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2.3 现场自救互救和等待救援相结合,充分发挥现场人员自救互救作用。现场无法安全自救互救时,遇险人员要树立信心,等待救援。

2.4 预防为主,科学救援。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预防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条件,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增强井下职工应急救援意识和能力并发挥其作用。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及职责执行矿综合预案的相应内容。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 矿地测科负责井下防治水工作,按年度、季、月编制水情预测预报,建立健全矿井水文地质数据。

4.1.2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有关规定,坚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掘必探、先探后采”的规定,对查明有水害威胁的严格执行“先治后采”的原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则,对存在水患的工作面,应提前采取探、放水措施,由地测科负责编制专门的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探放水。

4.1.3 汛期到来之前,由地测科组织专门人员对矿井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裂缝及周边煤矿开采与封堵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覆盖充填,疏通水道或封堵小矿等措施。

4.1.4 汛前,由防汛办组织人员对各井口排洪设施进行检查,及时疏通排洪沟渠,并储备防灌井物资。

4.1.5 防止矿井水灾事故的措施。

执行综合预案中“矿井水灾事故控制风险计划”相关内容。4.2 预警行动

4.2.1 各生产队组作业中发现透水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汇报矿调度室后,按避灾路线撤退。

4.2.2 各单位要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和管线,并定期检修维护,确保运转正常,并定期清理水沟,水仓淤积物。

4.2.3 要定期组织防水闸门、防水密闭的检查、试验,确保设施完好。5 信息报告和程序

执行矿综合应急预案相应内容。6 应急处置 6.1 响应程序

水灾事故回应级别定为Ⅰ级回应。6.2 响应程序

水灾事故发生后,矿立即启动综合应急预案,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向集团公司指挥中心汇报,请求支持。现场处置预案

7.1 井下发生水灾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和矿值班领导,并尽可能就地取材迅速加固工作面,堵住出水点,防止事故扩大。

7.2 如果情况紧急,水势凶猛,无法抢救时,人员应按作业规程规定的避灾路线由下往上撤退。切勿进入透水水平以下没有通道的巷道。

7.3 人员撤离行进中,应抓牢支架或固定物体,以防止被水中流动的矸石和木头撞伤。7.4 在撤退沿途和经过交岔口,应留设标记,提示救援人员。

7.5 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避灾期间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节约矿灯电源,可采用压风呼吸,并定时敲击管路和石块等物体发出呼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救信号。

7.6 矿应急指挥中心立即通知相关区域人员按避灾路线撤退,根据灾情决定是否请求救护大队给予救援。

7.7 井下救援基地由一名副矿级领导担任井下救援指挥,配合救护大队进行抢险工作。7.8 劳动人事科、矿调度室、机电运输科、矿灯房及队立即统计当班入井人员所在区域,安监处、综合科实行入井管制。

7.9 机电运输科由一名科长带领救灾人员进入中央水泵房,确保主水泵正常运行。7.10 地测科由一名科长带领专业人员及时观测水情,必要时组织人员关闭防水闸门。7.11 老窑及采空区透水时,通风科要派专人查清灾区的有害气体浓度,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

7.12 地面洪水灌井时由一名矿级领导带领救援队伍赶到地面进水点,堵住进水口并疏通地面排水通道。

7.13 抢救长期被困人员升井时,要用黑布遮住眼睛,禁止用灯光照射其面部,不要急于抬出井口。应急队伍、物资及装备保障 执行矿综合预案相应内容。

九、矿井防治水管理规定

1、为加强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有效遏制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集团公司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防治水工作坚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掘必探、先探后采”的规定,对查明有水害威胁的严格执行“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

3、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工作各级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法定代表人或矿长是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水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并负责组织落实重大水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总工程师是矿井水害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对水害相关技术工作的日常管理,组织编制重大水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4、矿井要配备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配齐配足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业探放水队伍。

5、防治水领导小组要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年度防治水计划和措施及水害应急预案,逐级审批后,并报集团公司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局备案。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6、煤矿要根据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报告、本矿井下揭露情况和水文调查资料,聘请有资质的单位,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一般每3年重新确定,但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突水量首次达300m3/h以上或死亡3人以上)应在一年内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7、地测科要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矿井充水性图、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积水情况。

8、当矿井现有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生产建设需要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或调查工作,完善《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和《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等基础图纸。

9、建立完善的防排水系统,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仓、水泵、输电线路等设施,确保矿井正常排水,并满足特殊情况下的排水需要。

10、加强矿井雨季“三防”工作,成立专门机构,认真编制雨季“三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11、做好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探放水工作,井田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井下所有人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水害治理后方可进行采掘活动。

12、凡新开凿的井筒、主要穿层石门及开拓巷道,都要及时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并绘制井筒、石门、巷道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展开图。

13、矿井建井期间按有关规定进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全部移交给生产单位。

14、加强防治水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工作,采用适合本地区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15、要加强对职工防治水知识的培训教育,强化职工的防治水意识。

16、必须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等情况,熟悉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17、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区还必须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井口及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它防排水措施。

18、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时,必须采取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1>、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防隔水煤(岩)柱。2>、地表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

3>、受到河流、山洪威胁时,必须修筑堤坝和泄洪渠,防止洪水侵入。4>、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渗入井下。

5>、对漏水的沟渠(包括农田水利的灌溉沟渠)和河床,应及时堵漏或改道。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必须填塞,填塞工作必须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6>、在有滑坡危险的地段,可能威胁煤矿安全时,必须采取防止滑坡措施。

19、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以免冲到工业场地和建筑物附近或淤塞河道、沟渠。

20、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盖。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防止地表水和地下含水层的水流入井下。观测孔、注浆孔、电缆孔与井下或含水层相通的钻孔,其孔口管必须高出当地最高洪水位。

21、报废的斜井应填充严实或在井口以下斜长20m处砌筑1座砖石或混凝土墙,再用泥土填至井口,并加砌封墙。

报废的平硐,必须从硐口向里用泥土填实至少20m,再砌封墙。报废井口的周围有地面水影响时,必须设置排水沟。

封填报废的立井、斜井和平硐时,必须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并填图归档。

22、特别要加强雨季“三防”工作。雨季前要对矿井排水设备和供电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清挖水仓、水沟和沉淀池,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认真编制雨季“三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防治水工程要有专门设计,经煤矿主要领导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要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负责人,竣工后组织验收。

23、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内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h不间断巡查。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前后,必须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24、要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撤人的指挥部门和人员及撤人程序等;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撤人,只有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25、必须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泵、排水管路、配电设备和水仓等主要排水设备及设施,确保排水系统完善。

1>、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的正常涌水量,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

2>、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3>、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相匹配,并能保证全部水泵同时运转。4>、主要泵房:至少有2个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应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另一个出口通到井底车场,在此出口通路内,应设置易于关闭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闭门。泵房和水仓的连接通道,应设置可靠的控制闸门。

5>、主要水仓:必须有主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h的正常涌水量。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4h的采区正常涌水量。水仓进口处应设置箅子。水仓的空仓容量必须经常保持在总容量的50%以上。

26、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在每年雨季以前,必须全面检修一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7、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防隔水煤(岩)柱。矿井以断层分界时,必须在断层两侧留有防隔水煤(岩)柱。

28、各类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规定。

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29、在矿井有突水危险的采掘区域,应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不具备建筑水闸门的隔离条件,或深部水压大于5MPa,高压水闸门尚无定性设计时,可以不建水闸门,但必须制定防突水措施。

30、报废巷道封闭时,在报废的暗井和倾斜巷道下口的密闭水闸墙必须留泄水孔,每月定期进行观测,雨季加密观测。

31、煤层(组)顶板导水裂隙带范围内分布有富含水层,必须进行疏干开采。若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后,其导水裂隙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强含水层(体)时,掘进、回采前必须对含水层采取超前疏干措施。

冒落带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可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有关公式计算和现场实测等方法综合确定。

32、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并绘制在采掘工程平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面图上: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3>、打开防隔水煤(岩)柱放水时。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6>、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7>、采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可能突水时。

8>、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9>、接近其他可能突水区域时。

33、地测科要根据采掘进度情况,编制年、季、月水情水害预报,并随时调查分析采掘前方的水文地质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发出水情水害预报单,制订专门的施工组织措施。

34、编制的采掘作业规程,必须附有避灾线路图和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35、必须根据矿井的主要水害类型和可能发生的水害事故,制定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制定发生不可预见性水害事故时,人员安全撤离的具体措施,每年都要对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并进行一次救灾演练。

36、矿管理人员和调度室值班人员必须熟悉水害应急救援预案。

37、必须规定井下避水灾路线,明确安全出口,并设置贴有反光膜的清晰路标,使井下职工做到人人熟悉,以备一旦突水,能够安全撤离,避免意外伤亡事故。

38、加强排水系统检测与维修,经常保持水仓的空仓容量在总容量的50%以上,保持排水系统正常运转。

39、现场发现突水征兆或突水时,要立即向调度室报告有关突水地点及水情,并通知周围有关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或升井。

40、矿调度室接到水情报告后,必须立即启动矿井水害应急救援预案,确定人员安全撤离的路径,通知井下受水患影响地点的人员,马上撤离到安全位置或升井,同时向值班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并将水患情况通报周边所有矿井。

41、当发生突水时,矿井要立即作好关闭防水闸门的准备,在确认人员全部撤离后,方可关闭防水闸门。

42、根据水患的影响程度,煤矿要及时调整井下通风系统,避免风流紊乱、有害气体超限。

44、应当将防灌井和防突透水事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害预防处理计划》。

45、要积极与周边各级抢险救灾机构联系,了解抢救技术装备情况,并与就近专业抢险救灾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一旦发生水害事故,立即制定抢救方案,争取社会救援。

46、水害事故发生后,煤矿要依照规定程序,报告上级有关部门。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47、本管理规定如与国家或上级部门规定、要求冲突时,严格执行国家或上级部门规定、要求。

48、本管理规定未涉事项,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防治水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49、本管理规定解释权归矿地测科,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十、水文地质管理制度

为了查明并完善本矿水文地质资料,了解矿井井田内及周边矿井水文情况,掌握本矿井下涌水情况,进一步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现制定水文地质管理制度。

一、委托有资质单位对本矿及周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编制水文地质图,对本井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说明,为防治水工程提供依据。

二、加强本矿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定期请资质部门对本矿水文地质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编制、能够指导安全生产。

三、了解并掌握矿井井田范围内地面河流、水库、水池、水井、机井、泉点等水体分布情况,及时测绘填写水文地质图,为井下采掘布置提供第一手可靠资料。

四、掌握本矿井田周边煤矿开采情况,了解其采空区情况,对周边关闭废弃煤窑进行调查,对其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积水积气情况进行详细掌握。

五、定期对本矿采空区地面裂缝进行观察,对裂缝位置、走向、范围、周边水体、是否容易充水等情况要详细记录。

六、定期对井下进行水文观察,特别是雨季来临前后,要加强对井下出水地点:如井筒、本矿及相邻煤矿采空区、可疑地点等的出水口进行详细观察,对涌水量进行定期测定并详细记录在案。

七、定期对受水害危胁工作面进行探测,做好水情水害预报,制定加强防治水的安全措施。

八、对水文地质观察情况进行专门记录,附必要的草图,写明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姓名、使用仪器等,对可能影响观测资料精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原因要备注说明清楚,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供分析资料时参考。

九、原始资料记录要妥善保存,要经逐级进行审核。

十一、探放水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防止矿井生产建设中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我矿矿井防治水有关制度,保证我矿安全生产健康发展,掌握矿井水害规律,研究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防治水害的方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每一受水害威胁的地点都要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综合防水措施。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二、每个掘进工作面均要配备有效的探放水设备,培训探放水设备操作人员。使员工能够按技术要求正确的使用钻探设备,并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中的规定。

三、有水灾威胁地点,均要合理设计各类防水煤柱,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坚决杜绝随意加大或减小煤柱的事件发生。

四、矿井每年雨季前要组织一次防治水全面检查工作。

五、矿井必须配足排水管路、排水设备、防洪抢险物资。

六、矿井必须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建立相关档案。

七、矿井应组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查明矿区内报废小井充水情况与矿区开采关系,查明地表水体、含水层与隔水层、小井老窖、各类导水构造等对矿井影响情况,并制定措施。

八、矿井应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建立观测台帐。

九、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包括,防顶板突水、防底板突水、老空水、断层水、冲积层水、钻孔水等,根据本矿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探、放水措施,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凡在煤层露头风化带,含水、导水、与富水层相接触的断层,矿井水淹区,受保护的地表水体、井田技术边界等地段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各类防水煤柱必须经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尺寸大小和留设方法,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一、矿井要建立水害预报上报制度。

十二、如本制度与上级规定相抵触,按上级规定执行。

十二、防治水预案及事故分析制度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文件精神,矿井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的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因此我矿特制定防治水预案及事故分析制度。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一、成立专门的防治水领导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

成 员:地测科科长、生产技术科科长以及防治水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组成。井下探放水成立专门探放水小组由施工单位负责领导,生产技术科负责业务管理;地面防治水由地测科人员组成,由地测量负责业务管理。

组长负责防治水方面的全面领导工作,副组长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及钻探工具的准备工作,并要组织调查摸清本矿水文地质资料,掌握矿区内水患情况,全体成员要认真负责监督执行并积极协助配合,安监科要重点检查,生产技术科负责防治方法的指导及详细安排,防治水人员要依照安全措施要求,严格进行防治水工作。

二、雨季前要由地面防治水组对我矿采空区的地表裂缝情况进行调查。生产技术科安排挖排洪沟并清理原有的防洪设施,备好充足的防洪物资,防止地表水灌入坑下。

三、由井下防治组在雨季对井下有水患威胁的地点加强水文观察,疏通排水沟,加强排水设备、管路的检查,要始终保持完好。

四、调度室在指挥安全生产时,要认真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必须保证不少于200米的探水距离。立足先安全后生产,作业规程中必须写出水文地质情况,并提出防范措施。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掘进、回采工作,对于回采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须清楚工作面的断层、陷落柱、四邻情况以及老空等情况,并写出水文地质情况经矿审查后报有关部门后执行。

五、探放水与采掘发生矛盾时,必须先探放水,消除水患后再生产,在探放水地区,必须明确定出探水警戒线,并准确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探放水过程中,严格掌握钻孔超前距离,进钻时发现煤质松软,片邦、钻孔中水位、水量突然增大等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钻探,不准拔出钻杆,立即向矿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并采取有效的防透水措施,如发现情况危急时,立即撤出受水灾威胁地区人员,然后采取措施处理。

六、加强地面地质勘探工作,采用地面充填裂缝、塌陷、查堵老窑井口的常规办法,对已采区的裂缝、老窑的开采范围进行调查,并在雨季前充填处理完毕,预防大气降水危害矿井。

七、在矿井的边界开采时,必须留设距矿界边至少20米的保护煤柱,确保矿与矿之间40米隔水保护煤柱。

八、相邻采区之间至少保证留设20米的保安煤柱

九、机电科保证井底主水仓、水泵经常保持完好,水泵工24小时值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进行处理,保证主、副水泵能够同时正常运行,备用泵完好,两趟管路完好无损。对水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仓淤泥的清理工作要定期进行,保护水仓正常容积,每年雨季前必须清淤一次。

十、在发生水害后要立即对水害发生的地点及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抢险救灾方案。

1、成立由矿长领导、安全副矿长和总工程师等组成的事故分析领导组,对水害进行分析。

2、由井下防治水组迅速找到水源,撤出受水害威胁的地区的工作人员。

3、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水源由地质科制定安全措施及排水方案。

4、由井下、井上防治水小组及时实施,防止水患事故扩大。

5、水患治理后,要立即写出书面总结,指导矿井的安全生产。

十三、煤矿地质及储量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煤矿地质管理工作,合理开采有限资源,特制定矿井地质及储量管理工作制度:

一、在矿井改扩建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探,使其达到精查程度,其报告地测科、总工办各存一份,其它由档案室至少保留一份原件。

二、地测科要及时掌握和了解本矿井范围内地质、水文变化情况,做好地质预报工作,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安全生产。

三、施工单位在每个工作面开采前要制定作业规程,明确本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地测科要编制本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逐级审批后发送到施工单位按说明书编写工作面设计和施工作业规程。

四、每年年初,要对根据本年度采掘工作面年度作业计划,制定出本年度储量动用计划,报县国土资源局审批。

五、每个工作面在开采前要做出开采设计,明确本工作面的工作面走向、采高、采掘长度、开采范围、回采率等内容,由矿总工审批后,报上级资源管理部门批准。

六、每个工作面结束后,地测科、生产技术科要及时做出总结,与设计不相符合时,要分析原因,报矿总工进行备案。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煤矿测量是开发矿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工作,在设计、建设、生产各个阶段直到矿井报废,都要进行矿山测量工作。为了加强本矿测量工作,确保巷道给向准确,中腰线标定附合设计要求,巷道开门及贯通不出现误差,进一步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现制定测量工作制度。

一、建立专门的测绘机构(测绘组),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对本矿井上下进行测量和图纸填绘。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二、配备专门的能满足煤矿测量工作的测绘仪器,主要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皮尺、塔尺、罗盘及绘图工具等。

三、利用国家三角测量标准控制点成果和五个矿10个近井点,利用GPS建立本矿区内地面及井下测量控制系统。在井下主要巷道内建立闭(附)合导线,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精度为正负15秒,一般边长为30-90米。

四、井下重要的掘进巷道开口时,要首先在巷道布置图上设计开口位置及坐标,从上级导线控制点进行测量,开工前要向施工单位下达通知单。

五、掘进巷道中腰线标定要及时、准确,定期对中腰线方向进行仪器测量校对,做到无责任工程事故。

六、贯通测量要有设计、审批、总结、测量精度附合规定,贯通前岩巷20-30米,煤巷30-40米要向施工单位下达贯通通知单,并报有关科室、领导。

七、对井田内的基本控制导线测点要建立档案,测量成果要详细记录在案。

八、测量观察记录原始资料要妥善保管,附必要的草图,写明测量地点、测量日期、观测者、记录者、复合者姓名、使用仪器等,对可能影响观测资料精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原因要备注说明清楚,供分析资料时参考。

九、原始资料的计算,必须由两人对算、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核实或补测。

十、填写各类台帐和成果表时,必须使用钢笔或碳素笔,要求字迹工整,图文清晰,数据准确,影响观测资料精度和因素的也应同时填写在备注栏内。

十一、各种技术测量报告完成后需经矿总工程师签字。

十五、地测资料分析、保管、提供管理制度

1、资料要定期分析,对测定成果精度进行审定,以便为我矿采掘提供正确的资料。

2、按规定定期装订成册,装入柜子,相对集中,符合防火、防潮要求。

3、帐、卡相符,文字部分与基础数据一致。

4、上级下达及本部门回复、上报的各种函件、审批文件报表等专用柜子和管理手段,信息传递和反馈及时。

5、资料仪器专人负责管理。仪器使用后及时擦拭,放仪器室集中保管。

6、大型贯通、探放水、排放瓦斯要提供相应的资料,提供应保证煤矿正常、安全生产。

7、使用专用的记录本填写水文地质观测实验记录,并分页编码,附必要的草图,写明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姓名、使用仪器及编号。

8、同时记录影响观测资料精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原因,供分析资料时参考。

9、每次测试所用记录本要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注明目录索引后,存档保存。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10、原始资料的计算,必须由两人对算、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核实或补测。记总表要经总工程师审核。

11、填写各类台帐和成果表时,必须使用钢笔或碳素笔,要求字迹工整,图文清晰,数据准确,影响观测资料精度和因素的也应同时填写在各注栏内。

12、矿井水文地质测试台帐应按标准化规定的内容填写。

13、每一种成果表或台帐填写后必须进行校对,并需经总工程师签字。

14、每种技术报告完成后需经矿总工程师签字。

十六、设备、工具使用、保管和发放制度

1、为本矿服务的仪器由矿地测科负责保管,个人领用的仪器、工具,由个人负责保管。

2、所有仪器、设备和工具,均须建帐建卡。属于集体使用的,应指派专人兼职保管。

3、仪器、设备及工具,必须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校,并应将检校记录和评定结论存入该仪器的档案。

4、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影响使用时,应及时进行修理,不得“带病”工作。

5、专用于地面的(不防爆的或贵重精密的)仪器、设备,不准拿入井下使用。

6、测量仪器应按精度分级使用。

7、集体使用的仪器、设备,工作需用时,须经兼职保管人员的许可,方能借用;归还时,兼职保管人员必须对仪器进行检查验收,发出问题应及时报告。

8、仪器、设备应存入于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房间内,并存放上架(或入柜)。

9、仪器、设备在搬迁、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遵守有关操作、使用规定,防止摔伤、碰撞、拧坏仪器。

10、常用于井下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加强维护与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11、仪器、设备如需报废,须经相关组织鉴定认可后,按有关规定办理报废手续

十七、水患防治应急预案

一、当井下发生透水时,现场人员除了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外,若情况危急,水势很猛,要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现场人员要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地点和灾害程度,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迅速组强现场抢救。

2、尽可能就地取材,设法堵住出水点,防止事故扩大。

3、无法抢救时,尽快沿避灾路线撤离险区,到涌水地点的上山巷道,不能进入出水点附近的独头巷道。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4、若独头下山的唯一出口淹没时,则可在独头巷道躲避。

5、被堵在巷道内来不能及时撤离的人员,要保持镇静,避免体力过度消耗,静等救援。

6、撤离到安全地点的人员要迅速通知并撤出灾区和水害可能危及地区其它人员。

二、调度室接到水灾报告后,要迅速通知有关领导,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了解突水地点、估计突水量及影响范围,分析事故发生前人员分布情况,矿井中有生存条件的地点及进入该地点的通道,以便迅速组织抢救。

2、关闭受水害危及的有关采区和峒室的防水闸门明确专人负责。

3、开足井底主水仓水泵排水,井下水仓水泵要全部保持完好,对低于采区水仓的工作面透水时,应尽快增设水泵和排水管路,必须保证排水设施不被水淹。

4、针对水灾情况进行地面及井下堵水。

5、加强排水与抢救时的通风工作,切断灾区电源,防止瓦斯及有害气体积聚和涌出。对水淹区域,堵塞通风巷道时,应采取局部通风措施。

6、排水后侦察、抢救中,要防止冒顶和二次透水事故。

7、搬运遇险者,要防止突然改其已适应的环境,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三、被淹井巷的恢复

1、井下局部被淹,水量不大时,可用水泵直接排干。

2、对于水量较大,有补给水时,应先堵后排。

3、恢复井巷时,要注意顶板变化,加强支护,加强对有害气体的检查。

4、井筒和井口附近严禁不明火,防止瓦斯突然大量涌出。

5、安装水泵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和自救器。

十八、地测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制度

1、地测科装备地测科常规的设备品种及数量且满足工作需要。

2、中线标定及时、准确,无责任工程事故。

3、大型贯通测量应有设计、审批、总结,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坚持对巷道开口、贯通、停头、复工、停采及工程进度实行通知单制度。

5、及时填绘各种矿图,要求数据准确,图纸规范。

6、对大型贯通、停头、停采要进行统计,对贯通质量要进行文字叙述,停头、停采要记录相应的数据。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十九、地质资料技术报告整理、审批制度

1.使用专用的记录本填写水文地质观测实验记录,并分页编码,附必要的草图,写明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姓名、使用仪器及编号。

2.3.4.同时记录影响观测资料精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原因,供分析资料时参考。每次测试所用记录本要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注明目录索引后,存档保存。原始资料的计算,必须由两人对算、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核实或补测。记总表要经总工程师审核。

5.填写各类台帐和成果表时,必须使用钢笔或碳素笔,要求字迹工整,图文清晰,数据准确,影响观测资料精度和因素的也应同时填写在备注栏内。

6.7.8.矿井水文地质测试台帐应按标准化规定的内容填写。

每一种成果表或台帐填写后必须进行校对,并需经总工程师签字。每种技术报告完成后需经总工程师签字。

二十、井田内及周边煤矿监控监管制度

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管理,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因此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查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特制定周边煤矿监控监管制度。

1、煤矿成立专职防治水工作管理队伍,由矿总工程师领导,具体工作由防治水副总工安排。

2、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3、对含水层、以及在接近矿区边界的开采中要加强探水工作,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

4、定期每月与周边煤矿交换图纸,了解双方开采情况,以及相邻煤矿水文变化情况。

5、特殊情况下的开采,以及重大水患要与周边煤矿建立情报畅通通道。及时制定措施防止水患。

6、特别要加强对煤层底板高于我矿的左邻右舍煤矿的监控,要及时了解该矿每天的矿井涌水量。作为我矿防水患依据。

7、加强对矿界防水煤柱尺寸的监管,根据相邻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以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留设防水煤柱。

8、及时对周边煤矿的监测数据整理,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明确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

9、每年在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二十一、与周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和图纸交换制度

为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力度,构建矿井水害防治工作体系,提升矿井水害防治水平,防止各类水害事故发生,保证我矿安全生产,特制度本制度:

一、图纸比例统一为二千分之一以下。水文地质资料和图纸交换时都必须加盖公章。

二、交换水文地质资料和图纸一式六份,周边矿一矿一份,我矿存档一份。

三、图纸必须保证每十天进行一次填绘,交换图纸必须与本矿实际情况相符。

四、水文地质资料必须定期更新,保证与本矿实际相符。

五、建立定期交换制度,每年至少交换一次相关资料和图纸。

六、设立专门档案,存放周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和图纸,相关资料和图纸必须保存一年以上。

二十二、雨季防汛防洪隐患排查制度

为切实做好本煤矿企业的防汛工作,防范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确保安全度汛,现就制定防汛防洪制度如下:

一、进一步健全防洪抗灾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

我矿要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统一部署,全面做好防汛工作,要进一步健全防范暴雨引发事故灾难的组织机构和机制,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防洪、防水、防雷电)领导小组,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编制雨季“三防”工作方案,明确“三防” 工作的重点、难点、责任人和防控措施,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检查防汛工作落实情况。

二、制定汛期矿井防治水措施,加大巡视检查力度

制定完善矿井水患防治措施,坚持“先探后掘,有掘必探”的原则,明确专人负责对井上、下水文变化情况跟踪调查分析,督促检查探放水措施的落实情况。要及时掌握本矿及相邻矿井的开采情况,特别是对邻近关闭煤矿的采空区及积水情况进行详细摸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及时排除隐患,坚决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防汛物资和防洪设施管理,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工作

定期对井上下供电设备、矿井排水设备、防雷电装置进行维护检修,加强对矸石山、煤仓排水设施的检查、维修,确保矿井供电和排水设备、设施完好。要及时疏通防洪沟渠,修筑防洪堤坝,河沟沿岸及地势低洼地区不得存煤,更不能建办公和职工宿舍等建筑。每次降大到暴雨前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情况,山区及易发生泥石流地区,雨天要密切监测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防止发生伤亡事故。要备足防汛物资,一旦灾害事故发生,确保物资和人员能及时调动和到位。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四、建立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制度

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撤人停产,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五、加强对已关闭煤矿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

要加强对周边已关闭煤矿和废弃老窑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井田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地表水情况,准确掌握矿井受水患危险情况,并归档备查。

六、加强汛期安全调度和值班工作

矿各科室、各单位要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应有1名主要领导带班,保证通讯、调度系统畅通,及时掌握本矿的防汛情况。出现重大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按有关要求立即上报。

二十三、防汛物资储备制度

1、严格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讲究实效,定额储备”的原则,对防汛物资进行管理。

2、了解防汛物资性能,注意防汛物资的日常化维护与保养,保证防汛物资完好无损。

3、掌握消防知识,注意防火、防盗,确保防汛物资安全管理。

4、防汛物资存放应分区分类、整齐划

一、合理堆放,确保调用方便。

5、建立防汛物资盘点制度,对防汛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做到心中有数。

6、规范防汛物资出入库登记手续,健全防汛物资台帐和管理档案,做到“实物、台帐”相符。

7、防汛储备物资属专项储备物资,必须“专物专用”,未经领导批准同意,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二十四、防治水监控防范措施

为保证我矿安全生产,促进防治水工作,防止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矿井和职工人身安全,特制定此防治水监控防范措施:

一、必须有负责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负责解决防治水所需的人、财、物等;总工程师负责防治水工作的技术管理。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二、必须配齐满足防治水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矿井配备不少于1名,中等及以上矿井不少于2名。所配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三、必须加强矿井防治水基础工作。各种原始记录、台帐、卡片等齐全、准确;图纸资料完善可靠、填绘及时;做好矿井水情水害的分析和预报,及时提供各种水文地质资料,满足矿井生产安全需要。

四、必须抓好水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水患排查,对排查出的水患必须制定防治措施,做到项目、资金、措施、时间、人员、责任六落实。

五、矿井必须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有突水危险的矿井和区域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水闸门等防水隔离设施,实现分区隔离。隔离设施必须安排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水闸门每年必须由分管负责人组织两次关闭试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必须加强对古空、老空、采空区积水情况的探查和管理,加强对邻矿古空、老空及废弃老窑情况的调查分析;矿总工程师每年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复查核实,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加强与邻矿之间的关系协调,按安全互保协议要求搞好图纸交换,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制度。

七、必须严格执行防治水审批管理制度。受上覆岩层水或地表水威胁的矿井,必须按照矿井设计和矿井地质报告的规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未经省煤炭管理部门批准,严禁擅自提高开采上限。受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开采前必须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编制治理方案和防范措施,按管理权限报批后组织实施。

八、必须按有关规定留足矿井边界隔离煤柱,不得擅自采动破坏;变更边界煤柱,必须编制专门设计报省煤炭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危及相邻矿井安全的泄水、贯通巷道等行为。

九、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雨季“三防”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排查,对主要排水系统进行联合试运转。受雨季降水影响或威胁的矿井,必须制定专门的防治措施。井口和工业广场场地高程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必须有防、堵、疏、排措施。

十、必须加大对防治水工程的资金投入。总工程师必须每年组织有关人员编制防治水工程计划,经矿长批准后列入安全技措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十五、周边煤矿及废弃老空积水防治措施

1、克服麻痹侥幸心理,避免疏忽大意。由于老窑积水的分布规律不易掌握,有带有灾害的特点,一旦警惕不高,很简单的问题也会酿成惨痛的水害事故。因此,必须采取严肃慎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坚持“全面分析、逐头逐面排查,多找疑点,有掘必探”的基本原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则。

2、认真分析老窑积水的调查资料,由于缺乏准确的测绘资料,是老窑积水防治难且易于发生水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老窑积水调查资料的系统分析和正确使用,是防治这类水害事故的一个关键环节。对老窑积水资料的调查,一定要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确切的加以记录,并且要反复分析核实,判断可靠程度,指出疑点和问题。

3、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分管安全的领导和总工程师要千方百计的了解掌握本矿井周围的老窑积水分布情况,各片积水与本矿井各采区之间的隔离情况,要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有关图件,全盘安排开拓部署和采掘工程。

4、严密组织探水掘进。老窑积水有分散、孤立和隐蔽的特点,水提的空间分布几何形态非常复杂,往往很不确切。防治他们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探水掘进。在有足够的帮距、超前距和控制密度的钻孔掩护下,掘进巷道逐步接近它,最后达到发现它的目的。

5、特别注意近探近放和贯通积水巷道或积水区。

6、重视自采自掘采空废巷积水的探放,对原不积水的区域要分析重新积水的条件和可能,经常圈定积水区;分析测绘精度和误差,注意可能少填、漏填的巷道等;不能过分自信,盲目近探近放。

7、加大“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管理力度,现场和管理紧密结合,慎重对待。

二十五、地表水监控防范措施

根据我矿井上下对照图和相关图纸资料表明,我矿暂不存在承压水开采。为了确保今后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措施执行

1、加强采掘管理,对井上下开采位置经常性进行对照分析,一旦发现存在地表水下开采,必须立即上报矿安委会,聘请有关方面专家进行分析研究。

2、做好井口防水工作,特别是雨季时的“三防”工作,严防井口灌水。

3、防止地面渗水,对井田范围内的河流、沟渠等水体开采前尽可能的改道或移出矿区外。

4、如不能改道或移出矿区之外的,应修筑河堤坝,加固河床,以防井下漏水或汛期喝水出潮对矿井造成危害。

5、加强地面防治水工程检查。雨季到来前,应对整个地面防治水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十六、承压水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我矿井上下对照图和相关图纸资料表明,我矿开采2#煤层时暂不存在承压水开采。如遇承压水开采时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措施执行

防治水管理制度汇编制

1、选择开采:按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进行开采;对条件相同的煤层,先进行试采,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在逐步推广应用。

2、分区隔离开采:用留设隔离采区煤柱、设置水闸门等方法,缩小底板突水的影响范围。

3、改变巷道布置:减少过断层,减少巷道交叉数目,缩小巷道交叉点面积,巷道交叉点和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要尽量避开小断层,无法避开时要对小断层进行加固。

4、采煤方法:采用充填开采、部分开采、倾斜长壁开采、分层开采;缩短工作面长度,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正确确定工作面推进方向。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碾底煤业有限公司

防治机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抽取本市3家托幼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患儿年龄6个月~5岁, 平均 (4.2±0.3) 岁, 其中男55例, 女51例, 患儿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口臀部疱疹、咳嗽及口腔溃疡, 其中既往感染史者5例 (4.7%) , 手足臀部疱疹伴发热者96例 (90.6%) , 口腔溃疡者93例 (87.7%) , 咳嗽者6例 (5.7%) 。

1.2 方法

按患儿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 对症状较轻者采取静脉抗病毒治疗, 对重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

1.2.1 护理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每天对室内空气消毒一次, 对患儿玩具、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 确保患儿被褥要清洁, 衣着应柔软, 宽大; (2) 让患儿多喝水, 用温水定时冲漱口腔, 口服复合型营养素补充剂, 对口腔溃疡者外涂锡类剂, 剪短患儿指甲, 必要时应包裹其双手, 以防抓破皮疹, 对手足症状者外涂炉甘石洗剂, 疼痛剧烈者涂擦利多卡因, 随时清理臀部皮疹患儿的大小便, 疱疹破裂者, 局部可涂擦抗生素软膏; (3) 患儿禁食生冷、辛辣的刺激食物, 饮食以低盐为主, 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 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实物为主, 如鸡蛋汤、牛奶等, 用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 保持病室安静, 使患儿充分休息, 定时测量患儿体温, 睡前使用温水洗浴; (5) 给予患儿关怀, 多陪患儿玩耍, 安抚患儿家长, 减轻其心理负担, 鼓励患儿多饮水多进食, 争取早日康复。

1.2.2 防治对策

托幼机构需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 发现手足口病疑似患儿应及时隔离, 到医疗机构就诊, 在第一时间汇报给卫生和教育部门, 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为防止交叉感染, 轻症患儿要隔离在家中治疗、休息。保健人员在发现发热、皮疹的幼儿后, 应即刻对其使用的被褥、玩具及桌椅等进行消毒, 对与患儿有接触者予以板蓝根、大青叶冲剂预防, 除此之外还应对寝室、教室、食堂及厕所等幼儿活动场所进行消毒, 在夏秋高发期应加强幼儿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 保持教室和寝室通风良好。除此之外, 还应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 平日引导婴幼儿加强户外活动锻炼, 每次至少活动半小时, 教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尤其在高发期应保证优质睡眠, 督促婴幼儿按时按量喝水, 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将婴幼儿家长也纳入到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环节中来, 对婴幼儿家长宣讲防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指导婴幼儿家长相关预防措施, 开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 提高其预防意识, 使其督促孩子共同协助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06例患儿, 88例轻症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 18例重症患儿经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死亡2例 (11.1%) , 重症组患儿康复率明显低于轻症组 (P<0.05)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幼托机构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 因而在各类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中具有重要责任。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因而只需对症治疗和相应的护理便可痊愈[4]。本组研究抽取本市3家幼托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对手足口病护理及托幼机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本组研究中按患儿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 对症状较轻者采取静脉抗病毒治疗, 对重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急丙种球蛋白治疗, 对106例患儿均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等多种针对性干预措施, 护理的过程中每天对室内空气消毒一次, 对患儿玩具、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 确保患儿被褥清洁, 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饮水量, 剪短患儿指甲, 以防抓破皮疹, 对手足症状者外涂炉甘石洗剂, 疼痛剧烈者涂擦利多卡因, 及时为患儿补充营养元素, 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禁止患儿食用生冷、辛辣的刺激食物, 饮食以低盐为主, 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 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实物为主, 用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给予患儿关怀, 多陪患儿玩耍, 安抚患儿家长, 鼓励患儿多饮水多进食。本研究结果显示, 重症组死亡2例, 其余患儿均康复出院。提示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恢复率, 只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患儿的预后情况较为理想。此外, 也可说明预防婴儿儿手足口病应从卫生、饮食等方面着手。

幼托机构应充分认识手足口病的严重性[5], 在发现手足口疑似患儿时应及时做好隔离工作, 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传染风险, 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 平日引导婴幼儿加强户外活动锻炼, 每次至少活动半小时, 教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尤其在高发期应保证优质睡眠, 督促婴幼儿按时按量喝水, 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幼托机构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 在预防方面应该具有严格的预案和实施细则[7]。在预防方面, 幼托机构仍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应把幼儿家长也纳入到预防工作中来, 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防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讲具有重要意义[8,9,10]。再次鼓励相关医疗服务机构在幼儿园、托儿所等托幼机构多开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 提高幼儿家长和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 幼托机构自身也应加强自身的防患措施, 在夏秋高发期应加强幼儿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11,12], 以减少手足口病流行。

综上所述, 日常护理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 托幼机构应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 采取防护手足口病的相关措施, 最大限度控制幼托机构内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除此之外, 还应针对家长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 确保双管齐下, 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摘要:目的: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抽取本市3家托幼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患儿治疗效果, 总结护理经验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本组106例患儿, 死亡2例, 其余均康复出院, 重症组患儿康复率明显低于轻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日常护理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 托幼机构应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 采取防护手足口病的相关措施, 最大限度控制幼托机构内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

关于成立瓦斯防治机构的通知4号 篇4

关于成立瓦斯防治机构的通知

矿属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我矿瓦斯治理管理水平,防止瓦斯事故发生,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强化瓦斯治理机构规范运作,特做以下通知:

一、防突机构

矿成立瓦斯防治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赵明忠(总工程师)

副组长:唐太文(矿 长)、李静涛(通风副总)、罗华明(抽采副总)、成 员:通风队、防突队、朱大俊(安全矿长)、毛可华(生产矿长)、杨韧(防突工程师)、潘志明(地测工程师)、朱文化(机电矿长)、余国税(安全监控工程师)、供应科、后勤科、财务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防突科,赵明忠任办公室主任

二、瓦斯防治机构责任制

(一)工程师:对瓦斯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编制、审批、防治突出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瓦斯防治检查,落实措施的执行情况。

(二)矿长:主持召开瓦斯防治领导小组会议,定期检查瓦斯防治工作情况,解决瓦斯防治工作所需的人、财、物,保证瓦斯防治工作的实施。

(三)副矿长:负责落实所分管范围的瓦斯防治工作。

(四)分管工程师:对分管范围内瓦斯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五)地测科、抽采科

1、负责收集地质资料、分析地质与瓦斯关系,及时提出预报,每月月底前将下月突出区掘进及回采地区地质预报送总工程师及有关业务科室。

2、认真分析地质钻孔、抽放钻孔资料,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生产、开拓、通风部门。

(六)生产技术科:

1、负责采掘工作面瓦斯防治措施的落实。

2、会同地测科、防突科共同分析采掘工作面地质(钻孔)资料。

(七)开拓科:

1、负责岩巷掘进防误揭煤及石门揭煤瓦斯防治措施的落实,保证岩巷掘进地质钻孔20m超前距。

2、会同地测科、防突科共同分析地质(钻孔)资料。

(八)防突科:

1、负责编制矿井、季度、月的防治突出措施计划。

2、负责矿井突出危险区及突出威胁区防突措施的制定。

3、组织安检科、调度室、生产科、机运科、通风区和施工单位进行突出工作面开工验收工作。

4、负责各类防突措施钻孔(超前钻孔、卸压钻孔、高压注水)的现场验收,并下达防突掘进通知单。

5、组织有关部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防治突出措施的实施情况,对防突 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并将检查结果向矿长和总工程师汇报。

6、负责收集矿井各种突出资料。

7、会同检查科检查防突机构成员及单位防突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8、会同生产科、开拓科、地测科分析采掘工作面地质钻孔资料。

(九)矿调度室、安全监控科

1、认真做好煤与瓦斯突出危险采掘工作面汇报记录。

2、突出地区发生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向值班矿领导、总工程师、通风副总等矿领导汇报。

(十)安检科:

1、必须在突出危险采掘工作面每班固定安排一名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素质较高的专职安全检查员,负责监督检查整个生产过程防突措施执行情况;发现瓦斯变化、响煤炮等明显突出征兆,会同瓦斯检查员立即将人员全部撤离至安全地点,认真检查并填写防突煤巷工作面“六项专项汇报”记录。

2、各类防突措施钻孔(超前钻孔、卸压钻孔、高压注水)施工结束后,会同防突科人员现场验收并签字。

3、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时,现场监督通风区预测员进行测定并签字。

4、严格掌握施工进度,确保防突措施5m超前距及预测钻孔2m超前距。

5、负责煤巷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钻孔的验收,落实边掘边抽钻孔始终超前工作面10m以上。

6、科值班人员认真填写防突煤巷工作面“六项专项汇报”记录。

(十一)通风区

1、负责区域风量调配,防突设施的构筑及瓦斯涌出分析;确保突出区 通风系统稳定,有足够的风量。

2、必须在突出危险头面固定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素质较高的专职瓦斯检查员,负责监督检查整个生产过程防突措施执行情况;发现瓦斯变化、响煤炮等明显征兆,会同安全检查员立即将人员全部撤离至安全地点,认真检查并填写防突煤巷工作面“六项专项汇报”记录。

3、负责采掘头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及各类防突措施(超前钻孔、卸压钻孔、高压注水)施工结束后的效果检验。

4、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时,瓦斯检查员现场协助预测员进行测定并签字。

5、严格掌握施工进度,确保5m防突措施超前距及2m预测钻孔超前距。

6、加强对预测工的培训,做好预测预报、效果检验等仪器仪表的维修,确保仪器灵敏可靠。

7、认真填写“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头面日报”,送总工审阅。

(十二)防突队:

1、负责突出危险掘进工作面的边掘边抽钻孔施工。

2、认真做好抽放钻孔的各种记录,收集打钻资料。

3、抽放钻孔施工结束后,将抽放钻孔参数单送地测科、防突科。

(十三)采煤队

1、负责回采工作面高压注水及浅孔抽放等防突措施的实施执行。

2、采煤队技术员认真做好注水记录。

(十四)岩巷队:

1、严格掌握施工进度,确保地质钻孔20m超前距。

2、掘进工作面岩性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地测科、开拓科。

3、协助钻探队施工地质钻孔,提供风、水、电等打钻条件。

(十五)煤巷队

1、负责煤巷工作面“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实施执行。

2、负责将现场施工钻孔、停电撤人、站岗及压风自救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3、工作面条件发生变化,及时通知地测科、生产科、防突科。

4、严格掌握施工进度,确保防突措施5m超前距和预测钻孔2m超前距。

5、工作面必须吊挂“突出避灾线路图”、“超前钻孔、卸压钻孔、高压注水管理牌”、“预测预报管理牌”等防突管理牌版。

6、煤巷队值班人员负责及时填写防突日报,报送防突科科长、总工程师审批,同时认真检查并填写防突煤巷工作面“六项专项汇报”记录。

三、有关要求

1、突出工作面施工前,防突科必须制定防突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贯彻执行,否则不准开工。

2、突出区域施工的作业规程必须包括瓦斯地质资料,防突技术措施、效果检验及安全防护措施等。

3、施工单位及通风区、安检科由技术主管负责,施工前必须向本单位干部工人贯彻已批准的防突措施,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突出预兆和预防突出安全措施及突出后的应变措施,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突出区工作。

4、加强防突知识培训。矿培训中心每年组织一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井下各单位每半年由技术主管负责对本单位工人进行一次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安检员、瓦检员负责每班进班对所分管工作面压风自救和防突风门 溜子插板等防突设施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对查出问题督促施工单位跟班干部及时整改,问题未处理好前工作面停止作业。

6、矿总工程师负责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突专项检查,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突专题会议。

金银山煤矿

2012年01月01日

主题词:防突、机构、责任制、通知 报:矿领导 发: 矿属各单位

金银山煤矿

存档1份

防治机构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省共有4 179家托幼机构,监督检查1 819家。

1.2 方法

统一制订监督内容和检查表,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地市执行。以电子文档形式进行数据收集、汇总、统计;以书面形式反馈检查的有关情况。

2 内容

专职卫生管理人员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对传染病病愈返园情况进行管理(如要求提供病愈证明等),晨检记录,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新生入园接种证查验登记记录,儿童健康档案,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相关记录等内容。

3 结果

黑龙江省辖区内共有4 179家托幼机构,此次监督检查1819家,有专职卫生管理人员516家,兼职卫生管理人员1 303家;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 575家,合格率为86.59%;有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1 494家,合格率为82.13%;对传染病病愈返园情况进行管理(如要求提供病愈证明等)合格984家,合格率54.10%;有晨检记录1 679家,合格率92.30%;有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1 169家,合格率为64.27%;有新生入园接种证查验登记记录1 432家,合格率为78.72%;有儿童健康档案1 173家,合格率为64.49%;有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相关记录1 117家,合格率为61.41%。

4 讨论

黑龙江省幼儿园只有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晨检记录、儿童因病缺勤病因查验制度合格率在85%以上,其他项目合格率在60%左右,对传染病病愈返校情况进行管理(如要求提供病愈证明等)合格率仅为54.10%。提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部分托幼机构无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制度,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使疫情报告不及时,不能及时采取必要地控制措施;儿童用的毛巾、口杯不能做到一人一巾一杯,没有预防消毒设施;儿童入园无计免接种证登记记录及查漏补种记录,远离市区农村幼儿园入园不进行健康体检,儿童健康档案不健全;有的托幼机构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记录、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内容简单,有的托幼机构对患有传染病病愈返园的儿童不能提供病愈证明;疾控中心监测指导意见没有落实到位,使幼儿园预防性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传染病防控工作存在着隐患。

5 建议

防治机构 篇6

关键词:社区医疗机构,高血压,防治

1 概述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 是最常见的慢性病, 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极大危害身体健康, 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 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分别为30.2%、24.7%和6.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并且中国的人口基数大, 每年新发高血压的患者正在不断增加, 导致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 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人数至少2亿。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 积极防治高血压,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及心脏病的风险, 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对个人、家庭和国家都有极大的益处。近年来,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然有所提高, 仍分别低于50%、40%和10%,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还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有1.3亿不知道自己患病, 在已知高血压患者中约有3千万没有接受正规治疗,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有75%血压没有达到目标水平, 可以说高血压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刻不容缓[1]。在社区医疗机构, 高血压患者远远高于其他慢性病患者, 已经成为慢性病管理的重中之重, 可想而知, 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在高血压防治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的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针对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 服务对象主要是城镇社区居民, 人群比较固定, 流动性不高, 约90%社区居民到社区就医, 步行15~30 min就可到达, 非常方便, 所以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就诊于社区医疗机构。高血压人群的防治工作, 关键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三率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 指导健康生活方式, 提供免费测量血压服务, 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干预, 指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咨询服务等。目前在较大的社区医疗机构, 比如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经设置健康小屋, 可以进行血压测量, 中医体质辨识。在普通门诊对35岁以上成人可以免费测量血压。社区已经成为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 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因此, 基层高血压的检出, 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2]。

3 社区医疗机构的现状

随着国家的政策落实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 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条件明显改观, 首先是面积扩大, 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临床的检测仪器配备比较齐全, 能够基本保证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组成上除基本的医疗及医技人员, 还包括公共卫生管理人员, 并且定期进行全科医师培训。社区成立责任医师团队, 对辖区居民统一建立健康档案, 全部录入微机, 进行定期访视, 实现信息化管理, 每年定期对60岁以上成人进行身体检查。同时高血压管理已经纳入为慢性病管理当中。另外, 基本药物制度和社区医保的实施也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提供了根本性的保证, 使高血压患者用药更加方便、实惠。作为政府主办具有公益性质的基层医疗机构, 社区主要领导积极发挥着管理、组织协调作用, 同时调动社区医生的积极性, 努力提高基层医师的业务水平和防治技能, 为高血压防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 社区高血压防治具体措施和意义

社区医疗机构把高血压防治纳入到慢性病管理中, 通过高血压的防治有效的提升高血压人群的三率水平。高血压的防治其实就是防和治的问题。首先是预防, 医疗机构针对社区的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广泛宣传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让人们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 引导居民的高度重视, 提高社区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危险因素的干预, 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 如讲座、义诊、发放传单、专栏、板报、影音播放以及定期入户调查, 宣传普及健康知识;也可以到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同时社区门诊还对35岁以上成人建立高血压登记管理, 重点干预35岁以上的正常高值血压、超重肥胖人群。再就是治疗, 一方面针对患者治疗率低, 医疗机构成立责任医师团队, 按照高血压患者的轻重进行临床评估, 根据危险分层纳入不同的管理级别并进行分级管理, 进行合理药物治疗。按照长效给药、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原则, 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 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 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测, 使患者的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科学系统的分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另一方面, 积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 比如减少钠 (盐) 摄入、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指数、保持心理平衡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 还可以降低血压, 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的风险。

综上所述, 社区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也应注意到还面临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比如各地医疗条件的不均衡以及医疗水平的有待提高, 还有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 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三率水平偏低的因素。另外, 近年来, 我国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急速上升, 肥胖是导致儿童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必须从儿童抓起, 应该从小就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目前来看, 社区在35岁以下人群高血压防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区, 如何针对上述人群进行高血压防治也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力生, 吴兆苏, 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修订版)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3-15.

防治机构 篇7

1 数据来源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抽取宁夏海原县、彭阳县、西吉县、盐池和同心县疾控中心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机构设置、人员、工作经费等方面,并对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

1.2 分析方法

所有定量资料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指标包括率、均值和中位数等。定性访谈资料首先进行整理编码,然后导入Nvivo软件进行定性分析。

2 结 果

2.1 组织体系与机构建设

五个县均成立结核病防治领导小组,并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以县为单位的县、乡、村基层三级防痨网络初步建成。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为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基本单位,能够履行肺结核病患者诊断、治疗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每个县均有一所综合医院能配合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做好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报告、转诊及危重患者抢救工作。

2.2 经费投入

2.2.1 结核病防治经费来源

五个项目县结防机构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每个县获得的结核病防治经费从8万元到23.6万元不等,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全球基金、达米恩基金、中央转移支付和自治区、县级财政投入。

五个项目县全球基金占项目县结核病防治经费总投入的比例较高,其次为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主要是以中央专项资金形式下拨,投入以需方为主,县本级投入比例较低。自治区及市级基本上没有专项结核病防治业务经费的投入(见表1)。

2.2.2 结核病防治经费额度

五县人均结核病专项防治经费投入相对于我国大多数中西部省份(人均年投入0.1元)整体较好,其中最少的盐池县和彭阳县人均结核病专项防治经费也分别达到0.17元和0.29元。

2.3 结防人员与设备

2.3.1 结防人员

(1)县级结防人员

五个项目县的县级结核病防治人员数量从4到7人不等,均未达到国家要求的结防人员数量,除了结核病防治业务工作以外,均承担着预防保健、其他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其他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目前项目县的结防人员以从事结核病诊断治疗的人员为主,实验室人员较少,盐池、西吉2人,其他3县均为1人。结防人员平均年龄在35-46岁之间。县级结防人员的学历偏低,如彭阳县级结防人员专科以上学历仅有2人。

(2)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

乡镇卫生院从事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均为兼职,符合指南规定乡(镇)卫生院应设专职或兼职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的要求。平均年龄在32-43岁之间,男性居多。除同心外,每个乡镇卫生院均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防保医生。

(3) 村卫生室医务人员

调查显示,五个县均有村医负责结核病治疗管理工作,符合指南规定村卫生室应有人员负责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要求。村医平均年龄在38-47岁之间,男性居多。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专科以上学历的村医非常少,但有一定数量医师以上职称和医师资格证的村医。

2.3.2 结核病诊治设备

5个县结防机构常用的二级生物安全柜、双目显微镜、X光机、恒温培养箱和普通冰箱等基本设备均己配置,高压蒸汽灭菌器除同心县尚未配置外,其他四县均已配置。培养基凝固器、荧光显微镜、-20度以下低温冰柜仅有2个县、冷冻离心机只有1个县配置,MGIT快速培养仪和3D全自动快速培养仪均未配备。

3 讨论与分析

3.1 各级政府的承诺得以加强,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定性资料显示,结核病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各级政府加大对结核病专项经费的投入,从2003年人均0.11元上升到2008年人均0.18元。2008年自治区级结核病专项经费提高到 30万元,促进了规划目标的实现。

调查发现,该地区结核病卫生服务半径较大,交通不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耐药性结核病例增加,流动人口中肺结核病人增多,对结核病防治经费的需要增加。

现有结核病筹资机制中,五个县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过度依赖全球基金支持,一旦外资停止资助,项目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重挑战。其次为中央专项资金投入。五县县本级以及自治区、市级投入明显不足,经费到位率较低且不稳定[1]。按照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地方投入以供方管理费用为主[2],由于地方投入不足,导致督导、培训、宣传等工作质量不高,影响了DOTS质量。

3.2 人力资源不足

五县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共24人,平均每县(市、区)4.8人,均未达到指南要求的结防机构专业人员数量。县级结防人员的学历偏低,除了结核病防治业务工作以外,还承担预防保健、传染病防治、基本医疗、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其他职责。5个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加之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成本和难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近几年来,随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深入,结核病防治工作负荷不断加大,而结防人员待遇较低,专业技术骨干大量流失,结防机构专业人员数量和防治能力已不能适应当前防治工作的需求[3]。

3.3 设备不能满足需要

项目县的部分设备老化、重复配置与闲置并存,个别县显微镜有重复配置现象,荧光显微镜因无专业技术人员会使用长期闲置。大部分项目县由于缺乏督导车辆,无法完成规定的督导任务,使督导工作无法得到保证。

3.4 DOTS质量亟待提升

调查显示,5个县绝大多数结防机构未开展对肺结核患者直接面视下监督服药。既往该地区调查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中实际累计服药满6个月者只有40.1%,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是造成患者中断治疗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有10%的患者没有复查痰,治疗结束前只有62.5%复查痰;治疗结束时仍有61.9%的患者有结核病症状[4]。这些指标反映出5个县DOTS的质量亟待提高。

4 政策建议

4.1 加强政府承诺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防控的重大传染病,必须以当地包括自治区、市、县政府投入为主,实行多方筹资,以减少现有结核病防治经费过度依赖国际资金的风险。地方政府投入目前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将项目期间提供的配套经费,作为今后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需求适当增加金额,建立结核病防治工作长期财政保障机制。

制定带有经费预算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并纳入财政预算,积极落实结核病防治经费。有必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各级医疗机构考核内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按照卫生部《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要求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4.2 继续加强结核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加强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由各级开展结核病防治的业务机构组成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的有效的人力和设备资源,开展高质量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不断加强机构和人力资源建设,建立结核病防治机构建设标准体系。各地要根据结核病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指南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数量、结构和职能。充实结核病防治、检验、放射、统计、管理、督导等专业人员,搞好在职结防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防痨网建设,完善督导和疫情网络报告、患者发现、转诊、系统管理等工作机制。

更新必要的设施与设备。各级政府要根据各级结防机构的职责、任务和工作需求,参照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应建设标准提供工作用房,并根据指南的要求配置和更新相应仪器设备,确保结核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督导、健康教育、技术培训、网络资料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4.3 不断提高DOTS质量

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肺结核病患者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制定支持政策,增加经费投入,提高DOTS管理质量。加强督导管理,建立以县级为核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依托的管理模式。保证乡、村级医务人员参与到结核病人的DOTS管理中,充分发挥村医在结核病人治疗管理中的作用,以提高病人治疗管理质量。

各级必须按照督导计划完成督导任务,根据当地实际可采用多种形式督导管理,如电话督导等。严格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规定落实各项结核病防治措施,并及时兑现各级追踪费、报病费、管理费。

摘要:目的:通过对宁夏五县结核病防治机构现场调查,分析宁夏结核病防治机构资源配置与利用现状。方法:通过现场机构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度访谈,5个县结核病防治机构被调查。结果:现有结核病筹资机制中,县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过度依赖外资支持,同时存在人员不足和DOTS质量有待提升问题。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以促进结核病防治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机构,资源配置,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上半年全国省级结防所长会议资料汇编[R].2009.

[2]卫生部疾控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3]丁燕,王兴洲,徐凌忠.结核病控制中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6):36-38.

防治机构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评价对象

为浙江省承担麻风病查菌任务的有关省市县麻风病防治机构, 考评员现场抽取有关机构近2年来保存的麻风查菌片, 现场进行考评。

1.2 评价方法

对有关机构保存的所有的阳性麻风查菌片和随机抽取50%的阴性麻风查菌片进行考评, 按照麻风查菌质控标准逐片评定制片、染色及镜检质量, 并与原始报告结果进行比较, 确定合格率。对不合格片详细记录其差错原因。

1.3 质控标准[3、4]

1.3.1 制片

要求涂膜的直径在5~7 mm之间, 涂膜均匀, 不带血为合格。每张涂片的合格与否以涂膜合格率≥75%为界。即5个涂膜至少4个涂膜合格, 6个涂膜至少5个涂膜合格。

1.3.2 染色

涂片经Z—N法染色后, 背景为浅蓝色, 麻风菌呈鲜红色, 视野清晰, 无明显染液残留。染色合格与否是以每张涂片的涂膜合格率≥75%为界, 即5个涂膜至少4个涂膜合格, 6个涂膜至少5个涂膜合格。

1.3.3 BI复检

细菌密度指数 (BI) ≥2的菌片, 检验者与考评者所得BI结果不超过±0.8;BI<2的菌片两者差异不超过±0.5为复检合格;凡是阳性菌片被报告为阴性或阴性菌片被报告为阳性者均判断为复检不合格。

2 结果

2.1 麻风查菌质量考评结果

共检查45张菌片, 平均合格率为91.11%。 (表1)

2.2 不合格菌片差错原因

2.2.1 制片

取材带血和组织液过少致涂膜过小或太薄或出现空白区为较常见差错原因。 (表2)

2.2.2 染色

大片红染和染色时间控制不够准确是染色环节较常见差错原因。 (表3)

2.2.3 BI复检

复检发现4张读片细菌密度指数报告不符, 其中原始报告为阳性片中:一张BI报告偏高, 两张BI报告偏低, 均超过规定质控标准允许BI差异范围, 原始报告为阴性片中一张监测期麻风病人阳性片被误报为阴性片, BI复检合格率为91.11%。

3 讨论

麻风皮肤涂片查菌是麻风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麻风病的诊断、分型、疗效判定及复发鉴定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是麻风病服务能力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麻风病低流行的态势下及麻风病防治体系向一体化转变的过程中, 保持麻风病查菌服务的能力对于麻风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麻风病防治机构麻风查菌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 浙江省麻风病查菌服务能力不够理想, 平均合格率仅达到91.11%, 与国内四川、湖北等地的查菌质量相比有一定差距[5、6]。其主要原因是浙江省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调整后有经验的麻风查菌人员流失及近几年来麻风病查菌质量控制工作未能持续地予以开展;此外, 浙江省麻风病处于低流行状态后麻风查菌的客观需求和工作量减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探索新形势下浙江省麻风病查菌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应该作为今后浙江麻风控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以解决。

现场查菌质量考评的结果显示, 麻风菌片的制作质量是影响麻风查菌质量的最重要的原因, 对于染色和细菌指数的判定都有潜在的影响。这方面比较常见的不合格原因是取材时组织液刮取不够, 结果导致涂片过小太薄, 出现空白区, 涂片带血也是比较常见的差错原因, 这在新从事麻风查菌的检验人员的有关涂片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今后在质量控制和建议培训中要重点就这些方面加强培训和督导, 从而根本性提高麻风菌片的质量。

从染色环节来看, 目前浙江由于染色液的质量导致的相关误差还比较少[7], 染色环节直接相关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染色环节中染色时间和温度把握的方面, 结果导致染色的背景和细菌的着色不够理想。此外, 最常见的大片红染的问题还是与取材带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应该注意避免。

细菌指数报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检查的时间和视野数是否足够, 与检验人员的责任心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与复检者在允许范围内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必然的。但从考评的情况来看, 如将阳性菌片报告为阴性菌片等一些比较明显的差错还是不应该出现的。因此必须对基层检验人员强调每张菌片应该至少镜检30分钟以上, 最少的视野数必须在200个以上。对于阴性的涂点应该至少检查100个视野才可以判定确认等这些原则要求。只有做到这些基本要求才可以确保细菌镜检报告的质量。

尽管影响麻风查菌质量的主客观因素很多, 但是只要加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保证麻风病查菌的质量还是可以实现的, 如此, 对于确保麻风病低流行态势下控制目标的实现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 加强防治机构麻风病查菌质量的控制应该作为今后麻风病防治的优先方向之一, 这对于浙江省完成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目标而言是一个“必须”的工程。

关键词:麻风,查菌,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景权, 李菊红, 潘春枝, 等.麻风病防治一体化战略与转诊系统建设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2011, 27 (5) :467-470.

[2]Saunderson P, Groenen G.Which physical signs help most in the diagno-sis of leprosy?A proposal based on experience in the AMFES project, ALERT, Ethiopia[J].Lepr Rev.2000;71 (1) :34-42.

[3]李文忠.现代麻风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7-330.

[4]Ustianowski AP, Lockwood DN.Leprosy: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approaches[J].Curr Opin Infect Dis.2003 Oct;16 (5) :421-7.

[5]王荣茂, 郑义强, 刘学明, 等.四川省15年麻风病人涂片查菌检查质控报告[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2, 9 (2) :151-152.

[6]刘作胜, 李本亚.麻风病菌检质控考核措施效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3, 19 (2) :177.

防治机构 篇9

1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

射阳县地处江苏北部平原地区,东临黄海。近年来,随着射阳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处调查现场所在地的合德镇居民生活节奏较快,人口流动性大,城镇化步伐加快,因此,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的患病率居高不下[2]。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血压病的发展趋势,我们在防治工作上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及优化举措,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1.1 深入社区,让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走进村庄、田头和街道小区

我们制作板报、画刊,印发宣传画册,开办知识讲座,制作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牌,经常举办高血压防治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组织社区民众积极参与。通过在全镇开展创建文明健康之家、在集镇所在地兴建健康教育一条街以及在居民集中居住地建设健康乐园(健康宣传专业园)等形式,组织健康教育专场演出、请专家学者进村入户与农民交流互动,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在电台、电视和报刊上开设专题、专栏和专版,将高血压防治知识广泛传播。

1.2 科普赶集

利用乡镇的周期性农贸集市,我们组织人员背起画板、带着宣传手册走上乡镇街头,在集市上摆摊设点,展出图片资料,接受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让农民在赶集的热闹中接受专业化的防治知识教育。

1.3 课堂渗透

将高血压防治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要求教材、教案、课时和测验四到位。利用告家长书、卫生讲座、画廊板报以及校办广播等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通过深入的专题教育,让学生懂得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健康体重,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从小就懂得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1.4 院内宣教

充分利用医院画廊、读报栏和电子宣传栏开展宣传,在就诊室、病人休息室等处利用各种机会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力求视听并举、图文共现、声情并茂,有力地提高了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实效。

1.5 突出重点

我们把高血压患者当成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注重观察、分析病人的各种心态,解除他们患病后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鼓励患者努力战胜疾病。通过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增强生活的勇气,并且督促他们自觉地改进生活方式,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自觉地树立健康的观念,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层层分解,明确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任务,由门诊医生和社区医生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共同施教。在日常的宣传教育中,我们抓住了三个环节:一是向患者简要介绍高血压的发生、治疗和演变过程。讲明此病虽然治疗时间长、有严重的并发症,但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定能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二是向患者说明规律服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关健。引导患者主动配合医生,及早进行规范性治疗,坚持规律用药,避免病情加重和增加经济负担。三是让患者了解高血压是现代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疾病,只有坚持锻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才能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

在针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中,我们注重了三个结合:专题讲座与随机宣传相结合;定点宣传与分散传播相结合;重点人群防治与普通人群预防相结合。在宣教的实践中,充分注重了方式的多样性、模式的科学性和形式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让社区群众知晓健康体重,懂得健康知识,改变日常生活中错误的观念,走出健康误区,学会健康生活。

2 分类施教、分层指导,全面提升居民高血压防治健育知识水平

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准、知识层次和生活水准的不同,对健康生活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也不尽一样。因此,在高血压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避免盲目性、提高针对性,我们采用了分类分层管理法:⑴面对一般社区民众。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对生活的影响开展健康教育,创设良性的支持性环境。⑵面对易发生高血压的危险人群。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如何控制及高血压早期症状进行健康教育。⑶面对已发生的病人。分不同程度、不同类别进行健康教育。一是重点组:包括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和控制尚可的高危病人,重点宣传由于高血压带来的心、脑和肾等器官的并发症,指导并安排其定期进行血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血糖和血脂等项目的检查,督促他们规范服药,力求减缓并发症的加重。二是好转组(包括全年血压控制良好和尚可的有并发症的病人):重点指导他们有规律的服药,保持健康的体重,定期进行体检。三是稳定组:指导他们控制好血压,规律性服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3 建章立制,强化规范管理

3.1 优化防控运转机制

县卫生局成立高血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组,分别在行政和技术两方面引领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的实施。具体的技术指导由县疾控中心慢病科负责监督实施、检查督导工作,各镇实行属地管理。县、镇、村三级分工细致,职责明确,要求具体。镇慢病管理人员积极组织、主动牵头负责,镇、村两级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宣传主体作用。

3.2 规范发现流程

我们通过发放高血压诊断标准,镇、村卫生服务站严格实行先测量血压制度,积极发现病人,进行登记随访、巡诊,切实做好高血压人发现、管理工作。

3.3 强化培训督查工作

对乡、村两级医生严格考评,利用定期例会与现场督查强化指导,通过反复培训,强化督导,保证措施到位,提高了高血压的诊治能力。

3.4 利用高血压病人电子档案

分乡镇、社区建立健全高血压病人档案,引导高血压病人定期检查身体,不定期组织专项体检。对高血压病人实行动态化管理,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病人档案。

3.5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在社区筛选部分高血压病人充当志愿者,建立病人间的联防联控机制。让志愿者出面组织适宜的健康教育活动,推动健康促进行动,开展自我防治,引导交流高血压病防治、病情控制经验。

4 防控工作初显成效

由于我们认真抓好高血压宣传教育工作,在我县形成了多形式、广覆盖的宣传模式。做到了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板报画廊有内容、卫生室有公告、门诊有宣教以及村民家中有资料,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射阳县实施高血压防治干预措施三年来,居民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12.9%提高到89.6%,测血压、常吃五谷杂粮、荤素搭配合理以及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血压等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从18.0%提高到85.8%。2011年至2013年1—8月份,地处县城所在地合德镇的射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对35岁以上人群门诊先测血压比例2011年为95.71%,2012年为93.85%,2013年为99.22%,χ2<0.01;在测血压人群中高血压病人所占比例,2011年为16.99%,2012年为15.37%,2013年为33.4%,χ2<0.01;呈现波浪式上升,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新发病人占测血压比例2011年为9.73%,2012年为0.35%,2013年2.45%,χ2<0.01,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进一步说明了群众的健康意识在提高。具体数据见表1。我们的实践表明,积极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高血压防治工作,让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干预措施同步施行,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讨论

高血压是当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在造成我国居民致残和死亡的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给患者、家庭和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3]。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危害的认识,加强有效管理,我院对合德镇居民实施了健康教育干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5.1 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的局面尚未形成

射阳县普通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处于低水平。基层领导很少主动参与高血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通居民往往迫于生计,很少关心健康知识,部分镇区开展巡讲等活动有时还靠发放物品吸引群众。

5.2 基层高血压健康教育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现有的17名村级健教专业人员中,仅有3人为执业医师,其余人员未能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有的村专业人员时有变动。多数人员对于高血压干预活动的组织协调、数据统计及科技咨询很难独当一面,他们离“一专多能”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5.3 农村居民高血压病人发现率和有效管理的覆盖率低

多数农民误认为“能吃能睡”就是健康,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相当不足。目前部分群众,尤其是患者对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已有所警惕。在血压未控制时尚能注意戒除某些不良嗜好,但一旦控制见效后又经不住诱惑,抽烟、喝酒及盐头重等不良嗜好又卷土重来。生活方式不良者在农村居民中占相当比例,病人主动参与意识不足,基层医疗机构严重缺乏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的健康知识掌握多寡不一,致使部分镇区的高血压发现率低、发病数持续上升,高血压病人有效管理的覆盖率偏低。这就很难改变高血压患者中仅有半数知情,知情患者中仅有半数定时服药,而服药患者中血压能有效控制的又不足半数这一尴尬状态。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拟采取以下对策:⑴加大对各级领导的开发力度。经常性地向政府相关领导汇报本地区高血压患病形势、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和措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争取领导与部门的全力支持。建立相关部门的定期联络会办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任务考核目标,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高血压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⑵加强对相关服务机构及人员的培训与督导。引导相关人员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要求,推出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案。县对镇、镇对村的专题培训每月进行1次,每季度对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抽样评价和面上指导。强化现场培训和即时整改,依据工作进展和成效将村分为A、B、C不同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现场检查,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⑶努力落实知识宣教与行为干预并重的控制策略。要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开展有力的行为干预。广泛发放“控盐小勺”与《高血压健康知识读本》和《高血压防治须知》等资料。继续深入探讨知识宣教方式的多样化、趣味化、精准化和图文化,让群众更加喜闻乐见。充分发挥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桥头堡”作用,切实开展好村民预约式服务,对患者进行定期上门随访与健康指导,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通过健康梯队下村等形式引导患者自愿参加高血压自我教育管理小组,每月两次到村宣讲高血压自我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会患者自测血压,让病人直接与专家交流。有效整合镇级全科医护人员的技术优势、公卫科医师的纽带作用和乡村医生贴近群众的优势,将规范的慢性病管理方式落到实处。通过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优化患者的自我管理,引导其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主动监测血压,主动配合治疗,逐步提升高血压管理的覆盖率和控制达标率。⑷完善高血压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实现动态管理。在县卫生网络平台专栏专页上,建立健全病患动态档案,对病人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各镇以三老(干部、教师和医生)为重点组建专业性的志愿者队伍,每村建一个信息员之家,镇村联动,正常到村开展挂钩式服务。由县疾控中心签头组建高血压科研机构,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科研合作机制,请教授下村,积极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科研活动。

关键词: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干预,射阳

参考文献

[1]顾善儒,吴向红,李运权,等.射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策略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0):93-97.

[2]程家明,刘玉红.社区全科医生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病防治的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7):52-53.

上一篇:防御现状下一篇:武术表演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