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新征途(精选6篇)
网络游戏新征途 篇1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面临新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广播的优劣,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路径。
网络时代的广播发展,关键在于彰显个性、保持良好本质,在发展中“借力用力”,方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笔者基于广播的优劣分析,以及网络与广播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路径。
网络时代广播的优劣
1.网络时代广播的劣势
网络时代下的广播似乎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生活,所呈现出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由于自身传播方式的制约,线性传播的广播内容、时间相对固化;依赖于听觉的广播依然无法突破易逝性;受制于各种技术条件, 广播覆盖地域受限;面对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广播经济效益减弱。
2.网络时代广播的优势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仍旧有自身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群众底子深,拥有广泛的“非网民”听众群体。一旦与网络平台融合入,可以覆盖新媒体所拥有的受众群,实现全覆盖; 广播中声音传神的魅力目前还远非网络新媒体的“声、视”效果可以取代;广播的投入资本少,产出多。
网络时代广播新闻的发展路径
网络时代虽然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传统媒体与网络之间并非纯粹的敌对关系。在很多情况下,网络与传统媒体发展之间表现出如图1所示的关系。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发展的契合点,这表明网络时代的广播有着巨大的发展新空间。所以,网络时代的广播应摆正自我心态, 抓住自身的优势,消除自身的劣势,让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大。
1.实现与网络的有效融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是中国广播的“风向标”。2013年,中国之声确立了“新媒体年”的发展方向, 注重新媒体产品的应用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深度介入。目前,中国之声新浪官方微博的粉丝量和影响力都稳居电台类媒体微博第一名。在苹果播客平台, 中国之声开通了《直播中国》《难忘的中国之声》《千里共良宵》三档栏目, 节目总下载量已经突破百万;搜狐新闻客户端中国之声专刊,每天四档内容推送到订户手机上,截止2013年12月24日订阅户近110万。在笔者看来,中国之声的做法值得各大广播电台的学习借鉴: 形成“多元传播”新格局,开拓官方微博、微信及客户端,通过手机广播、手机视频等新的传播模式延伸媒体产业。
2.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让广播新闻“三贴近”
广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这将让广播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仍以中国之声为例,中国之声要求记者将采访对象、报道视角向基层和一线倾斜,陆续推出《温暖灾区行》、《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新春走基层》等一系列报道;又在重点新闻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开设专栏《基层中国》《新春走基层》等,播出了大量普通老百姓深具感染力的报道,充分发挥广播优势,体现了人文关怀,取得了良好宣传成果。
3.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台网一体”
“台网一体”其实是个老话题。但目前大多电台的网站页面制作粗糙,内容更新慢。不少国内电台网站的网页只有节目时间表、广告价目表、主持人简介等内容,根本不是“台网一体”,而是“台网分离”。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国广播网(www.cnr.cn), 每天与中国之声实时同步图文直播,不但每天滚动播发中国之声的独家报道, 更提供在线收听、在线点播功能,是全球最大的中文音频网络门户。中国广播网的成功模式,应该成为未来中国其他电台网站的发展方向。
4.拓展广播覆盖模式
以前广播的覆盖模式只能依靠“小喇叭”,如今已经涌现了网络广播、手机广播、数字广播等广播覆盖模式,为广播开辟了覆盖新空间。面对激烈的“眼球经济”时代,广播正可以发挥它非视觉媒体的独特之处,创造“耳朵经济”。对于地方城市电台来说,除了卫星广播成本太贵、数字广播发射机技术尚未成熟暂时无法推广外,应该尝试拓展多种广播覆盖模式,吸引更广泛的听众群。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广播要谋发展,关键在于如何依托自身优势、融合网络优势,拓宽发展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广播的自我调整、自我审视,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中国人寿新征途 篇2
据集团总裁杨超介绍,2007年该集团共实现保费收入2206.68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四成多,集团总资产已达11873.88亿元,其中境内总资产约占全行业总资产的41%。2007年,中国人寿连续第五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目前居第192位。
在这次年会上,中国人寿提出,2008年要继续巩固主业优势,推进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建设。新的征途就在脚下。
新战略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寿制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资源配置合理、综合优势明显,主业特强、适度多元,备受业界和社会尊重的内涵价值高、核心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大型现代金融保险集团,努力做大做强做优。
按照杨超的叙述,所谓主业特强、适度多元就是要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大发展力度,强化寿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具备的领先优势。在此基础上,稳健拓展财产险和企业年金以及相关配套的金融服务等新业务领域。
按照“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寿险将作为中国人寿当然的核心业务,而财险和养老、年金业务则为非寿险的核心业务,另外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领域则被纳入非保险核心业务。
分析人士指出,公司寿险业务发展稳定,在2006年较高的基数上实现稳定增长。但公司在业务发展方面面临较大的行业竞争压力,公司未来将通过推出新品种,拓宽公司的经营渠道,以保障保费收入稳定增长。另外,公司向银行、基金、证券、信托等其他金融领域扩张,资本实力得到不断提升。
目前,名列全球500强的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如法国安盛、荷兰国际集团、日本生命、美国AIG、德国安联、英国英杰华等都是综合性金融集团,业务范围几乎涵盖所有金融领域。
分析人士指出,金融控股公司“集团综合、经营分业”的特点不仅使我国金融业可获得综合经营的正面效应,还可以使原有的分业监管仍然有效。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保险公司的控股公司为主体,通过资本运作控制银行、证券等非保险金融机构,以保险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按照“集团综合、经营分业”的原则实现综合经营,无疑是我国保险业走向综合经营的现实选择。
杨超说,中国人寿打造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主要视整体政策法规的放开程度而定。
据悉,在战略实施上,中国人寿已完成第一步——以寿险作为核心主业,资产管理作为非保险的核心主业。第二步为将核心业务扩大到养老保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第三步是将核心主业扩大到银行、基金、证券、信托等相关领域,从而使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得到更为广阔的提升。
目前,中国人寿已经投资了广东发展银行、中信证券等金融机构。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也对信托行业表现出兴趣。
杨超表示,中国人寿选择了“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部分是基于日趋复杂的外部竞争环境的考虑。
随着保险业务领域逐步扩大和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互动关系加深,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风险跨市场、跨行业传递的可能性不断加大。
除了保险同行外,随着金融综合经营趋势深入发展,金融机构跨行业竞争日益明显,中国人寿的竞争对手已经扩展到银行、基金、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
“特强”的主业
庞大的销售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快品牌建设以及公司在二三线市场和交叉销售方面的独特优势支撑中国人寿未来承保业务迅猛增长。一些证券公司纷纷给予中国人寿“强烈推荐”的评级。
2007年中国人寿寿险和资产管理业务保持强劲增长,财产保险、养老保险、国寿投资、富兰克林资产管理等新公司快速启动,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人寿发展战略中的“主业特强”究竟要强到什么程度?分析人士指出,通过各类保险指标的国际比较表明,我国保险行业蕴涵巨大机会。预测未来五年内复合增长率可达15%,未来二十年复合增长率12.3%。
1990~2006年,国内寿险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1%。在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口老龄化特征显著和人口高峰即将来临等四个因素推动下,国内保险业大发展的基础没有改变。在政策面上,保险业“国十条”的颁布完成了对保险业的初步定位,保险业进入了历史上政策最好的时期。
未来中国人寿的保费增长不乏动力。动力之一是对二三线城市的开拓,其下一步重点发展目标是农村市场。杨超表示,经过五年时间的铺垫和积累,农村市场现在已经是产出期了。中国人寿新推出的针对农村市场的国寿新简易人身两全保险在试点过程中大受欢迎,将会发展成为在农村地区主推的产品;农村和成熟市场由于经营成本的不同,农村市场的盈利水平比较可观。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拥有中国保险行业最大的销售渠道,而中国人寿在二三线城市市场上具有网点和品牌方面的先天优势,短期内其他机构很难与之抗衡。此外,在农村业务中中国人寿同样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杨超表示,2008年寿险股份公司将确保市场的主导地位,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提升续期业务对整体业务的贡献度,推动业务发展方式的优化升级,统筹城市业务与农村业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作为非寿险的核心业务,中国人寿的财险业务在2007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7年,中国人寿集团增设了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财险公司目前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0亿元,集团公司和寿险股份公司计划向财险公司增资人民币30亿元,使其注册资本达到人民币40亿元。
中国人寿于2007年11月29日发布公告,向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分析人士指出,公司此次大力支持财产险业务,通过互动、互补,促进公司业务新的发展。
2008年中国人寿也将大力拓展企业年金业务。
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之一,企业年金已经越来越为企业和员工所关注。尤其是《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及《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当地企业年金实施办法,对建立企业年金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据悉,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以来,中国人寿在企业年金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中,中国人寿取得了账户管理人及投资管理人两个资格,并且成立了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
去年,中国人寿又取得了企业年金受托人资格,从而构建了企业年金“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企业年金服务。
杨超表示,养老保险业务将是中国人寿今年发展的重头戏,“前景比寿险、财险都大”。兼任养老保险公司董事长万峰表示,中国人寿将全面支持养老保险发展。去年12月,养老保险公司的派出机构已在全国各省区市(除西藏)成立。
多元化路径
1月29日,中国人寿与招商银行在北京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双方此次签订的协议,除目前已全面开展的银行兼业代理业务以外,双方还将在合作开发集合年金计划、捆绑进行企业年金市场拓展、合作发行联名信用卡、合作开发兼具银行、保险与财富管理功能的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而仅仅在一周前,银保合作的政策闸门才刚刚开启。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1月22日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双方已签署《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符合有关规定及有效隔离风险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平等互利的原则,可开展相互投资的试点。
此前,作为不同业务类型的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合作自2002年之后开始大规模兴起,但目前大多数合作仍然停留在浅层次上的代理销售产品层面。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业将正式迎来“银行股东”,股权纽带的建立,将逐渐推动既有的银保合作发生质变。一旦银行参股保险公司,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效应会非常明显,保险、银行业务盈利模式和盈利周期的差异,有助于平衡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
杨超表示,金融综合经营是世界潮流,中国人寿发展方向也是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只要政策允许,都要先行一步。对于中国人寿和各商业银行的合作,杨超有着自己的理解。
杨超认为,银保之间的资本纽带,促成了多种业务的合作,这远远高于一般性的业务合作。因此,在今后银保合作的策略上,一是立足于自身发展战略,寻找未来与国寿发展战略相互匹配、相互支持的金融机构;二是加强与其他所有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这不仅对中国人寿来说是一种好的合作方式,而且对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来说,也是一个增加其盈利和收入的好渠道。
按照“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领域则被纳入非保险核心业务。杨超表示,中国人寿目前战略持股广发行、中信证券以及与中诚信托接触都是为更好地发展“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战略。
中国人寿目前是广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广发行)的主要股东,在入股之际,中国人寿与广发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广发行将优先全面代理中国人寿的保险产品,而中国人寿也会在资金和存款以及资产的托管、结算等业务方面为广发行提供便利和支持。
此外,中国人寿还持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股份。2007年6月,中国人寿参与中国民生银行的非公开发行,投资54.48亿元人民币认购民生银行7.14亿新股。
目前,中国人寿参股的银行数量已经达到九家。杨超表示,中国人寿将对这些银行长期持有,并且“不会错过资本市场上任何一个投资机会”,只是会否以控股收购的方式大举进军银行业并无时间表。
中国人寿筹备基金公司的步伐正在加快。去年以来的牛市使基金成为热销产品,几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得以分享财富效应,保险系基金公司仍无声息。相关部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保险公司设立基金公司是一个发展方向,但出台“还有很多程序”,保监会正进行相关研究。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设立基金公司,不仅可以产生稳定、可观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投资创新能力,提升投资管理水平。一些业 内人士认为,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基金公司,可在现有平台上开展综合理财业务。
网络游戏新征途 篇3
出入境车辆1322万辆次, 客运量6177万人, 货运量1.88亿吨……这是自2006年建立国际道路运输统计制度以来, 7年累计的数据。
透过这一系列数字,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国际道路运输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自1991年中国政府签订首个中外汽车运输协定以来, 我国国际道路运输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历史时期。
截至2013年底, 我国已与毗邻11个国家的70对边境口岸开通了287条客货运输线路。我国已与周边国家签订了44个双边、多边汽车运输条约, 奠定了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的基础。
国际道路运输是我国同周边国家开展互联互通的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当前, 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和提档期, 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 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安全、战略安全面临新形势, 国际政治形势日益复杂, 这都对国际道路运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值此之际, 10月15日, 交通运输部在新疆乌鲁木齐组织召开全国国际道路运输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围绕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 优化政策环境, 提升管理水平, 健全协同机制, 促进通关便利, 加快推进国际道路运输发展。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运输司司长刘小明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国际道路运输发展取得的成绩:运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法规政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运输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得到加强;拉动边境地区开放开发能力明显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刘小明指出, 当前影响和制约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 国际道路运输统筹规划不够, 顶层设计、法规政策标准缺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难以适应行业快速发展需要。
我国与4个毗邻国家还没有签署双边汽车运输协定。在已签署双边或多边汽车运输协定的国家, 由于政策法规不衔接等原因, 汽车运输协定执行落实不够。
二是, 口岸基础设施不配套, 与周边国家在边境口岸查验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衔接不够, 双方边境口岸查验设施设计查验能力差异明显, 不能实现高效对接。个别证照办理手续较繁琐, 通关效率还有改进提升空间。
三是, 管理体制不顺, 除少数省区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由省垂直管理外, 绝大多数省区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 机构层级低, 经费保障不够, 人员严重不足, 还有三分之一的管理机构不能进入口岸联检大楼和查验通道办公, 无法履行管理职责。部门协作机制不完善, 个别地方运输市场管理存在内“紧”外“松”的问题, 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
四是, 市场培育不充分, 企业经营管理粗放, 集约化程度较低, 运输组织化和车辆标准化程度较低, 营运车辆标准不统一, 技术装备不匹配, 货运车辆技术等级明显偏低, 导致我国的车辆出不去,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五是, 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经贸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未来10年我国与周边国家相互贸易总额将成倍增长, 相互依存度将显著增强, 而国际道路运输在外贸体系中所占份额徘徊不前, 发展潜力挖掘不够。
鉴于国际道路运输的特殊性,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既受国内政策的影响, 也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制约;既有地方和外部的因素, 也有行业内部自身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以解决。
刘小明说, 国际道路运输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承载着新的期待和挑战。我们必须更好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大局, 坚持问题导向, 促进部门协同, 主动对接国际, 强化政策保障, 切实把国际道路运输发展和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雷爷爷”的新征途 篇4
“有iPad的人现在可以把乔布斯的黑白肖像全屏显示后双手捧于胸口了”。就在新浪、腾讯使用“来自乔布斯的iPhone/iPad”等方式祭奠乔布斯的同时,小米公司的一条官方微博引发了大量果粉的不满。
调侃了乔布斯之死后,小米公司官方微博又用“idead”转发评论其他微博,最终此事以删除微博,雷军致歉告终。
不过,这也许是对于小米手机又一次成功的营销。从小米发布会到网上排队订购,从雷军黄章恩怨史到小米手机第二轮发售受阻,以孺子牛精神和骁勇善战的劲头闻名IT界的“中关村劳模”雷军,最近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乔布斯式亮相
小米手机的首次公开亮相,是在798艺术区。一间大会场里面有400把椅子。发布会开始前半个小时,已有六七百人拥进会场。没有座位的粉丝占领了过道和周边平台,会场门口也挤满了人,以至于凡客诚品CEO陈年赶来之后需要奋力拼杀才能挤入会场。
这一天的舞台属于雷军。IDG熊晓鸽、凡客陈年等一众在商业领域小有名气的人坐在台下。在雷军讲解小米手机的间隙,不时迎来掌声和欢呼。甚至有粉丝叫他“雷爷爷”。
“雷爷爷”已经开始了另一轮征途。他手拿一款名叫小米的手机。牛仔裤、黑体恤,消瘦,带点南方口音。台下有记者问,小米手机扛摔吗?雷军把手臂抬高,一松手,“啪”的一声,手机垂直落了下来。
雷军崇拜乔布斯。“比尔·盖茨也只能称为乔布斯第二”。有关乔布斯的书、报道他都看过,是个地道的“乔粉”。他甚至打扮也越来越像乔布斯。在发布会上,雷军也不断拿苹果手机的参数和小米手机做比较。
但实际上,相比乔布斯“改变世界”的梦想,雷军更为中规中矩。负责工业设计的刘德说,小米手机眼下“绝不是章子怡,而只是一个普通人。紧要的是让大多数人不反感,肯接受,而不是有多炫,有多酷”。
过去,雷军用了50多部手机,他现在要做一部功能强大的“神机”,一个缺点尽量少的东西。“雷军很好学,小米手机就是在学习最好的榜样,并希望在参数上胜出。他能从他身边的任何人身上迅速学到东西。”有业内人士说。
好学生变劳模
事实上,在18岁进入武汉大学的时候,雷军就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好学精神。“不是吹的,奖学金都被我拿遍了。”为了不落后于人,雷军以半小时为一个时间单位制订学习计划,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修完了所有学分。最终,老师将他大一写的《PASCAL程序设计》作业,选作了下一版教材的示范程序。
1998年,雷军任金山CEO。期间,金山推出了自己的游戏,还曾投资卓越网,在互联网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雷军的身影,以至于大家将他称为“中关村劳模”。可是这位劳模的运气,始终差那么一步。
8年里,金山5次冲击IPO,而同时马化腾和丁磊这些“小草”正在野蛮成长。转眼间,腾讯已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网易这家门户网站也经营得有声有色。一个个互联网神话出现,一个个互联网牛人崛起,而雷军身边一个个等不到上市的高管纷纷离开。
“我从22岁到38岁,在金山干了整整16个年头……其实IPO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但对我来说却像攀登珠穆朗玛峰。”
2007年12月20日,雷军卸任金山软件总裁兼CEO,留任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此后,他专心地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天使投资人”,投资了UC优视、多玩游戏网、拉卡拉、凡客诚品等一系列项目。从行业细分领域上眺望,这些公司俨然已经成为了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大亨”。
遗憾的心事
2011年,金山软件遭遇重大业务挑战。7月11日金山软件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雷军出任董事长,这个提议获得了董事会一致通过。
从各个方面来看,雷军都很成功。他不缺钱也不缺声誉,但他缺一家称得上“伟大”的企业。这是一桩遗憾的心事。过去,似乎他总是缺少一点运气,这也使得雷军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宿命论者。
“我在06年想明白一个道理,成功85%都是运气。所以你需要找到猪都能飞得起来的排风口,你往那儿一站,就能飞起来的。我以前做的很多事情今天想起来有一点逆天而为。我今天想明白要顺势而为。”
于是,这位42岁的老男人准备再次创业。“我四十岁前已经干了不少事:卓越卖了、金山上市了、天使投资也不错,但我迷茫了:18岁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觉得心里不踏实,计划悄悄干他一年半载的,如果输了,这辈子就彻底踏实了。”
他将目光专注在手机。“手机业开始了铁人三强赛,不仅要跑步好、游泳好,也要会骑自行车。”尽管做过软件、做过游戏、做过移动互联网投资,但雷军对于手机行业而言,依然是一个刚起步的创业者。“小米遇到很多困难”。
艰难的小米
雷军曾跟同事保证三个月之内一定能找到最棒的团队,但这显然非常困难。“硬件公司的人一个也找不来。那时候我跟林斌(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每天见很多人,我跟每一个人介绍我是谁谁谁,我做了什么事情,我想找什么人,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见面谈谈。几乎来小米的每个同事我都打过电话,每天面试,恨不得从早上谈到晚上一两点,仍旧迟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这三个月对我真是巨大的煎熬,每天都很痛苦。”
“我见了100个人,才找到光平博士”。就这样,一个人一个人地找,雷军最终找到了六个合伙人。
其次雷军还要取得手机产业链上数百个供应商的支持。“我们到处哀求全球顶级供应商的时候,这个过程是及其艰辛的。”在发布会上,雷军举了一个例子,“日本地震核辐射,所有人都不敢去日本出差了。当我们出现在夏普办公室的时候,夏普的高管很震惊,我们是地震之后第一拨拜访夏普的客人。”
小米手机发布以来,其平淡无奇的外观饱受外界批评。“我做手机两个很原始的想法。双核大屏、大电池信号好。”基于这一点,小米离“漂亮”很远。“我不想要有人喜欢我的手机,但是我绝对不要有人不喜欢。这把大师们整苦了,后来美国回来的大师整了一句话说,没有设计是最好的设计。”
拿着自己的手机,雷军有点王婆卖瓜:“我觉得小米的外观其实蛮不错。没有那么多装饰,看起来很简约内敛的风格。”
传闻中的恩怨局
但就在小米手机发布仅三天后,魅族总经理黄章以他惯用的网络ID“J.Wong”在魅族互动社区上说:“我后悔之前毫无保留地和雷军交流公司的一切,就连M9的用户界面交互文档都发给他一起探讨。”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我并不怕他,只是恶心他。曾经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利用高新区领导关系接触我套取魅族的商业秘密。从整体理念到手机如何做为何这样做,开发流程到供应商选择,生产和销售,公司状况和计划到核心人员介绍和接触财务报表。在他一次次的诚意和领导好心敦促下我完全进了圈套。”
被魅族指责抄袭,让小米科技怒不可遏:“现在网上突然之间谣言满天飞,说我们抄袭了魅族。开发组没有时间和精力跟诸多米黑和水军打口水战。”
8月22日,“J.Wong”更称小米公司为“没有底线的公司”,“只要一安装手机的通讯录就全部到他们服务器上。为了防止公司通讯录泄密,所以(魅族M9)新固件拒绝安装这个软件(米聊)”。
有业内人士猜测,雷军有意投资魅族未能遂愿,于是决定由自己来做小米手机。
有网友发现,雷军新浪微博里,一年之前盛赞魅族手机的两条微博,已被悄然删去。网友保存下来的微博截图显示,2010年7月21日雷军发布微博中写:“为什么爱魅族,因为魅族是国内少有的用心做事情的公司。再次请所有煤油转发:期待M9,JW 加油!”
对此,IT评论人洪波认为:“无所谓信谁,如果这两个人都踏踏实实地认真做产品,心态放平,眼光放长,都有机会开创一片天地。手机市场是个足够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正在改变,最怕的是赌徒心理,一鸣惊人是不可能的。”
日前,小米公司创始人黎万强发布消息称,因为电池供应和封装滞后,原计划第二轮每天2000台的发货配额被缩减至500台。随后小米手机副总裁周光平称小米手机需要暂停发货5天,估计11月3日才会开始重新供应。
网络游戏新征途 篇5
无论是在餐饮市场陷入低谷之际吸引到巨额投资,还是作为中华美食的代表登上最高规格的国宴舞台,证明的都是同一件事——全聚德金字招牌的巨大影响力。
从150年前诞生在前门大街上的一家小门脸,到如今拥有百余家成员企业的大型餐饮集团、代表北京乃至中国的美食名片,全聚德的创新发展从未止步。如今,新的领导班子正在谋划全聚德新的发展蓝图。
一、新战略
近期,关注全聚德的人们会发现,沿用多年的“全聚时刻,当然在全聚德”,已经被全新广告语“宴请,就到全聚德”所替代。这则新广告正是全聚德集团全新发展战略及品牌定位的集中体现。
全聚德集团董事长王志强表示,未来五年,全聚德集团的新发展战略是“品牌运营+资本驱动”。作为一个多品牌企业,全聚德集团是不同品牌会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来经营。比如全聚德品牌可能更多的是以精品中餐的方式经营;四川饭店品牌可能更多地采用川小馆的方式来经营;仿膳品牌可能更多地以皇家餐饮体验带动宫廷糕点的方式来经营;丰泽园品牌可能更多的是以家宴带动百姓餐桌的方式经营等等。
发展定位是“精品中餐+特色食品”,即为消费者提供品质好、性价比高的餐饮消费体验和特色食品。发展模式是“餐饮连锁化、食品产业化”。发展布局是“立足北京,聚焦华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这意味着,北京是全聚德的大本营,市场要深耕细作。但在向全国扩张的过程中,全聚德直营店可能会更多地开在华东,因为华东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消费比较超前、时尚的地区。
二、新举措
在新的发展战略指引下,今年以来,全聚德在商业模式、菜品结构、服务标准、投资模式等方面大胆探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其核心是适应餐饮消费市场的变化。
川小馆是全聚德集团旗下四川饭店衍生出的一个全新休闲餐品牌,目前已成立了筹备小组。四川饭店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川菜馆,过去的商业模式也是正餐酒楼业态。王志强计划从正餐中分化出子品牌“川小馆”来发展休闲餐,进驻商场、购物中心,适应更加个性化的消费市场。
优化菜品结构也是全聚德近期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全聚德在北京的门店将采取“50+50”的方式,即全聚德传统的贯标菜和门店根据区域消费特点确定的自有菜品各占50道。值得一提的是,这50道菜品的确定不是传统的烹饪大师说好、评委说好就行,而是采取打分的方式,菜品的点击率占70%,评委打分占20%,厨师打分占10%,主要以客人和市场的感受来确定。
全聚德外埠门店则采取“30+70”的菜品结构,即全聚德传统贯标菜30道,符合本地消费习惯的菜品70道。“要让全聚德成为当地百姓的餐厅,不适当本地化恐怕不行。主导菜品可以是全聚德特色菜,但其他附属菜品还是要适应当地人口味。毕竟,肯德基在中国也卖豆浆,中国菜到国外都会入乡随俗,所以消费口味到本地化还是必要的。”
在服务方面,全聚德与专做餐饮数据的公司“雅座”合作,准备上线CRM客户管理系统。即通过会员卡的方式记录客户的消费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和菜品设置,开展“精准营销”。同时,开始培训宴请和聚餐的专属化及务,提出所有人要做“宴请专家”以及开展“亲情化服务”。
对于投资开新店,全聚德也研发了一套投资模型,以区域客户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为前提,对开店物业面积、餐位数量、人员配备、投资规模进行比例化的限制。今后开设新店,就可以根据前期市场调研的结果以及设定的数据,选择相应的开店模型,从而提高开店的成功率。
三、以变应变
古语云:变则通,通则久。全聚德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无疑是这句话的最佳印证。
“三公”消费受限后,高端餐饮转型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但在王志强看来,只有按照消费需求去转型,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泰罗制的时代制定了时间与动作的科学管理,成就了工业的标准化;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组织与管理理论,造就了一大批公司白领;而现如今已经进入到了商品过剩时代,按照消费需求来订制产品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对于餐饮行业来讲,就是要按照消费需求去订制服务、订制菜品。”
2014年,全聚德推出了全新的广告语:“宴请,就到全聚德”,明确聚焦宴请消费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吸引宴请客人,全力打造婚宴、寿宴、百日宴、商务宴的特色服务,做这一层次客群心目中的首选品牌,因为全聚德在这一领域最具资源和品牌优势。”
聚焦宴请消费市场能否让全聚德创造新的辉煌?也许就像当初推广智能烤鸭炉一样,先是扑面而来的种种非议和责难,而随着业绩和效益的逐渐显现,质疑之声逐渐消散,人们最终会将笑容和赞美给予那些勇于创新的开拓者。
孙德良的新征途 篇6
两年前的10月31日,网盛生意宝CEO孙德良经历了他生平最难忘的一天。当他走进证监会上市答辩室时,早已“脑子一片空白”,45分钟的答辩恍若隔世。之后,当工作人员宣告“通过”时,他己热泪盈眶。
两年后,当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巨大的冲击时,曾经的那些激动和荣耀已成过往。2008年10月16日,网盛旗下酝酿已久的B2C网站——“衣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孙德良首次突破创业12年来一贯坚持的B2B模式。如何带领网盛冲出成长瓶颈,正是这位掌门人眼下最紧要的任务。
在冬天中发现机会
“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得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我们准备过冬吧!”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发布了一篇名为“冬天的使命”的内部邮件。
“现在网盛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一直视阿里巴巴为同城竞争对手的孙德良很快就做出回应。在他看来,宏观经济形势对电子商务确实有影响,但主要表现在外贸领域,而网盛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内贸领域。他甚至乐观地认为:即使在冬季里依然不乏诸多既给中小企业“雪中送炭”,又能实现自身“雪中掘金”的商业机会。
今年6月,网盛宣布推出定价仅为1,800元的“中国供应商”服务,孙德良希望通过这一“超低价格”让所有中小企业都可以花很少的钱实现电子商务,安全“过冬”。网盛此举显然是针对阿里巴巴同等业务2,800元的高价位而来,也被业界视为燃国内B2B市场价格战的导火索。
生于1972年初冬的孙德良似乎早已习惯在冬天里的生存法则。从1997年创业到至今,他就一直伴随着危机度过。
2001年,中国化工网与澳大利亚最大化工企业打了一场域名官司,因为正好打到中国加入WTO节点上,孙德良第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当于做了一场免费宣传。两年后,孙德良又遭遇了另一场官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以中化网名称侵犯其商标权为由提起诉讼,最终孙德良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不但败诉,而且还导致了赴香港上市计划的搁浅。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没有那两场官司,就没有我现在的发展。”这些创业途中的风波,不但没有打倒孙德良,反而在他手中转化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他认为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化险为夷,而一个公司的战斗力也往往是从困难中磨砺出来的。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认识,不同的认识决定了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决定着不同的结果,关键是你怎么看。”对于眼下所谓的行业冬天,他乐观地认为危机下往往孕育着新机会,网盛也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扩张。
低起点的积极心态
名校毕业、留学海归、新鲜模式……这是很多互联网精英创业故事中的必要元素,但都与孙德良毫不相关。这位生于浙江萧山农村的创业者的奋斗历程,和他本人一样“草根味”十足。也正因如此,他可以抛掉压力,放低姿态。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一位刚刚毕业的新员工找到孙德良的办公室,抱怨他接手的工作是如何棘手。孙德良没有责怪这位新人,反而问他什么叫能力?见他没有说话,孙德良就告诉他:“能力的提高:一个足够施展的舞台+无数困难的磨练。”事实上,这句话也是孙德良十多年来,从职场到创业的切身体会。
1995年夏天,23岁的孙德良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回到老家,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在杭州找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讯业杭州分公司,因为很多北大、清华、浙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孙德良没能应聘上程序员岗位,反而因为大学背词典的功底,歪打正着成为这家公司的翻译。
直到次年夏天亚特兰大奥运会召开前,孙德良的工作平淡无奇。一天,上司让他牵头翻译互联网上的奥运新闻,然后卖给省内外的传统媒体。这一机遇,让原本埋在暗处的孙德良得到了认可,不久被调到技术部。但这家公司最终因用户少、找不到盈利模式而倒闭,孙德良失业了。
这段工作经历,让孙德良坚信互联网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在杭州很难找到合适的相关工作。几番犹豫,他决定放手一搏,自己创办一家互联网公司,启动资金还是由他的父亲担保,通过高利贷借了2万块钱。“当时就希望一年能挣5万块,这样3年就能在杭州买得起房子。”但具体做什么,并没有想清楚。
没有经验的孙德良首先想到浙江是服装大省,在没有实地调查的情况下,他开始筹备做一个服装网站。孙德良去杭州武林广场参加一场服装展览会时,一场始料未及的大雨冲走了所有的参展商。无奈之下,他只好到附近同学所在的化工贸易公司避雨,无意中看到同学抽屉里一堆化工行业的名片,头衔全是厂长、经理什么的,孙德良当即决定做国内第一家专业的中国化工网。由于定位清晰,不到一年,中国化工网就实现了盈利,孙德良也因此连本带息还清了借款。
“我是农村来的,父母都是农民,所以我的定位很低。如果定位很高的话,在困难面前,人就容易失去信心。”孙德良在一次与大学生的交流中,勉励刚毕业的大学生定位要低一些,心态也要放低一些。今年夏秋,在经历了创业以来少有的行业低迷时,孙德良依然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他闲暇时最喜欢看电视,最近常看的是电视剧《少林寺传奇》和《贞观长歌》,他说其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从其中收获很多为人处事的智慧。
稳健与速度的成长考验
去年6月下旬,由网盛主办的“中国一行业网站投资与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论坛上很多投资人认为行业网站存在“成长的天花板”,容易满足小富即安,箭头直指以网盛为代表的众多行业网站。慧聪网总裁郭凡生更是毫不留情面,说行业行站就是“趴在玻璃上的苍蝇,有光明无前途”。
事实上,风险投资人和郭凡生的质疑不无道理。网盛200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966.24万元,同比增加35.12%;净利润1919.41万元,同比仅增加0.71%。在规模不大的基础上,成长速度明显比其他互联网公司为慢。
尽管孙德良带领的中国化工网是上一波“互联网寒潮”中较早实现盈利的网站,但网盛相比百度、腾讯这些主流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成长速度还是规模都有很大差距。网盛除了上市至今没有接受过任何外来资本,但这种“老跟别人不一样”的方式,也饱受成长速度和空间的质疑。
“电梯虽快,但一旦坏了就可能从12层摔倒负一层;而如果走楼梯,即使摔倒,也最多跌到下一层,还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于外界的质疑,孙德良有自己的理解:小富即安并没有什么错,而实际上,企业越大风险越大,世界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伟大的企业,大企业也是由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对于投资人并不看好的行业网站,他认为现在小并不意味着将来就一定小,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在速度与稳健之间寻找平衡。“激情澎湃走楼梯”就是孙德良在2000年一次内部会议上即兴总结出的一句话。
尽管孙德良行事一向稳健慎重,但并不意味着行动上的保守。上市之后的孙德良一直没有停止在外部扩张和内部整合上的努力和探索。继去年并购中国服装网、参股机械专家网后,今年5月网盛全资收购旗下拥有中华纺织网、中华服装网、纺织人才网等众多行业网站的浙江阅海。
而最近服装B2C平台——衣服网的正式上线,也标志着孙德良开始突破延续12年来的B2B的单一模式。他透露,衣服网将在三、五年内登陆国内的创业板,并希望借此迎来网盛的第二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