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控制措施

2024-07-05

问题控制措施(共12篇)

问题控制措施 篇1

开展成本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 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科学组织实施成本控制, 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转变经营机制, 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一、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 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以是否节约为标准, 片面强调降低成本, 节省费用开支, 成本管理的目的也仅局限于降低成本, 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从现代成本管理角度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目标, 不难发现, 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 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 反而有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降低产品成本, 由于其规模的大小受需求大小的制约, 加之现在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差异正在加大, 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有缩小的趋势, 企业成本简单地从核心企业转移到供应商或分销商, 非但不能降低产品最终销售价格, 而且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第二, 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对于企业来说, 控制融资成本是所有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内容, 企业可以通过有效融资获得足够多的低成本资金以供企业生存、发展。反之, 如果企业获得资金付出的代价太高, 将直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我国, 企业融资的渠道很多, 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和股票市场这两个渠道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从过去直到现在这几年, 国家为了刺激投资和扩大消费, 多次降低了储蓄存款利率, 企业想靠降息来降低融资成本是不可能的。

第三, 成本信息严重扭曲。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惟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 成本核算过程过分简化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 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当今情况下, 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 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现象, 传统的成本核算法也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 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第四, 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我国企业在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时, 较多考虑的是采用租赁、拍卖、兼并、破产、债转股等方法, 尤其是国有企业一味寻求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来扶持, 而较少考虑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 真正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此外, 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 检测不力, 也影响到企业健全内部成本控制机制的主动性。

二、实施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第一, 充分实施财务成本管理职能发挥财务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优势, 需要健全成本费用管理机制, 充分实施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职能。掌握成本控制关键点, 发挥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优势, 利用自身拥有的大量价值信息, 运用量本利分析法, 合理测定成本最低, 利润最大的产销量, 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 开展价值工程活动寻找适合企业商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 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 从产品的设计、论证抓起, 把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防止产品功能无效, 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的源头, 实现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企业建立成本控制系统, 强化成本预算约束, 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 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

第二, 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建立成本控制系统, 强化成本预算约束, 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 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 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根据预算和市场行情, 制定具有竞争性的价格为起点预测收入, 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 对成本指标进行合理分解, 并量化控制, 形成“市场重组众人挑, 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氛围。

第三, 强化流动资产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应收账款控制和库存控制。应收账款目前已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减少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 防止形成呆账, 减少企业不应有的损失。应收账款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所有经销商逐一进行信用分析, 建立起既适合于本企业实际情况, 又适合于经销商利益的双赢的信用政策;二是做好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 采取月月对账, 确认债权工作, 以达到减少企业损失的目的。对于库存控制, 企业应根据每年生产计划制定较为合理的库存资金限额, 实施总量控制, 不定期地进行分析和控制。

第四,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培养全员的成本意识。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要充分挖掘财会人才资源, 在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中实施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在成本管理中, 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主观动因包括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间的人际关系等。企业财会人员既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 更要谙熟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 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知识优势和信息优势, 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 以较高的人员素质保证实现较高质量的财务管理。

总之, 面对各种不利因素, 企业应排除万难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控制成本对企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闲置和无效消耗, 以降低成本, 同时加强对各种创新风险的评估, 避免风险损失。

摘要:企业成本控制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程序和方法, 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 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这些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企业也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 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获利水平。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关于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 2011 (17) .

[2].贾宗武.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6 (3) .

[3].王庆彤.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J].商业研究, 2008 (7) .

问题控制措施 篇2

1、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理念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基于现有管理理念的滞后性,致使当前建筑企业对于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尚未给予充分重视,同时,在相应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一系列问题随之凸显,职责难以得到明确落实,管理工作整体敷于表面化。在现行的管理制度中,大部分建筑企业尚未针对管理工作的实际之需设置完善的组织机构,相应岗位划分不合理,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进而导致相应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过低。

1.2管理模式陈旧

当前,建筑行业现有管理模式下,大部分施工任务都是由施工单位承担的,而对于现有施工队伍而言,整体上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偏低,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安全以及施工技术等进行大规模培训,而这一资本投入致使建筑成本增加,而该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也存在诸多问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基于当前的管理模式下,管理成本加大,而相应工程质量却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1.3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不足且对于质量安全风险的管控力度不足

在现有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上,当前,基于行业激烈竞争形势所迫,建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之凸显,但是,由于这一管理工作内容繁复且专业性较强,对相应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管理人员队伍中,整体上的专业能力不足,且相应的职业素养偏低,责任意识较差,难以满足该项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而基于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长,为了在规定工期内竣工,很多建筑企业片面强调施工进度,进而忽视了对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管理,进而致使施工质量与效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也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2、建筑行业实现建筑工程管控措施完善落实的对策

2.1更新管理理念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行业法律法规

在当前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下,要想确保建筑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的同时,推进体制改革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就需要以更新管理理念为基础,强化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相应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并明确落实职责,合理设置管理岗位,并以责任制度的落实来激发相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同时,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强化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力度,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

2.2创新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

在管理模式上,要求要在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实现对施工承建队伍的监管力度,从源头把好关,确保相应承建单位资质以及所组建的施工队伍能够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同时将工程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控制上,按照相应的审批制度搭建完善的管理模式,以按照相应的施工流程来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而在相应管理方法上,要积极的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应用,搭建相应的管理平台与管理部门,强化管理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为实现科学管理决策的制定以规避经营风险、提升自身的综合效益奠定基础。

2.3加大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并落实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相应人员的培训力度。基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之需,要求要在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强化管理人员的各方面在知识能力,确保能够担负起该项管理工作的职责;同时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确保其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能够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其次,要实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完善落实,确保将这一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并强化质量、安全以及进度控制的力度,以通过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来规避质量安全风险,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竣工。

3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在面对当前行业市场激烈竞争形势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效益与竞争实力来促进自身的稳健发展,就需要强化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在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与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升其综合能力素质,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力度,为从根本上实现这一管理工作的价值与作用、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建英,蒋永前.解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10:222-223.

[2]张淑琴.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14:294+151.

路桥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 篇3

关键词:控制措施 存在的问题 路桥维修和养护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5)05(c)-018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技术的日益完善,现代生活中对于道路和桥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尤其是对公路以及高架桥的需求更是日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严格控制路桥的质量,提高路桥的安全系数,做到对路桥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心,维护、管理好公路和桥梁建成的后续工作,以实现让人们放心使用的目标。

1 路桥工程的特点

1.1 路桥施工的复杂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关路桥方面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这就使得在施工和管理上有了很大的复杂性。第一,由于产品的种类很多,所以不同的产品,其使用方法以及功能也就不一样;第二,即使相同类型的路桥工程和相同功能的产品,他们在不同的施工环境和不同的地理位置中也会使得工程千差万别。

1.2 路桥工程的流动性

首先,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由于此类工程所需要的工种很多,因此需要的人员就很多,但是每个工种所用的时间却又不一样,这就导致人员的离开时间不一样,所以人员流动性大;其次,施工有时候是在多个地区同时进行的,而大多数地区都属于偏远的山区、乡村,这更使得工人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1.3 路桥工程的广泛性

路桥工程不仅涉及到的产品丰富,工种多,而且涉及到的各种部门也很多。一个城市要修建一条公路,其首先影响的就是交通运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交通运输部门来做出管理及协调。其次,路桥工程还涉及到管道、混凝土、钢筋、挖掘等方面的工程,所有这些工程之间都需要统一协调,有时候这些工程之間会相互交叉作业,会导致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干扰。如果没有统一的协调,他们之间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干扰,从而导致工程进度不能够顺利进行,甚至导致工程不能够按时完成。

2 路桥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2.1 混凝土结构裂缝

如果路桥表面出现裂缝,这样就会直接削弱桥梁或者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它的刚度和强度,从而使得工程在进行当中可能会频繁地发生各种事故;与此同时,这些裂缝如果在路面或者桥面上出现,人们看见了难免会心生惧意,影响了路桥的真正实用价值,也影响了路桥的美观。混凝土出现裂缝一方面是因为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可能出现失误;另一方面也与施工单位所用的混凝土的质量有关系。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施工不当所造成的混凝土裂缝会直接导致混凝土的使用性能降低。

2.2 沥青路面的质量

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不严格按照配比进行的话,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如路面铺好会出现壅包和泛油的现象,或者根本就无法铺成路面的形状,有时候操作不当还可能直接造成材料的浪费。在制造沥青时,所需要的工序也非常多,任何一道工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沥青的质量以及路面结构。

2.3 路基沉降不均匀

在一些土质比较松软的地方来修建路段,如果地基不夯实,就会导致路桥再修建结束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路面不均匀的塌陷或者是路基的沉降等现象。在冬天修建的时候,由于温度比较低,地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冻结,从而就会产生冻土、土块。而在气温上升、地面开花的时候,路基也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沉降。此外,还存在着施工质量不达标所导致的路基不均匀沉降。

2.4 钻孔灌注桩不合格

在实际操作当中,因为操作场地的不平整,施工地的土层结构不均匀,钻机工作时没有放置在水平的位置,或者没有固定好钻机,在进行作业的时候就会使钻机架损坏,钻杆发生变形,或者是钻头没有安装好发生晃动等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钻孔成型后不垂直,有时与实际偏差过大或者无法放置钢筋笼等现象。

3 对路桥施工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解决措施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确保所使用的是质量合格的混凝土。在每一次使用新搅拌的混凝土的时候都要进行检验,以此来确保它的质量合格,一定要在质量上把好关;其次,施工单位应该监督、管理好施工人员在施工时的正确操作,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地要求其进行改正。

3.2 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需要施工单位结合实际的路桥工程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措施。第一,选择使用合适于工地的配合比,严格按照要求来设计混合料,以确定工程中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是适合此工程的。第二,需要监管人员对碾压工艺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这一项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如果碾压不好,在后期的运行当中就会出现路面被挤压变形的现象,尤其是在夏天温度较高的时候,沥青受热就会变软,这时候更加容易出现路面被压坏,甚至是直接粘在过路的车辆上被带走的现象。

3.3 路基沉降不均匀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避免路桥工程沉降不均匀的问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论是在土质松软的地段还是在冻土地段施工,都应该打好地基,做好在特殊地段施工的处理措施。其次,严格控制路与路之间、桥与桥之间过渡段内的路基沉降量。如果是陡降的区域,就应该采用迂回缓慢的方式下降;如果是经常下雨的地方,就应该考虑到路桥的排水功能应该比正常值强;如果是在山区,则要防止泥石流的冲击等等。因此,控制路基沉降不均匀就要从各个方面考虑,综合各种因素。

3.4 钻孔灌注桩不合格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这个问题,施工单位首先应该查看施工场地是否平整,是否会在钻机作业的时候出现凹陷,并且把钻机调试到最好的工作状态。当钻机在水上进行作业的时候,事先必须要进行检查,并且在安装之后进行试运行,查看钻出达到标准的钻孔所具备的条件。在钻机开始工作之前,还要进行一项探测工作,那就是使用探测设备在将要进行钻孔的地方探测是否有石块或者是坚硬的东西等障碍物。在钻机作业的过程当中,应当防止钻机出现偏移或者是较大幅度的摇摆。在整个钻机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常对钻机本身进行检查,预防钻机本身对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4 路桥建成之后的维修与保养

任何东西的使用都会有一个期限,过了这个期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路桥工程也是一样的。但是,在这个期限之内,如果我们懂得如何维修和保养,就会长它的使用年限。对路桥工程的路基、路桥的排水系统都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对路面和桥面的损坏之处要进行及时的修理。

5 结语

路桥工程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它。一个好的路桥工程除了人们看重的路桥质量以及它的实际使用功能之外,还需要路桥工程完工之后人民群众对路桥的维护和爱护。只有路桥安全、长期地运作,人们才能放心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斐.路桥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

[2]龚荀芳.浅析路桥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

[3]林海英.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238.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篇4

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古代如此, 近代亦如此。最近几年, 虽然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是三聚氰胺毒奶粉, 地沟油, 毒豆芽, 瘦肉精等现象依然层出不穷, 难以得到根除。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希望通过本文使人们及国家机关更加注重食品安全, 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企业诚信体系丧失, 制度不健全

当今社会是责任制社会, 一些中小型企业, 为了获取暴利, 只顾眼前利益, 鼠目寸光, 丢点本该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 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诚信, 甚至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 不计一切后果降低生产成本, 添加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 以至于人们在使用过后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此外,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 一些企业只顾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 对于生产的食品质量检测监察和管理过于放松, 仅仅是单纯地应付监管部门的审查, 最终让企业和社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污染, 而环境污染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环境污染中水体、气体、放射性物质等的污染又是重要的一部分。气体污染产生的原因是煤, 石油等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产生的途径包括汽车尾气排放、粉尘等。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 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 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比如:工业废水, 它含污染物多, 成分复杂, 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 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指各种放射性核素, 其放射性与化学状态无关, 每一放射性核素都能发射出一定能量的射线。放射性核素排入环境中后, 对大气、水、土壤造成污染, 可被生物富集, 使某些动、植物特别是一些水生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比环境中的增高许多倍。

化学物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物品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农民种植蔬菜需要通过农药消灭害虫, 增施化肥促使农作物长得壮实, 而农药化肥中有机磷、有机氯等大量进入农作物和土地中, 难以分解, 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体内, 造成慢性中毒。还有,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容忽视, 其中尤其以镉、汞、铅最为严重, 更有甚者会导致畸变和癌变。另外, 人们在饲养家禽的过程中, 为了抑制家禽体内菌类的生长, 违规使用抗生素, 继而造成抗生素在动物组织中严重超标, 进入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各种不适, 甚至死亡。

市场上假冒伪劣食品不断增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制假造假也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而变得难以抑制。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 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提高生产经营者诚信度和社会责任感

一些商家企业只是一味追求眼前的利益, 追求更多的财富, 但这种做法是在损害他人身体健康, 甚至危害他人生命基础之上的, 是不道德, 并违反法律法规的。这就要求商家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能缺失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在这种状况下, 商家企业领导人要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 提高诚信意识, 优化市场诚信环境。企业交往中的诚信, 取决于交往过程中的公开性, 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此外, 还应提升企业经营者的人格信誉, 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企业经营者自身的素质、诚信意识、人格信誉是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健全企业诚信机制和提高诚信水平的决定因素。最后, 健全企业诚信制度、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企业诚信制度、完善诚信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控制要从源头做起, 在源头加强对有害物质的控制。第一, 生活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制造垃圾、制造污染, 对于这种现象, 人们只有努力减少自身产生的污染的数量, 从而减少污染;第二, 近年来产生的温室效应、酸雨等污染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放, 因此, 只有引进先进的技术减少尾气排放或者先吸收有害物质再把气体排到环境中, 才能降低环境污染;第三, 加强对企业污水处理的监管, 提高企业的污水处理水平, 使排出的废水不污染水体;第四, 减少放射性物质的研发和使用, 做好放射性物质的隔离措施, 避免放射性物质对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关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 说到底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技术水平, 做好隔离安全措施, 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 加以珍惜爱护。

减少化学药品用量, 完善食品检验标准

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有时并不是非得使用农药化肥, 现代人类社会都在着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减少甚至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 使用有机肥料既可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成长, 又可以保护环境。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 (或) 动物, 是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 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富含大量有益物质, 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 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 而且肥效长, 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 促进微生物繁殖,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是健康的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想要完善我国食品监察标准, 最基本的还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监察制度,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制度和标准, 用科学来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引进并自主开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来满足最基本的食品监测检查。在这样一个对外交流频繁的时代, 在满足国内检测标准的同时, 要想将国内的食品推向国际, 必须将安全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品, 与国际接轨。此外, 光有技术与设备还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只有国家和人民共同关注, 加大执法检测部门的检查监测力度, 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才能在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加强政府职能, 加大惩罚力度

对于通过违法违规手段, 例如:偷换商标, 向食品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增塑剂、过量色素等化学物品来维持食品新鲜的违法行为, 政府需要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 加大经济惩罚力度, 严重者实施相应的刑罚措施, 从根本上让制假造假人员不敢再出现这种心理, 从而杜绝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

结语

问题控制措施 篇5

在医学检验中需要用到很多先进的技术,还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运用这些方法对医学检验的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然,除了技术问题外,受检验的患者与医护人员对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后,再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定制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医学检验的过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样本采集的过程,另一个就是样本检测过程。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绝大部分原因是出在这两个阶段中。

1.样本采集阶段

样本采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管是对受检验的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样本采集是非常严谨的,采集的样本要代表患者体内某个项目的指标,这个指标与标准值有什么差别,进而判断患者的病情,且只有当样本采集工作完成好后,样本检测的结果才可靠。但事实上,在样本采集的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很多因素,影响样本采集的质量。例如,检验患者的身体因素、采集的技术、设备、工作人员等,如果其中某个因素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采集样本的总体质量。此外,采集后的样本在保存过程中,如果没有满足样本保存需要的条件与环境,医学检测质量控制就会出现问题。

2.样本检测阶段

样本检测是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某些指标的测定,检测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非常先进的仪器,与采集阶段相比,出现的问题可能会更好解决,因为采集阶段中出现的问题里有很多是非技术原因,而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仪器和检测技术非常关键,如果仪器或是技术出现问题,那么样本检验的质量就会直接受到影响。

二、加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

1.提高医学检验人员的素质

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是因为医学检验人员的原因而产生的,检验人员对相关检验知识掌握不够,在检验过程中忽略某些步骤,仪器设备等使用不当等,都会影响检验质量,所以要加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首先,提高医学检验人员的素质。作为一名医学检验人员,掌握充足的医学知识是必要的,且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方面的很多知识都在不断进步,检验人员应经常关注这方面的`知识。检验人员要重视样本采集与检测对患者的重要性,本着对工作及患者负责的心态,在工作时认真落实好每一个步骤,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跟患者、临床医师反映,必要时重新检验,务必保证医学检验的质量。

2.用科学合理的技术采集检测样本

技术是控制医学检验的前提,对检验项目不同的样本在采集与检测的过程中,其技术也可能不一样。在对受检验者确定检验项目后,医生需要为患者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检验技术,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不管是样本采集过程还是样本检测过程,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试剂等,都需要检验,特别是试剂的检查,很多试剂都有其特点。例如,在空气中暴露后会与空气中的某成分反应而失去效果。在样本检测过程中使用试剂时,一定要规范使用试剂,不管是试剂的种类还是用量等,都应再三确定,确保采集检测样本的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控制医学检验的质量。

3.规范采集检测样本操作

选择科学合理的检验技术后,操作过程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也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在医学检验中,检验不同的样本有不同的技术,而采用不同的检验技术,其操作规范也不一样,在对样本的采集与检验过程中,确定检验技术后,其操作步骤也基本确定。医护人员在采集样本或之后的样本检测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一旦出现问题,哪怕是非常小的差错,都应向医生报告,不能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影响医学检验质量。

三、结语

问题控制措施 篇6

关键字;成本核算控制问题措施

前言:

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企业既要能发现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要能建立起高效的控制体系,从不同的角度控制成本核算工作。成本属于商品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实力和综合实力的标准。以下笔者从企业成本核算特点人手,针对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1.企业控制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管理层不重视控制成本核算

企业的决策者,管理人员对财务工作不是特别了解,一般都全权委托会计人员处理,为了節约开支,企业财务部门的设置基本都很简单,财务人员配备也不完备,而就连最重要的仓库和进货出货环节也没有配置成本会计,这些职位基本也都是由会计一人担任。企业中的会计人员每天除了要核对好企业的每笔收支,月末还要结转损益给员工开工资,这些工作使得他不能对成本控制进行全面掌控,时常会导致成本核算资料混乱甚至丢失,在成本核算会计的处理上出现错误。再加上兼任的财务人员为了工作简单到了月末为了申报纳税和成本核算不按规定结转成本,同时造成核算不准确。

1.2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工作质量降低

企业中的一些会计人员虽然懂得财务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对财务工作的主动性和细致性,工作中只是按照常规去做,没有一点创新性,不会研究出更好的解决成本核算工作量大的解决方法,不能认真研究企业及各个部门的成本分摊,仅仅是月末结转账务,给领导报出成本报告,再加上有些财务人员不能自觉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虚报成本,从而不能真正的反应出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而是与企业管理者一同私设小金库,做假账。

1.3企业控制成本核算监管不到位

无论是商业企业还是工业企业,成本的发生都要有一个衡量标准,企业成本核算中发生的多少在核算时不能按照数量或者金额追溯到个人。而在工业生产中,包括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加工、生产、领料、配料、废料回收等这一系列过程中都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环环核算,没有按照要求明确的追踪到个人。

2.加强控制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措施

2.1提高企业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不但要提高经营管理各部门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还要注重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要把企业的成本与企业各管理部门和员工的经济责任及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任务型、控制型”为“效率型、管理型”,除控制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以外,更注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调动了全体人员管理成本的自觉性,从而不断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在拟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因此,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

2.2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企业可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作为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一定要熟悉法规,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还要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实际情况反应企业成本,不能为了顺应管理者,提供不准确的会计信息。要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会计人员由于会计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机会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有可能了解或者掌握重要商业机密,因此必须严守秘密,泄密,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会计人员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严格保守,不能随意向外界泄露商业秘密。

2.3强化企业成本核算监管措施

建立健全以责任成本为主体的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财务处理,以此来防止企业会计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和错误。建立责任成本制度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核算中各个环节出现的成本浪费、截留过程,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各个组织机构和执行人都能够按照企业经营制度中所规定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工作,这样,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就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这一整套控制和内部经济管理制度。企业在进行控制成本核算监管时可以按照责任来归集成本资料,按照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将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成本核算改革的要求,充分的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相关财务规章制度使成本管理与经济责任密切挂钩,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缺点,做到权责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全面达到企业成本监管的目的。

结束语:

变电运行安全控制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7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解决措施

1 引言

在变电系统的运行中, 秉承着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变电系统的运行和稳定, 变电系统承担的主要职责就是有效的维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营,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近年来, 变电系统中的故障和事故频发, 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阻碍, 严重干扰到了相关系统的运营, 如何进行变电系统安全的有效控制, 是摆在当前的管理人员和电力部门的首要任务。

2 变电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

如果电力系统的状态运行方式不合理, 就会导致供电系统的运营受到影响, 严重的还会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保障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营显得极为重要, 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有效科学的安全管理, 细致的分析变电站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掌握变电系统的安全和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周期之间的密切关系, 及时的理清对应的电力结构, 可以有效的遏制设备的老化和损坏所带来的故障和安全问题, 减轻变电系统安全控制的难度和任务;对于损坏的设备, 应该及时的进行保修和维护, 更应该预防的是, 相关的检修人员不要只是简单的维护和按照常规检查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巡检和维修, 而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提出不同的维修策略, 保证维修和检查的有效性。

(1) 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近年来, 随着变电站操作结构的持续改进, 逐步实现安全管理措施。变电设备故障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的特点, 对于这类故障的处理更应该及时的进行, 如果控制不到位的话, 势必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等事故;在对应的管理过程中, 应该加强对事故的追究责任制度, 但是有的企业仅仅只是技术的革新和管理的程序化, 并没有意识到变电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忽略了相关的管理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一旦出现事故, 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在实际的运营中, 这样的情况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员工安全意识的薄弱也是造成变电系统的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的原因, 因此相关的部门平时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等,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 控制好人为的因素, 是变电安全的管理和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

(2) 操作失误频发。变电设备的运行具有其特殊的性质, 不光单纯的依靠变电设备, 还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力, 员工的安全意识, 工作的注意力的集中与否, 是否能够有效快速的判断设备的损坏和故障信息会直接的关系到系统的运行的稳定性,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 在变电运行的相关岗位中, 很多的员工的业务能力差别很大, 素质参差不齐, 给变电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此外, 有的部门变电运行的相关值班和操作程序过于繁琐, 员工操作时为了省事, 不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程和制度进行对应的操作也是导致系统故障频发的重要原因。

(3) 在短时间内没有及时更换电气设备, 检查操作, 维护和更新缺乏的电气设备的积累, 将导致设备的继续老化,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相关的部门应该及时维护、更新和检查, 尽快发现隐患, 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杜绝变电设备的隐患。及时检查操作上存在的不足, 我们应更新当前的风险意识加强维护、建立检测体系、维护和更新系统, 将变电站设备的故障系统的整体性能提高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提高整体的运行能力。

3 变电运行安全的控制措施

(1) 提高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农村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电能生产, 供应, 销售都在同一时刻完成, 电力生产到使用的所有环节中, 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造成损失。如果电网发生重大事故, 不仅对设备和电力企业造成损害, 而且还影响到成千上万的家庭的电力使用, 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 对于国民经济都有着不良的影响。现在, 由于生产、安全、连续供电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对操作人员的责任越来越重要。因此, 变电站运行人员必须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建立和实施各种规章制度。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科技企业变电站运行人员的主要要求是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和各种操作和电网系统模式和变电站的相关情况;熟悉各种电气设备的规范使用;熟悉是一种特殊的设备类型, 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类型设备, 熟悉电气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会使用各种安全工具和电子测量仪器;掌握变电站的完整的运行过程;能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中常见事故。

(2) 建立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是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现代化运营的关键衡量指标之一, 很多的电力部门采取的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 结合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通过互联网和软件技术, 形成先进的甚至远程的变电系统的管理系统, 实现智能化远程化的管理和监控, 大大的提高了变电系统的安全控制的效率[1]。

(1) 变电系统的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变电系统的管理软件中的重要部门, 主要是承担了安全生产的信息等, 是属于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通过对应的模块的编码可以快速的对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 及时的判定相关的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尽快的进行对应的处理措施, 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般主要分为设备管理电网的管理以及电网结构的管理等部分。

(2) 运行安全监督管理:变电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还应该有安全监理的管理模块, 主要涉及的是组织结构的管理和工作计划好的管理等内容, 典型的事故的处理应急预案和预警功能, 同时还会带有实时监控的功能。

(3) 变电业务管理:主要是建立各种设备的运行档案, 记录设备运行的数据, 进行设备测试、测量、评估和设备验收, 对于其中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 积极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通过设备状态维护能够有效组织人、财务、材料和其他管理元素, 使有限的资源最大化。根据变电站设备和人员的维护特点的实际情况, 采用“220k V变电站集中控制110k V变电站”的管理模式。根据变电站设备的具体情况设立机组专用设备管理, 在设备检查维护过程中应该突出关键的维修点和故障类型, 有针对性, 采用工作有序的方式, 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节省维护成本[2]。

(4) 建立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了实现变电站可靠, 有序的运行, 必须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尊重科学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牢记安全规则和法规, 更重要的是, 坚决制止滥用安全法规的行为。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做好生产安全。管理好各种设施和安全管理体系, 严格执行各级安保责任制, 消除隐形来源的安全隐患和不良行为。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管理制度的原则, 包括进行有效的危害分析, 控制理论和安全评价方法等。

(5) 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相比之下, 人员、设备, 环境中人员是最活跃的因素, 规范人的行为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也是预防和控制的重点。安全意识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意识, 管理者具备了安全意识后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对事故的控制, 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不断的灌输安全意识, 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提高警惕性和责任性, 最大化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管理者还具有督促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的作用, 应该有力的督促各级部门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的树立[4]。

(6) 完善管理体系, 良好的管理体系应该具备科学的考核标准, 变电系统的管理也是一样的, 应该制定和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当的衡量性的综合指标, 帮助企业进行安全和管理上的评估, 对于事故进行定性话的初级评定, 对于严重的事故应该有定量化的衡量标准, 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评估, 在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很多伤亡事故的发生, 指标的建立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应该责成相关的部门不断的完善对应的规范和标准, 科学有效的制定标准, 在衡量中应该实事求是, 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级别的衡量。这应该引起电力部门的高度重视, 应该尽早的将相关的衡量考核标准建立并完善起来, 这也是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

4 结束语

变电设备的运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直接的关系到了人民的生活, 电力北门的发展甚至是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相关的电力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事故频发的变电运行领域, 应该建立健全的相关安全条例, 定期组织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树立安全意识, 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有效的巡检和维修, 管理者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 保证变电运行的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勇, 刘玲玲.变电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18) :146.

[2]刘又铭.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21) :157.

[3]郭伟逢.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科技与企业, 2015 (13) :89.

企业预算控制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篇8

一、预算控制概述

(一)预算控制基本内涵

就企业而言,预算指的是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运营收支、资本和资金流向等相关计划。预算控制指的是企业通过制定、落实有关预算制度等行为来实现企业预算的有效管理,保障资金利用控制在企业的预算范围内。预算控制充分表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提供了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相关事务运行的根本。

(二)企业预算控制的基本方法

预算控制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基本程序:其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涵盖企业的财务预算、投资预算、经营预算等,经营、投资预算通过货币流向报表在财务预算中得以体现;其二,结合预算管理制度编制企业预算,明确企业内部各个机构的权职,建立合适的预算控制办法,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其三,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在预算控制查找资金实际的使用和预算管理存在一定的偏差,提出财务改进措施。

二、企业预算控制的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预算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预算控制有效预测了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可以有效规避资金使用风险,可以保障企业运行中有效规避相关的投资风险;其二,预算控制可以使企业更好的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及时发现资源利用问题,同时采取高效的应对措施,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其三,预算控制工作必须由企业各部门支持配合,所以,高效的预算控制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绩效。

三、企业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控制理念相对落后

多数企业都已经在内部建立预算控制,但是,由于客观和历史等因素,企业管理对于预算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预算控制观念相对滞后,导致预算控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当前,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企业自身的预算控制的积极性较差,部分企业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预算控制模式等依然较为落后,甚至对预算控制认识存在误解,没有切实认识到人在预算控制中的积极作用。

(二)预算编制需要进一步的更新

企业自身的预算编制相对落后,当前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种类较多,结合企业运行情况,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生产等方面的预算编制活动;同时,使用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的预算方式编制企业预算,保障预算执行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加清醒观察自身的运行状况;另外,对于预算编制界定方法相对较多,企业可以进行年度、季度、月预算编制或者根据项目进行预算编制,由此可以实时把握企业运行状况。然而,一些企业采用的预算较为滞后,导致预算缺乏实效性。

(三)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控

预算控制不单纯只是财务计划,同时,还涉及企业各机构在一定时期内资金使用情况,所以,企业预算执行部门不只是涉及企业内部的财务机构或者管理者,而是需要企业每个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预算执行工作中,甚至公司打印所需要的纸张都需要被考虑到预算执行中。然而,通过对国内多数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结果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自身的预算控制编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由此使得预算执行责任配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企业而言,预算控制执行全员参与度严重不足。部分企业的确制定了相对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实施较为科学的预算编制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其执行力不足,只有极少部分员工可以切实了解到自身日常工作也是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表明,国内企业的预算执行普遍缺乏较强的监控力度,即使企业预算编制得到了相对合理的安排,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理者并没有对日常运行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预算控制力严重不足,预算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四)预算控制与企业资金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偏差

我们知道,预算控制并非财务控制,但是预算控制效果理想与否可以在财务报表上得到充分的显现,所以,我们需要切实关注预算控制同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在企业预算编制、控制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可以充分的展现预算控制效果,但是现阶段,企业预算控制过程中常常出现预算和实际资金使用存在偏差的情况。为更好的在财务统计中显示余款控制效果,企业会计工作者采取不同的会计信息生成方法确保账面数据的真实、合理,但是,却忽略了会计信息在预算执行中起到的反作用,比如,过度的盈余财务信息会导致企业管理者在投资过程中形成错误的判断,导致企业管理层的预算和企业实际严重不符,导致投资成为“失败的投资”,表现为企业的预算控制不佳。

四、企业预算控制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企业预算控制理念

为了更好的处理企业预算控制问题,首先应当切实转变企业预算控制观念,预算控制理念的不同对应的预算编制也存在较大差异,预算控制实际执行的差别较大,先进的预算控制理念可以促进高效预算控制的形成。为了有效的转变企业预算控制理念,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做起:其一,为增强企业管理者对预算控制的重视,可加强预算控制的学习,使得管理层更加清楚的认识预算控制工作,充分了解预算控制的积极意义,为预算控制工作做好思想准备;其二,企业需要积极的参加国际管理培训班,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学习科学的预算控制方式,将先进的预算控制思想引进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其三,企业管理层应当进一步加强预算控制的宣传工作,强化预算管理约束制度,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保障预算管理战略得以执行和落实,使得预算控制效果更为理想。企业管理层必须在正确认识预算控制的基础上,更加清晰的了解预算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到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层必须切实提升自身的预算控制的可执行性,对自身的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有效的改进预算管理战略。

(二)采用合适的预算控制办法

当前,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企业的发展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发展环境,自身发展必须越过各种的障碍,为此,企业必须选择高效的预算控制方法。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而有效的分析市场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方法,展开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由此防止企业自身发展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可以使得预算编制更为科学合理。比如,采用增量预算的办法,将企业工作业绩当成预算编制基础,进而逐步增加企业其他相关预算内容;也可以选择使用零基预算法,在企业各个项目结算点清零企业所有资产,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对企业内部各个机构资金需求以及经营成本进行分析,根据企业现实重新分析每个部门的资金需求以及运营成本,使预算编制有效满足企业下一环节经营。还可以使用固定预算办法,整合企业固定经营项目以及业务量,积极总结经营和业务发展规律,并且在此基础上实施预算,由此企业就能够在不考虑业务量改变的前提下进行预算控制相关工作,可以获得企业业务开展的真实效果;运用流动和规定预算的办法,针对企业运营中某一特定的项目实施滚动预算编制,便于有效的监控企业的运营状况,采取灵便的预算控制,或者将会计核算和预算编制二者的实践重合在一起,可以使企业可以制定合适的预算控制制度同时进行高效的预算控制。

(三)加强对企业预算控制的监督

为了保障国内企业预算控制更为可行、有效,必须强化对预算控制的监督。在此过程中,各个企业需要做到下面几点:首先,企业管理者必须开展有效的预算控制反馈,及时的采集预算控制信息,科学的解析相关控制信息,第一时间给予相应的反馈,一旦出现预算超支问题必须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比如强化超支机构预算控制,限定实际的资金运用审核权限等;其次,企业管理层必须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和评估工作,聘请高素质的预算控制分析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准确的掌握问题形成的原因,预算管理部门就预算执行差异进行对应的评价,同时,将预算控制分析结果和预算执行结果作为各个部门考核的重要参考,并将其作为预算监控重视手段;最后,预算控制监督工作并非只是管理层人员的职责,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积极的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并积极的宣传预算控制,使企业工作人员切实认识到预算控制的重要性,促使员工加强自我控制,由此推动预算控制效率的提升。

(四)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做起:其一,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和自我评价机制的建设,由此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二,建立系统的会计工作准则,同时,积极的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使之更好的为决策者服务;其三,需要建立会计信息评价机制。对此必须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并及时的监督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五、结语

综上,预算控制对于企业的运营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更加持久、稳定的发展,企业必须切实重视自身的预算控制工作,切实保障预算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预期的控制效果,促进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蕊爱.我国企业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商业研究,2010(07).

[2]谢丽.探讨企业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13).

[3]肖小玲,石建月.关于企业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8).

[4]张校英.浅谈汽车零配件企业预算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

问题控制措施 篇9

由于结构计算的规定, 节点地方的梁上方的钢筋太多, 在捆绑以及振捣的时候面对的不利现象也多, 会发生如下的一些不利现象。

1.1 钢筋间的距离太小, 不合乎设计的规定, 有时候将多个钢筋并

排的设置, 此时干扰到它和混凝土的粘结性特征, 无法体现出抗拉强度。

1.2 节点地方的钢筋布局混乱, 无法有效的进行振捣工作, 进而发生蜂窝等问题。

1.3 梁上部负弯矩钢筋较密, 会在它的上部出现缝隙。可以使用如下的一些应对方法:

1.4 要积极的设置断面, 确保上方的竖直方向的钢筋间的距离合理。如果是其两排方向来设置的话, 要避免其交错存在。

1.5 结合规定我们得知, 结构处的剪力关键是靠着混凝土来实现的。通常不设计弯起的钢筋, 此举能够降低节点等处的钢筋的总数。

1.6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 受力钢筋尽量均匀布置, 保证钢筋间距满

足构造要求, 尤其是在多肢箍的梁中, 一定要先确定主筋的位置, 在根据主筋的正确位置来确定箍筋的几何尺寸。

2 受力钢筋接头处理不当

由于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中的钢筋接头及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接头处理不当, 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受力后将会导致接头处拉开, 使构件产生裂缝, 严重的会使结构失稳。

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2.1 钢筋接头形式必须严格遵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一2002)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2 轴心受拉和偏。已受拉构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

2.3 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2mm的1级钢筋, 以及直径大于25mm的Ⅱ、皿级钢筋的接头, 均宜采用焊接;

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中的受压钢筋的接头, 当直径大于32mm时, 应采用焊接。

2.4 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接头, 宜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当采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4.1 纵向钢筋的接头, 对一级抗震等级应采用焊接接头, 对二级抗震等级, 宜采用焊接接头。

2.4.2 框架底层往、剪力墙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接头,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采用焊接接头, 对三级抗震等级宜采用焊接接头。

2.5 按要求控制钢筋接头的位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2.5.1 无论是焊接或绑扎接头末端距钢筋弯折处,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且不应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

2.5.2 钢筋接头不宜设在梁瑞、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2.5.3 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在同一构件中要相互错开。

2.6 按规定控制钢筋接头的长度。

2.7 按规定控制箍筋的间距。

在绑扎骨架中非焊接接头长度范围内:

2.7.1 当搭接钢筋受拉时, 其箍筋间距不大于5d, 且不大于100mm。

2.7.2 当搭接钢筋受压时, 其箍筋间距不大于10d, 且不大于200mm。

3 楼板的具体尺寸超过了设计的尺寸

当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 工作者未认真的分析钢筋和埋件以及管线彼此间的关联, 此时就导致楼板的具体尺寸要超过了设计的尺寸, 进而发生不利现象。

3.1 不必要的加厚楼板, 造成材料浪费。

3.2 楼板超厚, 结构的实际荷载超过设计荷载, 对结构的地基等方面造成隐患。

3.3 提高楼面标高, 造成上部构件的尺寸或位置偏差, 工业建筑造成设备安装困难。

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3.3.1 设计图纸中应重视构件的断面设计, 根据构件的设计断面和

各类钢筋的交叉关系确定钢筋的正确位置。

3.3.2 设计单位各专业应注意配合处理好预埋管道与钢筋的关系。

4 当梁和柱等的强度不一样的时候, 易于出现的品质不良现象

现浇框架结构中, 因结构设计的要求, 梁柱和板的混凝土常采取不同的强度等级。从构件的结构重要性和受力特征来看, 这样处理是比较合理的。但从实际情况看, 往往是弊多利少, 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4.1 一个浇筑平面内出现三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增加了施工难度, 延长了施工工期。

4.2 经常会造成一块楼板上四周设置施工缝、梁端部设置施工缝等不正确的施工工艺, 处理不当, 不但增加施工难度, 而且造成质量隐患。

使用的应对方法:

4.3 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要确保其强度级别是合理的, 这样能够精简建设步骤, 同时确保其建设的品质优秀, 不过要多使用一些物资。

4.4 对于柱子来讲, 要使用一类强度, 对于梁等来讲要使用另外的强度。

在节点地方设置单独的方法。像是布置钢筋网等, 这样就可以保证材料的强度等是合理的。在建设的时候, 要由专门的工作者来开展搅拌等活动。

5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误区

对于保护层来讲, 它的意义是确保钢筋不会锈蚀, 而且确保其有着非常好的锚固特征, 要高度的关注。不过因为规定不清楚, 或者是设计者未认真的论述, 此时就会面对如下的一些不利现象。

5.1 对于梁和柱子来讲, 只是明确了主筋处的保护层的尺寸, 那是

没有关注箍筋处的内容, 此时就导致外漏问题, 或者是尺寸不合理的现象发生。

5.2 没有明确好主梁以及次梁等的关联, 此时就导致厚度不合理, 进而发生不利现象, 干扰到后续的构件的稳定性特点。

5.3 对于地上的区域和地下的区域位置的柱子来讲, 由于它们所处的氛围是不一样的, 结合规定, 要使用不一样的保护层。

然而设计者很容易忽略此类内容, 不开展专项的设置活动, 在建设的时候就容易发生两点不利现象。第一, 均是结合环境要素来设置的, 此时就导致地下区域的保护层的尺寸不合理。第二, 地下区域结合基础的氛围等开展设置活动, 对于地上的区域结合正常的模式来设置, 因为地下的较之于地上的要有着更高的厚度, 此时就导致钢筋发生外撑现象, 进而导致安全问题。

使用的应对方法:

5.3.1 积极地分析构构件中的所有的钢筋的联系, 结合其方位来布局保护层和水平面的高度等, 而且开展截面处的设计活动。

第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布局主筋处的保护层的尺寸, 明确其方位, 它的保护层的尺寸一般是按照如下的公式来分析, 可采用a+d1 (a为箍筋保护层最小厚度, d1为箍筋钢筋直径) , 而且要超过设定的最下尺寸, 这样能够明确其合理的方位。对于交叉区域的钢筋来讲, 也可以按照如上的一些措施来设置。结合其合理地方位, 明确构件的高度而且做好配筋运算活动, 并在建设图中标注好具体的方位内容。

5.3.2 合理的辨别相同构件的环境特征, 要关注不一样的氛围中的保护层的具体尺寸。

对于地下的柱子可以把它的断面增加, 此时可以合乎保护层的规定, 而且确保其方位是一样的, 这样就能够合乎受力的规定。

6 露主筋和缝隙央法

6.1 因为竖直构造的浇筑尺寸不合理, 同时又没有使用有效应对方法。

在组装钢筋的时候未设置垫块, 或是其总数不合乎规定, 和主筋之间没有捆绑牢靠, 出现了松动问题等, 使得主筋不具有保护层。当如模之后因为不合理的操作, 使得位移问题发生, 进而就会将主筋暴露。

6.2 因为在开展二次浇注工作的时候, 没有认真的处理, 其节点地

问题控制措施 篇10

关键词:施工质量,预防,措施

一、桥梁裂缝

混凝土桥梁由于开裂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倒塌, 是城市桥梁施共行中应该注意的棚题之一。特别是在城市桥梁中广泛应用的预应力连续刚构梁, 其腹板经常出现约45℃的不同程度的斜裂缝。混凝土构件裂缝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它涉及到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构造特点及施工过程, 外力等各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由于施工引起的质量问题。

1.成因分析。

1.1温度应力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混凝土浇筑初期, 水泥水化热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 内部温度显著升高, 而拆模后表面温度降低很快, 造成了温度陡降, 内外巨大的温差造成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就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膨胀应力。混凝土在浇筑初期, 其抗拉强度很低, 若此时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 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1.2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由于腹板内预应力管道密集, 在浇往腹板混凝土时容易造成局部地方特别是位于预应力管道下方的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出现漏振、欠振等现象, 致使腹板混凝土不够密实, 有蜂窝麻面甚至孔洞出现, 削弱了腹板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1.3施工过程有效预应力难以达到。预应力管道在施工放线过程中不够准确, 导致预应力管道不够圆润、局部微段出现弯折的现象, 造成预应力筋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存在偏差, 从而引起该处径向力的突变。并且, 不平顺的连续预座力管道也易造成预应力束的断丝滑丝现象。预应力的不足降低了腹板的抗剪能力, 容易产生腹板裂缝。

2 预防措施。

2.1在施工过程中, 通过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 分层浇筑以及设计合理的养护措施, 比如混凝土表面覆盖草袋及塑料薄膜, 进行保温、保湿养护等措施, 确保降低温度应力, 避免温度裂缝。

2.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浇注腹板混凝土时振捣一定要充分, 特别是腹板内预应力管道较密集的地方更要做到不漏振、不欠振, 保证混凝土浇注密实。严格按施工规范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张拉时混凝士强度应符合规范及设汁要求, 避免在混凝土强度还没达到规定值时张拉预应力筋。

2.3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特别是保证预应力束的张拉效果。在后张法时由于应力损失使的控制应力ocom≤0.75fpk, 要采取检测伞郎磨阻 (管道、锚圈、锚具) 和实测锚摩回缩造成的应力损失, 对其进行超张拉并同步进行整束控制应力检测使得锁锚时达到设计张拉控制应力ocom=0.75fpk, 最终达到有效预应力的建立。

二、路面与路基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其有养护方便、通车快、行车舒适、噪音小、运营经济性好等优点, 在高等级公路和市政道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很多, 就施工方面而言, 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路基与基层的质量。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由于路基填料不当或路基防护排水不完善等原因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 必然会起路面的不平整。基层的工艺水平差和管理不严会导致沥青路面的厚度有明显的差别, 甚至差6~7cm。竣工时虽然表面的平整度较好, 由于面层厚度不同, 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面层的压密形变也不同, 这就导致表面出现小的不平整。 (2) 面层摊铺材料质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 油石比较大, 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 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 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 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 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匀也造成摊铺困难, 难以保证路面平整度。 (3) 沥青混合料碾压。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混合料温度过高时碾压, 易使混合料产生推移, 沥青层厚度不均;温度较低时, 碾压达不到规定压实度, 空隙率过火。

因此, 在施工中, 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 (1) 路基在填筑前, 首先应进行原地面处理, 路基填筑厚度一般以不小干30cm为宜, 予以分层压实, 并完善排水设施。在基层施工中, 主要以控制纵断高程为主, 一般采用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走钢丝绳的方法。 (2) 沥青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 以保证摊铺机能连续、均匀、不间断作业。此时路面平整度就好。如供料不及时, 摊铺机待料时间过长, 混合料温度下降会引起局部不整, 而且自动找平系统在每次启动后, 需行驶3~8m后才能恢复正常, 因此切忌摊铺机经常停机。 (3) 碾压应在混合料较高温度下进行, 一般初压不低于120℃, 复压不低于90℃, 终压完成时不低于70℃。

轮胎压路机使用时, 各个轮胎的新旧程度和轮胎压力, 必须做到新旧一致、压力相等。如果轮胎软硬不一, 在碾压过程中形成轮迹, 使沥青面层横向平整度超标。压路机应停在冷却后的沥青路面上, 否则极易形成小坑槽影响平整度。

三、路面与桥梁连接的质量通病

桥梁两端与路面之间的接缝连接稳定性直接影响列日后的行车。在道路和桥梁工程中, 道路和桥梁作为两个单项上程在施工中只能分别施工, 施工接近尾声时, 必然牵涉到接缝连接, 如果处理不好, 那么在通行一年后, 沉陷问题便暴露出来。行驶中的车辆到桥两端被迫减速慢行, 反之, 就要引起严重的跳车现象, 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

究其原因, 桥梁台背填士, 由于压实机械的作业面狭小而是压实不到位, 通车后, 引起路基的压缩沉降。台背填料与台身的刚度差别, 造成沉降不均匀。在桥梁与路基结合处, 常会产生细小收缩裂缝, 雨水渗入后, 使路基产生病害, 导致该处路基发生沉陷。为了防止桥路结合部出现错台,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道路开槽甭旋喷桩桩顶, 将桩间软泥尽可能用人工清理干净后回填碎石至设计标高, 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静碾一遍, 振动两遍, 以保证碎石填满桩间窄隙。 (2) 回填二灰前, 实验审必须对回填材料进行现场取样, 并检测石灰含鼍及混合料含水量, 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摊铺。如混合料不合格则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3) 回填中, 控制虚铺厚度在23m, 保证压实后每步厚度不超过20m。每步回填碾压完成后, 试验人员要进行密实度检测, 对不合格点要进行重新碾压, 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本文详细分析了城市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 桥梁与路面结合部的沉陷问题以及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施工中要严格管理, 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 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 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 确保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春雷.探讨道桥施工质量的预防及措施[J]大观周刊2012年45期

问题控制措施 篇11

【摘 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更是对企业信息安全、资金安全的保护,对企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涵义及其作用,对当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措施

一、前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但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和水平还相对较低,而企业的内控质量与企业会计工作密不可分,所以,探讨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会计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了确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的完整、安全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程序、方法和措施。从本质上来说,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就是以企业资金作为控制对象,并且伴随这些资金的流动,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过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辐射公司管理和治理两个层面,从内容构成看,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应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来构建,但现代企业在构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之中,不但要设计与日常管理相对应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作为公司日常管理中的制约措施,同时还必须从公司治理的高度来建立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作为公司治理中财务决策和价值运筹中的制衡机制。例如,出纳和会计的分工,以及钱账分管被公认为会计内部控制,但是总经理和董事长资金管理权限的划分、资金调拨以及重大投资的联签制和集体审批也属于会计内部控制,前者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会计内部控制措施,而后者则是公司治理中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任何企业必须在遵守新《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发展规划、综合实力、市场前景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保证企业的各类经济信息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和可靠度,确保合理、高效、安全地应用企业资产。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会计人员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一套完整、流畅的会计内部控制流程不仅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还能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率;(2)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可以强化对企业资金的控制力度、资产的保管和增值力度,针对各种与资产相关的经济活动,采用合理的控制手段,保障资产完整和增值;(3)有效的、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整合企业各种资源,明确和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促进企业各部门、分公司协调配合,高效、有序地运转,在保证企业财产完整、安全的前提下提升运营效率。(4)有效而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有助于控制和约束企业内部会计行为,遵守国家的财政纪律,控制财务舞弊,净化财务环境,有效避免企业的资金和资产流失。

三、当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

据调查显示,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当今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有些企业认为企业的会计工作仅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缩影,因而对其进行内部控制是没有必要的,现有的财务规章制度就足以约束会计工作,保证其顺利进行。第二,有些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并没有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现实具体情况相联系,无法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践中加以很好地落实和应用。总而言之,主观上的认识度和重视度不高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2.财会内控的执行力度较弱

原则上,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发展情况及时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之更适合当前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否则就会减弱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企业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没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措施。所以当企业遇到风险等问题后,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没有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二,因为没有制度的约束,导致企业员工工作执行力较弱,出现工作拖沓、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等问题。

3.财会内控的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从企业当前的运营状况来看,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都不够健全。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很多企业仅以利润率和净利率等具体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完善,致使企业的内控评估体系不能与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相适宜。第二,有些企业在构建财会内控评估体系时,并没有对企业经营等实际情况深入调查,也没有对该体系进行理论评估,致使制定出的内控评估体系缺乏实践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第三,部分企业的内控评估体系制定还不够科学,没有等级式的评估层次体系,致使企业的评估体系并不能有效而准确地评估执行力。

4.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不力

受到经济发展大环境的限制,企业的会计工作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企业会计工作机构设置不科学,分工不明确;企业会计凭证填写十分随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企业缺乏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监管机制。在现实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如下:企业员工出于等级观念或者迎合领导而违反财务会计规范制度,这样严重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1.强化内控意识,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并有效地实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强化企业管理的关键。(1)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全面认识会计内部控制,把加强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清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其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认识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内部控制是一个监督、制约会计业务运作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体系。(2)完善组织结构并建立多层次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会计内部控制包括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制度评价等多个方面,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正、完善的动态体系,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会计内部控制数字化信息系统,来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3)提升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提高企业财务队伍的整体水平,明确会计内部控制考评机制,对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给予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实行奖优罚劣。要对企业全体员工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员工对会计内控工作的认识,灌输企业发展人人有责,会计内控工作需要每个员工的参与和配合的意识。

2.强化资金管理,对控制体系进行完善

資金是企业的血液和命脉,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其内部资金的充裕程度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所以要改善现有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完善现有的企业会计内控体系,就需要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保证企业内部资金的稳定和资金链的良性循环。在企业内应建立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比如可以开设企业往来的对公账户,以此来减少现金的收入与支出;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设定预算目标,组织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动态调整预算,评价完成情况,使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一条整体的、有机的闭环管理链条;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对企业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及时、客观、准确地进行核算,同时定期对岗位进行轮换,杜绝舞弊行为,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严格审核报销原始单据,建立支票、发票等票证的收、发、存台账,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以及库存现金等进行盘点,加强资产的管理,避免资金循环不良等问题;还可以通过制定资金收支的标准流程来控制资金的内部流通,各项资金由相应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明确的权责划分有利于资金的规范使用。

3.强化内部审计,对控制措施进行健全

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审查机制是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可以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执行情况,对企业会计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及资金运动实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相结合的闭合管理,以此保证企业各项政策的落实,贯彻落实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第一,对企业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之了解最新的行业知识和动态,提高其职业素养,以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二,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对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进行发展与完善,加强各企业间及审计专家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第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独立于其他部门,以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第四,落实好企业审计部门相关工作,审核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原始凭证和企业财务收支事项的真实合法性和准确完整性,针对审计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原因从而制定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以避免相似问题再次发生。

4.强化财产清查,对监督制度进行补充

企业要实现经营活动,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作为基础,要实现发展和壮大,则需要对其所有财产有清楚的认识,所以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时,应突出对企业财产等物资进行彻底清查的力度,有效保证企业财产安全,避免非法占有、挪用公款等问题的发生。所谓财产清查,就是对企业所有的财务等资产定期进行盘点与核对,以保证企业资金、财务等财产账实相符。企业财产进行清查作为企业内控的牵制机制,可以实现对企业监督制度的补充,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诸如错记、误记、漏记等问题。为保证清查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需要建立明确的权责制度。在建立权责机制时要使得授权部门与执行部门有效分离,以便可以独立完成相应工作,保证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另外要注意部门间和个人间的牵制和监督机制,使之可以相互牵制与制衡,以提高财产清查的有效性和力度,以便更好地对企业财务会计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五、结语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保证,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手段。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化冲击,这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艰巨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针对当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积极探索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从而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开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琴松.浅析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业务流程[J].商场现代化,2012(18):100.

[2]陈海赟.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3).

建筑装饰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篇12

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建筑装饰”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组成分部,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到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分析装饰工程的施工特点和质量特征, 建立和健全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 采取保证装饰工程质量技术措施, 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途经。其特点, 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1) 产品的“单一性”。每个工种所操作的产品都是“单一”的, 如安装浴盆, 在一个卫生间内安装完就要转换到另一个卫生间去。

2) 施工的“短暂性”。装饰产品的施工都是很短暂的, 如安装门一天可装几个房间。

3) 施工的“连续性”。对一项完整的施工项目来说, 都是由许多工序连续施工而成为一件成品的, 一个工序接着一个工序, 衔接不好, 就意味着时间的浪费, 工期拖长。

4) 工序间的“依赖性”。在一项装饰工程上, 各工序之间都有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不能孤立地存在, 如一间卧室装饰需要抹灰工、木工、电工、油漆工等的共同协作、缺一不可。

5) 工序间的“制约性”。各工序间除了互相依存外, 还有互相制约的一面、如上例中的每个工序的尺寸都是相关连的、不能各行其事, 地面高度与窗台高度、开关插座板高度、都有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

装饰工程质量特征主要表现在功能、观感和时效三个方面。

1) 就使用功能来说, 它要求做到开关灵活, 仪器仪表反应灵敏;电气、水卫管道畅通;楼地面、外墙面不漏水、不渗水;门窗与墙体, 地板砖、大理石镶贴结合要严密、密实, 做到不漏雨、不透风、不空鼓。

2) 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必须具备良好的观感效果, 它不仅能满足使用要求, 同时也应该是给人艺术欣赏的珍品。观感质量总的要求必须做到点要匀, 线要直, 面要平, 角要方正, 做到接不错位, 拼不乱缝, 盖不露底, 镶不虚空。

3) 装饰工程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时效特征, 要求必须保持具备一定期限的质量, 反映出它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决不能在施工时偷工减料或者使用劣质材料, 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

2 建筑装饰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1) 合格率极低

一些地区曾对装饰工程质量进行专门抽查, 其结果均反映出装饰工程质量的合格率极低。2008年, 山东某市121项装饰工程质量合格率为24%。

2) 存在多种隐患

(1) 火灾隐患。据有关部门统计, 每年全国人发生在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 大约占全国火灾事故总数的25%左右。而发生此类火灾的原因, 主要是使用易燃装饰材料, 以及违章设计和施工所造成的。如有的室内装修工程, 不仅选用易燃的化纤织品类装饰材料, 有的竟将电器开关直接安装在易燃织品。

(2) 结构隐患。大多数装饰工程是在土建工程竣工后进行。由于两在设计上没有有机地结合, 装修施工时破坏结构的现象十分普遍, 由此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破坏结构最为普遍的现象, 或拆除承重墙, 或在承重墙上开门打洞, 或以圈代替过梁, 或在多孔板底固定膨螺栓, 或在多孔板上射钉作吊点等等。由于结构受到破坏, 其原受力状态改变, 甚至造成重大事故。

(3) 安全隐患。框玻璃幕墙、装饰材料等材料, 虽其外表豪华壮观, 感观效果特好, 对于提高建筑品位、增加城市景观有很大作用。但是, 往往由于装饰材料质量较差和施工质量低劣, 如此装修工程结束后, 隐患随时存在。

3 建筑装饰的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装饰施工特点和质量特征, 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必须在质量管理上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 做到层层把关, 道道工序检查, 保证装饰质量。

1) 首先, 抓好设计关。施工前, 要求设计师必须根据使用单位所提出的功能要求, 装饰级别、装璜部位认真构思、合理选择装修用材、反复推敲设计造型和施工方案, 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 使施工管理人员、操作工作都能领会设计意图。

2) 严格把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关。质量好坏, 取决于装璜原材料的质量, 工程上使用的任何一 (下转第222页) (上接第208页) 种材料, 都必须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和复试报告。原材料的规格品种、颜色、材质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严格装饰施工顺序, 把握四个环节:

(1) 装饰施工总的施工顺序为:先预理、后封闭、再装饰。其中在预埋阶段:先通风, 后埋管, 再电气;在封闭阶段:先墙面、后天棚, 再地面;在装饰阶段:先油漆, 后裱糊, 再面板;在调试阶段:先电气, 后水卫、再空调。这些施工顺序, 属于施工工艺要求, 必须严格执行。

(2) 装饰施工中把握的四个环节:一是设计为现场服务的环节, 施工现场应设立设计师、工程师, 解决各专业工序工种之间、装饰设计与结构建筑设计出现的矛盾, 确保装修质量。二是做到“三统一”即统一放线, 统一找平, 统一验线。在施工中各工种, 工序之间的尺寸都是有关连的, 相互关照的, 统一验线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三是把握重点部位, 关键部位特别是细部做法的施工质量。装饰工程的细部施工质量, 直接影响到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 影响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四是严肃质量检查, 把质量监督贯彻到每道工序中去, 每一道工序施工完毕, 都必须进行评定, 再进行下道工序, 不能等整个工程结束后再进行检查评定。要赋予质量检查员材料把关权, 返工权、奖罚权和停工权,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4) 紧紧把住操作关。操作质量好是关键的第一关, 操作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文化艺术修养, 要以操作质量保工序质量, 以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

5) 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一是工序交叉保护。二是要做好成品的养护, 象地砖、油漆、壁纸都有一个养护过程。三是成品的施工工序保护, 后道工序施工时要保护好前道工序不受损坏。总之, 做好成品保护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保证质量的最后防线。S

摘要:针对建筑装饰工程特点, 分析其质量问题所在, 结合建筑装饰行业基本情况, 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上一篇:社保基金档案管理系统下一篇:创新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