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情况

2024-07-04

阅读情况(共12篇)

阅读情况 篇1

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认字、识字、写字,对高年级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当今新科技的发展,人们忙于玩电脑、玩手机,电影、娱乐节目、动漫、游戏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好多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很难抽出空闲时间去认真读一本好书,笔者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发现当前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已大大降低,阅读能力也低,情况不容乐观,特作了以下调查与思考。

一、乡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对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本文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大宏观方向论述:

1、客观方面

(1)阅读对象单一。乡村小学一般都缺少图书馆或图书室,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课外阅读书籍很少,就是有也仅限于自己买的一些作文书,且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平日的阅读只有语文教材和作文书,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

(2)阅读条件差。乡村学生家长很多都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父母根本没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教育、辅导孩子,孩子都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观念意识淡薄,要操持家务,对孩子基本的作业爱莫能助,更谈不上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3)阅读方法指导不够。教师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大多是点到为止、不够深入,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学生自己阅读多是走马观花,没有方法技巧,更没有深入的思考。

(4)对阅读的不够重视。乡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局限于成绩的高低,对孩子的投资只是教材费和练习册的费用,不会给孩子买额外的辅导书及课外读物,认为是浪费钱财,浪费时间,家长们认识不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5)教学任务的影响。身为乡村教师,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学校、家长只看眼前成绩,而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学生日积月累,多阅读多练习,逐步提高,乡村语文老师纵有很多想法也无法大刀阔斧的施展自己的教学计划。

2、主观方面

(1)阅读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对课外读物不感兴趣,常常应付了事,与阅读课外书籍相比,他们一般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后,更喜欢回家后看动画片,放假打游戏,跟小伙伴玩耍,空闲的时间很少去阅读课外书。

(2)阅读观念不强。大多数学生阅读意识很淡薄,根本不把阅读当回事,在孩子看来,作业完成的好,成绩好,能考高分就是好学生,就能就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多阅读课外读物没用,这源于学校、教师、家长对孩子灌输的理念不对,熟不知真正的知识源于阅读、源于日积月累。

那么,究竟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什么?

二、乡村小学语文阅读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增加最基本的语言知识、提高语文成绩,而且为学生日后的交流打下基础,更好的认知世界,提升自身的品味和修养。在目前乡村小学,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还有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观念的欠缺,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重视。

1、阅读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学生一直努力的目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可以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更好的去鉴赏新的作品,从中受到高尚的情感熏陶,利于个体的发展。而且,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学的初级阶段,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身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性格,使学生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也利于自身的成长与修养的完善。

2、多阅读也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通过多阅读获取信息、获得知识。身为教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是符合语文教学新课标的要求。

三、提升乡村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对策

1、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而言,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与动力。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像以图画、音乐等导入,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音乐又有极强的渲染和烘托效果,在教学中采用这些方法,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向指定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维。

2、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教材是适合学生本年龄阶段阅读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变讲为引导学生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逐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另外,教师要精选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相对容易理解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阅读材料,要适合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通过丰富课外阅读来逐步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3、分享阅读体会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心得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对问题的看法,还可以摘抄陌生或优美的句子,在阅读过程中有所得效果就达到了。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辟一个交流感受的平台,每隔一段时间让每位同学轮流推荐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大家通过对他的阅读感受感兴趣进而去阅读推荐的书目,同时促进了学生自身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采用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上课之前,制定学习方案,确定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去读,范读引领。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 读准每一个字的音节,句句渗入情感,自然进入文本,反复思考文本思想所在。可以利用课件、视频、音乐、动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融进文字里面,身临其境,学生朗读时边看边读,调动思维,才容易感情融入,感悟到文质美。课文中的关键性、主导性的词、句、段要加批注,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斟酌词句,使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有所提高,更好地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

综上所述,只有明确目前乡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调动学校、家长和教师全面的力量,辅助教师采用有效措施改善当前阅读质量低下的情况。

阅读情况 篇2

阅读作业完成情况总结

一、作业情况

优点:1.绝大部分同学按质按量完成了任务,令人满意。2.都能从学生实际 出发,从基础知识抓起。如:语文老师依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性训练,给学生布置日记、作文等。3.对于布置的假期作业,大多数老师都能认 真批改,指导学生及时订正。

不足: 1.同一班级的作业质量差别较大, 希望老师多关注那些作业差的学生, 缩小差距,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 2. 个别学生的日记质量不高,有完成任务的 倾向。3.极少数老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只有量的`要求,没有质的保证,许多学生 的作业字迹潦草,书写格式不规范。

建议:1.对假期作业布置,能否选择一些具有弹性的问题或任务,让所有学 生都能参与,都能提高。 (例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

2.加强家校联系,保障 作业质量。

3.今后不仅要求学生把字书写的规范,端正、整洁,还要教育学生养 成保持作业本外观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内外作业情况

优点:

学生作业写得比较认真,教师批阅规范,且能做到细致、及时,对 学生出错的地方,老师能及时让学生订正,并引导学生保持作业的整洁,书写工 整。2. 大多数任课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科特点来布置作业,作业次数足,作业量 适中,作业格式统一。3.所有任课教师批改符合制度要求,且大多数教师批改质 量较高,体现对学生和作业认真负责的态度。4.有部分教师在评价中能根据学生 基础和特点采用评语激励学生,且以作业本作为平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不足:

1.学生的书写习惯比较差 。主要不是对错问题,而是书写不规范、工整,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字迹潦草、看不清楚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的 字写得太大, 格子装不下, 有的写得太小, 看不清楚。

2.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 检查中看到部分同学作业本没有保护好。有的已经缺角、卷角、有墨水痕迹;做 题时不认真思考,做错后橡皮没有擦干净或使用涂改液随意涂改。

3.布置作业针 对性不强,没有分层布置作业。

4.加强学生自觉纠错的习惯和养成教育,同时老 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对易错字要重点指导。有些班级学生作业中的错字没改出 来。

5.个别学科个别教师还没有校本化作业。

建议:

1.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要提高作业 质量,而不是作业的数量,做到作业天天清、周周清。3.批阅学生作业时关注学 生的错题,重点放在错题订正上和差生的辅导上。4.分层布置作业,加强针对性 练习。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1、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

2、每次检查有侧重点;

3、及时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下一次作业检查侧重如下几个方面:

1、检查时间为周一上午,检查内容为各科教学案及校本化作业。

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数量,正确率,书写,订正 等这几方面。

3、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情况:从批改的正确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批 语是否具有鼓励性、针对性等方面检查。

阅读情况 篇3

[关键词]攀枝花学院;阅读意识;阅读习惯;阅读推广

阅读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传承名族文化的重要桥梁,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过程,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还关乎到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前途。经过调查发现,攀枝花学院大学生的阅读情况表现出一种亚状态,表现为浅阅读、功利性阅读、快餐式阅读等。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普遍下降的现状中,增强阅读意识,让阅读走进生活,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 攀枝花学院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

1.1 攀枝花学院学生的阅读意识

阅读意识是阅读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阅读意识,那么就无所谓谈论阅读,然而阅读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在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综合分析了攀枝花学院学生的阅读情况后,认识到了攀枝花学院大学生的阅读意识较差。大多数学生阅读目的性很强,也就是功利性阅读,并且没有自主阅读的意识;有差不多50%的学生只读与专业课有关的书籍;有5%的学生没有阅读的意识,觉得根本没有阅读的必要;少数同学能知道阅读所带来的益处,有合理的规划,进行比较科学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是推广阅读的基础性工作,那么阅读推广的主体,也就是政府部门、文化机构、教育机构、传媒机构等,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培养阅读意识。攀枝花学院属于教育机构,而图书馆是其组成部分,在阅读推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2 攀枝花学院学生的阅读习惯

从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分析得出,攀枝花学院学生49%的学生表示: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31%的学生表示经常阅读;12%的学生表示很少阅读;但也有8%的学生表示几乎不读,也就是仅有30%的学生有阅读的习惯。就阅读时间来说,47%的学生每天是2小时以下;31%的学生每天是2-3小时。就阅读地点来说,虽然网络充满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利用网络阅读,但是经调查发现,图书馆依旧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渠道,那么图书馆应该从读者的需求出发,以图书馆藏为基础,进行合理有效的推广,引导读者体会到阅读的魅力,从而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更重要的是增强大学的阅读意识、提高其阅读能力,为推进全民阅读做出努力。

2 攀枝花学院图书馆的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是推广主体、推广客体、推广对象和推广媒介的相互作用。阅读推广主体主要是教育机构、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及社会名人等。对于攀枝花学院的阅读推广来说,其推广的客体就是攀大学生;推广对象是根据推广主体向客体所推出的阅读书目;推广媒介则是纸质书籍、网络、报纸、广播等多种媒介。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根据调查显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采取的组织方式有:读书征文比赛、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读书箴言征集、名著影视欣赏、明珠名篇朗诵以及品茗书香思辩赛等。

攀枝花学院图书馆该可以针对攀枝花学院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阅读推广。

2.1 图书馆自身建设

从图书馆内部的设施来说,提供适宜的阅读环境,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例如:丰富馆藏各类阅读资源、读者为图书馆发展献言献策、美化馆舍内外环境,以及倡导文明阅读展览等。学校图书馆为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将开馆时间改为每天8:00至22:00,极大的扩宽了在馆阅读的时间。图书馆也有最早的半开放式,改为了全开放式的借阅模式。为了方便学生保存所需资料,馆内提供扫面复印设备,并全馆开通无线网络服务。

通过调查发现,良好的图书馆阅读环境使得同学更愿意在馆内学习和阅读。

2.2 加入游戏元素、开展阅读活动

有益的教育游戏能提供一个让学生积极投入和参与的环境,能帮助教育者提升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等。美国宾州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就开发了“Within Range”的游戏,清华大学图书馆推出了排架游戏,而在他们的基础上,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推出了“排架游戏大作战”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能吸引学生,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近年来,全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相继开展“读书节”“读书月”等系类阅读推广活动,受到广泛重视,其中以文化活动为依托的阅读推广占据主导地位,也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传统经典中的文学,在我们成长的道路山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灌溉着个人的心灵,对国家、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他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大学生对经典的认识严重不足,对经典的传承意识也是十分薄弱,因此培养大学生对经典的兴趣,提高对经典的认识能力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图书馆在这方面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但是,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要注意各类推广书籍的均衡,让学生能尽量涉猎各类知识,有助于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相关的思想体系。

2.3 与时俱进,打造网络平台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给人们提供极大的便利,仅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身边的大小事,也可以了解各种信息,并且它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但是很多学生却没有意识或精力了解更加完整的信息,长时间的功利性的阅读意识让他们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精炼、最有用的信息,并且碎片化式的阅读已经成为现在最为流行的阅读方式。因此,引导大学生对文章的深度阅读是完全有必要的,图书馆可以迎合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现代媒介相结合,开发移动终端版的信息推送系统,如微博、微信、移动app应用程序等,创建浅阅读平台,引导攀枝花学院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在攀枝花学院的很多部门或机构,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或者微博,利用他们发布消息,学生很快就可以获取信息。图书馆可以成立专门的图书研究小组,研究各类图书主要内容,形成文章,在开发的移动app、微信公众平台或是微博上作推广,同时在阅读界面中添加深阅读的全文地址链接,这样就可以实现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对接。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其图书馆的微信公共平台能够实现信息推送、馆藏查询、借阅信息查询、存包柜记录查询、讲座预约等功能,这些功能模块为全方位推介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宣传平台。

总之,攀枝花学院大学生的阅读意并不是很强,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增强;对于其阅读习惯而言,学校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相关的思想体系,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学校图书馆采用多元化的推广策略,注意协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同时借鉴其他高校的阅读推广经验,或者进行合作,使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更有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黄少玲.高等院校图书馆阅读指导之读书活动研究[J].图书馆,2009(04).

[2]张彬.阅读推广活动与视觉经典[J].图书雨情报,2011(05).

[3]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0(06).

作者单位

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阅读情况 篇4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问卷的方式, 对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学院、物理学院、生命科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药学院、经济学院等的老师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六百份, 回收有效问卷五百四十份, 有效率达90%。

一、网络阅读已成为高校教师了解生活信息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调查所抽取的六百名教师中, 有95%的教师表示其有五年以上的网龄, 属于较早接触网络阅读的一批人。在日均上网时间这个选项中, 50%的教师表示其平均每天会有1-3小时的上网时间, 43.3%的教师选择了3小时以上的上网时间, 这比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1年1月) 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3个小时[1]要长。与之相对的是, 在传统阅读时间上, 58.3%的河大教师每天有1-3小时的传统阅读时间, 而仅有15%的教师每天会投入3小时以上的时间在传统阅读上。也就是说, 在时间领域上, 网络阅读较传统阅读略有优势。在阅读内容方面, 如图1.1所示, 新闻时讯以4.8的得分[2]超过了专业期刊文章与课题研究, 并且生活娱乐与交流这一选项的得分也高于教师制作课件的得分。这充分表明, 教师运用网络已不仅仅是用作于教学科研方面的内容, 而是更多的用于了解新闻资讯, 娱乐与交流等生活方面的领域。

综上所述, 河大教师每天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阅读上, 但在内容上, 网络阅读更多地被用在了解更多的生活方面的信息, 这表明, 网络阅读已取代传统的书籍、杂志、报刊等成为了高校教师了解生活信息的主要方式。

二、网络阅读在教学领域正在崛起

一直以来, 教师这个职业都是以教学科研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 自古至今, 以读书为首的传统阅读都是教师做学问和教学的主要方式, 但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阅读的兴起, 这个格局已然被打破。

(一) 网络阅读给教学方式带来全新变革

伴随着网络阅读的发展、硬件设施的普及, 一种依附于网络阅读存在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得到了高校教师的青睐, 据调查显示, 81.7%的高校教师曾使用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且在最近五年中, 在被调查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中, 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比例如图2.1所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 仅有36.7%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比例低于1/5 (包括未曾使用过课件的教师) 。更有近50%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使用网络的比例与传统书籍的比例旗鼓相当。由网络阅读引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正在高校中迅速占领市场。

(二) 网络阅读在教学科研领域的尴尬

尽管网络阅读有如此成就, 但是总的来说, 不论是生活信息的获取, 还是教学方面的应用, 网络阅读大体上是作为一个媒介来获取信息, 一旦涉及到信息的严谨性, 网络阅读就面临着一些尴尬。

一方面, 网络阅读的海量信息和检索的快捷以及信息的及时性被广大高校教师认可, 从表中可以看出, 几乎所有被调查者在问及网络阅读的优势的时候皆如此选择。不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 网络阅读的使用率都不算低。而另一方面, 尽管网络阅读被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涉及到二者之间选择的问题上, 当二者的费用等前提条件固定时, 63.3%的河大教师会选择传统阅读, 并且60%的教师选择传统阅读的原因在于其内容的权威、经典。也就是说, 虽然大部分人会选择网络阅读, 但这大多由于客观条件上的制约, 而并非主观意愿的选择。

三、网络阅读版权问题堪忧

由于网络自身的高共享性以及数字化产品本身面临的加密方式等技术缺陷, 网络版权问题一直是制约数字化出版发展的瓶颈, 在本次调查中, 网络版权问题依然显得尤为突出。

河大教师及其他高校教师大都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 对产品版权这一问题理应有所了解, 然而在本次调查中显示, 仅有36.7%的教师在进行免费阅读、下载的时候会考虑到作者的版权问题, 在问及关于国外的正规版权保护问题, 仅有20%的河大教师选择的是基本了解, 甚至在问及教师本身被侵权的问题上, 46.7%的教师表示不担心自己的论文或者书籍等被制作成电子书供人们免费下载。这的确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 高校教师理应接触过网络版权问题, 尚对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版权没有明确概念, 如此不难推测作为一般网民来说, 网络版权意识的确需要提高。

笔者认为, 调查结果所显示的网络版权意识如此淡薄的原因, 最主要的还是网络机制不健全。我国受国情所限, 互联网起步晚, 但发展快, 特别是近十年来, 中国网民数量激增, 截至2010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 大规模超越美国, 网民规模世界第一位[3]。但网络制度的发展远不如网络发展的如此迅速, 在我国, 虽然有著作权法对作者的版权进行保护, 但是网络监督机制不健全, 各种法律实施仅是一纸空文。例如数字唱片, 作为一种网络出版物, 数字唱片理应受到版权法律保护, 但是网络上各种免费的数字音乐下载软件却大张旗鼓地做广告, 不仅是压缩后的高保真音频, 甚至连数字唱片原版音轨都可以随意下载。截至2008年6月, 我国网民的网络音乐使用率高达84.5%, 网络视频使用率71%[4], 而在本问卷的被调查教师中, 53.3%的教师偶尔会共享一些资源, 30%的教师经常共享资源, 如此高的普及率加上如此高的共享率, 其必然使著作者的版权受到极大的损害, 因为高度的共享性不仅作品在网络上的付费率降低, 甚至严重影响其实体出版物的销售。Ipod+itunes的组合一度拯救了美国的唱片业甚至是数字出版业, 中国也试图走相同的道路, 各种电子书终端的出现也是在重复苹果的套路,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路在中国也走的通, 数字化格式标准不统一和法律机制不健全就是这条路上最大的两个障碍。各大厂商的相互竞争, 使网络出版物的数字格式不兼容, 导致消费者无法抉择, 加上法律的不健全, 一定程度上放松对网民的非法共享和免费下载的管理, 因此来说, 如果无法解决这两大问题, 给网络版权建设一个良好环境, 薄弱的网络版权意识必将是未来的一个大难题。

四、网络阅读发展前景广阔

网络阅读发展至今, 已经走过了不少的路, 网速的大幅提升, 网费的逐年下降, 网络终端机器的便携化、人性化, 以及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版权的保护等, 都为网络阅读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笔者在这次调查中, 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但是也透过问题看到了广阔的前景。

终端方面, 本次调查显示88.3%的教师依然选择使用电脑上网, 21.7%的人选择手机, 只有极少数的人选择了支持无线服务的终端设备以及电纸书等新技术, 新兴的便携化, 智能化的终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国内支持无线服务的终端并不少见, 但是能为无线终端提供数据传输的wifi热点却只集中在某些大城市, 因而造成该类设备的使用率低下, 而新兴的电纸书, 面临的则是终端昂贵, 下载付费的问题, 投入大, 性价比低。但这毕竟只是客观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 wifi热点普及, 终端价格下降以及下载付费较高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更新、更便携的终端将在网络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版权问题方面, 虽然本次调查显示的版权问题严重, 但是仍有61.7%的河大教师表示不会因为收费问题而明确拒绝下载。这就表明, 以河大教师为代表的阶层已逐步接受网络版权意识, 网络版权问题正在发展。

网络阅读劣势方面, 本次调查显示了网络阅读中存在的一些劣势 (如图4.1) , 其中有损视力, 不适宜长时间阅读是网络阅读的硬伤, 也是制约目前网络阅读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纸书的发展, 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用不了多久, 新的屏显技术发展成熟之后, 随着价格的降低, 这一问题也必将迎刃而解。

总之, 网络阅读在我国发展尚不成熟, 技术与机制须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以河北大学教师为例的这次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教师这个群体的网络阅读情况, 存在许多问题但也反映了现实的群落的生存状态。虽然对于网络阅读能否取代传统阅读我们无法判断, 但是从未来的发展看, 网络阅读必将成为一大主流。

摘要:互联网出现以来, 网络阅读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阅读方式, 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高校教师作为社会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 对于网络阅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本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在河北大学, 网络阅读成为高校教师了解生活信息的主要方式, 也在高校教师教学科研领域中逐渐崛起。但针对河北大学高校教师来说, 网络阅读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网络阅读在教师的教学科研中存在的尴尬局面, 网络阅读版权问题堪忧, 网络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随着问题的解决, 网络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河北大学,高校教师,网络阅读,版权

参考文献

[1][3][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01].http://www.cnnic.net.cn/.

课外阅读情况工作总结 篇5

一、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想积极有效地进行,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入手: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3、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评选“读书大王”、“记诵能手”、“朗读高手”;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称号;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

4、推介激趣。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组织同学间互相推介,促使学生“奇文共欣赏”;鼓励学生家长推介,拉动学生彰显特长。

二、做好阅读笔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批注,使学生掌握做批注的方法。这样,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

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根据自身需要与伙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很多批注出来不懂的问题在交流过程可以得到解决,做到感悟共享。对于共同的疑惑,我适时的点拨与诱导,对每个学生的批注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次阅读的信心。

定期组织课外批注交流与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

三、掌握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我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新生刚开始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对他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

五、检查督促阅读

中职生阅读素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篇6

在重立业技能培养,轻文化知识学习的中职教育大气候下,中职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中职语文课外阅读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语文老师很困惑。“我的未来是工人,工人还需要读书吗?” 学生自卑且迷茫。不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读书的品位低级而单一。针对这些现状,笔者作了一些思考,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对学生未来和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重新审视阅读的重大意义。

众所周知,中职教育的特点重立业技能的培养,轻文化知识的学习。在这种大气候下,教师忽视文化知识的系统传授,学生轻视文化知识的摄取,似乎已成为自然的事,无可厚非。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学好技能闯天下,语数外不学也不怕。”在这种状态下,语文老师认为只要上好规定的语文教材就行了,花大量精力指导课外阅读、推荐课外书籍,岂不多此一举:学校不重视,班主任不支持,学生不情愿。中职语文课外阅读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语文老师很困惑。

思考之一 让读书亮丽校园生活

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由此可见,阅读决定国民素质,读书是是学校教育的内涵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站在提升中华民族素质的高度重新审视阅读的作用。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受挫,他们中间的大多数是应试教育的淘汰品,他们的综合素质不高,读书兴趣不浓。鉴于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就更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读书能使人明智、懂理、向善,我觉得中职教育更需要利用“读书”这一抓手,提供读书空间,营造读书环境,充实学生业余生活,将学生的剩余精力引导到读书上来,我相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所在的学校就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全校性的读好书系列活动,如:“定期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读书知识竞赛““读后感写作竞赛”等,创设了读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学生潜心读书了,业余生活也丰富了,学校的偶发事件也随之大幅度下降,充分发挥读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巨大作用。事实证明:读书净化了心灵,亮丽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现状之二 学生:自卑且迷茫

我曾经在所教班级进行过问卷调查:课余时间你们做些什么?是否喜欢读书,理由是什么?调查结果:有60%的同学回答不喜欢。某些同学不喜欢的理由竟然是:“我将来的工作岗位是工人,工人还需要读书吗?”“我们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将来我们只是工人,又不是脑力劳动者,常捧着书本岂不让人笑话?”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被应试教育淘汰出局的弱势群体,中考失败的阴影仍笼罩在他们的心中,他们缺乏自信、自强,对未来没有足够的信心,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缺少追求美好未来的勇气。

思考之二 让读书成为生活需要

历史的车轮已滚进21世纪,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知识决定命运的时代。美国人认为“21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收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生存之道。教育的终身化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意味着21世纪是阅读的世纪。”夸张一点说,不会阅读将寸步难行。阅读将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要想在社会站稳脚跟、有所作为,现在就必须学会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有助于成功。正如培根所说“读书得当,决不会使人心志受损,只会益智增财”。再者,在物欲横流、人心浮动的社会里,能拥有一个书屋,一方阅读天地,平凡的生活也将充满情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精神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中职生即将走上社会,在教学中更要教给学生阅读 的方法,培养他们读书的习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让学生明白21世纪不会阅读的人将成为新型的文盲。让学生感悟到生活离不开阅读,阅读也要像生活一样正常。只有经常阅读的人,才能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学会阅读、喜爱阅读,便会拥有自信,拥有美好的明天。

现状之三 品位低级而单一

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喜欢读书,可交谈中,却发现他们读书的品位不高。他们有的喜欢阅读卡通、漫画、科幻等作品,趋向于儿童心理;有的喜欢读《传奇故事》、《故事会》、武打小说、港台言情小说,目的是消遣、娱乐;有极个别同学甚至沉湎于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我还发现有一种32K大小的掌上书籍,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学生在课堂上,还偷偷摸摸地看。我曾经收缴过几本,发现其内容大部分是粗俗的情爱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他们阅读不是为了增长知识、提升自我,而在于休闲。学生时代提倡增强课外阅读量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不明确,只是出于自己的喜好读一些书,阅读处于“无政府状态”。

思考之三 让读书点燃生命色彩

阅读是净化剂,可以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提高道德水平。阅读可以让我们懂得闻所未闻的东西,从别人的失败中悟出教训,从他人的成功中获取经验,成就自我。正如一篇文章中所说:“阅读的终极意义在于点亮生命” “让生命穿越懵懂、无知、愚昧、狭隘和自私,让生命沐浴阳光、雨露、春风、关怀和仁慈”“借助于阅读,让生命焕发光彩”。可见,阅读要有质量、高品位,低层次的阅读不但不能提高自己,还可能因此变得消沉。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作为语文教师更要立足于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角度重新审视阅读的涵义,帮助学生从生命的高度来理解阅读的价值在于完善人格、照亮人生。教学之余,时时不忘推介名人名言、名篇名著;工作之闲,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探讨,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时文多交流,佳作共赏析,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天地。笔者所在的学校,语文课改课程周课时设定为“四一一”,即安排四课时学习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一课时阅读欣赏,一课时口语交际。课改组编定了《阅读欣赏》校本课程,这样,语文教师每周拥有一节课时间,或向学生介绍名作,或带学生走近名人,或与学生共同赏析。实施一年多来,成效显著。课改课堂声情并茂、激情洋溢,学生变得爱读书、讲文明了,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篇7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语文教学中阅读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小学一到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 万字, 三至五年级学生阅读书报杂志总量达200 万字。这种规定不单单是阅读量上简单的增加, 而是要求阅读教学中必须更加重视阅读积累, 必须扩大教学的生活面, 从而把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 培养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已经刻不容缓, 它将对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 由于各种原因,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 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阅读兴趣不浓厚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不浓厚, 平时很少自觉阅读课外书, 反而对与电视、网络游戏等兴趣较浓, 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娱乐上, 而用来看书的时间几乎已经没有, 这样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

2.阅读面窄

据某教师在所教的学校的一份调查资料中发现, 小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读书。如果单凭自己的偏好读书, 收获就不会大, 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 读书像蜜蜂一样, 倘若只叮在一处, 所得的就非常有限, 枯燥。

3.阅读量小

据一所学校调查统计, 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占27﹒65%, 几乎不看课外读物。学生占43﹒67%。从以上调查表明, 如今, 虽为信息时代, 但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恐怕还很难完成。

要改变这些现状,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它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 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 是你忘掉疲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善于做一个书海的导航人, 去引导学生读一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又是自己感兴趣的健康的书籍。

二、学校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摇篮, 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 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 学校可建立一个图书室 (大规模的学校可建立图书馆) 让学生有书看;促进素质教育, 延长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 减轻课业负担, 使学生有时间看;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如朗读、演讲比赛等, 以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另外在班级中还可以设立“读书乐”阅读角。就是在教室后面摆上几张桌子和椅子, 并规定这是一个专门用于课余看书的地方, 是一个安静的阅读场所。接着, 就动员孩子们把家中已看过的图书、杂志等“闲书刊”暂借给“读书乐”。然后, 派责任心较强的一个同学全面管理, 让他 (她) 把借来的书刊做好登记, 便于日后归还。每天早上上学之前, 让这位同学把部分书刊分门别类地平铺在桌子上;每天放学, 再把所有书刊收起来, 锁在箱子里。中午时间, 可安排孩子们轮流值班。这样, 孩子们就可以利用课余和中午时间在“读书乐”中随便翻翻, 这简单的翻翻, 无意中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也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三、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许多年轻的懂优生学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 甚至背《新华字典》, 这足以说明父母对孩子有多么大的影响。因此, 我认为:作为父母、家长, 不要只顾挣钱, 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应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当然, 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 不会看书, 甚至不想看, 但家长们应认识到学生看书的重要性, 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节约其它开支, 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 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 以吸取其精华。

四、教师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

英国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供一尝, 有些书可以吞下, 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 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 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 勤读, 用心地读。这就告诉我们, 孩子们在阅读课外书时, 教师要加强指导, 要教会他们阅读方法, 要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去阅读, 这样才能有兴趣, 有长进, 有收获。

五、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功课要学好, 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 作为主体的学生要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完成课内作业, 不能拖拉, 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养成习惯;要自始至终, 坚持不懈。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提高语文素质, 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阅读情况 篇8

一直以来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大多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影响学习的策略和间接影响学习的策略。前者其实指的就是认知策略, 包含验证、监控、记忆、演绎推理和实践等认知活动。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是监控和管理学习的策略。尽管其分类界限尚不够清晰, 直接策略中却涵盖了不少认知活动, 如猜测、联想、分析、总结、类推、概括、重组等。O’Malley&Chamot根据信息加工理论, 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分别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策略。在一次对ESL学生的策略使用调查报告中他们就发现了14种具体的认知策略。就阅读而言, O’Malley&Chamot列举了8种典型的认知策略:1) 复述重复, 即复述输入信息中需要记忆的内容;2) 组织, 指根据语义和句法属性对词和概念等进行分类;3) 推测, 即运用口语或书面信息来猜测词义、预测结果、或填补空缺信息;4) 总结, 即为记忆而对输入信息进行周期性的总结;5) 演绎, 运用规则来理解语言;6) 意象, 即运用视觉表象来理解和记忆新信息;7) 迁移, 指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促进新的学习任务;8) 精加工, 指在新信息之间或是在新信息与已有信息之间建立命题联系并加以整合。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 认知策略表面看来只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用来提高自己学习的具体行动、行为、步骤或技巧等, 属于显性的操作程序或步骤。但是这些策略的成功运用与否直接与思维和理解力相关, 体现了学习者用于感知、解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隐性的思维步骤。认知策略与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后者通常包括意象、组织、推测、精加工、演绎推理和迁移。认知策略可刺激认知的发生并激活各种思维活动的展开, 而通过反复实践并得到强化的认知策略可以转变成无意识的自动行为, 即认知技能或操作各种思维步骤的能力。在阅读中, 读者认知策略使用的频率与其思维活跃程度成正比, 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读者的实际阅读能力和水平。本研究的目的是想了解高二学生英语阅读中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并针对他们阅读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从而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某市属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 共968名, 此前平均已经学习了7年英语。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是基于O’Malley&Chamot的认知策略表而设计的有关英语阅读认知策略的调查问卷。经内部一致性检验其信度系数达0.89, 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一共有32道题, 分属阅读过程中常见的6类认知策略:预测、推测、联想、选择性注意、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认知策略具有两种或更多的类别属性, 我们是取其最主要的特点来分类的。选择这6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与阅读理解联系密切, 可体现阅读理解过程中基本的思维活动。预测对于把握全文大意以及随后进行的选择性注意具有导向作用。由于大脑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 我们在阅读时对感知信息的加工是有选择的, 是否能进行选择性注意对于能否正确理解篇章的组织脉络和中心大意等影响很大。事实上, 对输入信息的选择性注意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想可反映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推测和分析推理可反映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综合归纳是对加工信息的进一步整合, 形成新的命题网络而进入长时记忆贮存, 显然对于语言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二、结果与讨论

表1的数据表明。经常和总是使用这六大类认知策略的学生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5.8%, 而有时、偶尔和从不使用的却占总人数的63.7%。六大类认知策略中, 经常和总是使用选择性注意的占42.5%, 其次是推测 (40.8%) 、综合归纳 (37.1%) 、联想 (36.1%) 、分析推理 (35.8%) 、最少的是预测, 只有22.2%。表2表明。32条认知策略中使用人数超过一半的有8条, 占四分之一, 包括遇到难句时我注意寻找关键词语 (69%, 选择性注意) 、阅读中我注意重点内容是什么 (64.8%, 选择性注意) 、阅读时我在重点内容上花的时间比非重点内容要多一些 (59.2%, 选择性注意) 、阅读时我凭感觉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59%, 推测) 、遇到生词时我利用上下文信息来猜测词义 (57.7%, 推测) 、遇到难句时我利用上下文来帮助理解 (55.1%, 分析推理) 、阅读时我联想到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场景 (52.1%, 联想) 和阅读后我利用汉语归纳文章的大意 (50.7%, 综合归纳) 。32条策略中用得最少的是阅读后我用英语归纳文章的大意 (7%, 综合归纳) 、其次是阅读前我浏览每段的首句并预测全篇的大概内容 (12.6%, 预测) 、阅读时我运用语法结构来猜测词义 (12.7%, 推测) 、阅读时我利用上段内容来预测后面的内容 (15.5%, 预测) 、遇到难句时我我先理顺语法关系然后再去理解 (21.1%, 分析推理) 、阅读时我注意文章主题与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 (22.5%, 选择性注意) 、阅读时我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23.9%, 选择性注意) 和阅读时我利用背景知识判断句子的隐含意思 (25.3%, 分析推理) 。这8条认知策略的使用人数有7条不到四分之一, 其中3条甚至不到二分之一。

以上数据表明, 调查对象就总体而言在英语阅读中使用认知策略不够频繁, 不过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具体策略使用的人数相对较多, 另有四分之一的策略则较少用到。具体说来, 有多达五分之一, 甚至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从宏观的角度预测和把握所读语篇的大意, 在阅读前以及阅读中充分发挥空间思维的作用, 即运用事物的表象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另外, 他们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结构的能力、综合概括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欠缺。

综合分析这两组数据, 结合回溯访谈的情况, 我们发现此结果与调查对象高二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目的、习惯、其自身的语言水平以及学校长期以来的教学方法都不无关系。中学生因课业繁重很少能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兴趣阅读, 不少学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 在英语阅读方面少有成就感, 所以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便阅读也多半是为了完成作业, 对付考试。所以对他们而言表层和工具型阅读动机所占比例较大, 且难以持久。阅读重点往往放在对单词的学习记忆以及词句的理解上, 遇到难懂的句子就绕过。久而久之, 惰性就此形成。

之前有研究表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困扰中国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最大问题似乎是语言问题。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高二学生也普遍反映阅读中常见的困难是生词和难句。阅读时那些不熟悉的词语会占据读者过多的短时记忆空间, 结果是无足够空间来进行认知思维。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生词和难句常常是造成阅读思维中断、阅读兴趣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 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综合归纳和整体理解的意识和习惯。由于过多的局部阅读, 外语学习者常常在综合信息方面有困难。另外,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着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 时常无暇顾及学生阅读兴趣和策略的培养与提高, 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三、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借助于调查问卷考查了968名高二学生英语阅读中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 就阅读中6类认知策略的使用人数而言, 选择注意类最多, 推测类其次, 预测类最少。就具体的阅读策略而言, 有四分之一使用人数达到了50%-69%, 另有四分之一则少于25%。以上调查结果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1. 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和鼓励学生将获取知识信息作为阅读目的。

因为动机的强度与阅读能力直接相关, 其中深层和欣赏型阅读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大于表层和工具型。较强的深层和欣赏型阅读动机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大化, 且形成可持续阅读。

2. 加强词汇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

词汇量/词汇广度与阅读的关系固然密切, 但在词汇知识学习过程中, 它仅仅是一个方面, 词汇深度的习得要求的范围更大, 涉及的心理活动也更复杂,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视。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 在习得英语词汇的时候, 一方面要注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特别是那些高频词,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深对词汇深度知识的了解程度, 从词的同义、反义、搭配、联想和修辞等不同角度进一步强化对词的认知, 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英语阅读是语言问题也是阅读技能问题, 既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的过程, 需要“自下而上”的解码, 也是读者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 需要把已有知识加上读者的智力与篇章的符号相联系, 进行“自上而下”的推测、推理、判断和分析。因此英语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应该加强阅读技巧训练, 在语篇层面上进行教学。阅读只有上升到语篇的层面才能快而准确地理解。在进行各种阅读策略训练时, 要使学生明白积极思维对阅读理解的重要, 使他们具有积极思维的兴趣和动机, 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逻辑结构以及背景知识通过分析推理来建构语篇的意义。

4. 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元认知知识和策略以及认知策略的训练。

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认知,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而认知策略可直接刺激思维的启动和运演。此外, 我们还应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阅读的全过程中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始终处于紧张有序、快速有效的思维活动之中。思维能力的提高无疑会大大促进英语阅读理解。

参考文献

[1]傅艺, 彭红兵.英语听力认知策略之训练研究.江西教育科研, 2007 (9) .

[2]刘慧君.从认知策略探析英语阅读思维活动.中国外语, 2008 (1) .

[3]文秋芳, 王立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9) .

[4]O’Malley, J.M.&Chamot, A.U.Learning Strategies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90.

[5]袁永芳.大学英语阅读动机研究.外语教学, 2003 (4) .

[6]席旭琳.自我提问:衡量在线理解的工具——二语阅读中叙述文与说明文的语篇推理.外国语言文学, 2008 (2) .

[7]张学宾, 邱天河.词汇知识与阅读关系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 2006 (1) .

[8]黄德兰, 胡学文.母语因素对外语阅读的影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 (3) .

阅读情况 篇9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某一国家重点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为了探究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状况, 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 于2011年11月对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学生总数41人, 发放问卷41份, 由于2位学生填写的问卷数据不完整, 最后收回有效问卷39份。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8岁到21岁, 学习经历和背景相似, 男生4人, 女生35人。

1.2 研究方式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1.2.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 内容包括受试者的英语阅读兴趣、阅读目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材料、阅读方式、阅读作业、阅读困难及老师应提供的阅读方面的指导等。形式有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式问题。借鉴相关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 单选题中能够以程度区分的问题按照递增的程度提供五个选项, 以便进行量化分析。由于选择题的客观性, 相应补充了两道主观题以探究客观选择题所不能涵盖的情况。

1.2.2 访谈

根据受试学生第一、二学期期末的英语精读成绩和泛读成绩, 将学生按4个成绩的平均分分成高、中、低三组, 然后在不同程度的学生里随机抽取两名学生, 以代表不同的英语水平。高中低三组分别一名男生一名女生, 共抽取六名学生对他们进行结构性访谈。结构性访谈是一种程序化了的调查, 访谈中访问者能够从受访者那里获得较为丰富的信息, 且便于对不同受访者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和总结 (秦晓晴[15]。访谈内容围绕受试对英语课外阅读的态度、英语课外阅读作业的方式、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师检查力度等。访谈全程在争得受试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录音。最后研究者对录音内容进行了转写和整理录入, 以进一步分析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

2 研究过程

本研究被试者于2011年10月参加了问卷调查, 11月抽取其中6名学生进行了访谈。最后将每个学生的姓名、问卷调查的客观题结果和主观题反馈、访谈结果等人工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 对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目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材料、阅读方式、阅读作业、阅读困难及阅读指导方式等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问卷中主观题部分和访谈部分进行了质性分析。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 结果如下:

阅读兴趣: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阅读有兴趣, 但并不高。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绝大数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一般, 占到将近一半的人数 (43.6%) , 但是整体上比较有兴趣 (23.1%) 及有很大兴趣 (17.9%) 的学生相对没什么兴趣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总的说来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仍然有待提高。

阅读目的: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比较多。从性质来看, 绝大多数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集中在获取新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及阅读能力, 都达到了近70%的选择率。这说明英语专业学生不只是把阅读当作语言学习的手段, 同时注重获取新知识, 丰富文化背景, 获得必要的信息输入。另一方面, 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 (56.4%) 通过阅读放松心情, 进行消遣性阅读。还有四成左右学生阅读的目的是扩充词汇量和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量及阅读时间:英语专业学生平均每天英语课外阅读量300词-600词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 (30.8%) , 相对的, 学生平均每天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保持在1小时以下的比例也最大 (46.2%) 。绝大多数的学生平均每天英语课外阅读量保持在900词以下, 900词以上的仅占20.6%;绝大多数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1小时 (一小时以下或左右) , 占到84.7%, 少数保持在2小时、3小时左右, 极少数人在4小时 (含) 以上 (2.6%) 。由此可知, 学生平均每天用于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长, 相对的平均每天的英语课外阅读量也不大, 基本上保持每天300-900词的课外阅读量。

这一结果显示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平均每天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英语课外阅读, 总的阅读量也相应有所扩充, 但是总体上英语课外阅读量不大, 时间并不长。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 体现出的总体特征是一致的。如丰玉芳[13]的调查表明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平均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是5.64小时。

阅读材料:专业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选取的材料种类多, 类型全。学生经常阅读的英语课外材料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杂志 (66.7%) 、双语读物 (51.3%) 、英语原版小说 (48.7%) 、名著简写本 (43.6%) 。这反映英语专业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选取范围比较广, 注重知识的积累扩展及语言能力的提升。丰玉芳[13]的调查与本次调查相似, 专业二年级学生排在前四位的阅读材料分别是:杂志、报纸、简易读物和英文原著。这说明经过这几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尽管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英语资源, 阅读材料更是比比皆是, 但由于网络资源良莠不齐, 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依然选择传统的阅读材料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方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采用的阅读方式也各有不同。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英语阅读是随便翻翻, 占到将近一半 (46.2%) 。采用一口气读完的占到38.5%, 而选择“边读边查生词”和“边读边做笔记”的学生较少, 分别占20.5%和23.1%。这与李瑞芳等[9]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有些不同。在他们的调查中,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方式主要是“一口气读完”和“边读边查生词”, 两者比例相同, 都是35.2%, 而选择“随便翻翻”的同学次之, 占20%。这表明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一般采取泛读的方式, 大致浏览, 并不主要针对单词和语法知识点。这也许与他们的阅读目的相关。因为专业学生的阅读目的不只是关注语言点, 同时也注重获取新知识, 扩充知识面。

阅读作业:在调查关于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布置的哪类性质的英语课外阅读作业方面, 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具有文化性和文学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内容丰富, 时事性强”, 近半数的学生选择了“具有实用性”, 这表明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

阅读困难:学生英语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困难从大到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阅读太耗时间, 坚持不下来 (56.4%) ;阅读材料太难, 看不懂 (51.3%) ;缺乏足够的阅读兴趣 (41%) ;课程繁多, 没有时间读 (35.9%) ;不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30.8%) 。这说明学生课外阅读量小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英语课外阅读存在较多的困难, 需要老师提供相应的指导。丰玉芳[13]的调查与本次调查比较相似, 学生存在的困难依次是:多数阅读材料难, 看不懂;没有时间读;可找到的阅读材料少;对阅读没有兴趣。这表明大多数专业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困难是大体一致的, 这更显示了加强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阅读指导:在问卷调查中, 学生觉得教师应对英语课外阅读给予一定的指导, 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推荐 (79.5%) 、阅读兴趣的激发 (64.1%) 、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53.8%) 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46.2%) 。

问卷调查的两道主观题和访谈都是围绕教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展开。由于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之一是“不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绝大多数学生在问卷和访谈中都提到希望教师能够给学生列出课外阅读书目, 推荐一些短小、有趣、易懂, 且由易到难、时事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材料, 利用BBS、微博等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交流, 可以给学生导读并给予适当分析点评, 并做相应检查, 如写阅读报告、课上展示、讨论交流、搞阅读竞赛等。

关于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多数被调查者提到以下几点:1) 在教师给出的书单里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材料。2) 教师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材料, 介绍并点评。同伴之间推荐的阅读材料更会吸引学生的兴趣。3)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课外阅读策略和方法。4) 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名著改编的电影或相关视频。5) 将课外阅读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定期检测, 如每月一份读书报告, 将学生课堂讨论或BBS的参与程度作为平时成绩等, 以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6) 建立奖励机制。如通过小竞赛、论坛参与积分等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这些建议对英语专业教师, 尤其是泛读教师如何加强学生课外英语阅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中国重点理工院校39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其中6名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访谈结果表明, 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英语阅读有一定的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集中在获取新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及阅读能力。绝大多数的专业学生平均每天英语课外阅读量保持在900词以下, 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1小时。学生能够选取多样的阅读材料, 以英语杂志、双语读物、英语原版小说和名著简写本为主要课外阅读材料。绝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方式是随便翻翻和一口气读完。多数学生乐于接受老师布置的“具有文化性和文学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内容丰富, 时事性强”的英语课外阅读作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主要与自身毅力、阅读材料的选取、缺乏兴趣等有关, 他们需要老师在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兴趣、传授阅读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

本次研究对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英语课外阅读对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和英语综合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这一意识, 使学生课外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阅读习惯。本次研究表明,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还远远不够, 因此教师应不断强调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课内和课外同样重要, 英语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词汇量, 而且能增加背景知识, 扩充知识面, 提高语感, 从而提高语言综合能力。2)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困难, 教师在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指导,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依照学生兴趣特点、性格、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2-4人的课外阅读小组, 根据不同小组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材料, 使学生在一学年内能够读到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同时在课上穿插不同阅读方法和策略的讲解及练习, 课后通过BBS、微博等与学生网上交流沟通, 尽可能多地提供指导和帮助, 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终身阅读的能力。

由于本次研究样本数量不够大, 问卷调查和访谈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及学生回答问卷和访谈的主观性, 因此研究结果可能不是十分全面客观。同时, 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阅读方式、阅读策略等的运用在多大程度上与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存在相关关系,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以国家重点理工院校39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 调查分析了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 包括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英语课外阅读目的、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材料、阅读方式、阅读困难、阅读作业及需要哪些方面的课外阅读指导。这些结果对专业英语教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阅读情况 篇10

一、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分析,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中学生的阅读提供帮助,为群文阅读课题和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指导性意见,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实验

(一)理论依据

群文阅读是指将几篇文章以一定的规则和目的组成“群”,教师指导学生对该组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自己的观点,建构文章的意义,内化阅读效果,最后达成共识。与传统的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让学生一节课阅读3—5篇甚至更多的文章,学生的阅读量增加,阅读面逐步扩大。同时,学生因一节课阅读多篇文章,必然要加快阅读速度,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花一两个课时学习一篇文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一方面要对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另一方面要改变以前那种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与设置

1. 调查对象的选择:我们选择全区七、八、九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实验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共有802人参加,得到760份有效答卷。

2. 调查对象设置: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在作问卷调查的时候,要求学生无记名作答;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慎重、仔细、真实地填答。

(三)调查内容的设计

1. 书面问卷调查:

在问卷中,着重对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的大致范围、数量、种类及态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了解学生阅读的习惯、途径、目的、方法等,以及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2. 个别访谈:

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个性需求。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通过十九道客观题调查统计及一道主观题答案的梳理,我们感到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具备一些有利条件,有读书的欲望,也存在更多的问题让我们深深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时间较少,阅读量不够

学生日平均阅读时间半小时至1小时的占45%。阅读时间半小时以内的占17%,一小时至两小时的占25%,两小时以上的占7%,有6%的同学没有阅读。学生一学期阅读5-10本书的占40%,阅读1—4本书的占40%。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仍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但阅读量不够。这就要求学生进行最高效的阅读,获得最有益自身的阅读材料。而且有6%人没有阅读时间,一方面说明学生疲于应付各门功课学习任务,无法找到许多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积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表明一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不愿去阅读。

(二)阅读习惯需要培养

学生在看书时遇到困难时有21%会跳过,有34%会请教,43%会查资料。35%的学生在阅读中能有选择性的精读、细读、反复品味。也有不少学生喜欢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占16%),习惯于摘抄好词好句(占12%),做读书笔记(占11%),可见学生在阅读过程少动笔墨,极少动脑。学生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也缺少与人分享阅读体验的途径,这也是学生的阅读热情不能持久的原因。

(三)获取书籍形式单一

调查显示,63%的学生获得书籍的途径是书店,在图书馆借阅的学生只占28%,65%的学生只是偶尔去图书馆,8%的学生从不去图书馆;从班上的图书角每天取书看的仅占8%,偶尔取书看的学生占61%;学生经常阅读的是纸质书籍,占68%。可见,班级的图书角和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取向自主选择到书店购买。

(四)学生阅读兴趣广泛

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外读物类型为:文史(23%)、娱乐(17%)、其他(27%)、言情军事(各9%)。而在文学作品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小说,占5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向较为多元化,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面广泛,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较大。从学生感兴趣的阅读题材来看,学生偏向于小说阅读,尤其是言情、武侠和流行小说(玄幻、穿越类网络小说)。虽然这些小说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也反映出中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只在于其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很少有同学去关注其中优美的描写。学生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基本处于有书就看,不感兴趣就扔的状态。老师、家长都为阅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便利,但老师的引导力度还不够,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向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

(五)阅读目的不一,呈现多元化

调查显示,23%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认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占48%。消遣、解闷的占20%。数据表明:学生将阅读作为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人文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课余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消遣方式。学生阅读中目的性较为明确,注重阅读所带来的知识收获。

(六)阅读方法欠缺,需要老师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知识的学生只占11%,懂得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知识的学生占81%,不知道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学生占8%,且在“造成阅读量不足的原因”一项调查中,有24%的学生是因为不善于阅读。这表明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读书,在如何阅读方面急需老师的指导。

(七)课外阅读指导力度不够,阅读效率不高

调查显示,一半的班级开展课外阅读课,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绝大多数能认真完成,而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的班级只占10%,几乎没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的占33%,偶尔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的占57%。老师上完一篇课文后,会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读同类型的其他文章的只占38%,偶尔指导占54%,从不指导占8%。可见,教师不够注重把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举一反三,也不太注重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及阅读效果的检测。

(八)教师整合教材意识较弱

语文版教材是按照文体特征来编排,每个单元有4—5篇课文及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或写字等板块,调查显示,55%的教师偶尔会打乱课文编排顺序上课,23%的教师会经常打乱课文编排顺序上课,22%的教师从来不会打乱课文编排顺序上课,这表明,教师会根据教学任务及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有整合教材的意识,但意识较弱,多数教师还是按部就班。

四、总结与建议

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学习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就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有认识,也有目的,但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不强,没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没有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效率不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加课堂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书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篇课文会上一两个课时,有时甚至三个课时,一学期一般学习30篇课文,如果教师间周上一次群文阅读课,在一节课上指导学生阅读三至六篇文章,一学期学生就可多读50篇文章。这不仅仅意味着阅读量的增加,更主要的是,通过群文阅读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让单薄的课文与广阔的文本世界相连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另一方面,群文阅读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让课外阅读的收获得以分享、得到认可、指导和提升,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品位,增加课外阅读的收获。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厚积薄发”,各种语文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大量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的学习习惯,要通过阅读书目推荐、好书推荐会、读书故事会等刺激学生的阅读动机,养成随时随地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仔细阅读书籍、边读边思边写的习惯,能够在读书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再其次,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使用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习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阅读的价值。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于名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通过精读和朗读体会作者的立意、构思、妙词佳句。而生活中的报纸杂志及网文,则常用略读、浏览、扫读、跳读等阅读方法。教师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逐一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要领,如指导学生跳读时抓住标题、关键词语、首尾段、段首句、段尾句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抓住文意,理解文章的精髓。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检测巩固阅读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大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如教师可以每天用早读或课堂上3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方式向同学推荐介绍,每学期按学号轮流,让每个学生都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及阅读心得。还可组织学生创办阅读手抄报、举办摘抄展览、编办班级黑板报等,教师开设固定的阅读交流课、开展主题式读书征文比赛等,使读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读书氛围更加浓郁。

(五)推荐优秀书籍,引领学生阅读方向

学生周围充斥着大量的校园青春小说、魔幻小说、武侠小说、时尚杂志,而学生往往又比较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途径阅读,向学生推荐思想性和知识性兼顾的书籍。如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语文教材中课文作家的其他作品,与课文同类风格、同类题材的其他作家作品等,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历史、哲学、科学、地理、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文章。以此改变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状况,使课堂成为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阵地,课外成为课外阅读的主战场。

(六)建构群文阅读课堂模式,提高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能力

群文阅读课堂可以以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向课外辐射选择多篇文章引领学生阅读,也可以直接选择课外的几篇文章突破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难点,还可以对教材的单元进行整合,节省教学时间,让文章组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可以研究整本书即名著的阅读方法。应该说,引进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可以引导教师立足教材,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特色,研发群文阅读特色课堂,让教师更好地利用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情况 篇11

一、调查

作为实验小学的学生,他们的课外阅读情况如何呢?我对刚进入二年级的二(8)班学生从三方面作了一个调查:

1.学生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

从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阅读环境来看,有独立书房,干扰较少的为30%;能给孩子经常买书,把书籍作为奖励手段的占40%;家长很少给孩子买书的占20%。

2.家庭储书量

我班共有46人,低于5本的有3人,10本左右的有15人,有20本左右的有8人,30本的有10人,高于40本的有10人。

3.学生经常阅读的书籍分类量化统计

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占学生阅读量的40%,而百科知识、儿童科普类只占学生阅读量的5%,学生大多爱看漫画、卡通,占了阅读量的55%。

二、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杂

主要表现在学生鉴别能力较低,在调查时,发现孩子们朗朗上口的多是一些日本卡通动画书里的明星、主角,这类漫画游戏丛书大多以绚丽的色彩、夸张的人物造型来吸引学生的目光,顺应了他们喜欢新奇的特点。

2.贫

从家庭的储书量可以看出学生图书拥有量少得可怜。而学生正处于一个渴求知识的年龄,迫切地需要通过书籍来充实自己的大脑,而那些拥有大量书籍的学生无疑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但对于相当多的孩子却无法享受这种快乐,以至于影响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3.浮

大多数学生阅读时只停留在情节的吸引阶段,而不是在阅读中去想、去问、浮在表面,蜻蜓点水般的看完,根本没有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怎么保持阅读的兴趣呢?

三、对策——具体实施

1.广开渠道,提供丰富的阅读源

利用家庭资源成立班级阅书角,学生带自己的书加入,并订阅一些报纸杂志,充实内容。

2.培养浓郁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1)营造氛围。围绕阅读开展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课外知识竞赛、查字典比赛、背诵古诗比赛。学生们争强好胜,为这些比赛做准备。

(2)结合教材内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堂教学由单一转向多元型,由封闭转向开放。

阅读情况 篇12

1.1 研究对象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西部某医学院校选择44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临床、法医、检验、影像等专业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年龄为(21±3.06)岁,其中男生155名,女生285名。

1.2 研究方法

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在医学生中展开的初步调查结果,并咨询有关专家后,自行设计了医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该问卷内容包括医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时间、地点、习惯、收获等方面,各选项分别采用单选、多选排序及开放式问题等方式。

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将数据输入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花费时间排序情况

该选项,备选答案有:经典名著、小说、休闲娱乐类、医学专业类书籍、考试辅导、其他。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花费时间依次排序为:医学专业类书籍、小说、休闲娱乐类、经典名著、考试辅导、其他。其中医学类书籍占35%的比例,小说却占23.75%。

2.2 医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情况

该选项备选答案有:小于30分钟、30分钟-60分钟、60分钟-90分钟、大于90分钟。其中选项各占51.25%、8.5%、11.75%、5.75%。医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共占18.5%,小于60分钟的占81.5%。

2.3 课外阅读地点

该项包括:教室、寝室、图书馆、家里、书店、其他,依次排序为:寝室、图书馆、教室、家里、其他、书店。其中寝室占42.25%,图书馆占27.5%。

2.4 校园网文献检索阅读书籍的情况

该项有9.75%的人选择“经常”,有51.75%的人选择“偶尔”,有27%的人选择“从不”,有11.5%的人选择了“不会检索”。

3 讨论与分析

3.1 存在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医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1)在书籍选择方面,医学类专题的书籍花费的时间多,小说比例占第二,对经典名著花费时间少,这与黄晓明和邢文明等(1)调查的结果相似,经典阅读量普遍较少,阅读各类书籍花费的时间存在一些问题。(2)在花费时间方面,肯在课外阅读花费时间的大学生较少。大部分大学生每天花小于1小时时间用于阅读,与陈缘(2)的调查相似。经调查发现,医学生阅读课外书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因为上课和活动而没时间阅读的人占了72.5%。这与何卫华(3)的影响课外阅读时间主要因素相似。(3)在图书馆的利用方面,在吕文凤的调查中,学生均以图书馆为主要阅读(4)场所,可是笔者调查得出学生在图书馆阅读普遍较少,在寝室阅读的比例高于教室。(4)对校园网文献检索阅读书籍利用度不高。(下转第133页)(上接第98页)

3.2 意见和建议

3.2.1 丰富书籍的选择,促进各类书籍阅读均衡发展

图书馆可以通过推荐优秀辅导读物,使大学生加深对经典名著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掌握选择评价和研读的方法,自觉加强经典阅读,这与余昭芬和黄德彬(5)的建议相似。图书馆也应该做到阅读书目所列图书全部有馆藏,并且复本基本适应大学生借阅需要;对未列入阅读书目,但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作用较大的图书,应尽量做到品种齐全,以提供阅览为主,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阅读需要。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做到阅读种类规范性,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各学院应该有专门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设置的老师,在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和规划性。(6)

3.2.2 改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学生要全面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多读与生活学习相关的书籍,让自己在书上学到的知识能够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态度的引导,这与李艳辉和彭英姿(7)的建议相符,多开展阅读知识讲座,让学生从思想上热爱课外阅读,适当减少课时与活动,主张学生自主学习。

3.2.3 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同时提倡宿舍文化

图书馆可做相应基础设施改革,给学生阅读提供舒适的环境,建立手机图书馆,让学生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建立网上“读者推荐目录”,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这样既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也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立足于现状,可以把宿舍作为课外阅读很重要的一个平台,就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阅读指导,推动课外书籍的阅读、评比、交流等。(8)

3.2.4 加强阅读指导,开设文献检索课,帮助掌握科学而有效的阅读方法

学校应该开设一定的阅读文献检索课程,有课堂课和实习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简单的文献检索方法,在实习课上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来检索文献,同时加强学生专业阅读指导,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来阅读,这与白鑫刚(9)的建议有相符之处。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西部某医学院校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地点及收获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医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医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注释

1黄晓明,邢文明,马浩琴,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图书馆界,2010(4).

2陈缘.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软件导刊·教育技术(下半月),2012(4).

3何卫华,陈志才,邱广鸣,等.医学生阅读心理及阅读倾向调查分析.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3).

4吕文凤.90后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图书馆学刊,2012(8).

5余昭芬,黄德彬.医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分析.西北医学教育,2006(2).

6朱莉.图书资料资产清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4(15).

7李艳辉,彭英姿.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思考.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

8谭卫华.医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上一篇:有效提问让课堂更美丽下一篇: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