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精选12篇)
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 篇1
课外体育锻炼是初中生提高身体素质、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 也是培养初中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环节。广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初中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本文通过调查研究, 全面了解泉州市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抽取泉州市5所市区初中及5所农村初中共10所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每所学校发放问卷150份, 总计发放问卷1500份, 回收份1424, 回收率为94.9%, 其中有效问卷1347份 (初中男生676份, 初中女生671份) , 有效回收率为89.8%。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常规的归类统计和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初中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由表1可知, 总体来说, 无论男生、女生, 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初中生都占该群体的74%以上。但是男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更高, 近一半的男生都很喜欢课外体育锻炼, 炼的喜爱程度更高, 近一半的男生都很喜欢课外体育锻炼, 这与男生生性爱动、活泼爱动的性别特点是基本一致的。大4次或4次以上3次2次1次0次这与男生生性爱动、活泼爱动的性别特点是基本一致的。大4次或4次以上3次2次1次0次男生 (%) 约有22%左右的初中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持不喜欢或无所谓16. 0% 26. 4% 35. 2% 14. 3% 8. 1% 约有22%左右的初中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持不喜欢或无所谓男生 (%) 16. 0% 26. 4% 35. 2% 14. 3% 8. 1% 女生 (%) 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他们大多是因为不擅长体育锻炼5. 8% 13. 8% 34. 1% 28. 7% 17. 6% 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他们大多是因为不擅长体育锻炼女生 (%) 5. 8% 13. 8% 34. 1% 28. 7% 17. 6% 总体 (%) 或者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对这部分大学生要进行10. 2% 20. 1% 34. 6% 21. 4% 12. 8% 或者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对这部分大学生要进行总体 (%) 10. 2% 20. 1% 34. 6% 21. 4% 12. 8% 积极有效的引导, 尽快提高其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有效的引导尽快提高其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2.2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 总体 (%) 31. 4% 46. 2% 3. 4% 19. 0%
我们选择以初中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衡量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程度。
表2显示, 8.1%的男生和17.6%的女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为0次, 14.3%的男生和28.7%的女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为1次, 35.2%的男生和34.1%的女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为2次, 26.4%的男生和13.8%的女生每周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 16.0%的男生和5.8%的女生每周参加4次或4次以上的体育锻炼。以上数据显示, 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明显高于女生, 22.4%的男生和46.3%的女生每周锻炼次数少于两次, 没有达到《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提出的每周不得少于两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 这势必影响整个泉州市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 这一现象应引起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女生 (%) 总体 (%) 16. 9% 31. 4% 57. 4% 46. 2% 4. 5% 3. 4% 21. 2% 19. 0% 4次或4次以上3次2次1次0次男生 (%) 女生 (%) 总体 (%) 16. 0% 5. 8% 10. 2% 26. 4% 13. 8% 20. 1% 35. 2% 34. 1% 34. 6% 14. 3% 28. 7% 21. 4% 8. 1% 17. 6% 12. 8% 选项初一初二初三 平均排名增强体质54.3% 59.6% 57.7% 57.2% 1兴趣、娱乐25.7% 35.4% 43.8% 34.9% 2减轻学习疲劳19.6% 20.1% 17.5% 19% 3应付升学考试13.5% 13.8% 13.4% 13.6% 4发展个性12.8% 11.4% 10.2% 11.5% 5
2.3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从表3可以看出, 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动机, 初一、初二、初三学生都排在第1位, 这说明“健康第一”的观念已经成为泉州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但是, 仍有一些不良现象, 如有13.6%的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应付考试, 这应该引起初中体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同时, 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总体动机是多元的、复杂的, 这同样反映出初中生学生的微妙心理状态, 学校应加以正确引导, 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大力宣传, 使大部分学生都有健康的体育锻炼动机。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目前, 泉州市初中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大多持喜 欢态度, 但仍有少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3.1.2大多数初中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在2次和3次以上, 但还有一部分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锻炼, 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3.1.3增强体质、 兴趣爱好和娱乐已经成为泉州初中生参 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
3.2建议
3.2.1体育教师应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3.2.2学校应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 引 导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3.2.3加强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建设, 为学生参加课外 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
3.2.4利用各种传媒对课外体育锻炼进行宣传, 加强学校 体育文化建设, 使学生自觉加入课外体育锻炼队伍。
参考文献
[1]郑桂凤, 蔡宝家.福建省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 2006 (12) .
[2]张秀华.温州地区各级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 2003 (8) .
[3]吴家琳, 吴维娜, 蔡永键.广州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7) .
[4]郑志丹, 许月云.泉州市区中学毕业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
[5]张平.构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9) .
[6]胡春红.河南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
[7]吴秋林.江西省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6) .
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 篇2
活动参与者
1、活动对象:我院各班级师生
2、组织队伍:学生会各部
3、指导老师:学院学工办主任马翀老师
4、主要负责人:学生会副主席马军、主席团吐松
活动内容:
一、放风筝比赛
活动时间:4月2日(周三)
活动地点:篮球场(旧馆)
每个班需要有至少三名选手参加比赛,需要自制风筝,买的风筝不列入比赛项目。只要是自制的就行,不论是不是出自本人之手。由评委老师评定风筝的高低(可从风筝线的多少,肉眼看的高低判断)期间还可以做一些活动通知在一周前下发。
人员安排:由学习部统计各班人数
由纪检部统计各班到位情况,出席最多的班级
有班级荣誉证书。
由自律会清旧馆场地。
活动的名次可以评出前三名,奖励充入班费。
二、卡拉OK比赛
1、宣传(学生会发放活动通知及报名单,张贴海报;.校园广播)
2、报名事宜(只在本院内部招选手,地点:微信平台或者在711
演播厅,招募时间5月3日到5月4日,为期2天,每天一小时,13:00-14:00)由组织部负责
3、会场:在711演播厅,由体育部做好相应活动准备,由文艺部
负责布置会场和挑选主持人,纪检部负责会场秩序。学习部负责参赛人员的伴奏,话筒等。主席团的人负责评委老师和干部组成的评委团。
4、活动 流程:
初赛选手必须清唱,由学生会干部组成的评审团留下20人(结束时告知复赛相关事宜)
复赛参赛选手自选歌曲配伴奏演唱;
评委通过每位选手的表现,留下10人进入决赛,为公平起见现场公布晋级选手名单;
学生会文艺部成员通知进入决赛的选手决赛时间地点;
十强选手抽签决定与上届十强选手中的一人组合决赛热场舞(例如:sorry sorry,nobody,甩葱舞,江南style综合)
所有参赛选手一起唱一首有关本次活动主题的歌曲 第一轮比赛:本届十强选手与琴院上届校园歌手大赛十强选手组合演唱
第二轮比赛:选手按照抽签顺序进行出场比赛,(台风,唱功,感染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评委计算每位选手的最后得分(第一轮成绩+第二轮成绩)评委计算分数的时候穿插创意表演:
5、颁奖
6、活动结束词 备注:活动期间产生的垃圾等由生活部负责清理。此外,任何情况临时安排
三、篮球赛
活动时间:五月底
活动地点:篮球场(旧馆)
让本院的每个班级都出队伍,男生一名,女生两名,三对三的比赛,每个班需要出两个队,加上替补队员,每个队五个人。每个班就是AB两个队,抽签,第一轮就会剩下A+B一共是班级的个数。再抽签,直到选出前三等奖。
比赛实行三人制,一共十五分钟,每队两次叫停机会,中间休息三分钟。
人员安排:由体育部找裁判
由组织部负责运动员的饮水
活动意义:
让同学们都互相理解,互相了解,我们同学有很多都是内地的人,使民汉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微妙的感情,让我们大家都明白,其实身
边的人是善良可爱的,不论民族的差别,我们永远是中国国民,永远是一家人!让我们大家从我们开始,断绝一切的不良势力,让新疆变成真真正正的天堂!让我们都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虽然语言上有隔阂,但是,我们是新疆这个地域的佼佼者,必须从本质上,让我们理智的来辨别是非,互相关爱,互相迁就!
活动成效
让同学们对学院组织的活动感到兴趣,让本学院的人能够互相理解,认识!
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 篇3
【关键词】体育锻炼;高中学生;文化成绩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体会学习和锻炼”,“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基本理念。由于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部分教师、家长往往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中生处于生长发育逐渐定型阶段,更是身体各项素质发展敏感期,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仅能够起起到强身健体,还有利于智力的培养。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所调查的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生发放问卷。
2.数据分析法
整个调查问卷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二、研究过程及分析
(一)校方观点
针对“体育锻炼与文化成绩的关系”,重庆四十二中校方管理层3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不会影响到文化成绩;51%的人则持中间态度,认为是否影响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仅仅13%的人认为学生课外体育无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除此之外,笔者还针对科任教师进行调查,大部分教师都表示较为认可体育活动,但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自律性较差,还需要教师或者家长监督,以避免影响学生正常作息。除此之外,部分教师表示担忧,认为独生子女一旦在体育锻炼中出现问题,必然会给学校和自己带来麻烦,更会直接影响学生文化成绩。
(二)家长观点
38%的家长认为高中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过多的体育活动会直接影响学生文化成绩。49%的家长则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不会影响学生文化成绩,部分家长甚至持有“会玩的学生才会学”等观点。可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家长层面开始关心学生全面成长。
(三)社会观点
笔者以问卷形式在网络层面进行调查,最终搜集整理社会层面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对文化成绩影响层面的观点。最终结果显示,81%的人都表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能够缓解课堂学习压力,缓解紧张气氛,对促进智育发展大有裨益。这与校方、教师以及家长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校方、教师认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能够增加学生受伤几率。对此社会层面认为,校方和教师不应该因噎废食,而应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辅导。
(四)学生观点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文化成绩。仅仅7%的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会耽误自己学习时间。在调查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能够确保自己以充沛的精力进行学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校方认为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限制,并不持支持态度;家长层面较为矛盾,既希望学生能够拥有强健的体魄,又害怕课外体育锻炼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社会层面态度则认为学生只有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才能够凸显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较为直接,认为这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文化成绩。
(二)建议
首先,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学生保持充沛学习经历。从理论角度而言,适时合理的体育锻炼,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同时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具体而言,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将学生组织起来,由体育骨干或者班级干部带领,体育教师进行监督,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以让学生能够缓解学习紧张情绪,确保充沛精力投入学习。例如,每天安排学生半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就可以让学生精神饱满,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其次,体育锻炼能够为学生刻苦学习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体育锻炼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强健体魄,还能够提升学生意志力。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不断持续,不断坚持的过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更是不断战胜自我和战胜他人的过程,对培养学生意志力,增强学生忍耐力大有裨益。
第三,体育锻炼能够提升学生智力水平,促进大脑发育。体育锻炼对提升大脑智育水平发展有着明显作用。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大脑神经反应速度非常快,大脑皮层综合分析能力较强。除此之外,经常在户外参与体育锻炼,能够增加身体红血球含量,让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以为学习文化奠定良好的生理条件。
最后,体育锻炼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学生身体处于青春发育后期,这一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接近成人的关键时期,更是性格初步形成的重要过程。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大有裨益。在此基础之上,将良好的心理品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不断克服难题,最终提高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文维良,齐建芳.中学生健康教育[M].华文出版社.2000.7.
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 篇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教学目的: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陶冶学生情操。高中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 学习任务很重, 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把体育锻炼的作用概括成十六个字:强体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但实际现状如何呢?目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 自觉主动性不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沈阳市第56中学, 沈阳市第120中学, 沈阳市第44中学, 沈阳市第11中学四所学校随机抽取了200人, 每校50人。
2、研究方法
(1) 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196份, 其中男生107份, 女生89份, 其中有效问卷152份男生80份, 女生72份, 有效效率为78.6%。
(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我国部分省市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和《体育课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等文献资料, 并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教育法规上查阅了一些相关信息。
(3) 数据统计法, 主要采取了普通的数据计算法进行了数据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现状
男生和女生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同学都同样占50%, 没有参加锻炼的男生为5%。女生为10%, 平均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大多为0.5~2小时不等, 其中男生在1.1小时以上的居多, 女生锻炼时间大多在1~1.5小时。在问卷调查中男生有70%的学生喜欢球类项目, 喜欢游戏和其它的分别有15%, 女生有45%的学生喜欢球类项目, 有30%的学生喜欢游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大部分是同学和同学在一起自由活动, 但有15%的学生独自参加锻炼, 有5%的学生只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
2、影响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影响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有许多, 从下表1我们便可以看出.
(1) 主观因素
(1) 认知态度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 是影响学生从事体活动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 有38%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 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提高学习效率, 丰富课余生活。
(2) 参与动机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活动, 并将带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 以满足个体某种需求的念头、愿望、理想。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兴趣。从调查中不难发现高中生对于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不同的。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
(3) 学生缺乏科学锻炼的知识
众所周知,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将会导致盲目与不可控。在调查中, 许多学生对科学锻炼知识知之甚少, 例如:怎样制定锻炼计划, 怎样选择锻炼项目, 怎样控制运动量, 怎样评价锻炼效果, 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等等。现行体育教学中, 理论课的课时很少, 甚至有些体育教师不上理论课, 学生不重视理论知识。这样, 科学锻炼的知识就无法应用于课外体育锻炼。缺乏教师的直接指导, 学生体会不到锻炼的成果和乐趣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 客观因素
(1) 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是影响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的客观原因.学校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物质保证.学习运动场地设施的类型、状况和规模, 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调查表明, 52.5%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条件无法满足起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因此这个主要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体育活动。
(2) 学校教学重智轻体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不算课, 无非是跑跑跳跳, 文化课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重智轻体的现象在许多学校中非常普遍。具体表现在: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场地器材按在校学生的比例严重缺乏;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不到位, 体育教师的劳动不能与文化课老师一视同仁, 结果直接造成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
(3)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不严
《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明文规定:体育成绩合格者方可毕业, 但是许多学校没有严格执行体育合格标准。在调查的一些学校中, 没有一名学生因体育不合格而不予毕业的。学校对合格标准执行不严, 落实不到位, 导致学生轻视体育, 认为体育可有可无, 反正不影响高考。
(4) 学习压力重, 无时间锻炼
在调查中, 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很重。现在每周要上40课时左右, 还有选修课, 高考压力大;学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平时都把时间放在看书上, 这样, 体育锻炼就往往被忽视了, 体质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5) 高中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6) 学校的运动氛围
学校体育运动氛围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之一。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氛围是学生在锻炼活动中的情绪特征所表现的体育行为。校方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与管理方式, 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对学生施加的影响, 及班主任、辅导员对体育的态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等, 直接影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根据调查, 仅有17.5%的学校组织课余体育锻炼, 62.5%都是由同学自发参加的。同时, 仅有17.5%的老师不断指导和督促同学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因此, 锻炼的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学生所掌握的运动技能水平
体育锻炼需要有正确的方法, 锻炼的方法对学生而言, 是锻炼的“工具”, 是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前提, 也是形成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先决条件。正确的方法来自于学生对一定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掌握态度。据调查, 有37.5%的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 就不知道怎样进行科学锻炼。
三、结论和建议
1、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客观因素:运动场地设施不足、学习考试压力大、组织管理不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学校的运动氛围和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另一方面,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又是影响他们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放在首位。
2、加大经费投入, 提高场地器材利用率。学校要重视体育工作, 加大经费投入, 保证一定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 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课余时间全面开放体育场馆, 并延长开放时间, 放宽体育器材出借, 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课外体育活动。利用学校空地建造一些微型运动场地, 构造学校健康之路。
3、深化学校教学改革, 体育教育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打破原来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 减少基础课时间, 开设选项体育课, 增设选修课。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容易开展的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增加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重视培养体育意识, 以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4、充分发挥体育组织的作用, 组织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要充分发挥班级体和学生体育组织的作用。
5、培养和塑造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把所有的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学校领导应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努力创造条件, 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体育日、体育周、体育节、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及趣味运动会,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氛围,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的生活习惯, 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同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管理, 使学校体育纳入规范化运行轨道。
参考文献
[1]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2001年第1期。
浅谈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论文 篇5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学校图书馆和CNKI数字图书馆上查阅有关学校体育锻炼方面的文献资料,获得了有关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面的理论基础,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获取本研究课题的核心内容。
1.2问卷调查法
为了获取重庆市中职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自己设计了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的问卷,对近5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490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为460份,有效率为92%。
1.3数理统计法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之我见 篇6
关键词 课外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 健康
0 前言
面对具有现代化思想的初中的孩子们,以往经常使用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被学生厌恶,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愿意在体育课堂上接收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当孩子们生理和心理上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接受他们喜爱的活动内容时,其产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个前提条件的指导下,我们在创设课外活动内容时,在遵循发展学生的健康体质的首要条件下,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在我校初一年级开展体育课外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就很注意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通过体育课外活动,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达到更高一层的精神锻炼。这样,一项喜欢的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锻炼,也是促进孩子在青春期世界观的正确形成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更使他们获得了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活动项目。
1 学校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小组的意义
从小学一年级进入到初中以后,学生的年龄增长了,身体变化较大,其运动的能力必然上了一个台阶。而伴随身体的发育,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动机,希望发现学校里有吸引他们的新的需求和目标。2010年9月,在马群中学体育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流程第一条,就是对我校近180人的初一新生进行了关于对“体育课外兴趣小组”的问卷调查。收上来汇总的结果显示:投赞成参加“体育课外兴趣小组”票的有96.3%的学生,而羽毛球、篮球、排球成为98.7%的学生首选的三个运动项目(排名参考学生投票数字)。这点说明了,在初级中学体育教育阶段大力开展令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外兴趣小组,能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生理和心理的满足和追求,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健康发展良好的个性,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良好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而在2010年第一个学期开学初,马群中学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经过一个阶段的运行,对如何更好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明确以下几点:
(1)首先将小组活动的目标明确化。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充分体现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作用。根据不同年级或年龄学生的特点,分段进行内容的统筹安排。
(2)选择正确的活动时间,下午是中学生比较理想的体育锻炼时间,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下午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并且可使大脑皮层与学习相关的神经中枢得到休息和调整。比如,既可以选择篮球、足球等集体活动形式,也可以进行跑步等个人运动项目,所以我校每周五下午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课外活动时间,可促进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3)引入竞赛机制。要充分利用比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竞赛的积极性,可以考虑结合小组单元活动的内容,设置竞赛项目。比赛的形式一要注意小型化,以便组织;二要加强趣味化、普及化,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外活动的参与率;三要重视规范化和系统化。如本学期篮球比赛既有个人参与的限时投篮比赛,又有游戏性质的多人篮球赛,既有竞技,又有兴趣。
通过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发现参加活动的同学不仅身体素质有了提高,同时在集体感与组织纪律性上有明显进步,更注重与他人的配合,排除“骄娇”二气。经过训练的同学,在学习其它课程时能主动思考,开动脑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也有一定提高。以上充分说明当教育内容、方法满足学生个人的主体需要时,那么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就会表现出主体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接受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2 在课外体育兴趣小组中获得“幸福快乐”的体验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如果还实行一贯性地压制学生:我怎么教你,你就怎么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会严重地压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学生厌恶体育课程,甚至体育老师本身。使还在青春期调皮爱动的学生出现怕上体育课的现象,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本能地疏远和反抗体育课。每位负责的体育教师都应该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外兴趣小组的内容,让他们通过自己喜爱的并且挑选出来的锻炼项目进行练习,同时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到教学里,以其自身的需求获更多适合自己的技能。通过我们的兴趣小组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快乐,更是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反复经历了“成功—失败—成功”的过程,切身体会到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的“满足—克服—新需求”。如此,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才真正从课堂上的对每一位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到课外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3 通过体育课外兴趣小组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水平
体育老师也不是个个十项全能,既有自己很“在行”的,运用非常娴熟的项目,也有“瘸腿”的薄弱项目存在。在初级中学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超出课本以外的体育课选修项目,对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完善有极大促进作用,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比如在课外教学里,可以更多展示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特长,良好的示范效果对于学生或有正能量的效果;另外一面也促进在职教师细致的分析教材结构和特点,对体育专职教师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提高以及即时更新思想观念会更好。
4 本次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带来的结论
课外体育锻炼的育人功能 篇7
一、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
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不仅能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 还能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坚持体育锻炼, 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使人可以轻松自如、有条不紊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课外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影响, 有规律地锻炼, 可以减慢静息时和锻炼时的心率, 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负荷, 提高了心脏功能。特别是做一些伸展扩胸运动, 可以使呼吸肌力量加强, 胸廓扩大, 使肺活量增加, 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均产生积极影响。课外体育锻炼还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更加灵活, 还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的变化的判断能力, 并及时作出准确、迅速的反应。同时, 课外体育锻炼还可消除眼睛疲劳, 预防眼睛近视。
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记忆力。
有研究认为, 体育锻炼有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 易化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 增强突触传递功能, 从而对记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课外体育锻炼还可以消除大脑疲劳, 使大脑的兴奋性得到调节, 达到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的思想品德。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指出, 体育应以“德育为首, 追求育人的综合效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 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因此, 课外体育锻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领域,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特点, 寓思想教育于各种课外体育锻炼之中, 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四、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由于课外体育锻炼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 使课外体育锻炼在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和兴趣方面具备了广泛参与的可能性。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同时也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
五、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精神和学生的意志、纪律。
课外体育锻炼中大部分项目需要多人配合完成, 这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奋进的精神。在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不良反应, 作为教师或家长应采取有效方法, 鼓励学生用顽强的意志迎难而上。久而久之, 学生承受能力会得到锻练并有所提高。同时, 学习有目标, 教学有常规, 比赛有规则, 练习有纪律, 课外体育锻炼举行的时候, 也有一定的规则, 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有很大帮助。
如何加强高专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 篇8
1当前高专课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外体育锻炼被重视的程度不够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好坏的关键在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试想一个体育设施和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性扶持不力的学校,其体育活动的开展从何谈起。
1.1.1课外活动时间被其他课程占用计划中安排的7~8节课外活动时间减少了,被安排其他课程或政治活动、班会、实践环节等,这就势必导致学生去学其他的课程,降低了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可能性。
1.1.2场地器材条件落后,学生活动兴趣受限目前很多高校体育场地大多局限于传统的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和单双杠等项目方面,缺少健身房等休闲体育项目活动场所,以至影响和限制了学生活动兴趣的发挥,再加上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不善,不足的活动场所还往往被社会人员所挤占。
1.1.3学生对锻炼的作用认识不够认识不到锻炼对自身的好处。更喜欢上网、逛街、看电影等课外休闲活动。
1.2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问题
1.2.1锻炼的目的性不明确目前高专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不足,学生在从事课外体育锻炼时,普遍都受到“从众效应”的影响,盲目地参加体育活动,往往忽视了自身特点和需要。例如:身体素质弱项的发展;完善某项运动技术;学习一些新型的、自己感兴趣的、将来步入社会更实用的“终身锻炼”的运动技术和技能。
1.2.2锻炼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性、有序性不当学生在从事课外体育锻炼时,缺乏对锻炼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理解,在众多的发展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手段、方法面前不知从何下手。如:不知怎样选择适合自身的方法、手段;不知如何安排;不知练习与练习之间怎样紧密衔接、怎样相互促进;不知方法与顺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有的甚至选择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导致事倍功半。
1.2.3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安排的不合理课外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无论从事什么运动,科学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取得运动效果的关键。对体育运动科学理论体系了解不全面,很难处理好量与强度的关系。
1.2.4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事故的能力弱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同项目容易产生的损伤部位和对体育保健知识了解不够,在运动中一旦出现了运动损伤、身体不适、练习效果不佳等情况时,不能及时妥善处理,而影响锻炼的积极性。
1.2.5练习中自我保护或相互帮助的能力差保护与帮助是学生在掌握动作技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安全措施。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由于自我保护或相互帮助的能力较差,致使练习中常出现运动损伤或长期以错误动作练习,最后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2采取的措施
2.1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有绝对的权威,在学生中产生着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应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深入到班级,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加强体育对学生个人生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鼓励所有学生参加日常的体育锻炼,并使他们认识到体育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他们日常健康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健康意识,培养锻炼能力
在教学中要增加《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加强目的性和科学性身体锻炼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健身的作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健身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及锻炼方法去参加课外锻炼。教学内容和考试项目的选择上,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增加一些学生喜爱并适用于学生未来需要,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锻炼价值较高,具有延续性的娱乐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太极拳、健身操、游戏等等,使学生在“兴趣-满足-追求-实践”心理环境中得到体育锻炼的享受与快乐,使之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奠定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不然体育课和考试一结束,学生的锻炼也就结束了。
2.3进一步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人数增多,要求运动场地也要不断的增加和改善,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学校应每年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可采取学校自投、社会赞助等方法,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的现有条件,保证学校能有计划、有重点的增置体育设备、维修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2.4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学生体协体育俱乐部、运动协会等体育团体是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组织、体育教师辅导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新模式。学校可以组织成立学生体协,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根据学校情况,在学生体协下设立各运动项目的俱乐部,由学生负责组织管理,有体育教师的监督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和兴趣参加一个至二个俱乐部,满足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需要。如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计划指导学生锻炼。
2.5适当增加有偿体育活动项目在学校体育器材欠缺、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学校提供运动场地,采取租赁的方式,增加社会力量对体育设备的投入来完善学校的体育器材设备的建设。开办一些培训班,如健美操、台球、拳击与散打、旱冰、体育舞蹈等项目,既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又增加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6举办体育节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体育知识讲座;组织观摩体育比赛;组织体育知识竞赛;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I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提高运动能力,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改革校园竞赛活动,每年有计划地举行一次体育文化节,把校运会办成竞赛、健身、娱乐、育人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文化节。由于举办体育节的项目多,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观看体育项目的自由,引导学生由产生运动兴趣逐渐形成运动习惯,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带动校内体育锻炼的全面开展,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总之,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伯巍.教育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2]林辉蓉.学分制条件下加强体育教学的思考[D].重庆:重庆市中专学校论文交流,2002.
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 篇9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开展的价值和意义分析
在高职教育开展过程中, 体育学科教学发挥着重要价值和作用。首先, 体育教学为高职院校人才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对学生成长来说, 不仅需要有完善的文化知识教育, 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体育教学, 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能够实质性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现阶段学生成长环境不断优化, 如今学生成长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而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活动和兴趣, 以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下滑现象, 因此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来为学生形成健康体质提供保障[1]。
其次,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直接关联。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职业性, 基本上每一个专业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直接面对“一线”, 因此需要学生有着较强实践能力, 这就需要体力做支撑。随着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加大, 学生良好的身体状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同时也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转化自身思维提供重要保障。最后,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现代教学理念不断成熟的表现。以往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更多是将教学重点和精力放在了知识教学和技能教育上, 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在教学理念不断成熟的今天, 我们应该认识到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设置及完善度, 同时也需要引入一些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要素。体育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板块, 其不仅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同时更是全面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要求。
2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之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多数院校开始了相应改革, 也融入了关系学生成长的必要因素, 但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亟待调整和优化。主要表现为:
首先, 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之间的价值及关系认知不够全面。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 只是将重点和精力放在了体育课程教学上, 未能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对整个体育教学开展的价值和助推作用。现阶段, 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 多数老师缺乏对两者关系的全面认知, 未能构建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次, 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开展过程中缺乏对职业性和实践性的有效融入, 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之间存在脱节。对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来说, 其不仅仅是单一的体育活动, 同时也是一门关系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 因此其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但是目前很多高职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 更多是将其当做单一的学科教学来开展,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还是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融入都缺乏实质性进展。如果高职体育教学不能很好的展现其中应有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那么其很难发挥该学科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 很多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素质较差, 无法有效适应职业工作需要[2]。
最后, 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之间的衔接度与融合度不够, 未能构建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体育教学体系。对体育教学来说, 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 那么不仅其时间较为有限, 同时其教学效果也很难取得理想效果。而补充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将有效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 只是将精力和重点放在了课堂上, 未能有效借助课外时间开展体育锻炼。
3 高职院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对策
在职业化、技能化、实践化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予以创新, 而其切入点就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开展思路。通过细化体育课教学内容, 完善课外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衔接度, 从而实现体育教学与职业教学之间的融合与促进, 其具体对策主要为:
首先, 结合高职各个专业特点, 融入岗位需求, 将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 确保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与职业教学互相融合、相互促进, 从根本上发挥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对职业教育来说, 其极强的职业性决定了我们在创新和开展该体育教学活动时, 必须从学生就业需要入手, 任何学科都要结合这一特点。而从职业特点出发, 开展体育教学, 也是升华体育教学效果和价值的重要策略, 也是实现改革效果的首要策略。
其次, 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 创新高职体育教学的考评机制与评价策略。教学考核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也是引导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想要从根本上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 就必须从创新和改变考评机制入手。以往在高职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使用的教学考评机制与其他学科基本相同, 未能从动态、变化的视角来认知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因此, 现阶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 要构建动态考核机制, 根据教学反馈, 调整教学方案和思路[3]。
最后, 要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专业特点,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对于体育教学来说, 学生是主体, 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以往高职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教学的“按部就班”, 未能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与整个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因此, 当前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 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只有融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才能确保体育教学质量, 而在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开展过程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只有赋予学生自我探知的主动权,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和质量。
4 结语
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和板块, 通过开展高职教育, 为我国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 满足了多个行业的用人需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发挥和展现自身职业技能的关键和基础, 更是影响学生终身成长的重要要素。因此, 我们在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时, 必须充分完善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进而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体系化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事实上, 想要从根本上达到体育教学的效果和价值, 需要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教学两个方面入手, 通过细化内容, 强化执行, 从而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文章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开展的价值和意义分析入手, 结合当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之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而探索高职院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强化对策,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王晖.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改革[J].成人教育, 2012, 9:159-160.
[2]魏巍.素质教育视域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9:92-94.
中小学课外体育锻炼保障内容研究 篇10
关键词:激活与修复,课外体育锻炼,中小学体育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逐渐减少,方式方法拘泥守旧,学校与社会所能提供的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等,使体育课程教学在应试教育这一大环境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在日趋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独生子女化的环境中,以及运动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的形势下,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更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以,尽管当今世界范围内许多科学证据显示了体育活动的价值,但不少实例与现象均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在全国各地都受到了干扰并处于危险境地。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该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 导思想,把增强学 生体质作 为学校教 育的基本 目标之一……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并提出了“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这一目标。这不仅充分显示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育工作, 也说明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延伸的“课外体育锻炼”,对增强中小学生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也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这说明,中小学生要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仅依靠学校体育课堂这一途径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利用好走出学校后的“课外体育锻炼”这一重要途径。
1学校做激活修复课外体育锻炼的导师
1.1开放学校体育场地
现今许多学校中的体育课堂已受到严重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虚无化加重,中小学生的校园体育生活内容空洞化加剧。学生放学后即刻被家长接走,学校立即“打烊”、变成空城,同时学校原本完善的体育场地随即也“打烊”,使得该资源被闲置。学校应在平时放学和周末开放学校体育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又熟悉的锻炼环境。
1.2创建体育互动平台
作为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特色的“课活”(也称班级体育活动)越来越弱,在教育督导和评估时,“课活上课表”是各个学校“弄虚作假”的主要内容,即便有“课活”也是内容贫瘠、组织松散,形同放羊。积极开展与完善“课活”已然成为学校责任与义务,丰富活动内容,积极组织,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的活动放松,无论是教育督导还是平时,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1.3举办校内学生大联赛
学校内的各种体育比赛,特别是循环大联赛性的群众性体育比赛越来越少。过去在学校中存在的邀请赛、对抗赛、通讯赛等方式已销声匿迹,全员性运动会的推广和体育节的创新也进展缓慢, 仅有的少数校内校外的体育竞赛也成为少数同学的专利,离广大的普通同学越来越远。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单位,承担着祖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担。这重担不只是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学生文化学习的培养,更是在举办奥数比赛、外语比赛、古诗词大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1.4建设学校快乐体育园地
供学生们自我锻炼、自我玩耍的学校体育器材和设施几乎都被去除,学校的体育场地越来越空旷、越来越不实用、越来越成人化和单调化,有限的器材也被收纳在器材室里,于是学生即便有意识、有动机地去锻炼去活动,也没有必需的设施和器材。
2家庭做好激活修复课外体育锻炼的参谋
2.1团体假日体育与野外体育振兴
独生子女条件和城市化的条件下,学生已经少有了随时可以见面的伙伴,也就少了随时可以一起玩耍锻炼的“体育伙伴集团”, 更少有了有共同爱好和水平相当的“某个运动项目的伙伴集团”, 当然也就极少有了“某个运动项目的伙伴集团的常用场地”,更难有了“某个运动项目的伙伴集团的共同时间”,同学们都成了“单枪匹马”和“各自为战”,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更加困难。
2.2家庭健康教育
学生回到家后,先做作业,再听家教、然后弹琴,“规定动作”完成以后,天已经黑了,学生剩下的时间、精力和爱好也就只够看电视、上网聊天,个别想去外面打打球、滑滑轮滑的,还要受到家长以各种理由的阻挠,学生们所得到的“文化营养”不够了,就去寻找 “物质的营养”了,于是胡吃海塞一通,导致身体软了、虚了、胖了。
2.3运动安全教育
现在大多数家庭对运动安全教育不以为然,未意识到运动安全教育对孩子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家庭运动安全教育是家庭生活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长指导不当而对孩子造成运动伤害的情况频发,使得家庭运动安全教育的进行迫在眉睫。
3社会做好激活修复课外体育锻炼的后盾
3.1社区体育社团建设
社区体育文化活动作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构成成分, 在未来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增强他们体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而社区作为家庭锻炼的重要场所, 应积极开展社区体育社团建设,推进中小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科学规划中小学生的室外体育设施,加强中小学生对社区体育的认识。
3.2全员运动会和亲子运动会
全员运动会,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体育教改精神作为指导,把青少年的体育技能和体能培养作为重点,达到将青少年健康体质工作管理模式创新化,拓展学校开展实施体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工作做实做好,获得全国体育教育联盟的鼎力支持的目的。以青少年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运动会的各个项目,每个孩子能够做到参与4到5项运动,从而切实做到全体动员、全员参与。亲子运动会的项目为了促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需将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三者融为一体。这样的运动会将青少年体育锻炼精神与学校发展体育特色相结合,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成长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
4结语
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 篇11
课外体育锻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一般职高生三年后毕业直接走向社会,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缺少了继续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而职高生又是21世纪我国未来技术工人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和体魄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可见,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职高学生来说,健康是第一要素。既然要重视职高学生的健康状况,就必然要重视他们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现实状况。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职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职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总体认识
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职高生来说,对个人体型与体质的满意程度不高,这与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大多数职高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是比较喜欢的,且不少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进健康,保持良好的体型、对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智力的开发大有裨益、能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说明广大学生对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较高,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并能与自身的健康联系起来。
二、职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1.职高学生参加早操锻炼的情况
职高学生锻炼时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多集中在徒手体操(如广播操、健身操等),早操锻炼的场所也大多在学校。这说明早操锻炼已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并能够有规律的进行。同时学生早上时间比较紧,选择锻炼时间较短、运动项目简单、活动场所也较具有针对性。
2.职高学生参加课间操的情况
从职高学生对课间操的看法可知,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可积极休息、消除疲劳;可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可调节精神、提高学习效率,但不少学生认为其作用意义不大,甚至有学生认为参加课间操是完成学校任务等其他意义。这说明当前职高学生对参加课间操的现状不容乐观,这种半军事化组织的课间操基本流于形式,锻炼效果可想而知。
3.职高学生参加班级体育活动课的情况
职高学生虽然对班级体育活动的意义有一个清楚的、多元化的认识,但与实际行动有差距。特别是高职预科三年级的学生,由于要面临毕业升学,课余时间很少花在体育锻炼上。即使参加了班级体育活动,也并不是积极主动,自然也就难以保证锻炼的效果。职高生对班级体育活动的要求或愿望大多集中在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上,因此我们应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全面落实教师的指导入手,积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形式,加强管理,努力实现学生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的统一。
三、职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分析
职高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总体动机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有学生从未参加过早操锻炼;对学校统一组织的课间操的态度是完成任务;班级体育活动时从不主动地参加,回教室复习文化课;还有的同学在双休日和节假日,从未进行过体育锻炼。这说明职高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职高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总体动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这同样也可以反映出职高各年级段学生的微妙心理状态,应加以正确引导和调控。
四、对策
1.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强调学生的健康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促进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同时,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加大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资金投入,并逐年按一定的比例递增,以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从客观上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条件需求。
2.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提高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加大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把组织实施工作落到实处,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或表演赛,正确地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3.职高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指向终身体育。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以教会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为重要目标,注意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动机,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4.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的作用,切实、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对在校内进行的课外体育锻炼更应加强其组织与监督。同时,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性质与强烈程度,体育教师应根据职高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加强健身锻炼知识、方法和卫生保健等内容的传授,重点介绍不同季节、不同运动项目的选择方式及自我健身计划的制订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加强目标管理。
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 篇12
从2007年开始,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体要求用3年时间, 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 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也强调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然而, 大多数的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上, 除每天的课间操和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外, 几乎就没有其它体育活动。本文专门设计有关课外体育活动的若干问题, 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掌握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为下一阶段促进学生更好参加锻炼和学校作出相应措施提供某些依据。
2 调查对象
本文随机抽取12个班级近500名学生进行调查。
3 调查方法与内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基本常规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 设计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问卷, 内容包括:“你们赞成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吗”、“你们知道学生每天应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吗”等6个问题。 (如表1、表2)
4 调查结果与讨论分析
本文将调查结果 (表2) 归类为学生“认识”、“参与”及“学校态度”三方面进行讨论。
4.1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认识理解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及理解是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基础和动力。对问题“你赞成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吗?”的调查结果表明:赞成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高一占97%, 高二占95%。这表明, 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 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有锻炼价值的, 同时也证实了《全民健身计划工程》开展实施后, 在青少年中取得了较大的反响, 《全民健身计划工程》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对“你知道学生每天应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吗”的调查结果表明:有1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占11.3%、10.9%, 回答“知道一点”的学生占31.7%, 两者相加是41.3%, 这表明这部分同学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或《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某些细节了解尚不充分, 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在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上存在不足, 学校各部门应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宣传工作, 提高学生对健身活动的认识, 促进其主动地投身到锻炼中去。
对“你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会影响你的学习吗”的调查结果表明:回答“不影响”的学生是86%,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占87%、85%, 回答“影响”学习的是9.3%,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是8.5%、9%, 还有部分学生回答“不知道”, 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不能把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协调好, 导致他们认为参加锻炼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原因二是学生课业负担重, 要从课业中抽出时间来参与锻炼使他们认为会影响学习。作为学校, 应利用各种宣传栏、有线广播、黑板报等形式, 向学生广泛宣传体育的各种知识, 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活动,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
4.2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
对“你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吗”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占63%,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为64%、62%, 而回答“偶尔参加”和“不参加”的学生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二是学校在健身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致使学生对健身认识程度不够, 参与的自觉性不高。
4.3 学校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对“课外体育活动有组织者吗”的调查结果表明:回答“有”的学生是78.5%,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为78%、79%, 由此看出, 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还是比较重视。“学校的场地器材能否满足你们活动的需要”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5%的学生回答是“能”,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是43%、47%。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 这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较为正常, 特别是这两年开展了趣味运会,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锻炼的意识较强, 但学校的某些实际情况也给学生的体育锻炼带来了不便。
5 结论与建议
(1) 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 学生的班主任, 特别是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加强组织及辅导工作, 但是要体育教师承担起所有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是不可能的, 必须对其他学科中年纪轻、身体健康、对体育有兴趣的教师加以培训, 学习体育的一般规律、基本要求, 使他们能够承担起课外体育活动课的组织者。
(2) 学校还应从实际出发, 积极创造条件, 改善运动场地, 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 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 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在场地小, 器材紧缺的情况下, 各班级也可以自制或购置一些简单的器材, 以适应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3) 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 仅靠每周2节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在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4) 学校体育的改革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 随着体育走向世界, 面向未来,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以及人们文化经济、生活的改变和变化, 终生体育思想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把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将成为学校体育自身的“大课堂”, 课堂40min完成不了的任务以及学校各种任务将在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和完成。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正业”, 将为学校体育以及整个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广大中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育对中学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高度重视中学体育工作, 使广大中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 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广大中学生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王嫒, 张百宇, 戴华.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J].中国学校体育, 2000 (6) .
【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推荐阅读:
【教学设计】初中体育《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鲁山县第二十初级中学朱勇鑫10-07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07-30
初中生必读课外书目录08-20
初中必读课外书目10-16
初中生课外生活情况调查问卷08-17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08-23
初中课外书籍推荐书目06-08
初中课外活动考核方案07-31
初中课外名著读后感08-20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初控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