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作文课教学

2024-06-14

指导作文课教学(共12篇)

指导作文课教学 篇1

在语文教学中, 对教师而言, 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 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 因此学生一见作文就心烦。老师也害怕作文教学, 因为尽管很努力地讲解, 但学生仍无所适从, 一筹莫展, 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现我谈谈体会和做法。

一、指导学生留心观察, 勤于动笔, 积累写作素材,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学生作文难首先表现在缺乏素材, 觉得无事可写, 无话可说, 只好胡编乱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空洞乏味。我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缺乏生活的积累;二是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水平发展不平衡, 说起来滔滔不绝, 绘声绘色, 写起来却无从下笔。针对这个问题, 我坚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感觉效果不错。学生坚持写日记, 能积累写作素材, 提高写作兴趣, 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实际上很多教师都知道让学生坚持写日记的重要意义, 也要求学生写, 但往往不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 不注意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觉得写日记是多余的负担而难以坚持, 收效甚微。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水平, 我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尽量降低要求, 放手让学生写。我对学生日记的要求只有一点:只要是写真人、真事、真心话就行, 不用考虑字数、布局与谋篇、开头与结尾等。当找不到事情写, 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一写, 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记下来也行。这样就把影响学生书面表达的所有枷锁都去掉了, 让学生觉得容易写, 才乐于写、坚持写,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感的习惯。二是认真“读”学生日记, 把日记作为师生思想交流的一个平台。这里我提的是“读”而不是改, 就是我一般不批改学生日记, 往往是在学生日记上用三言两语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比如, 当学生写的是自己在家做家务, 我会写上“你真能干!”, 当学生写的是上课老师错怪自己, 我会写上“真对不起, 以后我一定注意。”。这样的“读”一定要坚持,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 在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自然就感受到写日记的快乐了。

二、模仿求新, 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 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写作能力。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 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 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 培养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 也应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 成为一代风范, 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 注重刻画人物形象, 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 通过描写其语言行动和一些细节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同是亡秦战争中的风云人物, 司马迁写他们在起兵前, 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三人的独白, 突出了他们不同的出身与性格:陈涉出身佣耕, 他的话表现了他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强烈愿望;项羽出身贵族, 才气过人, 对秦始皇就敢蔑视;刘邦是个无赖, 贪图享受, 看到秦始皇的豪华生活便不自觉地垂涎欲滴。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 我们在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 塑造自己的文风, 不单纯地模仿, 以求变通创新, 形成自己的文风。

三、开放作文评改形式, 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 都是学生写、教师改, 教师改得费时费力, 其结果却是费力不讨好。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在近几年的作文评改实践中, 尝试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 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 又是被评者, 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对于系统训练的大作文, 重点是师评。师评的要领一是尽可能与学生面对面评阅, 便于师生交流,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二是要及时, 要赶在学生对作文构思还很清晰、创作激情还没消失前完成。让学生自评自改,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独立分析判断, 以及自我修改完善的能力。自评与互评互改往往要结合起来, 自评是基础, 互评是提高。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 相互评改, 相互商讨, 相互学习, 相互启发, 扬长避短。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要注意监控与指导, 发挥作文评改的激励作用, 就是要多鼓励, 少批评;对优生要多“挑刺”, 对后进生要多找“亮点”。

四、积累材料, 迁移运用。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引导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 知识才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因而, 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 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 让大家知道, 或者用嘴说, 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 吸收和表达, 一个是进, 从外到内, 一个是出, 从内到外。这两件事,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 学生读得好, 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 作文重在“倾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观察事物及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 掌握表达方法之外,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 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 善思考, 乐于写作。

总之, 更新教学理念, 强化主体意识, 尊重科学规律, 将作文评讲作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使之担当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之大任, 一定大有可为。

希望作文教学不再是“老大难”问题, 希望“教师怕教作文, 学生怕写作文”成为过去, 希望真正实现“快乐作文”的日子不会太远。

指导作文课教学 篇2

“烦死了,又要写作文了!”“我不知道要写什么。”“要是语文课不要写作文,那该有多好啊!”每当我听到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时,心里总是很着急,压力很大。小学中年级孩子写作文时,常常不知该如何下笔,更不懂如何谋篇布局。在进行作文练习时免不了怨声载道。有的孩子甚至互相诉苦说:“我最怕写作文了。”作为语文老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消除对作文的畏惧情绪,让孩子们对写作文产生兴趣并写出富有童趣的文章来呢?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选材不恰当。譬如有些孩子写自己是开朗的孩子,可是他举的例子却是说自己是个马虎的孩子,选择的材料没有经过考量。

(2)词汇不够:形容“快乐”的事,通篇都是“快乐”,没有别的形容词。

(3)句子不通顺。孩子们经常是想到哪就说到哪,整句整段思维混乱。常常看完整篇文章后不知所云。

(4)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题不突出的毛病。譬如写“古诗朗诵会”的作文中,有不少同学就只重点写出了比赛的开始和比赛的结果,比赛过程中选手的神态啊,听众的反映啊......就寥寥几笔的带过。

(5)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描写自己很粗心的特点,但是却没有举例具体说明,只是一句简单的叙述。

(6)口头语特别多。有些孩子用书面语表述不清楚就干脆用“澂江方言”代替,让我经常哭笑不得。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这句话很明确的指出在写作文前必须对要写的事有一定的认识,在发现孩子们常常犯错的方面以后,我就做出了很多尝试来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我在写作文之前进行了充分的素材收集甚至实地演示引导,让学生对所写之事没有距离感,而能确实写出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的真人真事,同时让他们对每次作文课都充满了兴趣和期待。譬如有一次作文是要求写一次“古诗朗诵会”的活动,学生硬编肯定写不出,我就在写之前举行了一次生动的 “古诗朗诵会”。孩子们在朗诵会上,情绪非常的高涨,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他们真正的经历了这样事情以后,再让他们写出此次活动的情形就没有像往常一样怨声载道,而是一个个欢欣雀跃,奋笔疾书了。

四年级有一篇写人的文章,要求写出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在描写外貌特征时,孩子们词汇量不足,而且不知道怎么写出自己外貌最突出的地方,我就此举行一次“猜猜他是谁”的趣味活动。让学生上讲台用语言描述一位自己熟悉的同学的外貌特征,再让大家猜猜那位同学是谁。同学们非常兴奋也很感兴趣,都积极地上台说话,台下竞猜的孩子们也很配合,左右观察只想快点猜出描绘的是谁。孩子们在活动中想要别人在最快的时间猜出来,就会挑同学最有特点的部位来描述,通过这样孩子们就自然的学会了怎样去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征了。我再在黑板上提供一些生动的,优美的描写外貌的词语丰富孩子们的词汇量,孩子们对于外貌的描写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在性格特征描写方面,我同样采取了先发现自己的性格特征后再提供相关的词语让孩子们选择使用,既加深了孩子们对此类词语的正确理解同时也是一种积累与巩固。孩子们接着还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进行举例说明,写一些生活中的真事。最后文章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都很明确,所以问题不大。在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以后,孩子们就能很轻松的写出一篇写人的文章了。

孩子们写完一篇作文以后,我会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互相指出同学的文章中有哪些语句不通顺,哪些词语用的很“口语化”,哪些是错别字。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作文教学与指导 篇3

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面对学生的作难,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深深感到了作为指导的重要性。作文,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材料,材料的来源取决于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学生所掌握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生由于年级从低到高的变化,对作文提出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难度也越来越大,从口头表达到文字叙述,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篇内容丰富的文章,由浅到深,步步深入,这就给教师的作文教学与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作文呢?

一、审题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只有审准了题,弄清了文题的要求范围,尔后把文题剖析。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布置了《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这个命题作文,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这次作文的总要求-写事;接着把题剖析,”这次作文是以写事为主,是写一件事“。而且又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教室。缩小了范围,增加了难度,这就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了困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选材

材料的选择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之一。材料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遇到的事物是非常多的,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甚至于眼花缭乱。学生一看到题目,一件件、一桩桩的事物会杂乱无章地浮现在眼前或是在头脑中闪烁,认为材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山有水、有景有物、有静有动;若是不加辨析地无目标地区叙述,写出的文章是层次紊乱或是抓不住中心,材料的安排也不会合理,甚至还会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怪现象,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嘴,这说明积累的材料虽多,若不合理布局、不动脑筋思考、分析、研究、比较,只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其结果是很难写好文章的。因此,合理地安排材料、按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再如上例,有些学生认为教室范围太小,整体围着教室转,没有多少新鲜事情发生,无事可写,为难发愁。真对此种情况,我千方百计地启发诱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以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正在我指导学生怎样选材、怎样安排材料,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一只麻雀从窗子飞进教室,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当时学生的目光立即投向满屋乱飞、惊慌失措的麻雀,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没有马上命令学生转移视线,因势利导,让学生注意麻雀惊恐的神态及每个学生对这个不速之客的反应。同时要求学生下课后把麻雀赶出教室,并以此为材料,完成这次作文,由于学生注意了细致的观察,这次作文获得了写作的成功。这次作文学生写起来轻松,叙述起来自然,有话可说,内容丰富活龙活现。由此证明学生的观察,教师的指导,循循善诱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指导得法,灵活性强是写好作文的宗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按照顾重点、兼顾一般,使每个学生都能体味出作文的乐趣,在愉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学生写起作文来才能更上一层楼,下笔如有神。

中学作文教学指导三法 篇4

一、重视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不能把作文教学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也不能因为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课外阅读少,书写习惯不好,表达能力不强而束手无策。教师在面对学生的缺点时,就要以退为进,降低要求。首先,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要有一个好的书写习惯,喜欢阅读课外书,勤做摘抄等。其次,教师要作总体安排,分步落实。依据课标、教材、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整个作文教学作一个系统的规划,总体的把握,认真处理好各年级阶段性的作文训练重点。

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辞发于外。好的文章无一不是人们激情感慨之作。有了情感,思维自然活跃,心潮涌动澎湃,思想的浪花碰击飞溅,很想一吐为快,哪里还有冥思苦想的窘境?有了丰富的情感,常常会产生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样作者笔下便如“自有源头活水来”,下笔千言,如有神助。有了丰富的情感,还常常能产生灵感和美感。文章要感人,作者首先自己要对生活有所感悟,要把生活这股活水引入作文的“水池”。同时,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如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也可以利用好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张贴学生优秀习作,开展优秀作文评选,进行名篇名作的读书比赛,以多种方式创设一个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这里,有学生熟悉的事物、喜欢的东西,更有许多蕴含深意的素材,如果再加上教师的挖掘和引导,或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或展示含蓄隽永的材料,或创设激动人心的情境等,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抓住阅读这个核心,积累写作材料

没有广泛的阅读,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只有多读,以读带动写,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要写出好的作文,必须积累大量的材料。首先,要下苦功夫读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说明了读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因为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词语、词汇,具备了表达的基本功,具备了丰富的史料、信息,才能写出生动完美的文章。其次,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将课文中的语言、语法、句法和文章结构知识转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的“三味书屋”,扑向生活的“百草园”,拓宽教学的处延,让生活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

三、指导学生模仿写作,强化训练

作文是创造性的工作,中学生所处的阶段决定了他们在学写作前,需要吸取别人写作的方法和经验,即模仿。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依。模仿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树立好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同时要加强写作练习,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具体写作时要做到:首先,在写作文前教师要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要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告诉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下笔,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审题、立意、谋篇,怎样安排结构,怎样选用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

创新作文教学落实有效指导 篇5

创新作文教学落实有效指导

江苏省盱眙县第一小学 朱晓勤

【摘要】

小学作文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它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所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手段,从而让小学生乐写作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乐于进行书面表达,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觉得没什么话可说,找不到作文的素材,甚至有的学生对作文失去了自信心。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作文指导不到位,甚至有的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指导方式。因此,我们要创新指导教学,把有效的指导落实到教学中。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的本能就是喜欢各种活动,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开展。儿童是非常有个性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喜好,对生活充满好奇与热情。小学作文中我们最好不给学生写命题作文,而应该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作文题材,写自己看到的真实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如果我们给学生太多的束缚,他们就会觉得无话可说,思想僵化。例如:在要求学生写“感恩”这一话题时,学生会觉得这个题目太大,无话可说。于是就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医院“产房”的生活情境,当孩子们看到母亲生孩子的痛苦情境时,每个人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然后播放母亲喂养孩子过程中忙碌的情形,从而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写作文当作是多彩生活的延续,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积累。因此,小学生的作文教师最好不要命题,就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他们作文。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在作文中表达真情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提炼出写作文的素材,这样的事例才会感人。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来写生活中的内心体验。因为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的心,因此,真实的内心体验是我们写作文的第一手材料。作文的过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同时,在作文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中,学校要求高年级学生与全体教师一起到附近的一个林场植树苗。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劳动的热情很高。有的帮助老师运树苗,有的去池塘边提水,学生们亲身经历了植树中那热火朝天的场面。于是我们就安排了写一篇劳动后体会的作文,学生们就能把在植树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有学生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劳动,原来劳动这么辛苦。有的说,爸爸妈妈培养我们就像我们植树一样的辛苦。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通过这次劳动,学生的作文有真实的感想可说,说出来的也是真情实感。

三、结合学过的课文,落实作文有效指导

叶圣陶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文还要教师认真地指导。”我们使用的课本,其中的课文都是作者经过巧妙的构思,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学生模仿他们写作文的最好的.途径。我们在教学课本中的课文时,应该借鉴课文中的优秀地方,引导学生认真地去读,潜心地去想,自由地去议。然后,师生们一起来总结出文中的写作规律,让学生通过借鉴把作者的写作能力迁移到自己的大脑中来,以巩固自己的习作。例如:在教学《陶校长的演讲》一文时,文中对陶校长从四个方面的谈话做了详细的叙述,从而让学生明白了健康与学问的重要性,让自己的思想受到了感染。不仅写出了陶校长作为一个校长的风范,又表现出陶校长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文章刻画陶校长的形象,既是一个严师的形象,又是一个长辈的形象。在形象《祁黄羊》这篇课文时,文中对祁黄羊这个形象的刻画,表现了大公无私的坦荡胸襟。尤其这两篇课文中对话语言的刻画,形象的表现了任务性格特征,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四、重视作文的讲评,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

鲁迅先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任何一篇文中,无论是名家花了多长时间都会存在疏漏的地方。要让文中趋于完美就必须反复地进行修改,在反复地修改中,学生才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作文的评讲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十分的重要,小学生一般写记叙文比较多,记叙文是写入记事的,它讲究生动形象;说明文是状物的,它讲究具体。所以,教师在作文讲评中,要指导学生把说明文写具体、可感,记叙文写的形象、生动,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作文的讲评是促进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肯定学生在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功地方都应该给予肯定,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与失误,促使学生养成多修改的良好习惯。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性思维,他们对生活有了自己的思考、认识、评价、看法等。不断改正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作文教学中写作方法指导 篇6

关键词:作文;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15-01

我们都知道,写作水平高低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尤其是现在,中考高考语文所占比分越来越重,所以提高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很多学生谈文色变,在考试中就怕写作文,我们很多老师在上作文课时,也不会指导学生怎样去把作文写好。在此,我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体验人间真情,丰富个人情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才有事可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声有色,亦情亦景。才会使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妙趣横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写写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玩中感悟,赏中习作。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周记,要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扑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用自己的聪明智慧领悟生活的哲理。我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比,每次都给出分数,分数高者喜气洋洋,低者自然不甘落后。这样学生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写周记不再流于形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学生也逐渐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真正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指导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1、用好课例

虽说现在考试很少考课内阅读题,所以有些教师讲解文章时粗略带过,素不知课本所选文章多是极好的作文范例,不教会学生模仿范文,不重视利用这现存的材料,那是极大的浪费。我觉得模仿训练关键是抓住范文的语言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例如《春》一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精美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段描写,并且在分段写时,也注意模仿范文从不同的观察点着眼的写法,把段写好。结构上学习首尾呼应篇末点题的写法。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可仿的范文,写作思路清晰了,思维敏捷了,他们的作文就容易完成。

2、面批、自批和互批相结合

一学期大作文八篇,以前我都是一篇篇的批阅,找问题打批语,两个班的作文要批阅好几天,可是发到学生手里,孩子们多数看看优良,再看看批语,教师劳心劳力,效果却不大。面批效果好多了,发现问题,直接指出来,告诉他方法。当然时间所限,每篇只能面批少数学生。后来我试着让学生自批互批,首先让学生改正错别字、标点误用、语病这些一般性问题,然后两人再进一步探讨:人物形象是否突出?首尾呼应了没有?篇末有没有点题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更直接地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掌握各方面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真正懂得作文的写法,能形成过硬的作文本领。因此,应当把作文批改当作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来重视。

三、注重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写作的学生也应该是这样。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一个人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由此可见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积累丰富的词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阅读量。大量阅读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词汇。反之学生阅读量太少,积累的词汇有限,学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话说不出,内心不能尽情表达。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写作时这些好词佳句就能准确地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当然积累好词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诗句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细节描写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开头和结尾或新颖的题目。平时有空时一定要拿出来读读背背,记在脑海里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作文时才会才思泉涌,下笔有神。

作文教学中的生活指导 篇7

一切写作活动来源于生活, 为生活服务。那么作文指导也应由生活指导入手。如果只是为写作而进行的写作训练, 必然造成学生生活感受肤浅, 写作内容空洞, 缺乏写作热情。从长久说写作能力也不会提高。正如鲁迅评改萧军的作品《八月的乡村》时说, 这是“严肃、紧张”的作品, “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 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 蝈蝈、蚊子, 搅成一团, 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 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 现在和未来, 死路与活路”。鲁迅之所以对《八月的乡村》热情赞扬, 小说之所以在当时文坛引起轰动, 都是因为小说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是由于作者的心贴近了“九·一八事变”后沦陷的东北土地, 而不是因为艺术的圆熟。但学生写作动机、愿望和兴趣的产生保持以及写作素材的获得, 同样离不开教师对他们的生活指导。

以下就我作文教学中的生活指导略谈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善待生活的态度

同样一件事, 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比如, 同样是对待挫折, 也许有人会从中受到启迪, 从此奋发图强;也许有人因此一蹶不振, 得过且过;也许有人毫无感觉, 麻木不仁等等。这些不同的表现都源于个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一个热爱生活, 善待生活的人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不仅对学生的人生道路起导向作用, 而且会通过学生的作品反映出来, 作品呈现出积极乐观的情调。

二.培养学生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在作文时常常出现没什么可写或者写不出真情实感的现象。比如:教师让学生写《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学生会说, 我的身边都是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哪有什么敬佩的人?其实, 平凡中才见伟大, 伟大常富于平凡中, 只要仔细留心身边的人, 不难发现值得你敬佩的人。之所以没什么可写, 是因为没有留心, 没有生活感受。与一位教师谈了自己批阅中考作文的一些忧虑, 作文要求学生写感受挫折。相当一部分考生都写了自己的父母多病, 以至死亡, 自己经受了各种考验和挫折, 后来受到某种激励, 战胜挫折, 成为生活的强者。这位教师一开始被这些故事所感动, 后来发现这些都是假的, 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失去父母。这说明学生作文的一种心态和动机。他们生活感受不深, 写作文的动机仅仅是写作的本身。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种偏差。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写作心态, 使他们保持长久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可以建立一个“见、闻、想”的随身笔记, 积累材料并形成习惯。学生积累的多了就不愁没什么可写了。进一步可使写作文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而不是一见作文, 学生就愁眉不展了。

三.培养学生研究事物, 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形象地体会生活, 而且要学会理性地思考生活, 发现生活的真谛, 头脑中有思想, 能把琐碎的生活加以整理, 能发现生活的联系, 并从中产生持久的写作热情。

学生作文中所反映的人和事应该是全面的、真实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研究事物, 积极探索的精神。这里应先从观察力开始培养。观察能力是了解一切人事的基本能力, 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观察”被解释为仔细地看, 这“看”是很有讲究的, 讲究看的地点、看的时间、看的顺序, 甚至看时的心情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从一点一滴做起, 让学生注意周围的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 每一处景,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

四.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首先, 老师要指导学生关心国家、社会以及自己周围的一切, 使学生觉得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正如明代东林党人所追求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这不仅是一种读书态度, 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广泛的读书习惯, 从而丰富知识, 学习感性形象与间接生活经验, 并善于吸收运用, 这也是作文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作文教学指导 篇8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如何使作文由“难”到“易”,变“苦”为“乐”?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培养兴趣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快乐说写,乐中起步

在启蒙教学之始就要渗透作文因素,利用语文课、说话课,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低年级说话训练主要有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等。在能说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写话训练,原则上是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扶”后“放”,内容上尽量自由。说什么、写什么,怎么说、怎么写,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写作兴趣,这样早起步的说写为三年级练笔作文打下了基础。

三年级是书面作文的起步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根据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组织“愿写”活动,可借助实物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如在“夸夸我的书包”活动中,引导他们从形状、颜色、构造等方面观察,最后一步步地写出来。要从写第一篇作文起就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因此,刚开始写作文,可以适当放宽或降低要求,只要学生能将句子写通顺,意思讲完整,表达有一定的顺序就好。当然,初写作文难免会有错别字或语句不通顺之类的毛病,对此不应太苛求,应通过多次的练习逐渐引导学生改掉这些毛病,并慢慢地提高要求,让学生觉得作文也像其他作业一样,并不难完成,从而喜欢写作文。

二、读写结合,辅中求乐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教学中,认真上好阅读课,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读中学写。课文给写作提供了范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的结合点,找出阅读与写作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觉得想有思路、写有方法。阅读教学一般可按审题、对应审题、列小标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几个环节安排。如《水打翻以后》是三年级的一篇看图作文,告诉学生这一幅幅图就相当于一段段课文,这几幅图有序地排列就相当于完整的一篇文章,这一节课的任务就是把这几幅图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审题,学生知道时间是水打翻以后,事情是水打翻以后发生的,所以可能会写“水为什么会打翻?”“水打翻以后怎么样?”这两个问题,重点是写第二个问题,通过对应审题,知道了主要人物,并通过合理的想象,知道了他们会怎么做、怎么想,把这些问题连贯地说一说,并写下来,就成了一篇文章。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看看、说说、写写中完成了习作,觉得有趣,初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三、广开“材路”,放胆求乐

小学生作文感到难的是“无材料”可写。广开“材路”,放胆求乐就拓宽了学生的生活范围,让学生想什么就说什么,说什么就写什么,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写作源泉。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习惯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就会丰富,写作技巧也会逐渐提高。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有效提高作文能力。因此从三年级起,我就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好词佳句摘抄本,重视书本积累,不仅要记录课文中典型材料、优美篇章,还要广读泛读,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语言材料占有量,使语言更丰富,思维更活跃,表达能力更强。

四、欣赏鼓励,评中求乐

心理学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明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因此,在批改学生习作,特别是后进生的习作时,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看优点,要用放大镜,即使是微小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获得成功的动力。如:在让学生写《校园一角》时,先让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的树林。同学们平时经常在树林里乘凉、做游戏,对树林熟悉,感情深,有一名后进生,平时不会写作文,学习成绩很差,可这次他这么写:“校园的景色真美,特别是一排高大的树木,一阵风吹来,沙沙沙,听起来很舒服,看着也挺顺眼。”一般学生这样写并不觉得奇怪,但这出自不会写作的他的笔下,我真的很感动,就写了这样的评语:“你真不错,能写出这么好的句子。如果以后多写写,一定进步更快。”这次后,这位同学对作文及其他方面都学得比以前认真了,真切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为了克服作文难、学生怕的困难,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乐事,必须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应付为主动实践,让学生有感而发,一吐为快。实践证明,寓乐于写,寓写于乐,符合小学生的实际,能把学生从写作之“苦”、教师从教之“难”中解救出来。这些做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现在他们千方百计找素材,争着写,个个都想成为大作家。

摘要:在写作前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发现事物的特点, 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为消除部分学生存在的对作文畏惧的心理, 要注重从培养兴趣入手,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刚开始写作文, 可以适当放宽或降低要求, 只要学生能将句子写通顺, 意思讲完整, 表达有一定的顺序就可以。实践证明, 寓乐于写、寓写于乐的形式, 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能把学生从写作之“苦”、教师从教之“难”中解脱出来。

高中作文教学指导与训练 篇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 的新课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想要通过借鉴、背诵别人的作文获得高分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而高中作文分的一再提高, 对好多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家长、同学都不太注重语文方面的学习。经常有同学找数理化和英语的辅导班进行课后的辅导学习, 但从来没见到哪一个同学要上语文的辅导班。原因很简单: (1) 语文是自己的母语, 能力相差并不大; (2) 高考看的是综合成绩, 数理化拉分更严重, 先补拉分严重的科目; (3) 以后又不往写作方面发展, 不用有太强的语言能力, 够日常交流就行; (4) 现在好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以后工作要以英语为主。鉴于上述原因, 对于好多高中学生对语文的不重视就不难理解了。近观当今高中生的语文写作, 存在很多问题。一部分学生一写作文就容易烦躁, 腹中空空, 没有东西可以写。挖空心思好不容易写出来一篇也很难获得认可, 对写作提不起兴趣、无话可说、表达不清。加强对高中生写作指导和训练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工作。

二、激发写作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性

作文的练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只要把学生的兴趣提上来就简单多了。不能什么事都想着给他们“包办”了, 不能总认为他们生活阅历少, 生活中缺少精彩事件的发生, 把思路等各方面都为他们想好, 填鸭式地灌输。这样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 最后的作文没有自主观点, 每一篇都相似, 起不到训练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命题上就不能太死板。给出一个命题, 就要勾起学生兴趣, 可以加入新鲜词汇、影视作品、偶像明星, 等等。例如给出一个命题, 《歌颂冬天》就没有《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那样有吸引力。不能太限制学生的写作题材, 只要写出真情实感, 不违背现实情况, 思想不要消极反动就可以得到高分。教育学生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可以假设种种情境, 通过自己的想象, 描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灵感, 落笔成章, 让学生越来越有自信, 对写作提起了兴趣就会主动地练习写作。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写作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 不用挖空心思地想怎么写。主动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生活, 不管是生活中的苦还是累, 每一次经历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定期组织学生一起交流生活, 从生活中收集素材, 分组分工地完成一个课题进行竞赛, 对最优秀的组别进行鼓励。也要鼓励学生多写日记, 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不管是感动、难过, 还是快乐、忧伤, 每一次记录都是对生活的感悟, 对自己青春的思考。通过不断积累, 在大脑里就会形成一个小型的数据库, 不管是写哪方面的作文, 都会有东西可写。同时, 写这样的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更有说服力。把一件大事写小很简单, 但把一件小事写大, 从一滴水里看世界就需要很强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写好了这样的作文就能得到更多的分数。

四、培养学生对作文的修改能力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不管自己写作能力有多好, 都不能一次就让作文好到无可挑剔,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我们只能尽力完善它。在自己修改不足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加深自己的印象, 下次就不会再犯类似的小错误。从意识上改变形态, 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己为主体, 在不断的自我修改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自己改好后再让同学帮忙修改, 消除“当局者迷”的误区。看到自己的作文在修改后更加通顺和流畅, 所要表达的情感也达到了效果, 自己的精神也会得到鼓励, 激发自己写作文的激情。

五、教育学生明确观点, 作文中显现出亮点

一篇作文的成功与否, 首先要看其有没有明确的观点, 不能模棱两可, 目标不明确很可能就被判为离题。其次, 要有文章的亮点。如果只是平铺直叙, 没有任何起伏, 就不能引起别人的阅读兴趣, 想要得到认可很难。要是停留在基础等级上就很难得到高分, 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去写。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是大脑对看到或者听到的事物信息进行概括处理的反映,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重要, 让他们在作文里把客观的事物经过自己的主观思维反映出来便是真实情感的表达。不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写作本来就是一个自主的方式, 没有离题这一说法, “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要能表明自己的观念, 不违背客观现实, 就是一篇好作文。避免狭隘的思维方式, 在思考的时候多以批判的眼光看自己。例如2007年的高考作文中, 一篇名为《河图洛书之故事新编》, 创新性的描写女娲和伏羲的爱情故事, 展现了女娲、伏羲、河伯、帝俊海、龟、大象、宓女等形象, 深化“情惑心志”这个主题, 全新的思维方式, 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认可。

七、结语

高中作文的写作训练指导中, 老师必须要起到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长期坚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写作能力, 并且还能自己主动修改作文, 不仅让学生们爱上写作文, 还能写好作文。同学们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引导, 积累大量素材, 不断练习, 慢慢就能写好作文, 得到理想的分数。

摘要:高中的教学任务很艰巨, 面对高考这道门槛, 学生必须分分必争。在语文考试中, 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得分相差并不大, 而且想要在短时间内强化提高分数是很艰难的, 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而作文方面不同, 作文的分数在高中语文考试中占了很大比重, 但想要提高却不是很难。只要有正确的指导和自主意识上的重视, 经过训练后一定会得到理想的分数。

关键词:思路,组织能力,语言修饰,修改

参考文献

[1]赵天皓.高中作文教学思维训练[J].北京教育, 2011, 7 (12) :33-37.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观察 篇10

观察就是开放五官去感受生活的活动, 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和基础。艺术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美是生活”。 (《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 也就是说生活到处都有美的存在, 因此, 观察也就是对生活的审美感爱。而生活中的美常常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等形态表现出来。于是, 指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 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引导。

1、观察自然美

自然景色, 山水风貌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最为欣赏的对象。有一次读柏拉图的《理想国》, 其中的一段话令我深有感触, 说:“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 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 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 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 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 像从一种清幽的境界呼吸一阵清风, 来呼吸它们的影响, 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起对美的爱好, 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许多年过去, 从教的时间越长我对这句话的感触就越深:自然之美可以调节人的心性, 开阔人的胸襟, 陶冶人的情操, 荡涤人的灵魂, 还能“消除异化, 建立心理本体。” (李泽厚《美学三书》第493页) 因此每个学年我都会组织一些爬山、踏青、郊游等回归自然的活动, 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引导学生领略江河湖海的壮丽气势, 欣赏山川云霞的奇妙变幻, 感悟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使他们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洗炼心身, 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培养他们自觉地、有目的地去欣赏、追求自然美, 赋山石花木、清风明月予美的神韵和价值, “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从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观察社会美

社会美的范围和对象极为广阔, 除了人们斗争、生活过程、形态, 个体人物的行为、事业, 以各种物质成果, 产品等等外, 像历史的废墟, 传说的古迹等等也属此范围。 (参阅李泽厚《美学四讲》) ,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构成社会生活的核心。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人们获得审美愉快的基本领域。人类在改造客观自然界的社会实践中, 要认识、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美学家李泽厚曾把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叫做真, 把人类实践主体的根本性质叫做善。他还说:“当人们的主观目的按客观规律去实践得到预期的效果的时刻, 主体善的目的性与客体事物真的规律性就会融合起来。真与善, 合规律和合目的性的这种统一, 就是美的本质的根源。” (李泽厚《美学三书》第485页)

3、观察形式美

形式美是“自然是与社会美的真正交融”。 (李泽厚《美学三书》第489页) 英语美学家克莱夫贝提出的著名的“有意味的形式”, 他说:“在每一件杰件中以特有的方式组合的线条和色彩以及一定形式和形式的关系, 唤起了我们的美感, 线条和色彩的组织, 这动人的艺术形式, 我们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这句话也就是说色彩、线条、形状乃至声音等在一定的关系中能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平时指导学生观察, 要指导学生多注意事物的形式, 要引导学生把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情感表现联系起来。格式塔美学指出:“一定的形式结构, 因为同构感应, 从而具有审美素质。” (李泽厚《美学三书》第475页) 即除了形象和色彩之外, 这些形状和色彩还流淌着情感和情绪, 比如:在自然界中, 风和日丽与人们轻松喜悦的心情联系起来, 乌云密布与人们的阴郁沉闷的心情联系起来, 惊涛骇浪与人们的惊惧狂躁的心情联系起来;在色彩中, 红色代表着活跃、外向, 蓝色代表着忧伤、平静, 黄色代表着尊贵, 绿色代表着希望;在线条中曲线代表着柔和, 直线代表着刚劲……

观察之于写作, 一言以弊之, 也就是积累材料, 而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头。学生作文, 不能做无米之炊。因此, 指导学生作文要先指导学生会观察, 积累素材, 使学生“心藏万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要指导好学生的作文, 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就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作文的前提, 掌握了观察的本领, 学生作文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我的作文教学指导 篇11

一、培養兴趣,从写话开始

虽然作文写作是从三年级开始,而我就从二年级开始,从写话开始。在低年级我让学生写一两句话,主要是用词造句,通顺正确即可,并不要求完整具体,然后写几句话,甚至一段话,这时的写话就要具体完整。每天写话的内容主要写自己每天看到的人或物或经历过的事情,可能刚开始学生无话可写,即使有话可写也是想记流水账一样,语句显得苍白无力,我觉得没什么的,因为刚起步,主要以兴趣为主,让学生有话可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先写观察到的事物,用心的写出自己的感觉,学生想写话、有话可写了,这样写作的大门就打开了。

二、鼓励学生仿写作文

所谓仿写就是仿照例文的样子写作文,一般来说,作文都是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独立写作的过程。仿写是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较快地掌握写作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就需要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而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农村大多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并不够重视,他们不会经常买课外书籍给自己的孩子看,所以学生看课外读物只能在学校的阅览室了,从三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周在阅览室借阅一本书,而且在看书的同时,要求摘抄文中的优词佳句,并大部分要达到背诵,看完一本书后,要记录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主要写书中的主要内容和看书后一些感想。刚开始,学生可能会只借一些关于学生作文方面的书籍来看,因为他们只想完成摘抄或作文的任务,可时间久了,他们发现读书的乐趣后,就会借阅其他书籍了,学生阅读的书籍增多,积累的优词佳句也越多,同时也会把自己在书中积累的词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也为写作打下了基础。记得我教过一个名叫孙礼传学生,他们每到写作文时就是哭,要么就不写,交白卷,我就是从仿写开始的,甚至说是从抄写作文开始的,由于他们不喜欢写作,我就要求他们看课外书籍,从其他书抄写一篇与我们作文相似的文章,但每次抄完文章之后,我会让他们说说自己抄了些什么,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该如何去写,记得有一次,孙礼传在写《我的妈妈》这篇作文时,抄了这样一段话“我的妈妈浓眉大眼,皮肤白皙,长长的头发,而且有一双灵巧的手。”我看了后,就问他“这是你妈妈的样子吗?”他沉闷了一会儿说:“不是。…‘你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经过老师的指导后,他就这样改到:“我妈妈浓眉大眼,皮肤黝黑,梳着马尾辫,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心灵手巧。”就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也逐渐由抄写到仿写到独立写作了,在他的毕业考试中,虽成绩不理想,但作文却得了高分。所以仿写作文也是提高学生独立作文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三、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

学生作文来源于生活。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停”。“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所以,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就要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观察的对象首先是美妙而充满奥秘、神奇的大自然。大自然是一位好老师,是艺术语言的发源地。学生每天上下学都会经过青山绿水的乡间小路、郁郁葱葱的森林,曾几何时他们去看过,注意过,可是有了作文要求之后,他们就会去仔细看周围的美丽的景色,然后结合所学和自己的积累,把这些美丽的景色给记录下来,这样一篇写景的文章就出来了。其次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因为是身边的,才是亲切的、熟悉的病寄予了感情的。通过观察后写出了的文章才会具有真实情感,具体而生动,经过我对学生的训练,我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改变评改作文的方式

作文教学中,作文的评改是十分必要的,它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语文水平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替学生改作文”变“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过去,我们都是老师看作文,花了大量时间去修改,批注,评价,可学生看都不看。经过多年探讨后,现在我们通常的作文评改方式是“自评自改——互评互改——集体共同评议”,而我除了这些有评改方式外,还增加了“面批面改”的评改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如果发现学生作文有不足的地方,就及时的给学生指出来,而且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修改,并让学生说出他所修改的句子或片段。如果有写得精妙之处,师生共同得到欣赏,即时的写出鼓励性的评语,让学生当着老师的面读出来,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喜悦和高评价。而且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融洽。如果有分歧的地方,也可共同探讨,达到一致为止。经过多年对学生作文的面批面改,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写作水平也自然提高。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的表达。”对于这一点,每位语文教师都在努力地尝试,而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要做到这点,有一定难度,因为农村孩子生活范围小,见识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困难重重,但经过多年尝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学生不但有了写作兴趣,而且写作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不过我将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寻求、探索,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小议小学生作文教学指导 篇12

有人说作文教学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而我认为作文教学要从一年级开始抓起,起初可指导学生用音节写,写一句完整的话。由写完整的一句话过渡到写段,把自己亲自做到的、听到的事情用几句话写出来,哪怕只有一句也好,但必须要写,不论写一句或两句,写了就是进步。再由段到篇,学生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还可指导学生看图画写出画面意思,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写出节目内容,多看、多写、多练,一定会写出文章,虽然不是好文章,但写是前提,是基础。

二、发挥学生的优势,就是他们的想象力,把想象出的东西写成文字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想促写是启迪智力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想象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再现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积累素材,多看看优秀作文集。指导学生摘抄记忆或是仿写,使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基础,然后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续编音节诱发想象、改写故事;以物托思,编写童话。在写法上可以运用诸多修辞,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写一件事要做到:完整地记叙事件的过程,事情经过写具体、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写好感人的细节、精彩的场面、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读是写的基础,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会通读、略读、泛读、精读。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阅读书刊,如,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再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朗诵会,使学生积累的精美故事、童话、寓言的词汇、生动的语言得以再现、创造、提升。互相交流,共同学习,通过实践,提高说和写的能力。认真抓好每次的说写训练,使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写作。

四、创设情境、促进写作

给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写作素材。如,做游戏后,指导学生写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然后叙述活动过程并写下来。此外,开会时学写会议记录,读书时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有话对别人说,写封书信等。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强化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学生不再觉得作文枯燥、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不再觉得作文难于上青天了。

摘要:作文教学带给多数语文教师的是苦恼,因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个教学难点,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往往苦于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出内容好、形式美的文章来。为了解决这种烦恼,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深入钻研,不断学习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在观察、积累、分析、提炼等多方面进行不间断的努力,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下一篇:急诊腹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