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清胰汤(精选7篇)
加味清胰汤 篇1
急性胰腺炎 (AP) 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 其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有15%~2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恶化并引发器官功能衰竭或局部并发症 (脓肿或胰腺假性囊肿) , 从而转成SAP, 其病情凶险, 病死率可达20%~30%[1~2]。虽然近年来在本病的治疗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 但仍然存在疗程长、费用高、病死率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科将2003年1月~2008年9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加味清胰汤干预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3年1月~2008年9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依据临床表现、生化及腹穿液检查或B超、CT明确诊断。符合1996年第六届胰腺外科学术会议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3]。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86例, 男45例, 女41例, 年龄26~83岁, 平均 (42.5±10.1) 岁;对照组50例,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8~75岁, 平均 (41.7±8.4) 岁。病因分类, 治疗组:胆道疾病者79例, 暴饮暴食者2例, 化学性胰腺炎者5例;对照组:胆道疾病者46例, 暴饮暴食者1例, 化学性胰腺炎者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用制酸药物及奥曲肽治疗、抗炎、胃肠减压、吸氧及监护、营养支持、解痉、镇痛等。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用加味清胰汤[柴胡15 g、黄芩10 g、胡黄连10 g、白芍15 g、木香10 g、元胡12~15 g、生大黄 (后下) 12~60 g、芒硝 (冲服) 10~30 g、枳壳15~30 g、厚朴15~30 g、白术30 g、黄芪30~60 g, 丹参15 g、川芎15 g。有黄疸者加茵陈10 g]。将加味清胰汤3剂用自动煎药机煎好, 按150 ml包装待用。轻型未置胃管者予以150 ml, 口服, 2次/日, 留置胃管者150 ml, 经胃管注入, 夹管保留2小时, 3次/日。其中芒硝、大黄、枳壳、厚朴、黄芪用量视病情、肠鸣音强弱酌情增减, 预期达到肠鸣音每分钟4次以上, 大便每日1至3次的效果。停止胃肠减压后, 改口服加味清胰汤1~2周 (每次150 ml, 2次/天) 。在密切观察下, 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1.3 疗效分级与判定标准
按照任茂才[4]等人的划分标准, 以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淀粉酶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为标准划分, 3~5天为显效, 6~10天为有效, 10天以上病情不缓解或因加重转手术治疗或死亡为无效。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 血象恢复正常时间, 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统计,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 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时间, 并发症发生情况, 腹痛缓解时间, 住院时间的比较见表1、表2、表3、表4、表5。
注:总有效=显效+有效
注:2组患者腹痛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注:经χ2检验, 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临床观察发现, 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数表现为腹胀、腹痛,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常规胃肠减压、解痉、镇痛是很好的对症治疗办法, 但是临床疗效不理想, 往往出现日渐加重的趋势。祖国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5]。因此, 我们自拟加味清胰汤, 方中应用柴胡、木香、枳壳、厚朴, 行气破滞、畅行筋脉、理气止痛而除胀痛;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元胡行气、止痛;白术健脾益气、燥湿;黄芪补气、升阳;白芍柔肝止痛;丹参、川芎活血化瘀;芒硝与大黄相须为用, 增强泻热通便功效, 使补气、行气、活血化瘀、通腑泻下协同作用, 共创佳效。现代研究证明大黄可提高危重症患者胃肠黏膜内的pH值, 改善胃肠黏膜血流灌注, 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内毒素的含量, 能抑制肠道细菌移位, 降低胃肠黏膜的通透性, 促进肠蠕动及肠黏膜修复[6]。还可解除麻痹性肠梗阻, 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 降低胆道压力。此外, 研究发现[7], 大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淀粉酶含量, 减少胰腺的粒细胞浸润和坏死, 改善胰腺的微循环和外分泌功能。阮利群等[8]发现给治疗组患者应用丹参注射液后病死率仅为14.1%, 腹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张建新等[9]研究丹参注射液在SAP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时证实, 丹参对SAP具有良好的疗效。川芎嗪能抑制自由基的生成, 有效清除氧自由基, 能通过抗氧化、抑制炎症、保护内皮细胞、抑制钙超载等作用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途径有明确的阻断作用, 抑制细胞凋亡, 充分发挥组织保护作用[10]。其余单味中药尚缺乏现代研究, 汤剂中成分更加复杂, 不宜分离研究。我们观察该方剂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病情恶化的发展趋势。该方剂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 经胃管注入, 夹管观察, 根据肠鸣音、大便次数的变化适当调节君药剂量, 一般药物灌胃后48~72 h肠鸣音及大便次数恢复正常, 患者排便、排气增加, 腹胀好转。有文献报道, 肠麻痹持续1周将明显增加疾病后期胰腺周围感染的可能性[7]。观察发现, 排便、排气恢复正常的时间越短, 患者恢复越好。在治疗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临床症状3天消失, 1周后进食, 因其合并胆囊结石, 于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发现腹腔中有等量陈旧性血性液, 术中确诊重症胰腺炎。但其临床症状、体征与该病不符, 这也印证了加味清胰汤的效果。研究表明, 加味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有确切疗效, 而且价格便宜, 早期使用可让胃肠道及早得到恢复, 有利于早期进食, 并可减少长期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世龙, 顾红光, 王仁云, 等.急性重症胰腺炎Binder综合评分及其预后[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 9 (6) :355~357.
[2]Appelros LS, BorgstormA.Short and long term outcome of severe acutepancreatitis[J].Eur J Surg, 2001, 167 (3) :281~286.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会组.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 1997, 35 (12) :773.
[4]任茂才, 宋林学, 洪明,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肝胆外科杂志, 2000, 12 (2) :78.
[5]仝小林.肠胃通治疗术后胃肠积热兼瘀血证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 2003, 18 (3) :139.
[6]尚红利, 吴方雄, 李莉.外用大黄辅助非手术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70例[J].现代中医药, 2007, 27 (2) :40.
[7]Chao KC, Chao KF, Chuang CC, et al.Blockade of interleuk in 6 ac-celerates acinar cell apoptosis and attenuates experimental acute pancre-atitis in vivo[J].Br J Surg, 2006, 93 (3) :332~338.
[8]阮利群, 蔡爱群.丹参注射液治疗重症胰腺炎72例疗效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 2003, 15 (5) :78.
[9]张建新, 翟建国, 党胜春.丹参在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14 (5) :406~407, 409.
[10]龚福林.川芎嗪和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26 (2) :163~164.
加味清胰汤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确诊急性胰腺炎患者共60例, 年龄32~78岁, 其诱因包括胆源性等继发引起16例, 暴饮暴食引发28例, 酗酒引发8例, 其他诱因8例, 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 平均年龄 (46.0±6.2) 岁, 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 平均年龄 (48.2±6.0)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进食、肠胃减压、抑制胃酸、肠胃外水、电解质平衡基础营养维持、奥美拉唑加广谱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胰汤。清胰汤方剂组成:柴胡15 g, 白芍15 g, 生大黄 (后下) 15g, 黄芩9 g, 胡黄连9 g, 木香9 g, 延胡索9 g, 芒硝 (冲服) 9 g。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辩证加减如热重者加用石膏、连翘, 湿重者加用茵陈、龙胆草等。每日一剂约250~300 m L, 分4次胃管注入, 每次闭管半小时。7 d为1个疗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指标:腹部体征, 血、尿淀粉酶, 血钙、肝肾功能, 血常规, B超或CT查胰腺水中状态, 手术率, 病死率等。诊疗标准: (1) 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2) 腹肌紧张、压痛、反射痛消失, 排气、排便正常。 (3) 血常规、血、尿淀粉酶, 血钙、肝肾功能等趋于正常。 (4) B超或CT查胰腺水中状态明显好转。 (5) 严重者休克、黄疸、高热等症状控制缓解。疗效判断标准:1个疗程内患者达到上述5项指标中4项以上为显效, 3~4项为有效, 2~3项为微效, 2项以下为无效。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中P<0.05时, 为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8例, 见效14例, 微效6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6例, 见效11例, 微效8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3.3%, 其中观察组复发2例, 无死亡病例, 对照组复发4例, 死亡1例。从整体康复情况和总有效率看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目前外科急腹症中最棘手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迅猛且复杂多变甚至能够累计多个脏器, 病死率高。SAP理论上是一种全身性的炎性反应[2], 以胰腺弥漫性出血和组织坏死为主要特征。发病机制复杂, 发展快速如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器官衰竭、败血症等危及生命[3]。中医认为重症胰腺炎可由蛔虫上扰、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不畅而引起脾胃运化失常, 阳气被遏, 内生痰湿, 肝失疏泄, 久而体内湿从热化, 热毒炽盛, 湿热奎结, 导致痰瘀凝滞, 寒热错杂, 肠道热结, 腑气不通, 不通则痛为发病之本[4]。
目前医学研究其主要机制包括:胰液排放受阻引起的胰腺缺血以及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引起的胰腺自身保护机制被破坏, 胰蛋白酶大量被激活, 激活糜蛋白酶, 弹力蛋白酶, 磷脂酶A2 (PLA2) 等, 造成胰腺自身消化[5]。其中“胰腺自身消化学说”更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 为胰腺腺泡损伤后释放出活性酶激活了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系统, 释放了大量炎性胞因子, 从而触及了全身的炎性反应[6], 引起了胰腺坏死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 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MOF。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上该病症属邪气固结不散、湿热瘀滞中焦, 气机失畅。清胰汤为中药汤剂具有疏肝理气、清热通便、通里攻下, 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保护胃肠屏障, 可以有效防止SPA肠道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7]。其中的黄岑可以清热利湿, 柴胡可以除烦解郁, 大黄具有导泻作用, 在西医上还有抑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胰酶的分泌, 减轻胰管压力, 解除奥迪氏括约肌痉挛及改善微循环, 抗凝, 抗血栓等作用[8]使胰腺细胞死亡明显减少, 可阻止病情发展。联合应用可以纠正SPA病理改变, 改善循环、促进功能恢复抑制胰腺分泌, 还具有抗炎消炎作用。这种辩证治疗方法相交单味中药强调了个体化、提高了治疗针对性。
综上所诉, 清胰汤在临床治疗重症胰腺炎中, 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 2001, 21 (10) :622.
[2]Roseano M, Lovadina S, Calligaris L, et al.The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a review of 244 cases[J].Ann Ital Chir, 2004, 75 (4) :443
[3]余鹏, 曾其强, 王和曹, 等, 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系统评价[J].医药导报, 2005, 24 (12) :1136-1137
[4]陈德昌, 景丙文.大黄对危重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 12 (2) :87.
[5]张国顺, 马利转, 李玉林, 等.生长抑素与清胰汤联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实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6) :1457-1458.
[6]陈明海, 于慧慧, 付耀武, 等.清胰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 (7) :1148.
[7]唐宏英, 何自力.清胰汤干预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时机的护理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8 (6) :1211-1212.
加味清胰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福泉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 以上患者诊断符合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 以上患者发病均没有超过72h, 没有应用过其他治疗;同时排除有手术指征或者已经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试验前应用过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1例, 年龄平均为 (41.3±9.4) 岁;病因:胆道疾病17例, 暴饮暴食10例, 其他5例。对照组组31例,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0例, 年龄平均为 (40.7±8.5) 岁;病因:胆道疾病16例, 暴饮暴食9例, 其他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PACHEⅡ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处理;给予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抗胆碱能药物;给予奥曲肽皮下注射;补充血容量, 给予抗休克治疗;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给予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清胰汤 (组方:黄连、黄芩、白芍、莱菔子、厚朴、芒硝、川楝子各10g, 柴胡、大黄、郁金各15g, 元胡、青皮各12g, 蒲公英24g) , 煎至150m L, 口服或者通过胃管注入, 3次/d, 7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退热时间。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B超检查胰腺正常, 血清淀粉酶正常, 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B超检查胰腺水肿情况较以前有明显好转, 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 为显效;腹痛偶尔发作, 但是程度较轻, B超检查显示胰腺水肿还在, 血清淀粉酶>500U/L, 为有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 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腹痛消失、胃肠功能恢复、退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此病发病急, 病情较重, 且并发症多, 患者病死率较高。上腹痛、腹胀、伴有恶心呕吐、患者发热、尿淀粉酶检测水平升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急性胰腺炎病因复杂, 据目前研究, 主要有胆道疾病、酒精因素、某些急性传染病 (如伤寒等及腹腔感染急性阑尾炎等, 均可能引起胰腺炎) 、其他因素 (如精神因素、腹部外伤、腹部及腹腔外手术等) 。在我国, 主要病原是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异常激活的状况下, 大量炎性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 导致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 血管通透性改变, 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祖国医学认为, 根据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 可把胰腺炎归为腹痛、胁痛、结胸等病证范畴。其病机多认为是外邪侵袭、情志失畅、饮食不节以及创伤等导致了湿热积滞中焦而导致气滞血瘀[2,3]。
清胰汤组方中, 大黄、芒硝能够通里攻下, 改善肠蠕动, 扩大肠腔容积, 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具有解除肠麻痹所导致的瘀滞;方中柴胡等能够疏肝理气;青皮、陈皮等能够健脾理气, 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和胰腺分泌, 还有利胆作用, 能够解除奥狄括约肌痉挛状态, 利用解除胰腺内压力;黄连具有抗菌作用。
在本文中, 观察组应用清胰汤, 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 应用清胰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预后, 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清胰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 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清胰汤。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清胰汤联合西药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清胰汤
参考文献
[1]谭科.实验室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4) :1485-1485.
[2]石世平, 龙泽宏.清胰汤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 2010, 39 (5) :595-596.
加味清胰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内科的重症胰腺炎患者, 其中重症胰腺炎按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标准[2]。排除标准:①慢性胰腺炎;②年龄<18岁、>75岁者;③孕产妇。按上述标准共纳入2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选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13例。对照组中男性11例, 女性2例, 年龄 (45±12) 岁, 其中由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胆源性引起重症胰腺炎分别为2、9、11及其他原因导致发病。治疗组中男性10例, 女性3例, 年龄 (44±13) 岁, 上述原因分别为3、8、10例及其他原因。治疗组和对照组入组时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 (19.2±3.9) 、 (20.1±3.8) ,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入组时的年龄、性别及引起重症胰腺炎的病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均按照《中药新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4], 包括大量液体复苏、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调整内环境、乌司他丁抗炎等, 若病情加重影响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及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入选后即后给予自制清胰汤, 由我院制剂室制作, 每包200 m L。在入组24 h内给予自制清胰汤 (柴胡12 g, 大黄20 g (后下) , 白芍5 g, 黄芩10 g, 胡黄连9 g, 木香9 g, 延胡索9 g, 芒硝10 g (冲服) , 厚朴15 g, 枳实l0g) , 经鼻饲管给药, 200毫升/次, 日2次, 共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卫生部新药中药治疗胰腺炎标准作整体疗效判定[3], 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14 d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 腹部无压痛反跳痛, 进食无脂半流质无明显不适, 血尿淀粉酶无异常升高,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 CT示胰腺大小恢复正常。有效:14 d内上述症状体征部分好转, 血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有所下降但未恢复正常, CT示胰腺部分缩小。无效:14 d内上述症状体征无改善, 血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 CT示胰腺大小无明显缩小。治疗期末判断为无效确有必要者予开腹手术治疗。②症状评分:包括腹胀、腹痛及压痛情况。③各脏器功能状态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5.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比较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 对照组为46.2%, 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及压痛症状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腹痛、腹胀及压痛消失的时间, 可以看出治疗组3个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评估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及肾脏情况, 治疗组的入组后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 且呼吸机使用时间、血液净化时间和升压药物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重症胰腺炎发病早期可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随后当胰腺坏死组织逐渐增大、腹腔内积液合并感染等因素共同引起全身严重感染, 导致本病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因此, 如何成功及早干预、防止及减轻并发症发生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治疗包括大量液体复苏、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调整内环境等, 病情加重影响呼吸则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并尽早采用血液净化的方法降低机体炎性反应、调整内环境。尽管采取综合措施, 但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仍高居不下。如何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上有较好作用。我院采用自制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后取得较好疗效, 显示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上有较大优势。
自制清胰汤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柴胡、黄芩、白芍、胡黄连、木香、延胡索组成。该方是由是在大承气汤基础上化裁而来, 大黄具有泻热通便, 荡涤胃肠, 芒硝润燥软坚, 助大黄泻热通便, 加用厚朴、枳实能行气散结, 消痞除满, 另外该方加柴胡和解少阳、舒肝和胃、疏解气机之壅滞;黄芩苦寒, 与柴胡相配, 一散一清, 清透并用, 以除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心中烦热等证。另外方中加白芍、胡黄连、木香、延胡索等柔肝安脾, 缓急止痛。现代药物研究也表明, 大承气汤中大黄、芒硝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消除肠麻痹, 阻滞细菌移位及肠源性脓毒症发生[5]。单味药研究也显示, 柴胡能抑制胃液和胰液分泌, 降低胰管内压力等[6]。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14 d的临床疗总有效率为76.9%, 对照组为46.2%;治疗组的腹痛、腹胀及压痛3个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入组后气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 且呼吸机使用时间、血液净化时间和升压药物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 自制清胰汤能在重症胰腺炎的有效率、症状改善及器官保护上有较好作用, 其药理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Ran BM, Kemppainen EA, Gumbs AA, et a1.Early assessment of pancreatic infections and overall prognosis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by procaleitonin (PCT) :a prospective international muhieenter study[J].Ann Surg, 2007, 245 (5) :745-754.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草案) [J].中华内科杂志, 2004, 43 (3) :2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3辑.2002:143.
[4]张圣道, 雷若庆.国际胰腺病学会<急性胰腺炎外科处理指南》介绍及相关讨论[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3, 15 (2) :133.134.
[5]程仁强.大黄、芒硝在重症胰腺炎中的有效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 (4) :204-205.
加味清胰汤 篇5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清胰汤,胃管注入,保留灌肠
急性胰腺炎 (AP) 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 继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 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其病变程度轻重不等, 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 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甚至会继发感染、黄疸、腹膜炎甚至全身炎症乃至休克等。临床症状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尿淀粉酶增高为主要特点。大多数病人的病程呈自限性, 20%~30%病人临床经过凶险, 总体病死率为5%~10%。清胰汤为中药汤剂, 具有疏肝理气、清热通便、通里攻下, 调整肠道菌群失调, 保护胃肠屏障作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应用清胰汤治疗AP被临床实践证明是有效的[1]。本院采用清胰汤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确诊急性胰腺炎病人60例, 年龄30岁~76岁, 诱因包括胆源性等继发引起29例, 暴饮暴食引发20例, 酗酒引发6例, 其他诱因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0例, 观察组男1 3例, 女1 7例, 年龄4 8.2岁±6.0岁, 入院时腹痛评分4.5分±2.0分;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 年龄46.2岁±6.5岁, 入院时腹痛评分4.3分±2.1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腹痛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两组病人均在禁食、肠胃减压、抑制胃酸、调节肠胃外水、电解质平衡基础营养维持、奥美拉唑加广谱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胰汤。清胰汤方剂组成:柴胡15g, 白芍15g, 生大黄 (后下) 15g, 黄芩9g, 胡黄连9g, 木香9g, 延胡索9g, 芒硝 (冲服) 9g。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适当辨证加减, 如热重者加用石膏、连翘, 湿重者加用茵陈、龙胆草等, 两组清胰汤均由我院中药房统一煎制, 每袋200mL。观察组使用清胰汤的方法是上午给予清胰汤200mL保留灌肠, 下午给予清胰汤200mL胃管注入夹闭2h后接负压引流袋;对照组使用清胰汤的方法是给予清胰汤200mL胃管注入夹闭2h后接负压引流袋, 每天2次。每日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疗效。
1.3 评价指标记录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便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胃管注入与保留灌肠相结合可有效减轻腹部疼痛, 提高病人满意度
急性胰腺炎病人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如早期单纯给予清胰汤胃管注入, 且为让药物发挥作用, 常规给予夹闭胃管2h, 易导致腹内压增高, 加重病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 病人对治疗效果不满意, 给后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使用胃管注入法之前先给予保留灌肠, 既排除肠道内积气积便,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腹内压, 减轻病人腹痛腹胀症状。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 观察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 。故早期适时采用清胰汤保留灌肠, 克服了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学紊乱致腹胀 (腹内压增高) 、溶液流速慢压力低影响疗效的不足, 加上结肠黏膜下层血管丰富、血流旺盛, 具有结肠透析作用, 直接增加了中药的吸收, 帮助排除肠道积气积便, 缓解腹部症状体征[2], 能较早减轻病人腹部胀痛情况, 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提高病人满意度。
3.2胃管注入与保留灌肠相结合较早减轻症状, 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急性胰腺炎病人需要禁食的情况下, 变通的胃管鼻饲注药, 配以清胰汤保留灌肠两者结合革新了单纯西医严格禁食、禁饮的被动、“静”的治疗方法[3]。通过“上下同治”达到了通里攻下的目的, 促使病人胃肠功能尽早恢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病人自主排便时间、血清淀粉酶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规范合理的护理指导下采用清胰汤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的有机结合, 可有效减轻腹部疼痛, 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 为早期肠内营养争取时间, 全面提高了急性胰腺的治疗效果, 减轻了病人的身心痛苦。
3.3 规范合理的护理指导下使用清胰汤
在治疗过程中, 准确给药, 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疗效及精心的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5]。
3.3.1 规范合理胃管注药
给药前应先抽尽胃内容物后再经胃管注入, 注入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病人腹痛腹胀症状, 切不可盲目执行医嘱要求注入药液的量, 而忽视病人的主诉;注入速度不可过快, 以免发生反应性恶心、呕吐;注意药液温度控制在38℃~40℃, 夹闭胃管2h后开放接负压引流袋, 准确记录入出量。首次胃管注入清胰汤后, 大多数病人3h~4h后会有肠鸣音活跃和不同程度的腹痛加重, 这是药物发生疗效的反应。但病人由于不了解情况误以为自己的病情加重, 治疗效果无效, 甚至否定此治疗方案。这时应多向病人解释治疗情况的正常过程, 待排气排便后腹痛腹胀症状缓解, 以取得病人配合。如病人腹痛腹胀加剧, 应立即报告医生, 按医嘱给予适时开放胃管行胃肠减压, 或使用药物止痛。
3.3.2 规范合理保留灌肠
按常规进行保留灌肠, 病人宜取左侧卧位, 药液温度39℃~41℃, 肛管插入深度15cm~30cm为宜, 药量在100 mL~150 mL, 最多不超过200 mL。给药后臀部垫高, 静卧休息, 最好保留2h以上。如病人腹胀严重或出现肠麻痹现象时, 可先给予肛管排气, 释放肠道积气, 留出药液滞留的空间, 延长滞留的时间, 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在治疗期间, 密切注意观察病人排便排气情况, 必要时可按医嘱增加灌肠次数, 促进肠功能恢复。
3.3.3 做好健康教育, 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病人禁食及留置胃管时间较长, 清胰汤胃管注入及灌肠后易出现腹泻, 病人常常在治疗初期易产生恐惧感, 对治疗效果不满意, 降低对医生及护士的信任度。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 向病人讲解AP并发肠麻痹的症状、体征, 治疗方案, 使用清胰汤治疗的原理及不良反应, 消除病人恐惧、无助及焦虑心理状态。在医生的指导和家属的配合下, 让病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能顺利接受各种治疗, 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4 小结
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单纯地使用胃管注入清胰汤, 在治疗早期易引起腹内压增高, 腹痛腹胀加剧, 加重病人痛苦, 病人对治疗效果认同度低, 不易取得配合。保留灌肠方法不但能够加快肠道内毒素和细菌排出体外的速度, 还能够刺激肠蠕动, 使胰管压力获得有效减轻, 降低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量, 使病人脏器和肠道微循环获得有效改善。胃管注入联合保留灌肠方式符合“上下同治”原理, 达到了通里攻下的目的[4], 早期适时、规范合理的护理指导下采用清胰汤胃管注入联合保留灌肠疗法, 克服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学紊乱致腹胀 (腹内压增高) , 溶液流速慢压力低影响疗效的不足, 降低了肠道积气积便、炎性物质在肠道的滞留时间, 较早减轻病人腹部胀痛情况, 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 《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2013年, 上海) [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 9 (29) :656-660.
[2]苏国阳.中药导泻剂胃管注入与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3, 10 (11) :306-307.
[3]范元琼, 杨达清.中药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07, 15 (5) :86-87.
[4]钟慧敏.清胰汤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J].当代护士, 2012 (6) :85-87.
加味清胰汤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非手术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4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B组) 和治疗组 (A组) 。B组19例, 男10例, 女9例, 年龄27~86岁, 合并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13例, A组21例, 男13例, 女8例, 年龄28~82岁, 合并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1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诊断标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 (偶无腹痛) , 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 ≥正常值上限3倍, 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 排除其他疾病者;可有或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少数患者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 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3分, 或APACHE评分<8分, 或CT分级为A、B、C级。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文献[2]《中医诊断学》肠热腑实证辨证标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生素、抑制胰腺分泌等综合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加用腹炎清保留灌肠, 中药煎剂泄热清胰汤胃管注入。腹炎清 (37℃~40℃) 灌肠方为:大黄20 g, 芒硝18 g, 枳实12 g, 厚朴10 g, 桃仁15 g, 秦皮15 g, 生薏仁20 g等。泄热清胰汤方为:柴胡15 g, 黄连10 g, 黄芩10 g, 厚朴10 g, 茯苓10 g, 银花20 g, 淮山药10 g, 白术10 g, 陈皮6 g, 炒扁豆10 g, 苡仁20 g, 延胡索12 g, 藿香10 g, 当归10 g, 生军 (后下) 8 g, 炙甘草5 g。每剂煎浓至150 ml, 1剂/d, 口服或胃管注入, 注入后夹闭胃管2 h, 2次/d。
1.3 观察指标
(1) 一般情况, 即T、P、R; (2) 观察腹痛、腹胀消退时间; (3) 血液指标:入院第4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WBC、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腹痛、腹胀消退时间比较
A组腹痛、腹胀消退时间较B组明显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h
2.2 两组血淀粉酶、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比较
B组入院后第4天血淀粉酶、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较A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AP) 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 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 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在急性反应期, 由于机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感染等损害的侵袭, 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 表现出超强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进而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衰竭[3]。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西医学认为, AP的发病因素众多, 如胰酶引起自身组织的消化、胰腺的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的作用、内毒素等。西医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是禁食、抑制胰酶分泌, 使用抗生素、手术、输液等综合治疗为主, 并有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清除炎性介质, 取得了一定效果。国内近年来发挥祖国医学优势, 以中西医结合方式开展治疗和研究, 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运用清胰汤进行治疗或开展研究, 研究证实, 清胰汤能有效维持SAP病程中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状态, 能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 抑制TNF-α等促炎介质释放, 促进抗炎介质下降, 促进肠功能、体温及白细胞数目恢复[4], 但这类研究主要以口服或鼻胃管注入。而以传统汤剂灌肠给药则鲜有报道。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规口服给药, 易致腹胀、呕吐或有禁忌, 所以若能减少口服药量, 并配以传统煎剂灌肠给药, 则可弥补简单口服给药的不足, 又可以直接将药物作用于肠道, 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肠腔毒素排出, 有利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维护。
中医称急性胰腺炎为“脾心痛”, 其病机为多因素致肝郁气滞, 湿热中阻, 气机失调, 脾胃失和, 传导失司。治疗上应以“六腑以通为用”为总则, 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燥湿、通里攻下, 兼以活血化瘀。腹炎清组方既能通腑攻下、清热解毒, 又具活血化淤、健脾利湿之效。方中大黄除了能促进肠蠕动, 清除内毒素, 维持肠上皮间的紧密连接, 减少细菌移位, 促进损伤的肠黏膜组织修复, 还能保护胰腺细胞, 促进胰腺组织再生和修复, 改善胰腺微循环[5,6,7], 厚朴、枳实能增加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 促进肠道蠕动[8]。秦皮、生薏仁清热燥湿, 所含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抗炎、消除水肿的作用;芒硝中含有硫酸钠, 可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促进胰酶性腹水的吸收, 进而消除腹内的炎症及水肿, 减少胰腺囊肿与肠间脓肿的发生, 与方中其他药物的相互配伍, 协同作用, 增强药物治疗效果[9]。泄热清胰汤方中:柴胡、黄连、黄芩、陈皮疏肝解郁, 行气消胀, 并且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所含黄芩素、黄芩苷能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轻渗出及肿胀。大黄、厚朴、银花攻积导滞, 清热泻火, 活血化瘀, 利胆退黄;茯苓、淮山药、白术、炒扁豆、苡仁健脾利湿;辅以藿香芳香化湿, 当归活血养血, 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炙甘草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两者兼用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可缩短病程, 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好地及早控制病情, 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缩短抗生素疗程及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 2004, 43 (3) :236-238.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200-201.
[3]魏引廷, 朱海冬, 周克振, 等.中药如意止痛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 19 (9) :1062-1064.
[4]张蓓, 黄汉涛, 王志刚, 等.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症因子平衡状态的影响[J].腹部外科, 2010, 23 (2) :108-110.
[5]舒建胜.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 (6) :3153-3154.
[6]刘晓红, 钱家鸣.大黄对大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1) :14-17.
[7]杨国红, 王晓, 李春颖, 等.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122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 (12) :2396-2397.
[8]杜金柱, 许斌.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 (10) :266-268.
加味清胰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64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30~68岁,中位年龄47岁;病因:非梗阻性胆道疾病27例,暴饮暴食和酗酒25例,无明显诱因12例;发病时间2~96h;多次发生低血糖4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转ICU治疗10例。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和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暂时禁食、胃肠减压,并予生长抑素、广谱抗生素、抑酸药、完全胃肠外营养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入院后12~24h内鼻饲本院中医科煎制的清胰汤,方剂组成:厚朴、茵陈、黄苓、枳实、黄芪各20g,甘草6g,金钱草、大黄(后下)各30g,芒硝(冲)50g,每天1剂,每剂200ml(38~40℃),分3次(每8小时1次)从胃管注入,保留0.5~1h再减压,疗程5~15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腹部胀痛缓解时间、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2 结 果
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痛缓解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 论
SAP形成后腹腔的炎性反应主要是化学性及细菌炎性反应,常致肠麻痹,严重腹胀,肛门无排气排便,导致肠蠕动减少、肠内细菌转位及毒素吸收[2]。有资料报到SAP感染的细菌90%以上来源于肠道[3],因此恢复肠动力,改善胃肠黏膜血液循环,保护肠黏膜屏障成为SAP治疗的重点。清胰汤有促进肠蠕动,缓解中毒性肠麻痹,促进肠道内毒素排泄,减轻内毒素血症对机体的损害,抑制细菌繁殖防治肠源性感染,改善胃肠黏膜的血流灌注,缓解其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胃肠黏膜损伤的修复[4]。方中芒硝含有硫酸钠不易被肠黏膜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溶液,吸收肠道水分稀释大便,促进肠蠕动;黄苓和黄芪均有抗菌作用;大黄有通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扩张奥狄氏扩约肌的功效且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常与芒硝、积实、厚朴合用增加疗效。本文显示,治疗组腹部胀痛缓解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3.1 鼻饲清胰汤的护理
每次鼻饲时要抽尽胃液,注药速度不宜过快,温度适宜,夹管30min后再减压,如引流出的胃液中药成分多时可适当延长夹管时间至1h。鼻饲清胰汤后出现频繁腹泻,部分患者可使恶心、呕吐加重,要告知患者腹泻是用药目的,也是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指征,是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标志。应观察患者腹胀腹痛的部位、范围、性质是否好转,肛门排气排便情况,记录首次排便时间、腹泻次数、总量,若大便次数每天<4次或>20次均应提醒医师增加或减少鼻饲清胰汤的剂量或次数。
3.2 病情观察
重点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皮肤温度和湿度、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胃肠减压引流液,严格记录出入量。动态监测患者血电解质、血尿淀粉酶、肾功能,严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血容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和ARDS等并发症。血糖升高者在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有无低血糖反应,尤其是夜间,要及时发现异常并配合医师抢救处理。本组患者中多次发生低血糖4例,因及时发现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GS)20~40ml并调整胰岛素剂量后转危为安。有10例患者合并ARDS转ICU治疗好转后再转回我科继续治疗。
3.3 基础护理
急性期屈曲位卧床休息、减轻腹痛和体能消耗、协助更换体位;呼吸困难时取半卧位,吸氧;做好口腔护理,口干时可用清水含漱,涂润唇膏;保证胃管通畅无移位、勿牵拉胃管,少说话以减轻留置胃管引起的咽部不适感;使用清胰汤后患者频繁解稀水样大便,有肛周皮肤破损的危险,指导患者便后用温水冲洗或用软纸擦拭肛周皮肤,必要时便后涂紫草油。
3.4 心理护理
腹痛、腹胀、呕吐常导致患者坐卧不安、活动受限、长时间留置胃管的不适感和饥饿难耐,加上医疗费用较高,患者往往心理压力大,出现恐惧、烦躁不安,精神萎糜不振。应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5 饮食指导
3.5.1 急性期:
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加上SAP本身导致高代谢状态使患者营养恶化,因此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既可促进肠道休息,消除对胰腺外分泌的刺激[5],又可补充机体代谢的需要,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减轻腹胀、腹痛、呕吐。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告知患者每天必需的液体量,使液体匀速滴注以减少夜间饥饿感或发生低血糖。每天更换输液管道,常观察输液部位以防液体外渗。
3.5.2 恢复期:
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恢复,腹部症状体征消失、B型超声和CT检查胰腺恢复正常后开始进食,防过早进食刺激胰腺分泌加重病情。
3.5.3 进食方法:
先间断饮用少量温开水或糖盐水,无呕吐腹痛,再间断食用少量稀米汤、藕粉,后逐渐加量并逐渐过渡至稀粥和低脂低蛋白清淡软食。每次进食后观察有无腹痛,如有腹痛则延长禁食时间。高血糖者应使用胰岛素和进食低糖饮食。
3.6 出院指导
针对患者既往病史、生活习惯和本次发病的诱因,嘱其避免暴饮暴食、酗酒,宜多食低脂肪、易消化吸收的清淡食品。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对复发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及早外科手术以斩除后患。定期驱蛔虫,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疾病复发。出院后如出现腹痛、腹胀及时入院。
随着医学发展、较多新药的开发及监护水平的提高,非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主要手段[6],本科对SAP患者在入院后12~24h内开始鼻饲清胰汤综合治疗,配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发热时间、腹胀痛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这也与姚圣华等[7]的研究一致:早期应用清胰汤胃管注入及生大黄灌肠治疗SAP效果更好。因此中西药综合治疗S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元坤.肠内营养与急性胰腺炎[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2,29(3):147-148.
[2]黄培洁,姚维深,林宜生,等.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2005,28(8):46-47.
[3]张琰,韩斌如.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5,11(18):1490-1491.
[4]吴承堂,黎沾良,熊德鑫.中药清胰汤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4(18):238.
[5]郑家驹.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治疗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9(2):65.
[6]雷若庆,张圣道.重症胰腺炎治疗的现代观[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8,5(6):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