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肾气丸

2024-09-13

加味肾气丸(精选9篇)

加味肾气丸 篇1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心功能不全, 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没阶段, 笔者运用加味金匮肾气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1~2010-12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69例, 年龄37~65岁, 病程最短5年, 最长1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 其中男19例, 女16例;平均年龄53.48岁;原发病:冠心病16例, 扩张性心肌病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 心脏瓣膜病5例。心功能 (按NYAH分级) :Ⅱ级10例, Ⅲ级18例, Ⅳ级7例。合并高脂血症17例, 高黏血症13例。对照组34例, 其中男18例, 女16例;平均年龄51.53岁;原发病:冠心病15例, 扩张性心肌病7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 心脏瓣膜病5例。心功能:Ⅱ级9例, Ⅲ级17例, Ⅳ级8例。合并高脂血症16例, 高黏血症12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12版教材[1]; (2) 心功能诊断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 (NYAH) 1994年3月修订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等常规西药治疗, 8周为1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金匮肾气丸治疗:桂枝12g、附子12g、地黄12g、山萸肉10g、山药15g、茯苓15g、丹皮15g、泽泻10g、黄芪30g、党参15g、丹参15g、川芎10g, 煎汤200ml, 2次/天口服。8周为1疗程。

2.3 观察指标

血脂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用酶法检测;血黏度采用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自动血液流变仪ZL9000, 用椎盘法检测。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 n值≥66.7%;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 n值≥33.3%;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 n值<33.3%。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9例, 有效1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显效10例, 有效15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73.53%。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3 两组血脂及血黏度检测结果

见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4 两组毒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治疗组35例均未出现洋地黄中毒和低血压, 2例出现低钠反应, 2例出现低钾反应;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34例, 1例出现洋地黄中毒, 3例出现低血压, 2例出现低钠反应, 5例出现低钾反应;发生率为32.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4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和乏力。属中医“心水”、“喘证”、“水肿”等范畴, 病位在心, 以心之阳气虚衰为本, 血瘀痰浊, 水饮内停为标。故心脏阳气亏虚是心衰的内因, 是心衰发病及转归预后的决定因素[3]。加味金匮肾气丸中附子辛温大热, 温肾暖土以助阳气;桂枝温通心阳、化气利水;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泽泻益气健脾、导水下行;川芎、丹参、丹皮活血化瘀;地黄、山萸肉、山药补肾养阴以增液行舟, 滋阴通脉, 全方共奏调和阴阳、活血通脉、温化水饮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党参、黄芪等具明显的扩冠、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液黏度及周围血管阻力作用, 同时能降低和消除氧自由基, 从而防护心肌免受缺血损伤[4]。附子、桂枝等能提高窦房结兴奋性, 对房室交界区有加速传导作用, 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缺氧等作用[5]。川芎、丹参、丹皮等能抗凝、扩张血管、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 从而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 调整凝血及抗凝系统[6]。本观察显示:加味金匮肾气丸联合西药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 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 改善血黏度、血脂, 降低单纯西药治疗带来的毒副反应,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3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83.

[3]安海英, 黄丽娟, 金敬善, 等.益气温阳和活血利水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23 (5) :349.

[4]冼绍祥, 黄鹂, 刘小红, 等.益气行气活血利水法在冠心病心血瘀阻中的治疗作用.新中医, 2001, 33 (4) :16.

[5]唐铁军, 吴伟康, 卢汉平, 等.四逆汤调节大鼠缺血心肌β受体信号传导的机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21 (3) :206.

[6]高玉祥.桃红四物汤合生脉散加味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6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 21 (10) :52.

金匮肾气丸的新用途 篇2

1.可治疗不育症

日本的临床研究表明,金匮肾气丸对男性因精子缺乏而引起的不育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日本的研究人员曾使用金匮肾气丸散剂(每日服2次,每次服2.5克,在饭前服用)治疗52例精子缺乏型不育症患者。这些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有11例患者的妻子怀了孕,治疗的总有效率为21.1%。还有医师将12l例确诊患有特发性造精功能低下的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并为中药组患者使用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每日服5克,分2次服下),为西药组患者联合使用多种西药进行治疗。在用药3个月后,所有中药组患者的造精功能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且有34.6%的患者其妻子怀了孕,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患者。用金匮肾气丸治疗不育症的方法是:每次服9克(水蜜丸),每日服3次,连续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

2.可治疗痛经

在临床上,笔者经常使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痛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曾使用此药治疗一例痛经反复发作12年的患者。该患者姓王,38岁,她在行经时经常出现腹部坠痛、腰痛、恶心欲吐、手足冰冷、头面出汗、面色发白、肢体乏力等症状,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笔者认为,此患者的病情是因肾气亏虚,精血虚少,冲任不调而引起的,应采取温肾助阳,填补阴精,调理冲任的疗法。于是,笔者使用金匮肾气丸煎剂为其进行治疗。该患者在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的症状就消失了。此后,笔者让其再服用3个月经周期的金匮肾气丸中成药进行巩固治疗,她的病情就痊愈了。金匮肾气丸煎剂的用法是:取干地黄30克,山药、山茱萸各15克,泽泻、茯苓、丹皮各12克,桂枝、炮附子各4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在每次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服药,连服1周,用药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3.可消除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

强的松为临床上常用的激素类药物,有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但人们在长期应用强的松后可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据报道,有医师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因滥用强的松而引起的精神异常、眩晕、肥胖及多汗等不良反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曾使用此药治疗一例因大量服用强的松而引发精神异常症状的患者。该患者姓周,男,因患有紫癜性肾炎而入院,入院后即开始使用强的松进行治疗。该患者在使用强的松(每日使用40毫克)治疗55天后出现了精神异常的症状。神经科医生诊断其患有“激素诱发性精神异常”,使用安定等药物为其进行治疗,但毫无效果。神经科医生只好将该患者使用强的松的剂量逐步减为每日使用15毫克。在降低强的松的用量后,该患者精神异常的症状减轻了,又很快出现了高度浮肿。于是,神经科医生又开始使用大剂量的强的松(每日使用35毫克)为他进行治疗,但他又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异常。在找笔者进行会诊后,笔者让他继续使用强的松进行治疗,并同时服用金匮肾气丸煎剂,以减轻因使用强的松而引发的不良反应。该患者在服用金匮肾气丸煎剂3天后,其精神异常的症状明显减轻。在服用此药14天后,该患者精神异常的症状消失了,其紫癜性肾炎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此后,笔者让该患者再服用一个月的金匮肾气丸中成药(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以巩固疗效。

4.可治疗失眠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肾阳虚损、心神失养所导致的失眠效果很好。笔者曾使用此药治疗一例长期的失眠患者。该患者姓陈,男,24岁,患失眠6年余,曾服用安定、谷维素等西药及安神补心丸、养血安神片等中药进行治疗,未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来我院就诊时,他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健忘、耳鸣、食欲不振、腰酸、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舌质淡、脉细弱等。笔者诊断其患的是肾阳虚损,心神失养型失眠。于是,笔者使用金匮肾气丸(每日服2次,每次服1丸)为其进行治疗。该患者在服用此药半年后,病情就逐渐痊愈了。

5.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日本学者在进行一项临床试验时发现,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不仅能消除患者眼水晶体中的混浊物,还能使其眼水晶体变得有弹性,从而逐渐恢复其视觉功能。据国外的学者统计,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服用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后,有60%的人其视力可得到改善,有20%的人病情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不再继续恶化。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方法是:每次服6克,每日服3次,连续用药6个月为1个疗程。

加味肾气丸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2012年2月一2015年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74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5一71岁,平均(52±2.14)岁;病程为2-10年,平均(5±1.24)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4-70岁,平均(51±2.89)岁;病程为4-11年,平均(6±1.32)年;研究组采用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 诊断、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参照相关糖尿病诊断标准[2]确诊,所选研究对象具备以下主症2项、次症2项辩证为脾肾阳虚证:其中,夜尿频、腰酸膝冷,小便不利或清长,大便溏泻,或见浮肿为主症;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多食易饥、少气懒言、心悸失眠等为次症;舌淡、白腻苔,或少苔、无苔;脉沉细。本次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且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代谢紊乱者,无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者,无处于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如: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降糖药口服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适当运动以及健康知识宣教等。研究组则联合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治疗,成份主要包括:肉桂、制附子、山茱萸、生地黄、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枸杞子、五味子、麦冬、党参、干姜、川芎、益母草等;对于偏肾阳虚倍用肉桂,加淫羊藿、巴戟天;对于偏肾阴虚重者加知母;脾虚甚者加白术;对于有水肿者加芡实、金樱子;以上药方均用水煎煮后分早晚两次服用,一日一剂。

1.4效果评定

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h血糖(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水平;同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并根据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BG下降程度对两组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在70%以上,FBG水平降到正常范围内为显效;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在30%以上,FBG水平明显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围为有效;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组例数×100%。

1.5 数据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表示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FBG、PBG、HbA1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19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治疗后例15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75.68%;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1.祖国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属于“消瘅”、“消渴”的范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等,一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作为消渴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多采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法。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消渴虽以阴虚者居多,但阳虚者亦不少见,且以脾肾阳虚者多见。脾肾阳虚证是Ⅱ型糖尿病的一种中医分型,多表现为夜尿频、腰酸膝冷,大便溏泄、小便不利,并伴有多食易饥、心悸失眠,脉沉细、舌淡胖;其治法应从温补脾肾之阳入手,同时不忘滋阴,阴中求阳。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治》中,有“男子消渴,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另外现代研究证明瘀血是贯穿消渴发病始终的重要病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脾肾阳气虚衰,则血运无力,血液停滞,凝而成瘀。因此,阳气虚衰在消渴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综上临床应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兼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4]。所选用的方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系桂附地黄丸合生脉饮化裁,滋阴益气配伍补阳之品,阴中求阳,少量补阳药与滋阴药配伍,微生少火以生气,温补肾气的同时补肝肾、调节脾胃,兼活血化瘀。附子、肉桂温肾助阳;茯苓、泽泻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党参、淮山药等能够补中益气、健脾胃;枸杞、五味子、山茱萸可补益肝肾;生地、麦冬益胃生津,益母草,川芎行气活血化瘀,诸药合用能够起到滋补肝肾、调节脾胃、活血化瘀等功效。本次研究中,采用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治疗的研究组,其FBG、PBG、HbA1c水平下降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李红等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常规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摘要:目的:试析采用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FBG、PBG、HbA1c水平下降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对于控制Ⅱ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血糖、提升治疗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加味生脉散合肾气丸,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

参考文献

[1]林懂.用疏肝无忧汤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9):160-161.

[2]刘淑清.祛瘀通脉汤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5(10):23-24.

[3]李桦,孙莉.生脉增液活血汤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Hcy、MMP-9水平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4):14-16.

[4]吕学业,史宁芳,顾沽,等.益肾降糖汤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患者血清Cys-C、β2-MG及尿UAER水平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8):713-715.

加味肾气丸 篇4

【关键词】医门擥要;金匮肾气丸;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14-02

兰茂先生是明洪武至成化年间生活于云南省嵩明县的著名医药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其著名作品《滇南本草》对后世影响甚广。《滇南本草》对云南地区中草药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整理总结,该书不仅对云南的医药,乃至对中国医药都具有相当的贡献,也使得兰茂享誉古今。《医门擥要》为《滇南本草》的附卷篇,主要记录了兰茂对于中医证治之临床体会,是其重要的临床医学著作之一。通过探索《医门擥要》所载方药的运用规律,后世可以领略到兰茂辨证论治思想之精粹。经过对该书中兰氏的方药整理分析,笔者发现其对经方的加减变化使用尤为擅长,可谓师古而不泥古,充分展现出其极为精湛的辨证论治水平。在《医门擥要》中记载了许多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的经方,如金匮肾气丸、理中汤、白虎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甘麦大枣汤、小柴胡汤、芍药甘草汤、五苓散、麻子仁丸(《医门覽要》名为醒脾散)等十余方,每方均可通过灵活加减运用而治疗多种疾患。笔者以其中极具代表性的金匮肾气丸为例做出初步分析,以期对兰氏临床辨治的思想进行探讨,与同道分享。

1金匮肾气丸原方

金匮肾气丸原记载于仲景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之中,组成药物为: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薯蓣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附子一两(炮)。全书共五次出现肾气丸的使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十五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十七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三条:“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十九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附方第四条:“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崔氏八味丸的药物组成与金匮肾气丸完全相同[1]。从条文中可以看出,《金匮要略》一书中所载肾气丸的治疗包括腰痛、小便不利、痰饮、消渴、转胞五种疾患,充分体现出张仲景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思想。方中仅用少量桂、附体现“少火生气”之意,地黄、山药、山茱萸为三补,茯苓、泽泻、丹皮为三泻,八药同用共奏补益肾气之功。如今肾气丸已经成为经典名方而被广泛的运用于治疗各种病症。

2《医门擥要》中的金匮肾气丸及相关方药

兰茂先生学经典而不拘泥于经典,在继承仲景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根据云南地方因素,因人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临床体会,拓展了金匮肾气丸的适用范围。其灵活使用肾气丸的思路在《医门擥要》中有明确记载。按《重订医门擥要》所考证,兰氏《医门覽要》中所提到的金匮汤、肾气汤、肾气丸均为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金匮肾气丸,或是将原方剂型由丸剂改为汤剂而成。而《医门覽要》中所记载的金匮肾气汤组成为:熟地黄半两,白茯苓、泽泻、山茱萸(取肉)、山药(炒)、牡丹皮各一两(去木),官桂(不见火),附子(炮)二个,车前子(酒蒸),川牛膝(去芦,酒浸),即《严氏济生方》中之“加味肾气丸”,又名济生肾气丸,并非为金匮肾气丸原方组成,且相较金匮肾气丸原方的药物剂量也进行了一定调整,可以看做是金匮肾气丸的加减使用。故笔者在整理时并未将其与仲景经方金匮肾气丸相等同,这一点在进一步分析兰氏辨治思想之前必须加以说明。

3兰茂《医门覽要》中金匮肾气丸所论治的病症

笔者整理了《医门覽要》中与金匮汤、肾气汤、肾气丸相关的病症,其主治的病症有十余种,所含病症包括了上、中、下三焦所属疾病。上焦病症计有:气喘、哮喘、目干疼、目昏、冷泪、头痛、耳鸣;中焦病症计有:吞酸、反胃、噎食、哽食、停食、伤寒有食即吐、类似反胃者;下焦病症计有:肾管阴户痛、痿症、小便多、血肿、血淋、血带、白带而痛、膀胱疼、淋症、小便淋滴。金匮肾气汤主治的病症有:面色赤,心火盛;命门火衰;年老思虑过度;吼喘、气喘、哮喘;反胃、咽食、哽食;淋症;吞酸;脱肛;不禁;横担(瘰疬)等。通过以上的病症统计,笔者认为兰氏只有对中医异病同治思想深入领会,才能灵活的将仲景金匮肾气丸进行加减变化而治疗上、中、下三焦疾病。下面笔者对金匮肾气丸治疗这些症状的机理加以浅析,希望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领略兰氏灵活的辨证论治思路。

31用金匮肾气丸治上焦疾患肾气丸本主治下焦疾病,但经过辨证论治同样可用治上焦疾患。因肾主纳气,若肾虚而不能纳气,呼吸无根,则可见气喘、哮喘,故可治用肾气丸;因乙癸同源,肾虚及肝,精血亏虚,目失所养则目干疼、目昏、冷泪,治用肾气汤加虫退、红花、白菊花,以补肾祛风,养血活血;五脏通五窍,肾开窍于耳,肾虚失养则耳鸣,治用金匮汤;肾主藏精,肾虚精亏,清阳不升则出现头痛,治用肾气汤。

32用金匮肾气丸治中焦疾患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其运化腐熟作用依然离不开肾的功能。对于中焦之噎食、哽食,一般多从中焦脾胃论治,但兰氏提出“由相火衰弱不能熏蒸脾胃而化食”[2],即肾气不足,元阳虚弱而难以促中焦脾胃运化腐熟水谷,食不能化则出现反胃、噎食、哽食等症,其根本为下焦虚损,治用肾气汤加沉香、香附、鹿茸、龟胶,以补肾降逆。若吞酸者,一般医者多从肝胃不和论治,而兰氏认为因“脾胃潮湿,不纳饮食而化食也……所饮之水皆停积于胃而变为酸水也”[2],即病虽为中焦运化失职导致反酸,但其根本乃因下焦阳虚失于温化,火不暖土,水湿聚于胃而成酸水,故以金匮肾气丸加温阳之鹿茸,沉降之沉香、香附、龟板以治之。

33用金匮肾气丸治下焦疾患下焦之肾管阴户痛、小便多、血淋、淋症、小便淋滴、膀胱疼等病症的发生乃因肾主水,与膀胱互为表里,司二便之开阖,肾气不足,火不能制水,水道不畅,开阖失司则出现膀胱疼,小便异常,治用肾气汤;若肾管痛治用肾气汤加琥珀以利尿活血;小便多治用肾气汤加白果、益智仁增强其补肾固涩之力;女子湿肿,则为血入子宫,亦名血肿,其症最重,治法用肾气汤加香附、沉香、鹿茸、龟板,倍加车前子、泽泻、茯苓以行气渗湿治之;痿症亦可因水火不济,血气两亏而成,肾藏精而主骨,故用肾气汤补益肾气,加鹿茸温肾阳,虎骨强筋骨,龟胶滋阴血以治之。

4临床运用举隅

笔者在兰茂辨治思想影响下曾用肾气丸治疗一患者获得良效,特列举于下。张某,男,40岁。初诊时主诉为:反酸一个月;患者不明原因于一个月前出现反酸,时有呕吐酸水,饮食不佳;大便稀溏,小便自调;视其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患者自述之前曾多方投医而病情并未明显缓解,笔者观看前医多使用左金丸、逍遥散等方并加用乌贼骨、瓦楞子等药物治疗,思路多从肝胃不和论治。回想到兰氏在《医门覽要》中所提到“脾胃潮湿,不纳饮食而化食也”,“所饮之水皆停积于胃而变为酸水也”,再结合脉证而考虑其病属肾中阳虚而失于温养,进而火不暖土,水湿不运,聚于胃而成酸水,故以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方药如下:生地20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制附片3g,桂枝3g,仙灵脾10g,沉香8g、香附10g、龟板15g。3剂后复诊,患者病情已有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3剂而愈。

综上,兰茂对金匮肾气丸的使用涵括上中下三焦疾患,经过加减变化可治疗气血阴阳之不足,但辨证关键是下焦肾气虚弱。兰氏的辨治思想为后世学习中医,领会其精髓提供了良好范例。

参考文献

[1]范永升,姜得友.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74

[2]楚更五,李平.重订医门覽要[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8:39-46

浅议肾气丸用桂枝 篇5

1 阳气生成

冬至一日, 六阴已备, 天之一阳生于地中, 潜伏其内, 历丑转寅, 增至三阳, 始现于春;人之一阳, 生于肾中, 待至充盛, 转输于肝, 故善补人之阳气, 须先助肾之阳气。阳气者, 性本温, 唯有同其性者方可助其生, 故宜温补肾阳。然“阳气者, 烦劳则张”, 烦劳难耐之阳气, 又怎能耐温燥助阳之物?故经有“壮火食气”之说, 阳之初始, 尤为稚嫩, 更何以耐燥助阳之物, 故经曰:“少火生气”。且“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阴者, 阳之始也, 一阳孕于六阴之中, 故曰:“无阴则阳无以化”, 又“阳得阴助则泉源不竭”。故肾气丸中重用六味, 补阴以资阳生之源;又肾处北方, 应冬主寒, 生水, 肾阳不足最易招致寒水, 若非大辛大热之物, 恐难以驱肾宫至阴之寒, 故猛将附子轻用, 即可去至阴之寒, 又因重用六味而兼制其性, 既无伤阴之患, 又无“壮火食气”而损阳之弊。组方至此, 唯缺生气之少火以助一阳之所生。桂者, 性本温, 桂枝领桂之温, 禀伏地之三阳, 蕴春生之气, 具有少火之性可助一阳之生, 故合桂枝, 万事俱矣, 阴足阳生。

2 阳气循环

阳气者, 在天地则春升冬藏, 在人体则肝升肾藏, 冬去春回, 升藏浮沉, 运行不息, 如环无端。木为水之子, 肝木须得肾水涵养方成其主升之用, 肾阳不足, 既无供肝升之阳气, 又无助肝升之用, 一身阳气运行之机因此而滞。补肾阳之药, 应既能入肾以助肾阳之所生, 又可入肝以资肝气之所升, 且兼将肾之阳气传输至肝, 由肝而升而起到交通肝肾之用。桂枝者, 性温, 入肾, 则可助肾阳之所生;桂枝乃桂之新芽, 味辛, 蕴春生之气, 具有升发之性, 入肝, 则可助肝气之所升;处冬春之交, 而肝主春, 肾主冬, 故又可起到交通肝肾以领肾之阳气至肝之作用。阳气处人之五脏的升降浮沉循环之中, 至肾之前为降, 经肾之后转升, 阳气由降反升, 乃肾阳之功, 今肾阳不足, 转升之力必弱, 故补肾阳之药又当具有助肾阳之用而有主升之性, 桂枝具有主升之特性[1], 正为所求, 故加用桂枝, 阳气升降循环之机畅矣。

3 肾脏本身特点

肾为水火之脏, 水火不容, 故补肾过于滋腻养阴则助水抑阳生寒, 过于辛热温阳则助火伤阴化热, 但今水火共处一脏, 肾之阴阳互根互用, 惟相互平衡稳定方可无事。又因一阳孕于六阴之中, 阴之末阳之始也, 故肾气丸中重用六味以滋养肾阴, 以备一阳始化之基, 已有附子之燥, 恐难以再耐燥热助阳之品, 桂枝轻用, 则温而不热, 柔而不燥, 既可助一阳之生, 又无助燥损阴之弊。养阴而又无生寒之患, 温阳而无化热之弊, 阴足阳长, 互根互用。又肾处至阴之地, 肾之元阳乃一身阳气之根, 蒸腾发散, 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 皆受其恩, 故温补肾阳之药又当具有发散之性, 以助肾脏之用。桂枝本为风药, 具有发散之性[1], 正与其合。

由此观之, 仲景制方之初, 以天人合一为基础, 据四时阴阳消长之规律, 按五脏六腑之特性, 细究各药之长短而成一方, 故滋阴之中能化气, 化气之中能生阳, 如有源之泉, 阳气日渐充盛而治肾之阳气亏虚, 奏效卓然。

4 结语

因此, 学习古方之时, 需细究其组方之意, 用药之妙, 方能在临证之时, 遣方用药, 加减自如, 沉疴顽疾, 或能应手取效。

摘要:肾气丸为治疗肾之阳气亏虚的代表方剂, 流传千古, 疗效显著。方中配伍桂枝, 选药尤妙, 主要体现在阳气生成、阳气循环和肾脏本身特点三个方面。

关键词:肾气丸,方剂,桂枝

参考文献

加味肾气丸 篇6

关键词:消渴,金匮肾气丸,2型糖尿病

“消渴”始见于《黄帝内经》, 后《金匮要略》专篇论述并设立方药。中医学认为, 消渴病是多由饮食不节等诱因致使脏腑阴津亏耗, 燥热偏盛而成本病, 消渴日久, 伤及肾之阴阳, 阴阳俱虚。消渴类似于西医糖尿病。临床发现, 西药治疗虽降糖效果迅速, 但仍有乏力、失眠、便干、多汗等症状, 易导致耐药、皮疹等不良反应, 而中药能够存利除弊, 补其不足。现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并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消渴病人53例, 给予金匮肾气丸改汤加减治疗,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消渴病人106例, 其诊断要求符合1999 年 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2009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男69例, 女37例;年龄30~73岁, 平均年龄58.5 岁;病程0~33年, 平均13.8年, 糖尿病家族史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史等方面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2mg, 1次/d, 于餐前30 min口服, 服用剂量依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治疗组征得患者同意, 依据辨证给予金匮肾气丸改汤加减。方药组成:熟地30g、山茱萸15g、山药15g、丹皮12g、泽泻12g、云苓12g、附子6g、肉桂6g, 根据患者阴虚、气虚及其他兼证加减, 水煎服, 每天1剂。14d为1个疗程, 6个疗程后, 比较两组的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3 疗效标准

依《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

治疗组餐前血糖、餐后 2h 血糖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3 讨论

消渴类似于西医糖尿病, 中医认为消渴多由饮食不节等诱因, 病机为脏腑阴津亏耗, 燥热偏盛。五脏受损, 日久及肾, 损伤肾之阴阳, 肾阴肾阳俱虚, 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肢体麻木、腰脊酸软、夜尿频多、男子阳痿等生殖系统障碍, 舌胖大, 脉沉细无力。

肾气丸——医圣张仲景名方之一, 功效填精益髓, 培肾益气。通过培补先天之精, “助精化气、调补阴阳”, 协调阴阳平衡, 治疗消渴。金匮肾气丸又称桂附地黄丸, 方药组成为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等八味中药配伍组成。方中熟地为君滋阴补肾, 辅以桂枝、附子温阳补肾, 阴阳并补。山茱萸、山药滋肾水、养肝阴、补脾气;茯苓、泽泻淡渗利湿, 丹皮清热活血, 诸药合用, 共奏滋养阴液、温补肾阳之功。张景岳说:“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根据阴阳互根互用原理, 该方虽以滋阴为主, 但基于阴阳相互滋生, 滋阴补肾, 辅以温阳之品可振奋肾中阳气, 是以阴中求阳, 故名肾气丸。该方应与壮阳补肾药和六味地黄丸进行区别。滋阴而温阳区别于单纯的温阳补肾, 滋阴而温阳亦较六味地黄丸单纯滋阴补肾兼具温阳之功。故古人认为本方主治肾气不足、阴阳俱虚之病证, 尤其是糖尿病肾阴阳俱虚的患者[1]。

本文显示:治疗组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对照组降低 (P<0.05) ,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且有关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动物实验证实, 金匮肾气丸可通过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 产生降血糖效果[2,3], 与本文得出的结果相一致。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 单纯使用西药副作用不容忽视, 甚可危及生命。中医中药参与治疗, 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减缓病情、减少西药毒副作用。因此, 在临床中应用中医理论与方剂治疗消渴疗效确切。综上所述, 应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 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盛.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 13 (17) :2560-2561.

[2]许月熙.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0, 19 (4) :58-59.

加味肾气丸 篇7

偏头痛的特征是发作性的、持续头痛4~72h, 多为偏侧的、中度至重度, 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 光声或活动可加重头痛, 安静环境休息则可缓解头痛。其发病部位约60%的头痛发作以单侧为主, 可左右交替发生, 约40%为双侧头痛。头痛多位于颞部, 也可位于前额、枕部或枕下部。

总的来说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各种原因造成头部血管、神经、血管及神经之间的异常都可能产生偏头痛。

中医认为偏头痛多为三阳经病变。如《冷庐医话》云:“头痛属太阳病者, 自脑后上至巅顶, 其痛连项;属阳明者, 上连目珠, 在前额;属少阳者, 上至两角, 痛在头侧。 ”其病因包括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病性可有虚实之分, 治疗上多采用补虚或泻实、行气活血通脉之法。

本人在临床工作中, 曾用补肾助阳、益气通络法, 以金匮肾气丸为基本方治愈慢性偏头痛一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王某, 男, 21岁。2011年8月10日初诊。

主诉:左半侧反复性阵发性头面部隐痛。

病史:左侧斜疝史。自诉2005年5月某日晨起长跑锻炼之后左侧耳朵前后及上方头颞部及面部浅层皮肤与骨头之间隐痛不适, 严重时可致面部扭曲, 每次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 发作频率:原先1个月一两次, 后来发作逐渐变得频繁。局部无红肿, 亦无明显伴随症状。 近两年来睡眠欠佳, 常常难以入睡, 睡中容易惊醒。5年内曾长期口服正天丸9g/次, 3次/日和心脑康胶囊4粒/次, 3次/日及磷酸川芎嗪片50mg/次, 3次/日, 但疗效均不明显。

刻诊:患者精神不振, 语声低怯, 面色略显苍白;饮食正常;大便每日一次, 不太成形;舌体胖大质暗淡, 苔薄白, 脉虚缓。

诊断:肾气虚血瘀、肝胆脉络失充证, 发为偏头痛。

治则:补肾益气、活血通络。

处方:首诊:补阳还五汤加减。二诊:在一诊基础上加减。三诊:金匮肾气丸加减。四诊:按三诊方药继续服用。五诊:服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继续调理。

用药:

(1) 首诊用药:黄芪30g, 当归5g, 赤芍10g, 红花5g, 桃仁6g, 川芎8g。 地龙10g, 丹参15g。7剂, 水煎服。

二诊时, 患者反映偏头痛好像有所减轻, 但不明显。仍见精神不振, 语声低怯, 面色少华。舌体胖大、舌质暗红, 薄白苔, 脉虚缓。

(2) 二诊用药:黄芪60g, 当归15g, 赤芍9g, 山药30g, 酸枣仁18g, 川芎8g, 茯苓20g, 地龙6g, 甘草6g。7剂, 水煎服。

三诊时, 患者反映偏头痛偏头痛好转不太明显, 发作次数如常, 语音低微, 脸色少华。患者当时反应有手淫习惯, 且在手淫后偏头痛症状加重。舌体胖大、舌质暗红, 薄白苔。脉虚缓。

(3) 三诊用药:熟地24g, 山药9g, 山茱萸9g, 泽泻9g, 丹皮9g, 茯苓9g, 地龙10g, 当归10g, 黄芪30g, 7剂, 水煎服。并嘱咐其少吃生冷食物, 戒除手淫习惯。

四诊时, 患者反映偏头痛明显有所好转、睡眠质量亦有改善。脸色和精神渐佳、舌体淡红、薄白苔, 脉虚缓。

(4) 四诊方药:按三诊方药继续调理。

(5) 五诊方药:服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继续调理1周。

1周后没见患者前来继续就诊, 1个月后电话随访, 患者反应偏头痛已经基本上得到治愈, 睡眠也恢复正常, 所以不再继续吃药。嘱其少吃生冷食物, 多做户外运动, 修心养性, 注意保持良好心态。

2 结语

中医一般认为, 头颞部疼痛, 其病位在少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 , 此例为耳周头面部不适, 与少阳胆经的关系尤为密切, 因为胆经起于眼外角, 其经脉主要分为两条路线。其中一条支脉在体外行走, 并前后交错地循行于头部两侧, 绕过耳后方;另一支脉则进入面颊内, 并在体内向下行, 耳周头面部多为少阳胆经所过之处。加上患者左斜疝史, 而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 故判断患者肝胆有问题的可能性较大。

笔者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 体会到两侧偏头痛不独是少阳经的问题, 亦有可能是因足太阳膀胱经的毛病所致。正如《灵枢·经脉》所言:“膀胱足太阳之脉, 起于目内眦, 上额, 交巅;其支者, 从巅至耳上角……”。患者平时容易感到疲劳, 脸色苍白, 精神欠佳, 舌体不荣, 语音低怯, 脉虚无力, 偏头痛在过度劳累、失眠、情绪紧张后发作, 手淫后症状更加明显, 均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 故最终判断其病根在肝肾, 以肾精不足为主, 而病位在足少阳胆经和太阳膀胱经。因此在初诊和二诊用药效果不太明显之后, 改用金匮肾气丸补肾益气为主。从临床的疗效来看, 这样的诊治思路应该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MANZONI GC, STOVNER LJ.Epidemiology of headache[J].Handb Clin Neurol.2010, 9 (7) .

[2]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 17 (2) .

加味肾气丸 篇8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良性,金匮肾气丸,特拉唑嗪,非那雄胺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西药在治疗BPH已有重大突破,联合应用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既能快速改善症状又能缩小前列腺体积,但对夜尿改善并不明显,而以夜尿为代表的下尿路刺激症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1]。药物治疗BPH的短期目标是缓解患者的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合并症的发生[2]。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老年人肾虚夜尿增多的常用中成药。然而,有研究显示,本药能提高老年男性血睾酮水平[3],前列腺是性激素依赖器官,血睾酮升高可能加速前列腺增生。为探讨在联合用药治疗BPH的基础上加用金匮肾气丸的合理性,笔者设计临床研究,用12个月时间对照观察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夜尿次数、残余尿、前列腺体积、血睾酮(TSTO)和血雌二醇(E2)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例均为2010年1月-2012年6月来本院外科门诊和住院的BPH患者。西医符合《吴阶平泌尿外科学》[4]中有关BPH的诊断,无BPH外科治疗的绝对适应证[5]。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精癃的诊断[6],且无阴虚火旺,血精、遗精等服用金匮肾气丸的禁忌证。年龄55~75岁,夜间醒来排尿2~6次,IPSS≥13分,症状持续>3个月。经超声测量前列腺25~60ml(计算公式:0.52×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超声测量残余尿量20~90ml,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经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TSTO<28.7nmol/L(正常值:8.4~28.7nmol/L),血E2<292.2pmol/L(正常值:0~146.1pmol/L),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正常值或校正值范围内。患者有自觉接受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的愿望且自愿加入临床研究,以往未曾服用过5-α还原酶抑制剂,1个月内未服用过α受体阻滞剂。患者均除外神经原性膀胱、尿道狭窄、膀胱颈纤维化等其他影响排尿状况的疾患,排除伴有肿瘤、全身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暂停和需要使用利尿剂者。患者按就诊前后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年龄(67.0±5.36)岁,病程(3.36±2.04)年,对照组年龄(66.7±5.64)岁,病程(3.2±1.96)年,2组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初始1个月内均按中医精癃的证侯辨证用药,口服中药饮片,1剂/日,此后每1~2个月复诊1次,并结合患者意愿予饮片5剂,1剂/日。长期联合用药治疗BPH,选用特拉唑嗪片2mg每晚1次,口服,非那雄胺片5mg每晚1次,口服。一般指导包括日常注意事项,强调睡前排空尿液,尽量控制睡前4h和夜间饮水量,晚餐清淡饮食,少吃半流和流质食物。对照组按上述方法治疗。观察组按上述方法治疗,并在每晚睡前加服金匮肾气丸3g。

1.3 观察方法及指标

初始治疗4周内每1周复诊1次,评判疗效,复查生活质量评分、IPSS评分和剩余尿量,结合患者意愿考虑是否继续药物治疗。此后,每1~2个月复诊1次,评判疗效,对于不能按时复诊者电话询问原因。观察夜尿次数、IPSS、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血TSTO和血E2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tailed 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各种原因退出和失访者按缺失处理。

2 结果

随访1年时间,观察组完成57例(1例要求手术治疗,2例发生严重疾病),对照组完成55例(2例要求手术治疗,2例发生严重疾病,1例失访),均无急性尿潴留和前列腺出血情况发生。治疗1个月后2组IPSS、残余尿量和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而IPSS和残余尿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在IPSS、残余尿量和夜尿次数方面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血TSTO、血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夜尿是BPH患者最早出现且最常见的症状,且以夜尿为代表的下尿路刺激症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1]。中医认为,年老肾气虚怠是必然趋势,夜尿是其表象。中医古籍《太平圣惠和剂局方》记载“肾气虚乏,夜多旋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补益肾气和填精益髓是“治病必求其本”原则。然而,有研究表明中医补肾法对性腺轴各个层次都有改善作用[7],金匮肾气丸能提高老年男性血睾酮水平[2],而前列腺是性激素依赖器官,性激素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8],BPH能否用中医补肾法是临床医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肾上腺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这2类药物的研发是药物治疗BPH的里程碑。肾上腺α受体阻滞剂能够解除BPH引起的功能性排尿梗阻,5-α还原酶抑制剂可以缩小增生的前列腺体积,对于前列腺体积增大伴有症状的BPH患者,两类药物同时使用可以快速缓解排尿症状,降低了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性,减少了患者需要进行前列腺手术的可能性,基本满足了药物治疗BPH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与以往BPH患者只有等待观察和手术治疗2种选择相比,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9]。然而,以夜尿为代表的下尿路刺激症状是BPH治疗中最棘手的。除引起夜尿增多的诸多共同因素外,BPH患者普遍有前列腺增生造成梗阻而导致膀胱功能减弱并伴有排尿后残余尿。除改变患者餐饮、行为习惯等诸多因素外,药物和手术解除下尿路梗阻有一定疗效,但患者满意度并不高[10]。慢性梗阻和退化造成的梗阻逼尿肌反射亢进和老龄后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是BPH患者夜尿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常见原因[11]。针对这两个原因适当使用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和抗利尿激素,如托特罗定和去氨加压素能达到更好疗效,但并不是每位患者都适用,且有一定副作用的风险。

本课题参照BPH临床诊治指南[2]和有关联合用药治疗BPH的文献,选择有适应证的BPH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联合用药选择特拉唑嗪+非那雄胺,疗效与相关文献相符[12],在此基础上加用金匮肾气丸者,能进一步减少夜尿次数、残余尿和改善临床症状,而前列腺体积、血TSTO和血E2并没有因此增加。

特拉唑嗪是肾上腺α1-受体阻滞剂,对性激素没有影响。非那雄胺是竞争性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对性激素有影响。人体内雄激素主要有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两种形式,DHT是T在靶细胞中经5-α还原酶作用所形成的,两者的作用机制类似,但DHT的生物学活性要远远大于T。5-α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T向DHT转化,使前列腺中DHT浓度明显下降,达到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目的。服用1mg或5mg每晚,1年后血中血DHT下降和血催乳素升高有统计学差异,血TSTO和血E2在基线(baseline)范围内有变化[13]。本临床观察在特拉唑嗪+非那雄胺的联合用药中加服金匮肾气丸治疗12个月后血TSTO和血E2并没有进一步升高。笔者推测,服用非那雄胺后血中高生物学活性雄激素的DHT浓度下降后,机体对雄激素的需要增加,产生负反馈效应作用于生殖细胞,使生成和分泌睾酮增加,而金匮肾气丸对性腺轴是正性刺激,促进改善生殖细胞后生成睾酮增多,血中睾酮浓度升高,抵消了DHT浓度下降的负反馈。

金匮肾气丸一直倍受各代医家推崇,也是现代研究的热点。清·尤怡著《金匮要略·心典》认为“凡病涉水液由肾气虚者,用肾气丸,闭者能通,多者能约,积者能利,燥者能润。”,是“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火,乃补下治下之良剂也”。临床报导金匮肾气丸能提高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证患者尿17-OH和血皮质醇水平[14],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作用,可增加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功能而减少夜尿的尿量。笔者以往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金匮肾气丸具有抗逼尿肌衰老的作用[15],对膀胱功能的恢复可能有作用。这2个研究从侧面提示金匮肾气丸对夜间尿量增多型夜尿和夜间膀胱功能容量减少型夜尿都有治疗作用。

加味肾气丸 篇9

关键词:济生肾气丸,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正常排尿活动因为脊髓反射中枢和交感、体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共同参与, 任何和排尿相关的神经受到损伤之后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临床治疗方法中以西药对症治疗为主, 但是产生的副作用较多, 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糖尿病神经源型膀胱使用常规基础治疗和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90例糖尿病神经源型膀胱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 符合以下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费力、排尿困难、排尿时间延长等;耻骨上触诊充盈有包块, 叩诊呈浊音;经过B超检查显示膀胱残余尿在100ml以上;通过肌电图检查显示周围神经受累, 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周围神经损害症状;有糖尿病史患者。对于单纯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性、前列腺增生、创伤导致膀胱病变等患者进行排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 对照组中男29例, 女16例, 年龄45~70岁。观察组中男28例, 女17例, 年龄47~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和胰岛素进行治疗, 对糖尿病饮食进行严格控制, 空腹血糖维持在7~9mmol/L, 餐后2h血糖维持在10~12mmol/L。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基础治疗, 口服维生素B120mg, 3次/d;口服维生素B620mg, 3次/d;甲基-B12500μg肌注, 1次/d。7d为1个治疗疗程, 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给予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 主要包括熟地黄30g、山萸肉20g、怀山药20g、肉桂15g、茯苓15g、制附子15g、牡丹皮15g、泽泻15g、车前子15g、牛膝15g。对舌淡体胖、四肢不温者加用菟丝子12g、巴戟天10g, 对气短、腹泻者加用黄芪30g和白术15g, 对舌苔白腻者加用石菖蒲12g、砂仁10g。用水煎服, 1剂/d, 分为2次服用, 7d为1个疗程, 共治疗4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恢复自主排尿能力, 残余尿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2/3以上, 自觉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有所改善, 残余尿量和治疗前相比减少1/3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残余尿量与治疗前没有明显改变[2]。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 计数数据使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 对照组率为82.2%,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如附表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在中医学中属于淋症、癃闭范畴, 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消渴日久和肾阴亏损造成阴损及阳, 肾阳虚而不能化气行水, 造成尿频量少、癃闭不通症状。济生肾气丸中山茱萸、山药和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功效, 加上肉桂、牛膝、车前子等, 各方药联合使用具有化气行水和温阳补肾的功效[3]。济生肾气丸能够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 对患者血管神经功能和血循环功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显著的改善。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 对照组为82.2%,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说明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吴钧俊.济生肾气丸加味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3, 14 (3) :205-207.

[2]亚东, 金承烈.济生肾气丸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21) :2728-2729.

上一篇:太极拳心理教学下一篇:日常经验的艺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