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效益

2024-11-06

投放效益(精选7篇)

投放效益 篇1

摘要:21世纪以来, 各个城市地铁建设蓬勃发展。而随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 广告的表现形式也日渐丰富起来, 地铁广告有了长足的发展。合肥地铁建设虽然蓬勃发展, 但是地铁广告发展缺乏一个整体规划。一套融入城市、与城市形象相匹配的地铁广告投放规划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内涵, 也是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合肥所需要的。本文就如何达到实现地铁广告经济效益和提升城市形象双赢效果的问题, 通过对南京地铁广告投放的调研, 再结合合肥城市地铁的实际情况, 分析总结出合肥地铁广告投放应该遵循广告形式多样化、空间利用最大化以及注重合肥浓厚的文化底蕴、实现路线特色多样化等原则。

关键词:地铁广告,经济效益,城市形象

一、名词界定

本文将首先对“地铁广告”、“城市形象”、“经济效益”这三个名词分别进行界定。

广告, 即广而告之之意。其本质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形式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广泛地传播出去, 以求达到某种目的。而“地铁广告”则是广告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本文中的地铁广告是指在地铁范围内所设置的各种广告, 不仅包括在地铁列车中所设置的广告还包括在地铁口、地铁站台、地铁隧道等多个场所设置的广告。不仅包括商业广告, 也包括公益广告等众多的非商业广告, 是一种广义上的、大范围的广告概念。

“城市形象”通俗讲就是一个城市给人的印象和感受。本文中所指的城市形象是对城市整体化、全方位、全局性的一种感知, 不仅仅是针对城市中的某一个方面, 它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充分展现。此外, 本文中对城市形象的界定还不单单局限于经济和文化的某一个方面, 而是对两者的一种有机融合。因此, 本文中的城市形象也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

“经济效益”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指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 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 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本文中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狭义上的概念, 主要是指利用地铁广告这一形式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二、南京地铁广告借鉴

南京地铁是中国大陆地区第六个建成并运营的城市地铁系统, 也是目前为止大陆地区唯一盈利的城市轨道交通。其中, 南京的地铁广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 南京地铁广告有很多值得合肥市未来地铁广告建设借鉴的地方, 对今后合肥地铁广告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 南京地铁广告建设十分注重传统文化, 充分展示了南京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南京市沿线的地铁广告注重提升南京的城市文化形象、展示古城的传统文化魅力。对于南京而言, 这也成为其向外来人员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名片。合肥市也应该充分利用地铁广告这一个重要的城市文化传播途径, 对内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外不断扩大合肥的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

其次, 地铁广告建设多样化。相较于其他城市地铁广告建设的单一化、笼统化, 南京地铁广告建设十分注重打造每条地铁线路的特色, 这也使得每条地铁线路都使人印象深刻, 从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在大合肥建设的背景下, 合肥市地铁广告建设也要展示一个多样化的合肥, 打造出一些具有特色的地铁线路。

再者, 南京地铁广告实现了对空间的有效利用。南京地铁广告分布主要集中在人流密集地区, 包括车厢、地铁车站口和站台等, 充分利用地铁系统内的不同空间。此外, 南京地铁广告分布还注重细节, 在确保地铁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不轻易浪费任何空间, 如在地铁运行的隧道中也分布了许多商业广告。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南京地铁广告的经济效益, 很值得合肥借鉴。

此外, 南京地铁广告所采用的形式十分多样。在南京的地铁广告系统中,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广告形式, 其中既有传统的车厢海报、通道海报、通道灯箱等, 也有较为新颖的车载电视、站台PIS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充分利用不同的广告表现形式的优点, 使得南京的地铁广告可以更好地兼顾公益性和经济性。合肥在未来地铁广告建设中不但要利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更要不断地进行形式创新。

最后, 南京地铁广告建设十分注重经济效益和城市形象的有机统一。作为目前大陆地区唯一盈利的城市轨道交通, 南京地铁并没有出现广告泛滥的现象, 而是很好地结合了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 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的统一。

三、合肥地铁广告投放具体策略

上文中笔者已经对南京地铁广告投放的总体状况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对其中值得借鉴的部分做出了罗列, 如浓厚的文化底蕴、路线特色多样化、广告形式多样化、对空间的充分运用、注重经济效益和城市形象的有机结合等。

根据对合肥初建的五条线路的分析, 结合前期对南京地铁广告投放的分析, 本文试图对合肥地铁广告投放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如下:

1号线一、二期 (合肥火车站~九联圩站) 北起合肥火车站, 南至九联圩站。线路全长24.58km, 全地下线设23座车站。网络覆盖1号线与其余线路构成的主体框架, 避开了合肥的历史文化古迹, 全线皆为现代建筑。

由此, 1号线的广告投放可适当地选取具备现代感、符合城区市民取向要求和整条地铁线路的整体风格的广告产品和广告设计, 如汽车、房地产或其他现代性产品等。其中芜湖路站因为靠近包公园, 在广告投放上可以考虑投放一些有关廉洁文化的公益广告;锦绣大道站位于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附近, 装修风格上定位的是会展文化, 给人国际化、开放的感觉, 广告投放也需要接近此风格。这样1号线路在现代化的总体风格上就具备了一些特色性。

合肥地铁2号线, 走向基本与长江路全线一致, 西至南岗站, 东至三十埠站, 贯通合肥中心城区、老城区、高新区以及科学城。2号线的涉及区域较广, 在广告投放上可适当性地保持各个区域的特色, 使得整条线路的风格特色化, 区别于贯穿主城区且作为地铁线路主干道的1号线。本文通过对合肥老城区、高新区以及科学城的区域分析后, 认为老城区适合的地铁广告设计应将合肥的地方特色凸显出来, 此区域地铁口的设计可以突出安徽省的“徽州特色”, 加入马头墙、镂空窗格等元素。而广告产品和设计可以以传统型为主, 如徽酒、徽墨等。而高新区和科学城主要人群是年轻人, 因此广告投放上应注重这一群体的需求和取向特色, 手机等科技电子产品、美食、购物广告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投放效益。同时富有年轻感、新鲜感的广告设计不仅能得到年轻群体的接受, 更能使得这部分的地铁形象年轻化。

地铁3、4、5号线在整体上贯穿了合肥市的各个方位, 且从城市中心从两端延伸至城际区域。对于此三条地铁线路的沿路广告投放以及整体的形象设计, 本文结合合肥市的市区特色, 给出以下广告投放的基本原则:

其一, 处理好地铁广告风格和自然环境的结合, 尽可能地利用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 如途径巢湖、大蜀山、紫蓬山等区域的线路段。可以将这些自然园林风景纳入到地铁广告、地铁站点的设计当中去。

其二, 利用、围绕城市传统文化因素, 将传统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地铁是属于文明的现代化设施, 具备现代感固然重要, 但是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永远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经过像火车站、高铁站这样的地铁线路要将安徽省独特的徽州特色融入其中, 有助于初来合肥的人一下车就能切实地感受合肥传统特色, 给人以鲜明的城市形象。经过老城区、通往包公祠等具有历史文化感的地铁线路段, 推广富有徽州特色的广告设计, 或者推广合肥特产的广告产品可能会更好地获得广告投放的经济效益。

其三, 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相辉映。适当吸取外来文化优势, 展现国际化、开放化的合肥都市形象。前文已经提及地铁广告结合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效益性, 除此之外, 在地铁部分段落展现国际化的形象也同样重要。作为移民城市的合肥也必将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开放性的大城市, 地铁就是展现这一面的重要部分。

最后, 整体的线路设计、广告风格、氛围非常重要, 但广告的形式也需要保持多样化。广告的形式要达到产品推广的最好效果, 也要和地铁站点的设计空间、风格相适应。除了传统的地铁广告, 大面积的墙壁和空间也要得到充分、大胆的利用。

四、结语

纵观广告的发展史, 不难看出, 经济效益成为广告主及广告公司关注的重点, 而对于经济效益盲目追求时, 又往往会造成对社会效益的忽视, 甚至触犯行业规范、法律规定。怎样实现广告行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成为业界及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地铁广告是广告的一种类型, 地铁广告收入是地铁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增加地铁广告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地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 地铁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 地铁广告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因此, 不能忽视其公共性, 对于地铁广告的投放, 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公益性的统一。

通过对南京地铁广告的调研和对合肥地铁广告的思考, 合肥地铁广告想要实现经济效益和城市效益的最大化, 就应该努力实现广告形式多样化, 注重对空间的充分运用, 使得合肥地铁广告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 还要更加注重合肥浓厚的文化底蕴, 实现路线特色多样化。在此基础上, 处理好地铁广告风格和自然环境的结合、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辉映, 力求最大化地提升合肥的城市形象。

鱼苗种投放技术 篇2

1 清塘消毒与水质调节

入池前鱼苗首先要用密眼网进行空塘清野, 将敌害彻底清除干净, 使池底的剩余清塘药物充分溶解。如发现敌害, 还要用敌百虫进行清理。在确定敌害清除干净后, 鱼苗入池前检查清塘的药物毒力是否消失, 水的肥度是否合适[1]。取半桶水, 将鱼苗放入水中观察8~10 h, 看是否正常, 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 p H值应在7.0~8.5范围内。还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 如发现池水过肥, 可加注清水调剂, 池水的肥度不够, 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增投人工饵料。养殖水体施用肥料是补充水体无机营养盐类、提高水体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但过量施用则可能会使养殖水体的水质恶化和环境污染, 造成天然水体的富营养化。施肥主要用于鱼、虾、贝类的池塘养殖和海带、紫菜等大型藻类的养殖。使用有机肥应经过发酵、腐熟、消毒、杀菌等处理, 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 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2 培育浮游生物

养殖池塘池底消毒后, 可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刚下塘的鱼苗以轮虫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 因此鱼苗下塘前3~5 d, 应依水温按每100 m2池面泼洒粪肥22.5~45.0kg, 进行肥水, 以满足鱼苗的营养需求。鱼苗的生长速度和轮虫的生物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轮虫的生物量在0~30mg/L的范围内, 鱼苗的日增重率随轮虫数量的增多而加快, 两者呈正相关;轮虫的生物量在32~160 mg/L的范围内, 轮虫的数量越多, 鱼苗的日增重率越低, 两者呈负相关。因此, 控制轮虫的生物量极为重要。鱼苗下塘时, 轮虫的生物量为20~30 mg/L (7 000~10 000个/L) 较适宜。水体轮虫生物量的检查方法:在晴天中午, 用有刻度的小量筒随机取塘水数毫升, 对光看, 像灰尘大的乳白色小点即为轮虫, 数其个数, 求出每毫升水中的个数。多取几个点求平均值, 如水中有轮虫10个/m L, 即达到肥水标准。观察水质, 以灰白色水色最好, 黄绿、嫩绿、黄褐色也很好。当池塘内已有丰富的饵料生物, 且水质达到要求时, 即可准备放苗。

3 苗种放养时间

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晚, 在2月下旬前放养完毕。这样可使苗种尽快适应生活环境, 减少应激性。鱼苗入池时要求池水温度不能低于运鱼水温3℃, 如果水温相差过大, 应先逐渐调整温差, 鱼苗适应后再入池。用塑料袋运输的鱼苗, 在入池前应先将塑料袋开口缓慢放入预先安置在渔池中的网箱内, 待池内水温与袋内的一致, 让池水与袋内的水逐渐混合, 停10~20 min后再将鱼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箱内,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称为“缓苗”。如果开袋时发现鱼苗呈仰卧状态, 这是二氧化碳中毒现象, 只要经过缓苗, 放入清水一段时间即可恢复。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即使在放养时肉眼观察生活正常, 下塘后也会发生死亡, 即运输后死亡。因此, 塑料袋运输鱼苗, 入池前要特别细致操作。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下塘, 避免风天、雨天或夜间入池。

4 苗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期必须进行消毒[3]。老塘排干水后, 彻底清除污泥和杂草, 采用翻耕曝晒及冲洗等办法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排除, 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消毒剂有生石灰、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方法:一般先将养殖池注水10~30 cm, 将消毒剂溶于水后, 泼入池中。水泥池用药水多次冲洗,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消毒在放苗前15~20 d进行, 池塘进水10~30 cm, 用漂白粉615 kg/hm2、强氯精120~150 kg/hm2, 溶于水后泼洒池塘。2 d后排干池水, 用生石灰1 500~2 250kg/hm2全池泼洒, 进水浸泡2~3 d, 然后排干池水再进水20~30 cm, 用菜籽饼浸泡后连渣全池泼洒。消毒时间应由当时的水温、天气和鱼种忍受度来定。在正式放苗前, 必须对养殖水体和水质进行检测。

5 苗种质量

苗种选购和放养苗种要到技术力量雄厚、信誉度好、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供苗企业购买, 应购买原良种繁育的优质苗种, 并索要本批苗种的检疫合格证和发票等凭据。苗种质量简易鉴别方法:一是看苗种体色, 体色正常、有光泽的质量好;二是看苗种的游动, 活泼、游动有力、具有一定的抗逆流能力, 则为好苗;三是看苗种体表, 体表完整、无残缺、无破损、无炎症, 则为好苗;四是看苗种规格整齐度, 个体差异小、规格均匀的质量较好。购买苗种后, 应在傍晚或凌晨运输, 放到池水透明度达到养殖对象要求的养殖池暂养。放苗时间、方式、密度与苗期管理都要适合不同池塘的养殖条件和养殖容量。苗种暂养期间做好饵料投喂、水质监测、水交换处理、病害防治处理、苗种生态状况的记录, 做好养殖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等日常工作的管理。在苗种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体格健壮、体型正常、无疫病且规格整齐、同种鱼规格基本一致的原则。同一池塘应尽量争取一次放足, 以免发生大鱼吃小鱼及出池规格不齐。规格不一致的鱼苗放养在一起, 大鱼苗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小鱼苗, 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

6 鱼种放养注意事项

一是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鱼苗入池前喂1~2次熟蛋黄或饲料酵母、轮虫, 其成活率或成长速度都比不喂的有明显提高, 所以要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4]。二是鱼苗下塘时要选择深水处, 紧贴水面慢慢放苗。三是自行孵产鱼苗要看到2个眼点、1个腰点这3个点, 并能平行游泳时即可入池, 否则要及时投喂, 以免鱼苗因饥饿而致死。

参考文献

[1]李勋业.北方地区鱼苗下塘技术[J].科学养鱼, 2010 (3) :10-11.

[2]刘庆营.苗种冬春安全运输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24) :22-23.

[3]黄浦东, 中亚平.鱼苗下塘十注意[J].渔业致富指南, 2008 (12) :30-31.

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 篇3

一、材料的投放要围绕教育目标和内容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材料蕴含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应当直接指向教育目标,尽量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并通过操作充分显现某一现象,使幼儿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同时,教师应跟随幼儿的兴趣以及探究的不断深入,及时提供给幼儿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相吻合的材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投放,逐渐推进,以适应幼儿在探究的各个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出现的新挑战,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探究活动,从而达到教育活动的目的。如在“物体的弹性”活动中,笔者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皮球、橡皮筋、弹簧、气球、手表带和海绵块等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体验。

二、材料的投放要围绕主题发展需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材料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区域材料是幼儿的隐性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教师必须遵循安全性、就地取材、富有探索性、一物多用和多层次性投放的原则,围绕主题发展投放主题性活动区材料,引发幼儿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在“农家乐”主题活动中的“豆贴画”,教师请家长为孩子提供了很多五谷杂粮投放在活动区“农家巧手坊”里,并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豆贴画作品和照片,布置“豆贴画”展示区,幼儿对新展现的作品、照片等资料很感兴趣,并主动地去观看观察,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接着,在活动区游戏中开设了“夹豆子”“分类”“包装豆子”“称重”“买卖豆子”“磨豆浆”等活动区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对材料不断进行添加、删减、组合,甚至在一段时间后幼儿经验已经发生了变化,再把以前的材料重复投放,以此来推动主题与活动区的不断发展。

三、材料的投放要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作为独立个体的幼儿,他们之间在不同层面上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不尽相同,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甚至同龄的幼儿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生长速度也不一定相同。为此,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分析适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一方面根据材料的加工层面,在同一个活动区域中,可以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材料。如操作区,提供制作沙漏的空塑料瓶、装饰好的塑料瓶和制作好的成品,激发幼儿在操作中探索,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的材料,应该从易到难逐步向纵深迈进。

例如,为了促进幼儿小肌肉健康发育,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操作区中,开设了“穿项链”的活动项目。在开展用绳子穿项链练习时,对于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引导时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差的幼儿选择孔大的珠子及较硬的绳子来穿,对能力中等的幼儿则选择稍微硬点的绳子来穿,对能力强的幼儿就选择用细且软的线来穿孔小的珠子。

在操作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认真查找、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操作舞台,激发了学习动因。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让操作速度快、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任务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第二个区域活动内容,减少他们等待的消极心理;让能力弱、操作速度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时间继续操作。如此调整活动方式,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中都会产生获取成功的情感。区域活动就是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由此可见,在区域活动中,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多层次投放区域材料,营造适宜的环境,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发展。同时,在投放材料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从易到难、从单一到多功能结合,引导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让他们的自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从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真正目的。

四、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动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幼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区域活动内容和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必须提供动态的材料。区域活动中,无论多么有趣的材料,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就会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因此,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不断地调整、充实活动区域所投放的材料,让幼儿对区域材料感觉耳目一新。即使是在完成同一目标时,也要不断地变换材料,以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例如,在完成“对称”这一目标时,第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涂色卡片,第二天提供粘贴材料,第三天提供拼插玩具,通过多种方法和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对称。如果原有区域材料无法满足幼儿的需要,孩子对活动就会失去兴趣。又如,备受幼儿喜爱的表演区又无人问津了,教师通过对区域活动的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发现表演区的道具投放时间较长,完全无法满足幼儿表演的需求。于是,教师就发动幼儿一起动手制作新头饰,让幼儿表演新学的故事,并引导幼儿创编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这样,表演区又恢复热热闹闹的景象。各个班级的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现存情况,一旦发现材料不足或缺乏,各班必须及时互补,实现区域材料资源共享,让区域投放的材料真正为幼儿活动提供服务。

区域活动材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发展特点、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科学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从幼儿感兴趣的点出发,利用各种材料,支持幼儿积极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让简单的材料发挥的价值最大化,从而真正地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乐趣,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情感,在创造中感到惬意!

摘要: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会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投放各种材料。材料承载着教育的功能,区域活动要顺利开展,操作材料的提供是关键。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参考文献

[1]焦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6,(3).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篇4

一、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教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就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例如,平时我们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就为幼儿提供了有趣的、直观形象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关于沉浮的小实验材料,幼儿将纸片、木块、铁片、塑料玩具等放入水中观察并发现铁片是最快沉到水底的,木块和塑料玩具是浮在水面上的,而纸片先是浮在水面上,然后慢慢地沉到水底去了。通过操作观察,幼儿发现了很多问题:为什么纸片先是浮在水面上,然后再沉入水底?为什么铁片最快沉下去?为什么木块和塑料玩具不会沉下去呢?有了问题幼儿就会继续实验、观察、探索,通过实践,幼儿逐渐有了探索科学的兴趣。所以,在投放区域材料时要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二、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用

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但是,投放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但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因此,在材料投放时,就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小朋友一起散步,观察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春天时,幼儿会被各种发芽的植物所吸引,于是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种子,并和幼儿一起种种子,制作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在美工区让幼儿发挥想象用种子粘贴各种美丽的图案,用皱纸做柳条等。在生活区,幼儿还可以用勺子舀种子,用筷子夹种子。夏天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石头也“来到”了教室。在美工区,小石头成了幼儿特殊的画纸,一幅幅石头画就此诞生了。在音乐区,小石头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在建构区,幼儿尝试着搭建石头城堡、石头小桥等有趣的东西。秋天,每天散步后幼儿的手上都会有很多落叶,于是老师引导幼儿用这些小树叶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科学区,将树叶塑封做成标本,供幼儿认识各种树叶,还可以做成书签。美工区,树叶成了百变金刚,变成了小金鱼、蝴蝶,等等,他们还将树叶的轮廓拓印下来,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语言区,幼儿把自己在美工区的贴画,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人百听不厌。表演区,幼儿还把树叶顶在头上做帽子,把树叶串在一起做裙子,等等。这样,把幼儿的兴趣带到了教室,带进了幼儿的生活、学习之中。

三、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投放材料之前要观察幼儿,分析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材料所呈现的梯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心智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层次,以尽可能地考虑幼儿的发展程度。

例如:在生活区,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豆子、勺子和玻璃碗,让他们将豆子舀进玻璃碗中,要求相对较低;为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豆子、筷子和碗,让他们将豆子夹入碗中,或增加难度用筷子把豆子夹入瓶中,还可以更换豆子的大小和瓶子的口径大小来变换难度的大小。这样,区域的材料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在自身适合的环境中逐渐提高。

不断对原有材料进行抽取或添加,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在材料投放中,对原有材料进行部分抽取或添加,是对原有材料的提升和创新,也是对幼儿的一个新挑战,而且意味着有新的任务吸引幼儿。在数学区投放的纽扣分类材料中,原本只是请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和数数。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教师在此材料中添加了一份记录表,请幼儿将每次抓出的纽扣在记录表中按颜色分别记录数量。记录表的添加增强了该材料的可操作性,提高了任务的难度,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能使幼儿直接、及时地看到自己在操作材料时的成果,给幼儿产生成就感。在数学区投放的扑克牌材料中,在原来的完成整理扑克、清点每个大小牌的张数的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随意抽取一张或几张牌,引导幼儿发现少了一张或几张牌,并自己想办法添补完整(可以自制)。这就对幼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且更好地利用了原有材料,对原有材料的玩法进行了创新,给幼儿带来了新的体验及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投放适宜的相关材料

主题活动的进行是以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区域活动是与集体活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

另外,投放的材料还要有探索性。探索性的材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动手操作和简单的重复训练,而是幼儿积极动手与动脑的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必须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发与支持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与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如,在科学区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瓶盖,配合瓶盖投放了记录表(分类记录盖子数量)、记录瓶(在瓶子记录与瓶子相吻合的盖子数量)。投放时,教师并没有讲解,只是提醒幼儿瓶盖有很多种玩法,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自己想想怎么玩,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瓶盖的玩法。幼儿看到记录表,结合以前的经验积累,慢慢地就发现了记录表的用途;幼儿看到瓶子立刻动手选择适合的瓶盖,渐渐的,他们也了解了瓶子上的记录表的用途。此外,幼儿还发现了瓶盖可以向上叠高,可以根据颜色组合图案,等等。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幼儿巨大的探索潜能。

五、注意区域之间材料的组合、使用

各个区域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例如:在《时装秀》活动中,教师先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彩色广告宣传纸,幼儿将广告宣传纸裁剪,卷成一个个纸圈,用线将纸圈串成一串串很漂亮的项链或者手链,并将它们使用在自己制作的时装上作为装饰品。然后,教师在数学区投放了记录表与水彩笔,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彩色项链”进行比较长短、记录纸圈排列的顺序及颜色分类等活动,这样,区域之间的材料便能很好地组合、使用了。

不成熟产品不要急于投放市场 篇5

相反, 我们看看去年市场上热销的约翰迪尔6488玉米机。这个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研发的产品, 历经4年多研发试验投放市场后一炮打响, 加上迪尔的“饥饿式营销”, 一时洛阳纸贵, 一机难求。传闻中的迪尔水稻机, 虽音讯传出有经年矣, 但至今并未大量推出;另外迪尔宁波工厂也早传出做插秧机的消息, 却也还在试验当中, 市场上并未见到。

放慢, 是一种策略, 是一种务实之举, 也是企业所需要的。不少企业太过着急, 在产品、人员、供销质保体系能力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 就仓促地大干快上, 结果导致营销与市场脱节、产品力与品牌定位脱节、技术能力与销售能力脱节, 甚至拆东墙补西墙, 影响了品牌的销售, 损害了整个公司的利益。

一个好的品牌, 需要有好的产品来支撑。若是为了塑造品牌而忽视产品力, 舍本逐末, 会得不偿失。为此, 将新产品上市计划推迟一段时间, 这样的休克疗法, 虽有阵痛, 但有利于品牌的长远塑造。

我们还有些企业, 对产品关注不够, 一味强调以服务来弥补。从企业发展的某个时段看这样做也许并没有错, 但如果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看, 并不值得大力提倡。因为产品本身不足, 需要的后续服务精力太大, 况且即使服务很好, 产品本身的缺陷对于打造企业品牌也是有害的。像迪尔、久保田这种产品可靠性相对较高的外资企业, 就减轻了较大的后续服务压力。

要做成高端品牌, 并不是由企业自己说了算, 而应该由市场和消费者说了算。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 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并且认可这种品质的提升, 才可能实现品牌向高端市场的越级。今年以来, 新切入农机行业的奇瑞暂停了插秧机项目, 国内农机知名企业雷沃停掉了较低端的小型挖掘机项目, 一拖进入国机集团后剥离掉了收获机械项目, 这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动, 是基于企业资源、集中精力做强做专的务实之举, 值得肯定。

目前, 国内农业装备产品和品牌升级是必须攻克的难题。如今洋品牌来势汹汹, 未来几年, 约翰迪尔、纽荷兰、爱科、马恒达、久保田等国际农机巨头在中国抢占市场的力度将会加剧。在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上, 国内农机企业都处于明显的弱势, 然而, 我们更不能丢掉信心、自乱阵脚。

区域活动中幼儿材料的投放 篇6

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 材料是幼儿操作、学习和探索的中介、桥梁。在材料丰富、有趣、吸引幼儿的情况下, 孩子们会非常投入地操作, 这说明材料的重要性。那么到底提供怎样的材料既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又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呢?

一、投放材料的趣味性

区角活动时,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对老师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原因是什么呢?通过一个阶段的观察、思考, 我发现原因主要是:材料比较单一, 趣味性不强。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形象、美观, 在视觉上要吸引幼儿。在操作区“瓶盖配对”中, 我就感觉到了这一点的重要。刚开始, 我提供了各种大小不同的瓶子和相对应的瓶盖, 让孩子们瓶盖配对, 孩子们参与兴趣一般。后来, 我给每个瓶子装饰一下, 制作了一个个不同的瓶娃娃, 并把相应的瓶盖装饰成帽子, 给活动区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瓶娃娃戴帽子”, 孩子们一看就忍不住要去玩。在操作过程中, 孩子们的兴趣很高, 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

二、投放材料的适应性

区角活动要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不同发展目标设置, 游戏内容和所投放的材料也要相应变化和调整。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区角活动基础, 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材料的投放时目标的定位显然要比小班时更深一些、难一些, 更有操作性。比如, 美工区“服装加工”, 就由小班时以撕贴装饰为主过渡到剪贴或自己设计、装饰各种漂亮的服装;“钓鱼”游戏, 也从利用磁铁吸过渡到用钓钩钓。同时, 不断地结合主题投放适宜的、有特点的材料, 让每个区角中的活动材料都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需要, 让幼儿体验到学校的快乐, 真正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三、投放材料的丰富性

丰富性即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的多样性, 但丰富的材料并非越多越好, 是需要讲究策略的。首先, 教师可以从幼儿发展及教育活动领域的各个方面为幼儿选择提供材料。可以开设不同类型的区角, 类似语言区、探索区、美工区、表演区、数学操作区、建构区等等, 再根据不同区角的不同教育功能提供不同的材料。比如, 在探索区, 可提供给幼儿探索发现类的材料, 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观察、思考、分析和比较, 发现问题, 乐于探索。在数学区, 为幼儿提供“排序”“小动物吃饼干“等分”“数物匹配”等。为了让幼儿体验各种不同的排序, 我们准备了各种实物、图片, 像长短不一的冰棍、高矮不同的瓶子、粗细不等的笔、大小不同的容器以及各种图片。其次, 材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材料数量的充足, 能够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 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 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和相同的材料进行操作。幼儿好模仿, 他们有时会因为同伴操作材料的新奇有趣, 而产生对该材料的操作欲望, 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供幼儿自由选择、使用。

四、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在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因此, 在材料投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使幼儿在选择材料操作摆弄时, 能够按自己的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材料, 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 才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

以往开展区域活动时, 我们根据每个活动的教育目标提供统一的活动材料, 一段时间下来, 发现有的幼儿对活动明显缺乏兴趣, 常常会听到“老师, 我不想玩!”幼儿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 有的能力较弱, 对投放的统一材料无法进行操作。对此, 在以后选择和投放材料时, 总是先深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然后, 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 针对同一内容, 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能力, 去学习、去探索、去发展。

五、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区角活动中, 材料的投放是与我们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紧相连的。老师每次提供一份材料, 心中都应该明确它的教育功能, 知道孩子通过这份材料会得到什么样的发展。区角活动是现实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让幼儿在反复多次地与材料的互相作用的过程中, 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一般, 某个教育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与多种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 当然, 一种操作材料也有可能存在着多种教育功能。在材料的提供中, 我力求让孩子在一份材料中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区角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篇7

关键词:区角,材料投放,策略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 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而区角活动是一个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一定的教育目标, 是否符合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 就成了影响区角活动质量的关键。因此, 在区角材料投放时,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情感、能力及培养目标等因素, 同时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年龄段幼儿能力差异等因素, 采取不同的有效策略, 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区角材料的教育功能, 促使幼儿的创新潜能在与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材料投放的目标性策略

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性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由于区角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 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 因此, 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 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例如结合《新年到, 喜洋洋》的主题活动, 我们围绕“让幼儿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 体验过年的忙碌、热闹, 参与新年的准备活动”这一活动目标, 在社会性活动区角———湾湾超市里, 为幼儿提供大量红色包装纸、纸卡和各种礼盒等, 让幼儿通过在超市里的加工、分类、采购和互赠等活动, 从而达到落实活动目标, 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目的。

二、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策略

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应是具有目的性的, 并不是随意投放, 教师应充分考虑材料要能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 我们对各年龄的幼儿提出了相应的材料投放的要求。对于小班的幼儿我们比较注重材料的情趣性。例如:在喂“小动物吃饭”的区角材料投放中, 我们在各种饮料瓶和纸盒上贴上神态多样、色彩漂亮、形象生动的小动物头像, 让小班孩子能根据小动物的饮食特征来喂给它们相应的食物。由于小动物形象漂亮、可爱, 极大地吸引了小班孩子, 不仅使他们能力得到了发展, 同时也使孩子体验了活动的乐趣。对于中班的幼儿在区角材料的投放上, 我们强调的是多变化。例如:在“操作区”我们设计的“纸条变变变”活动, 让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颜色、长短、宽窄各异的纸条, 通过丰富的想象, 拼贴出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形象。到了大班, 在材料投放上, 我们更注重的是综合性, 孩子到了大班年龄, 各种能力已经形成, 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操作活动, 这时候为他们提供综合功能的材料, 就更能激发他们创造挑战的欲望。比如:在“语言区”我们会将听、讲、画集合在一起, 在“美工区”将智力、科学等内容综合在一起等等。

三、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略

区角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哪怕是平时最不善于交流、沉默寡言的幼儿, 在区角活动中也可以自信地操作、自主地交往。能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也是区角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 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例如, 同为生活区, 教师投放到小班、中班、大班的材料就要有明显的差异。为了让小班孩子获得基本的生活操作技能, 教师提供了大小各异的勺子和五颜六色的珠子, 让幼儿练习使用勺子, 使之与进餐要求相对应;提供小水壶和杯子, 让幼儿学习倒水, 增强手眼协调能力;提供各种塑料夹子和动物图片, 锻炼手部机肉的的力量。中班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 他们需要进行一些较为精细的动作练习, 于是教师加入了用镊子夹豆子、别回形针、串“糖葫芦”、剥瓜子等内容。大班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进一步发展, 教师就提供材料让他们进行打结、系鞋带、编辫子、扣别针、用筷子夹物等更为精细而复杂的活动, 以提高其自我服务能力。

另外, 同一班级中的孩子虽然年龄相同, 但是理解操作表达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 在为孩子准备区角活动材料时就要以适应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等为基础, 材料应有难易差异。如:在计算区中我们为孩子投放了苹果树 (数的形成) 、刺猬背枣 (数的组成) 、小猫钓鱼 (加减法) 以及数学智力迷宫 (综合练习) 等多种材料。这样既可以按照幼儿的意愿、也可以视幼儿的实际能力鼓励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学习。如此, 使每个幼儿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材料投放的多样性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我们预设了不同类型的区角, 并根据不同区角的不同教育功能, 投放不同的材料, 使投放的材料丰富多样, 把材料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 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活动区, 我们投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有动作技能练习类的材料, 有可供幼儿探索发现类的材料, 有表现表达类的材料等。在各区材料数量与种类的准备上比较充足。这样不仅能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 同时也促进了区角活动良好秩序的维护。

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材料的同时, 我们也比较注重材料的功能多样性, 使同一材料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点心区”我们提供了各种小豆子, 这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豆子, 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点心”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根据这些豆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来进行排序和分类。

因此, 提供丰富而多样功能的材料, 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 同时也使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 通过看看、听听、试试、比比、想想, 提升思维能力, 理解事物的多样化, 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 有所进步, 有所提高和发展。

五、材料投放的动态性策略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 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 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 通过对幼儿区角活动的观察和了解, 发现语言区角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 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 我们就在园内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 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分享。同时, 根据近期主题目标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果然, 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 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 介绍自己的新书, 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 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角活动的情况, 做到材料的互补, 资源共享, 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六、材料投放的本土化策略

在材料的投放上, 我们也比较注重材料的本土化, 使投放的材料从本园、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废旧材料。

我园位于昆山市开发区, 周边有着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 为了真正体现区角活动材料的本土化文化, 我们在各区角, 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自然材料。例如:在“点心区”, 幼儿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点心, 放在竹蒸笼上、竹架上。在“针线区”, 孩子们从各种漂亮的竹筐、竹匾中取拿针线与钮扣。在“编织区”, 孩子们将一根根麦管、一根根稻草编成各种漂亮装饰品。所有这一切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 都让孩子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 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又如, 在“美工区”, 在竹凉席和竹窗帘用水粉颜料印画, 在竹筒、竹片上用油画棒装饰……经过孩子们精心与任意的涂描, 一件件漂亮的竹工艺品就此诞生了。所有这一切当地资源的应用, 使我们的幼儿园大环境和教室环境都体现出一种浓浓的乡土风味, 使人身置其中, 留连往返。在区角活动中, 充分利用废旧竹制品材料, 不仅使我们的孩子了解了本土的文化, 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同时更让他们对不同材料有了不同的体验, 因而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更多的操作技能技巧。

实践证明, 区角活动中富有特色的材料投放, 给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自我表现的机会, 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 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 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 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 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师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 通过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促进其自主性的发展。

上一篇:80后员工管理下一篇:瓦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