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基础(共11篇)
作业基础 篇1
一、引言
成本预测是管理当局编制预算并进行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预测的过程同时也是制定成本标准的过程, 这一点使得成本预算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因此, 成本预测是决策和预算的前提条件。而决策和预算则是成本预测的产物。
通过成本预测, 可以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有助于减少管理当局决策的盲目性, 有助于经营管理者选择最优化方案, 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成本预测的一般理论
成本预测是指人们根据事先的调查研究及分析, 对未来未知和不确定的成本费用开支情况所作出的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估测。而成本预测分析则是预测未来成本的一种科学方法。因而对企业而言, 成本预测主要是指在产品设计、生产之前对其成本水平所作的估算。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涉及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
三、作业基础成本预测模型构建
(一) 传统成本预测法及其局限性
成本预测的重要性及企业环境变化对成本预测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技术的进不、顾客需求差异化、高度自动化的制造环境、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及组织机构的变化, 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预测系统, 尽管传统的成本预测方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收效甚微。从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 传统成本预测方法通常只注重生产后的成本管理, 而忽视生产前产品开发和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据调查, 许多产品成本的65%-75%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 而产品成本的85%-90%在产品工艺流程的阶段就已经确定了。传统的成本预测手段能够带来的产品成本降低的空间几乎不存在, 因而这种服务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传统成本预测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
(二) ABC成本预测的一般模型
由于作业基础成本预测建立在ABC系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之上, 在ABC系统中, 作业成本性态方程如下
式中:
Y——该产品某期成本
a——该产品某期固定成本 (折旧、人工)
bi——该产品某期单位变动成本 (材料)
Xi——该产品某期产量
di——该产品某期作业单位作业成本
qi——该产品某期作业量 (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
其中假定产量Xi、单位变动成本 (材料) bi和作业量qi为已知,
第一步:用多元线性方程组计算出上式中各个待定系数:a, di。第二步, 令qi=αn+βn。Xi, 式中αn、βn为待定值。根据数据库中历史数据 (q, x) , 用一元线性回归确定αn、βn值, 这样将q=α+βx代入上述目标函数, 可建立起成本与产量的线性方程y=f (x) 。
通过上述方法, 可以得到各期的产品成本y=f (x)
(三) 作业基础成本预测法的内容与优势
作业基础成本预测与传统预测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成本计算的基础不同。
传统的成本计算法, 是以产量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 比如产品数量, 或者与产品数量有密切关系的机器台时、人工工时等。以产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 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是产品数量, 或者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等, 但是分配的基础和间接成本集合之间缺乏因果联系。它的优点是简单, 适用于成本主要驱动因素是产量的传统制造业。这种成本计算制度通常会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 却缩小了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有可能导致管理者决策失误。
然而随着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世界上最顶尖的制造企业如苹果公司、IBM公司、NIKE公司等, 他们的研发, 营销费用占据了成本的绝大部分, 传统成本法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 因此人们提出了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ABC.
因此, 基于ABC法的成本预测比起传统预测方法有如下优势:
1. 实施作业基础成本预测有利于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
它能将组织战略与其预算联系在一起, 因为许多管理者并不清楚他们所制定的经营预算是否有助于企业战略。ABC成本预测以ABC为基础, 帮助企业计算成本指标并落实到预算中去, 它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前提和导向, 是对企业战略的具体落实。
2. ABC成本预测体系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
ABC成本预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法下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人为划分导致的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ABC作业基础法将企业生产活动划分为各项作业, 通过计算每项作业消耗的资源, 准确计算每一作业的成本, 根据作业成本汇总出企业预算期内各种业务的成本, 大大提高了成本预测的准确性。
3. 作业基础成本预测下的预算更容易被员工接受, 有利于事先全体职工广泛参与。
作业基础预算提供了关于作业量的预算数据, 这可以让基层员工对各个期间内各个生产车间的成本控制有了很清楚的认识, 那样预算更容易被车间和作业中心员工所理解和接受, 有利于车间和作业中心员工广泛参与预算, 提高工作积极性, 降低传统预算法下基层员工普遍的抵触情绪, 使成本预算更顺利的进行。
作业基础 篇2
一、材料阅读题(30分)从全球范围来说,当人类进入2l世纪后,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创业是创新和变化的源泉,刺激了生产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创业这个词很早就有。如,《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实际上,现在我们经常读到或听到创业这个词,它究竟是指什么?
“创业”(entrepreneurship)定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创办事业。《辞海》的解释是:创立基业。熊彼特(Schumpeter)对创业的定义是:“强调革新,包含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市场、新的组织形式。财富就是在满足新的需求的革新的活动中被创造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者可以被视为那些将各种不同的因素组合在一项革新性的活动中,并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人。同时,他们也希望实现的价值要超越原来的各因素的价值总和,并且能够创造出新财富。”。
美国百森商学院被誉为“创业教育之父”的蒂蒙斯(Timmons)认为,“创业不仅仅意味着创办企业、筹集资金和提供就业机会,也不只等同于创新、创造和突破。”
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教授认为,“把创业仅仅理解为创建新企业是片面的,创业的本质更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精神是创新的源泉。”
创业是不考虑当前所控制的资源而追求机会的过程。创业行为的本质在于识别机会并将有用创意付诸实践。创业不仅是创办新组织或开展新业务,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机会被确认、被创造,最后被开发出来产生新的财富(Drucker,1985)。
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其核心在于超越既有资源限制而对机会的追求。具体包括:一是新组织或活动创立。二是创新。三是组织内部创业。德鲁克(1985)就曾说:”今天的大企业,除非它们拥有创新能力,否则将难以生存下去“。组织内部创业可分为三种类型:(1)在已经存在的组织内部创立一个新组织;(2)组织的改变或策略性重建,这种形式更加普遍;(3)通过根本上改变该行业的创新来改变该行业的竞争准则。
创业的涵义近来已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创建范畴拓展到非营利组织创业等多个层面。
一般认为,创业的概念分为狭义的创业和广义的创业。
狭义的创业概念为”创建一个新企业的过程“,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即创建新企业和企业内部创业。
广义的创业概念为: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所有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都是创业,既包括创办营利性组织,也包括创办非营利性组织;既包括创办大型的事业,也包括创办小规模的事业甚至”家业";既包括创办各类组织,也包括创办各类组织混合体,以及创办各种活动的过程。
根据古今中外人们对创业概念的阐述,你认为在社会实践中,应该采用广义创业概念还是狭义创业概念,请详细阐述(30分)。
二、案例分析题(30分)
状元张謇投身社会创业事业
张謇,江苏南通人,为光绪甲午科状元。甲午战争,日军侵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帝国主义更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处于亡国灭种边缘。张謇虽为状元郎,却无意于官场角逐,常常夙夜难眠,为国家命运而徘徊辗转。
终于有一天,一外国人一番话使他恍然大悟:“言中国非不能普及教育、公共卫生、大兴实业、推广慈善,必不能共和,必不能发达。行此四事,一二十年后,必跻一等国;能行二三事,亦不至落为三等国。”
为了能实现“匡济天下”的抱负,他抛弃官职,下海经商,踏上实业救国之路。张謇此举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可能身败名裂,因此以“舍身饲虎”形容,但为天下苍生,他义无反顾,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出于“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儒家理念,他将所创办的实业命名为“大生”,历经数十年商海沉浮,大生纱厂成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骄傲。创办实业不过是张謇获取资金的途径,他真正醉心是教育、慈善事业的振兴。
南通为张謇故乡,在晚清乱世中饱经战火蹂躏,灾害摧残,民生凋蔽、满目疮痍,张謇为了能拯救父老乡亲于水火,倾尽财力心血。
张謇兴办许多慈善事业,为帮助穷困潦倒的节妇,1896年,他出资设立儒寡会,优恤士族妇女;为拯救被溺杀的婴儿,1905年,他发起建立新育婴堂,收容婴儿1300名;为安置无业贫民,1914年,他募资开办贫民工厂,招收贫民100人;为救助误入风尘女子,1915年,他支持警察局设立济良所,帮助娼妓改过自新;为造就残疾人独立生存能力,1916年,他购地兴建残疾院和盲哑学校,教授残疾人生存技能;同年,他将养济院改成栖流所,收养乞丐;为救助无依老人。张謇创办和支持建立的慈善救助机构还有为死亡而无处安葬的贫穷者提供帮助的义冢,面积达540亩。除此之外,张謇还创办女红传习所、医院、博物馆、图书馆、剧场、公园等公益机构。
兴办慈善事业需要大笔资金,张謇除将大生纱厂每年盈利拨出相当部分作为慈善专项基金,还在百忙之中,卖字筹资,育婴堂创办时,资金难以维持,于是张状元在报纸登广告,一卖就是数年。所筹资金捐给育婴堂。张謇还利用自身影响力,号召政府拨款资助慈善事业。他还注意慈善机构改革,教养结合,让弱势群体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尽管如此,张謇还是负担沉重,在二十年岁月中,张謇为慈善事业捐资一百五十万,负债五十万元。
在张謇的努力下,使南通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县城转变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百姓安居乐业,街道秩序井然,许多慕名前来考察的外国友人被良好的社会风貌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所陶醉,称其为“人间天堂”。南通成为中国近代城市的鼎范。
湖南大学中国社会创业(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借鉴牛津大学,采用的社会创业定义是:“社会创业”,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湖南大学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为了使社会创业具有可操作性,初步确定其为以下几类:(1)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如创建慈善公益基金会等。(2)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企业。(3)志愿公益活动等。各类组织,如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社团或沙龙的组织管理、报刊的构思与设计、新观点的提出、小实验、小制作,举办学术报告、科研竞赛、创业竞赛、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园等等,这都是社会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4)产学研混合型社会创业等。
根据社会创业概念的阐述,你认为状元张謇投身社会创业社会实践中,主要涉及了哪些类型?您认为社会创业与创办企业的狭义创业定义进行了哪些方面拓展?请阐述社会创业的价值和意义。状元张謇社会创业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怎样借鉴?请详细阐述(30分)。
三、论述题(40分)
根据创业和社会创业相关概念,请您分析您现在所处的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您自身优势和不足,怎样扬长避短进行岗位创业或者未来创办企业或者社会组织。请阐述您的创业设想方案(40分)。
答案:
一、材料阅读题。
答:在社会实践中,我认为应该采用广义创业概念。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经济体系已经开始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创业的模式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简单的创建一个新企业的模式——也就是狭义的创业模式,广义的创业模式更合适以及满足经济市场的需求。
创建一个新企业首先就要看准行业,这样不仅会受入行条件的限制,导致适合行业的选择面变窄,而且很难体现个人的兴趣及个性,此外,狭义的创业模式思路单一,遇到不可抗因素时调整的灵活性降低,不利于发展。但是市场多元化造就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广义的创业模式更能适应市场,而且不受资源约束可以让创业的阻力大大减小,广义创业也更能实现创业者的自我价值。
二、案例分析题 答:
1、张謇投身社会创业社会实践中,主要涉及了:
(1)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如出资设立儒寡会,优恤士族妇女;发起建立新育婴堂,收容婴儿等。
(2)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企业,如募资开办贫民工厂,招收贫民。
(3)志愿公益活动等,注意慈善机构改革,教养结合,让弱势群体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2、社会创业与创办企业的狭义创业定义进行的拓展面有:(1)、创业者的对象方面,社会创业中,创业者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或人组成的群体,也包含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介。
(2)、创业的初衷不同,社会创业是以社会使命的激发为前提的。(3)、社会创业不是创建一个新企业,也会是创建新组织。(4)、社会创业不仅仅追求创新和效率,还追求社会效应。
3、社会创业的意义和价值:(1)、缓解社会就业压力;(2)、推动社会发展进程;(3)、激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4)、缓解社会矛盾;(5)、增加社会剩余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等。
4、张謇社会创业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1)、创业方向多元化,社会创业方向应该多元化,就如张謇不仅设立儒寡会,优恤士族妇女;为拯救被溺杀的婴儿,他还发起建立新育婴堂,收容婴儿;
(2)、公益不应单是救助,更应是引导教育。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在社会创业过程中,“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我们除了物质上的救助外,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救助,就像张骞为造就残疾人独立生存能力,他购地兴建残疾院和盲哑学校,教授残疾人生存技能。
三、论述题 答: 我的项目:学校食堂餐饮连锁
创业打算:在创业初期,先以我工作所在学校为例,重点以石门县几所中学为最初经营范围。当经营到一定规模时,逐步推广到其他市区乃至全省甚至全国院校。创业原因:
1.在学校中一直被诟病的就是学校食堂的饮食问题,学校的饮食质量不高已成为公认的问题,仅仅是满足了学生们的温饱问题,而质量却远远没有达到学生们的要求。部分学校的饮食状况令人担忧,甚至有的学校食堂出现了集体中毒事件。
2.食堂提供的是大锅饭,菜式是以量多,而品种单一化,以远远不能满足师生们的就餐需要和营养补足。人的口味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海鲜吃多了想烧烤,大菜吃多了想小吃,饺子好吃也不能天天来,细粮吃腻了换粗粮,认真观察同学们的口味变化,随时改变菜式。这才是学校校园的食堂,这才是我们学生想要的食堂,而事实上呢?同学对食堂的抱怨也不是一时半刻了!随着我们学校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招生数量日益增多,而人均生活空间日益降低、学校食堂已不能满足学生餐饮的需要,这也为我们学校餐饮提供新的机遇和商机。
3.在双休日期间,有很多同学因忙碌的学习过后想趁此多睡一会,却误了早餐时间而没早餐吃;有的同学嫌食堂的口味不好选择外面的路滩小店,而外面的卫生状况也令人堪忧;还有的同学两者都不选,而是空着肚子或吃点零食就算早餐了等等。这种隐藏在学生中的小事一直没有被老师发现和被人反应,而作为学生的我们都能感觉到的。这样不吃早饭和不卫生的餐点会直接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而这也是我们学校不愿看到的。
4.我校食堂虽然有包餐点和炒菜点,但为什么不能缓解我校师生就餐方面的压力呢?原因就是规模太小,价格偏高,而且量也比较少,不能实实在在为学生着想。所以很多学生宁愿跑远到外面去吃,也不愿到食堂就餐。
为了使以上现象得到改善,我决定进行自主创业,开设学生餐饮连锁机构,真正站在一个在校学生的角度上,为学生们着想,开设学生们真正喜欢的食堂。服务宗旨:物美价廉、种类齐全、让利学生、取信学生
创业细节:1.学生饮食连锁以不断提高学生饮食质量、价格便宜的食物为目标。可以通过我们的采购部于蔬菜种植基地,水果种植基地以及牲畜养殖场达成贸易共识,并建立配送车队,为学生饮食连锁在各高校的分部统一生产配送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成本,并让利给学生,使学生感到食物价格便宜了、质量提高了。必然赢得生源。
2.学生饮食连锁以做出不同风味的小吃满足不同地区同学的口味。不同地区的同学有不同的口味,外面包餐店可以不断增多,就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口味需要。我们可以如法炮制,并开出不同风味的包餐店,并增设自主选择炒菜店、快餐店和特色小吃店。也增加些各地方名吃,吸引同学们的口味;我们通过对学生口味的变化进行调查和四季的变化进行对菜式的调整,以满足同学们变化的需求。而不是像食堂一样盲目、单一的服务学生,我们用的是更人性化、更优质的服务,一定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同和青睐。
3.学生饮食连锁为学生提供像快餐一样快捷、便利的早餐外送服务,解决有些同学吃早餐难的问题;提供各式口味的早餐小吃,解决早餐口味单一化,满足同学的口味问题。同时推出自主选择服务,就是老师和同学可以拿碗自主选择想吃的,量的多少、种类可以自己定。这是我们早餐方式的亮点,比别的早餐方式更有吸引力。
4.学校的扩大,学生的扩招。我们学生饮食连锁为不同地区、不同口味的同学设置不同的售菜窗口,让同学能感觉到家的温暖。也让不同地区的同学吃到各式口味的菜肴,吸引学生的食欲。
5.学生饮食连锁以整洁的就餐环境,卫生、安全的食物质量,让学生吃的安心、放心。比起外面的环境卫生而言,学生定会选择卫生的地方就餐。
.6.学生饮食联盟的发展要求低。只要是学校内或学校外围,有合适的店我们可以租店。如果没有,只要给我们地盘,架着蓬子也可以干的风风火火。
创业特色: 1.鉴于很多学生懒于买早餐项目,我们将开设免费配送早餐项目。也会开设外卖服务。
2.可以自主择量。有的学生吃的较少,有的学生则吃的多些。比如最基本的:男生和女生的饭量就会有很大的差异.但大部分学校食堂则不顾量的差异,价钱都一样,这样吃的少的同学很容易造成浪费,相反的有些同学可能吃不饱。针对这种现象,我的餐饮部可以自主择量,量越少价格越低。
3.所有服务人员都将收纳在校贫困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这样可以减少贫困生的经济负担。
风险预测:学生饮食联盟在创业初期的风险预测: 在学生饮食联盟的创业初期,可以设立一到两个试点
观测经营效果和师生的动态反应。如果可以发展就加大投资力度;如果不行可改变经营方式,或退出经营,以减小初期风险。
资金来源:各院的食堂和学校的入股合作---我们学生饮食联盟与之发展的伙伴就是各院的食堂和学校,我们通过与他们协商,并出示相关可行的方案等,以借助他们的有生力量小本创业,共同聚集分散的资金、共建学生饮食联盟、共同谋求未来的发展创业投资,为学生的安全卫生饮食而努力。以此打动他们和我们合作,得到入股资金。
管理理念;(1)尊重餐饮业人员的独立人格。
作业基础 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作业;工效学;作业效率;人工智能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脑力劳动者大量涌现,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广义定义)已成为企业实践和管理学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不少企业特别是以知识工作者为主的企业,如:惠普、麦肯锡、清华同方等,已经通过建立知识库、内部信息网络建设等知识管理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相关研究和实践大多仅关注对于知识这种资源的管理(知识管理的狭义定义)。即便是在这样一种狭义上的研究也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内容、策略与原则以及能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进行讨论,而对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既没有展开,也没有进行系统研究。”
应当指出,信息化建设对知识资源的管理是知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事实上,在实践中已经有不少企业由于片面强调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平台,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而忽略企业管理中一些更为基本的问题从而导致其信息化建设失败,不但没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负担。在这方面,为数不少的失败的ERP案例就是典型的例子。
管理的基础问题和核心问题向来是并将永远是工作效率的问题。尽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组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内容可能完全不同,但人们管理的目的和本质总是追求最少的输入和尽可能多的输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在组织效率中,最为基础的问题是各项作业的效率。100年前,正是基于对体力劳动作业效率的追求和研究,使得管理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要提高企业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关注企业生产的作业过程以及这些作业过程中的工作效率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业取代体力劳动作业成为最普遍的劳动方式。因而在知识管理中,最基础和核心的问题应当是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知识作业工效)问题。为此,应深入知识作业过程进行工作效率研究,否则,如果忽视知识管理中的基础性问题而片面强调外部的技术工具和手段,企业将难以从知识管理中真正获益。而深入作业过程进行研究正是工效学的基本研究方式,知识作业的工效问题既是知识管理的基础问题也是工效学研究应当关注的问题。工效学应开拓其在知识管理的基础性领域——知识作业工效的研究,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但目前的工效学的关注焦点仍在于对操作性体力劳动的效率以及人与机器、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即便是涉及知识管理,也大多只从环境对知识工作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等如何提高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舒适度这样一些角度进行探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环境极不协调。知识管理的需要以及工效学本身的发展要求尽快将工效学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知识作业过程研究中来。
二、知识作业工效学研究的可行性和基本技术思路
1. 知识作业工效学研究的可行性。
对知识作业效率的工效学研究就是要深入知识作业的过程,从作业效率的角度研究人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对知识信息和相关物质资料进行接收,加工与输出,特别不能忽视的是中间的加工过程。由于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内隐性、差异性以及难以定量等问题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脑力劳动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心理学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以及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应用。在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应用中,人们大多将知识作业过程当作一个“黑箱”,通过关注“黑箱”两端的输入和输出,并凭借外部技术手段来提高其输出,忽略或者说是有意回避了中间的过程(由于脑力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相关基础性理论研究的不成熟)。
知识作业过程的研究虽然复杂,但从目前的“人工智能”和“脑力劳动机械化”的研究现状来看,深入人脑思维过程对知识作业进行研究仍然可行。所谓“脑力劳动机械化”是由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提出的:“用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作为人手的延伸可以称之为体力劳动的机械化,用某种设备代替脑力劳动作为人脑的延伸可以称为脑力劳动的机械化”。它实际上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面。从目前看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讲是对人们已知的、有规律性的思维和行为的模仿,知识作业中人的思维和行为正有此规律性,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工智能事实上已经对知识作业过程进行了模仿,而这一模仿必然建立在对脑力劳动作业过程进行研究并最终标准化、程序化的基础上。由此,我们可以预见,知识作业的过程虽然复杂,但打开知识作业过程这一黑箱,深入黑箱进行研究,把黑箱变成“灰箱(grey box)”以至“白箱(white box)并非不可能之事。
2. 知识作业工效学研究的技术思路。
如何进行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追寻管理学和工效学的发展史,人们可以发现:100多年前,泰勒(Taylor)的“时间-动作研究”(time and motion studies)建立了以时间和动作研究设立的工作标准,推动了管理各项工作科学化进程,开工效学研究之先河并使传统的经验管理步入科学的殿堂。1912年著名的美国效率专家吉尔布雷思(Gilbreth)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上首次发表《细微动作研究》,从众多的操作性作业活动中分离、抽取出18种一般操作活动动作要素(简称动素)。193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莫金逊以一种新的概念——“工作简化”,把科学管理的技术思路由工厂作业扩大到行政事务管理、商业、医院等各个领域。这些开创性基础研究工作,奠定了一条对作业进行“细分→简化→标准化”的研究思路,为提高作业效率和管理效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思路,他们的成果至今还是管理学、工效学方面教科书的经典理论。
100年来,沿着经典科学管理奠定的“细分→简化→标准化”研究思路,围绕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等核心问题,研究者们深入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大量研究,大大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类劳动和工作方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以体力为主的操作性作业的“时间——动作”分析和动作要素分析等经典理论与方法已不能满足以脑力劳动为支撑的知识作业研究的需要。然而,尽管经典科学管理与现代管理研究的对象有着本质的差异,经典科学管理深入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细分→简化→标准化”的研究思路,仍是研究知识作业(脑力劳动)工效可以借鉴的基本学术思路。这对于知识作业工效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上的继承性和延伸性,是在新的领域内的深入,也是对一般工程操作研究在知识作业研究方面的提升与拓展。人工智能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对某些脑力劳动进行标准化研究的可行性。如同对操作性作业的分析与研究一样,通过对知识作业过程的研究,也可以类似于“时间——动作”研究和动作要素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思路为指导,分解知识作业,抽取与定义知识作业的工作要素,探讨知识作业的一般环节、程序、过程,合理地组织知识作业的工作要素并再设计标准化作业方式,以科学地提高知识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基于个体工作效率的管理效率。
三、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对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意义
工效学注重通过作业过程研究来提高系统效率,其基于作业过程的研究成果曾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学的内容,许多成果成为管理实践中的基础性要求。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注重知识作业的效率研究将同样有助于这一时代的管理实践,并如同对体力劳动的作业研究是传统管理(相对于知识管理)的基础一样,知识作业的效率研究必将奠定知识管理的基础。
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对于知识管理具有基础性意义。其一:它可以提供较全面的知识工作职业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这样的一个分类标准(现有的分类标准涉及知识型职业较少,大多为技能型职业。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要建立这样一个分类标准,就必须深入各种知识作业过程,考察、细分和比较各职业之间的相对作业难度,从而建立他们之间可比较的等级划分标准,给知识工作者一个社会化的价值评估标准。这将有利于更科学地定义脑力劳动和评价脑力劳动的价值,为企业聘用人才,激励人才提供标准,对于社会对人才的培育以及人才自身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二:如同泰勒对体力劳动的“时间——动作”研究为体力劳动提供标准动作从而提高了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一样,对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可以为一些重复性脑力劳动设定标准化“操作程序”(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这些脑力劳动机械化的前提),从而极大地提高这些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控制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N.Wieaer曾说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手由于机器竞争而贬值,现在的工业革命便在于人脑的贬值,至少人脑所起的较简单的较具有常规性质的判断作用将要贬值”。可以预见,在脑力劳动作为主要劳动方式的知识经济时代,通过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使一部分重复性脑力劳动程序化(贬值)将为整个社会劳动效率的提升起到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左美云.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综述.科学决策,2000,(3):32-37.
2.吴文俊.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在中国科协2001学术年会上的报告.
3.李永建.人——机——环系统中一般工程操作干扰的研究——认知界面与操作界面的交叠作业干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李永建,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三山,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系讲师。
作业基础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篇4
关键词:作业中心,作业成本,业绩评价
一、引言
在企业业绩评价产生的起始阶段, 成本控制便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业绩评价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成本控制却始终未脱离企业经营者与理论研究者的视线;同时, 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 业绩评价方法不断创新, 成本控制的评价方法也需要改进创新。作业成本法 (ABC) 、作业成本管理 (ABM) 的发展为成本控制创新提供了基础, 本文尝试在ABC、ABM理论框架下建立作业基础业绩评价体系。
二、作业成本法的过程分析观
作业是指组织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耗费资源的活动 (王平心, 2001) , 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它既需要投入资源、耗费资源, 又产生一定的效果, 实现活动目的。
将耗费的资源费用先通过资源动因归集到作业, 再通过作业动因归集到作业的产出, 得到相对准确的产出成本信息, 这就是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观”, 如图1所示。 (图1) 成本分配观是一种以财务为导向的方法 (王平心, 2001) , 关注成本费用的分摊核算, 相较于传统成本分配方法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度。
作业概念的提出及相关理论的发展为准确核算成本提供了新方法, 同时也为企业业务流程的完善提供了新思路。作业成本法的“过程分析观”, 如图1所示。把企业的经营活动视为一条为了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活动实体组合而成的作业链, 以“什么引起作业, 业绩如何改善”为分析思路, 关注于作业发生的合理性、作业过程的效率及作业产出的满意度, 为作业业绩计量与评价提供依据, 是作业基础业绩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石。
三、作业基础业绩评价体系
(一) 评价主体。
一个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是由下列因素有机组成的: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 (王化成、刘俊勇, 2004)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 业绩评价可分为内部业绩评价和外部业绩评价。内部业绩评价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对其自身、企业内部各分部、责任中心、下属各层机构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业绩做出评价, 它主要利用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料以及内部制定的指标等进行 (陈共荣、万平, 2007) 。作业基础业绩评价的评价主体是企业经营者或企业管理者, 因此作业基础业绩评价属于内部业绩评价。
(二) 评价客体。
作业是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单元, 资源的耗费、产品的产出都是经由作业而完成的, 作业执行是否合理、作业执行的效率、作业产出是否满足需求及作业流程安排是否恰当都是影响作业效果乃至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 因此关注这些因素的评价并显得合情合理。在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 出于实施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往往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作业组合成一个能完成特定功能的作业中心, 并将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因此, 作业基础业绩评价的评价客体设置为作业中心, 每一个作业中心都是一个责任中心。
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评价过程, 如图2所示。 (图2)
(三) 评价目标。
成本管理是经济组织的一个永恒课题,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介, 打通了产品成本与驱动成本发生的成本动因之间的联系;作业管理通过对作业的分析、计量、重组和优化, 达到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改进;作业基础业绩评价是作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其评价目标是引导被评价者有效控制成本, 并持续改进。
(四) 作业价值分析。
成本控制的实质就是确保将合适的资源高效地用在正确的地方, 所以成本控制能否成功的前提就在于正确认识理解这三个要素:资源的特性、有效性、增值性。作业价值分析通过对有效性和增值性的认识理解过程, 为成本控制、业绩改进提供方法。
1、资源的特性。
在作业成本法中, 对资源本身的特性的分析即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条件。Cooper和Kaplan根据成本与成本动因的关系, 将成本分为短期变动成本、作业成本和固定成本三类。
变动成本又可以分为两类:技术性变动成本和合约式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与产品的工艺技术相关;合约式变动成本则可以通过合约管理行为改变其发生数额。
由于作业性质的不同, Cooper和Kaplan将作业划分为四大类: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别作业和过程作业。根据作业成本与作业量的依存关系, 以及管理者调整约定作业能力的大小, 可将作业成本细分为作业变动成本、约定作业能力成本和超标作业成本。更进一步, 可将约定作业能力成本再细分为已用作业能力成本和未用作业能力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相关范围内不随数量基础和作业基础的成本动因而变, 相对稳定的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 管理和评价的主要是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
2、有效性。
作业价值分析从分析层次上可以分为资源动因价值分析和作业动因价值分析。资源动因价值分析是通过对作业的识别、计量, 作业消耗资源费用的确认与归集, 分析评价各项作业有效性的方法, 是判断作业消耗资源的必要性、合理性的过程。
3、增值性。
按“作业是否增加顾客价值”可以将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作业动因价值分析是通过产出对作业消耗的确认、计量, 作业成本库费用的分配与产出成本的归集, 分析评价各项作业增值性的方法, 其目的之一是提示哪些作业是必要的, 哪些作业是多余的, 之二是明确各项作业产出价值的不同程度。
(五)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具有引导作用, 导向成本控制目标的评价指标主要反映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作业的增值性, 在具体指标的设置过程中需考虑资源本身的特性并充分利用作业价值分析所获得的信息。
反映有效性的指标主要有成本动因分配率、未用作业能力与约定作业能力的比率。反映增值性的指标可采用总量指标, 通过限定成本总量而逐步降低非增值作业的对资源的消耗;总量指标也可应用于增值作业, 通过给具有不同产出价值的作业分配不同的总量指标可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导向成本控制目标的评价指标并不只有以上几种, 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灵活采用。由于采用的是多重指标, 因此必须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确定的依据可以是作业的产出价值, 而作业的产出价值可通过作业动因价值分析获得。
(六) 评价标准。
作业成本控制标准可采用标准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预算。标准作业成本有理想与正常之分, 理想标准揭示的是成本下降的潜力, 而正常标准是预期可以达到的。标准作业成本的制定可根据管理需要以作业中心为对象或以作业为对象。作业基础预算 (ABB) 是在标准作业成本基础上建立的, 是根据成本动因数量为作业中心某一会计期间设定的成本控制标准总额。
(七) 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指标数目的不同, 业绩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单一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在作业基础业绩评价体系中采用了多种定量指标, 因此适宜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中的综合指数法或功效系数法;对于定性指标, 则可应用综合分析判断法。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得到的业绩报告作为激励系统的输入, 奖优罚劣, 但是赏罚只是手段,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业绩的持续改进, 所以有必要对实际指标值与标准值进行差异分析, 以找出产生差异的真正原因, 并提出改进计划, 计划的完成情况作为下一期业绩评价的对象, 由此形成评价体系的闭环, 使业绩评价真正起到持续改进业绩的作用。
四、结论
本文初步构建了作业基础业绩评价体系, 作业基础业绩评价是企业内部管理者通过设定相应作业成本指标, 建立标准作业成本并实施作业预算, 将作业成本系统中获取的实际运行数据与标准进行差异分析, 并制定改进计划, 从而达到成本控制、业绩持续改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化成, 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中国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管理世界, 2004.4.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法律基础》大作业 篇5
《法律基础》大作业
注意事项:
1、非重修学员、08秋及以后重修学员要通过网络在线提交的方式上交大作业,不接收
和批阅书面材料;
2、08春及以前重修学员要以书面(纸张大小为A4纸)形式上交大作业;
3、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法制监督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2、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3、指定代理
指定代理是代理人根据人民法院或指定单位的指定而进行的代理。在现实生活中,指定代理主要适用于诉讼活动,并且主要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代理人。
4、授权性法律规范
是指授于公民、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可以自行抉择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称为义务性规范;把授权性规范称为任意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在法律条文中,多以“可以”、“有权”、“享有”、“具有”等词来表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治。因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实现。
第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四,是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法治。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
2、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哪些有效条件?
(1)实质要件
《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实质要件有三项,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标的合法。
(2)形式要件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只要具备实质要件就发生法律效力,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还需要具备形式要件才发生效力。
3、环境保护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5)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6)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4、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不受理对哪些事项提起的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包括: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行政机关的调解行为和仲裁行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对公
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案件。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市检察院以抢劫罪起诉施某某,要求追究刑事责任。市人民法院经过开庭审理,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施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宣判后,被害人周某不服,要求检察院提起抗诉。检察院认为,本案的第一审判决量刑适当,没有必要抗诉,遂驳回被害人周某的请求。周某不服,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上一级检察院认为第一审判决确有问题,量刑过轻,遂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要求再审改判。请问:本案在诉讼程序上有无不妥,为什么?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要求的诉讼活动。申诉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认为确有错误,向原审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处理的一种诉讼请求。
本案在诉讼程序上有不妥之处。对被害人的申诉,上一级检察院认为应该抗诉的,应该通知下机检察院,由下级检察院提起抗诉,而不是由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由下级检察院提起的抗诉引起的是二审程序。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这时的抗诉引起的是审判监督程序,而不是二审。被害人对下级检察院不抗诉的决定不服而向上级检察院提出申诉,这种申诉是对被害人面对检察院的不抗诉决定时法律规定的一种救济权利,其所要解决的仍然是应不应提起抗诉的问题。其最终的结果依然是二审的抗诉问题。故本案中如果被害人是对生效判决向上级检察院提出申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在程序上是没有错误的。如果被害人对未生效判决向上级检察院申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在程序上是错误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如果认为确有错误的,应当提出抗诉。根据本款的规定,提出抗诉的程序主要是:1.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抗诉要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抗诉书,不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抗诉。2.在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抗诉书的同时,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是为了便于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第二审审判,支持抗诉。
2、某主妇夜晚回家发现家中一片狼藉,意识到家中被盗,便到派出所报警。派出所派甲、乙二位便衣警察迅速到现场查看。恰逢男主人丙某在此之前到家,见到家中被盗的景象,又闻门外有脚步声,以为是窃贼返回。便拿起一根大棒藏在门后,待甲乙二人进门,举棒便打。甲某遭到棒击后,以为是窃贼袭击,拔枪射击,致丙某重伤。甲某也因为遭棒击受轻伤。请分析丙某和甲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丙某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丙某的假想防卫属行为人主观上存在防卫意图。这是假想防卫在主观上的必备条件。这种防卫的意图来源于行为人主观上判断错误,如果行为人明知不法侵害并不存在,也就不会产生防卫意图,假想防卫当然也就不会发生。如果行为人一方面假想不法侵害已经到来,另一方面却不是出于防卫意图实施反击,而是意图加害对方,并导致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对此,应作为一种故意犯罪对待而非假想防卫。另外,还有一种双方互殴过程中发生的误伤劝架者或无辜第三者的情形,表面上似乎是一种假想防卫,但实际上因为双方都存有加害对方的意图,而不是基于防卫意图进行反击,所以,不能承认其中某一方是防卫行为,当然,也就不能把误伤他人的行为视为假想防卫,而只能作为对象错误或打击错误去处理。因此,丙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甲某行为属于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具有两方面的特征:
一、在客观上表现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造成了重大损害;
二、防卫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中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甲某行为属防卫强度大大超出了性质一般的不法侵害的强度。这主要应从防卫人所采用的防卫手段的强度与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等因素对比来判断。另外,防卫过当的防卫行为造成了重大损害结果,防卫结果是否构成“重大损害”,是区分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主要因
素,正当防卫与不法侵害是完全对立的,不造成不法侵害人一定的损害,是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超过必要的限度,致人重伤死亡的,就是造成重大损害。因此,甲某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2005年3月,王某因经营需要,向胡某借款4万元并签订有借款合同。合同约定还款期限为两年,丁某为王某还款的保证人。2006年4月,王某还给胡某2万元。2006年6月,王某因急需资金,又向胡某借款4万元,并约定与前次未还借款到期一并还清,双方均未通知丁某。两年期满,王某无力偿还所欠6万元欠款。因此,胡某请求丁某偿还借款。请问:丁某是否负有偿还借款的责任?为什么?
我国《担保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法》解释第三十条: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案件中,王某先后向胡某总借款8万元,丁某只对先前担保的4万元负责任,因王某先前已还付于胡某2万元,因此丁某应偿还胡某2万元。由于后4万元借款丁某不知情,所以丁某作为前4万元担保人不对后4万元欠款承担担保责任。
4、张某和邻居李某因琐事争吵并导致殴打,结果双方均受轻伤,不过张某伤势稍微重一点。县公安局在得到张某的报案后,对事实进行了调查,得知是李某先动手。于是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决定,对张某则进行了口头批评。李某不服决定提起行政复议。请问:(1)李某应向哪个机关提出复议申请,法律依据是什么?(2)李某若提起行政诉讼,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
(1)李某应向县政府或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依据《行政复议法》 第十二条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李某若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看行政复议是否改变原具体行政处罚决定,如果没有改变,应当以原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的县公安局为被告。因为行政诉讼法
作业基础 篇6
关键词:多元智能;高中英语;个性化;课外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54-01
一、课外作业现状
传统基础教育最大的缺陷是无法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无人敢于倡导个性化,讲究千篇一律的一刀切教学,即禁锢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又禁锢了老师的敢于创新的勇气,看似公平的教育下其实已经失去了公平。新课程改革无论是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环节的改革设计恰恰就是针对于这一点,课外作业的设计逐步被纳入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学生个性以及发散思维的重点步骤。
高中英语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并且有难度的课程,鉴于我国英语教育整体水平较低,传统教育模式的课外作业死板,千篇一律且量大负重,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课外作业的改革方向必定是以多元智能为方向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
1983年美国学者,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至今已经30多年,其理论至今不过时,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多元和智能,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其合理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显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含义包括:1.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2.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3.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4.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个体的只能因人而异,但是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人智能发展的方向和程度有巨大区别。
三、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
(一)要有个性化的作业观。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建立个性的课程观念,课外作业应当放弃以往的“题海战术”式的统一的模式,而是采取针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分类、分层,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擅长的类别和层别,即是合理的爱好类别的课外作业设计又是合理的难度层别的课外作业设计才符合新课改的方向。
传统教育观念下的高中课外英语作业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埋入“题海”和量大统一的抄写以及死记硬背。学生每天的课外作业除了完成必要的与教材同步的习题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抄写单词、词组,背诵对话、课文,练习用英语写日记,阅读英语课外作业,每天完成英语作业的时间往往不少于一个小时,有些甚至超过两个小时,这样的做法完全无法体现课外作业的价值,按照《英语课程标准》:作业是师生平等交互的对话,是提升英语素养的途径,是进行英语实践的经历,是生命成长的见证。传统的作业观念完全是背道而驰。
(二)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高中英语的课外作业形式单一,结构也不合理,学生日复一日的在完成老师布置的抄写、默写、背诵、阅读的作业,已经开始机械的有意识的这样自我约束了,缺少实践性的有趣味的课外作业,学生的个性无法展现出来,同时这些作业都是个人独立就可以完成的,无法让学生形成互助的作业习惯和氛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我们应该倡导趣味性强、强调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的作业形式,多制作型、趣味型、实践型的作业形式。
对于作业的评价,也呈现的是单一化的模式,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学生是作业的评价的主体,提倡的是学生、同伴、老师共同参与,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内容也不应该以分数为主,而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学生学习方法间的差异。学生学习的方法的差异就是每个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各有特点,都有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如果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的对待,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果,高中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既要兼顾英语作业的共性,又要兼顾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用类别差异和层级差异来让学生自由选择并且激励他们挑战自己,积极向前。
多元智能理念下的差异教学可以有效的兼顾到共性的同时还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课外作业的设计,比如利用音乐,利用部分学生对音质、音律等的敏感来进行设计;或者利用电影,可以安排学生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为经典的台词自己进行配音,或者共同爱好小组对电影中的经典场景再现,这样的设计既能体现课外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也体现制作性和实践性,同时让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增进同学感情。
四、结论
总之在高中英语课外设计的过程中,掘弃传统基础教育隐性的不公平,宣扬以“学生为本”,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领会多元智能理念的概念。课外设计的成果要体现类别和层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差异自由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能够学会团结互助的。
老师在评价学生课外设计的成果时,不用单一的评价,而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把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高中英语课外设计当成一种新型的课外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网.[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刘化丽.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高中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教育教学论坛,[J],2014(18):236-237。
[3]李倩.高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刘徽.美国作业:令人着迷的游戏[N].中国教育报,2008-7-10(008)。
[5]宋斌华.高中英语课外作业改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以作业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 篇7
一、集团财务预算是集团财务控制的核心
集团财务控制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是由集团企业的性质决定的。由于集团企业的各个成员大多是法律上独立的子公司, 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权, 因此集团总部无法直接通过行政指挥的方式管理下属子公司, 这就使得财务控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所谓财务控制, 是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 以计划或定额为依据, 利用财务反馈的信息, 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耗费, 进行日常的计算和审核, 发现实际与目标之间的财务偏差, 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使财务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 以实现目标, 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在一个集团企业的背景下, 其财务控制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各个下属子公司内部的财务控制, 这种控制除了控制目标外, 基本上与单个企业财务控制相同;二是企业集团总部对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而这与单个企业财务控制有很大区别。单个企业内部, 单个控制与受控者之间有垂直领导关系, 控制者的意志可以随时通过命令、指挥等方式直接控制受控者的行为;而在集团公司背景下, 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无法实现随时的命令、指挥等控制方式。主要是因为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总部了解子公司的情况成本较大。因此, 提高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效率, 而又不直接干预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 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预算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财务控制的上述难点问题, 即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解决集团总部和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效用不一致的问题。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需要总部对各子公司的计划、监督、检查和考核, 而预算管理是这些工作的核心。集团公司通过编制预算安排各子公司的计划;通过预算报告和分析对子公司进行监督检查;通过预算考核来考核子公司的业绩。
二、预算编制方法:作业基础的全面预算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说, 企业价值的实
现是通过企业各种经营活动来完成的, 而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又是由各项具体的作业组成的。因此, 企业的价值是由各项作业价值组成的, 而不能人为地分割为每种产品的价值或每个部门的价值。因此全面预算的编制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1) 预算期内各项作业的安排。以作业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的核心在于预算期作业的安排。与传统的全面预算方法的起点不同, 作业基础全面预算并不是从销售预算出发, 而是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首先, 分析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 以确定预算期内需要完成的阶段目标。其次, 分析预算期内市场状况、企业内部状况、竞争对手动态, 结合预算期需要实现的目标, 研究企业预算期内应采取的各项经营策略安排。最后, 在此基础上再细化为各部门、各员工应进行的各项作业, 形成预算期内各项作业的安排。 (2) 各项作业创造的价值和消耗的成本费用的量化, 形成最终的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指标。在业务预算方面, 企业根据前一步所形成的各项作业的预算安排, 分别编制各种业务预算, 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人工预算、投资预算、存货预算、财务费用预算以及其他辅助作业如研究开发的预算等。根据每一业务预算的作业安排和每一作业需消耗的资源, 核算各预算的成本费用和现金收支数。财务预算方面, 企业根据全面预算中业务预算的收入和费用数以及现金收支数, 编制预算期的现金预算、预算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最终完成全面预算体系的编制工作。
作业基础全面预算的优越性在于, 一是面向长远发展战略, 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二是不局限于财务业绩, 扩大了企业视角;三是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 有利于解决职能部门费用预算问题;四是有利于突破传统预算的惯性思维模式, 使企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五是不局限于被动接受市场, 强调预算的能动性。
三、作业基础全面预算的应用措施
1.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从集团和企业两个层面
实现观念转变, 培育企业文化, 为集团公司各项战略意图的实现做好体制、机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准备。加强集团和企业两个层面的战略研究, 只有正确的企业战略才能为集团的全面预算工作指明方向。
2. 增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目的性, 鼓励企业建立
个性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企业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这样才能突出集团在不同阶段的战略意图, 才能更加符合不同企业的实际需要,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基础工作, 制订统一的集团产品代码、材料代码以及产品定额手册, 建立企业历史数据库, 为制定企业预算目标、审核企业全面预算提供依据。
3. 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企业集团的董事长作
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要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设立财务预算委员会, 包括成员董事、监事、财务负责人等。财务预算的组织机构往下还包括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企业所属基层单位等。各机构、部门既要密切协同、相互配合, 又要责权明晰、各行其道。财务预算管理不只是集团总部的事, 具有控制权的子公司应当同时实施财务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在集团的财务管理预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扮演着财务预算管理的“牵头单位”和“操盘手”的双重角色, 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调整、分析与考核中不可或缺, 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4. 加快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 完善集团全
面预算管理软件, 保证集团预算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得以实现, 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一是财务预算软件与生产应用软件互联, 实现财务预算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 使集团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二是财务预算软件与财务部软件系统互联, 使财务预算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 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 避免传统手工填制预算表的弊端, 保障预算管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 有效地支撑集团的决策, 增强企业集团的竞争力。三是通过财务预算互联网, 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 实现规避财务风险, 提高预算使用效率的目的, 逐步引进国外先进的预算思想, 变革集团内部管理模式, 合理预算资金, 配置资源, 全面提高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水平。
5. 尽快建立与预算挂钩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
病理学基础作业设计的探讨 篇8
病理学基础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阐述了疾病的本质, 为临床诊治和疾病预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其知识容量大, 对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病理学基础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提高没有明显作用。为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在病理学基础日常教学中, 笔者针对传统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对作业形式进行了重新设计, 现介绍如下。
1 传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作业题型机械重复、单调
长期以来, 大多数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 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加之应试教育的指向, 导致作业题型机械重复、单调[2]。
1.2 作业局限性较强
传统的作业围绕书本“做文章”, 学生不用思考分析, 答案就在书本上。这样的作业使学生长期局限于书本所提供的知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 使学生对学习价值产生怀疑, 最终动摇了其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1.3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作业多为教师于课后布置给学生, 教师对作业的数量、难度以及完成形式等有着决定权, 学生总是被动接受作业, 然后严格按照教师的规定完成。这种作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已不适用于新课标下课程实施的要求。
2 病理学创新型作业设计形式
2.1 概念图型作业
所谓概念图, 就是让学生通过画知识网络图来表示概念间的关系。概念图如一棵倒置的知识树, 把最具概括性的概念置于树干的顶端, 局部的概念置于树的枝干, 最后将具体细节置于树枝的末梢。在病理学基础学习过程中, 学生只有弄明白了各个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联系, 才能画出概念图, 所以概念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和结构。例如, 在学习完“肿瘤”之后, 可以让学生将肿瘤作为树干的顶端, 即最基本的概念;良、恶性肿瘤为树枝, 即次一级的概念;把能区分良、恶性肿瘤的一些特性作为更具体的概念按等级排在最下面, 总结并画出其概念图, 此方法可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区分良、恶性肿瘤。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技能和策略, 在促进学生有效掌握基本概念、区别相似概念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2 自编型作业
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充分联想与想像, 自编符合规定要求的习题并解答。例如:在学习完“栓塞”内容后, 让学生就栓子的运行途径自编3种不同题型的习题, 可以是匹配连线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并完成作业。这种自编型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针对同一知识点, 不同方式的考查还可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
2.3 病例分析型作业
病例分析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病理学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在病理学基础学习中, 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特点, 精心挑选、设计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如学习完“肿瘤”内容之后, 可以设计病例分析题:患者, 男, 56岁, 养路工人, 颈部包块1个月。1个月前, 家人发现其左颈部稍隆起, 扪之有蚕豆大小结节, 质地较硬, 无红、热现象, 无压痛, 未引起足够重视。而后结节逐渐长大至3 cm×3 cm, 仍不红, 无压痛。分析: (1) 该患者左颈部可能发生哪些性质的病变? (2) 可以做何种检查以确定诊断? (3) 这些病变的镜下特点是什么?这样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促进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 更能深化和扩充课堂知识,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4 列表比较型作业
所谓列表比较法, 就是将教学方法中的列表法与比较法相结合的方法。列表法将学科所涉及的内容用文字以表格的方式进行归纳和分类, 使分散的内容趋于集中, 使零碎的内容趋于系统化、条理化, 以达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简单明了的效果。而比较法则通过比较来确定事物间的异同[3]。在病理学作业设计中可以借鉴此法, 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学习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 以确定异同关系, 这样能帮助学生认识其本质上的差异。例如:学习完“大叶性肺炎”之后,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学“小叶性肺炎”, 并从概念、病因、诱因、渗出物、炎症病理类型、病理变化特点、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方面对这两种肺炎进行列表比较。列表比较型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5 合作交流型作业
在病理学学习中,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对知识的理解不尽相同。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 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样[4]。例如:在学生学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有内容之后, 教师设计交流型作业,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间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3 作业设计的要求、目标和评价
3.1 作业设计需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作业设计不是教师凭空想像的, 必须遵循原则设计, 并为此付出劳动和精力[5]。病理学基础作业设计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第一, 能从作业中反映出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第二, 通过做作业能使学生达到对基本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第三, 学生通过做作业能在认知的基础上促进能力发展。
3.2 作业设计要有利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作业的具体执行者, 但长期以来, 学校一直遵循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阅、反馈、订正的固定模式。在病理学基础教学中, 创新型作业设计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3 作业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病理学基础这门课的学习不是简单地将知识转移和传递, 而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转换为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创新型作业能使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如概念图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由此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4 作业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生对做作业过程中和教师批阅后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不仅能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 而且可以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病理学基础作业中设计恰当、合理的病例分析题能给学生创设临床情境, 这种临床情境可评估或评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可锻炼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3.5 作业评价要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
一次作业的完成, 涵盖了学生的许多信息, 如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因此, 教师在作业的批改和反馈上也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使其充分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6]。新形式的病理学基础作业在评价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写评语, 或是指导, 或是鼓励, 或是表扬。好的评语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出错的原因, 可成为鞭策学生前进的动力, 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4 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是学生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 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式。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 除了要有启发性、灵活性、针对性外, 还需在以下方面多注意:首先, 作业量不宜过多或过少;其次, 留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再次, 设计作业的难度不宜过大或过小;最后, 对作业的要求不宜过严或过松。做到这些可以预防教师因急于求成使学生“吃不饱”或“难以消化”的现象, 还可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亦可避免学生在学习上的懒散现象。
摘要:传统的作业已不适应新课标下课程实施的要求。为此, 结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实践, 在病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 对其作业形式进行重新思考, 设计新形式的作业,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病理学基础,作业设计,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珏.教育学作业的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1999, 9 (2) :54.
[2]黄美蓉.作业创新方法谈[J].教学与管理, 2003 (19) :46-47.
[3]郭喜梅.病原生物学理论教学中应用列表比较法的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 25 (4) :456-459.
[4]郁刚, 郝新海.数学作业布置小议[J].教学与管理, 2005 (2) :80.
[5]陆雪莲.论大学生作业的科学设计[J].通化师范学院院报, 2008 (6) :75-76.
接触网作业车基础制动装置设计 篇9
1 基础制动装置的主要构成
主要由制动缸、杠杆系统、闸瓦、车轮组成。作业车闸瓦压力使用由制动缸提供的, 空气压力作用在制动缸活塞上, 使活塞杆产生推力, 经过杠杆系统的放大, 再传递给闸瓦。
作业车单块闸瓦压力[1]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πdz2/4为制动缸活塞面积;Pz为制动缸压力, k Pa;作业车制动缸Pz=450 k Pa;ηz为基础制动装置传动效率, 按《列车牵引计算规程》应取ηz=0.85;nz为辆车闸瓦数;γz为制动倍率。其中, dz2, nz, Pz是结构参数, 与车型无关。这样一来, 闸瓦压力就与制动倍率γz、制动缸直径有关, 下面给予说明基础制动装置几个重要的参数。
1.1 制动倍率
为了在制动时得到必要的制动力, 就必须有一定的闸瓦压力[2]。闸瓦压力来自制动缸活塞杆的推力 (或人力) , 而活塞杆推理的大小则与制动缸直径和空气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在制动缸直径和压力确定后, 为了得到较大的闸瓦压力, 一般将制动缸活塞杆上的推力经过基础制动装置放大到一定倍数再传至各闸瓦, 闸瓦总压力与制动缸活塞杆推力的比值, 称为制动倍率。
1.2 制动缸
1) 制动缸活塞行程过长或过短有什么害处。制动缸活塞行程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制动力的大小, 因为在施行一定的减压量的制动时, 由副风缸进入制动缸的压力空气是一定的, 而进入制动缸的这一部分压力空气, 将随着制动缸的容积大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单位压力。因此, 当活塞行程较长时, 制动缸的容积也较大, 空气压力则较低, 制动力也随着减小, 甚至会造成制动失效, 这样就会延长制动距离, 影响行车安全。如果制动缸活塞行程过短, 则制动缸容积就会缩小, 而制动缸空气压力就会加大, 甚至可能发生因制动力过大而抱死车轮, 造成车轮踏面擦伤的故障。
2) 为了防止因分配阀或制动管轻微漏泄使少量压力空气进入制动缸引起自然制动, 在制动缸体后端内壁部设1条漏风沟[3]。漏风沟的长度比制动缸活塞厚度稍大, 但不宜过长, 若过长则损失压力空气过多, 甚至会影响制动作用, 若过短则不能起漏风作用。一般漏内沟的长度为75 mm, 宽3 mm, 深1.5 mm。制动缸鞲鞴行程应大于漏风沟的长度, 否则会引起漏风, 造成制动缸漏气减压。
作业车紧急制动时压力为450 k Pa, 制动缸的直径决定着推力的大小。因此, 选择合适的制动缸, 既可以产生一定的制动力, 同时也不能使制动力过大或者过小, 现在作业车都选用襄樊索立特制造的φ152 mm直径的制动缸。
根据作业车的制动距离要求 (在400 m内停车) , 闸瓦压力的计算取决于制动倍率的设计。因此, 作业车基础制动装置的设计, 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制动距离的要求来合理地计算出制动倍率。
1.3 闸瓦材质[2]
1) 铸铁闸瓦[3]已有100多年的使用历史, 早期是灰铸铁闸瓦, 含磷量约0.2%, 摩擦系数随速度的提高而迅速下降, 耐磨性也很差。改用中磷闸瓦 (含磷量0.7%~1.0%) 可以改善性能, 但在制动时容易产生火花, 引起火灾。高磷闸瓦 (含磷量2.5%以上) 产生的火花少, 比较安全, 但质脆容易断裂, 浇铸时须添装钢制瓦背。高磷铸铁闸瓦的使用, 日益普遍。
2) 合成闸瓦[4]又称非金属闸瓦, 是用石棉及其他填料以树脂或橡胶作为黏合剂混合后热压而成。合成闸瓦也要用钢背加强。如果闸瓦压制成片状用于盘形制动则称闸片。合成闸瓦重量轻, 耐磨, 制动时基本上无火花。它与钢轮间的摩擦系数随速度提高的变化小, 与轮轨间的制动黏着系数的变化基本一致, 从而可以较好地利用黏着作用, 改善制动性能和缩短停车制动距离。合成闸瓦有高摩擦系数和低摩擦系数之分。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的摩擦系数约为铸铁闸瓦的2倍, 可使用较小直径的制动缸和副风缸, 减轻基础制动装置的重量, 又能节省压缩空气, 优点较多。低摩擦系数合成闸瓦可以直接取代铸铁闸瓦, 适合于改造旧车之用。合成闸瓦的缺点是导热性能较差, 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使车轮踏面温度升高, 甚至使踏面出现局部高温而导致热裂。近年来, 为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无石棉、无铅等有害物质的合成闸瓦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
目前, 作业车上的闸瓦为低磨合成闸瓦。它有以下的优点。
1) 特别耐磨, 其寿命一般在铸铁闸瓦的4倍以上, 不会发生“磨托”事故。
2) 制动时基本无火花, 不会发生“烧车”或其他火灾事故。
3) 重量较小, 仅为铸铁闸瓦的1/3。
4) 车轮踏面磨耗少, 比用铸铁闸瓦少一半。
2 设计基础制动装置
根据TB 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 作业车需要在制动初速度为80 km/h的时速下, 400 m内停车。在设计基础制动装置时, 考虑到作业车上用的制动缸, 直径均为152 mm, 这样, 根据公式就可以得出制动倍率的范围。然后根据作业车的转向架高度, 设计出杠杆系统。
1) 闸瓦位置应低于车轮中心线不少于40 mm。
2) 闸瓦悬挂吊杆应与车轮中心和闸瓦托销的连线垂直 (此垂直以闸瓦和车轮都处在半磨耗状态时为准) 。
3) 悬挂吊杆长度不小于0.7R (R为车轮半径) , 这一长度使闸瓦的压力角和吊杆悬挂角在各种磨耗状态下都不受太大影响。
设计过程中, 对于需要增大制动力的作业车, 不能一味的增大闸瓦压力, 在闸瓦压强不能在增大的情况下, 应该设法增加闸瓦数量 (双侧制动, 增大了闸瓦面积, 从而增大闸瓦1压力而不增加闸瓦压强) 。或者改善闸瓦材质以增加摩擦系数 (换摩擦系数高些的闸瓦) 。
参考文献
[1]饶忠.列车牵引计算[M].2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2]常玉璞.对中磷铸铁闸瓦的失效分析[J].机车车辆工艺, 2005 (8) :4-22.
[3]钱坤才, 唐石丹.超高磷合金铸铁闸瓦材质及摩擦性能的研究[J].机车车辆工艺, 2007 (6) :3-12.
作业基础 篇10
一、设计“企业化”基础会计作业的意义
(一) 有助于改变目前基础会计课程的作业现状
通过对会计专业教师和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 我们的学生不喜欢做会计作业。究其原因, 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用文字描述的会计业务题, 太理论化, 过于枯燥、抽象而难以理解。而“企业化”基础会计作业, 让学生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学习巩固理论知识, 化抽象为具体, 强调动手能力, 让学生愿做、会做、乐做会计作业。
(二) 适应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
宁波余慈地区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成熟、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目前拥有民营企业13万多家, 工业总产值近4000亿元。通过对当地一些企业的调查发现, 他们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能迅速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人才, 对目前刚毕业学生的“直接可用性”持怀疑态度。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 发现有很多刚工作的学生在碰到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究其原因, 学生在校期间实际操作经验太少, 课后所做的作业大部分是理论化的题目, 找不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而将基础会计作业“企业化”, 是理实一体化的最佳选择。
(三) 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2008年,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 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要“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设计“企业化”的基础会计作业, 让学生在企业的模拟会计岗位上实践性地实现“做中学”, 必定能加强学生的会计基础职业技能, 这是当前职业高中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有鉴于此, 在会计作业设计中, 我们有责任认真地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及时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结合目前会计作业的现状, 分析基础会计的课程特点, 以模拟企业为背景, 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实际的会计业务, 设计贴合实际工作的“企业化”作业, 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创造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主动、积极的作业环境。
二、设计“企业化”基础会计作业的方法
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 我们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余慈地区中小型工业企业。余慈地区小家电企业众多而且发展态势较好, 因此笔者创设了“余姚市曙光电器有限公司”这一模拟企业。企业主要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 因此我们按照这两种核算程序, 将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 分成两大模块, 如下表所示。
与之相配套, 我们将基础会计作业也设计为两大模块, 即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模块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模块。其中, 我们又将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模块作业分成了7个子模块。
子模块一:认识企业的经济业务
作业设计:
(1) 调查身边的企业, 记录企业中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
(2) 对调查所得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 用会计语言进行表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企业, 盘点企业的“家底”以及这些家底的来源, 并用会计语言表述, 让原本抽象的“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等理论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 使学生不仅巩固了上课所学的知识, 而且在运用中进一步掌握了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理论含义。
子模块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作业设计:
(1) 填制企业常用的原始凭证, 如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现金缴款单、进账单、借款单、收据、收料单、领料单、入库单、出库单等。
(2) 审核所填制的原始凭证。
(3) 表述常用原始凭证所表达的经济含义。
设计意图:传统的会计作业中只是让学生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理论题熟记原始凭证的填制内容和填制要求、审核内容和审核要求, 过于枯燥抽象, 难以记忆。而在本模块作业设计中, 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记忆, 而是让他们动手填制企业中常见的发票、支票等原始凭证, 并进行审核。在填制和审核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具体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填制内容和填制要求、审核内容和审核要求这些理论知识。
子模块三: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作业设计:
(1) 根据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 (用原始凭证表述) 填制记账凭证。包括筹资过程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核算。比如在供应过程的核算中, (1) 号题为增值税发票、收料单、转账支票存根各一张, 让学生概括这三张原始凭证所表述的经济业务内容, 并用会计语言表述在记账凭证中。 (2) 号题中只出现其中的两张, 即增值税发票和收料单, 让学生判断经济业务内容并编制记账凭证。 (3) 号题再次变题, 出现其中的增值税发票和转账支票存根, 让学生判断经济业务内容并编制记账凭证。 (4) 号题则在 (1) 号题的基础上增加一张运费发票, 让学生判断经济业务内容并编制记账凭证。
(2) 审核所填制的记账凭证。
设计意图:以往的会计作业让学生做大量的经济业务题, 这些题大多是文字表述, 而且做的是会计分录, 理论性强。而在企业中会计拿到的都是原始凭证, 会计必须根据拿到的原始凭证判断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 然后再用会计语言表述在记账凭证中, 实践性强。由此不难看出, 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严重脱节, 以至很多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 在碰到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 学生感叹工作太难, 企业感叹学生的“可用性”太差。针对这样的情况, 笔者设计了“余姚市曙光电器有限公司”这一模拟企业, 并以这一模拟企业为背景, 设计了企业常见的经济业务, 这些经济业务都是用原始凭证而非传统的文字描述来表述的, 让学生判断这些原始凭证所表述的经济业务内容并用会计语言表述在记账凭证中, 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 拉近了与会计工作岗位的距离。我们还通过原始凭证的不同组合不断地进行变题, 不仅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而且在变题的运用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掌握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 升华会计理论。
子模块四:登记会计账簿、对账
作业设计:
(1) 根据前两个子模块中所完成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开设并登记会计账簿。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明细账 (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横线登记式) 等。
(2) 对账, 将前三个模块中完成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簿进行核对, 即账证核对。将前一模块中完成的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进行核对, 即账账核对。
(3) 将对账过程中发现的错账, 用相应的错账更正方法更正。
设计意图:单纯的登记账簿并不难, 但是根据账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账簿类型开设账簿、规范地登记并进行对账、更正错账却并非易事。很多毕业生反映, 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 账簿有日记账、总账、明细账, 明细账又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 也知道怎么登记账簿, 怎么对账、更正错账, 但在工作中还是犯难。究其原因, 传统的作业只是让学生单纯地记忆账簿的类型、账簿的登记方法、对账的方法和更正错账的方法, 学生并没有经历选择合适的账簿类型并开设账簿、登记账簿、对账、更正错账这一过程。而笔者的课题组在发现了这一情况后设计了本模块的作业, 让学生在做了这一模块的作业后更好地掌握登记会计账簿、对账和更正错账的实际操作能力。
子模块五:财产清查方法及清查结果处理
作业设计:
(1) 调查周边的企业, 记录何时以及如何进行财产清查。
(2) 根据设定的情境清查库存现金, 填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并根据库存现金盘点表填制记账凭证, 审核后登记账簿。
(3) 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给定的银行对账单进行对账, 清查银行存款, 并填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 根据设定的情境清查存货, 填制财产物资盘点表, 并根据财产物资盘点表填制记账凭证, 审核后登记账簿。
设计意图:本模块的作业是先让学生进行模拟清查, 填制清查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单据, 然后根据相关单据进行账务处理。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整个清查的流程, 而且掌握了各个清查流程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让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处理财产清查业务时能够得心应手。
子模块六:结账
作业设计:对已完成的上述子模块的会计账簿进行结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所登记的账簿进行结账, 体验结账的方法, 并且在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消化结账的理论知识。
子模块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作业设计:根据已完成的上述子模块的会计账簿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设计意图:在此子模块中学生亲自体验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过程, 不仅使他们掌握了这两种表的编制方法, 而且知道了编制的整个流程, 升华了财务会计报告相关的理论知识。
通过以上7个子模块的操作性作业, 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及处理方法已基本掌握。为了巩固这些知识, 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适应不同企业的用人需求, 我们又设计了模块二的作业, 即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在此模块中我们设计了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 让学生根据原始凭证概括经济业务内容并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根据已审核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类明细账。跟前一模块不同, 模块二的作业不再让学生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总账, 而是让学生将记账凭证半个月汇总一次, 先登记科目汇总表, 然后再登记总账, 最后对账、更正错账、清查财产、结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实践证明, “企业化”基础会计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改革能力和科研能力, 形成了一套以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为载体、理实相融的基础会计课程“企业化”作业方案。更重要的是, 改变了学生的作业态度, 提高了学生的会计技能, 实现了与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同时提升了学生理解会计理论知识的能力。2011学年第一学期宁波市职成教教研室对基础会计会考进行了改革, 由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技能考核, 笔者所在学校“企业化”基础会计作业的试点班级在本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合格率达100%, 优秀率达73.08% (宁波市平均水平为16.4%) 。
参考文献
[1]张玉森, 陈伟清.基础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作业基础 篇11
一、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1. 对作业中心进行划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业成本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作业中心也是作业成本系统主要核算的对象,不同的作业中心也反映出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同费用集合,通过对作业中心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更好的计算出不同作业的总成本和个体成本等,从而将成本价值分配给不同的产品。相比于传统的成本核算,这样的成本核算方式具有更大的优势,传统的成本计算只能够将某个生产部门来作为成本作业中心,而在作业成本法出现以后,能够更好的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某一项作业内容来作为成本的中心,这样就能更好的提高对于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
2. 成本费用汇集以及分配的程序
(1)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建立起成本的作业中心,再通过成本作业中心来找出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影响企业成本驱动的相关因素,这样成本中心也能够更好的保证成本核算的合理性。通常,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经营费用也有着不同的种类,因此成本费用的核算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想更好的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度,就要将不同的作业活动的费用来作为作业成本来进行分配,这样的分配方式对于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度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然而成本计算的过程却较为复杂。因此还需要对不同的作业活动进行有效的分类,从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
(2)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间接费用计算可以按照作业来进行汇集,从而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成本上。在进行成本计算的过程中要把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成本中,产品成本的计算在分配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清晰。在成本分配时,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来保证成本分配的合理性,通常来说,不同作业与产品成本的关系是基础分配的重要原则,可以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对其进行分配确认。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措施
作业成本法在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上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效果,企业在进行经营成本的计算时,需要通过作业成本法来为企业成本管理计算提供相应的依据,并且准确度也有着非常高的质量。间接费用的分配在作业成本法应用中可以归类为不同的作业内容,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作业内容也有效的保证了分配的质量。通常,作业成本法会在产生作业过程中产生间接的成本费用,而与作业活动的关系相对较小,因此不能够直接用于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但是从成本的构成来看,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制造费用和产品成本中所占的费用也相对较高,同时成本生产费用的构成也相对更为复杂,这样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计算也需要更为合理的计算方式。作业成本计算的特点是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并且在进行会计作业成本法应用过程中,也能够利用分配方法来提高计算方式,通过成本计算方法能更好的找出生产价值增值的作业方式,这样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要按照作业的基本标准来进行,而计算工作也要保证在整个作业管理中的合理性,在整个过程中,作业成本计算工作也承担了更多的作用
三、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运行的前提条件
现如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在应用上不仅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成了企业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abc虽然有着很多的优点,然而在实务中成功的运用率却依然很低。造成这种原因并且不是作业基础成本方法的问题,而是这种方法的运行条件原因,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运行的基础是环境和条件不到位或者不合理所造成的。在进行adc运行质量低下的原因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很多企业对于adc系统的结构和软件设计方面给予了过多的重视,然而对于行为和组织因素却没有相应的关注,这也使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践研究分析,是否能够成功的做好adc其中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影响。
1.作业基础成本运行的目标要保持一致,在作业成本系统汇总,系统的运行和设计需要按照既定的目标来完成,然而由于目标的不同,系统的结构和具体的应用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在进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时,由于目标的影响,作业的成本结果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2.作业基础成本的运行需要有管理层的支持,在进行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都要靠企业的管理层来决定后支持,同时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也决定了ABC系统的运行质量。如果最高当局对于ABC系统运行给予了足够的支持,那么在运行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加以实施,这也是abc系统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
3.相比业绩评价等,作业基础成本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在实施过程中要利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同时设立一定的奖罚机制,按照员工们的工作业绩来对其进行合理的奖罚,这样对于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计算方式的基本内容以及步骤浅析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要以产品和服务的消耗产生的资源消耗为前提从而把不同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的计算方式是一种合理提高产品成本计算质量的重要方式,在企业进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能更好的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而采用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需要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由作业来完成,对于作业的要求所消耗的资源也间接的产生了成本,成本的产生方式相比其他产品成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成本资源分配给作业,那么作业被分配给成本对象也需要基于他们的耗用。一个作业基础成本计算系统需要保证有不同的步骤来完成,首先是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其次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最后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每个步骤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并且作业基础成本计算的步骤也要按照相应的次序来进行,从而保证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计算的合理性。
步骤一: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计算之前,要通过作业设计abc系统来识别作业成本的分析,其中资源成本要在作业完成后进行,并且资源成本需要在总分类的明细中有所体现,其中包括了对材料、采购、仓库以及各项办公设备等等。作业分析是识别和描述一个组织中所作的工作(作业)。作业分析通常采用从已有的文件和报告中收集数据,并且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与核心人物直接交谈等形式。作业分解的详略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目标。为了便于成本分配和计算,通常将制造过程的作业区分为四类:1单位级作业(unit-level activity):是因每一产品单位而发生的作业。单位级作业发生于完成一个单位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运用,部件的插入,每一项检验等均是单位级作业。2批别级作业(batch-level activity):是因每批或每组产品而非每一单位产品而发生的作业。批别作业发生于生产一批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机器调整、采购订单、生产计划、每一批的检验等都是批别级作业。3产品级作业(product-sustaining activity):是为支撑各不同产品的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产品设计、部件管理、工程变更指令的发出、紧急事务处理等。4设备级作业(facility-sustaining activity):是在总体上为支撑所有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保安、保险、维修、工厂管理、工厂折旧、支付财产税等。
【作业基础】推荐阅读:
作业基础管理07-28
电工作业基础10-04
作业基础预算管理07-04
基础会计项目作业05-17
经济学基础作业05-25
202209学期法律基础作业10-06
管理学基础作业答案05-17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作业07-07
英语翻译基础作业一08-18
法律基础第2次作业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