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服务模式

2025-01-09

情报服务模式(共12篇)

情报服务模式 篇1

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在我国科技发展中一直发挥“尖兵、耳目和参谋”的重要作用, 是国家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该文从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经费、服务主动性、信息共享、上级指导、人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了解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的需求, 研究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的途径, 更好地推动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

1 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的现状

1.1 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

每年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经费都是有限的, 近几年, 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和物价的上涨等原因,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经费出现严重赤字, 很多情报所的经费都不足以维持基本的开销, 导致科技情报信息资源匮乏, 落后的信息设施难以满足正常的将科技情报信息研究工作, 使得科技情报信息服务质量下降。此外, 经费不足使得情报业务扩展困难, 严重阻碍了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

1.2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缺乏主动性

科技情报信息机构都是事业单位, 一直沿袭着原来的办事、做事风格, 习惯于坐等客户上门, 而对于寻找市场、开发市场等缺乏主动和经验, 不善于推销情报信息产品, 形成了“坐、等、靠”的办事风格, 这严重阻碍着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发展。

1.3 科技情报信息资源共享率低

我国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呈松散状态, 上下级、同级情报信息机构之间很少有联系, 更谈不上信息交流和共享, 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此外,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数据库建设和专题库建设因地方不同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数据库建设都包含地域特色, 再加上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参差不齐使得科技情报信息资源的共享率极低。

1.4 缺乏上级科技情报信息部门的指导

目前, 由于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大多呈现各自为战的局面, 缺乏上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指导和帮助, 使得很多地方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业务日渐萎缩, 对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等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阻碍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有些地方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已经彻底萎缩或者名存实亡, 根本不能起到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作用[2]。

1.5 科技情报信息机构人才匮乏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对专业计算机人才和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但是, 目前我国的用人机制还是遵循传统的模式, 严重缺乏灵活性, 使得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内的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 专业技术人才、电子信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缺乏严重, 也影响着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发展。

2 新时期社会对科技情报信息的需求特点

2.1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综合化、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 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综合化。以前人们获取科技情报信息大都通过报纸、杂志、各类书籍、文献资料库等, 主要是获取知识和工作经验, 而现今时代对工作内容的需要更全面、更广泛, 这就使得人们需要掌握更加全面、多样、广泛的科技知识信息, 更好地满足工作的需要, 因此, 现今科技情报信息的需求必须要综合化和多样化, 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实际需求。

2.2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高效化、时效化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高效化和时效化, 现代社会用户对信息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要求更高, 不再满足于检索出来的文献线索和大量的原始文献, 而是希望得到经过分析加工后的深层次的综合信息, 甚至是包含知识内容的增值信息产品[3]。此外, 伴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和方便, 用户对最新、最快、更深层次消息的需求十分迫切, 需要通过掌握最新的消息来更好地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 更好地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3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网络化、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越来越高, 致力于从这些电子产品中获取更多、更时效的信息, 以满足知识密集型行业和社会职业活动的需求, 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发展需求, 提升用户的工作能力, 对市场的变化有个全面的把握, 及时应对各种突发和意外事件。

2.4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社会化、广泛化

目前, 我国网络和手机用户每年持续增长, 个人计算机拥有量和通讯设备的持有量激增, 越来越大的用户开始通过新的途径获取信息, 逐步摆脱了科技情报部门的信息服务模式, 使得科技情报信息呈现社会化。此外, 人们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开始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和掌握各种技能, 广泛进行信息交流, 扩大交往范围, 希望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不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科技情报信息需求还出现广泛化的特点。

3 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3.1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从“单一文本型”向“网络资源多类型”转变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原来只能依靠单一的文本类型进行传播和发展, 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好地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形成多类型的网络资源, 供用户使用, 并且这种模式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方便用户阅读, 同时也方便了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的管理, 极大地提高了科技情报信息人员的工作效率。

3.2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从“资料卡片”向“数据库”转变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 传统的“资料卡片”式的信息搜集、存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知识高效、时效性的需求, 计算机可以把以前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信息加工过程在几分钟之内处理完毕, 而且对信息的编排、删减和拷贝工作的准确度极高, 形成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数据库, 提高信息的时效性, 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3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从“封闭”向“开放”转变

传统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受到时空的限制, 不利于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 制约着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打破了情报信息服务的时空限制, 拓宽了信息的来源渠道, 丰富了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使得科技情报信息由“封闭”转为“开放”,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4 新时期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的途径

4.1 新时期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工作;另一方面, 要求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深度加工, 为民众提供准确、快速、有价值的科技情报信息, 满足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发展的要求。

4.2 新时期要进行针对性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

新时期,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开展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 做好情报信息的研究和发展研究, 适时开展预测、分析工作, 主动搜集社会的科技信息资讯, 并撰写相应的调研报告, 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3 加快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网络化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 各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 要加快建立网络化、数字化的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来满足政府发展需要和用户需求, 通过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将及时、准确的信息传达出来, 使得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更加高效, 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拓展服务范围, 做到科技情报信息和资源的有效整合。

4.4 构建区域间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网络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网络化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互联和共享, 有利于发挥各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部门的优势, 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完善部门自身的服务信息, 努力实现一体化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因此, 国家要加快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建设, 使上下级、同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部门加强交流和合作, 构建区域间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网络, 发挥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作用。

4.5 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人才的队伍建设

科技情报信息服务要想实现网路化、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必须依靠一直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4], 因此, 各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部门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 结合实际需求, 加快引进专业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人才, 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注入新的生命力, 推动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业的建设。此外, 对于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系统内部的人员要定期组织培训工作, 提高内部人员的信息服务意识和能力, 培养一批信息服务意识强、专项业务熟练、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队伍, 更好地推动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建设。

5 结语

就本质而言, 面向新时期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就是基于知识管理模型的一种知识发现和共享活动对另一种密切相关领域知识创造和应用活动的支持[5]。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部门要转变观念, 重新定位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方向, 完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对象, 探索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新方法, 推动科技情报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新形势下地市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初探[J].现代情报, 2010, 30 (6) :142-144.

[2]张晓丹.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情报信息服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13) :16.

[3]刘须奎, 邓学来.浅谈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9) :86-88.

[4]杨思思, 姜丹, 许风杰.浅谈科技情报 (信息) 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体制创新[J].现代情报, 2013, 33 (2) :121-124.

[5]钟应寿, 马琳.论加强面向科技创新的科技情报服务能力建设[J].青海电力, 2014, 33 (1) :70-72.

情报服务模式 篇2

根据赛立信竞争情报与众多企业接触表明,企业的高速发展需要竞争情报工作的鼎力支持,竞争情报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众多企业为其提供的平台和机会。其实,中国的竞争情报行业近年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与企业提供的坚实臂膀不无关系。既然企业与竞争情报服务商如此互相依存,那么,作为企业如何做才能与竞争情报服务商“风雨同舟”,从而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呢?从赛立信竞争情报多年的服务经验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一、正确认识竞争情报服务商的价值及作用

我们认为,90%以上的企业情报来源于公共信息,只是很多企业还没有掌握现代竞争情报的科学搜集方法和分析方法。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邹祖烨说:“情报源包括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最终用户、行业协会等。到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处我们可以了解竞争对手订货情况进而推测其产品产量,到用户处可以了解到竞争对手产品使用情况、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等。此外,通过展会或媒体上竞争对手的广告,可以了解对手近期要采取的新行动,广告上宣传的产品对象的变化往往表明竞争对手战略重点有所转移。”专业的竞争情报服务商,拥有专业的调查团队和分析人员,同时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流程,能通过合法手段从多种渠道收集企业所需要的竞争情报。企业需知,竞争情报不是商业间谍,应在正当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竞争情报服务商不能使用收买、盗取等不法手段探听竞争对手信息。

竞争情报协会秘书长戴侣红也提过,现代情报系统不是今天竞争对手推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关注一下,明天没什么事就不用搜集了,系统要长期运转,要为企业建立起一种预警机制,通过不断地搜集、分析,能够定期为决策层提供建议和参考,这也正是中国企业最欠缺的,

因此,企业在正确认识竞争情报的价值和基础上,应该长期坚定的投入,与竞争情报服务商合作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二、选择合适的竞争情报服务商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用在企业选择竞争情报服务商应该遵循的定律上,再恰当不过了。现在随着一些如“赛立信竞争情报”等专业服务商的发展,竞争情报服务种类也逐渐增多,比如实地调研、监测、培训、软件、咨询等,因此企业应该多花时间和经历了解各项服务的运作方法和特点。

同时还应该本着:1、求实原则。目前中国的竞争情报服务商大多还处以初级发展阶段,每个服务商的服务优势和产品都有所不同,能够提供很完善的竞争情报服务商还很少。而且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因为竞争情报业务的进入门槛很低,几个人,十几万元,都可以注册设立公司,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单枪匹马”的“个体户”。需要企业认真判断是不是务实的公司,并以此作为自己可否合作的对象。2、求真原则。有些不规范的竞争情报服务商往往对客户信口开河,而一旦与企业合作后,往往“狐狸的尾巴便露了出来”,最后,项目难以收尾。应该站在双方的立场上,要求彼此都能够真诚相待,开诚布公,能够在合作当中真诚地交换一些意见,促使合作能够顺畅地进行下去。3、匹配原则。企业的发展阶段,要求竞争情报服务商服务的内容,要与自身的发展阶段、发展状况相匹配,过于拔高自身,就会像一个小孩,穿着一件大人的服装那样不协调,往往会让企业的钱花了,却由于自身原因而难以真正实施。

三、与竞争情报服务商坦诚主动的沟通

应该与竞争情报服务商进行坦诚深入地沟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无论是有关企业竞争情报中长期规划,还是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每次的调研,企业应该很明确这次调研的目的在哪里、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工作进度的安排。专业的竞争情报服务商有很多的行业经验,能为客户提供一些更适合的竞争情报调研解决方案。

图书情报机构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篇3

关键词: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研究;图书馆;文献情报机构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22-02

信息是人们生活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提供信息则是图书情报工作的本质。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具有传统优势,但在新信息文化社会的影响下,面对新环境、新方法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各种信息服务机构的激烈竞争,图书情报机构也在持续经历着变革、变化、创新,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信息服务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对信息服务领域已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梳理和归纳。

一、信息服务研究概述

吴超和于晓光利用词频统计分析了信息服务研究的发展特点,指出自1967年开始,信息服务主题论文逐年攀升,并在1990年前后形成研究高潮[1]。

从信息服务文献的词频来统计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基本是以检索技术(retrieval)为主,computer(s)、information retrieval services和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是当时的研究热点,并且这一热点在整个70年代一直持续。自80年代开始,图书馆信息服务进入光盘数据库建设时期,database、online、cd-rom是当时涌现出的热点主题词。光盘数据库的发展使online服务成为热点,online information、online services、online searching、online retrieval以及online bibliographic、online library都是这一时期的主题词。进入90年代,electronic逐渐成为热点主题词,电子信息、电子图书馆、电子图书、电子出版和internet等成为新的热点,借助于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迅速发展。90年代中后期digital开始成为热点,关于digital library、digital service的研究越来越多,digital与electronic的研究并存。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文献体现出,20世纪70年代的图书馆服务基本以计算机检索技术和检索系统为重心;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轉入光盘数据库的研究、建设与评估;90年代初至今又因为电子资源、电子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电子信息服务转型;从21世纪开始,数字信息服务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二、信息服务研究内容

国内外对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户信息需求

关于信息需求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增多并达到了高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情报科学与技术年度评论》(ARIST,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信息需求为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共进行了11次关于“信息需求与使用”的评论。早期的信息需求研究是以信息系统为导向的,认为用户使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便是所谓的信息需求,而忽视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认知科学的发展为背景,B.C.Brookes等人倡导情报学研究的认知观点,尤其是自1986年Dervin和Nilan发表了研究报告之后,信息需求研究开始对用户的认知加以关注。T.D.Wilson对五十年来信息需求与使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与评价,指出早期的信息需求研究经历了从系统范式向认知范式的变化,从由信息系统的角度定义信息需求发展到以用户认知的角度来研究信息需求。Heidi Julien等对1984-1998年间发表的信息需求与使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涉及这些研究室关注认知过程,还是系统设计。[2]

我国关于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用户的类型,信息需求的产生、内容、变化、特点、规律、满足率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

(二)信息服务模式

随着现代化信息环境的变革和社会化软件、网络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图书馆界正在努力建立基于网络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以较好地解决数字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1)数字参考服务的协作模式

数字参考服务的协作(collaborative)模式是指由多个成员机构联合建立一个分布式的虚拟数字参考服务网络,以解决单个图书馆因各种原因限制而难以解决的咨询问题,从而尽可能满足网络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建立协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美国国会图书馆和OCLC联合开发的QuestionPoint,以及美国LSSI公司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都属于这种模式。

(2)学科门户服务的集成模式

学科信息门户包括主题信息门户、专业信息门户、跨学科信息门户、分布信息门户、开放信息门户几种形式。集成化服务模式是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集技术与资源为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元一体化服务模式。国内在此方面主要是高校系统的重要学科资源导航系统,如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和交通运输工程信息门户,及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图书情报学信息门户。

(3)信息主动推送的个性化模式

nlc202309040231

信息推送服务是基于推送技术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是传统定题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具体应用。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基于用户的学科、偏好、使用习惯等个人特征,通过用户定制、系统推荐和推送功能,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具有针对性、可定制性、主动性和智能性的特点。[3]

(4)综合利用多种媒介的移动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图书馆开展的以东信息服务主要有短信服务、WAP网站服务和客户端服务(只有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三种模式,最早的移动信息服务应该是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开通的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4]。近年来陆续有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开通移动信息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数十家图书馆开通了移动服务,服务终端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掌上电脑等,图书馆移动服务正逐步普及[5]。

(三)信息服务关键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不断向一体化、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加快各种先进技术与信息服务的融合。

开放链接技术:OpenURL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可互操作的链接服务系统,可将含信息对象的元数据和标识符传送到链接服务器,由其识别具体用户对象后,再将其引向有权访问的资源或服务。应用OpenURL标准,可以实现图书馆内各种类型的学术资源的开放、动态链接,使图书馆内的所有资源整合起来,可以更方便地为读者服务。[6]

OAI技术:OAI-PMH是一种元数据收割协议,采用简单、标准的指令集,从多个数据库提供者中采集元数据到服务提供者,形成集成的元数据仓库,支持用户对这个集成仓库进行统一检索,提供跨库检索服务。[7]

数据挖掘技术:即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主要体现在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支持,对用户需求和来源信息的深层分析上。[8]

智能代理技术:具有高度智能性和自主学习型,可以通过用户行为,主动分析其行为并提取用户个性特征,通过智能化代理服务器为用户搜集最感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9]

数据推送技术:即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或事件发生的需要,把用户预约范畴的或可能对用户有用的最新数据自动推送给用户。推送技术是面向用户、面向主题的,可以减少信息查询的盲目性,同时能集成自动分类、自动翻译、自动文摘等自动化技术,使“用户找信息”转变为“信息找用户”。[10]

网格技术:利用网格技术,将分布的、自治的、异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包装成为数字图书馆网格的信息节点,为用户提供一个不分地理位置远近及设备类型一通的统一且简单的资源服务体系,提供用户对资源的使用和全方位的资源共享。[11]

三、信息服務体系的构成

张海政等认为,面向公众素质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构建应包括七个方面:馆际协作机构、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协调采购、馆藏文献数字化合作、网上联合编目、网上联合服务以及馆际互借[12]。朱晓琴等认为一个高效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应该由管理组织系统、书目信息系统、文献信息资源系统以及文献信息传递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13]。贺洪明认为文献信息保障机制包括七个方面,即宏观调控管理机制、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文献资源布局保障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建立特色数据库以及人才激励机制[14]。

通过对已有文献和系统的分析,可以明确一个综合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应包含五个方面:用户、信息服务机构和人员、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系统、集成式网络服务平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用户、信息服务机构和人员是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的行为主体,无论是资源、系统还是服务,都要靠人来完成,因此用户和信息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都很重要。

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包括图书馆的纸本馆藏、数字(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各种全文和文摘、索引数据库、联合目录、导航库等,在不同介质、不同类型资源集成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组织与加工,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

集成式网络服务平台是用户与资源、用户与服务、用户与信息服务人员之间的桥梁,包括技术的集成和系统本身的集成两个方面。技术集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存储等系统支撑技术的集成,同时还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数据交换、信息检索、信息发布、信息推送、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应用技术的集成。系统本身的集成则是将不同的应用系统连接起来,通过自动化协作方式来共享和利用信息。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权责分配、收费机制、评估机制等,是整个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保障。考虑到系统内各个要素的有效集成,合理的体制和机制可以起到相互制约和耦合的作用,确保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涵盖各种资源、各项服务、稳定可靠、合理有序的图书馆统一门户。

四、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

目前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15]:

(一)政性经费资助的文献服务体系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建立合理的藏书布局为基本起点,通常是建立信息中心,通过行政力量对一个国家、地区或系统的文献资源做出预先的合理安排,目的是减少图书馆之间的重复购置,从整体上达到比较高的文献覆盖率。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学术信息中心(NACSIS,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二)商业机构的中介服务型模式

这种模式是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以市场化的手段,以租赁和许可证的方式把可用的数据库产品集成起来,开发统一的检索界面,向用户提供有偿的联机检索服务、定题跟踪、电子文献传递和定期信息服务。Dialog检索系统、STN联机系统(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Network-International)都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nlc202309040231

(三)非营利性图书馆协作模式

由各个成员馆共同组成和参与所支撑,常被称作“书目利用共同体”,往往拥有一个图书馆联合目录数据库作为基础,并对其进行统一运营和管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馆际互借的信息系统和其它文献检索系统、电子文献传送系统和完善文献传送的物流系统。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OhioLINK等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也在进行了一些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文献信息服务共建共享实践。比较有影响的全国性信息服务体系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NSTL等,地区性信息服务体系如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北京中关村地区文献信息系统等。

网络时代,全球信息量呈指数增长,给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交流的互动,使得人们更乐于到网络世界中获取信息,信息资源搜索的高速与自由,打破了信息检索被少数人垄断的状况。新世纪的文献信息服务将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随着文献载体非纸化,记录电子化、传输网络化发展,文献不再局限于静态的文本,而是兼具声、形、色、味、动画于一体,并可通过超链接和多媒体技术形成一种全新的结构。在这种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各方面竞争的加剧,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从内容、形式和手段上都产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增值服务和知识服务成为了新的聚焦点和增长点。但无论如何变化,以个性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最感兴趣的信息仍是信息服务的本质所在,也是图书情报机构进行信息服务研究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吴超,于晓光.国外信息服务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科学,2007(4):530-533.

[2]馮花朴.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5(2):40-44.

[3]杨含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8.

[4]刘小景.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4):72-74.

[5]茆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35-41.

[6]路莹.开放链接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7):70-72.

[7]陈士吉,张晓林,左文革.基于OAI的农业信息集成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10):21-24.

[8]谭春辉,汪全莉.个性化信息服务于与Web数据挖掘技术的契合[J].情报杂志,2007(8):82-85.

[9]李伟超,牛改芳.智能代理技术分析及应用[J].情报杂志,2003(6):29-33.

[10]张聿坤.信息推送技术在图书情报机构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1]吴建西.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J].现代情报,2006(5):99-103.

[12]张海政,阚华,王建涛.面向公众素质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5(8):58-62.

[13]朱晓琴,员立亭,郭锦芳.省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09(9):1318-1321,1327.

[14]贺洪明.论西部贫困地区文献信息保障机制的建立[J].情报资料工作,2005(2):71-73.

[15]郑德俊.基于网络的信息合作——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作者简介:热夏提·买买提明,男,1963.3--现任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馆员。1985年新疆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4年本科)主要负责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自动化网络建设及现代技术应用等工作,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日本竞争情报服务现状及模式探讨 篇4

关键词:竞争情报服务,三重螺旋模型,日本

“情报立国”是日本的基本国策。在战后,情报更成为日本最强大的生产力[1]。二战之后,日本经济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本拥有一支精干庞大的经济情报人才队伍以及卓有成效的情报体系。日本资源稀缺、市场有限、生存空间狭小,日本奉行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之道,情报先行,竞争情报在日本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去我们所熟知的日本企业和国家的情报部门所从事的情报工作之外,日本的竞争情报服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日本的竞争情报服务有自身的模式和特点,同时日本政府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1 日本竞争情报服务之现状介绍

在日本的竞争情报服务体系中,官方的政府机构、半官方的行政法人、社会团体以及综合商社等机构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些机构所开展的竞争情报服务活动,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使日本一些优势产业和众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地获得了竞争优势。本节将选取各种不同类型机构中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介绍。

1.1 以经济产业省[2]为代表的政府部门

经济产业省是日本竞争情报的引导和政策主导。经济产业省的前身是通商产业省,二战后,为了恢复日本经济,日本政府成立了通商产业省,旨在为本国企业在学习甚至超越西方企业提供情报服务。据日本《朝日新闻》披露,这一情报网的顶端是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省对各大企业的要求可概括为:一是调整各企业起伏不定的利润;二是制定相应政策,以便推荐给政府作参考;三是促进国际交往,搜集经济情报。2001年,政府部门重组了经济产业省,共设置了13个部门,如中小企业代理、日本专利局等下属机构,是一种政府组织和支持的综合性信息服务机构,并结合了商业服务与公益服务[3]。

日本政府对于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措施支撑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日本政府还通过大使馆、对外办事机构在内的政府情报网来向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

1.2 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4]为代表的半官方机构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前身为世人所熟知的“日本贸易振兴会”,1998年与亚洲经济研究所合并为“政府全额出资的特殊法人”,2003年10月,日本贸易振兴会更名为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JETRO)。所谓独立行政法人主要指行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隶属于经济产业省,但该机构的理事长的人选都要经过日本内阁的会议讨论,可以看出该机构的地位和作用。JETRO是日本政府为促进贸易发展特别建立的公共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支援日本的对外政策,加强同国外的友好经贸关系,促进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5]。

JETRO的情报能力一直被世人所称道,该机构所提供的竞争情报服务中,有很大一部分与竞争情报的属性相关甚至重合,认为JETRO所提供的情报产品大部分为竞争情报并不为过。JETRO的竞争情报活动体现在以下各方面:首先,办事处遍布于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JETRO在国内有36个办事处,国外在54个国家设有71个办事处(2009年9月数据),依靠遍及世界的办分支机构对当地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情报进行全方位的搜集;其次,重视展销会情报。JETRO每年都会组织日本的企业参加世界各地的展销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也不断搜集展会上的有用情报并向国内企业进行传递;第三,不定时的代表团调研。JETRO每年都会组织日本的企业以考察团的名义到世界各地进行考察调研,主要调研国外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条件,该机构会派出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协助进行资料的搜集;第四,建立强大的数据资料库。JETRO将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建立起强大的国别数据库。第五,亚洲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针对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全方位的研

1.3 以日本经济团体连合会为代表的社会团体

日本经济团体连合会、日本商工会议所以及日本经济同友会并成为日本的三大经济团体。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6]是全国性的民间经济组织,成立于2002年5月,由日本经济团体联盟和日本雇主协会联盟合并而成[3]。经济团体联合会共有1609个成员,其中1295个企业,129个行业协会以及47个地方性的经济组织(截至2009年5月28日),其中不乏诸如丰田、本田、三菱、松下等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活动目的是,搜集各方面情报,同世界经济团体开展交流与合作,对国内外的重要经济课题开展研究,代表广大会员企业的利益,同国会和政府开展对话活动,干预国家的经济政策[7]。此外,经济团体联合会的竞争情报服务主要通过发行相关的杂志,并及时促成组织个成员之间的情报交流,向各成员单位及时通报国内外的经济市场形势,共享竞争情报,及时做好预警措施。

1.4 综合商社

日本的综合商社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企业组织,综合商社促进了日本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执行,推进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加快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也为综合商社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其中也包括来自竞争情报界的声誉。据日本贸易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政府正式认定的综合商社有16家,其中驰名世界的有六家,分别是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红、住友商事、双日等[8],它们都隶属于相应的财团,是三井、三菱、住友等六大系别的核心成员。这些综合商社与本系别内的银行和企业联系密切,以一种相互持股的关系强化了企业集团的稳定性。有评价认为,日本综合商社的情报搜集与处理能力远在日本政府之上,综合商社在为本系别内的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有着无法逃脱的责任和使命。日本的各大综合商社有遍布世界的分支机构,能够深入到各主要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日本16家综合商社在国内外拥有2000多个网点,从业人员多达8万多人”[8],这些网点的主要职责就是搜集当地的情报,由总部进行加工和综合,并利用遍布世界的专用情报网络进行传播。

以三菱商事为例,三菱商事在世界上约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38个分支机构,其中在中国就有19个遍布中国的11个主要城市的直属机构,每天收集大量的中国经济、产业、政治等情报发回日本总部,总部将这些竞争情报进行分析和综合,并发往相关的业务部门或者关联企业,帮助其开发新产品或者开拓市场时了解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

2 日本竞争情报服务之方式特点

通过上节的现状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竞争情报服务是一个官商民企联合统一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日本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本节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为例重点分析日本竞争情报的服务方式并总结日本竞争情报服务的特点。

2.1 服务方式分析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可以作为日本竞争情报的典型代表机构,JETRO对竞争情报的主要通过海内外众多的分支机构、展销会信息、不定时的代表团调研以及与其他机构的相互交流来获取。以JETRO为例,该机构的竞争情报服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

(1)信息咨询。JETRO建有强大的国别经贸信息数据库为日本企业提供出口商机,JETRO设有信息服务部,企业可以通过电话、传真或者直接前往,要求其提供相关的情报服务。在东京和大阪设有两座图书馆,供企业查询各种图书、统计数据等资料。JETRO在国内设立的办事处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关国内外有关贸易政策、制度、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

(2)定期出版物。JETRO的主要定期出版物有:日刊《通商弘报》、月刊《JETRO SENSOR》、年刊《JETRO White Paper》等。其中月刊《JETRO SENSOR》是一本拥有50年历史的国际商业情报杂志,主要宣传和报道JETEO的海外考察活动和调查报告,目标读者非常广泛,涉及大中型贸易公司、制造企业、行业团体以及在日跨国公司总部,读者多为企业高层和企业管理者,《JETRO SENSOR》仅有日文版,并只向机构会员进行提供。

(3)会员制情报服务。JETRO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同时,还设立会员制度(会费每年7.35万日元,09年数据),对会员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服务:如免费在《通商弘报》刊登本企业广告;利用JETRO海外办事处的信息资料;优先获得JETRO出版的各种书刊;参加JETRO主办或协办的各种展销会、交易会;优惠享受企业资信调查、海外市场调查等[9]。

(4)讲座、研讨会:2 0 1 0年2月份以来举办了多场讲座、研讨会,日均近两场,内容涉及国外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产业状况、贸易状况等。

2.2 服务特点分析

(1)遍及世界各地的庞大情报网络。JETRO在国内有36个办事处,国外在54个国家设有71个办事处(2009年9月数据),国内外的分支机构都能进行竞争情报搜集与服务工作。“日本16家综合商社在国内外拥有2000多个网点,从业人员多达8万多人”,三菱商事在世界上约8 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38个分支机构,庞大的情报网络支撑着日本竞争情报服务的进行。

(2)重视亚洲尤其是中国。中国一直是日本主要的贸易伙伴,日本对中国的情报工作从来没有松懈过。2004年,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竞争情报工作更是不能松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和商工会议所专门设立了中国商务情报研究所,通过印刷资料、研讨会等形式向会员传递有关中国的政策信息和商业信息等竞争情报。日本科技振兴机构也专门设立“中国情报中心”,工作内容是对中国科技政策有关的情报收集、分析和情报提供。

(3)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经济产业省、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以及日本商工会议所都有专门的中小企业促进办公室,由此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机构在国内的办事处很大一部分职能是为日本的中小企业服务,已解决他们情报闭塞的问题。在日本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情报网络,这个情报网络是以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建有中小企业情报中心,收集国内外与中小企业有关的各种经济、技术信息,通过中小企业地区情报中心和各都道府县的中小企业综合指导所,将情报提供给中小企业。

3 日本竞争情报服务之模式探讨

3.1 三重螺旋模型引入

“三重螺旋”(the triple helix)模型最早由美国学者Etzkowitz和Leydesdoff在1995年提出[10]。它是指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之下,研究界、产业界、政府三方之间透过组织的结构安排、制度设计等进行相互协调,加强三者资源与信息的分享沟通,达到科技资源运用效率与效能,推动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在此过程中,各参与者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知识创新螺旋上升。

通过对日本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可以借鉴推动知识创新的官产研模型从而建立日本竞争情报服务的三重螺旋模型,我们简称为“日本模型”。在日本模型里,各参与主体并不是政府、研究界和产业界,而是政府、中介机构(包括半官方机构、社会团体和综合商社)和产业界。下面我们将从三重螺旋模型的本质上探讨借鉴三重螺旋模型分析日本竞争情报体系的合理性。

三重螺旋模型的本质更多强调的不是参与主体,而是参与主体之间的松散、互动和协作关系。[11]首先,松散包含两层含义,即地位独立和结构松散。各参与主体不能因为相互关联就失去相对独立性,同时参与主体之间保持适当的松散性,在日本模型之中,政府、中介机构和产业界既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其次,互动指各参与主体通过互动,产生多种合作机制。拿日本模型来说,政府是政策制定者,引导中介机构的竞争情报服务,同时政府还会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竞争情报的研究课题;产业界是竞争情报的直接服务对象,产业界的需求与中介机构的服务密切相关,这两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市场机制的互动;而政府与产业界之间,政府一方面也是竞争情报服务的供给者,另一方面,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是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第三,协作指各参与主体在完成自身使命的同时,积极帮助其他参与者角色的完成。从单一使命来看,政府是竞争情报服务的政策引导者和供给者之一,中介机构是供给主体,产业界是需求者。在三重螺旋模型之下,产业界与日本政府的关系向来比较紧密,产业界竞争情报的实践影响政府的政策引导,同时也影响产业界的竞争情报服务供给;政府既培养产业界的竞争情报意识,又通过各种手段支持中介机构的竞争情报服务;中介机构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另一方面也是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者。

3.2 政府部门作用分析

日本政府不仅通过行政命令或者政策引导来引导全国的竞争情报服务,而且还广泛参与其中,成为日本模型中的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分析日本政府的作用,对我国政府建立和引导竞争情报服务很好的借鉴意义。

(1)对竞争情报服务的重视

这种重视首先来源于日本政府对全民竞争情报意识的培养,其次来源于对其所领导的半官方的竞争情报服务机构的重视和支持。拿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来说,其运营经费有94%~95%来自于政府各部位列项支出和财政拨款,而其他收入仅占很小一部分,可见日本政府对该机构的重视,该机构的理事长的人选也都要经过日本内阁的会议讨论,机构的理事长都曾担任过政府重要部门的高级官员。

(2)联系紧密各竞争情报服务机构

日本的竞争情报服务机构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这些机构与企业之间也不是简单的供求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拿日本政府来说,日本驻海外的各个大使馆为日本政府所提供的政府情报中,各情报服务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也是其重要的情报来源。再如前面所提到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海外考察调研,每到一处,代表团便会与当地的日资企业进行交流,并从当地的日资企业中获取第一手情报。又如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更是将日本众多的经济团体、综合商社、企业更紧密的联系起来。

(3)重视人才培养与宏观指导

日本政府在继续发挥综合商社等民间机构积极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市场调节作用基础上,建立了国家“产业安全学院”和“研究开发战略中心”,加强对竞争情报活动的宏观指导以及高级人才培养[12],为全国各种类型机构和企业输送竞争情报人才,支持日本竞争情报服务活动的开展。

4 总结

经过对日本竞争情报服务的现状调查分析、模型建立和政府作用探讨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日本的竞争情报是一个由政府引导参与,半官方机构、社会团体和综合商社等中介机构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的各主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体系。

浅论高校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 篇5

浅论高校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

目前,竞争情报是科技情报界研究的热点.阐述了竞争情报在我国的`发展概况,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意义,并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模式及策略.

作 者:熊燕 XIONG Yan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图书馆,湖南省怀化市,418008 刊 名:河北科技图苑 英文刊名:HEBEI SCI-TECH LIBRARY JOURNAL 年,卷(期): 22(4) 分类号:G252 G350 关键词:图书馆   院校图书馆   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服务  

情报服务模式 篇6

图书情报;信息服务;产业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迈进信息化社会,图书情报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从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图书情报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推进对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图书情报的发展背景

图书情报作为一门近代科学的图书馆学产生于19世纪初,确立于19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赫罗普(F.Machlud)认为,情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任美国国务卿乔奇·舒尔茨认为“信息革命可望像上个世纪工业革命那样,决定性的改变我们星球的常规……信息(情报)是我们新的国际标准。财富将根据信息传递情况而增减”。

以美国为例,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信息情报社会以来,信息不但进入了各行各业,也渗入到每个家庭,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不可分割的组成。在美国,的经济生活和管理中,信息情报系统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分地显示出,美国社会对图书情报信息的重视程度。

2.国外图书情报发展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发展跨越到了以信息为主导的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图书情报信息网络得到了广泛普及,充分发挥图书的信息情报作用,也推动图书情报信息产业化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进入21世纪,图书情报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图书情报信息实现产业化发展,对于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社会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近几年,在美国图书情报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新趋势:iSchool信息学院运动。iSehool强调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为人和社会服务,既区别于传统的图书情报学院,又区别于以技术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该体系以信息、技术和人作为研究中心,注重培養学生识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强调知识导向、能力导向、市场导向和未来导向。这对国内的图书情报教育很有启发作用。

3.我国图书情报的发展现状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自1913年草创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界的坎坷发展,1984年进入提高时期后,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得到了发展迅速,业余教育和短期培训也跟着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起来。90年代初,我国在图书教育上形成了“三个层次、七个级别”的教育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和信息传播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情报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开始被虚拟网上图书馆所代替,传统功能进一步萎缩。目前,全国各大图书馆均已相继建立自己的网站,已经大大加强了网络图书馆的功能建设,向社会提供了极大的信息情报便利。但是不难看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虽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未达到完善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4.图书情报行业信息服务产业化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十一期间,我国加大了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推动了传统图书产业的转型,资源被更新、更快地开发和利用。图书信息情报对于促进各领域产业技术水平的更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服务功能。图书情报行业的信息服务产业得到了蓬勃兴起,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2005年,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16.6%。信息情报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

目前,随着我国高科技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网络传播方式的广泛运用,图书情报信息也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图书情报信息产业必须将传统的信息处理流程加以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着的社会。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图书情报产业提供的资料内容日益丰富,其服务对象也更加淡化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人们对图书情报的运用更加方便。可以预见,图书情报产业将处于社会信息交流的枢纽地位,其服务功能必将继续加强。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社会对于信息情报产业化的需求,还将继续放大和持续下去。

5.图书情报行业信息服务产业化的现实意义

图书情报部门是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渗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图书情报服务,由于是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信息的及时性和全面性,无法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必需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和资金投入,开展一定规模的经营管理产业化服务,才可以满足多样化的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服务产业化符合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图书情报信息服务的深入与拓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观,被当今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我国传统的图书情报部门长期依靠行政部门拔款,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或经费批拔缓慢等问题,造成多数图书情报部门的馆藏更新延缓,无法满足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适应现代化的信息情报发展需求,是一种无形的羁绊。信息产业化服务是图书情报部门适应社会,实现自主经费补充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与社会协调,保持与社会同步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是促进图书情报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国现有图书情报人员,整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较低,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图书情报行业的发展。把图书情报部门推向市场,加大产业化力度,一方面可以激励人才成长,实现其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图书情报信息服务产业化可以为社会培训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共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多样化的动态知识体系,对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密集度、技术含量,智力结构、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图书情报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知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对网络情报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解读,生产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因此,图书情报行业信息服务产业化,容易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对于社会人才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6.我国图书情报行业信息服务产业化的完善对策

要建立、建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图书情报行业信息服务产业化的重要性,以法定的高度,为图书情报产业化做好长期的规划。

树立先进的情报信息服务意识,从现代图书情报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世界各国的大中型图书情报服务部门都已经提供了各种图书情报服务。图书情报部门作为一个信息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是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和选择。因此,图书情报信息部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先进的情报信息服务意识,开展多层次、多门类、多系统的信息资源服务,搞好各类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工作,及时向用户提供最新的信息指导。

加快信息资源基础建设。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图书档案文献资源逐渐向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方向发展,情报资源从纸质向电子型文献方向进行转變。数字化是未来信息基础的核心,因此,必须加快图书情报部门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伐,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地,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服务。

培养专业化人才:现代化图书情报信息服务部门需要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管理人员,以便向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情报信息服务。他们需要负责着情报资源的信息搜集工作、还要承担加工和处理的重任,并且发挥专业优势,随时能够通过和用户的联机对话,,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因此,在面对图书情报产业化的要求和挑战中,必需加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情况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需求。

7.总结

目前,随着数字化信息的发展,图书情报行业信息资源正呈现网络化的发展,信息产业化的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只把情报信息产业推向社会,建立开放性图书情报行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才能这些信息资源组织起来,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及时、便捷的图书情报信息服务;才能通过成立相对独立的情报信息生产销售经济实体,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最终为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情报产业奠定基础。

[1]宁玉山,顾生等.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

[2]李华婷.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情报服务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

[3]罗力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影响[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04

[4]彭斐章.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

情报服务模式 篇7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情报机构,资源检索,服务模式

随着人类从工业化社会迈进信息化社会, 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 人们的信息消费活动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制定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 明确将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的推进提高到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高度。然而, 我国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 缺乏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极大地影响了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的效益和效果。

一、相关范畴问题

1.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的目的: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是为了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服务的工作从“书本位”转向“人本位”, 坚持以人为本, 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是围绕用户服务开展的, 面向用户开展知识服务才是图书情报机构的核心能力。

2.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的特点: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最终服务目标就是要使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到最适合用户需求的资源信息, 尤其在网络环境下, 数字化信息资源内容丰富, 格式多样, 存储版本多等, 因此实现用户个性化的检索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着用户对检索数据库的依赖程度, 尤其是用户个性化检索对于利用因素的分析和把握, 是影响检索数据库检全率和检准率的重要因素, 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更能直观地表达用户的查询语义及情感, 此时越符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词频推荐将引导着用户查询条件与数据库内容服务信息的贴近程度, 从而影响查询效果。

3.服务对象社会化网络环境下,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突破了原有的空间和地域限制, 网络把分布在不同系统、不同地域的信息资源融合在一起, 把分散在不同系统、不同地域的用户纳入了网络服务体系。另外, 我国网民数增长迅速, 2008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在2008年新增网民中, 18岁以下的网民和30岁以上年龄较大的网民、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和低收入人群开始逐渐接触网络, 使得数字化信息呈现出广泛性和平民化。

二、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服务模式管理现状分析

1.我国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管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 对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 长期以来处于分部门组织管理状态。信息技术、市场经济、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传统信息服务形成的强烈冲击, 图书情报界对如何寻找信息服务业的出路, 从单个的、小部分的管理、技术、经济等各个层面存在的不足, 尽管他们进行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果, 但系统与系统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协作, 缺乏系统、全面的总结, 严重偏离市场需求, 普遍存在“小而全, 大而全”的现象, 导致大量有价值的文献闲置与文献资源缺乏并存, 经费严重短缺与投资分散并存的矛盾。另外, 图书情报机构是公益性的传统信息服务业的认识, 很少有人系统地从社会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本质规律。

2.我国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数字化信息资源组织的无序化, 形成了多部门管理与无专门部门管理的现状, 无论是各部门与系统内部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都是盲目地开发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 例如, Chinanet等都各自建设功能相同的网络, 与各系统之间的重复建设, 都在一些主要城市建立只为自己的网站提供接入服务平台, 自己拥有客户服务及销售等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恶性竞争的出现, 造成了资源、资金和设备的浪费, 给国家的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管理业务工作标准的缺少衔接与统一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管理的方法、数据采集处理程序及分类标准等方面缺少衔接和协调, 各类数字化信息网络系统、信息机构林立, 分散, 数据和资源的建设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3) 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差异。在具体实施数字网络化图书资源掌握、控制信息服务平台时, 有需要各级图书馆及其公共阅览室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数据库实时更新、基于创新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等, 在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政府或相关机构进行引导, 以统一协作的机制来规范数字网络化图书资源检索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三、优化我国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管理的策略

1.制定出台政策。政策的制定主要是对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社会化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定, 规定社会化管理平台工作的总任务和方针。与此同时, 政策中还应加强对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有关的信息形式的修订, 以其丰富资源的优势和服务方式, 运用多种形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其中, 数字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图书信息管理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为在动态发展的网络环境中, 提供了更多有效、准确和实时的资源。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 将分散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连接起来, 以学习、进化与协作来实现图书资源的优化整合, 支持松散耦合、协同自治的信息服务等, 为实现社会化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业务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是社会化管理平台构建的根本。而目前, 困扰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重复建设、互不通用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管理平台宏观政策业务工作标准化制度保障、法律以及社会化监督, 行业协作割据现象与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的业务标准化工作的滞后不无关联。因此, 必须加强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工作标准化研究, 提高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公共服务能力与信息查阅能力。

2.完善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有效配置和功能。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要及时更新信息载体内容, 提供最全面最便捷的信息服务, 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监督体系。数字化信息图书资源被充分利用并且能够被广大用户便捷地检索。依赖于它的服务平台, 即信息检索内容服务提供平台, 具有联机文献查阅和书目检索的网络服务平台有利于数字网络化图书资源的信息内容提供, 便于资源与用户的信息交流。数字化信息图书资源检索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就是要具备网络联机查询功能, 包括对目录数据库、子馆馆藏目录数据库、共享资源数据库等的查询。当用户通过互联网登录数字网络化图书资源检索信息服务平台的网站或者客户端软件时, 可以输入查询关键字, 进行个性化查询条件录入, 检索信息服务平台根据联机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进行检索反馈, 把符合查询条件的书目及其馆藏地址以信息检索的结果呈现给用户。用户对检索的结果进行筛选, 对感兴趣的书目信息进行记录, 并最终选择符合要求的书目信息。联机交互编目功能不仅可以促进数字网络化图书资源检索信息服务平台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 而且有助于提高检索效率。当用户通过数字网络化图书资源检索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书目查询时, 可以实现在线馆际借阅功能, 不仅需要对馆藏信息进行共享, 而且需要建立统一的采购体系, 形成统筹采购机制, 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进行检索信息服务平台的资源合理化配置, 实现更大、更多的稀有资源共享化及全面化建设, 增强服务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

3.实现合作与联盟。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及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数字化环境,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服务就离不开网络的支撑。例如, 万方数据公司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完整科技信息数据库之一, 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 坚持以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 在丰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运用先进的分析和咨询方法, 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增值服务, 在从事科技文献收藏与服务、数据库的建设、信息分析研究、信息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报学人才培养及媒体出版等业务的基础上, 研究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通信、电力和医疗行业竞争情报系统一系列信息增值产品, 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全面解决方案, 服务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 以满足用户对深层次信息和分析的需求, 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万方数据的重要作用, 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因此, 进一步深化数字化信息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服务行业合作与联盟将为实现社会化管理平台提供动力支持。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业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我国图书情报业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发展空间会不断扩展, 研究领域也会不断更新, 图书情报业数字化信息服务会取得更大的成效。与此同时, 也存在着观念、技术、资金、人才、制度和机制等诸多发展的瓶颈, 图书情报机构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一时无法翻开崭新的一页, 对数字化信息服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任重道远。因此, 我们必须通过引入社会化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模式, 造就适应社会变革、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具有效率和效益, 在管理水平上、组织战略中、服务质量里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社会化新型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 从而使数字化信息服务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吴茵茵.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建设与利用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22 (4) .

情报服务模式 篇8

1 中小企业的情报服务模式现状

在信息时代, 数据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日渐丰富, 信息服务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推动着中小企业情报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在大数据环境中, 各种数据信息快速传递, 动态采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其中一些数据详细记录了人们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信息, 客观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所以, 中小企业要想在大数据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情报服务系统, 组建专门的情报信息分析小组, 及时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信息, 整合和集成出新的数据信息,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帮助。

2 构建情报服务模式的对策

2.1 构建多源化、智能化的数据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 中小企业情报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多源化、智能化的数据服务平台。建立专业的数据化服务平台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情报服务工作的投入成本, 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数据情报服务,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情报需求。在构建数据服务平台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用户的情报实际需求情况, 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不断创新数据平台服务模式, 为用户提供满意度高的情报服务。

2.2 注重用户需求和参与度的实现

在大数据时代, 中小企业的情报服务工作要以驱动用户需求和调动用户参与度为中心, 全方位调动用户的参与度, 进而才能获取准确的情报信息, 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情报服务流程, 注重用户情报参与度的实现, 将用户反馈数据信息与用户需求信息结合起来, 全面提高中小企业情报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3 选用模板化、集成化的功能框架

在大数据时代, 中小企业的情报用户类型比较复杂, 用户的情报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中小企业要想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情报需求, 就要设计出符合用户个性化的情报服务系统, 这样才能满足情报用户的需求。因此, 在构建中小企业情报服务平台时, 要选用模块化、集成化的服务功能框架, 高效地将各种服务功能数据整合在一起, 建立一个全新的情报服务平台, 为情报用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情报服务, 推动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4 建立全方位的数据用户服务系统

情报用户的情报需求是多层次、宽领域的, 中小企业要想提高情报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就要建立起全方位、面向所有用户的数据用户服务系统,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技术, 为用户设计出宽领域的情报服务平台, 快速、高效地将情报数据传递给用户。比如, 借助微信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专项型情报服务, 也可以及时、快速地分析用户的情报需求, 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情报服务, 增强情报服务系统的预警性能, 确保情报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推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 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 就要建立起个性化的竞争情报服务体系, 及时了解用户的情报需求, 借助大数据环境所提供的数据处理工具、各种工程化的数据思维模式, 凭借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 形成一种模块化数据, 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情报需求, 推动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在竞争情报发展过程中, 中小企业借助相应的情报信息完成相关工作, 也可以批量化生产个性化情报, 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情报信息生产效率, 为用户提供导向性情报服务, 推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在大数据环境中, 中小企业在竞争情报工作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同时, 大数据时代又为中小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因此, 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 建立专属于中小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 不断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力。针对中小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下竞争情报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 建立起相应的竞争情报服务系统,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中小企业,情报服务模式,竞争情报系统

参考文献

[1]曾德超, 许明金, 彭丽徽.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中小企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 2015 (01) .

创新信息服务重塑情报机构形象 篇9

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 产生着持续的、大量的、迫切的信息需求, 这些信息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崛起, 将这些急剧攀升的信息需求从资源实体上的获取障碍转变为资源选择上的困难。如何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实现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 为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是科技情报机构信息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1. 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

传统信息服务以到馆用户为服务主体, 采用流通浏览借阅的服务模式, 受科技情报机构服务时间和服务空间的限制。平台建立以后, 在服务到馆用户以外, 在线服务的用户数量增长很快, 比例不断攀升。根据用户不同的信息和需求特点, 采用适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服务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以平台在线联机网络为主, 服务向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

信息服务模式转变以后, 拓宽了服务对象范围, 用户结构也发生了转变, 文献借阅查询更宽广、获取更便捷, 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 提升了知识服务和知识传递的效率。

2.信息资源体系的转变

传统的信息服务依托的是有限的馆藏文献, 载体以实体资源为主, 主要是图书、杂志、胶片、磁带、光盘等, 目前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新型文献资源服务保障体系是平台上无限的资源, 这些资源的建立和管理基于主题或学科的知识环境, 馆藏是

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 整合在一个平台下, 使用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元数据互操作技术——“OAI-PMH”框架实现数据整合。各建设单位是数据提供者, 共用一个平台门户, 使用数据无须迁移, 可实现一站式搜索, 在不涉及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将全文资源直接向用户开放, 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满足网络平台环境下用户多层次、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表现在:首先平台建设本身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战略性文献支撑体系, 要求平台成员单位的业务、服务、资源、系统融为一体, 因此无论是从网络建设、资源整合还是对外服务上都体现出了平台的公益性和共享性。再者,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零散的、随机的、变化的、局部的,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地区之间存在不均衡性, 不同的信息环境, 用户发现和利用信息的习惯也不一样, 平台的建设, 为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多样化提供了量的保证。

同时, 信息时代人们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提高, 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面对平台上庞大的、多层次、多样性的信息资源, 用户的需求从资源稀缺转向选择困难, 他们希望服务者能够针对他们的需求, 量身定做提供全程的、全方位的服务, 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平台共建单位, 依靠自己的力量都不可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客观上要求信息服务必须有分工有合作, 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是当今信息服务的一大特色。

3.信息服务内容的变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多种实施功能为手段, 以门户网站为依托, 呈现出的是以满足用户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知识传递。有些服务虽然沿用了其在传统的文献

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崛起, 将急剧攀升的信息需求从资源实体上的获取障碍转变为资源选择上的困难。因此, 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是科技情报机构信息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面对平台上庞大的、多层次、多样性的信息资源, 用户的需求从资源稀缺转向选择

的知识服务转变, 经过几年的实困难。践, 科技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模

科技情报机构信息服务发生的变化

依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的指示精神, 各地区科技情报机构相继对文献服务人

员和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 建立了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以下简称“平台”) , 实现了资源共享, 并由原来传统信息服务向网络化

式、信息资源体系、信息服务职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电子信息, 资源呈现多样性和共享性。

信息资源体系的多样性表现在:平台建设单位以各自的文献资源,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服务和信息服务中的称谓, 但是服务内容却发生了崭新的变化。

(1) 文献检索与原文传递服务, 区别于传统的用户到文献服务单位手工检索、复印和借阅流通的方式, 更多的是全文在线请求和原文传递。 (2) 专题信息服务, 发布中心各成员单位的研究咨询报告, 编译、汇编资料, 专题文献资料等成果。 (3) 个性化服务, 包括定题服务、个人图书馆服务和委托检索。 (4) 委托检索, 通过

服务人员要懂得服务对象的专业, 才能提出更直接更专业更深层次解决问题的

中心递交国内外文献委托检索请求。 (5) 科技查新, 是平台共建单位利用光盘数据库, NSTL、CNKI以及重庆维

普、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多方案。个镜像站点, 并与 (BDS) 以

及DALOG系统等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相连, 可以联机检索近千个数据库。

信息提供的知识性。通过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和问题分析, 针对用户的需求, 可以分课题、分专业, 替用户代检学术动态信息, 对各种显性或者隐性资源重组、创新、提炼, 定期或不定期地传递给客户。

发布索取的智能性。用户可自主设定所跟踪的学科领域中的专题, 自动获取中心收藏的最新相关专题信息, 一旦需要可直接调取相关内容, 无须再次上网查询。定制推送服务能够极大地节省用户的上网时间, 快速、高效地提供您所关注的, 由用户自己量身定做专属的专题信息套餐。

科技情报机构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1. 平台运营管理缺失, 导致信息资源共享障碍

平台基础建设完成以后, 后期管理没有跟上, 成员之间没有一个法律层面上的协议约束, 技术标准不统一、不规范, 共建共享存在一定困难。这些对科技情报机构的地位提出了挑战, 用户利用信息资源仍有很大的障碍, 对文献平台建设功用发生了质疑。

2. 顾客强势, 造成服务角色缺失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下, 不可避免地出现买方市场, 导致顾客强势。互联网业务发达和搜索引擎的强大, 使得科技信息的传递日益便捷, 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站点访问、网络传递乃至自建镜像站的方式来获取和使用需要的知识信息, 完全不像传统信息服务时代局限于一定的地域, 这直接导致从事信息服务的工作者社会角色弱化, 可有可无。

3. 服务内容缺乏特色, 知识传递不足

信息服务内容重复, 缺乏特色信息服务, 知识传递不足。大多数的平台资源, 有相当数量的重复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所提供的主要电子资源在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复性, 大部分

科技期刊均可同时在上述三大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反, 能够深层次开发和提供馆藏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及个性化服务的较少, 利用率较低。特色资源少, 普遍缺乏实用价值较高的特色资源, 缺乏

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经过深加工的国内外学术动态、理论研究、学科发展等富有专业特色的知识数据资源。

4.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失衡, 知识服务无法顺利开展

满足用户需求是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的基本目的, 这种用户需求不是简单的信息提供而是定位在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上, 这就要求服务人员要懂得服务对象的专业, 才能提出更直接更专业更深层次解决问题的方案。国外图书情报界有一种说法:即在情报机构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 单位建筑物占5%, 文献信息资源占20%, 而情报工作者占75%。知识服务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具备传统的图书情报知识, 还要有学科管理水平、外语储备能力。但目前, 无论是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人员配比都远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信息服务人员储备不足是信息服务最大的障碍。

积极适应知识服务的新时代

平台环境下的知识服务模式是依托门户站点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仍然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1.落实共享机制, 扩大知识资源的使用范围和深度

要改变共享平台目前不能完全共享, 阻碍知识服务的畅通传递, 必须加强政府的指导功能, 成立协作统一体, 实行“制度先行强化管理”的原则措施, 借鉴围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模式, 吸收著名科学家参与决策机构。建立、完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运行机制及管理机制等配套措施, 使参加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各成员单位和分站点之间能够共享他们的投入和贡献。进一步改善知识传递资源平台的网络环境, 创建适应知识资源平台发展的制度环境, 增加知识服务功能, 提升其知名度, 满足不断增多用户对知识服务的新需求。

2.加大用户教育和培训的力度, 开创信息服务新局面

科技文献信息平台, 是国家科技文献支撑系统, 对国家创新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能一建了之。要积极推广国家科技图书文献巾心的资源渗透战略, 采用平台+分中心+站点+用户的模式, 面向科技创新基地、科研院所、研究团队 (课题小组) 和个人, 以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服务为手段, 提升科研用户信息获取能力与利用能力, 提升科技情报机构的品牌文化, 发展科技情报事业, 区别于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和个人自建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

3.根据地域或行业自身的优势, 突出有特色的知识服务

扩大招募有特色的文献资源共享成员单位进入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的知识服务体系, 尤其增加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技报告等知识性文献资源的建设。根据自身的特色馆藏、学科和专题数据库, 或依据本机构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等开展的具有特色知识服务。

4. 加强知识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开展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个性化服务, 是指针对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 在对用户个性、习惯、行为、爱好、知识积累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方式, 主动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信息和服务。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必须具备高超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较好的知识结构, 外语知识, 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综合技战术水平。

情报服务模式 篇10

关键词:服务创新,医学情报,情报服务,信息资源,服务质量,检索

医院专业人才比较集中,随着当今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竞争加剧,医务人员要在医学知识和医疗水平方面不断创新,就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情报信息。而医院图书情报信息部门就是医护人员利用信息、获得信息的重要场所,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医学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等也发生了变化,大力发展医学情报信息,对医院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图书馆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情报服务工作。

1 加强期刊、图书借阅及中医药文献检索服务

医学图书情报部门的任务就是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做好流通阅览工作。目前,我馆内部逐步实现了管理现代化,图书馆通过集成管理系统及电子条码扫描加快了读者接还图书的速度以及新书的加工流程,繁杂的"借还"以及"图书、杂志上架"等工作逐渐减轻,图书管理的逐步规范化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以往单一、传统的服务模式向信息服务新模式转换。

以往,科研人员主要通过阅读期刊等索取所需要的信息,情报意识薄弱,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及时从网上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已成为必然,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是在必行。数字图书馆是对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各类信息进行管理和有效的利用,能为广大读者提过便捷、高效的信息资源。近十年来,我们不断丰富信息资源,陆续已不同方式购置了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HKD(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维普数据库、超星独秀等,并且建立了15人的电子阅览室,受到广大医务及科研人员的欢迎,使他们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医学发展信息,阅读到最新的电子出版物。当今医学科研工作者要想在科学理论上有突破、在技术上有创新,就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掌握医学情报信息的量(1。因此在他们获取信息过程中,逐渐会从被动变主动,认识到医学情报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利用情报,了解当今医学发展,拓宽研究领域,做更多的研究工作,出更多的成果。本馆工作人员也通过多渠道学习,掌握了信息的服务能力,帮助读者掌握各类信息检索方法,使读者快速准确的获取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节省了医护人员及科研人员查找资料的时间,为本院及外单位读者提供了一定的医学资源保障服务[2,3]。

2 积极开展中医药课题查新服务

科技查新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以文献检索为基础,经综合分析对比,对其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进行相关调查与评估,最终出具有根据、有分析、有对比的报告。查新对减少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科研课题立项及成果申报的一个重要环节[4],我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西北地区唯一一家文献检索分中心,近年来一直受理陕西省及西北地区一些省份中医药课题的立项、结题及成果查新工作,4人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查新资格证书,1人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查新资格证书,确保了申报课题的质量,我们还在网上建立了查新检索委托单的电子文档,用户可在网上填写查新内容,通过电子信箱传回,节约了时间,尤其方便了外地委托者,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我们还对本中心2004-2006年受理的73项查新课题的查新项目委托单位、委托人职称结构、查新性质、要求出具查新报告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了解了本省中医药科研开展情况,为科研管理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建设性依据,了解和掌握本省乃至西北地区中医药工作者的基本情况。比如从统计上我们发现,进行课题查新的单位及地区分布不均匀,课题申报单位相对集中;从查新委托人职称结构来看,副高以上申请课题占到82.19%,中级职称申报明显较低,具有中级职称的人群是各医疗单位的科研工作的主要骨干力量,也对单位科研工作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建议科研管理机构应鼓励及扶持中级职称人员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并能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查新,我们也能为科研及临床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比如建议科研人员要进行选题前的文献检索,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将科学信息与研究结合起来,平时注意收集、加工、分析文献,从中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避免无效的重复劳动,提高研究效率。可以看出中医药科技查新对减少中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中医药学科技查新工作[5]。

3 开展多样化情报服务,为医院管理者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支持

互联网医学信息资源丰富,但往往处于无序状态,由于科研人员工作繁杂,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在网上查阅信息,而且由于网络有时还存在"网上堵车"等现象,使得传统信息服务显现优势,纸质型的出版物能汇集大量信息,使相关人员能以较少的时间阅览到大量信息。因此在做好检索查新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配合院里的工作,每月从网上或报刊上筛选最新的医学信息,编辑出版了院内情报刊物《医院管理与决策》、《中药信息与开发》,及时为行政部门及科研工作者提供有关医院建设、中药研究、临床医学等方面的新观念、新发现、新成果、新技术等,为他们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医学信息。今后我们应该更积极地开展情报调研,深化医学图书情报服务层次,逐步从信息开发向情报分析工作发展,有针对性的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在为医院临床科研服务过程中,发挥医学情报在科研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6]。不断开拓创新,强化服务功能,确立新时期医学情报的服务新模式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4 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医学情报工作是医学研究前期的基础性工作,但由于人们对医学情报工作的认识不足,加上科研、临床发展不平衡及医院管理决策等因素的影响,图书馆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医院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支持不足,直接造成这部分工作的经费不足,导致馆藏不足,服务区域不断缩小,况且人员待遇偏低,加之人员配备不合理,出现断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情报服务质量。其次情报部门自身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对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学习等等,势必都会对医学信息部门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许多发展较好的医院已将图书情报部门划归为医院信息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5 进取创新提高服务质量谋求发展

当今世界,谁拥有高度发达的信息资源,谁就拥有未来。纵观全球,尤其是美、英等发达国家,为了获取高新技术发展优势,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信息尖端技术,以提高本国的竞争能力。这种世界性的"信息热潮"也为我们图书情报的发展提供了契机[7]。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医学信息及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是医学情报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因此提高相关人员自身素质至关重要,医学图书情报人员必须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应掌握现代信息的交流特点,熟悉医疗研究动态,能够捕捉最新的医学研究信息,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报管理技能,包括文献的搜集、检索、综合分析能力,暨要具备较高的文献服务技能以及文献深加工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应与临床科室及科研人员进行沟通,开展广泛的用户调查,了解他们对医学信息的需求,积极开展定题服务,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医学信息情报;其次随着医院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医院图书情报工作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这就需要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开发文献资源,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情报人员也要熟悉计算机的使用,并且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多样化、及时性的需求,更好的为行政、科研及临床医疗提供增值服务。

情报人员除了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以外,还应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职业道德缺乏,势必造成消极工作,比如对待读者不热情,服务不主动等等,这样,也会影响到自身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贯穿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去,全面提高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

由于当今医学文献数量剧增,任何图书馆不可能做到样样齐全,传统的、相对独立的医学情报部门不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医学情报部门应该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协作关系,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建立行业系统的情报网络,积极开展馆际交流,发挥图书馆的整体效能和情报职能[8]。总之,要不断用新观念,新思路更新服务方式,只有创新才能使图书馆更具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逆世秋.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医学情报服务质量[J].医学信息,2005,(11):1503-1504.

[2]杨平.网络信息资源与医学情报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2):133-138.

[3]陈蕃.医院图书馆的管理与应用[M].医院图书馆的管理与应用,1991.121-123.

[4]李文红.查新课题申报项目热点透视与反思-科研呼唤原始查新性[J].情报科学,2002(,12):1233-1236.

[5]孙力.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西安分中心2004-2006年查新项目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2008(,1):89.

[6]滕洪松.对新时期医学情报工作的思考[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3):90-91.

[7]吴慧萍.论医院图书馆的医学情报工作[J].医院图书馆杂志,1994,(4):4-5.

情报服务模式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优势和方式

研究竞争情报就是研究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以及竞争策略,竞争情报服务的核心是对整个竞争环境进行一个全面监控的过程,其方式是具有法律保护性的,并不是为了得到利于己方的情报就去违背法律,它是运用合法的方式对竞争对手的情况资料进行收集的一个过程,它可以对即将出现的危险做出及时的判断与预警,可以让企业避免处于竞争劣势,从而给企业提供一个战略调整和决策的时间。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它可以让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更强,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更好的途径。因此,本文在这里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优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一、高校开展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的优势

1.专业人才竞争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机构,它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而是一家服务性的机构。但它还是设立了专门的情报服务工作部门,并且还配备了具有专业素质的情报工作人员。这类人有着非常好的检索能力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等。这些工作人员长期从事该项工作,对文献的检索工作已经相当的熟悉,并且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他们对这个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清楚,大到文献的范围,小到文献的内容是什么都知道。这些工作人员是一支非常专业的人才队伍,拥有这样专业的情报能力的人才是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这与高校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优势资源。

2.文献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量非常巨大,文献资源相当丰富,内容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其内容价值高,技术情报价值也跟着变高。所以,高校历来对本校的图书馆都是十分重视的。据相关统计得知,全国上下高校图书馆文献总的馆藏量占据了全国的一半,这是个相当大的优势资源。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创新,现如今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收藏大量的印刷品,还要收集一些光盘、磁盘等影像资料,如此来增加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使文献资源涉及的范围更大、更全面。

3.设备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对新的情报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非常大,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支出,甚至超过其他企业的情报机构。设备的更新升级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方式。随着这些年来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有了自己的网络和数据庫,有了文献信息管理软件等,这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提供了便利。

4.情报环境优势

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平时的科研任务量十分巨大,科研项目相对较集中、科研出的成绩也多。这里是文献情报信息的聚集地,这里情报资源无所不有,情报意识浓厚。且综合类型的高校专家学者众多,请教起来非常方便,他们是情报资源非常强有力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声誉良好,拥有一部分稳定的读者群,这些读者中有可能存在一定数量潜在的竞争情报用户,而这一点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提供了非常好的情报环境。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方式

1.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导入服务

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活动,首先是进入企业竞争情报的系统,这个领域相对企业而言是比较陌生的。高校图书馆为企业设计竞争情报系统结构和建立情报竞争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建立竞争情报机构,并让它能正常运转,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服务。

2.企业竞争性人才培训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中,人才是关键、是核心。要使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发挥功能,亟须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处理开发与利用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高校图书馆利用情报检索专业人才的优势,发挥情报检索业务人员实践经验丰富,而情报检索教师理论性的特长,为企业培训竞争性人才。

3.情报信息技术支持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以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提供一定的帮助,比如企业内部情报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定期维护、升级等工作。还有现代化信息设备维护保养、检索技术咨询服务等等,为企业竞争情况系统正常运转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高校图书馆在为学校科技服务的时候,应该改变思想观念,走出去扩展服务市场,以便于充分发挥出其他人无法拥有的优势。对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其实是加快学校教学、科研的另一个途径,应与企业的技术精密结合,这是快速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必经过程,也是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剑虹.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37):127.

[2]刘志杰.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为中小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刍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3(23):97.

情报服务模式 篇12

据业内人士估计, 2008年中国竞争情报市场 (包括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软件、竞争情报调研服务、竞争情报咨询和竞争情报教育培训) 的市场规模超过10.7亿元, 竞争情报软件 (不包括知识管理) 系统约5000万元, 竞争情报调研服务约2亿元, 竞争情报咨询服务约3亿元, 商业情报 (数据、报告) 提供服务与销售约5亿元, 竞争情报教育培训2000万元。

相对于全球市场, Gartner、Meta、O v u m等咨询公司把竞争情报系统 (CIS) 、内容管理 (CM) 产品和服务规模评估在80亿~120亿美元之间, 对全球2000家规模最大企业的IT支出预算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80%的用户选择了竞争情报系统相关产品和服务。据了解, 目前已经配置和使用了CIS软件的企业, 对于系统提供的竞争情报功能普遍感到不满意, 认为提供的功能多集中在信息搜索和管理上, 与一般MIS系统的差异不大。

企业竞争情报的数字化误区

信息特别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自动化采集和检索, 甚至自动摘要、标引、分类等都是竞争情报系统必须的基本功能, 但不是核心功能, 因此不是竞争情报技术的核心。竞争情报技术的核心部分, 如多元异构信息源的整合检索处理、非结构化信息内容挖掘和智能关联技术都还没有达到满意的实用程度。这些技术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恐怕还很难预测。

其实, 市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应用的问题。企业竞争情报项目常常和其他企业信息化项目相提并论, 这种提法实际上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对竞争情报系统的数字化预设。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很多东西是可以自动化、计算机化、数字化的, 但是竞争情报不能, 至少不完全能。因为竞争情报不同于信息, 竞争情报的本质是数字/信息所代表的含义及其关系, 这是需要人类独有的能力——理解、推理与联想来处理的, 而计算机在这方面的能力尚不能与一个孩子相比。

因此, 很多企业在实施企业竞争情报项目时, 过分注重信息处理技术层面的东西, 就陷入了数字化误区。企业竞争情报的另一个数字化误区是结构化数据误区。在企业的内外部竞争环境中, 80%以上的信息是文字文本类的非结构化信息, 而竞争情报的本质在于信息的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大部分都是非结构化的, 结构化的信息在上升为竞争情报时也需要“意义”的提取和表达, 这些工作是自动化的形式化系统所不擅长的。因此,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企业竞争情报是一个人机协作的工作体系, 需要有人员、流程、制度、分析工具及支撑信息系统共同构成, 而不能看成是一套软件系统或者网络信息系统。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现状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竞争情报理论的不成熟有关。竞争情报的概念定义的模糊性, 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和系统建设。当然, 也严重地影响了竞争情报系统的研发和设计。

竞争情报软件和服务行业正处在“拐点”上

2008年的竞争情报行业发展, 正像张左之先生在《盘点2008竞争情报》中所说的, 是不平常的一年。系统软件乏善可陈, 会议和培训比较活跃。但从整个行业角度看的话, 会议和培训的那点明快的色彩立即被行业主体的沉闷所掩抑。2008年对于竞争情报来说, 不是一个好年景。个人认为, 2008年的竞争情报是震荡盘整的一年, 是多方试探寻求突破点的一年。

笔者说竞争情报正处在“拐点”上, 实际上是很容易产生误读的。因为拐点是一个数学概念, 而在生活中, 拐点多用来说明某种情形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或回落。遗憾的是, 这样的解释是错的, 其实应该被称作极值点、稳定点或者驻点。因此, 通常所说的经济的拐点, 如房地产的拐点、股市的拐点, 其实是用错了概念词。本文所讲的竞争情报的拐点, 指的也不是处在加速、减速或者极值点上, 即不是确定地出现掉头或者转向, 而是将要出现新的趋势。

实际上, 考察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有一个基本的框架——需求、供给、市场。需求是行业发展也是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供给则是行业向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能力的体现和科学技术发展在该行业产生的价值体现。应该说在需求和供给的基本面都很强劲的情况下, 市场就会有很好的发展。这个判断是没有错的, 但这只适合宏观和较长周期的情况。

市场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供求的基本动力, 还取决于供求的各种机构性因素, 特别是局部和短期的市场发展更加取决于这些因素。这就像股市中有的股票怎么分析都应该是涨势, 可就是不涨, 怎么看都该调整的股票股价就是一个劲地往上蹿。竞争情报的情况就是结构化因素在起作用。

具体地说, 企业对于竞争情报的需求无疑是强劲的, 即便是遭遇金融危机和随后的经济衰退, 丝毫也没有降低对竞争情报的需求, 甚至可以发现这种需求在增长。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需求出现了分化和细化的趋势。从2008年及以前的情况来分析, 这种分化和细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趋势, 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持续发展的进程。对于竞争情报界而言, 这种进程值得高度关注, 并应该采取行动重点应对。竞争情报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基本面还是好的, 至少是在增长。

进一步讲, 现有竞争情报技术、产品 (包括竞争情报服务) 还没有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 甚至连高速增长期都没有达到。当然, 竞争情报新技术、新产品 (含服务) 的研发和投放市场情况的确不理想。这一点, 可以从张左之先生的分析结论得到佐证:竞争情报软件乏善可陈。的确, 竞争情报技术和产品的供给缺乏创新, 从而不能提供竞争情报市场新的增长点和放量增长的动力。但是, 这影响的是增长速度和未来趋势, 对当期市场的规模影响不会那么快、那么严重。或者说另有其他因素, 对竞争情报行业市场产生了更加严重和更加直接的影响。竞争情报行业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这恐怕已经是业界的共识, 从之前的“竞争情报是皇帝的新衣”的讨论, 到如今“竞争情报是不是穷途末路了”的疑问, 以及知名的竞争情报网站和公司的关停并转, 都在验证着一个大家不愿意承认的结论——竞争情报行业市场处于弱景气状态。讨论到了这一步, 我们不禁要问, 竞争情报行业市场到底怎么了?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 是资源配置、市场组织和市场营销出了问题。

竞争情报行业市场趋势推测

对于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要是想做出预测的话, 最简单稳妥的方法是趋势外推。但这种方法最不适合的就是处于拐点上的事物。如果一定要做的话, 就会冒很大的风险。这就难怪有人说, 经济预测其实是个屡战屡败的悲壮工作, 当然不排除有时误打误撞可能碰上一次准的。

客观地讲, 中国竞争情报行业市场的预测具有相当的难度, 因为我们严重地缺乏统计。首先是缺乏数据, 其次, 很多研究在使用概念上非常随意, 大量的数据未经严格定义, 甚至定义都没有。同样一个数据, 各家研究机构和学者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比如, 竞争情报系统、竞争情报软件。许多研究报告在这些定义上不统一, 当涉及到产品市场数据的时候, 这种差异非常大。有的研究报告甚至自身都不对数据做出详尽的统计解释, 这样的数据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可比性。

有鉴于此, 笔者也不去冒险预测2009年的竞争情报市场数据, 而只对中国竞争情报行业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和趋势做一个粗浅的推测, 希望对于竞争情报技术、产品和服务厂商、企业用户以及竞争情报研究者、工作者有一点参考意义:

随着大量企业逐步导入竞争情报, 初步具备了竞争情报功能, 大量的企业将开始采购情报源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这会给竞争情报服务商带来新的机会, 特别是经济贸易数据、行业数据、市场数据、媒体监测、消费者调研数据的提供商, 将会获得扩大用户规模的机会。过去很多企业由于没有规制化的情报职能设置, 从而造成情报功能缺失, 或者将情报功能简单外包直接购买有些研究分析报告, 自身并不使用这些原始情报数据。

多样化的情报分析——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工具需求。必须看到, 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在迅速提高, 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管理正稳步地进入到企业日常运作之中, 各种信息、数据需要进行“意义”的抽取、关联分析, 形成情报以支持商业决策和市场行为。由于行业和市场的差异, 需要各类的情报分析工具, 特别是适合专业的情报分析软件。比如, 新闻和媒体行业的话语分析、电子商务方面的网络行为分析等。很多分析工具和软件可能不再 (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有) 冠有情报的字眼。这是竞争情报分化、细化趋势的具体体现。这也会导致大量的分析软件公司、市场和行业研究机构进入竞争情报领域, 虽然他们可能并不是打着竞争情报的招牌。

更多也更理性的情报外包。作为竞争情报厂商, 总是希望企业用户能够把竞争情报任务外包给自己, 无论是培训还是咨询。企业用户同样有这样的要求, 但这中间有一个矛盾:企业在不知道自己如何做的时候, 可能会采取外包的策略。但是这样的市场不会太大, 因为这样的外包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是不得已的选择。在企业知道如何做, 而自己做的成本 (机会成本) 高于外包的时候, 企业也会选择外包。此时的外包风险就容易控制, 且更加经济。因此, 这是更加理性的市场, 也更有持续性和发展的空间。

竞争情报服务市场开始挤压泡沫, 企业竞争情报的导入、实施、工具产品购入、情报源内容采购开始追求实用化。必须承认, 竞争情报在很多企业的效果不明显, 有很多竞争情报软件系统被闲置, 培训咨询像是看了一场电影, 并没有为企业留下什么。这与企业用户对竞争情报技术、产品和服务 (特别是竞争情报软件) 抱有过高的期望有关。随着企业用户对竞争情报认识的深化和正确认知的建立, 企业对情报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开始追求实用化, 对竞争情报培训和咨询也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

竞争情报培训出现结构性分化。部分开始引入理念培训, 特别是针对企业高层, 部分开始更加专业化、行业化, 深入到行业和企业内部。有一种观点认为, 企业竞争情报的导入期已经过去, 理念宣传、意识培养已经完成, 开始进入到技术和操作层面。这是一个市场营销方面的误区。这只考虑到了现有用户 (installed base) , 而没有考虑到潜在用户。当然, 这要求采取营销方面的创新。

情报监测服务将出现巨大增长, 连带情报监测工具软件和系统的销售出现较强劲的需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话语传播对企业运营和营销的影响, 已经到了怎么描述也不过分的地步, 网络信息情报的监测对企业非常重要, 无论是自身还是竞争对手的负面新闻、公众效应、消费者态度和偏好, 都已成为具有重要价值的竞争情报。2008年, 企业用户对竞争情报监测的强烈需求已经显现, 在三聚氰胺事件期间达到一个高峰。除了情报监测外包, 许多企业将建立情报监测控制系统, 情报监测和预警软件的销售必将得到发展。

竞争情报、知识管理、商业智能在各有侧重和分工的情况下, 将进一步互相渗透和融合。融合的方式和主体架构尚不明确。

依据个人对近年特别是2008年竞争情报行业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监测研究, 认为2009年在竞争情报技术和产品方面很可能将会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做出这样的推断有三个理由。

上一篇:金融前沿下一篇: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