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网络

2024-11-15

情报网络(通用12篇)

情报网络 篇1

摘要: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速发展经济的逐步深入, 社会的多种资源需要实现最佳配置, 以期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而图书情报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特别是近几年来, 出版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和价格的猛涨, 以及购书经费的严重短缺, 开展文献资源共享工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这既是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趋势, 也是今后图书馆改革的方向之所在。为充分发挥图书情报工作在加快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应起的作用, 实现图书情报资源共享, 建立地区性的图书情报网络是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图书情报,网络,资源共享

随着21世纪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自动化已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正经历着由传统模式向以科技电子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的转变, 致使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存储、管理、服务等方式上均发生着深刻变化, 这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实现图书情报网络化与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

图书情报资源共享是指某个图书情报机构资源为其他图书情报机构共同享用的活动, 实质上是图书情报机构以图书情报资源为工具, 按照互惠互利、互补余缺的原则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

(1) 目前正处于“资料海洋”、“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 文献资料在突飞猛进。在图书资料价格上涨、文献资料订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给各图书情报单位在书刊订购上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客观存上已大大影响了搜全率。给文献资料的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 因而各自为战很难形成气候, 可以说这是图书情报单位存在的一大难题。只要多加努力, 实现联网, 文献资源共享是有可能的。

(2) 科技情报业务工作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六项内容:即文献工作, 检索工作, 研究工作, 声像与样品。样本工作, 印刷出版复印工作咨询服务工作。各情报单位要想全面承认办好这六项任务是很不容易的, 只能扬长避短, 发挥各自的长处, 以不断满足社会和科技人员的需求。

(3) 信息资源共享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单独一个或者部分图书馆的馆藏无论多么丰富, 都无法满足社会各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 无法承担起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重任。因此, 图书馆必须组成一个大网络, 发挥整体功能, 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图书情报信息正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化形式, 将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图书馆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跨区域、跨国家的网络。人们可以在网络的任一终端上使用全球信息资源,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 我国资源共享的现状

2.1 观念更新不够

“自给自足”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我国图书馆情报界虽然开展了资源共享活动,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各馆文献收集的指导思想仍然是“自给自足”、“大而全”、“小而全”。对资源共享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刻, 为此, 我们应大力宣传资源共享的思想, 使人们转变观念, 推动资源共享的发展。

2.2 资源共享活动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 我国开展的资源共享一般是通过一些松散的民间组织进行的, 对成员馆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 既不受到法律的约束, 也不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势必影响资源共享在我国的开展, 为此, 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 使资源共享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2.3 文献资源布局不合理

我国的文献资源从整体上看, 存在着数量少而重复率高, 分布不均等问题;无论是地理布局还是学科布局或系统布局均不甚合理。据统计, 我国外文藏书和外文藏刊分别超过50万册和5000种的图书馆分别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东等8个城市, 东部沿海实力雄厚, 西部内陆较薄弱, 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充分发挥部际图书情报协调委员会的作用, 研究和探讨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的有关问题。

2.4 缺乏经费保证

资源共享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更多的文献和更好的服务, 但资源共享本身也需要经费投入, 如:开展大规模的文献资源调查, 建立协调机构, 建立书目数据库和联机网络等, 都需要大量的专项经费,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解决。

3 建立图书情报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具体操作方案

(1) 投入资金购建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 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 图书馆统筹规划加强各自特色馆藏建设, 统一提供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

(2) 建立主服务器, 图书馆都开发一个W e b服务器, 然后将W e b服务器连结在一起, 共同构成虚拟图书馆。

(3) 建立网络化的情报系统。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涌现出了不少新的问题, 情报网只有在实践中坚持改革, 不断探索, 才能使工作不断完善。从对用户实际调查结果来看, 建立情报系统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能改善提供情报的方法, 把情报资料的原件或复印件迅速交付给他;二是能改善获得情报的方法, 迅速查明有关情报资料, 核实其是否存在, 并得知其收藏地点。

(4) 网络化与一体化。目前有种说法, 就是把“图书情报一体化”看作是网络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建立情报系统的目的与原则来看, 情报网络系统确实是情报机构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 建立有序情报网络系统的意义就在于使各个能提供情报服务的机构共同组成一个协调的体系。

(5) 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 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建立图书情报信息网的可能性和紧迫性已摆在我们面前, 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 单靠少数图书馆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 各领导应充分认识建立信息网的意义和重要性, 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 搞好这一工作, 使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的激烈竞争中, 更具竞争力。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信息时代的健儿们振兴和发展插上图书情报信息网这一腾飞的翅膀。

总之, 图书馆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道路是必然的趋势, 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已为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又为资源共享架起了桥梁,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 又为资源共享的实现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要统一认识, 统一行动, 从全局出发, 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力争早日使我国图书馆网络与世界先进网络接轨,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图书情报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孟广均, 等.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版社, 2003:54~55.

[2]卢泰宏.信息资源管理:新领域、新方向[J].情报资料工作, 1994 (1) :8~12.

[3]李艳林.中外信息资源管理的比较[J].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4 (4) :12~14.

[4]汤津红, 钟守真, 杨子竞.信息资源管理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4 (4) :25~27.

[5]祁仁玲.信息资源理论与信息工程建设[J].情报杂志, 1995 (6) :22~23.

[6]霍国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层次[J].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6 (5) :68~71.

情报网络 篇2

那么,应该如何合法地在网上收集获取您竞争对手的情报呢?

1. 定期浏览相关网站

查找产品信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有关公司、商店、行业协会的网站上查找。国外领先产品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产品的明天,了解国外新产品的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帮助我们自己开发新产品极有帮助。查找产品信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有关公司、商店、行业协会的网站上查找。特别是在生产厂家的站点上,往往会有对产品的技术性能信息的详细说明。如我们有不明白之处,还可发电子邮件询问。我们不妨选择国外几家业内领先企业,定期访问他们的网站,跟踪他们的新产品开发信息。最好的办法是假装为竞争对手的顾客。

2. 经常参加行业聊天室

由于企业一般有较强的保密意识,所以在其网站上公布的信息常常经过特殊加工,一般深度不够,而且时效性较差,往往是企业已经或即将推出的新产品的信息。如何获取质量更好的信息呢?参加行业聊天室是一个好办法。特别是技术人员组成的聊天室。在不经意的闲聊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3. 注意跟踪竞争对手的网上招聘广告

现在,出现各种各样招聘与求职网站。通过网站召贤纳士几乎被所有的上网公司所采用。分析和研究这些网上招聘广告,我们可以获取许多竞争情报,能了解该公司所使用的技术、策略、研究和开发重点,甚至扩张计划等,

产品是需要人来开发的,从竞争对手公司对应聘人员技术背景的要求上,我们可以判断出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方向。网上有无数招聘网站,我们可以从中选择几个竞争对手经常发布招聘广告的站点,观察他们的人员需求情况,特别是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

4. 查找专利数据库

由于专利审批需要一定时间,而且需要公布专利的一般资料,所以,观察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情况是了解其新产品开发计划的途径之一,网上也可查找专利。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专利数据库或委托专利事务所代理查询。

根据联合国权威部门统计,约有90%~95%的新技术是在专利文献中报道的。通过检索竞争对手在某一技术领域申请的专利,并对这些专利及专利文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便能判断出竞争对手的研究与开发方向、经营战略以及产品和技术优势等。专利申请的成功就意味着竞争对手在未来几年里独占这一市场。而且利用专利文献引进最新技术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的途径。

5 .网页――竞争情报的新载体

网页是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传递网上信息的最重要的视频载体。通过搜索各种网页,不难发现非常有价值的竞争情报线索,例如,网络媒体对竞争对手的报道,网上合同的详细资料、设备说明书、新设备、企业间的兼并与联盟、市场策略、研究与开发活动、扩张计划、工厂的产量、合作方式、客户名单、技术实施等。另外,专利和商标网站、Usenet上的讨论组、招聘广告和简历网站、、公司主页、地方新闻报纸杂志网站以及商贸出版物等都是获取竞争情报的有效途径。以饮料工业为例,将竞争对手的名称与“客户”这个词进行组配,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发现许多同行公司的网站,其中一个网站提供了有用的竞争情报:该公司网站把自己先进设备作为成功的例子进行宣传,张贴生产线的特写镜头照片。文章中提供了照片、产量、所采用的生产线、纸版包装的制造商以及包装的主流等。

★ 竞争情报的误区

★ 企业转型期的竞争情报机会

★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 《潜伏》对企业竞争情报的一点启示

★ 个人修养与构建和谐网络

★ 人际网网人际人生哲理

★ 构建知识网络 改变训练方式

★ 情报民警工作体会

★ 构建网络的思维方式的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工作探究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 图书 情报工作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89-01

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情报的工作模式也不断转变,面临着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在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有了新的定位,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以提升图书情报工作水平对于更好的满足情报收集具有重要意义。

1 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于1982年连入互联网,正式进入网络时代。随之而来的使人目不暇接的电子信息资源推动了电子图书馆的建设。1993年,网络图书馆的概念进入中国,对国外网络图书馆情报的学习和研究开始兴起。如今的网络图书情报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在网络环境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网络信息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飞速增长中,网络信息资源参差不齐,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信息利用产生了很大阻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图书情报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却仍旧有一部分人无法改变自身传统的阅读习惯,面对网络化的图书情报收集,尚不能掌握有效的技术,由此也就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1]

2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工作的战略定位

图书情报工作由建国初期的资料室发展为独立的情报所等,现在有些情报所又更名为信息所,图书情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也扩大了图书情报的功能。为了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2],图书情报工作应改变传统思维,在发展方向、发展构想上开阔视野,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优势,采取有效的信息技术战略。如今上网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图书情报工作应面向市场,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抓住网络环境的机遇。

3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工作发展策略

3.1 优化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工作环境

由于信息产业具有初期投入较高、生命周期长的特点,并且图书资源浩如烟海,个人或组织无力将整个图书市场信息化。所以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图书情报工作[3],完善国家信息网络建设,使信息资源共享早日实现。信息挖掘是网络环境下对信息服务的专用名词,图书情报工作主要面对搜索书目情报信息的用户,应加大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组织、整理,使信息更为准确,信息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最终形成一个在网络环境下面向用户的全面、快捷的书目情报服务系统。

3.2 健全相应法律规定

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信息市场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将强宏观调控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地区之间、组织之间互相合作,促进信息畅通。在知识产权、著作权、信息安全等问题上,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进行规定,使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工作更加规范。为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和完整,应针对网络信息营造一个健康的政策环境。

3.3 完善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机制

由于图书馆是非盈利的服务机构,我国现在的图书情报工作主要是国家管理和投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加深,图书情报工作应在国家的主导下,引入市场的推动作用,使国家在建设国家战略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同时,市场投入开发信息资源,解决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再利用。应确立市场运作机制,完善信息资源进一步数字化,实行管理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鼓励相关组织联合,实现政策有效对其约束。由于图书情报工作多为被动服务,是一种单纯依存一种媒介向用户提供已有信息的方式。是一种用户提出需求,图书情报系统再进行服务的工作机制。这种方式会使一部分不主动搜索的用户流失,应该针对这种现象改变服务方式,去发现网络环境下的新需求,使现有用户的忠诚度更高,并通过现有用户去带动潜在用户。

3.4 加大对用户需求的调查研究

针对过去被动的服务情况,图书情报工作应积极改善。通过用户的查询搜索记录,根据用户对图书、情报的需求率来了解大众的需要,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向民众征求意见,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改变传统落后的服务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新型设备来加强对图书情报的掌握,提高服务系统的快速处理能力,并对图书情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对用户搜索量信息的收集中,可以对用户进行性别、职业、年龄等分类,以观察不同人群所需要的不同服务。使图书情报工作更人性化。[4]

3.5 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联盟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工作应以建设核心网为首要任务,在全国范围内根据藏书量等指标筛选大型图书情报工作机构,分区域建成核心网,为我国图书情报机构搭建大体框架。在解决全国宽带网速慢的问题后,着力解决各核心网与以下的网点的系统兼容问题。由于图书数量众多,单个机构并不能完整地将所有信息掌握。目前ISP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多数站点都没有大型数据库。所以要求各机构加强合作,除了与本系统的合作,还应积极与ISP、ICP等系统合作。由于传统情报机构藏书十分浩大,但是苦于缺乏技术型人才将藏书数字化,所以在信息化上需要互相合作。图书馆间可以建成联盟,在信息共享、图书互借等方面还有待发展。未来有可能实现文献实时传递,各馆资源共享。[5]

4 结语

发展图书情报工作是网络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人们对图书书目检索的效率的有效方式。我国网络建设逐渐成熟,在此环境下,图书情报系统应积极反思自身的发展,针对人们需求和网络环境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克龙.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3):17-19.

[2]郑建明.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4):53-54.

[3]郭莉.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与档案情报工作[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3,25(3):27-28.

[4]邓伟珍.信息网络技术下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1):32-33.

情报网络 篇4

情报研究是对特定知识或信息的产生进行组织、传递与吸收的一种科学研究工作, 类似加工厂, 是对知识的再次开发和利用, 情报研究人员在大量的原始知识的基础上, 利用情报研究手段和方法, 对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编序、重组, 变信息无序为有序、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知识, 以此开发新知识、新产品, 达到知识创新。

1.1 情报工作与信息工作

信息是情报的基础, 情报是信息的提炼。情报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一种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 是分析研究的结果。情报不同于信息, 不能把人类社会中传递的信息都看作情报, 情报比信息对用户的意义大, 影响深。因此, 信息工作不等于情报工作, 信息工作不能代替情报工作。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从网络获取海量的信息, 然后再将信息筛选重组, 进入情报工作的初始阶段, 经过整理加工后, 最后形成情报综述提供给用户。

1.2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特点

无界性:互联网的普及, 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到网上, 并传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有网络存在的地方获取到所要的信息。

高效性:无论是获取、生产、传播和反馈信息, 都变得极为方便快捷, 数字代替了一切, 赢得了时间。信息产生到被传递和使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速度成为信息服务竞争要素之一。

丰富性:信息“爆炸”的时代, 不再缺信息, 而是如何从大量无用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有效地提取和组织信息, 个性化地筛选和传递信息, 是信息服务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多样性: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视, 形成多元化的信息。超链结将更多的信息关联起来。

1.3 网络环境下信息产品价值

信息通过广泛的搜集和不同深度的加工, 使用了财力、物力、人力 (智力和体力) , 获得种类不同、载体不同的产品, 这就是信息产品。而信息产品与普通的商品相比, 具有独特的价值。只有当它被采用, 应用于实践过程中, 它的使用价值才得以实现。对每个具体的信息产品, 其使用价值有很强的针对性, 即对一部分人可能没有用, 而对另一部分人却十分有用。

1.4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

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资源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信息提供与获取方式已彻底改变, 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贮, 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连接, 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中, 人们也逐渐学会和习惯使用网络资源目录、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元搜索引擎等检索工具, 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作为信息服务系统组成部分之一的科技情报服务由此也进入了一种新型的生存环境, 那么情报服务人员也应学会和适应新形势下不同的信息资源管理。

2 网络环境下情报需求

情报需求的提出是以一定的知识积累为前提的, 其接受能力也受其知识水平限制, 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明确自己的需求, 更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能正确表达出自己的具体需求。情报需求和一般意义上的信息需求不同, 是基于本需要之上的一种特定的社会需要, 也就是因为决策不确定性的增加、决策信息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优化决策者行为的需求。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情报工作人员与用户共享信息资源, 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用户所需信息。情报服务对象增加, 特别表现为决策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情报需求者的行列, 他们重视决策前的论证研究, 热心于决策性情报, 而综述性情报难以满足决策者需求, 情报需求重点转移, 用户从需求一般科研的情报转向青睐于高技术的情报。

用户需求凸显个性化, 在海量信息环境下, 情报需求向纵深发展, 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行为更注重情报的效用, 用户更加关注内容定位、内容特色和内容深度。用户需求决定情报服务方式, 个性化、增值服务等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在情报服务上成为不可缺少的方面, 越来越重要。

3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发展趋势

在网络环境下, 传统的情报提供与获取方式彻底改变, 分别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文献资源以数字方式存储, 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联接, 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

3.1 文献资源的建设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可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现象, 优化文献馆藏建设。协作建设各种文献数据库, 共同开发文献资源, 共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 既为文献的收藏、加工、深层次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又为大范围地利用本馆以外的文献资源提供了便利。文献情报人员可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 实现实时远程对话、资源共享, 通过网上协作与协调进行合作, 尽量使用户充分享用文献资料。

网络环境下, 硬件设备的现代化和软件管理的现代化, 是科技情报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保障。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处理技术, 是信息咨询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 为用户建立和提供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逐步优化服务项目, 优化服务手段, 使文献资源建设与时俱进。

3.2 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更多的信息服务, 可以通过共享得以实现, 这就为信息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来服务, 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有效组织这些资源并以一种合理和高效的方式表现出去。

目前, 网站多如牛毛, 而信息又在不同的应用平台或服务系统中, 虽然从表面上看信息都能有通路获取, 但不同系统中相似、关联信息的表达并没有建立一个好的途径和方式。打破资源的孤立性, 增强不同资源之间的关联性, 将不同来源、载体和格式的信息进行整合服务已经成为信息服务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而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都是在网上进行, 上面的信息十分庞杂, 有用的信息十分零乱, 检索非常困难, 所以开展以资源明确性、有序性、可利用性等为目的的网络导航服务显得特别重要, 体现出资源整合的迫切性。因此, 文献资源共享需要有一个平台, 它是进行资源共享活动的载体。

4 网络环境下科技情报服务实践

民族地区科技情报需求与服务相对落后。其形成原因复杂, 有自然地理、社会历史、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因素之间还交错作用。在本地特色中创新型地开展专业服务。

根据用户的需求、层次不同, 分别提供服务。政府主管科技部门的领导对情报的需求突出精、新。因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在网上浏览海量信息, 但对与地区、行业、部门有关的信息又相当地关注, 不定期地把领导需求的此类信息, 经过搜集、整理、加工后, 传递给领导, 帮助领导决策。甘孜州科技情报所已成功地生成相关的情报产品, 为领导决策服务, 如:《因特快讯》、《最新科技动态》等, 并为甘孜州委政研室提供相关的政策信息。而一般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对信息的需求突出快、新、多, 这类用户基本会通过INTERNET查找相关的信息, 会使用搜索引擎, 但是在信息查询上还缺乏技巧, 又由于条件的制约, 不能登录到专业数据库和收费数据库, 所以在查找资料上出现查找不全, 缺乏新颖性, 花费时间多等情况, 所培训中心举办“电子政务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检索”培训, 起到了提升用户的情报意识, 增强搜索技能和拓展搜索空间的作用。

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怎样共享信息资源, 合理利用和节约成本, 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热门需求与服务。甘孜州科技情报所已具备搭建共享平台的技术, 目前已建成并运行“甘孜州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技术交流论坛”——http://www.kangba.com/b/, 论坛包含了3个模块7个项目方面的内容, 该共享平台建立了一个全方位覆盖各行业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使各行业的现有科技资源达到有效的利用, 扩大不同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 拟逐步推广到基层进行科技推广和普及。为进一步建立甘孜州科技资源标准化数据库做前期准备, 使科技资源真正做到为州内的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甘孜州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拟引进国内部分大型数据库和综合州内现有各行业科技资源, 建设数据库, 以网页方式提供资源的查看和查询, 同时建立网上交流机制和学习机制, 促进科技人员的横向技术联系。

5 网络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今后服务方向

联系民族地区实际, 结合理论。情报服务是情报工作者凭借广泛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 然后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 从中提取出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 是针对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并且一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以满足用户各种信息需求, 与时俱进, 按需开展信息研究工作。

5.1 网络环境下定题服务

科技情报人员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主动提供文献资料、搜集情报信息、筛选情报数据、评述发展方向等综合服务进行定题情报服务。甘孜州农科所用户在申报科技攻关立项——《铜色潜跳甲的生物学特性》时, 提供课题名为“花椒嫩稍钻心虫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方法”, 这类用户关键词模糊, 甚至错误, 经过科学地查找求证, 为用户确立了正确的论题名, 因此在服务的过程中, 只有保证自始至终连续不断地提供文献资料服务, 尤其是在跟踪服务, 才能满足课题研究不断深化的情报需求和求证。必须随时注意搜集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处处留心研究人员使用文献情报后的信息反馈, 积累实际提供文献资料的经验, 确保及时跟踪搜集所缺资料, 以真正减少情报服务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实用性。

5.2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服务

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 造成了用户利用上的困难, 为情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应对和解决这种矛盾, 情报服务只有深入地探索, 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 为用户营造一个更加理想的信息环境, 突出特色提供个性化情报服务。个性化信息环境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也是用户们的希望所在, 提供一个好的个性化信息环境, 能够减少相关判断时间, 使信息交流更加通畅, 使获得的信息质量更高、更准, 更能满足用户科研等学术情报需求。把自己的收藏信息与将开发的信息及时、源源不断地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 为用户创造符合个性需求的信息服务环境, 在信息内容和传递方式上突出个性化, 并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满足特定用户和特定任务的需要。

5.3 网络环境下对用户进行情报意识和使用培训

用户利用网络资源的情报意识是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直接关系到用户是否主动接触、利用和吸收网络资源。因此, 提高用户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不仅是情报需求得到满足的途径, 而且是情报机构在新环境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环境下激发了用户情报需求, 同时也扩大了情报用户的范围, 如何提高情报用户的能力则是情报服务面临的又一任务。在网络环境下, 应加强情报用户的使用培训, 向用户介绍网络环境及网络环境下信息利用和交流的方式、方法, 如数据库、光盘的检索方法, 网络资源搜索下载及文献处理方法, 网络通讯方法, 了解常用的检索工具等, 使其掌握网络信息与非网络信息的沟通, 最终能够有效地选择、评价和利用信息。甘孜州科技培训中心也针对性地举办了“百名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信息检索培训, 激发用户情报意识, 达到了使用培训的目的。

5.4 网络环境下技术人员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信息环境中工作, 培养信息意识、培养对信息的感悟能力。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获取能力, 需要以坚实的情报专业知识和检索知识为基础。信息处理能力, 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来满足;信息利用能力, 需要对用户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信息交流能力, 需要具有熟练的网络技术。这就要求科技情报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检索方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与用户咨询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等等。因此, 科技情报人员不仅要努力提高信息素养, 还要通过不懈的学习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民族地区具有本地特性, 但情报需求与服务也应与时俱进, 在创新中不断改进和发展。

摘要:信息网络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情报服务要在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中生存并发展, 必须面向政府和基层, 做好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强化情报服务职能, 结合民族地区实际, 对用户进行情报的意识和使用培训, 并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和情报分析能力。

关键词:网络环境,情报需求,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宁南.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州大学学报, 2005 (10) .

情报网络 篇5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李波勇

邓华军 李海飙

摘 要:伴随着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进程,安全稳定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高校的安全稳定不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更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高校的安全稳定才能推进高校的快速发展,才能建设和谐统一的校园。加强高校维稳情报信息员和维稳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 文: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今年国际政治气候复杂,中东北非局势动荡,部分敌对分子顽固不化,甚至与国际反华势力相互勾结,通过邮件、传单、短信、网络等方式,在暗中对学生进行反动宣传与煽动活动,对其控制难度逐渐加大。建立维稳情报信息员和维稳网络评论员队伍(以下简称“两支队伍”)的工作,是省厅以至于中央的明确要求,是深入推进高校矛盾化解、推进高校管理创新、促进高校稳定和谐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是完善维稳工作基层体系的需要。

一、“两支队伍”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1、“两支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不足。

很多高校都把能立竿见影的专业建设、校园建设以及科研项目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对安全稳定方面的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两支队伍”建设的工作只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讲话里,时常抱着侥幸心理,以为不会出事、只是小事。这样必然引起“两支队伍”建设当中缺乏制度保障、经费支持和人力配备。

2、“两支队伍”建设的机构设臵不明。

在维稳情报信息员和维稳网络评论员队伍的设臵中,是由学校的保卫处管还是宣传部管?是由学校管还是由院系管?这些问题经常脱节,机构设臵的不明导致队伍建设的不力,特别是人员的选拔、工作的调配和相关的保障无法到位。

3、“两支队伍”建设的职责明细不清。

对于维稳情报信息员和维稳网络评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承担的职责不清楚,需要具体做的事不明白,也是导致工作效果不好的一个方面。对成员的定期培训、学习交流和能力提高等问题,很多高校都没有做到位。

4、“两支队伍”建设的管理考评不够。

规范“两支队伍”的管理考评是有效促进日常工作的法宝,对于一些挂名不做事、做事不得力的人员没有及时的批评与指导,对于那些积极踊跃的人员没有定期的表彰鼓励,都严重制约了队伍建设的向心力。

二、“两支队伍”建设当中需要采取的对策:

1、要把安全稳定工作列为高校首当其冲的重要性工作。维护高校稳定不仅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教育工作全局和国家建设的政治任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复杂、形势严峻。因此建议将高校的稳定工作列入相关的专业建设、各类项目申报当中与验收,引起各大高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今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中就明确提出,近三年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取消申报资格。这就给许多过去不重视安全稳定工作的高校领导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今后在教育厅的各项评估、申报和验收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我们将没有理由不能把“两支队伍”建设好了。

2、要理顺机构设臵,精心选配人员开展工作。

“两支队伍”人员的选拔至关重要,很多学校将这项工作直接交给学校保卫处或者宣传部去管理,由于这两个部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特别是入学新生直接的交道很少,因此在人员的选拔和管理上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入选的新人工作不得力难以更换,更换之后涉及的工作性质又失去了保密性;加之平时对他们工作的指导与督促缺乏有效渠道,最终队伍建设和职能发挥就流于形式了。

我们学校的做法是,“两支队伍”的建设分成学校和二级院系两级,学校成立安全稳定信息办公室,归学校维稳办直接领导,办公室主任由学校团委书记和保卫处长兼任。分工上由团委这块负责人员的选拔、管理与考评,保卫处这块负责人员的工作安排与培训指导。学校层面上,安排各团总支的书记作为校级“两支队伍”人员,再以他们为延伸,拓展到各系部,安排各班的团支部的组织委员作为系级“两支队伍”人员。学院团委和系部团总支负责对“两支队伍”人员的物色把关、纪律教育和日常工作的考核督查,保卫处负责对他们的工作职能、工作方法等业务方面的培训指导。成员的基本条件我们一般要求:(1)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2)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积极性,能对学生反映的信息去粗存精、取伪存真,在同学中有一定的群众基础。(3)有奉献精神和尽职尽责的态度,能自愿牺牲一些课余时间从事相关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

原则上,“两支队伍”的成员不随意变动,由于各支部的组织委员是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日常的各种可疑迹象。学院安全稳定信息办负责收集、整理学校有关舆情信息,向有关部门反映学生的合理意见与建议,开展有关调研活动,发布安全稳定工作信息。

3、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培训指导促进实效。

学校维稳情报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收集非法势力蛊惑勾结在校学生从事非法活动,煽动策划校园内群体性事件以及国内外敌对势力向高校的渗透信息;收集学校重点部位的治安消防安全隐患等信息;收集全班学生对学院的管理和其他影响到安全稳定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每周书面向各系团总支书记(信息站站长)汇报。属于本系范围内能处理的,系部书记、主任及时安排处臵,并将信息和处理意见上报院安全稳定信息办公室备案。超越处理权限的信息,由各系信息站站长整理、汇总后,附上处理建议上报院安全稳定信息办公室。

学校维稳网络评论员的主要职责是善于在各大网站、论坛和贴吧搜索到对学校不利的帖子与文章,能熟练运用相关策略进行反驳与减少影响度。要求他们不断学习,提高文字水平,学会使用不同的文笔风格写作,善于模仿他人文笔,这是维稳网络评论员的基本功。同时还要学会与网友交流的技巧,与网友私下打成一片,获取网友的信任,尤其是那些文章有影响力的网友。如果有可能,争取一些重要论坛的版主位臵。注意培养政策法规意识,不可误解当前的工作精神。注意吃透上级指示的近期发帖类型实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日常工作中我们还着重加强对“两支队伍”人员的工作方法、工作水平和工作理念方面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高校维稳大局。要让他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任务,不被困难和误解阻挡,不在乎表面上的面子,做到任何情况下不会真正被对方激怒,永远保持理性、冷静的心理。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在各种富有迷惑力的思潮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

4、要加强管理考评,保证队伍工作的延续性。

实行“两支队伍”成员聘任制度,激发成员的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随着新老同学的不断交替,每一届新成员加入时,我们都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聘任仪式。在聘任仪式上,由主管安全稳定工作的副院长李波勇亲自为大家颁发聘书,并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通过这种仪式,强化了“两支队伍”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

坚持工作例会制度,为有序和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坚持每周系部和每月全院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次进行严格考勤。例会中让“两支队伍”的成员们相互交流近期的工作情况,并对反映出来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开展讨论与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同时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会上把本周或者本月的舆情与处理情况向大家进行通报。工作例会制度的执行,为提高学生“两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增强团队精神提供了制度保证。

完善工作激励机制,确保队伍建设的延续性。在维稳情报信息员和维稳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进完善对学生成员的激励机制,让他们在认真完成工作、担当一定责任的同时,给予一定待遇,激发其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在每学年的评先评优或评选奖学金时给予加分或者优先考虑;设臵相关的勤工俭学岗位安排给成员们以便间接获得维稳工作补贴;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两支队伍”全体学生成员表彰大会,对工作责任心强、提供有效信息多的信息员进行表彰,通过开会表彰和实质性的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两支队伍”的热情。

三、“两支队伍”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务必做好参加成员的身份保护

由于维稳情报信息员和维稳网络评论员身份比较特殊,提供的信息往往涉及到敏感问题甚至涉及到了敌对势力的正常利益,所做出的评论也经常有悖于广大学生的激情思维。因此,对非法势力向高校渗透或试图利用学生制造混乱等信息提供者,对那些按照上级精神处臵网络信息的评论员,学校要对他们的身份予以保护,防止因为侵犯到敌对势力的利益而使他们人身受到报复伤害。对提供学生群体性活动的信息员也应当予以保护,防止提供信息的信息员在同学中被孤立,影响到信息员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我们在工作中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方案,比如每个成员必须确保任何情况下不向任何人泄露工作性质的底限;必须遵守在非工作场所不许交流工作的规定;每次大家邮箱中收到的工作信息,看完后必须马上删除。

2、务必加强各种信息的反馈速度

信息反馈是学生维稳信息员工作最重要内容,但除了常规反馈外,要进一步强调信息的及时反馈。因为学生思想方面的变化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经常起源于学生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不满。学校在这方面不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并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解决的话,就有可能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例如:今年4月6日,我院工业自动化系信息工作站接到班级信息员报告,近期学生大量通过QQ群和手机短信的方式传播“由于食堂菜价高,饭菜质量差,呼吁在校学生于4月8日(周五)的中午集体罢餐”的信息。接到信息员的信息反映后,该系立即向校领导汇报了情况,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院分管校长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通报情况,研究对策。会上,要求食堂必须遵守省厅下达的“与去年下期相比,价格不上涨,质量不下降”的工作底限,且必须当着政治任务来完成,确保饭菜价格稳定,饭菜质量良好。各系部的总支书记和学生科长马上召开学生大会,表明面对严峻的国际动荡形势,珍惜我国来之不易的和谐局面的重要性。院总务处迅速进行市场调查,制定并公布去年下期与目前各种蔬菜、肉食和食堂原料价格的对比表。由于及时得到信息,采取了防控措施,学生们也理解了今年物价上涨过快的客观原因。结果4月8日中午,我院全体学生正常在食堂就餐,避免了群体罢餐事件的发生。

因此,信息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突发性事件的反馈一定要及时,可以通过电话、手机、邮件、短信等方式向学校信息站反映,以便学校掌握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在校大学生被不法分子利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时作出了“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的重要判断,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从国家和民族大局来考虑党和国家的命运,必须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高等学校是一个相当重要且敏感的维稳阵地,我们要时刻立足于会出事、出大事的思维,大力加强高校维稳情报信息员和维稳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

作者简介:

1、李波勇,男,教授。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学生、团委、保卫、武装。联系电话***。

2、邓华军,男,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处长。

情报网络 篇6

关键词:烟草;情报;信息;网络

一、涉烟情报信息运用现状分析

(一)涉烟情报信息对案件查处具有重要意义

1.涉烟情报是专卖执法的主要案源。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2016年1至8月查获涉烟违法案件952起,其中利用情报线索查获的案件占85%,特别是在物流运输、仓储环节的案件更是100%依赖情报线索。

2.涉烟情报是打假破网的关键因素。制售假烟网络涉及区域大人员多,涉及情报更是千丝万缕,涉烟情报的广泛收集、准确分析、高效利用已成为打假破网的重要前提。

(二)当前县级局情报运用能力较低

1.情报搜集范围窄。客观上,受人员编制、设备配备以及执法权限的影响,难以进行广泛、深入的情报主动获取。以笔者所在县级局为例,专卖管理人员仅有5名,既要开展证件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又要进行大要案件查处,在情报搜集上力不从心。主观上,情报意识欠缺、搜集方法单一、奖励政策宣传不到位、市场基本信息掌握不到位,难以带来情报有效利用的质变。

2.情报运用效率低。以笔者所在县级局为例,搜集到的多为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违法线索,这些线索仅针对某一特定时间、地点的单一违法行为,在情报的分析上孤立,运用上保守,共享意识淡薄,没有将情报信息及时向上级或同级部门传递,未能发挥最大效能。

二、建立涉烟情报网络的作用

鉴于目前涉烟情报运用的现状,建立一个职能明确、纵横贯通的涉烟情报网络来发挥情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有利于提高破案效率。涉烟违法案件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情报查阅比对,可以为并案、隐案调查提供线索和依据。二是有利于案件经营。网络案件中只有掌握“购销存、运储装”各个环节的情报线索,才能顺藤摸瓜,彻底铲除。三是有利于形成打击合力。烟草专卖部门只有与上级、同级和相关部门建立“纵横贯通”的传递渠道,才能实现互通互补全面准确掌握违法活动情况。四是有利于为决策提供依据。对不同时期各类违法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掌握规律和特点,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三、建立涉烟情报信息网络的方法

实施“214”工程,即建立2个节点,从组织架构上将地市级局作为情报分析处理的枢纽节点,将县级局作为情报搜集的终端节点;搭建1个平台,在情报信息传递上形成以地市级局为主体的情报处理平台;完成4个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装备保障、协作保障,最终形成一张集情报搜集、分析、利用为一体的高效网络。

(一)明确职能定位,从组织架构上形成网络节点

1.地市级作为中枢节点,重点是发挥情报信息分析功能。依靠信息技术支撑,建立情报信息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数据库可分为管理类、涉案物品类、重点监控类。管理类,包括已查获的案件、许可证、市场监控等信息,有利于在查获涉烟违法案件时快速掌握历史违法数据、持证情况、涉案人员等情报;涉案物品类,包括已查处的烟草专卖品及车辆、库房、经营场所等信息,可为日后案件查处提供帮助,特别是卷烟品牌、流向,可为市场检查或案件查办指明方向;重点监控类,包括重点监控人员和车辆的相关信息,可通过信息系统自动预警多次违规或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比例的涉烟违规人员或车辆,也可由各级局根据工作实际对重点监控的涉嫌违规人员、车辆、库房等信息进行录入,为案件办理打下基础。

2.县级局作为终端节点,重点是增强情报搜集功能。一是完善重点监控类信息收集。对辖区内重点监控车辆、库房、人员等情报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尽量完善,录入数据库。二是大力发展情报搜集人员,拓宽情报搜集渠道。从各层面入手,寻找能够与涉案人、物接触,又利于发展的人员,建立一支情报搜集队伍,构建产供销全触角,运储装无死角的涉烟情报信息收集网络,为案件查办提供可参考和利用的线索。

(二)搭建运行平台,从情报运用上形成网络连线

设立地市级局情报信息处理平台,集情报信息汇总、分析、传递,案件侦查协调、指挥调度于一体。将中枢节点和各终端节点紧密连接,上下互通。通过对数据库中基础数据和实时情报线索进行提炼分析,对涉及跨区域的涉烟违法网络的组织体系、运作流程、活动规律、涉及的区域和人员以及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信息通过平台传递出去,提高涉烟案件查处率。有效运用该平台,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立保障机制,支持情报信息网络有效运行

一是制度保障。建立情报分级管理、保密管理、重大责任追究、查阅传递等制度,使情报网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二是经费保障。在保证监督、符合财务规定的前提下,可尝试设立前期线索调查费用和情报搜集队伍维护费用,加大情报信息搜集力度。三是装备保障。在传统装备的基础上增加购置GPS定位跟踪装置等现代化侦查跟踪设备,提高案件查处效率。四是协作保障。建立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协作机制。充分运用相关部门资源,提前介入情报线索搜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建立政法系统协作机制,增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快办快处,有效震慑不法烟贩,增强市场管控效果。

情报网络 篇7

1 企业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企业竞争情报是指一个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进行全面的监测过程,利用合法和道德的手段,通过长期系统地跟踪、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可能对企业发展、决策及运行产生影响的信息和情报。它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产品。过程,是指对竞争情报的搜集和分析;产品,是指将原始资料转化为相关的、精确的、实用的战略知识,形成情报或策略,以满足企业对了解某种竞争环境的需求,从而制定出争取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或战术计划。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是指将反映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和企业外部环境的时间状态和变化的数据、信息及情报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及分析,并以适当的方式发布给有关战略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由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的企业竞争情报辅助分析计算机系统。

2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步骤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主要包括企业竞争情报供需调研、企业情报信息统一规划、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装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推行、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运行和评价。

2.1 企业竞争情报供需调研

企业竞争情报供需调研是对企业各职能部门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以及提供信息的内容、种类、格式、时间、来源等作详细的了解,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工作时需要的情报信息种类、内容、需求时间、信息来源等作详细的了解。通过权衡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情报供需关系,确定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中应包含的情报信息以及信息的内容、种类、格式和来源。

2.2 企业情报信息统一规划

企业情报信息规划是在确定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中应包含的情报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情报分类体系,对每个分类进行明确的定义,避免分类之间的重叠性;在情报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规划情报产品,例如情报简报、电子期刊、以天为周期的情报产品等,然后进一步确定情报的服务形式。

2.3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装载

在完成企业竞争情报供需调研和企业情报信息统一规划以后,便可以安装企业竞争情报软件系统,导入情报分类体系和情报采集体系,建立分类体系和采集体系之间的关系,定制情报产品的格式和情报服务门户,并将当前企业已经具有的有效信息导入到系统中,进行内容加载。

2.4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推行

推行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竞争情报系统的使用与管理进行培训;建立竞争情报系统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义务和权限,包括KIT制度、用户管理制度和信息提供制度等。

2.5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运行

竞争情报系统运行后,应根据各个部门的反馈,结合企业竞争情报的工作目标对系统进行客观评价,对情报分类体系、情报采集渠道、情报产品、情报服务方式、情报反馈机制等进行调整,以便更加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3 基于网络环境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

3.1 系统架构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情报采集、情报加工、情报规划、情报服务。情报规划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立的前提,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围绕“竞争对手”“行业”“市场”三个主要因素建立简洁清晰、结构合理的信息分类体系,对热点信息、预警信息等及时情报产品的规划,形成自己所需的情报服务产品;情报采集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立的基础,主要提供情报来源信息的采集服务;情报加工是获取准确情报产品的重要保障,辅助情报人员对采集进行快速地加工、整理,形成便于统计分析且有价值的情报;情报服务是情报产品的最终呈现形式,通过情报服务系统,企业内部的任何人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够享受有权限得到的情报服务,便于提高对情报需求的响应速度。

3.2 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系统总体框架和基于互联网信息的特点,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主要包括情报规划系统、情报采集系统、情报加工处理系统、情报管理系统、评估反馈系统、情报服务系统等。

(1)情报规划系统根据行业特性和缺省提供模板进行定制的向导型情报规划建议,主要包括情报分类与情报主题的规划、情报信息源的规划、情报分类与对应情报信息源的配置规划等,支持情报需求统筹规划和情报信息与关键情报课题的关联,实现对关键情报课题的统一管理。

(2)情报采集系统通过对互联网的网页信息、各种格式电子文档、关系型数据库及内部办公系统的信息进行自动监控、抓取、导入、转化和加载,将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再进行统一的存储。

(3)情报加工处理系统主要实现在人工干预下的情报信息自动分类、自动标引、自动文摘、自动排重,提高情报人员预处理情报信息的工作效率。

(4)情报管理系统对情报内容的评价、反馈、访问统计等相关信息的管理;提供日志统计分析管理,实现对于情报生产统计分析、引用浏览统计分析的管理。

(5)评估反馈既是情报生命周期的终点,又是情报周期的始点。通过评估反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用户的情报需求,具体包括情报论坛、网络会议、即时消息、日志统计。

(6)情报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分类导航、信息检索、元搜索引擎服务、情报分析等功能。分类导航根据预设的行业信息自动分类知识词典,对情报建立分类导航;信息检索主要提供情报、报告和简报的检索功能,包括全文检索,标题检索,作者检索,日期检索等;元搜索引擎服务主要实现将自动查询请求发送到互联网上的多家搜索引擎,将多家搜索引擎的查询结果进行汇总处理后提交给用户使用;用户管理主要提供灵活的角色和权限管理;情报分析主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原理,自动生成有价值情报产品,包括竞争对手分析、市场行情、行业发展状况等分析报告。

4 结语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认识到建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企业竞争情报管理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作用,在激烈竞争中环境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文对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的架构及系统功能进行了重要阐述,所涉及相关系统功能需要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在今后的竞争情报系统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苏瑞竹.IT信息服务与竞争情报概述[J].图书馆界,2006(2).

[2]张卓群.关于建设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想[J].图书馆论坛,2006(26).

[3]施良星.建立基于网络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4]吴晓伟.竞争情报软件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J].情报技术,2006(6).

情报网络 篇8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和矛盾突发期,许多社会问题在此时此刻积聚叠合,突发事件的控制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标志,其中对网络舆论的控制尤为关键,所以,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已经成了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首要手段。

1 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的情报对策

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以及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会面临严重的信息匮乏、信息不对称等决策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网络舆论的掌握与利用就成为制约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作者认为应该把情报理论引入其中,有效的运用情报的特性和作用,对整个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发展事态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应急、事后恢复以及日常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个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理性引导。

(1)事前预警——情报先行官作用的发挥

互联网时代,传播速度以分秒记。全天24小时,突发事件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按照政府的工作时间,先天上就存在反应速度的不足。报纸有截稿时间,广播电视虽可以滚动播发新闻,但还不能做到全天候播发。而网络则不同,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有一根网络线,网民就可以随时通过BBS、博客和其他方式,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信息发布到网上。对此,政府应树立情报观念,在情报搜集环节上面多下工夫,采取全天候实时情报搜集方式对舆论加以关注。

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网上舆论会出现一些苗头性或是倾向性的看法和观点,但还没有形成共同的意见倾向,此时公众最关心的还是事件本身的信息,以及发表一些就事论事的意见。这个阶段,如果政府能利用好搜集来的情报,及时抓住公众的心理,提供全面确切的信息,就易于消除公众对事件的片面认识,从而有利于政府开展后续的工作。

(2)事中应急——情报精准性和实效性作用的发挥

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政府对当地媒体打一声“招呼”,信息就不会传播开来。但网络出现后,信息的扩散就不仅限于传统媒体了。网民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并汇聚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这些舆论可以被外地或者国外媒体转载,社会影响迅速扩大,最后引起全社会、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情报的实效性和精准性特点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往往要等一些信息充分完善后再对外公布,并认为这样才具有权威性。殊不知,在网络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迟一分钟,甚至一秒钟,就会丧失发布的最佳时机,进而影响整个事件的处理,或者会使事件完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关键时刻“失语”,无疑是给小道消息和谣言留下传播空间,也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一种亵渎。即使信息还不够完整,也要在第一时间“发声”,这是政府抢占舆论制高点的关键。

(3)日常管理——情报协作性作用的发挥

为了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于网络舆论日常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发挥情报的协同性作用,从而建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情报协作性机制。

建立完善党政有关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就是要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联动,采取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各部门情报的沟通联系。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应及时向党委、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请示、报告。主动与主流媒体和网站沟通联系,听取媒体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与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等网络运营商通力合作,把发现、过滤、删除责任落实到网站和联网单位。

加强内部的情报协调配合,政工宣传部门拟定宣传引导口径,组织新闻发布;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发布指挥指令,接受情况汇报并反馈;网监部门负责互联网动态监控与舆情处理;法制部门负责舆情处置的法律保障工作;纪检、检查部门负责问题查处、责任追究及整改督促等工作。通过政府内部间各部门情报的通力合作,实现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日常管理和引导。

有关党政机关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谊,争取新闻舆论支持。我们要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目的,积极促进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加强交流,增进感情,以赢得媒体的理解与支持。要积极与媒体合作,有效利用新闻单位的设备、资源、力量和本地政府的宣传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持与媒体的密切沟通,特别要加强与主流媒体和名牌栏目的合作,建立长期的交流协作机制。如近几年一些公安机关主动与部分主流媒体鉴定互动机制协议等,积极拓展公安对外宣传新阵地。

第二,要加强日常沟通与联系。加强与宣传部门、媒体机构、新闻从业人员的日常沟通与联系,不断探索情报协作的新渠道、新形式。逐步建立公关宣传工作的人员与专线记者之间的经常“交流通气”制度、负责宣传工作的领导与媒体主管之间的定期交流制度、年终或节日与媒体开展联谊活动制度等。利用政府工作开放日和走访等“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介绍政府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寻求理解与支持。

第三,要坚持主动为媒体着想。采取主动、及时、诚实、配合的态度,因势利导,逐步化被动为主动。常备“新闻弹药”,积极结合每个时期业务工作的重点,主动掌握舆情信息材料,提供给媒体报道,在满足媒体发展需求中,进一步加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第四,要提供与媒体沟通交流的平台。树立善待媒体、善用媒体的理念,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积极争取媒体的支持,使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成为了解真相的“明白人”和说话公道的“中间人”。要建立与媒体的月碰头,季交流制度,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气会、协调会等增进了解,增强感情,确保一旦发生负面新闻,我们的正面声音能够第一时间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主导舆论,将各种负面炒作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五,要通过努力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利用媒体大肆宣传报道队伍中涌现的好人好事,以及政府工作的成效,以强有力的正面宣传压缩负面报道产生的空间,努力树立政府良好形象。邀请记者一起并肩作战,增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了解、支持,着力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夯实政府工作的群众基础。

2 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架构的建立

众所周知,以前处理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方面的情报工作,包括外部情报工作架构与内部情报工作架构,都是基于具体有关部门实践的架构,这些构建在各部门孤立起来使用功能都很强,但它们的缺憾就是难以溶入一种信息共享的环境之中。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架构用于跨信息源运行,以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应急、日常管理。有一点需要注意,与其他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模式架构(如政府各部门的引导模式架构)相比,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架构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资讯,但不是具体的操作层(具体操作还是在它的子架构中)。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架构包括领导层与执行层。领导层由业务、数据、应用与服务、技术等四部分组成,与他们构成映射的是各个部门的五个参考模型:执行、业务、数据、服务组件和技术。执行层有政策与治理模块、信息保障模块、核心段模块与参与段模块等四个模块组成。

(1)领导层的具体功能和构架

领导层的四部分的功能和架构如下:

(1)业务部分呈现的是支撑整个情报引导模式的活动与流程;

(2)数据部分定义的是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中分享的数据的高级描述与分类;

(3)应用与服务部分描述的是支持情报引导模式的流程的高级应用程序与公共服务;

(4)技术部分是在整个情报引导模式的系统中,就跨信息共享环境应用的硬件、操作系统、程序以及网络方案等给出了明确定义。

这四部分与上述的五个参考模型映射(对应的功能),以确保跨部门发展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的框架。

(2)执行层的具体功能和构架

执行层的四个模块的功能和架构如下:

(1)政策与治理模块是为了建立与改造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而设立的,它提出了整个情报引导模式的发行及其标准的执行与传播的方法;

(2)信息保障模块是为管理那些与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和信息共享有关的标准与设计而提供的手段,它允许授权的用户访问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可靠与机密,同时保护信息资源与收集方法;

(3)核心段模块是个基础模块,它将促进和支持整个情报引导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它包括了用于连接信息共享环境的各个参与者的独立网络以及允许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核心传输部件,它也包括一些诸如地址以及检索能力等必要的基础构件;

(4)参与段模块是整个情报引导模型架构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参与者的信息架构的一部分,它包括数据资产、应用程序,以及便利信息共享的服务等。

另外,每个参与段模块也包括提供给核心段模块的界面所需的软件与硬件。只有这些模块协同工作,才能实现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的构建与愿景。

以下是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架构:

3 建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将遇到的挑战及相应建议

就信息与情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来说,建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模式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挑战,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文化建设的问题。就信息共享方面,人们的本能往往倾向于获取别人的信息,保留自己的信息。因此,信息共享环境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共享政策的建立与保持,以及人们共享意识的广泛培养与应用。

(2)信息隐私问题。就宪法、法律以及相关条例明确保护的个人信息隐私,所有部门在运行信息共享环境时都应该严格遵守。同时,诸如与突发事件有关的“保护信息”分享时只能通过信息共享环境。

(3)预算问题。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需求信息域包括了情报、重大事件、公共安全、法律实施、人民大众和商业等,这意味着他的预算报告必须横跨与融合各个国家机关、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其他合作组织。显然,这样的预算难度很大。

(4)文化差异的挑战。理想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模式是横跨全国每个城市的,这个目标虽然还很遥远,但是我们现在就必须着手构建,当然它面临的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差异的挑战,在其前期的合作中必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文化挑战的另一层含义是,各个地方要有自己本地特色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理念,照搬是没用的。

从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将面临的挑战看,我们已经发现,建立这项工程是一项系统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我们应该以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为指导,改革原先的网络舆论引导模式,提高我国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水平。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复杂过程,需要树立正确的情报观,需要明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需要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其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结合实际,构建本地特色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

针对我们底子薄,基础差、各地发展不平衡等特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情报引导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要针对具体地区的现状与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协调相关各因素,分阶段按步骤地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一直为这一模式的构建而努力,才能最终构建起全国范围内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

(2)运用与完善现有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模式,推进情报引导模式的进程

现有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模式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及时收集各种舆情导向。有关责任部门应该应用现代管理的理念,不能坐等所需情报传送上来,必须积极主动地与相关单位沟通,获取他们的情报支持。另外,还必须及时报送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各种信息,并且做好分级报送与分类管理工作,对收集的情报要根据内容和紧急程度,区别对待,实行分级、分层次报送处理。只有这样相关部门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从中发现带有苗头性、规律性的东西,提出一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性、预警性情报,供领导和上级机关决策参考。

(3)促进广义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的构建,分步实现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

构建广义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首先要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情报意识,形成全员收集、主动收集的格局。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情报意识,不论是在哪个岗位工作,都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社会交往中、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上,收集、发现和捕捉各类情报。基层工作者是收集情报的基本力量,要充分利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和公开管理的优势,广泛收集涉及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社会动向等有价值的情报,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其次,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广开情报来源。群众对网络舆论反映的情况,是情报的重要来源。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和各种集体广泛宣传,使他们明确向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报告相关网络动态是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对反映的重要情况特别是协助处置突发事件发挥预警作用的,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上述这些情报只有通过适当的渠道共享给相关部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否则我们的广义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犹如一盘散沙,对维稳工作毫无意义。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与相关部门的资料进行联网互换,将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数据都纳入公安机关的数据库,通过公安机关的相应的终端机就可以查询常住或者暂住人口信息、工商信息、旅业信息、电讯信息、金融信息、出入境信息等,真正构筑起多层次、多方位、反映灵敏的广义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要创造这样一种模式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模式在起初可能比较原始和简陋,可能就是一个共享数据库,但随着发展可能会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引导模式,在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刘伯高.政府公共舆论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5]王沙骋.信息共享环境:情报主导警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6]任翔.我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实践探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7.

情报网络 篇9

关键词:科技情报,网络环境,工作模式,体系构建

1 当前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1.1 信息技术对科技情报工作的影响

现代科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深入, 而对情报工作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 从科技情报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上, 扩展了其信息技术的科技水平, 另一方面, 对于新兴的行业如咨询机构、网络服务商等也逐步融入了情报领域, 从而为科技情报工作带来了新的业务内容。同时, 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活跃了信息的交流频度, 增强了对信息的需求, 从客观上又提升了科技情报工作的社会价值。

1.2 从工作重心由“文献组织”向“知识组织”的转变

科技情报工作一直延续对文献研究的单一工作正在发生变化, 就“知识组织”而言, 不仅包含编码知识, 还有意会知识, 而传统的对“知事”和“知因”的研究仅限于编码知识, 而更多的“知用”和“知人”领域的会意知识则亟需深入。同时, 从文献中来捕获和提炼的知识, 才是真正的有思想价值的知识, 而网络环境下的各类资源, 其可利用的价值约占80%, 因此, 迫切需要科技情报工作者能够结合信息网络平台, 利用智慧和职业技能来搜集、检索、组织、利用网络资源。同时, 现代网络技术环境下的数据库技术、用户接口技术, 以及超文本技术等处理方法, 能够较好的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加工和处理, 因此, 现代科技情报工作者要善于从繁杂的信息资源中来析取和捕获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科学分类、浓缩集成, 提炼出有效的知识解决方案。

1.3 现代科技情报工作的重点更加凸显网络化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对知识信息在生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中, 更多的体现出对知识管理方式的转化, 尤其是对于智力成果的创造, 都要高于传统的信息管理, 从而实现对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义。同时, 在网络环境下, 现代信息技术更加突出人-机交互, 结合网络虚拟现实环境下的信息资源, 利用智能化检索工具, 引入网络信息计量学知识, 实现对查全率和查准率的重新界定, 因此, 必须从新的科技手段上来计量网络信息流的分布特征、增长特点, 及老化规律, 才能真正挖掘出有用的知识发现。

2 改革科技情报工作模式的必要性

从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管理实际来看, 由于情报技术和应用环境的限制, 很多科技情报机构缺少自身的核心技术, 从工作环境来看, 多以图书馆为主, 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差异化, 使其仅限于对某一主题或几个主题领域, 无法面对广泛的文献信息, 整理和加工出满足当前信息挖掘的有用知识。同时, 在网络环境下,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 新技术、新系统结构的日趋复杂, 导致科技情报系统建设面临着技术落后的困境。科技情报工作队伍缺少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难以实现对科技情报深度和广度的研究, 限制了其指导价值。

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 作为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网络环境的日益开放性、灵活性, 为实现科技情报工作研究创造了新的技术环境和条件, 特别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 政府管理职能的进一步明确, 无论是从科技情报理论与政策发展上, 还是科技情报工作系统的更新上, 国际化科技情报技术的引入, 都为科技情报系统的蓬勃发展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3 构建科学的科技情报工作体系

1983年7月2日, 钱学森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 作了题为《关于科技情报工作中的科学技术》的报告, 其对情报工作的研究要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来对待, 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影响深远。

3.1 对科技情报信息的搜集

从情报工作的对象来看, 不仅需要从各类公开的出版物中进行搜集信息, 还需要对人、事、物进行科学的辨别和筛选, 从而体现了搜集对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为此, 结合对现代数据源的分析与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源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和研究方法, 不断优化相关信息的整理力度, 如爬网技术的引入, 可以实现对某网站7X24小时的全动态监控, 并从相关信息源中搜集相应的信息进行存档。

3.2 对科技情报的存储管理

传统的科技情报工作是建立在纸质介质上, 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媒介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进行分类检索时则需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完成。如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结合科技情报管理的需要, 建立分布式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 来实现对各类数字信息的获取、存储、组织、分析与管理。同时, 现代文字/图像/视频识别技术的引入, 如OCR文字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技术, 以及语音识别技术日益成熟, 对相关信息的检索力度日益提高。

3.3 对科技情报信息的分析

对情报信息进行分析是实现科技、全面、准确信息评价的基础和前提, 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环节。从对情报信息的分析方法来看, 利用人工智能等评价技术, 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来导入新的评价模型, 如信息熵技术, 通过对某一情报进行归一化统计, 从而得出一个期望值, 用以反映此事件的发生可能性。科技情报研究人员对情报模型的建立, 从预测敌方意图上来获取可靠的指示征候, 并从综合分析中来实现对敌方意图的定性判断和准确预测。

3.4 强化对科技情报工作的服务价值

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了相应的情报服务, 而网络环境下情报服务趋向日益多样化、智能化、个性化。如RSS信息整合技术的应用, 可以从信息资源中结合各学科、主题的需要来形成RSS文档, 从而满足各类读者的检索与阅读需求。同时, 网络信息咨询服务, 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 专业咨询工作人员通过检索、筛选、加工后, 形成信息咨询报告并传递给用户, 从而满足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

参考文献

情报网络 篇10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激增,产生了网络计量学(webmetrics)这门科学,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信息计量分析工具,其采用信息计量、综合文献计量、计算机技术、统计学方法和网络技术对网络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中国引文数据库》网络版作为统计源,对过去多年的《图书情报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中国引文数据库》是进行引用文分析的主要情报源[1]。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引文检索数据库。

一、载文统计

载文量也就是来源期刊统计当年发表的文章数,是衡量一种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基本指标之一,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同时也是评价学科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2]。

表1可以看到《图书情报工作》自1980年以来总载文量10962篇,平均年载文量为365篇,(由于1999-2002年的数据不全,故未做参数)。2009年《图书情报工作》由月刊发展为半月刊,载文量较2008年倍增,当年即达到1078篇,《图书情报工作》吸收和传递情报信息能力大,所载文章数量也多,(与同类情报学期刊相比)。本文统计时间为2014年11月。

二、引文统计

引文作为一篇科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充分反映论文作者参考、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本情况,体现出作者对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它的实质是反映论文与参考文献之间的学术关系以及期刊对情报的吸收能力与驾驭水平。

1、引文量

引文量亦称作参考文献数量,通过对期刊引文量的分析,可以考察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3]。通过对2004-2013年的《图书情报工作》引文量统计,就会发现《图书情报工作》引用频率极高,仅2012年就达到5952次,4.69为其篇均引文率,这说明《图书情报工作》的作者有极专业的文献整理水平和文献收集能力,能及时提供各种学术前沿信息和本领域发展的新动态。

2、引文的类型

研究引文的文献类型就能知道有关论文的文献构成比例、分布和来源,来确定各类型文献载体的情报价值。引文的载体可分为:图书、期刊、Springer类型引文、学位论文、报纸及其它类型引文等。

由表3可得出,2004-2013年的《图书情报工作》期刊论文总的被引用频次为31637频次,占总引文比率的86.2%,这表明期刊在整个学术交流和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我国科研人员参考引用和获得信息的第一位情报源。图书类:引用频次3480次,居第二位,反映出及时性、新颖性较差,出版周期长,其引用率远远落后于期刊论文。Springer类型、学位论文、报纸类引文及会议论文也是作者获得资料的主要途径,其中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动态更强,内容更新。

3、引用期刊

过对引用期刊的分析和统计,找出核心引用期刊,反映各类期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影响力大小、学术水平高低以及可读性和可收藏性等[4]。

从《图书情报工作》引用期刊排名可知,《图书情报工作》引用期刊频次排名在前20位的均为图书情报学期刊,其中16种为核心期刊(*代表图书馆、情报学核心期刊),这就说明《图书情报工作》的作者都很重视本学科最新的报道和本领域最前沿的信息,因此引文的首选就一定是各核心期刊;再看引用频次的数据:500次以上引用频次的期刊有14种,这14种期刊就是《图书情报工作》发文作者密切关注的期刊。

4、作者的统计

核心作者,又称核心作者群。在现实中存在少数作者发表大量论文在每一期刊上的情况,这部分少数作者即为该刊的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的发文数量及学术水平既是该期刊论文质量的保证也是该期刊水平一定程度上的代表。由表5可以看到:2004-2013年《图书情报工作》中发文量排名在前20位的作者可认为是《图书情报工作》的核心作者群,这20位作者一共发表论文341篇,人均17篇。其中毕强老师发文33篇文章,占据首位,其次为邱均平和张晓林老师,为23篇文章。

四、基金论文的统计

基金论文是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拨款资助的科研项目在其研究过程中或项目完成时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是衡量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基金论文的刊载率的比例能够反映出刊物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程度[5]。

统计《中国引文数据库》的基金论文发文可知:10年间《图书情报工作》发表的基金论文共1383篇,基金论文占比达到17.33%,非常高的比例,排名情况见表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文350篇,占所有基金论文的25.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发文653篇,占所有基金论文的47.2%;国家级基金发文135篇,占所有基金论文的9.8%;省市级基金207篇,占15.0%。以上数据表明《图书情报工作》的课题资助基金主要来源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在图书情报学科发展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图书情报类期刊,《图书情报工作》发表基金论文比例非常高,鉴于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工作者对情报学基金论文产出情况、图书馆学非常关注,《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应继续加强基金论文的发表与吸收,以促进学术理论发展与创新,持续强化《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力。

五、《图书情报工作》被引统计

学术期刊影响力和质量的评价依据之一就是期刊被引指标,它反映了期刊在学术交流中总体受重视和被使用的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就越高,则该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篇数就会越多[6],

1、《图书情报工作》被引情况的评价

从表7可以看出,2004-2013年各年的《图书情报工作》被引量非常大,2012年被引频次达到8744次,篇均被引率达到6.58次,更加确定其作为图情核心期刊的地位。同时也说明《图书情报工作》的载文质量很高,很受读者的认同与青睐。

2、期刊作者被引情况的评价

在期刊中存在着少数作者的论文被大量引用的现象,通过对期刊作者被引情况评价,可说明该刊对周围的影响力[7],这对于期刊编辑有针对性选择审稿人和地组稿是很有帮助的。

提取作者被引数据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前20位的作者如下所示。其中排名前3位的初景利老师(被引频次达到了508次)、张冬荣老师、张晓林老师均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学者,代表了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方向,是图情领域的风向标,是图书馆情报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因此《图书情报工作》发文质量、发文水平都得到广大读者的极大认可与推崇。通过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对《图书情报工作》进行评价,从整体上看《图书情报工作》以其前沿性、实用性、创新性、学术性、权威性,在促进学术交流、指导图书情报工作实践、推动学科建设、培养图书情报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经过五十多年的办刊实践,《图书情报工作》在反映情报学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拥有一批多产核心作者,充分发挥其作为情报学类核心期刊应有的贡献,其所载论文的研究性、原创性及信息高技术论文的比重大,具有较深和较强的学术内涵和科研水准,反映了情报学热点主题、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受到了情报学学者、专家们的热烈欢迎,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领域中很重要的信息资源,也是展示学科发展趋势,报道学科发展动态不可或缺的媒介平台,在情报界的学术影响力巨大。

摘要:运用网络计量学方法,利用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对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的载文、引文数据及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用网络统计数据阐述作为核心期刊的《图书情报工作》在图书情报领域中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图书情报工作》,网络计量学,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index.htm

[2]彭强,马家伟.从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分析《现代情报》在我国核心期刊的地位[J].现代情报,2008,(10):92-94.

[3]白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学术规范量化分析--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9,(4):36-39.

[4]马家伟,姜洋.对《情报资料工作》网络计量的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8,(3):63-66.

[5]徐小利,覃朝玲,曾凡波,张波.《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和引文统计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7):240-243.

[6]邱均平,温芳芳.Google Scholar和CCD的引文统计分析功能比较--从期刊被引频次角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6):84-89.

情报网络 篇11

日本的钢铁公司和综合商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持股或共同投资的关系。例如,铁矿石价格上涨,拥有巴西淡水河谷18%股份的三井物产就多赚一些,然后在铁矿石贸易时让利给新日铁,这也是为什么铁矿石谈判总是淡水河谷与新日铁率先达成协议。当铁矿石便宜了,新日铁成本降低,三井物产负责钢铁制成品销售的时候也可跟着获利。

在铁矿石谈判中,有关的日本企业高度集中,长期以来都只有一个对外的声音。日本的铁矿石谈判权表面上是在新日铁等钢铁企业,其实掌握在综合商社手里,只是台前幕后的分工不同而已。

在海外,日本综合商社与钢铁企业有大量合作投资或是配合密切的子公司,例如,三井物产把新日铁引入上海宝钢,使两者成为上海宝钢全方位的合作伙伴,而自己又与上海宝钢成立钢铁物流公司——宝井,从而深入到钢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由此,三井物产可以轻易掌握中国钢铁企业各层面的商业情报,为其掌握的上游铁矿石资源(如:巴西淡水河谷)提供准确的定价依据,从而在与中国买家的价格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综合商社就是一个情报局,无论在上游资源端的控制或下游销售端的构建都是为情报流通服务的。

商社的情报能力超过日本政府

日本的综合商社集贸易、金融、信息功能于一体,它们的情报搜集、加工处理和传递能力堪称世界第一,远远超过了日本政府。最大的综合商社有6家,即:三井物产、三菱商社、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住友商社、双日(日商岩井、日棉)。它们在世界187个城市设有800多家分支机构,向国外派出1.6万余人,重点搜集各国的政府经济、政治等情报。

日本综合商社的工作效率相当高,传递情报的速度十分惊人,甚至被认为“在中央情报局之上”。

综合商社大约5~60秒钟即可获得世界各地金融市场行情,1至3分钟即可查询到日本与世界各地进出口贸易商品品种、规格的资料,3至5分钟即可查出国内外1万多个重点公司的各年度生产情况,5至10分钟即可查出各国政府的各种法律、法令和国会记录,5分钟即可利用数量经济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画出国内外经济变化带来影响的曲线图。

日本各大商社和大企业都有一套依靠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支撑的反应快速灵活的情报传递网络。例如,三井物产拥有一个最先进的综合情报系统,叫做“三井全球通讯网”,是日本几大综合商社海外信息网中最有代表性的。

三井物产昼夜不停地收集经济以及国际、政治、军事、科技、社会等各类信息,进行综合性、战略性的研究,连日本政府也经常利用它的信息。日本商社历来有为国家提供情报服务的传统,将之视为“爱国义务”。日本的外务省国际情报局还与商社驻外办事处经常互通情报,并为商社的情报活动提供指导与帮助。

情报网络 篇12

关键词:网络资源,情报研究,开发利用

引言

不管是技术经济情报研究、专题情报研究还是科技发展情报研究, 他们任务都是为了提供高层次的情报服务给生产部门、科研部门或者是管理部门的各级决策者。情报研究的这一宗旨决定了情报研究结果的传递和交流, 应用推广只是一种包含了人为促进因素和主动性的情报交流过程。网络影响着全球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 传统的竞争情报研究活动在面对网络带来的信息资源时并没有抵抗力。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应用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来做情报研究。网络情报信息资源混乱复杂, 若不对其进行适度的开发, 对用户来说犹如海中捞月。因此, 如何适度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对竞争性情报进行研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情报研究方法解析

情报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了信息收集与整理、对情报进行分析和做出情报研究方案这三个过程。其中, 信息收集与整理是情报研究工作的基础, 情报分析是情报研究工作的关键, 情报研究方案是情报研究工作的最终结果。情报研究方法是指组织或个人在对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 并对结果进行判断、预测和做出方案的情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总和。在情报研究的信息收集过程中, 主要是以信息的检索为主。因此, 这种只有在情报研究基础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方法, 严格来说是不属于情报研究方法的。同一道理, 经非正常手段所获得的情报研究信息, 因没有经过情报分析过程, 所以也不属于情报研究方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情报研究需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这样是为了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与要求。于是, 便涌现出了许多类情报研究方法。就分析来说, 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因为两者的功能不一样, 优劣互补, 所以越来越多的情报研究工作不再单一的选用其中一种研究方法, 更多的是把两者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展开情报研究工作。

2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2.1 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现今, 各种来源、各种类型的信息大量增长, 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企业购买信息资源的的投入。所以, 情报研究人员和企业科研人员的共同愿望就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而利用网络技术就是让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按理论来说, 计算机网络技术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 都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 打破机构和地域的限制, 让数字化资源共享。许多企业正在与信息中心、各高等院校和各个企业等单位进行合作, 进而实现了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与整合

想要发挥好网络资源的作用, 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是很有必要的。根据企业的信息需求特点和规律, 来确定本企业应配置的资源内容、形式、质量和内容, 这就是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配置的基本原则。不仅要考虑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性, 还要考虑到信息资源的实用性。力求用比较少的信息资源配置成本来建设合理科学的企业信息资源体系, 以此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和效率。对资源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规划、协调, 建立出相对来说集中的信息资源系统平台, 提供相应的集成服务, 分级共享和统一筹划使用资源, 来有效解决用户无限需求与有限信息资源之间形成的矛盾。

2.3 信息的再加工

有两种信息再加工方式:一是按专题进行选择、整理归类、综合、编制专题目录;二是从获取的网络信息中研究和分析, 选取对本企业有价值的信息。对网上资源的相关内容进行搜索、下载和整理, 再在企业内网的有关栏目下再现以网页的形式, 一般来说是指与本企业经营发展有关的报道和动态消息, 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

2.4 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应用的特色数据库

企业必须要制定出合适企业发展前景的战略决策,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处于有利地位、占领市场。企业还要建立一些适合本企业的专业数据库, 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公司战略决策, 例如企业的成果数据库、竞争对手数据库、重点产品数据库等等。如今, 各个企业开展的指标工作, 就是需要将其市场占有情况、技术经济指标、价格、重点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以及国内外同行企业状况等数据保存于不同的数据库中。所以, 建立特色数据库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

3 积极利用网络环境, 提高情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3.1 在情报研究的各环节充分利用网络环境

利用网络环境做情报研究与网络检索是不相等的。利用网络做情报研究不仅仅是在搜索信息时使用网络, 在情报研究的各个环节、全部过程都应使用网络。例如研究方法的改良、研究成果的形式、研究方式的采用以及报导方式上都需要利用网络。

3.2 加强各类特色开源数据库建设, 并积极组织上网

数据库易于对数据做出统计分析, 并且有较强的利用性和规律性。目前我国建立的数据库有很多, 仅仅是万方公司就产生了将近十种学位论文、企业产品、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数据库, 可满足很多客户的信息要求。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 上网数据库虽然很多, 其中专题、专业、学科数据库还是满足不了情报研究调研的需求和全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所以, 应围绕着专题、专业、学科情报研究, 加强对各类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并且积极组织上网, 维护和建立良好的数据库信息资源。除此之外, 情报研究的很多产品也应该努力向数值数据库或电子全文数据库靠近, 尽最大可能来满足广大用户对情报信息资源的需求。

3.3 转变观念, 树立网络利用意识

通过参与各种各样形式的网络知识培训教育活动, 把网络检索和网络的基础知识作为情报人员的必修课。要求听网络知识讲座, 以加深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认识, 重视从网上获取信息资源。

3.4 建立网上学科、专业、专题信息引导系统, 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

制定专题、专业、学科网络检索指南、网络检索工具等, 使用户对相关部门、相关机构的变化规律、电子信息资源的特点、内容以及网络的主页有所了解, 并且对他们进行归类和整理。建立出完善的网上专题、专业、学科信息引导系统, 让其在本企业的网页中占有一定地位, 向用户和情报员提供信息导航为了让其了解世界范围内专题、专业、学科的进展。让情报研究部门成为网上专题、专业、学科网络信息资源中心, 让网络资源专题化、专业化、学科化。

3.5 掌握本专题、本专业, 本学科情报研究的信息

情报研究人员应该根据情报研究课题的专题、专业和学科范围, 学习网络知识, 对网络检索工具书留心, 向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咨询, 对实际的检索经验进行积累等方法, 来形成专题、专业、学科研究范围所查询的网上的信息资源, 人物源、机构源的网址, 以便直接与他们连接, 避免了在网上漫无目的的查而浪费时间。还应时常访问这些信息源网址, 了解信息的改变情况, 做到对信息的基本掌控, 这样也利于对信息的准确使用。

4 结束语

通过对情报研究的分析和探讨, 应该注意到除了企业对情报研究运用和自身重视外,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掌舵人, 也应该在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上对企业展开情报研究给予扶持, 尤其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在情报系统建立上缺少人才与资金和研发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上, 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网络技术给经济带来了变革性的发展, 在这种环境下, 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让企业情报工作从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阶段, 发展到了帮助企业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来制定求胜战略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王知津.竞争情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02

[2]王春等.利用德温特分析家软件开展专利情报研究[J]现代情报, 2005 (12) :14-18.

上一篇:优化补偿下一篇:门急诊处方不合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