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篇分析(精选11篇)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篇1
1. 引言
Thompson (1996) 指出: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 任何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考虑评价。Martin (2003) 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 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 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他指出在语篇语义学的层面上有三个系统共同表达人际意义:评价 (appraisal) 、榷商 (negotiation) 和参与 (involvement) 。他的评价系统把评价资源分为三个方面:态度、介入和分级。本文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挑选一篇文章The Man in the Water, 从语篇实际使用的评价资源出发集中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三个方面在此文中的应用, 以期解答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新词汇—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关系的问题, 并揭示这一评价系统对达成语篇连贯所起的积极作用。
2. 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
“连贯”是话语或者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 但很难准确地给它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 学者们就一个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那就是, 说话人/作者和听话人/读者在言语交际中会努力构建话语的连贯关系, 因此连贯地取得需要说话人/作者将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成功地综合起来, 为话语理解提供一定的语境基础;同时, 听话人/读者也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来处理语言线索, 对这种语境基础进行合理的解释。
那么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评价系统作为人际功能的拓展, 超越小句层面以语篇为分析单位, 从词汇分析入手揭示了说话人/作者如何建立并调整与听话人读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 说话人/作者为了能在听话人读者身上引起共鸣, 激发他们的参与, 往往会在自己对描述事物的态度上, 语篇的声音来源上, 以及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是可能的、可取的、重要的、意外的或可以理解的。在这一过程中, 说话人/作者会给说话人/作者留下明确或隐含的线索, 引导他们不断更新、调整和选择认知语境, 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含义, 成功与自己建立有效互动的人际关系。因此, 评价系统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
3. 评价分析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的一篇文章The Man in the Water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动人故事。故事的背景是1982年发生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场空难。飞机从华盛顿国际机场起飞不久就失控撞上了一座大桥并坠入冰冷的河水中, 机上人员除五人外其余全部遇难。而这幸存的五人中有一人在面对死亡时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他把救生员递给他的救生圈不断传给别人, 直到自己消失在冰冷的河水中。下面我就以本文为例, 集中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文中的体现, 以及它们对实现语篇连贯的促动作用。
(1) 态度
态度主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情感 (emotion) 、行为准则 (ethics) 和审美 (aesthetics) 。在评价理论中相对应的术语为情感、判断和鉴赏。在态度研究中, 语言资源解释语言使用者对行为、文本及现象所表达的情感, 利用词汇资源对行为进行判断, 以及对事物的价值进行鉴赏。在The Man in the Water一文中, 作者使用了大量语言资源分别对这场空难 (disaster) 、大自然 (nature) 和英雄 (hero) 进行了描述。其中作者用terrible, the worst, failure对disaster作鉴别;用indifferent, immovable, impersonal, enemy对nature作鉴别;用 (no less) admirable, alert, commitment, selflessness, stunning, kindness and the best对hero作判定。从这些语言资源可以看出, 作者在对空难和大自然的描述中使用了否定评价语, 而对英雄则用了大量的肯定评价语。这样的描述可以使读者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 将冷漠无情的大自然和我们无私勇敢善良的英雄进行鲜明的对比, 继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对英雄肃然起敬。评价理论还认为情感可以是即时的升腾和持续的性情。前者可以用动词后者可以用形容词 (任绍曾, 2008) 。
(2) 介入
介入关注表示语篇和作者声音来源的语言资源, 考察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商榷的方式 (任绍曾, 2008) 。Voloshilov认为, 书面语篇是某种意识形态的独白, 它作出回应, 肯定点什么, 指望得到可能的应答和反诘, 希望得到支持, 等等 (Martin&White, 2005) 。在The Man in the Water一文中作者首先对空难、大自然和英雄做了描写, 里面有幸存者的声音, 共出现了两次, 分别出现在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而作者自己的声音却似乎听不到。但是细读全文,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声音贯穿始终。文章的第一段末尾出现了一个问句:“Why, then, the shock here?”作者预料到读者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所以不如自己主动提出, 这在语篇策略中被称为“言之在先 (counterexpectancy) ”。所以这个问题代表读者的声音, 是读者向作者索取进一步的解释, 而作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提供了信息。正是通过这样的问答方式, 语篇的对话性就更加明显了。其次, 我们再来看看文章中的He。通常情况下, 在英语中为了表示一致, 缩略的体现原则是:对某人越是熟悉说话就越不用一清二楚 (Martin&White, 2005) 。也就是说, He在文中具有很高的认知地位。此文中作者一开始就用He指代英雄除了因为他是位匿名英雄外, 还体现了作者认为他与这名匿名英雄之间没有距离,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 继而作者希望实现读者与英雄之间的零距离。文章的五六两段使用了许多“He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he started to read...”“he knew that the trip...”“he must have know it...”“he had to know it”这样的句型。其实当作者这样写时等于是说“I know he knew...”“I know he started...”, 英雄想的就是作者所想的, 英雄要做的就是作者知道他要做的。文章到了最后实际要表达的是He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在这场与大自然的较量中, 人类看似失败了, 但在精神上人类凭借自己的善良和勇敢击败了冷漠无情的大自然, 显示出了人类的伟大。其实这一点在文中作者已经给出了暗示, 第四段最后作者写道:For a while he was Everyman, and thus proof (as if one needed it) that no man is ordinary.最后一段中作者通过We的使用引入了大众的声音, 实现了利用多种声音和读者商榷语篇意义的目的。
(3) 评价维度
Lemke (1998) 指出, 无论我们对这个世界说过什么, 我们会同时表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所说的。即使主要体现概念意义的语句也有作者/说话人的某种态度。这里所说的概念意义有别于程序意义, 后者不影响句子的真值。例如文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And on that same afternoon, human nature-groping and struggling-rose to the occasion.文章第七段:Our man, on the other hand, cared totally....For as long as that man could last, they went at each other, nature and man;the one making no distinctions of good and evil, acting on no principles, offering no lifelines;the other acting wholly on distinctions, principles and, per-haps, on faith.作者在描述事情经过的同时慨叹英雄的壮举,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文的评价维度是可取性 (desirability) 。
4. 结语
本文以马丁的评价系统理论为框架, 主要通过“评价词汇” (evaluative lexis) 评价语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 从而更好地揭示其他语言学不能或很少揭示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提升对评价系统的关注, 并把这一理论灵活地运用到英语学习中, 加强对刺激物的体验和回应, 对克服我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的情感感受体验不深, 或没有去深究的问题, 丰富二语学习的体验都不无裨益。
摘要: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问题, 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都必须考虑评价。评价系统的恰当使用对语篇连贯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依托, 着重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此文中的应用, 解答作者如何利用新的词汇—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这一问题。
关键词:评价系统,语篇连贯,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Halliday, 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2]Lemke, J.Resources for attitudinal meaning:Evaluativeorientations in text semantics[J].Functions of Languge 5, 1998.
[3]Martin, R., Rose, 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 2003.
[4]Martin, J.R.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5.
[5]Voloshinov, V.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Anguage[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6]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7]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语教学与研究, 2001.
[8]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 2004.
[9]马伟林.人际功能的拓展——评价系统述评[J].语言学研究, 2007.
[10]任绍曾.概念隐喻于语篇——对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的多维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11]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 2001.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篇2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纯理功能为理论依据,对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一诗作了初步探讨。
一、功能语篇分析
在翻译的领域内,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近年来广为引用的翻译理论。作为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语言的纯理功能。纯理功能可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各有其相应的结构来作为表现方法。第一种概念功能是通过语言来理解说话人所处的环境;第二种是通过语言对别人施加影响,这叫做“人际功能”第三种是使语言和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相一致和相称的语篇,这叫做“语篇功能”。其中语篇功能是纯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用系统功能语法所作的语篇分析称为“功能语篇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1]。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篇分析不是一种“说明性活动”,而是一种“解释性活动”。它的目标是对语篇进行评估(evaluation)。在对语篇进行评估之前,语篇分析必须从“语篇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语篇怎样表达意义”和“语篇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要翻译好一个语篇,特别是像诗词这类文学作品,首先要对它进行解读,揣摩作者的意图,理解它的含义,体会它的意境,然后才能选择特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译者所选择的形式(包括语篇的宏观结构、小句、词组和单词)必须能最大程度传递原文的语义和意境[2]。以下是对《鹿柴》原诗的解读。
原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的景物,或形容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放眼望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且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这种以视觉与听觉互补的方法去观察描写事物,是王维独特的创造。王维主张艺术创作既要“审象求形”,更要“传神写照”,表现出客观物象“别生身外”之神,他把音响描写作为自然山水传神写照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声音成为构成形神逼肖气韵生动的自然景物形象的要素。
诗中“空山”一词特别值得玩味。在王维不同的诗中,它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却有所不同。“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表现出秋雨过后山中的空旷洁净;“夜静春山空”(《鸟鸣涧》)表现了夜间山林的宁静之美。而“空山不见人”所表现出来的则是山林的空寂冷清。首句给了我们一个“静”的意境,但是这个“静”给人的感觉有点平淡,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紧接的第二句“但闻人语响”,正好给“静”一个完美的补充。有了这个补充,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景象:空旷的山林中听不到往常的溪水声、虫鸣声、鸟叫声……大自然丰富的声响好像都消失了一样,这时却不知从哪里传来了断断续续的人语声,可是放眼望去却连一个人的影子都看不到。“人语响”衬托出了山林整体的空寂,体现出山谷中的万籁俱寂。
诗的第三、四句,由声而色进一步描画了山林落日的景色。“返景入深林”所描绘的是夕阳余晖映入深山密林之中的景色。“景”通“影”字,指日光。“返景”即太阳将落山时的余光[4],即夕阳余晖的光泽给密林深处带去了一丝光亮。可细细品味这句诗之后,我们发现,作者其实是想借这一丝光亮来体现密林的幽暗;而第四句“复照青苔上”更加强了这一意境:落日的最后一点余晖洒进了幽暗的深林,稀疏的树影映在树下一小块的青苔上。当这一小片光影和旁边无尽的幽暗形成对比时,幽暗的深林在片刻后余晖消失时,剩下的只有幽暗了。作者写的是“亮”,却带出了“暗”。
全诗一共四句,前两句以有声来衬托空寂,写的是“声”;后两句以光亮来衬托幽暗,写的是“色”。作者通过“声”“色”的相互交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夕阳余晖下深林的空寂和幽暗。而作者的写作情绪看似无喜无悲,却留下一幅“空寂”的画面让读者玩味。
诗人创造这种空寂幽深的境界,究竟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有人认为表现了诗人在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也有人说是表现了禅宗的“色空”思想。从艺术鉴赏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欣赏这人迹罕至之境,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之中。诗中确有禅意,但诗人表现得不着痕迹,真是臻于禅趣的上乘佳作。诗人以动写静,以声写寂,以光写暗的反衬手法,更值得学习借鉴[5]。
二、对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
曾有不少中外学者把这首诗译成英文。笔者选择许渊冲[6]、W.J.B.Fletcher[7]和G.W.Robinson[7]的三种译文来进行语篇的功能分析。许译:I see no one in mountains deepBut hear a voice in the ravine.Through the dense wood the sunbeams peepAnd are reflected on mosses green.F译:So lone seem the hills;there is no one in sight there.But whence is the echo of voices I hear?The rays of the sunset pierce slanting the forest,And in their reflection green mosses appear.R译:Hills empty,no one to be seenWe hear only voices echoed----With light coming back into the deep woodThe top of the green moss is lit again.
本文首句“空山”是营造意境的大背景,F译用“lone”来处理“空”山,意境表达欠准确。王维精通音律,却于音律中涵摄禅韵,喜用空、静、远、闲、禅等字,强调“静美、澄旷、寂悦”。一部分“空”与佛理直接相关,如“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饭覆釜山僧》);另一部分“空”为幽深和虚静之意,但都“字字入禅”。[8]可见,“空”在这里不单是一个词,而且还饱含着深层禅文化的信息。而“lone”表示人际罕至的、荒凉的、孤独的,缺少禅境的传递。许译的“no one”也不够准确,而R译的“empty”则比较理想。《新大英百科全书》对empty的解释是,“callednothingness,or void,in mysticism and religion,a state of‘pureconsciousness’in which the mind has been empties of all partic-ular objects and images.”[9]原诗表达了诗人对“入空”境界的向往,含宗教色彩的“empty”,表内心沉寂,与“空”实质上是深层次的“近似”转换。
原诗中次句的“但闻”是连接以人语之“动”衬空山之“静”的关键点,意为“只闻”。许和F却都将其译为“but”,值得斟酌。如果用“but”,就只会让人产生联想:为什么会有人语呢?而不能达到反衬的目的。“but”在语法上表示强烈的转折,这也与诗歌缓慢的节奏相背。R译中的“only”较好地表达出了原诗的本意。同一行诗句中的“响”字表明这不是普普通通的声音,这是在山谷中往复回荡的朗朗“人语”。所以仅仅一个“hear”绝不能准确传达彼时彼刻的情景。“echo”一词可以较好地传递原诗的韵味。
第三句中“深林”指出森林的幽深。许译的“dense”和R译的“deep”均只体现了原诗的一层意思。而F译文中仅仅用了“forest”,没有任何修饰语。本诗写的是夕照下空山傍晚的幽景,夕阳西下对诗歌的意境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它与经书中的佛光有某种联系。由此,对夕阳的描写用sunset light传递王维一贯的诗境,效果就会更好。许译中用的sunbeam不足以体现时间概念,R译文中用动词短语come back体现出了黄昏的这个特定的时间段,但是意境上表达并不准确。此外,黄昏时分,太阳的光芒已经不似正午那般强烈有力,表示照射这个动作的词语应该能够传达出夕阳的柔和。许译用的“peep”可以表现夕阳的柔美,却削弱了原诗中动静结合的美感。F的译文用了“pierce”,这个词在词义上表示“刺破”、“刺穿”的意思,给人的感觉很有力量,所以也不准确。而R的译文用的come back,则非常普通。
最后一句的透视点是青苔。许译文中“青苔”的位置被放在修饰说明夕阳的状语上,地位大为减弱。F译中,“青苔”为主语,一个“appear”将青苔在夕照中跃然而现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的青苔在诗人的眼中不再模糊,而是可以见其形,辨其色。R译中对这句话的处理用的是被动态。交际动态论认为:语句中的交际单位(句子成分)的交际价值不是等同的,而是按其交际价值的高低成线性排列,表现出一种价值等级的状态。在一个句子只有一个信息单位的情况下,句中各成分的信息值一般呈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因此,相比较而言,该句突出了“was lit”,同样将这种明暗对比的美感表现了出来。
三、结语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篇3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元语言功能;理论框架;主动经济性;被动经济性
引言:目前,关于语篇分析方法和理论并没有统一的体系,各种分析方法和理论各有其侧重。根据Schiffrin (1994), 他介绍了六种可以用于语篇分析的方法:言语行为理论、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文化学、语用学、会话分析、变异分析,并把它们用于语篇分析。而涉及语篇分析的平面, 黄国文 (1988)概括了六个主要的分析平面:语音平面,书写平面,词汇、语义平面,句法平面,语篇平面和语篇的指向平面。从理论视角,六个层面和所涉及六种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然而,在实际分析中,却存在分析条件是否具备及分析动机的影响。
本篇文章,讨论将在系统功能理论框架下,探讨有关语篇分析经济性。Halliday(1994)建立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构架,而该框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既适合书面文本,也适用于口头文本。黄国文(2002:25)指出: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不仅具有严密的理论框架,且可操作性强、使用性强。因此,该理论框架下的经济性问题的探讨,将会对以后的分析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系统功能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
(一)理论假定。系统功能语法基于四个合理假定:a. 语言使用是基于功能的。b.语言功能在于创造意义。c. 意义的产生受语言交换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d. 语言使用过程是符号过程,通过选择产生意义的过程。(Eggins,1994;黄国文,200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1989)基于以上四点假定,Eggins(1994:3)将系统功能语法框架的语篇分析概括为“功能-语义”分析路径。
(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下的语篇分析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学家认为语言是由三大元功能构成的意义系统,该意思系统又受到语境的制约,即Malinowski 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影响。语言系统具有层次性,而层次之间关系是上层由下层实现的关系,如上图(Halliday&Matthiessen 2008:25)所示:
根据语篇、语言层次及两者关系讨论,比较完整的系统功能理论下的语篇分析框架可以概括为,如下图所示:
围绕一个文本,首先需要进行体裁分析,得到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从而为具体某个情景的分析提供一个前提;关于体裁分析,主要分析该文本所属于的体裁类型,从而确定其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一定的体裁,具有相对固定结构,而这些结构经常由相应的语言项目组成。语域分析,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即语场、语旨和语式,。语境分析,还没有深入到言语系统本身,而关于三大功能在语言系统的分析,才是语篇分析的核心,根据Halliday(1994:xvi),不基于语法的语篇分析,就谈不上分析,仅是对语篇的基础评论;从这里,可以发现语法对语篇分析的重要意义。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法分析,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从概念层面的语法分析,主要从及物性来进行,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总共有六个过程,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从人际层面的语法分析,主要关注语言的语气和情态,语气系统由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从谋篇层面的语法系统分析,则包括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连贯。
二、语篇实例分析
我的一次经历。(1)我是14年保研的,大三下学期,学习任务基本没有了,然后,老师给我外派到一(2)个机构做兼职工作。这个机构名字,因为不方便说名字,它是国外基金会和政府(3)机关一同出资运营的机构,为服刑父母的子女提供服务,包括衣食住行,供他们(4)上学。父母一到监狱,孩子就没人管,即使跟着其他叔叔、伯伯,也会受到人鄙(5)视,于是,就有些人想为孩子做些事,这个机构就是一个。我外派过去,开始感(6)觉蛮好,可是后来也发现了许多不好地方。当然,这个机构的理念很好,采取类(7)家庭模式;类家庭就是模拟家庭,它把孩子分为各个家庭,像那个机构五六个家(8)庭,每个家庭四个男孩和四个女孩,每个家庭两个护理员,他们相当于孩子的父(9)母,这是那个机构的基本情况。(10)在那里,有很多感触。有时候小孩会讲他们父母的故事;有个小孩见人就一遍一(11)遍重复她父母的事情,我去了不多久,也给我说“一天晚上,我爸爸喝醉酒了, (12)就不停地打我妈妈,我妈拿着剪刀插到爸爸的喉咙,爸爸就站不起来了,警察叔(13)叔就把妈妈带走了”。还有个小孩,那小孩家就是这个机构附近的,所以,他就(14)认识周边孩子,有时放学就会到邻近的小孩家里玩,有次他很晚还没回家,我去(15)找他,回来路上,他突然问我做个噩梦没有,他告诉我:“昨晚,我梦到我妈妈(16)从棺材里爬出来,挖了个坑,把我埋了”。我问他为啥会做这样的梦,你爸爸妈(17)妈到底怎么了,他说:“我不知道我爸爸去哪儿了,我只知道,一个冬天,妈妈(18)打麻将回来,死在了一个很黑的小胡同里面”。我默然了……(19)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一直到现在,我都没办法从那个经历中走出来。
(一)体裁分析。该文本属于叙事体,具体而言,是故事体裁。该文本虽然是口语转录而成,但是,转录出来,仍然可以看到比较清晰的脉络,是符合Labov的分析模式,具体而言:点题:L(1)到L(2)的“老师外派我……兼职工作”可以看作是点题指向:L(1)的“我14年保研,大三下学期”提供时间信息;L(3)-L(9)提供了事件的参与者“我”“受刑父母的孩子”“类家庭的服务者”的信息;L(2)-(4)主要对该事件发生的地点的定位和描述;这里主要是指向的范围。
进展:L(11)-(13),一个小孩子的叙述和L(15)-(18)小男孩的叙述,揭示了小孩子受到的不同的黑暗的经历。
评议:L(6)中“这个机构的理念很好”,L(5)-(6)中“开始感(6)觉蛮好,可是后来也发现了许多不好地方”,L(18)中“我默然了”,甚至结尾L(19)也都渗透着叙述者的情感和态度。
回应:L(19)中“一直到现在,我都没办法忘记那个经历走出来”,照应了题目和开头。
(二)情境分析。语场(field):本文本主要讲述了叙述人暑假期间,在一个慈善机构兼职的经历。语旨(tenor):叙述人是该机构的临时服务人员,帮助里面的工作人员,一起管理日常事务和工作,照顾机构里孩子的饮食起居。语式(mode): 作用,组成性;媒介:口头性;渠道:书面;修饰方式:叙述。
(三)词汇-语法分析。(1)及物分析。对该文本进行及物过程统计,可以得出不同过程的数量分布,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关系过程,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三种过程为该文本主要类型;关系过程主要用来对事物或者经验进行识别、界定或者分类,而文本中对该慈善机构描述,关系过程出现频率较多。物质过程,主要描述过程参与者做了某事或者事件的发生。言语过程,即参与者说话的过程;该文本主要集中在叙述者和小孩子之间两次对话方面。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两种过程,仅次之;行为过程,主要来叙述两个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如“讲他们父母的故事”等。心理过程,主要用来描述参与者的感受,观察和情感;在本文中,则更多体现为讲述人的内心感受,如“开始感觉蛮好”。在该故事体裁中,最少的是存在过程;存在过程,主要是说明事物客观的存在状态;文本中,有两处“有个小孩”和“还有个小孩”,主要作用是引出所将要介绍的对象。
词汇-语法层面的及物分析,主要对应概念意义,即语言所反映参与者的经历和对世界的体验感受;对该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行为过程为该故事体裁的主要类型;存在过程最少,而心理和行为过程居于两者之间。
(2) 语气分析。系统功能语法的语气系统,包括三个选择项: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三种语气又与相应的功能一致:陈述语气对应给予信息功能,疑问语气对应索取信息功能,祈使语气对应索取服务或物品的功能。而对于本文本而言,祈使语气的表达没有体现,主要是陈述语气,即给予读者一定的信息,反映讲述人的所经历的内容;有两处使用了疑问语气“他突然问我做个噩梦没有”“我问他为啥会做这样的梦,你爸爸妈妈到底怎么了”,反映出讲述者和孩子之间信息的交流过程。
(3)主位结构分析。本文本主位结构:我→老师→机构→父母→孩子→有些人→这个机构→类家庭→护理员→这;(我) →有时候→小孩→我→一天晚上→我妈→爸爸→警察→(另)一个小孩→那小孩家→他→有时→有次→我→回来路上→他→我→你爸爸妈妈→他→我(小孩)→我(小孩)→一个冬天→我;这样的事情→一直到现在。文本有三个段落构成,第一个段落主要叙述了讲述人为何去这个机构,并介绍了机构的功能和运转模式;第二段主要讲述了两个孩子的情况;最后一段,结尾部分则主要介绍了讲述人的感受。主位结构,属于语言的谋篇功能,和情景理论的语式相对应;从主位的行进和转换,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该文本内容的展开脉络,如文本第一段讲述我去这个机构的原因和该机构的情况,所以,主位的转换在我,机构,父母。孩子,护理员进行,从而有效地组织了经验意义。
从系统功能理论框架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手段,主要由五个子分析过程组成:体裁分析,情景分析,及物性分析,语气分析和主位结构分析;各个分析,从不同的层面揭示语篇的某个方面,具体而言,体裁分析,揭示语篇的文化语境;情景分析,展现语篇个性,所在或者形成的独立语境;及物性分析,是从语法层面,揭示语篇的经验意义,把经验意义具体为六种过程,从而为分析意义的量化做了铺垫;语气分析,从语气角度,揭示文本的社会人际关系,从语气类型的选取,来反映参与者在语言实施中所承担的角色;主位分析,从语篇结构层面,来揭示语篇组织形式与经验意义和人际意义的关系。
三、从系统功能分析到经济性的探论及结论
从以上实例分析可以看出,系统功能功能语法框架,能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综合的路径。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所有的文本都需要这五方面的分析,来对各个层面意义揭示,很显然,这是没必要的;在语篇分析中,也要考虑分析的成本和产出。分析文本时,根据实际需要,只是从某个层面,解析文本,而不考虑整体的诠释,这就不必一一分析。以本文故事文本为例,尽管在具体分析中,可以把五个分析层面一一呈现,但是为了需要和兴趣,我们仅提供某个方面的分析,这里称之为“主动经济性”,即客观分析条件具备,而受主观分析者的个人意志,选取了某个分析层面。同理,这是一篇现在白话文故事体裁,却要分析它谋篇功能的诗歌韵律层面,显然也是不能做到的;然而,致使分析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因素,不是分析者本身,而是文本客观因素的制约,这种“客观限制而非主观选择的模式”则称为“被动经济性”。
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下,可以从五个方面的分析,但为了提高文本的分析效率,该分析模式可以简化为体裁的分析,情景某个方面的分析,如语式(mode),进一步在词汇-语法层面仅分析可以体现语式的这个谋篇功能的语篇成分,即主位结构、信息结构或者衔接。按照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情景,语义和词汇-语法整体构成一个系统,各个单位又自身形成一个系统,系统本身由至少两个选择项目;那么,该理论指导下的语篇分析,也应体现出这一特性:系统性;这就给经济性分析提供了条件,即我们不必从系统层面一一分析,可以仅从某个维度展开,如语旨→人际意义→语气和情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语篇分析中,“主动经济性”是首要考虑的,它实际受到分析目的和分析重点的制约;也就是说,“主动经济性”会受到“分析者的目的和兴趣(黄国文,2001)”的影响。“客观经济性”因为受到语篇自身因素制约,即对分析的客观局限;不是对分析的有利贡献,而是迫使某个分析层面无法进行,因此,“主动经济性”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Eggins,S. 1994.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London: Pinter.
[2] Halliday, M.A.K. 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ed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3] Haliday, M.A.K. & Matthiessen 2008.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Hodder Arnold.
[4] Schiffrin,D. 1994.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Oxford: Blackwell.
[5] 黄国文, 2001,《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黄国文, 2002,功能语篇分析面面观,《外语与外语教学》。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篇4
一、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篇分析理论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继承并发展了伦敦学派中弗斯的理论, 形成了一套具有社会倾向的功能语言学处理方法, 即系统功能语法。系统功能语法不仅影响着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同时系统功能法的提出也深深影响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式方法。系统功能语法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实践、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 以及话语分析的研究和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特别是对机器翻译的快速实现和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与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较,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首先对于英语知识的基础明显弱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其次, 在中专中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意识明显弱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最后,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 绝大多数是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应付考试, 学习英语的目的相对单一。例如, 在实际教学中,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相对较弱, 存在词汇量较小, 发音不正确, 语法知识较弱, 实际应用大量的存在中国式英语的情况。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明显不足, 存在会写不会读、会说不会听、会读不会说的现象, 英语整体的综合能力发展极不平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由于英语基础较差, 同时又由于中专外语等级考试的压力, 使得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在学习情绪上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甚至是厌学情绪。很多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 甚至铤而走险出现作弊行为, 英语学习甚至成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中专学习中的重要心理障碍。
三、语篇实例分析说明
首先, 着眼于概念功能, 确定文章的话语范畴, 注意语篇及物系统中各个过程的选择, 以此来确定该文章的文体结构。通过要求学生浏览全文且找出标志性时间词, 可以帮助学生归纳该文章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且让学生思考以时间为主线的文章结构有着怎样的写作目的, 这样的结构安排会给读者带来何种阅读效果。
其次, 入手于人际功能, 确定文章的话语基调, 注意语篇中语气、情态和人称的选择, 以此来明确篇章中各个交际者之间的关系, 包括因其社会角色所产生的关系。
分析类似小句的时态和人称, 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一般过去时是用于描述已发生事件的主要时态, 而第三人称的运用又增添了事件的客观性。
再次, 分析谋篇功能以确定其话语方式, 注意语篇中的主述位结构, 信息结构以及衔接手段的选择。例如:
After her shower, Sandy brushed her hair, put on her old green T-shirt and some jeans.Then she put on her makeup and went to the kitchen.As usual, she didn’t know what to have for breakfast, so she grabbed a glass of milk and ate a piece of toast while standing by the sink.
此段包含若干表达显性连接的连接词, 这些显性连接之外, 该段也包括隐性的连接关系。通过这样的分析, 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其组织信息的能力, 还可以扩充词汇量, 改变其语言匮乏, 用词单调的现象。
最后, 通过对语篇的系统分析, 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篇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语篇的内容、语言特征和语法特点, 对于语篇的文章的语言设计、情境设计和语篇的结构进行客观的评价。例如, 文章主要是以家庭生活为背景, 是通过父母对于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对话, 全文背景和内容贴近生活, 语言基本上以日常口语为主, 属于非正式场合使用的专业语言。因此, 语言具有通俗易懂和实用性较强的特点。
四、总结
通过对语篇的仔细阅读和详细分析,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含义、文章的结构, 以及词汇的用法和具体的语法习惯,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熟悉和适应英语的语言思维,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语篇的系统和科学的教学, 使学生对词汇的意义的多样性、句子之间的语言衔接和语言在使用中语义的转换和连贯有更清楚的认识,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阅读能力,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 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整体知识体系起到提升的作用。通过对语篇的练习, 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形成语感,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外国的文化, 逐渐掌握英语的语言习惯。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引导和指导性教学, 从而在学习心理上和学习习惯上培养学生正确和健康的学习观,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困境, 最终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中专出版社, 2006.
[2]盖秋燕.商品广告用语的功能人际意义分析.魅力中国, 2010 (1) :17-20.
[3]邓凡琼.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中的尝试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3) :152-153.
[4]袁华, 郑华.浅析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1) :234-235.
[5]陆欣, 张岩.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高级英语课堂上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4) :184-185.
[6]臧严.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09 (37) :130-131.
[7]贾丽娟, 段晓丽.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 (04) :98-100.
[8]冯倩, 操时尧.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功能语法语篇分析模式的运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3) :48-49.
[9]张悦清, 贾甚杰, 朱文成.非目标语环境下培养学习者英语语篇生成能力的途径思考[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12 (04) :15-18.
[10]欧美娥, 傅萍.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文史博览 (理论) , 2013 (05) :33-34.
[11]陈静.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分析意识流文学翻译的连贯问题[D].上海交通中专, 2009.
新闻语篇的人际功能分析 篇5
关键词:新闻语篇;人际功能;语气;情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02-01
人类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活动的反映。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我国的介绍和迅速发展,这一学派中的语域、语类及语境等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闻英语是一种概括性很强的功能语体,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愈来愈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不少学者都对其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但是,对英语报刊新闻进行功能语篇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尝试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对China Daily中的三则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
一、报刊新闻语篇的特点
Fairclough (1995:2)指出“新闻媒体对人们知识、信仰、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社会身份等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这种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语言的使用”。新闻语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语篇(News Discourse)不仅涉及新闻语言,而且还包括该语言所使用的社会环境和交流环境,而狭义的新闻语篇(News Text)仅仅是广义新闻语篇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指新闻媒介中使用的书面语言,是呈现新闻内容具体的书面文字表达形式。本文所分析的是典型的狭义语篇,即报刊中的新闻报道。
报刊新闻语篇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如英语报刊新闻有众所周知的“倒金字塔”特征和“5W”写作原则(Who, What, When, Where and Why)。除此之外,新闻语篇常用“下降顺序”来面熟事件的发展;新闻语篇中传递信息的文字形式多于其他语篇,如位置、字体、板式等;新闻语篇介于口语体与学术体之间,强调使用“基本词汇”,既能简明反映事实,又能贴近大众。
二、人际功能分析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综合,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韩礼德(1994)认为语言具有“纯理功能”或“元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和语篇(textual)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是指语言的参与功能,是讲话者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从而确立自己的身份、地位,表达行事的态度和动机以及对事物的判断的功能。
韩礼德认为,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实现的。从语气的角度来看,英语句子主要分为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小句的语气包括主语(subject)和限定成分(finite element),主语主要由名词性词组充当,限定成分指时态动词和情态动词。使用不同的时间概念,可表明一个命题与什么样的环境有关,情态动词可表达作者对所写内容涉及的概率或频率和意愿或义务作出判断。
三、新闻语篇的人际功能分析
人际功能表达语旨,而人际意义体现在语气和情态系统的选择上。语气包括主语和限定成分,主语是议论的基点,限定成分是对议论命题提供参考点,将命题与交际中的语境相联系。韩礼德(1994)认为言语有四大功能:陈述、提问、提供和命令,主要通过语气结构的选择来实现。
在语气系统中,时态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分析,语篇一共有26个小句,其中包含20个过去时态的小句,占76.8%;语篇二共有57个小句,包含55个过去时态的小句,占96.6%;语篇三共有23个小句,16个过去时态小句,占69.8%。这表明,在新闻语篇中限定成分用过去时态多于用现在时态和将来时态。新闻的标题表明这些消息都是即时或最近发生的事件,其动作多已发生,所以使用大量的过去时态也不足为奇。当然现在时态在新闻报道也常见,常用于给出背景信息,使读者认识到事件的意义,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会用到将来时态来展望事件的发展情况。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英语新闻的标题为了给读者以新鲜感和现实感,动词多用一般现在时态。譬如:Bus plunges into canal, 47 dead, mostly children. Suicide bomber rams Air Force bus kills eight.
小句的语气选择和时态的选择显示了新闻语篇的基本功能,语言中的情态成分表达说话人在对概念内容进行是非判断时表现出无把握、不确定的心理状态, 不同的情态成分表达从是到非这个连续体中的不同位置。通过对新闻语篇分析发现,情态动词和情态状语的分布在新闻中是相当小的,基本不使用意态化的词,因为记者们常常会回避对新闻做个人的评价,这和新闻报道中立、客观的语言特点是符合的。另外,通过分析,发现新闻语篇中陈述语气是占主要位置的,因为新闻的目的是传递信息、描述事件,使用陈述语气是最佳的选择。
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新闻英语中的报刊新闻英语这种次语体在篇章结构和语言使用上,尤其实小句在体现人际意义方面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对进一步了解报刊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结构有所帮助,对了解报刊新闻英语与其它新闻次语体特点的区别和联系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 Norman. Media Discourse. London: Edward Arnold,1995.
[2] 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Arnold,1994.
[3] 范 红.报刊新闻语篇及其宏观、微观结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4]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篇6
一、理论研究
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完全不同的文章阅读以及分析能力, 通过对其不同学生的不同文章阅读以及分析能力, 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建立更加完善的英语相关知识体系, 最大限度的提升学习者综合学习能力。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发展了论著语言学家费斯的理论, 在该基础上形成一套真正具备倾向功能的语言学的处理方法, 也就是系统的功能语法。所谓系统功能语法不但能够直接影响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 另外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见解。系统的功能语法对社会语言学以及第二语言的实践等都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极其翻译快速实现以及质量提升均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 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和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进行比较有部分可观存在的问题, 首先, 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英语知识基础明显要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差, 另外, 在中专的学生中, 其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往往要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差。与此同时, 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其学习的目的, 绝大部分是为了通过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而学习, 对英语的学习目的也较为单一。比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因为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 存在部分词汇量相对较小, 发音不正确等相关问题, 语法知识往往也非常好的薄弱,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中国式的英语现象。学习者英语实际使用能力明显较差, 很多学生往往都会有会写不会读或者会说不会听等情况, 非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其综合能力发展不平衡是极其普遍的现象, 而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 因为英语基础相对较差, 另外加之中专外语等级考试等各种压力, 使得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在情绪上等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 甚至是出现厌学的情况, 部分学习者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 会出现铤而走险而作弊行为, 在某种程度上说, 英语学习仅仅是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中专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学生对英语学习往往较为消极, 尤其是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
三、语篇实例分析
作为教师以及学习者, 在语篇学习以及语法功能的系统学习中一定要着眼于概念功能, 要充分确定文章话语范畴, 了解与熟悉语篇和物系统各个过程中的选择, 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确定该篇文章的文体结构。可以通过要求学习者浏览全文同时找出相关标志性时间词, 教师在此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归纳该文章和普通记述文区别, 同时让学习者思考以时间为条件文章结构, 同时该文章是以一种怎么的写作目的为对照的。如此的结构安排就会给读者带来最佳的阅读效果以及最有效的学习。
另外可以入手人际功能, 对文章的话语基调进行充分肯定, 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语篇中的语气。人称以及情态的选择, 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明确篇章中相关交际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此种关系涵盖社会角色所产生的关系。另外在对分析类似小句的人称与时态时, 要注意联系全文, 这样就能够帮助学习者认识一般的过去式主要是用于表述已经发生的事件时态, 另外第三人称的有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事件的客观性。最后, 分析谋篇功能, 这样是为了达到确定语话方式的目的, 要注意语篇中存在的主述体结构、衔接手段以及信息结构等选取。比如在语句中:After her shower, Sanday brushed her hair, put on her old green, T-shirt and some jeans, Then she put om her makeup and went to the kitchen.As usual, she didn’t know what to have for breakfast, so she grabbed a glass of milk and ate a piece of toast while atanding by the sink.分析研究可以发现, 该段句子涵盖多个表达显性连接的连接词, 除去此类显性连接之外, 该句子也有隐性连接关系, 通过此种方法进行分析, 学习者不但能够提升组织信息能力, 同时还能够充分扩充词汇量, 达到改变学习者语言匮乏以及用词单调等情况。
通过对语篇系统有效的分析探讨, 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对于语篇鉴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学习者在该过程中可以根据语篇的相关内容, 语言的特征以及语法结构特点, 对语篇自身语言设计以及语篇结构等相关内容实施系统评价。比如如果文章是以家庭琐事以及生活为主, 则全文的背景以及内容应该尽可能的贴近生活, 同时语言也应该以日常的口语为主, 此类语言应该是非正式的专业语言, 所以, 语言必须具备通俗易懂这一特性。
四、结语
在实际语篇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一定要尽可能的发挥出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主体, 积极有效对学习进修引导, 在学习的心理上以及学习的习惯上尽可能的培育学习者健康的学习观, 要从本质上真正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玲.略论中专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英语广场 (下旬刊) , 2013, 20 (6) :113-114.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篇7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 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语篇, 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当今社会由于信息通讯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信息紧密相关, 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之一, 新闻语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由于对客观事实的报道, 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语篇, 新闻语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下对英语财经新闻语篇进行了及物性分析。通过对China Daily的四篇财经新闻的及物性分析, 旨在探究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及物性系统应用于财经新闻语篇的适应性, 以及此类语篇在过程类型分布上的规律性及其语言特点, 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财经性新闻语篇。
一、理论框架
韩礼德把系统功能语法分为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 概念功能是指人们使用语言去实现诸如传递新信息或者是未知内容给听话者的功能, 表达对世界及内心世界经历的看法。它主要由及物性系统来体现。人际功能指在话语情境中说话人和话语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及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态度。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组织好信息, 表达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将语言本身与说话者所处的情景环境相联系的功能。
及物性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语义系统, 它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见闻和作为分成若干种过程, 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系统主要包括六个不同的过程: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一般由动作动词体现。它要求的动作者和动作的目标由名词或名词性词体现, 这里的动作者指的是发出动作的人或物, 目标是指在该动作影响下的人或物, 情况则属于环境成分。心理过程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感知的过程, 有两个参与者为感觉者和现象, 一般用来反映感知者对发生的事情的观点或态度。关系过程指各实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 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 (胡壮麟, 1994) 。行为过程指诸如呼吸、咳嗽、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 是典型的人类生理和心理的行为, 具有物质和心理过程的特点。行为过程的参与者只要一个即可即“行为者”, 行为者一般是人。言语过程指一类广义上说话传达信息交流的过程, 参与者有说话人, 受话人和说话的内容。存在过程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通常该过程只有一个参与者即存在物, 常用的动词是be, exist, arise等。
二、财经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本文从China Daily中选取了四篇财经新闻语篇作为分析语料, 进行研读后将语篇中各类过程进行数据统计, 计算各类过程在财经新闻语篇中的使用频率, 分析出及物性系统应用于财经语篇的适应性, 以及此类语篇在过程类型分布上的规律性及其语言特点。对四篇财经新闻的及物性各个过程分布情况分析如下:第一篇标题为Belt and Road to save Chinese financial in stitutions 9.6b yuan in taxes的财经新闻。通过分析可知该新闻共有7 个过程, 其中物质过程6 个, 占全部过程的86% 所占的比重最大;关系过程1个, 占全部过程的14% ;该新闻语篇并没有涉及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第二篇题为China to continue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central bank。共有10 个过程, 其中物质过程8 个, 占全部过程的80% 所占的比重最大;涉及少部分的言语过程, 占全部过程的20% ;该新闻语篇并没有涉及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第三篇题为RMB cash demand grows in Russia。共10 个过程, 其中物质过程6 个, 占全部过程的60% 所占的比重最大;关系过程有2 个, 占全部过程的20% ;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涉及的较少各有1 个, 占总过程10%。第四篇是China reveals consumer price basket changes。有16 个过程, 其中物质过程有10 个, 占全部过程的63% ;关系过程有4 个, 占全部过程的25% ;言语过程有2 个占总过程的13% ;该新闻语篇中不涉及心理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
据分析可知这四篇语篇中物质过程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 据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 物质过程通常是作者对外界事物及内心世界的客观描述, 表示做某事的过程。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反映, 具有其自身的真实客观性。因此财经新闻是新闻报道者对经济事件的客观描述。例如新闻语篇中报道者运用了changed、climbed、expanded等词来描述经济事件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四则新闻的分析得出物质过程所占比例最高占到了70%, 这恰巧符合新闻要靠事实说话, 反映客观事实的要求。同时, 财经新闻中通常也会通过使用大量的数量词来达到客观、公正的传达消息的效果。其次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 也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关系过程, 主要表示描述意义, 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财经新闻专业性强, 专业术语多。为使读者准确理解新闻报道以消除行业不同产生的障碍, 关系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过程的描述意义与识别意义, 对于过程的解释、比较和说明具有重大贡献。所以关系过程在总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也是符合财经新闻报道要求的。通过分析四篇新闻语篇发现新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表言语过程的词say、report。新闻作者会引用较权威的政府机构、发言人或官员, 这也与作者所持的立场和他在交际过程中所充当的话语角色类型密切相关。由于财经新闻语篇要求所报道的新闻都必须是客观事实, 所以此类语篇中几乎不涉及心理过程, 行为过程等。
三、结语
本文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 对四篇财经新闻语篇进行了及物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 财经新闻语篇在及物性过程选择方面是有规律的。物质过程使用频率最高;涉及一定的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 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其他过程出现相对较少。系统功能语法为财经新闻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 财经新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时效性, 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显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对此类新闻进行功能语篇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读者对财经新闻内涵的理解、增强语篇阅读的目的性。
摘要: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近些年来发展成为语言学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对财经新闻语篇进行了及物性分析。旨在探究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及物性用于分析此类语篇的适应性, 以及此类语篇在过程类型分布上的规律性及其语言特点, 进一步加深读者对财经新闻内涵的理解、增强语篇阅读的目的性。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财经新闻语篇,及物性分析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2000.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second edition)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方琰.2005.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
[3]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黄国文.2002.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
[5]黄国文.2001.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篇8
1. 话语的情态系统
英国著名语言学者Palmer (2003)认为在英语中主要有认知情态(epistemic)、道义情态(deontic)、动力情态(dynamic)和实据情态(evidential)这四种情态。就实据情态而言,每一种语言都有谈论是非的方法,都有谈及信息来源的词汇语法手段。Aihenvald (2004:3)认为英语有一些表示证据的词汇语法手段,如I think, they say, I hear, reportedly, allege, it seems to me等。而这类表达常在各类新闻语篇中出现。
系系统统功功能能语语言言学学对对于于情情态态的的描描写写显显然然更更具具有有系系统统性性及及精精密性。首先,韩礼德(1994, 2004)在语言人际元功能的基础上区别了“命题”(proposition)和“提议”(proposal)这两种基本的语言功能,并分别定义为“情态化”(modalisation)和意态(modulation)。不同的情态表达还具备高、中、低三个不同的量值。最后,韩礼德区分了情态的两种向度(orientations):主观(subjective)与客观(objective),而其主观性与客观性又可通过情态操作细化为显性与隐性。
为了对新闻语篇展开有效的分析,还应着重提出以下两点,第一即实据性。Halliday (2004)也注意到了实据性的存在。在实据情态句中,命题由说话人以外的其他人投射,以显示该命题的客观性。这也是新闻语篇,尤其是事实报道型新闻语篇作者所要追求的表达效果。这种实据情态可以通过表示命题实据情况的投射句、介词短语、情态附加语来体现,而在新闻语篇中常以直接/间接引语的形式来体现。
第二正是上文提及的情态责任。Thompson (1996:60)把情态责任定义为“说话人在多大程度上公开接受对所表达的态度的责任”。他认为(1996:62/63)作者和说话人会出于各种原因用各种手段来掩饰他对话语所需承担的责任,以便使他们的观点尽量显得客观。情态责任的承担者一般都是句子中的主语部分,说话人在所构建的话语中,由谁去承担这个责任往往是有选择的,如:“I will...”,承担者为I;“He says that I will...”则承担者为He;而在“It is supposed that I will...”中,为一个虚拟的责任承担者it,仿佛天生就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因而表示了高值的客观性。在新闻语类中,对情态责任的追究颇有意义。因为新闻报道往往被认为是中立的。记者只是对事实进行客观陈述,如文中出现任何评论都应明确注明出处。在Kress看来(1977)情态的责任除可由主语的选择及上文提到的高中低值的情态动词、形容词及附加语外,时态也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因素。他认为过去时应为高值,现在时为中值,而将来时为低值。因此通过对新闻语篇中的时态的分析也可看到作者对话语的态度。
由此可见,在英语中除了情态动词、形容词和情态副词外,时态和直接/间接引语等都可以表达情态意义。辛斌(2005:74)认为,考察情态系统在语篇的人际功能的作用之一,即弄清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所作出的承诺或承担的义务。作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可了解说话者对听话者接受话语感受的预期,了解说话人的话语目的,从而为话语类型的区分提供话语功能方面的佐证。在本文中,作者将主要对所选语料展开情态动词、形容词、副词及时态、直接/间接引语等方面分析,以探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个次语类的在情态选择及人际功能上的差异。
2. 语类
李美霞、庞建荣(2006)认为话语类型不只是一个形式,它是人类社会交际活动类型的具体体现。根据韩礼德的思想,任何一种话语类型都能表达对外部世界和人类内心世界的体验,所以它首先具有达意的功能,其次作为社会交际的一种类型,它具有人际功能(意义)。
新闻报道(news report, news story)是最常见的一类新闻语篇,要求能够客观地叙述事实,严格地用事实说话,应当和评论严格区分,新闻中不能有记者议论或出现评述性意见,这种表现手法使新闻成为一种“无形的意见”,看上去完全是“透明体”一样的事实(周胜林,1994:130)。为了赢得更广泛的读者群,使自己的新闻为更多不同的读者所关心和接受,报道者必须采用客观报道的方法把自己的立场观点隐藏起来,寓观点于客观的叙述之中。从情态的角度上看,几乎被人称作是一种被铲平的话语类型。但在新闻中,记者不可能做到无我,因为客观事实要经过记者头脑的思考再被反映出来,也即作者的观点会在作者一系列情态选择操作后,貌似客观地加诸于读者。
另一常见新闻语篇是新闻评论,就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对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选举的结果、政府的更迭、战乱的爆发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做出的解释,发表评议的一种论说文体,是新闻与议论文的结合体,其特点是有思想性、批判性、针对性、现实性等(王蕾,2003:136)。具体可分为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评论等。社论(editorial)是英美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报社就当前重大事件或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就语类特征而言,可以说是新闻评论的代表。
李战子认为(2002:85)各种情态手段可在语篇中形成数量上或质量上突出,这种突出是理解语篇的人际意义的关键之一。所以,从情态使用情况来考察新闻次语类之间的人际功能差异应是可行的。以上两类新闻语篇的人际功能不同,笔者假设其实现人际功能的情态系统也应有异,但具体来说,区别在哪里?这正是本文要探究的。
3. 语料分析与讨论
本文所处理的语料均来自美国新闻媒体ABC及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的网上新闻。语料分别为同一周内的四篇社论及四篇报道,选取时除语类外,对语篇主题并未刻意,为随机抽选,总字数约为2000字。作者之所以不特意选取同一主题的语篇是为了排除文章主题对情态表达的干扰。分析侧重点为语篇中的情态动词、形容词、副词及时态和直接/间接引语等情态手段的使用。作者首先在每个句子前面加上标号,然后把句子中的情态手段标出。第二步作者将所标出的情态手段加以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下表:
比率1指情态手段总数与单词总数之比,比率2指情态手段总数与句子总数之比。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类语篇在情态手段的选择和分布上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差异。
第一,无论是从情态手段总数还是比率上来看,评论语篇都要大大高于报道型语篇。评论语篇中的情态手段总数与句子总数之比为1.52:1,而报道类语篇所得相应数据仅为0.97:1。若与单词总数相比,两种语类所得数据分别为0.067:1和0.048:1。由此可见,在新闻评论中,作者会更多地采用情态手段来达到它的人际功能。
第二,我们可以发现,在评论型语篇中,作者相对来说更多地使用了各类情态词,而这种情况在报道中就比较少。相对应的变化是,在新闻报道中,较多使用的是直接/间接引语。这是因为,在这类语篇中作者的目的是告知,方式是叙述,要达到的效果是客观,大量使用引语,既能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又能隐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特点可从文本6、7中得到很好的印证。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到在这两个文本中,也有情态词的使用,但通过阅读文本,笔者发现,出现的情态词都是位于引语中的。如文本6中的“I didn’t get here as part of a deal.So Ican’t be pushed aside as part of a deal.It is my people who have chosen me.It will be up to Parliament to decide, ”he said.
另外,在文本1中及文本4中还出现了显性客观的形式。如:It should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decades of secret trials and summary verdicts are giving way to a new era of transparency and the rule of law.作者可以用显性的客观的形式来淡化他自己的观点, 为本来只是一个看法的东西增添客观确定性 (李战子, 2002:75) , 同时避免承担情态责任。在报道中, 出现的主要是事件的陈述, 因而无需用这种形式。
第三,通过分析,两类文章中都没有出现显性主观的情态,但评论型文章中出现了隐性主观的情态类型。这也是由它的话语类型决定的,我们知道,新闻评论的特点就是夹叙夹议,要议论,难免要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尽管采用了情态手段,其主观性还难以完全铲平。
第四,我们还可以发现在两类语篇中,时态一般都是现在时,其次是过去时,最少的是将来时。上文笔者已谈到,过去时为情态责任的高值,现在时为中值,将来时为低值。对前两者的倾向性选用说明作者力图表明自己对话语负责。如果考察得再细一点,就会发现,在报道中较多出现现在进行时,这也和报道属于动态新闻有关。而社论等往往是先要把事件静态化,然后就事论事。
4. 总结
本文以情态系统在新闻语篇的人际意义构建中所起的作用为切入点,比较了两类新闻语篇中的情态手段应用差异,以此为两个新闻次语类的区分提供证据。研究同时又对系统功能语法情态系统理论在分析实际语篇中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实证。另外,本文对新闻语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在研究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所选语篇较少,可能存在覆盖面小、有一定的主观性的问题,另外情态系统本身很庞杂,在分析时难免顾此失彼,无法做到全面。
参考文献
[1]Aikhenvald, A.Y.Evidentiality: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P.Van Sterkenburg (ed.) Linguistics Today---Facing a Greater Challenge.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2004.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 1994/2004.
[3]Kress, G.Tense as Modality.University of University East Anglia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77, (5) :40-52.
[4]Palmer, F.Modality in English:Theoretical, Descriptive&Typological Issues.In R.Facinetti, M.Krug and F.Palmer (eds.) Modality in Contemporary English.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2003.
[5]Thompson, Geoff.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 1996.
[6]李美霞, 庞建荣.话语类型概念探疑.外语教学, 2006, (1) :1-5.
[7]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8]王蕾.新闻英语.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9]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涉外业务增多, 金融行业对各岗位人员的英语能力和水平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 金融英语课程愈加显得十分重要。金融是描述货币信用、银行业以及各种促进方法的理论与实物。从宏观的角度讲, 它是关于金融系统如何协调、疏导货币在借贷双方的流动以及新货币是如何在借贷过程中通过金融中介的作用创造出来的学问。本文依据金融的定义, 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篇模式下的金融英语专业词汇的教学。词汇教学尽管不是基础外语教学的核心, 但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而且多数课堂教学往往是从词汇教学开始的。
如何学好词汇, 运用词汇, 建构词汇在某一领域的教学,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著名学者威尔金斯 (1972) 说过:没有语法, 表达甚微;没有词汇, 表达为零。 (Withoutgrammar, 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 nothingcanbeconveyed.) 可见词汇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英语各项基本技能的基础。Laufer 1990年提出, 学习者的词汇学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即直接词汇教学和附带学习。Oxford和Scarcella (1994) 指出,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明确的词汇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使用和优化词汇策略来扩大外语词汇量。本文基于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义、认知语言观和语篇功能理论探究金融英语的词汇语义特征, 改进金融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
1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模式的理论内涵来源
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 是一个多功能的语义系统。语义的表达与传递不是简单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而是一个涉及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表意和解意的过程。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能指与所指之间可能不会是一一对应的抽象意义上的对应关系, 在多数情况下, 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状况。
认知心理学家们在研究阅读中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也发现, 人们对自己所读内容了解的程度能大大影响他们理解文本、向文本学习的能力。
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 发展十分迅速, 已成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是当前国内外语言学界许多人关注的课题。语篇分析属于篇章语言学范畴, 它主要研究篇章的生产和解读过程, 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是听者或读者和说话者或作者的交流与合作。语篇分析试图描写和解释传统语言研究所忽视或不易理解的语言现象, 拓宽了语言学研究的视野。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从语言功能角度分析语言, 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理论平台。功能语法的核心理论是纯理理论。韩礼德认为,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具有三大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符号系统,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借助该系统把要传递的信息组织成为人们可以理解, 接受的语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够呈现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 而且能够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话者所处的交际。
2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多年来, 受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 有些教师对词汇的教学认识比较片面, 认为学生只要记住单词的发音、拼写及词义就足够了。许多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课文后词汇表中的每个英语单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解释。这样做学生得到的印象是, 词汇是静止的单个词语的总和, 词汇的学习就是认得单个的词语, 而后将其记住就可以了, 谈不上真正的掌握。造成的后果是遣词造句时的生搬硬套, 逐字逐句的汉语式的中文翻译。很多教师比较注重词汇结构和形式, 只停留在对词的概念意义的解释上。事实上, 词语是有生命的, 是活动的, 而不是孤立的。词汇的社会语义功能, 词汇的语篇功能, 词汇的文体功能往往被忽略了, 同时对词在其所应用语篇的上下语义中的整合讲解甚少, 因此, 词汇教学必须坚持“深度”处理的原则, 才有助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认知能力, 扩大词汇量, 从而促进教学的完善。
3 系统功能语篇理论框架下的金融英语词汇教学
语篇 (discourse) 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 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可以是小到一个词, 短语, 一句话, 大到若干句子的组合体, 其都具有语篇自身功能。从功能上来说, 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总的说来, 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 其中各成分之间, 在形式上是衔接 (Cohesion) 的, 在语义上是连贯 (Coherence) 的。“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 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胡壮麟, 1994) 。有了对语篇的定义, 语篇分析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在CohesioninEnglish中, Halliday和Hasan提出“当话语中的某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话语中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就出现了衔接”, 二人把衔接归纳为五种: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连贯是指篇章是一个整体, 而不是无关语句的堆积。衔接是达成语义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连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语篇的连贯应该具备三个特征: (1) 连续性, 即在语篇中相邻的小句要彼此照应, 或由某个连续成分使他们在形式上彼此相连; (2) 一致性, 即前后句子在逻辑上保持统一; (3) 相关性, 即每个句子必须与语篇话题和上下文彼此相关。衔接是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言连贯的语法手段;连贯是心理现象, 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 (黄国文, 2001) 。衔接和连贯共同作用, 使文章的各个部分紧密联系, 成为有机整体。
金融英语词汇有别于普通英语词汇, 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 是普通英语的一种社会语用功能转化, 是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 即ESP) 的一个部分, 是英语在金融领域中新的应用, 是专业知识的最小载体, 其所代表的是最基本的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其源于普通英语, 且以普通英语为基础, 因此, 金融英语词汇完全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的特征。当然, 在金融领域中的银行业务, 证券业务, 国际投资业务都是同时具备英语语言知识和金融专业独有的特征。
就目前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要求教师应将英语语言学知识与金融词汇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挖掘出金融英语词汇所包含的义值与金融语篇在语义构建的理据, 找出一般词汇同金融英语这类特殊词汇之间有何种思维的内在联系, 搭建出这种跨范畴映射的机制,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应用语篇里所选择出的特殊专业词汇的义值是如何承载语篇信息的输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实现金融英语学习的目的, 较好地弥补对金融语篇理解的欠缺, 提高学生阅读金融语篇的实际能力, 加强今后职业现场中实际操作的能力, 因此要构建好普通词汇和金融英语专业词汇的衔接机制, 完善专业词汇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金融英语语篇的学习得到一些启示。
金融语篇举例1:Safedepositboxisakindofservice renderedbythebankthatkeepsvaluablesfortherenterinthe form ofrentingsafedepositbox.A renteraged 18orabove mayapplyforrentingasafedepositboxagainsthisorhervalid credentialsforaunitrenter, withthesealoftheunitandsignetofitslegalrepresentativeaffixed, fillingintheApplication forRentingSafeDepositBox, andvoluntarilysigningaBox RentingContractwiththebank.讲到保管箱租赁业务时, 必涉及“box”这个词。其属于一般词汇, 词意是“用于装某物的盒子;匣”。在本语篇中, 由语义的整合功能, 其后的“bank”, “valuables”, 和“renting”, 能界定该词的文体色彩应是正式词汇, 即, “箱子”的意思。[本段落的译文:保管箱租赁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 以出租保管箱的形式代客户保管贵重物品的一项服务业务。租借人, 18岁 (含) 以上, 可凭有效身份证件 (租借单位, 附加盖单位印鉴和法人代表章的证明) 填写租借保管箱申请书, 与银行签订《保管箱租借合同》后, 即可租用保管箱。]
金融语篇举例2:Parkson, IkeaInternationalandStarbuckswillincreasetheircashpositiontobuyoutitsminority partnersinChina.Themovesarethenewtendencyinthefield becauseregulatorychangeshaveeliminatedarequirementthat foreignretailersmusthaveChinesepartners.该语篇中的moves指称了多家零售商, 即, 百盛集团、宜家和星巴克的做法, 浓缩了前句的含义, 即, “百盛集团、宜家和星巴克将增加现金头寸, 从而能够全部收购被中国合作伙伴持有的少数股权。”, 作为对前句的归纳, 并成为后句的主语表明这种做法在业界是一种新的趋势, 因为监管机构已经取消了要求海外零售商必须拥有中国合作伙伴的规定。结构上再现了语篇衔接功能, 加深了对语篇中语义的理解, 得到了相关的信息。金融英语语篇3: (银行的基本功能与业务) :1) Banksweredevelopedtokeeppeoplesmoneysafe andtomakeitavailablewhentheyneededit.2) Sincemoney wasinvented, peoplehavebeenborrowingandlendingit.3) A modernbankacceptspeoplesmoneyforsafe-keeping.4) Italsolendsmoneyandoffersmanyotherservices.5) Theexperienceofabusinessmanwillshowsomeofthese.6) James Joneshasafurniturestoreandbuyshisgoodsfrom different partsofthecountry.7) Itisntconvenientforhim tosend moneythroughthemail, sohegoestothebankandopensa checkingaccount.8) Heputshismoneyinthebankregularly, andthebankkeepsituntilhewriteschecksforthatamount.9) WhenMr.Jonesordersfurniturefrom theModern FurnitureCompanyinanothercity, hesimplywritesacheck.10) Thischeckisasgoodasmoneytotheownerofthecompany.11) Theownercantakeittohisbankandcashit, that is, hecangetmoneyforit.
该语篇的第一个词“Bank”, 想到的应是词典上的第一意思“岸边”, 但根据其后的语义整合应翻译成“银行”。从“岸边”到“银行”的意思转变过程, 看似简单, 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这种转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认知过程:从“岸边”到“银行”是这种普通词汇与金融英语这类特殊词汇之间思维内在的联系、跨范畴映射的机制, 从词汇的引伸与联想, 即, 称之为的涵义 (connotation) , 可以得出, 古埃及人孕育于两河流域, 我们的祖先发源于黄河岸边, 究其缘由是河两岸水土丰富, 谷物长势良好, 是富蔗的处所, 是财富的聚集地, 故, 今有其意。该语篇选择的这个词所传递出的语篇信息是有关于金融业的信息, 所以, 该语篇第一句就告知了开办银行是为了稳妥地保管人们的钱财, 使人们在需要时能随时提取。借助于语篇的连贯功能, 2) 到11) 句是相关语句语义进一步的解释。本语段第7) 中出现了金融英语专业词汇, “checkingaccount”, “account”的释义是statementofmoneytobepaidorreceivedforgoods, services, etc。第8) 句没有给出“checkingaccount”的解释, 是与7) 句的彼此照应, 前后句子在逻辑上保持统一。接下来9) 到11) 通过实例具体说明此专业术语的意思。商人詹姆斯·琼斯开了一个家具店, 需要从全国各地购买家具。通过邮局汇款使他感到不方便, 因此, 他到银行办理了这样一个业务, 即他把钱存放在银行, 银行保管着这笔钱, 直到他开支票提完这笔钱为止。当詹姆斯·琼斯从另外一个城市的摩登家具公司定购家具时, 他只要开出一张支票。这张支票对公司的老板来说就跟真正的货币一样, 该老板可以拿着支票到银行去兑现, 也就是说, 他可以凭支票取钱。得出的结论詹姆斯·琼斯办理的是支票账户的业务, 同时知道了支票账户办理的程序和具体的操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英语词汇教学不再是将单词作为孤立的语言单位进行教学, 教师先拼读单词, 再解释词的结构及其语法特点, 然后罗列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 最后再造句练习。这种孤立的词汇教学方法枯燥而乏味, 并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单词。而是借助于系统功能语篇的框架、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和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义能够进行金融语篇中这类特殊金融词汇的语义整合, 从而传递正确的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 显示信息接收者与发话者之间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
结语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 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金融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 应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重视词汇各类知识的深度发展, 加强词汇产出能力的培养。教学重心放在教授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上, 认识到一般词汇和专业词汇之间存在的思维内在联系、不同范畴间的映射机制, 及该类专业词汇选择的义值在金融语篇中的信息的传递。广大英语教师应在金融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体现出这一教学思想, 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真正成为合格的“复合型实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Ltd, 1985.
[3]黄国文.语篇、语言功能、语言教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篇10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商务英语 语篇分析
商务英语语篇作为一种独立的语篇,有着独特的语篇风格,特别注重实用性,具有浓厚的行业特色,并且涵盖业务范围广、活动类型丰富,拥有多种语篇类型。目前,各种商务英语语篇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语境、文体、翻译等角度,很少使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商务英语语篇。本文集中讨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三大元功能理论之一的语篇功能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系统功能语篇分析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是当今主要的语言学流派之一,它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用功能方法来研究语言。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其理论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他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必须完成的功能。本文主要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功能理论之一的语篇功能理论对商务英语特定语篇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商务英语语篇的内部关系和本质属性。
韩礼德认为,语言教学是以语篇为中心,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运用语言实施各种功能,并以此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我们甚至可以说,语言教学实际上就是语篇教学。语篇语言学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我国一些语言学专家和学者十分关注对它的研究,撰写了很多这一领域的著述和文章。20世纪以前的语篇研究以语篇分析理论的介绍为主,很少涉及语篇分析的应用。到了21世纪,语篇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加注重研究语篇分析的应用,研究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但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觉下,对商务英语语篇分析的研究仍然不多,研究重点集中在文体、句式和常用词等方面,忽视了商务英语语篇内部的重要关系和作用。
二、语篇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所谓商务英语,是指从事商务活动的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语言,商务活动参与者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词汇和语法资源,运用语言策略,以书面和口头形式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虽然它不是新创造的语言,但它确实具有特殊性。
语篇功能是指把句子组成连贯的语篇,从而有效体现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在外贸销售合同语篇中组织语言的功能方面,语篇功能主要体现在主谓结构方面。以外贸销售合同为例,外贸销售合同语篇以主位同一模式为主,这些主位多数是简单主位,如This contac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而在这些简单主位中, the Seller和the Buyer作为主位出现的频率最高,如The Seller shall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parts thus replaced for a further period as in Clause 15 of this contract;The Buyer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cancel the contract and the Seller, in spite the cancellation, shall still pay the Buyers without delay。合同制定者把The Seller、The Buyer作为组织语篇、表述各自责任与义务的起点,阐述合同的客观性以及合同包含的具体内容,从而使整个合同条款层层递进、层次清晰,操作程序有条不紊,内容客观公正。
以在商店购物的交际事件为例,“购物”具有明显的交际目的,其交往过程包括人们共同遵守的若干步骤,因此“购物”的言语活动属于一种“体裁”。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任何人购物时都要遵守这种体裁所要求的交际模式。“购物”的一般程序是:售货员向顾客询问服务内容或项目、进行服务、出示欲购物品、顾客向售货人付款、取货致谢,至此交际结束。每一个步骤都是运用与交际目的紧密相关的语言形式予以实现的,这种具有特定交际步骤的组织结构便构成这段话语的体裁结构,它既是人们运用语言办事的程式,又是帮助人们理解这段语篇的认知结构。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分析语篇的体裁,不仅能说明相对应的语篇必须使用的语言程式,而且能告诉学生该按怎样的体裁模式运用语言。
以英文求职信为例。求职信具有鲜明的交际目的和社会功用,属于一种特定的语篇体裁,其宏观结构一般包含六个“语步”,即提出候选身份、确定任职凭证、附寄有关文件、采用施压策略、索求回音、礼貌收尾。这六个语步是由求职信这种体裁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决定的,它们构成了求职信这种特定语篇体裁的认知结构。毫无疑问,认识和掌握英语求职信的语篇宏观结构和认知模式,必定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写出地道的英文求职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成功的商务英语语篇教学也要求教师重视体裁分析。
三、结语
从目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商务英语语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选的文章、练习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编写思想,进一步理解语篇传递的各种意义。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利用语篇分析研究中的成果,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张佐成,王彦.商务英语的界定[J].国际商务, 2002,(6).
※本文为2012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商务英语语篇分析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Y1308。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篇11
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又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 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继续教育不断发展, 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突显的问题尤其引人关注。系统功能语法认为, 语言本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网络, 并通过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某篇功能提供意义潜势。语言交际不是通过孤立的句子来实现的, 而是通过语篇去实现的。本文集中讨论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 语篇分析在继续教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语篇分析研究中的成果, 可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深远意义。
二、系统功能语篇分析对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
语篇分析的目的不是理解语篇表示什么意义, 而是说明对于读者或受话者来说语篇是如何并且为什么表达它所表达的意义的。著名语言学专家Z.Harris在论述语篇分析理论时指出:“语言不是存在于零散的词或句中, 而存在于相互衔接、连贯的语篇中。”韩礼德 (Halliday, 1994) 进一步指出, 语篇分析的目标总是有两个可能的层面。
语篇分析的第一个层面需要说明语篇是如何并且为什么表达它所表达的意义的。鉴于这点, 必须将语篇和语法系统结合起来, 以说明语篇是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将意义现实化的。任何一个语篇都是通过表达语言的三个语义功能将语义系统现实化的: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 又称作经验功能, 主要体现为及物系统;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动机, 并建立和维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功能, 主要体现为语法中的语气和情态;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 体现为语法中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手段。
语篇分析的第二个层面涉及对语篇的评价。语篇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中产生的。一方面, 语篇是在一定结构潜势中进行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 语篇受制于情景语境。因此, 功能语篇分析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在教学中语篇分析可用作理论指导。针对不同的语言教学材料, 语篇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所选的课文、练习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编写思想, 进一步理解语篇所传递的各种意义。
三、继续教育中语篇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 语篇分析的过程
在运用系统功能语法进行语篇分析前, 作为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基本单位, 小句是语言的三种功能意义的结合体 (Halliday, 1994:37)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小句作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单位, 并将小句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第一步。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从概念意义入手, 寻找语篇中的各种过程, 然后把语篇划分为各种过程及其伴随成分。这种方法主要是以动词为中心来识别小句。二是从人际意义入手, 小句被看做是人际意义的体现, 是语言交流过程的一部分。三是以谋篇意义为切入口, 通过语篇中的主位来识别小句。以小句为单位对语篇进行切分后, 就可以开始语篇分析的工作了。
(二) 实例分析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 任何选择都是有意义的。下面以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对具体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进行分析。
1. 及物性分析
及物性是表达概念意义的语法手段。该语篇有12个过程, 其中8个物质过程, 1个心理过程, 1个行为过程, 1个存在过程, 1个关系过程。物质过程的大量使用体现了该语篇的特点, 大量涉及动作。物质过程是做事的过程, 通常有两个参与者:行为者和目标。
行为过程可以是不及物的, 所以只有一个参与者。既反映作者心理状态, 也可以表现典型的存在过程, 表示某一实体的存在。还可以有类别关系, 是用一个实体来确定另一个实体的具体身份。
由此可见, 过程的选择通常受语篇类型和主题的影响, 语篇中物质过程所占比例最高, 这完全符合语场的需要。该体裁的语篇注重客观事件的描述 (由物质过程来体现) 。而注重动作主体主观感受的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所占比例较小, 也体现了这一语篇体裁的科学性。及物系统也是语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授时最好将各种过程和一定的语篇上下文结合起来。通过对语篇中的主要过程分析, 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把握语篇的概念意义。
2. 语气情态分析
语言的人际功能是由语气结构和情态系统来体现的。语气结构主要体现话语角色关系, 概括为两类:给予和求取。从语法的角度看, 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小句中语气部分以外的部分成为“剩余部分”。情态表达说话者在陈述和疑问中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有效性所做的判断, 在命令中要求对方还承担的义务和在提供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情态就是肯定与否定之间的程度和状态。在情态系统的教学中要注意情态与语气的紧密联系, 语气是指动词的某种形态:陈述语气表示陈述事实;虚拟语气表示假设;祈使语气表示命令。情态与不同的语气结合, 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言语行为。总之, 情态系统的教学应以言语功能或情态意义为中心, 并结合具体的交际语境以及上下文语境中训练学习者运用情态成分的能力, 对于深入理解语篇课文, 为语篇分析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对语法教学很有益处。
3. 情景语境与语域, 文化语境与语类
如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三》,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 此文说的是1995年1月27日发生在日本神户的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 由此引出在地震前应该做的准备工作。首先, 应该指出的是:在进行语篇分析前, 英语教师有必要了解关于课文的知识背景或相关知识, 有助于他们较好地把握作者的风格、文章的立意、主题、篇章结构及文章中的思维推理和特殊的语言技巧。这篇文章可以从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做最合适的切入点。在这样的大语境下, 可结合个别突出事例进行文化背景的介绍。其次,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语广播、英语角、网络视频及其他英语活动, 潜移默化地增进读者的文化知识, 同时要为阅读提供心理环境, 也就是让读者有一定的语境知识储备。根据韩礼德的情景语境框架来描述三个情景变项: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对上文分析如下:这篇文章的话语范围为如何做好防震的准备工作, 并举例说明, 包括例子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结果。就其话语基调而言, 这是一篇说明文, 较正式;这篇文章的话语方式为书面体。这样对文章的情景语境进行描述后, 读者就会对此文章所涉及的事件、参与者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有了大体的轮廓, 对文章的理解又迈进了一步。同时, 要引导读者讨论文章的情景语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因此, 结合语境语气从宏观全新角度分析语篇, 而不是独立的小句, 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语法、阅读听力学习。
摘要:继续教育突显在外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影响了继续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句法分析及语言讲解, 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系统语篇分析为英语教学提供理论框架, 并且能够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继续教育,系统功能,英语,语篇教学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2000.
[2]张德禄.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学习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McCarthy M.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168-169.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