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篇分析(共12篇)
功能语篇分析 篇1
一、名物化隐喻的定义
名物化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复杂的语言现象之一。英语中最灵活最具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就是名物化。根据《现代语言学词典》的界定, 名物化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如动词 (feeling, swearing, twiddling one’s thumbs) 或形容词 (redness, the inconceivable, the good, one’s contemporaries) , 但也可从名词派生 (childhood) 。也就是说, 名物化本身是一个过程, 这一过程不管是派生还是零转换, 结果都是出现名词。如:
例 (1) the government decided/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例 (2) she sailed out of the room/her sailing out of the room
名物化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功能手段。名物化隐喻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语篇中具有多种功能。下面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Unit2中Passage A:Einstein’s Compass为例分析名物化隐喻在语篇中的功能。本语篇讲述的是通过列举爱因斯坦5岁、12岁以及26岁的事例, 来说明他成为伟大科学家的的成才经历。
二、名物化隐喻的语篇功能
1. 简练性
语篇大多都是要求应以简洁精练的语句传输大量的信息, 好的语篇必然要求语言要简洁明了, 一目了然, 而名物化隐喻的使用, 恰恰可以使句子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词语或语块, 把复杂冗长的语句变得简单明了, 使读者读的时候感到简单易懂, 同时从欣赏的角度讲, 语篇很正式, 具有文学性, 因而值得阅读品味。比如在Passage A:Einstein’s Compass中, 有此句话:
例 (3) At age 2, Pauline promised him a surprise.显而易见, 本句中通过使用名物化“surprise”, 使得句子很短小精悍, 意思很清晰, 如果稍稍改动此句话, 改为“At age 2, Pauline promised to make him surprised.虽然意思没有变化, 但是改动后的句子显然比原句要冗长累赘, 很拗口。原句中使用名词surprise使得句子显得短小精悍, 意思一目了然, 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而且比改动后的句子更加具有艺术性, 文学效果很到位。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名物化的使用确实使得语篇很简洁精练。所以可以说, 名物化是句子的精华高度浓缩。如果不使用名物化, 那必然要用动词或形容词来表达, 这样势必要造成使用很多的主谓结构, 将名词形式还原为小句形式, 这样就使句子显得很复杂、冗长。
2. 衔接连贯性
在语篇中, 信息的组织和传递是通过主位系统来进行的。范文芳 (1999) 指出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主要是通过建立“主位-述位”衔接来实现的, “主位-述位”衔接是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方式之一, 前句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名物化后, 可做下一句的主位、述位或它们的一部分。例如 (4) The invisible force that guided the compass needle the compass needle was evidence to Albelt that there was more to our world that meets the eye.
此第三句中的主位the invisible force是对前面所述的归纳, 同时有作为下一句的出发点, 即主位。名物化结构通过主位述位来实现, 使得句子衔接连贯, 自然流畅, 行文如流水。再比如文中还有一句:例如 (5) At age 12, Albert Einstein came upon a set of ideas that impressed him as“holy”.动词impress是前一小句嵌入句的述位的一部分, 其名词化形式impression作为下一小句述位的一部分, 使这个从属关系的小句复合体衔接得非常紧密。在许多英语句子中, 动词是前一小句嵌入句的述位的一部分, 其名物化形式可以充当下一小句述位的一部分, 从而使从属关系的小句复合体衔接得紧密、连贯、流畅。
3. 客观性
动词的一致式通常体现过程, 有自己的参与者, 有时还带有环境成分。名物化后, 动词体现的过程变为另一过程中的参与者, 原过程中的参与者常被省略, 名物化结构能够尽可能地摆脱动作的主体、环境因素等对过程的影响, 使文章更加客观直白, 从而使得表达显得更为真实可信。所以在英语语篇中, 被动语态的使用要多于主动语态, 这是英语语篇的一大特点。Halliday认为三大纯理功能 (经验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在同一句子中同时出现, 并有各自的体现方式。但在实际中, 三种功能中的某一种会显得比其他功能重要, 在正式语体中, 经验功能突显, 人际功能应尽可能被抑制。名物化结构恰恰实现了这种功能。又如本语篇中这样一句话:
例 (6) His thinking was also stimulated by a medical student who came over once a week for dinner and lively chats.
假如我们把这句话改为:A medical student who came over once a week for dinner and lively chats also stimulated his thinking.
相比而言, 虽然改动后的句子意思跟原句如出一辙, 但是改动后的句子就显得很主观, 让人感觉是站在作者角度强硬用自己的言辞表达观点或者态度。相反原句中的名物化结构 (his thinking) , 就避免这一问题, 使得所述事实很客观, 而并非作者个人态度。由此可以看出, 名物化结构降低了人际功能的发挥, 使读者意识到语篇并非从作者的主观角度去组织的, 增强了行文的客观性、公正性。
4. 正式性
名物化结构还可以使语篇显得更加正式。例如一些书面语篇, 如科技文体、政论文体、新闻报道、说明文体等, 诸如此类的特色文体, 就会要求使用较为正式的语言, 使文章不至于显得零散, 随意, 这样才符合此类文体的特点。例如本语篇是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家之路的, 说明性很强, 所以名物化的使用很多, 文章显得很正式。例如 (7) For the next 20 years, the curiosity that was sparked by wanting to know what controlled the compass needle and his persistence to keep pushing for the simple answer led him to connect space and time and find a new state of matter.
本句中作者使用了两个名物化结构———curiosity和persistence, 整个句子显得紧凑、正式, 也很客观正式地表达了正是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和毅力使他走向科学之路的。如果改成动词一致式, 文章则显得随便、不够正式, 也不足以表达伟人的伟大之处。语篇的词汇密度大, 信息容量就大。
5. 生动性
要使语言生动、鲜活且优美, 方式之一就是使用名物化。因为名词常意指更为具体明确的事物, 一旦使用名词, 便会使得语篇产生一种生动灵活的意象。因此, 动词名物化可以使得动作具体化, 使本来很零乱、抽象的句子变得栩栩如生, 优美和谐, 整齐划一, 能增强语篇的吸引力。同样在本语篇可以找到相应的例子来说明。例如 (8) His uncle, an engineer, would come to the house, and Albert would join in the discussions.
这里的discuss被名物化为discussion, 用动词join in来引出, 很生动地体现了幼年的爱因斯坦善于与大人交流的能力, 通过join in the discussion这个名物化结构, 生动地展现他正襟危坐, 一本正经的谈论神态, 从而体现了幼年的他就具备一种追求科学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本语篇的分析, 我们对名物化以及其在语篇中的功能有了深入的了解。名物化结构是实现语法隐喻的主要手段, 在语篇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由于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 名物化结构的使用能使语篇的语言表达更为客观、严谨、简洁, 使语篇的信息量增大, 因而常用于书面文体尤其是正式文体中。了解名物化结构在语篇中的功能, 就能更好地分析语篇, 理解语篇, 从而正确地使用名物化结构来表达思想, 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摘要: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而名物化是构成语法隐喻的重要来源。本文首先对名物化隐喻定义进行界定, 进而提出并阐述了名物化隐喻在语篇中的五大特性, 并通过分析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某语篇来具体分析以上五大特性, 进一步说明名物化隐喻的使用使得语篇中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客观、严谨、紧凑、合理、简练。
关键词:名物化隐喻,语法隐喻,语篇功能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 1994.
[2]范文芳.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外语研究, 1999 (1) :9-12.
[3]朱永生, 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功能语篇分析 篇2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纯理功能为理论依据,对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一诗作了初步探讨。
一、功能语篇分析
在翻译的领域内,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近年来广为引用的翻译理论。作为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语言的纯理功能。纯理功能可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各有其相应的结构来作为表现方法。第一种概念功能是通过语言来理解说话人所处的环境;第二种是通过语言对别人施加影响,这叫做“人际功能”第三种是使语言和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相一致和相称的语篇,这叫做“语篇功能”。其中语篇功能是纯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用系统功能语法所作的语篇分析称为“功能语篇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1]。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篇分析不是一种“说明性活动”,而是一种“解释性活动”。它的目标是对语篇进行评估(evaluation)。在对语篇进行评估之前,语篇分析必须从“语篇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语篇怎样表达意义”和“语篇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要翻译好一个语篇,特别是像诗词这类文学作品,首先要对它进行解读,揣摩作者的意图,理解它的含义,体会它的意境,然后才能选择特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译者所选择的形式(包括语篇的宏观结构、小句、词组和单词)必须能最大程度传递原文的语义和意境[2]。以下是对《鹿柴》原诗的解读。
原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的景物,或形容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放眼望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且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这种以视觉与听觉互补的方法去观察描写事物,是王维独特的创造。王维主张艺术创作既要“审象求形”,更要“传神写照”,表现出客观物象“别生身外”之神,他把音响描写作为自然山水传神写照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声音成为构成形神逼肖气韵生动的自然景物形象的要素。
诗中“空山”一词特别值得玩味。在王维不同的诗中,它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却有所不同。“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表现出秋雨过后山中的空旷洁净;“夜静春山空”(《鸟鸣涧》)表现了夜间山林的宁静之美。而“空山不见人”所表现出来的则是山林的空寂冷清。首句给了我们一个“静”的意境,但是这个“静”给人的感觉有点平淡,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紧接的第二句“但闻人语响”,正好给“静”一个完美的补充。有了这个补充,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景象:空旷的山林中听不到往常的溪水声、虫鸣声、鸟叫声……大自然丰富的声响好像都消失了一样,这时却不知从哪里传来了断断续续的人语声,可是放眼望去却连一个人的影子都看不到。“人语响”衬托出了山林整体的空寂,体现出山谷中的万籁俱寂。
诗的第三、四句,由声而色进一步描画了山林落日的景色。“返景入深林”所描绘的是夕阳余晖映入深山密林之中的景色。“景”通“影”字,指日光。“返景”即太阳将落山时的余光[4],即夕阳余晖的光泽给密林深处带去了一丝光亮。可细细品味这句诗之后,我们发现,作者其实是想借这一丝光亮来体现密林的幽暗;而第四句“复照青苔上”更加强了这一意境:落日的最后一点余晖洒进了幽暗的深林,稀疏的树影映在树下一小块的青苔上。当这一小片光影和旁边无尽的幽暗形成对比时,幽暗的深林在片刻后余晖消失时,剩下的只有幽暗了。作者写的是“亮”,却带出了“暗”。
全诗一共四句,前两句以有声来衬托空寂,写的是“声”;后两句以光亮来衬托幽暗,写的是“色”。作者通过“声”“色”的相互交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夕阳余晖下深林的空寂和幽暗。而作者的写作情绪看似无喜无悲,却留下一幅“空寂”的画面让读者玩味。
诗人创造这种空寂幽深的境界,究竟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有人认为表现了诗人在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也有人说是表现了禅宗的“色空”思想。从艺术鉴赏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欣赏这人迹罕至之境,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之中。诗中确有禅意,但诗人表现得不着痕迹,真是臻于禅趣的上乘佳作。诗人以动写静,以声写寂,以光写暗的反衬手法,更值得学习借鉴[5]。
二、对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
曾有不少中外学者把这首诗译成英文。笔者选择许渊冲[6]、W.J.B.Fletcher[7]和G.W.Robinson[7]的三种译文来进行语篇的功能分析。许译:I see no one in mountains deepBut hear a voice in the ravine.Through the dense wood the sunbeams peepAnd are reflected on mosses green.F译:So lone seem the hills;there is no one in sight there.But whence is the echo of voices I hear?The rays of the sunset pierce slanting the forest,And in their reflection green mosses appear.R译:Hills empty,no one to be seenWe hear only voices echoed----With light coming back into the deep woodThe top of the green moss is lit again.
本文首句“空山”是营造意境的大背景,F译用“lone”来处理“空”山,意境表达欠准确。王维精通音律,却于音律中涵摄禅韵,喜用空、静、远、闲、禅等字,强调“静美、澄旷、寂悦”。一部分“空”与佛理直接相关,如“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饭覆釜山僧》);另一部分“空”为幽深和虚静之意,但都“字字入禅”。[8]可见,“空”在这里不单是一个词,而且还饱含着深层禅文化的信息。而“lone”表示人际罕至的、荒凉的、孤独的,缺少禅境的传递。许译的“no one”也不够准确,而R译的“empty”则比较理想。《新大英百科全书》对empty的解释是,“callednothingness,or void,in mysticism and religion,a state of‘pureconsciousness’in which the mind has been empties of all partic-ular objects and images.”[9]原诗表达了诗人对“入空”境界的向往,含宗教色彩的“empty”,表内心沉寂,与“空”实质上是深层次的“近似”转换。
原诗中次句的“但闻”是连接以人语之“动”衬空山之“静”的关键点,意为“只闻”。许和F却都将其译为“but”,值得斟酌。如果用“but”,就只会让人产生联想:为什么会有人语呢?而不能达到反衬的目的。“but”在语法上表示强烈的转折,这也与诗歌缓慢的节奏相背。R译中的“only”较好地表达出了原诗的本意。同一行诗句中的“响”字表明这不是普普通通的声音,这是在山谷中往复回荡的朗朗“人语”。所以仅仅一个“hear”绝不能准确传达彼时彼刻的情景。“echo”一词可以较好地传递原诗的韵味。
第三句中“深林”指出森林的幽深。许译的“dense”和R译的“deep”均只体现了原诗的一层意思。而F译文中仅仅用了“forest”,没有任何修饰语。本诗写的是夕照下空山傍晚的幽景,夕阳西下对诗歌的意境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它与经书中的佛光有某种联系。由此,对夕阳的描写用sunset light传递王维一贯的诗境,效果就会更好。许译中用的sunbeam不足以体现时间概念,R译文中用动词短语come back体现出了黄昏的这个特定的时间段,但是意境上表达并不准确。此外,黄昏时分,太阳的光芒已经不似正午那般强烈有力,表示照射这个动作的词语应该能够传达出夕阳的柔和。许译用的“peep”可以表现夕阳的柔美,却削弱了原诗中动静结合的美感。F的译文用了“pierce”,这个词在词义上表示“刺破”、“刺穿”的意思,给人的感觉很有力量,所以也不准确。而R的译文用的come back,则非常普通。
最后一句的透视点是青苔。许译文中“青苔”的位置被放在修饰说明夕阳的状语上,地位大为减弱。F译中,“青苔”为主语,一个“appear”将青苔在夕照中跃然而现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的青苔在诗人的眼中不再模糊,而是可以见其形,辨其色。R译中对这句话的处理用的是被动态。交际动态论认为:语句中的交际单位(句子成分)的交际价值不是等同的,而是按其交际价值的高低成线性排列,表现出一种价值等级的状态。在一个句子只有一个信息单位的情况下,句中各成分的信息值一般呈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因此,相比较而言,该句突出了“was lit”,同样将这种明暗对比的美感表现了出来。
三、结语
政治演讲语篇的人际功能分析 篇3
关键词:人际功能 政治演讲语篇 语气 情态
一、引言
2008年11月4日,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赢得选举之后发表了胜利演说辞Yes,We Can。在演讲中,奥巴马回顾了选举过程并感谢选民的支持。他强调转变的时机已经到来,并将克服一切困难,带领美国走出危机。
政治演讲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政治倾向性和说服力,其目的是让听众了解演说者的施政纲领和政治观点,并说服听众采取行动。为实现这一目标,政治演说辞必须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激励性。演讲者既应该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观点,又要获得听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他们应尽量与听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政治演讲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要有演讲的目的性,二是要有说服力。
韩礼德(1994)认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了深入理解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把握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我们将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框架下,从语气和情态两方面来分析奥巴马的这篇演说辞。
二、人际功能分析
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影响他人行为,并建立和保持一定社会关系的功能。在功能语法框架下,人际功能所关心的是语境中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发话人所持有的态度。实现人际功能的方式有很多,如:语气、情态、时态、人称、直接引语和评价方法等。然而,在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语气和情态系统来实现的。
(一)语气研究
1.语气结构分析
在功能语法中,语气系统是实现人际功能的主要方式之一。韩礼德将命题划分为两个功能成分,即语气和剩余成分。语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主语(subject),二是限定成分(finite);一般通过“be”及其他助动词、情态动词来体现说话者的观点。
2.语气的功能
语言是日常交际的工具,其本质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相互对话。语气的分析能够更好地揭示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实现演说的人际功能,反映说话者对一个命题真实性的看法。
语言有四项基本功能,分别为陈述、疑问、提供和命令。如下表所示:
表1:交换中的言语角色 (Thompson,2008:47)
交换物 言语角色 物品和服务 信息
(i) 给予 提供
Ill show you the way. 陈述
Were nearly there.
(ii)求取 命令
Give me your hand. 提问
Is this the place?
在政治演讲中,“给予”和“求取”两种言语角色非常突出。一方面,演讲者提供某些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主张;另一方面,他们请求或呼吁听众按照自己的意愿采取行动。通过对Yes,We Can进行语篇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语气在人际功能中所发挥的作用。
a.给予商品或服务
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说话人并不局限于主语——限定成分的表达形式,他们没有特定的语气形式,而是通过上下文来判定。我们通过对语篇Yes,We Can分析发现,奥巴马向听众提供了承诺性的服务。例如:
(1)I will be honest with you abou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2)I promise you,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here.
b.给予信息
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奥巴马演讲多采用一般现在时,其次是过去时和将来时。例如:
(3)This is your victory.
(4)This is our chance to answer that call.
一般现在时的使用能够给人亲切感,从而拉近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过去时与将来时的使用则表示奥巴马对自己竞选过程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承诺。
c.求取商品或服务
在“Yes,we can”语篇中,奥巴马演说使用了“Lets”结构祈使句形式。其隐含主语为“we”。“Lets”在祈使句中是一种不规则形式的主语。例如:
(5)Let us summon a new spirit of patriotism,of responsibility.
一般来说,祈使句在政治演讲语篇中的作用是呼吁听众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行动,也体现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表现演讲者的身份和地位。然而,为了保持与听众之间的平等信赖关系,奥巴马用“Lets”形式的祈使句表明自己将同美国人民共同努力,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d.求取信息
演讲者一般通过提问方式求取信息,在Yes,We Can语篇中,共出现了两个特殊疑问句:
(6)What change will they see?
(7)What progress will we have made?
通过使用特殊疑问句引发听者的思考,从而鼓励他们采取行动。
3.语气功能的表现形式分析
通过Yes,We Can的文本分析我们发现,文中共有111个句子,其中104个陈述句,5个祈使句和2个疑问句。由此可见,演说主要使用陈述句,占93.7%;其次是祈使句,占4.5%;而疑问句仅占1.8%。一方面,奥巴马通过陈述句给予听众一些信息,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主张;另一方面,他呼吁听众支持并相信他将给美国带来巨大变革。奥巴马连续用7个“Yes, we can”来激发听众对美国变革的热情。例如:
(8)At a time when womens voices were silenced and their hopes dismissed,she lived to see them stand up and speak out and reach for the ballot.Yes we can.
祈使句显示了演讲者的权力和地位。为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奥巴马用了5个“Lets”祈使句。这实际上是一种建议,而不是直接要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从而与听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
(9)So let us summon a new spirit of patriotism,of responsibility,where each of us resolves to pitch in and work harder and look after not only ourselves but each other.
疑问句用来询问信息,增加与听众之间的互动。然而,在政治演讲中,过多疑问句会使演说不够严肃,从而疏远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两个疑问句的连用,不仅不会引起听者的反感,反而能够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情态功能分析
1.情态的分类
情态在政治演讲的人际功能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讲话者对命题成功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或在命题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
情态是介于“是”与“非”之间的范畴,如“可能”“有时”,表明命题的中间性。根据交换商品的种类,情态可分为两种类型:情态化和意态化。交换物为信息时表现为情态化,表明信息的有效性;交换物为商品和服务时则为意态化,表明说话人在交换过程中的自信度。情态化通过概率和频率表明命题或信息的可靠性,包括“可能性阶”(probability)和“通常性阶”(usuality);意态化则是从职责和倾向性的角度判断讲话人对交换成功性的自信程度,包括“责任阶”(obligation)和“倾向性阶”(willingness)。
2.情态功能的表现形式分析
一般来说,情态可以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和人际隐喻等方式来表达。在奥巴马政治演讲中,情态在人际功能中主要通过情态副词和情态动词发挥作用。在Yes,We Can语篇中,奥巴马使用了部分情态副词表达人际功能。其中,5个“never”、2个“always”和1个“possible”表明信息真实性的频率和概率,有力地显示了他对支持者的感激之情。例如:
(10)But above all,I will never forget who this victory truly belongs to.It belongs to you.
(11)We are,and always will be,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政治演说的目的不仅是要树立演讲者的权威,还要说服人们根据说话人的意愿采取行动。因此,正确使用情态助动词也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其三个基本情态值如下所示:
表2:情态值(Halliday,2000:76)
低(low) 中(median) 高(high)
肯定(positive) can,may,could,might,
(dare) will,would,
should,is/ was to must,ought to,
need,has/have to
否定
(negative) neednt,doesnt/didnt +need to,
have to wont,wouldnt, shouldnt,
(isnt/wasnt to) mustnt,oughtnt to,cant, couldnt,(maynt,
mightnt,hasnt/hadnt to
在“Yes,We Can”语篇中,不同情态动词使用频率如下:
表3: 情态动词使用频率
情态动词 will can would must should may shall could
频率 20 20 2 3 2 2 1 2
低值情态动词“can”和中值情态动词“will”出现最多并在整个演讲中发挥主导作用。而高值情态动词“must”仅出现三次。由此可见,演讲者倾向于使用情态中值和情态低值来使话语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例如:
(12)Thats the true genius of America:that America can change. Our union can be perfected.
低值情态动词“can”的使用不仅显示了奥巴马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展示了他的诚意,不但没有将自己的主张强加于听众,反而增加了听众的信任度。
其次,中值情态动词“will”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它显示了演说者政治观点中的意愿以及对听众的承诺,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例如:
(13)The road ahead will be long. Our climb will be steep. We may not get there in one year or even in one term. But,America,I ha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than I am tonight that we will get there.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语气和情态角度分析了奥巴马胜利演说辞Yes,We Can中人际功能的实现。从语气上来说,奥巴马主要用陈述句来阐述事实,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决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采用委婉的“Lets”结构祈使句来鼓励听众采取行动,实现美国的巨大变革,具有极大的激励性和煽动性,并通过两个连续疑问句来诱发听众的思考。从情态上来说,奥巴马主要使用了表示频率和概率的情态副词和情态形容词以及大量不同情态值的情态动词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说服听众采取行动的效果。由此可见,语气和情态在政治演讲的人际功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奥巴马演讲人际功能的分析,我们对政治演讲的内容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2]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John I.Saeed.Seman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司联合.句子语义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7]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李福印.语义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功能语篇分析 篇4
Thompson (1996) 指出: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 任何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考虑评价。Martin (2003) 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 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 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他指出在语篇语义学的层面上有三个系统共同表达人际意义:评价 (appraisal) 、榷商 (negotiation) 和参与 (involvement) 。他的评价系统把评价资源分为三个方面:态度、介入和分级。本文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挑选一篇文章The Man in the Water, 从语篇实际使用的评价资源出发集中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三个方面在此文中的应用, 以期解答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新词汇—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关系的问题, 并揭示这一评价系统对达成语篇连贯所起的积极作用。
2. 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
“连贯”是话语或者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 但很难准确地给它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 学者们就一个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那就是, 说话人/作者和听话人/读者在言语交际中会努力构建话语的连贯关系, 因此连贯地取得需要说话人/作者将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成功地综合起来, 为话语理解提供一定的语境基础;同时, 听话人/读者也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来处理语言线索, 对这种语境基础进行合理的解释。
那么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评价系统作为人际功能的拓展, 超越小句层面以语篇为分析单位, 从词汇分析入手揭示了说话人/作者如何建立并调整与听话人读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 说话人/作者为了能在听话人读者身上引起共鸣, 激发他们的参与, 往往会在自己对描述事物的态度上, 语篇的声音来源上, 以及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是可能的、可取的、重要的、意外的或可以理解的。在这一过程中, 说话人/作者会给说话人/作者留下明确或隐含的线索, 引导他们不断更新、调整和选择认知语境, 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含义, 成功与自己建立有效互动的人际关系。因此, 评价系统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
3. 评价分析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的一篇文章The Man in the Water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动人故事。故事的背景是1982年发生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场空难。飞机从华盛顿国际机场起飞不久就失控撞上了一座大桥并坠入冰冷的河水中, 机上人员除五人外其余全部遇难。而这幸存的五人中有一人在面对死亡时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他把救生员递给他的救生圈不断传给别人, 直到自己消失在冰冷的河水中。下面我就以本文为例, 集中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文中的体现, 以及它们对实现语篇连贯的促动作用。
(1) 态度
态度主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情感 (emotion) 、行为准则 (ethics) 和审美 (aesthetics) 。在评价理论中相对应的术语为情感、判断和鉴赏。在态度研究中, 语言资源解释语言使用者对行为、文本及现象所表达的情感, 利用词汇资源对行为进行判断, 以及对事物的价值进行鉴赏。在The Man in the Water一文中, 作者使用了大量语言资源分别对这场空难 (disaster) 、大自然 (nature) 和英雄 (hero) 进行了描述。其中作者用terrible, the worst, failure对disaster作鉴别;用indifferent, immovable, impersonal, enemy对nature作鉴别;用 (no less) admirable, alert, commitment, selflessness, stunning, kindness and the best对hero作判定。从这些语言资源可以看出, 作者在对空难和大自然的描述中使用了否定评价语, 而对英雄则用了大量的肯定评价语。这样的描述可以使读者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 将冷漠无情的大自然和我们无私勇敢善良的英雄进行鲜明的对比, 继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对英雄肃然起敬。评价理论还认为情感可以是即时的升腾和持续的性情。前者可以用动词后者可以用形容词 (任绍曾, 2008) 。
(2) 介入
介入关注表示语篇和作者声音来源的语言资源, 考察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商榷的方式 (任绍曾, 2008) 。Voloshilov认为, 书面语篇是某种意识形态的独白, 它作出回应, 肯定点什么, 指望得到可能的应答和反诘, 希望得到支持, 等等 (Martin&White, 2005) 。在The Man in the Water一文中作者首先对空难、大自然和英雄做了描写, 里面有幸存者的声音, 共出现了两次, 分别出现在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而作者自己的声音却似乎听不到。但是细读全文,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声音贯穿始终。文章的第一段末尾出现了一个问句:“Why, then, the shock here?”作者预料到读者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所以不如自己主动提出, 这在语篇策略中被称为“言之在先 (counterexpectancy) ”。所以这个问题代表读者的声音, 是读者向作者索取进一步的解释, 而作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提供了信息。正是通过这样的问答方式, 语篇的对话性就更加明显了。其次, 我们再来看看文章中的He。通常情况下, 在英语中为了表示一致, 缩略的体现原则是:对某人越是熟悉说话就越不用一清二楚 (Martin&White, 2005) 。也就是说, He在文中具有很高的认知地位。此文中作者一开始就用He指代英雄除了因为他是位匿名英雄外, 还体现了作者认为他与这名匿名英雄之间没有距离,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 继而作者希望实现读者与英雄之间的零距离。文章的五六两段使用了许多“He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he started to read...”“he knew that the trip...”“he must have know it...”“he had to know it”这样的句型。其实当作者这样写时等于是说“I know he knew...”“I know he started...”, 英雄想的就是作者所想的, 英雄要做的就是作者知道他要做的。文章到了最后实际要表达的是He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在这场与大自然的较量中, 人类看似失败了, 但在精神上人类凭借自己的善良和勇敢击败了冷漠无情的大自然, 显示出了人类的伟大。其实这一点在文中作者已经给出了暗示, 第四段最后作者写道:For a while he was Everyman, and thus proof (as if one needed it) that no man is ordinary.最后一段中作者通过We的使用引入了大众的声音, 实现了利用多种声音和读者商榷语篇意义的目的。
(3) 评价维度
Lemke (1998) 指出, 无论我们对这个世界说过什么, 我们会同时表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所说的。即使主要体现概念意义的语句也有作者/说话人的某种态度。这里所说的概念意义有别于程序意义, 后者不影响句子的真值。例如文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And on that same afternoon, human nature-groping and struggling-rose to the occasion.文章第七段:Our man, on the other hand, cared totally....For as long as that man could last, they went at each other, nature and man;the one making no distinctions of good and evil, acting on no principles, offering no lifelines;the other acting wholly on distinctions, principles and, per-haps, on faith.作者在描述事情经过的同时慨叹英雄的壮举,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文的评价维度是可取性 (desirability) 。
4. 结语
本文以马丁的评价系统理论为框架, 主要通过“评价词汇” (evaluative lexis) 评价语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 从而更好地揭示其他语言学不能或很少揭示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提升对评价系统的关注, 并把这一理论灵活地运用到英语学习中, 加强对刺激物的体验和回应, 对克服我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的情感感受体验不深, 或没有去深究的问题, 丰富二语学习的体验都不无裨益。
摘要: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问题, 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都必须考虑评价。评价系统的恰当使用对语篇连贯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依托, 着重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此文中的应用, 解答作者如何利用新的词汇—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这一问题。
关键词:评价系统,语篇连贯,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Halliday, 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2]Lemke, J.Resources for attitudinal meaning:Evaluativeorientations in text semantics[J].Functions of Languge 5, 1998.
[3]Martin, R., Rose, 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 2003.
[4]Martin, J.R.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5.
[5]Voloshinov, V.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Anguage[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6]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7]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语教学与研究, 2001.
[8]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 2004.
[9]马伟林.人际功能的拓展——评价系统述评[J].语言学研究, 2007.
[10]任绍曾.概念隐喻于语篇——对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的多维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功能语篇分析 篇5
语篇功能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探析
本文通过语篇功能的角度分析广告语篇翻译.作者列举了若干广告翻译实例,并将有针对性地分析广告语篇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作 者:李青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7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2008 “”(24)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语篇功能 广告翻译 策略功能语篇分析 篇6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语篇 中专英语 分析研究
中专英语的教学是利用是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已达到培育学习者英语综合的应用能力。就目前教学而言,中专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系统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具备独立应用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熟练掌握英语会话能力与阅读写作相关能力。而要想真正的实现此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利用教材以及英语资料是其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理论研究
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完全不同的文章阅读以及分析能力,通过对其不同学生的不同文章阅读以及分析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建立更加完善的英语相关知识体系,最大限度的提升学习者综合学习能力。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发展了论著语言学家费斯的理论,在该基础上形成一套真正具备倾向功能的语言学的处理方法,也就是系统的功能语法。所谓系统功能语法不但能够直接影响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另外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见解。系统的功能语法对社会语言学以及第二语言的实践等都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极其翻译快速实现以及质量提升均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和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进行比较有部分可观存在的问题,首先,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英语知识基础明显要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差,另外,在中专的学生中,其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往往要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差。与此同时,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其学习的目的,绝大部分是为了通过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而学习,对英语的学习目的也较为单一。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因为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存在部分词汇量相对较小,发音不正确等相关问题,语法知识往往也非常好的薄弱,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中国式的英语现象。学习者英语实际使用能力明显较差,很多学生往往都会有会写不会读或者会说不会听等情况,非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其综合能力发展不平衡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而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因为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另外加之中专外语等级考试等各种压力,使得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在情绪上等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甚至是出现厌学的情况,部分学习者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会出现铤而走险而作弊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说,英语学习仅仅是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中专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学生对英语学习往往较为消极,尤其是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
三、语篇实例分析
作为教师以及学习者,在语篇学习以及语法功能的系统学习中一定要着眼于概念功能,要充分确定文章话语范畴,了解与熟悉语篇和物系统各个过程中的选择,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确定该篇文章的文体结构。可以通过要求学习者浏览全文同时找出相关标志性时间词,教师在此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归纳该文章和普通记述文区别,同时让学习者思考以时间为 条件文章结构,同时该文章是以一种怎么的写作目的为对照的。如此的结构安排就会给读者带来最佳的阅读效果以及最有效的学习。
另外可以入手人际功能,对文章的话语基调进行充分肯定,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语篇中的语气。人称以及情态的选择,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明确篇章中相关交际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此种关系涵盖社会角色所产生的关系。另外在对分析类似小句的人称与时态时,要注意联系全文,这样就能够帮助学习者认识一般的过去式主要是用于表述已经发生的事件时态,另外第三人称的有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事件的客观性。最后,分析谋篇功能,这样是为了达到确定语话方式的目的,要注意语篇中存在的主述体结构、衔接手段以及信息结构等选取。比如在语句中:After her shower,Sanday brushed her hair,put on her old green,T-shirt and some jeans,Then she put om her makeup and went to the kitchen.As usual,she didnt know what to have for breakfast,so she grabbed a glass of milk and ate a piece of toast while atanding by the sink.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该段句子涵盖多个表达显性连接的连接词,除去此类显性连接之外,该句子也有隐性连接关系,通过此种方法进行分析,学习者不但能够提升组织信息能力,同时还能够充分扩充词汇量,达到改变学习者语言匮乏以及用词单调等情况。
通过对语篇系统有效的分析探讨,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对于语篇鉴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学习者在该过程中可以根据语篇的相关内容,语言的特征以及语法结构特点,对语篇自身语言设计以及语篇结构等相关内容实施系统评价。比如如果文章是以家庭琐事以及生活为主,则全文的背景以及内容应该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同时语言也应该以日常的口语为主,此类语言应该是非正式的专业语言,所以,语言必须具备通俗易懂这一特性。
四、结语
在实际语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尽可能的发挥出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主体,积极有效对学习进修引导,在学习的心理上以及学习的习惯上尽可能的培育学习者健康的学习观,要从本质上真正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玲.略论中专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3,20(6):113-114.
功能语篇分析 篇7
一、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篇分析理论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继承并发展了伦敦学派中弗斯的理论, 形成了一套具有社会倾向的功能语言学处理方法, 即系统功能语法。系统功能语法不仅影响着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同时系统功能法的提出也深深影响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式方法。系统功能语法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实践、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 以及话语分析的研究和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特别是对机器翻译的快速实现和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与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较,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首先对于英语知识的基础明显弱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其次, 在中专中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意识明显弱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最后,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 绝大多数是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应付考试, 学习英语的目的相对单一。例如, 在实际教学中,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相对较弱, 存在词汇量较小, 发音不正确, 语法知识较弱, 实际应用大量的存在中国式英语的情况。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明显不足, 存在会写不会读、会说不会听、会读不会说的现象, 英语整体的综合能力发展极不平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由于英语基础较差, 同时又由于中专外语等级考试的压力, 使得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在学习情绪上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甚至是厌学情绪。很多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 甚至铤而走险出现作弊行为, 英语学习甚至成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中专学习中的重要心理障碍。
三、语篇实例分析说明
首先, 着眼于概念功能, 确定文章的话语范畴, 注意语篇及物系统中各个过程的选择, 以此来确定该文章的文体结构。通过要求学生浏览全文且找出标志性时间词, 可以帮助学生归纳该文章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且让学生思考以时间为主线的文章结构有着怎样的写作目的, 这样的结构安排会给读者带来何种阅读效果。
其次, 入手于人际功能, 确定文章的话语基调, 注意语篇中语气、情态和人称的选择, 以此来明确篇章中各个交际者之间的关系, 包括因其社会角色所产生的关系。
分析类似小句的时态和人称, 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一般过去时是用于描述已发生事件的主要时态, 而第三人称的运用又增添了事件的客观性。
再次, 分析谋篇功能以确定其话语方式, 注意语篇中的主述位结构, 信息结构以及衔接手段的选择。例如:
After her shower, Sandy brushed her hair, put on her old green T-shirt and some jeans.Then she put on her makeup and went to the kitchen.As usual, she didn’t know what to have for breakfast, so she grabbed a glass of milk and ate a piece of toast while standing by the sink.
此段包含若干表达显性连接的连接词, 这些显性连接之外, 该段也包括隐性的连接关系。通过这样的分析, 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其组织信息的能力, 还可以扩充词汇量, 改变其语言匮乏, 用词单调的现象。
最后, 通过对语篇的系统分析, 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篇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语篇的内容、语言特征和语法特点, 对于语篇的文章的语言设计、情境设计和语篇的结构进行客观的评价。例如, 文章主要是以家庭生活为背景, 是通过父母对于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对话, 全文背景和内容贴近生活, 语言基本上以日常口语为主, 属于非正式场合使用的专业语言。因此, 语言具有通俗易懂和实用性较强的特点。
四、总结
通过对语篇的仔细阅读和详细分析,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含义、文章的结构, 以及词汇的用法和具体的语法习惯,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熟悉和适应英语的语言思维,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语篇的系统和科学的教学, 使学生对词汇的意义的多样性、句子之间的语言衔接和语言在使用中语义的转换和连贯有更清楚的认识,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阅读能力,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 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整体知识体系起到提升的作用。通过对语篇的练习, 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形成语感,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外国的文化, 逐渐掌握英语的语言习惯。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引导和指导性教学, 从而在学习心理上和学习习惯上培养学生正确和健康的学习观,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困境, 最终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中专出版社, 2006.
[2]盖秋燕.商品广告用语的功能人际意义分析.魅力中国, 2010 (1) :17-20.
[3]邓凡琼.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中的尝试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3) :152-153.
[4]袁华, 郑华.浅析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1) :234-235.
[5]陆欣, 张岩.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高级英语课堂上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4) :184-185.
[6]臧严.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09 (37) :130-131.
[7]贾丽娟, 段晓丽.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 (04) :98-100.
[8]冯倩, 操时尧.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功能语法语篇分析模式的运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3) :48-49.
[9]张悦清, 贾甚杰, 朱文成.非目标语环境下培养学习者英语语篇生成能力的途径思考[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12 (04) :15-18.
[10]欧美娥, 傅萍.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文史博览 (理论) , 2013 (05) :33-34.
[11]陈静.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分析意识流文学翻译的连贯问题[D].上海交通中专, 2009.
功能语篇分析 篇8
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 概念功能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n) 、语篇功能 (textual metafunction) 三大纯理功能是其核心成分。Tompson又把概念功能分为经验功能 (experiential function) 和逻辑功能 (logical funtion) 。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现实世界 (包括内心世界) 中的各种经历表达。即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 所牵涉的人和物, 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逻辑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人际功能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评价功能。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么把信息组织好。它表明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以及人们说话和写作时所处的语境关系。
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最终都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任何语言在实体层都要一个音一个音、一个词一个词地体现出来。它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使语音和词语产生有意义的联系。这种与意义的表述的集合体就是“语篇”。语篇属于语义范畴, 它可以是一个极为简单的表述, 如“Morning!”但多数情况下却需要若干句话甚至更多的话才能体现说话者根据一定语境所想表达的完整思想。
歌曲以演唱的形式供人们欣赏, 婉转悠扬的旋律配上作词人创作的歌词, 给听众带来听觉享受。一首好歌的歌词往往言语洗练, 却表达了丰富的信息与情感。英文歌曲《人鬼情未了》优美动听, 几乎人人都能传唱。本文以此为素材, 从语篇功能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二、主位结构
句子的主述位结构在英语中是由语序决定的。句首部分的语言成分是主位 (theme) , 其他部分是述位 (rheme) 。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 位于句子的开头, 代表了讲话的起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 代表了讲述的内容, 往往是话语的核心部分。本首歌的歌词可以划分成12个小句:
(1) Oh, my love, my darling, I’ve hungered for your touch along lonely time (2) and time goes by so slowly (3) and time can do so much. (4) Are you still mine? (5) I need your love. (6) I need your love. (7) God, speed your love to me. (8) Lonely rivers flow to the sea, to the sea, to the open arms of the sea. (9) Lonely river sigh, (10) “wait for me, wait for me.” (11) I’ll be coming home. (12) Wait for me.
依主位结构的复杂程度把主位分成单项主位 (simple theme) 和复项主位 (multiple theme) 。
(一) 单项主位
所谓单项主位指的是那些只包括韩礼德说的概念成分的主位。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 词组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以上。二是小句, 即传统语法所说的主从复合句中的主句和从句都可以成为主位。在这段歌词中共有单项主位九个 (第4—12句) , 其中包括一个yes/no疑问句。这九个单项主位的表现形式均属第一种情况。其中第十句和第九句是联合关系, 即是两个地位相同单位的小句之间的关系, 可以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小句。
(二) 复项主位
复项主位是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的主位。它总是含有一个表示概念意义的成分, 此外还可能含有表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的成分。三种成分若同时出现, 它们排列的一般顺序为语篇成分、人际成分和概念成分。歌词里前三个小句有复项主位:
(1) O h, my love, my darling, I’ve hungered foryour语篇主位人际主位概念主位述位touch along lonely time
(2) andtimegoes by so slowly
语篇主位概念主位述位
(3) andtimecan do so much
语篇主位概念主位述位
(三) 主述位结构分析
本文的分析素材是电影《人鬼情未了》的主题曲, 它道出了男主角萨姆与爱人阴阳相隔不能相见而又万分渴望回到爱人身边的情感, 它的主位是沿着这样的思路展开的:
Oh, my darling, my love, I→and time→and time→are you→I→I→god→lonely rivers→lonely rivers→you (省略) →I→you (省略)
不难看出在12个小句中有8句的主位都是男女主角, 说明整个语篇都是围绕二人展开。其他4句中, 两次and time做主位都是来自小句 (1) 的述位。Lonely rivers两次充当了主位, 从语义上可以理解成是男主角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
述位是话语的核心内容, 往往体现信息结构中的新信息。在一般情况下, 讲话者根据前面已经讲过的话和已经发生的事来选择下一句话的起点。这样, 主位就往往从已知信息中选择而新信息则往往置于述位之中。从这段歌词的述位提供的新信息, 我们进一步了解讲话者的内心情绪和思想活动。
歌曲以复项主位为起点, 感叹词oh是语篇成分中的连续成分, 充分表达了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强烈感情。接着男主角深情呼唤:my darling, my love, 道出自己的孤独伤心, 渴望爱人的触摸。随着and time两次出现, 男主角诉说与爱人离别时间的漫长, 以及在这样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巨变。接着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are you, 男主角很想知道爱人对他的感情是否依旧。接着两次出现I, 男主角表达强烈渴望女主角的爱。因两人阴阳相隔不能使爱人感到他的存在, 希望god尽快把爱带给他。两次借lonely rivers表达男主角的心语:终将会回到爱人的身边。
三、信息结构
信息指的是发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音信 (message) 的内容。它是信息理论的研究的对象。信息结构是把语言组织成为“信息单位” (information unit) 的结构。信息单位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成分。所谓信息交流即言语活动过程中已知内容与新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说信息结构就是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信息单位的结构。信息单位基本构成形式是已知信息+新信息, 即它必须含有新信息, 而已知信息是可有可无的。信息单位不与语法单位相对应, 不受小句结构限制。一般情况下, 把一个小句看成信息单位。根据语篇功能的信息结构, 一个句子通常选用前面提到的已知信息作为主位, 使它在上下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述位所载的信息往往是新信息, 是与主位有关的内容。结合上下文语境我们对这段歌词划分一下信息单位。
(1) Oh, my love, my darling, I’ve hungered for your touch along lonely time// (2) and time goes by so slowly// (3) and time can do so much.// (4) Are you still mine?// (5) I need your love.// (6) I need your love.// (7) God, speed your love to me.// (8) Lonely rivers flow to the sea, to the sea, to the open arms of the sea.// (9) Lonely river sigh, // (10) “wait for me, wait for me.”// (11) I’ll be coming home// (12) Wait for me.
可以看到在这里信息结构的划分正好和小句重合。在信息结构中, 已知信息一般先于新信息, 但事实并不总是如此, 新信息也可出现在已知信息之前, 也就是说放在主位上的并不总是已知信息, 特别是说话者为了某个目的。如本语篇中lonely rivers和lonely time等就是新信息。
但信息结构与主述位结构也有正相反的地方, 即信息结构是由“声调突出” (tonicprominence) 来体现的而不是通过语言单位的排列来表示的。体现信息结构的还有声调、调群、音步等功能。在言语活动中, 讲话者通过声调的变化:升、降、升转降、降转升等将声调重音突出。这个被突出的音步成分叫做信息中心 (information focus) , 标志着所在信息单位的新信息到此结束。信息中心所传递的信息是信息单位中所要传递的最为重要的信息, 比其他部分所传递的部分更加突出。从重音音调上看, 重音突出的即为新信息最高点。下面根据歌曲音调和上下文, 新信息和重音的走向排列如下:
hungered for→touch→time→so slowly→do so much→mine→need→love→to me→lonely rivers→wait→home→for me
由此可见新信息补充丰富了主位的内容, 使得话语内涵进一步深化。新信息揭示了男主角对爱人的思念, 对爱的渴望, 内心的孤寂以及归来的急切。
四、衔接
衔接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韩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分为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分为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衔接运用这些手段把结构上互不相关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各成分连成一体。本文的衔接手段只用到了照应 (reference) 和重复 (repetition) 。照应是指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 从方向的角度看照应分为内指 (endophoric) 和外指 (exophoric) 。内指是指语篇中某个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语篇之内, 又可进一步分为前指和后指。语言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上文之中为前指, 存在于下文之中为后指。外指指的是参照点不在语篇本身内部, 而在语境 (外部环境) 中。小句 (1) 、 (5) 、 (6) 中的your, (4) 中的you皆指前文的my love, my darling, 属于内指中的前指。重复指的是某个语言成分多次出现的现象。小句 (2) 、 (3) 中重复使用time, 小句 (8) 、 (9) 重复使用lonely rivers。词汇重复可达到加深印象的修辞效果。语篇使用了衔接手段来体现主述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 使得小句之间的信息联系紧密, 前后连贯。
五、结语
本文正是以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 分析了英文歌曲《人鬼情未了》的语篇功能, 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是我们的分析重点。虽然是个案研究, 但我们的分析表明:功能语法可以用来进行歌词语篇的分析和欣赏。歌词在小句的主位安排和信息安排的选择上都能很好地表现歌曲的主题, 这也正是功能语法的目的所在:找出发话人 (在歌词语篇中是创作人或演唱者) 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特定的措辞的原因。Joanna Thornborrow和Shan Wareing (2000) 在探讨语言学理论如何解释文学语言这一问题时, 认为应用语言学的方法探讨文学文本按照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标准讨论语篇, 强调语言的美感特征。采用功能语法途径来分析歌词, 一方面我们有了客观的理论标准, 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发掘语言的美感特征, 欣赏歌词语篇的艺术价值。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 从主位结构、信息结构、衔接三方面对英文歌曲《人鬼情未了》进行语篇功能分析, 用一种理论标准欣赏歌曲之美。
关键词:英文歌曲“人鬼情未了”,功能语法,主位结构,信息结构,衔接,语篇功能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4]Geoff Thompson Introductinon Functional Grammar (2nd-ed)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功能语篇分析 篇9
在众多的新闻之中, 灾难新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这类新闻总是出现在新闻报纸的首页, 因为人们会非常的关注这类新闻。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们的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并不断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然灾害。我们的社会也不断受到恐怖者的威胁。这类天灾人祸的相关新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灾难新闻。然而在理解国外灾难新闻的过程中, 许多的障碍仍然存在, 尤其对我们这个非英语国家而言。该文尝试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语言功能来对国内外的灾难新闻进行语篇分析, 旨在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在灾难新闻语篇分析方面的可行性, 并通过对国内外灾难新闻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不同之处, 更能够给记者、编辑者或翻译者一些有关灾难新闻报道的启示。
2 理论基础
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M.A.K.Halliday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994) 一书中明确指出, 他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这个框架可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语篇或书面语篇 (黄国文, 2001:29) 。根据Halliday的观点, 语言系统中有三个用于表示功能意义的纯理功能, 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的经历 (包括内心世界) , 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或情形的功能。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 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 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 同时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达到改变世界的功能。语篇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把说话的内容组织好, 同时表明说话内容之间的关系, 并显示内容的传递与说话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在Halliday看来, 三大抽象的纯理功能都是语义概念, 必须通过较具体的语义系统才能得以体现。其中, 概念功能由及物性分析、语态分析和极性分析得以体现;语气分析和情态分析则体现了人际功能;而语篇功能的体现形式是主位分析、信息分析和衔接分析 (朱永生, 严世清, 2001:27) 。因此, 可以运用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对语篇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 , 通过分析各个分支来发掘语篇的深层含义。
3 国内外灾难新闻语篇分析
现以有关721北京特大暴雨的中国日报上的一篇报道“Capital flood death toll hits 37”及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报道“Deadly Flooding in Beijing Sparks Anger”为例, 用三大元功能对这两篇报道进行语篇对比分析。
3.1 概念功能——及物性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系统是表达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 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一一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物质过程是指某件事的实施过程, 而该过程通常由实义动词表现。心理过程是指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see, notice, like, please, know, believe, convince等都是表示该心理过程的动词。关系过程反映的是各事物之间处于什么关系的过程, 此关系可分为归属和识别两大类, 典型动词包括be, last, have, mean, call, represent, own, contain, include等。行为过程指的是一些生理活动过程, 如咳嗽、叹息、呼吸、做梦、苦笑等, 常用动词有sign, dream, laugh, cry, watch, listen等。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 如say, tell, speak, talk, praise, describe等。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常用动词有there be, exist等。
本文运用此六个过程, 其比例对比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不论是中国日报还是华尔街日报, 物质过程, 关系过程及言语过程占主要部分, 心理过程及存在过程只占小部分, 而两篇都无行为过程, 这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特点, 即重视客观事实报道, 相对忽视心理感情描写。其中, 中国日报中关系过程多于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中言语过程多于中国日报。
3.2 人际功能——情态分析
情态是指说话人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出的判断, 或是在讲话过程中要求对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又或是在提议中所表达的个人意愿。情态是人际意义的重要体现之一。
本文主要从词汇及短语层面来研究两篇新闻报道所体现的人际功能对比。该层面包括情态动词、语气附加语、评论附加语等。情态动词包括can, may, will, should, must, need, have to, be to及它们所有的否定和时态。语气附加语的主要成分包括归一度和情态附加语, 如not, yes, no, probably, perhaps, usually, sometimes, never, certainly, absolutely等, 时间附加语, 如yet, still, just, early, generally, mainly等, 语气附加词, 如of course, merely, only, really, almost, hardly, completely等。评论附加语表示的是说话人的态度, 例如表示见解的in my opinion等, 表示恳求的please等, 表示承认的frankly等, 表示评价的wisely等。
为了更好地说明灾难新闻报道的词汇特点, 现将两篇分析后的结果列表如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中国日报还是华尔街日报, 语气附加语占主要部分, 而评论附加语只占很小的部分甚至不占成分, 这也很清楚地体现了新闻报道重视客观事实的特点, 而中国日报中的情态动词及评论附加语都要多过华尔街日报, 这也说明中国日报在做新闻报道时观点和立场的表达与华尔街日报相比要体现的稍多一点, 那么相对的客观性就要稍弱一点。
3.3 语篇衔接——连接分析
韩礼德认为, 衔接是由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部分构成。该文主要从语法衔接方面来进行衔接对比分析。语法衔接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四种体现方式。照应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是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 常用的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及表示对比的词, 如more, than, another, such等。省略指的是为了避免重复而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 包括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替代与省略联系非常紧密, 即用替代词去替代语篇中某一成分, 包括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连接是一种通过一些连接词来体现语篇的各种逻辑关系的方法, 通常是一些表示时间、因果及条件等过渡性的词句, 如meanwhile, for, but, for example等。由于篇幅问题, 该文仅从连接这部分对两篇语篇进行对比分析。
语篇一Capital flood death toll hits 37中共有64句话, 其比例如图2所示。
语篇二Deadly flooding in Beijing sparks anger中共有23句话, 其比例如图3所示。
由此可见, 中国日报的衔接性与华尔街日报的相比要相对均衡一点, 各类连词都有用到, 也说明中国日报的英文报道要相对严谨一点, 也更注重文章的衔接性。
4 结论
本文虽然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篇幅的限制, 三大元功能的各个部分并不能够得到完全分析。但是由以上的分析我们仍可以看出, 运用韩礼德三大元功能对灾难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并且能够很清楚地对比出中国日报与华尔街日报有关同一灾难事件所作报道之间的明显的差异, 从而能够给今后的记者、编辑者或翻译者一些启发。同时, 也能够让中国日报中的英文报道越来越自然。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2]Halliday M A K,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朱永生, 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功能语篇分析 篇10
一、理论研究
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完全不同的文章阅读以及分析能力, 通过对其不同学生的不同文章阅读以及分析能力, 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建立更加完善的英语相关知识体系, 最大限度的提升学习者综合学习能力。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发展了论著语言学家费斯的理论, 在该基础上形成一套真正具备倾向功能的语言学的处理方法, 也就是系统的功能语法。所谓系统功能语法不但能够直接影响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 另外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见解。系统的功能语法对社会语言学以及第二语言的实践等都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极其翻译快速实现以及质量提升均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 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和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进行比较有部分可观存在的问题, 首先, 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英语知识基础明显要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差, 另外, 在中专的学生中, 其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往往要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差。与此同时, 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其学习的目的, 绝大部分是为了通过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而学习, 对英语的学习目的也较为单一。比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因为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 存在部分词汇量相对较小, 发音不正确等相关问题, 语法知识往往也非常好的薄弱,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中国式的英语现象。学习者英语实际使用能力明显较差, 很多学生往往都会有会写不会读或者会说不会听等情况, 非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其综合能力发展不平衡是极其普遍的现象, 而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 因为英语基础相对较差, 另外加之中专外语等级考试等各种压力, 使得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在情绪上等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 甚至是出现厌学的情况, 部分学习者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 会出现铤而走险而作弊行为, 在某种程度上说, 英语学习仅仅是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中专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学生对英语学习往往较为消极, 尤其是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
三、语篇实例分析
作为教师以及学习者, 在语篇学习以及语法功能的系统学习中一定要着眼于概念功能, 要充分确定文章话语范畴, 了解与熟悉语篇和物系统各个过程中的选择, 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确定该篇文章的文体结构。可以通过要求学习者浏览全文同时找出相关标志性时间词, 教师在此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归纳该文章和普通记述文区别, 同时让学习者思考以时间为条件文章结构, 同时该文章是以一种怎么的写作目的为对照的。如此的结构安排就会给读者带来最佳的阅读效果以及最有效的学习。
另外可以入手人际功能, 对文章的话语基调进行充分肯定, 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语篇中的语气。人称以及情态的选择, 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明确篇章中相关交际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此种关系涵盖社会角色所产生的关系。另外在对分析类似小句的人称与时态时, 要注意联系全文, 这样就能够帮助学习者认识一般的过去式主要是用于表述已经发生的事件时态, 另外第三人称的有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事件的客观性。最后, 分析谋篇功能, 这样是为了达到确定语话方式的目的, 要注意语篇中存在的主述体结构、衔接手段以及信息结构等选取。比如在语句中:After her shower, Sanday brushed her hair, put on her old green, T-shirt and some jeans, Then she put om her makeup and went to the kitchen.As usual, she didn’t know what to have for breakfast, so she grabbed a glass of milk and ate a piece of toast while atanding by the sink.分析研究可以发现, 该段句子涵盖多个表达显性连接的连接词, 除去此类显性连接之外, 该句子也有隐性连接关系, 通过此种方法进行分析, 学习者不但能够提升组织信息能力, 同时还能够充分扩充词汇量, 达到改变学习者语言匮乏以及用词单调等情况。
通过对语篇系统有效的分析探讨, 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对于语篇鉴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学习者在该过程中可以根据语篇的相关内容, 语言的特征以及语法结构特点, 对语篇自身语言设计以及语篇结构等相关内容实施系统评价。比如如果文章是以家庭琐事以及生活为主, 则全文的背景以及内容应该尽可能的贴近生活, 同时语言也应该以日常的口语为主, 此类语言应该是非正式的专业语言, 所以, 语言必须具备通俗易懂这一特性。
四、结语
在实际语篇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一定要尽可能的发挥出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主体, 积极有效对学习进修引导, 在学习的心理上以及学习的习惯上尽可能的培育学习者健康的学习观, 要从本质上真正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玲.略论中专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英语广场 (下旬刊) , 2013, 20 (6) :113-114.
功能语篇分析 篇11
Zhihui Fang教授认为,“通常我们所关注的文章的意义有如下三方面:
1.语篇意义;2.经验意义;3.人际意义。”[1]
对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在语言中的构建,有助于我们关注不同学科表述意义的方式以及每种学科特定语篇的表达模式。从经验意义的视角,学生们将了解过程、动词词组的建构、情境、参与者等。在交际意义的视角下,学生将掌握每一个小句都会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或文本的人物之间通过情态系统构建一种关系,它允许我们做出声明、提出问题、发布命令,这一模式化系统还能使我们表达可能、严肃和强迫等评价相关的意义。而语篇意义源于一特定出发点,随后传递新信息,学生们可以使用主位/述位结构系统认知到每一小句建构语篇意义的方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熟知四种常见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和描写文,明确四种体裁的篇章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从阅读活动开始就将理解的思路放在文章的整体篇章结构上,可以迅速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和明确写作意图,进一步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信息和难点。
本文将运用Zhihui Fang教授的功能语言分析法,选取《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以记叙类语篇为范例,进行阅读教学的探讨。本文尝试以第一册第一课SectionB精读课文《The Right Son at the Right Time》为例,进行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韩礼德将主位结构分为主位和述位两部分。他认为,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小句所关注的成分。述位是主位以外的成分,以主位为中心逐渐展开。主位结构在一篇语篇中与其前后句子的主位、述位有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使得新旧信息随着各句主述位的选择逐渐向前展开,直到形成一个表达意义完整的篇章。”[2]
Clauses Theme Type Function 1 The story Noun. What 2 An elderly man Noun. Who 3 There Adverb. Where 4 From a worn letter located in his pocket,Prep.Phrase Where 5 Apparently Adverb. How 6 Someone Indefinite Pron. Who 7 Because time was short Phrase Why 8 They Pron. Who 9 He Pron. Who 10 It Pron. Who 11 A nurse Noun. Who 12 Your son Noun. Who 13 She Pron. Who 14 The medicine Noun What 15 He Pron. Who 16 The marine Noun. Who 17 The nurse Noun. Who 18 Nights Noun. What 19 Occasionally Adv. When 20 He Pron. Who 21 Whenever Adv. Who 22 The dying man Noun Who 23 It Pron. Who 24 The marine Noun. Who 25 While she did what she had to do Phrase When 26 Finally Adv. When 27 She Pron. Who
28 Who Pron Who 29 He Pron. Who 30 No Adv. What 31 Why Adv. Why 32 I Pron. Who 33 With that Prep phrase How 34 Two days later Phrase When 35 It Pron. What 36 Someone Pron. Who 37 But the wrong marine Phrase Who 38 He Pron. Who
本篇文章的主位分析如下:在该语篇中,作者使用最多的是复合模式。作者通过时间主位词和人物主位词来衔接事件,讲述了垂死的老人、士兵和护士之间发生的故事。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构建几个行为者及其活动的链条,由此联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文章先以story一词为主位,直接揭示后文的内容类型。之后人物主位,地点主位,时间主位交替进行,把场景的介绍,人物的出现,发生的时间一一展现,让读者可以清晰了解到事情发生的全部过程。首先在第一段中老人作为主位词出现,故事就此围绕他而展开,随后介绍到了医院,护士这样的主位词,揭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涉及的人物。在通过一封已被揉皱的信这一主位,引出了寻找老人亲人的方式,随之士兵这一主位便出现,紧接着时间主位,人物主位交替进行,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要人物也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得故事有理有序地进行下去。通过主位词功能分析,可以清楚地回答“文章如何组织”这一问题。该问题的答案正是该文的语篇意义。
通过主位功能分析,学生可以关注篇章的关键词,并且清楚地探寻作者推展和组织这一系列事件的方式,明确作者的话题范围。此外,这一分析过程还有助于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先从生词着手再到篇章讲解的模式,培养宏观的阅读理念,从而帮助学生克服一遇到生词就停滞不前的弊端。综上所述,主位功能分析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1]Zhihui Fang ,Mary J.Schleppegrell Reading in Secondary Content Areas[M].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ESL.2008(11).
功能语篇分析 篇12
韩礼德在伦敦学派弗斯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系统功能语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用功能方法研究语言, 是20世纪最有影响地语言学理论之一。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组成部分, 系统语法主要将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网络来研究;而功能语法则主要侧重于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关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根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 成人的语言复杂而具有多种功能, 但这些功能可以凝缩为幼儿语时期的一组高度字符化并且抽象的功能, 即纯理功能, 它由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部分组成, 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纯理功能中的概念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作为对主客观世界的事物和过程的反映, 是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的新信息。它在所有语言使用中都存在的, 是一种意义潜势, 不论一个人如何使用语言, 都必须参照自己有关世界的经验范畴, 因此语言的这一功能是用概念内容的形式把我们的经验编码。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和语态构成, 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及物性系统, 这个系统是体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 主要由六个过程组成:物质过程 (material process) 、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 、关系过程 (relational process) 、行为过程 (behavioral process) 、言语过程 (verbal process) 和存在过程 (existential process) 。下面, 我们主要从及物性系统的角度分析《中东集市》中概念功能的实现。
二、概念功能的实现——及物性系统
《中东集市》是一篇经典的描写文, 作者从西方人的角度描写中东集市的所见所闻。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者描写集市入口的场景;第二部分作者描写了集市里的有特色的市场;第三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这里磨坊里榨亚麻籽油的过程。全文共有37个句子, 而且大部分句子都是长句子, 长句中有时会包含几个分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只分析这些长句子的及物性, 因为分句的及物性通常是与长句的及物性一致的。下面我们分别对每一部分中的句子进行及物性分析。
(一) 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中包含一个自然段, 共有6个句子。前四句是物质过程, 用动词“take”、“enter”、“pass”和“thread”描写了作者进入集市的所见所闻;后两句话是关系过程, 作者用动词“is”描写了在中东集市入口事物的特点。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描写了自己进入中东集市的所见所闻, 这部分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共有20个句子, 下面我们根据表二对每个自然段的句子进行及物过程分析。在这部分中, 物质过程共12个, 作者用了动词“penetrate”, “fade”, “come to”和“deaden”等, 重点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关系过程共4个, 作者主要用“is”一词表明集市中事物的特点;存在过程共有4个, 表明事物的位置关系;言语过程共1个, 作者用最少的笔墨描写了人物的语言。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具体描写了中东集市榨油作坊里的情景, 这部分中一共有两个自然段, 共有11个句子。在这部分中, 物质过程共7个, 重点描写榨亚麻籽油的过程;关系过程共3个, 表明作坊的特点;存在过程共1个, 表明榨油工具的位置。
(二) 分析结果
本文运用及物性系统中六大过程分析了概念功能在《中东集市》这篇描写文中的实现, 总结如下:
1、物质过程表示的是做某件事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由动态动词、动作者和动作的目标来表示, 全文句子共37个句子, 其中表示物质过程的有21个句子, 占了近60%, 这主要是文章的体裁---描写文决定的。用37个句子就把整个中东集市描绘出来, 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
2、关系过程可以分为两类:归属和识别。归属类指的是事物具有的属性和类型, 主要说明的是事物的特征;识别类指的是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是统一的。本文共有37个句子, 其中关系过程有9个, 占24%。由于本文是描写文, 作者理应运用更多的关系过程, 与读者最初料想的不同, 作者却只用了9个关系过程, 表明作者主要描写中东集市客观的物质过程, 不过多加入作者的主观评价, 让读者通过阅读自己去总结对中东集市中事物的印象, 说明这篇文章是一篇客观描述文。
3、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或发生的过程, 所有存在过程中都有一个存在物。本文37个句子中共有5个存在过程, 其中第七段有3个。因为存在过程会给人以静的感觉, 而物质过程往往会给人以动的感觉, 作者在众多的物质过程中偶尔穿插存在过程存在过程, 表明作者的描写中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 恰如其分, 从而避免过程的动使人疲劳, 而过多的静使人呆滞。
4、言语过程是交流信息的过程, 在这过程汇总, 参与者有讲话者、受话者和讲话内容。全文中作者只用了1个言语过程, 即在第二段中, 作者描写布店的店主们一个个都是轻声轻气、慢条斯理的样子;买布的顾客们在这种沉闷压抑的气氛感染下, 自然而然地也学着店主们的榜样, 变得低声细语起来。这样描写是很符合事实的:嘈杂的环境中人语不易被分辨出来, 安静的环境可以反衬出人语的清晰;这也再一次表现出作者高超的描写技巧:无声中描写有声, 有声中描写无声。
三、结语
本文运用韩礼德纯理功能中的概念功能分析了《中东集市》这篇比较经典的描述文。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赏析, 感受到文章不同角度的艺术魅力, 同时也感叹于作者深厚的描写功底。韩礼德纯理功能中的概念功能在这里得到了新的应用, 但由于篇章限制, 我们只运用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系统对文章进行了分析, 没有涉及概念功能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态, 以后的研究会对这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
摘要:近些年来, 韩礼德纯理功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语篇分析, 《中东集市》是英语专业《高级英语》中的一篇经典的描述文, 从韩利德纯理功能中的概念功能来分析这篇文章, 旨在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这篇文学作品, 从较理性的角度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纯理功能,功能功能,描写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