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方选择

2024-06-07

承包方选择(精选4篇)

承包方选择 篇1

一、引言

在当今多变的环境下, “外包”成为一种战略调整工具, 即把一些重要但是非核心的业务职能交给企业外部的其他承包商去做, 把企业内部的知识和资源集中于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去。有专家认为, 外包成功取决于承包商的信任, 而盲目地信任潜在的承包商又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因此, 承包商的选择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 合理选择承包商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国内外对企业承包商选择的研究不是很多。传统的评价大多采用专家分析评价承包商的财务指标, 最终确定综合性能较优的承包商。主要有孟力等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 对承包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建筑企业中, 承包商的选择对整个项目的进展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 决定了在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 承包商可能会面临多种风险, 若处理不当会造成施工进程受阻或影响盈利目标的实现。因此, 本文从多层次考虑选择标准, 构建承包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评价方法, 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二、承包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评价原则

在评价方法方面, 一般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将评价方法定量化, 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对承包商选择评价的准确性, 因此,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系统完整性原则。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承包商的综合水平, 在全面性的原则下, 既能突出重点指标, 又能保持相对均衡统一; (2) 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 指标体系过大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 而过小又不能充分反映承包商的水平; (3) 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反映承包商系统的内在结构, 因此其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4) 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 指标概念明确、数据易测易得, 可操作性强, 便于比较。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指标筛选的原则, 分别从承包商自身、业绩评价、业务结构、融资能力、企业环境五个角度筛选合适的评价指标, 构建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承包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每个角度又包含了若干个评价因子, 反映承包商在不同方面的具体状况。

承包商自身包括, 价值取向, 参与改进主动性, 公司规模。

业绩评价包括, 成本分析, 企业信誉。

业务结构包括, 技术合作, 财务状况, 制造/生产状况,

融资能力包括, 风险评价, 负债比率, 资产结构, 债务资本, 技术平台, 资本实力。

企业环境包括, 政治法律环境, 经济与技术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现象是指有些事物类属标准不明确, 不能确切的归类, 表现出模糊性。项目投资风险也具有模糊性。通常把项目风险即风险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但是很难假定各个等级的标准, 这种带有人们主观意识的分类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影响风险的因素也是具有模糊性的, 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评价。考虑以上因素,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对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做一个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分析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测评指标集X, X= (x1, x2, x3……xn) 。

(2) 利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集A, A= (a1, a2, a3……an)

(3) 确定评价集Y, Y= (y1, y2, y3……ym)

(4) 确定评价集的标准隶属度U, U= (u1, u2, u3……um)

(5) 对评判对象建立模糊判断矩阵R

undefined

其中rij表示判断对象在第i个指标上, 对它作出第j等级评价的人数占全部测评人数的百分比。

(6) 计算模糊综合隶属度集B, B=R·UT

(7) 根据一级因素的判断结果, 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8) 计算综合隶属度P

综合隶属度即测评对象得到的测评总分, 据此我们可以对若干测评对象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四、建筑企业承包商选择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

本文以某一建筑企业A为例, 对该评价模型进行实际应用, 并对承包商的自身、业绩评价、业务结构、融资能力、企业环境5个主要因素评价选择该项目的承包商。

1.指标权重评价

在此我们需要分别确定5个主要要素, 21个指标各自的权重, 用来评价对承包商的选择。依据评价构筑判断矩阵, 然后计算各指标权重, 并检验其一致性, 最终确定权重集。 (计算过程省略)

A= (a1, a2, a 3, a4, a5) = (0.280, 0.328, 0.231, 0.057, 0.104)

A1= (a11, a12, a13) = (0.470, 0.260, 0.270)

A2= (a21, a22) = (0.500, 0.500)

A3= (a3l, a32, a33) = (0.225, 0.376, 0.399)

A4= (a4l, a42, a43, a44, a45, a46) = (0.091, 0.258, 0.190, 0.205, 0.164, 0.092)

A5= (a5l, a52, a53, a54, a55) = (0.382, 0.358, 0.118, 0.098, 0.044)

从上述计算分析可以提出, 目前看来业务结构对承包商选择的评价影响最大, 技术合作, 人事简况, 财务状况, 设备状况, 生产状况, 产品范围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其次贷款融资能力也是增强承包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否有能力进行资金的运转, 达到预期经济效益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2.因素的评价尺度集

(1)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利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获得所列风险因素的权重后, 需要确定各风险因素的评价尺度。评价尺度根据所列出因素对承包商选择评价的影响程度划分, 将影响程度分为5个等级, 分别为很大 (0.9) , 较大 (0.7) , 一般 (0.5) , 较小 (0.3) 和很小 (0.1) 。即评价等级集Y= (很大, 较大, 大, 一般, 较小) 确定评价集的标准隶属度U= (0.9, 0.7, 0.5, 0.3, 0.1) 邀请专家评价小组对每一种方案下的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 得A项目风险的综合评价等级权重集为:

(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因素子集的所有因素进行评判,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同理, B2= (0, 0.665, 0.335, 0, 0)

B3= (0.067, 0.067, 0.379, 0.301, 0.186)

B4= (0.035, 0.483, 0.420, 0.046, 0.017)

B5= (0.191, 0.365, 0.358, 0.054, 0.032)

(3)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三级模糊综合评判在各类之间进行综合评判, 三级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项目A的综合隶属度为:P=B·UT=0.592

综合隶属度为0.592, 说明对该项目的承包商选择级别属于中等偏上。

五、结束语

从复杂系统的视角出发, 对建筑企业选择承包商问题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承包商选择的多层次、多变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筛选的原则, 选取了承包商自身、业绩评价、业务结构、融资能力、企业环境几个指标, 每个指标又包含若干个评价因子, 能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承包商的综合能力。采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尽量消除指标权重确定的人为干扰。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方法对建筑业承包商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杰.建筑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3) :61~63.

[2]孟力, 王鹤春, 刘红华.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承包商选择的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04, 26 (2) :218~220.

[3]贾晓霞, 扬乃定, 姜继娇.项目区域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1) .4~8.

[4]王家顺, 王田苗, 胡耀光等.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模型的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1, (2) .59~64.

[5]朱松岭, 周平, 韩毅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量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4, 10 (8) :980~984.

承包方选择 篇2

1水利工程总承包模式相关概念

1. 1分类

学术界目前并没有关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分类的统一定论,各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建立了不同的总承包模式分类。大多学者仅从项目建设实施的角度出发,依据总承包商对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工作承担范围的大小,将总承包模式分为DB( design - build) 、EPC ( engineer - purchase - construct ) / Turn- key等形式; 部分学者将总承包范围向前延伸到项目融资阶段,向后拓展到项目建成运营阶段,将BOT( build - operate - transfer) 、DBO ( design - build - operate) 等形式也纳入了工程总承包范围;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中也将我国总承包模式主要分为DB、EPC /Turnkey等形式。EPC和Turnkey模式在多数场合被看作是同种总承包模式的不同表述,但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模式存在本质区别,Turnkey模式不仅涵盖了设计、采购、 施工、试运行等阶段工作,其承包范围还延伸到项目决策阶段,总承包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甚至立项阶段就已参与到业主的工作中,其总承包业务范围更广,更能发挥设计优化的优势。因此本文结合文献[9 - 10]和工程实际,将工程总承包模式分为DB、 EPC、Turnkey3种模式。为了提供具备更精确输出结果的决策模型,又进一步将工程总承包模式分为DBⅠ、DBⅡ、DBⅢ、EPCⅠ、EPCⅡ以及Turnkey等6种类型,具体分类情况见图1。

将项目建设实施分为可行性研究、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7个阶段, 依据总承包商的承包范围和业主的参与程度对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细分。

a. DBⅠ模式: 总承包商承担从概念设计开始的设计及施工工作,由业主负责主要材料、设备的采购工作,总承包商设计工作任务较重,需要其具备较高的设计能力,业主单位不需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经验,但需要有参与采购工作的意愿和能力。

b. DBⅡ模式: 业主提出项目的概念设计,由总承包商从详细设计阶段负责设计工作,设计能力要求低于DBⅠ模式,但需要业主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工程技术经验。

c. DBⅢ模式: 业主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由总承包商负责详细设计工作,业主具备较高的设计能力和技术经验。由于业主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限定了工程设计的大致方向,因此总承包商发挥设计创新的空间不大,难以利用设计创新为项目降低经济成本或者创造经济收益。

d. EPCⅠ模式: 由总承包商从概念设计阶段开始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工作,业主视情况参与总承包商的采购和施工工作,进行积极干预。需要业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经验以及参与采购和施工工作的意愿。

e. EPCⅡ模式: 传统的EPC模式,由总承包商负责从概念设计阶段开始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工作,相比于EPCⅠ模式,EPCⅡ模式下的业主管理能力和技术经验要求较低,且不需要有参与项目实施过程的意愿。

f. Turnkey模式: 总承包商从决策阶段开始介入项目工作,并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负责项目工作的开展,直至试运行服务结束将工程移交业主。 对业主管理能力和技术经验要求较低,但对总承包商的能力和信誉要求极高。

对于某项具体工程来说,总承包范围并非越大或者越小越好,采取合适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才能有助于业主单位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总承包商的优势, 发挥总承包模式设计优化、进度控制、降低交易成本等多方面的优势,否则极易引发总承包商的道德风险或者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

1. 2选择指标体系

由于水利工程规模大、工期长、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影响承发包模式选择的因素众多,目前虽然没有一套业内公认的影响指标体系,但不同学者确定的影响指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重合。本文依据文献[9,11-14]并结合水利工程实际,确定了如表1所示的水利工程总承包选择指标体系。

影响工程总承包模式选择的指标主要分为与项目自身相关的特性、与业主相关的特性和来自项目外部因素的影响。与项目相关的特性决定了该工程适宜选择何种总承包模式,与业主相关的特性决定了业主倾向于采取某种总承包模式,项目外部因素则在政策和市场环境方面决定了不同总承包模式的可行性。综合以上三方面,才能选择出科学、合理、 适用的工程承发包方式。

2基于IFHA算子的水利工程总承包模式选择模型

传统交易模式选择方法多使用三角模糊数反映专家意见,但其隶属函数值仅是一个单一的值,不能直观反映出肯定、否定和犹豫3种判断态度。引入IFHA算子,不仅可以反映出专家意见的隶属度、非隶属度和犹豫度,同时依据各专家经验水平赋予其意见不同的权重,避免了决策信息的丢失,且通过赋予数据位置权重进行有序加权,削弱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专家意见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提供了一个主观性影响较小、输出结果较精确的决策模型。

2. 1 IFHA算子概述

a. IFHA算子集结过程[15]:

式中: w = ( w1,w2,…,wn)T为IFHA算子的加权向量,即位置权重,与数据本身无关,只与位置排序有关。其中

是加权的直觉模糊数组中的直觉模糊数依据得分函数值s(α)=μα-να从大至小排序后形成的数组;ω=(ω1,ω2,…,ωn)T是αj(j=1,2,…,n)的权重向量;n为平衡系数。设,j=1,2,…,n,则:

b. 位置权重确定方法: 采用正态分布赋权法确定位置权重[16,17],w = ( w1,w2,…,wn),由式( 3) 给定。

式中: i为数据所在位置排序。

2. 2 IFWA算子概述

利用IFWA直觉模糊加权算子( IFWA算子) 对各方案的指标值进行集结,其集结过程如下:

式中: r = ( r1,r2,…,rn)T为 αk( k = 1,2,…,m) 的权重向量; rk∈[0,1]( k = 1,2,…,m) ;

2. 3基于IFHA算子的水利工程总承包模式选择步骤

a. 由业主选择若干专家判断各指标对水利工程总承包选择的影响程度,得到各专家直觉模糊判断信息,并由业主赋予各专家意见不同权重;

b. 利用正态分布赋权法确定各专家意见集结过程中的位置权重;

c. 利用IFHA算子集结各专家意见,得到关于各指标对水利工程总承包模式选择影响程度的群直觉模糊判断信息;

d. 由群直觉模糊判断信息得到各指标得分函数值,依据得分函数值,确定各指标权重;

e. 由专家给出各备选工程总承包模式满足各选择指标的直觉模糊判断信息;

f. 利用IFHA算子集结各专家意见,得到关于各备选工程总承包模式对选择指标体系满足程度的群直觉模糊判断信息;

g. 利用IFWA算子对各备选方案的各指标直觉模糊判断信息进行集结,得到各备选方案综合指标值;

h. 依据各备选方案的综合指标值得到其得分函数值,并据此对各备选方案进行优劣排序,确定最终方案。

3算例分析

以马鹿塘水电站二期工程[18]为例。马鹿塘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境内的盘龙河上, 距县城34 km,电站为混合式开发,二期工程电站装机容量300 MW,水库正常蓄水位为高程627 m,总库容5. 5亿m3,具有年调节能力。二期电站枢纽工程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防空洞、引水隧洞、地下发电厂房等组成,工程等别为Ⅱ等大( 2) 型。该工程业主为云南大唐国际文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由于工程规模较大,进度控制要求较高,业主欠缺足够的管理能力和技术经验,因此拟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项目实施,从DBⅠ、DBⅡ、DBⅢ、 EPCⅠ、EPCⅡ及Turnkey模式中选择最佳模式。该项目特征见表2。

3. 1基于IFHA算子确定指标权重

邀请5位专家分别评判各选择指标对工程总承包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给出直觉模糊判断信息,见表3。5位专家意见的权重向量为w = ( 0. 15,0. 20, 0. 30,0. 25,0. 10) 。

通过正态分布赋权法,利用式( 3) 确定位置权重向量为w = ( 0. 112,0. 236,0. 304,0. 236,0. 112) 。

由于指标数量众多,因此仅以指标C1为例介绍权重的确定过程。

5位专家关于指标C1重要性评判的直觉模糊数组 α = ( ( 0. 5,0. 2 ) ,( 0. 5,0. 3 ) ,( 0. 6,0. 3 ) , ( 0. 5,0. 3 ) ,( 0. 5,0. 1 ) ) ,依据式( 1 ) 得 α = ( ( 0. 405,0. 299) ,( 0. 500,0. 300) ,( 0. 747,0. 164) , ( 0. 580,0. 222) ,( 0. 293,0. 316) ) ,则各得分函数值依次为0. 106,0. 200,0. 583,0. 358,- 0. 023。依据得分函数值对  中直觉模糊数进行排序,得有序加权直觉模糊数组 σ= ( ( 0. 747,0. 164 ) ,( 0. 580, 0. 222) ,( 0. 500,0. 300 ) ,( 0. 405,0. 299 ) ,( 0. 293, 0. 316) ) 。依据式( 2 ) 计算出基于IFHA算子的C1的综合指标值为( 0. 518,0. 263) ,其得分函数值为0. 255。

同理得基于IFHA算子的各指标得分函数值依次为0. 255,0. 476,0. 470,0. 307,0. 190,0. 589, 0. 482,0. 401,0. 302,0. 192,0. 444,0. 226,0. 326, 0. 314,归一化处理后得指标权重向量r = ( 0. 051, 0. 096,0. 095,0. 062,0. 038,0. 117,0. 097,0. 081, 0. 061,0. 039,0. 089,0. 045,0. 066,0. 063 ) 。 可见, 经专家判断,指标C6、C7、C2对水利工程总承包模式选择的影响较大,C5影响最小,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业主的经验能力决定了其能承担的设计工作范围大小以及是否承担采购工作,项目技术难度决定了项目需要由总承包商统筹设计、施工以提高工程可施工性的程度,即决定了总承包商对设计工作的介入时间,则从根本上决定了某项目适用于何种形式的总承包模式; 而由于总承包模式均适用于外部依赖性较强的项目,因此各种总承包模式在此指标上区分度较小,权重较小。

3. 2基于IFHA算子集结专家判断信息

由同样5位专家分别给出对DBⅠ、DBⅡ、DB Ⅲ、EPCⅠ、EPCⅡ及Turnkey模式满足以上指标特征的评判信息。基于IFHA算子对各专家判断信息进行集结,得到各备选模式相应指标的模糊判断信息。由于数据量较大,限于篇幅,以DBⅠ模式满足C1指标程度的评判信息集结为例介绍基于IFHA算子的专家判断信息集结过程,评判信息见表4。

依据式( 1) 求得  = ( ( 0. 526,0. 375) ,( 0. 600, 0. 280) ,( 0. 810,0. 148 ) ,( 0. 702,0. 213 ) ,( 0. 384, 0. 520 ) ) ,各对应得分函数值为0. 151,0. 320, 0. 662,0. 489,- 0. 136。依据得分函数值对  中直觉模糊数进行排序,得有序加权直觉模糊数组 σ= ( ( 0. 810,0. 148) ,( 0. 702,0. 213) ,( 0. 600,0. 280) , ( 0. 526,0. 375) ,( 0. 384,0. 520) ) 。位置权重不变, 由式( 2) 计算出基于IFHA算子的DBⅠ模式满足C1指标程度的综合指标值为( 0. 625,0. 281) 。同理可得基于IFHA算子的各备选模式满足各指标程度的集结判断信息,见表5。

可见基于IFHA算子的集结过程既考虑了各专家能力、经验的差异,赋予不同专家意见相应的权重,同时还考虑了各专家在面对同一决策问题时表现出的主观好恶倾向,并利用位置权重进行有序加权,削弱了专家主观好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充分体现了该决策模型的公正性。

3. 3基于IFWA算子集结各指标判断信息

经IFHA算子集结的各专家对各备选模式满足指标特征的判断信息已充分考虑并削弱了专家自身差异和主观好恶的影响,因此,采用IFWA算子对各指标判断信息进行集结,得到各备选模式的最终综合指标值以选出最适宜的总承包模式。指标权重向量为r = ( 0. 051,0. 096,0. 095,0. 062,0. 038,0. 117, 0. 097,0. 081,0. 061,0. 039,0. 089,0. 045,0. 066, 0. 063) ,依据式( 4) 对表5中数据进行集结,得各备选模式方案最终综合指标值,见表6。

依据各备选模式最终得分函数值大小,得EPC Ⅱ模式优于EPCⅠ模式优于Turnkey模式优于DB Ⅰ模式优于DBⅡ模式优于DBⅢ模式。可见最适宜马鹿塘水电站二期工程采用的总承包模式为EPCⅡ 模式,即传统的EPC模式,由总承包商负责从概念设计阶段开始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工作,并且业主只负责采购和施工过程必要的审核工作,不对其进行干预。这与该项目实际采用的总承包模式相符。由于投资和工程等别均较高,该工程规模较大, 管理界面较多,协调工作较复杂,加上业主方管理能力及技术经验较欠缺,又对质量、进度、交易成本等要求较高,而业主参与项目实施过程的意愿较低,因此该工程适宜承包范围较广的总承包模式。但是由于项目所在地优质的地质条件降低了技术难度、项目交付成果较小的不确定性使得业主有能力主导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而该工程外部依赖性较强,由业主对征地、移民等外部影响进行处理,效率更高, 因此将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工作包揽,而由业主独立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的EPCⅡ模式是适宜该工程的最佳总承包模式,验证了该决策模型的准确性。

4结语

目前,总承包模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较少, 其突出的优点是发挥设计、施工搭接的优势,让设计工作为施工阶段服务,提高工程的可施工性,大大降低项目的技术难度,保证工程质量,同时有利于进度控制,缩短工期,也有助于总承包商在设计阶段实施创新,提升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因此,总承包模式合理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既可以克服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的技术难度较大、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的问题,同时当工程业主缺位或经验能力严重不足时,可以充分利用总承包商经验、能力的优势,转移项目风险。运用公正、合理的总承包模式选择方法为某特定水利工程选择适合其应用的总承包模式是保证总承包模式成功实施、促进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关键。基于IFHA直觉模糊混合平均算子的决策模型不仅对水利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了细分,建立了适用于水利工程总承包模式选择的指标体系,且在决策过程中考虑了专家意见的重要性差异,利用位置权重削弱了专家主观好恶的影响, 集结了完整的决策信息,充分保证了决策过程的公正和输出结果的合理性,并经算例验证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可为业主提供一个较好的水利工程总承包模式选择方法。

摘要:为了提供一种公正、合理的水利工程总承包模式选择方法,将IFHA直觉模糊混合平均算子引入水利工程总承包模式决策模型,在建立适用于水利工程的选择指标体系和重新对总承包模式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利用IFHA直觉模糊混合平均算子确定指标权重,并集结各专家选择判断意见,利用IFWA直觉模糊加权算子集结各备选模式所有指标判断信息,最终得到备选模式综合指标值,确定某特定水利工程适用的总承包模式。经算例分析,验证该模型符合工程实际,且充分削弱了专家主观性影响,保证了判断信息在集结过程中的完整性。

承包方选择 篇3

虽然, 我国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历史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较短, 但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在我国出现开始,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第一, 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文献中提到以下几点: (1) 工程招投标流于形式, 明招暗定; (2) 假借资质参与竞争; (3) 竞争中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4) 招标代理机构职责不分; (5) 评标专家的工作受发包方代表的影响; (6) 评标、定标方法存在不足等[2-3, 5-7];第二, 承包商选择的方法。除了现在被广泛应用的模糊数学法和AHP法, 卢少华博士用聚类法进行合作伙伴的选择[8];宋巧娜、石永奎用F O W A算子的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排序法进行承包商选择;侯景亮、迟红娟、李远富等人利用粗糙集理论来选择承包商;陈群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承包商的最佳选择;孙磊、刘国买、殷乃芳用全变原理研究承包商的多因素决策问题, 等等。现有的文献在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及承包商的选择方法上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框架体系, 但是, 作为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一部分, 工程项目承发包中承包商的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而研实践证明, 如何选择合理的承包商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的机制不完善, 法制的不健全, 在快速的发展中, 项目发包中承包商的选择这一工作活动, 虽然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承包商选择的评价体系, 但在工程项目承包商的选择中, 仍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

一、工程项目承包商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1、发包方选择承包商中存在的问题

(1) 只考虑到眼前投资价格上的优势。在选择承包商时, 工程项目发包方作为委托人, 总希望以最优的监督和最低的合同价格, 促使承包商在高努力水平下完成工程, 其目的是使投资项目获得造价低、质量高、工期短的效果。为达到这一目的, 有些发包方可能采取任意压低标价;而有些承包商为了中标, 任意降低自己的标的价。这势必回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承包商为了能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项目以获得业主支付的工程款或者更多的收益, 会通过如偷工减料、层层转包、使用劣质材料等败德行为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这终将严重影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 求大求强, 忽视项目的大小及技术难度。在选择承包商的过程中, 发包方在选择承包商的评价指标中, 把承包商公司规模大小及其资质情况作为重要权重, 并占评价指标权重的绝大部分, 而没有考虑自身发包项目的大小。有些小的项目, 并不需要某项资质, 可以由规模较小的承包商来完成, 发包方却仍选择规模较大并具有较高资质的承包商来完成, 这时往往就要付出更多的工程项目费用, 造成财务上的浪费。

2、工程项目评标中存在的问题

(1) 评标办法不够科学, 过程不规范。在工程项目发包过程中, 评标是关键性环节, 是发包文件中承包商最关注的核心内容, 直接关系到项目发包活动能否真正公平、公正。但在实际操作中, 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标办法, 以至于有些单位, 单纯着重报价高低, 且整个评分方法重定性评分, 轻定量评分。某些项目评审中, 评审专家打分自由裁量权过大, 专家打分过高或过低都没有要求书面备注说明理由。同时, 在评标过程还会出现个别被买通了的评审专家打高分或打低分, 这些不规范的评标行为, 都会影响到投标单位的中标概率。公开招投的项目, 进行指定招标或议标, 搞暗箱操作;评标过程中, 监管机制被架空;围标、串标、陪标等现象, 这些都是评标过程不规范造成的种种问题。

(2) 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在工程项目承包商选择时, 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些发包方在选择承包商时, 主观的成分过多, 有时甚至根据对承包商的以往印象来确定承包商的选择, 选择时存在一些个人的成分;有的发包方在选择时, 只注重承包商给出的标的价格;有些发包方只注意承包商的企业规模资质, 等等。所以说, 现在工程项目成本商的选择的标准仍然存在不全面, 不统一的问题。目前发包方的选择标准多集中在承包商的企业规模、价格、资质、以往业绩、社会信誉、人力资源、设备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施工等方面, 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 只是针对某个方面进行测评, 不能对企业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3) 评价指标中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还没有具体、合理的量化方法。现在在工程项目承包商选择时, 常用到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决策法、粗糙集理论法、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排序法等方法作为选择承包商的方法。把对影响承包商选择的某些因素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 以定量方式为主, 定性方式为辅。但在实际中应用这些方法时, 还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 根据评价指标对各承包商进行实地考察, 尽量做到收集的信息资料客观公正, 这是使选择结果客观的必要条件。但是, 在实地考察中, 很多信息资料都没有找到一种具体、合理的量化方法来进行量化, 造成最后的选择结果不是客观公正的; (2) 在评价时, 会对每个指标都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模型。但实际上, 在建立评价指标模型时, 由于没有具体、合理的量化方法, 往往会也会掺杂很多人为的因素, 使选择结果失去公正性。

二、工程项目承包商选择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健全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法制宣传力度

工程项目承包商的合理选择过程, 应遵循严格的法律法规, 来确保其是在公开、公平、合理有序的前提下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就是实行招标投时, 发包方合理选择工程项目承包商的具体规范。同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实际操作的需要,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七部委相继颁布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和《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认真的执行和贯彻这些法律法规是实现承包商合理选择的根本。加强法规的宣传, 使发包方承包商、行政监督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学法、用法、守法、执法。同时要加大打击力度, 严肃惩戒, 使人不敢违法。在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的同时, 也应该继续发现问题, 根据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来杜绝此类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

2、加强监管机构建设, 实施有效监督

作为行政主管部门, 要加强对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的管理力度,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认真履行其管理职能, 加强对承包商选择过程中薄弱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同时, 要强化管理机构的作用及行为规范性, 严厉打击违反竞争法规及干扰正常评标活动的行为。强化备案制度, 落实书面报告制度、招标结果公示制度、邀请招标批准制度等制度的建设, 加强监管, 堵塞漏洞。监察部门要实施驻场监督, 对招投标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依纪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纪律法律责任。以有力的执法监察保证承包商选择活动的规范运作。

3、评标前全面掌握承包商相关信息

在工程项目承包商选择中,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发包企业很难全面准确掌握承包商的所有信息。但总所周知的是, 承包商相关信息, 对评价结果相当重要。所以, 发包企业应在选择承包商前, 就建立有可能参与竞标的承包商的信息档案。并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 这样就能及时、准确的掌握承包商相关信息。发包企业应该从两方面搜集承包商相关信息。一方面, 承包商主动出示相关证明, 以证实自身条件符合此工程项目要求, 也就是采取所谓信号显示的方式, 即代理人采取可以让委托人相信其产品质量或价格的可观察行动。另一方面, 发包企业应主动搜集承包商的相关信息, 如对承包商实地考察, 询问于此有过合作经历的同行、专门的咨询公司或资深专家。并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了解参与竞标承包商的注册情况、资金情况、经营范围、经营历史等, 获取承包商的相关信息。

4、完善承包商的选择流程和工程评估标准

首先制定承包商选择流程, 并要严格按照此流程执行。发包企业将此流程制度化, 企业中各部门都应严格按此流程活动, 不得擅自跨越某个流程, 并且要将此行为达成一种共识。其次, 发包企业应减少承包商的选择中的主观性随意性, 建立一套相对全面的评价体系。发包企业应根据自身工程项目的大小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合理选择承包商的评价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简明、科学、客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 综合考虑承包商的资质情况、综合能力、专业化水平、信誉、已结束工程质量等方面的因素。并且要根据项目的不同不断的进行修改、完善。再次, 现行的综合评标办法中主观因素比重较大, 使评标结果容易被人为控制。所以在工程项目承包商选择中, 应广泛的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例如, 实行“量价分离”, 投标单位自主报价, 合理最低价中标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体现了招标竞争的公正、公平性, 提高了中标结果的合理性, 只有管理水平高、成本低的企业有机会中标, 鼓励企业加强管理, 增强市场竞争力;其次简化了很多程序, 节省了大量人工和时间, 大大节约了市场运作成本;再次, 人为因素减少, 评定标中的人情、关系、权利都无法发挥作用, 腐败没有滋生的土壤, 可以有效地预防腐败。

摘要:对于一个工程项目而言, 选择合理的承包商是决定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更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但是现在的项目发包市场中, 发包方在如何合理的选择承包商这一工作中, 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将从工程项目发包方选择承包商的现状出发, 指出这一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选择承包商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项目,发包选择承包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余峰, 沈敏.项目实施中业主与承包商的博弈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 32 (6) 12

[2]、刘书庆, 韩亚辉.项目施工战略合作伙伴评价与选择方案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8, 16, 10

[3]、尤小明.项目招投标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1

[4]、张艳, 余志强.我国建设工程中的招投标研究[J].现代商业, 2010, 15

承包方选择 篇4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模式

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产生的方式不同, 可分为自发流转模式和自觉流转模式。

1. 自发流转模式

这是指不受外力影响而自然产生的流转模式, 主要有转包模式、转让模式、互换模式和代耕模式。自发流转模式完全出于农民自愿, 思想阻力小, 对外部条件要求低, 具有普适性, 运行较灵活方便, 有效地避免了土地的弃耕和撂荒,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和土地利用效益,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弊端:一是土地流转规模较小, 不易形成土地的规模经营;二是土地流转期限较短, 直接影响了对土地的深投入;三是土地流转效益较低, 土地集聚效应无法释放;四是由于以上因素, 农户收益较小。

2.自觉流转模式

这是指由于有组织而形成的流转模式, 主要有出租模式、入股模式、土地信托模式、抵押模式。自觉流转模式与自发流转模式不同:一是自觉流转模式的规模较大, 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二是自觉流转模式的时间较长, 有益于追加资本投入, 产生集聚效应;三是由于土地规模和集聚效应的发挥, 土地收益大大提高;四是农户收入提高, 无论是土地租赁经营、土地股份制经营, 还是土地信托, 由于规模经营和集聚效应, 土地利用效益会大大增加, 这无疑会增加农户的收入。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驱动机制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驱动机制包括两种:一种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驱动机制, 另一种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微观驱动机制。在我国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这一大背景下, 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驱动机制主要是发掘推动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动力因素和保障条件。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保障

国家宪法、土地管理法和国家有关政策都对农村土地流转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主体、收益、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立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而且还从制度上保障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顺利进行。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外驱动力

(1)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先进的技术能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加农户的收入。受这一外部潜在利润的吸引, 一部分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户, 希望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要素的产出效率, 以获得潜在利润, 从而成为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巨大动力。

(2) 清晰稳定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 其供给的无弹性决定了建立清晰、稳定的产权制度是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核心。农民获得的土地产权越完整、越清晰, 就越能对农户行为主体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 农民就越能自主地根据市场的要求安排农业生产, 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从而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 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土地历来是农民的最后生活保障, 如果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农村土地所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将过于繁重, 这会造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凝固化, 不利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顺利流转, 关键是增加非农就业机会,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4) 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的完善程度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顺利流转的重要条件。由于土地交易比普通商品交易的运作程序复杂, 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又为数甚少, 因此如果任凭农户作为漫无目标的转让主体来完成土地的流转, 势必影响土地流转的效率和速度。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前提, 特别是要有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

(5)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人口对资源巨大压力的长期性和经济支撑能力的有限性,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过于狭窄, 离土进城的农民被排除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而在农村又缺乏社会保障机制, 土地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近年来,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践就是佐证:发达地区的非农就业机会多、农民退路多、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弱化, 土地较容易进入市场流转。

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驱动力

(1) 分散经营和规模经营之间的比较利益。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模式, 不但在组织、管理、科技、资源运用等方面同社会化大生产不适应, 使农业生产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 而且也不适应大市场交换, 竞争能力弱, 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能够使资金、科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在维持农户原有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 改革和调整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土地转包、租赁、拍卖等形式适当集中土地, 使劳动生产资料、资本与土地两者之间比例协调, 实现规模经济。

(2) 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比较利益。随着农村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 农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农民不愿在农业生产上投入更多的劳动力, 甚至完全放弃传统的农业生产。另外,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以增加收入。利益均衡和利益预期两方面的作用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3) 农业和其它产业之间资金利用的比较利益。农业生产同其它的产业相比, 是一个生产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的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的弱势产业, 很难吸收外部资金。为了增强农业吸引外部资金的能力, 必须提高农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使其尽可能接近社会平均的利润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将土地集中到那些经营水平高、承受风险能力强的经营者手中, 使有限的农业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提高利用率, 为进一步吸引外部资金投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公共政策选择

1.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1) 根据价格机制原理, 建立科学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核心, 就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评估体系。可以用基准价格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参照依据, 通过准确评估土地的收益和农田投入成本, 对农村土地进行分等定级、科学评估, 确定土地的基准价格, 然后以基准地价确定具体地块的标定地价。当然基准地价不能一成不变, 而是要定期更新, 比如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较发达地区还可采用市场比较法等。

(2) 根据供求机制原理, 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 市场机制的运行离不开供求机制作用的发挥, 而供求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是信息共享和服务保障。既要建立专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场所, 解决信息传递问题, 以提高农地流转供求机制的运作效果, 又要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咨询、预测、资产估价、土地保险、土地托管、土地融资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促进土地流转高效、公开、公正地进行。

(3) 根据竞争机制原理,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和程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中的竞争, 既包括流出方、流入方的竞争, 也包括双方之间的竞争。竞争应当是透明的、自愿的、规范有序的, 防止暗箱操作、强迫流转和不规范流转。

2.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种市场行为, 只有通过市场调节才能有效, 政府过多干预只会导致效率损失。完善政府的职能, 既要解决对违规流转放任自流、缺乏服务规范机制的政府“缺位”问题, 同时也要防止政府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从中获取超额利润的“越位”和“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

(1) 加强政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控制好土地流转总量、结构和动态平衡, 引导土地流向优质高效的农业项目;通过完善土地产权登记制度, 建立科学的土地资产评估体系, 合理评估土地的价值, 逐渐形成城乡地政一体化的管理。

(2) 建立约束政府过度干预的机制。准确定位政府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角色, 强化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 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尊重农民的意愿, 不得强行推进土地流转。

(3) 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中介、登记、公证等服务, 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监督土地流转的程序、合同是否规范合法;制定优惠政策, 积极支持土地流转的规模化经营。

3. 改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外部环境

(1) 建立有效的劳动力转移机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与农民的非农化进程相伴而行的, 没有工业化、城镇化, 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就缺乏动力。从现实情况看, 缺乏大量农民到非农岗位就业的机会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要消化过剩的农村劳动力, 建立有效的劳动力转移机制。

(2)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既要加强市 (县) 、乡 (镇) 两级服务组织建设, 为转入土地的农户提供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建立村一级生产服务网点, 又要引导农民自办各种服务组织, 互调余缺, 相互服务。通过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攻关和成熟技术的推广, 在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上, 帮助土地规模经营户克服分散经营带来的困难, 从而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承包方选择】推荐阅读:

总承包方08-12

承包运营05-29

承包管理08-04

电力承包08-18

承包成本09-09

承包计划09-11

劳务承包09-19

家庭承包09-19

分承包07-10

承包土地合同07-04

上一篇:功能语篇分析下一篇:小城镇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