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处理能力

2024-05-09

业务处理能力(精选12篇)

业务处理能力 篇1

1 引言

回顾电信运营商固网计费系统的建设历程, 基本上都是由各区县计费系统逐步整合为本地网集中计费系统, 直至省集中计费系统。特别是省集中计费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就是以统一的系统模型和处理过程涵盖本地的功能需求, 为满足各本地网的“客户化需求”而不断扩展程序的本地化处理架构的过程, 结果导致了版本混乱。因此, 系统建设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进入到系统维护阶段, 统一的业务推广但形式各异的本地化处理, 又继续成为系统对业务实现快速支撑的瓶颈。因此, 对于计费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维护, 就必须“以客户化为中心”, 不断优化系统设计方法, 不断地在系统功能的扩展方面进行探索。

以客户化为中心扩展系统功能, 就必须加强系统的客户化业务处理能力。系统的客户化业务处理能力, 就是系统满足不同客户对业务的不同合理需求以及不同合理标准的能力, 是业务支撑系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同时也是支持未来业务发展和业务扩展的重要系统要求。

参考目前系统建设的经验, 着眼于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 我们发现, 在系统设计层面结合业务实际进行合理的系统架构和设计方法的优化, 可以明显提升系统的客户化业务处理能力。

2 优化设计模型

2.1 计费帐务处理过程的优化设计

为了能说明合理的优化系统设计可以提升系统客户化业务的处理能力, 我们以省级固网计费系统中的帐务处理过程为参考, 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规范统一的帐务处理过程, 主要包括帐务初始化、周期性费用计算、代收费用处理、费用汇总、帐务级优惠、补退费处理、生成明细帐、综合帐等环节。通用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统一的帐务处理流程可以保证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但在传统的系统实现过程中, 却往往为满足各本地网对于同一业务各异的合理需求, 要对帐务处理的每一个功能环节都进行二次开发, 并且不断对二次开发成果进行扩展, 因而严重制约了系统的建设进度和规范性, 并对业务的持续发展存在一定影响。由此我们可以了解, 传统的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也就是说, 系统的客户化业务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秉持“以客户化为中心”的思想, 为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种本地化处理的需求, 并有利于后续业务的快速支撑和功能扩展, 在帐务处理流程设计层面, 我们将现有的业务功能处理节点进行扩展, 实现以预先处理、后续处理为补充环节的可扩展的帐务处理模型。其业务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1) 预先处理, 以整理资料、处理特殊业务结构为重点, 可以分布在周期性费用处理、优惠处理等环节。

(2) 后续处理环节, 以排重和剔除资料、整合特殊业务结构输出结构为重点, 可以分布在周期性费用处理、生成明细帐、综合帐等环节。

经过了帐务处理流程的功能扩展, 优化了系统的设计架构, 从而既达到了统一业务处理流程的目的, 又可以很方便地对于不同的本地化需求进行数据层面的特殊处理。进而, 我们考虑可以对统一业务处理环节之间的预先处理和后续处理过程进行合理、规范的整合封装, 形成统一的预处理模块和后处理模块, 并与帐务处理调度控制相结合, 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持本地化业务扩展的帐务处理模型, 从而提升系统的客户化业务处理的能力。

2.2 客户化帐务处理模型的应用

带有预处理、后处理的帐务模块设计, 极大提高了帐务处理过程的灵活性, 同时也加强、扩展了各种特色业务的处理能力。

例如, 固网融合类产品业务是以多种主产品合并销售的形式向客户提供服务, 包括语音类产品、网络类产品及各种增值产品等, 在帐务处理时生成整体套餐费用的帐单, 套餐内各终端不再单独计费。系统实现时, 还需满足各本地网不同的套餐费用级别定义、套餐种类和套餐服务内容, 同时灵活地控制用户办理的资料形态, 以便更好地支撑融合产品的业务变更及更多类似产品的衍生推广。

实现融合业务的计费帐务处理, 除了要完全满足各本地网的需求, 还要兼顾整体业务形象的推广, 需要让客户真正地感知到融合产品的优越性。传统业务的实现往往以单一的帐务优惠为主要手段, 分层次设置优惠条件和优惠比例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但是, 客户帐单中名目繁多的优惠项目对于客户而言往往难以理解, 若是进行了帐单项目合并, 则客户对于什么费用优惠了多少钱又不能一目了然。鉴于此, 融合业务的实现首先要向客户明确地提供帐单费用条目, 所以就要对套餐费用进行整体合并, 不以费用优惠的模式进行处理, 而是以基础周期性费用的模式生成。其次, 考虑到用户灵活变更业务的需要, 要为客户保留融合业务套餐内原有各终端的有效周期性费用实例资料。另外, 各本地网资料各异的情况, 需要在进行融合业务实现的过程中支持本地化资料的特殊处理。基于以上分析, 可以合理利用帐务处理过程中的预处理、后处理模型, 结合帐务优惠费率的配置, 在周期性费用处理的环节直接生成融合业务的基本套餐费用, 并处理掉原有终端所产生的月租费用, 从而完成对融合类业务的帐务处理过程。

考虑了客户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帐务处理模型, 保证了不同客户对于业务实现的不同需求, 提升了计费系统帐务处理的能力。因此, 对于融合了固话、手机 (小灵通) 、宽带的全业务融合产品, 系统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业务参数配置, 就能够顺利地按照客户要求快速实现系统支撑。

2.3 结合实际优化设计模型

融合是当前计费系统建设的趋势和发展方向。鉴于此, 我们建设全业务的业务支撑系统就需全面分析统一业务需求中的本地化差异, 设计高效合理的业务处理模型, 以保证多样的业务处理方式和灵活的业务扩展能力。

经过对帐务处理模型的优化设计, 我们发现这种“客户化”的帐务处理模型体现了较合理的设计方法, 可以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 以更大程度地提升系统的客户化业务处理能力。以帐务处理模型为基础, 将业务处理过程的某一个通用环节进行归纳提取。

如图3所示, 统一的业务处理功能节点, 实现了业务的主要功能, 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往往在设计阶段很难达到共性的归纳, 因此也就很难通过核心环节得以实现。进而在系统实施建设阶段, 会将不同类型的客户化对象和数据进行整合, 所以必须要对统一的功能环节进行较大的功能扩展, 短时间内的工作量较大, 快速支撑业务的能力因此受到了制约。所以, 我们考虑在统一处理环节之间, 设计类似于预处理或后处理的客户化业务处理节点, 以数据的优先整理或后续处理为补充, 根据需求将各异的业务数据规整为可以纳入统一环节的标准格式。

如图4所示, 客户化业务处理环节的设计, 虽然将原设计阶段的主要业务处理路径进行了拆分, 却完整保留了统一功能处理环节。在具体的系统实施阶段, 如果客户的需求较为统一, 则可以在需求确认后按照既定过程继续进行处理;如果需求较为繁琐, 则可以选择客户化业务环节进行处理, 然后再做后续的处理。在模型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将共性的客户化业务处理环节进行合并设计, 适当地封装, 以规整的方式进行调用。如图5所示。

具备了客户化业务处理环节的设计, 我们就可以利用简单的配置信息, 快速地实现客户需求, 高效地进行业务功能扩展。配置信息的结构可以设计得较为通用, 以计费帐务处理过程为例, 可以将客户化业务处理环节的配置信息归纳如下表所示。

表1基本配置信息表, 表示在统一的业务处理环节内, 可以根据调度单位读取其对应的标志, 以判断哪些CITY具有本地化的配置信息。表2配置信息扩展表, 是根据表1的基本信息进行的客户化逻辑配置。

若某个CITY是标准化的处理流程, 没有本地化逻辑, 就不必在表1中进行数据配置, 直接跳出判断单元, 按照标准流程向下进行后续处理;若某个CITY具有本地化配置信息, 就进而读取表2所对应的扩展内容, 进行本地化业务处理逻辑的调用。同时将类似的客户化业务处理程序进行封装, 以统一的模式进行程序调度。例如, CITY-1在处理周期性费用之前, 按照优先级, 存在两条预处理的配置信息, 程序进而根据配置信息中的处理优先级、处理方式、本地化处理模块的名称, 读取统一程序包P_A, 并根据程序包内的定义, 依次调用pc程序PRO_LOCAL_A和存储过程PRO_LOCAL_B进行本地化的数据处理, 以实现较为特殊的业务需求。

3 结束语

通过具体的模型分析, 可以看到以配置信息触发客户化业务的处理过程, 是在系统设计层面提升系统客户化业务处理能力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面对新的复杂业务需求时, 系统的核心程序无须进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代码修改, 只要在外挂的逻辑单元中进行业务逻辑扩展, 同时扩展对应的配置信息, 并管理好优先顺序, 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支撑客户的本地化需求。将同样属性的配置信息进行封装, 统一在业务处理调度的过程中进行管理, 就能更规范地规整业务调度过程, 提高逻辑的运行效率。若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都具有客户化业务处理的共性特征, 就可以将此设计模型形成构件化的产品, 提高其复用性, 在更合理地规整业务逻辑、更高效地进行业务支撑的同时显著降低代码数量, 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所以, 具有了客户化业务处理模型设计, 系统的客户化业务支撑能力和扩展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当然, 所配置的逻辑单元越多, 整个业务处理过程的效率就会降低, 程序的版本控制也就越加困难。所以, 在考虑系统优化设计以提升客户化业务处理能力的同时, 也要加强对需求的统一管理, 更合理地进行需求整合, 才能更好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全面提升系统的业务支撑能力。

“以客户为中心”始终是我们在系统建设和业务支撑方面要坚持的设计理念。利用业已成型的客户化业务处理模型来提升系统的业务支撑能力, 是我们要持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世富, 邢军.集中计费帐务系统建设的研究, 信息通信技术, 2009 (1)

[2]张世富, 邢军.重组形势下电信运营商IT系统融合建设模式研究, 信息通信技术, 2009 (5)

业务处理能力 篇2

一、培训目的

为了加强各保护站、中心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财务账务处理能力。

二、要求

1、各由于各保护站、中心不是一级预算单位,属于报账单位,所以,每个单位必须确定一名报账员。

2、财务报账工作是一项严谨、规范、细致、专业性强的工作,因此,要求从事财务报账的人员要相对稳定,未经局分管领导批准同意之前,不得随意变更报账人员。

3、保护站、中心主要负责人、报账员岗变动,必须办理财务移接交手续。

4、银行存款、现金账簿必须使用订本式账簿

三、财务账务处理应登记、填写:账簿、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收支情况表及局财务要求填报的有关报表。

四、会计科目设臵

根据各保护站、中心的性质、经济业务及各单位及报账员的业务素质等实际情况,依据国家财务管理规定,本着合法、合规、合理、操作简便的原则设臵会计记账科目。

1、设臵以下科目:银行存款、现金、业务支出、应收款、应付款、拨入经费、其他收入等7个科目。

2、业务支出设臵:添臵固定财物、办公费(购臵办公用品、其他办公费)、差旅费、通讯费、招待费、车辆使用费(燃料费、维修费、其他)、津补贴费(伙食费、巡护补贴)、租车、船费、水电费、临工工资、其他费用等11个科目。

3、业务支出明细科目可以不登记账簿,但要在记账凭证上写,主要是用于填报《财务收支情况表》。

4、会计账簿分总账和明细账二类,有订本式和活页式二种。总账、银行存款、现金账簿必须使用订本式账簿。

五、相关会计科目解释及科目账务处理

(一)会计科目解释

1、银行存款:银行卡上收到或支出的金额

2、现金:报账员从银行卡上提取的现金用于报账支出或在局财务领取的现金,3、应收款:单位要向他人收取的款项,如取职工个人借款。

4、应付款:单位要付给他人的款项,如向局预借经费。

(二)账务处理

1、日常账务处理

例1:2014年1月向局预借经费20000.00元,1月10日银行卡收到该笔资金。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月10日 摘要:预借经费

账务:借:银行存款 20000.00 贷:应付款——管理局20000.00

例2:2014年1月12日报账员从银行卡上提现金2000.00元用日常报账。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月12日 摘要:提现

账务:借:现金 2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

例3:2014年1月12日***职工报账600.00元,其中:差旅费100.00元,租船费500.00元。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月12日 摘要:***报差旅费、租船费

账务:借: 业务支出——差旅费 100.00 业务支出——租车、船费 500.00 贷:现金600.00

例4:2014年1月15日***预借差旅费1000.00元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2月5日 摘要:***预借差旅费 账务:借: 应收款——*** 1000.00 贷: 现金 1000.00

例5:2014年1月16日***差旅费800.00,交回现金200.00元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月16日 摘要:***报差旅费

账务:借:业务支出——差旅费 800.00 现金 200.00 贷:应收款——*** 1000.00 贷:

例6:2014年1月18日报账员存入银行卡现金400.00元。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月18日 摘要:进账

账务:借: 银行存款 400.00 贷: 现金 400.00

例7:2014年12月到局报三季25000.00元,扣燃料费3000.00元,12月5日银行卡上实际收到报账款22000.00元。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2月5日 摘要:三季度经费

账务:借: 银行存款 22000.00 业务支出——车辆使用费 3000.00 贷: 拨入经费 25000.00

例8:2014年12月7日报账员直接从银行卡提钱或通过银行卡转钱给供电局付10-11月份电费10000.00元。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2月7日 摘要:10-11月份电费

账务:借:业务支出——水电费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例9:2014年12月17日报账员从银行卡上提现金10000.00元用日常报账。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2月17日 摘要:提现

账务:借:现金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0

例10:2014年12月18日***报账16000.00元,其中:租般费8000.00元,巡护车维修费6000.00元,购买办公用品2000.00元。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2月18日

摘要:***报租船费、巡护车维修费、办公用品。账务:借:业务支出——租车、船费 8000.00 业务支出——车辆使用费 6000.00 业务支出——办公费 2000.00 贷:现金 16000.00

例11:2014年12月向局报第四季度经费25000.00元,局财务在报账时扣回预借经费20000.00,12月26日银行卡上收到剩余5000.00元。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2月26日 摘要:四季度经费

账务:借:银行存款 5000.00 应付款——管理局 20000.00 贷:拨入经费 250000.00 如用现金归还:

:借:应付款——管理局 20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0 注:必须是银行卡提取的现金与归还金额相同。

例12:2014年12月28日银行卡收到银行第四季度存款利息120.00元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2月28日 摘要:第4度利息

账务:借: 银行存款 120.00 贷: 其他收入 120.00

2、季度汇总账务处理

汇总不要求登记账簿,用白纸做丁字汇总,并与《财务收支情况表》一起装订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凭证中首页。

3、月、季结账

(1)月结:月未结出各会计科目的借方、贷方合计数及余额,摘要栏目中写“本月合计”,并在本月合计栏上下各划一条单红线。

(2)一至三季度季结:

先按月结方式操作,再在摘要栏本月合计栏下写“本季累计”,即以前季度的金额相加,并在本月合计栏上,本季累计栏下各划一条单红线。

4、年终结账及结转

(1)结账及结转。第四季度结账,先按月结方式操作,再在摘要栏本月合计栏下写“本年累计”,即将以前3个季度的金额与本月合计金额相加。对没有余额的科目,在“本月合计”栏上划单红线,在“本年累计”栏下划一条双红线。对有余额的科目,在本年累计栏下写“结转下年”,“本月合计”栏上划单红线,在“结转下年”栏下划一条双红线。

(2)结账及结转步骤

第一步:对应收款、应付款账进行清理,该付的付,该收的收。

第二步:将报账剩余现金存入银行卡

例13:12月30日将没有用完的现金存入银行卡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2月30日 摘要:进账

账务:借: 银行存款 4200.00 贷: 现金 4200.00 第三步:结出各科目的余额 第四步:按用订字方式汇总。

第五步:将业务支出余额转入拨入经费或利息科目中 例14:年终结账账务处理:

记账凭证填写时间:2014年12月31日 摘要:年终结账

账务:借:拨入经费 30280.00

利息 120.00 贷:业务支出 30400.00 第六步:按第四季度结账方式操作。

5、年初建新账: 将上有余额的科目的余额对应抄到新账的会计科目余额栏中,并在摘要栏写“上年结转”。

六、记账凭证及账本金额数字错误修改

记账凭证和账本的填写的数字不能涂改,如出现记账写错,按以下方式修改。

1、记账凭证写错,重新写过一张。

2、账本登记金额写错,不能涂改,要用红笔在错误的金额上划双红线,并在错误的数字上方重写正确的金额。在修改金额错误时,不能错哪个数字改哪个,要整个金额一齐更改。

七、财务移交与接交

1、保护站、中心主要负责人、报账员变动,应办理相关财务移接交手续。报账员地在没有办理完会计工作移交前,不得离开原岗位。

2、移接交内容。账本、记账凭证、资金平衡表(即各会计科目余额表)、移接清单、银行卡、相关会计文件资料及相关需要说明的事项。

3、移接交步骤

(1)主要负责人移接交

①报账员将主要负责人宣布变动之日前的报账单据记账,并结出科会计科目余额。

②到银行打印银行卡流水单。③填制资金平衡表

④移交与接交人在《资金平衡表》上签字。⑤办理银行卡中的资金过户。(2)报账员移接交

①将手中还没有记账的单据记账,并结出各会计科目余额(注:银行存款、现金余额暂用铅笔写,待现金进账后再用黑笔写),并试算平衡。

②将手中没有用完的现金存入银行卡后,记账、结出余额。

③到银行打印银行卡流水单。

④填制《资金平衡表》、《移接清单》、相关需要说明的事项

⑤在有余额的会计科目的余额上加盖移交人的私章或在余额后面签名。

⑥接交人对照《资金平衡表》核对各会计科目余额,对照《移接清单》逐项接收及相关会计文件资料。

⑦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双方在《资金平衡表》、《移接清单》上签字。

八、注意事项

1、现金、银行存款账要用订本式账本,不能用活页式账本,且银行存款账要逐笔记账,要和银行打印出的流水单一致。

2、填写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不能用圆球笔、铅笔,更不得用红笔填写,红笔是用来划线和在现金账中余额出现“付数”时用的。

3、账簿在记账过程中,每页账页第一行和最后一行不要记账,应在最后一行摘要栏写“过次页”,第一行摘要栏写“承前页”。

4、账本在填写的数字时,靠下书写,数字一般不超过格子上度的三分之二,这是用于修改错误金额用的。

二元期权交易业务会计处理探究 篇3

【摘 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通过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达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或套期图利的目的。二元期权是一种新型衍生金融工具,2008年开始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所进行交易,于近两年引入我国。二元期权交易具有损益固定、风险小、操作灵活等特点,在短时间内得到投资者们的认可。本文分析了二元期权交易中会计确认、计量属性选择及后续计量的问题,并结合案探究实际业务中具体会计操作处理。

【关键词】二元期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套期图利

随着中央银行逐步下调银行存款利率,我国进入“负利率”时代。人们取出存在银行的资金投入到市场中,购买理财产品或进行投资活动。股票市场损益难测,期货市场情况多变。投资者寻求一种操作简单、损益量化的投资工具,二元期权随之产生,并在短时间内得到投资者们的认可。

一、二元期权交易的定义

1.二元期权的定义

二元期权又称数字期权、非有及无期权,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美国证券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所于2008年开始正式进行二元期权交易,随后迅速扩展到欧洲、日本等地区。

投资者在交易平台选择标的物,预测其在未来60秒、2分钟、或5分钟后的价格变化,选择看涨或看跌,系统提示当期损益情况。例如欧元兑换美元,当前市场价格为1.13448,价内期权收益为75%,价外期权亏损100%,投资者预测其在2分钟后价格会上涨,买入看涨期权。如果两分钟后市场价格高于1.13448,投资者将获得投资额75%的收益,判断错误将损失该笔投资额。

二、二元期权交易的会计处理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使用公允价值属性进行计量,但二元期权投资者只关注标的物价格变化趋势,其持有期间标的物公允价值变化额不影响投资损益金额。因此对二元期权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根据购买金额确认初始投资成本。根据不同的交易目的,对二元期权后续计量做不同处理。(1)单笔交易,进行获利。交易到期时,若为价内期权,投资者依据初始投资额和收益率确认投资收益并收回本金;若为价外期权投资者损失全部投资额,确认资产损失。(2)对冲交易,套期图利。投资者对同一标的物在不同时间进行反向操作,分别预测涨跌情况,交易到期时至少成功一笔交易,计算两笔交易净损益,确认投资收益。

三、二元期权交易案例分析

A公司是一家期货期权交易公司。20X6年3月1日,A公司账户中存在20万元闲置资金,公司决定用该笔资金进行欧元兑美元二元期权交易外汇套利。

20X6年3月5日14时,市场中欧元兑美元实时价格为1.13448,交易平台提供的损益情况为收益70%,损失100%。A公司预测15日后欧元兑美元价格将高于1.13448,买入15日看涨二元期权10万元。20X6年3月15日14时,欧元兑美元价格达到1.14258,A公司根据外汇市场情况判断,欧元兑美元价格达到近期最高值,存在下降可能,购买5日看跌二元期权10万元。3月20日14时,欧元兑美元价格为1.13597,A公司成功预测两笔交易,共获得14万元收益。会计分录如下:

3月5日购买看涨二元期权

借:衍生金融工具——看涨二元期权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月15日购买看跌二元期权

借:衍生金融工具——看跌二元期权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月20日交割日期,每笔交易确认投资收益 100000*70%=70000

借:银行存款 140000

贷:投资收益 140000

20X6年3月21日14时,A公司进行第二轮外汇套利交易。欧元兑美元实时价格为1.14342,A公司预测15日后欧元兑美元将低于此价格,买入15日看跌二元期元10万元。3月31日14时,欧元兑美元价格1.14196,A 公司判断此价格为近期最低值,未来价格将上涨,买入5日看涨二元期权。4月5日14时,欧元兑美元价格为1.13997,A公司准确预测第一笔交易,获得投资收益70000元,第二笔交易预测错误,损失该次投资金100000元,两笔交易净损失3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3月21日购买看跌二元期权

借:衍生金融工具——看跌二元期权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月31日购买看涨二元期权

借:衍生金融工具——看涨二元期权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4月5日交割日期,第一笔交易确认投资收益100000*70%=70000。

借:银行存款 70000

贷:投资收益 70000

第二笔交易损失投资本金100000

借:投资收益 100000

贷:衍生金融工具——看涨二元期权100000

A公司两轮二元期权交易获得净收益11万元,实现外汇套利目的。

四、注意的问题

投资者进行二元期权交易时,应详细分析每项标的资产的收益和返本比率,计算盈亏平衡率和保本率,根据投资总额和投资期限,设定止损额度,合理规划投资,使收益最大化。此外,由于二元期权交易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交易,投资者须完整记录每笔交易的会计分录,为分析过去交易事项、汇总损益情况、制定未来投资决策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 Futures Staff,刘杰. 利用二元期权对冲风险[N]. 期货日报. 2014-06-26 (003).

[2]皮灵. 二元期权的操作方式与交易策略[N]. 期货日报. 2014-09-17 (003).

[3]罗军.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及其风险探究[J]. 财会学习.2016(01).

作者简介:

李洋(1992—),男,学历:硕士在读,职称和职务: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篇4

外币账户期末余额的调整,按照一般的方法,在合计某个外币账户的本位币余额和外币余额时,存在大量的重复查找和重复计算,而且在判断各个账户产生的差额是汇兑收益还是汇兑损失时也容易出错。而通过T形账户法,能使汇兑损益问题的处理变得比较简单。另外,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本文主要讨论外币业务的这两个问题。

一、外币账户

(一)外币账户的格式

外币账户是外币结算的货币性账户下设的二级明细账户,比如,应收账款——美元户7000元人民币(同时记录外币金额1000美元)。只有货币性账户(科目),才可能下设外币明细账户;非货币性账户(科目),不设外币明细账户。外币账户既登记本位币,同时也登记外币。

(二)外币账户的种类

外币账户有两类: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和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

1. 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

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包括外币货币资金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外币应收款项账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长期应收款);外币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

2. 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

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

非货币性项目不设置外币明细账户。

二、外币交易的处理程序

假设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基本程序为:

第一,交易日,将外币交易金额按即期汇率或近似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同时登记外币金额。

第二,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或近似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与账户原人民币金额的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等。

第三,结算(收付款)日,将其外币结算金额按照当日即期汇率或近似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与账户原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等。

三、外币项目的期末调整

期末,要对外币计量的资产负债项目进行处理。

(一)货币性项目

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与账户原人民币金额的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等科目。

[例题1]中天公司外币业务按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5月初外币账户余额如下表所示:

该公司5月份发生的有关外币业务如下:

①5月5日出口商品一批,价款30000美元,款项尚未收到,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7.6元人民币;②5月10日从中国工商银行取得短期借款10000美元,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7.4元人民币;③5月12日偿还上月欠中国银行短期借款20000美元,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7.8元人民币。5月31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美元均通过公司的银行存款美元户存取。

要求:对上述外币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月末计算汇兑损益并进行账务处理(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

(1)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

①5月5日出口商品

②5月10日取得借款

③5月12日偿还借款

注: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应同时标明外币金额,这样有利于外币账户余额的期末调整。

(2)外币账户余额的期末调整

①应收账款期末调整

调整额=50000×7-438000=-88000

“应收账款”应调减,资产减少应记在贷方:

②短期借款期末调整

调整额=20000×7-149000=-9000

“短期借款”应调减,负债减少应记在借方:

③银行存款期末调整

若直接按公式计算,则:调整额=0-7000=-7000,即银行存款应调减7000元。显然,这是错误的。“银行存款”外币余额为0,人民币余额也应为0,即应转销人民币余额(调增):

注:当人民币余额出现在反方时,应按负数计算。

④期末调整汇总

将前述单笔分录汇总成一笔调整分录:

即,期末汇兑损失为72000元。

(二)非货币性项目

非货币性项目的期末调整,应区分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两种情形。

1. 历史成本计量的项目

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期末不应调整其账面余额,不产生汇兑差额,但后续计量必须使用外币反映的,比如,减值测试计算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时,使用的公允价值、销售价格等信息必须以外币反映的,则使用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其实,这是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外币业务,因为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除了受汇率变动影响,还受价格变动影响。涉及到外币后续计量问题的资产,不仅仅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任何一种资产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

2. 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按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其他会计处理按照有关资产或负债项目后续计量的原则进行。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实,这也是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外币业务。当然,外币汇率变动因素也存在影响而已。

结论:非货币性项目,只有当后续计量必须使用外币信息的,才会涉及期末调整事宜。

四、特殊项目的处理

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

以下假定母公司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为美元,第三币种为欧元。

1.出借款项的账务处理

(1)母公司的账务处理

(2)子公司的账务处理

2.期末汇率调整

(1)母公司的账务处理

(2)子公司的账务处理

若是美元,则无需期末汇率调整。

3.合并报表抵消分录

(1)美元情况下:

(2)欧元情况下:

[例题2:本位币之一]

中天公司拥有境外子公司A公司70%的股权,中天公司和A公司的记账本位币分别是人民币和美元,对外币业务按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2008年7月1日,中天公司向A公司借出200万美元,实质上构成对其净投资,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人民币7.5元。2008年12月31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人民币7元。

要求:完成母子公司相关账务处理和合并报表的抵销。

(1)母公司的账务处理

①2008年7月1日母公司出借款项

②2008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汇率调整

调整额=200×7-1500=-100

(2)子公司的账务处理

①2008年7月1日子公司收到款项

②2008年12月31日子公司无需进行汇率调整。

(3)合并报表抵消分录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为:

[例题3:第三币种]

中天公司拥有境外子公司A公司70%的股权,中天公司和A公司的记账本位币分别是人民币和美元,对外币业务按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2008年7月1日,中天公司向A公司借出200万欧元,实质上构成对其净投资,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欧元=人民币12元,1欧元=1.6美元。2008年12月31日,即期汇率为1欧元=人民币10.5元,1欧元=1.5美元,1美元=人民币7元。

要求:完成母子公司相关账务处理和合并报表的抵销。

(1)母公司的账务处理

①2008年7月1日母公司出借款项

②2008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汇率调整

调整额=200×10.5-2400=-300 (万元)

(2)子公司的账务处理

①2008年7月1日子公司收到款项

②2008年12月31日子公司进行汇率调整

调整额=200×1.5-320=-20 (万美元)

(3)合并报表抵消分录

母公司期末汇兑损失为300万元人民币;子公司期末汇兑收益为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为140 (20×7)万元人民币。二者抵销后的差额为汇兑损失160万元。

事后监督业务处理流程 篇5

事后监督系统根据影像处理子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事后监督,包括事后流水文件和差错文件,记载事后的分户帐、科目发生额、总帐,事后帐内部的发生额借贷平衡、余额借贷平衡、总分平衡,以及事后帐与临柜帐之间的流水帐逐笔勾对,分户逐笔勾对和总帐的逐笔勾对。

该系统在业务种类上支持对公、储蓄、信贷、而且还监督交换业务,凭证管理业务。处理方式上以流水批量处理为主,也支持单笔的手工录入。

事后监督的目的是发现临柜业务的差错,因此差错的管理是事后监督非常重要的功能。事后与临柜帐务不一致时事后跟临柜,但将所有发现的差错记录下来。该模块录入监督票据的非计算机差错信息,如票据残缺、假票、字迹模糊、金额涂改等差错信息,以及经计算机监督后的差错信息如流水核对不符、分户核对不符、总帐核对不符等。由差错信息产生差错通知单通知临柜修改,并产生差错报告供上级部门分析及考核。

事后监督操作员与监督网点的对应关系由计算机随机生成,监督任务每天都由计算机进行随机的平均分配,操作员以组划分,操作权限分配到小组。这样就保证了事后监督的安全性与严密性。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统计分析功能,不仅有帐务数据的查询,还有差错数据的分析和信贷数据的统计。

◆ 银行业系统应用模式

集中处理模式

此模式将凭证统一收集到事后监督中心,进行电子影像处理和事后监督,拍摄和扫描两种录入方式均适用。

分布处理模式

在中心城市建立主中心,其下属县市地区支行建立分中心。这种方式适用于传票无法及时传递到市行,而由支行采集票据图像并且通过远程网络传输到市行。主中心集中中心城市市内支行所有凭证,可根据业务量采用扫描或拍摄录入方式进行集中录入和集中监督。下辖县市地区支行中心处理模式有两种:分布采集分布监督和分布采集集中监督。

(一)市行中心

分布处理模式的中心行处理与集中处理模式相似,只是若下辖县市支行凭证需集中监督,则需将下辖县市支行上传的凭证图像进行监督。

(二)下辖县市地区支行中心

1、分布采集集中监督

在支行配备高档中速扫描仪,扫描录入所有的传票数据;或者配备摄像设备,摄像录入所有的传票图像。将图像数据通

过银行内部网络或电话网上传到市行后,由市行根据图像数据逐笔进行事后监督和影像处理。

2、分布采集分布监督

支行设有事后监督中心,在录入凭证图像的同时完成事后

业务处理能力 篇6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债务重组的方式、债务重组利得和损失的计量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并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改变了以前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现有准则强调账面价值,而新准则更强调公允价值这个观念,这与整个新准则颁布的背景是有密切关系的,也与整个中国经济的日益国际化是分不开的。

一、新准则中债务重组业务处理的主要变化

(一)新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现有准则是强调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这里新准则体现了两点不同,1.不再强调账面价值而是强调公允价值;2.强调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资本公积。这样,实质上与税法更接近,也意味着会计制度与税法的接近。笔者认为,如此一来,以后纳税调整事项实质上更简化了。

(二)新准则规定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这里也强调了公允价值。但这里与第五条比又有点小区别。第六条并没有强调“计入当期损益”,这意味着这一条除了强调按公允价值计量外,并没有作其他方面的修订。

(三)债权人的处理大体与债务人的处理差不多,也主要是强调公允价值

例如,新准则第十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比照本准则第九条的规定处理。这里不仅强调了“公允价值”,而且也强调了比照第九条的规定处理,实际上也是指“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与税法的规定更为接近。

由此可见,无论是债务人还是债权人,在以各种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都是主要强调公允价值,而不是如现有准则一样强调账面价值,这是新准则与现有准则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要特别注意。

二、债务重组业务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比较分析

(一)以现金、非现金资产以及债务转换为资本的方式清偿债务

新准则规定,债务人以现金、非现金资产以及债务转换为资本的方式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分别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与接受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分别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非现金资产以及债务转换为资本的方式偿还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或者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相关的税费)或者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现金或者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者享有的股权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额。

1.债务人的处理。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以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清偿债务,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贷:银行存款(支付的现金),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差额)。税务处理为:税法规定,债务人债务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应税所得计算应交所得税。因此,会计和税法此处规定已达成一致。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其一,以存货清偿债务时,相应的会计处理为,借:应付账款等科目、存货跌价准备;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存货的公允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存货的公允价值×17%),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差额);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支出)(存货的账面价值);贷:存货(存货的账面价值)。其二,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清理(净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折旧(已计提的折旧);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银行存款等(支付的清理费用);借:应付账款等科目(债务的账面价值),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净额减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贷:固定资产清理(净额)。其三,以短期投资或长期投资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为:借:应付账款等科目(债务的账面价值),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投资的账面价值减公允价值);贷:短期投资(或长期股权投资等)(投资的账面余额),投资收益(投资的公允价值减账面价值),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差额)。如果投资的账面价值大于投资的公允价值,则投资收益为借方,否则为贷方。对无形资产清偿债务可比照上述处理。而税法规定,债务人(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两项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处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采用公允价值核算。由此可见,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在债务重组收益的确定上已趋于一致,不必作纳税调整。但上述资产转让收益在会计和税法上还存在差异,主要是税法对会计中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不予承认。纳税人应当就此项差异作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债权人的处理。债务人以低于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的金额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当将收到现金低于债权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坏账准备(已计提的准备),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贷:应收账款(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而税务处理为:税法规定,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如果符合坏账的确认条件,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以扣除,计入当前损失,否则不能冲减应税所得额。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相应的会计处理为: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同时转销债权的账面价值,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所接受的资产价值已经发生减值,应在期末与相关资产一并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分录为:借:资产类科目(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差额),坏账准备(计提的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等科目(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如果债权人收到的是存货,则应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计入进项税额;如果是短期投资或长期投资,那么投资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从投资的成本中扣除,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税务处理:税法规定,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额。

由此看出,以上述几种方式清偿债务,会计与税法的处理基本一致。会计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与税法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差异基本消失。债权的计税成本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异主要由企业的坏账政策和税法规定的坏账计提比例不同引起的。对于转销的坏账准备,应考虑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与税法的差异。这部分差异如果前期已作为时间性差异确认了递延税款,则本期应转回相应的递延税款;如果没有差异,则债权的会计成本和计税成本一致。

(二)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方式清偿债务

新准则规定,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与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如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1.债务人的处理。会计处理: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此处,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可以理解为将来应付金额的现值。计算方法为:将来应付金额现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一豁免的债务)×(1+利率)×贴现系数。会计处理为:借:应付账款(减记的金额);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税务处理为:税法规定,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所得。由此可见,会计和税法在此处的差异较大。会计确认的重组收益大于税法确认的重组所得。当期,债务人应当将多计的重组收益作纳税调减。

下面笔者对重组日会计多计的收益是否属于时间性差异进行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日后偿还债务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大于重组债务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重组日会计多计的收益又会于日后偿还债务时以财务费用的形式冲减偿债期的利润。因此两者的差异属于时间性差异,而且属于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在重组日,债务人应当计算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未来所得税影响金额,并确认为递延税款贷项。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时间性差异×所得税税率);贷:递延税款,等到偿还债务时再转回此递延税款贷项。

2.债权人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关于债权的公允价值可以理解为将来应收金额现值。将来应收金额现值=(债权的账面余额-豁免的债)×(1+利率)×贴现系数。如果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将来应收金额现值≥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为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减去计提的坏账准备),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会计分录为: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将来应收金额现值)。如果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现值,首先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不足部分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会计分录为:借:坏账准备(已计提的坏账准备),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差额);贷:应收账款(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一将来应收金额现值)。税务处理:税法规定,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权人应当将债权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的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此处的差异有两个方面:债权的计税成本和会计成本的差异性。这要看企业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和税法允许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是否一致。两者可能不一致,此时两者的差异作为时间性差异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会计要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的现值,而税法不考虑现值问题,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两者的差异属于时间性差异,对债权人是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要确认递延税款借项,待到收回债权时转回。

三、结束语

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研究 篇7

外币业务是指公司以外国的各种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等业务。在会计上, 外币业务是指不以记账本位币作为计量单位的会计业务。即: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的款项收付、往来结算以及计价等业务, 我国境内企业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以其他货币进行收付、结算企业以某种外国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那么, 非该种外国货币记账的收支、结算和计价业务 (包括以人民币) 均属企业的外币业务。国内企业之间的交易, 只要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计价结算, 也是外币业务。进出口业务与外币业务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并非所有进出口业务均是外币业务。例如, 中国的一定企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向美国进口一批商品, 若按美元计价结算, 则是外币业务;但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则不属外币业务。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基本会计要素, 可对企业外币业务进行如下基本分类:资产变动引起的外币业务、负债变动引起的外币业务、所有者权益变动引起的外币业务、收入增减引起的外币业务、费用增减引起的外币业务、利润增减引起的外币业务等。

二、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研究

(一) 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外币业务本身是以外国货币来计量的, 由于会计计量需要一个单一的计量尺度, 因此在计量和记录外币业务时, 除了按交易中实际使用的外币计量和反映外, 还要将其重新表述为本国货币等值, 即对外币业务要进行双重的计量和反映, 这就是所谓的复币记帐。汇兑损益按照外币业务的发生和结算是否在同一会计期间, 可分为已实现的汇兑损益和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前者是指外币业务的发生和结算在同一会计期间内, 在外币业务结算日进行会计计量时, 由于结算日汇率不同于发生日汇率而产生的实际利得或损失;后者是指外币业务的发生和结算不在同一会计期间内, 在外币业务结算日之前的会计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时, 由于期末编报日汇率不同于发生日汇率而产生的帐面利得或损失。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认汇兑损益。国际上对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有两种不同观点——单一交易观和两项交易观。在单一交易观下, 交易的发生和嗣后的结算被视为一项完整的业务, 在交易结算日才最终确认所购商品的成本和所销商品的收入, 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损益作为调整商品的成本或销售收入处理。在两项交易观下, 交易的发生和嗣后的结算被视为两项业务, 所购商品的成本和所销商品的收入在交易发生时其价值就已确定, 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应单独设帐核算。对于已实现的汇兑损益于交易结算日予以确认;对于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直接确认汇兑损益, 二是将资产负债表日的汇兑损益递延至交易结算日确认。

(二) 外币业务中合理选择折算汇率

在核算外币业务时, 企业应设置相应的外币账户。企业发生外币业务, 在登记有关记账本位币账户的同时, 应按照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 并根据一定的折算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这里的折算汇率即为记账汇率,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记账汇率应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企业主要外币业务共有四类, 发生外币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 共同之处是外币账户记账时均需要采用记账汇率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不同的是外币购销业务与外币借款业务发生时一般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而外币兑换业务与接受外币资本投资业务由于折算汇率的选择可能产生汇兑差额, 而且外币兑换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 接受外币资本投资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记入资本公积。具体来讲, 外币兑换业务中, 企业卖出外币时, 一方面将实际收取的记账本位币 (按照银行外币买入价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 登记入账;另一方面将卖出的外币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 (按照记账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 实际收到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付出的外币按当日汇率 (或当期期初市场汇率) 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之间的差额, 作为汇兑损益。企业买入外币时, 同理。接受外币投资业务, 对于资产账户采用收到外币款项时的市场汇率 (而非当期期初汇率) 将外币资产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对于实收资本 (或股本) 账户, 应分别两种情况处理:一是投资合同对外币资本投资有约定汇率, 则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汇率进行折算, 外币资本按约定汇率折算的金额与按收到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二是投资合同中对外币资本投资没有约定汇率, 按收到外币账款时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 此时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三) 加强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内部选择, 合理选择交易中的货币

当某家对美同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既有美元支出也有美元收入时, 可以在同其进行贸易时, 直接以美元报价、结算, 用出口收入的美元直接支付进口中的美元货款, 无须涉及货币的兑换。但是这种方法只对那些有贸易国货币收入的企业有效。目前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呈上升趋势, 尤其对美元汇率的波动, 让大量拥有美元存款的企业备受损失。因此, 企业在对外出口贸易中应尽量争取采用硬货币结算, 以此防范因汇率变动引起的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售后回购业务之会计处理 篇8

1. 在大多数情况下, 回购价格高于原售价, 此时, 售后回

购交易属于融资交易, 企业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 计入财务费用, 下面举例说明。

例1:20×7年5月1日, 甲公司采用售后回购的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 该批商品账面成本8万元, 售价1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 商品已经发出, 款项已经收到。售后回购协议约定, 甲公司应于8月31日将所售商品购回, 回购价格为11万元, 回购时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1.87万元。甲公司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7年5月1日甲公司售出商品时:借:银行存款117 000;贷:其他应付款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 000。借:发出商品80 000;贷:库存商品80 000。

(2) 由于回购价格11万元高于原售价10万元, 因此在售出商品后的4个月中, 每月应计提利息费用0.25万元 (1÷4) , 记入“财务费用”科目。会计分录为:借:财务费用2 500;贷:其他应付款2 500。

(3) 20×7年8月31日购回原商品时:借:财务费用2 500;贷:其他应付款2 500。借:库存商品80 000;贷:发出商品80 000。借:其他应付款1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8700;贷:银行存款128700。

2.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并没有规定回购商品时回购价格

低于原售价的会计处理方法, 笔者认为, 当出现回购价格低于原售价的情况时, 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 不能高估企业的资产。因此, 在回购时应按照商品的实际成本验收入库。

例2:沿用上例, 如果回购价格为9.8万元, 计收增值税1.666万元, 计交城市维护建设税0.023 8万元、教育费附加0.010 2万元, 其他条件不变。甲公司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7年5月1日甲公司售出商品时:借:银行存款117 000;贷:其他应付款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 000。借:发出商品80 000;贷:库存商品80 000。

(2) 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238元和教育费附加102元:借:其他应付款340;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238、———应交教育费附加102。

(3) 20×7年8月31日购回原商品时:借:其他应付款98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6 660;贷:银行存款114 660。借:其他应付款1 660 (2 000-340) ;贷:发出商品1 660。

(4) 商品按实际成本验收入库:借:库存商品78 340;贷:发出商品78 340。

浅议BT业务会计处理 篇9

对于BT业务国家没有明确的定义, 一般都认为BT业务是指政府或者其授权的单位作为项目的发起人, 参照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是《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2010]19号) 等的规定, 选定拟建设项目的投资人, 并由BT业务的投资人在工程建设期间进行投资、融资和建设, 政府或者其授权单位在工程完工后, 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回购。BT项目的运作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 直接施工性, 这种类型要求项目投资人不仅仅有融资能力而且也需要具有工程承包资质, 这种类型的监理委托方一般为政府和项目公司;第二种, 施工二次招标型, 这种类型中, BT项目的投资人对项目不直接负责实施, 施工总承包方、设计方、监理方都有项目投资方进行二次招标确定;第三种, 施工同体型, 这种类型与第一种的区别主要是设计方、监理方是有政府方委托的,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的主要是施工承包商与投资方、项目管理机构是同一家公司。

2. BOT、BOO、BOOT等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BT业务具体的会计处理没有规定, 但是《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 从事经营的一定期间内有权利向获取服务的对象收取费用, 收费金额不确定的, 该权利不构成一项无条件收取现金的权利, 项目公司在确认收入的时候, 确认无形资产;项目公司可以无条件地从合同授予方收取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 应当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金融资产, 这里的金融资产应按照《企业会计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 第一种, BOT即建设——运营——转让模式。

这种模式与BT模式的区别在于这种模式下, 企业在把建设项目移交给政府或者其授权单位之前, 在一定期限内有权利对项目进行经营并向用户或者特定部门收取费用, 等到特许权期满的时候, 企业将该设施及其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政府或者授权单位, 项目公司在建成后运营该基础设施时候, 并没有拥有该基础设计, 因此项目公司不能把该设施确认为其固定资产, 项目公司根据收费对象、方式、金额确定程度确认为无形资产或者金融资产。具体会计处理:

1.向收费对象收入的金额不确定, 并有项目公司提供建造服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的会计处理, 该项收入金额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项目公司的所提供的建造服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具体的会计处理:

(1) 项目公司为项目支付的工人工资、建筑材料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等直接、间接费用:

(2) 对于已经结算的合同价款的处理:

(3) 实际收到工程款时:

(4) 对于合同收入、成本、利润的确认,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进行处理:

(5) 项目完工的会计处理:

(6) 在后续经营过程中, 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的会计处理:

(7) 在项目经营期满时, 在项目完成时候, 确认的无形资产已经摊销完毕, 无形资产这时的价值为零, 因此, 移交时候对企业的资产没有影响, 企业无需做会计处理。

2.对于许多项目公司来说, 其未必提供实质上的建造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 项目公司就不需要确认建造服务收入, 需要把其为建造项目设施所付出的价款确认为工程价款, 最终确认为无形资产, 具体的会计处理:

在经营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税金按照上面第一条的有关账务进行处理。

3.在项目经营期间, 如果经营获得的收入金额确定或者政府支付给企业的金额确定, 同时项目公司提供建造服务, 根据规定, 我们需要进行的账务处理:

(1) 建设期间, 项目公司的会计处理应同上1的会计处理, 不同的只是在项目完成时, 需要把工程结算的金额转到金融资产中, 也就是我们需要确认的是金融资产, 与此同时, 由于未来的收益是确定的我们需要确认长期营收款, 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 具体会计处理:

(2) 运营期期间的账务处理:

(3) 对于这种情况下, 在经营期满的时候, 企业也不需要进行具体的账务处理。

4.项目公司未提供实质上的建造服务、只是主要负责投融资、但未来的资金流入金额是确定的, 我们的账务处理同第三条, 但是不确认建造服务收入, 而是直接把支付的工程款确认为金融资产, 账务处理如下:

(二)

第二种, BOO模式是指建设——拥有——经营的英文缩写, 在这种模式下, 企业在政府的授权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后负责运营项目, 最终也不需要把项目移交给政府, 政府在这种模式中, 主要对基础设施的运营质量和定价等方面进行监督。对于这种模式, 由于无需把项目移交给政府, 在项目建成后, 企业完全可以为本单位的固定资产, 具体的账务处理:

1. 项目公司为建造该基础设施发生的费用:

2. 项目完工符合企业确认固定资产的条件时候的账务处理:

(三) 第三种, BLT模式是建设——租赁——移交模式。

这种模式下, 项目公司在项目建成后, 政府是项目的所有者, 政府把项目出租给项目公司, 由项目公司进行运行, 项目公司是承租方, 项目公司在运营期内借助于租赁权可以收取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 根据会计准则, 可以把应收取的租赁费确认为金融资产, 具体的会计处理:

1. 建设完成时候的会计处理:

2. 其他的期间的业务处理和3的 (1) 的会计处理一致。

通过以上和BT模式有相同点的业务模式的分析, 我们在处理BT模式时候,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账务处理。BT业务模式的定义是建设—移交, 是项目公司在建成后移交给政府或者授权单位, 政府按照合同进行回购。我们可以根据日常常见的三种常见的业务模式进行账务处理的分析:

(1) 直接施工型和施工同体型的账务处理, 这种模式可以参考BOT模式中回收金额确定、并且项目公司负责施工的模式, 具体的业务处理:

(1) 项目公司为项目支付的工人工资、建筑材料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等直接、间接费用:

(2) 对于已经结算的合同价款的处理:

(3) 实际收到工程款时:

(4) 对于合同收入、成本、利润的确认,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进行处理:

(5) 项目完工的会计处理:

(2) 施工二次招标型, 也就是项目公司不负责项目的建设, 不能确认建筑收入, 加之政府未来的收购价款是固定的, 账务处理:

但是, 对于这种模式来说, 笔者认为项目公司作为对项目的投资方, 不可能做到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的不管不顾, 项目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会参与到建造方建筑工程服务中, 我们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建造服务, 应该按照直接施工方和施工同体型的模式进行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旷开萃.BT模式与政府风险控制[J].建筑经济与管理, 2012.10

[2]谢曦.BT项目融资和风险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

[3]郑丹华.不同BOT业务运营模式的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 2012.5

业务处理能力 篇10

一、债务重组业务会计处理原则

(一) 债权人让步原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二条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 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其中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 并突出了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实质条件:一是所谓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就是指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 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 是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二是所谓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偿还债务。这种让步是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的。让步的结果是债权人发生债务重组损失, 债务人获得债务重组收益。让步是债务重组的重要特征。这样, 就排除了债务人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 以及虽修改了债务条件, 但实质上债权人并没有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事项, 如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 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用库存商品抵偿债务, 且不调整偿还时间和金额, 这种情况下就不符合债务重组的定义。

(二) 公允价值计量原则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列示了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五大会计计量属性, 并规定在确保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可以取得且能可靠计量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以, 新准则与旧准则比较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公允价值的谨慎使用。在债务重组交易中, 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债务转为资本时, 就涉及对债务人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对于非现金资产, 债务人抵偿的债务金额按其公允价值计价;债权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金额也以其公允价值计价。其公允价值的计量规定如下:非现金资产属于金融资产的,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定处理;非现金资产属于其他资产的, 依次按活跃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及估值技术等方法确定的价格为基础确定。对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 其公允价值以其对应的上市公司的股份的市价为基础确定或者按评估确认价、双方协议价确定。当采用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 债权或债务的公允价值应为双方共同确认的债权人未来应收金额或债务人未来应付金额。新准则规定, 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涉及或有应付金额, 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 债务人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 计入重组债务的公允价值。而在债权人的未来应收金额中, 如果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 按照会计处理谨慎原则不得作为重组债权。

(三) 直接确认债务重组所得或损失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由于对债务重组业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直接确认债务重组的所得或损失, 对企业会计盈亏产生直接影响。新准则中明确规定,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的现金之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当债务转为资本时,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 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分别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受让的非现金资产、享有股份或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当期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四) 非货币资产债务重组确认为资产转让

企业以非货币资产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 在会计处理中体现了从债务人的角度进行资产转让的实质。按新准则的规定, 当债务人转让的资产为存货时, 应当作为销售处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 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当债务人转让的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应当将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作为资产转让所得/损失, 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当债务人转让的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 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二、债务重组业务税务处理原则

(一) 经济合理原则

由于债务重组大多发生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或因经营需要进行改组的情况下。只要全体债权人或法院认为, 债务人发生的财务困难是暂时或阶段性的, 如果适当减免或延长偿还债务时间, 债务人经营调整经营策略等可能会起死回生, 甚至取得更好的经营成果。如果债权人不作适当让步或调整, 即使经营破产清算程序, 债务人破产清算后的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也可能所剩无几, 债权人收回债权的金额可能很少, 损失则会更大。因此, 只要纳税人有合理的经济理由, 税法就不应该阻碍这样的债务重组活动。

(二) 所得与损失确认相对应原则

所得税的计税原理表明, 纳税人发生经济业务, 产生的所得与损失的确认一贯是对称的, 债务重组也应不例外。只要有合理经营需要的债务重组业务, 原则上可以承认债权人放弃的债务部分作为损失, 并冲减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此相对应, 债务人被免除的债务是无偿取得的收益, 按照所得与损失对称的原则, 债务人也应确认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债务重组活动的整体角度来讲, 国家的税收并没有减少, 只是纳税主体发生了转移。

(三) 反避税原则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 关联企业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大肆避税, 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这就向税收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 不能排除一些关联企业利用债务重组的机会, 达到避税的目的;另一方面, 又要防止关联公司之间利用债务重组中的债务减免, 转移利润偷税或避税。税法就在坚持反避税原则的前提下, 支持有正常经营需要的债务重组业务的进行。

(四) 非货币资产进行债务重组确认资产转让

从各国公司所得税法以及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的政策精神分析, 只要企业资产所有权转移, 并且取得了确定的交换价值, 就应该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当企业以非货币资产进行债务重组, 从所得税的角度意味着企业资产所有权转移后取得了经济利益 (对已有债务进行抵偿) , 应确认为资产转让业务;同时按市场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配比账面成本, 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计入当期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

三、债务重组业务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原则之比较

会计与税法对债务重组的处理原则基本一致, 表现为: (1) 两者都以公允价值作为债务重组相关业务处理的计量基础。 (2) 两者都在当期确认债权人债务重组的损失和债务人债务重组的收益。 (3) 如果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债务重组, 债务人都确认为资产转让, 债权人都以市场公允价值作为取得非货币资产的计价。

虽然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在债务重组所得税处理的原则上一致, 但二者仍有一定差异。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处理债务重组业务原则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 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损益确认和计量上, 会计上需以重组债权账面余额与取得资产和股权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债权人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条件下, 以账面余额为基础确认的债务重组损益与税收计量结果不同。税收以债权账面全额 (或减去计提且已扣除的税收坏账准备金差额) 为基础计量债务重组的损益。因此, 可能出现会计上表现为债权人债务重组收益的业务, 而税收上则出现了债务重组损失的结果。 (2) 在涉及或有债务条款或者事项重组形式下, 债务人确认损益的方法与税收不同。 (3) 在税法上为了防止纳税人利用关联企业的债务重组进行避税, 遵循反避税原则对关联企业的债务重组业务的处理设定了限定性条件, 并设定了推定业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浅析企业业务招待费的税务处理 篇11

关键词:业务招待费 标准 税前列支 纳税调整

业务招待费的概念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联系业务或者促销、处理好社会关系等目的支付的应酬费用。企业的业务招待费是经常和必要的,由于商业安排与个人消费的界线很难把握,一般要求企业能够证明业务招待费支出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比如说企业为了签定销售合同而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或者企业为了签定某合作协议而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等。

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

因为业务招待费是企业为了生产经营实实在在发生的费用,所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以据实扣除,但业务招待费又不可避免包括个人消费的部分,在许多情况下,无法将商业招待与个人消费区分开,因此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要想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标准,一个是不能超过当年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的60%,另一个是不能超过当年企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5‰,也就是说当年的业务招待费要想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不能超过两个标准中较低的那个标准,超过的部分要在企业汇算清缴期做纳税调增。其中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三部分之和,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等。这里的视同销售收入是指企业把自已生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投资、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无偿赠送他人或人个消费等,由于这些产品并没有真正的销售,没有取得收入,因此在财务处理时是按照产品的成本结转的,但是在计算业务招待费时,要注意这里的产品价格应当按照市场的正常售价来计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任何一个查帐征收企业只要发生了业务招待费就得纳税调增。假设某企业2013年销售商品收入1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300万元,视同销售收入200万,当年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60万元,2013年企业所得税税前允许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多少?根据前面的两个标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标准是60×60%=36万,另一个标准是(1000+300+200)×5‰=7.5万,两者中较低的那个标准是7.5万,也就是说可以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是7.5万,2013年需要纳税调增的业务招待费是52.5万元,如果该企业当年有利润的话就此一项就需要多缴纳企业所得税52.5×25%=13.125万元。从上面的这个案例来看,企业当年所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比较高,远远的超过了税法规定的标准,那么我们能不能合理的规避业务招待费的发生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经验的财务会计对每年的业务招待费都会有个预判,就上面的案例来看,企业每年的销售额虽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但每年的增长比例是预先能够判断出一个区间来,假设说2013年企业的销售额1500万元, 每年按20%左右增长的话,2014年的销售收入大概会达到1800—2000万元左右,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大概在2000×5%=10万元左右,企业为了能降低企业所得税当年业务招待费可以控制在16万左右(160000×60%=96000),就不会发生上述例案出现的那种情况,到年底汇算清缴期一下子得调高应纳税所得额52.5万元 ,增加了企业的税负。

业务招待费的列支范围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税法上未给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业务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以及其他费用的开支。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业务招待费在实务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业务招待费是企业中经常发生的支出,在实务中要注意下列问题 ,以防产生不必要的支出。

(一)企业在实务中,餐费的开支是业务招待费中最常见的,也是企业最容易取得的发票,这些餐费也许是企业会议期间发生的餐费,也许是企业销售员出差期间发生的餐费,也有可能是员工年终聚餐发生的费用,企业会计也就按照上述用途分别记在管理费用—会议费,销售费用—差旅费,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但是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不论企业会计把餐费记在什么会计科目下,一律调整在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按照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在税前扣除,该调增的就调增,原因是企业没有提供充分的佐证材料证明这些餐费的用途。《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挤入会议费。企业确实发生了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差旅费、会议费等,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證,否则不能在税前扣除。比如说,如果企业发生的餐费是属于会议期间发生的,那么必须提供开会时间、地点、出席的人员、开会的内容、费用标准等等证明材料才可以按照管理费用—会议费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二)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经常会赠送给客户礼品。一方面要注意礼品的价值不适合太大,否则要有贿赂的嫌疑;另一方面,企业因为赠送客户礼品而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哪有给客户赠送礼品还向其收取个人所得税的道理,因此企业只能代客户缴纳这部分个税,这部分个税本来应属于个人缴纳部分,但由企业代替个人缴纳,因为该部分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收入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在汇算清缴期需要纳税调增。

(三)对于核定征收企业,业务招待费只要发生至少需要调增发生额的40%,因此,如果可以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业务招待费的发生。如果赠送的礼品是企业自己生产的或委托加工的,那么不一定要把这部分礼品作为业务招待费,我们可以认为是宣传企业的产品,把这部分的产品作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而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以按照企业销售收入×15%在税前列支,如果当年不能扣除的,第二年可以继续扣除。即使企业自己生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不适合作为礼品赠送给客户,也可以购买一些精致的礼品,额外加工上企业的标识,把这部分礼品的费用作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处理也是完全可以的,这样以来就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减少企业的负担。

(四)对于企业用自己生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赠送客户,无论企业会计把这部分费用计入业务招待费还是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都要注意只能是该产品的市场正常售价减去产品成本后的部分计入业务招待费或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假设某企业的本年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为30万元,其中用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馈赠给客户18万,该产品的正常售价为20万元,当年企业的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那么该企业当年的业务招待费實际发生额需要调整到12万元(30万-18万),再以12万元×60%=7.2万作为其中一个标准,另一标准是(2000+20)×5‰=10.1万,因此税前可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7.2万元。

(五)企业的业务招待费要想在税前扣除需要两个标准,不能超过这两个标准中的较低的那个标准可以税前扣除。但是企业如果在筹建期发生业务招待费应该如何处理呢?因为企业在筹建期,还没有达到正常生产经营的条件,不可能会有销售收入,如果按照上述标准的话,筹建期的业务招待费就无法在税前扣除。因此税法另有规定:筹备期的业务招待费可以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管理费用—筹办费。企业可以选择从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性计入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也可以从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形成暂时性差异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时进行纳税调整。企业如果选择分期扣除,需要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贷记管理费用—筹办费,实际分期扣除时,再逐年冲减长期待摊费用。

(六)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在计算税前扣除的两个标准时,税务机关的查补收入,不能计入销售额或营业额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数。假设某企业年销售商品收入500万元,服务收入10万元,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售价6万,又把售价为10万元的原材料与债权人甲公司债务重组顶帐15万元,转让专利所有权10万,转让专利使用权6万。税务机关检查时发现有包装物押金5万元挂在往来帐上,而且已经超过一年了,企业并未作收入处理,当年业务招待费实际开支15万元,那么准予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多少?该企业销售商品收入500万元应当作为主营业务收入,服务收入10万元应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将自己生产的产品6万元用于职工福利应属于视同销售收入,将售价为10万元的材料进行债务重组获利5万,应属于营业外收入,不计入营业额,这里债务重组的10万材料应作为视同销售收入,转让专利使用权6万元应作为其他业务收入,计入营业额,转让专利所得权10万元应为营业外收入,不计入营业额,包装物押金5万元因为已经挂账超过一年了,应转为其他业务收入,本来可以计入营业额,但是因为是税务机关查补的收入不能计入,该企业计算业务招待费的营业额=500+10+6+10+6=532万元。业务招待费想要税前扣除需要两个标准,一个标准为532×5‰=2.66万,另一个标准为15×60%=9万元,取两者中较低的那个标准2.66万元,该企业当年可以抵扣的业务招待费为2.66万元,需要纳税调增15-2.66=12.34万元。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务代理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4.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会计处理 篇12

一、贷款的确认与计量

(一) 贷款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商业银行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 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发放贷款时, 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 借记“贷款——本金”科目,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记“吸收存款”等科目, 存在差额时, 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贷款”一级科目的金额反映的就是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 该金额也是贷款存续期间第一期的期初摊余成本。

(二) 贷款的后续计量

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对贷款进行后续计量。贷款的后续计量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贷款摊余成本的确定, 二是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 三是贷款发生减值时,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1) 摊余成本的确定。摊余成本是指该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计算公式为: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 应当在考虑贷款合同条款 (包括提前还款权等) 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但不应考虑未来信用损失。贷款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等, 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 应当采用贷款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2) 利息收入的确认。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 并在贷款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 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每期期末的应收利息=贷款合同本金×合同利率

某期应确认的利息收入=该期贷款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某期利息调整的摊销额=该期确认的利息收入-同期应收利息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借记“应收利息”科目, 按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按其差额 (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 借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收到利息时, 借记“吸收存款”等科目, 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 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商业银行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 应当将该贷款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 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 确定贷款发生减值的, 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贷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同时, 要将“贷款——本金、利息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贷款——已减值”科目, 借记“贷款——已减值”科目, 贷记“贷款——本金”科目, 借记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贷款发生减值后,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 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同时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对贷款确认减值损失后,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价值已恢复, 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 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但是, 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贷款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三) 贷款的收回

收回贷款时, 应按客户归还的金额, 借记“吸收存款”等科目, 按收回的应收利息金额, 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按归还的贷款本金, 贷记“贷款——本金”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存在利息调整余额的, 还应同时结转。收回减值贷款时, 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吸收存款”等科目, 按相关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 按相关贷款余额, 贷记“贷款——已减值”科目, 按其差额, 借记或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 贷记“贷款——已减值”科目。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表外应收未收利息, 减少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金额。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的, 按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借记“贷款——已减值”科目, 贷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吸收存款”等科目, 按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贷记“贷款——已减值”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二、贷款业务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

(一) 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

资产负债表日, 贷款的账面价值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发放贷款和垫款”项目中反映。该项目反映银行发放的贷款和贴现资产扣减贷款损失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 应根据“贷款”、“贴现资产”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 减去“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析计算填列。以例2为例, 20×3年12月31日, 甲银行确认贷款减值损失后, “贷款损失准备”科目的年末余额为2455.30万元, 同时, “贷款”科目的年末余额为4954万元, 因此, “发放贷款和垫款”项目的期末金额为2498.70万元 (4954-2455.30) 。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 银行还应当分别按个人和企业分布情况、行业分布情况、地区分布情况、担保方式分布情况等对各项贷款业务予以披露, 对贷款损失准备按不同项目披露其期初、期末余额。

(二) 在利润表中的列示

贷款业务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在利润表“利息收入”项目中反映。该项目反映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等确认的利息收入, 应根据“利息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以例2为例, 20×3年该项贷款业务确认的利息收入为520万元, 因此甲银行编制的本年度利润表中, “利息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为520万元、上期金额为518万元。在利润表附注中, 银行应当分别不同项目对利息收入的本期发生额和上期发生额进行披露。

(三) 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示

贷款业务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示主要涉及“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等项目。“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项目反映商业银行本期收到的利息、手续费及佣金, 减去支付的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净额, 可根据“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应收利息”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项目反映商业银行本期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 以及办理商业票据贴现、转贴现融出等业务的款项的净增加额, 可根据“贷款”、“贴现资产”、“贴现负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上一篇:水环境畜禽养殖下一篇:保险公司的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