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处理能力

2024-06-16

文字处理能力(共10篇)

文字处理能力 篇1

计算机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 体育类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外, 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计算机应用中, 常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是基础之一。目前, 最普及的文字处理软件是Microsoft Word, Word是Windows环境下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 操作灵活方便, 用户可以进行文字、资料和图形处理, 制作各种图文并茂的文档。结合体育特色, 进行案例教学, 有助于培养体育类专业学生文字处理软件应用能力。

1 具有体育特色的案例教学

Word的基本应用涉及常规文件的编辑与排版, 表格的设计与制作, 图文的混合编排等方面。结合体育, 可以设计多种实例, 进行案例教学, 例如运动会规程、体育赛事秩序册、体育项目介绍、体育赛事解说、运动员信息表、运动员训练计划表、体育广告、体育赛事流程图等。

1.1 常规文件的编辑与排版

这部分需要学生掌握Word中创建、保存、关闭文档的方法;输入字符、汉字、特殊符号的方法;分栏、项目符号与编号的添加;字体、段落等格式的设置;页眉、页脚、页面的设置。可结合体育项目, 在如图1所示原始素材的基础上, 进行排版, 达到如图2所示的效果, 引导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

参考操作如下:

设置字体格式。选定标题, 执行“格式→字体”命令, 打开“字体”对话框, 设置标题为宋体, 三号字。选定正文, 执行“格式→字体”命令, 打开“字体”对话框, 设置正文为宋体, 四号字。

设置段落格式。选定标题, 执行“格式→段落”命令, 打开“段落”对话框, 设置标题居中。选定正文, 执行“格式→段落”命令, 打开“段落”对话框, 设置正文行间距“1.5倍行距”, 首行缩进2字符。

设置页眉和页脚。执行“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 参考样张, 添加页眉。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栏的“关闭”按钮, 回到正文编辑状态。

查找与替换。执行“编辑→替换”命令, 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设置查找内容为“乒乓球”, 替换为“乒乓球”, 单击“高级”按钮, 选择“格式→字体”, 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 设置“红色”、“阴影”、“着重号”, 单击“全部替换”。

分栏。选定第一段, 执行“格式→分栏”命令, 在“分栏”对话框中, 选择“两栏”, 加“分隔线”, 单击“确定”。

设置边框和底纹。选定第二段, 执行“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 弹出“边框和底纹”对话框, 参考样张, 在“边框”选项卡中, 设置段落边框, 在“底纹”选项卡中, 设置段落底纹, 在“页面边框”选项卡中, 设置整篇文旦的边框。

设置页面背景。执行“格式→背景”命令, 在级联菜单中选择“填充效果”, 弹出“填充效果”对话框, 在“渐变”选项卡中, 选择“双色”, “中心辐射”, 参考样张设置页面背景。

此外, 可以设计如图3所示的制作体育比赛通知的实例。

1.2表格制作

这部分需要学生掌握创建表格的方法;添加、删除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方法;合并、拆分单元格的方法;表格属性的设置;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结合体育, 可以设计制作如图4所示的运动员信息表的实例。

参考操作如下:

创建名称为“运动员信息表.doc”的文档。

输入表头文字, 通过“段落”对话框或“格式”工具栏, 设置文字“运动员信息表”居中, “填表日期”右对齐。

手工绘制表格。执行“表格→绘制表格”菜单命令, 或“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菜单命令, 显示“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单击左端“绘制表格”命令按钮, 按住鼠标左键拖动, 绘制整个表格的外边框线。参考样表, 拖动鼠标, 用手工绘制的方法, 添加行、列边框线。表格的制作, 也可通过执行“表格→插入→表格”菜单命令来完成。

输入表格内容。选定需要更改格式的文字, 通过“格式”工具栏, 或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 在“字体”对话框中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表格中文字对齐方式的设置, 单元格的合并、拆分, 边框线的更改, 底纹的添加, 均可通过“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相应按钮的操作来实现。

此外, 可以设计如图5所示的制作个人简历表的实例, 对学生来说, 很有实用价值。

1.3 图文混合编排

这部分需要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并设置格式的方法;插入剪贴画、图片并设置格式的方法;绘制各种自选图形并设置格式的方法;插入文本框并设置格式的方法;将多种对象协调编排的方法。可以结合体育赛事, 进行案例教学, 在如图6所示原始素材的基础上, 添加图片、艺术字等对象, 进行排版, 达到如图7所示的效果。

参考操作如下:

设置字体格式。选定标题, 执行“格式→字体”命令, 打开“字体”对话框, 设置标题为黑体, 一号字。选定正文, 执行“格式→字体”命令, 打开“字体”对话框, 设置正文为楷体, 四号字。

选定一级项目标题, 执行“格式→字体”命令, 打开“字体”对话框, 设置一级项目标题为仿宋, 小二号字。参考样张, 用相同的方法, 在“字体”对话框, 设置文字字体、字号、颜色、加粗、阴影等效果。

设置段落格式。选定标题, 执行“格式→段落”命令, 打开“段落”对话框, 设置标题居中。选定正文, 执行“格式→段落”命令, 打开“段落”对话框, 设置正文行间距“1.5倍行距”。参考样张, 设置相应段落, 首行缩进2字符。

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参考样张, 选择“规模”部分的段落, 执行“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 打开“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 在“项目符号”选项卡中, 选择项目符号。以上字体、段落格式设置, 项目符号和编号的添加, 也可通过“格式”工具栏来完成。

插入图片。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 插入图片文件, 双击图片, 弹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 选择“大小”选项卡, 设置图片高5.7厘米, 宽8.8厘米, 选择“版式”选项卡, 设置图片“紧密型”环绕, 也可通过“图片”工具栏来设置。参考样张, 拖动图片到适当位置。用相同方法, 添加其它图片, 调整大小、环绕方式、亮度、对比度等效果。

文档背景图片的添加, 除了以上方法外, 还可通过执行“格式→背景→水印”菜单命令, 弹出“水印”对话框, 选择图片, 缩放100%, 取消“冲蚀”复选框, 单击“确定”。或执行“格式→背景→填充效果”菜单命令, 弹出“填充效果”对话框, 在“图片”选项卡中, 选择图片文件。

此外, 可以设计如图8所示制作体育赛事招商流程图的实例。

2 结束语

结合体育, 设计丰富的实例, 采用“布置任务→学生操作→教师演示讲解→学生再次操作→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兴致高, 能及时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学效果良好。文中所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也可用于培养学生的其它计算机应用技能,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与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解晨光.计算机应用技能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2]柴靖, 李保华.中文版Word2003文档处理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褚建立, 杨爱鑫.信息技术基础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文字、数据的信息图形化处理 篇2

引言

信息图形设计是以信息的眼光看待设计.出现的所有图形都不是以装饰为目的.而是围绕着信息传播的,它以信息传播为出发点以图形为媒介发挥图形优势。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所谓的“读图时代”:人们更习惯通过浏览,而不是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和感知世界。图形能不断刺激眼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使得图的形态越趋于明显的多元化;

下面就从互联网页面中文字、数据这两个大的要素进行分析探讨。

文字信息的图形化应用

1.图标

图标是具有具有高度浓缩并快捷传达信息、便于记忆的特性,开始广泛地出现在网页设计当中。图标在软件界面的应用更为广泛,多数工具软件都会充分利用图标识别来引导用户如何操作。特别是针对一些常用的功能,用户看到图标后的反映速度往往比文字要快。网页设计中适当使用图形化的符号来表示各个信息模块链接,能以直观、快捷、易懂的认知感受,完成信息的传达。INTERNET之所以叫做“互联网”,在于各个网站之间可以联接。要让其他人走入你的网站,必须提供一个让其进入的门户。而LOGO图形化的形式,比文字形式的链接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在如今争夺眼球的时代,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图标往往会包含用户所需的基本信息,特别是对一个商业网站来话,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了解到这个网站的类型,或者内容。

2.文章标题的图形化处理

研究发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会花极少的时间来阅读大段的文字,一般情况下,用户都是通过浏览的方式寻找能够吸引自己的标题文字,我们知道图形对于人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那么把标题性的文字与图形元素结合起来,将对大大增强其吸引力,同时也会加深用户的记忆,增加趣味性。文章标题的图形化处理可以理解为把记忆性的文字表现成图形元素或者与图形元素结合,同时又强化了它的表达功能。

3.大段的文字运用图形进行结构化处理

在我们成功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这篇文章之后,那么怎么才能让读者耐心的阅读下去?怎么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说的意思?怎样让读者用更少的精力理解更多的意思又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如果我们能把大段的文字也整合成图形与文字结合的形式那毫无疑问将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将文字以图形对待,能极大激起读者的兴趣。在每一段中插入相对应的图片,广告要素:图片、文字、色彩,都包括进去。把文章要表达的意思用图片进行分解。是读者清楚的看到每一部分的含义,同时生动的图形,绚丽的色彩以及合理的构图会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摆脱阅读大量文字的枯燥。

在我们的感受上,当我看到一大堆文字的时候,就会感觉的“烦”;在一大片文字中不容易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文字长容易跳行读,产生错误。相反如果文字配图片,并适当的将文字图片化就会简单易懂,容易找到信息,同时极大的增强了趣味性;小段文字间距段,使读者阅读起来非常的方便。

数据信息的图形化应用

针对某些调查性的文章,文章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当用户要从文字或数字表示的数据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时,需要对全篇幅的文章的全部数据进行搜索,繁杂的数据以及错综复杂的分布,往往会让我们大伤脑筋,稍不留神就会对文章的意思产生曲解。虽然某些电脑软件具有搜集数据的作用,但功用性还是差强人意。如果将各种数据转化成人们最容易理解和最直观的方式进行表达,将大大提高人们的浏览效率。数据图形化就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所以说设计师根据用户的心理诉求、思维方式和视觉习惯等,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将凌乱的数据转化为可视的、直观的图形是非常好的一种解决途径。

总结

在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已经有了新的意义。信息量对于用户和企业主来说无一不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因此,如何能够快速的获取信息将变得至关重要。把繁琐且令人头疼的大段文字,凌乱的数字转化成有意思的可视化信息,加快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是信息图形化价值的一大体现。如今的社会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信息流动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信息图形化势必会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一大捷径。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Word文字处理技巧 篇3

在Word中, 按下“Shift+F5”组合键可以将插入点返回到上次编辑的位置, Word能够记忆前三次的编辑位置, 第四次按“Shift+F5”组合键时, 插入点就会回到当前的编辑位置。如果在打开文档之后立即按“Shift+F5”组合键, 可以将插入点移动到上次退出Word时最后一次编辑的位置。

2. 快速更改英文的大小写。

在文档中选中想要更改大小写的英文字母或英文单词, 按住“shift”键, 同时按下“F3”键, 不停的按“F3”键, 每次按“F3”键时英文单词的格式会在全部大写、首字母大写和全部小写格式之间进行切换。

3. 在Word中快速选择字体。

首先在Word的工具栏上单击鼠标右键, 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最后一项“自定义”。然后在出现的自定义编辑界面中选中“命令”选项卡, 再选择“类别”中的“字体”项。最后从右边列出的?Windows?已安装的字体中, 选择常用的字体并用鼠标直接将它拖曳到工具栏上, 这样在以后的使用中就可以快速选择字体了。

4. 快速插入当前日期或时间。

按Alt+Shift+D键来插入系统日期, 而按下Alt+Shift+T组合键则插入系统当前时间。

5. 快速多次使用格式刷。

双击格式刷, 将选定格式复制到多个位置, 再次单击格式刷或按下Esc键即可关闭格式刷。

6. 快速去除Word页眉下横线。

a, 将横线颜色设置成“白色”;

b, 在进入页眉和页脚时, 设置表格和边框为“无”;

c, 进入页眉编辑, 然后选中段落标记并删除它;

d, 将“样式”图标栏里面的“页眉”换成“正文”。

7. 快速输入大写数字。

首先输入小写数字如“123456”, 选中后从“插入”菜单中选择“数字”命令, 接着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选择“壹, 贰, 叁”项, 点击“确定”即可。

8. Word中微调图片位置。

在Word文件中插入图片 (文本框) 后, 要求对它进行细微的位置调整, 只需把图片设置为四周型 (紧密型) , 按住Ctrl键同时按方向键, 即可对图片进行上下左右微调。也可以按下“Alt+鼠标左键”进行微调。

9. Word中巧输星期。

单击“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 进入“编号”选项卡, 单击“自定义”按钮, 在“编号样式”栏内选择“一、二、三”等样式, 在“编号格式”栏内的“一”前输入“星期”即可。

10. 去掉自动编号功能。

点击“工具→自动更正选项”, 打开“自动更正”对话框, 进入“键入时自动套用格式”选项卡, 找到“键入时自动应用”组中的“自动编号列表”复选项, 取消前面的钩即可。这样就可以去掉那些“烦心”的自动编号功能。同样也可去除“画布”, 方法是:点击“工具→选项”, 进入“常规”选项卡, 去除“插入‘自选图形’时自动创建绘图画布”复选框上的钩即可。

11. 制作水印。

在Word菜单栏点击“格式”→“背景”→“水印”。在“水印”对话框中选择“文字水印”, 然后在“文字”栏选择合适的字句, 或另外输入文字;或在“水印”对话框中选择“图片水印”, 然后找到要作为水印图案的图片。最后按“确定”, 水印就会出现在文字后面。

12. 快速设置上下标注。

首先选中需要做上标文字, 然后按下组合键Ctrl+Shift+=就可将文字设为上标, 再按一次又恢复到原始状态;按Ctrl+=可以将文字设为下标, 再按一次也恢复到原始状态。

13. 清除Word文档中多余的空行。

在Word中打开编辑菜单, 单击“替换”, 在弹出的“查找和替换”窗口中, 单击“高级”按钮, 将光标移动到“查找内容”文本框, 然后单击“特殊字符”按钮, 选取“段落标记”, 会看到“^p”出现在文本框内, 然后再同样输入一个“^p”, 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p”, 即用“^p”替换“^p^p”, 然后选择“全部替换”, 即可删除多余的空行。

14. 同时保存所有打开的Word文档。

文字处理能力 篇4

关键词:模块;兴趣;优化;计算机;文字处理;表格处理

中国分类号:G434

1.引言

计算机经历了从80年代初期到当下30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越,尤其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盛行,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现在许多人入职技能的基本要求,而在这众多的计算机处理技能中,计算机的文字处理与表格处理又构成计算机应用技能中最基本的技能,所以加强计算机的文字与表格处理能力非常有必要。但是现在一些中职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并没有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实现突飞猛进的进步相反很多学生这两种计算机处理能力却在倒退,甚至不如80年代初期一些人的处理能力。文章结合当下一些学生的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基本现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针对这些现状和学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并且结合教学中的问题推进计算机教学模块化和興趣化的开展。通过加强模块与兴趣的紧密结合等这些建议希望能够优化计算机教学中文字处理与电子表格处理两部分内容。

2.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2.1考评形式单一化

考评的真正意图是要了解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与应用的掌握程度,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尺度,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靠考试成绩判定一个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毕竟考试内容具有片面性非全面性,仅通过成绩来看很难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掌握情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缺乏其他的考评制度,不得不选择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评标准,而这样的做法独断、专一,往往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的真正水平。因此,新的考评制度迫切需要被制定出来。

2.2理论性很难与应用性完美结合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难以完美整合主要是教学课时有限,理论与应用的教学课时比例分配难以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而其根本解决突破口在于,老师的知识教授与学生自主的课下练习。这些归根到底是学生缺乏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一台计算机是由硬件与软件构成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就不得不从这两方面学习入手,但是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学习知识。计算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应用与掌握的过程,如果我们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那我们最后也很难真正熟练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运用、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才能称作真正学精。在学校的学习中,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学科的学生掌握技能的基本要求,学习理论知识太多就会变成“纸上谈兵”而操作应用太多就会专一而不全面,怎样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在计算机文字处理及电子表格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是如何激起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

3.优化计算机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的建议

3.1模块化讲授,标准化考评

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文字处理与表格处理时缺乏必要的意识和有针对性的、模块式的练习。这样在打字时他们也能在短时内完成必要的文字输入和表格操作,但是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却比那些有针对性和模块式练习的学生多很多。这样同样是完成一种操作处理有的学生很轻松的完成但是有的学生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做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模块教学的原因。模块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的操作过程分模块来练习、操作,进而达到熟练操作应用的目的。针对于每一模块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考评,对于文字处理部分可能采用中英文输入的时间长短、准确率的高低来考评,对于电子表格处理可能采用表格设置的完善程度,格式的正确与否等标准进行考评。这样通过分割模块进行针对性练习操作,通过标准化多形式的考评来达到检验的目的,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受到制度的约束努力加强提高计算机文字处理及电子表格处理的能力,优化其教学过程。

3.2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往往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学习往往无功而返,并且会抑制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创造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改进计算机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单调的计算机学习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爱上计算机学习。例如采取“激励式”教学模式,老师对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能力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毕竟人都有一中荣誉感,都愿意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表扬。或者采取“追赶式”例如之前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五笔法输入汉字,但是有些学生愿意坚持,路遥知马力,日子久了就会知道技不如人,在与其他同学网络聊天时根本追不上别人的打字速度,这样在学生心理会产生一种追赶欲望,想要赶上甚至超过打字较快的学生,所以自己在以后认真努力练习。通过这种“激励式”与“追赶式”的教学模式的变化,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称作“好胜心”和“战斗欲”,这样学生慢慢就会爱上计算机的学习,并且会主动自己找时间练习计算机的应用,上述的一些问题慢慢就会得到一些改善。

4.总结

优化计算机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的教学我们从“模块+兴趣”两方面来分析,“模块”方面主要谈论的是从教师方面,从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分割模块的方面改善来提高学生计算机处理的能力;“兴趣”方面主要谈论的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内心对计算机文字处理与表格处理的浓厚兴趣。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种问题得到不同的解决建议,优化计算机文字处理与电子表格处理的教学过程任重而道远,随着时代的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要求,针对于“模块”与“兴趣”相结合的方面来谈,上述建议对计算机教学有着不可小觑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邵永宾.给任务分模块挖潜能——浅谈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年4期

[2]赖小凤.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考.《教育界》.2012年3期

文字处理实训教学模式探讨 篇5

1 合理安排课时,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首先我们应明确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不同于研究生教育, 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 为社会提供高技术含量的人才。因此, 我们在开展实训教学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1 合理安排实践和理论课时

《文字处理》是一门实训课程, 不意味着没有理论知识。但是, 我要更要注意的是, 不能把大量时间花在纯理论的学习中。我们只要求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就足够了。更多的课时应安排成实践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

1.2 学生是主体, 老师为主导

从课时的安排, 我们就要明确老师以及学生在整个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只有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 才能确定适当的教学法, 更有效的开展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应起主导的作用,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训前, 老师要明确学生已具备的能力, 做好课前准备;在实训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训的阶段性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 给学生作一些示范和讲解, 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实训后, 教师要进行回顾、总结和考核工作, 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学生才是实训教学中的主角, 是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独立的操作, 在教学中更为重要。实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学生掌握了该技能。

2 根据实训内容, 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文秘专业的实训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能力应用型, 二是操作型[1]。能力应用型强调的是课程外的训练和经验积累, 如《秘书实训》、《语言交际学》等;操作型课程基本能通过课堂上的训练实现技能的培养, 《文字处理》应是一门操作型实训课程。针对《文字处理》课程中不同实训项目, 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1 示范——模仿教学法

示范——模仿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 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 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2]。《文字处理》是一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基本技能的课程, 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掌握OFFICE软件的使用。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就适宜采用“示范——模仿”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程序: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性——迁移。

2.1.1 定向

定向是指, 教师要向学生阐明所要掌握的行为技能, 并说明完成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 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表演示范动作。定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 为接下来的模仿建立目标。

例如, 《文字处理》课程中有“EXCEL图表制作”这个实训教学环节。首先, 我要了解学生已具备的关于图表制作的知识, 再向学生呈现两个对比材料 (图1、图2) 让学生体会图表的作用及重要性,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EXCEL图表制作”教学重点是:创建图表;利用鼠标双击和点右键来对图表进行修改。教学过程中, 我则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 将实训内容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看, 作详细的操作示范。并在过程, 不断强调操作的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基本掌握图表创建和修改的各种方法及操作步骤。

2.1.2 参与性学习

参与性学习是指教师参与或亲临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 教师可通过一系列作业指导学生参与性练习,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作业要尽量与示范内容相似, 同时又需要涵盖一些重要、常用且在一般性示范中尚未涉及的知识点, 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去思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满足较高层次学生提高技能水平的需求。

比如, “E X C E L图表制作”课, 我在示范后, 就要求几个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创建图表的方法有三种:利用快捷键F11创建;利用工具栏中的“默认图表”按钮创建;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我就要求三位学生分别用其中的一个方法创建图表。另外, 我在示范过程中, 经常会强调图表修改的方法 (在图表想修改的地方双击, 就会跳出对话框可对图表进行修改) , 但在示范过程中, 我只修改图表的刻度和图案。而在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时, 我就会要求学生修改图表的字体等方面。学生就会在我的指导下边思考, 边尝试去操作, 最终巩固了新学的知识、技能, 并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进行参与性学习后, 教师需要做个归纳总结。根据心理学原理, 小结能加深记忆效果。教师可通过小结的方式, 向全体学生再次强调此次实训的重点、难点。同时总结同学操作过程中普通出现的错误操作和未理解的操作, 可引起绝大部分同学的重视, 以便学生在下阶段练习中注意克服,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而不思则罔”, 小结就是实际操练后的一次思考, 通过“练”“思”结合, 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 理会学习内容的精髓。

2.1.3 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掌握操作要领后的独立学习。学生通过自主练习, 使技能、动作更加成熟。

图表制作我大致会安排四个课时, 大部分时间应安排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练习也不是毫无目的练习。在备课时我就会制作好两张较复杂的图表, 并加以详细的文字说明。学生要根据截图和文字要求来制作相似的图表 (颜色上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并要求学生抓紧时间, 尽量在实训课内将作业上交。

自主性学习, 学生不仅在行为上参与 (独立制作图表并进行修改) , 而且在思维 (思考制作、修改的步骤和方法) 和情感上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制作成功的成就感) 也都参与。学生的主动积极, 能使教学效果更明显。

2.1.4 迁移

最后是学生将所学技能进行迁移, 得到深化。迁移是模仿的更高境界, 是模仿的进一步深化。

从《文字处理》的实训内容来看, 示范—模仿教学法应是其教学中必需、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还可以使学生以互教方式进行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他们的工作环境, 更快地提高工作能力。

2.2 练习教学法

练习教学法就是某些技能、经验或特定内容的学习, 在教师指导之下反复练习, 使其达到纯熟和正确反应的教学方法。练习教学法的意义就在于, 学生通过反复的操练后, 能养成某种习惯要或技能, 或熟记某些教材, 或掌握某些软件。

如《文字处理》课程中“五笔”教学部分, 更适用于练习教学法。我讲授完五笔的基础知识后, 学生在课内及课外利用“金山打字”软件等途径进行反复的练习, 直至掌握并快速的使用五笔进行文字的录入。掌握了这项技能, 也是为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就业增加筹码。

使用练习教学法时, 要注意几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教材 (软件) ;练习要先求正确, 再求迅速;练习方法要多变化;顾及个别差异;练习后要能应用;练习时间宜短、次数宜多;教师要适当给予指导。

2.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case study) 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的, 最早属于医学领域, 现已用于多个学科。案例教学法不是案例分析,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 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一种教学法。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 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案例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高度的拟真性, 也能使学生更快的适应以后的工作。

如《文字处理》实训教学中, 有讲到WORD操作。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都会学习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 如果我在教学时, 再机械的讲授一次, 学生会有厌烦情绪, 事倍功半。如使用案例教学法, 就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以使用WORD制作“红头文件”为例, 首先我给学生一个示例作品 (企业或学校的一个红头文件) , 再提供素材给学生, 引导学生完成一个“红头文件”的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用到W O R D的各种操作, 当学生完成作品时, WORD有关的概念、规则和技能就得到了回顾和巩固, 而且学生还能了解“红头文件”的详细格式要求, 以后工作中动手做一个“红头文件”或对其它文件进行排版, 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2.4 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是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共同利用资源, 互相支援, 进行学习;并利用小组间的比赛, 增进学习的效果。合作教学法一方面使学习机会更为平等, 一方面使学习动机更为强烈。

《文字处理》课程中个别实训环节, 适合用合作教学法。如在制作PPT作品时, 把班级学生分成几小组, 每个人同学分工负责一项任务, 合作完成最终的作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仅学会了制作PPT, 还能培养团结协助的意识。

合作教学法可能会出现小组成员意见不同一、某些成员被忽略等问题, 教师要做好引导协调工作, 保证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几种教学方法, 都能将《文字处理》课程的教学与文秘学生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 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除了要分配好课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文字处理》实训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建立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的建立当然首先要以高职职业教育的能力要求为依据,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建立客观、整体、科学的考核体系, 能起到导向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动机、鉴定和选择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的功能。《文字处理》是一门实训课程, 从课程特性来看, 更应该用结果 (总结性考核) 与过程 (形成性考核) 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结性考核一般是在整个课程教学结束进行, 如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一般是指对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考核, 通过考核来影响学习。总结性考核成绩能促使学生对该门课程做整体性的回顾巩固, 而形成性考核更能确保阶段性实训的教学效果。《文字处理》实训内容包括OFFICE操作、五笔等多项技能, 不能也不可能通过一次期末考试就能确定学生的结果。因此, 形成性考核, 如平时作业, 对《文字处理》教学也是必需的, 而且是比总结性考核更为重要。

3.2 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

《文字处理》实训教学还应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 尽可能的、阶段性的让学生到学校各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文秘工作见习, 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3.3 处理好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

学生基础上存在个别差异, 如有的学生一开始就会五笔输入法, 有些同学完全没接触过;又如有些同学有较好的O F F I C E基础, 而有些同学很少接触OFFICE。这些差异的存在, 是无法避免的, 当然这些存在会增加课堂设计的困难。处理好个别差异, 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要掌握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的具体情况, 再设计课堂内容。对已掌握某部分实训知识的学生, 要求他们不干扰课堂教学秩序, 从头学起, 在实训时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而针对一些基础差, 或是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 而是由于课时数有限, 应在集体授课后给予个别辅导, 而不是让全班同学与其一同重复学习。

高职文秘专业的实训教学随着社会岗位的要求提高, 会有所变化。因此《文字处理》实训内容和教学模式也因动态变化, 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实现文秘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史玉峤.秘书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蔡铁权, 楼世洲,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何克抗, 郑永柏,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张吉星.谈声乐教学中示范——模仿式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 (4) .

文字处理能力 篇6

关键词:文字,处理技术,汉字,编码

《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共有两个基本教学任务:一是通过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领悟在信息时代传承汉字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了解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学会输入一些较为生僻的汉字, 为后面深入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相关内容做必要的铺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了解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能够输入一些较为生僻的汉字。

过程与方法:探讨东巴文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方法, 激发学生对文字处理技术的求知欲;探究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理解汉字的发展对传承华夏文明的历史意义;通过输入生僻汉字的活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领悟汉字的发展饱含民族的智慧;反思汉字在信息时代遭遇的“拼音化危机”, 激励学生更好地传承以汉字为载体的优秀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 领悟传承汉字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难点: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探究情境, 导入教学课题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有关汉字发展演变历史的视频片段。

师:文字的创造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性的标志事件, 它让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纵观汉字的悠久发展历史, 虽然经过多次变革, 但仍然保留部分象形文字的特点。

师:目前在我国云南的丽江地区, 至今还使用着一种古代象形文字——东巴文字, 被誉为文字发展历史上的活化石 (课前已在学生计算机上安装了“电子东巴”软件, 并简要说明东巴象形文字的输入方法) 。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并尝试验证上述东巴文字的正确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和验证东巴象形文字”的分组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了解汉字发展历史的兴趣和体验文字处理技术发展变化的热情。)

2.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师:文字是我们祖先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 古老的汉字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课前预习, 相信大家已经初步了解汉字起源和演变的过程。

学生回顾讨论汉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师借助幻灯片展示, 概述不同汉字字体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汉字的创造和发展, 让学生深刻理解汉字的创造和发展饱含民族的智慧。)

教师展示天下第一行书作品“兰亭集序”的局部图片, 让学生畅谈对不同书法作品的看法。

生1:我们教室里就有两幅校园书法比赛的获奖作品。

生2:学校尊师公园内有很多当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

生3:北京大学的校门题字是毛主席的题字。

师:书法艺术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艺术形式, 虽然我们鼓励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借鉴, 但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排斥传统文化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身边的书法作品, 让学生领悟在信息时代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师:通过课前预习, 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简史。

学生探究各种文字处理技术的出现顺序 (如图1) 。

师:以活字印刷技术为代表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革命, 曾经让中华文明遥遥领先于世界, 然而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 曾经遭遇过两次鲜为人知的“拼音化”危机。请大家通过拓展阅读, 了解汉字“拼音化”危机的来龙去脉, 并借助下面汉字拼音化的体验情境, 思考汉字对于传承华夏文明的历史作用。

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拼音化古诗《村居》, 对比汉字与拼音的不同表达特点。

师:上述短短几行汉字, 就能表达出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情境。在我们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和很好地解决了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今天, 再没有人主张汉字的拼音化, 具有象形文字血缘的汉字成为当前信息时代一种具有特别价值的表意工具, 这就是联合国官方文档的不同版本中, 中文版总是最薄的原因所在。

(设计意图:通过对汉字“拼音化危机”产生原因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明白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才是危机产生的根源所在, 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 为更好地传承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3.了解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探究情境:丁丁是高一 (2) 班班长, 他想要通过电脑编排班级值日表, 在他输入学生姓名的过程中, 碰到了“喆、堃、犇、翀”等多个较为生僻的汉字, 使用智能ABC输入法, 无法将其输入计算机中, 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分别使用智能ABC和搜狗拼音输入法, 尝试分组输入生僻汉字。

师:为什么有些汉字通过智能ABC输入法无法输入计算机, 而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却可以输入;为什么有些汉字只能设置为宋体, 如果设置为楷体, 就不能正常显示?要弄懂这些问题, 首先要了解汉字的三种不同编码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生僻汉字输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了解汉字编码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师:在计算机内部只能识别二进制码0和1, 要让计算机能够处理汉字, 首先需要对汉字进行编码。对于拉丁语系等由少量基本字母构成的文字体系,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键盘上的标准字符编码 (ASCII码) 来输入。但是汉字数量众多, 不可能用为数不多的键盘按键对应每一个汉字。为了能让用户像输入英文一样输入汉字, 人们发明了拼音码、字型码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汉字输入码 (也称外码) 。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了解各种汉字输入法的特点, 讨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师:由于汉字输入编码方法多种多样, 同一个汉字采用不同类型的编码方法, 通常也会产生不同的输入码。为了能将汉字各种输入码在计算机内部统一起来, 中文操作系统引入了汉字的机内码 (也称内码) , 以方便汉字编码的存储和交换。

学生了解各种汉字字符集的向下兼容关系, 即同一个字符在这些方案中总是有相同的编码, 后面的标准支持更多的字符, 而BIG5码则是港澳台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繁体汉字编码标准。

师:以字符编码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的汉字信息, 要在屏幕上显示或打印出来, 且必须以汉字字形输出, 才能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学生了解汉字字库的相关知识, 尝试为生僻汉字设置不同的字体。

探究操作:如何安装使用其它汉字字体?

师生总结:计算机处理汉字的基本过程:首先, 要通过某种汉字输入法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然后系统会将该汉字转换为机内码进行存储;当我们要显示或打印时, 系统又会将以机内码存储的汉字转换为汉字的字型码输出。

如果一种输入法没有对某一个汉字进行编码, 就无法通过该输入法输入这个汉字;如果一个汉字不在该输入法所支持的字符集中, 就不能录入计算机;如果一个汉字没有相应字体文件的支持, 则无法正常显示;如果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不支持该字符集, 则无法正常显示 (如图2) 。

探究阅读:2007年8月13日, 方正集团旗下的方正电子正式对美国暴雪提起诉讼, 原因是其在大陆运营的《魔兽世界》中文客户端中, 未经方正电子许可, 大量复制并使用了方正自主研发、编写、集合而成的方正字库中的“方正北魏楷书、方正剪纸”等五款字体, 侵犯了方正电子根据《著作权法》对方正字库享有的著作权。

师:对于西方的拉丁语系, 其字体研发相对简单, 但是作为象形文字的中文, 拥有庞大的汉字字库, 必须为每一种字体中的每一个汉字都制作一个点阵图, 设计制作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这就需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维护中文字体开发者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起有关中文字体侵权案件的分析探讨, 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里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

4.教学反思

尽管学生们都有汉字输入和处理的经历, 但对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计算机处理汉字的内部过程却一无所知, 这里先通过猜想和输入东巴象形文字的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用心去体验文字处理技术发展变化的热情, 然后再通过回望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悠久历史,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学生通过自主阅读, 在了解汉字拼音化危机的来龙去脉之后, 再借助汉字拼音化的情境体验, 强化学生对汉字的敬畏和热爱之心, 促使学生领悟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再利用一个生僻汉字输入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编码方法, 并尝试学以致用, 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字处理能力 篇7

一、认知冲突理论概述

1957年费斯汀格 (Leon Festinger) 在《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最早提出“认知冲突”理论研究的雏形。费斯汀格指出, 通常状况下, 人们的态度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在态度的指引下人们会出现与态度想法一致的行为。但一旦出现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 人们便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紧张, 即认知失调。同时, 为减轻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紧张, 会激发人们的各种兴趣和动力来寻求方法调整认知, 从而克服认知失调。在前概念和新知识之间, 通过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制造冲突, 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态度与实践结果不一致而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驱动学生进行“真理”的思考和探索, 对之前的认知进行调整, 进而形成完善的认知体系,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认知冲突策略在文字处理中的应用

(一) 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创设的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环境, 这种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文字处理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失时机地创设教学情境, 积极挖掘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关键点, 把“冲突”引进课堂, 激起学生产生学习活动与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 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感和兴趣, 进而获得知识。

例如, Word文档教学中图文混排内容。如何说明在文本中插入图片可以使版面活泼、美观, 使文档图文并茂, 使页面风格与主题相符, 形式新颖, 进而引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图文混排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Word文档中文字处理部分的“图文混排”。但是, 在上课之前, 我想听一听同学的自我介绍。

学生分别用口头表述惯例作自我介绍。

师:接下来到老师了, 同学们, 请看屏幕, “听一听”老师的自我介绍。 (向同学们展示形式新颖、版式美观、镶嵌精美图片的Word文档, 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的协调作用, 使学生身临其境, 唤醒学生情感体验)

师:同学们看看, 图文并茂的文档相较于同学们的口头表述, 那一种自我介绍的方法使大家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更丰富、更直观呢?

生:怎么还有这种形式的自我介绍呢?我怎么没意识到呢?运用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做出跟老师一样精美的文档呢? (带着这一系列的冲突, 学生更好地融入图文混排知识的学习中去)

学生在在学习新知识时, 他们一旦遇到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解释的新现象, 或原有的认知概念与客观事实不一致时, 就会产生不平衡心理, 进而引发认知冲突。带着该情境下的冲突, 更利于学生主动开展思考、探索, 置身于客观问题中去顺应新知识的学习。

(二) 设置问题, 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 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积极因素。学生好奇心强, 他们企图通过自己原有的知识概念和经验来解决问题。然而, 当他们面临变化的情境时, 学生便开始探寻方法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节, 顺应新知识的客观逻辑, 从而实现心理平衡。例如, 对于文本框的教学, 该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及设置文本框格式, 充分认识到在Word文档制作中, 文本框处理的重要作用。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

师:同学们, 我们日常看到的文档排版都是横向的, 那如果我们希望文字的排版形式是竖向的, 该如何操作呢 (用非惯例性的问题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和经验, 实现认知冲突策略的第一步, 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生:可以根据回车键来实现文字的竖向排版呀! (此时, 学生会利用他们已经学会的知识把光标放入各字符后面按下回车键来设计竖向排版)

师:那应用回车键的竖向排版效果怎么样呢?

生1:很麻烦。

生2:耽误时间。

生3:把文字硬生生地排成竖向, 有时不整齐, 很不美观。

这时候, 学生的认知冲突就产生了, 为什么回车键就不可以了呢?根据疑问, 学生就会要求自己去探索解决该问题。此时, 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应适当引导、适当点拨, 启发思考、启发探究, 讲授文本框的基本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文本框的应用操作练习, 如插入、移动文本框, 利用文本框对文字进行竖排等, 促进学生在强化练习的过程中, 形成完善的认知体系, 吸收新知识。

(三) 合作探究, 启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 发生与他人不同探索思维的碰撞。在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在互相探索、讨论中制造出认知冲突。

在将图片插入指定的文字段落中的教学。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 探讨如何能够在文字中插入图片, 并且是指定要求的位置。在“合作探究”中, 通过学生们各自的认知结构, 会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而当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后, 其他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 并指出前面同学方案中的不合适之处。进而激发学生不断质疑, 不断实验, 而陷入认知冲突, 促进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借鉴、吸收别人探究的成功之处, 取长补短, 真正达到吸收新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 新旧联系, 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功能, 笔者十分注重让学生去后续思考与探究, 使学生带着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而提高学习效率。而认知冲突策略在这个时候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学生的探究热情。

比如在学习编辑段落这块内容时, 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格式选项中的段落对话框进行有关设置, 但是他们还不能做到和报纸上的字体设置那样对段落的首字进行下沉放大处理。我让学生说说首字放大是怎么做出来的。有的说是插入一个艺术字就可以了, 但是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艺术字在文字全部排版后会脱离原来的位置而需要继续调整位置, 另外艺术字的格式往往比较新颖, 不能和文本保持整体的一致。这时学生就有一种强烈的研究欲望: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后续的讲解和练习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学生很乐意学习“首字下沉”的操作方法。

三、总结

现在的初中生虽然家里都有电脑, 但由于功课多, 平时很少有接触电脑的机会。认知冲突策略能利用学生的不平衡心理, 驱动学生探索, 对之前的认知进行调整。在初中信息技术文字处理中应用这一策略, 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简单讲解、学生被动练习的状况, 促进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摘要:认知冲突是个体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感受到的环境或客体之间的不一致、对立而形成的矛盾状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认知冲突策略能有效驱动学生进行“真理”的思考和探索, 完善认知体系, 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文字处理,认知冲突

参考文献

[1]李静波.文字处理课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知识经济, 2011 (19) .

[2]孙莉莉.设置认知冲突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传承, 2011 (1) .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检测试题 篇8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B.真空袋应该具有保鲜、防潮、防霉、防虫、防腐蚀等多种功效,它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储存,而在于有效地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保鲜期。

C.黄粉虫的幼虫即使仅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也能存活一个月以上,并发育为成虫。其所啮食的塑料或被完全降解矿化为二氧化碳,或被化解为虫体脂肪。

D.公安局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拍成的短片作为教材,供公安干警学习,要求他们从中学到识别和抓捕罪犯的技能以及自我保护的本领。

3.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5. 下面是某高校新生入学报到流程图,请用文字转述新生报到流程,要求简洁、明了。(6分)

(二)(共5小题,20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形势下,我们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维护好、利用好、开掘好,绝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绝不能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

B.“禅让”这个概念的最早记载或许要追溯到《尚书》,此后的《史记·五帝本纪》有着比《尚书》更为详尽的描写。

C.从这些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节的灵魂,除了有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之外,还有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除旧布新、团贺喜庆的含义。

D.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的空气质量必定会越变越好,甚至会成为宜居国家。

3.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5. 下面是根据某重点大学学生对自己能力的量化评价而绘制的图表,请认真读图,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1)请用概括性的语言介绍这一图表的主要信息。(3分)

(2)根据自己的理解,就大学生对大一到大二和大三到大四两个阶段能力或升或降的自我评价做出合理化的解释。(3分)

(三)(共5小题,20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周末对河南博物院的参观让他觉得不虚此行,因为在那里他看到了许多造型各异、工艺繁复的几千年前的青铜器。

B.航空母舰上有用于进攻的舰载歼击机、攻击机、预警机、加油机、救护机等各种飞行器,还有各种火炮、导弹等先进武器。

C.大学英语出现“投入多”但“产出少”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30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词汇要求始终停留在4500个左右造成的。

D.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展现了五百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5.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概括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状况及其结论。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明。(6分)

(一)

1. C【解析】①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②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③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此处应改为“不期而至”。④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⑤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可改为“不绝于耳”。⑥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2. C【解析】A项,搭配不当,第二处“《向日葵》”与第二处“颜色”主宾不搭配,可把第二个“颜色”改为“作品”。B项,不合逻辑,应将“而在于”改为“更在于”。D项,成分残缺,应在“公安局长”后加上“把”。

3. B【解析】根据“别忘了”与①前面的“或许能”的内容来看,①前后的关系应是转折关系;②③处说的是养老金入市后的情况,应该填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④前后语气完整,不需要加虚词;⑤后面有“但”字,前后有转折的意味;⑥所在句是概括句,应选“所以”。4①(

4.①鼠兔面临着重重威胁(或鼠兔的天敌很多)②在觅食顺序上也颇有安排③安全价更高

【解析】第①空,根据前面“高原鼠兔是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及后面对鼠兔天敌的介绍来看,该空应该填“鼠兔面临着重重威胁”或“鼠兔的天敌很多”一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前面“除了采用……外”及后面“高原鼠兔对食物的选择表现出更加明显的顺序性”可知,该空应该填“在觅食顺序上也颇有安排”一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前面“食物诚可贵”及后面“为了确保‘高价’的安全”可知,该空应该填“安全价更高”。

5. 已缴费学生可直接到所在学院报到,然后入住公寓。未缴费学生先到银行收费点缴纳学费,然后再到所在学院报到、入住公寓;其中需要办理绿色通道的同学,则需要到所在学院填写申请表,经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后,方可办理报到、入住手续。

【解析】先找出说明顺序,可以先说“已缴费学生”,再说“未缴费学生”,对“未缴费学生”还要按“缴纳学费”和“走绿色通道”两类予以说明。

(二)

1. C【解析】①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②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③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④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⑤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⑥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2. B【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是“开掘好、利用好、维护好”。C项,不合逻辑,应将“除旧布新、团贺喜庆的含义”与“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互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中国的空气质量”和“宜居国家”主宾搭配不当。

3. A【解析】首先要看到这段话的第一句是总领句。先说匠人,后说大师。由第一句话中“实践”“理论”的话题可知,①②的前后都是转折关系;根据大师与匠人的对比,③应选“则”;由“匠人满头大汗,一个接一个地去算”可知,④应选“只”;⑤处内容完整;⑥处突出的是大师的追求无止境,应选“犹”。

4.①不要试图体罚孩子②孩子逃得越急③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解析】由“扬手”和“各种暴力”可知,①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应有“不要”二字。②前的内容是“父母抓得越紧”,根据文段内容可知,②处的内容应该是父母抓得紧的后果,故可填“孩子逃得越急”。③前为分号,由分析可知,③所在语句与前面的“孩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5(.1)①在大学四年中,学生对自己在公民意识方面的能力评价最高,核心能力次之,知识与技能最次;②从大一到大二,学生对各方面能力的评价呈现上升趋势,而从大三到大四,学生对各方面能力的评价呈下降趋势。2①

(2)①学生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管理秩序以后,独立性明显增强,对自我的认可度大大提升,大一到大二阶段其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普遍乐观;②从大三到大四,随着对职场和社会的了解增多,他们自感能力储备远不能应对工作挑战,对自我能力的评价普遍不乐观。

【解析】第(1)题要注意从公民意识、核心能力、知识与技能三方面作比较,第(2)题要围绕两个阶段能力或升或降的自我评价做出合理化的解释。

(三)

1. B【解析】①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或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②不折不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③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④薪尽火传:比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⑤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此处应改为“雪中送炭”。⑥如履薄冰:形容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解析】项,语序不当,“几千年前的”应放在“许多造型”前。B项,不合逻辑,应将“用于进攻的舰载歼击机、攻击机、预警机、加油机、救护机等”改为“用于进攻的舰载歼击机、攻击机和用于勤务保障的预警机、加油机、救护机等”。C项,句式杂糅,可删掉“造成的”或“最主要的原因”。3 C

3.【解析】材料主要阐述“智慧与学历、知识无关”的观点,话题是“智慧”。根据上下文内容可以判定,①②处应填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③④处是另起,从另一方面说起,目的是为了得出后面要阐述的中心,即“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反倒可以有效地获取知识,甚至创造出新知识”;⑤是更进一步说;⑥处不需加任何关联词语,句子也是通顺的。

4.①人类的智慧无法驾驭失控的科技②人类的技术力量微不足道③人类科技还远未发展到失控的地步

【解析】答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具体的语境,也就是横线处的上下文。从整个语段来看,话题是人类能否驾驭科技。①处是“西方一些学者”的观点,从下文“人类的智慧真的无法驾驭科技吗?”可得出答案;②处要承接上文“同大自然的力量相比”;③处,由“因此”可知,这一句是全段的总结句,也是亮明观点的句子。

5.(1)示例:从近一年的统计来看,自2 0 1 5 年8月至今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分水线。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篇9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06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但是人人都会,而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按要求有意说话,说得完整、具体而且通顺,就只有利用有效途径扎实有效地训练说话,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学生刚入学开始抓起。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开始,人们在从事兴趣活动时,会处于一种积极、乐学、兴奋的状态,反之则会有消极厌烦的情绪。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最佳前提,是儿童能够自觉学习的动力。

小学阶段听话和说话的总要求是:听话,能理解内容,抓住主要意思;说话,能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意思明确,条理清楚,态度自然。要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听话时要耐心,说话要具体,要讲究文明礼貌。

听说训练的要求应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笔者在说话教学中,首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然后从学生的生活和口语基础出发,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对刚入学的学生,启发他们大胆、自由地与教师交流,设计一些与他们有关的小问题,如“你的理想是什么?”“在家里你最喜欢谁?”等,由于这些是他们的身边事、家常话,所以用语言表达起来很轻松,也就愿意说。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我让学生谈论的话题也在深度、广度上不断提高,师生之间这样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另外,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也可采取直观激趣法。小学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会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例如:讲《小猴子下山》一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课前制作了玉米、桃子、西瓜、小兔等学习道具,上课时,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出示,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个个思想活跃、踊跃发言,不仅对课后问题能完整、准确地回答,而且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复述课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指导观察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对新鲜事物都喜欢听、看,还要问个“为什么”,这是他们求知欲强的表现。可是由于他们受到年龄的限制,接触事物少,生活经历有限,对事物的观察又十分粗心,在语言交际中往往只能吐出一问一答的被动语言。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他们就会对周围事物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毛病,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去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广泛地接触事物,扩大视野。例如:在教完第一册14课《哪座房子最漂亮》后,启发他们说:“课文里的小学堂最漂亮,那你观察一下,我们的学校漂亮吗?”学生仔细观察并对照课本上的小学堂之后,纷纷说:“我们的学校也漂亮,也有白白的墙”“有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也是屋后树成行”“还有美丽的假山和花坛”……他们不但学会了观察,而且无形中也学会并积累了许多词。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带领学生,小至课本的一幅插图,大至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都一起去观察:近处是什么?远处有什么?从上到下都有什么?颜色是什么?……学生们会很有兴趣地去观察,他们的观察能力也会一步步完善。

三、发展想象与思维

发展思维能力是提高说话能力的关键。在形成说话能力的过程中,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敏捷性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训练听说能力必须和思维能力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在说话时做到言之有物,就必须要千方百计增强学生的想象与思维的活动量。在看图说话教学中,我利用图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然后有条有理、形象生动地说出来。课下,我也会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观察事物,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一次,我让他们观察天上风云变幻的景象,启发他们说“你们看,天上的云朵像什么呢?”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说:“像飞马”“像浪花”“像美丽的花朵”“像棉花”……尽管他们是七嘴八舌、随意回答,但也促进了思维,丰富了词汇,还学会了比喻。

四、积累词汇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要狠抓词汇的积累,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词汇,表达时才有内容。积累词汇要鼓励学生从一点一滴去积累,要有滴水穿石的耐性。

首先,从教材中积累词汇。在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好词好句,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进一步熟记并能背诵,输入大脑储存。

其次,从课外读物中积累词汇。低年级学生当然还要依靠大脑储存,对于中高年级除脑记外,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从课外读物中摘取好的词句,并让其定期交换阅读各自的笔记本,以达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

再次,从社会交往中积累词汇。在与他人交往中,一方面要注意运用好词好句,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的功效;另一方面,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注意他人话中的好词好句,及时记忆,以丰富自己的词汇。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说

对于小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丰富生动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例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做手工,让学生折纸船、编花篮、做风车等,做完后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并适当加一些想象。这样,学生在制作时手脑并用,不仅提高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培养了爱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加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重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培养 篇10

我们都知道,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 那么, “语文素养”的根在哪里?当然是“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换句话说, 语文学习的“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涵义, 积累语言文字材料, 掌握语言文字规律, 发展语言文字能力。说白了, 语文教学的重点不是强调所读的内容, 而是应该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基于语言文字进行理解能力的培养, 才符合文章“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内在机理。譬如, 语文是一辆车, 车上装载着丰富的人或货物, 语文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不是车上装载了什么, 而是什么内容该用什么车装, 怎样装才是最恰当的。假如是人, 就用客车、轿车, 如果人少就用小车, 如果是贵宾, 还要用好车;假如要运货物, 就要用货车, 当然还要看是什么货, 可以分别选用不同的车。“语文”牵扯的内容很多、很杂, 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 也就是要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用车来比方, 所谓“语文素养”, 就是一看就知道该用什么车, 货物的等次、数量、重量、远近以及成本等综合因素都考虑进去。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张志公先生就曾对语文教学的任务作过通俗而生动的说明:“语文教学的首要的、专门的任务是学习、使用语言文字。文不通理不顺, 说话结结巴巴, 就什么也谈不上。包子铺卖包子, 切面铺卖切面, 各有专司, 不能一个铺子什么都卖, 捎带着卖点别的, 未尝不可, 不能卖的样数太多。……让语文课背的包袱太重了, 什么都搞不好。”可是现在不少语文课喜欢标新立异, 不管学生的基础, 背离了阅读学习的基本规律, 脱离语言文字, 或大而化之谈“人文”说“精神”, 或断章取义地“多元”解读, 或不得要领地活动讨论。比如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 就把重点放在讨论爱情和批判封建家长制上;学习《神的一滴》, 就结合现实谈环境的恶化, 讲环保的重要性;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讨论生命的意义, 学习海伦·凯勒的坚强。且不论主旨是否准确, 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语文课还是在学习语文吗?实际上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语文是个筐, 什么都能装。语文学科学习的主要载体是文章, 无论是应用类的各种文本, 还是各种文学作品, 无一不是语文学习的对象。有人说,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思维、审美、文化、做人、做学问, 这些似乎都是语文课要涉及的, 但语文毕竟只是一个学科, 如何能承担起这些责任呢?这就要回到语文的根本上来, 在这么多任务中什么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呢?当然是语言文字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

即便从我们个体的阅读经验看, 文章的理解也是基于语言文字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文本, 提醒“课堂教学不要打水漂”。她还谦虚地说自己在钻研教材上, “且不说深与浅, 就是‘准’也十分困难”。钱梦龙先生也说“教一篇文章之前, 我总要反复地读, 一直读到确实‘品’出味儿来, 才决定怎么去教。”名师尚且反复读课文, 学生怎么就能离开文本学语文呢?遗憾的是, 我们有些老师忘记了语文的使命应该是基于语言文字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忽略了本该由学生进行的研读, 跳出文本, 借多元解读之名行东拉西扯之实。结果是表面上热热闹闹、风风光光, 实际上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阅读教学的规律就是必须通过品味和学习文本语言来理解内容, 感悟人文精神, 提高语文素养。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立足点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莎士比亚的语言丰富深刻且富有诗意;梭罗的文字质朴本色, 洗净铅华又充满智慧;海伦·凯勒的语言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如果这些语言特色没有涉及或者仅成为一种标签, 学生的语文学习一定是失败的。

那么如何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呢?关键就在于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 传承人类的智慧, 可以说是各学科共同的任务, 但是将思维和语言文字结合在一起训练则是语文学科特有的责任。语文学习的显性表现就是听、说、读、写, 但这方面能力的高低主要是由思维水平决定的。无论听读, 还是说写, 都要经过一系列、多层次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语文学科正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 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语言文字被理解被创造的心理过程。品味语言文字必须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实现, 思维训练又必须借助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才能落实, 两者不可分割。教材中所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不仅是语言的典范, 而且是思维的典范。这些作品映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是语文能力训练和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的语言进而理解其内容, 又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思维途径和方法;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怎样的思维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还要让学生懂得作者的思维成果 (思想) 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的, 使学生从语言和思维的结合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常常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指的就是要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出发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文本阅读教学不能脱离语境, 随便解读。

阅读文章要从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开始, 沿着文本的思路, 品读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体悟作品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 还要对作品的形象进行审美理解, 包括对作品背景、形象的象征意义、典故和各种意境描绘的技法等方面的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已经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学生学习时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 进行情感性的领悟, 以达到审美理解。比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字面的基本意思:回想当初出征时, 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 大雪纷纷满天飞。接着应引导学生沿着文本的思路, 品读语言文字的情味, 在这里, 作者并没有直接诉说内心的苦痛和对家园的眷恋, 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今昔对照的两幅画面。这是久戍的征夫历经了艰苦卓绝的战事, 九死一生回归家园时的眼前之景和联想画面。看似平淡, 却又高度集中、典型。这里既有“增其哀乐”的“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的反衬手法, 也有强烈冲击读者心灵的对比运用。同一个“我”, 但有“今昔”之分, 同一条路, 却有“杨柳”与“雨雪”之别, 而这一切都借助对比和反衬, 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我们读到这段文字, 思维的触角也就自然地伸向了旅人的心灵深处, 深深地体味了他那饱受战争之苦和离别伤痛的哀怨。在这个基础上, 进一步过渡到对作品内容的抽象、概括的理解上, 就可以获得对整首诗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不仅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还要训练学生凭借概念进行抽象思维。品味语言、感悟形象很重要, 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段意的概括、情节的梳理、人物的分析、中心思想的概括等也很重要。既要让学生能够对具体直观的形象进行抽象概括, 也要让学生能够把抽象的概念、思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比如“思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我们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述时就会生动丰富起来, 既可以说“思念像春天的雨丝, 柔柔的, 总让人牵肠挂肚”, 也可以说“思念像夏天的蝉声, 充斥于整个天地, 缠着绕着, 想逃也逃不脱”。阅读作品, 要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 既要“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从具体到抽象, 从现象到本质, 进行抽象和概括, 通过多层次的分析、综合, 实现对作品内容的全面深入理解。从对语言的感知到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全面理解, 目的都在于了解作品到底写了些什么, 又是怎样来写的。

上一篇:慢性脑缺血下一篇:银行风险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