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音乐

2024-08-18

高雅音乐(精选12篇)

高雅音乐 篇1

谈到高雅音乐, 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金碧辉煌的维也纳金色大厅, 白发苍苍的指挥家正在带领乐团成员演奏着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又或是一位高贵的歌唱家正在用美声唱法诠释着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高雅音乐成为了普通老百姓遥不可及的象牙塔, 仿佛只有高学识高智商的人才能够欣赏和理解, 而还在小学校园里学习的孩子们就更加无从体会了。

上午听了一位老师在三年级教授的一堂音乐课, 课程的内容是学习一首蒙古族儿歌。教师在歌曲的学习之前, 放了一首德德玛演唱的《草原夜色美》。优美的旋律加上浑厚的女低音, 本来是想给我们营造一种悠然自得的草原生活景象, 但是孩子们不仅没有陶醉, 反而用古怪的眼神相互张望, 最后竟然哄堂大笑起来。等下课后, 我仔细询问了几位同学对于这首歌的感受, 大家都觉得这种粗粗的声音和圆润的美声唱法平时没怎么听过, 觉得很奇怪。

听到孩子们这样说, 不禁让我愕然。想起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则新闻, 说的是上海音乐学院, 为了普及高雅艺术而举办了音乐会, 每场的票价不过区区3元钱, 可是来欣赏的中小学生却寥寥可数。当主办方和众多中小学校联系, 向他们推荐一台台精彩演出的时候, 却只有两家学校表示出了兴趣, 而大多数学校都以学生功课太忙, 票价太高而婉拒。难道高雅音乐真的是如此晦涩让人不可亲近吗?还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它?

京剧, 集杂技、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武术、表演等艺术门类为一体, 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又有几个人还津津有味欣赏呢?就连我这个音乐老师也曾经不能理解它的美, 但是一次全国教育学习却让我对它彻底改观。那是一场亲身体验的表演, 不是在家中看着电视屏幕, 而是坐在戏院里, 舞台上的人物精美绝伦, 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从古代飘然而至。那本觉得拖沓的唱腔竟如此华美, 只随着戏里的情节跌宕起伏, 荡气回肠。

原来, 真正的艺术之美是要走进他, 慢慢去体味, 在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去欣赏。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 一打开电视电脑, 充盈于耳中的几乎都是流行音乐, 中小学课堂也极少开设关于如何正确欣赏古典音乐的课程。其实艺术欣赏也像是认识一位朋友一样,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不熟悉的时候, 我们会觉得难以理解, 那复调的复杂性, 外文歌剧中的语言欣赏障碍, 对音乐时代背景的一无所知, 各种地方戏曲中腔调与方言的各异, 都影响着我们。但是, 一旦欣赏高雅音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就像是吃饭喝水那样的简单平常, 孩子们能够在稀松平常的高雅艺术氛围里成长, 那么我想, 这些所谓“高雅”的贵族艺术, 也能变得“下里巴人”, 十分可爱。

高雅音乐 篇2

昨晚国家大剧院的哥哥邀请我观看“德国斯图加特合唱团”音乐会,位于第一排正中间的第一号、二号座位呀,距离指挥仅3米,天大的面子了。一窍不通的我在高雅中忍受高雅。

德国斯图加特合唱团,德国顶级合唱团-曾获德意志合唱大赛冠军,献艺卢塞恩音乐节。

斯图加特合唱团最大的特点是以人声演绎各年代和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其效果可媲美专业的器乐演奏。成立30余年来,斯图加特合唱团建立了十分广泛的欧洲人声和合唱曲目,包括从早期巴洛克一直到21世纪的作品。

斯图加特合唱团在艺术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不但经常受邀参加欧洲各地重要音乐节,还与EMI,Sony和Carus共同制作了超过80张专辑,其中有多张赢得国际唱片大奖,如:Edison荷兰爱迪生唱片奖、Diapason d’or法国金音叉唱片奖、Classical Internet Award网络古典音乐奖以及11座德国唱片奖。该团在国际上也备受推崇,曾受邀于1989、1992、2004年举行北美巡演,于1988、1996、2002、2006年举行亚洲巡演,并且还分别于1987和1996年受世界合唱联盟之邀,参加在维也纳和悉尼举行的第一和第四届世界合唱大会。

昨晚的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就连不懂音乐的我也听得十分陶醉。连续三次返场谢幕之后,在观众热烈持久的掌声中,该合唱团又演唱了一曲中国传统民歌“小河淌水”才结束该场演出。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

悠扬的曲声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久久回荡„„

明晚,又有朋友邀请我北京音乐厅欣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重奏组专场音乐会”。盛情难却,今晚我只有恶补一下相关知识了:

交响乐很难听懂,我一直听不懂这里到底是表现什么?那儿又是表现什么?

后来我感觉音乐更多的是靠我们去想象的,它本身并不明确具体。比如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最后一段写抗敌胜利,它的主题和马蹄声“哒哒啦、哒哒啦”的节奏很相似,我们一定会产生一种联想:喔,这可能是军队,是骑兵队在奔驰。音乐本身根本看不到马,也看不到跑,只是从节奏产生出联想而已。而这种联想的产生要有一个特定的条件,就是马必须在跑。如果马不跑,站在那里,音乐就没有办法表现它了,那么,一个新的问题就出来了,你怎么知道它是马而不是牛?或其他别的什么?

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音乐的描绘性、叙事性是非常有限的,它只限于客观事物中那些有音响的、有节奏的、有动态的也就是运动中的事物。因为音乐是一种音响的、一种听觉的艺术,它存在于音响的运动之中。如果跟音响和运动这两种特性没有联系的事务,音乐要想“描绘”它们就比较难了。所以说,音乐的特长不在于描绘,也不在于叙事,它的长处是抒情。比如我们心情激动了、情绪紧张了,心就跳得快。音乐表达这种心情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紧张的比较快的节奏;如果心情平静的时候,自然就松弛下来缓慢下来,于是音乐的节奏、速度也慢了。音乐还有一个特长,如在表现忧愁忧虑痛苦发怒盛怒这种情绪的时候,可以把它们的各种层次很细微地表现出来。

音乐是通过作曲家主观的感受写出来的,因此它的主观性是很强的。而听的人呢,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音乐创作跟其它艺术有些不一样,文学写出一部小说来,创作已经完成了。戏剧写出一个剧本还不够,还要演,这是二度创作。音乐呢?除了这个二度创作外,还有一个三度创作,就是听众如何来欣赏和理解这个作品,就是说听众也要投入到这个创作中间去,这样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才算全部完成。

高雅音乐怎能曲高和寡 篇3

事实上,艺术欣赏水平只和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有关,而和收入高低无涉。支付得起高雅艺术门票的富人未必就能体味到高雅艺术的真正魅力,在门票昂贵的高雅艺术殿堂里依旧不乏吃零食和打呼噜现象,其实就是明证。而对于收入不高的普通公众而言,收入低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欣赏高雅艺术的需求与能力,相反,恰恰是昂贵的门票,成了架设在普通公众中的高雅艺术爱好者与他们所向往的艺术殿堂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此外,从高雅艺术本身的发展来说,所有的艺术其实都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与体现,它们必须与普通大众有密切的接触与互动,在这方面,贵为高雅艺术也同样概莫能外。失去普通公众参与观赏的艺术必定会因为失去民间的滋润与给养而丧失生命力。假如高雅艺术始终摆出一副高高在上、为富人服务的架势,那么离真正的曲高和寡恐怕是不远了。

当国内的一些音乐会将最便宜的票放在最拐角的位置时,国外的一些高端音乐节已经将离舞台最近的区域留给最便宜的站票,这种音乐艺术的分享意识,显然值得我们借鉴。

令人欣慰的是,珠海已经开始尝试“打开艺术之门”系列公益普及文化活动,每月举办一期,听众可免费入场,这不仅是对普通公众高雅艺术需求的正视,更有望为高雅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雅音乐 篇4

一、注重音乐的感受性

德国美学家席勒在他的文章《美育书简》中提出美育, 美育是什么?简单地说是审美的教育, 深入进去, 是通过艺术中的美来感化或感染他们的心灵,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而一个逃避、憎恨音乐的人, 是谈不上发展音乐能力的, 所以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必须牢牢抓住审美感受这根主线。我们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方式辅助感知, 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 入情、入境、动情、想象, 体验音乐所表达、描绘的各种丰富多样且细致的感情色调, 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感知和体验, 利用录像、美术作品中的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 将学生很快带入音乐情境。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时, 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欧洲乡村的影片, 解说者解释道这就是贝多芬到这个乡村后, 感受到乡村的宁静、怡人的风光而创作了这部风格别致的《田园》, 再来欣赏这段高雅音乐时, 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可爱;听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 人们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从《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声中, 可以想象到那个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的动人画面, 并从内心感叹祖国山河的无比美好。《义勇军进行曲》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黄河大合唱》又使多少人受到鼓舞。那亲切优美的民歌、色彩斑斓的民间器乐演奏, 如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清新华彩的广东音乐等, 不仅能够使人获得音乐的美感, 更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二、注重音乐的表现性

音乐牵动技能, 技巧连着情感。我们知道, 音乐是最讲技术的学科, 没有技术就不能谈创造和高层次的欣赏, 而技术不通过艰苦操练是难以上手的, 但是艰苦的操练会让人感到枯燥而乏味, 这点正是审美极易丢失的客观原因, 然而我们的主观上就要强调音乐的审美意识。在音乐教学的内容中, 有的是能直观的感受到的, 离审美就近, 如贝多芬在精神和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创作的《第九交响曲》, 以磅礴的气势号召全世界人们团结起来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瓦格纳称之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 没有人可以超过他。”《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以其雄壮崇高之美鼓舞了多少热血儿女为了革命理想而奋斗, 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马思聪一曲《思乡曲》又唤醒了多少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有着语言不可比拟的力量, 焕发出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说:“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 更雄辩的语言———音乐便全副武装地登场了。”我们应该始终抓住音乐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 在它那里找到根源, 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注重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中, 音的排列组合的多样化, 节奏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力度的变化、调式调性的变化, 如西洋的大小调式, 中国的民族五声、六声、七声调式等等, 从而把各种风格的作品表现在我们的面前, 但是这种多样又是有规律的, 正如建筑一样, 虽然丰富多样, 但也必须遵循建筑学的规律来设计和施工。音乐上也是这样, 如作品《梁祝》的结构为奏鸣曲式, 但它必须和其表达的内容相吻合, 从而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 而用小提琴把中国这古老的民间爱情故事演绎得如此完美, 成为经典之作, 这实在是一种创新。在音乐的审美意识中, 通过感受美来表现美, 这是审美教育的一般进程, 而创造是最高层次, 音乐作为时间过程的艺术, 它的存在紧紧依赖于人的创造活动。在欣赏、表演、创作三个基本环节中, 都少不了人的想象力。不仅如此,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 也正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我们常可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 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流露, 尽管稚气十足, 但毕竟是其创造真情的再现。学生不仅有创造的需要, 而且有创作音乐的能力。创作活动中, 教师营造好学生“参与”的氛围, 强化“进入”的心理诱导, 循序渐进, 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力所能及, 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作潜能。所以教学必须注意想象力的培养, 鼓励独特见解, 有意识地增加创造性内容, 提倡在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中运用能力, 掌握技术。教师再适时予以鼓励, 尊重学生的创造, 由于好奇心、好胜心驱使, 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境便油然而生, 参与实践、渴求成功的良好的教学情景也就随之形成, 实实在在地完成美育的一般过程, 这是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 也是音乐学科的特点所在。

四、注重音乐的情趣性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潜意识中所盼望的, 并积极地动脑动手去实现自己所盼望的事物, 音乐心理从本质上说, 是使人的整体心理结构处于自觉、自主与自由的发展状态, 人是有了情绪才想唱歌的。一首乐曲, 往往因心境不同而感受相异, 同样的音乐能力的发展, 也必须建立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 因为美育是诱发的, 而非强制的, 这是我们强调兴趣的原因。兴趣是能力的基础, 学生只有在对学习的知识怀有浓郁的兴趣的时候, 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兴趣是不能给予的, 也不可能是仅以单纯的技能传授和练习来唤起。另外, 作为艺术的音乐往往是直觉的、意会式的, 没有明确的答案, 音乐可快可慢, 能强能弱, 这种模糊性、主观性的把握, 就全在自己琢磨了。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中的琵琶领奏好像渔夫一边摇橹一边歌唱, 而其他乐器在每句最后长音的齐奏又如众人的应声和唱, 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表现得生动有致。在欣赏这一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领略我国古代音乐作品的意境, 从而引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在音乐教学中, 要设计情趣盎然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情趣, 另外增强学生兴趣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雅音乐 篇5

2、同学们,春有希望和辉煌,夏有火红和热情,秋有金黄和成熟,冬有雪白和宁静。这就是我们深受的祖国,四季如画,蓬勃昌盛,下面请欣赏由李晓玮老师带来的女声独唱《我爱你中国》,掌声欢迎她!

3、同学们,相信大家对二胡是非常熟悉的,因为我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民乐团的小二胡家们吱吱呀呀地练习着二胡。可是你们听过二胡高手是怎么拉弦的吗?下面让我们欢迎张松老师为我们带来二胡名曲《赛马》,掌声欢迎他!

谢谢张松老师用二胡为我们描绘了气势壮观的草原景象,同学们,这可是需要很深的情感表现力才能表现的哦,再次感谢张松老师技艺精湛的表演!

4、同学们,接下来要出场的是我们学校的传奇人物——林文吟老师,她曾获得过中国十大网络歌手的称号,并在我们温州大小音乐赛事中获得过无数荣誉,但你一定很少有机会正儿八经地听她唱歌,现在机会来了,让我们掌声欢迎她为我们带来歌曲《传奇》吧!

5、同学们,如果说林老师是我们龙湾通俗歌曲的女一号的话,那么接下来要出场的娄忠剑老师则可以称之为龙湾通俗歌曲的男一号了,听他唱歌,你会不由自主地热情澎湃,好了,那还等什么呢?快用掌声欢迎他为我们演唱《外面的世界》吧!来,有请!

6、同学们,你们觉得娄老师唱歌好不好听?要不要让他再来一首?那林老师唱歌好不好听,要不要让她也再来一首?好的,下面就请同学们一气儿欣赏他们带来的对唱歌曲《美丽的神话》,掌声在哪里?

7、同学们,每年的艺术节比赛,我们都能发现一批批优秀的小歌手、小舞蹈家和小乐手,那你们知道荣获今年龙湾区2014年中小学艺术节声乐比赛第一名的是谁吗?不知道了吧?下面就让大家认识认识两位来自永昌一小的同学,她们将为大家带来的是今年的参赛曲目,童声二重唱《

》,掌声欢迎„„

7、同学们,笛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非常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它的表现力非常地丰富,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接下来我们将请出龙湾区音乐教研员,也就是我们电声乐团的团长,王良勤老师为大家演奏一曲《京调》,让我们用热情地掌声欢迎他!

8、同学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热热闹闹开展的时节里,让我们用音乐去回味一下军民的鱼水深情,也用心去聆听一下那红色的革命歌谣,请欣赏李斯妮和朱佳饵老师带来的男女声对唱《万泉河水》,掌声欢迎他们!

9、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乐团的老师们不仅有唱歌唱得好的,舞跳得好的,还有很多老师还会作词作曲呢!当然了,能兼得这三者的老师就更厉害了,下面将要出场的周秀珍老师就是这样全能型的音乐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自己编创的歌曲《小巷恋曲》吧,掌声欢迎她!

10、同学们,有一种花,它开在山间,不张扬,不做作,只以耀眼的红静静等待黎明的到来;在革命期间,以这种花命名的革命曲目更是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无限拥戴;下面,方凤静老师将为我们带来这支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映山红》,掌声欢迎!

11、同学们,不论阳光或是雨露,只要心中的彩虹依旧,生命就会变得热烈澎湃。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世界多一些感动,也让我们自己拥有美丽的心情,请欣赏孙 璐和陈 秀老师为我们带来歌曲《美丽的心情》,掌声欢迎她们!

高雅音乐 篇6

中外电影音乐令学子陶醉

音乐会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的主题是“致敬中国电影”,演奏的曲目包括影片《开国大典》配乐——交响诗《红旗颂》序曲、电影《白毛女》组曲、电影《红色娘子军》组曲及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主题曲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红色革命电影的经典交响配乐。下半场的主题是“国外电影配乐,浪漫与经典”,大学生们欣赏到了激昂的美国西部影片《七侠荡寇志》的著名配乐《漂亮的七个人》、《时光倒流70年》中缠绵悱恻的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及奥黛丽·赫本经典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月亮河》等极具生命力的电影音乐作品。音乐会现场,音乐与电影完美结合,相辅相成,令人如痴如醉。观众一边聆听着悠扬的乐曲,一边跟随着大幕上跌宕起伏的电影情节,重温过往美好的岁月与时光。

特别是在音乐会进入到尾声时,观众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们站起来长时间鼓掌喝彩,使得乐队不得不在盛情之下又为台下千余名观众加奏了三曲。指挥戴中晖在音乐会结束后说:“今天中国电影乐团演奏得尽心尽力,清华的师生们听音乐的素质也比较高,台上台下互动得好,所以演出效果非常不错。”

高雅音乐时尚化,传播效果会更好

本次视听交响音乐会是中国电影乐团继今年3月29日在清华大学首演后再次走进校园。中国广播艺术团“高雅艺术进校园”交响乐高校巡演项目负责人安娣说:“向大学生输送鼓舞人心的、提供正力量的经典艺术作品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中国广播艺术团书记陈玉玺指出:“高雅音乐走进大学非常有意义,因为大学这个园地培养的是天之骄子。熏陶大学生欣赏音乐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对整个社会都更有意义。”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举办。该活动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中国电影乐团计划每年做5场、全国做50场这样的演出。谈到经费来源,安娣坦言困难很大:“学校演出是公益性质的,我们现在在跟部分企业进行沟通,希望有更多各界爱心人士、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支持我们。”

谈到高雅音乐如何被大众接受、如何接地气,陈玉玺表示:“原则上要保持高格调、主旋律,但高雅音乐如果能向大众化、民族化和时尚化靠拢,传播的效果会更好。我们这次的电影音乐试听音乐会将声音和影像结合就是一种创新的探索,希望这种方式能与年轻的观众更贴近一些。”

Q:音乐周刊记者

A: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洪教授

本刊记者:艺术教育中心的学堂及音乐厅等主要设施主要是用于教学还是商业演出?

赵洪:我们作为综合性大学,并没有专业的艺术学院,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场馆,把高水平的演出引入校园,让师生受益。当然,场馆运行也有成本,所以还是会考虑一些经营化的方式,本质还是为了培养人服务。

本刊记者:今年3月中国电影乐团带来的电影音乐视听音乐会,在师生间的反响如何?

赵洪:上次演出的反响很不错,因为电影音乐本身就比较喜闻乐见,另外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也让大家耳目一新。所以从艺术普及的角度来看,这种由浅入深的音乐表达方式,加上王纪宴老师在音乐会中做的一些普及型的讲演,观众就更容易理解并能跟上音乐的脉络。

本刊记者:您怎么界定高雅音乐?您认为高雅音乐如何才能更好地被年轻的学生接受?

赵洪:如果从欣赏能力来说,大家可能比较喜欢通俗一点的,通俗的艺术形式更源于生活,更贴近人们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因此不需要具备比较专业的知识就能够欣赏。但对于古典音乐,理解起来就需要专门的训练,就像我们都会跑步,但是要成为刘翔,就必须需要专业训练一样。我们大学的使命就在于培养同学们对高雅、古典音乐的审美能力,希望最终能够丰富大家的艺术审美形式。

本刊记者:针对学生,艺术教育中心的活动票价上有什么优惠?

赵洪:我们主要观众,80%还是校内的,还有一部分是在中演票务通买票,或周围高校同学。我们有个保护性政策,就是60元以下的票要凭证件购买,但允许一人买两张。

本刊记者:您觉得现在的大学艺术教育还有哪些方面的欠缺?

赵洪:我们希望能得到教育部、文化部更多的支持,一方面支持团体来校园,是因为培养艺术家需要资金支持;一方面因为大学并不是靠商业运作,所以也需要成本上的支持。

高雅音乐 篇7

最近,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研讨会纪要》的文件精神, 在高校大学生中有人进行一次综合性的问卷调查, 在此次调查中, 大家几乎没有人说自己不喜欢音乐, 喜欢音乐已经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时代标签, 一种共性。但是具体说到什么是音乐, 音乐都包括什么, 音乐可以分为哪几类, 大家就大都了解的很少了。在大学生看来, 说起音乐脑子里呈现的就是流行歌曲。83%的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 能说出大量港台歌星的名字和歌曲, 但真正了解世界优秀流行音乐的人却寥寥无几。

再就是大学生音乐基础比较差, 懂得五线谱的人在统计的人群中还不到5%, 更不用说对简谱的理解和运用了。大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只是看着歌词或者随磁带或CD哼唱。很多学生喜欢的只是流行音乐, 对民乐、交响乐、民歌等不了解也不感兴趣, 当然造成现在这种局面和当今的大环境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匮乏说明社会对其他乐种的重视度还是不够的。

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修养落后的问题情况, 从中央到地方提倡高雅艺术, 扶植严肃音乐呈现出日趋强盛之势。早在上世纪末, 前国家副总理李岚清同志, 在《关于高等院校提供交响音乐的讲话》中就强调了具备必要的音乐文化修养是提高青年知识分子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要让高雅音乐进校园。最近,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提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 提升审美素质, 形成健全的人格。现如今, 如何让严肃、高雅的经典音乐作品走进普通高校的课堂, 介绍给大学生, 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高效的音乐教育工作必须首先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让高雅音乐真正走进我们普通高校的课堂.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

首先, 应当让大学生了解有关音乐的基本知识;其次, 要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兴趣;再次, 社会也要积极的行动起来, 为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定期免费采取演奏与讲解的形式为学生举办交响乐音乐会, 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受到音乐的熏陶。

二、是发挥因特网辅助音乐教学的作用, 深化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随着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普及, 传统音乐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在教育领域, 依托电脑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不再是新鲜事, 但运用因特网辅助音乐教学却还是一个亟待关注和深入探究的新领域。如何借助于这全新的平台和视角, 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激发音乐潜能,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已成为摆在每一个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因特网辅助音乐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 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音乐教学以新的含义。

(一) 实施因特网辅助音乐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并在反复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自主性得到了张扬。例如, 在圆舞曲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表现藏族人民欢庆丰收, 赞美家乡那种自豪喜悦的心情, 理解藏族歌曲那种高远激越的风格。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课前让学生上网作一些有关素材的搜集整理工作。比如:音乐家的生平资料、代表作;器乐常识;声乐作品音响资料等等。这样不仅丰富了老师的教学内容, 最重要的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再是被动的看书上的资料, 而是充满热情充满激情的去通过网络自己去理解, 去感受自己喜欢的歌手和音乐,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通过老师的指导也加深了老师和学生的协作关系。

2.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和提高。利用因特网辅助音乐教学可以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上, 在教授民族乐器的时候, 无论教师讲得多么仔细, 学生总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因特网, 从中找到了介绍该乐器的有趣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 学生很快就对乐器的形状、音色、演奏手法和代表曲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音乐教学得到了优化。

(二) 实施因特网辅助音乐教学的目标

1.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在现代教学中, 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知识, 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音乐课中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 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 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很大一部分因素来源于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而实践这些环节时我们会发现, 有些形象性的场景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的。如:歌剧《刘胡兰》《洪湖赤卫队》选曲欣赏。为解说歌剧是由哪些艺术组成的这个问题, 可以通过G00GLE搜索的方式, 找到了介绍这些歌剧教学的网址, 让学生观赏了歌剧片段、欣赏歌剧选曲, 并插放一些音画结合得非常出色的flash作品,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作品。视听立体效果感染着学生, 启发着他们的想象, 使他们仿佛亲身进入那一幕场景。这里无须语言, 视听美拨动了学生们的心弦, 纷发出美的赞叹!网络让他们把一些过去只能靠凭想象的抽象的词汇, 变成了课堂上真实的观赏、真实的情感体验。

3.全方位优化音乐教学。因特网辅助音乐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包括音乐学习 (歌唱、器乐、乐理、音乐知识及世界音乐文化) 、音乐欣赏 (世界上各类音乐作品、音乐会实况) 、音乐创作 (各类音乐创作软件) 、音乐交流 (音乐学习、欣赏、创作) 等全面的高效益立体化音乐学习环境和资源。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开发这些音乐网络资源, 并最终使学生处于优良的学习环境之中。

音乐教学借助网络的强大性能, 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应开阔视野、大胆创新, 以科技为先导大胆改革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让高雅音乐真正走进高校校园。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落后的现状,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如何让严肃、高雅的经典音乐走进普通高校的课堂。

关键词:高雅音乐,普通高校,课堂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研讨会纪要》

高雅音乐 篇8

古今中外都十分注重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教育就非常重视艺术对人的教化作用, 孔子说:“兴于诗, 立于礼, 成与乐。”古代儒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为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乐就是指音乐。西方国家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 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原则, 要求自由人应该具备“七艺”, 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高雅音乐的欣赏情趣和欣赏能力, 用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 形成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让真正美好的音乐占据学生的心田。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焕发出火花。”高雅音乐的欣赏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表现, 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过一堂音乐课后说:“大家都知道李四光是地质学家, 但很少人知道他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钱学森是大科学家, 但很少人知道他是画家, 他从小就受艺术的熏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而且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了得, 可见, 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必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指出:“德国是一个崇尚文化艺术、重视美育的国度, 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不了解音乐, 不懂乐器的, 这或许是德国人为什么富有创造力的谜底之一。”可见高雅音乐欣赏能力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 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源泉之一。作为历史教师, 我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 引领学生走向高雅艺术的殿堂, 即使是为他们打开一扇音乐之门, 也已经很满足了。

据我调查, 中学生在现阶段接受的音乐教育十分有限, 尤其是音乐欣赏水平十分薄弱, 有的学校把音乐课等同于唱歌课, 甚至只教学生唱些流行歌曲, 学生对经典的、高雅的音乐基本一无所知。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生不仅需要, 而且有能力对高雅音乐进行欣赏, 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所以我在讲到音乐章节的时候特意加强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必修3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2007年1月人教版) 一课的“19世纪音乐流派与杰作”内容编写十分精细, 而且19世纪正是高雅音乐鼎盛时期, 贝多芬、莫扎特、约翰施特劳斯等的传世经典作品经久不衰, 他们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感官的享受, 而且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当时辉煌的历史, 这恰巧给了我很好的尝试机会。

“一般来说音乐欣赏有三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 (即好听) , 是比较肤浅的欣赏。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 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 除了官能欣赏以外, 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采用自创的听、想、说、读、听、评六步教学法, 满足学生的官能的欣赏需求, 引导学生学会感情的欣赏, 最终达到理智的欣赏。

一、听———选择浅显易懂的乐曲, 快乐地感知音乐, 打破高雅音乐的神秘感。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 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 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是必须用耳听的, 如果没有学生的聆听作为基础, 那么任何的欣赏策略都是错误的, 这好比是一座空中楼阁, 好比是纸上谈兵。所以即使是历史课, 音乐这个章节的内容也一定要坚持以听为中心, 要播放相关乐曲, 即使是典型片段也行, 多花些课时是值得的, 因为多花的这些时间也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高雅音乐有时也称作严肃音乐, 很多人认为这种音乐很难接受, 听不懂而且枯燥乏味, 所以不愿意去触碰, 其实有很多乐曲是很容易听懂的, 所以在刚上课的时候我选择了浅显易懂的乐曲, 以打破高雅音乐的神秘感。如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完全不需要去思考, 只需要跟着旋律任思绪飞翔就可以了, 一段乐曲播放后, 学生都沉醉其中, 有闭着眼睛享受其中的, 有忍不住想翩翩起舞的, 有自我陶醉的, 当我对学生说这就是高雅音乐, 这就是严肃音乐, 这就是交响乐时, 学生都很兴奋, 感到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乏味, 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想———放飞思绪,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把抽象的音乐变为感性的认识和体验。

高尔基说:“在听音乐时, 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学会想象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必须做到的, 欣赏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补充听觉的感受, 把自己特定的情绪放在音乐意境中。联想和想象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重要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源泉, 所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音乐欣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欣赏的时候, 我会适时提出一些问题, 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让学生想象这个乐曲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在蓝色的多瑙河边, 如果你是里面的主角你在干什么?又如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 想象一下开篇的“当当当, 当”给你什么感觉, 响亮的小号声音又给你什么感觉, 分别象征着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 在欣赏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自主地理解音乐, 构建学生个体对音乐独特的理解。

三、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通过感知的碰撞让思想的火花形成燎原之势。

欣赏必然会有感受, 尤其是音乐欣赏, 每个人的感受都完全不同, 只有充分交流才能获得更丰富的感受, 所以一定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尤其是在学生不知道作品背景的前提下最直接、最原始、最纯真的感受, 这是教师最应该保护的, 因此不论学生说什么, 我都以欣赏的、期待的眼光看待, 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如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后学生个个踊跃发言, 有的说感觉好像自己在一个宫殿里翩翩起舞, 有的说好像自己在平静的湖边漫步, 有的说好像自己已经拿到了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在自己的梦中陶醉……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 瞬间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命运交响曲》片段播完后, 很多女同学都说感到十分恐怖、可怕甚至不想听了。又如很多男同学可能是电玩游戏玩多了, 所以他们说听到的是一种邪恶的力量。当这一个个思想的火花迸发、碰撞、交汇、融合后, 它已形成燎原之势, 一系列的对话实质上已经使学生对音乐形成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罗素曾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 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所以在此教学过程中, 我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音乐知识上的相互对话和碰撞促进了双向交流, 在互动中, 交流各自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审美状态, 加深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受。

四、读———深刻理解作品的历史内涵, 实现历史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音乐本身就属于人文科学, 每一首音乐作品的产生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动人的典故,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必须联系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历史背景等。高中生要深刻地了解作品就必须“读”懂这些作品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元素, 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欣赏音乐时产生想象并进入乐曲所展示的特定意境, 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从而顺理成章地把音乐和历史完美地结合。其实, 学生在经过听、想、说三个阶段后也都急切想知道这些作品的更多内容, 所以在欣赏的同时我把事先准备好资料进行投影, 如:“《英雄交响曲》创作背景:贝多芬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802年, 贝多芬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 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 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 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 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 成为一个暴君!’说着, 走向桌子, 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最终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 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 《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通过作品的欣赏, 学生不仅看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那段历史, 而且看到了贝多芬鲜明的政治倾向, 更感受到了浪漫主义作品注重性情、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 突出了个人感受的鲜明特点” (必修3第115页) 。

所以通过在欣赏过程中投影适量的文字信息, 可以使历史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中,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视角观察赏析高雅音乐的习惯和能力,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掌握音乐欣赏的一些方法。

五、再听———挖掘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 完成从情感体验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一般来讲, 音乐作品至少要听两遍, 才能完成从感性感知到理性认识的听赏过程。第一遍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表现方法和音乐形象, 完成从感官感知到情感体验的提高。第二遍综合赏析, 主要是在分段赏析音乐的基础上挖掘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 完成从情感体验到理性认识的提高。所以在了解作者和作品内涵后必须让学生再听一遍刚才的音乐, 这时候学生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欣赏也更投入了。在分析《蓝色多瑙河》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如何欣赏之后, 再欣赏的时候, 学生都可以说出一些东西, 有的说听到了对自由的渴望, 有的说听到了生命的活力, 有的说听到了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了解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创作背景后, 学生恍然大悟, 当乐曲再次响起时, 听得更加入神。一个片段听完后, 都听到了命运的敲门声, 听到了和命运的抗争, 听到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听到了昂扬的斗志, 很多学生不再是害怕和恐惧, 更多的是无惧和无畏。通过再听过程, 学生已经对作品形成了深刻的理性认识。

六、评———开拓艺术视野, 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达到审美感受在个体中的内化, 实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由情感的欣赏上升到理性的欣赏, 而写音乐随笔、音乐散文、音乐品评等将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及作品所赋予的情感体验和自己的观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是提高学生自我欣赏水平的最佳办法。高雅音乐经典作品很多, 在有限的一堂历史课上不可能介绍所有的作品, 所以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 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陆续播放了《茶花女》、《卡门》、《天鹅湖》等作品的片段, 并投影了这些作品的情节、作者简介、作品特点等, 然后要求学生回去就其中任何一个作品的片段并围绕其中的一个侧面或某一个点写出自己的感悟, 通过这个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欣赏的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经过以上听、想、说、读、听、评六个阶段的教学过程, 引领学生走向高雅艺术的殿堂, 学生不仅掌握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作品及作品的社会背景和特点, 而且在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促进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乐观、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适应了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宁.感悟贝多芬.科技创新导报, 2009, (33) .

[2]翟书艺.浅谈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以《西方音乐史》教学为例.中国西部科技, 2007, (5) .

[3]刘建刚.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草根文化VS高雅文化 篇9

草根文化和高雅文化,究竟谁才是应该是我们娱乐文化消费的主流?

跟大家一起聊聊

@王梓nana:我支持赵大叔的观点。普通观众从来不以草根和高雅为评判标准,只有“好不好看”。艺术是用来享受和带来快乐的,上纲上线只能苦了艺术家自己。某人倒是高雅,儿子不也低俗了么?比起一夜成名会误导孩子,我更觉得积极正面的教育才是关键,跟草根无关。

@autumn434:草根也是一种文化,但草根文化之所以称为草根,就是因为他的漂浮不定,不能根植长久,可以博得一时之笑,但不可效仿和学习,因为孩子还不成熟,一旦接触不良的东西太多了,就会失去自我,走上极端,对人的成长没有好处!

@fyloveyr:虽然郁钧剑也不是什么高雅艺术,但艺术真的不应该这么娱乐化。自娱自乐没问题,但把他们推成主流就是国家整体艺术领域的灾难!

@流浪医生:普通观众的自娱自乐有什么不好。而且不接地气的所谓高雅真正懂的人又有几个?附庸风雅。

@heye711225:说草根文化误导了青少年,那是太高估了草根的能量。青少年被误导,更多的是要媒体反思,看看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所做的事情就能知道,到底是谁毒害了我们。

@166434648:什么是高雅?艺术是需要分三六九等的,我并不鄙视草根,我也能接受草根,但草根就是草根,草根要是能等同于高雅,那么它为什么还被称为草根?

@yangxiaobei1991:草根文化是什么?是我们最先接触到的文化。那些所谓的大师们,是一开始就懂得高雅的么?草根又怎么了?只要观众觉得开心,和是不是高雅有什么关系?

@心雨1234:文化的多元化本来是正常的,也是社会的需要。我们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并且都应当给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但现在的问题是到处充斥着草根文化。他们是为了服务大众,还是为了一夜成名?或是为了利?他们到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acFAN:所谓高雅的文化其实早年间很多是草根。艺术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生活。《诗》三百,《国风》就是草根;《汉乐府》是草根;宋词是草根;元杂剧、四大名著都是草根。沙翁的戏最初也是给普通市民看的,交响乐也是由莫扎特、贝多芬从贵族艺术发展到平民艺术,并从此开拓新市场的。

通过朗读教学陶冶高雅情操 篇10

一、朗读感受语言之美

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读书听, 有时还尝试配乐朗诵。在朗读中, 让学生领略《春》的艺术魅力, 感受《我的自白书》的震撼力量, 体会《醉翁亭记》的人文传统, 欣赏《登高》的气势与胸襟。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朗读的兴趣大大高涨, 书声琅琅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了心灵和语言的升华。

二、朗读体悟文章主旨

出声的读, 方能读准发音, 大声朗读, 方能有抑扬顿挫。读出语感, 体会词语的妙用, 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技巧, 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 都会在朗读中得以解决, 而且还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这方面的益处,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切身的体会。

三、朗读陶冶人的情操

同是一篇诗或文, 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 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给听着的感受、感染、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好的朗读, 人们会由衷的发出赞叹:“真美”!朗读时, 语气的轻重, 语速的快慢, 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 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 扣击他们的灵魂, 拨动他们的心弦, 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 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 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朗读激发人的想象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 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的。朗读, 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 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感觉的就是借助合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所以, 我们说联想和想象是语言的翅膀, 朗读, 则是托起这双翅膀的空气。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联想和想象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没有联想和想象就失去了语文课的魅力。这样, 他们就会有联想和想象的欲望。让学生在朗读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使他们展开双翅自由翱翔于语言的天空。

五、朗读激发学习兴趣

有人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加强朗读大有裨益。说到激发兴趣, 不单单是在课堂上, 更可以延伸到课外, 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我在网络上就经常用到“中国朗诵网”、“声之韵朗诵网”等网站寻找朗诵资料, 并向学生们推荐这些优秀网站, 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高雅的儿童运动 篇11

当然,选择适合孩子的运动非常重要,除儿童武术、儿童舞蹈及儿童健美操等适合儿童锻炼的项目之外;高尔夫、网球等看似成人的运动,如果孩子有兴趣参与,也可以尝试,对于提高孩子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等非常有益。

儿童高尔夫:锻炼手眼腰的协调性

(马益文教练: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毕业)儿童高尔夫运动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让孩子一味地发力击球去锻炼他们根本不存在的肌肉,而在于让孩子在标准的挥杆当中锻炼手、眼、腰的协调性与配合度,促使神经系统的迅速发展。同时,让孩子了解高尔夫的规则,熟悉其所包涵的文化和礼仪,对孩子的气质发展也有一定好处。

提醒:控制力度和强度,避免长时间的单纯肢体运动。

儿童网球:强化空间判断能力

(白宏亮教练: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系毕业)儿童网球使用的是海绵球,重量极轻,同时球拍轻、小、拍柄细,易于挥动,孩子在击球当中手肘等关节不会受到大力的冲击。儿童网球对于反应能力、平衡能力、注意力都有很强的训练作用,最突出的是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回球当中强化空间判断能力和手脑协调能力,这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提醒:训练时间应该控制在每天半小时左右。

儿童足球:培养团队配合意识

(殷红博: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足球运动是所有球类运动中最均衡的运动,人的全身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孩子能从中获得力量、速度、耐力、平衡能力等,能锻炼灵敏性和协调性,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很有好处,还能获得最初的团队配合意识。

提醒:严禁孩子们用头顶球和铲球,必须教会孩子正确地保护自己。

让高雅艺术走进农民工群体 篇12

一、思想上重视农民工, 视他们为兄弟姐妹

农民工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 特别是9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 大量农民从农业转移出来, 形成的一支新生的劳动大军, 他们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统一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 善对农民工, 是树立积极的世界观。艺术中心的班子在组织干部员工学习中, 引导大家一是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看农民工的历史性作用。经过学习, 大家认为, 在现代快速发展的城市中, 最苦最累的活是农民工干的, 流出辛劳的汗水最多的是农民工, 幢幢高楼由他们建设, 条条道路离不开他们建筑, 就是我们这座耗资四个亿的现代剧场与附属设施, 都是农民工一砖一瓦砌起来的, 是辛勤劳动与汗水浇灌成的。农民工对于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 他们是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 是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强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也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尊重农民工就是对这个时代的敬重。二是从全面小康的社会进程中看农民工的贡献。我们引导员工分析自家背景, 指出85%的工作人员过去居家都在农村, 农民工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在农村一人出来打工, 就能拯救一个家庭, 他们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三是从现实身边看农民工已经融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 城市因她们而精彩, 她们是我们身边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我市地处江苏沿海, 属泛长三角经济区, 近年以来, 随着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个国家战略的实施,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市的城镇扩张迅速,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也越来越庞大, 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农民进城务工其总人口数已近10多万人。努力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更好的履行大剧院公益文化服务功能,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层层分析, 使全剧院人员增强了对农民工的亲和力, 树立与他们同呼吸, 共命运, 自觉为他们服务的自觉性。

二、主动对接农民工, 构筑服务新平台

艺术中心大剧院作为政府投入的事业单位, 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针对一般农民工平时在条件上和时间上都很难有机会走进大剧院看高雅演出的现状, 我们实施积极的文化服务, 通过“请过来、走进去”的办法, 主动与农民工联系, 变被动为主动。一是建立组织。剧院成立了由院长挂帅, 分管经理负责的农民工文化服务中心, 全年制定详细的为农民工服务的计划, 并进行量化分解, 制定全年为农民工服务的方案。二是开辟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渠道。每当有重要演出, 都为农民工留出部分票务, 在重要节假日前还与农民工较多的单位联络, 邀请其来剧院内参加活动。2011年12月22日, 中国上海民乐团来剧院演出, 我们为四个工地140名农民工送出专场票, 国家级二胡演奏大师邓建栋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 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农民工, 让他们有幸现场感受大师的魅力。中国国家京剧院来剧院演出现代戏《红灯记》, 这出戏几十年前可谓家喻户晓, 当剧组来演出时, 我们在票务十分抢手的情况下仍然免费留出60张票送到在建的金鹰工地农民工手中, 满足了不少人的夙愿。剧院还主动与市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联合, 开展了发扬五四革命精神的“服务农民工春风行”活动, 在举办的重要广场年节日演出场所, 邀请农民工登台参加同台演出, 此举受到农民工的特别欢迎与喜爱。因为有对农民工不一般的感情, 剧院与农民工建立了特殊的情谊, 让他们感受坐在现代化的大剧院中有种特有的温馨。

三、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丰富农民工精神世界

为唤起全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 努力挖掘当代新型农民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展示他们充满阳光, 乐观向上, 负重前进的精神风貌, 在近几年中, 歌舞剧院十分注重用先进的文艺作品去影响与塑造当代农民工的群体形象。创作人员会同本市的一些主要文艺创作骨干, 先后深入到不同职业群体的农民工中去, 采集第一手资料, 挖掘他们的精神闪光点, 先后创作出一批反映农民工生活状态和心声的文艺作品, 有的在当地报纸上发表, 有的被排练搬上舞台,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作品深受到农民工的喜爱。一些当地创作的反映农民工的优秀作品不断被剧院搬上舞台。东台市创作的反映农民工的小淮剧《我是你的留守妻》, 亭湖区五星老年艺术团创作的小淮剧《搬家酒》等都在剧院舞台演出。由市牵头组织的连续五年奔小康文艺演出, 剧院对反映农民工的作品都进行特别的看好, 尽最大力量给予方便。同时在平时演出的组台中, 只要有好的体裁我们都积极推荐。去年9月一首创作反映农民工留守儿童得到党和政府关爱的音乐作品少儿二胡情景表演《告诉妈妈》, 就在我们剧院积极推荐下, 连续两次参加全市艺术教育与关心下一代调演, 并荣获金奖。年底该作品又获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现场会调演银奖, 在该作品中参与表演的16名小演员队伍中, 有7名农民工的孩子参加现场演奏, 我们都邀请农民工参加现场观看。

上一篇:煤矿防尘技术下一篇:数字化应用于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