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精选12篇)
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 篇1
信息技术课程教授的是一种动手实践能力,是小学生新的、终生有用的、创造发展的基础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信息技术的特点,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动手实践的能力。它是一种基础能力,是创造发展的基础能力,是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我们谈信息技术离不开其存在使用的主体———人,在小学就是学生。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小学生的一种动手实践的、创造发展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在小学就是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手实践、创造发展、终生有用的一种基础能力。认识到这个特点,我发现这与“三生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价值教育目的与能力提升具体要求不谋而合,对于我们进一步改革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顺应时代的需要,实现学生个体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体现“三生教育”理念进行探讨。
一、教师转变信息技术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失败,甚至伤害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能够超前反映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三生教育”的教育理念恰好就是这样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将“三生教育”理念贯穿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必须认真学习其基本理论与主要观点,明确根本任务,才能做到转变、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三生教育”的教育理念指导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以下十个条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引导他们自己消化吸收;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自己计划安排;提供多样的行动舞台,引导他们自己展示潜能;提供多样的行动方案,引导他们自己鉴别选择;提供多种交往机会,引导他们主动沟通交流;提供独特的群体环境,引导他们进行特色互动;提供多彩的生活现象,引导他们自己思考综合;提供生动的行为表现,引导他们学会进行反思;提供回顾自我成长的途径,引导他们体验生命过程;提供多因素、多关系的现实,引导他们归纳分析,提出自我发展目标。这些观念,将指导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三生教育”理念。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文化建设,能为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创设“体验”情境。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区域专门展示这些作品,增强学生继续学习与探索新知的信心与动力,同时其它同学也可以观看这些作品进行学习与借鉴。这样的做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良好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存感受环境。总的来说,丰富教室文化建设的主人是学生,且这是一个在学习中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
二、指导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学习
1. 正确的学习心态、适应学习要求
同学甲:“哇,下节就是信息技术课了,我知道一个游戏网站,里面有很多小游戏,上课我教你玩!”同学乙:“好的,还有很多同学不知道,我们都教他们玩。”这样的情景我想很多信息技术课教师都遇到过,学生玩游戏的问题让很多教师,包括家长头痛不已。每周一节课的信息技术课学习时间,有的学生不珍惜,偷偷地游戏,不但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的积极性与心态也在慢慢丧失,最终一事无成,这是浪费生命中有限学时间的表现。针对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需要什么,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主动地回到学习中;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通过给学生讲述珍惜时间的小故事,帮助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以快乐的、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如果能按时、按质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奖励一定的时间开展健康的游戏娱乐,愉悦身心,煅炼心智,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达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要求。
2. 指导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设备的管理,更是适应学科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学生要能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的人际合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首先,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要在小组内将任务进行分工完成,最后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呈现完整的作品,就需要学生意识到与他人共处的重要性,善于与同学交流、沟通,善于表达,承认并尊重别人的意见。在懂得有效合作的学习环境中,会滋养学生向善、求美的精神,并享受合作学习过程中创造出成果的喜悦,也促使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向上。其次,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容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鼓励学生改正错误、并不断探索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它分为三个方面,即信息素养、独立学习、社会责任。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而“三生教育”的实施也恰恰要求:开展信息教育,其侧重点应该从“会用电脑”,向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信息素质转变,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身学习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1. 信息素养
学生只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电脑课的区别和联系,透过教学中“烽火狼烟”、“学富五车”、“算盘、算筹”等故事的讲授,使学生感知信息的传递、获取、加工、存储,真正激发出他们的信息意识,为下一步培养其信息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会计算机技术,并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进行使用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这种能力是现代社会安身立命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有了这样的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获得先机与优势,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获取生活中各方面的知识,创造美好的生活。
2. 独立学习
知识经济造就的知识社会,各类知识信息急骤膨胀,对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掌握多少知识,而更重视掌握多少技能。这些技能帮助人们在必要时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并学会它,这就是终身学习,它促使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并要求人要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这对应了认识生命、学会生存、创造生活的理念。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学习有困难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阅读课本、询问同学等)学会,让他们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懂得如何克服困难,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知识执着追求。
3. 社会责任感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网络高度普及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的讨论从来没间断过。对生活经历贫乏、文化水平不高、心理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教会他们分清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现实世界为主,网络学习为辅;指导他们分析、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学会自我保护。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工作,不传播有害信息,不利用技术做有害于信息安全的事,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在网络中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不沉迷于网络时空,使用网络做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总的来说,要让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丰富知识层次与结构,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智力需求;学习生活知识提升生活品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的同时,积极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生教育”的理念为现代学校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制定了目标。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上的探讨只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实践“三生教育”理论的一些思考与做法,为了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我将会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应用其理念,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尊重生命、适应生存、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而努力!
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 篇2
以“三生教育”为抓手 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双江县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全面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力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工程,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开展‚三生教育‛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学校集初中、高中教育为一体的办学特点和学校办学宗旨及管理目标,立足校情,健全‚三生教育‛工作机制,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及研讨工作,扎实开展‚‘三生教育’百项体验‛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一、学校基本情况
双江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是县内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属省二级一等完中,承担着全县的普通高中和勐勐片区的初中教育任务。校园占地226亩,校舍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学校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现有60个班,其中高中30个班1539人,初中30个班1114人,全校在校生为3260人,现有在职教职工273人,学校于2006年开通了校园信息网,拥有标准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9个,阅览室、图书室各1个。建有国家标准化考试考场30个,‚双江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一个,多媒体设备配臵到每个班级。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立足校情,坚持以‚学风好、环境美、质量高‛为奋斗目标,以‚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确定‚稳定初中,发展高中,提高质量,突出特色‛这一发展思路,不断探索适合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的路子。
二、开展“三生教育”主要做法
学校党政领导及各处室充分认识到‚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为此,学校加强对‚三生教育‛的组织领导,形成了全校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方案抓落实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保障‚三生教育‛的有序开展, 建立领导、各处室、全体教师共同抓的良好格局,成立 ‚三生教育‛办公室及‚三生教育暨健康教育‛教研室。‚三生教育‛办公室设在学校德育处,‚三生教育暨健康教育教研室‛妇委会。根据上级统一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双江县一中‚三生教育‛实施方案》,制定学年教学计划;组织选聘、培训优秀的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担任‚三生教育‛任课老师;积极参加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的各项培训和研讨会,召开专项工作会议,积极落实上级要求。目前,全校‚三生教育‛各项业务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明显,较好顾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三生教育‛
1、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学校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探索和改革,在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尤其重视学生道德养成、竞争意识、实际动手能力、社会实践和适应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我校将‚三生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努力发挥其重要育人作用。我们着力提高‚三生教育‛课堂教学水平,充分挖掘各学科‚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形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严格按照课堂教学计划实施课堂教学,把‚三生教育‛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在推进工作中,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解决突出问题,逐步健全‚三生教育‛的教学保障机制。
2、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把‚三生教育‛融入学生活动。每学年由德育处、团委牵头,按照学校三级管理的模式,把‚三生教育‛融入年级、班开展的各项学生活动中,分层次、分类型、多形式的组织学生开展‚三生教育百项体验‛活动。结合双江县一中特点,在军训中开展‚三生教育‛专题活动,新生在入学军训时,就进一步了解中学‚三生教育‛,培养坚毅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存态度。由团委统一组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暑期‚三生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做到有目的、有组织、有内容、有实践、有知道、有经费、有考核,严格按照双江县一中学生活动申报制度执行。把‚三生教育百项体验实践活动‛与课程学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实习活动等结合起来,形成集体实践和个体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相结合,平时实践与假期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格局。
3、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三生教育‛骨干力量。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实的要求,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把‚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学生管理干部培训的内容,纳入学生管理干部教育规划加以落实。培养学生干部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和班级‚三生教育活动‛的开展。
4、紧紧围绕素质教育,通过树标兵、立楷模、‚结对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自我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等方面。德育处从统一思想,突出育人、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班团结合、骨干为先、全面推进,科学规范的进行。采取先进学生与后进学生‚结对子‛,强化学风严格考勤,组建班级学风监督小组等方式。具体从下面五个方面来实施操作:一是正面引导,弘扬正气,建立自我 教育的引导机制;二是探索‚隐性教育‛途径,将自我教育贯穿始终;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分层次、分群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体系;五是建立一系列评价体系,通过考核来落实各项管理、教育措施。
5、抓好日常管理,全面推进‚三生教育‛。在日常管理中,着力抓好‚一日生活制度‛管理。从学生的早操、早自习、课堂到课率、晚自习、夜宿等五方面着手,抓实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管理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要求班主任做到‚八个一‛: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每学期至少致家长一封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班会;每月召开一次班委会;每周至少进一次宿舍;每周至少查一次到课率;每周至少查一次早操;每周至少查一次早读、晚自习。通过班主任老师的督促教育,让同学克服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学习与休闲、与生活的关系。
6、抓好‚六个载体‛。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及校园文化活动六项常规工作为平台,大力推进‚三生教育‛工作顺利实施。一是‚三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做到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和县情,激发学生勤奋好学,增长才干、培养品格。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贴近学生、健康活泼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增爱国之情感,强社会之责任,立报国之志向。二是‚三生教育‛融入集体主义教育。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作为班级上课、开展活动的阵地,通过教室的相对固定,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为开展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奠定基础。积极开展如‚团队大比拼‛、‚先进班集体‛、‚文明教室‛、‚文明宿舍‛的评选活动,以年级及班级之间的各类文体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的同时,更增强学生的团体凝聚力,将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生活中。在青年团员和学生党员中进一步加强对‚八荣八耻‛等政治理论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明晰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积极向上的集体主义。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紧扣‚三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因此,我们把‚三生教育‛的内容、活动与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情感上、思想上的变化联系起来,重视他们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四是‚三生教育‛贯穿法制教育。开展《校园刑事案件的预防》、《法律与校园生活》、《珍爱生命,远离犯罪》、《毒品——请远离我们》等系列讲座。在每年12月举办法制宣传月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宣讲、知识问答等方式,开展法制教育、校园安全教育。五是安全管理教育中强化‚三生教育‛。一是每月进行全校消防安全检查,排除事故隐患;每年由保卫科组织一次由学生参加的消防安全自救演习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的紧急疏散演练,每天对校园进行巡逻; 二是每天定期组织对学生宿舍违规电器、违禁物品清查,不定期对学生晚归情况进行查处通报;三是坚持离、返校登记制度和查夜点名制度保安全。周末学生持离、返校在宿舍管理员处登记备案;每天由值日教师对各班学生住宿情况进行点名,保证学生按时作息。三年来,该制度实施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精力方成效显著。四是每个学期要求班主任根据学生特 点和季节特点召开至少三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普及自我安全防范知识。五是通过各年级的《思想道德》课程向学生灌输法律、道德意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人生观和世界观。六是‚三生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坚持做到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拓展学生的个人素质。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积极组织‚三生教育‛的相关活动。开展‚先进班级‛、‚星级文明宿舍‛、‚优秀小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固定评比活动,培养我们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勤奋、自律、文明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健美操街舞大赛‛、‚迎新晚会‛、‚元旦联欢‛等形式多样的大型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参与能力,让所有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张扬,个人价值得到肯定。
三、开展“三生教育”取得的成效
通过全校上下齐抓共管,扎实积极开展‚三生‛教育教学研讨,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和体验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教育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我校中考连续17年居全县第一名,高考上线率连续7年居全市同级同类学校第一名,近4年高考上线率达100%。2013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超过沧源、镇康、耿马三个县之和,学校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被表彰为‚云南省劳动技术教育先进集体‛、‚云南省青少年科技示范校‛、‚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全国百所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
双江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
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 篇3
【关键词】三生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 渗透
一、“三生教育”概述
1.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的神圣、价值与意义,从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它是“三生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领悟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从而牢固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理念,在生命层面上做到珍视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和爱护自然界的其他生命。
2.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就是使人学会生存。生存是生命在时间中展开和发挥的过程。生存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知识层面上把握生存规律,在意识层面上强化生存意志,在实践层面上提高生存技能,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生存教育的本质是衍生出各种应急避险技能并磨练毅力意志。
3.生活教育。目前经常有青少年学生自杀的事件出现,主要根源不在于心理疾病,而在于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匮乏,在于人生所信奉的一些价值合理性的丧失。生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健康、高尚的生活目标和生活观念。人的生活是生命和生存的统一,因此,生活教育的實质在于引导和启迪人们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明确生活的目标,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生命鲜活,让生命幸福。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1.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三生教育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设有课前5分钟打字的环节,我有意识地下载一些经典书籍的片段,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著作的语句,然后导入打字系统,让学生在练习打字的过程中输入这些优秀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反映的一些关于成长、生命的思考。在网络“搜索引擎”的实践练习中,可以出具一些搜索的主题,如“活着”图片搜索,教育学生明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而且属于所有关心你的人,珍爱生命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在“自然灾害”的搜索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要防患于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在讲述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等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理解它的概念和实质,还要让他们认识到编制计算机病毒程序和入侵他人网络的行为是不道德的,甚至可能构成犯罪。要让学生建立起信息技术应用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专题网站制作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保护动物网站的制作中提升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爱动物和自然的思想。制作网站的主题可设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有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才能切实保护自己,不被毒品危害。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三生教育。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素质在各个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途径和保证。
在电子小报兴趣小组中,可以以“校园文明”“心理健康”等主题让学生进行设计比赛,学生设计完后,利用投影、橱窗公开展示作品,使全校师生从中深切体会到绿色、文明、健康、卫生的重要性,从而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Adobe Photoshop兴趣小组中,可以结合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制作贺卡,通过电子邮件给教师、父母送去节日的祝福。在活动中,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体验了感恩,知道了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3.教师在“言传身教”中渗透三生教育。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即学生具有模仿、接近、趋向教师的自然倾向。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用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信息技术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活感悟告诉学生,网络是虚幻的,不要在网络中迷失了自己,要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服务我们,不要让网络控制我们。
三、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三生”教育的内容,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而造就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而促成了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要的潜在人才。
参考文献:
[1]鲁建清.“三生教育”:体育教育的本质回归[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07).
[2]高玉珠.探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2).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三生教育” 篇4
一、充分利用物理学家的故事, 启迪学生确立人生观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不少学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不珍爱自己的生命, 产生轻生、自杀、残杀、伤害别人生命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这些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理解不够,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而高中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地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科学家一心致力于为人类谋求幸福, 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品质, 教师可在相关章节中对学生作适当的介绍, 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例如, 在讲《天体运动》时可以给学生讲霍金的故事, 他在21岁就被医生断言“只要得这种病的人最多不会活过两年”, 但是迄今为止他还在顽强地活着, 在轮椅上生活了四十多年, 尽管行为极其困难, 而且只剩下右手的一个大拇指能够移动, 操作鼠标, 却完成了《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续篇》、《霍金演讲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果壳中的宇宙》等众多书籍.在死亡, 疾病面前, 在充满苦痛的肉体折磨过程中, 他挑战生命的极限并获得成功.在访港期间霍金便勉励同样全身瘫痪, 曾经要求安乐死的香港青年斌仔:“只要有生命, 便有希望”.学生听后大为感叹, 他一个残疾人都能做得那么出色, 而我们身体健康的人更应该如此.再如法拉第、爱迪生, 法拉第他凭着自己不懈努力, 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爱迪生一生完成了2000多项发明创造, 其中他为了发明白炽灯先后用了1600多种材料来做实验,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灯丝的使用寿命, 他和他的助手为寻找有效灯丝材料, 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 最终在金属行列中找到了钨这种耐高温、寿命长的材料, 为世界带来了“光明”.诸如此类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追求人生的价值.
二、课堂学习中, 培养生存能力
现在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上了硕士、博士, 但是生存能力不强, 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特别是创造能力明显不足.从本质上说是他们人际关系差, 与他人合作能力不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主要就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课堂内容培养学生交际、合作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1.在探究课程中, 学会与他人交流, 评价他人
学生的探究能力虽然和科学家探究活动有所不同, 但是其基本要素是相同的, 具体环节是:问题—事实与证据—解释—评价—交流与合作.其中交流与合作包括了解别人的工作, 与合作者商讨, 分工交流等.学生经常这样做就会用自己的语言表明观点, 还学会了与他人交往.只有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够成长, 才能得到发展.人际交往, 是人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每个人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同时通过他人的反馈, 认识完善自己.
2.实验教学中, 学会与他人合作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许多实验需要几个同学分工完成, 安排试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分组情况:学习好与学习差、动手能力强与动手能力差、表达能力强与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根据不同试验做出调整.这样学生在试验中就会相互了解, 互相尊重, 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 启迪学生热爱生活
目前, 从生活观看, 学生对生活的追求、向往, 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信心不足, 信念会产生偏差.本来教育的终极是使人幸福, 但有人只追求个人狭隘的幸福, 只注重物质享受.而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泉, 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 进而改变生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方面显得非常重要.物理学科的教学目的归根到底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利用物理学科自身特点促进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值得物理教师关注的问题.让同学们适当进行野外考察、环境调查或社会访问, 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物理学知识, 还可以扩大视野, 锻炼体魄, 增强劳动观念, 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另外, 研究性学习可以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巨大的舞台, 更有利于释放潜能, 有了这些活动学生就会向往美好生活, 不至沉迷于网络、恋爱或其他不利身心健康的活动中.
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 篇5
浅析“三生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至关重要:1.生命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2.生存教育解决学生安身立命问题;3.生活教育使学生磨砺成长;4.“三生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三生教育
素质教育 健康成长 和谐发展
“三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为本,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三生教育”是一次教育上的变革,因为它是一个从理论的高度把传统教学中长期以来模糊地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观念,清晰地展现出来的过程。教育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途径培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需要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个体。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三生教育”更具有人性和操作性。“三生教育”的目的说锝简单一点就是要培养有能力的人,但现实的矛盾是教育过分强调了知识的获得,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的知识并不待等于能力,学生拥有知识并不等同于拥有能力,善于运用知识付诸实践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有可能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也才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人。实施“三生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家庭幸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基本途径。“三生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通过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生命教育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命教育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现在不少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活动少了,作业多了,他们忘记了生命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学生生命个体的活力来源于对生命的体验过程。传统教学中,一味追求考试分数的“至高无上”,这是对生命个体的漠视。“缺少生活体验的过程,再鲜艳的花朵都会枯萎,再有活力的生命都会枯竭。”因此,实施“三生教育”,要进行体验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生命知识,珍爱生命。例如:安全教育中,面对地震、火灾等逃生自救的演练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对漠视生命而轻生的人,对犯罪而将被处决的人,可以通过家人或他人的感受,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深化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二、生存教育解决学生安身立命问题。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问题。例如: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生活体验,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识,获得生存乐趣。
三、生活教育使学生磨砺成长。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是“三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生命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感悟到生命的价值,掌握生存的本领,才能提高生活的质量。正如陶行之所主张的:学生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生活,在生活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四、“三生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生教育”的实施,对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会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例如,实施“三生教育”以来,通过开展以“让生命充满爱”为主题的演讲报告会和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构建了一个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创造美好生活的大德育课堂。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阶段性的矛盾凸显,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各种供需矛盾突出,自然而然的在教育系统内表现出来,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使功利主义、眼前利益思想四处蔓延,教育这块净土也躁动不安!一哄而上。导致教育精神的缺失,教育传承品格的缺失,再上加教育方法的缺陷,培养人的目标和现实社会的碰撞,产生了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畸形诉求。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似乎把一切都包容。无意间使得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负担、身体负担、经济负担都过重,大家都在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实实在在抓应试教育。如何培养人、塑造人变成一句口号。“三生教育”的实施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遵循人的品格塑造和行为养成规律,按照规律来推进,使人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出现了在学生的心灵养卫、品格塑造上在幼儿园塑造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塑造幼儿这样一个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幼儿园教幼儿怎样当大学生、当科学家、当领袖等理想教育,所谓志存高远,在大学教学生怎么当幼儿,怎么打扫卫生、要讲究卫生、要尊敬师长、要尊敬父母、要富有爱心。古人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按照人的成长规律返本还原。“三生教育”使学生的品格教育、行为养成走到符合成长规律的道路上来,大的方面讲,就是使学生走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三生教育”弥补了以往教学中之不足,素质教育变成了现实,在强调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强调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在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三生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了有条理地学习、生活、锻炼、娱乐的品格。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三生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三生教育”使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了环境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以一个更加成熟、饱满的生命姿态走向生活,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2.沈德立主编《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三生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篇6
关键词 三生教育 班主任 工作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104-01
生命、生存和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会不深、生存过度依赖家庭和学校、生活阅历缺失,这就使班级三生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任务变得更加艰巨,班主任就必须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价值;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提高生存能力,保护生存环境,把握生存规律,培养生存意志,树立正确的生存观;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班主任在三生教育工作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三生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
一、以人为本,树立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意识
在“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让学生懂得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班级“三生教育”的生命教育应侧重于安全教育,从而提升學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具体做法如下:1.抓住学校组织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我始终把安全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每个学期都有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防震演练、食品安全讲座、禁毒防艾宣传、交通安全、防火演练等等。作为班主任,抓住学校开展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十分必要。2.运用身边的安全事故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开展班级安全工作的过程中,我始终把平安校园,安全班级建设摆在第一位,只有学生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才可以谈生存的本领和幸福的生活。主要方法是通过身边的安全事故进行教育,如:学校门口发生的交通事故,新闻报纸上报道的各种重大安全事故,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宣传片等,这些事故的危害和损失同学们都很清楚。基于学生对这些案例的理解更加具体和深入,运用好这些案例,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事故,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在“三生教育”的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以上两种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防震减灾知识,禁毒防艾和防火知识等等,并通过演练让学生掌握交通、防震、防火等的互救自救技能,最终做到让学生懂得生命,理解生命和珍爱生命。
二、抓牢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生存意志
在“三生教育”中,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确立正确生存意识,掌握生存规律的教育。目前我班还有同学无法做到正常起居、按时上课、学习时积极思考问题,更有甚者没有礼貌,没有正确的生存意志和立足社会的基础,更无法谈什么生存本领和技能。我及时开展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进课堂学习活动,通过联系家长、坚持到位、狠抓落实等各项举措培养学生礼貌待人,遇到老师和家长要问好;按时回家、按时起居、按时早晚读和积极参与课堂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我的努力实施和有效落实,班级学生的文明礼貌、生活、学习等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三、落实知识教育提升学生幸福生活指数
在三生教育中,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针对小学生进行生活的教育,我主要侧重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同时统筹安排各学科早晚读和作业时间,协调好师生关系,指导学生正确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学生的童年梦想,帮助寻找学生应有的幸福生活。
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 篇7
“三生教育”以生命教育为核心, 首先就是要将生命作为一种肉体的、感性的、自然的、被动的自然存在物来看待;还要将生命作为自然力、生命力、能动性、创造性的自然存在物来看待。当我们将生命看待为前者的时候, 是从最初最原始的状态去研究的, 一个生命的诞生是神圣、纯洁而又富于希望的。人们总是对充满希望的新事物充满了热爱, 自然而然地对生命也就产生了热爱, 这种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真诚而炽烈。这样的思想感情就从“三生教育”的“生命教育”中体现出来。首先明确的是“三生教育”教会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在形式上, 要树立对自身生命、他人生命和其他形式的生命的尊重;在内容上, 要正确认识生与死的问题;在本质上, 要树立生命是以人为本的根本, 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是人类的最高原则。那么, 在这样的一些理念中, 生命不再是单一的一个个体而存在, 已经上升为一个群体甚至是整个人类统一体乃至万物的一种生命的“爱”, 这样的爱就体现在尊重、热爱和以人为本上。
人的生命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 更是一个社会过程。生命是一种自然界的源动力, 没有生命, 整个世界将没有生机与活力, 不去创造, 不去发展, 停滞不前的生命没有任何意义。那么我们认识生命就从肉体的、感性的、自然的层面上升为能动的、创造性的自然存在。生命一旦存在, 就会面临与除自身以外的环境的接触和交融, 在这一过程中, 难免会碰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三生教育”不仅教会每一个人明白生命的产生、发展和变迁, 同时也用委婉的方法和适当的态度直接教会每个人知道生命的脆弱。没有洪亮的口号, 也没有强硬的手段, 就是自发的教育每个人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 也要学着关爱别人的生命。关心人类的生命的同时也要维护动植物的生命。扩大了关爱的范围, 也就提升了热爱的程度, 更是加深了“三生教育”蕴含在生命教育中的生命之爱。
二、生存之爱
生命一旦作为个体存在于社会中, 生存的基本技能是其发展下去的一个必要条件。“三生教育”的生存教育不仅要教会每个人生存的能力, 而且让每个人明白生存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不会生存就不能让生命鲜活, 就更谈不上去完善生命也不会知道什么是生活。具体地说, 生存是人的本能, 一个社会的素质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会学习、会生存、会生活的下一代。生存教育帮助我们了解生存知识, 掌握生存技能, 提升生存意志, 增强生存本领, 确立正确生存意识, 掌握生存规律的教育。有生命就有希望, 有希望才能有追求, 有追求才能更好地生存, 体会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在劳动、工作中, 不断地去创新, 这就是生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真诚的友爱之心, 生存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我们必须学会交流、学会理解、相互合作。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生存, 在生存中体会生命的存在, 领悟生命的真谛。生存不是刻意去理解为对生命的演变, 在生存的过程中, 我们体会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形式多变的情景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们通过简单的生存技能, 获得了生存的工具和手段, 在不断的发展中, 我们通过不同的生存工具和手段又创造了适应我们生存的外界环境。因此, 我们热爱劳动, 我们彼此合作, 共同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在这一过程中, 始终起推动作用的还是对生存的友爱之情, 我们并不因为生存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挫折而否定生命, 以一颗友爱之心对待生存困境所带来的一切不顺心, 不畏惧, 不气馁, 勇敢地通过生存脚步一步步去完满自己的生命之花。
三、生活之爱
“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每个人正确的生活态度, 告诉人们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权力去追求幸福。我们现在停留在对生活的一种“无知”状态, 不能真正意识到我们正在处于生活的这样一种状态, 所以没有过多地去体会和珍惜。生活是生命在生存的基础上的更完美的演绎, 拥有了生命, 我们就拥有了资本通过生存去生活中实现我们的理想, 实现理想也是一定意义上的一种对生活的答复。但是, 我们更多的人不能明白生命首先是要活着, 然后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标。都想也都应该过有尊严的生活、过体面的生活, 这是每个追求幸福生活的人的最高境界。但是我们也应该在恬淡平静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就是一部电视剧, 每个人都是电视剧里的那个主演。两者实质上的不同是, 生活并不是像电视剧一样可以评各种奖项, 我们的生活, 由我们自己主宰, 最后需要的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肯定和责任。
或许会有人问, 我们应该怎么去热爱生活。每一分每一秒, 我们时时刻刻在体验生活, 用我们的生命去担当, 不抱怨生活中的琐碎, 不畏惧生活给的考验, 不敷衍生活赋予的责任, 更不能随便给自己的生活下一个固定的意义。因为人生的轨迹一直变化, 不会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到永远。有很多可能性和机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从来不会有人一直处于低谷, 一直生活贫穷, 当然也不会有人一直富裕, 一直处于巅峰, 起起伏伏的生活更充满了对生命的可塑性以及对生存的挑战性。我们应该无条件地热爱我们的生活, 这样等同于热爱我们自己, 热爱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 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 让我们更接近于本身的美与善。
四、爱之启示
现实生活中, 我们的理想可能会被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所磨砺, 挺过去的就能够成功, 没办法坚持下去的可能会被淘汰, 更多时候会被名利物质所鼓动或迷惑, 我们难免会迷茫或者彷徨。在做出选择时候可能会存在错误的判断, 甚至摈弃我们宝贵的一些品质, 比如真诚、友爱、同情和善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的真实情感, 那么将成为一种可怕的生物, 根本不能称之为人。一个人拥有了生命, 这是最基本的, 通过生存实现本身的意义并不难, 难的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实现自己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 篇8
一、语文教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沃土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 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 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并不单指其工具性一面, 即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和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种能力, 它更包含着更广阔的人文思想内涵, 从品德到价值、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从生活到追求、从生存到意志……包含于“三生”的各个层面。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必成为三生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生”作为人的素养和发展的核心, 决定了它必成为语文教学的内涵, 当语文教学渗透“三生教育”时, 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
二、语文教材中的精美文章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优质素材
在语文教材中, 作品多为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认真阅读这样的作品, 对学生的人生观、生命观、意志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上实现课内外信息的重组, 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以情动人, 这样的教学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也是为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 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 使它呈现出生命状态。具有内在生命状态的知识, 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 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循着“三生”主题漫步在语文新教材所呈现的文学海洋中, 我们处处都能发现闪烁着“三生”光泽的作品。比如《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爸爸的花儿落了》、《热爱生命》、《谈生命》、《伟大的悲剧》、《斑羚飞渡》等课文无不渗透着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狼》、《伤仲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给人生存的启发;《劝学》、《童趣》、《竹影》、《散步》、《给女儿的信》、《我的信念》等文中充满了生活情趣, 给人生活的品味和熏陶。当我们利用好这些好素材, 扩展到其他课外的美文, 结合到生活中的实践, 语文课会更有灵性, 学生的生命观、生存意识、生活观也会“潜滋暗长, 生生不息”。
三、在作文教学中借助“三生教育”的理念夯实内容
叶圣陶说“作文是生活, 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与创造。作文教学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广阔的大自然, 无时无处不是作文表达的源头活水、不竭源泉。只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感悟, 善于留心发现、思考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情, 心中有了一定的生活表象与素材积累, 作文时就不愁没话可写。这正体现了“三生教育”观的核心内容, 融入“三生教育”的作文教学将会使文章更有血有肉。
1. 注重读写结合, 迁移生活。
经典文章也是来源于生活, 当学生有启有悟, 具有理性认识, 对生命、生活、生存有间接的思考 (我常让学生写读后感) , 其中的感悟和生活的观察体验相结合更有火花。如学了《散步》一课, 就让学生写读后感, 即使是一句话也行, 写完进行交流, 回家必须散一次步, 记录行程和体验, 要求真实。再交流时, 学生各有各的经历, 发言非常活跃, 有的写和小表弟散步, 淘气死了, 像在放牛;有的写和爸爸比赛单脚跳;有一位同学写到“散步是家人沟通的桥梁”。各有情趣, 有体验有思考, 真实有味, 生活的气息飘香课堂。
2. 注重时政关注, 大胆发表看法。
一周之余我总会给学生一段时间“播报”本周新闻。特别是奥运期间、5.12大地震期间更是课前每天一播, 学生收集了许多素材, 发表了许多见解。在其中学生的积累和生活结合更密切, 写作文就不再是无本之木, 而是“自有源头活水来”。
3. 作文题目不死板, 尽量布置自由作文。
许多老师喜欢用现成的作文题目给学生写, 甚至在七、八年级就用各省市中考题目给学生写, 学生就坐在教室里胡编乱造, 情虚意假, 越写越烦。有的教师甚至假期作文也是先定了的, 应付式作文就产生了。其实自由了才没有厌弃心理, 在灰色心情下的创作不也是灰色的成果吗?
4. 写日记也很重要。
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 篇9
1.1、“三生教育”概念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三生教育”是:人本理性哲学有很多原理,其中作为根基的原理,是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在伦理学中的体现的是对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关怀。这样,“三生教育”就有了对马克思哲学在竞技运动中的运用有了的新理解。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三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对“三生教育”理论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有分别进行阐述的内容,国外还没有对“三生教育”相关理论的系统论述,但三生理论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和哲学背景的。早在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就已经提到过:人有生存、生活、生命三种境界。这里所说的生命是指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层次追求。
“三生教育”在国内的研究仍处在起步初期。对“三生教育”研究理论的资料大多出现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博论文的文章中,其中,带有先锋性的就有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先生所写的《生命生存生活》一书,为“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推广铺设了理论先河。而罗先生的《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论文,更是“三生教育”的开篇大作。在中国,三生教育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编的《生活教育》杂志,在里面陶先生就主张“教育就是生活”,并且提出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教,这些就是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前身。
“三生教育”的理念提出,其目的是以此为实践指导思想,让更多育人、育德、育才的活动切实有效的开展起来,落实到教育的各个门类,其中也就有在高校跆拳道课程中注入“三生教育”理念。这是一个新课题,要在“三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融会贯通到跆拳道的课堂组织和教学中去。为了更好操作,高校跆拳道课堂教学可参考成功活动的范例和模型,建立并创造跆拳道“三生”教学课堂模式。
可参照的范例主要有:目前已在个省市有关地区和学校实施,由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三生教育”系列教材,已三个省在使用;在全国成立了多个三生教育工作站,并将全国所学校建成“三生教育实践示范学校”,在回归“三生教育”的理念下,学校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也为包括跆拳道课堂在内的各大高校的专业课堂提供了实践材料。
2、“三生教育”与跆拳道的关联
2.1、路拳道与生活教育的关联
跆拳道教学如何与“三生教育”结合,可以首先从生活教育入手,让跆拳道课堂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
以课堂生活教育为起点,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以此,注入跆拳道的尚武精神;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跆拳道精神也是这种复合体里的一部分;跆拳道教练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比较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的真帝,处理好学武与学文、学习与休闲、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2.2、路拳道与生存教育的关联
其次,跆拳道与“三生教育”结合的第二道路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这一点与跆拳道教育中的强健体魄、发达精神是一直想通的。
跆拳道教学本身需要和谐精神,这一点在可以运用生存教育理念,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运动技能作为生存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们面临危险的时候,能够起到保护自我的作用,这是跆拳道学习和修炼的目的所在。
跆拳道在充分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又大胆借鉴了拳击、柔道等同类项目的长处,这有助于跆拳道的运动技能的提升。在跆拳道的教学中,应该根据跆拳道的特性,充分发掘学生的生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生存教育方面的能力。跆拳道这一体育运动项目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如今跆拳道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比赛风格、成熟的比赛系统和规范的教学模式。如今跆拳道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竞技性强,具有对抗性,简化技术动作等最适合推广普及,适合学生练习。长期练习跆拳道,可以大大提升自我的运动技能,从而间接的学会“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的部分内容(见表1)。
2.3、路拳道与生命教育的关联
还有,跆拳道与“三生教育”结合的第三道路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本身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跆拳道跟所有的运动项目一样,都是以强身健体为主要任务。结合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三生教育”理念融入跆拳道的教学内容
3.1、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促进运动技能提高和延展
跆拳道运动能力的提高,要靠运动离理念层次的提升。跆拳道具体包括跆拳道基本腿法、特技击破、跆拳道舞、双人对抗、跆拳道品势、竞技比赛等跆拳道的单个腿法确实没有多大的创新空间,但是在多个腿法的组合上,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不同腿法的组合会运动和视觉效果。
在结合“三生”理念的过程中,面对练习跆拳道时间不足一年的学生,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在创新培养方面,多鼓励学生对己学跆拳道动作的组合编排,在己有的跆拳道腿法基础上大胆的组合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对于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跆拳道的各种腿法动作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跆拳道的品势、特技动作、跆拳道舞等教学。在创新理念这方面,品势要稍逊于特技动作和跆拳道舞。
跆拳道舞属于跆拳道与舞蹈的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跆拳道老师可以将跆拳道品势的动作与舞蹈的动作和节奏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分成小组,自由编排跆拳道舞的一个节拍,然后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展示,这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三生教育”以人为本,可以升华为“爱美体育教育”,运用在跆拳动特技作创新上,与跆拳道的腿法动作基本一致,但是在表现力上,特技动作能给人很强的视觉效果。
3.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与理解
“三生教育”的教材和跆拳道的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发现在生命教育这方面跆拳道主要是提升体质健康这方面涉及到生命教育,跆拳道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生命这方面非常薄弱,正好通过“三生教育”加强跆拳道教学对学生生命观的学习。
4、将“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建议
4.1、发挥跆拳道的项目优势,优化教学
高校跆拳道教学相较与其他的运动项目,有着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结合的优势。跆拳道在防身技能培训、礼义精神的普及、坚强意志品质、自信心的塑造等方面就是“三生教育”的“生命”、“生存”观念的现实体现。在与“三生教育”观渗透结合的过程中,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教与学的探讨,而跆拳道在防身技能培训、礼义精神的普及、坚强意志品质、自信心的塑造等方面的教学也与“三生”理念有着互通互惠的联系。所以,跆拳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为“三生教育”的教学提供参考模板,同时发掘跆拳道在“三生教育”中的其他优势,扩大跆拳道的优势教学,扩大“三生教育”理念融入跆拳道教学的面枳。尽快完善跆拳道的跆拳道舞、击破与特技、双节棍的教学要求,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丰富跆拳道教学的内容,为跆拳道教学创造出更多的特色项目教学。
4.2、融合“三生教育”教材,拓展跆拳道教学内容
“三生”理念能够拓展跆拳道在生活教育方面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借鉴“三生”教材中的《创造新天地》、《与幸福同行》的内容,结合跆拳道技术教学特点,融入学生创新内容。借鉴“三生教育”教材中的《身边的规则》,跆拳道可在生存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法律、环境危机意识方面的培养,还可以融入到跆拳道比赛规则的讲解与练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跆拳道规则的同时可以学会运用法规,规范行为。“三生教育”融入到生活安全常识课的教学中,补充跆拳道在生命教育方面认识的缺乏。“三生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跆拳道的教材内容,制定适应各年级的跆拳道“三生”版教学目标和内容,使跆拳道在教学上更富层次感,建立起跆拳道运动“三生教育”的体系和模式,为其他运动类教育与“三生教育”结合做出示范。
参考文献
[1]王玉七.学校体育在“三生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功能[J].教育理论,2010.
[2]王玉琴.”三生教育“及其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J].文理导航,2010,(8).
[3]罗崇敏.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
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 篇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他们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面对懵懂的初中生,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初见雏形, 思想极易起伏不定, 这个阶段正需要为人师者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 既要传授语文知识, 又要形成语文素养。结合我校实际, 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作用。
一、明确目标, 渗透“三生教育”理念, 陶冶学生情操
“三生教育”是以学生为本, 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语文教育中的“三生教育”理念渗透, 应根据课文目标而定。新课标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 同时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 大多具有典型性的文质兼美, 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语言作品。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明确课文的“三生教育”目标, 不能牵强附会, 更不能张冠李戴。例如教学《纪念白求恩》一课时, 要让学生学习白求恩身上所具备的共产主义精神及其各种表现, 从而使学生们从心底深处生出对白求恩精神的敬畏之感。文体的不同, 提出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 将“三生教育”目标有机地融入其中。这些文章在使学生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 使“三生教育”理念渗透其中, 从而受到多种语言环境的熏陶和感染。
二、注重体验, 渗透“三生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理念渗透, 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 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 学习语文, 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将“三生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学会设疑、质疑, 学会探究、发现, 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从而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 在教学《愚公移山》时, 有的学生可能会大胆直言:“那个愚公真是太愚了, 愚公为什么不搬家呢?移山耗时耗力, 还破坏生态环境。”所以, 在学生提出他的观点后, 我因势利导, 并不全盘否定。启发学生课后去做社会实践调查, 了解身边占地建设的情况, 体验生活, 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摆正他们的生存、生活航向。
三、审时度势, 渗透“三生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生活技能
不断开发和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三生教育”教育资源,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教师更应审时度势, 在课堂上抓住有利时机, 因势利导, 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三生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中。例如教学《清兵卫与葫芦》一文, 当讲到清兵卫父亲对其斥骂且将心爱的葫芦一个个砸碎时, 可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现在自己的家长像清兵卫的父亲那样, 你该怎么做?”通过组织讨论, 同学们畅所欲言, 而我则抓住这个机会, 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清兵卫, 着实令我钦佩和担忧, 钦佩的是他的执著以及面对改变时的适应能力, 但更令我担忧的是他的懦弱与屈服, 虽然父母的主意很重要, 但也要依自身情况而定, 别人越否定你, 你得坚持、不放弃, 让大家瞧瞧你的成功。同时教育学生更应和家长好好沟通, 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理念。
四、营造氛围, 渗透“三生教育”理念,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 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理念也可借助各种媒介, 营造“三生教育”氛围。如在教学《废墟的召唤》一文时, 将圆明园以前完好的图像与损坏后的图像进行比较, 并插入背景资料的介绍, 由召唤引发学生的思考, 也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所在;教学《南京大屠杀》时, 播放相关影片,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讲述抗日题材的故事, 让学生懂得“少年强, 则国强”的道理, 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摘要:新课改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 接踵而至。面对社会的挑战, 语文教学模式也在推陈出新。我校正在进行“三生教育”课题研究, 自己认为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对“三生教育”理念进行渗透。明确目标、针对实际、把握时机、营造氛围, 适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也不乏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三生教育”之花绽放云岭 篇11
建水县第一小学六(2)班学生张潇月参加了2008年暑假“三生教育”夏令营,她在《“三生”夏令营让我成长》一文中写道:“夏令营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建立友谊,更学会了珍惜友谊。我们慢慢懂得,在共同面对困难和相互帮助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是世界上任何一件无价之宝都不能与之相比的。这样的经历让我们受益一生,幸福一生。”
“学校组织了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线的‘三生教育系列活动,我们通过参加地震、火灾疏散演练,让我们学到了一些应对灾难、逃生自救的方法,懂得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焕发出美的光辉。”砚山县第一小学五(1)班学生王秋蔺参加地震、火灾疏散演练活动后这样说。
2009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昆明市高新一小举办首次“三生教育”家长论坛。此前,学校邀请家长参与“三生教育”,向学生传授了“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生命的孕育过程”等知识。
2009年3月5日,昆明市民航路小学为一位患急性肝衰竭的学生举行“给生命以爱的呵护”献爱心捐款活动,全校师生一天捐款达34000余元。不少学生表示,“三生教育”让我们懂得了关爱生命。
一段段发自肺腑的话语,一件件生动鲜活的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三生教育”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深入开展。
2008年秋季学期,云南省在各高等学校、7所省属中专、78个县(市、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实施“三生教育”试点工作。“三生教育”的开展,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欢迎,得到社会的共鸣和认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面对云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学生新报》始终注重舆论引导,充分发挥自己的宣传职能和报纸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把“三生教育”作为宣传的重点,与厅内相关处室和其他社会媒体一道,共同做好“三生教育”的宣传报道工作。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学生新报》先后开辟了《“三生教育”巡礼》、《“三生教育进行时”》等专栏、专版,对全省实施“三生教育”试点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发表相关报道61篇,发现和宣传了一批实施“三生教育”的典型,积累了一些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从而促进了“三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序推进。
多年来,作为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学生新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播先进的校园文化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了主流少儿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2007年,《学生新报》荣获“第三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2008年,因内容健康向上,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坚持规范出版,出版质量和发行情况较好,被评为“优秀少儿报刊”,并进入新闻出版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101种优秀少儿报刊名单,受到云南省新闻出版局的通报表彰。
随着“三生教育”工作实践和研究的推进,《学生新报》将根据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进一步做好“三生教育”的宣传报道。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三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指导工作,引导和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努力构建“三生教育”的理论体系,不断拓展校外教育阵地,积极探索和拓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为推动全省“三生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
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 篇12
一、尊重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也就有了呆板的所谓的“师道尊严”。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教师就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就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众,知识的传授是单向的。在这样的学生观的引领下,教师只进行单向的口若悬河的“填鸭式”灌输,学生只是机械地听和记。长此以往,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麻木了学生的情感,泯灭了学生的求知欲,本应该是意趣盎然的课堂,成了学生厌学的“刑场”。
生命教育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都必须受到最起码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不是高高在上,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能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地进行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体验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
因此,在备课时就应该首先考虑在一节课中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彰显其个性和活力。例如,在上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第五章第4节《ATP的来源———细胞呼吸》,在进行有氧呼吸的教学时,用ppt展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串:1.有氧呼吸包括几个阶段?分别在什么场所发生?2.二氧化碳在哪个阶段产生?在什么场所产生?3.哪个阶段生成水?哪个阶段有水参与反应?4.氧气在哪个阶段参与反应?在什么场所发生?5.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哪个阶段?有氧呼吸表达式中的能量可以用ATP表示吗?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问题串的引领下,有了合适的思考平台,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并积极思考、讨论和表达,在随后的各小组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精彩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及时地给予积极的肯定。因为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神,都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当学生表述不恰当,甚至错误时,教师报以一个微笑和一句“没关系,再想想。”因为此时教师的包容和尊重都会让学生感到极大的安慰,并能保持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造条件。例如,设计制作动态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教学课件,让微观的过程放大,让课本上静态的讲述变为动态的演示,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搭建了适于学生思考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兴趣参与学习。再比如,在进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时,把抽象的内容制作成形象化的教学课件,当学生看着经过拟人化处理的动画过程,都会心地笑出声,因为他们轻松地理解了这一知识难点。这时,教师及时地出示紧扣这一知识点的“问题探讨”,伴随着学生热烈而又饶有兴趣的讨论和交流,这一教学难点被有效攻克,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并真正体会了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滋味,也就有了相应的幸福感。
尊重学生,承认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英国教育学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这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必须心中有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和合作中学习,使学生在研讨中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被教师尊重,被同学需要,那么这样的课堂学习将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尊严。
二、教书育人,师生共同成长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高中生,是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从教育的角度讲,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能不能生活得有滋味,是不是能学得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所以,教师的教学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养成和学业的发展。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和教参意识,而课程意识十分淡薄。“三生教育”的理念提醒我们,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观。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科书上的多。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教课本”的教学观,而是要“用课本”,教学不只是完全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应是课程创新的开发过程,教学过程要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劳动。
现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论记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构建起来的过程。例如,我在进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就利用书上的三则资料,制作了ppt课件,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思考,一起构建知识。资料一: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得出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资料二:1925年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用丙酮从人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两层。此时又设问:两层脂质分子又是如何排列的呢?再介绍磷脂分子的特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资料三: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再利用另外的科学实验让学生思考分析,最终得出细胞膜不是刚性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样引导一步一步地得出最终的结论,这些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构建起来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从而能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下,用恰当的问题串和讨论题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有效地思考,在师生对话和思维碰撞中,在生生交流和互通有无之中,在连贯的思维活动之下,师生都会沉浸在对知识的领悟和对问题的破解的快乐之中。有时学生的一句妙答,会激发教师的灵感,我们得承认,有的学生的某一思维活动在我们教师之上,在这样良好的课堂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在融洽、积极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悦的感受知识的过程,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在学习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自信,并且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更有利于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真正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科学教育中三生教育】推荐阅读:
双一中三生教育优秀学校申报材料05-11
三生教育与心理教育07-07
中学三生教育07-03
聋校三生教育07-23
听三生教育有感07-04
什么是三生教育07-23
三年级三生教育教案05-31
二年级三生教育试卷07-28
幼儿园三生教育09-30
2023秋三生教育计划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