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三生教育

2024-08-02

初中语文教学三生教育(精选12篇)

初中语文教学三生教育 篇1

一、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 中学生在校园里自杀、故意伤害和自残现象呈上升态势。初中学生一般都是12-15岁的孩子, 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 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将珍爱生命、生存智慧、健康生活等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内容渗透进去, 把“三生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学会交往,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以“三生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德育教育, 贴近生活, 容易被学生接受, 所以我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三生教育”。只有这样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用”和“有效”。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渗透“三生教育”

1.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的教育。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 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等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 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开展各种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告诉学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要珍爱生命;无论遇到多大挫折, 都不应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 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而在于内涵, 应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去年在一所中学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自强”一课上, 老师先播放了一个关于自强的视频:主人公因多次遭受重大挫折, 坐着轮椅来到江边, 准备跳江自杀。老师随后问学生:“如果是你, 会跳吗?”没想到一大半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会”。老师一下子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因为当时正在教学有关“自强”的内容, 老师觉得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于是, 老师迅速调整了思路, 与学生一起探讨起关于生命的话题:如果我们碰到一点点挫折就放弃了生命, 我们给自己、亲人、朋友和社会留下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活着, 我们给自己、亲人、朋友和社会带来的又是什么?通过激烈的讨论, 在老师的启迪下, 学生正确地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要珍爱生命, 生命是顽强的, 也是脆弱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应放弃生的希望。生命最宝贵, 不仅属于自己, 更属于他人和社会;生命是基础, 一个人如果丧失生命, 一切将化为泡影;生命是保障, 只有有了生命, 才能做一切事情, 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生命是前提, 只有有了生命, 才能享受亲情、友情和爱情。总之, 对生命我们要无比珍爱, 永不言弃!

为了让学生巩固认识, 老师还以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宋雪、谭千秋等人的英雄事迹为例, 让学生懂得, 只有知道生命珍贵的人, 才会为了拯救别人而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的生命虽然已经结束了, 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内涵,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永远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当然, 作为青少年, 在危险的时刻, 既要勇敢, 又要机智, 要在保护自己生命的前提下去拯救别人, 这也是一种对生命内涵的感悟。

2.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存教育, 让学生适应社会, 学会生存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 掌握生存技能, 保护生存环境, 强化生存意志, 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并培养在生活中、社会中的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和生存能力, 从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在讲授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保护自我》时, 一位老师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景。

情景一:在放学路上遇见歹徒拦路抢劫, 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应该怎么办?经过学生讨论, 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 逃跑。评价:助长了歹徒的嚣张气焰, 客观上纵容了犯罪分子, 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 是自私、懦怯、无正义感的表观。

(2) 与歹徒勇敢的搏斗。评价:敢于匡扶正义, 精神可佳, 但不值得学习, 因为歹徒是凶残的, 特别是敌我力量悬殊时更不能硬拼, 硬拼只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3) 用智慧保护自己。评价:面对不法侵害, 要依靠自己的智慧, 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 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如可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记住犯罪分子的特征、去向, 事后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主动协助公安、司法人员调查, 保护犯罪现场, 保留证物, 积极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自觉维护正义, 见义巧为, 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 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在此情境中, 学生的身心自然能够进入所扮角色中, 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样的教育效果比直接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效果肯定好得多。

情景二:上课时, 突然发生地震, 我会……

面对地震, 有的说赶快逃下楼去, 有的说从楼上跳下去, 有的说躲在讲台桌下……等学生说完了, 老师再引导他们通过讨论最后明白:在遭遇意外险情时, 一定要冷静, 以保全生命为前提, 要学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

在人的自然生命不断成长完善的过程中, 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 都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当前, 不少中学生的生存能力较弱,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的生存教育, 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 掌握生存技能, 保护生存环境, 强化生存意志, 把握生存规律, 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树立正确生存观念;学习有关自护、自救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远离危险与侵害, 从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 同时又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活教育, 提升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掌握生活技能, 实践生活过程, 获得生活体验, 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的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他们一方面已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 但另一方面, 对“自立”带有不少片面的理解, 对父母、老师以及他人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活教育就是克服依赖父母和他人的习惯, 学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服务, 学会感恩, 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 做生活的主人, 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学习质量。

如针对学生普遍对考试会产生焦虑的心理, 在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学会调控情绪》的教学中, 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题为“克服考试焦虑情绪”的专题讨论。从描述自己考前、考场上、成绩出来前的情绪感受和变化说起, 通过交流, 同学们逐渐感受到“考试焦虑”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反应, 很快产生体验的共鸣。进而又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共同分析造成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 适时请四位同学扮演心理学专家, 提出对该问题的分析和建议。之后针对那些有代表性的表现和原因, 结合专家的建议, 开展小组合作, 大家群智群策来找对策、想办法, 学会控制焦虑情绪和排解这种情绪对我们的困扰。由于这是解决自己关心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都很专注地投入到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这样的专题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 培养和锻炼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课是有用的。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强调以人为本, 创设教育情境,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 激发起融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培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 让学生走向社会, 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 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境界, 努力使自己成为该角色所需达到的道德境界。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提高了德育实效。

总之, 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把“三生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是有用的, 就能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实效。渗透“三生教育”也就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三生教育 篇2

1.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支分工协作的“三生教育”教学与指 导教师团队。建议学校的教学指导由教师团队完成,教师团队由班主任、相关 专题教师若干人组成,以班主任为主要组织者,具体根据学校实际决 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人士、学生代表 等加入“三生教育”教学团队,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家庭 教育、社会教育的分工合作问题,以及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问题。2.以学生为主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体现自主的教学方式。“三生教育”的教学过程既是灌输又是渗透,以渗透教育为主; 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活动相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被动学习与主动 接受相结合,以主动接受为主;知识传授和问题介入相结合,以解决 问题为主;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以校内教育为主。建议教 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相对灵活,形式可以是课堂教学、分组教学、专题 讲座、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方法可以是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互动法、模拟实践法、体验学习法、案例分析法、辩论法、成果 展示法等。3.以教材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纵横拓展。开放性是本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师生有很大 的拓展空间,教师应根据实际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拓展和引申。例如,根据教材体例,可以在“思考”、“实践活动”和“视野 拓展”部分进行深入

和引申,并且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智慧。也可以根据故事、案例、知识等信息内容,进一步提升思想,拓 宽思维。如学习“都江堰水利工程生命奇迹”案例时,既要知道工程 基本情况,也要领会工程也是有生命的,还要引申出工程的建筑技艺、质量意识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职业品质和中国 传统文化的优越性。还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兴趣,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创新观点和探究主题思想。总之,尽量通过简单具体的信息载体,引申出深层次、高境界的 思想和理念,从而达到以人为本、职业思想、科学精神、民族文化和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目的。4.打破知识本位思想,建立在“做”中学习理念和方法。“三生教育”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性比较强,涉及 的专业领域广泛,在学校的教学主要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因此,应 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思想,不要追求系统的知识,应注重思想、方法 的教育和学生的实际体验,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在教学时应 尽量设计学生活动,可以是游戏、班级活动、辩论、模拟活动、社会 活动和调查探究活动等,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感受,在做中学习和思考。5.注重点滴的过程评价,善于捕捉学生亮点鼓励学生。学生学习本课程合格可以获得2-4 学分,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 学业成绩?应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对“三生教育”的 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 篇3

一、通过介绍欧美文化渗透三生教育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交际工具,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理解其语言背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介绍欧美文化。通过介绍文化背景,不失时机地进行三生教育的渗透。如我在介绍西方孩子如何挣pocket money时,为学生介绍在美国很多孩子为了多挣点零花钱,他们往往利用上学的过程中或者放学后去送报、送牛奶等,一方面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能获得相应的报酬,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再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第二单元Section B2d时,讲到美国孩子忙碌的一天时,文中讲到美国孩子的午餐,涉及lunchbox文化知识,尽管学校餐厅也提供午餐,也有部分孩子中午在学校就餐,但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午餐盒,盒里带的一般是三明治、酸奶、水果等食品,这些食品都是早上上学时家长早早起床为孩子准备的,三明治也是家长自己在家里亲自做的,因为家长觉得孩子自己带午餐,一方面可能食品更健康,另一方面也可节省一些开支。不像我们很多孩子,好好的饭不吃只吃零食,而且更喜欢吃垃圾食品。这样通过文化渗透并与他们的生活喜好进行比较,对学生渗透珍爱生命、幸福生活的教育,比平时一味地教他们健康生活,不吃垃圾食品的单一说教方式,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二、通过教材内容适时渗透三生教育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Unit 2 “This is my sister. ” Section B 2d时,介绍家庭成员时提到CoCo。CoCo其实是一只狗的名字,当时很多学生在回答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Jennys family?这一问题时不知道到底算不算CoCo。于是我给学生讲到American culture.Pets are family members in US. Pets such as dogs and cats are often given the names of people and treated as members of the family. They receive a lot of attention and care.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国也存在,现在很多家庭也养宠物,可能也把其当成家庭的一员,但是我们不能心中只有宠物,对待街上的流浪狗也应该珍惜。因为,任何动物都是生命,我们应当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对任何生命都应等同视之,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再比如,在学习When is your birthday? 时,当我问起学生他们自己的生日时,他们都很清楚地记得。但是,当我让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生日的同学举手时,出人意料的是寥寥无几。现在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多,付出的少,索取的多,回报的少,应该说这既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学校教育的不足。教会学生感恩,是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是生命得以完善的重要途径。心存感恩,才能感知生活施予我们的恩泽,才能感知这个世界充满爱心,感恩是生命的基本属性之一。

三、通过教学方式渗透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人的能力教育。英语教学不应仅仅着眼于语言知识的积累与词汇、语法规则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学生的长远培养目的出发,还要培养学生主动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等一系列与人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技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设计一些生词猜测题,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词义的猜测,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设计main idea和best title等题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大都唯我独尊,没有合作意识。在新授课时,我经常采用work in pairs 或者 work in group 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模仿创造语境进行学习,一方面增加了语言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培养他们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责任能力。而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责任能力正是三生教育对人的培养重点。

参考文献:

陈莲.在英语教学中浸润三生教育[J].华夏教师,2013(4).

初中语文教学三生教育 篇4

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班主任, 我明白与科任教师相比, 班主任的工作是始终渗透着“三生教育”, 同时班主任也是“三生教育”在校园里的最重要的教育者、引导者和实践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实施“三生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三生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这次地震除了带给我们无限的悲痛外, 也给我们了最大的警示: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有关部门曾对7~10岁的学龄儿童进行专项问卷调查, 其中80%的孩子回答不上“什么叫生存”;40%的孩子乐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60%的孩子在短暂交谈后就愿与陌生人做伴、玩耍;当问及“你掉进无法爬出的山洞怎么办?”时, “用劲跳”“拼命爬”“喊救命”是普遍的回答;问到“你找不到家怎么办”的问题, 却有70%的人无法回答……令人担忧的现状、严酷的现实, 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三生教育”, 特别是我们云南处于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带, 近期还发生了昭通鲁甸地震、普洱景谷地震等多次灾害, 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应引起重视, 并积极协作, 把“三生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工程来做。我们班主任虽然是天下最小的“官”, 但我们身上的责任却一点也不小, 我们对学生进行的一次次看似简单的教育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我们也责无旁贷地成为了“三生教育”在学校里最重要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我们只有真正的明白“三生教育”的重要性, 才会心甘情愿的在细微工作中贯彻落实“三生教育”, 也才能使“三生教育”真正的落在实处。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初中生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相比, 在年龄和心理特点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绝大部分初中生都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随着身体外形的变化, 心理变化也很明显, 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 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很敏感, 情绪也多变。当然, 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 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 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 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 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因此他们对班级活动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也希望在活动中充分的展现自己、肯定自己。班主任在进行“三生教育”时, 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和心理特点来开展多种活动, 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实施

班主任工作又是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重心、核心。虽然班主任的工作纷繁复杂, 但班主任要善于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找到恰当的方式方法来进行“三生教育”。

1.结合学校的各项常规管理规定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召开好每周一次的例行班会。借助班会的机会加强对班级的常规管理, 做好对学生在安全、学习、纪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督促和引导工作。使学生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成就大事, 就要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结合班级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和该年龄段学生的成长特点, 及时地组织好主题班会, 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及时引导和督促。

班主任应积极配合学校各方面力量, 开展以感恩教育、学习方法教育、青春期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等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和专题教育。如结合部分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紧张, 对父母的苦心无动于衷, 而开展“感恩的心”主题班会活动。通过一些小品表演、视频资料、现场采访等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所闻、所想、所感、所为的分析和交流。使学生明白, 父母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父母对我们付出的爱, 应当得到回报。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付出爱, 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 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做一些事情。我们要学会感恩, 学会感激所有对我们付出爱的人,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有义务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奉献爱心、延伸生命。活动结束后, 很多家长都反馈, 孩子在家的变化很大。

青春是多彩的, 青春是绚烂的,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能否顺利的度过青春期是非常关键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利用班会课自编自演的组织“阳光、快乐、成长”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知识, 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应该如何把握, 怎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活动里班主任只是参与常规总结, 号召同学们珍惜青春把握青春, 部分科任教师和家长也对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建议和美好的祝愿。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 有的担任主持人、有的上网查询资料、有的教其他同学演唱歌曲、有的制作道具等等, 体现出了他们在班集体里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和生活的误区, 其实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

3.结合社会时事, 认真贯彻学校的工作部署, 落实“三生教育”。汶川地震后,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在学校及时的开展了学生防震防火、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我在演练开始前开展了对学生“珍爱生命”的相关教育, 使学生明白演练的必要性。在演练过程中我班学生都能按要求主动、及时、有序地参与。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与埃博拉病毒作斗争, 学校就及时的通过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流感、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班主任借助班会向学生强调流感、艾滋病、肝炎是可防可治的, 消除学生对疾病的恐惧感, 并且每天亲自参与教室的消毒工作, 既体现了班主任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4.充分运用好黑板报和墙报等班级的宣传阵地, 强化“三生教育”。在减负的今天, 教室仍是学生在学校里活动时间最多的学习场所, 能否使用好教室里的宣传阵地, 对实施“三生教育”也很重要。班主任可以结合一些特殊节日或一些特定阶段, 鼓励学生充分运用黑板报和墙报、手抄报等形式, 展示自己的特长、发表自己对一些事物的见解和观点, 不断培养学生的生存、生活能力, 贯彻落实“三生教育”。

如在国庆65周年之际, 可以组织学生出一期黑板报来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在教师节来临时, 让学生自制手抄小报祝愿教师节日快乐;还可在教室的“才艺天地”粘贴学生的特长作品, 激励学生有个性的健康成长等等。

5.定期召开家长会, 适时使用《家校联系手册》, 调动家庭的力量, 鼓励家长积极帮助和支持落实“三生教育”。在重要阶段, 如检测后、与他人发生矛盾后等等及时的组织召开家长会, 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 使学生感受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爱, 健康成长。

《家校联系手册》是我们学校为了方便家长与班主任对学生情况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本子, 班主任把学生每周在校的各种表现仔细地填写在册子上, 家长意见、建议和反馈也及时填写。班主任可很好的使用《家校联系手册》与家长取得联系,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 使“三生教育”由学校向家庭延伸。

6.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 实施“三生教育”。很多班主任都害怕学校举行运动会、新年文艺晚会等活动, 因为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然而只有能够带领着自己班级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班主任, 才是真正有能力的班主任。因为很多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 他们的很多优点就会显现出来, 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景适时的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团结协作重要性的教育, 激发他们对班级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鼓励, 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也较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它所产生的效果与在教室里进行单纯的说教相比, 也肯定是事半而功倍, 这些活动也让“三生教育”从课堂向课外延伸。

小学三生教育教学设计 篇5

1、“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

2、“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3、“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二、教学内容:

1、三生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生命教育的家庭教育,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尤其是优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环境等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学,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使教职员工更加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生态教育,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

二、“三生教育”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系。

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1、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3、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三、“三生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1、主体教育是指要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鼓励、引导受教育者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把教育的过程和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统一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实现自身的教育利益

2、认知教育是指要根据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着眼于知行统一,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使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方法等晓之以理,为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行为教育是指要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教师和家长首先就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就要增强生存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与创造能力,就要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从而用自身的行为给学生作出示范、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四、我校如何全面开展三生教育?

①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也间接地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档案。

②强化课堂教学,活化课堂教学。

③突出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三生教育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三生教育 相互渗透 人文素养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正确对待生命,珍爱生命,学会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幸福地生活,在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的引导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三生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最终为学生幸福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理念呢?

一、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讲的筋疲力竭,可是学生却没有记住多少。这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并且呆板,缺乏课堂激情,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个性的发挥也是一种压抑,不利于新课改要求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要求。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仍然是高分低能,缺乏社会生存适应能力,生活幸福指数也不会很高,不符合三生教育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与三生教育相互渗透,也是积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引导学生不断走出分数第一的误区,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激发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让学生在主动和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在社会生存的能力,提高学生幸福指数。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预习和交流

预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在课前先根据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理解和分析问题,最后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通过预习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让学生通过交流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回应和补充,对于学生好的见解和想法进行恰当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突出三生教育理念

新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要以学生文本,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培养和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是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很好的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人文精神的讲解放到重要位置,潜移默化地将三生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

(一)生命教育

通过对一些语文课程如“热爱生命”“真正英雄”“敬畏生命”等的学习,让学生对生命重新认识,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给予自己生命,还要充分利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钟,更加努力地学习。

(二)生存教育

通过相关课程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人生路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灾难,有自然灾害如地震、雪灾、泥石流、台风等,也有人为灾难如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自救的能力,然后还要在自救的同时学习和学会救人的能力。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征服自然,去征服自我,超越自我,战胜困难。

(三)生活教育

当前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生活衣食无忧,但是心理却非常敏感和脆弱,甚至很多学生找不到幸福的感觉。针对这些情况,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宽容之心,博大胸怀,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疏导和引导。并且通过相关课程的教育引导学生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分享和合作,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快乐,健康幸福地生活。

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获取生命教育的体验,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辅助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启发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通过阅读使师生的感情随着文本波澜起伏。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闭着眼睛想象,使自己逐步融入朱自清先生创设的那种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的感受,将自己融入文本中去,创设一种人文交融的氛围,让学生感悟到生命之美,生活之道。

(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学生有一个好的兴趣爱好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学习书法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品味和素养。有道是“字如其人”,仔细分析、评悟,不难发现,每个汉字都暗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人”字看起来笔画结构最简单,但其实要把它写端正、漂亮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从“人生教育”这个角度分析,“人”字恰如它的结构一样,一“撇”一“捺”互相依靠,缺一不可,其中蕴含着的生存智慧和人生哲理自不用说。其实,每个汉字都充满了灵气,可视作一个小小的生命个体,都可以从造字方法、字形结构、读音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阐释,并且可以赋予它人的性格和人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艳凤.语文课堂教学与三生教育相互渗透的优化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3(5).

[2]郭娟.中学语文教学应与三生教育相衔接[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3]夏献峰.激发中学生兴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中等职业教育,2013(2).

简析“三生教育”的教学观 篇7

翻开“三生教育”教材, 每一主题的内容都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应抓住教材的特点, 坚持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参与活动, 亲身感受, 真心体会, 从而完成每个课时的学习任务。

如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朱珠老师执教的大班社会活动:我的成长。一开始就是一个“欢快的出发活动”, 接着是“写信” (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 再将信寄出的活动, 最后是社会实践活动 (献爱心活动, 参观敬老院) 。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所谓良好的学习情境, 就是一个让学生全身心都投入的学习境界。这种学习境界应该有多重主题, 内容、形式和方法不拘一格, 丰富多彩。如对学生充满感染力的学习情境:“关于生命的话题, 不同的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 你们想不想了解人们从行业的角度对生命的理解?”毫无疑问, 一定会听到异口同声的回答“想”, 再出现下面的内容:

教师说:“生命是永远在黑板上跳动的粉笔。”

画家说:“生命是自己笔下的七彩画。”

司机说:“生命是一张没有回程的单行票。”

运动员说:“生命是永远追求的最大限度。”

演唱家说:“生命是自己尽力发挥的最高水平。”

音乐家说:“生命是跳动在内心深处的乐章。”

舞蹈家说:“生命是自己淋漓尽致的跳出的舞蹈。”

让学生很快地投身到《珍惜生命, 与爱同行》的学习情境中。

在课堂上, 有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才能够创造一个带给学生情绪上安全、充满鼓励和温暖的课堂。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才会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领悟, 才能培养出学生那种高度投入的、专注的、有强烈求知欲的学习状态。因此, 在“三生教育”教学中, 当务之急在于营造一种使学生潜心学习的氛围特别是一种能使学生享有完成学习任务后快乐的氛围。

诚然, 教师要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感受到教学的乐趣, 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 才是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情境的源泉。

三、从学生身边入手

“三生教育”要关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 要从当地文化、民族、风俗入手, 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开展的活动、分析的案例, 进行的实践活动都要从具体情况出发, 富有时代感, 富有民族气息。既要能做得到, 能够实践, 还要能引发学生思考, 能够改变行为, 发展科学观点。一般地, 在小学, 分析的案例尽量从正面的为主。从平凡人引入, 如本村、本社区、本县一些平凡人、普通学生做的不平凡的事等。

四、让“教真育爱”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有人说:“心灵是个特别的地方, 在那里, 天堂可以变地狱, 地狱可以变成天堂。”诚然, 唯有人的心灵才是最真实的。“真”就是真知、真理、真人、真才、真事;“爱”就是爱心、爱己、爱社会、爱自然。正如古代孟子曰“仁者爱人”。又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学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三生教育”中,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 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纯真的心灵世界, 如何把人性中最美好、最善良、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学生的心田, 让学生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的真情、真爱”, 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我想将是真、善、美的价值最为完美的体现。学生的“真、爱、善”可塑性是很强的。发现真、善、美, 体悟、创造, 都应成为每一个教育者的职责。

五、把“三生教育”作为幸福人生的奠基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对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作了以下的回答:“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深切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一个教育方向的问题。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使每个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进而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因为一个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他一定会更多地珍惜生活, 善待自我, 关爱他人, 奉献社会。当我们的社会上有更多的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安全、更和谐、更有前途和更有活力。”

凭借实践教学进行“三生教育” 篇8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2]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服务社会和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一要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 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教育, 使大学生经受锻炼, 增长才干, 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三生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生成长而言, 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浸润性和指引性, 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等都要求突出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所以“三生教育”不是说教, 不是“喊口号”, 而是通过教学组织, 将其有机地整合于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乃至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因“三生教育”注重亲历性、感受性、体验性和实践性, 以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 让学生能够接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因而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启迪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锻炼和提高学生生存和生活的真实本领, 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直面人生挫折的能力和意识, 即是教学的目标, 也是进行“三生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融“三生教育”于课程实践教学之中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 人的发展就是生命、生存、生活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无论生命、生存, 还是生活, 都需要人的亲身体验和亲身实践。”[3]长期以来在高校中盛行的学科体系下单纯的理论教学“让学生呆在远离真实生活, 远离生产活动, 不能自行作出决定和担负职责的候车室里消磨时间。”[4]不仅不能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岗位知识和动手能力, 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里。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职业人的主要途径, 人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反思中逐步提升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具体操作, 完成工作程序和岗位工作, 才能发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才能够真正的去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避免在工作岗位上少出现问题或不出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真正达到在学校“学”的目标。因此,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领域、就业竞争、岗位要求, 设置专业实践课程, 加大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比例、强化实践教学, 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帮助极大。如:教师教育类专业要着眼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 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目标, 打破过去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训练的做法, 开齐实践课程, 开足实践课时, 确保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结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既开好课程教学法、三笔字与简笔画、普通话等课程, 又开好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训练、课件制作、教师口语训练、班级管理、班级活动设计、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训练等课程。要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目标的落实, 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抓好教材分析、备课和学生实习前的试讲等环节, 利用假期集中时间分组安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教学内容、备课和在微格教室反复试讲、讲评。坚持全程见习、实习。根据不同阶段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成为未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习需求, 入学时安排感受性见习, 让学生感受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真实的教学环境氛围, 为基础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 学习进程中结合课程和学习项目安排学习性见习和校内实习, 毕业前集中安排不少于一个学期的时间到中小学幼儿园实习。通过全程见习和实习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与未来的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推行“双导师”制, 由学校和实践基地各派一位教师做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 校内教师重点负责理论指导, 校外实践基地教师重点负责指导教材分析、备课、教学技能训练等环节, 力求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都有导师全程指导。高等职业教育要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 调查行业企业用人要求, 对应职业岗位 (岗位群) 工作任务, 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制订课程方案, 编写实验实训大纲,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条件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积极倡导“双证制”、“多证制”。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从而了解行业标准、提高动手能力。积极推行助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良好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关系, 为学生助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搭建平台, 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动手能力培养, 使学生在助岗和顶岗实习过程中, 了解行业企业用人要求, 感受行业企业文化和劳动的意义, 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了解社会进步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了解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 提高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课程实践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这也正是“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二充分利用集中实践, 加强学生的“三生教育”

人是社会中的人, 让学生接触社会也是为以后的生活做演练。集中实践环节不仅是各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需的教学环节, 更是学生最终完成专业学习, 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性环节。集中实践环节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 高校普遍设置的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有:军训、社会调查、校内外劳动、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等。利用好这些集中实践环节, 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都将起到事伴功倍的作用。如:利用军训,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 挑战生命极限的坚强意志和勇气,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生活作风,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能力。社会调查可结合80后、90后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特点、心理特点、社会阅历和时代风尚进行设计。通过这项实践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突出变化, 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 认识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学习的艰辛、失学的状况和山区孩子对学习知识的渴求;认识社会大环境中所存在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因素等等。通过这项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认识生命的意义和自我的生存价值, 形成珍惜、热爱学习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和勇于为社会承担责任意识, 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利用校内外劳动, 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 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 掌握某种正确的生存技能, 完成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保护环境、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情操和卫生习惯。通过专业见习和实习,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专业的实际用途、专业的意义、专业的工作要求, 专业实际面对和可能面对的诸多困难和问题, 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通过接触社会, 使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增强群众观念、组织观念和劳动观念,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走入社会参与生存竞争和提高生存本领奠定基础。

集中实践环节中蕴含着许多“三生教育”可挖掘、可利用的素材和因素, 关键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 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设计好具体的教育目标, 以“三生教育”统领实践活动, 把活动本身与“三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将“三生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之中

所谓职业生涯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个体制定并落实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5]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观念等。“三生教育”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学科领域也很多, 并且“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活, 提高生存技能和本领。以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切入点, 通过职生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为自已的职业生涯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大力推行“双证制”。要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职业岗位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之中。通过职业鉴定机构 (所)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引入教学计划, 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零距离对接。通过各种类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单项技能竞赛等, 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 分清自已的优劣, 挖掘自我潜能, 增强个人实力, 为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专业见习、实习和职业岗位认知见习等, 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通过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 如利用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杂志、宣传栏等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制定优惠政策, 利用创业街、创业基地等, 引导学生根据自已的创业知识和能力进行模拟创业或实际创业, 提高学生创业的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07 117基本素质和创业才能, 以此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生存技能。

四将“三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

高校承担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任务, 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凝聚力的体现, 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能够为学生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 教育部长袁贵仁曾撰文指出:“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的根基血脉”[6]。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陶冶的重要途径, 凭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 不仅意义重大且收效甚丰。

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文化实践活动很多。如生活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有:志愿者学雷锋、捡拾垃圾、清洁环境、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文化“三下乡”和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基地调研、科技扶贫、勤工俭学等,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 认识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学会关爱他人, 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学会生活。生命教育系列活动有: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进行送温暖和献爱心、参观戒毒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参与“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系列活动、到烈士陵园扫墓、自然灾害募捐和给生活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等, 通过生命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存教育系列活动有:书画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才艺大赛、辩论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服装比赛、课件制作大赛、软件设计比赛、口语交际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好奇心, 即要求理解、认识和发现的欲望, 仍然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策动力之一”[4]。青年学生充满朝气, 富有活力, 勇于探索和竞争, 学校要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培养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技艺和才能, 为就业竞争和生存挑战奠定基础。

总之, 新鲜活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突出的各类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 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 学生乐于参与。通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各种技能, 达到立足于实践, 从身边取材, 将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知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目标。

五全方位确保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落在实处

为确保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在“三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精心策划、严密组织, 注重过程, 力求每一项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第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立足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学生成长及发展的要求。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编写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按照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组织教学, 使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和实践锻炼, 深化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科学真理,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去锻造生存和生活的真实本领。

第二, 必须将集中实践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前, 需安排专题讲座, 提出具体要求, 审核调查提纲;学生假期返校后, 要收集调查报告, 并做出评比, 对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学校应把见习、实习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实现全程见习实习。充分发挥校内实践基地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 进行课程考核改革, 全方位评定学生成绩。在考核内容上, 强调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核的方式上, 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 如闭卷考试, 开卷考试;终结性考试, 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笔试, 口试、机试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加大过程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提交最终结果, 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课程, 学生可以提交项目报告、实验报告、网页或网站设计成果等, 结合过程考核评定出期末考核成绩。

第四,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不仅要建立校外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 还要根据教学进度, 随时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定期与实践基地领导、教师座谈, 了解学生实践、实习情况, 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衔接和适应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案。

第五, 实践活动内容要丰富, 形式要多样, 要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计划、年年有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以“三生教育”为抓手, 要以体现“三生教育”的内涵, 丰富“三生教育”内容, 活跃“三生教育”形式为指导思想, 做到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又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真真实实的得到锻炼、熏陶和教育。

参考文献

[1]罗崇敏.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 31 (1) :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周家荣.“三生教育”的实践形式与特色[J].教育探索, 2010 (7) :97-9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5]王凤琴, 李秀梅.职业生涯教育: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选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25 (3) :15-18.

初中语文教学三生教育 篇9

1.认识朋友的重要性, 珍惜友谊, 学会与人交往。2.学会交往的技巧, 并学会与异性同学间的交往。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朋友书签四、教学过程

(一) 做游戏, 找朋友

播放《找朋友》歌曲, 还记得这首好听的童谣吗?让我们随着节奏一边拍手一边离开座位找自己的朋友, 然后坐在一起吧。

(二) 谈往事, 说朋友

1.给大家介绍一下坐在你身边的好朋友, 说说你们之间的交情, 或者讲讲你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2.学生先互相商量, 再指名介绍, 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 (她) 他做朋友。

(三) 听故事, 议朋友

1.谈话引入:平凡中见真诚, 那么真诚的友谊是怎样的?它在我们心中占有怎样的分量呢?请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2.师配乐讲故事《我在你身边》, 学生听完故事后围绕朋友的重要性谈感受。有了朋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什么样的人最受朋友欢迎?

3.既然朋友如此重要, 那我们怎样才能交到知心朋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学会交往 (师板书课题)

(四) 学技巧, 会交往

1.引读课本52页的片段:“互相间的友谊对幸福非常重要, 我们要学会交往, 与人友好相处。”

2.观察课本练习题的4幅插图, 从中选择一幅图, 讨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法。指名回答:你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如果不理智选择朋友的话, 后果怎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举例说明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真诚相处?

3.播放学习生活中拍摄的视频片断。

4.生观看后, 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判断这样与人交往对不对?为什么?你又从中又学到了哪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师相机板书要点)

5.师鼓励学生并小结出与人交往的技巧, 和朋友相处的方法各4条, (多媒体出示文字) 学生“开火车”读。

6.生读完后谈谈受到的启发, 并采访班上人缘好、朋友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交友体会。

(五) 谈异性, 辩交往

1.做一个游戏 (师引领学生) :伸出你的左手, 再伸出你的右手, 转身面向你的同桌, 面带笑容, 给你的朋友一个拥抱。学生谈谈拥抱后有什么感受?引出为什么都是同性朋友的拥抱, 异性不可以吗?

2. (开展一次辩论会) 你认为男女生之间可以交往吗?为什么?怎么交往?

3. (听一段录音) 问:这个叫丁一的男同学在和女同学交往时遇到的烦恼, 谁来帮帮他, 告诉他如何正确对待?学生谈看法。

4.学生默读课本53页的“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准则”, 从中受到启示。现在你愿意和异性交往吗?为什么?

(六) 送祝福, 交新友

1.师小结:学了这课, 你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方法了吗?你会成为别人真正的朋友吗?你愿意付出吗?现在给你们一个交友任务, 在歌声中再次下座位, 音乐结束时找到你的新朋友。

2.播放《找朋友》, 学生进行交新友的活动。

3.拿出朋友书签, 写祝福, 送祝福, 齐唱周华健的《朋友》, 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三生教育” 篇10

一、充分利用物理学家的故事, 启迪学生确立人生观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不少学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不珍爱自己的生命, 产生轻生、自杀、残杀、伤害别人生命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这些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理解不够,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而高中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地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科学家一心致力于为人类谋求幸福, 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品质, 教师可在相关章节中对学生作适当的介绍, 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例如, 在讲《天体运动》时可以给学生讲霍金的故事, 他在21岁就被医生断言“只要得这种病的人最多不会活过两年”, 但是迄今为止他还在顽强地活着, 在轮椅上生活了四十多年, 尽管行为极其困难, 而且只剩下右手的一个大拇指能够移动, 操作鼠标, 却完成了《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续篇》、《霍金演讲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果壳中的宇宙》等众多书籍.在死亡, 疾病面前, 在充满苦痛的肉体折磨过程中, 他挑战生命的极限并获得成功.在访港期间霍金便勉励同样全身瘫痪, 曾经要求安乐死的香港青年斌仔:“只要有生命, 便有希望”.学生听后大为感叹, 他一个残疾人都能做得那么出色, 而我们身体健康的人更应该如此.再如法拉第、爱迪生, 法拉第他凭着自己不懈努力, 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爱迪生一生完成了2000多项发明创造, 其中他为了发明白炽灯先后用了1600多种材料来做实验,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灯丝的使用寿命, 他和他的助手为寻找有效灯丝材料, 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 最终在金属行列中找到了钨这种耐高温、寿命长的材料, 为世界带来了“光明”.诸如此类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追求人生的价值.

二、课堂学习中, 培养生存能力

现在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上了硕士、博士, 但是生存能力不强, 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特别是创造能力明显不足.从本质上说是他们人际关系差, 与他人合作能力不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主要就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课堂内容培养学生交际、合作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1.在探究课程中, 学会与他人交流, 评价他人

学生的探究能力虽然和科学家探究活动有所不同, 但是其基本要素是相同的, 具体环节是:问题—事实与证据—解释—评价—交流与合作.其中交流与合作包括了解别人的工作, 与合作者商讨, 分工交流等.学生经常这样做就会用自己的语言表明观点, 还学会了与他人交往.只有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够成长, 才能得到发展.人际交往, 是人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每个人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同时通过他人的反馈, 认识完善自己.

2.实验教学中, 学会与他人合作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许多实验需要几个同学分工完成, 安排试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分组情况:学习好与学习差、动手能力强与动手能力差、表达能力强与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根据不同试验做出调整.这样学生在试验中就会相互了解, 互相尊重, 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 启迪学生热爱生活

目前, 从生活观看, 学生对生活的追求、向往, 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信心不足, 信念会产生偏差.本来教育的终极是使人幸福, 但有人只追求个人狭隘的幸福, 只注重物质享受.而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泉, 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 进而改变生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方面显得非常重要.物理学科的教学目的归根到底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利用物理学科自身特点促进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值得物理教师关注的问题.让同学们适当进行野外考察、环境调查或社会访问, 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物理学知识, 还可以扩大视野, 锻炼体魄, 增强劳动观念, 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另外, 研究性学习可以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巨大的舞台, 更有利于释放潜能, 有了这些活动学生就会向往美好生活, 不至沉迷于网络、恋爱或其他不利身心健康的活动中.

初中语文教学三生教育 篇11

“三生教育”贵在学生受益,重在遵循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课堂教学促认知。学校制订了《“三生教育”进课堂基本要求》,各科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围绕“生命与自我” “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主题,安排教师授课,促进不同学段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常识。

主题教育促强化。围绕“三生教育”,学校定期开展认识自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文明礼仪、毒品预防、消防和疾病防控等知识讲座。组织开展“三生教育”主题班队会评比;围绕“三生教育”内容,学校确立“三生教育活动节”。此外,学校还重视结合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法制宣传日”与安徽大学法律系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世界禁毒日”邀请安徽省戒毒所干警来校为学生和家长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艾滋”的宣传教育。

活动体验促内化。围绕“三生教育”,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如 “我为妈妈洗洗脚”“我劝爸爸不酒驾”活动,“绿色银行——旧物回收”“小树认养——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开展“文明在我心中”“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地震、消防、防空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诸多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内在体验。

社会实践促外化。为了促进学生“尊重和珍爱生命,建立和感悟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之美,体验生命的丰富多彩和价值”,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如“养活自己一天——我来学会做家务”视频评比活动,“我是小交警——上路来执勤”活动,社区“绿地认领”保洁活动,组织参加“少年军校”夏令营活动,与社区妇联开展“旧物交换”活动,与安大法律系开展“我是小法官”小法庭模拟活动,“普通话推普周学生进社区”宣传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居民和学生家长高度评价。

重视全面渗透,强化八个结合

“三生教育”不能孤立推进,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植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注重强化八个结合:即“三生教育”与德育工作、安全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学校文化建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做好阶段总结,跟进一个评价

在实施“三生教育”中,我们不仅重视各项活动的开展,还注重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价工作。学校建立《“三生教育”班主任专题会议制度》等九项工作制度,制订《“三生教育”工作评价细则》。通过总结,积累经验找到不足,及时调整和矫正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评价跟进,不断激发师生参与“三生教育”热情,提高“三生教育”实践能力。在制度层面上保障了“三生教育”持续有序推进,确保“三生教育”推进质量。

几年来,在实施“三生教育”历程中,不断收获喜悦。学校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师生面貌意气风发。《安徽商报》《新安晚报》、合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给予专题报道,学校受到区级以上集体表彰41次,教师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暨论文、辅导学生获奖累计144人次,一大批师生在素质教育活动中获奖,其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8人次,学校被评为合肥市特色小学,跃居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学校还形成了以“仁”立身、以“融”修身为核心的“仁融”文化,“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已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生命态度。“三生教育”为学生精彩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朝霞小学)

初中语文教学三生教育 篇12

《积极的心态》是让学生们树立“积极的心态能使人奋进”这一核心理念, 通过教学, 培植学生的生命情怀。

为达成这一目标, 教材为我们精心安排了:面对本身不是问题的“问题”———学会变化角度看待;面对确实发生的“问题”———学会将心事放下;在体验中超越“问题”——改变令我们精彩等三个主题。

而要想让孩子们打开心扉、直抒胸臆, 教育真正由亲近文字进入到亲近孩子们的生命, 空洞的说教和距离孩子们相对遥远的事例, 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所以在教学前注意收集本班学生现有的问题, 在教学中择机解决, 这样的教学才能学以致用, 开出生命之花。而恰当的活动情境创设, 可以有效的为学生提供亲历事件的机会和感受, 从而真正起到影响学生心智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认识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2.学会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3.锻炼自己, 努力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

三、活动重、难点

1.通过体验活动, 让学生认识到拥有积极的心态会使自己更有能力迈向成功;

2.让学生建立珍视自己生命个体的意识, 体验从生命的意义上去理解生活中的感觉, 建立积极面对困难的心态;

3.让学生学会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从文本和体验资料中获得解决困难的方法。

四、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学生目前遇到的问题, 请其写在纸条上, 装入收纳问题的玻璃罐中。

2.准备“蝴蝶蜕变”的视频资料。

五、活动过程

(一) 淡话导入

导言:今天, 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聊一个有关生命的话题, 就是活动一 (生读:积极的心态) 。说到积极的心态, 你了解它的含义吗? (生:各述自己的见解) 积极的心态能催我们奋进, 它能让我们以快乐的心情渡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你想快乐吗?想拥有积极的心态吗?好, 那就随我来吧!一起向着快乐出发。

(二) 面对本身不是问题的“问题”———学会变化角度看待

1. 讨论案例一, 获得感性认识

师:要想获得快乐, 首先要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话题还得从这些问题说起 (师出示课前收集到的装有同学们问题卡片的玻璃瓶) , 这里装着同学们各自的问题, 其中有一位同学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你能看出他的问题出在哪儿?

如果你是他, 你会怎么办?

(课件出示案例一:表妹经常到我们家玩, 但她一来, 我就什么都得让着她, 有好吃的给她, 看电视要依着她, 甚至有时她搞坏东西大人也不责怪她, 反过来还批评我, 让我来承担过失, 我可委屈了, 不想理表妹。以后当她再来的时候, 我对她非常冷淡。因为这个, 现在我们关系不如以前亲密了, 为此, 我常闷闷不乐。)

一同学朗读案例一, 其他同学思考并发表意见。

师小结:对, 真正的谦让, 懂得和家长沟通, 和表妹的关系就会改善。

2. 体验活动:观察图画, 迁移感悟

师:观察双关图, 你看到了什么?

同是一幅图, 为什么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视觉变化?

结合案例一谈自己的启示。

小结:对, 只要你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这个事儿也许就不是什么问题。比表妹年长, 应让让妹妹, 这是有爱心的表现;和家长多沟通, 及时倾诉自己的想法, 也许这件事儿早就柳暗花明, 每天与他相伴的不再是闷闷不乐, 而是开开心心。

生读启示:人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 方法不同, 结果也就不—样。有些问题本身不是问题, 怎么看待才是最关键的!

(三) 面对确实发生的“问题”———学会将心事放下

1. 讨论案例二:学会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案例二:我的数学成绩不理想, 不管怎么努力, 总是在60分左右。有一次考试, 连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 这件事发生以后, 我越来越害怕数学, 现在, 我甚至对数学课失去了兴趣, 这成了我的烦心事儿!)

一同学读案例, 思考:面对这些确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办呢?

2. 体验活动:背着书包跳高, 并让学生谈谈感受。

明确活动要求:第一次体验———请5位同学上台背着书包原地跳高30秒, 其他同学计数, 助威。

第二次体验——还请这5位同学上台原地跳高30秒, 其他同学计数, 助威。

思考:经历了这两次跳高, 有什么感受? (结合案例二谈)

师小结:当我们遇到老缠绕在我们心头的这些烦心事时, 要懂得放下, 昨天的60分让它永远在那待着, 今天的我们要认真听好每一节课, 做好每一次作业。

生读启示:心累了, 就把心事放下, 轻装前行。

(四) 在体验中超越“问题”———改变令我们精彩

1. 体验活动:对比两个画面, 生成新的想法

看“蝴蝶蜕变”的视频。现在轻松一下, 老师带同学们到蝴蝶园去, 感受蝴蝶“破蛹成蝶”的过程。

生看画面, 师述:看, 蛹里的蝴蝶挣、挣、挣, 为着灿烂、为着飞翔, 终于出来了!此时的蝴蝶最想对我们说些什么? (引导生成:痛苦, 是美丽生命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看教材中的实践活动, 一同学读。思考:两个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课件出示名言:“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2. 小结提炼:

忍受磨难, 才能表达真理和爱, 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 锻炼意志, 增长道德勇气。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 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时间, 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

每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面孔后面, 都有各自的精彩, 每个人都是一本独特的书, 要善待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 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 快乐的经历风雨, 笑对人生。

3. 分享体验:分苹果, 吃苹果。

活动:分苹果, 有的大, 有的小, 更多的同学没有得到。 (准备了6~10个)

采访:你吃到的是一个大苹果, 你有什么感受?

你吃到的是一个小苹果, 你又有什么感受?

孩子, 你没有吃到苹果, 此时此刻的你有何感想?

运用:同学们,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分苹果这样的事, 请大家谈谈:今后面对发生的问题, 自己会怎样处理? (引导同学们结合实际讲具体, 能解决的当场解决, 不能解决的给出建议。)

出示课件: (教材中内容)

你改变不了环境, 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 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 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 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 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 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 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 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在以上背景图和“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声中学生们畅谈自己的感受。

4. 提升运用:

交流自己今天的收获, 运用教材中的评价表检查活动效果。

5. 总结延伸:

上一篇:生产潜力下一篇:休闲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