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素材(精选6篇)
实验素材 篇1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条醒目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 我看见了就记住了, 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生物课程是一门科学课程, 也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课程。在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 包括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调查实验等。如何上好实验课, 让学生在“做中学”成为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理论依据
(一) 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说, “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 教固不成为教, 学也不成为学。”[1]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不能脱离了学。实验教学有其特殊性, 材料来源于生活, 最终的目的是要能指导生活,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 学生要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二、用活生活素材, 教活实验教学
(一) 用活生活材料, 优化实验教学
在实施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生态环境和物种分布差异很大, 课程标准提供的活动建议、活动材料、活动器械并不一定适应各地学校的条件。那么, 我们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在尽可能规范的前提下, 利用当地的常见材料或者废弃材料对实验的材料、用具、器材等进行优化, 使得实验能够有效开展。
1. 优选材料
选好实验材料实验就成功了一半,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将一些常见实验材料的优化整理如下。
案例1:在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 教材是建议使用鸡血细胞来提取和鉴定DNA, 但在实际操作中, 学生要通过不断加入蒸馏水使2mol/l的Na Cl溶液降到0.14mol/L, 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以控制加入的蒸馏水的量, 实验效果不理想。如果实验材料改用洋葱来代替鸡血[3], 步骤不但简化, 教学效果也更好。
材料的选择对于实验很关键, 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注重材料的选择, 因地制宜, 使得实验的开展能够更容易、更有效。
2. 变废为宝
实验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在实验效果不理想或者需要简化时, 我们可以试着从生活材料、器具中寻找解决的方法, 从而优化实验的步骤, 提高实验的效果。
案例2: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 滤液细线是否细、直、齐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采用教材中的方法画出的滤液细线往往一端很粗大, 导致实验结果也很不理想, 往往只有3条色素带, 甚至只有2条, 而且分离不明显。笔者采用男士衬衫包装盒上的透明塑料, 剪成合适的大小, 蘸取滤液后, 直接在铅笔线处轻按一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用活生活素材, 模拟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目的可以是观察实验结果, 可以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其实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实验设计的严谨, 理解实验的思想等。
案例3:人教版必修3———用抽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笔者提前准备了用“★”代表蒲公英, “○”代表其他植物的图案纸, 每个学生1张, 不告知学生蒲公英的具体数量。提出问题:如何算出蒲公英的数量?某学生提出:将纸折成8等份, 取中间的的一个计算数量, 然后乘以8。继续提问: (1) 这个同学的方法可行吗? (2) 取一个样方来估算整体会出现怎样的问题? (3) 请操作一下该方法, 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由于课时的关系, 教师并不能在课后统一组织学生到野外去实习, 但通过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学生理解了该实验的真谛, 了解了在真实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在课外有空余的时间时, 学生就可以单独操作。
案例4:人教版必修3———标志重捕法。
该实验笔者借鉴美国主流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中“如何确定动物种群的大小”的实验。课前让学生每4人一组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略) 。课堂上教师投影学生所做的数据, 学生自主分析存在较大误差的原因, 从而得出标志重捕法的关键是要随机取样。如果将实验中的黄豆换成真实的动物, 那标记该如何做呢?如何才能保证随机取样呢?学生带着问题相互讨论, 得到做标记时的注意点。
对于标志重捕法, 教材并没有安排模拟实验, 但笔者认为, 对于标志重捕法的科学性有必要让学生体验一下, 所以,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模拟实验, 通过这样的实验, 师生深深地体会标志重捕法的科学性, 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用活生活资料, 替代实验教学
由于器材等原因的限制, 生物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并不能正常地开展, 那么, 教师也要努力利用已有资源为学生创造条件观察实验。比如, 可以采用播放实验视频、开展演示实验等方法, 让学生眼见为实。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视频的科学性, 注意播放的时间长短, 如果时间太长, 反而会引起视觉疲劳, 达不到教学目的。
案例5:在微生物的培养的实验教学中, 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条件有限, 很多无菌操作的设备都不具备, 笔者在此节教学过程中, 采用讲授和观看结合, 比如, 播放微生物接种划平板的方法。既避免了讲实验的枯燥和难懂,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又落实了教学目标。
(四) 用活生活现象, 深化实验教学
让学生做实验不是要“授之以鱼”, 而是要“授之以渔”。在实验中往往会有很多“意外”产生, 教师要注重这些“意外”, 引领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 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比如, 在一次讲座上听一位教师讲述过这样的案例, 教师的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案例6:人教版必修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学生观察现象, 提出疑问:为什么质壁分离的时候, 洋葱表皮细胞总是棱角处向内凹陷呢?
学生经过两天的讨论, 提出如下比较可能的3种假设:
A.细胞壁棱角和蔗糖溶液接触面积大, 优先发生质壁分离;
B.材料厚薄不均;
C.蔗糖溶液浓度过高, 细胞失水过多, 而细胞有一定的表面积
学生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得出实验结论, 并可以进一步寻找可探究的课题。
在这堂实验课中,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 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探究活动, 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问, 同时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我们在平常教学中都能注重采撷实验中的“意外”, 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那么, 我们的实验教学也会收获累累硕果。
总之,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好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善于将实验与生活相联系,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与学生共做、共学、共教, 将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依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笔者从优化实验、模拟实验、深化实验三个方面, 以生动、科学的实例, 浅谈如何用好、用活生活素材, 从而教活、教好高中的生物实验教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生物,实验优化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133)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李心玲.对高中生物两个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5 (4) , 17.
实验素材 篇2
大学实验室工作计划(一)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今年,实验人员认真学习了《省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和《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标准》,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制订好实验室工作规划和实验教学计划,制订好仪器设备和药品的订购工作,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认真准备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确保实验开设率达100%,认真管理好每一件仪器和设备,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确保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认真收集和整理实验室资料,把实验室工作推向了一个新水平。
二、服务教学,加强管理,钻研业务,不断创新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今年,我们在实验教室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参与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实验室管理步入了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轨道。
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为此,我们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平时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积极自制教具。并吸取外校实验工作的优点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保证了实验室的稳步发展。
三、紧跟时代发展,参与学校建设
为了学校实验室使用、管理更加规范,积极参与学校实验室的设计,从总体规划到水电布局、实验室的布局等都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方案并被采纳,尽早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并一直在思考我校实验室在哪些方面搞特色,是否可行,如何实施等问题
四、存在的不足
1、创新意识不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2、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实验室已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未来的实验室如何管理,合理、充分的使用是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需要学习与探索的过程。
大学实验室20年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各实验室应积极配合各年级科学教学活动,做好各课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强化科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开拓我校教学特色,做到开足开齐实验课,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机会,让小学生在真实的科学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力争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常规化,充分发挥教学仪器(材)应有的作用。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计划
1、实验室管理员工作: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验室管理应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按照《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学科教学仪器,器材配备》要求,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对科学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进行更新、添置、维护、检查,为教学做好准备。
(3)平时教学工作中可搜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各类废旧材料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4)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5)加强安全措施,危险药品妥善保管,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配齐消防器材。
(6)做好仪器(材)管理工作,严格履行对仪器(材)出借,赔偿,领用手续,及时做好财产登记注册工作,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7)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8)努力做好“五防”工作(防霉、防蛀、防锈、防尘、防盗)。确保每天放学检查门窗一次;每周对室内地面、窗户水冼一次;每月对器材除尘、清冼一次,并添加防霉剂一次。环境卫生,应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做到专室专用,室内无杂物,无卫生死角,无蜘蛛网,桌面无灰尘,门窗及仪器橱柜玻璃干净。
2、任课教师工作:
(1)任课教师要在学期初制订出学期实验教学计划,交教导处检查,再交实验室存档,任课教师按照课程表到实验室上课。
(2)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要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努力开齐、开好实验,开足组数,使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凡教材要求做的实验不得任意删减,因故确实不能开出,必须向学校分管领导报批。
(3)任课教师应认真填写“实验通知单”。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交实验教师,并提前试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实验做好防范安排。
(4)实验教师应配合工作,按单准备实验用品,并提前一天准备好。在准备过程中,要对仪器作必要的检查、校正,使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5)演示实验操作前,任课教师要备好课,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时做到安全、迅速,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达到预期效果。
(6)上学生实验课时,要组织学生排队入室,保持肃静。要把全班学生编成若干实验小组,每组选一组长防范,各组对号入座,定组定位定仪器。若是第一次走进实验室,首先由任课教师带领学习《学生实验规则》和《实验室安全守则》,然后再开始分组实验。
(7)学生要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时要积极思考,细心操作,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教师要跟班辅导,排除仪器故障,处理有关问题。
(8)实验完毕由实验小组分工负责,按“三净”(即桌面净、仪器净、地面净)要求擦洗、整理好仪器,打扫好桌面、室内环境卫生,并由组长点交,经实验教师或任课教师验收后方可离去。实验教师要及时对实验仪器进行保养维护工作,收回原处保存。离开实验室时要关好水电开关和门窗。
燃气安全工作计划(三)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燃气安全生产管理,加快建立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燃气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燃气安全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省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燃气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制订燃气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燃气市场经营秩序,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村居供气、用气安全。
二、目标任务
深化专项治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燃气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整治重点
(一)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落实各相关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二)依法查处燃气企业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充装不合格钢瓶、缺斤少两、掺杂二甲醚等违规行为;查处为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经营性气源的行为;查处销售不合格钢瓶等违法行为。
(三)依法查取小液化气供应网点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取缔不符合规划、无证照小液化气供应网点;查处价格欺诈、强买强卖、违章倒灌、倒残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规行为;查处超范围经营、擅自在未经核准场所经营、非法改装液化石油气钢瓶、超量存放实瓶等违法行为。
(四)规范宾馆、饭店、小餐饮、企事业单位等用户的燃气采购、储存和使用安全管理。查处使用不合格燃气和不合格燃烧器具、不符合安全规范的瓶库使用行为;查处不规范瓶组、擅自改装燃烧器具、液相直烧、管道瓶装气混用等违法使用燃气行为。
四、职责分工
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认真组织、有效开展燃气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对各村居,机关各办、服务区、镇属各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新河派出所、新河交警中队:负责依法查处禁行区域内未按“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进入禁行区域时间、路线规定”的运输危险化学品行为;查处液化气运输超载行为;查处未取得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擅自从事液化气运输的行为;负责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清理整治工作;规范“三车”(三轮车、电瓶三轮车、三轮摩托车)运送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协助质监、行政执法中队做好对运输途中的气瓶检查工作。
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村居燃气行业的监督管理,做好日常检查管理工作,确保站内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加强应急救援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监中队: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全镇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将燃气安全纳入全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内容。
行政执法中队:负责依法查处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或不按照燃气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经营单位和个人、燃气用户(重点宾馆、饭店、小餐饮、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
消防中队:负责对宾馆、饭店、小餐饮、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提出整改意见,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单位和经营者,报发证机关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工商分局:负责依法查处未取得营业执照或不按照营业执照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在营业执照有效期内被依法吊销、撤销燃气经营许可证或者燃气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
各办、服务区:将燃气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负责本服务区的燃气安全监管工作,配备专兼职燃气安全管理员;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每月配合执法中队开展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宾馆、饭店、小餐饮、小液化气供应站等经营场所;负责重点单位隐患整改跟踪和督查,对治理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通知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机关各办、服务区,镇属各单位要认真分析燃气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燃气经营违规、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为加强对燃气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镇政府成立燃气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详见附件),各办、服务区、镇属有关单位要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监管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
大学实验室20年工作计划(四)
一、变教育观念,重视实验室的建设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获得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标准,应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添置急用的实验设施,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估计实验室将要添置近万左右的设备。
二、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要有忧患意识
生物科学日新月异,新科技不断发展,为了跟形势的发展,自己不落伍,就必需不断地学习,让自己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实施者,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学科的带头人。
三、手做一些标本,完善实验设施
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学地为学校实验室做一些标本,既可以为学校节约经费,以可以锻炼动手能力。
四、保持实验室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服务于教学,要有服务意识
经常对实验室的器具进行维修,使每一台设备都能使用,做到所有实验都有能开展,并及时指导生物学科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
五、开展好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工作中要有竞争意识
六、制定仪器、药品的添置计划,定期对仪器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为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七、上实验课时,主动去实验室巡视,帮助老师排除故障,解难释疑。仪器坏了、试剂不够,进行维修和补齐,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
八、全面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为学生服务,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九、实验完毕,及时检查仪器的数量和质量,如有差错按制度处理;及时准许备实验材料,保证下个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有关的实验记录(如时间、人数、容易出故障的地方及改进办法等),及时填写相关表表册。
十、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做好实验室、仪器室防火、防触电、防盗工作,杜绝事故发生。
十一、做好实验室工作各种文件的归档、整理工作,提高计算机的科学管理水平。
1、认真阅读实验杂志,例如 :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学与仪器》,以及其他有关的生物方面的读物,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借鉴别人的经验、已经比较成形的模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简单明了的实验改进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尤其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做好新仪器的订购工作,并对新到的仪器及时编号、登帐。对新仪器的说明书保管好,并做好保养工作,自己先弄懂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调试好,及时向教师推荐,做到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的效率。
3、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开齐教材所规定的所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并针对实际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对现有的演示实验作一些改进和增设一定的实验,以便在教学上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4、协助好教师做好演示实验,保证每个演示实验能100%成功。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指导学生顺利进行实验,并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5、这学期还要做好学生实验的课外辅导工作。总有一些学生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没来上课,这一部分学生就利用中午的时间安排来补做实验。另外对一部分实验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使其能很快掌握实验步骤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在期末时进行实验考查。
实验素材 篇3
1开发和利用物理实验素材进行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物理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兴趣,和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物理实验能够直观地向学生讲授物理知识,还能够通过一些新奇的生活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新鲜感,在长期进行实验教学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就更加喜欢物理课程.而物理实验的操作离不开实验素材的支持,因此,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实验素材,将素材充分运用到物理实验中,能够使物理实验更具代表性和形象性,也就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物理知识.
其次,通过开发和利用物理实验素材,能够使物理实验内容丰富起来,同时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具真实的感性材料.所有的物理实验都是在相关知识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最后,通过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实验素材,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蕴含物理知识的实验素材,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课外实验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以及进行实验操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自己创造的实验中,探索和发现更奥妙的物理知识.
2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一是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缺乏足够的实验器材,实验素材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不能满足每个学生都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也不能将所有物理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有些实验只能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播放,学生不能亲自操作实验,也就无法体会到物理实验带来的乐趣;二是在物理实验课堂中,经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实验,女学生害怕做实验,学习好的做实验,学习差的看实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只会让那些没有做实验的学生更加不愿意做实验;三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只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验困难,而没有指导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导致无法实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策略一教师变换实验角色.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实验操作的主角,整个实验过程都是由教师一个人操作、一个人讲解来完成的,课堂就是教师一人的舞台,这不仅阻碍了学生的潜能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变换实验角色,引导学生成为实验主角,既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还能够使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
策略二对学生进行实验分组.按物理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分组实验教学课程中成为教学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物理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就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操作,成为一个重复的机器.而现在,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知识,辅助学生进行分组配合,在学生提出独特见解的时候,教师要给予认可和肯定,总之,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投入到课堂中.
策略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这就需要学生更加细心地去发现和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且要认真分析这些物理现象包含着什么物理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没有危险的课外实验,以弥补课堂中无法实现的实验,学生在做课外实验的过程中,也就对物理原理知识加深了认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初中物理实验素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1)开发和利用教室资源.在教室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固定资源可以作为实验素材,例如粉笔、风扇、灯、教室门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实验素材进行知识讲解.用粉笔来举例:粉笔包含的物理现象非常多,当学习物理蒸发现象的时候,用蘸过酒精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刚开始字迹模糊,学生仔细观察时,发现随着酒精逐渐蒸发,字迹开始变得清楚起来,这就是最简单的物理实验.
(2)开发和利用学生文具.在学生的学习用品中也存在大量的可利用的资源,例如铅笔、橡皮、直尺、眼镜、书包等,以摩擦力教学为例:在学习物理摩擦力现象的时候,很多学生误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本身的重力有关系,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橡皮指导学生进行摩擦实验,让学生用橡皮擦掉书本上的笔迹,在轻擦和重擦的过程中,橡皮本身的重力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橡皮改变了对纸面压力,所以摩擦效果也就不同了,难点也就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3)开发和利用课外器材资源.在课堂外环境也有很多能够开发和利用的物理素材,例如纸张、蜡烛、足球、吸管、水果、矿泉水瓶、易拉罐等.以易拉罐为例来说明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易拉罐是随处可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实验素材,当易拉罐得到开发和利用后,它本身的实验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在学习物理现象大气压的时候,可以先将易拉罐进行加热,然后将瓶口堵住,轻轻放到旁边,当出现嘣的声音的时候,易拉罐已经变瘪了.易拉罐还可以用来制作针孔照相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瓶,用细针在瓶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然后将易拉罐的顶部用剪刀剪去,在顶部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就可以利用它来观察窗外的景物了.
实验素材 篇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87~88页,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该内容出现在“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中, 教师在对该内容进行新授课时, 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体验、学会和了解这种分离可溶物和不可溶物的方法, 课程设计分为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与交流四个板块。
二、素材的挖掘和应用
在学生完成实验与探究“粗盐提纯”的基础上, 教师可从这几方面加强引导:
1. 培养知识的应用意识
分离和提纯物质是生产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科学技术。“粗盐提纯”这一实验活动较好地呈现出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骤等。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还隐含着许多相关的素材, 如, 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中二氧化锰、氯化钾等的回收利用, “溶解度”课题中, 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分离和回收等。这些素材的挖掘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粗盐提纯”这一实验操作的原理、操作步骤、适用范围, 又利于学生树立积极思考、挖掘教材、绿色化学的意识。
2. 加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一章第一节也编排了“粗盐提纯”。加强学生的思维引导, 既可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又能为学生高中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完成教材内容要求时,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精盐的成分进行分析, 了解各成分的粒子构成差异, 思考如何除去精盐中的Ca Cl2和Mg Cl2,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纯净物的相对性。那么如何除去精盐中的Ca Cl2和Mg Cl2, 若简单地把问题抛给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 难度无疑大了点, 教师可以通过分化难点引导学生解答此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 其次, 设计有层次的提问是关键。
对于该问题, 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问题:
(1) Ca Cl2和Na2CO3会发生反应吗?生成物是什么?生成物的溶解性如何?
(2) 向Na Cl和Ca 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会发生哪些反应, 反应后的溶液含哪些溶质?生成的Ca CO3如何从溶液中分离出去?
(3) 第 (2) 问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发生哪些反应?充分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什么?蒸干该溶液得到的固体是纯净物吗?若为混合物, 如何提纯?
(4) 如何除去Na Cl中的Ca Cl2?
(5) 可以用K2CO3代替Na2CO3吗?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可以吗?说明理由。
问题可以一次抛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思考, 也可小组内讨论, 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和步骤, 在学生充分思考后,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除去Na Cl中的Ca Cl2的步骤如下:第一步, 将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溶液;第二步, 在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充分搅拌, 以便除去混合溶液中的Ca Cl2 (沉淀法) ;第三步, 过滤反应后的溶液, 除去碳酸钙沉淀;第四步, 在过滤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化气法) ;第五步, 蒸干反应后的溶液, 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溶质氯化氢常温下是气体) 。在除杂过程中不能用K2CO3代替Na2CO3, 若用K2CO3代替Na2CO3会引入新杂质KCl, 也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硫酸常温下是液体, 有强烈腐蚀性, 蒸干过程中, 过量的稀硫酸会因为水分减少变成浓硫酸, 增强实验的危险性。
教材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素材, 合理巧妙地挖掘这些素材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既能减少课业负担, 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 更用不着追求其他大量的教辅资料和大量练习题。合理把握教材、应用教材、挖掘教材是优秀教师的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曹洪昌.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陈宏基.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惠州大学理工学院, 2006 (04) .
实验素材 篇5
(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
(2)实验步骤: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
③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④2~3 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3)实验现象:
①两个杯子中水的高度全部低于标出的高度,没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比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少。
②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出现。
(4)实验结论: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
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
(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3)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內部岀现细小的水珠,放置时间越长水珠越大,当水珠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流下或落到地面上。
(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珠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实验三: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3)实验现象:
①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变模糊并且水面冒热气,杯底开始产生小气泡,气泡上升;随着加热进行,小气泡越来越多,上升速度越来越快;烧杯口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
②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温度升到 100℃时,水出现沸腾现象;再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移走酒精灯后,温度开始缓慢下降。
③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
(4)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升到 100℃时水会沸腾。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实验四: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1)实验材料:试管、烧杯、温度计、食盐、纯净水、碎冰、记号笔、药匙或小勺。
(2)实验步骤:
①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 14 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②将装有纯净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容器(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④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⑤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水结冰之后体积变大。
实验五: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1)实验材料:一支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温度计。
(2)实验步骤:
①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在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③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3)实验现象:冰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高到 0℃时冰开始融化,试管壁不断有水珠流下,冰的体积慢慢变小,直至完全融化。
(4)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
实验六: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实验材料:2 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2 根玻璃棒、食盐、小苏打、纯净水、电子天平、量筒等。
(2)实验步骤:
①在 2 个小烧杯中分别放入 50 毫升水。
②分别取大约 20 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成 8 小份,每小份约 25 克食盐(也可以直接用电子天平称量)。
③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小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④按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⑤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 50 毫升水中的份数。
(3)实验结论:食盐和小苏打都可以在水中溶解,但两者在水中溶解的量不同,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实验七: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1)实验材料:2 个烧杯、食盐、冷水、热水、记录表。
(2)实验步骤:
①分别向 2 个小烧杯中加入 50 毫升的热水和冷水。
②取食盐 20 克,平分为 2 份(每份约 10 克),同时分
别放入 2 个小烧杯中,都不搅拌。
③静止不动,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
④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表。
(3)实验结果:食盐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
(4)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实验八: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
(1)实验材料: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水、烧杯、玻璃棒。
(2)实验步骤:
①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加入水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②停止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3)实验现象:有部分固体消失不见了,但烧杯底部仍留有部分褐色固体。
(4)实验结论:食盐能溶解于水中,食盐微粒与水分子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肉眼看不到食盐颗粒;沙不能溶解于水中,最终全部沉淀于烧杯底部。
实验九:分离沙和食盐溶液。
(1)实验材料: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玻璃棒、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
(2)实验步骤:
①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②用玻璃棒沾点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内,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③玻璃棒倾斜约 45°,一端轻靠三层滤纸。过滤时将混合物沿着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注意漏斗内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④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液体和滤纸的变化,认真记录。
实验结论:通过过滤的方法将沙与食盐溶液分离开。
实验十:分离食盐和水。
(1)实验材料:蒸发皿、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坩埚钳、放大镜、实验二中过滤得到的食盐溶液。
(2)实验步骤:
①将蒸发蒸发皿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将酒精灯点燃放在石棉网下方,向蒸发皿中加入约 10 毫升的盐水。
②边加热边搅拌。当蒸发皿底部出现大量白色晶体
时,熄灭酒精灯,利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③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做好记录。
(3)实验结果:将蒸发皿中白色颗粒与食盐颗粒进行对比发现,白色颗粒的形状、大小、颜色与食盐颗粒相近,都有咸味,都能溶于水。
实验素材 篇6
情境,让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与老师产生共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一、利用新闻事件,创设实验探究情境
经验的积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经验,一种是间接经验,同样,实验探究教学受制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所有实验都采取直接实验的形式,而只能从其他途径获得间接实验经验。但不管哪种实验经验,都是遵循特定的实验原理,运用实验方法论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获得的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某一实验过程(或某一事件过程),创设良好实验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
【案例1】氯气的性质
情境引入:2005年3月29日在京沪高速淮安段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液氯的铁罐车侧翻在公路旁,导致液氯泄漏,附近地面弥漫着一大片黄绿色气体,致使周边村庄有28个村民死去,住院200多人,大概有15000头的牲畜毒死。据附近村民说原来碧绿的麦田片刻间变成奇异的嫩黄色,有些植物的叶子发
了白。调查发现28个村民由于选错逃生方向而死亡,救援部队到达现场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控制住了气体外泄。
情境拓展:
(1)如果你在现场你准备如何逃生?
(2)如果你是救援部队的一员你准备如何救援?
(3)现场的环境变化体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你准备怎么证明?
二、利用社会问题,创设实验探究情境
社会问题通常都是热点问题,学生对这类问题通常特别感兴趣,我们只需稍加分析,便可找到大量的情境素材。例如,社会环境问题中的酸雨问题、臭氧层空洞、重金属污染问题、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社会能源问题中的新能源开发;社会突发事件中的地沟油事件、染色馒头、毒大米、光化学污染、氯气泄露事件等;工农业生产中绿色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氮的固定,如何设计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其探究问题本质的好奇心,合理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探索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事实,提出假设,讨论、分析合作,从而激发其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新知,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案例2】二氧化硫的性质
情境引入:1.火锅高汤底料中常加入枸杞汤,你会选购枸杞吗?(通过图片让学生选择——部分学生选错)。2.药检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多次对市场上流通的枸杞子进行检测,“我们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样品之所以颜色鲜艳,确实被人动过手脚。”
据工作人员介绍,经硫黄熏蒸过的枸杞,颜色非常鲜艳,摸起来发软,吃起来苦且有酸味;和天然枸杞的味道有着明显的差别,经过实验确定,这些问题枸杞子上面残留有硫酸盐和亚硫酸盐成分,这说明“问题枸杞”被人用硫黄熏蒸过,对人体有害。
情境拓展:
(1)经硫黄熏蒸过的枸杞,为什么颜色会非常鲜艳?你准备怎样证明你的猜想?
(2)SO2能转化为硫酸盐,你认为SO2具有何种化学性质?猜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及试剂证明之。
(3)现在你对SO2有什么样的认识?
三、利用生活经验,创设实验探究情境
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先生写了一首歌《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从歌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人类离不开化学,化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如,食醋去水垢、吃补血药物和VC配合服用效果好、铝锅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为什么要用盐卤点豆腐、买羊毛衫时要烧一烧、浓硝酸不小心滴在皮肤上皮肤会变黄、警察用什么查酒后驾车、醋能解酒吗?
等等。
化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好多化学现象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内容的选取素材,这些素材学生熟悉、内容丰富,通过发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创设生活情境,过渡到学生对于其背后原理的探究上升到对化学原理的学习,再回到,促使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利用身边的化学现象的目的,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与
应用。
【案例3】胶体的性质
情境引入:1.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能混用,否则就会使钢笔堵塞,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豆浆是胶体,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
3.血液也是胶体,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什么?
情境拓展:
(1)胶体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2)你认为胶体存在这样性质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用实验证明?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
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所以,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课堂中抓住关键阶段,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引发思考,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从而让学生的认识逐渐得到发展,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水平。
参考文献:
周新桂、费利益.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实验素材】推荐阅读:
没有素材的素材作文10-27
【素材精选】【高考作文素材】【重点】05-30
古今经典人物作文素材素材12-21
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12-31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话题作文的素材09-11
关于创新的素材议论文素材积累05-20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浓浓亲情的写作素材07-25
中考作文素材:关于名胜风景的作文素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