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素材

2024-10-24

课文素材(共6篇)

课文素材 篇1

一、高中英语写作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

2.能根据课文写摘要;

3.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 语言通顺;

4.能根据文字或图表提供的信息写出短文或报告。

新课标强调文字、图表等材料是高中学生进行写作的重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比旧的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了, 更突出谋篇布局、情感及思维表达的要求。

二、教材是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的资源

现行高中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极好材料, 充分利用好可使学生的各项能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新编高中教材人教版SEFC中书面表达的训练内容根据各个单元的话题编排在每单元最后一课。笔者认为编者的意图在于:教师经过对Warming up, Listening, Speaking和Reading这四个部分的教学, 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话题和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 积累了必要的语言素材后,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既是对整个单元知识的巩固, 也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写作前就了解了文章的基本结构, 积累了必要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在写作的过程中, 有话可说, 有料可用, 即有效输入才能有效输出。这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又能提供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必要的语言素材。而且教材中的课文材料题材丰富多样, 利用好这些素材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写作习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如何运用教材训练写作能力

(一) 背诵范文

语言学家Sinclair认为, 语言是一个以语法为基础的可分析系统, 也是一个以记忆为基础的公式化系统。对于学生来说, 应通过背诵不同体裁的范文来熟悉一些“公式化”的语言, 为写作作必要的积累。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在语言和写作形式上都是一篇优秀的范文。课文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句型、语法和词汇等, 教师在教授每一篇课文时都应引导学生划出重要的句型、好的段落, 让学生熟记、背诵, 甚至仿写, 这不仅能让学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巩固课文知识, 增强英语语感, 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体裁的文章及段落结构, 为写作的布局谋篇打下基础。同时, 学生通过仿写, 体验成功, 感受写作的快乐, 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 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完整地学习完课文后, 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 按照课文的思路让学生复述课文, 用学过的词、词组把文章重新串起来, 成为一篇小短文。这不仅加深语篇的整体理解, 还巩固了课文中学习的句型、短语等, 提高了表达能力。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还可以让学生将复述内容落笔成文, 锻炼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做到这一点,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首先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找出段落中的关键词, 归纳出各段大意, 理清文章的脉络, 分析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列出的关键词当堂复述, 避免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此外, 不同体裁用不同的方法, 如记叙文一般按时间顺序行文, 则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各时间段发生的事, 划出动词, 再根据动词进行复述, 例如高一上册Unit 4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中的The Rescue和高一下册Unit 20 Humours中We’ve already met, haven’t we?这两篇文章。说明性文章往往先谈论某种现象或存在的问题, 然后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最后讨论解决的办法, 在教学这一类文章时笔者往往让学生阅读找出各段中心句或关键词, 概括段落大意, 然后列出支撑句, 分析文章的结构, 再利用关键词复述课文, 例如高一上册第十单元阅读课文Are we endan-gered?这一篇文章, 笔者在引入话题、进入阅读环节时就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步骤如下:

1. 阅读课文, 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或关键词, 了解段落大意。可以小组讨论。5分钟后口头检查。

阅读文章了解大意是阅读获取信息、提高准确率和阅读速度的必经途径, 通过找各段大意、中心句或关键词, 学生可提高语篇理解能力, 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为写作奠定基础。这个任务要求更高一些, 学生要有一定的归纳能力才行, 符合让尖子生吃得饱的理念。

2. 再次阅读课文, 回答下列问题。

(1) What are the causes of the endangerment of animals and plants? (动植物濒危的原因是什么?)

(2) 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 animals and plants? (我们该怎样拯救这些动植物?)

带着问题去找出支撑各段中心句的句子, 了解文章的写法, 为下一步写作作铺垫, 也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动手写出各段关键词及支撑句, 3分钟后投影部分学生的答案, 教师或同学补充修正。

(课件投影) Main idea

Para 1 Situation/Problem. (现状/问题)

Many...animals...plants died out.

Several...endangered.

Para 2 Causes/Reasons. (原因)

Habitat...changed...destroyed.

New species arrive...Use...kill...

Para 3 Measures/Solutions. (措施/解决办法)

Learn about...Create space...Don’t pollute...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复述, 经过复述加深对文章及其结构的理解, 既锻炼口语又训练写作能力。

(三) 仿写

Are we endangered?这篇文章复述后, 课件投影全球变暖引起的沙漠化等一系列图片, 分小组讨论其原因, 以及采取什么措施改变现状。教师总结, 把相关词汇列在黑板上, 让学生在10分钟内仿写一篇80词左右关于全球变暖的文章, 然后各小组互评选出一篇最好的文章进行展示。

英语议论文的结构为:提出现象—分析好处和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 或提出话题—正方观点理由—反方观点理由—自己的看法。在教学完高一上册第九单元Life on the go后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Should teenagers use cellphones?的文章。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中学生用手机的好处和弊端, 并列出关键词, 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有关的句子, 体会作者的写法, 然后介绍英语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讨论开头语、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应用的时态和人称, 之后让学生动笔写作, 当堂让学生小组合作挑选一篇好的文章点评其亮点。笔者发现学生普遍都能写出语句连贯、结构合理的文章来。

由此可见, 巧用课文素材教会学生连词成句、组段成篇, 练习写作各种体裁的文章, 以读促写, 极为有效。有了语言素材的积累, 再加上各种体裁文章的学习和迁移, 写作将不再是大难题。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当他们看到题目时不会审题, 不懂得如何组织文章而无从下笔, 对写作产生恐惧感。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语篇整体教学, 一定能消除学生这一畏惧心理, 促进写作教学,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课文素材 篇2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一位老人,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可用于“胆识”、“口才”、“说话艺术”、“综合素质”等话题)《勾践灭吴》

2、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振。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败总是难免的,积极的办法,就是跌倒了再爬起来。春秋时的越王勾践,他的失败够惨了吧,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吗?(可用于“失败”“坚持”“毅力”“坚韧”等话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3、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尤其是权贵者,往往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如果我们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会以为自己真的“美于徐公”,那就危险了。(可用于“自知之明”“赞美与批评”等话题)

4、有的人,本来满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并不服气,结果闹僵了。究其原因,还有一个说话的艺术问题。齐王纵然再有修养,也好歹是个国君,面子大得很,邹忌要讽他纳谏,也要巧用比喻,结果皆大欢喜,齐王愉快纳谏,国家强大,“战胜于朝廷”。(可用于“说话艺术”等话题)《触龙说赵太后》

5、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在这种情形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此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这种说话的态度,说话的艺术,恰恰是我们经常欠缺的。(可用于“说话艺术”、“将心比心”、“亲情”等话题)《季氏将人伐颛臾》

6、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不是告诫过,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吗?(可用于“反腐倡廉”、“自我约束”等话题)《寡人之于国也》

7、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可用于“环境与生存”等话题)《劝学》

8、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可用于“学习”、“恒心”、“说与做”等话题)《过秦论》

9、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可用于“反腐倡廉”“民心”等话题)《鸿门宴》

10、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于应对。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他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等话题)

《兰亭集序》

11、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我们何不远足“崇山峻岭”,穿行“茂林修竹”,“一觞一咏”,“游目骋怀”?(可用于“风景”、“生活”、“善于发现”等话题)《归去来兮辞》

12、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牵梦绕。当年,陶县令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可用于“家”、“亲情”等话题)《谏太宗十思疏》

13、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可用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话题)《腾王阁序》

14、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无必要的谦虚反而是虚伪和懦弱的行为。毛遂自荐,成就了人业;王勃路经腾王阁,毫不推辞,一挥而就,写下了四座惊叹的美文《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精彩的语句,使得他在文学史中占有光辉的一席。(可用于“表现自己”、“勇气”、“勇气与才气”等话题)《师说》

15、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可用于“学习”“合作”“帮助”等话题)

16、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韩愈不是说过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可用于“自信自强”、“能力”等话题)

《阿房宫赋》

17、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象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可用于“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等话题)《六国论》

18、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封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可用于“团结合作”等话题)《游褒禅山记》

19、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20、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可用于“自信”、“盲从”等话题)

21、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伶官传序》

23、古之英雄豪杰,不少就载倒在太平享乐之中,如后唐庄宗、李自成、洪秀全等,欧阳修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样载倒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吗?(可用于“反腐倡廉”、“自律”等话题)《石钟山记》

2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不经调查即道听途说,或瞎指挥,肯定误事。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命名的来由,“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虽也未弄清真正的原因,但其精神行为就值得赞扬。(可用于“调查研究”、“科学态度”等话题)项脊轩志》

25、今夜,月亮很大,很美,我在院子中漫步,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一文中的句子:“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可用于描写秋天月夜之景色)《五人墓碑记》

26、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蚁民”之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可用于“死”“价值”“正义”等话题)《病梅馆记》

27、推行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应试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许多只能是“高分低能儿”,是病态的苗子,如同龚自珍笔下的“病梅”,或“曲”,或“欹”,或“疏”,改革教育制度,推行素质教育,便是救治那些“病梅”的良方。(可用于“人才”、“素质教育”等话题)《陈情表》

2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对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难免令皇帝猜疑,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可用于“情与理”、“说话艺术”等话题)《赤壁赋》

29、人生在世,要学得豁达,要活得潇洒,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跨,不如“笑傲江湖”,把目光放长远些。苏轼本在朝中做官,因政治**被贬至黄州挂个闲职,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也可供我们借鉴。(可用于“乐观”“挫折”等话题)《失街亭》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一生唯谨慎,但也有街亭之失,祸及全局。诸葛亮尚且如此,我们“凡人”偶有错误,不足为怪。问题是,有错要懂得补救,还是要提到诸葛亮,他运用“空城计”等,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可用于“过失”、“人非圣贤”等话题)

31、情与法,有时会困扰和为难着人们,不知如何处置。翻翻历史书,当年的孔明也遇到这种难 3 堪的事。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精彩感人都在“挥泪”二字,“斩”体现法纪;“挥泪”体现人情,不管人情如何深厚,最终还是“斩”。从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历史故事,我们不是可以悟到一点什么吗?(可用于“法律”、“情与法”等话题)《报任安书》

32、人生一世,不可能风平浪静,不可能一帆风顺,问题是如何看待逆境,如何度过逆境。司马迁本来好端端的当他的太史令,谁知一语不慎,得罪汉武,被处宫刑,他心中的悲愤,在《报任安书》中可充分体现。如果司马迁屈服于命运,则世无《史记》,他亦不会流芳史册。(可用于“逆境”、“忍辱”等话题)《廉颇蔺相如列传》

33、尽管后世对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各种议论,但不可否认,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怎可成功?(可用于“胆识”等话题)

34、忍让并非懦弱,并非无能,而恰恰是自信、坚强和识大体的表现。以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的官职,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已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这故事,实在很值得一再提到的。(可用于“团结合作”、“忍让”等话题)《屈原列传》

35、屈原以“自投汨罗以死”反抗黑暗的势力,当然,这种方式不可取;但是,他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浊世同流合污,这又是很值得赞美的。我们有些人,正是以“潮流如此”来作借口,放纵自己,结果身败名裂。(可用于“骨气”、“品格”等话题)

(二)诗歌

《短歌行》

1、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可用于“事物的复杂性”、“多角度看问题”等话题)《断章》

2、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彼此关联的。诗人卞之琳有一首题为《断章》的诗就很富有哲理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要以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对于某些人来说,你是他们的风景,甚至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想一想,他们是谁?(可用于“联系”、“亲情”等话题)《再别康桥》

3、“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一世,舍,要“舍”得干净、洒脱,决不拖泥带水。(可灵活运用于“取舍”、“奋斗”(“不带走”,却应该在天地间留下自己的足迹――功业)甚至“社会公德”(公共场所,不乱丢乱拿)等)《邶风·静女》

4、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爱情,也是人们正常的精神生活。远在《诗经》的年代,已有许多恋爱场面的描写,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多么生动,多么真挚,多么感人!(可用于“美”、“爱”、“追求”、“人性”等话题)《孔雀东南飞》

5、今天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封建家长式的统治可能极少,但是,越俎代疱,干涉溺爱,使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同样会阻碍他们健康成长,同样会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为人父母者,警惕啊!(可用于“子女教育”、“溺爱”等话题)

《琵琶行》

6、“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说有声响,反而更显得寂静;同样道理,白居易也写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本来大声疾呼,或如泣如诉,更能表达心中的情感吧,但有时无声的抗议,或无言的饮泣,则更具震撼。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吧。(可用于“事物的复杂性”、“多角度看问题”等话题)《蜀相》

7、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会受到后世景仰的。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的英雄烈士,同样会流芳百世的。(可用于“爱国”、“正直”、“品格”等话题)《鹊桥仙》

8、生活要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就如感情吧,恋人或夫妇天天厮守在一起,未必就感情深厚。宋人秦少游已有此真知灼见,他说“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所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苏东坡也说得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来,双方感情深厚与否,不在于距离远近,时间多少,关键是看有没有心思,有没有责任感吧。(可用于“质量”、“感情”、“友谊”、“责任感”等话题)

(三)现代文

《拿来主义》

1、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

2、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鸦片”,看到“烟灯和烟枪”,看到“姨太太”,还以为是精华,爱之心切,社会上那些腐败现象,不就是因为不辨美丑而形成的吗?(可用于“选择”“美与丑”等话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马克思,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不仅仅掌握革命理论,还在文学、科学各个领域中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真正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都优良的人,我们从马克思的身上,不是也可以得到某些启示吗?(可用于“人才”、“素质”等话题)

4、恩格斯曾赞扬马克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确,襟怀坦荡、具有崇高理想的人,都不会过多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的。(可用于“气量”“待人接物”等话题)《纪念刘和珍君》

5、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我们就产生了刘和珍等勇于反抗恶势力的女中豪杰,时至今日,面对那些丑恶现象,我们反而甘当“沉默的羔羊”吗?(可用于“正直”“抗争”等话题)《内蒙访古》

8、战国时的赵武灵王如果不是抛弃那宽大的衣衫,笨重的战车,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小小的赵国如何能在诸雄包围之中屹立上百年?(可用于“改革”、“创新”、“吸取”等话题)

9、汉代宫女王嫱,面临着或老死宫中或出塞和亲的抉择,她选择了后者,为汉蒙的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最终名垂青史。(可用于“抉择”、“团结”等话题)《物种起源》导言

13、任何科学的发现或成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浸透着科学家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达尔文为了写《物种起源》书,跟随着贝格尔号巡洋舰作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可用于“勤奋”、“科学态度”、“成功的秘决”等话题)《米洛斯的维纳斯》

15、残缺也有美,残缺也是美,维纳斯正是缺少了双臂,才显得如此秀丽迷人。不要为自己的某 5 些缺陷难过,也许你的缺陷,会促使你奋进,促使你成功。(可用于“缺陷”、“身残志坚”等话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6、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倒霉的人,不幸的人,可怜的人,但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幸福之中。对比起海伦·岂勒,你有何感想?她希望得到三天的光明,她要充分利用那三天的光明,但是,想想,我们有多少个“三天”是在磕睡之中,是在冥想之中,是在闲聊之中,是在胡混之中度过的?(可用于“时光”、“生命”、“幸福”、“价值”等话题)《祝福》

18、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然而,在今天,受迫害的“祥林嫂”时有所闻,满脑子牛鬼蛇神轮回报应的“柳妈”更随处可见,而且,“柳妈”更是年轻化、低龄化,这难道不应引我们高度的重视吗?(可用于“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等话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19、墨守成规,不敢改革,不敢创新,这种人恐怕有两类,一类是“别理科夫”,惟恐一改乱了现在的局面,令自己无所适从;另一类是既得利益者,怕一改则失去自己已经得到的利益。无论是哪一类人,都是改革的绊脚石。(可用于“改革”、“创新”等话题)《药》

20、一个国家,经济文化落后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愚昧麻木;当年,鲁迅痛惜买人血馒头治病的“华老栓”以及指责夏瑜“疯了”的茶客们,今天,我们也愤慨那些见死不救、袖手旁观、落井下石、推波助澜的人们。(可用于“社会风气”“国民素质”话题)《项链》

21、我们常常嘲笑和指责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为了一夜风光而吃了十年的苦,但是,路瓦栽夫人有的优点我们不一定具备,你看,她知道事情不可能挽回时,毅然勇敢面对困难,辛苦十年还清债务,我们中的一些人,还不一定做得到呢,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吗?(可用于“失败”、“挫折”、“勇气”等话题)《守财奴》

22、社会在进步,观念要更新,勤俭节约固然是美德,但不懂消费不识享受,象葛朗台那样的“守财”,其实是浪费,于己于人于国都是不利的。(可用于“观念”“合理消费”话题)《林黛玉进贾府》

23、在提倡民主自由的今天,还要不要讲究“等级”,还要不要“论资排辈”?我们说,在社会经济还不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可能没有“等级”,不可能放弃“论资排辈”,并不象贾府中那么森严,将人们分成太君、老爷、夫人、少爷、小姐、管家以及几等奴才。(可用于“等级”、“秩序”等话题)《智取生辰纲》

24、现在,街头的骗局不少,有些是经过骗子精心策划的,如同《水浒》中吴用等智取生辰纲;但是,更多的骗局是十分拙劣的,居然也能频频得手,此无他,上当受骗者皆因一个“贪”字所害!(可用于“骗”、“贪”等话题)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与贵族合作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暗夜的绝响》)

●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6 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山水文人看华夏》)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开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轻松起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在圈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近观与遥望》)

●大艺术家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正是这种“入”,才有了王羲之写完的18缸墨水;正是这种“入”,才有玄奘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路程;正是这种“入”,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人生的“出”与“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是太“入”了,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少陵的叹息绵长悠邈、一刻不散。“花近高楼”,他的心悲伤了;登高远望,他的忧思又在心头回旋。(《钓罢归来不系船》)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对他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研究分不开的。(《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同时也收获了异域文化,更有礼赞和膜拜。(《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

●西汉前朝帝王休养生息,以安其民,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体恤民情,轻徭薄赋,使社会安定,成就“贞观之治”;唐玄宗初年继往开来,安置百姓,重用贤臣,安稳统治天下,成就“开元盛世”;康乾励精图治,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社会安定和谐而成就“康乾胜景”。(北京考生《说“安”》)

●成吉思汗,那个弯弓射雕的猛士,那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在他身后,有多少无辜的灵魂。希特勒,历史上最厉害的演说家,几小时把整个欧洲吹嘘得沸腾起来。弹指一挥,血肉横飞。身后,是数万人堆起的尸骨;脚下,流淌着殷红的血流;身前,是继续行走的大军。(陕西考生《铭记血腥中的古训:和平》)

●到底什么是人的魂?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魂。(四川考生《问灵魂》)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 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湖南考生《谈意气》)

★现实人物类★★

●普通教师殷雪梅在一辆疯狂驶来的汽车冲向自己学生的时候,挺身而出,张开双臂用躯体护卫学生。这一英雄壮举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辉煌灿烂的人生、什么叫做响亮有力的“结 7 尾”。(《人生三部曲》)

●公安战线的楷模任长霞,一生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出乎其外”,她公正廉明,扶困济贫,顾及人民大众利益;“入乎其内”,她除恶扫黑,铁面无私,用一腔热血保一方的安宁。“入乎”他人,全心呵护有难的人,让奉献之花开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出乎”自己,时时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以律己,从不给家人谋半点私利。(《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21岁的刘翔在奥运会110米跨栏中创造了“亚洲飞人”的奇迹。这奇迹的背后,有刘翔的定位准确、敢于拼搏,也有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花在刘翔身上的训练费用就达300多万元。(河北考生《“亚洲飞人”的奇迹》)

●徐本禹,一个出身贫寒、品学兼优的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大学生,刚刚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研究生,却选择到贵州一个偏僻荒远的山区去支教两年。(安徽考生《什么?——是该这样!》)

●在史铁生的旧居,有一棵合欢树。这棵树载满了史铁生对他的母亲的纪念。是母亲的身影给了他力量,让他在书页上站立起来,成为疾步如飞的正常人,成为生活的强者。(广东考生《一棵树的纪念》)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爱迪生品读那一千多次失败,最终成功地发明电灯;越王勾践品读丧国的失败与苦涩,卧薪尝胆,一举灭吴,一雪前辱;兰斯•阿姆斯特朗品读癌症的痛苦,却变得更加坚强,不仅战胜了病魔更回到了深爱的自行车赛场。(安徽考生《品读人生》)

●我问那个在绿菌场上所向无敌,将自己的一生都献于足球的球王,他用他粗糙有力的大黑手拍拍我瘦小的肩膀,自信地告诉我,“只要你真心付出,上帝不会亏待你”。我问那腰缠万贯,稳世界首富这把宝座的商人。他笑了笑,用手指着前方的一座山说,“翻过去,你就能看见灿烂的阳光。”我问那虽长相身材都不能令人满意却用气势磅礴的歌声征服了世界的大学音乐教授。他摇了摇他短粗的脖子,写下“勇于拼搏”四个字。(四川考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课文素材与考场作文对接例说 篇3

一、借用教材观点思想,让作文内涵丰富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都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其中不乏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打开它就如观赏一道道独特而瑰丽的人文风景。如果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便拥有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在写作中灵活巧妙地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思想,不仅培养了我们的思维品质,也使我们的作文立意更加深远,内涵更加丰富。

2013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愿从本心》结尾:愿持本心之情感,以无悔对待家人,无愧面对国家;愿持本心之理想,以无惧实现追求,以无畏逐梦人生。以屈子之诗与诸君共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此文力斥违反本心之恶,力挺坚守本心之美。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结尾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再次点明本心之基应为善这一核心所在。用语简洁,统摄前文,造语典雅厚重,强化了文意。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围绕中心论点,选取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经典言论,阐明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强化了文章的主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效果。

2014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角度人生》开篇: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颗有思想的芦苇。”这也就是表明了人类拥有思想,拥有了思想就拥有了角度不同的火花碰撞。文章切入准确,立意契合所供材料的主旨。“人是一颗有思想的芦苇。”引自教材《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寥寥数笔,点题精当,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有感而发。大量的素材就在课本里,关键在于我们去归纳、整理,找到契合点,将课文中的素材与作文结合起来,做到有事可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文字读故事,更要读思想,在品读他人的作品中丰富自己的头脑,锤炼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运用教材人物事件,让作文文气沛然

中学语文课文不仅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广泛,而且人物众多,由人物构成的事例十分丰富。适度、合理地链接它们,能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化底蕴,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也让评阅者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而更容易赢得“印象分”。我们应认真挖掘并巧妙利用这些人物、事例素材,对之进行合理加工,将有效的资源作最大的利用。

2010年甘肃省高考作文《犹忆书香》片段:犹记得晦涩难懂的《诗经》,在臂弯里浅唱低吟;犹记得翔实的《史记》,千百年独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中,传唱千年!读书当如此,在深阅读中,永远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永远忘不了古人隔着千年时空,传来的阵阵书香。惟有深阅读,才能带来心灵的涤荡。文章用大量篇幅阐发自己对阅读的体悟和感动,表达了对“深阅读”的理解和喜爱。引用教材中的《诗经》《史记》《离骚》熔铸成自己的文章,使表情达意多了几分庄重雅致。

2011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片段:纵使上天无情地夺走了她的光明,海伦也不甘于平庸,她选择了与黑暗抗争,用顽强的毅力,造就了她,20世纪一个胜利的奇葩;纵使痛苦一次次的折磨着他的身体,史铁生也不甘于平庸,他与地坛为伴,以笔为友,用微笑向世人展现生命的希望,微笑是他坚强的象征,即使一生只能在轮椅上,他也不再平凡,世界到处都有他,史铁生,一个响彻云霄的名字。作者采用了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与地坛》作为素材,挖掘了海伦、史铁生身上充满哲理的人生价值,来说明“拒绝平庸,与生命抗争”的意义,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13年湖南卷优秀作文《叩问心灵》片段:嵇康,一朵空谷的幽兰。那时,一把铁锤豁然划过天际,有力地击于石器之上,溅起万点火星,瞬间汇集,光芒万丈。那时,面对宦海沉浮,他没有沦陷,面对司马集团的威胁,他没有屈服。那时,朋友出仕,他写绝交书;生命将终,他独奏《广陵散》。他就如打磨的铁器,坚韧自强,即使磨难重重,也不会动摇自己内心世界高洁的追求与坚守。不论结果,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文章主体部分,先谈嵇康,展示其不屈的一生,然后在面上铺开,如陶渊明、欧阳修,范仲淹等,形成众星拱月之势。素材溢彩流光,论证切中肯綮,此文是运用课文人物生平事迹合理阐发观点的成功典范。

对于有些课文素材,如果我们能够多作一点反思,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许还能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彰显独特的思维。如《赤兔之死》等采用的是“故事新编”,如《与邹忌书》等采用的“借题发挥”。对课文素材进行改造,也不失为一种“避熟就新”的途径。

“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善于用例,即便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例,也同样能取得极佳的效果。试想,教材中的课文,如果只在阅读课上闪光,而不开拓延伸,岂不是又一种资源的浪费。只要我们平时留心在意,作文时就会找到适当而又典型的课文素材,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写作材料贫乏的困境。

三、化用教材名言佳句,让作文神采飞扬

有人说:“语言是海,名句是星,一引一闪烁,一引一璀璨。”课文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精致典雅,优美流畅,有些课文字字珠玑,笔底生花。语言素材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直接从课文中进行截取某些思想和文采兼美的句子和段落。

2010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美丽,从光与影中绽放》片段:永远铭记归有光的美丽,在他的阴影里,失母,丧妻。闻母旧事,他虔诚如婴心心念念的都是缠绕如丝的感恩怀恋;妻子手植枇杷如今亭亭如盖,他怅然若失,萦绕于心的全为生死两茫茫的相思悼念。他的光明是信念,焚膏继晷,只为实现持象笏以朝的荣光;八次会试,他屡屡名落孙山,却依旧怀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希望。当他垂垂老矣,光明的馈赠,让他站上了梦想的高台。归有光的美丽,在光与影中持久绽放。他所经历的阴影与光明,塑造了他永恒的血肉,使百年之后的我们仍为这份美丽所震撼!在选材上作者匠心独具,巧妙地化用了教材中《项脊轩志》中的相关信息和语言素材,令人耳目一新,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化积累,厚积而薄发方能铸就如此佳作。

2013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何必惊扰美丽》片段:还记得那个不复得路的武陵人吗?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他误入桃花源,欣赏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胜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恬静安然。既是误入,已然惊扰,不如就此住下,享受与世无争的大美。可他偏要出去,偏要带人来寻,结果可想而知。这不是陶潜的暗示吗?美丽可遇而不可求,但千万不可惊扰,人心有了贪欲不轨,也就无法再接近美。在高考考场紧凑的作文时间里,写出这样一篇文辞优美的佳作,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运用了中学课本名篇的典故,可见其积累于平时深厚的阅读功底。

诗词名句文化底蕴丰厚,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最富情采与文采。它们言简意赅,优美流畅,意味隽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作文时,若能恰到好处地引用或化用一些诗词文句,一定会使文章文采倍增,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010年全国卷Ⅱ优秀作文《背上“悦读”的行囊》片段:于是,我开始背上悦读的行囊,体会阅读所带来的幸福滋味。采撷一本唐诗宋词,寻觅一处安静的地方,轻轻地诵读着,笑容绽放于脸上。我体会到了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旷达;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在一次次的沉吟中,我陶醉着……题目巧妙运用了“谐音”的手法,寓意双关,新颖别致。其诗文积累非常丰富,显得底蕴饱满,魅力十足。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

2013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片段:“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运用课文作者生平事迹以及化用名言警句作为素材,增添了作文语言的亮色,典雅清新,文质兼美。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只要我们能用好教材,相信教材能成为我们作文最好的“素材库”。

课文素材 篇4

殊不知,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 鲜活新颖的材料俯拾皆是, 尤其是课文中的诗词妙句, 可谓字字珠玑, 只是我们舍近求远、熟视无睹罢了。一个聪明的考生, 总是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 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从而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

如何善用课文素材, 为高考作文增光添彩?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对课文相关事例进行归纳整理式概述, 让考场作文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围绕话题, 对课内相关事例进行归纳整理, 密集有序的进行组合, 会让考场作文语句流畅、意蕴深刻。先看一优秀作文片断:

翻开《史记》, 看秦王统一天下, 项王乌江自刎, 廉颇负荆请罪, 屈子怀石投江……每当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浮现在眼前, 那些故事也仿佛昨天刚刚发生过。时间只能销毁一本又一本《史记》的版本, 却永远风化不了那宏伟的气魄、机敏的谈吐、磊落的人格。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中写道, 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这本书能传之后世, 绽放其应有光辉。而今, 他的梦想已然实现。时间风化掉了那些卑俗的记忆, 却让一位史官的不朽愈发凸显。

这是2007年山东省高考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作文的优秀片段。品读这些文字, 我们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倍感亲切, 这是因为文中所用的材料都来源于我们的课文。

建议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课本与读本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围绕几个专题进行专题整理归纳。如以“在逆境中成长”为话题, 可将教材中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节选)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谢坤山在画布中搏斗的人生等身残志坚并有所成就的优秀人物事迹、名言归类整理, 并高于课本, 对他们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用自己的语言铺写课文事例, 让考场作文新鲜、富有个性

比如下面的例子:

围绕话题, 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对课内事例进行铺写, 从中透露出自己的见识, 显示自己的文采, 如:

远离世俗, 走近田园。我再也不必去看世俗的种种丑恶, 我看到的是暧暧的远人的村庄, 看到的是依依的墟里的炊烟。东篱下, 我悠然采菊;南山中, 我游目骋怀……

人是渺小的, 身在江湖, 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人生路上的沉浮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为什么要为不可能的事撞得头破血流呢?如果距离能带给你轻松, 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呢?

以一颗平淡的心体味田园风光, 品味农家乐趣, 你会发现, 距离的变化令你欣喜, 在这里, 你能找回自我, 你能找回人生的真谛, 找到灵魂的家园。

我站在田园中, 绿草的气息夹杂在阵阵微风中, 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朵朵菊花上。我微笑着, 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距离》片段

这篇文章的片段完全取材于课文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写得灵动智慧, 思想深刻。对陶渊明远离官场, 回归田园, 回归自我本性的分析颇见功力。

建议学生在平时学习或复习背诵经典篇目的时候, 要吃透挖掘课文, 一篇《归园田居》道出了陶渊明回归田园后的轻松和喜悦, 老师在讲解文章时必然会补充一些背景材料, 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 贯穿起来, 深入思考, 灵活运用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学习中的有心人, 从课本中可以开掘出很多这样的材料。

三、调动课文妙句, 让考场作文熠熠生辉

围绕话题, 旁征博引经典古诗词、名篇佳句, 印证主旨, 营造丰厚的意蕴。如: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是我们招之即来, 尽可倾诉的知己。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 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望月》片段

建议学生对课文中的古诗词名句可按托物抒情、思乡念亲、羁旅情怀、春思秋愁、佳节感怀、江山游踪、田园闲适、知己友情、壮志豪情、爱情咏怀等分类归纳整理, 熟读成诵。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 为做好古诗词鉴赏题与名句默写题奠定基础, 又能为写作文提供充足的材料, 可谓一举多得。

课文素材 篇5

课文中的“庄子”

(1)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2)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

(3)庄子心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4)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出自(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5)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人可以像鹏一样解脱物理世界的束缚,而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自在与自由)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出自《逍遥游》

【运用角度】

角度一:从“自由”“孤独”角度谈人生“境界”

角度二:从“淡泊”角度谈生活态度

角度三:从“精神归宿”“品质”“节操”“尊严”等化用材料;

角度四:阐述与“魅力”“智慧”“个性”“真人”等相关的话题。

角度五:可以谈“坚守”“选择”等议点。

【运用方法与示例】

“暗引法”示例:

有明镜,活得超然。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温馨提示:课内素材的运用,可用摘引法。摘引,可明引,也可暗引。最好是根据所写内容,将所引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冯虚御风”“圣人”“神人”,都是庄子著作中的词句,可经作者组合,就成了极富内涵与文采的美段。

“评析法”示例: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温馨提示:评析法,要注意评析的核心,应同所写的文章精神一致,比如这一段话,评析的重心就是庄子的放弃富贵,守住高洁。

“感悟法”示例: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温馨提示:“感悟”,即所感所悟,写感悟,是写自己的感受,更是写自己的思考。

“引申法”示例: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温馨提示:运用引申法,要注意由课内的人物材料得出引申点,引申点其实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运用性优秀例文】

一蓑烟草任江平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考生:邢雅洁)

温馨提示:

这篇满分作文最成功的地方在于邢雅洁对庄子的境界有较深的感悟,否则,通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来阐释一个“淡泊”的哲理,很容易落入俗套,或成为人物事迹的介绍而难见新意。作者借大量的庄子寓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裰合成文,显得富有文采和大气,很好地展现了一个高中生的语言素养。

课文素材 篇6

《在山的那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 将人生的理想、目标用“海”这一意象表现, 同时作为一首现代诗, 本身有着巨大的想象的空间。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所以本文的重点是对《在山的那边》进行素材的挖掘并进行写作。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作文有着惧怕和诸多的困惑, 其主要原因是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及文化积累较少, 导致素材上的匮乏和写法的模糊。不过, 进入中学才一个月的初中生, 他们求知欲特别强、思维活跃且富于探索。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发掘课文材料, 进行扩写或想象, 写出新的作文。 (2) 学会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要素, 并用于写作实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并进行习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惧怕写作文, 乐于尝试, 从而爱上写作。

四、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五、选择教学策略

1. 整体设计思想:

先发掘课文素材, 再进行片段练习, 进而归纳写作要素, 最后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方法的确定:

针对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 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

(1) 提供几种延展课文素材的方法。扩写、续写、改写。让学生对课文细节、主旨等进行挖掘。 (2) 分析总结托物言志的要素。通过设计的三个片段训练, 即对原文的情景进行扩写、对景物进行描写、对经历情感进行想象, 学生讨论概括托物言志的要素。

4. 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 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文化积累不多和人生经验不丰富的学生来说, 开发和挖掘教材有一举两得的作用。 (2) 学生对教材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通过三个片段的习作练习, 水到渠成地提炼出托物言志的写作要素。 (3) 围绕“听%%%”同一作文题, 进行两次练习 (第一次是老师命题“听海”, 第二次自主选择) , 有利于对学习目标的巩固, 又不会导致学生对相似教学内容的厌烦。

六、教学步骤

1. 开门见山, 导入新课:

(1) 提出困惑:同学们最害怕的语文作业大概就是写作文吧, 我们在小学阶段写过不少的作文, 大家在写作文时感到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呢? (2) 学生自由发言。 (3) 引入正题。今天这节课主要的任务就是带领大家发掘我们人人都有的宝库———语文课本。事实上, 语文课本就是巨大的宝藏, 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 还藏着许多的素材, 而且收纳了不同的写作方法。

2. 结合命题, 发掘材料:

(1) 出示多媒体并提问:若老师给出“听海”这样一个命题作文, 请同学们挑选一篇与命题相关的课文。 (2) 学生回答。 (3) 你认为这篇文章中的哪些素材是我们可以挖掘的, 进行扩写、改写或者想象?并说明理由。 (4) 学生自由发言。 (5) 主题讨论提示: (1) 与新的作文题“听海”相关联; (2) 可以对原文中的场景进行扩写; (3) 可以对原文中的细节进行续写; (4) 可以原文中的景物进行描写。

3. 现场演练、沙场点兵:

(1) 课件显示问题组:英雄所见略同啊, 老师和大家挖掘材料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那好, 我们就以下面三个片段做一个作文练习。 (1) 根据原文第一小节, 扩写设计“窗口想望”这个场景; (2) 不拘泥原文, 延展想象“铁青的挫折”, 详写成长中遇见的一两个挫折; (3) 超越原文, 以“我终于看见了大海”开头, 对海进行描写, 并点明海的象征意义。 (2) 学生分组写作文片断。 (3) 学生自愿朗读作文, 其他学生讨论、评价。 (4) 老师归纳。 (5) 选三个片段组合成篇, 朗读整篇作文。

4. 引出规律, 学习技巧:

(1) 老师引出规律:三位同学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常常含有哪三个要素呢? (2) 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3) 老师归纳整理, 三个要素:景物描写、情感经历、象征意义。

5. 迁移训练, 巩固强化:

(1) 关于《山的那边》讨论, 充分体现了大家的才能, 有发现美的眼睛, 现在能否仍以“听%%%%”为题, 再从课文中找出素材, 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呢?练一练, 记得在设计的片段中用上那三个要素。 (2) 学生思考后口述。

七、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

请以“%%%的声音”为题, 写一篇作文。

附:板书设计

作文指导

挖掘课文素材的方法:

1. 与新的作文题相关联;

2. 对原文中的场景进行扩写;

3. 对原文中的细节进行联想;

4. 原文中的景物进行描写。

上一篇:异构系统通信模型技术下一篇: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