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整体教学

2024-10-09

课文整体教学(通用12篇)

课文整体教学 篇1

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课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以往的英语课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将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 用在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和词汇的分析上, 形成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边听边记笔记的课堂状况。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也不利于语言技能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的优势, 阐述了课文整体教学法在教学中注重保持课文的完整性, 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符合语言教学规律, 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中学英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课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学生接受信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往往将一篇课文分成若干部分, 逐字逐句地翻译和讲解, 将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和词汇的分析上, 形成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边听边记录笔记的课堂状况。这种课文教学法使整篇课文“支离破碎”, 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录笔记, 失去了自我思维和发展的空间, 不利于语言技能的提高。

对中学生来说, 每一篇课文即是信息的载体, 又是“四项”语言技能训练的综合材料。课文本身是一个整体。《系统论》中提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的整体。要认识事物, 就要研究和认识它的所有方面和一切联系, 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教学一篇课文也应遵循“系统论”原则。英语课文整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保持了课文的完整性, 注重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符合语言教学规律, 这有利于训练学生对篇章结构分析的能力, 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和改善。

一、做好课文导入

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 首先要求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的整体内容上,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文角色, 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教材、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在导入新课前, 教师应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课堂上,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口语交际法等教学方法, 展示课文相关图片, 播放课文录音, 用英语介绍课文背景知识和文章大意, 或介绍作者生平, 与学生进行关于课文内容的问答等。做好课文导入, 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二、限时阅读课文

叶圣陶说过, 径直讲课不如布置预习, 径直讲课不如提出问题, 让他们自求得知。在学生做整体阅读之前, 教师应先明确要求, 限定时间, 并作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指导主要应包括以下方面。

1. 指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段;

2.指导学生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和关键词;3.指导学生找出课文情节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抓住课文逻辑线索。

同时设置必要的阅读理解 (reading comprehension) , 例如, 判断对错 (true or false) 和阅读后回答问题 (questions and answers) 、句意排序、归纳段落大意等, 采用形式多样的阅读理解题目, 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检查阅读理解程度

通过检查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逻辑关系, 以及阅读前给学生设置的阅读理解 (reading comprehension) , 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优等生回答较难的问题, 启发他们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程度稍浅的学生回答较浅易的问题, 并鼓励他们不怕出错。当学生回答有误时, 教师应耐心启发引导, 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 使其增强信心, 提高兴趣和热情。

某些重要的数据及一些常识性的问题的练习和检查, 要在后续部分加以补充和完善。另外, 要求学生找出每段课文的主题句, 划分段落并总结出段落大意, 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四、部分深入学习

英语的词汇和句型融入一篇课文之后, 能够表达出一个完整系统的思想, 因此, 在课文整体教学的同时, 还要注意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的学习, 这是整体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对整体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后, 再通过必要的语言知识讲练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 对一些词语句型作必要的对比归纳, 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讲练的原则是精讲多练, 严格控制讲练时间, 讲练的方法有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边讲边练等, 通过翻译、造句、选择、改错等形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点。在讲练过程中还要注意三个结合, 即结合词汇学语音、结合句子学词汇、结合课文学语法和句型。

五、整体深层理解和综合训练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立足全局, 集语言知识和课文深层理解为一体。

1. 复述课文。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可借助幻灯片的图画、关键词提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述, 即给学生提供完整的信息和内容, 增强感性的认识。然后, 要求学生就课文开展复述或两人问答, 引导他们在听说训练中理解整篇课文, 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做到理性输出。

2. 语言知识的综合训练。

让学生续写课文情节, 或以课文为基础编写完形填空, 同学之间互考, 并相互检查, 这不失为一个检查语言知识的好办法。

3. 补充阅读。

为贯彻中学阶段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指导思想, 除课文外还要给学生增加一定数量的阅读篇章, 提高其阅读速度, 熟练其阅读技巧, 培养其阅读能力。阅读篇目可以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相近, 篇幅适中, 词汇量适中的篇目作为补充, 以拓展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总之, 英语课文整体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 做到由粗到精, 由浅入深, 由领会到表达, 逐层深入的过程, 全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侧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符合大纲精神, 也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实施课文整体教学时, 有些步骤不一定在课堂上进行, 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完成。英语课文整体教学, 是一项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活动, 既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又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

[2]魏宏森, 曾国屏.系统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课文整体教学 篇2

博兴县庞家镇第一小学 李小玲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阐述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阅读的阶段目标中,也强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体把握,就是把握课程创设的语境,把握作者的基本倾向或观点,把握人物、事物的本质属性。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的整体性,而整体性也是我们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征,直觉思维从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高玉祥著《个性心理学概论》)。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迅速、准确地把握整体也是一项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它直接影响着阅读活动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出发,形成对一篇课文完整的鸟瞰式的全景图,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

《课程标准》提出的“整体把握”不等于仅仅感知、把握整篇课文,它与对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换句话说,提倡“整体把握”的本意是试图用“整体直觉”的方式,取代语文教学情境中学生阅读的那种“肢解分析”,从而克服语文教学中零敲碎打的分析和繁琐零碎的题海训练所带来的弊病。

那么,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文章哪些方面的内容?《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教学目标有这样一条规定:“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由此可知,整体把握课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摸清课文的表达顺序。2.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3.初步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4.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课文呢?笔者从以下五方面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抓文章题目。

题目是对课文的高度概括,题目就像课文的眼睛、窗户。课文通过题目传神韵,揭示全文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抓住题目也就是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实效性。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梳理问题的顺序。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文本,细心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抓关键词句。

一篇文章一般都有揭示作者行文思路、蕴含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句,其表现形式一是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二是课文的起始句、过渡句、总结句。三是课文高潮部分的好词好句。四是始终贯穿全文主题线索的语句。关键语句往往用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揭示课文中心思想。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那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绝非难事。如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课题关键词切入,找出文中父母“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评价,体会这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爱;《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再如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概括出主要内容;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最后中心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主要内容。

三、抓主线问题。

一篇好的文章或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清晰明朗的主线。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准这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从而捕捉“从整体入手”的切入点。由此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形成长时间、深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就能避免阅读问题面面俱到,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最后一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主线问题:课文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四、抓辅助资源。

课文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固然优美,包含的内容也博大精深,但课文中的插图直观、形象、生动、美不胜收。让学生利用插图,理解图意,并将它转化为教学资源,整合课文内容的语言文字,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好方法。

五、抓反复朗读。

从正确到流利再到有感情朗读,每个层次的朗读都是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都是在进行整体把握。特别是一些对话性的、文字优美的文本,更不应该以分析代替朗读体验。如《陶罐和铁罐》一文,让学生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感知铁罐语言的变化,感知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理解寓意。

六、抓文章体裁。

阅读教学中抓住各种文体的特点,学生就比较容易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作者的思路,乃至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特点。如《钓鱼的启示》是叙事性作品,引导学生弄清“六要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草原》是散文,引导抓住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表达对草原美景的赞美和蒙汉情深;《鲸》《新型玻璃》是说明文,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提取信息,了解说明方法;《晏子使楚》、《打电话》《半截蜡烛》《杨氏之子》分别是现代文、相声、剧本、文言文,都是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对话或表演体会语言的精妙幽默,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七、抓段意串联。

有的文章写了几种的事物,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就适宜用段意归并法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读全文,掌握了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自然段的意思联起来,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全文有九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一个意思,彼此并列,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写的是几个小故事,彼此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因果关系,如《将相和》分别讲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前两个故事是因,后一个故事是果,把三个小故事连接起来,就是将相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如初”整个故事的经过。

课文整体教学 篇3

[关键词]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 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58

语文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整体感知教学尤为关键,不仅起着打开思路的作用,更有着启发感知的功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从整体阅读感知中发现和筛选有效信息,能使学生抓住重点全面细致地阅读,能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感官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文题,引导多元思考感知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文眼,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意图。从文章的题目中找出与课文表达相关的信息,能让学生在带着预设的思考中更好地感知文章主题内容。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把握文章内容,不仅便于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中领会文章表达的内涵,更能够使学生透过这扇“窗”看到更多的内涵意义。

在把握文章的题目中,一方面,建议从文章题目的信息要点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要点,让学生在反复思考、提炼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拓宽自身的思维感知;另一方面,要求引导学生从一些基本文题信息中找出值得探究的内涵。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题目的筛选,能更为积极主动地发现其中有价值的线索内容。关注这样的文题信息,能让学生在自我思考感知的过程中不断激活思维,使学生在自主质疑中找出更多的隐藏信息,开阔知识视野。

利用文章的题目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能使他们在了解文章表达主旨意图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和感知。例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可要求学生针对文章的题目,找出与“扫路人”相关的信息,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文章题目中的定语“天游峰”深入思考,鼓励他们针对山回路转的奇特和险峻来展开思考:天游峰的扫路人和公路上的扫路工有怎样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对比思考,让学生从题目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在认真思考中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宗旨。

二、找准情节,理出文章整体结构

导入文章的题目后,就需要学生在深刻思考感知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文章的情节结构,帮助学生从整体的体系梳理中找出重要的核心内容。情节结构的把握能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感知体验,便于他们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应把握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在综合分析中找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一方面,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断强化认知感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出自己的阅读感知要点,筛选出相关的表达内容。在引导学生表述文章结构时,教师应多从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出发,鼓励他们就其中的结构来有重点地筛选。同时,教师可通过适当改编文章内容的形式来调整思维感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整体印象。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中感知故事情节结构,能起到活化资源的作用。例如,在《牛郎织女》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针对文章表达的信息要点,围绕“相依为命,老牛指引相识——男耕女织,老牛诀别——王母下凡,抓走织女,牛郎追赶——银河相隔,七夕相见”进行相互沟通、交流。这就使学生在把握文章主题意义的同时,对七夕相见的传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感悟。在此基础上,可通过“怎样看待文章中的人和事”来深入评价,不断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三、利用插图,猜想文章表达重点

小学生对插图有着深刻的印象,发挥插图的作用,能使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现有的插图来拓宽语文教学过程,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

在实践运用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看插图,形成直观的印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且大胆的想象,达到进一步加深理解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可要求学生针对文章的题目和表述重点,围绕插图所要表达的丰富内涵意义来设定相应的思考探究任务。教师在拟定题目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多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语言信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思维;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形式来主动表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利用插图来猜想文章的表达重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在《卢沟桥烽火》的教学中,可根据插图表达的内容,建议学生从中拟出一个与此相关的题目,像“决战”“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夺回卢沟桥”等,有效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从这样的情节中把握表述重点,能使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通过插图的引导来丰富教学方式,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文教学中,把握好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和大胆尝试中发现和探索信息内涵,能有效将自主阅读体验变为实践认知积累,增强学生理解感知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多从课文的形式结构中引导学生去感知情节结构,多以想象创新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就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英语课文整体教学“三步”法 篇4

第一步:整体教学, 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学生一接触课文就要统观全篇。教师在这步教学中, 要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技巧入手,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初读:听、读全文, 表层理解, 抓住大意, 理解练习。

2.再读:默读全文, 中层理解, 抓住较为具体的信息资料, 并注意材料的有序性, 进行特殊问答练习, 选择练习等。

3.复读:逐段朗读, 深层;理解, 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 划分段落层次。找出主题句。

第二步:分段教学, 就是在全文整体理解的基础上, 在根据课文内容, 将课文分块进行教学。阅读由初读和复读进入到精读。在这步教学中, 教师着重一个“精”字。学生要突出一个“练”字, 重点一定要讲深、讲透。难点也必须解决。

1.分析长句、难句及其含义。首先让学生进行语言分析, 然后略作讲解, 最后译成通畅的汉语。

2.精讲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在整体教学, 完成对课文前两个过程的教学后, 再对课文整体进行综合操练是必要的。它既是对两步骤的总结和复习, 又是课文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系统化, 更有利于促进应用能力的形成。

1.语言交际训练。以自由谈话方式进行, 谈话的话题以课文内容为中心, 教师设计些具体有概括性和评价性的话题, 让学生来讨论, 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完全熟悉的情况下, 让学生来讨论, 有话可说, 开得了口, 上得了嘴, 鼓励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

白杨课文整体阅读分析 篇5

分析这篇课文的内容重点是通过描写白杨的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课文的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传神。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树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难,茁壮成长;父亲心目中的.白杨──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作者的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表现感情的波澜。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浅谈高中英语课文的整体教学方法 篇6

整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它不仅仅是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教学,而主要是指把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获得丰富的语言信息,从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把学生作为主体,坚持精讲多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言语实践。

现以高中英语高一(下)Unit13Reading为例,从阅读整体教学的步骤来谈谈我在课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Step1 Pre-reading

一、Talking about the title

在进行阅读前,教师先把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测本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

如:1.What does"diet"mean?

2.Why do people need food?

3.What should a diet of healthy food contain?

4.What is a health diet?

5.Which diet is healthier, Chinese diet or western diet?

6.Which food do you usually like to eat? Why?

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快了教学节奏。

二、Let the students know some knowledge of the back-ground

让学生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十分重要,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而且还能使学生学到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知识。当然这一系列的任务最好用英语完成,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

三、Teaching the new words

为加快阅读速度,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卡片、实物或简笔画对一些生词进行讲解。还可以通过上下文进行猜测,或鼓励学生查字典来了解词义。注意培养他们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

Step2 While-reading

一、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nt

这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为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让他们快速阅读去了解大意,找出重难点,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的讨论消化。同时注意对那些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敢于提问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二、The study of the language points

要想更好的理解课文,掌握词汇、短语、句型、语法和难句理解很有必要。教师应本着精讲多练的语言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联想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新内容,新知识。

三、The master of the detailed questions

在对整篇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People need energy to live, Are the foods that contain the most energy healthiest? Why? etc来培养学生对课文事实的理解和掌握。

四、Discussing some questions

教师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对课文中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讨论,相互弥补,以全面更好地掌握理解本堂课内容。这是 训练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Step3 Post-reading

一、Retell the text

根据本课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是很有意义的。所以采用口头复述课文是整体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等让学生进行复述。同时注意积极参与,思想高度集中。即使是较差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争取得到表扬的机会,整个课堂充满了热烈的气氛。

二、Do some exercises

这里说的练习主要指课堂任务。它是对前面练习的进一步补充。练习可以围绕本课教学目的、重难点来设计,注意题型的多样化和技巧性。本课我设计了一些填词、改错和续写练习来加以巩固。运用以上这种教学步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应该高瞻远瞩,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它,处理它。听、说、读、写应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的教,适当的教。至于谁先谁后,取决于文章体裁、内容、要求、目的等。希腊谚语说得好:"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21世纪教育发展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课堂要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篇章所负载的语言信息、文化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综合的能力。运用英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觉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不负时代的重托,平时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积累,争取上好每一堂英语阅读课。

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尝试 篇7

一、预习引导

预习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预习可以让学生勤于动脑、多思考, 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内容概要,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学生可不先预习生词, 而是先读课文, 再学生词。学生根据上下文, 以及词的构成、前后缀、派生等猜测词语的意思,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生词太多的文章, 可让学生先预习单词, 再看课文。再者, 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也不能一成不变, 应随着教学的进展和他们水平的提高, 不断提出新要求。从找重点、难点到使用工具书,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从分析句型到概括大意, 甚至文章的中心主题, 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在预习中不断得到提高。我认为, 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学习气氛。预习能通过学生的感知激发他们的思维, 使他们主动地索取思维的材料和内容, 从而培养了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介绍课文

用英语介绍课文内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 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可以让学生合上书本, 专心听老师讲述, 老师在讲述中尽量使用学生学过的词汇、语法、句型, 用简单的句子以旧带新, 语言力求生动活泼, 语调抑扬顿挫, 并利用手势、眼神、表情、实物、多媒体等进行教学,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他们理解内容,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文内容在讲述时, 还要进行提问, 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估计和推测将要出现的故事情节, 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课文内容的介绍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 可以用课件视图介绍, 也可以用板书介绍。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边讲边环视全班, 以观察学生能否听懂所讲的内容, 以便调整语速。

三、略读浏览

课堂上,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略读课文, 并回答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掌握课文内容, 获取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训练用眼睛捕捉关键词, 抓住句群的能力, 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 获取最重要的信息。在以往的课文教学中, 由于部分教师把词汇和语言点的教学放在第一位, 把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放在第二位甚至弃之不顾, 常常使课文教学成为一堂无思想内涵的既枯燥无味又支离破碎的“语法课”。这样的课文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为他们失去了发现新鲜事物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整体教学在教学程序上反其道而行之, 在学生对课文进行快速阅读之后, 马上就要求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篇章整体语言的一种感悟, 而不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策划的教学诱导下得出一种必然的结论。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在具体方法上, 根据课文不同的情况, 可采取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 从内容到形式 (即词汇、句型和语法) 的广泛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所提问题中, 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概括性的理解, 如“What’s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What’s the story about?”“Can you giv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text?”等。也可以用Yes./No.的问题形式提问学生, 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这种训练对提高英语口头概括能力有好处。对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可围绕记叙体文字的when, where, who, what, why等诸要素展开, 要求学生不依赖书面文字而对主要故事情节有较好的交代。也可用True./False.让学生判断是非, 进行初步检测, 了解文章大意。

如果课前进行了预习, 课堂上快速阅读就可以省略, 直接回答简单问题。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 教学方法也应不同:有的文章采用时间线索法, 有的采用人物线索法, 有的采取事物线索法, 有的采取段落提纲法等, 有的从点到面, 有的则需要从面到点。

四、细读概括

这进一步要求学生不但了解大意, 而且知道细节。可分段进行, 也可全篇进行。学生细读课文后教师再根据课文细节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找出答案, 并大胆举手回答, 以熟悉句子把握课文, 同时也形成好的语感。这样学生在浅层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整体教学应当而且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的过程中, 自觉主动地发现、归纳和总结语言的规律和特征。因此, 教师应多向学生设问诸如以下的问题。

“What does...refer to here?”

“Can you give another word/phrase?”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and...?”

“What’s another way of saying...?”

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语义情境, 辨析词汇涵义和句型特点, 以及理解中外语言表达和文化习俗上的异同。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能够从语言的整体意义即上下文中寻找同义和词义的线索, 他们对较特殊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十分敏感, 不但敢于猜测和推断, 而且所提出的“为什么”也比其他学生多得多。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 应当发挥这些学生的骨干和核心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和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两步进行。

首先, 要求学生根据提纲或关键词语用学过的语言材料口述或笔头复述课文。复述的方式包括: (1) 教师示范性的复述。 (2) 多样化的学生复述, 如接力复述。接力复述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发言他学生的复述, 以便下一位学生接着复述。 (3) 看图复述。将课文的内容用简单的几幅画描述出来, 让学生按画中的故事情节复述课文。

其次, 课文内容的复习与运用。它包括: (1) 改写句子或对课文进行缺词填空练习。 (2) 对课文的重点词组和句型进行听写练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 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同学间互相探讨、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虽然这一策略实施起来不如教师自己“导航”那样省时和便利, 甚至有时稍有“搁浅”, 但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心, 而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语言现象和规则会牢牢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同时这种方法也能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五、深读挖掘

有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教师可提出仅凭课文本身无法解决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 如人口、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 让学生讨论, 甚至让他们课后查资料, 拓宽课文内容, 开阔视野, 培养创造性思维, 同时也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常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是把“整体教学”的原则用于课文教学, 在教完课文以后, 就把这一原则搁置在一边了。实际上, 即使在对词汇和句型进行巩固和初步运用的教学过程中, 也应当尽可能地贯彻这一原则, 以利于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们可以努力进行如下尝试。

1. 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和表演。

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但由于相当多的教师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花在对语言的分析讲解上, 以致真正轮到学生使用语言时, 时间就不够用了。在这方面, 我们一定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教师只起导演作用, 而主角是学生, 因为“语言不能教会, 只能学会”。让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表演, 这些表演形式使学生以不同的人物身份去体验课文的主题思想, 并学会使用符合自己身份的得体的语言手段来表达自己, 其学习效果和活跃气氛是一般的讲课形式无法相比的。例如:以初二教材“Hosting a charity show”一课为表演题材。 (1) 让学生扮演慈善表演会的人物。 (2) 作为主持人介绍流行明星。 (3) 作为明星和企业代表出席表演的场面。以这三个场景为表演步骤, 让学生分组去发挥、去表演, 老师再对各组学生的表演进行小结和评比。学生们的荣誉心强、不甘落后, 总希望自己或自己的一方获胜。因此他们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至此课文整体教学就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 课文模拟表演能起到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课文所学知识的作用,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

2. 提供和课文相关的主题和关键词进行模仿性写作。

即在对课文的词汇和句型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 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模仿性写作。它可以避免许多无任何借鉴时可能犯的语病, 提高学生语言的整体运用能力, 对学生将来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极有好处, 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 这是孤立分散的语言操练形式如多项填空和单句翻译等无法比拟的。

浅谈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 篇8

一、对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解

(一) 对课文本身的认识

1. 课文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

它包含着词汇、句型和语法诸方面的语言要素, 它们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并且语言的几个要素互相依存, 相辅相成。作为整体, 它不是这些组成部分的简单总和, 而是比部分的总和要大, 整体优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是因为课文作为信息的载体, 它传递的是两个方面的信息: (1) 关于客观事物的信息, 即文化信息, 如可以进行思想交流; (2) 关于英语语言规则的信息, 如语法规则、语用规则。这就是说, 一篇课文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能把它分割开来。一旦分割开来, 课文的功能就不复存在了。[1]

2. 课文本身是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和四项基本能力训练的综合材料。

把那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知识置于课文整体教学之中, 为理解、消化、巩固和运用课文材料服务, 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 特别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因此,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 应该高瞻远瞩, 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它、处理它、讲解它。

(二) 对课文整体教学的认识

课文整体教学强调信息的整体传授及整体接受, 就是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同时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在概念上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即在教学中要力求保持课文故事的完整性。把课文内容作为整体信息向学生输入, 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 有利于训练他们对篇章结构进行分析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2]“课文整体教学法”中“整体”的含义包括以下几点:

1. 课文的内容是一个整体。

课文整体教学强调信息的整体输入, 要求从阅读整篇文章入手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并结合课文学习和运用语言结构, 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而以内容为主体。这就是说, 努力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才能达到文章信息的整体输入,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 课文文句中的基础知识各个元素是一个整体。

课文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是一个整体, 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材料, 因此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来教,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时, 做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突出能力的培养。在讲授词汇知识或是语法知识时, 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语音方面的知识;当然, 在处理语音时, 也会涉及到一些词汇或是语法知识。这就要求不管在学习基础知识中的哪一个元素, 都要把它看做整体的一部分。

3. 各个教学环节也是一个整体。

英语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用三个方面, 课文整体教学强调这三者的统一。教与学是矛盾的, 但又是统一的, 要求统一在“用”字上。“用”是课文整体教学的关键, 是检验教与学成败的依据。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可能绝对分开。充分运用模块课文教材, 对学生积极地适时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可以达到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课文整体教学的实践

(一) 课文导入

用英语介绍课文内容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 首先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 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 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教材、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以高一下册第22单元A World of Fun中的Reading部分“THEME PARKS”[2]为例, 本人用英语介绍课文内容来导入教学。

All of us like to go to the parks, which sometimes are called amusement parks, to relax ourselves.But, do you hear of the theme parks?Who has been to the theme park?What is a theme park?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Please find the answers in the text.

First, I will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theme parks, do you like it?

A theme park is a collection of rides, exhibitions or other attractions that are based on a common theme.Unlike traditional amusement parks, theme parks often want to teach visitors something.At the World Park, one of the largest theme parks in China, visitors can look at buildings, castles, and statues from more than thirty countries.At the China Ethnic Culture Park, people can learn about the customs, costumes, and culture of China’s fifty-five minorities.There are also theme parks about cartoon characters, animals----even about water.What they all have in common is that they combine fun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something.

教师应该边讲边环视全班, 以观察学生能否听懂所讲的内容, 以便调整语速, 用简单的Yes/No questions提问学生, 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

设计说明:这是本节课设计的第一个任务———信息的输入, 听材料。用英语介绍课文内容, 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首先, 学生合上书本, 专心听教师讲述。教师在讲述中尽量用学生学过的词汇、语法或句型。用简单的句子以旧带新, 语言力求生动活泼,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他们理解内容,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板书:1.重要词组和句型:go through, Which...goes to...?Where can I find..., please?Go down/up this path/street/road..., It's south/north of the..., Turn left/right at...;

2.语法功能句:Feeling tired, I went to bed early.Don'tjust stand there doing nothing.和Having seen the photographs of the place, I have no desire to visit it.

让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内容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同时为在随后的复述材料和书面表达中的应用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 用“听———答”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整体内容

根据所听材料来回答问题。

在讲述时, 还要加进自问自答的形式或提问学生几个问题, 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估计和推测随后的内容, 借此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1 Do you often go to the park?

2 Have you been to a theme park?

3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experience in it?

4 Who can tell 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musement park and the theme park?

5 What does a theme park mainly include?

设计说明:这是本节课设计的第二个任务———信息的深入和巩固。在学生大致上听懂了上述材料的基础上, 为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验证学生对材料掌握的情况, 并为随后的复述课文做一个铺垫, 让学生根据所听材料内容来回答问题。在设计问题时, 注意到问题的层次性、梯度性,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3]在提问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 不断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提高能力。

(三) 英语课文阅读整体教学

Step 1:了解课文的主题大意。

Skimming (略读) :阅读前两段, 了解课文大意。

1 What is a theme park?

2 What is the names of the theme parks in China?

Scanning (查读) :阅读前两段, 找出关于主题公园更为详细的内容。

1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theme park?

2 List out the details of the theme park in Hong Kong.

采取小组合作形式, 让学生介绍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主题公园。最后让学生来阅读文章的第三段来领略世界上最早的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的一些情况。

Step 2:了解课文内容的细节。

此篇阅读课文共分为四个段落, 内容紧贴日常生活, 每个段落的安排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求学生关心生活, 热爱生活。

l还能列举哪些主题公园?

Can you list out any other theme parks?

2怎样描述一个主题公园? (第三段)

In what way can you describe a theme park?

3留心主题公园的功能了吗? (第一段和第二段)

Have you paid any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of the theme parks?

4第四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赞美生活)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forth paragraph in the text?

5文中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text?

Step3:让学生读课文, 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

在学生复述课文时, 可以参照先前黑板上的板书, 尽可能地用到这些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来体会这些内容在一篇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

设计说明:这是为本课的第三个教学任务———为“写作”做准备工作。通过教师的课程导入, 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的复述使他们对文章的结构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如何抓住重要的细节, 如何构思与谋篇布局, 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信息, 以及如何在小组中学会合作, 取长补短, 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 巩固和运用课文材料———书面表达

根据下面的提示, 仿写一篇短文。

介绍你所熟悉的一个公共场所, 可以是公园, 也可以是学校、车站等。

要求:1.必须有总的概述, 有具体的描述, 有适当的关联词使文章连贯、生动。

2. 词数:100~120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首先进行合理的分组———把不同能力、经验和兴趣的学生分配到同一个小组;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展开讨论———如何抓住要点, 如何谋篇布局, 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信息, 如何过渡等。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 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 适时对个别小组和学生给予帮助和指导, 使群体教学和个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4]。

设计说明:这是本课的第四个教学任务———“写作”。本节课从听力导入, 从阅读整篇文章入手, 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结构的理解。为了体现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在教学的前几个环节已经给了学生一定量的信息的输入后, 就进入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阶段的训练, 做到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 并且要突出能力的培养, 从而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5]。

三、总结

传统教学程序是:输入——练习——巩固———运用。这样先要做大量的机械练习和记忆练习, 然后再进行灵活运用的活动。但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已经证明, 这样的安排很难给学生活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运用即练习”, 简化或略去机械的训练环节, 直接进入运用的环节, 可以使学生边运用, 边操练, 边记忆。在运用的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内化, 在内化环节自然就有了创造的成分。这种“刚学了就卖”的程序, 很近似于自然环境下的语言学习[6], 这样的教学观念一直贯彻下去, 会有很大收获。虽然在开始时, 困难较多, 但活动一轮下来, 情况立刻有了转变——语言流畅了, 交际顺利了, 完成任务的时间也缩短了。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大多数学生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积极状态, 学习兴趣很高。

总之, 课文教学的全过程, 是由整体到局部, 再由局部到整体, 由粗到精, 由浅入深, 由领会到表达, 逐层深入的过程。课文教学中, 文章信息的整体输入搞好了, 无疑对后面的课文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英语课文教学中, 文章信息的整体输入, 是一项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活动, 既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尽可能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只要我们不断探索, 不断提高与改进, 英语课文整体教学就能逐步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琳, 张连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M].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邓炎昌, 刘道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英语第一册 (下)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刘津开.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点评与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 (5) .

[4]张泉.高中新课程全程方略必修[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5]郑孝义.学英语新标准外研高一实验版必修[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7.

关于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的探索 篇9

对高中英语课文实行整体教学是一个探索已久的问题。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文综合体现了语音、词汇和语法, 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和语音知识教学的综合材料。课文首先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开始时就分段来教, 给学生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印象, 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避免疏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 再进行分段教学也是必要的, 其目的在于掌握各个段落的逻辑关系, 进而更好地掌握整篇课文。”整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它不仅仅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教学, 而主要指把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结合起来,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信息, 从而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激发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二、课文整体教学应从阅读整篇入手

阅读是指从书面语言材料中获得社会行为意义的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阅读能够扩大学生词汇量, 增强语感, 帮助学生丰富知识, 开阔眼界,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今天, 它是学好英语的必经之路。学生通过大量接触外语原材料, 向大脑输入大量的语言材料及相关信息, 经过大脑分析、理解, 进而储存, 可以在需要时使有用信息得到有效输出。高中英语课文中就有许多“原汁原味”的经典原文。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贯穿于整个高中英语学习阶段, 是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结果。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乃至综合运用能力, 必须从高中教学一开始做起, 尤其从课文的整体教学做起, 在高中整个阶段树立起教学的策略意识, 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 形成良好的语言意识, 具备熟练的语言接收和表达技能, 达到高效的语言思维运作要求。

英语教学经历了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课文分成若干个段落, 逐段进行讲练。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极其不利的。而课文整体教学方法是从阅读整篇入手,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领会到表达, 层层深入。这样才不会影响故事性课文的趣味性, 不影响科普文章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不割裂传记文章的完整性, 因此, 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文章整体教学的几个步骤

(一) 听力训练

在教学课文之前, 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全篇课文内容及相关背景知识, 再提出一两个问题, 然后为学生放课文的朗读带, 让他们合上书并带着问题去听整篇课文。这样一方面可以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另一方面也注重了课堂上对学生听力的训练, 然后再通过讨论、个别抽问、集体回答等方式来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二) 细读课文

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打开书快速地把全文默读一遍, 让他们自己先试着找出文中的主要词汇、短语、句型以及文中的主要信息, 然后再回答问题, 之后可引导学生找主题句, 分段概括段意。如此一来, 不仅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而且也让学生学到了整篇课文的篇章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大大启发了学生自身的写作潜力, 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了写作的技能技巧。

(三) 精读全文

教师可以通过回答、讨论、讲练结合来查阅细节或信息, 选择句段来研读, 突破重难点, 以便于知识的掌握。整个过程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切切实实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让学生对全文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化的综合理解, 促进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巩固与提高。

(四) 深层理解, 整体把握篇章结构, 总结文章主旨

阅读本就应该从整体到局部, 再由局部回到整体。这样才能称之为整体阅读。高中英语新课标认为, 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概念能力、背景知识能力和加工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概念能力实际上就是概括能力, 即把零散的信息升华为概念的能力, 是把阅读材料的感知输入转化为深层理解的过程, 提高学生对语篇整体结构的认识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应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外而内的认知规律, 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学生才能进而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如何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则要视文章本身的形式而定。对于段落较少的文章, 则可逐段处理。在学生掌握了每段的细节信息后, 则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每段的段落大意, 进而根据每段大意来总结全文的宗旨;而对于段落较多的文章, 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细节后, 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分段, 把内容相近、关系紧密的几个段落视为一部分, 将文章分为几个大的部分后再来总结每一部分的大意进而推断出文章的主旨。

(五) 巩固操练

在经过细读、精读之后, 教师可以给出关键词并让学生先讨论再复述。有了关键词作线索和脉络, 学生就能背诵或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这时可以检验学生对全文的理解程度, 也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位专家说过:“学生的潜能怎么估计都不算高。”学生通过课文语言的学习后, 获得了大量的语言知识, 我就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不同形式的小品、短剧等。学生全员参与, 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并对课文知识融会贯通, 运用自如, 收效显著。

(六) 课外补充

现行教材尽管阅读量增加, 但远远不能满足高考的需要。为了扩大学生对英语的接触范围, 教师可选印各种体裁、题材适于学生阅读的文章。根据内容和测试的要求, 教师将文章进行分类, 在每篇文章后配以适量的阅读理解题。教师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种英语读物, 将英语课文的阅读由教室扩展到阅览室,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课后的补充练习, 学生不仅能巩固课本中出现的基础知识, 而且能提高自学能力, 开发智力, 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四、围绕课文内容, 精心设计课件, 创设语境

语言, 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 都是为了交际, 学会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难点在于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 选择恰当的图画、声音和文字作为课件, 为课堂教学中显现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在真实而且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语言能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生动形象的课件应用, 充分地营造了一个生动的课堂,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有助于重点词语和短语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总之, 整体教学既符合课改的要求, 又避免了分段教学不便落实语言点的问题, 从而达到课文内容和语言结构有机结合的全面掌握。综上所述, 中学英语阅读整体教学包含着一个广义的整体性教学原则, 它既强调教学材料本身的整体性, 也强调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统一性, 它既强调教学活动的整体性, 也强调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有机统一。整体教学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课文整体教学 篇10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学,教学模式深化,整体教学,综合能力

1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文教学应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熟悉篇章结构放在首位, 注意语言信息的整体输入, 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入手,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把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融合于其中, 加以理解、巩固和消化。笔者将就具体的教学模式和着重需要理顺的几种教学关系分别进行阐述。

2 教学模式

2.1 理论依据

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 帮助学生完整理解课文大意、语言形式、篇章结构和修辞方法, 做到局部不离整体, 整体寓于局部之中。其教学模式是:整体→部分→整体, 即宏观导读→微观剖析→整体吸收。课文的整体教学保持了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完整性, 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2.2 功能目标

课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为达到这一目标, 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 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 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上得到提高。

2.3 操作程序

2.3.1 阅读前。

(1) 讨论课文题目:在进行阅读前, 教师先将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分组讨论, 并猜测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大概内容。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激发阅读欲望, 印证猜测的结果。 (2) 背景介绍:在学生阅读前, 教师作一些背景知识介绍, 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而且还能使其学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3) 教授新词:为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加快阅读速度, 在阅读前可借助实物, 简笔画或多媒体先教一部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4) 提问引导,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课文内容。

2.3.2 阅读中。 (1) 整体粗读, 领略内容大意。 (2) 分段精读, 注意细节。

2.3.3 阅读后。

多种迁移活动, 活化教材, 交际应用。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采用改变人称或时间来改写课文、续写课文, 将课文改编成对话进行表演, 设置情境采访等。

2.3.4 实施条件。

读是阅读课的主线, 听、说、写配合。必须精心设计好各类问题, 逐步加深理解, 语言知识的讲解要适度, 操练要结合语境。

3 教学关系

在整体教学过程中, 应着重理顺下列关系:

3.1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整体教学首先是要从整体出发, 从整体来教局部, 教局部时不忘整体。我们在备课时都要进行某一或某些局部性的教学, 各课时的局部侧重不尽相同, 但始终要求与整体内容保持紧密的联系。

3.2 难和易的关系

课文教学的目的要求不外三个:一要理解课文内容;二要能朗读或背诵课文;三要能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语言材料。如果在开始的第一节课就要求达到这三个要求, 那几乎不可能。但整体教学是将全篇课文反复进行训练, 由易到难, 由粗到细,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以解决“难”的问题。

3.3 内容与结构的关系

在教学中, 要把词汇、语法、语言教学与课文教学融为一体, 这样便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语言结构, 更好地掌握语言的深层意义。

课文整体教学 篇11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74-02

整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它不仅仅是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教学,而主要是指把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获得丰富的语言信息,从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阅读整体教学的步骤如下:

Step1 Pre-reading.

1.Talking about the title.

在进行阅读前,教师先将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猜测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大概内容。如SEFC,Ⅲ,L14,How anewspaper is produced,学生看到标题就会联想China.Daily,Howto.coll.ect.some importantinformation?Where can we buy anewspaper? How is a newspaper printed? et c.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阅读欲望,印证猜测的结果。

2.Background introduction

在学生阅读前,教师作一些背景知识介绍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使其学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如在How a newspaper is produced这一课文时, 教师可借助一张旧的China Daily,介绍picture editor, chief editor,photographer,editor,journalist(reporters),cover the events等知识,当然介绍最好用英语,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3.Teaching new words

为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前可借助实物或简笔画先教一部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尤其是那些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构成重大障碍的生词,另一部分生词则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自己去理解,这样可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如L14中,face-to-face,latest,hand等词。指导学生查字典和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是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是一种阅读技巧,要注意培养。

4.Guiding question

在阅读之前,教师事先问一两个问题,如L14,可以提问What doesthe chief editor do?What do journa lists do?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找答案。因为阅读总要有个目的。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这些指导性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课文内容。

Step2 while-reading

1.High speed reading

学生带着上述指导性问题快速地读一遍课文并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一遍阅读可要求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完成,要求了解大意,找出重难点,发现问题,以便在课上主动提出。第一次阅读应是快速的、“扫描式的”,切忌用手或笔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并用使用字典或教科书附录中的词汇表及课文注释。对于那些用脑思考和使用字典的学生都应给以表扬,用脑思考和使用字典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

2.Language points

语言要点包括词汇、短语、句型及语法,还有难句分析等,在讲授新的语言知识时可适当复习有关的内容。L14中有一固定词组,as……as possible,中间加入不同的副词,如as soon as possible(尽可能快地),as early as possible (尽可能早地),as often aspossible(尽可能经常地)。L15中everyday和 every day是有区别的,前者作“日常的”、“一般的”、“平常的”解,在句中作定语,后者是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状语。然后要求学生用everyday和every day填空,①Do you read China Daily ______?②He like s wearing_____clothes.在教生词时要举一反三,不可“生词遍地开花”,教新的语法时可分析、对比、举例练习。精讲多练是语言形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3.Detailed questions

在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这就要对课文的细节提出一些问题。如L14可以提下列细节问题,What's the meaning of "doing one's homework? " What doother editors do?Why is writing headline in English moredifficult than in Chinese?等。回答细节问 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要事实的理解和掌握。

4.Discussing answers

对于WB中的课文理解问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相互补充,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要求学生把答案写下来,以训练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Step3 Post-reading

1.Text analysis

通过学生的阅读、回答和教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但还应帮助学生分析作者态度、人物关系、文章内涵等,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如Book I L14是一篇旅游日记,作者在文章中一再提到人们烧林垦荒。作者对这一竭泽而渔的态度如何呢?文章未作交待。但文章中的两个句子What a sad sight it was! For miles and miles I couldsee no thing except a great fire and lots of smoke.”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疯狂掠夺大自然行为的悲愤之情。由此 可以设问:

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 on the people's burning theforests?

A.The author thinks it right to burn the forests because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in the c ity.

B.The air will be polluted by the fire and heavy smokewhen people burn the forests.

C. That's wrong to break the balance of nature.

D.Birds,monkeys and so on will disappear, nobody willcome here for a visit.

2. Language use and practice

根据本课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是十分有意义的。单纯的机械操练只是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并不是在运用语言。只有将学和用真正结合起来,语言学习才会有实际意义。例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改写或续写课文等。教师就课文中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语言练习,可选用完型填空、完成句子、选词填空、选择等形式,语言知识的练习往往是机械性的,但也应尽量做到语言练习有意义、情景化,否则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课文整体教学 篇12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核心词汇是“整体”, 其次是“语文”。从“整体”的角度而言, 单元教学应该关注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 应该有比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把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 注意到整体目标和每学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语文”的角度而言, 单元教学应该突出“语文能力系统”, 把语文能力分成不同的层级, 在适当的阶段培养适当的能力。从“教学”的角度而言, 单元整体教学应该是一种教学形式, 其突出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随着学习的推进, 学生逐渐达到能够自学的能力, 学生自学后和教师探讨、交流, 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最后,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导师”。从“单元”的角度而言, 单元整体教学应该整合教材, 把“教科书”“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从“小学”的角度而言, 单元整体教学应该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认识到培养学生是教学的目标和归宿, 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 尊重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在编织一张网, 这张网不一定“经纬分明”, 但是大约有这样几条线:教材的体裁、教材的主题、教材的结构、语文能力、语言特点、年段特点、教学方式, 这些线编织成一张语文网, 一张蹦蹦床一样的弹力网, 语文教师和他的学生舞在网中央。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包括“教科书教学”“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 各部分既有横向联系, 又有一个纵向的序列。单元整体教学分为7个模块:预习模块、理解内容模块、领悟表达模块、口语与习作模块、整本书阅读讨论模块、语文实践活动模块、检测模块。每个模块大概用2课时教学。

(一) 预习模块。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能够读通、读懂课文, 能够划出不懂的地方。在不同的年段要求不同:一、二年级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划生字词;三、四年级还要能够提出问题;五、六年级提问题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考虑, 比如主题的角度、体裁的角度、表达的角度、个人的观点等。

安排预习, 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预习以后, 师生可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交流。

(二) 理解内容模块。

理解内容模块有两个任务:一是理解内容, 二是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 通过解决提出的问题, 能够复述、解释、重整文本, 获得自己的体会。在理解了文章内容以后, 还要能够体会到文字背后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不同年段对理解的要求不同。一、二年级能够知道文章讲了什么就可以了;三、四年级还要求对某些细节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五、六年级还要求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 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

(三) 领悟表达模块。

领悟表达模块也有两个任务:一是领悟表达, 二是欣赏评价。领悟表达, 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 从体裁、表述方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探讨。欣赏评价, 就是在领悟和接受的基础上, 从读者的角度, 对文章好的地方进行欣赏, 并对文章某些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 或者能够进行修改。本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伸展、评鉴和创意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接受的基础上又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低年级重在领悟重点词语和句子, 理解重点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 可以通过替换词语等方式进行体会。中年级重在领悟句子和段落的表达效果, 能够对一些表达方法进行辨析, 能够通过具体的语言, 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独特性。高年级除了领悟词、句段的表达效果外, 重在对文章篇章结构的领悟。

低年级的欣赏评价, 只要能够用朗读的形式把自己觉得好的地方读出来即可。中年级能够对具体的词句说出自己的看法, 还要能够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高年级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的看法, 还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

教学中对人教版“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进行整合。先从教材的设计来看, 结合“口语交际”的要求和“交流平台”的内容, 设计口语交际的话题。从口语交际向习作进行自然过渡。口语交际的内容往往与习作的内容紧密相连。口语交际的过程往往也是习作指导的过程。

在口语交际模块中, 让学生结合话题准备, 并且充分表达。表达的过程就是调整思路并不断修改的过程。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让学生互相评价, 在此基础上动笔写作。

(五) 整本书阅读讨论模块。

整本书的选择要和教科书中的单元有密切的联系。如主题的相似、体裁的相似、内容的相似, 从这些相似点入手寻求结合点, 然后确定应该读哪本书。选好书以后,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阅读。

一、二年级阅读整本书, 可以由教师讲给学生听。三、四年级教师可以先进行导读, 激起读书兴趣, 学生在期待中阅读。五、六年级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 提出自己的问题, 进行读书交流。读书交流大概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二是领悟表达, 欣赏评价。

整本书阅读讨论, 重要的是提出讨论的话题。话题可以由教师提出来, 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来。学生提出的多是内容方面的问题, 重在理解和解释文本。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指向性, 指向于阅读的方向和规律。

(六) 语文实践活动模块。

“语文实践活动”与“语文实践”有区别。“语文实践”是指学生听、说、读、写等一切与语文能力有关的实践, 在前面任何一个模块中, 学生都是在进行“语文实践”, 并且是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发展、提高。“语文实践活动”, 是以某种语文实践为主所组织的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方式:课内的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内语文实践活动, 可以和单元联系。比如, 在上完人教版四年级童话单元后, 整本书阅读讨论了《木偶奇遇记》, 安排了“编写剧本”的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把自己写的童话或者《木偶奇遇记》中的某个段落编写成剧本。编写剧本, 一是让学生简单认识剧本与文章的不同, 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 把自己的文章进行精细化描写, 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目的是锻炼学生文字的表现力。编写以后, 让学生分小组设计表演, 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边排练边修改, 最后在全班表演。“编写剧本”, 每个年级都可以进行, 只是要求不同。四年级能够按照剧本的基本样式对人物语言、动作进行细化就可以了。五、六年级可以在语言刻画和表演上再提高要求。

课外语文实践活动, 就是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课内进行展示的活动。比如, 低年级识字的实践活动。一年级的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字, 搜集各种食品包装袋上自己认识的汉字。语文实践活动时间, 让学生把食品包装袋带到班级, 小组内互相交流, 然后, 全班交流, 共同识字。二年级的教师让学生制作自己的识字课本或者识字卡片, 搜集各种材料 (广告、包装袋等) 上的字, 剪下来贴在一张白纸上, 并给字注上拼音。学生在剪剪贴贴的过程中, 不仅认识了字, 还锻炼了搜集、整理、构图等方面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的识字意识增强了, 见到有字的纸就要看看。这样的识字, 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跳出课本, 同时和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七) 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 一、二年级由教师带领检测, 三至六年级先由学生自己复习检测。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梳理, 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学生自我检测完毕, 教师再用适当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检测。这个检测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 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同的年级使用的方法不同:三年级开始的时候, 在教师的带领之下, 让学生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慢慢地教师的作用就要淡化;到六年级的时候, 就以学生自我检测为主, 教师的作用在于和学生进行讨论, 回答学生的问题。

不同的年段在7个模块中的操作重点不同。有的在于教给方法, 有的在于启发引导, 有的在于给予时间和空间。无论这7个模块怎样设置都服从于单元的总体要求。其要求大体分为三个方面:主题、体裁、语文能力。整个过程都试图把学生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 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学生与学习、学科总是融合在一起的, 当对“语文学习”这个过程和“学习语文”这个目的分不清的时候, 就出现了偏差。“语文学习”这个过程本身是要有人文关怀的,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尊重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数倍的努力, 既要有学科知识, 又要有学生观念。语文应该是工具性的学科, 教师应该以“人文性”的态度去教学, 对学生充满人性的关怀与期待, 看到学生语言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

语文是工具, 但教师不是从一只手交到另一只手的派发工具的“工头”。语文教师应该带着理性的关怀、感性的期待, 帮助学生找到顺手的工具, 并在工具出了问题时帮助他们修理好。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在表面上是功利的或者说是工具的, 因为它的最终指向是学生积累语文学习的经验, 形成语文学习的能力。但是, 在骨子里是人文的, 因为教师不会把所有的点都考虑到, 不会把所有的点都设置得那么精确深刻, 不会把所有矿藏都挖尽。教师只是找到典型, 找到学生不易发现的地方进行设计,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开采空间。教师的作用只是像运载火箭一样, 以适当的力把学生推上预定轨道。然后, 学生就要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生命的运转。

上一篇:听说教学下一篇:考试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