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素材(共6篇)
训练素材 篇1
作文教学从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目前现状是学生一提到写习作仍旧唉声叹气,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记忆,无真情可抒发。《难忘的一件事》这样的命题作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大部分同学搜肠刮肚、抓耳挠腮,想不出什么事情难忘,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呢?仔细思考,发现学生的脑袋里缺乏写作的材料,可见,作文教学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说,“无米可炊”的难题是很重要的。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感受,笔者认为及时挖掘生活的素材当堂写作,将习作的素材刻入大脑是十分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当堂习作
创设情境进行写作,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了让学生们学会怎样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素材,并把它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我设计了一些场景,让学生们在场景中观察、识记,联想、想象,随后马上进行写作,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4月1日愚人节这天,我利用这个节日的特点精心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铃声刚响,我严肃地走进教室,一声不吭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着:请拿出默写纸!接着转过身环顾着教室,学生一脸茫然地望着我,教室渐渐安静直到鸦雀无声,每个人的表情都不同,心里想的肯定不同。于是我又在黑板上写下:默写第3单元的日积月累。学生看着我,带着惊讶进行默写,但是明显有一些想交流的愿望,一个性子猴急的班干部忍不住站起来,小声地问:“老师,您生病了吗?嗓子哑了吧?”我摇了摇头,这时另一位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师生气了,昨天我们班的路队挨批评了!”我微笑着摇了摇头,此时同学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我又接着在黑板上发出指令:默写完请各小组长收。学生乖乖的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连平时爱说话的、爱捣蛋的同学也不例外。我温柔地摸摸他们的头,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们!这时一个可爱的学生一边做着手势示意我一边说:“老师我来帮您吧。”看着这些天真善良的孩子,我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顿时教室炸开了锅:“老师,老师您这是唱哪出?老师为什么装哑巴?”同学们像机关枪扫射似的问了一系列的问题,我笑而不答,又在黑板上写了个:猜一猜!教室的气氛可热烈了,有的说老师考验同学的耐心,有的说是老师给大家提个醒今后老师嗓子哑了应该怎么做。我连续打了几个叉,这时平时机灵的张博深同学调皮地说:“今天是愚人节。”我给了他大大的笑脸。而此时教室里的热闹更是高潮迭起。到这时我知道这堂精心创设的习作课已成功了,随即在黑板上大大写上:把刚才的情景马上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定,要写出心理活动,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场面描写。伴随着“中计了!中计了”坏笑声,同学们很快乐地进入习作的状态。当然习作的效果是很好的,光是题目的制定就精彩纷呈:有趣的愚人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开心一堂课、上当了的感觉真好、哦,2014年的愚人节等,学生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从心理活动方面准确地写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这样写:老师葫芦里买什么药?难道嗓子哑了?有点不像;难道我们惹老师生气了,老师用沉默表示心里的气恼?不是,我们的老师可是有名的急性子,不摆事实讲道理绝不是她的作风;难道是一场暴风雨来临的前奏?我的心里像藏着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真实的心理在笔下哗哗地流淌出来。学生一气呵成,脸上满是笑容,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困难。当然精彩的文章比比皆是。而且这样一堂有趣的课使他们终身难忘,深深记在脑子里了。以至于今后写难忘的事能随时从大脑中调出来,成为写作的素材。巧设情境,大大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使学生乐写,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了。
二、突发事件,当堂习作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写作的素材多半来自作者的现实生活,来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想。教师要有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比如,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有人为也有自然环境造成的。作为语文老师就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值日生不负责任导致班上流动红旗丢失,有的同学投机取巧乱倒垃圾的现象,以及放学时天降大雨将同学困在教室。这些事情,学生非常感兴趣,只要我们好好引导,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大餐。上个学期一个下午,第二节课,突然间老天发怒变脸,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我马上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观察窗外的天空,室外的榕树、花、草和教室里同学们的反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达20分钟后马上执笔写。同学真切地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生动描绘下来,有的学生写道:教室里的日光灯似乎也受到了雷电的惊吓,忽明忽暗的,给教室添了一些恐怖的色彩,我暗暗地想:老天发怒的样子狰狞极了!有的同学则从室外景物入手:利剑一样的闪电划破黑漆漆的天空,随即听到震耳欲聋的雷声,我的心跳加快,呼呼地大风吹得窗户啪啪作响。粗壮的大榕树也顾不上自己的姿态了,在大风中暴雨里痛苦地摇摆着身子,花和草已经看不到了。天地间拉起了厚厚的雨帘。一篇篇习作给了我惊喜,我想这样的习作经历是刻骨铭心的,学会及时写下经历的事情,记忆的电脑中就像储存器一样把这些事牢牢地记住了,随时能播放。
三、校园新事,当堂习作
我们的校园每天都在发生许多的新鲜事,这些事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手实践的,把这些新鲜事及时写下来,大大丰富了习作的材料。比如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到学校讲课,深受同学们喜爱的商晓娜到学校签名售书,学校开展的预防地震或是火灾的演练,以及学校进行的航模科技表演等。学校的新鲜事很多,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善于引导,让学生从中既感受到活动的快乐又能将体验汇成文字,进行习作的训练。例如刚刚开展的预防火灾演习,我以《难忘的3分55秒》为题让学生进行演练后马上进行习作。并指导写作的结构:演练前——演练时——演练后,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场面描写。学生立刻写出自己演练前的感受: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忽然,广播里传来甘老师急促的声音:“现在发生紧急情况,校园发生火灾,请同学们快速撤离。”接着警铃大作,在校园的上空回旋着。演练时,同学们个个神色紧张,如临大敌。就连平时的“幽默大师”林义晨也不再说笑了,成了“沉默大师”,他像只敏捷的猴子,脸上毫无笑容,快速往下跑去。到处都传来了脚步声。其他班级的同学也不甘示弱,个个弯着腰,弓着背,迅速地跑向操场。演习后,甘老师走上主席台,高兴地说:“这次预防火灾疏散演习活动十分成功,全校2600多位师生仅用了3分55秒!”顿时全校同学掌声雷动。这次的疏散演习活动,让我学会了在灾害来临时怎样逃生,又为以后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打下了应对的基础,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这次安全疏散演习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知道,生活是生命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是生命感受与体验的源头,也是习作的源头。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要紧紧地与生活相结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当堂习作,让瞬间成为永恒。
训练素材 篇2
名人名言: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3、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法.卢梭
4、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
5、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俗语谚语:
1、生活像一片汪洋,宽容是扁舟,泛舟于汪洋之上,才知海的宽阔。
2、生活像一座山峰,宽容是小径,循径而上,才知山的高大和巍峨。
3、生活像一杯咖啡,宽容是奶糖,二者的融合,才知道苦中芳香与甜美。
4、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5、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6、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7、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名人事例:
1、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2、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3、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说杨戏的不是,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不必强求。”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现代时事:
1、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可以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挫折
名人名言:
1、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 迅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3、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 多 芬
4、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 迪 生
5、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6、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 板 桥
7、对待挫折,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一条条弯曲的小径。只有不谓攀登的人,才有可能登上科学的顶峰。”强者在挫折面前会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对挫折会贸然不前。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俗语谚语:
1、胜不骄,败不馁
2、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
3、败而不馁,就是胜利
4、天有阴晴,事有成败
5、失败乃成功之母
6、成功,好比顺境,而挫折,就是逆境。7.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8、成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成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拣,也不是田间的小花,随处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历许多挫折的。名人事例:
1、勇把挫折当动力(凡尔纳的16次投稿):19世纪法国闻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
2、丹麦闻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2、面对挫折决不气馁 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爱迪生很伤心,但他没有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从第二天早晨起,一切实验又重新开始,并最终成功。
3、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写下《第九交响曲》等不朽名作,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感恩
名人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
4、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5、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6、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莫泊桑
7、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居里夫人 俗语谚语:
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2
2、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3、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4、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5、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6、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7、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9、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0、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1、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名人故事:
1、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2、《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3、毛泽东谢师:毛主席说,先生你20年前是我的先生,你今天还是我的先生,你20年后仍将是我的先生!
生命
名人名言
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2、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鲁 迅
3、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张闻天
4、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庄 周
5、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
6、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
8、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作了我能作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居里夫人
9、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马丁·路德·金
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桑塔古那
1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11、聪明的人警告我说,生命只是一颗荷叶上的露珠。------泰格尔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西汉)司马迁
名人故事:
1、为生命画一片树叶。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2、海伦·凯勒——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3、轮椅上的勇士 霍金是谁?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一个身体重度残疾,只有两只手指和眼睛能动的人,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哲理故事
1、种子的力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的。
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的盆花嗤笑。
理想
名人名言
1、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
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5、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孟子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操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论语》
8、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俗语谚语:
1、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2、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3、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4、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8、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9、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兴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10、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名人事例:
1、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
2、化学家诺贝尔为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3、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
4、《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每天依缸习字,终获成功。
5、《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
6、《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压力与动力
名人名言
1、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坚持进步。——雷锋 俗语谚语:
1、“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2、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等
3、在压力面前采取什么态度,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与人生的价值。那些勇于面对压力,善于把压力化为动力的人,通常是人生异常丰满,乐观旷达,积极向上,充分体会到生命意义的人;反之,那些逃避现实,推委困难,不敢直面压力的人,一般是悲观厌世,行为消极,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人。他们的人生必将干瘪黯淡,他们的生命必将缺乏光彩。
4、压力就好比弹簧:你越强它就越弱,你越弱它就越强!现代时事:
1.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从开始失利,最后扭转战局,惊心动魄。她们不单单是顶住压力,更是将其化为动力。
2.二战时期,德国军队攻打莫斯科,已经能看到红场的旗帜了。这时苏联军队说:我们不能在后退了,后面就是莫斯科,后面就是斯大林格勒。苏联军队必须赢。在空前的压力下,苏军赢得了战争胜利。
满分作文赏析
宽
容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地去洗涮饭盒。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赢得时间就能提前完成作业,有更多的时间看看书。教室里还有一大堆作业在等着我赶去与它们“约会”呢。可今天也不知怎么了,水池边的人比平日里不知多了多少倍。难道布置作业都是全校统一的吗?我开始烦躁起来,怒火也一点一点地升了起来,整个人成了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焦急,我找起了空子,准备往里钻。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辛万苦,我总算挤到了水池边,心中长吁一口气——马上就可以摆脱这非人的折磨了。顾不上得意,更无暇考虑身后那挤作一团粥的人群,我开始了洗涮。三下五除二,大功告成!转身„„只觉身体往左一歪,一脚踏进了池前的污水中,左手也按到了水池里,更可恶的是脸上被溅上了脏兮兮的油水,我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汤鸡!怒火冲上头顶,我立马回头寻找那可恶的“肇事者”,是一个初一年级的小男孩。我狠狠地瞪着他,真恨不得把他大骂一顿,可我怕违反纪律,没敢大吼,就那样凶凶地盯着他。也许是我的样子有点吓人吧,那个小男孩竟有些不知所措了,两只手紧紧抱住饭盒,怯怯地瞅着我。见我不作声,他知道大事不妙了,结结巴巴地说:“对„„对不起,我„„我不„„我不是故意的。”说着眼里泛起了点点泪花,亮晶晶的。
突然,我好像从这点亮光里看到了我自己。
那是我刚入学时,也是在水池旁,碰到了一个三年级的大姐姐。那个大姐姐比我现在还惨,那身漂亮的衣服被池中的污水染成了大花脸。我吓坏了,一时间连句对不起的话也忘了说,只是愣愣地站着,等着挨一顿披头盖脸的的臭骂。可她并没有骂我,而是冲我笑笑,问我有没有磕到。那一刻,我是多么感激那个大姐姐呀,甚至还觉得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学校真幸福。
那么现在的我是不是有点儿可恶呢?我不自觉地眨了眨眼,让笑容绽在脸上,虽然有点勉强。“没关系。”我脱口而出,这下轮到小男孩诧异了,嘴巴张得大大的,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看到他这副模样,我不由得笑了,真心的。“真的没关系,刚才我是吓唬你的,逗你玩呢!”他似乎相信了,也冲我笑了笑,两个小酒窝也跳了出来,真可爱!我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家里的弟弟。“来,我帮你洗吧!”,我温和地对他说。“不用了。你还是先把脚„„”他似乎有点逗,顽皮地看着我那只还泡在水里的脚。“啊!”我立刻抬起了脚。虽有点儿尴尬,但我仍然很开心。回到教室,作业做得出奇的顺利。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但是想起来我就充满感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人生就会更精彩!
【简评】
训练素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文本教学;教学片段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应试教育,由于口语交际不用进行书面测试而一直被人们忽视,造成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缺乏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差、不注重仪态等问题普遍存在。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在社会经济繁荣又开放的今天,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工具性最重要的体现方式之一,与读写相较而言更为人们迫切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语文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地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互动过程,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的教材所选择的课文,无论是在内容上、思想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只要教师认真钻研、善于发现,就能挖掘出许多训练点,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
一、质疑释疑
质疑、释疑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激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有疑,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质疑。教师可以在课题处质疑,在课文重点处质疑,在课文平淡处质疑,课文矛盾处质疑等等。
如,本人在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课文《将相和》教学时,在揭示课题后设疑:
师:谁能来读一读课题?
生:将(jiàng)相(xiàng)和(hé)。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将”,是大将。“相”,是丞相。
师:“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
生:将,指的是大将廉颇。相,指的是丞相蔺相如。和,就是说他们俩和好了。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的置疑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仿句说话
模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学习动机,小学生思维发展趋势是: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立性。我们的课本选用的都是优美的文章,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说话练习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本人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选学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时的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句子):它们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的利剑……它们纷纷排列在你的面前,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
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作者这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生:我发现这里最后一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那么你能仿照这个句式也来说一说吗?
师(课件出示):天上的云朵,真是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生:纷纷举手发言(略)
师:除了云朵,你还能用其他的再来说一说吗?
师(课件出示):( ),真是(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生:想象丰富,发言踊跃(略)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仿教材的说话练习,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加了语言素材的积累,而且提高了其口语交际的水平。
三、角色换位
教师还必须在口语交际训练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这就是说,要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必须融入角色,思角色之所思,想角色之所想,最后言角色之所言。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问“如果(假如)你是……你会怎么说(或者想或者做)?”以此让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教师可以不必停留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不必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发学生的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讨论辩论
(一)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已经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我们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大力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是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的这个环节。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同一话题或相关信息进行探究,相互讨论、激励、探索、想象,把自己的思维与他人思维相融合,得出最后的结论。运用讨论法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和保护新观点、新看法,并有意识引导讨论向纵深、向本质方向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遇到思维有一定深度或广度的问题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本人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组内讨论: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这是该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借物喻人,将落花生比作那些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二)辩论
马克思说:“真理是有争议而确立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就课文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辩论,并引导他们在出现分歧时,针对问题的本质和矛盾的焦点进行辩论。新课标建议中、高年级可以采用这一形式,在辩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如,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乌塔》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围绕“让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好不好”这一问题展开辩论。有的人说好,认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开阔眼界、增广见识;有的人说不好,认为这样太不安全,会耽误学习,而且很费钱等。
(三)填补空白
教材中的一些文本有些内容只是用简单的语句带过,这是作者在写作时,为突出主题的刻意留白。这些留白,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来补充。
如,本人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中的片段:
师:“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你觉得此时父亲会想些什么?
生1:我觉得他在想:“这条鲈鱼真的太漂亮了,我真舍不得把它放回去。”
生2:我觉得他可能在想“离鲈鱼开放日还差两个小时,我不能违背良心把它留下。”
生3:我认为面对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他可能也会动摇,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念头:“离鲈鱼开放日只有两个小时了,何况周围也没有人看见,不如把它留下吧,这可是儿子好不容易钓上来的啊。”
师:是啊,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他最终做的决定是把鲈鱼放回去。
……
有些文章里有省略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同桌或者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集体交流,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续补结尾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素材。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钓鱼的启示》,可续补三十四年后,父子俩坐在一起回忆往事,会聊些什么。又如寓言《揠苗助长》,可以让学生想象农夫的儿子赶到地里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对父亲说点什么。农夫又会说些什么。
(五)角色扮演
复述课文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根据课文特点,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小推销员、小记者、小演员、小导游和解说员等,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语言资源十分丰富,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资源,强化口语交际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晓娟.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05.
浅谈作文语言、素材的积累与训练 篇4
一、积累是作文的源泉
1.注重语言积累。优美流畅的语言是一篇好作文的要求之一, 很多学生无法流畅地运用语言, 因此我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借鉴。借鉴的最好办法就是摘抄积累, 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积累本, 我根据教学内容, 规定了摘抄的最低量, 但上不封顶。一学月检查一次, 按数量和质量评“摘抄之星”, 一学期下来, 学生们就能养成自觉摘抄的习惯。以后就交给小组检查评比, 不用老师操心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言积累:
(1) 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现在的教材都很注重艺术性和人文性, 语言文字很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好词佳句, 如道道甘泉, 使人回味无穷。他们都是前人语言的精粹, 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资源。
(2) 现代媒体中积累语言。21世纪的今天, 科技经济高度发展, 电视、电脑等媒体已进入千家万户。我鼓励学生在欣赏精彩画面、动人音乐及广告语的同时, 用心听其中的语言。如公益广告“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用你的真心, 换一世的真情”等广告语, 既有思想性及艺术性, 也是学生写作中的好范例。
(3) 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好文章的同时, 还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 如《读写舫》、《西游记》等, 甚至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借我一生》等我都大力推荐, 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 然后再摘抄下来, 读一读, 背一背。
2.注重素材积累。学生作文不能较好的表情达意, 除了语言的原因之外, 往往内容苍白, 空洞无物, 所选材料不典型或根本无材料,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主要是学生平时没有收集写作材料或不懂得收集。针对这种情况, 为了让学生们的作文内容充实, 有话可说, 我注重学生的素材收集, 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素材。
(1) 生活中收集素材。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我要求学生准备周记本, 写好周记, 每周末“按学校、家庭、社会”分类张贴上墙, 让学生每周按种类选出最有意义的事件, 评出“观察之星”做为学期总结评奖。
(2) 媒体中收集素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获得写作素材。广播、电视、网络的信息丰富, 且表现形式也形象直观, 是收集素材的好渠道。老师要求学生准备“媒体记录本”, 按广告、事件等进行收集, 老师定时布置话题, 要求学生要用到相应的材料, 文章写完后, 师生评选用得最好的材料, 评选“媒体之星”上墙表扬。
(3) 活动中收集素材。活动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 也是解决作文素材难题的金钥匙。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过后, 学生们的热情很高, 表达欲很强。此时的作文写作水到渠成。学生们的思想在笔尖跳跃, 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
(4) 书报中收集素材。教材和书报中除语言材料外, 更多的事例也是学生们可以借鉴的, 我要求学生们也准备一个积累本, 按“童年趣事”“成长的烦恼和喜悦”“家庭故事”“学校故事”“名人故事”等分门别类地进行积累。
二、训练是作文的根本
1.造句的训练。针对学生词汇不丰富, 在课文的词汇教学的时候, 我让学生们在课文中至少选5个不相干的词, 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联词造句, 这样做既记了词语, 又训练了语言的运用, 还训练了想象能力, 没有字数和时间的限制, 学生对此训练很感兴趣。是一举四得的训练。
2.仿句的训练。针对学生语言干巴, 不懂得修饰, 我借助仿句练习来训练这方面的能力。特别强调有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排比的句子进行仿写。每天一句, 坚持不懈, 一学期下来, 学生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了。
3.片段的训练。针对学生语言平淡, 不懂得描写。我让学生们进行了“人物”和“景物”等片段描写的训练, 将人物描写又细化为“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等描写, 将景物描写细化为“写景、状物”, 在进行这些训练时选周围的同学、教师、父母或亲朋好友做为训练对象, 不限制字数, 学生们对此很有兴趣, 往往有精彩之作, 在交流人物描写的范文时常常笑声不断, 交流者因此也是得意洋洋, 这更刺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4. 整篇的训练。语言能力的提高, 依赖于写作实践。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要进行整篇的写作训练。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影响各不相同, 只有把他们放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他们的思维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才有可能体现出整个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作文教学改革首先是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还他们以纵横驰骋的天地。
新闻点评补充训练素材 篇5
【补充素材1】我最喜爱的电视节目
思路提示:
1、直接表明在众多电视节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2、列出喜欢的理由,可以从节目内容、形式、主持人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3、可以谈谈你对此节目的看法和建议。
4、结尾用凝练的语言概括和重申自己的看法。
【补充素材2】大学生的就业观
思路提示:
1、这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观点。
2、通过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新闻素材可以作为论据。
3、结尾可总结一下自己认为最好的就业观是什么,同时可以适当鼓励在困境中的求职者,作为此话题最有现实意义的结束。
【补充素材3】从艺考热现象所想到的
思路提示:
1、首先明确观点,辩证地看待艺考热现象。
2、分析艺考热的益处和弊端。
3、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补充素材4】我看电视选秀节目
思路提示:
1、对于这个老话题要谈出新意,观点不一定是否定的。
2、分析选秀节目的利弊。
3、最后强调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所倡导的一种观念。
【补充素材5】大学校园的考证热
思路提示:
1、社会上对考证热有不同的声音。
2、从身边人事或新闻事件为由头,分析考证热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思考,学校和学生的态度。
3、综合上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职业规划等。
【补充素材6】点评一段新闻
据报道,汉语正在崛起,逐渐跃升为新强势世界语言。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国外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新的“必学”语言可能是中文;到2050年,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语文将有30%至40%是华文。
【补充素材7】点评一段新闻
20世纪50年代,中央决策:要把火车修到拉萨。2001年6月29日,中央政府决定投资262.1亿元,修建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铁路。青藏铁路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同时举行。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
【补充素材8】点评一段新闻
香港艺人关海山日前不幸逝世,享年82岁。关海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出过多部电影,至70年代转拍电视剧。他的戏份儿虽不太多,但角色却相当重要,其精湛演技亦有口皆碑,人称“老戏骨”。1992年时,关海山凭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他的逝世消息传出后,不少观众利用网络向“老戏骨”表示哀悼。
【补充素材9】点评一段新闻
据《羊城晚报》消息:黑龙江大兴安岭75岁的老汉王一民,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活了一个世纪,她还没看过外面的世界是咋样的,一定要带她四处走一走!”两年来,他们沿着东部沿海一直往南走,王老汉的孝心感动了不少人。
【补充素材10】点评一段新闻
新的一年各种言辞华丽的短信依旧是很多市民拜年的宠爱。“收到的都是网络写手写的短信,这些祝福没诚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对这样的短信开始厌倦。在企业上班的陈小姐,虽然在新年第一天接收了很多短信,但是真正回复却很少。她说,对于那些一看就是抄袭的短信自己是不回的,那些华丽的祝福其实都是不真实的感情,如果每次都一味地转发这样的短信,反而会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
【补充素材11】点评一段新闻
据一则显示校园炫富的消息,为了给自己的女朋友过生日,一名年轻男子耗费10万元,在宁波一所高校宿舍区的中心广场上,举办了一个大派对,大派玫瑰和礼物,拉着巨幅喷绘作背景,好不热闹气派。
【补充素材12】点评一段新闻
据新华一篇文章《又“囧”又“槑”,谁来破解网络“热字”?》指出,不少家长对网络上流行的这种古形字抱迟疑态度。“孩子正处于学习阶段,接受能力强,万一这些网络用语影响到他们平时的日常语言规范怎么办?”由于一些学生习惯运用网络语言,以至于在考试作文中也通篇使用让改卷老师摸不着头脑的“火星文”,着实让人们有些担心。对此,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胡中行指出,“不必大惊小怪,应该以平常心对待。”
【补充素材13】点评一种现象
近年中小学生“洋插队”——到国外留学现象成为一种趋势,留学年龄越来越小,对孩子学习和成长是利还是弊?
【补充素材14】点评一种现象
近日,清华女生马冬晗在网上走红,她因制订疯狂学习计划表而被戏称为“清华学霸”。起因便是她在大学期间的一张学习计划表。这张计划表上,马冬晗一周七天每天早上6点起床,40分钟后,她开始一天的学习,上课、自习课程、听CNN英语,每小时都有事 2 先计划好的事情,绝无浪费的时间。这样一张计划表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惊呼,马冬晗的大学生活简直太充实了,符合清华“又红又专”的一贯传统。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这样的生活快乐吗?“比国家领导人还忙,我会觉得呼吸都是在浪费时间。”
【补充素材15】点评一种现象
近日董洁和潘粤明的离婚大战堪称最惹人热议的娱乐新闻,基于当初两人的甜蜜过往,如今的撕破脸皮,离婚情节狗血,让看客感概万千。但是两人到底为什么要离婚一直令人不解。更有网友发表“阴谋论”:经纪人挑拨他们之间的感情,就是要保住自己的饭碗,或者是团队公关操作完全脱离了轨道。
【补充素材16】点评新闻照片
2008年4月17日早上7点57分,就是《朝闻天下》节目临近尾声播报天气预报时,没有意识到镜头已经切给自己的主持人文静一脸疲态的状态,坐在主播台上打起了哈欠,画面前后持续了将近5秒之久,真是令观众汗颜。
【补充素材17】点评新闻照片
2010年04月26日 广东佛山季华六路一在建楼盘在其外表贴满了建筑工人的头像,形成一道特殊的景观。现场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农民工戴上红色安全帽拍摄的肖像照,他们的照片将被继续贴上相关楼盘,直至贴满整个建筑外立面。出于对农民工兄弟的尊重,承办方在收集农民工肖像照片时,还象征性地给每人20元的肖像使用费。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呼吁,农民工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当这座城市满是高楼大厦的时候,他们更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
【补充素材18】点评新闻照片
中新网2010年4月26日电,美国加州圣里安卓的94岁老太太海苏·苏亚雷斯在高中毕业78年后,终于将在下月从密尔斯女子大学毕业,据信是全世界年纪第二老的大学毕业生。苏亚雷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有过两次婚姻,见证过两次经济萧条,历经15任美国总统,育有6名子女,现有40多名孙子女。她也是单亲职业妇女、护士、音乐会主办人和艺术爱好者。
【补充素材19】点评漫画
清洁工的学历需本科以上,这样的招聘够吓人的!我们姑且不论该公司能不能招聘到本科清洁工,单就这种目前比较常见的“人才消费浪费”现象来说,就值得整个社会好好地反思反思。
【补充素材20】点评漫画
训练素材 篇6
一、生活为本, 素材本土化
课标中所谓“立足生活”就是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没有生活就没有习作。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跟说话完全一样。”一般认为,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那么, 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 它的外延也应该等同于生活。本土化作文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本土生活, 即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少量的社会生活等, 以及本土的历史文化、人情习俗、风景名胜、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均为习作训练的课程资源, 从中发掘、捕捉习作素材, 充分使习作素材本土化,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1.习作训练素材本土化就是强调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要求我们要走进儿童生活, 关注儿童生活, 关注儿童身边的环境、文化、活动等一切, 使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一精神, 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习作的“真”实践———本土化生活的“真”体验, 积累丰富真素材, 以解决学生“无物可写”、“无话可说”的窘境, 落实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2.本土化校本课程为习作本土化素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十分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实施, 许多学校根据实际开设了丰富的、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校本课程:如挑幡、武术、泥塑、竹编等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小养殖、种植的劳动校本课程, 每年一次的“教育实践基地活动”课程, 同时还设有军训、射击、长征教育、科技制作等项目, 这无疑是不可多得的本土化习作素材, 应重视引导学生留意积累。
二、因地制宜, 体验多元化
本土化生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体验的内容自然也是多元的。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 因地制宜, 引导学生积极从生活中学习积累, 学会感受生活, 尤其是感受本土化的童年生活。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条件和机会, 根据实际制定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内容与计划。例如, 我们农村孩子分阶段完成这样的体验任务:用西瓜做个小灯笼;做一个小动物标本或植物标本;赤脚走一段田埂或山路;用木头或竹子制作一件小武器;学做一个手工编一个小玩意儿;采一次野果或摘一次水果;用水果制作一种饮料;采一束野花;学干一件农活;认识并尝试一件木工工具或农具;养几只田螺或泥鳅;围一次小水坝;摘一次菜;烤一次地瓜;煮一次八宝粥;认识一种新型农用机械;学种一盆蔬菜或泡一次豆芽;学做家乡特色小吃 (包饺子、做芋饺、炒豆子、包粽子) 等等。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积累生活经历。
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体验内容的多元, 还要注意引导体验形式、手段、方法的多元。同一事物或同一件事, 也要注意角度不同, 时段、季节不同的体验等, 从中关注变化, 学会观察、分析、思考。此外, 还应注意引导个体体验与团体、群体体验的不同效果, 鼓励有创意的体验。如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光饼”时, 笔者精心策划, 让学生确定不同的角度, 自主选择至少参与三项关于“光饼”的体验活动: (1) 观察老师傅制作光饼过程; (2) 亲自试着制作几块光饼; (3) 采访光饼致富能手; (4) 参观家乡光饼致富村———房村, 了解它的过去; (5) 和家人做一次光饼小吃; (6) 调查身边不喜欢或喜欢吃光饼的人群, 及其原因; (7) 研究光饼储存办法 (常见方法, 尝试体验哪种好, 有没有更好的) ; (8) 为光饼做包装设计; (9) 调查光饼制作的环境、卫生; (10) 传统烤光饼和现代烤炉烤光饼工艺的异同调查。并由此派生出的体验活动:光饼与肯德基比较调查, 思考怎样让光饼像肯德基一样走向世界;了解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有趣的饼。只有深入研究本土生活, 精心设计, 适时适当安排, 立体感知, 学生才能获得对事物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 也才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体验过程、结果。
教学实践中, 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体验任务或作业时, 通常存在一种通病:要么敷衍了事, 要么简化过程, 很难达到老师设想的效果。其次, 教师缺少有效的引导, 学生感受不深, 常表现出无话可说, 更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因此, 有时教师应做体验的先行者、与生同行者, 及时把握时机, 有的放矢地做实、做细体验的引导, 使学生在体验时目标明确、选择的角度有利、步骤方法正确、侧重点突出。并能做到有效观察、思考、收集、记录等, 努力让其经历有所强化, 情绪有所触动, 心灵有所启迪……切实丰富学生的内心生活、情感世界, 真正为写作训练积累大量的一手素材。这样也才能确保写作时“呈现眼前, 浮于笔端”、“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真实表达所见、所思、所想。
三、抓准契机, 习作训练智慧化
习作教学的关键是导练。将习作训练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 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成为生活中的必需。而让学生有东西写、愿意写、能够写, 是导练成功的前提。我们的生活是没有彩排的。感动、喜悦、惭愧等情感常常会在瞬间应境而生, 境过而逝, 因此我们要像摄影师、记者、猎人那样时刻准备出击, 寻找并把握一个个精彩的生活瞬间, 用心、用笔记录下美好的生活, 表达交流情感、感悟、记忆。教学中, 不应局限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 囿于课文命题的习惯做法, 而是要善于发现本土生活的习作切入点, 顺应学生心理, 准确把握学生强烈的表达意向、愿望、情感、需要等的时机, 智慧地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训练。
1.一材多用, 因“材”导练。难得的好素材, 应当充分发掘它的作用, 精心设计和安排, 抓住某个点, 辐射几个面, 贯穿多种体验, 形成多元习作训练, 让学生的语言得到丰富的训练。如围绕家乡的“竹”这一素材, 让学生自主选择, 进行两种以上形式的习作训练: (1) 写一篇关于某个竹艺、竹编制作过程的说明。 (2) 向游客介绍家乡的竹, 写一篇导游词。 (3) 写一份家乡竹品种及其竹笋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的调查小报告。 (4) 想象竹山、竹品、笋竹城的未来。 (5) 为竹产品 (竹席、竹地板) 做一份广告设计, 写一份广告语或广告设计说明。 (6) 赞扬以竹致富的领头人。 (7) 记自己走进小竹林, 赏竹或种竹、摘笋、挖笋、剥笋、吃笋等趣事。 (8) 介绍自己参观竹加工厂的经过。
2.应境而生, 因“境”导练。习作训练只有在学生心理无设防的情况下, 因置身情境中, 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才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否则, 习作兴趣就会减弱, 情感就会降低。有时, 一句话就像个导火索, 引发出口头表达的良好情境, 在情境中, 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不轻易评论, 让学生在心理无设防的情况下吐真言、表真“理” (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诉真情。如一次开学初发新书, 一本极其褶皱的新书十分显眼, 如何发出呢?我突发奇想地举起书, 当众问哪位同学会要, 一位调皮的学生竟然掷地有声地抛出一句话“哪个傻瓜会要那样的破书?”教室里一阵轰然笑声后, 窃窃私语。突然, 一位学生竟站起说:“我要!”又是一片唏嘘……借此情境, 让学生“大做文章”———因置身境中, 肺腑“真言”跃然纸上:知识是不会皱的;书的本质是一样的;一“念”之差, 两种态度;对不起, 我错了!……
3.情到深处, 因“情”导练。小学生是多情的, 而又多变的。关注其情绪变化, 在发生变化之时, 善于抓住其情感, 许多事就变得简单多了, 习作训练也是如此。有一年, 开学已过两个多月, 笔者突然被调到六年级方老师任教的班级代课。因她高度近视, 又出现眼疾, 无法继续胜任, 即将离任, 学生对方老师依依不舍, 于是, 上课之初就顺“情”推“作”, 和学生聊方老师, 激发学生说出方老师与自己在一起时的乐趣, 你三言、我两语, 话如泉涌, 情难自禁, 事后学生写下如《方老师的眼镜》、《幽默的方老师》、《再见, 亲爱的方老师》等感人挚诚的习作。
4.以媒为介, 因“媒”导练。生活中的一部手机、一种新玩具、一条信息、一则新闻、一张图片、一篇课文、一种特产、一种小吃、一场电影等都可能是引起班上同学谈兴未艾的话题。学生迷恋的玩具, 如溜溜球、小陀螺、航模、三国游戏卡片, 等等。它们总能掀起一阵阵校园流行风, 并由此派生出各种生活冲突。教师只要灵活地顺应学生兴奋点, 引导学生留意其中的情形, 观察其中情态变化, 由衷而言, 就能自然成文。如:班上掀起一股玩溜溜球的热潮, 不论男女生, 许多同学课间都兴致勃勃地耍弄。有的技艺娴熟, 玩法花样繁多;有的动作笨拙, 需反复琢磨;有的相互切磋, 沉浸其中;有的同学上课时还偷偷摩挲着, 不肯放手……笔者抓住这一兴趣点, 创设了自己———一个“笨老师”真诚向同学们拜师学艺的情境:一拜知识高者为师, 介绍溜溜球的相关知识;二拜技艺高者为师, 以比赛选拔老师, 并传授技艺, 示范讲解;三拜玩品高者为师, 谈玩物节制、玩中学问、玩中见品格等观点。学生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 《笨老师学艺》、《三人行, 必有我师》、《当一回老师的老师》等习作悄然流淌于笔下。
5.活动为核, 因“需”导练。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活动是集体生活的核心。在班集体中, 但凡开展活动, 就应该充分让学生参与小社会的预演, 激发他们的兴趣, 巧设门槛, 富有挑战, 调动学生对习作的需求。如在班干部的选拔中, 模拟总统选举, 开展不同职务的自我推荐或推荐他人 (写推荐书) , 参与竞选的主要班队干部要进行竞选演讲, 确定后就职演说, 参与班级工作后要写阶段工作小结或述职汇报, 其他同学也可对他们进行工作评价写评语;东西丢了, 写个寻物启事;离家到实践基地活动, 独立自主生活一个星期, 多天没有见父母, 写一封信与父母交流;学校班级发生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给班主任或校长写个建议等。应生活需要进行导练, 使学生能感受到习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训练素材】推荐阅读:
训练积累素材09-25
没有素材的素材作文10-27
【素材精选】【高考作文素材】【重点】05-30
古今经典人物作文素材素材12-21
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12-31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话题作文的素材09-11
关于创新的素材议论文素材积累05-20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浓浓亲情的写作素材07-25
中考作文素材:关于名胜风景的作文素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