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素材

2024-09-22

丰富素材(共12篇)

丰富素材 篇1

一、走向社会, 关注时事, 在体验生活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养成主动习作的习惯

教师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 说心里话, 写身边事, 让生活在学生面前丰富多彩地展现, 学生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体验之后,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交流中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 抓住学生的情感表现, 活跃他们的思维。为了让学生开阔眼界, 活跃思维, 以更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时事, 在对时事关注的同时, 我经常布置一些小练笔, 如, “2012我是一名志愿者”“清洁工和科学家, 哪一个更伟大?”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 需要学生到外面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中去找, 到一切时间和空间里去找, 有些答案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探索。再如, 五年级的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我们的家乡, 我们居住的村庄, 还有我们的学校环境状况怎样?去了解了解, 再到班上来议一议, 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广告语:爱护环境, 人人有责, 请爱护我们的地球……学生真切地体会环境保护要从身边的事做起, 从每一个人做起。

二、走进自然, 关注生命, 在体验自然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 获得习作的信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周围的世界, 首先就是那包含无穷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世界。这个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儿童认识实际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周围的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声音、色彩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他们的智慧从这儿得到启迪。”然而由于学生阅历浅, 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美经常熟视无睹, 无法准确感知, 需要教师巧妙引导, 激情渲染, 让学生用充满情感的眼光感受自然界的变化, 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美, 他们才能用笔描绘美, 展现美。我经常带领学生到野外去感受生活, 让他们自由结组, 去观察各种树木、各色花草、昆虫、鸟类, 去倾听大自然赋予的“交响乐”, 然后或躺或坐, 让学生用充满情感的话语, 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如, 秋风抚摸着柳条, 柳条被挠得前俯后仰, 蝴蝶在花丛中穿梭, 花儿向他们招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 用自己的眼睛去搜寻, 用自己的大脑去思索, 去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充满生机与真情。同时, 通过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与双手。另外, 还可以通过泥塑、画画、歌唱等方式把学生在自然界中领略到的事物的美好形态表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激活记忆、启迪联想, 拓宽思路,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使之对写作产生兴趣。同时, 也充实了作文的内涵, 使习作真正变成美的载体。

三、开展活动, 亲历过程,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听闻、观看和感受信息, 他们几乎能学一切东西。当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引导他们亲历一件事时, 他们不但热情高涨, 而且久久不忘。如, 在教五年级“缝沙包比赛”的一节习作课, 我带了针线和几块正方形的黑布, 让学生上台表演“缝沙包”, 要求针脚细密、整齐, 速度快。这对不常做家务的学生来说, 难度很大。连续两位学生都败下阵来。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注意上台同学的动作、表情, 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第三位学生上台了, 是大家推荐的“高手”。接着, 教室里静极了, 四十双眼睛都盯住“高手”的一举一动。“成功了!”教室一片欢腾。紧接着, 我请学生将观察到的“缝沙包”的动作按顺序写下来。“拿、盯、晃、颤抖、缝、紧皱、舒展、扬起、跳起”等动词是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愿望。于是, 我布置了“缝沙包”的习作, 学生经历紧张、兴奋、着急等情绪体验, 又有败与胜的对比, 这一次写得真切、生动。这使我深深感到诱发与积累, 更增添了学生的生活阅历, 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

的确, 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信息, 谁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谁能关注到容易让人忽略的地方, 谁的习作就更能创新。■

丰富素材 篇2

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我们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这样,发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阅读和听取,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另一途径。对于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的中学生而言,从这一源头获取材料最为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听取轶闻逸事,可以使我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

2.语言的积累。

语言是作文这所房子的砖瓦,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语言,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以及电视广播,甚至是别人谈话中出现的美妙言语,都要记下来。平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

3.情感的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

4.精妙写法的积累。

“《文选》烂,秀才半”之说,形象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大凡优秀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通过熟读、多读各大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就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阅读多了,积累多了,用于写作实践,必能提高写作水平。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大诗人杜甫就针对写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极为充分地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只有书读多了,胸中的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才能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助。

这也就是说,如果同学们平时多阅读并注重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自己写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一些高考“过来人”也有类似的经历:

撷取课本素材 丰富写作内容 篇3

关键词:作文;发散思维;素材运用

作文讲究厚积薄发,没有素材的积累,难登锦绣文章的殿堂,而语文课本是一座写作素材的宝库。

一、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在思考时能围绕一则材料展开全面的联想,全方位地拓展思维空间,既想到素材的正面,又想到其侧面和反面,从而找出许多观点,然后再从这许多观点中选出一个新颖而深刻的观点。

如“视死如归的梦想者——马丁·路德·金”这篇文章,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

1.因不甘忍受政府的种族歧视,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可以找出“人应该大胆追求梦想”的观点。

2.他发表演讲,一遍又一遍,对近在眼前的高压水龙头、催泪瓦斯和子弹上膛的枪报以轻蔑的微笑,视死如归,可以从“勇往直前”“知难而进”“为梦想而献身”的角度立意。

3.他是黑人运动领袖,不甘忍受种族歧视,可以从“呼吁种族平等”的角度立意。

4.马丁·路德·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不光是本国良知的代表,还是人类良知的代表,他和甘地、曼德拉等所代表的非暴力抵抗的精神力量震撼人类,所以还可以从“主张非暴力抵抗”的角度立意。

再如《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

1.人物

烛之武虽有着怀才不遇的怨愤,但奉命于危难之间,可从“爱国”“献身”“德才兼备”的角度运用素材;佚之狐在郑国危难之时向郑文公推荐了烛之武,可以从“千里马也需伯乐”方面运用;郑文公敢于承担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国君的风范。

2.事件

在国家需要时,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战而屈人之兵”,可写角度“机遇与成功”。

3.说辞

烛之武的说辞理智、判断清醒,委婉谨慎却击中要害,步步紧逼而又滴水不漏,尽显“语言的艺术”。

懂得多角度思考,有利于积累素材,拓宽思路。

二、指导运用素材的方法

积累了素材更要为我所用,并且用得巧妙。在教学中,我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1.故事新编法

这种方法是把课本中的素材通过联想、想象进行扩展,即事件发酵,写出具有創新性的文章。如学生根据“高山流水”的故事进行创造性想象:你先我而去,留下无尽的哀思。望着昔日高山、流水,欲语泪先流。从此,我破琴绝弦,发誓终身不再鼓琴,因为这世上,没有值得我为其鼓瑟的人了。“子期……”浊音震撼山谷、响彻云霄。夕阳下,昔日处,我纵身一跳,只为和你在一起。再如根据《沁园春.长沙》扩展的:湘江边,秋风瑟瑟,寒意袭人。你独立橘子洲头,湘江水在你的脚下汹涌地流着,流向那无边无尽的天之尽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你的眼睛逐渐发亮,脸上带着别样的神采,随后发出豪气一吼:“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人物组合法

这种方法是跨越时空,让不同时代的人物走在一起,通过他们的对话或独白揭示话题,这样,既显得文章信息丰富、知识广博,又避免内容单调、字数不够。如一个学生在主体段每段开头由一句诗引出所写人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引出荆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引出曹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引出陶潜……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再如《菊花飘香的季节》这篇高考满分作文,主体部分以“菊之淡”“菊之傲”“菊之殇”作小标题,分别选取了嵇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个性的代表人物,用菊花象征他们的品格,这样的构思有谁不击节赞赏呢?

3.引用、化用诗文法

有人说:“语言是海,名句是星,一引一闪烁,一引一璀璨。”作文时若能恰到好处地引用或化用一些诗词文句,一定会使文章文采斐然。如一个学生写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是“四海存知己”“千里共婵娟”的温馨;有人说,幸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是“会当凌绝顶”“阅尽人间春色”的豪放;有人说,幸福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感,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悠闲……信手拈来,诗意盎然。有学生在一篇《梦江南》的文中写道:在悠长悠长的小巷,我没有丁香一样的愁怨,静静的夜里,我不再把小小的窗扉紧掩,心如青石的街道向晚,等待达达的马蹄,敲击我季节里的容颜……文中巧妙化用了戴望舒《雨巷》和郑愁予《错误》的句子,典雅清新,推陈出新。

总之,要想在高考中夺魁,平时就必须多角度地挖掘和有效地使用教材,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巩固对作家的感知,提高对课本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节省时间积累素材,丰富写作素材宝库,使文章事例丰富、内容充实、语言优美。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水小燕.巧妇有米炊自成:浅议课本素材的积累与运用[J].都市家教月刊,2004(5).

谈丰富习作素材的途径 篇4

一、锁定单元主题, 触机便发◎

单元整组教学的这种特性有利于学生在阅读群何丽文的过程中加深对所选主题的理解与感悟, 有利于每萍位学生在阅读中都能够各取所需, 从不同角度获取文

学滋养, 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一组 (发现春天) 教材时, 采用五步教学法, 即:紧扣主题—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回顾”。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有“哦, 笔下的春天原来可以这样!”的冲击感, 不但明白了怎么写, 更收获了可以写什么。可以这么说, 学生经历一个单元主题的学习, 就经历了吸纳、感悟

的过程, 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与体验。回味主题, 用美好的文字描绘下来, 也就成了触机便发的情感流泻,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保存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生命的体验。

二、贯通单元内容, 灵动生发

单元整组教学围绕某一主题组织相关内容, 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 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若教师能够巧妙地找到单元内容之间一定的联系并加以贯通作为习作素材, 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唤醒想象力, 激发孩子创作的激情。

1. 激活单元主人公。

正如本文开篇提出的创意习作话题, 在单元整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展开想象:不同篇章的主人公相遇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以此作为习作的素材, 学生乐在其中。

笔者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 (中外童话) 教材时, 在对本组篇章的主人公进行单元整组感知后, 也曾出示了这样一个课堂习作话题:当小木偶和不再自私的巨人碰到后, 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作品 (片段) :他把小木偶的经历一一告诉了巨人和他的孩子们。孩子们听了后都纷纷跑出花园去邀请小木偶一起玩了呢!此时的巨人却对着花园里的草草木木喃喃自语:“只要有一颗真正的心, 哪怕你的身体是木头做的也没有关系。”以上片段的呈现, 激活了单元内童话中的主人公, 使他们立体地活跃在学生的心中。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在单元教材的赏析、研读、整合与比较中, 领悟了童话的表达规律, 并个性化地迁移和渗透到创编之中, 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

2. 缀连单元词组。把单元中的部分词语缀连起来,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造句、造段, 或是创编作品, 也能取

得极佳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将前后两篇教材中出现谈学生选择词语个数进行创作。往往几个词语却妙笔的重要词语让学生缀连,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允许丰生花出各种主题的段落, 让人惊喜且感慨。

富3.盘活单元表达。虽说单元教材围绕着相同的主题, 但在表达方式上却各有特色, 有的侧重场景习情, 有的含蓄描写, 有的侧重, 有的直白人物描写等, ;等等语言。若在单元整组教的叙述也是别有风作学之后, 辅以各种载体, 来个创意的综合性盘点, 素作训练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浑然不知又是一次习材三、链接综合实践, 有感而发

的随文出现的“综合性学习”将综合性学习活动融入到单元整组教学中, 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途在自节中。主的实践过程中综合性的语文学, 强化认习活动, 识其, 积累体验。一般宗旨就是让学生径来说, 单元整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小型

的综合实践活动, 来链接课堂教学。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为例。本组教材无论是阅读, 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 均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 在导读中, 点出了本组的专题, 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 从课内到课外, 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 “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链接综合性学习, 除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更添了份体验, 奏响了单元整组教学的情感旋律。有了情感上的蓄势, 何愁不有感而发?

四、整合单元内外, 厚积薄发

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 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如果, 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 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 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所以, 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 积累习作素材, 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 还要融合基于单元教学整体目标下的课外内容, 扩大知识面, 充实写作材料。课内外内容怎么整合?“整本书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很好地整合课内外内容的桥梁!

丰富素材 篇5

一、选题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但低年级儿童的书面语表达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技能,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如一年级上半学期虽然认识了400个汉字,但要求写的只有100个,连写话中最基本的“我”也没有出现在写字范畴内,而且孩子思维发展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面表达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低年级学生学习写话,无论理论多么坚定、新潮,在实践中都是要碰壁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低年级老师对低年级写话教育感到非常困惑,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写话更是表现出畏难情绪,具体表现为如空白型,在一部分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和不少孩子家长的心目中,都认为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学作文的任务,这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多识一些字,好为将来的写作打下基础。反映到教和学上便出现了只抓识字,无心过问其他的“空白写话现象”。又如编造型,孩子刚学写话,不少教师或家长便迫不及待地给孩子购买作文选之类的读物,并且告诉孩子作文的“秘诀”:作文没有写真事的,只要能“虚构”、“艺术加工”就行。有意无意之间教他们到时候改头换面、东拼西凑,更有的老师和家长直接代劳,我报你写,长此以往,孩子不是在重视生活积累、重视个人感受上踏踏实实地下功夫,写出的文章必定是生搬硬套的,缺乏真情实感的,缺少个性与灵性的。

在长时间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七八岁的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画报、绘本之类内容特别感兴趣,对其中一些我们成人看似割裂的一副副画面,却能凭借自己的理解想象编出有趣的情节来,而且常常在其他人面前津津乐道自己独特的“长篇创作”。这是儿童“自我表白”的早期行为,也是儿童早期作文的萌芽。儿童在看画报等活动中逐步获得了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随着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因此,我们试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将绘本的特点引进写话教学,科学有步骤地进行低年级写话训练,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话灵感与热情,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

1.绘本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绘本(又称“图画书”、picture book),是一种特定的儿童读物的形式,它在国外,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小学低段的孩子阅读。与一般图书相比,以读图为主的绘本阅读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在长期阅读中,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实际上绘本阅读更是对孩子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

2、绘本教学与写话教学相辅相成。从绘本教学对写话教学的作用来看,绘本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绘本也是低年级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最好范本。首先,在绘本阅读中,教师通过组织听、说、看、读、问、议、写、想像、表演、创作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语文写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由于绘本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智慧,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又能让孩子产生对自然、社会、艺术、人生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而这种好奇心与欲望会引领孩子不断地观察生活,持续地阅读,为学生拓宽写话思路,丰富写话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3、研究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七、八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因此,在低年级进行写话教学的训练是科学的和必要的。

三、与其相关的研究现状概述

(一)绘本相关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绘本朔源于中国,日本人将中国的佛经(经变图)、绘卷(法华经)、(普门品)发展成现在的绘本。国外绘本文化发展已超过百年。18世纪时源起于英国,口耳相传,纯文字故事和童谣。19世纪开始有插图,第一本绘本是《披头散发的彼得》。故事插画是西方绘画的传统,所以西方绘本文化发展的非常蓬勃。凯迪克、格林纳威、波特都是早期的杰出代表。

在亚洲,日本的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为绘本的泱泱大国。而这几年绘本可以说是迎来了新的热潮。和以前相比,绘本不仅仅只是儿童关注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关注喜欢绘本了。

我国台湾地区的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而国内的绘本目前仅为起始阶段。近几年,才有陆续的绘本引进。一进入国门,便受到了儿童文学研究家和很多 家长老师的关注。今年,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作家彭懿老师出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进一步推广了绘本的普及价值。

(二)国内对绘本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台湾,家长和老师对绘本主题教学非常关注。国内,只有一些白领界层的妈妈自发聚在一起进行讨论,成立了“妈妈绘本网”,“妈妈绘本论坛专区”。目前,红泥巴网、亲近母语,集聚了一大批专业绘本。人教萤火虫论坛,江苏童书阶梯性阅读项目组,开设了绘本教学讨论区域,供一些有兴趣的老师参与。关注绘本的学校甚少。山东省内的小学里,开展以绘本为载体的研究课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也正是因此,此课题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

四、研究的创新点 开发绘本的潜在功能,让绘本阅读与写话有机结合。并通过扩写画中“画” 仿写画中“话”、续写与大师PK、童心补白帮大师弥补“失误”等多种训练形式进行绘本阅读与写话教学,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让孩子在绘本阅读中享受学习语言的幸福感受,给孩子童年播下一份永远的温暖与感动„„

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有利条件、难点及对策)

(一)开展研究已经具备以下有利条件:

1.学校领导重视支持科研工作。

2.对于经典绘本阅读的行动研究热情高,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保证了此研究能够顺利开展。

(二)研究的难点

现实的忧虑

困惑

一、读物本身的问题

绘本读物出版刊发的数量较少,价钱较贵,最关键的是还没有一支真正专业的绘本读物编辑队伍,质量堪忧。

对策:

1、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对低年级学生经典绘本阅读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文学类作品教材和教法,选取适合低段学生阅读的作品,灵活运用。

困惑

二、家长对绘本认识不到位

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孩子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可是目前,在家长对绘本的概念还很陌生,错误地认为绘本信息量小,光是画儿好看,孩子阅读收获有限,更希望孩子阅读纯文字的书,而且价格又贵。光靠几位教师的大声疾呼,像我们课题组老师这样的研究与探索,绘本阅读的推广会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艰难的行程。

对策: 通过对家长的宣传与培训,与家长达成共识。促使家长关注绘本阅读对儿童精神成长的作用,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感受,不要过多地束缚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多一分童心、一分好奇、一分诗意、一分平静,让孩子的心因阅读变得柔软,变得阳光灿烂。通过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的阅读活动,把阅读的种子播在孩子心里,与孩子一起在阅读中共同发展。

六、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本课题研究将借助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为有关儿童经典绘本阅读策略、儿童阅读的心理过程、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阅读对儿童生命成长的意义等文献资料。

2.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教师绘本阅读教学、儿童经典绘本阅读中的矛盾、困惑及忧虑等,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及境遇,以便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更能直抵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发展的实际。

3.行动研究法:将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结为一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提升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的实践品质。

4.个案法:注意研究儿童个体进行经典绘本阅读的发展现状,运用典型解剖的方法,抽取其中的经验与原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二)研究的步骤

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本段达成目标:

(1)从绘本赏析角度切入,开启图像阅读的新境界,引导老师培养孩子深入阅读的兴趣与思考的能力。

(2)了解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发展的实际。●本段研究内容:

(1)组成员不段学习本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为有关儿童经典绘本阅读策略、儿童阅读的心理过程、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阅读对儿童生命成长的意义等文献资料。

(2)采用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教师绘本阅读教学、儿童经典绘本阅读中的矛盾、困惑及忧虑等,了解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发展的实际。

●本段成果形式:成立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即开题报告,申请立项。●本段负责人:赵海珍

李静静

陈喜梅

2、实施阶段

●本段达成目标:

实验教师选取适合低段学生阅读的经典绘本内容,增进学生阅读乐趣,积累语言,涵养美学,启发学生源源不绝的灵感,探索绘本阅读与写话训练的结合点,不断丰富低年级写话素材。●本段研究内容:

(1)讨论研究实施策略,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

1、林敏宜.绘本的欣赏与应用.台湾:心理出版社 , 1989

2、傅林统.儿童文学的思想与技巧.台湾:富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

3、“绘本快乐阅读行动研究”

深圳市后海小学 负责人:赵海珍

(2)初步拟定“绘本—写话”课程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负责人:赵海珍 ●本段成果形式:

(1)经典绘本资源包。

(2)教学案例分析资源共享。

3、完善、小结 ●本段达成目标:

1、完善“绘本—写话”案例设计。

2、培养学生借助绘本养成的阅读写作的良好习惯。●本段研究内容:

1、以班级读书会形式进行“绘本阅读和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课堂实践观摩活动

2、本段研究内容:

⑴ 收集整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活动案例、教育故事、论文、完善学生习作集)等过程资料。

⑵撰写研究阶段总结。

负责人:赵海珍 ●本段成果形式: 研究结题报告。●本段达成目标:

探索适合低年级绘本阅读和写话教育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阅读和写话能力。

●本段研究内容:

1)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2)整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赵海珍 ●本段成果形式:

1、修正后的课题研究方案。

2、结题报告。

七、本课题预期效果及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份。

2.课题组的老师选定本年级经典绘本阅读内容。3.教育故事、论文、案例分析、学生习作集。4.绘本阅读基本模式。5.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寻找经典,提高教师解读能力 1.在理论学习中提升

学习绘本发展史;学习绘本欣赏法;学习绘本教学论。

2.在反复研读过程中成长

(二)形成体系,丰富学生写话素材

1.根据四个原则为孩子挑选合适的绘本

适应性:篇幅适中,符合一上年级至二下年级孩子的接受能力

价值性:不求实用,但求审美,选择在语言、内涵、绘图、设计上均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丰富性:内容、类型上力求丰富,知识性的,情感性的、哲理性的,尽可能涵盖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

系统性:避免绘本选择上的随意性,盲目性,要求围绕主题,从一上年级到二下年级形成一个阅读的序列。

2.按照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和语文教材体系,呈现与之相适宜的绘本进行阅读。

一、二年级精读绘本目录

年级 主题 主题/书名

一上年级

◎有关爸爸、妈妈形象

1.猜猜我有多爱你2.我的妈妈真麻烦3.驴小弟的红宝石4.妈妈的红沙发5.永远爱你6.妈妈眼中的宝宝7.莎莉离水远一点8.夸我9、爸爸,你爱我吗

10、爸爸,你看我在做什么

11、爸爸,我要月亮

12、我爸爸

◎引导面对并纾解脾气与情绪

1.生气的阿瑟2.生气汤3.啊!烦恼4.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

◎引导面对并舒解害怕与恐惧

1、雷公糕2.胆小如鼠的巨人和胆大包天的老鼠3.床底下的怪物4.爸爸5.讨厌黑夜的席奶奶6.我好担心

◎引导了解笑容可贵

1、笑容不见了2.给姑妈笑一个3.办鬼脸的老虎 ◎鼓励自由创作

1.蜡笔盒的故事2.阿罗有枝彩色笔3.美术课 一下年级

◎引导了解珍惜友情

1.我有友情要出租2.大手握小手3.平克与薛伊4.最珍贵的宝贝5.不要忘了我6.没有你,我怎么办7.月亮、地球、太阳8.我最讨厌你9.我喜欢你10.玛得琳 ◎可以引导小朋友学习面对成长的绘本

1.小女儿长大了2.有什么毛病3.精采过一生4.我小时候长什么样子5.你很快就会长高6.阿虎开窍了7.很新、很新的我

◎可以引导小朋友了解读书真好的绘本

1.三重溪水坝事件2.最想做的事3.我讨厌书4.爱书人黄茉莉 5.有谁看到我的书

二上年级

◎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绘本

1.假装是鱼2.戴帽子的猫3.毛儿的大提琴、小莫那上山4.恐龙王国历险记5.神秘的生日礼物6.小心大野郎

◎可以和小朋友想象,一起玩接龙的绘本 1.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2.喂!下车3.永远吃不饱的猫4.门铃又响了5.好饿的毛毛虫6.拼拼凑凑的变色龙7.好安静的蟋蟀

◎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与建构共同记忆或共同体验的绘本

1.我们的树2.想念3.挖土机年年做响4.爷爷一定有办法5.花婆婆6.一颗超级顽固的牙

◎可以引导并鼓励小朋友勇于做自己的绘本

1.奥立佛是个娘娘腔2.威廉的洋娃娃3.爱花的牛4.美术课5.蜡笔盒的故事6.我就是我7.你很特别8.森林大熊9.田鼠阿佛10.阿力和发条老鼠11.世界为谁存在12.土拨鼠的礼物13.小羊花拉的黄耳朵

二下年级

◎可以和小朋友玩故事改编游戏的绘本

1.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2.猪头三兄弟3.灰王子 ◎可以引导小朋友学习了解生命与爱生命

1.小种籽2.找回真爱3.会爱的小狮子4.爱永远不会改变 ◎可以引导学习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手法的绘本 1.白鸽少年2.公主的月亮3.卡夫卡变虫记4.阿文的小毯子5.聪明的小乌龟6.眼镜公主7.我不是讨厌鬼啦

◎其它可以引导小朋友进行共同思考与讨论的绘本和童书

1.洛贝尔∙青蛙与蟾蜍故事系列2.洛贝尔故事级3.鲸鱼与鬼屋4.灵灵5.用爱说实话6.谁搬走了我的奶酪

◎可以引导小朋友学习面对死亡的绘本

1.爷爷有没有穿西装2.想念外公3.我永远爱你4.獾的礼物5.一片叶子落下来6.阿星的婚礼7.爷爷变成了幽灵

◎可以引导小朋友学习面对身心失能者的绘本

1.我的妹妹听不见(听障)2.叔公忘记了(老年痴呆)3.好好爱阿迪(唐氏症)4.威威找记忆(失忆老人)5.我的姊姊不一样(智障)6.祝你生日快乐(癌症)7.瑞奇的烦恼(身体缺陷)8.先左脚,后右脚(中风老人)9.超级哥哥(智障)10.耳外有蓝天(听障)

(三)点燃兴趣,绘本阅读与写话两相契合

1、在绘本课堂阅读写话教学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地积累

1)、建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基地。① 打开网络学习之门 ② 绘制每月会刊纪事 ③ 开设专家指导会堂 ④ 成立“绘本与写话”课堂实战会所

2)、确定研究步骤。

① 大量赏析性阅读: 教师阅读提供的书目表中的书籍,把握每个绘本的主题,了解图的特点,把握绘本适合的年龄特点。

② 分项精细阅读:教师对精选绘本的研究性阅读,阅读写话方案设计,实施,反思及后期调整。

③ 研究性阅读:教师对作为教材的绘本,从内容到细节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期中适合写话的教育点。

④ 阅读写话方案的设计;怎样的环境创设,以何种方式呈现,问题的设计,主题的内容,廷伸的活动,家庭的合作,家长的指导,反复阅读写话的计划,阅读写话的落脚点。

⑤ 阅读写话活动的实施:教师活动准备充分,对于精选的绘本,课题老师作好配合与记录工作。

⑥ 阅读写话活动的反思:分析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分析学生的阅读写话水平,整理亲子阅读日记。

⑦ 调整方案与提高:根据反思情况对绘本写话教学重新调整方案,并进行调整后的教学活动。

3)、初步形成了5类有助于学生写话素材积累的绘本教学模式

① 赏读型绘本写话教学模式

赏读型的课相对来说比较适用于语言经典笔法抒情,而它的故事性又较弱的绘本。这一类绘本的阅读重在品味和朗读,在绘本创造的意境中欣赏语言的神韵与声韵,培养学生语感,同时,此类绘本的图画往往也采用优美细腻的笔触,有一种柔美,架构了一种令人向往的美丽境至,所以还要引导孩子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使心灵柔软起来、敏感起来。

赏读型的绘本阅读写话课的大致结构:

大声读:听教师有滋有味地读,教师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在无形的熏染中,让孩子获得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同时,适时适量地选择精彩句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赏读,看图想像读,反复品味读,对比读等。

美读:老师和孩子可以选择特别喜欢的画面和语句,深入语境中美美地赏读,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积累文学的语言。

↓创作:孩子在心有所触的情境下,可以照文本中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像和感悟,可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② 探讨型绘本写话教学模式

大部分绘本都涉及到对道德的认识,对自我的叩问,对世界的探求,对生命了思考,包含着较深的人文主题。因此,组织一些主题探讨式的班级读书会对绘本阅读教育教学很有效。

大声读:听教师大声读,了解故事的情节,知道故事大致表达的内涵意蕴。↓

谈感受:师生自由交谈由文本获得的认识和体验,对文本传递的信息获得第一次的碰撞。

提出问题:由老师和学生提出质疑,通过问题将思考推向深入,结合相关画面的片段进行深刻地研讨,进行说、写教学,对主题获得更深层面的认识。↓

再读:将感悟融入,再次回读绘本,③ 探求型绘本写话教学模式

想象是绘本的特质,想象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探求型的课是相对于赏读型与表演型而言,主要是以想像探索方式引导孩子不断去发现绘本的奥秘。一般故事性较强的绘本较适合。

想象型的绘本阅读课一般的结构为:

创设悬念,猜想故事:出示有关画面,创设问题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读文赏图,想象体验: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先猜想,再读故事。

↓回味细节

再现情节: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暗示。适时适地有必要引导孩子前后对照着品味细节,以产生心灵的顿悟。

↓联系生活

满足想象:绘本的故事与图画会自然引发孩子的天性的幻想,令他们浮想联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充分交流,以满足孩子天性的爱幻想心理。自然地达到说写的教学目的。

④ 表演型绘本教学模式

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对话丰富的绘本适合进行表演型的阅读。除了绘本中的故事,老师当然也可以鼓励孩子在适当的时机将他们创作的故事以各种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充分发挥孩子的表演天份。

表演型的绘本阅读课一般结构为:

大声读:听教师大声读,在听读中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角色的特点,想象角色的形象等。

角色对话:在听教师大声读的过程中,选择故事中有特色的人物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角色扮演,如师生示范演、同桌对演,依据文本演、创造性地演等,既分散表演的难点,又逐步加深对角色的体验。

情节表演:以表演的形式展示整个故事或重点片段的情节。低年级儿童对于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是非常感兴趣的,而正因为要完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对故事的阅读就变得主动而投入,所以角色对话和情节表演也是学生的听、说、读、演综合能力的运用过程。

⑤ 综合型绘本写话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课往往综合运用以上几种课型中的操作策略。有赏读,有表演,有想象,有创作,在多法融合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

4)、探索绘本阅读和写话相结合的方法及适用绘本并归类

针对绘本的特质,和绘本阅读写话课的尝试研究,我们确定了8种不同的写话训练点,并对一、二年级的精读绘本进行研究归类探索。

类别 书目

细节观察写

1、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

2、爸爸,你看我在做什么 3.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4.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5、小女儿长大了

6、爷爷一定有办法

7、戴帽子的猫

8、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

9、好安静的蟋蟀

10、奥立佛是个娘娘腔

11、白鸽少年

12、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13、想念外公

14、我的姊姊不一样

创意想象写

1、驴小弟的红宝石

2、床底下的怪物

3、月亮、地球、太阳

4、神秘的生日礼物

5、假装是鱼

6、恐龙王国历险记

7、田鼠阿佛

8、土拨鼠的礼物

9、阿力和发条老鼠

10、小种籽

11、一片叶子落下来

12、谁搬走了我的奶酪

13、鲸鱼与鬼屋

14、.阿星的婚礼

15、卡夫卡变虫记

仿制仿编

1、我的妈妈真麻烦

2、爸爸,我要月亮

3、生气的阿瑟

4、啊!烦恼

5、有什么毛病

6、最想做的事

7、永远吃不饱的猫

8、爱书人黄茉莉

9、耳外有蓝天

10、青蛙与蟾蜍故事系列

绘本补白

1、永远爱你

2、我好担心

3、很新、很新的我4、好饿的毛毛虫

5、我讨厌书

6、世界为谁存在5、阿文的小毯子

6、公主的月亮

7、我的妹妹听不见

8、獾的礼物

9、毛儿的大提琴、小莫那上山

故事续写

1、胆小如鼠的巨人和胆大包天的老鼠

2、大手握小手

3、小心大野郎

4、最想做的事

5、喂!下车

6、会爱的小狮子

7、聪明的小乌龟

8、瑞奇的烦恼

角色表演

1、猜猜我有多爱你

2、我有友情要出租

3、我喜欢你

4、花婆婆

5、门铃又响了

6、我就是我7、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8、猪头三兄弟

9、叔公忘记了

10、用爱说实话

11、我不是讨厌鬼啦

手绘故事

1、我爸爸

2、妈妈的红沙发

3、爸爸

4、蜡笔盒的故事

5、阿罗有枝彩色笔

6、美术课

7、我小时候长什么样子

8、拼拼凑凑的变色龙

9、.我们的树

10、挖土机年年做响

11、爱花的牛

12、你很特别

13、我永远爱你

14、祝你生日快乐

综合

1、我爸爸

2、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3、.胆小如鼠的巨人和胆大包天的老鼠

4、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猜猜我有多爱你

7、胡萝卜种子

2、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创作”

1)、“读写绘”一体化活动(附件6:学生“读写绘”及手制书作品选)

2)、绘本演演演

3)、手制书:通过手制书方法培训---手制书创作---手制书展评----手制书跳蚤书市等平台激发学生写话创作热情。

4)、讲绘本故事比赛

5)、小书虫积分制:采用小书虫积分制的形式对绘本阅读进行有效评价,评价根据书目不同,分师评、同伴评、家长评、自评、综合评价等,并根据评分高低对“小书虫”进行积分奖励,学生可以根据积分换取相应的礼物。(附件7:学生阅读反馈样张)

3、在亲子阅读日记中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表达”(附件8:学生绘本阅读日记)

1)专题阅读写话报告会。

2)经验介绍家长会

3)家长阅读沙龙

4)开展亲子阅读日记的阵地建设:家长参与的亲子阅读日记,一方面调动了学生阅读写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低年级儿童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打下基础。① 好书分享 ②

“大小毛虫手拉手” ③ “我”的日记

九、课题研究实践效果

(一)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表达兴致浓厚

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确实,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架构故事,有时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这样的读物在一开始就贴近儿童,降低了儿童阅读的难度,而且在绘本中,孩子喜欢的动、植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性和感情后,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在课题研究中,孩子们在阅读中被感动着、陶冶着,也快乐着、享受着„„真正实现了“无压力阅读”,同时我们充分关注了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着欲写先说,欲写先画,欲写先读,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孩子在绘本阅读中,说写结合,写“画”结合,读写结合,促使这种“无压力阅读”演化成“无压力作文”,让孩子在写作中趣味十足,快乐无比,主动积极创造性的作文,并且在作文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后,我们发现,课题实施前后,学生在绘本阅读写话课上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课题实施前后听、说、读、写能力对比表 课题实施前 课题实施后听说读写

结合口语交际两面性:由于受中国式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存在“在家小老虎,出门小老鼠”的现象。他们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不能大胆发挥语言交际的作用,缺乏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简单沟通。1.学生口语交际明显改善 只要走近绘本,你就会发现绘本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它们往往不以知识的方式呈现,但它们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中性传递者,而是信息的重组者,其中有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理念„„绘本的语言留白,给了孩子很大的探索与想象的空间;绘本流露出来的童趣,与低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如水乳交融一般融洽、和谐;绘本精练、生动、优美的语言使孩子每一次阅读都成为语感积淀的过程。开发实施这个课题,让低段的孩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品质大大提高,并在说写结合活动中自然流畅地做到“我手写我心”。

口语交际的粗糙性。低年级小学生受知识量、认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存在以下几种情况: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

口语交际的空谈性。对话必须建立学生对文本亲密接触这一基础之上,切忌脱离文本,进行“空对空”地“空中楼阁”式的对话教学。

读画写结合

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没有什么书可读!这是学生们经常面临的两个读书问题。对于低年级儿童更是如此,因为受到识字量的制约,低年级儿童阅读量是非常匮乏的,56%的低年级儿童不看书,24%儿童只看一些漫画类读物,如《奥特曼》等。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人文素养都是非常不利的。而因为没有语言的积累,写就更是难上加难。全年段愿意写话写话的孩子只有32.4%

2.学生喜欢阅读,乐于写话

课题实施过程中,在写话方面我们主动调整策略,让低年级儿童采用“欲写先画”、“写画结合”等方法表达自己,活动后喜欢写话的孩子占全年段85%。孩子在写作中趣味十足,快乐无比,主动积极创造性的作文,并且在作文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观察能力提升,想象能力丰富

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国内外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手法,或水彩,或剪贴,或水墨,用缤纷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既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这对于提高低年级儿童的观察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在经过一系列系统地绘本指导课后,实验班孩子对于绘本的各部分组成了如指掌,也逐渐养成了自主细读、品读的习惯。

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

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为孩子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作为写作的重要能力正是在这样在绘本阅读潜移默化的浸润和影响中为低年级儿童的写话能力提升打下伏笔。从其他学科调查统计结果也显示:实验班孩子在音乐欣赏、美术创作、数学学科课堂表达等方面均比普通班有较大优势。

(三)阅读真抵心灵底处,习作传达生命感悟

绘本研究家霍华特说:“绘本是小孩子在人生中最初接触的书,在透过长期读书生活所读的书之中,是最重要的书。根据小孩在绘本中所发现的快乐的量,可决定他的生涯是否喜欢书本。”

绘本阅读把孩子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使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单单凭借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从师生随笔、亲子阅读日记反馈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孩子在写话方面的突破和进步(附件13:学生优秀作品选)。实验班的孩子在绘本阅读前后写话能力测量结果也显明:同一孩子在丰富的绘本阅读后在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广度,对某一事物的观察细致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写话积累丰富,写话内容题材广阔,写话品质较高。

丰富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篇6

一、善于观察,长期积累材料

观察是跨入写作大门的第一步,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养成留心多看的习惯,收集较多较好的素材,从这些素材中选取有价值的为我所用。这些较多较好的素材,需要善于观察,长期积累。积累一般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随时随地做好记录。宋代著名诗人梅圣俞诗才出众,人们惊叹他身上有“诗魂”。一次乘船,同行人发现他吃饭、走路时,常常若有所思,有时正做着一件事,突然停下来,拿起笔在纸上写着什么,然后放入一布囊。其他人不免感到奇怪,趁他不在时打开他的布囊,里面尽是大大小小的纸条,上面记着他随时捕捉的“佳句”。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善于观察积累的重要性。二是从阅读中得来。我们在课内外会读到大量书刊报纸,如能把那些精彩语段、名言警句、巧妙修辞,加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写作时引用或模仿借鉴,也是使作文材料充实的一个好方法。

二、归纳梳理,认识加工材料

作文没有材料不成,有了材料没有-对作文材料进行归纳梳理、认识加工,就无法有效地利用材料,就写不出好作文。中学生的生活一般不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看似一些寻常小事,只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也是酸甜苦辣、有滋有味,也能写出我们中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与思考。200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作文以《路》为话题,就出现了很多精彩的作文,如《十字路》《走好青春之路》《敢问路在何方?》《家乡的路》等等。这些作文描写细腻,视角独特,语言凝练,传达了真实的情感。

对于我们所掌握的材料,要定期回放。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汲取的材料都应在脑海中不时回放,这样材料才能尽可能地真实、鲜活,也才不至于无端地漏掉有用的材料。还要发掘材料的内涵。读后感或观后感要写在所积累的材料后面,紧跟材料,并且应及时写,以后有新的心得也应及时补充。还要多进行交流感悟。为了提高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之类感悟性文字的能力,同学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如定期交流读书心得,或口头演讲,或张贴交流,这样能够吸取他人的思想精华。更要注重分类整理。积累的材料,经过发掘内涵后,有必要分类整理。经过整理,零散、杂乱的材料就有了条理,不仅在需要时随时可得,而且还有助于理清材料的内在联系,甚至有可能迸射出意外的火花。

三、大胆变通、转换,灵活运用材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一则材料,即使是单一型的材料,它所包含的意义也是多元的,意义与材料之间并非是一对一的关系。材料的多元性决定了立意的多角度,因而我们面对具体材料必须变换角度去思考、分析,以便确立更多的话题。例如,有一则材料,某市长特地叮嘱法院要洗清农妇的冤屈,还她一个清白。结果这个拖了十多年的悬案没用一周就解决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心农民疾苦的好干部形象,同时也可以领悟到经济发展中。道德在滑坡,人与人之间缺乏帮助和同情心!

四、勇于发现,借鉴材料

从现在的学生作文中,你很难发现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想。大多数同学已习惯于接受老师说黑就是黑、说白就是白,完全扮演了“传声筒”的角色。比如,写篇关于“适时调整”的话题作文。很多学生一开头就亮出观点:做任何事都是需要调整的,因为事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接着举例子,小的如自己学会了调整作息时间,学习效果好了;大的如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我们应根据情况做出调整等。这些例子不能说不对,但有多少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呢?所以要思考,独辟蹊径,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才是创造。

一位同学对柳宗元的《黔之驴》发表了见解,否定俗见“黔驴技穷”,驴本来可以拉车、耕地、磨面,但被好事者“弄来”,反而派不上用场,只好放到山上闲逛,使驴不能尽其材,无法施展自己的本领。文章应该放到“好事者”身上。这位同学观点一亮,顿时赢得师生的掌声。正是在这种独立的思考中,才能用活材料,使材料真正化为自己的东西。

五、发挥情感,激活材料

利用活动资源 丰富习作素材 篇7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描绘校园生活

教师要设法通过引导,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 获得感性的写作素材, 并及时记录下校园生活的快乐, 绘出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如在汶川地震之后, 学校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爱心义卖”活动, 孩子们热情高涨, 积极主动地参与。由于有了亲身的体验与感受, 学生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心里感受描写得清楚生动, 充满了真情实意。

时, 还要引导学生敏锐捕捉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课堂上、课间、寝室中发生的各种有趣、难忘、感动的故事, 师生、生生间交流、交往的故事等等, 让学生意识到看似“平凡”的校园生活其实蕴藏着无限精彩。我校每学年都会组织“感动学校的人与事”活动, 我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 感受校园生活, 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淀, 习作素材丰富多彩。在这次活动中学生有的写同学刻苦学习, 有的写同学互帮互助, 有的写小伙伴自强自立, 有的写老师、校务人员敬业爱岗、爱生如子。学生轻松自如地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学校,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自然地在学生笔下流淌。

二、开展快乐的亲情活动, 描绘亲情生活

教师要为学生与父母创设更多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 以增加孩子们的亲情素材。我每周五都开设亲情课堂, 请一位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家长给孩子们上课。在这样的亲情课堂上, 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和家长们交流, 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中积累习作素材, 这样的感受是真实的。陈天成同学在课后写了《妈妈当老师》一文:在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中, 我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 终于盼到了妈妈上课的这一天。这天我特别开心, 坐在教室里, 我暗暗地想:妈妈已经准备了五天了, 肯定能上得很棒。可是我又想:万一妈妈上得不好怎么办呢?我一直在想。丁零零, 铃声响了, 妈妈上课的时间到了。

开始上课了, 同学们都很认真。妈妈先给我们讲治疗感冒的方法, 妈妈说:“第一点, 要做到勤洗手……”到竞猜的时候, 小朋友们都举起手来, 有的站, 有的跳……妈妈让我们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都把我们给吸引住了, 真开心。

课上完了, 教室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我还以为妈妈会上不好这节课, 没想到妈妈上得这么好, 我真为妈妈感到自豪。

孩子的感受多么真实, 多么自然,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妈妈的真情。

三、开展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 描绘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课堂, 所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能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舞台, 创造语言交流的情境, 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交流和运用的机会。如:我们专门组织学生到农场参加学农活动, 到军校参加学军活动等。活动结束后, 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妙趣横生的日记, 连平时写作要一个字一个字磨出来的学生也是一气呵成。

四、创设真实的情境活动, 描绘真情感受

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 每当学生经历一次真实的情境后, 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就比较好。因此, 教师要结合作文训练要求以及学校条件, 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 以激发学生情感, 引发学生写作的冲动,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同时, 教师也要抓住任何一次有写作价值的机会, 趁热打铁, 及时引导。如在一节美术课上, 孩子们看到语文教师走进教室, 脸上的表情顿时暗淡下来。没想到语文教师却跟孩子们讨论:如何送一份小礼物给刚结婚的美术老师。于是师生一起上演了一场“送惊喜大行动”。在活动后结束后, 每个孩子都写了“策划大行动”和“送惊喜大行动”两篇生动的作文。

挖掘练笔资源 丰富写作素材 篇8

关键词:大自然,观察,生活,教材

大千世界, 万物生灵, 数不尽的人、事、物、景本来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作文, 但是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阅历的局限, 思维的单一, 对很多事物其实是视而不见的。更何况把他们视而不见的事物转化为他脑中的语言, 再到笔下的作文, 更是难。所以对于作文的内容, 即选材———写什么, 是相当苦恼的。他们想不出写作的素材, 不会选材, 不知写什么, 那如何让孩子有物可写呢?

一、走进大自然, 提高观察能力

我所在的乡村小学, 蝴蝶、燕子常常飞来与我们作伴。出门五十米就是广袤的大自然, 春、夏、秋、冬四季在这儿次第轮绽。初春的油菜花, 到了暮春就成油菜籽了; 昨日还灿烂的桃花, 两个星期后就芳菲尽结了桃子; 冬天成熟的瓯柑, 是夏天暗香浮动的瓯柑花孕育的; 大路两旁的樟树叶, 一反常态, 春天落叶又长叶; 野蔷薇开得更恣意, 更自由; 有时候一个萝卜坑里可以有三个萝卜。春天的水田, 白鹭翻飞, 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生态好, 是主要的是松了土的水田里有很多小虫子, 那是他们的食物……大自然远比想象中的生动美好, 它生生不息, 朴实又深沉, 让人敬畏。如何就地取材,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我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

1. 描摹发现, 培养观察兴趣

孩子的观察能力, 是从观察兴趣开始的。如何在大自然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呢? 就要把孩子带出去, 鼓励他们多发现, 特别是发现有趣的事物。

当初春的气息涌动, 我带孩子们去寻找春天。我寻思着, 找到油菜花、桃花这些春天的符号孩子们就能感受春天。一路上, 大自然却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小草的绿嫩得让人怜惜, 田梗上到处是长得细细密密的野葱, 那么蓬勃, 带着初春的力量。一棵大樟树上的空鸟巢引起了孩子们无限的遐想———鸟儿们去哪了, 春天到了, 为什么还不飞回来。一只绿色的螳螂走错了方向, 在孩子们的手心跳跃……

于是, 在孩子们的笔下, 小草带着使命来, 给春姑娘耍杂技。螳螂遇到我们只是美丽的错误, 他只是来寻找他的食物的。空空如也的鸟巢, 盛满了鸟妈妈和鸟儿们对家乡的甜蜜的回忆。大树下, 忽然有鸟儿飞过, 却是过客, 不是归人。

无疑, 这些生动的素材成了孩子笔下与众不同的春天。在观察中, 有自己的发现, 有春天的生命在涌动。

2. 发现特点, 养成观察习惯

小学生观察兴趣十分广泛, 对周围的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 观察时往往漫无目的, 忽视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部分, 这就要通过老师的引导,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上个学期, 三上的第五单元找秋天, 我带着孩子们沿着找春天相同的路线, 找出秋天与春天的不同之处, 找一找秋天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通过比较异同去感受秋天。

在秋天的乡野, 野鸭、麻雀在孩子们的笔下变成了主角, 在已收割了的稻田觅食, 享受着秋天的丰腴。路边的野菊花、蒲公英、狗尾草粉墨登场, 在孩子的作文里欣欣向荣。

孩子们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了秋天的特点, 在观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 明确目的, 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事物有的放矢, 要有侧重点, 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前, 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这个学期, 我上完三下第一单元的 《荷花》后, 我和孩子们去乡野看桃花。出发前, 我明确要求孩子要观察桃花的颜色、姿态。孩子们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他们眼里的是充满生机的活跃的桃花。我们来看看孩子笔下的桃花:

美丽丰富的大自然是学生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观察的目的越明确, 眼中的写作的内容便越丰富, 就越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选材水平。

二、放眼生活, 丰富写作情感

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关注学生的生活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从生活素材中提炼或者发现教学的价值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呢? 我是这样做的:

1. 抓住契机, 引导即兴练笔

作文的训练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 但作文训练的契机往住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在突发事件中, 学生会有感而发, 表达得更真实更自然。所以教师应该抓住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即兴练笔。

我指导学生的作文 《狗在叫》: 有一天我们在上语文课, 然后窗外响起了凶猛的狗叫声, 我们想等它叫好了, 再接着上课, 可是它偏偏叫个不停, 而且一声比一声凄厉、狂躁。正在我们烦恼的时候, 忽然响起了一声另一只狗的叫声, 只一声, 先前那只狗便乖乖地不叫了。我意识到, 这是两只狗的故事, 他们在交谈。于是, 我启发班里等着上语文课的孩子, “先前那只狗为什么会那么连续不断地叫, 它想表达什么? 另一只狗为什么只叫了一声, 先前的那只狗便静下来了, 他们在说什么? 把你听到的, 想到的, 写下来, 与同学们交流。”

孩子们纷纷进行了充分的想象: 两只小狗在打架; 他们在比谁更灵活, 在相伴中谁更有领导权; 是水火不容的仇家, 为了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在争吵; 声明自己不是只懦弱的小狗, 刨土技术不差; 一只被主人的绳子拴上的狗再威胁别人也无济于事。

还有一个整日看公主王子故事的小女孩相像了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 帅气无比的公狗救了母狗, 母狗很感激, 摇着尾巴表示要嫁给他。

我觉得这样的写作, 孩子们很喜欢, 他们乐意把自己放在这个场景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2. 活动引路, 捕捉练笔素材

去年冬至节, 校外的工作室成员来和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共渡佳节, 开展冬至的活动。活动有诵诗、讲故事、做汤圆, 丰富有意思。学生按照一项项的活动写了作文。孩子们最喜欢做汤圆, 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了下来。

多么有意思的表达, 缘于孩子们对冬至节活动的喜欢。只有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入情入境了, 才能言之有物, 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3. 亲历实验, 积累写作素材

在上三上第四单元的习作训练课时, 我们在教室里分小组做实验 《胖大海的变形记》。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对胖大海充满好奇。在我转身板书的时候, 有两个学生偷偷地把胖大海掰碎了, 想看看胖大海里面到底是什么。当胖大海在滚烫的开水里慢慢地泡也花的时候, 孩子们惊讶极了。他们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刻。

然后, 孩子们课余观察在水中的筷子, 炒虾子, 观察绿豆发芽, 玩墨水和玩钢笔。孩子们在观察中的体验真是丰富, 他们写下篇篇自己发现的惊喜, 观察的记录。写作内容来自于学生生活, 这样的写作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 这种经历或感受, 往往会触发学生的真切认知与真情实感, 学生写作文自然就会有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拉德任斯卡雅认为, 作文题目来源于学生生活, 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学生只有身历其境, 体会才会真切, 才会有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 有了写作欲望, 积累了写作素材, 写作时才会积极思维和大胆想象。

三、深挖教材, 提升语言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质量, 阅读课上, 课本里的习作资源也是不容忽视的。

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在阅读教学中, 挖掘这样的训练点, 引导孩子模仿创新, 从面提升语言能力。

1. 模仿教材写法

教材里面生动、丰富的语言可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素材。孩子们学习三上的 《陶罐和铁罐》 后, 广泛寻找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 通过两个事物的对比和态度的变化, 刻划出两种不同的形象, 来说明骄傲必败的道理。我们班的孩子模仿了教材的内容、写作特点, 写了 《蜜蜂和蝴蝶》 《钢笔和墨水》 《瓶子和杯子》《墨水瓶和钢笔》等多篇寓言故事, 均写得生动、活泼。

2. 巧用课文插图

有时课文里的插图也是我们写作的素材。例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二幅插图。我在教学时, 让孩子们想象当你看到了这幅画时,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的脑海里闪现了哪些连续不断的画面? 通过这样一写, 孩子们对教材所想表达的环保的重要性就更深刻了。

让课文里的插图动起来, 变成连续不断的画面具体的画面, 孩子有了这个素材, 就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3. 文本想象补白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自名家之作, 这些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 有很多 “空白” 点。这些 “空白点”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 而恰恰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 结合生活体验, 展开想象, 合理地补上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

例如, 在学习 《翠鸟》这一课中, 为了让孩子们更体会翠鸟叼鱼时动作敏捷轻快的特点, 当孩子们读到课文的第3 小节翠鸟迅速叼鱼时, 我让孩子想画面, 写文章 《翠鸟叼鱼记》, 与同学比比谁笔下的翠鸟更厉害。

我们班一下孩子他笔下小鱼是这样机灵:

教材内容补充, 想象补白, 孩子们动笔时运用自己各种感观, 写作过程充满了趣味, 孩子的习作水平在素材的丰富有趣中提高了。

学生只有在大自然中提高了观察能力, 在生活中积累了习作素材, 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 才能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楠.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策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1) .

[2]吴立岗.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 1 (1) .

[3]孙建龙.小学习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2007, 2 (1) .

丰富学生作文素材之浅见 篇9

一、引导观察, 积累素材

《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作文真实的内容材料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而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如果能仔细地观察周围事物, 能真实地把内容表达出来, 就能克服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大自然是生活的源体”。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 所表达的感知也不一样, 他们对所处的环境诚挚热爱之情流露笔端。例如写《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我的家乡一年四季有花有果”、“我的家乡人民是靠水果过生活的”教师应始终不能脱离“真情实感”的指导, 根据学生不同生活环境, 引导捕寻作文素材, 拓宽视野, 学生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

二、开展活动, 拓宽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是活生生的素材。因此, 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文娱、体育、科技等活动。活动后, 让学生畅谈精彩的场面或细节以及体会。由于亲自参与活动, 较差的学生也会讲得有声有色。如笔者在教学习作《课间十分钟》时, 让学生试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虽说此游戏学生常玩, 但笔者并不急于让学生动手, 而是精心挑选参与者组成两个善捉善护的组, 玩这个游戏。游戏非常紧张、激烈、有趣, 出现了许多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 给在场观看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完, 让学生把精彩的活动场面写下来。多数的文章内容生动形象, 有的侧面写下了比赛场面, 有的详细写出自己扮演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 语句优美流畅, 游戏精彩紧张尽在其中……由此可见, 开展活动, 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而且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习作素材。

三、做好笔记, 丰富素材

写作文时要想有一个充实的“材料库”, 就应当及时地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见闻写成观察日记。笔者要求学生从人、事、物三方面做好“观察笔记”。1.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 如每个人的外貌、语言、动作都有不同。尤其是面部表情就更不一样了, 如:兴奋、得意、激动、苦恼、害怕、紧张……2.事:“学校里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大街上的事”等等。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事是非常多的, 其内容也都是各具特色。3.物:书包、笔、房屋、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 动态的、静态的, 都是写作的材料。由于笔者注意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分门别类地做好观察笔记, 因此学生的“材料仓库”不仅丰富而且有条有理。到写作时, 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了。

四、启发想象, 构思素材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想象, 就是根据过去的见闻和生活体验, 构想出从没见过, 或根本没有出现过的情景。如:夏夜里仰望星空, 想到银河鹊桥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 想到月宫里的小白兔捣药、嫦娥梳妆打扮的情形……由图片上的事情, 想到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这些都是想象的具体表现。这绚丽多姿的想象就是儿童最好的作文题材。但想象, 决不是凭空编造, 必须以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理解为基础。

丰富素材积累贮蓄习作活水 篇10

究其原因是习作素材匮乏, 即“三乏”:生活积蓄贫乏, 学生语言贫乏, 思想情感贫乏。习作素材匮乏, 就如同无源之水, 即使拓展再大的空间, 提供再多的自由, 其结果依然是苍白无力。丰富素材积累, 激活源头活水, 已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当务之急。

一、用心观察, 在生活中捕捉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我们应将习作生活化, 生活习作化。让孩子走出“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胡同, 走出封闭狭小的课堂, 从无限广阔的学校、家庭、自然和社会的生活中去捕捉素材, 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如写《橘子》, 我带领学生走进橘子园, 亲眼看看橘子挂满枝头的样子, 用手剥开一只, 观察月牙状的橘瓣, 闻闻那诱人的香味, 尝尝那甜中带酸的美味, 做做体验劳动的情趣。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形成了一个情、声、色、味、形俱全的立体的情景, 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其实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识库”, 是“语言库”, 生活积累一旦丰盈, 习作才言之有物, 有事可叙, 有人可写, 有景可摹。

二、广博猎取, 在阅读中积蓄素材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 用好这两个“黄金搭档”, 积材又得法, 习作就能旁征博引, 运用自如。

其一、把握好课内阅读这个“主阵地”, 要以精取胜。“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课文不仅是教的蓝本, 读的范本, 而且还是习作的样本。我们要挖掘课本中读写资源, 开展随文练笔。如:在情感蓄积处创作、在文本空白处补写、在意犹未尽处续写、在语言典型处仿写、在技能迁移处改写, 积极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句、文章表达方法, 体验蕴含的情感。

其二、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个“百宝箱”, 要以博为佳。教师要创造条件引领孩子广博猎取, 阅读题材要广泛, 体裁要多样, 不妨让孩子读读有益杂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把阅读融入到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中, 如开展好书推荐和互借、精彩片段赏析、名言名著大比拼、展示阅读摘记、评出读书明星等。同时要加强背诵与记录, 对优秀诗文、精彩片断、优美语句、名言警句等精彩的地方要不失时机地多读、背诵, 使其进入记忆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如写日记、读书笔记, 还应拓展储存的方式, 如采用照相、录音等。阅读一旦形成习惯, 学生溢于言表, 乐此不疲。只有“劳于读书”, 方能“逸于作文”才能成为可能。

三、躬亲实践, 在体验中创造素材

“言为心声, 情动辞发”是习作的应然之态, 它与学生的思想、情感有着最直接、最真实、最朴素的关系。学生往往对熟视无睹的事物“心中有, 笔下无”, 其实缺乏的是情感体验。开展趣味性的、实践性的活动, 让学生亲临其境, 融入生命体验, 所见所感了然于胸, 情感积累被激发, “情动于衷”, 才会“不吐不快”。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我利用游戏展开习作教学, 如成语接龙、猜谜、小魔术等, 在不知不觉中打破思维的局限性, 内容的模式化, 学生有说不完的话, 表不尽的意。再比如, 冬季难得的一次下大雪机会, 及时让学生置身雪中, 观赏雪花, 感受雪花, 让孩子尽情地玩耍、观光, 有了亲身体验, 一篇篇欢乐的童趣、活泼的佳作便奇迹般地诞生了。这样既扩充了素材内容, 又传递“齐共享”的正能量, 让孩子享受习作的乐趣。

四、创新空间, 在多媒体中提炼素材

习作之所以难, 是因为它抽象。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着比书刊更为形象生动、更有魅力的效果。必须拓展渠道, 到多媒体中去“淘宝”, 收集素材。如电视上《大风车》《小小智慧树》等节目有益智、激情、开拓视野、丰富体验等作用, 正确引导必然会成习作重要源泉。利用网络资源, 搜索所需素材。登录作文网站, 学习写作技巧。QQ聊天交流, 有条件的可引导孩子写博客, 手机编辑短信等, 这些本身就是写作的素材。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声音效果, 进行音响作文教学, 学生联想到树枝摇曳, 落叶狂舞的场景, 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 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 学生身临其境,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留心身边的生活 丰富写作素材 篇11

关键词:小学作文;观察;思考;实践活动;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29-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作为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在知识面、交际面等方面都不够广泛,写作题材就相对狭窄。很多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作文中常常出现“假”、“空”、“抄”、”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原因就是觉得没有东西好写。为此,我们注重了学生的观察,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

一、开展活动创造素材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小学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所写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很多时候学生对原来很熟悉的生活却感到没什么可写,无从下手。于是,我经常在课前选择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亲临其境参与体验,在活动中引导观察,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素材这一“老大难”问题。

从参与活动的空间来看,作文活动分课内型和课外型。早会、班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活动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和劳动实践。我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竞赛,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炊具,到集镇上的菜市场买来蔬菜。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分别进行切萝卜丝、摘芹菜、削马铃薯皮、炒鸡蛋比赛。每人三次看别人操作,自己亲自参加一项操作。比赛结束后,学生作文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还应注意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通过系列活动实践,学生掌握了很多技能,扩大了写作范同,大大丰富了写作素材。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家务。家长们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好了,会整理自己的房问,整理自己的书本。有一位家长还拿来了孩子写的日记,看着学生的日记,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写的有条理,这位同学的写作也提高很快。学生凭借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也经历了很多必然要经历的事情,对自己也产生了写作的自信,再不因为自己是个乡下孩子而无话可写了,

二、留心生活挖掘素材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事事都可入作文,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常常有的学生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成一线,思维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农村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坑凹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的荒地建成了幢幢楼房,破旧的校舍改成了气派的高楼。一次家宴、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游戏,这一切俯拾都是写作的素材,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决定了写作材料的丰富性,家务劳动、校同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就得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新学年,我要求学生课间注意留心新学期学校里、班级里、同学中的新气象、新变化,待第一堂作文课时,我布置学生写写感受,结果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了:同学们搬人了新校舍,老师们住进了新公寓,学校里增加了新成员,教室变亮了,操场变大了,饭菜变香了,校园更美了,同学关系更融洽了……学生由于平时的细心观察,写出了新的学期校园里所发生的变化,避免了文章的言之无物,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记录美的能力。

三、搜索记忆追寻素材

儿童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儿童的活动是有滋有味的,美好纯真的童年,快乐有趣的生活,总会勾起学生难忘的回忆和无穷的遐想。俗话说,有厚积才有薄发,对于思想还很稚嫩的小学生来说,关键还得靠教师去启发和引导,从记忆中提取最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为我所用。小学生初学写作,也只有对粗糙散乱的生活材料经过自己大脑不断地储存、加工、筛选、整理、锤炼,才能使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敞开记忆,像过电影似的从过去的岁月里追寻素材,把握素材,也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一次,我指导学生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班的同学都参加过谒陵活动,在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论:在活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重点指导活动后,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活动体验,回忆阅读教学中的例文、课外材料,敞开记忆重温素材,写出各类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文。

四、扩大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仅凭课堂上的几篇文章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需要向他们推荐难度适宜、体裁多样、内容健康而丰富的课外阅读内容。我常让学生看的是《小学生必读》、《青少年科学探究》等渎物,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巾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何为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篇12

一、学会从现实中积累写作素材

现实素材是我们写作的第一手资料, 也是主要来源, 但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事或现象时常发生, 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 这就需要我们用善于观察的眼睛从日常的生活细节中发掘写作素材。

1. 关注自然素材, 提炼品质内涵。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 虫鱼鸟兽都有其独特的外形、色泽、气味等特征, 在特定的环境下大自然还赋予了它们特定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技能。这些特征虽然是大自然物竞天择的自然结果, 但是我们要去发现和体会其深层的意蕴。比如竹, 它外直中空, 有明显的分节, 这些特征被文人墨客赋予了虚心自持、高风亮节等品质;比如梅花因其独特的颜色、香气和生长时节而被赋予了清雅脱俗、淡泊名利、坚强不屈等品质……学会观察这些事物的特征, 我们便会从中获得一些常用的写作素材。

然而, 这些事物的常态特征是相对固定的, 已经为人们所熟知。要写出新意, 我们就得另辟蹊径, 试着从独特的视角进行观察。其一, 可以去观察某一事物与同类事物的不同之处, 比如一般树木的枝干是向上生长的, 但是杨柳的枝条却是向下的, 丰子恺先生在《杨柳》一文中就抓住了杨柳的这一特殊姿态——“下垂”, 枝条总是向着根的方向生长, 赞美了杨柳不忘本的精神品质, 他就是选择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其二, 可以去观察某一事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生长状态, 我曾看到一棵竹子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岩石, 它就沿着这块岩石的边缘弯曲地生长, 绕过岩石之后, 它又直线向上生长, 这一景象让我想到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不可抗拒的困难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事实上, 这样的事物有很多, 需要我们去发现。郑板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这些景物身上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 就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2. 关注生活素材, 体味哲理情思。

学生通常认为自己的生活圈子比较狭小, 人生阅历不够丰富, 说自己身上没发生过或没看到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缺乏独特的生活素材。生离死别固然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但有时生活中一件琐碎的事情,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 一句轻声的话语也能触动我们某根心弦。从高考满分作文来看, 感动阅卷老师和读者的不一定是写得轰轰烈烈的情感大作, 许多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所以说, 我们的生活虽然是平凡的, 但是平凡中却从不缺乏真情和深刻。

看了十几年的学生作文, 有一篇学生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选取的素材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现象:书角一旦弯曲, 就很难抚平。她从这一现象中得出一个人生感悟:人性一旦扭曲, 就很难改变。这个现象再普通不过, 每个学生都见过, 但是能注意到这种现象的有几个, 能用深刻的人生哲理把它表达出来的又有几个?

生活中的素材很多, 大多也很平常, 但如果你赋予这些素材以感性的认知、哲理的思考, 那它们就会从普通变为独特。我觉得写作水平的高低跟思想认识的深度有着很大关系。所以生活素材需要我们不断提炼其中的深刻哲理和真挚情感。

社会素材的收集, 需要我们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时事, 关注社会群体,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关注家乡发展变化……

二、学会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现在高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基本上以家和学校为主, 空间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接触的人和事相对比较单一, 接受信息的来源也会受到影响,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之外, 阅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1. 从课内的文本阅读中积累素材。

课本里的写景散文, 用灵动的文字把学生带到钟灵毓秀的山水之间, 用细腻的语言把这些山水又变成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抒情散文, 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让学生跟着作家一起感受内心的喜怒哀乐。人物传记, 则把一位位名人的生平事迹用生动的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跟着传主的跌宕人生而起伏, 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看他们面对各种境遇的人生态度, 探求他们成功的原因, 为自己的写作寻找素材。

2. 从课外的自主阅读中积累素材。

课内阅读对于学生来说, 阅读量毕竟还是有限的, 而对于我们的写作需求而言, 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 要写出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的文章, 还需要广泛的课外阅读。

上一篇:医疗手术器械下一篇:语文板书设计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