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乱象

2024-07-03

建筑乱象(精选12篇)

建筑乱象 篇1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建筑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在飞速前进。新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高度发达为建造各式各样的建筑提供了卓越的基础条件。但在人们为一幢幢快速耸立起来的建筑而欢呼雀跃的时候,孰不知在这城市的建筑之林里已悄然朽木丛生、怪象林立。山寨建筑遍地丛生;原创建筑贪大雷人;市政建设千城一面;求大、求快、求洋的建筑比比皆是。很多城市建筑商品化、广告化、恶俗化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如北京燕郊的天子大厦(又名福禄寿大厦)是一栋以福禄寿三个老头的形象做外貌而内部实为旅馆的建筑物。同样名列丑陋建筑名单的还有沈阳的方圆大厦,它以“孔方兄”直接作为建筑形象,其商品化广告化的倾向可谓丧心病狂。此前被网友戏称“大裤衩”的央视大楼,以及苏州“秋裤”大厦、珠海“铜钱楼”、云南“手机楼”等等大厦的诞生尽管新潮、独特,却经常引起公众的争议和不解。在如此乱象横行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建筑师重新审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建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这既要整合、传承民族传统,又要在与西方建筑技艺上相互思考、相互启发、相互挖掘、相互借鉴。

2. 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其机器主义美学理论改变了人们对城市面貌、生活方式和建筑样式的看法。其观点主要有:(1)以机器产品来说明机器美学;(2)机器美学的实质来源于古典精神;(3)建筑设计遵循五个原则;(4)体、表面、平面是机器美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3. 对机器美学的思考

3.1 尊重古典精神,吸取古典美学成就

古典精神是作为隐喻的形式出现,为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服务。让人们徜徉在现代建筑里能时时闻到不经意间的古典气息,它似有似无,或在桌腿的弧线,或在门框的花边,或在一套茶几上……不轻易看见,弥散在空气中。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古典浪漫精神。

3.2 建筑要随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装备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建筑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上的一个缩影,其发展依赖于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设备等的发展进步。当然,它的发展也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和升级的,各个时期有其不同的特征。而在现代社会,由现代材料、技术等促成的建筑要快速且巨大甚至要批量生产和满足跨度大、强度高等传统建筑所不能满足的功用,传统建筑是必然是要遭受被淘汰命运的。建筑要随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装备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这也是现代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发展至今所必须面临的。我国当今的城市建筑乱象,就充斥着许多一味复古、不加改进(还有的改得不伦不类、中不中、洋不洋),不尊重建筑技术手法的建筑,在这点上,柯布的机器美学为我们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3.3 建筑体系满足设计布局的多样变化

“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现代持续膨胀的人口对房屋的大量需求要求房屋如机器一样,能够快速生产和预制,组装起来快捷方便易行。建筑空间体系必须在最大程度上是流动的、共享的、通用的,这样的建筑空间不管在以后的扩建或是改造当中都能很便捷地加以利用。而现在国内诸多的求高、求大、求洋的建筑,既浪费时间、金钱、资源,又浪费建筑空间,像辽宁抚顺的“生命之环”,造价颇高,却只供观赏,建筑本身无实际功用,这就得不偿失了,作为建筑师应该从这一点来考虑。

3.4 新建筑五点是乱象覆灭的关键

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这两点原则的精髓不管运用到单独家庭的小环境还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总体大环境上,在增加城市总体绿地面积,创造舒适惬意的自然氛围方面,都是非常好的处理手段。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长窗很好地协调了体、表面、平面三者的关系。通用空间、流通空间使不管水平还是垂直空间都得到了高效利用。自由立面、水平长窗使建筑样式既多变又统一,它的多变是有韵律的,符合美学原则的变化,统一于建筑内在的和谐、浪漫精神。

上文分析了现今中国城市建筑设计领域中不容小视的乱象,并以此为问题的出发点,对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进行了学习和思考。下文将根据这些学习和思考结合中国的建筑美学意境挖掘出符合现代中国建筑设计,能真正缓解这些乱象的“建筑意”的表达。

4. 现代中国建筑设计中真正“建筑意“的表达

4.1 何为“建筑意”

梁思成、林徽因先生认为建筑中有一种“建筑意”。这与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有着本质的一致。这种有意境的自然和谐的,富有圣地感的“场所精神”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感”:(1)历史感,(2)含蓄感,(3)和谐感,(4)秩序感,(5)纯真感。

4.2 真正“建筑意”的表达

通过以上思考,在如今乱象面前所研究的“建筑意”的表达要包括以下五大境界,这五大境界分别从历史感、含蓄感、和谐感、秩序感和纯真感五个方面进行概括。

4.2.1 古今之境

柯布的机器美学理论来源于古典,吸精华于古典,而且是用现代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手段加以实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很丰富的蕴藏,关键在于自己的理解、挖掘和运用,而且从文化深层结构中创新,这也是机器美学里所蕴含的。有些西方流派理论难懂,它们所创造的形式也难懂,看似新奇、洋气、高大上,实际上透着荒诞、怪异、媚俗,谈不上品质。我们所追求的当然还是融古贯今的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意味隽永的艺术形式。但这种建筑形式也不是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生搬硬套,如果现代建筑设计不结合古今的优秀哲学思想、文化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等因素,不把握流传至今的内外虚实、动静刚柔、曲直方圆、远近疏密、浓淡相宜、巧拙雅俗的法度,做出来的建筑都是没有灵魂和生命力的。

所以,要摆脱一味地“复古”和“前卫”思潮,融古贯今之境尤为重要。

4.2.2 意象之境

“意象”是先从客观物的观察以提取抽象,再以“象征”去表达认知,表现内容。是从具体到抽象,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种源于自然,再经过头脑创造后回归自然的方法,决定了中国艺术中兼具写实与抽象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柯布的机器美学更是给我们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这样的意象之境将破除如天子大厦、孔方兄、铜钱楼、手机楼等的魔咒,还“隐喻”和“含蓄”之美一个清白。

4.2.3 天人之境

这里的“天人之境”是天、地、人同理同构的认识境界。“人生天地间”“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对于自身存在境遇的认知和体悟,是从天地宇宙这个再大不过的时空场所来考察人的存在价值的。“时间—空间—人间”将艺术的时空视为其生命整体存在的氛围。心灵的无限与宇宙的无限豁然贯通,天与人的时空浑然契合。“天人之境”思想的结果就是使建筑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在这点上,受柯布的新建筑五点里的“屋顶花园”影响颇深。柯布的花园达到如世外桃源般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多么和谐、温馨的人与自然的景象。除此之外,还有保留大片绿地的底层和大自然相通,这与天相连、与地相接的天人之境是否是对现代城市建筑拥挤不堪、杂乱无章的一种最好的提醒呢?

天人之境,把建筑置于松声鸟语、生命不绝、意境无穷的氛围中,最终目的是加深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2.4 礼乐之境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天肯定万物生长的规律是“乐”,地规定万物有序的关系是“礼”。礼乐相配就如天地阴阳的相辅相成。“立于礼,成于乐”,中国传统既认同有序的“礼”对社会的良性制约,又肯定愉悦的“乐”从审美角度的调和作用。“礼”的规定性是基础,最终达到“乐”的自由。机器美学里“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建筑要像机器一样精准和有效率”,这是所透露出来的相当于“礼”的规定性,而其自由平面、立面和水平长窗则是“乐”的自由性。从机器美学里找到适应中国当今建筑设计的新境界——礼乐之境,以除去建筑乱象的假大空,显示出人文之美,这既是理想的追求,更是现实的需要。

4.2.5 诗画之境

中国人对艺术生活的体验是一种纯真的诗情画意,这种诗意的生存方式是人类共同的审美追求。中国艺术中流露着对宇宙的超然态度和对纯真自然的诗意向往。柯布的作品就呈现给我们这样的情怀:继承了地中海天井式住宅的传统;把墙后的院子开向天空;把底层的绿地留给城市。他的作品不管位于城市哪个角落,都可以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他的屋顶花园,底层架空层里一草一木的构成,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的布置,立意构思所蕴含的胸襟情怀……都与书画艺术形异而理通。这是笔者从柯布的机器美学所寻得到的一个符合中国人生活品位的最美的境界。这种诗、书、画、境高度统一的纯真自然的“诗画之境”就是中国建筑设计之中的至境所在。这是许多城市的“白宫”“凯旋门”“罗马柱廊”和“意大利花园”这些荒缪景象所无法匹及的。

中西方建筑学在各自创造的基础上融合将开拓建筑艺术的新未来。这五大境界即是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和中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建筑美学相融合而成的。“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承载着不同的建筑文化,都终可以在解决城市的共同建筑问题上殊途同归。它们相互启发,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为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5. 结语

处在现今的城市建筑乱象之中,每一位建筑工作者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传统,重新学习和研究伟大建筑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建筑理念,从中寻找出更理性、更纯粹、更和谐、更自然的贴近中国建筑良性发展的“建筑意”的表达。就像勒·柯布西耶在1936年9月23日于巴黎致CIAM的信中所期望的那样:建筑师应当是敏感者中的敏感者,是艺术行家中的行家。相对于算数,他对造型艺术和美的形式应当更在行。映着精神之光,映着感激与微笑,建筑以带给机器文明新时代的人类以欢乐,而绝非最低限的功用。今天,是时候点燃光明;今天,是时候驱逐愚昧!当人们在阅览此文章时有所启发,笔者也能为当前的建筑设计领域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摘要:对当前中国城市存在着的许多不容小视的建筑设计领域的乱象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以此为问题的出发点,融合现代西方的建筑哲学和建筑技艺(以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为代表)并对其进行了学习和思考,探索出几点符合现代中国建筑设计中能真正缓解这些乱象的“建筑意”的表达。

关键词:建筑乱象,建筑,机器美学,建筑意

参考文献

[1].荆其敏,张丽安.世界顶级建筑师系列之勒·柯布西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瑞士]W·博奥席耶.勒·柯布西耶全集[M].牛燕芳,程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吴良镛.吴良镛选集·建筑作品·曲阜孔子研究院[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易平安,诗意·画意·建筑意——论岳麓书院建筑之美[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5].王环宇.“建筑意”的阐释的表达——兼谈孔子研究院环境设计美学观[J].华中建筑.2001(2).

建筑乱象 篇2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治理短命城市建筑背后的规划乱象

【背景链接】

云南省河口县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项目,这个总投资额为2.7亿元的项目在2011年2月完工,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6月21日,河口县人民政府发言人、河口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建雄就此事回应称,这种说法是误会,财政资金并未被浪费。

城市短命建筑现象在我国并不少见:投资2.5亿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建成18年被拆除;建成仅9年的海南“千年塔”沦为“短命塔”;福州中央商务区范围内新修学校、住宅被拆迁;南昌建成13年的四星级酒店被爆破等等。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一些领导干部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很重要的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个人主义思想在作祟。

——习近平

[原因]

分析建筑短命的成因,除了“楼脆脆”、“桥垮垮”这样的豆腐渣工程需要谴责以外,非质量原因的建筑“短命”现象凸显决策者的权力任性,更是戳到了城市规划短视病的痛处。

一、政府盲目追求GDP和追求政绩的结果

很多城市建筑被拆是地方政府在发展的口号之下进行的,房子大拆大建、拆旧建新,一方面表面上展现城市快速发展,体现官员政绩,另一方面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带动GDP增长,最简单的可以带动水泥、钢材等行业发展,更别说在拆建中土地交易带来的巨额财富。

二、短视的城市发展规划的结果

一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者在短命的思路下设计出了短命的城市规划,没有长远的城市发展规划。很多城市规划只是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规划,或者有的城市换了一届领导就重新搞一次城市规划,受到法律保护的城市发展规划朝令夕改,使得很多建筑在短时间之后就不符合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只得给新的城市发展规划让路,被迫拆迁。

三、缺少严格的问责机制

一届领导一套规划,这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及某些建筑的质量不过关等因素有关,但

更重要的是相关决策者往往没有为此付出相应代价,不仅如此,有些领导还因此获得了经济收益及形象工程上的“好看”,获得了虚假政绩。

[影响]

目前全国各地到处存在着短命建筑的现象,“建筑短命”俨然成了城市“通病”。

一方面,频繁出现的各类失败的决策,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不仅因为屡屡出现的“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导致劳民伤财,更严重挫伤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一些失误的决策出发点未必有错,但一个“失误”和“失败”的结果却会侧面印证公众对官方玩“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猜测,于政府形象害莫大焉。

另一方面,决策失误现象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已经影响到社会民生正常发展。由于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此外还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威胁,不利于城市文化的延续传承,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有序进行。

[反思]

对于耗资巨大的“文化长廊”建成三年即被拆除的反思,十分有必要。只有深刻反思个中的经验教训,地方领导才能在今后的类似决策中少走歪路、少出失误。总结过往所有败家式建设,一个最突出共性问题就是一些地方领导在项目上马过程中拍脑袋、盲目决策,而且搞“一言堂”。

涉及公共利益的任何工程,拆也好,建也好,无论是资金支出还是责任分解,都应该是一笔明白账。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知道这项工程到底是不是折腾工程,否则,再利民的工程也得不到群众的称道,群众也可能认为政府当了冤大头。

[措施]

要防止建筑“短命”,关键要改变“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规划生态,具体说来,有三项工作要做。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是完善政绩评价机制,多从民生角度看政绩,少以形象工程论英雄。保持对官员政绩考核的连续性与长效性,防止有人随意变更城乡规划,盲目上马形象工程。

二是强化民众对城乡规划的参与权、监督权、评价权。让亿万双眼睛盯紧城乡规划,督促相关部门与官员增强城市规划权威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妥善处理城市快速发展与拆旧建新的矛盾。

银行理财乱象 篇3

这一系列举措表示,银监会已经注意到了商业银行在面临银根紧缩,而中期考核的情况下,理财业务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近日,更是爆出了银行月末揽存,1000万元存两天利息16万的消息,年中考核,银行也急了。

究竟银行理财产品光线亮丽的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乱象一:产品期限设计巧揽存

在目前的银行财富管理市场上,短期限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几乎成为了许多银行的主打产品。在央行连续4次加息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趋短”效应正不断放大。而在6月份,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都极力配合存款指标的考核,在理财产品设计的期限设计中,帮助顺利度过6月30日这天的存款考核。

方法一:巧用6月30日这一时间节点。按照目前银行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规定。在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内,客户的申购资金是银行的表内存款,所以体现为银行的存款,而在7月1日宣告成立时,资金则从表内转为了表外。

例如,工商银行正在发行的2011年第55期工银财富专属理财产品89天、2011年第56期工银财富专属理财产品33天,募集期均为6月22日到6月30日,起始日为7月1日;2011年第56期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32天、2011年第57期工银财富专属理财产品14天、募集期为6月27日到6月30日,起始日同样为7月1日。

方法二:理财产品结束期设计成6月29日,那么在6月30号这部分资金就又从表外回到了表内,只要客户不把钱立刻取走,则成为了银行的存款。而根据习惯,除非是为了急需用钱,客户一般是不会把钱第二天就从银行立刻取出来。

以建设银行利得盈债券型(全)系列理财产品第25期到第31期为例,其成立日期不一,期限不等,但结束日期均精准地设计为6月29日这一天。如第25期6月16日开始募集,次日成立,“倒算”出到6月29日,需要12天,于是期限就设计为12天。以后各期产品期限的设计均遵循同样的规律。

乱象二:产品收益虚高

到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攀高,不少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已达到或超过7%,而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由于“拉存款”心切,对于产品的风险和投资渠道甚至只字不提。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64家银行在境内已有8692款产品发行,接近去年全年的发行量。其中,披露预期最高收益率的8305款产品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达到3.82%。风光无限的背后,真正跑赢通胀的仍然是少数。数据显示,上半年到期7731款理财产品中,到期收益率跑赢5月份CPI增速5.5%的理财产品只有186款,只占到了全部发行理财产品的2%。另外,今年上半年还有7款理财产品为零收益。其中,华夏银行就占了4款,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和花旗银行各1款。

目前,理财产品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债券类产品。而债券本身收益就并不高,这就直接造成了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理想。应该看到,发行理财产品看似多方共赢,其实隐藏了重重风险。首先,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绝大多数为非保本理财产品,打着“高收益”的旗号吸引客户,而多数客户对“预期收益并不等同于实际收益”概念并不清晰。越是年化收益率高的产品,其风险系数就越高。即便是短期产品,也不能消除这一特性。

乱象原因一:差钱

一位银行人士称,相对于往年,今年的银行“差钱”更为严重,年中考核资金压力太大。这不仅仅是中小银行的问题,像四大行目前也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现象。

进入2011年以来,信贷紧缩政策频出。累计起来,2011年央行已连续进行了四次加息,而自2010年以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则高达12次。如此高频率,只在2007年-2008年见过。

近年来,中国银行间市场快速增长,交易量显著上升,也成为了银行的另一短期重要资金来源。而流动性的收紧,使得今年的同业交易量放缓,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大幅飙升,目前超出了春节前的水平。据高华证券对今年下半年的判断,流动性仍然将紧张,银行的存款压力将更加大。

乱象原因二: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落后

理财产品的趋短性及揽存的现象,一方面反应的是当前银行资金的紧张,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落后。

目前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用高于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赢得更多短期资金,并借此也创造了可观的中间收入。这并非是基于为客户利益着想的银行财富管理出发点,而是为了筹措资金获得利润,与财富管理的初衷相去甚远。

建筑乱象 篇4

求快:一周出三四个方案, 抄袭严重符号化泛滥

号称全球第一高度的长沙 “天空之城”建设者曾放出豪言: 4个月就可完成地上202层838米的建设。

建设尚且如此求快,留给规划设计的周期更短。“一个星期出三、四个大型公建方案,八天出一个二、三十万平方米小区住宅的施工图,八个月设计并建成一个两三万平方米的展览馆…… 这已是建筑界的惯例,这难道正常吗?”程泰宁院士痛陈,许多项目都是一边选址、一边准备基础资料、一边邀请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投标、一边进行项目报批。

过分追求建设速度,往往与急功近利的政绩观脱不了干系。 据了解,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 一些建筑师疲于应付设计任务, 导致建筑设计理念缺失,出现了一些基于形式和风格拷贝的“快餐式”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孙一民说:“不夸张地讲,现在很多建筑师就是画图机器,甚至很多大的设计院自己对专业的设计度、完成度都不掌控,追求速度。”

一位建筑师告诉记者,在欧洲,一个建筑有很充裕的设计周期,可能是两三年甚至是四年。 但在我国,建筑的设计周期、建设周期都非常短,往往设计周期也就半年到一年,因此建筑师的设计压力非常大。往往是找几个明星建筑师撑撑门面,其余的大小设计院都在赶进度出活赚钱。

如此快速的方案出炉有何猫腻?靠抄。何镜堂院士指出,“一是抄袭严重。看到国外哪个建筑作品好看或者有特色,就抄袭人家。二是符号化。现在要求建筑有民族特色,就生搬硬套传统文化中的符号。”

越来越多的“方盒子”“平顶” 高层建筑在“求快”的指挥棒下诞生。瑞士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说,应当反思,建设速度越快、 遗忘速度越快,中国的建筑界如果想要抵御全球化,必须找到历史和抗体,让曾经的历史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任由建筑加快了我们记忆的消失。

求洋:连县城都举办“国际招标”招揽国外建筑师

历数中国二十年来所有的地标建筑,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外国人设计的。

2013年,东南大学等机构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对北、上、 广的城市核心区约一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图片搜索发现,上海区域内的26幢建筑,除3幢为香港建筑师设计外,其他均为西方建筑师设计;广州区域内12幢建筑中的3幢为国内设计,其他也均由西方建筑师设计;北京区域内的8幢建筑则全部由西方建筑师设计。

记者了解到,由西方建筑师主导的设计之风,由大城市蔓延开来,就连县城都举办“国际招标”招揽国外建筑师。随着大批国外建筑师的引入,西方建筑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也渗入各个角落。

程泰宁院士说,2002年,他曾经受委托担任一项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师,开发商明确要求必须跟外国建筑师合作,现场方案介绍必须交给外国人来说。如今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请一个外国建筑师来站台,这种盲目崇洋的现象十分突出。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前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说,每个城市都能找到若干“白宫”、“凯旋门”、 “罗马柱廊”和“意大利花园”, 这是一个不可理解的荒谬景致。

求怪:7个方案里4个都是扭曲的面和线

“手机楼”“河豚塔”“铜钱楼”,各地陆续出现的一些异形建筑引发了公众集体“吐槽”,不少普通民众疑惑,异形建筑为何异军突起?

“要么最高,要么最怪。” 宋春华说,“当前一些城市对于地标的崇拜已经异化,公众建筑失去了中国气质,极尽张扬,演建筑杂技、跳建筑街舞。 前一段流行拉斯维加斯赌城风、迪斯尼卡通风,现在盛行迪拜高层风,扎哈非线性风。 一个中部城市的文化中心都是变形非线性的建筑,整个地块乱作一团。”

不做超高层,城市就矮人一头,没有非线性,城市就没有个性。记者调查了解到,这种风气目前在许多城市盛行。 一位设计专家举例说,不久前在珠海的一个美术馆评标会上,7个方案里4个都是扭曲的面和线。某些东部城市放言要做“东方迪拜”。

“公众当然要质疑,一城九镇、山寨建筑、方圆大厦以及那些贪大、求洋、超高标准的建筑怎么会出炉?但这些全记在建筑师账上肯定是不公平的。”程泰宁院士说,所有这些的最初“创意”和最后的决策往往都出自各级领导。多数建筑师为了做成项目,琢磨领导和开发商的喜好,看领导的脸色做设计,因为最后是领导说了算。

乱象整治 篇5

从公司治理不健全到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从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到违法违规展业,种种银行乱象不仅仅是对相关行业秩序管理的挑战,破坏了稳健的金融市场环境,更埋下了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祸根。银保监会坚决对“银行乱象”说不,不仅仅是“真刀真枪”促良性循环、稳健康发展,更是勇涉乱象整治深水区,打赢银行业风险化解攻坚战。

乱象发生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位的。目前银行业资金多层嵌套、盲目加杠杆等不规范行为仍然存在;在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银行创新业务多而杂,甚至出现跟风、攀比等不理性创新行为;银行内部员工合规意识较薄弱、责任意识不强;各商业银行片面的追求高增速发展,从而忽略了银行发展的质量。同时,外部监管出现短板,监管定位不端正、监管氛围不严肃,导致金融市场乱象和违法违规行为高发多发势头大涨,监管缺乏有效性,更谈不上持久性。

文物鉴定乱象 篇6

本刊记者易珏

几年前,《当代》曾刊出一则故事,某大学考古系教授一生严谨勤勉,甘于贫寒,却也耐不住家中老夫人的埋怨,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终有不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号称从事盗墓的“老乡”,想便宜转手手中的战利品。老教授感觉机会来了,拿出所有家当购买“老乡”手里的古董,还以为自己是专家不会看走眼,捡了大漏。结果,不久老教授便被公安局通知那位“老乡”是文物造假团伙中的一员,自己手里的都是赝品。

那位老教授最后赔了个底朝天,落了一堆假货。不过,故事终归来源于现实生活。古董自来多赝品本不必多说。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均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等多方面因素,加之“盛世玩收藏”的观念引导,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这个本应准入严格的行当中来。与有限的藏品形成对照的是无限的收藏热情与投资需求。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说,中国90%以上的藏品都是假的,真品还不到10%。更有业内人士估计文物造假已经形成产业链,养活着数十万从业人员,产值以百亿元计。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统计,2011年秋中国艺术品拍卖(统计时间从2011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成交总额为428.07亿。通过文物商店、古玩市场及其他民间交易达成的交易额不可计数。面对如此可观的市场规模和收藏需求,文物造假产业链的形成必然有动因。而造成文物制假如此猖獗,却不仅是市场问题,更有法律、法规及文物鉴定方法手段等问题。

始于辨伪

一般意义来说,文物鉴定是三名以上的研究者因工作职责或接受委托,就被鉴文物进行整体研究、检测、分析,主要针对其真伪、价值、年代等得出结论。

以古陶瓷鉴定为例,其主要包括辨别真伪、确定窑口、断定年代、评定价值四个方面。而确定窑口、断定年代、评定价值是建立在辨别真伪的前提下。因此,真伪的鉴别则成为文物鉴定中的最基础内容。

文物鉴定根据主体分为公立鉴定和民间鉴定。公立鉴定指国家文物行政部门主管的组织机构的鉴定行为,比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地方省级鉴定站、经批准设立的带有事业单位性质的文物商店、公立的博物馆等。民间鉴定指除此之外的各类鉴定行为。目前,对于文物鉴定结果的争议不仅发生在民间机构,在公立机构也频繁发生,而争议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真伪辨别上。

记者发现,市场上看到的由专业鉴定机构出具的文物鉴定证书都可以花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购买。一位资深鉴定专家表示,现行《文物保护法》没有针对文物鉴定环节担责方面的规定,这就为提供虚假鉴定者提供了获利的空间。鉴定机构不需要为鉴定结果负法律责任。鉴定是一种结论,虽然结论对文物的交易具有关键性作用,但从法律层面上,它只作为交易的借鉴依据之一,并不是举证。

与文物鉴定有关的法律《拍卖法》、《合同法》、《著作权法》等,有关鉴定的条款仅有“零星碎语”,有关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等也是空白。目前,我国民间的文物鉴定既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自治,也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监管。

技术之争

中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在北京大钟寺地摊上花1800元买了把现代工艺制品“越王勾践剑”,还在众多媒体上宣传自己“捡了大漏”。从事文物考古鉴定半个世纪的文物界泰斗一不小心也买到了赝品,这就需要反思传统的文物鉴定技术。有学者提出,我们的文物鉴定技术还停留在使用磨制工具的“新石器时代”。民间文物鉴定仍然停留感官鉴定阶段,鉴定的理论是依靠放大镜长期观察积累下来的经验。著名藏家马未都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津津乐道地回忆自己如何积累的鉴定法眼——观看,每天去故宫盯着宝贝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文物造假者也在与专家的较量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他们参照书中的描述与图片不断地改进仿造工艺。于是,造假者、藏家和鉴定专家可能在参照同一本理论教材,而依靠放大镜观察纹理材质与技艺的方法风险在提高。

现代仿古与作伪已经采用数码影像制图、精细化工配料、非金属电镀、可控电气化窑炉等先进的工具与技术,形成以地区为特色的各种仿古产品的基地。安徽仿品主要以清代民国海派和新安画派老画为主。南京假画以金陵画派、傅抱石、陆俨少、陈大羽等画家的畫作为主。河南则是伪青铜器和伪玉器的重灾区,等等。

针对高科技仿古,国内一些文博机构从国外进口仪器设备,也采用高科技手段来鉴定文物。被收藏界称为“古玩行的西医大夫”的关海森认为,要想改变文物造假这样一种整体环境,得从鉴定技术上做文章。只有鉴定技术可行后,法律上才有裁定一件事物的标准。多年来,他建造了自己的文物鉴定实验室,把医疗、地质勘测、军事、生物、摄影、珠宝鉴定等行业中的工具、仪器借鉴过来用于文物的鉴定。

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科技评估中心顾问委员罗武干博士认为,科技鉴定不仅需要高端的仪器设备,更需要拥有专业技能的科研队伍,并建立全面、可靠及庞大的数据库。在这些基础之上,科技鉴定的结论才更有公信力。

行业自律

不少买家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选择从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购得藏品。即便如此,不少拍卖公司拍假与假拍行为依然大行其道。《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也不利于竞买者——拍卖公司对拍卖品的真伪或品质不需要承担瑕疵担保责任。2011年初,被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出2.2亿天价的一套汉代玉凳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然而时隔一年就被鉴定为高仿品。

在美国,消费者从拍卖公司购买的藏品如被鉴定为赝品,有权将拍品退还给拍卖公司,并获得支付款两倍的赔偿。拍卖公司与鉴定机构在行业内的信誉将受极大影响。因此,国外的拍卖行业发展规范,很少出现拍假的新闻。

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之前,拍卖行业想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开展行业自律。庆幸的是,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行动。

专注朝鲜美术拍卖的北京际华春秋拍卖有限公司鉴通过朝鲜国内美术机构参与鉴定,特别是艺术家本人和家人的参与帮助,杜绝仿品、赝品的上拍。匡时拍卖起从2009年实现了海外征集藏品的新模式——与日本最大的拍卖公司之一,亲和拍卖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即日本亲和利用本土拍卖行的优势,代替匡时在日本征集中国艺术品,而匡时则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中国进行拍卖。这种新的模式既开拓了藏品的来源,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藏品的品质,是现实条件下的有益尝试之一。

终结文物鉴定行业的乱象,需要法规的完善、行业的自律与鉴定技术的改进多管齐下,方能标本兼治。

建筑乱象 篇7

据传, 上海最近将实行购房信贷新政, “假离婚”买房成风, 当局怎么澄清谣言都不起作用。最终, 上海市不得不采取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先是关闭、暂停了一批公众号, 然后刑拘了几个造谣的房产中介, 宣布暂停相关企业涉事部门 (或门店) 、人员的网签资格。

中介乱象屡禁不止, 究竟其中藏着哪些猫腻?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顶风作案”制造“假离婚”

早在2016年3月25日, 上海市便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加强对房产中介机构的监管, 重点查处捂盘惜售、炒作房价、虚假广告、诱骗消费者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然而, 仅仅过了6个月时间, 一些好事中介便顶风作案。

根据通报结果, 制造上海此次“离婚潮”恐慌的原因很简单:几个中介人员对外宣称, 离婚不足一年的购房者, 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的家庭情况处理。

谣言传出之后, 根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 上海楼市一手房签约套数连续7天超过1000套, 在临近9月1日的前几天, 一手房签约套数突破2000套。各大民政局门口排起离婚长队, 而在这长长的“离婚大军”中, 超过9成是为了买房。多个婚姻登记中心不得不贴出告示, 要求限制离婚受理数量, 或者缩减离婚受理工作时段。

根据现在的调控政策, 如果是首套房, 首付是30%;如果是二套房, 首付要提高到60%~70%, 门槛大大提高。除了首付, 利息优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般城市能节约10万~20万元的利息, 京沪更高, 能节约50万元。购房者可以通过假离婚减少首付, 降低门槛。中介则“乐此不疲”地替买方制作可以以假乱真的“离婚证”和“户口本”蒙骗房管局, 以收取高额的手续费。

据某房产中介人员透露, 房屋与婚姻之间的交易其实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一些中介人员甚至以自己身上的购房资质为资本, 通过与购房者“假结婚”的方式, 帮助那些想买房但没购房资质的人获取名额, 从中赚外快。

虚假信息“套路深”

事实上, 中介违法作乱由来已久。此前, 住建部于6月已通报了一批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诸如中介机构不如实向客户告知抵押信息、伪造纳税联系单偷逃税费、违规代理销售商品房、违规代理出租经济适用房、不按规定备案, 以个人名义违规承揽业务收费、违规参与出租“群租”房等等案例早已不是新鲜事。

而在近期的一份《中国房地产服务行业满意度调查报告》中, 采样调查覆盖北上广深等10多个城市, 收集超过2000个样本, 结果显示65%的消费者对房产中介不满意, 曾发生过纠纷。

记者了解到, 违规中介最常用的招数即发布制造假信息, 虚构房源, 网上挂出的最新房源很可能已经售完, 大多数网上标价要高出实际价格。

一位资深房产经纪人告诉记者, 不少中介公司为了吸引客户, 会发布一些明显低于同地段价位的房屋信息, 当消费者要求看房时, 对方会以“不好意思, 这套房子刚卖掉”、“同一小区还有一套更优质的房源”、“最近楼市太火爆了, 业主临时提高了售价”等理由推荐其他“更好房源”。

还有一些黑中介瞅准商机, 以低价房、虚假房源为诱饵, 打着“房东直租”的牌子专门给租客挖坑。

以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泰福苑小区为例, 泰福苑小区多为回迁房, 一些业主手中有几套房, 为了省心将房屋一次性租给中介公司, 由他们向外转租。因其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地铁站, 深受周边高校大学生青睐。

一位租客透露, 他在租房过程中选准了泰福苑小区的房子, 带他看房的却是声称“鸿聚家园”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 商谈过程中中介承诺不会收取中介费及其他杂费, 一室一厅只需月付3600元, 押一付三即可。没料到, 签了合同之后中介的态度180度大转弯, 之前的各种保证都成了空话, 卫生费、物业管理费等费用纷至沓来, 多次交涉退押金也无果。

记者通过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上查询发现, 泰福苑小区中存在着永恒置地、顺丰置地、鸿聚家园等多个中介公司名称, 单个查找时系统显示“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通过登记的住所 (经营场所) 无法联系发现”。为了应对在外的“坏名声”, 一些黑中介公司经常给自己冠好几个名字。

一位“老中介”告诉记者, 租房前, 中介公司各种承诺, 最后都“打水漂”;租住期间, 大半租客都被强行征收过卫生费、物业管理费等费用, 金额都在上千元以上。押金不退、拖款不还、强逼退房、威胁租客等行为, 都是黑中介的惯用伎俩, 他们甚至会采用停水停电等方式强迫租客交钱, 最后租客大多只能妥协。租客一旦退房交出合同, 就很难要到押金, 只能持合同继续租住, 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据“老中介”介绍, 中介行业圈里面还实行“资源共享利益分成”, 查询一套二手房买卖信息, 相关的链接可能超过几十条, 且由不同的中介提供, 各网站给出的该套房所在的楼高、格局、小区建设年份等信息都不一样, 有的房源中介之间共享信息共用图片, 一切以房子卖出为前提, 再分成。

打“擦边球”违规获利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 部分中介游走在“灰色地带”, 与法律打“擦边球”获取高额利润。譬如在洽谈房源时, 如果遇到买家急需资金, 中介会主动提出“我们能够办理短期借款”。这个过程往往是中介机构用自己的“小金库”为购房者做过桥贷, 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以大额消费贷为购房者垫资。借款期间, 中介方面的利息比同期同档银行利率还要高。

“购买房屋必须通过中介公司交易才可以得到垫资, 如果资金需求时间超过一年, 就要去银行用现有房产做抵押贷款, 具体批多少要看房子值多少钱, 一年以内的话公司就可以垫资。假设购房者借50万元, 期限3个月, 利息总共3万元, 公司在垫资的时候会先把利息扣除, 直接给购房者打47万元, 合同到期时还清47万元即可。”一位资深中介公司经理对记者详细讲解了整个过程。

为了增强消费者的购房决心, 部分中介还会在首付贷上“做文章”, 虽然首付贷已被明令禁止并定性为违法违规金融产品, 但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契税贷”、“赎楼贷”、“新居贷”、“优房贷”、“换房贷”等产品, 不过是首付贷换了个“马甲”, 贷款用途是否用于购房首付是“客户自己的事”。

据了解, 这些资金来源多样, 有的是中介机构提供自有资金“垫资”, 有的是网贷平台通过投融资需求错配提供贷款资金, 还有中介和地产商将银行机构的信用消费贷款转换为首付款“曲线入市”。中介在每一笔垫资过程中, 就完成一笔房屋买卖, 促成一笔交易。

在交易过程中, 一些中介机构甚至诱导买卖双方签订“阴阳合同”, 买卖双方在房管局以较低的价格过户, 以降低税费, 但实际交易则按照双方私下订立的价格进行, 房款差额另付。

发展至今, 房产中介已不再局限于提供二手房买卖和租赁业务, 战线还从二手房市场转战到一手房市场, 一些房产中介也参与一手房代理销售, 不仅可以从开发商处获得1%至3%的佣金, 还可以向购房人收取2%的中介费。

因中介与开发商有利益捆绑, 购房者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遭受利益损失。一些中介甚至与开发商签署独家委托代理协议, 即购房人只能通过中介购买一手房。在新楼盘开盘之前, 一些购房者都会寻觅最佳房源, 附近中介往往会举着“内部房源”的旗子提供一些楼层好、位置好的房子, 前提是购买时必须支付一定的“好处费”。

黑中介“洗白”之路漫长

面对房地产中介行业内频频发生的事故, 各省份也出台过相关政策进行整改。

例如郑州将房地产中介专项整治分为三个阶段:排查、检查、整改。利用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 由网格人员深入街道社区, 逐门店排查所有房地产中介机构, 登记机构名称、经营地址、有无备案证等基本情况, 以防出现“黑中介”改名行骗的状况。依据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 给予行政处罚或限期整改、暂停网签、信用减分、注销备案等管理措施处理。

河北则将整治重点放在了规范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上, 将对未备案的中介机构名单向社会公开, 并将中介违法行为计入信用档案。

对此, 业内人士认为, 一二手房联动是行业大势所趋, 中介的存在也是顺应时势, 关键还在于规范管理。

房产中介活动中, 服务费多收违规, 会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恶意降价少收, 则会严重影响行业竞争的公平正义。在我国, 当前要警惕中介联手开发商垄断房源, 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紧张气氛”, 借此促销并抬拉房价;同时, 要防止房产中介将欺瞒客户、霸王条款、阴阳合同等不诚信手法带入一手房销售之中, 损害购房者利益。

从房地产中介的管理层级来看, 一般情况下房地产管理部门需要有专人负责房地产经纪行业, 或者建立专门的科室管理数百甚至上千家门店及上万名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或者管理组织, 部门人手少、缺少专业管理队伍也是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存在的问题。

而随着房产中介的扩张, 对业务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很多根本没有任何二手房销售经验的人快速进入“状态”, 使得整个房产中介行业的服务质量也随之下降, 在高收入高返点的利益驱动下, “破坏行规”时有发生, 监管和自我约束变得越来越难。

“乱象”背后 篇8

据了解, 用神农丹种植生姜在山东某地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自然当地人是不吃这个的, 明知有毒为何还要用它来害人, 自然是利益驱使, 因为用神农丹种生姜既能高产, 又能减少成本, “经济又实惠”, 农民们为了口袋里的银子, 争相效仿,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如此大的动静, 当地涉农管理部门怎能一点不知?

专家称, 滥用神农丹会造成生姜中农药残留超标, 同时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以往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是“商家”, 而这次登台的竟是本应憨厚朴实的农民, 神农丹毒害的不仅是原本无辜的生姜, 毒害的更是人心。

毒生姜我们吃了多少, 吃了多长时间, 气愤之余不敢多想, 而让人不得不回味的是, 这种毒生姜销售网络只织在国内, 对于出口, 姜农们自然避之不前, 因为剧毒生姜如何能碰检疫检验的监管壁垒?去了自然是撞到枪口上, 国产食品出口内销双重标准因何走到今天虽屡遭质疑, 却还能渐行渐远?

社会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物质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 对金钱利益疯狂追逐使一部分人失去了方向, 从商品经济最初的假冒伪劣, 到时下一直难以根治的食品安全事件, 道德滑坡在其面前被脱得赤裸裸。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链条上都拴着各色“蚂蚱”, 有普通大众、有技术人员、有商家、有执法者、有官员……

日前,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就惨假羊肉和毒生姜问题提出要求:这些事情, 虽然只是局部的、苗头性的问题, 但影响恶劣, 危害很大, 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监管, 严厉打击, 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 决不能再出现奶粉那样的信任危机, 要让老百姓对中国食品有信心!5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 要求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重刑, 进一步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

移动APP隐私乱象 篇9

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 在国内各类Android市场下载量前1400位的APP内, 有66.9%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 其中, 34.5%的移动应用有“隐私越轨”行为。

“隐私越轨”行为是指APP抓取用户隐私信息并非APP服务功能所必需。

报告认为, 61%的短信记录读取权限, 73%的通话记录读取权限, 是移动应用功能中不必要的权限, 即存在“隐私越轨”行为。记者采访中发现, 一些第三方应用通过出售信息、绕开安全应用与硬件厂商联合牟利的现象也大量存在。

“隐私越轨”愈演愈烈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专家陆兆华表示, APP读取用户隐私正在被大众逐步地认知, 但这一现象也在进一步抬头, 向窃取用户核心隐私的趋势正在加强。

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 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软件池数据分析显示, 含广告插件的APP总数为2038139个, 在所有软件样本中占比43.5%;广告插件类APP已成为手机用户隐私的巨大威胁。

上述机构还抽取了近470万个软件包进行代码扫描, 分析软件中是否同时含有申请隐私权限以及读取隐私信息的API结果相关代码问题。统计发现:有读取用户隐私权限的相关操作的软件比例达到71%, 即有超过333万个软件包同时申请了隐私权限, 且含有读取用户的隐私权限相关操作的代码。

其中在这333万个软件中, 读取设备识别信息与本机手机号的占比61.75%与28.33%;读取地理位置信息的占比28.27%;读取通讯录的占比10.29%, 读取短信的占比4.22%;打开手机摄像头与录音器的分别占据4.15%与3.75%的比例;读取通话记录的占比2.86%;读取浏览器书签的占比7.93%。

陆兆华表示, 一款应用是否属于过度读取隐私权限, 主要是看该款软件读取该项隐私权限是基于什么目的, 即是否属于功能必需的范畴之内, 反之则属于“隐私越轨”行为。

一般而言, 安全软件、系统管理软件、通讯软件、社交软件等软件针对用户的通讯录等隐私读取是在合理的权限之内, 而LBS、手机地图软件、导航软件等针对用户的地理位置读取与定位也属于合法的权限范畴等。但例如一款游戏软件或壁纸软件需要读取用户的通讯录和短信信息则大可不必。

360方面人士表示, 2013年上半年的热门应用中, 一款应用拥有1~5个隐私权限的应用比例达64.5%, 拥有6~10个隐私权限的应用占28%, 11个以上权限也要占4.9%, 不申请任何隐私权限的仅为2.6%。

以热门手机游戏“神庙逃亡”为例, 腾讯手机管家针对在Google Play上下载的官方正版Temple Run (“神庙逃亡”) 、含广告插件版Temple Run (以下简称”神庙逃亡”) 、被植入了病毒代码的伪“神庙逃亡”三个版本的软件权限读取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统计发现, 官方正版的“神庙逃亡”没有读取隐私权限;而含广告插件的“神庙逃亡”读取了手机号、GPS、IMEI和IMSI、拍照、浏览器书签、弹通知栏通知共6项权限;被打包了“病毒代码”的伪“神庙逃亡”则读取了11项权限, 在广告插件类“神庙逃亡”读取的6项权限的基础上, 还获取了联系人、通话记录、发送短信、拨打电话这4项用户核心隐私权限, 用户的关键隐私遭受严重威胁。

“隐私”背后的商业牟利

这些被泄露的用户隐私, 变现的渠道包括用户隐私信息的出售, 以及自身的广告推广。而获得用户隐私信息的买家, 则可能用于垃圾短信、骚扰甚至诈骗电话等, 或者为广告公司牟利。

陆兆华称, 由于收集地理位置、设备识别信息、本地手机号可面向固定而稳定的手机用户群精准匹配与投放相应的广告, 并进行有效的用户消费行为分析, 符合部分急功近利的广告商的利益诉求, APP开发者也可以因此而获取广告分成, 因而获取这类信息成为某些不正规广告商与APP开发者共同的核心利益。而与此同时, 广告插件类APP读取联系人、通讯录等核心隐私的现象也大规模存在。

联想移动终端事业部软件产品经理陈宇表示, 对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来说, 他们希望调用的用户权限越多越好。

调用用户权限越多, 就越了解用户信息, 越接近ROM (存放手机固件代码的存储器, 近似于操作系统) 的价值, 其商业价值就越大。通过查看一款手机应用调用了哪些权限, 如果这些权限不是拿去出售而是自用, 也可以大致了解该应用未来可能涉及的一些商业模式。

记者发现, 某知名手机输入法应用读取的用户权限包括5种, 分别是:获取短信内容、获取联系人、获取通话记录、手机定位以及获取手机识别码。

据该软件一名内部人士称, “获取手机识别码”基本是每一个手机应用都会调用的权限, 主要为了获取该手机的型号来进行应用适配, 以及本地手机号码作为登录账户;而“获取短信内容”, 是为了方便让输入法做到快捷输入;“获取联系人”是为了导入用户的好友联系人来优化词库, 也是为了方便用户在手机上的便捷输入;而“手机定位”则是为了扩充输入法应用基于用户流量的商业模式, 比如你用输入法敲打“餐馆”这个词, 输入法可能会基于你所在的地理位置来推荐附近的餐厅。

但上述人士对一款输入法应用为何要“获取通话记录”则未做更多解释。据调查, 调用“获取通话记录”权限的热门应用还包括百度地图、微信、手机QQ等。

金山安全反病毒工程师李铁军表示, 一些应用调用“获取通话记录”权限主要是为了获悉用户的通话状态, 在用户来电话时, 软件会采取相应的动作。例如, 音乐类应用, 当用户接电话时, 需要暂停音乐播放。而一些语音类应用也可能会调用该权限, 但如果是其他种类应用调用该权限的目的就不好说了。

还有一些应用还调取了“发送短信”的权限。例如, 天气类工具应用墨迹天气, 可能是出于功能上对天气服务的短信推送需要。而其他的一些应用调取该权限, 也可能是需要通过发送短信来认证注册。但在申请得到了该权限后, 第三方应用未来会否涉足非法行为, 这就依赖于监管了。

为了获得收益, 一些应用商店在热门软件中植入恶意广告和病毒木马, 并通过应用软件升级来切换成自己开发的“伪应用”的事情也屡有发生。此外, 今年1月, 通过MDK后门程序, 控制者可以随时窃取并上传用户短信内容、私人照片和通讯录, 并在后台悄悄下载大量软件, 也会消耗大量手机流量。

陈宇表示, 目前一些对外宣传可以屏蔽第三方应用权限的安全软件, 也并非能做到真正地屏蔽。例如调用“获取手机定位”权限的应用, 如果安全软件直接屏蔽掉该功能可能导致用户无法启动该应用, 而一些安全软件的做法就是通过给该应用输出一些虚拟的地理位置信息, 来达到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

IPO乱象何时了?! 篇10

不幸的是,国内新股发行制度长期受到批评诟病,市场制度与市场监管均跟不上市场化发行的需要,一直拖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后腿。2009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推出了第一波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去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新股发行第二阶段的改革措施从去年11月1日开始施行。

然而,改革却难言成功,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顽疾更有愈演愈烈之势,粉饰报表、造假、投资者突击入股等等问题屡见不鲜,IPO乱象从生。

IPO乱象丛生

2010年,沪深两市共有327家公司IPO,发行数量为564.90亿股,融资规模高达4685.22亿元,融资总额相比2009年的2022亿元增长131.71%,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止至5月上半月,A股市场IPO募集资金就达1329亿元,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首发家数已达到了创纪录的135家,其中5月上半月IPO家数已达24家。中国A股市场正在坐实全球最大规模IPO市场的宝座,然而新股扩容潮令市场负重累累,同时无增量资金入市的背景下,A股市场正遭遇“资金荒”,新股屡屡破发,打新的散户们损失惨重。国际板即将推出的传言,就导致5月23日的暴跌,资金荒可见一斑,然而,新股IPO却一个紧接一个。

IPO是轰轰烈烈的造富运动,一夜暴富的神话正让不少企业不惜铤而走险,放手一搏,通过造假、粉饰业绩等手段上场圈钱。去年12月16日夜间,原本定于12月17日在中小板挂牌的胜景山河被证监会紧急叫停上市,其原因是有媒体报道其上市过程涉嫌造假,在市场覆盖、销售业绩等方面存在诸多令人可疑之处。一家地处湖南岳阳,远离黄酒主要消费区域、产销量排名连国内前5都进不了的企业,创造出“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销售均价高出古越龙山等行业龙头1.7倍~3.6倍,人均产能甚至比古越龙山高出358%”的奇迹,如此明目张胆的欺诈上市令人咋舌。当今A股IPO动辄近百倍市盈率,让部分企业为了上市不择手段,而投行、会计师、律师、保荐人等中介在此中间“为虎作伥”。

今年5月10日,再度冲击创业板的广东冠昊生物IPO申请获得通过。令人拍案惊奇的是,去年3月,该公司首度冲关创业板失利。但时隔一年后,同一家公司前后两份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却大相径庭。有业内人士直言,“看起来甚至不像是同一家公司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两份招股说明书从新股发行数量到募资金额再到各项财务指标,均进行了大手术般的“整容”。从财务数据来看,2008~2009年,唯一不变的是公司主打业务产品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实现销售额数据没有出现变化,但其他业绩指标都剧烈变动了。其对会计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将资本化支出的时点推后,并对2008年至2009年两个会计年度进行了业绩追溯。2008年和2009年,公司净利润数据大幅缩水,分别从前次的1432.89万元和2693.08万元大幅降至此次的709.48万元和1441.69万元。此外,2008年和2009年公司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被大幅调减。即便如此令人生疑,冠昊生物还是闯关成功了。还有5月18日刚刚过会的赛轮股份,一年半前闯关创业板失败,此次申请主板上市成功,除了将IPO拟发行地改在了上海交易所、拟募集资金总额较前一次增加了8854万元之外,公司不超过9800万股的股本发行规模,发行后不超过3.78亿股的总股本以及保荐人和主承销商都没有任何改变。不禁要问一句,因为公司业绩成长性缺乏以及创投突击入股而在创业板被否,难道在主板上市就没有上述问题了吗?不客气地说,这简直是在挑战公众的智商。此等乱象,真不明白作为监管层的证监会,是如何让这些甚至连普通投资者都能看出造假嫌疑的公司闯关成功的。是因为只顾埋头发新股审核不到位,还是另有玄机?

最近,关于新股IPO的是是非非更是层出不穷。“先吃个大红枣,再泡个温泉澡,坐下来打打扑克牌,再捏个富贵脚,最后永琪为你美容美发,就去上班喽!”网络上的段子生动调侃IPO的新现象,扑克牌、驾校、足浴等都要上市了。这些公司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募集资金用于何处?在上市资格仍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它们凭什么上市?

IPO上市显然已成为一条利润丰厚的产业链,光承销费一年就近百亿,背后还有律师费、会计费、资产评估费、财务顾问费及财经公关费,而上市前的股权投资机会更可谓一本万利。正是这利益链条,很容易让拟上市公司、投行、会计师、律师事务所、财经公关公司、保荐人、部分官员等各方捆绑在一起。公开信息显示,如果一家公司准备上市,一般会提前进行准备,主要是为迎合上市需要进行各种会计手段操作,以形成公司三年上升趋势。这样,以发行人为核心,投行、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几方很容易做同向操作。目的除上市外,更重要是提升发行市盈率,这事关各方从中获取的利益多寡。比如,一家公司原始价值为1亿元,每股价值1元,上市发行后市盈率达到35倍,假设流通股增加20%,募集资金也是7亿元,按照投行收取募集金额6%,获取收入4200万元;而如果让上市发行后市盈率达到50倍,假设条件一样,募集金额为10亿元,则投行将获得6000万元的收入。为达到这样的高价发行,IPO链条上各环节会通力合作。很多保荐机构在其提供的询价估值报告中做文章,一是抬高对未来业绩的预测,二是增加可高估值的亮点,三是选择同行业较高市盈率的公司进行比较,由此直接在询价估值报告中将建议的询价区间抬高。高密度发行、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严重超募,肥了IPO链条上各利益分享者。

面对如此情况,不由令人长叹,IPO乱象何时了啊?!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亟待推进

新股IPO乱象丛生,作为监管层的证监会如果听之任之,让问题越积越多,只会失信于投资者,令市场不断遭受打击。当然,我们要承认,监管层同样力图推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但这种改革是不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隔靴搔痒”呢?改革的进度是不是跟得上资本市场发展的步伐?

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发行采用的是核准制,新股IPO本应由证券交易所行使,现在的权力仍掌控在政府行政部门手中,股市的供求关系受政府行政意志控制,而非通过市场的自我协调来实现,造成了证券市场机制不应有的扭曲,也形成了中国股市独特的监管错位。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让政府监管部门承担了过多责任,降低了工作效率,滋生了官员腐败,抑制了市场参与者作用的发挥,致使整个市场对行政权力趋之若鹜,也给国内股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权力寻租空间,造成市场的腐败。

去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主要还是集中于新股定价方面的改良,依然没有涉及实质问题。笔者认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明确,就是要完成市场化的改革任务,彻底扬弃“政策市”。参照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新股发行制度,尽快由核准制向更加市场化的注册制转变。所谓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做形式审查,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好坏则留给市场来决定。实行注册制,不应降低上市标准,也不能降低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的发审机构不再对拟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做实质性判断,而由市场主体对之做出判断,这对中介等市场主体提出很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很难做到,但这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必须明确。只有在明确目标导向下,才能分阶段逐步完善制度上的漏洞,才能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目前,我们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就是显得目标不清晰,以至于给业界的感觉就是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四处应急补漏洞。

我国从当前的新股发行审核由核准制转向注册制还需要一个适当的过渡期,完全的注册制需要完善的法制环境、成熟的投资者、规范的中介机构、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等市场要素。注册制的实行需要交易所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同时需要健全相应的司法体系和行政监管体制。改为注册制,将给发行人和投资人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条件是要求投资人的能力比较强。目前条件尚不尽成熟,需要慢慢过渡,水到渠成。如果股票发行的审查权力从证监会转移到交易所,问题可能会更多更严重。

改革一步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并且我们要承认核准制并非一无是处,不能将新股IPO的种种乱象简单归咎于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一种制度是不是优异,取决于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我国出现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制度缺失,而是对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所造成,新股IPO乱象同样如此。如果监管层能真正切实执行现行制度,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并积极培育健康的市场机制,同样不会造成新股IPO如此众多的问题。

既然国情决定了无法完全放开上市审核,那么监管层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新股IPO种种乱象令投资者备感气愤的是,保荐人是如何履行尽职调查的,监管层是如何履行审核职责的。资本市场诚信危机,企业和中介机构难辞其咎,但发行监管部门也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证监会承担了交易所本应承担的发行审核责任,又缺乏监督机构,无疑增加了其中的权力寻租空间。为何多数拟上市公司更换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就能二次过会成功,不可否认的是,大型投行机构的“公关”能力就在其中或多或少起到不少作用。从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看,让会计师、律师、投资银行人士参与股票发行的目的,是希望这些专业人士能够通过其专业知识甄别公司的好坏,将真正优秀的公司输送到市场中来。但事实却是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串通起来蒙骗监管者及投资者,问题出在犯罪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惩罚力度过小,震慑力不足。

比如绿大地“欺诈门”事件,在绿大地2007年的上市保荐书中,来自联合证券的两位保荐人信誓旦旦地承诺:有充分理由确信发行人的申请文件和公开发行募集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保荐代表人已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申请文件进行了尽职调查、审慎调查。2010年7月,这两位保荐人因绿大地持续督导不到位遭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通报批评,然而批评后却并未对相关保荐机构问责。仅靠绿大地一家公司造假不可能成功瞒过层层把关者,其中可能存在权力寻租的问题。保荐机构、发审委是否存在未尽到尽职调查责任和受贿问题需要明查,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问题后,严肃处理。监管层必须严惩为虎作伥的中介机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不痛不痒的通报批评上,同时还得抓出“内鬼”。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决不能姑息,应加强追溯与处罚,建立退市制度。

监管层必须切断IPO利益链条。应进一步明确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各板块定位和各板块上市资源筛选标准,强化保荐责任,从源头上节约审核资源、提高审核效率,加重处罚行为不当的中介机构,比如规定高额罚款、暂停负有直接责任的保荐代表人一定期限的保荐执业资格、保荐机构不得继续为该拟上市公司提供转板保荐服务等。监管层应建立一个对以保荐机构为首的中介机构的制衡机制,明确上市过程中各个主体的职责,建立中介机构评价体系,评价较差的中介机构或保荐代表人,推荐企业到证监会上会时将被重点关注,增加审核难度,以督促中介机构尽责。对于具备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加强资格管理,提高准入门槛。

在保证保荐承销机构的勤勉尽责基础上,优化审核程序。监管层着重把关实质性核心信息,由中介机构承担更多基础工作。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可以考虑把更多的工作交由中介机构和发行人来执行,如在审核公司改制过程时,监管层要花费大量精力审查所谓的股权形成的清晰程度、合理程度、资金来源是不是合法等内容,这些内容其实多数都已由其他部门批准过,可以适当减少这些内容的审核。同时,监管层将着力把关审核公司实质性的核心信息,在IPO审核中将更关注公司基本面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行业竞争力、风险因素等环节。

2010年,A股市场IPO融资额全球第一但涨幅却是全球倒数第三。因此,监管层应结合市场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一段时间里新股发行总量,使发行者和投资者双方利益最大程度地趋于平衡,在考虑一级市场发行者利益的同时,兼顾二级市场投资者,当控制一级市场发行节奏,及时增加二级市场资金供应。盲目非理性地股市扩容,不仅解决不了企业融资问题,反而助长一级发行市场的混乱。

微整形乱象 篇11

4天学会微整形,一个月宣称能赚十几万!暴利诱惑之下,不少零基础的学员仅经过“4天速成微整形”培训班的短期培训之后,便开起了微整形工作室,开始以“微整形专家”的名义,给身边的爱美人士做微整形。

他们甚至对注射还一窍不通,在家中练习在自己大腿上扎针,为忍住疼痛,口中咬着塑料袋。

“无知者无畏”,多位业内专家在谈及这个群体时,语气里充斥着担忧与愤怒。专家们强调,与学习锻炼近十年才能获准行医“正规军”相比,这些伪医疗人员就是一枚枚定时炸弹。

来自朋友幽的“开业庆典”

从“京韩医美”(全称为京韩国际医美技术培训中心)毕业的学员在全国多地开起了工作室。一场场“开业庆典”出现在学员的微信朋友圈中,没有重量级人物剪彩,也没有齐备的诊疗团队,这更像是一场廉价的酬宾营销。

客户的订单随着新工作室开张纷至沓来。同时到来的,还有因技术差产生的疑问。

“老师,玻尿酸隆鼻是自上向下进针吗?”“顾客注射完脸紫了怎么办?”“打苹果肌一针给多少药?”在培训时只经过三个下午约12小时的实际操作训练,不少学员坦言,“啥也没学会”,拿起针就“手抖”。

“我给自己打针,打完脸青了好几天,客户问我,我只能说自己撞的。”一位学员说,不知道下次再遇到这样的尴尬,她会找出什么理由。

对潜在的危险,学员们惴惴不安,但又不忍放弃,到底还是禁不住微整形行业的暴利诱惑。

既是卧窒也是诊室

按照培训老师的建议,学员们选择自家的卧室、阁楼,或是在热闹的城区公寓开工作室。29岁的东北女孩王丽(化名)培训不久就开始接生意,她将目标客户锁定为朋友。“只有朋友才不会质疑我有没有资质。”

8月中旬的一个晚上,9点,在北京西城区小西天附近一老式居民楼内,接到客人的电话后,王丽到胡同口迎接。

这是王丽从事微整形注射的第二个月。她将租住的房子的一间卧室当成工作室,通过微信寻找客户。

在不足10平米的工作室内,王丽一边给客人抹麻药,一边叮嘱,打肉毒素不能喝酒。一名男性顾客仰卧在美容床上,这是他的第二次注射,他和王丽是好友。

配药、消毒、开始注射,等待了20多分钟后,麻药起了作用,王丽右手拿针,左手持纱布,对着客人的两颊,开始分多个进针点注射。朋友站在一边,帮忙为其拍摄小视频,发布在朋友圈内。

王丽坦言,自己的朋友圈里,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做过微整形,客户也都是自己的亲戚和朋友。

这样的微整形工作室,因房门外无任何招牌,只接待熟人,故很难被发现。

“疯狂”微整形

对22岁的四川女孩王萱来说,有张明星脸是从小到大的梦想,并因此从事美容行业多年。

今年5月底的一个下午,北京石景山区一家宾馆的会议室内,作为微整形培训学员的王萱在付款500元后,获得了一次由“著名专家”为其低价注射玻尿酸隆鼻的机会。

与王萱一同培训的20多个女孩中,多数人其实是想来“微整”的。

标准间内只有身穿白大褂的“专家”一人,王萱正纳闷在哪儿消毒,“专家”却让她自己动手。耗时10余分钟的注射前半部分都很顺利,“专家”在拔出第二针时,细细的针尖刚离开鼻骨,一股血从针眼处喷出。“专家”赶紧拿起纱布,按在针眼上并安慰她说,“没事,没事”。

这是王萱第一次感到恐惧,但她没想到这恐惧远没就此结束。

在注射后的10天内,王萱的鼻子从肿痛到长满小白疱,疼痛和恐惧日益增加。在“专家”的安排下,王萱到多家医院输液、吃药、吸高压氧,又在宾馆里让“专家”给打了两针溶解酶,折腾了近10天后,炎症才停止恶化。

多家医院给出的诊断结果均为,因感染导致红肿、疼痛,若要痊愈,还要长时间调理。

支付了医药费后,“专家”消失了,王萱找到培训机构宣称的“专家”供职医院,却被告知,查无此人。

出事儿的不止王萱一人,一名来自山东的学员在注射唇部后,嘴上也起了很多白疱,被告知是正常现象,让其自己挤掉。

三个月过去,王萱鼻子还有隐约的疮痕,心中那“明星般的鼻型”也化作一场噩梦。

交钱就发证

原以为只要忍痛挨几针,就能变美,却差点因此毁容。王萱说,在她的朋友圈中,微整形培训相当普遍。

“一周快速学会微整形”“三甲医院专家坐镇”“韩国专家实操教学”……在网络搜索“微整形培训”,显示有12余万条结果。

一家微整形培训机构客服人员承诺,“零基础学员培训4天,可获专业整形证书”。

4天培训班由“京韩医美”开办,该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其经营范围为技术推广服务;代理、发布广告;销售日用品、化妆品等,并不包含医疗整形培训。

“京韩医美”8月初培训报名和授课地点定在海淀区空军指挥学院招待所一层会议室。

7月23日下午,招待所会场内已挂起“京韩医美微整形技术研讨会”字样的横幅,以及微整形、半永久项目海报。

“报名从速!”会议室内,“老师”让咨询者抓住报名机会。收费7800元,学期4天,承诺为学员颁发“国际医疗美容联盟培训资格证书”。

国家规定,只有拿到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医师资格证才可以注射,但学员都没有,机构给学员的建议是,不要大张旗鼓地做,自己开工作室,先从朋友圈做起,做工作室不需要办执照。

“盈利当然很可观”,“老师”说,学员中,有人注射一针收费12800元,有人用同样的药物只收2800元。一个月赚个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都有。

真人实验

在为期4天的培训中,按照课程安排,每天上午为讲师授课时间,下午安排学员练习实际操作。

肉毒素注射实操课上,现场助教提议,学员可以互相尝试注射生理盐水,将身旁的学员当作自己的“第一个客户”。

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约三四对学员响应提议,表示愿意互相扎针。姑娘们两人一组,在其他学员的“围观”下,配药、消毒,一手扶着注射部位,另一只手拿着注射器,将13毫米长的针头扎入对方面部……

不仅是学员间互为实验标本,学员的脸还成为讲师的“课件”。

金老师在讲到蛋白线(蛋白线又称美人线,是利用可被人体吸收溶解的螺旋栓线插入表层肌肤,刺激皮肤下胶原蛋白的再生)时,提出请一名学员到讲台上演示埋蛋白线的操作过程。因演示时须注射药品,操作后需要向学员收取每根20元的成本价。

两名学员自告奋勇,先后尝试“被注射”。为第二位学员演示时,意外出现了,金老师两次“失误”,一次针头扎穿学员面部,一次则在埋完线后拔针时,有半根连同针头一同拔出,并未成功埋入。

即便如此,两名学员还是自付了10根蛋白线的成本钱200元。

培训期间,记者还在资料袋内的一次性注射器包装袋上发现,“京韩医美”发给学员用于配药和互相试针的器具已在5个月前过期失效。

在拿到一张由“京韩医美”自己印制的“证书”后,8月lO日下午3点,18名学员将紫色的学员服归还助教后,拉着箱子从空军指挥学院招待所离开,赶往火车站、机场。

学员们的微信朋友圈内,预约注射微整形的广告早已发布出去,10天后,将有新一期培训班再开课,新一批“整形医生”也将在4天内速成。(资料来源:《新京报》)

乱象丛生的城市雕塑 篇12

近年来,对于城市雕塑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许多恶俗城雕被斥为“视觉垃圾”、“城市毁容”,浪费公共资源。我们知道,城市雕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它体现着城市的历史地位。文化特征以及精神风貌。它是城市的“眼睛”,是环境的视觉焦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雕热”一直高烧不退。从城市到乡镇,从广场到巷尾,纪念碑雕塑、街头风情雕塑、企业形象雕塑、小区形象雕塑,可谓遍地开花。但其中的作品鱼龙混杂,恶俗城雕层出不穷,这些作品缺乏现代文化信息,不能体现当代人思想情感,甚至诋毁了公众的精神期待。城市雕塑深陷乱象泥潭,究竟谁在为它们埋单?城市雕塑又该如何摆脱这种乱象?

上一篇:仲裁庭的调查取证权下一篇:不锈钢铰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