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互联网

2024-05-24

新一代互联网(精选12篇)

新一代互联网 篇1

一、新一代互联网概念

新一代互联网不是下一代互联网,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是对互联网从不同层面的解读。下一代互联网是指不同于现在互联网的新的一代互联网, 是基于IPV6协议。新一代互联网是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构架、基于未来网络业务应用需求的, 是建造一个新型的兼容多种网络的互联网的架构。它一方面需要思想变革的推动, 另一方面也需要技术上的大发明和不断创新。

新一代互联网是基于全新框架的第三代未来互联网, 需要创造一个新的IP协议版本, 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地址协议。另外, 新一代互联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是为了适应下一代IT网络整体业务的发展和支持, 做出的网络整体的跨时代的升级及变革。其中包括很多特征点, 把这些特征点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二、新一代互联网特征

新一代互联网并不像IPV6一样属于一种完全颠覆性的变革, 而是为了适应新一代网络的需求一种组合。新一代互联网应该比目前的互联网“更快、更安全、更及时、更方便”, 其主要特征有:

1、虚拟性

互联网的核心——数据中心, 网络连接的对象变为由几百台或数千台服务器相互联接起来协同工作的计算单元。互联网的重心开始由物理设备互联的能力向虚拟设备互联的能力进行转移。

2、自动性

在互联网上一切行为开展以面向应用和服务的全新的方式进行组合, 这就要求应用和服务所需的底层架构必须是只能联动的, 具备面向应用的自动化的配置能力。

3、安全性

新一代互联网应该在简单、开放和共享为宗旨的技术优势基础上建立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 提供安全可信的网络服务。

4、多业务高品质的承载能力

未来的网络在技术上能够实现更为严格的服务质量, 从解决方案上来说, 网络会走向针对不同业务的多元化的专业网络, 针对不同的服务质量的要求, 提供更为专业的接入网、城域网、视频网、数据中心互联网络等。

5、物联网就绪

现在的网络已经由传输的角色向一个应用与终端的中间平台的角色迈进, 物联网的本质就是当多种终端接入后, 利用全新的网络平台屏蔽硬件的异构性, 协调终端的工作, 服务特定行业的特定的应用。

三、新一代互联网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协议问题——从IPV4到IPV6以及新兴的IPV9

新一代互联网是以下一代互联网为基础的, 而下一代互联网将面临着从IPV4到IPV6迁移的问题。从技术上来讲IPV4向IPV6的迁移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包括IPV4 OVER IPV6和IPV6 OVER IPV4。IPV4向IPV6迁移是一个循序渐进式的过程, 而且对于不同的网络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IPv6的使用, 有效解决了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 优化了网络各方面性能, 如:提高网络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更高安全性、支持即插即用设备、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等。

IPv6地址升级仅是表面问题, 本质上是TCP/IP协议和域名管理系统向更高一级组织的变迁, IPv6地址的升级是历史必然的。IPv6升级需要与之对称的域名管理权民主化。到2007年初, IPv6协议的基本框架已基本成熟, 并且开始在很多地方得到实践。

IPv6之外, 国内还有人士提出另一种新的互联网协议, 十进制网络, 也就是所谓的IPv9。这种新的互联网协议除了具备IPv6的优点之外, 还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自主知识产权, 对保护国家信息安全性和实现互联网的平等, 建立自主、安全、可控的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 已经开始进行类似于这种全新框架的未来互联网的研究工作, 而且形成了以十进制网络、可信路由等为代表的真正属于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 十进制网络都具备第三代网络也就是新一代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四、新一代互联网发展前景

现有IP地址枯竭也被看作是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契机。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激发起人们无限想象力。未来, 每一个带电的设备都可以有自己的IP地址, 实现物物相连, 从而将信息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起来, 数字化、互联化生活将会普及化。IPv6充足的IP地址支持, 也正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

IP互联是互联网的特征, 互联网将在原有基础上升级, 两代网的切换过渡将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实现无缝连接。当然, 这个过程也将是渐进的, 新一代互联网的真正普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新一代的互联网正向我们走来, 那是一个平等、无所不在、无国界的互联网, 也是一个可以充分支持人际交流、智能、个性化的互联网, 它必将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中心, 成为推动世界和中国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五、新一代互联网发展意义

新一代互联网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在新一代互联网中, 通过IP数据网络来承载各种应用, 真正的数字化时代将有可能到来。

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将会使得IP地址重新分配, 推翻了美国在互联网时代IP地址的霸权地位, 给了大家共同发展的可能与机会。在经济上, 网络体系的变革, 给了大家共同的机会。

对于未来的社会, 网络是一个基本要素, 将对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 乃至国防政治都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给了我们机会与机遇。研制与建设新一代互联网, 对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新一代互联网的最终落成虽仍需要一些时间, 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很多应用需求的解决方法是在完善的过程中就可以为用户带来非常大的业务水平提升, 在向新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 既节约了资源, 又能形成一个有序的演进过程, 保障了用户的基础投资和数据的稳定。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30年前发明的以IPv4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互联网随着IPv4地址库的告罄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考验。为了应对这些问题, 新一代互联网进入了加快建造的时代。新一代互联网是以下一代互联网为基础的, 而下一代互联网面临着从IPV4到IPV6迁移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全球新一代互联网的前景, 分析了新一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介绍了中国对新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及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意义等。

关键词:新一代互联网,IPV6,研究意义,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关键技术.潍坊学院学报2005, 5 (4) .

[2]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技术分析及其应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20 (4) .

[3]新一代互联网协议研究与实践.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 36 (1) .

[4]互联网协议中IPv6过渡机制的探讨.硅谷2009 (18) .

新一代互联网 篇2

【摘要】

物联网现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物联网移动通信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就物联网与移动通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相互融合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对物联网与移动通讯的融合发展做出进一步探索。本文阐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当今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特点,重点研究了移动通信中,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通信传输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管理平台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以期为接下来在此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用互联网思维开启新一代创业之门 篇3

互联网思维体现人类新的时空观,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利器,也促使创业模式随之转变。在传统工业时代,创业往往由社会精英发起带动,广大民众大多成为被动的消费者,制造能力、创造能力固化于厂家与商家之中。在信息时代,创业虽仍需精英们的重要参与,但借助互联网思维,创客空间、车库咖啡、天使汇等新型载体中的创业者们走上了历史舞台,消费大众的主动参与成为制造能力、创造能力的重心,使互联网成为产品创意、价值生发、金融汇聚的宝地。

互联网思维也是推动创新创业的第一推动力。互联网思维已引发创新创业的两波高潮。第一波是将互联网思维用于互联网产业,促成了诸如百度、新浪、阿里巴巴、腾讯等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的涌现。第二波是互联网思维渗透并用于变革各种传统产业。例如互联网技术进入手机制造行业,促使移动通讯的变革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于产业分析与产业预测领域,促使大数据日益广泛的应用;进入金融领域,掀起了互联网金融浪潮并极大变革了传统金融产业;在教育、社区、商务等领域的应用,促使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电子商务的变革升级......这两波创新创业高潮相互叠加,相互渗透,形成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由此开创了创新创业的新时代。

互联网思维具有四大本质特征:一是具有开放、合作、连接一切的精神特质。互联网是面向全世界的、开源的、连接所有人的,从而成为人类知识宝库、资源宝库及社交平台;二是強调参与经济、大众经济。参与经济使生产者、设计者、销售者、消费者达成多向互动乃至协同合一;三是强调点对点的直联(P2P)并形成短路效应。在传统工业时代,从产品到消费者往往由冗长的产业链连接。在网络世界,生产者与消费者实现直连,带来了高通路、高效率及经济社会平等化;四是使大数据成为重要资源。在信息时代,大数据获取与分析成为可能,大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在某种程度颠覆了人们的惯有思维模式。

互联网思维的四大特质催生了五大创业新模式:一是免费模式。互联网产品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经济学规律决定了免费模式的可行性。奇虎360的成功可谓免费模式的典范;二是聚化模式。互联网思维的参与性促使粉丝聚化,粉丝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小米的成功吹响了粉丝经济的号角;三是平台模式。这是借助互联网平台(诸如B2B、B2C等)或创业服务专业平台(来自政府或社会)进行创业的模式。目前已有众多大学毕业生及其他创业者选择平台式创业;四是微化模式。微化模式来自长尾理论,互联网思维使通过满足微化需求进行创业成为可能。淘宝、天猫的众多创业者成为微化创业的先驱;五是共生模式。诸如电商与物流的共生、平台与平台服务者的共生都为创业者带来了丰富的机会。

当然,在互联网思维下,成功的创业模式会层出不穷,其核心在于借助互联网思维寻求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进而开启新一代创业之门。

新一代互联网 篇4

中国煤矿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整体水平远远滞后于其他行业。从煤矿网络发展历程来看, 经历了RS485总线、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几个阶段, 而无源光网络目前在煤矿应用较少[1]。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也经历了从单机、单系统监控发展到建立全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平台。目前, 中国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的矿井基本实现了建立地面、井下1 000 Mbit/s工业以太环网, 统一采用光纤传输方式, 整合传输通道, 并无缝整合各控制子系统, 实现音频、视频、数据三网合一, 通过高速多媒体宽带建立自动控制及综合信息平台, 实现对全矿安全、生产的远程集中监测与控制。本文在全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平台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新一代互联网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Protocol, NGIP) 技术[2]的云矿山建设, 将最新的NGIP技术以及目前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虚拟化技术、云存储技术应用于云矿山的建设, 使系统更加安全、经济、高效。

1 NGIP关键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 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解决方案逐渐分化为数据中心网络和传统基础网络, 使传统单一的网络技术解决方案发生了巨大变化。针对这些变化, H3C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于2011年提出了全新的NGIP解决方案。

H3CNGIP解决方案是面向一系列新的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解决方案总合, 其突出的内涵表现在2个方面[3]: (1) 部署云计算网络, 即云就绪; (2) 虚拟化, 传统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得到改造, 产生新的互联模式, 实现互联革新。整体解决方案从简化复杂应用的角度入手, 将网络功能特性维度划分成3个部分:云联、基础承载网络、物联网。

云联, 顾名思义指的是云计算网络, 也就是云就绪。首先, 在云计算环境的运营中, 对网络有一些独特的需求, 需要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需求实现网络的整体变革;其次是融合大容量的数据中心, 实现高速数据中心升级, 包括40 Gbit/s、100Gbit/s等, 平台升级和端口速率的升级都要兼顾;最后是跨融合网络的智能管理, 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 3个管理层面联动, 使云资源调度实现智能化。

基础承载网络指的是数据中心和用户终端的互联, 在云计算环境下, 更是需要担负云业务的无缝交付。与云联不同的是, 基础承载网络面对更为复杂的网络环境, 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 网络性能的衰减更加明显。鉴此, H3C NGIP解决方案提出了互联革新:无收敛、精细化。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是互联网的拓展。物联网利用射频、无线等各种传感设备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 实现物-物相连、人-物相连, 以对物品、设施、人员进行更有效的识别, 并实时进行管理和控制。物联网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基于NGIP技术的云矿山建设

2.1 云矿山系统结构

基于NGIP技术的云矿山建设将先进的NGIP技术、虚拟化技术、云存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 将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运行和优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部署、控制与管理, 以达到管控一体化, 并最终实现生产的安全、高产、低耗、高效的目的。云矿山系统由物联层、承载网络层、云联层3层体系结构构成, 如图1所示。

物联层:主要采用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形式, 将在矿区地面、井下大量感知机电、环境、人员等信息的传感器接入承载网, 准确进行各系统的检测、监控, 包括温度、转速、振动、电压、电流、功率、CH4、CO、跑偏、烟雾、胶带打滑、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人员定位等传感器[4]。

承载网络层:即矿区地面、井下的以太网。要按照NGIP技术, 做到矿区网络性能无收敛, 首先要改进矿区网络核心, 采用无阻塞交换架构的新一代核心交换机, 满足矿区网无收敛、高性能的目标;其次, 要改进传统的矿区网络架构, 采用基于IRF (智能弹性架构) 技术的端到端矿区网虚拟化解决方案, 消除传统网络性能对分的问题, 保证整网的性能无损失。

云联层:即矿级管理系统。基于承载以太网, 以TCP/IP为协议平台, 利用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实现对全矿安全、生产的远程集中监测与控制, 实现管控一体化平台。

2.2 系统建设内容

基于NGIP技术的云矿山系统将以前独立部署、独立存储的各生产、管理设备等系统统一部署和存储, 合理分配和科学调节系统资源, 并将重要数据进行集中存放和管理, 使各系统方便地集成于一个平台上。具体内容包括:

(1) 使用小型机或服务器组和大容量存储设备, 利用VMware或iMC智能管理中心平台等部署虚拟化环境, 将所有应用配置在虚拟化环境中, 利用热迁移、资源动态调度等技术合理进行资源动态调配, 当某一应用负载压力过大时, 根据既定的智能策略, 自动从其他较轻负载的应用中调配计算资源满足需求, 当负载高峰过后, 该资源又可以被返还, 实现按需使用、随时扩展, 实时满足各子系统的应用需求。

(2) 对目前贯穿于井上井下的高速以太冗余环网进行升级改造, 采用无阻塞交换架构的新一代核心交换机、端到端的虚拟网, 使各现场子系统通过矿区承载网集中整合到矿井生产自动化调度控制中心, 在调度中心可对全矿生产及相关环节进行集中监控, 从而实现包括作业计划、生产调度、资源调度、产能优化、质量管理等各项功能。

(3) 实现对包括原煤生产、通风、电力调度、辅助运输、煤炭运销和地面生产等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以及人事、财务、物质、设备、经营等的管理。具体包括综采工作面系统、原煤运输系统、矿井通风安全系统、矿井供电系统、辅助运输系统、地面生产系统、井下排水系统、辅助系统等, 以及人力资源、工资管理、物质供应管理、机电设备管理、运营管理、经系统容量、优化资源分配、优化系统性能, 使得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既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有利于企业创新和降低成本。

(2) 利用虚拟化技术确保系统高安全性。在云联层, 所有应用都被置于私有云的保护之中, 可轻易实现资源更换、无间断的硬件维护和内部迁移, 一旦底层硬件服务器发生宕机等问题, 应用能够迅速切换至其他服务器继续运行, 确保系统高效、安全。

(3) 网络传输质量提高, 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传统以太网的带宽从百兆、千兆发展到万兆, 但其传输质量没有太多改善。基于NGIP技术的云矿山体系中的基础承载网络把以太网变成一个高质量无丢包的网络, 使物联层、承载网络层和云联层之间能够实时通信, 保证数据交换的畅通, 以使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实时地收集、处理、查询、统计、分析监控数据, 提高管控一体化水平。

(4) 系统具有高互联性和可扩展性。把煤矿各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满足云联层内信息沟通, 增加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性和可扩展性, 建立生产、管理统一信息平台, 消除信息孤岛, 实现煤矿统一信息化调度。

3 结语

经过发展, H3C NGIP技术已实现了云内互联、云间互联和云端互联。H3C目前已经可以提供云就绪的网络平台和虚拟交换平台, 但是还没有大型煤炭企业的应用实例。将NGIP技术应用于云矿山建设, 将极大地提升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促进煤炭企业“两化融合”, 确保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 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孔秀红, 郭文菁.煤矿井下无源光网络的研究与应用[J].光机电信息, 2008, 25 (8) :41-45.

[2]云网络就绪进入NGIP新阶段[EB/OL]. (2012-03-30) [2013-01-11].http://networking.ctocio.com.cn/103/12301103.shtml.

[3]H3CNGIP新一代互联网[EB/OL]. (2012-01-10) [2013-01-11].http://www.h3c.com.cn/Solution/H3C_Technology_Stratagem/NGIP/.

新一代互联网 篇5

三星、LG、索尼、夏普正在布局OLED电视,被誉为“继CRT、LCD、PDP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性新品”。这延续了外资企业在彩电产品研发上一贯的硬件技术升级路线图。可以证实的消息是,上述企业已推出可以商业化推广的OLED电视。而惟一瓶颈则是产品成本的高位。

由于这一产品在硬件技术上的再次革命性突破,改变了人们对于现有彩电的认知与理解,成为外资企业押宝的重心。也将会成为外资企业在今后更长时间领跑全球彩电业方向、掌控产品定义权和市场话语权的新筹码。

与外资企业明显不同的是,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以TCL、长虹、海尔、康佳为代表的企业正掀起一场以“技术加内容,硬件配软件”的互联网电视革命。抛开了外资企业长达3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的硬件技术升级路线图,借助数字化网络优势和终端市场需求,开启一场“以终端为中心、搭建内容平台、整合硬件设备”的彩电业未来发展新路线。

可以期待的是,当前中国版本的互联网电视,以家庭视听娱乐为基点快速向资讯服务、教育内容等环节扩张,并有望整合电脑、手机等其它载体的诸多应用程序功能,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其未来发展的基础当然是以“三网融合为前提,与手机、电脑形成互动而非取代”。

下一代彩电标准之争,其核心正是涉及对未来全球彩电市场格局的新一轮划分和定位。多年来,在这种话语权的较量中,国内企业向来是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被外资巨头牵着鼻子走的尴尬。眼下,中国企业发起的这轮以商业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的路线图,又能否走远并自成一派?答案或许并不清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中国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影响力,将随着中国市场在全球地位的提升而增长。

笔者认为,一直以来中外企业在彩电上的最大差距,并非原创性的技术开发能力弱,而是两者在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即外资企业一直领先中国企业半步,

当中国企业在CRT上具备了产业链整合与创新能力之际,外资企业却在LCD和PDP上掀起了平板时代新趋势。这种不断面临被动参与、被动领跑的尴尬,显然不能再“自古华山一条道”,必须另辟途径。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否属于一种营销层面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换代的最终目的是为技术而技术,还是为需求而技术?如果上述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那么未来全球彩电业的方向,也绝非是OLED替代LED和PDP电视,这只会成为彩电硬件技术的升级路线图。而在彩电市场层面上,必然会是以互联网电视替代现有的单体电视,将电视作为“信息孤岛”变身为“家庭信息整合体”。

正如当前中国汽车企业在电动汽车上的布局相似,抛开我们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在传统发动机汽车上的自主原创性开发,转向生产一种全新概念和模式的电动汽车,抢先一步构建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从而开辟一条完全属于自我的发展道路。

不过,当前,互联网电视功能仍显单一,只是在收看电视之外观看电影、KTV或少量资讯,产品的产业平台和功能亟待开发和扩容。首先,在商业模式上,作为彩电制造商的整合者们,还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去搭建一个更广泛的内容平台,吸引更多的应用软件和程序开发商,形成完善的产业价值链。同时,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态度、上网速度等诸多产业环境,也决定着这一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普及应用。

路很远,但在脚下,期待中国企业掀起的这一轮互联网电视将开启新的产业天空。


关于作者:

争夺下一代互联网 篇6

识互联网“三五”法则

主要观点

互联网得以成功,是因为它遵循了5个技术法则和具有5条成功经验;未来下一代互联网则应着力解决当前互联网上存在的5大基本问题。

孙定: 最近几年,三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相互竞争的技术也很多,但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都拥有自身的强势技术和运营模式。作为中国互联网络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你对未来大的格局有什么见解?

吴建平: 首先想说明的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政府、运营商、学者、产业界等群体的观点会产生差异。但尽管存在差别,有一个事实是大家公认的:即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全球80%以上的信息传输都是依托于以IP为基础的互联网上。

互联网如此强势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两个五”的基础之上的,即5个技术特征和5个非技术成功经验。要理解互联网的精髓必须先从这“两个五”说起。

5个技术特征是指:第一,互联网是分布式分层结构的,各层完成自己独立的功能;第二,它采用无连接的分组交换技术;第三,可扩展的路由技术使互联网具备了无中心、可以无限扩大的优势;第四,分级的域名系统弥补了互联网IP地址扁平的弱点;第五是互联网的通用性,因为它的简单让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而另外5个非技术成功经验也让互联网脱颖而出。首先,互联网不像电、电灯、电话等是由个别人在个别场合发明的,它是政府不断支持的结果;其次,互联网也得益于有风险投资意识的厂商持续地介入和支持;第三,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工程任务组)是一个非常大的开放性国际组织,它以一种务实和联合的态度来讨论Internet架构的发展和技术核心的制定;第四,互联网和实验物理学很相近,它是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各阶段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不像其他技术一代代都分得很清楚;最后一点是,互联网是简单的、可扩展的。

这两个“五点”看起来很普通,但互联网就是依托它们在持续发展的。现在回到你提的三网融合的问题上来,目前从技术角度来看,互联网是完全能提供电信网和广电网的功能的,但后者却不能完全提供前者的服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说目前信息传输的80%都是通过IP网传输的。但谈到三网融合,并不只是技术问题这么简单,它还跟管理体制和若干经济利益集团有关系。

孙定: 你刚才谈到的这5个技术和5个非技术的成功经验我们很认同,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互联网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它的完善速度已落后于发展速度,比如IP地址濒临耗尽、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应用需求期待多样化等。你如何看待互联网出现的这些问题?

吴建平: 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是完美的,问题的出现恰恰能加速互联网的成熟过程。互联网之父Vinton Cerf曾感慨:“现在的互联网已远远超过了ARPARNET当初的任务。” 互联网永远是在不断完善中前进的。互联网的问题同样也可以用5点来概括。

第一是扩展性问题。早期互联网只是连接大型计算机,IPv4的容量是足够的,但到了现在,甚至连非计算机终端都需要获得寻址能力了,在目前的IPv4协议下,现有地址中的80%已经分配殆尽,这明显地制约了互联网的发展。

第二是安全问题。网络社会中安全治理的重要性不亚于真实生活中的社会治安问题,近期网上银行存款被骗、熊猫烧香、灰鸽子事件等与安全有关的网络问题层出不穷。虽然人们也开发了许多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解决方案,但这些都是依托于现在的互联网体系结构来处理安全问题,并没有触及到互联网的底层体系结构。

第三是高性能传输问题。现在的互联网无法提供真正的端到端的高速连接。

第四是实时性问题。以动态视频为例,它对服务质量和传输速度都有比数据业务更高的需求。

第五是移动性问题。随着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信息的需求增加,如果我们把互联网变成移动的互联网,就能达到它更大的目的,IPv6就是将移动的特性作为其整体的一部分来设计的。

互联网只要解决了这5个问题,就会变得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IPv6不是万能的

主要观点

有的人误以为IPv6的网建好了,下一代互联网就实现了,这种思想会导致穿IPV6的新鞋走IPv4的老路。

孙定: 可以看到,第一代互联网的问题日益凸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下一代互联网的试验就在不断扩大,全球都开始了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甚至宣布在2008年要过渡到IPv6网络。IPv6网络的出现,是否能彻底解决你刚才提到的5个问题?

吴建平: 我想澄清的一个观点是,IPv6并不等于下一代互联网,它只是改变了网络层的传输格式,并不是万能钥匙,能打开现在互联网的所有症结。

IPv6必须和2000~3000甚至更多的新的RFC协议一起才能解决刚才提到的5个问题。虽然纯IPv6网是一个巨大的基础平台,在其上才有可能探究和实现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但IPv6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扩展性问题,它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一步必须走扎实。有的人误以为IPv6的网建好了,下一代互联网就实现了,这种思想会导致穿IPv6的新鞋走IPv4的老路。

孙定: 网络安全问题几乎是互联网永恒的话题。你刚才说到的IPv6解决的是地址扩展性问题,但IPv6同时也改变了寻址结构,那么它对网络安全是否也有积极作用?

吴建平: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下一代互联网中的一个重大发现是,在目前的IPv4网络上,只解决数据“到哪里去”的问题,而不管它“从哪里来”,因此黑客可以在数据传播中的任何一点搞破坏,可以用虚假的地址传输数据,而这些数据到了网络里照样能够到达目的地,而犯罪分子就可以逍遥法外。

CNGI-CERNET2(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真实IPv6源地址的网络寻址体系结构”,从体系结构上解决下一代互联网的安全隐患。

对于真实源地址认证的提法,在两三年前大家还不太认可,觉得这不就变成了互联网的实名制了吗?但是现在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真实标识加上物理位置就构成了未来网络社会的安定,在网络社会中,真实地址就是Location,谁在哪里干了什么都一清二楚。

有了对源地址的认证,还有利于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举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比如现在的Email系统,是要经过邮件服务器中转,这就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邮件可能被其他人窃取到。而采用真实地址就可以实现端到端的邮件系统。除此之外,真实源地址还能使精确计费成为可能,并解决实时性和移动性方面的问题。

当然,“真实源地址认证”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安全问题,但它是一个基础,先生了根,才能发芽,才能有更多基于其上的安全应用出现。

中国具备领跑资格

主要观点

CNGI-CERNET2是世界上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它的基于真实源地址认证及IPv4 over IPv6过渡技术都属于国际首创,它证明中国已经参与到互联网核心标准的制定中。

孙定: CNGI-CERNET2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中最大的核心网和惟一的全国性学术网,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纯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它在国际上取得了什么样的影响?

吴建平: 1994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但仅仅两年之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设立了“下一代Internet”(即NGI)研究计划,1998年,我们也及时跟进,开始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建起了CERNET-IPv6试验床。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4年开始,是学习如何建设和应用互联网;第二阶段是逐渐掌握了互联网关键技术,其标志性就是我们掌握了核心路由器技术,摆脱了对别人的依赖;第三阶段是我们主动寻找互联网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及办法,参与制定新的互联网标准规范,这是一个较高的境界。

2003年,中国下一代示范工程CNGI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8部委联合启动。其中,清华大学等25所高校承建了CNGI-CERNET2/6IX项目。

CNGI-CERNET2/6IX项目有四大成果: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了纯IPv6技术、基于真实源地址认证、提出了IPv4 over IPv6的过渡技术方案以及大量采用国产IPv6路由器。该项目有多项重大创新,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基于真实源地址的认证、两代网过渡策略等,都属于国际首创型成果。

IPv6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也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国外很多专家看到我们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纯IPv6网很惊讶,因为这需要巨大的投资,是要完全建立另外一张网,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做到了。我们的雄心就是要努力把中国变成下一代互联网的发源地。

很多人经常问我什么时候能用上IPv6,其实现在就已经在用了,但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简单,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它具有实验物理学特性,因此我想强调,IPv6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结果。

孙定: 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达到了1.37亿,这样一个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应用体系必将产生巨大的网络经济,到了那时候,我国的互联网还需要别国的技术来支撑吗?

吴建平: 如果我们失去了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发言权,我们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别人,因此我们一直在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过去10年里,中国参与的IPv4标准只有3个,相对于4000多个总数来说实在太少了,而且还都是与汉字有关的其他国家制定不了的标准。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上,我们将打破这种格局,争取进入核心协议的制定层面,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基于真实IPv6源地址的网络寻址体系结构”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实审两项,并向IETF提交3项标准草案,IETF决定以此为基础成立专门工作组来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

“IPv4 over IPv6网状体系结构过渡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实审3项、提交国家通信行业标准草案1项。IETF在该技术的基础上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我们已向该工作组提交标准草案5项。

除了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以外,我们还先后开通了CNGI-6IX和美国Internet2、欧洲GEANT2以及亚太地区的APAN等纯IPv6网络的高速互联;CNGI-CERNET2不仅积极参加Internet2的有关活动,而且在TEIN2、APAN等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合作项目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中的国际影响力。

采访手记:“我不去预言未来”

作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络研究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之一,吴建平教授对新技术走向有敏锐的洞悉,但当我们请他预测下一代互联网将在什么时候商用时,吴教授笑言:“我不预言未来。事情要做出来以后才可以宣扬,做成之前,它都始终‘在路上’。” 这让人想起清华大学传承的实干和严谨的作风。

不去预言未来,但他总是高瞻远瞩地去规划未来。1998年,吴建平积极推动并发起国内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吴建平很早就意识到建立纯IPv6网的重要性,有一些“独断”地坚持要建这张大家都认为风险很大的网。

他不去预言未来,因为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吴建平目前在清华只给本科生上很少的两门课。一门是计算机网络原理课,一门是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研讨课,他的课总是爆满。在采访过程中,他常常提到要了解互联网,就要先理解它的根基,基础不牢,要在上面做应用、保安全,都是空中楼阁。清华学子由这样一位“师傅”领进门,他们对网络的领悟应该更透彻。

吴建平非常忙碌,现在还带着20多个博士生,每年要撰写几十篇论文。因此,我们的采访,被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了周六下午。

有些成就,他从来不提,但是人们却时常想起,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吴建平1994年开始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个全国性国家计算机互联网CERNET。2000年主持研制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联合项目NSFCNET,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络。2003年起,参与并推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并承担建设了其中的核心网之一CNGI-CERNET2。与此同时,他还主持攻关研发了我国第一个IPv6核心路由器。他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开始担任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许泳)

专家感悟:创新不能只是自己跟自己玩?

“把国外炒了多年的东西拿过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这不是创新。”

“关起门来造自己的技术,不与国际主流技术接轨,拿出来的东西用不了,这也不是创新。”

对于创新,吴建平教授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搞创新。” 他认为,下一代互联网是国际化的技术潮流,所以必须把眼光抬高到全球化的环境中。“中国不进IETF的门不行,咱们必须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的研究趋势是什么,一定不能走偏路,不能把互联网扔了。任何闭门造车的创新都是固步自封的,那不是互联网的文化。”

“中国是国际的中国,要‘玩’好互联网,就要融入国际技术游戏规则。”吴建平教授很赞赏IETF的文化,那就是“开放、共享、务实”。他说,包括TCP/IP在内,所有互联网的基本技术都是由IETF开发或改进的,IETF工作组创建了网络路由、管理、传输标准,这些正是互联网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反复强调的融合,其实首先就应该和世界融合,要走IETF的“正道”。这种融合不光是技术上的,还有文化方面的。

吴建平说,建设纯IPv6大型互联网的技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这一决策加快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领先于世界其他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也获得了世界互联网研究界的认可与称赞。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是在跟随和学习别人,那么创新精神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我们在下一代互联网上加速赶超并处于领跑地位。

新一代互联网 篇7

目前, 亚太地区已出现IP地址的交易。截至目前, 全世界IP地址仅剩6%, 且有一小部分无法完全分配, 全世界约45亿个IP地址今年接近枯竭。

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介绍说:新一代互联网是一个没有统一定义的概念, 但它肯定是一个与现在互联网不同的网络。核心概念是:既能保持现有互联网优势, 又能解决互联网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的新一代互联网。

新一代互联网 篇8

当今,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ICT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消费品。人们对于更简单、更便捷、更便宜地获得服务的需求, 正在推动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商业模式不断被重新想象, 由企业驱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首席知识官张霞博士表示, 如今的企业运营更强调:直接面向客户, 拓展接触渠道;客户参与创新, 帮助企业获得第一手的客户反馈, 加速产品创新, 从而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贯通业务过程、上下游协作。因此, 这个时代的企业应用表现出新的特征, 即协作加速创新、数据驱动业务、服务遍在按需、产品可信可控、平台支撑敏捷。为了快速满足新一代企业应用的需求, 东软推出升级版SaCa云应用平台和UniEAP业务基础平台, 支撑企业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构建, 帮助企业拥抱互联网, 提高效率、扩大客户范围。

据了解, 东软于1997年开始启动解决方案统一应用平台UniEAP (Unified Enterprise Application Practices) 的研发,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支撑了东软应用软件解决方案组件化、资产化研发模式的转变。此次推出的新一代UniEAP v4业务基础平台能够支撑软件产品线开发模式, 帮助客户实现业务敏捷,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

2007年, 东软为了推动自身向B2B2C业务模式转型, 开始研发SaCa云应用平台 (Secure Social Active Connected Cloudwith Awareness) , 融合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与情景感知技术, 于2009年推出SaCa v1, 支持面向消费者的垂直互联网服务。本次发布的SaCa v2能够支撑企业互联网应用, 应对协作加速创新、数据驱动业务、服务遍在按需、产品可信可控的应用发展趋势。

多年来, SaCa和UniEAP产品共申请55件专利, 拥有35项软件著作权。截止目前, 已经在政府、医疗、制造、电信、能源、教育、金融、交通等领域拥有近2500家客户, 服务于近10亿用户。为了更好地帮助客户采用SaCa和UniEAP构建企业互联网应用, 东软还开发了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组合应用参考架构, 能够快速构建高质量的智慧民生服务、互动媒体服务、物联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以及敏捷开发与动态管理云应用服务, 帮助客户拥抱移动互联网, 实现创新和转型。

东软集团总裁王勇峰在发布会上表示, 东软是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企业,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始终重视知识资产积累,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开发了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 通过技术、业务、管理与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SaCa和UniEAP是东软厚积近20年的两款重要的平台产品, 是东软快速构建行业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的基础, 在过去的17年里, 不仅保障了东软解决方案业务的稳健成长, 也为中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新一代互联网 篇9

在电力配电系统中,母线接头节点由于长期运行在空气中以及受周围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会出现热胀冷缩、表面结垢、氧化或腐蚀,导致接点松动接触不良,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建筑内(如大型厂房、超高层楼宇等),母线槽安装位置人工往往无法监测的情况下,一旦运行中的母线接头出现温度异常过热,将可能导致火灾或重大安全及质量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可弥补的人身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因此我们需要24小时实时准确地监测母线运行过程中接头的温度情况,当接头出现温度异常后及时把预警信息通知相关管理人员,有效预防突发性灾难,减少损失,避免人员伤亡,确保电力基础设施的安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母线日常维护中也运用了各种温度测试设备,如:红外热成像仪、红外手持测温仪等,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在一些大型建筑内(如大型厂房、超高层楼宇等),母线槽安装位置人工往往无法监测。而且传统的人工测温方式需要人工去干预,无法及时反映出节点的温度变化情况,故障预警能力低,无法满足现代建筑智能化安全管理的需求,不断研究开发新型智能母线产品,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工程电器产品中去,满足电器产品智能化的要求,不仅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的“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这一产业政策,也是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对智能电器产品的市场需求,更是现代物联网技术发展应用的必然趋势。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一代智能母线系统

物联网是将各种物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物联网是一种通过各种信息标示和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将物体连接成网,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最终实现物体的实时、智能化管理的网络。物联网技术已在产品信息化、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工业领域等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人们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在汽车行业,物联网汽车、车联网、智慧汽车等逐渐兴起,为汽车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在钢铁、电力、化工、纺织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物联网技术有效地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节能减排。

本文提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一代智能母线系统是将建筑内各种母线、插接箱的运行信息(如节点温度、电流电压等)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和判断。系统需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该智能母线系统的配置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架构

由图1可以看出,该智能母线系统利用智能接头单元及插接箱安全监测终端采集母线槽与母线接头的温度,并通过智能网关系统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的交互,实现对母线的监测与控制,系统数据的处理分析由云平台实现。以下将对智能接头单元及插接箱安全监测终端、智能网关系统和系统云平台等功能模块进行介绍。

3.1 智能接头单元及插接箱安全监测终端

智能接头单元主要用于实现母线槽温度检测、无线自组网通信,其硬件构成如图2 (a)所示;插接箱安全监测终端主要用于实现插接箱与母线连接处温度监测、断路器电力信号检测、无线自组网通信,其硬件构成如图2 (b)所示。

由图2 (a)与图2 (b)可以看出,智能接头单元采用DS18B20+MCU (MKL1X系列)+470M RF无线模块+电源模块的设计方案;插接箱安全监测终端采用DS18B20+MCU+470M RF无线模块+485通信方案+电源模块的设计方案,可以看出,智能接头单元与插接箱安全监测终端在设计上具有相同之处:

(1)两者的温度探头中均集成了DS18B20,它的测温范围为-55℃~125℃,分辨率最大可达0.0625℃,误差为0.5℃左右。采用一线制与单片机相连,减少了外部硬件电路,具有低成本和易使用的特点。一线总线将独特的电源和信号复合在一起,并仅使用一条线,每个芯片都有唯一的编码,支持联网寻址,简单的网络化的温度感知,零功耗等待等特点。

(2)均采用了470MHz RF无线通信模块,该模块是低功耗分布式无线移动自组网模块,工作在免费频段,最大发射功率为10mW,发射电流为33mA,接收电流为20mA,休眠电流为0.5μA,工作电压2.0~3.6V;RF调制方式为GFSK,波特率500kbps~1.2kbps自适应,1个基本信道和1~16个辅助信道(跳频),内嵌无线移动自组网mesh协议。穿墙性能,实测可垂直穿透3~4层楼板,至少支持200个节点。每个RF模块本身具有一个唯一ID号,通过此ID与本产品安装位置的匹配,实现平台上温度探测点的定位。

(3)均采用了MKL1X系列的MCU,该MCU主频达40MHz,功耗极低,可带多个串口和IO。其中,智能接头单元的具体实现过程为:MCU通过串口与RF模块进行数据通信、通过IO口实现DS18B20的单数据总线通信、提供2个LED状态显示;插接箱安全监测终端的具体实现过程为:MCU通过串口1与RF模块进行数据通信、MCU通过串口2和RS485收发器与断路器进行数据通信、通过IO口实现DS18B20的单数据总线通信、预留2个LED状态显示。

(4)两者均设计了电源模块,其中,智能接头单元的电源模块选用5V/5W的优质AC-DC变换器;插接箱安全监测终端的电源模块设计为2路隔离输出,其中24V/5W给断路器供电,5V/5W给设备供电,整机功耗控制在10W之内。

与智能接头单元不同,插接箱安全监测终端增加了485通信方案,主要用于实现断路器电力信号(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量、谐波畸变率等参数)的检测,MCU通过485接口读取相关数据。

3.2 智能网关系统

智能网关系统主要用于实现RF无线数据通信、LAN数据上传及设备管理。其硬件构成如图3所示。

该网关系统采用Freescale K60系列为核心的嵌入式CPU,采用高达100MHz的ARMR CortexTM-M4内核,其性能可达到1.25Dhrystone MIPS per MHz,同时可选择浮点单元,IEEE 1588以太网,USB 2.0 OTG,加密和篡改检测,具有极好的性能,环境温度为-40℃~105℃,主要用在工业应用场合,如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等。此外,K60集成了以太网控制器,采用KSZ8041NL作为外部PHY,电耗只有150mW,且具有6kV的针对快速以太网收发器的业内最高静电放电(ESD)保护功能,物理接口选用集成网络变压器的RJ-45。

与智能接头单元及插接箱安全监测终端相同,智能网关系统采用470MHz RF模块作为无线通信模块。

为保证连接的可靠稳定性,采用有线网络实现智能网关系统与平台PC主机的连接;如果有特殊需求,也可通过外置WZ-FZ AP来实现无线通信。此外,一些报警信息可通过3G方式发送给管理员,但出于成本考虑,推荐配置于服务器,与平台端搭配使用。

3.3 系统云平台

云平台负责管理智能母线槽系统上报数据,并提供给用户各种直观管理功能。主要实现三大部分,如图4所示。

(1) Web管理模块

Web管理分为用户管理、区域管理、监控点管理、实时显示、统计查询等五大功能,如图5所示。用户管理用于平台用户的增加、删除及权限的管理等功能。区域管理用于区域机构的分级和管理,支持4个层级以内的区域管理。在本地监控中心配置好本地区域组织后,可通过数据同步的方式,上传给云平台监控中心。监控点管理用于管理本区域内的各个监控点,增加监控点时必须选择相应的区域。实时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各个监控点的状态,包括温度、电压、电流等数值,当发生监控点的数据异常时,相关的点会显示红色。统计查询功能用于历史数据的查询,报表统计等功能。

(2)核心数据处理模块

核心数据处理模块负责整个平台软件的数据接收、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存储和平台间的数据转发功能,如图6所示。每个监控点可管理多个传感器节点(最多128个),每隔一段时间(如20s),监控点主动连接平台服务器,连接成功后把所属传感器节点的信息打包发送给服务器,然后服务器把传感器节点信息存入数据库,最后断开连接。监控点与平台服务器的连接是TCP短连接,这样就大大节省了用于维持长连接所用的资源(IO、内存和CPU等),特别是连接数比较大的情况下。整个平台功能分为三个部分:数据库连接管理、平台级联、数据分析和报警处理。

(3)平台级联模块

平台分为本地监控中心和企业云平台监控中心,通过平台级联模块进行两级平台间的数据交互。平台级联方式可配置,配置选项包括是否开启级联、上级平台IP和上级平台端口等,一旦开启级联方式后,本地平台服务器立即采用TCP通信的方式连接上一级平台。连接成功后,当本地平台收到监控点发送的数据后,复制一份数据上传到上一级平台。上一级平台的功能与本地平台的功能基本保持一致,唯一的区别是上一级平台的数据量更为庞大。

4 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一代智能母线系统是一种在母线工作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测母线工作状况的,安全、可靠的新型智能化系统,该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实时性强、可靠性高、智能的分析预警、GZS显示等多个特点,应用时可以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人力投入,大大提高故障发生时的应急响应速度,有效地降低人身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与多领域的应用以及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该系统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庆杰,许志红.封闭式母线槽温湿度智能监测系统[J].低压电器,2012,12

[2]李曙英,周根元.基于无线的高压母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32

[3]王茂军.高压母线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7

[4]谤辉,董德存,欧冬秀.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智能交通[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1

我国的下一代互联网 篇10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下一代的互联网示范工程项目主要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导的, 是由中国工程院、科技部以及教育部和中科院等八部委员联合会于2003年酝酿并启动的。下一轮互联网竞争, 对中国来讲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 因为中国会利用自己所特有的优势, 把技术开发放到第一位, 并以此实现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2 国内在下一代互联网取得的最新突破

下一代互联网主要是指不同于现在互联网的新一代互联网。在速度上, 比现在的互联网快1000倍以上。传输速度更快, 使用更安全, 在下一代互联网的支持下, 高清会议的系统就会从一两路变成可以支持成千上百路等, 这样千家万户都可以使用该高清系统, 以此保证效果稳定, 相对而言也非常安全。

我们在目前使用的第一代互联网基于IPv4协议, 可以提供的IP地址大约是40多亿个, 但是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IPv4的地址已分配殆尽。其中, 下一代的互联网由于使用的是IPv6地址协议, 它所采用的是128位编码方式, 这就使得互联网地址资源非常的充分, 因为任何一个电器都可以成为网络的一个终端;另外, 下一代互联网能够更加具备安全性, 更好地解决现代互联网不能解决的数据来源不足的问题。

在未来的互联网的世界里, 所有的数据分组怎么来又怎么去都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这样的话, 在网络上所表现出的行为都是显而易见的, 对互联网的可信度也将大大提升。

在2003年中国正式启动下一代的互联网示范工程。在短短这5年的时间里, 中国自主建设的下一代互联网已经有了近百万用户。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下一代互联网, 大规模网络为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阶段总结和成果汇报大会”的会议上明确指出, 中国在进行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时候, 之所以能够得到重大的突破, 主要就是因为我国已经建立了6个核心网络, 55个城市建立59个节点, 以及北京和上海两个国际交换中心的网络和273个驻地网的IPv6示范网络等。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示范工程, 也有很多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研究, 开通了基于IPv6的奥运官方网站, 如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等, 主要依据6大核心网, 先后布置了与产业化相关的130多个项目, 其中参与的企业取得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 共同申请了国内专利619项, 国外的专利5项的有十多家。达到国家标准成果4项以及提交国际草案等10多项等, 其中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所提高的行业标准为10项。

3 国内下一代互联网发展需发力IPv6技术

下一代互联网过渡计划与时间表, 以此抢夺IPv6的发展制高点。我们可以根据中国所制定的发展对下一代的互联网的线路图和时间表进行研究, 使新建网络到2020年能够全面普及IPv6, 全面支持IPv6。

通过观看全球的发展, 不能发现到2012年IPv6将全面部署于全球商业的重要的一年。其中, 到2012年6月份, 全球共有199个国家申请了IPv6地址, 其中已经分配使用的数量也相当于IPv4地址的17万倍。截止到目前为止, 包括谷歌、雅虎以及腾讯在内的77家运营商所使用IPv6进行商业服务。全球共有三千多家的网站提交了想使用IPv6的商用要求。其中, CNNIC在7月份的报告显示, 中国的IPv6地址的数量已经提高到全球第三位, 使用量增至到12499块/32, 仅次于巴西的65728块/32和美国的18694块/32。

我们在IPv6整体的部署上不难看出, 我国IPv6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在IPv6网络的设备层面上不够成熟, 但是IPv6网络在终端以及芯片等方面的多个环节的领域技术力量上存在相对的不足, 就会导致IPv6在商用过程中受制于人的情况出现。

4 IPv6研究多年商用缓慢

由于我国在IPv4使用上属于后来者居上的状态, 因此也就导致IPv4在IP地址分配上存在严重的供需不足。我国在1998年开始就对IPv6进行试验, 以求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之地。到了2003年, 我国开始建设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示范工程 (CNGI) ,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在一定阶段取得显著效果, 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IPv6网络,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地保障了中国运营企业在IPv6网络上的发展。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 在整体上我国的IPv6网络发展速度缓慢。主要原因如下, 清华大学的吴建平教授曾经表示, 中国在针对下一代互联网上的研究, 尤其是对技术上的研究成果, 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是最后还是转到产业的发展上。

全球IPv6在测试中心所提供的数据上显示, 截止到2012年12月26日, 全球共有1978个网站通过IPv6的Forum Enabled www Logo认证测试。其中, 中国地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就以577个的使用量位居全球第一的位置, 其使用量是第二名获得数量的近三倍之多。但是, 在通过认证的这577个网站中, 教育网就占据525个, 占总认证网站数量的90.99%之多, 而商业网站所占的比例就显得很低了。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 美国的IPv6的用户数量以及网站内容和网络产品等方面一直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因此, 美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网络硬件以及软件厂商等网络运营商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 以此提高自己的产品级别, 便于更好地支持IPv6。

我们根据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的 (APNIC) 数据显示, 截止到9月19日根据用户方面, 美国共拥有4193587个IPv6用户, 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用户数量。然而在IPv6产品方面, 美国厂商拥有最多的获得IPv6论坛进行的一致性测试和互联网操作测试方面的IT产品, 包括思科、惠普和Juniper在内的美国公司已经有425个网络产品通过IPv6相关认证。

据相关人士分析透露, 近十几年, 国内的IPv6产品产业之所以没有快速发展,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的动力不足, 政策扶持度不到位所造成的。根据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副院长赵慧玲的相关介绍, 我国网络从IPv4向IPv6转型, 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能解决的问题, 主要还涉及到支撑、管理和计费等多个系统, 因此需要我们综合考虑。

5 多个环节国内存短板

国内厂商积极发展IPv6技术。主要是因为国内的IPv6承载网络设备等关键技术已经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由此看来, 国内网络设备企业基本实现了与国际的同步发展, 国产品牌华为、中兴等中国IPv6设备厂商拥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并在全球市场中获得良好的竞争位置。

据了解, 我国网络设备供应商, 积极开发大量的IPv6承载网络设备, 主要是为了取得实际性的部署考验, 以此增加更加丰富的经验。

我们通过专业认识的分析, 可以看出我国的IPv6产品目前主要集中于网络设备的领域中, 但是很少涉足终端、芯片以及协议栈、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等产品的开发中。

中国移动研究院一位姓李的人士表示, 国内企业在IPv6终端设备等大量安全设备等研发方面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在IPv6终端设备方面, 一些国产品牌开始涉足IPv6终端产品开发, 但目前支持IPv6的产品数量却少之又少。主要是因为国内的终端厂商没有真正意义上熟练操作系统、芯片以及协议栈等核心技术。我国在IPv6网络的建设上没有真正走向成熟, 因此在进行规模应用的时候, 就会面临终端匮乏的尴尬局面。

在进行IPv6软件系统设计研究的时候, 我国的IPv6技术无论是在开发环境、中间平台、编程开发环境、数据库软件, 还是应用服务器软件等领域都是一片空白。由于, 我国从IPv4向IPv6的阶段过渡的阶段, 必然要大规模的采用国外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因此一旦有软件出现问题, 我们就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去弥补出现的漏洞。

在标准方面,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刘多介绍, IPv6核心技术与标准已经成熟。我国IPv6标准整体上仍处于跟随国际标准的地位, IPv6标准进展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国内标准在网络协议、设备标准等方面已能满足国内IPv6网络建设需要, 但在过渡类标准、应用类标准方面尚未完善, 需要重点研究。过渡类标准中, 双栈和隧道技术已经成熟, 翻译标准尚不成熟。”

6 结束语

3CPP决定以IPv6为基础构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作为潜在移动通信用户最多的中国, 没有任何理由将这样巨大的市场机会拱手让人。IPv6同时也是话音、数据和视频三网融合的纽带, 三网将以IPv6为基点融合在一起。有专家指出, 现实需要、国际差距、诱人前景是加快中国IPv6商业化进程的三大理由。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 把下一代因特网放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制定整体的和长期的发展战略, 整合各方面力量, 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与研究建设力度。随着我国IT业竞争机制的改变, 运营商开始由单纯的规模竞争走向业务服务水平的竞争, IPv6以其诸多优势和应用能力, 必将成为构筑下一代网络的重要基础。

摘要:介绍了我国的下一代IPv6的背景、技术优势、标准化进展和发展方向;简述了IPv6应用现状和前进中的障碍, 提出了我国发展IPv6技术的策略。指出随着应用技术的完善, IPv6在下一代因特网建设中具有远大的应用发展前景。

关键词:下一代互联网,IPv6,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朱伟, 聂秀英.国外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试验的新进展[J].电信网技术, 2009 (04) .

[2]汪斌强, 邬江兴.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分析[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9 (01) .

下一代互联网与未来生活 篇11

因特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它本身也是和ICT(即信息通信技术,下同)息息相关的。因特网的一个基础就是开放性的架构,能够使不同的方面参与其中。我们定义了界面和协议,能够使网络当中的各个计算机能够被联系起来,包括一些设备,以及网络本身的连接。

我们现在看到了高速联网的各种各样的好处,高速联网也是和光纤通信技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光纤的部署非常贵,在农村地区不是经济的选择。而移动通信,包括地面通信和卫星通信,则都能够使边远地区获益。

今天,手机技术不断革命,语音通信、2G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3G技术对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因特网的传播对于一个国家GDP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的因特网用户数量是在国际上首屈一指,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

移动因特网的能力是无穷的。有了移动因特网,未来的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了解最新的经济、政治发展动态,天气、交通等等,各方面的信息他们都可以实时掌握。同时,它也可以在设计、建筑等各个方面帮助人们更好地工作。我们都知道GPS(全球定位系统),它可以使大家很容易找到身边的朋友,或者知道你自己在哪,同时也可以让父母能够更好地去监管自己年幼的孩子。

同时,宽网接入和移动技术已经使我们的商业不断朝前发展,未来的因特网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每周7天24小时的全面覆盖,人们使用因特网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这对我们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全球性的大企业,他们可以在这样的大潮中获益。所以说因特网能够带来的好处的确是无穷的。

如何在因特网当中更好地管理信息?这个话题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在未来的十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更关注网络和基于网络的沟通。

比如说在出版业,现在电子报纸、电子出版物非常好用,只要一按就可以看到很多的信息,而且在以后也能够随时调看这些信息。这正是基于架构的开源技术,使用了CNII的处理系统。 CNII这个所谓的数字目标构架,在电子出版物方面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它在信息管理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比如说所有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像病例、财务的情况等,这些其实也都可以用这样一种真实数据储存的方法,能够被处理和非常方便地被调用。这就是我所在的美国全国创新联合会所推动的关于信息管理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网络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方面的一些问题。

如何在未来更好地发展ICT?可能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来部署一个有效的信息基础构架。我们应该以更加整体的布局观去布局所有的基础架构,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而言,对全球也是这样。我们需要动用社会的所有支持和技术,更好地提高ICT的基础架构的发展。另外我们也应该去发展系统和基础设施,它们本身也应该具有智能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操作,能够更好地影响周边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市民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也能够通过这个网络更好地预测将来的一些重要事件,依赖这样的网络去解决现今的一些问题,或者是消除一些发展方面的障礙。

新一代互联网 篇12

1新一代校园一卡通介绍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物联网的广泛使用,高校中校园一卡通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光,可是每个学校在系统的使用以及规则上存在着严重的区别,使得每一个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门槛,不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在这个背景下,学生需要拿着各种卡进行校园生活,比如饭卡、浴卡、电话卡、借书卡等。这么多卡的使用给学生及学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新一代校园一卡通指的是学校中每一个学生以及老师手拿一张卡就能够代替所有卡的功能,在学校自由的使用,从而实现方便、快捷的校园生活。

2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简要分析

物联网简单的说指的就是物与物之间相互连接的网络,这一网络系统是利用RFIT以及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红外感应系统,根据相关的要求,以及网络技术将互联网与物品进行连接,以达到交换信息、联络通信的效果,物联网的发展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以及科学的定位监督。物联网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感知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通常情况下在学校的使用过程中主要运用到以下几种技术:

2.1无线传感器技术

大家都知道,截止到现在为止很多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时候使用的都是数字模式,他通过传感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信息模式的转换,这种方式的传递能够帮助物联网更好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2.2 RFID技术的应用体现

RFID是进行数字信息感知的重要技术体现,很多时候人们又将他称作为射频识别技术,他通过射频信号借助空间内电磁反应进行无线的信号传输,然后根据信息的情况,反映出实际代表的事物。因为RFID不需要进行实体的接触就能够传播信息,并且识别信息,而且它具有很强的智能性,以及可靠性,能够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并且能够保证工作的准确性以及精确性,可以进行快捷、高效的信息传输。所以,由此可见这一技术在物流管理以及信息是别的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新一代校园一卡通系统中所运用到的学生及教师身份的识别,并且在进行支付以及相关系统的管理都需要这一技术做支撑。

2.3智能嵌入式技术在校园一卡通中的体现

智能嵌入式技术指的是将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还有网络相互连接,这种技术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信息的应用,以计算机的系统为基本条件,并且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以及硬件系统都能够进行处理和调整,为的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并且降低成本。这种智能嵌入式技术的系统占用的空间比较小,反映的速度比较快,所以在大学校园一卡通中应用起来十分的便捷。

3新一代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和介绍

3.1一卡通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体现

在物联网环境下的新一代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一种智能性、高科技、开放性的系统。其设计的时候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服务范围:第一点,进行人体身份的辨认,主要包括考勤、进门等各种身份验证的功能;第二点,主要是在校购物消费的功能,包括缴纳水电费、学校食堂就餐等;第三点,多种功能混合使用,主要有在校上网的使用,以及图书借阅等身份的验证还有学校进行收费的系统功能。

3.2校园一卡通电子支付平台功能

伴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学校管理逐渐走向科学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的时代,电子支付成为了新一代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的主要体现。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功能在学校内进行购物和消费,其中还包括缴纳水电费、交纳学费住宿费等等。这种功能是学校通过pos机等消费终端,实现的一种将钱财进行转移的功能。这篇文章所创建的电子支付平台,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银行转账系统——身份确认系统——人工缴费系统等等。

而且如果细化的对电子支付平台进行分析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3.2.1创设校园一卡通管控中心以及管理系统

新一代校园一卡通的管控中心指的是综合性的前置系统,这一系统通过安装系统加密的卡片,安装上读卡器,以及校园一卡通的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办理校园各种业务的综合性的系统。这个管理办理业务的平台就好比一个银行的工作人员,帮助学生进行卡的开通,办理,以及进行持卡人的身份识别还有信息的管理和保护等等。从而使得校园一卡通实现综合性的管理。

3.2.2确认个人身份的管理识别系统

建立个人身份的管理识别系统需要安装身份前置机,这一机器能够在识别身份之前进行个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再通过网络的连接实现身份的认证以及与校园一卡通进行信息的同时管理,从而维护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3.2.3银行转账系统的使用

银行转账系统的使用,是通过自动转账终端与银行转账系统连接,这个系统能够真正的实现学生校园卡想银行付费的功能,而且还能够向学生提供,卡内账户余额查询,存款,以及校园卡账户密码修改,挂失等多种功能,这一功能使得银行转账系统实现了银行卡的功能。

3.2.4以太网POS机与人工充值系统

该POS机是为零散型消费提供服务的终端设备,这一系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卡内的充值和购物,还可以通过内置的打印机打印各类报表.而人工充值系统是银行转账和圈存系统的补充。主要实现在综合业务系统或该POS机上的手工充值功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3.2.5信息查询管控系统,对信息进行实时管控

信息查询管控系统,需要安排设置查询信息的前置机,为的就是实现信息的全面查询。这一信息查询管控系统能够与校园卡进行连接,并且能够对学生个人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查询,为学生提供信息通知以及系统密码修改的服务。信息查询系统支持网上查询、触摸屏查询及电话查询,持卡人可用浏览器进行各项查询服务。

3.3考勤门禁系统

考勤门禁系统是对学生进出某一个场所进行身份验证的一个系统。比如学生进入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地方,通过刷卡进入,然后系统根据学生刷卡的数量对进入到这一区域的学生或者是老师进行人数的统计和科学的管理,通过这一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的防止外来人员的进入,减少危险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校的安全管理。这个系统的使用人员主要有学校的老师、学生、门禁系统的管理人员等等。门禁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系统:门禁考勤控制器读卡器、感应卡考勤系统等。

学校的门禁考勤系统能够保证学校的师生正常的出勤量,对学生以及老师每一次正常刷卡进行数据的统计和生成,为了方便信息的查询。

3.4超市消费管理系统

消费系统是新一代校园一卡通的重要功能,超市的消费管理系统能够用来支付学生在校园中购买物品的费用。通常情况下,包含消费POS机以及校园卡等。超市消费系统要想实现正常的运行需要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其中商务网关就实现了将系统中心的数据与学校内部各个超市信息的联通,然后借助TCP/IP协议真正的做到与学校的综合管理处的信息连接和传递,然后利用RS-485通讯方式与消费POS机组成商务子网,只要学生手里有一张校园卡就能够在学校进行刷卡消费,并且在交易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零钱的找兑。这样的消费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十分快捷方便的消费付款环境。

4结语

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新一代校园一卡通系统承载着巨大的信息,并且利用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将学校与银行相连接,真正使得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境界。不可置疑的,新一代校园一卡通的实施真正的方便了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的生活,达到了校园管理智能化、科学化的目标,为以后学校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科学日趋成熟,其强大的计算、储存功能已经被深刻的了解认识,它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现在高校的网络系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校园的管理模式逐渐提高到系统化,多功能、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下面本文就对校园一卡通的设计以及发展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高校,物联网,校园一卡通,设计

参考文献

[1]郁春江,等.校园一卡通门禁学生考勤系统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2).

[2]叶镒娟,等.基于智慧校园的下一代校园卡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5).

[3]肖文雅,姚红星.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3(04).

上一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下一篇:岩溶地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