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汽车

2024-09-20

新一代汽车(精选7篇)

新一代汽车 篇1

汽车灯具是汽车的眼睛, 时髦的汽车灯具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 最能体现汽车的品位, 越是个性化车、高档车, 越注重车灯的设计及品质。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灯具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越来越先进的灯光照明技术在汽车灯具上得到了更多的运用。如今,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s) 被称为是第四代的汽车光源, 与传统的光源相比, LED光源具有寿命长、响应时间快、能耗低等卤素灯和氙气灯无法比拟的优点。

LED也被称为发光二极管, 它是将电直接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LED光源的发光表现接近单光光色, 受电压的影响比较小, 响应时间很短。在汽车上如作为刹车灯光源使用, 将会使后面车辆的驾驶者能更快察觉, 这也意味着车辆获得了更长的刹车距离。它的使用寿命较长, 一般可以达到5万~10万小时, 而普通的卤素灯泡仅为150~500小时, 两者的差距可见一斑。其发光效率为普通卤素灯泡的5~8倍, 而能源消耗又很低。有研究表明, LED光源作为车外信号装置如刹车灯、转向灯、后雾灯等, 其能源消耗可以减少86%。LED光源的信号灯系统只需非常小的安装深度, 同传统的光源相比安装深度可以减少80毫米左右。这一点对于汽车造型和内部零件布置具有重要意义。由于LED系统中, 既没有需要经常更换的部件, 也没有运动部件, 因此机械稳定性好, 耐震性也好。

LED光源的上述诸多优点满足了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豪华、节能、环保与多功能等多方面要求。虽然LED有以上那么多的优点, 但是由于LED作为光源其造价较高, 因此, 其在车辆上多作为信号灯运用。作为车辆前照灯照明, 由于受到技术以及LED性价比的约束, 很多灯具厂商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相对较少, 因此, 在业界鲜有以全LED为光源的前照灯出现。

LED在汽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车外、内灯、照明与信号灯等均可采用LED光源。

LED在汽车低照度照明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仪表板背光照明、操作开关、阅读灯、示宽灯及牌照灯等, 这是汽车制造商最早将LED应用于汽车, 同时也是目前LED在汽车中应用最多的部分。汽车内部的显示, 如仪表盘, 过去主要采用白炽灯或真空荧光 (VF) 来提供背光, 后来出现了用CCFL作为背光源的显示板。随着LED技术的不断进步, LED已经取代传统光源组合到背光照明中。从仪表盘到整个娱乐、导航、行程计算及信息中心控制显示等, LED几乎无处不在。

LED在汽车内部的照明主要包括一般照明用顶灯、阅读灯、美容化妆灯及门锁灯等。其达到的目的是提供放松和友好的和谐气氛, 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改善和提高舒适程度, 帮助驾驶员能得到大量可读和清晰的信息。

汽车信号灯主要指刹车灯、方向灯和尾灯, 对其照度和颜色都有明确的规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LED开始进入到汽车产业。我国第一个LED车灯是桑塔纳2000型轿车的高位制动灯, 它由上海汽车电子工程中心和上海小系车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并于2000年通过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认证而投产。迄今为止, LED在汽车上的应用除了仪表LCD面板背光照明外, 最流行的当属中央高位刹车灯, 目前已有80%以上的欧系和日系汽车安装了LED中央高位刹车灯。2004年, 法国富奥公司开发了LED高位刹车灯, 还有LED尾部信号灯功能, 包括停车灯、后小灯、转弯指示灯、雾灯和倒车指示灯等。到2010年, 绝大部分汽车尾灯照明将采用LED, 包括倒车灯和牌照灯在内。2000型凯迪拉克和S级奔驰车上, 后灯 (尾灯、刹车灯和转向灯) 全部使用了LED。新奥迪A8轿车侧面转向灯、行车灯、刹车灯和转向灯等, 也全部使用了LED。目前, 国际上新款式高档轿车, 如凯迪拉克、宝马、丰田、奔驰和福特等, 都装配了五彩缤纷的LED灯具。

前照灯是汽车在夜间行驶时照明前方道路的灯具, 是保障汽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之一。前照灯的照明距离越远, 配光性越好, 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也就越高。汽车前照灯发出远光和近光两种光束, 其中远光在无对方来车的道路上, 确保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安全, 远光应保证在车前100米或更远的路面上得到明亮而均匀的照明。在全部汽车LED灯具中, 最难也是最后投入使用的则是车头前照灯。目前, LED前照灯都是用在一些车展的概念车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LED前照灯还处在研发阶段, 预计在10年之内将会在普通轿车上被比较普遍地采用。

LED这种新光源, 对于汽车前照灯的形状和排列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利用LED体积小这一优势, 可以大幅缩小前照灯整组灯具的体积, 让出一些宝贵的空间给其他相关装置。现有的卤钨灯或HID灯灯具总长约30厘米, 而许多概念车上的LED灯具只有12.5厘米, 而且可以在造型上突破传统灯具的圆形设计。由于LED采用模块化设计, 从造型上看, 前照灯设计给人们以全新的视觉冲击。使用LED作为前照灯, 不仅颜色识别性比卤钨灯等老式灯高, 而且由于老式灯只有一个光源, 难以扩大照明区域, 而LED灯具有多个光源, 由此可使照明区域扩大。

汽车灯具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光源的出现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改善, 经历了燃料照明、白炽灯、HID灯到如今已步入第四代LED照明时代。随着人们对汽车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 LED作为设计和装饰用光已然成为一种未来的大趋势。

LED作为功能性灯光已经被运用到汽车上一段时间, 目前, 设计师们正在想方设法地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LED之所以受到如此厚爱, 是因为相对白炽灯其能耗方面要低一半, 与HID相比它具有更好的温度特性, 能够瞬时达到最大亮度。更重要的是LED的寿命要远远高于前两者, 一般为5万~10万小时。按照每天使用2~3个小时计算, 基本上在一辆车子的有生之年是看不到它坏了。

揭开下一代汽车的面纱 篇2

阵容强大

洛杉矶车展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Terri Toennies表示:“我们将场地扩大到JW万豪酒店,这样就能容纳1500个座位、60000平方英尺的展区,以及几十个会议和接待区。如果不扩大场地,就无法很好地同时满足展览和接待的要求。”

本届展会将有超过25位演讲嘉宾阐述他们对汽车行业的构想,而苹果、微软、英特尔和高通等领先技术公司以及其他众多发展迅速的技术创新者正在与汽车行业密切合作。来自 Google、大众汽车、大陆集团、Movimento、Redbend、J.D. Power和Pebble等公司的权威专家将来到洛杉矶,共同探讨汽车行业最关键的问题并揭示未来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的展会主题由CCE咨询委员会选定,涵盖如自动驾驶汽车、汽车共享、网络安全、3D打印和无线更新等主要热点问题。

此外,CCE参加者还将在JW万豪酒店看到最新的汽车创新成果,届时30多家公司将演示各自的最新解决方案和产品。参加本届展会的公司包括Auto Alliance、Covisint、伊莱比特、佛吉亚、佳明、Global Automakers、毕马威、Mojio、安吉星、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QNX、whiteCryption、Wind River及数十家初创企业和应用开发商。同时,多场汽车技术新闻发布会将于2015年11月17日在展区举行。

内容丰富

洛杉矶车展与CC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isa Kaz表示:“汽车厂商和技术厂商间的合作,加之成千上万颠覆性的初创企业的崛起,这让一个聚焦汽车行业的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与这个迅速变化的行业之间的联系。”

作为洛杉矶车展“媒体与交易日”的一部分,CCE是备受赞誉的会议和展销会。本届CCE将云集创新者、制造商、未来主义者和具有影响力的人士,来进一步融合技术与汽车这两大领域。2015年11月14日~15日举办的CCE活动包括Mojio黑客马拉松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车联网讨论会。2015年11月16日晚举行的欢迎招待会将在JW万豪酒店为CCE 拉开帷幕。2015年18日~19日将在洛杉矶会展中心举办洛杉矶车展的媒体与交易活动。

新一代电动汽车智能车载终端设计 篇3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已逐渐开始进行建设,从而为电动汽车的运营提供支撑。在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中,为了实现动力电池实时信息展示、车辆及电池位置信息展示等功能,需对动力电池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同时,充换电站也需对前来进行充换电的电动汽车进行合理有序的充电导引。这些功能都对车载终端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需要实时采集电池信息,还要与管理系统及站内设施进行通信[1]。

对于电动汽车用户,车载终端应能像市场中普通的终端产品一样实时显示当前剩余电量,并在电量过低时进行报警提示。此外,现有充换电站的建设仍在进行,站点覆盖面积较小,用户充换电不便,因此车载终端还应具有最近充换电站(桩)位置导航功能。

本文根据对电动汽车车载终端的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了一种可以全面满足管理系统、充换电站及用户三方使用需求的电动汽车车载终端。

1 车载终端研究现状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设计基础来源于传统车载终端[2],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盟15个成员国就制定了相关法规,规定客货运输车辆必须安装和使用车载终端。日本全国有7 000多万辆机动车使用车载终端,由于终端的广泛使用,使得年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1万人。

国际上的车载终端技术分为2类,即日本提倡并发展的汽车导航技术和欧美广泛普及的远程信息技术。日本市场上的车载终端的电子地图导航功能已经成为标配,并随着图形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将逐渐向简易型音频和视频(Austere Version,AV)导航发展。欧美市场上的车载终端则把主要目光集中在紧急通报等服务上,这样的系统中,声音向导与声音识别、紧急通报、个人助手等功能就成为了必需。

对国内电动汽车用户而言,车辆导航与远程信息功能都是迫切需要的,因此要求车载终端既不是单纯跟随日式,也不能简单吸收欧美远程信息技术,而应该是集合二者优点,并根据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水平及用户个性需求来研究开发。正如引言所分析的,电动汽车车载终端在导航方面应针对现有充换电站覆盖面积小的现状,首先实现充换电站的导航功能;在远程信息方面,终端应能为管理平台提供必要的数据,同时可接收管理平台推送的车辆相关信息。

2 新型车载终端概述

在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中,电池热模型、实时信息GIS、电池电压模型展示等功能均需要实时电池数据的支撑。而动力电池具有3种工作状态:在库状态、在架状态、投运状态。在库状态是电池在仓库进行保存时的状态,在架状态是电池被放置在充电架进行充电时的状态,投运状态是电池被安装至车内进行使用时的状态。其中电池处于在库及在架状态时的信息采集,可以通过对库房、充电室进行改造,安装无线传感网络实现。然而,当电池处于投运状态时就必须依赖车载终端作为电池信息采集、通信的载体。

当电动汽车进入充换电站进行充换电时,站内的工作人员应能对到站车辆进行合理的充换电导引。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站内及车辆均安装相应的无线感知模块,通过采集并上传站内充换电车辆的方向、位置信息至站内管理终端,实现导引功能。所以,车载终端应具有无线感知功能,站内设施通过感知车辆位置实现充换电的导引。同时对于用户而言,车载终端应能显示当前剩余电量,进行低电量或异常报警。当需要进行充换电时,可以提示最近充换电站的位置,为用户的驾驶提供方便。

考虑到电动汽车作为未来的代步工具,其功能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综合多方对车载终端的需求及功能的先进性要求,本文将车载终端的功能划分为基础功能及扩展功能。

2.1 基础功能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基础功能包含以下4个方面:电池实时监测、站内导引、充换电站(桩)位置导航、后台系统交互。车载终端基础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2.1.1 电池实时监测

电池实时监测主要为满足2方面的需求:一是运营管理平台相关应用对于电池数据的远程采集;二是为用户实时展示剩余电量,为低电量报警及异常报警提供依据。车载终端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era Network,CAN)总线收发器采集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的电池实时数据,通过GPRS网络将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前置机,并将剩余电量显示在终端屏幕上。当电池状态发生异常或电量过低时,终端将通过声光进行报警。通过该功能可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控,实时为司机提示当前电池电量及异常信息[3]。

2.1.2 站内导引

站内导引主要是为方便站内工作人员对充换电车辆进行疏导,高效、快捷地进行充换电而开发的功能。车载终端通过短距无线通信如Zig Bee等与站内设施、手持终端进行通信,站内管理机通过采集的数据展示当前车辆站内的方位信息及入站车辆的先后信息,进而指导工作人员对驶入车辆进行有序管理。对于司机而言,只需按照工作人员或站内大屏的指引就能轻松地找到空闲充电机或换电机,而入站先后顺序信息也避免了因插队充换电而引发的纠纷[4]。

2.1.3 充换电站(桩)位置导航

由于当前充换电站(桩)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相比为传统汽车建设的加油站的覆盖程度而言,充换电站(桩)的覆盖面较小,这就为电动汽车的充换电带来了不便。同时由于动力电池的技术瓶颈,导致电动汽车一次充电行驶里程较短(约150~200 km),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经常要对车辆进行充换电。为方便用户的使用,车载终端应具有充换电站(桩)位置导航功能。该功能的实现不仅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通过采集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还可以开展远程救援等增值服务。

2.1.4 后台系统交互

相比传统汽车,电动汽车具有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动力能源的补给依托全面建设信息化的智能电网。近几年来,各网省公司在全面建设充换电设施的同时也在推进电动汽车的信息化管理。如北京、天津、青岛、杭州,电动汽车智能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已基本完成。通过该管理平台电力公司不仅可以对电池、充换电设备进行资产管理,还可以实现电池运行状态的监控、电动汽车的轨迹回放、电动汽车相关服务及资费短消息推送等功能。车载终端对于电动汽车的信息化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车载终端不仅是管理平台所依赖实时数据的提供者,还是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电动汽车服务的窗口。用户通过车载终端可以获取最新的充换电套餐资费、远程救援申请、预约充换电提醒等一系列服务信息。通过车载终端与管理平台的交互为电动汽车提供全面的服务是车载终端最基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2.2 扩展功能

相比传统汽车,电动汽车从生产规模到辅助外设的功能及种类都处于初级阶段。但诸如宝马公司的i Drive、通用公司的G-Star系统等车辆综合服务平台的出现,为电动汽车车载终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发展方向。新一代车载终端在实现基础功能的同时还应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扩展服务。从用户、电力公司及充换电站三方进行考虑,本文提出了以下4种扩展功能需求:多媒体娱乐、充换电预约及缴费、用户身份识别、车辆行驶安全控制。

2.2.1 多媒体娱乐

多媒体娱乐已成为传统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早期的收音机到卡带收音机再到现今的多媒体影音播放器,用户在体会驾驶乐趣的同时也通过车载终端的发展将多媒体娱乐移植到了车内。新一代电动汽车车载终端不但要具有多媒体播放器的功能,还应依托高速发展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用户视频点播、网上冲浪等娱乐需求,更可以通过自组无线网络,实现车内移动办公、移动会议的工作需求。

2.2.2 充电预约及缴费

未来离散充电桩将成为社区、高速公路休息站、停车场等地的基础设施之一。为方便用户进行充电,车载终端应具有充电预约及缴费功能。通过车载终端,用户可查找最近的充电桩,通过管理平台对该充电桩进行充电预约,用户得知预约时间后可以视等待时间的长短决定前往充电时间。当用户抵达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充电桩将通过与车载终端的通信确认用户身份,而后按照用户输入的充电电量或充电金额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后,充电桩再次与车载终端通信确认本次充电信息,用户确认后既可以刷卡进行缴费,也可以通过预存金额缴费。缴费结束后车载终端与管理平台通信,将此次充电信息上传,并更新账户信息。

2.2.3 用户身份识别

用户身份识别功能是对现有智能电卡功能的扩展,车载终端对智能电卡进行识别并将卡内用户基本信息上传管理平台,信息确认后显示用户信息。此后车载终端采集的有关本车电池使用信息、充换电信息、充换电缴费信息都将上传并储存在后台系统用户档案中。此外用户身份识别还可以成为车辆防盗措施之一,用户的智能电卡与电动汽车及车载终端一一对应,非本车对应的车载终端或智能电卡被识别后都将触发防盗报警,后台系统将通过用户预留的手机号进行短信通知。

2.2.4 车辆行驶安全控制

保障人员安全一直是汽车领域研究的关键方向之一,同样也是电动汽车需解决的问题。新一代电动汽车车载终端将针对安全控制功能进行设计,终端在安全控制中有2个主要作用:安全隐患预防和事故发生时的报警及控制。通过采集车内各式传感器数据,对车辆进行诸如胎压、电池箱体工作环境信息(温湿度)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位置进行监测,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司机,提醒司机进行排查。在故障或事故发生时,终端将报警信息及时反馈给后台系统,切断电池动力供给并开启车门门锁。防止用户因紧张而进行误操作,保证用户可以及时逃生。

3 车载终端架构设计

在车载终端设计中,将基础功能作为终端核心功能,相应功能单元的设计及选型都以满足基础功能需求为最低要求。考虑扩展功能的实现,预留必要的总线接口,对主控单元、存储单元等具有设计延续性的元件选型时,综合考虑扩展功能的性能指标进行选择[5]。

终端软件系统的设计中,主要对实现基础功能的应用程序进行设计,保证终端可完成电池信息实时采集、充电导引、充换电导航及与管理平台交互。

车载终端的硬件架构如图2所示,整个终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单元:主控单元、电源供应单元、汽车接口单元、存储单元、通信单元、人机交互单元(显示、I/O、音频)。

1)主控单元。终端的处理核心,通过集成的多种外设控制单元及总线控制单元将终端内不同的功能单元紧密、高效地连接为一个整体,保证各模块合理、有序协同工作。综合终端数据处理要求及多媒体应用要求,选择使用ARM9内核So C控制芯片。

2)电源供应单元。终端的电源供给相比其他手持嵌入式产品而言,应具有更广泛的输入电压范围及更高的稳定性。终端的外部电源输入来自车内12 V铅酸蓄电池,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与车辆行驶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车辆行驶过程中,铅酸蓄电池输出电压范围是10~12 V;汽车启动过程中,电压可升至14~16 V。因此为防止输入电压的突变导致终端工作异常,应按照汽车工业相关标准进行电源单元的设计。

3)汽车接口单元。终端与电动汽车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在汽车工业中,CAN总线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车用总线的代名词。终端需要采集已挂载到车内总线上的电池的工作状态信息、工作环境信息。因而该功能单元是终端最重要的基础单元,也是通信单元通信数据的主要来源。

4)存储单元。存储单元有内部存储及外部存储2种存储方式。内部存储是指终端内部集成的存储设备,例如SDRAM、FLASH;外部存储指扩展存储器,如SD、TF卡等。存储单元负责存储Bootloader、操作系统、用户参数、应用程序及其他用户数据及资料。同时为保障实验用电动汽车不丢失宝贵的实验数据,还可将电池历史信息存储在外部存储中,技术人员定期对数据进行维护。

5)通信单元。通信单元包含GPRS通信、GPS通信及Zig Bee通信。通过GPRS通信模块,终端将采集的电池信息定时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接收后台系统推送的服务信息。通过GPS模块确定车辆位置信息,导航软件依据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最近充换电站信息及导航信息。Zig Bee模块是为实现充换电站站内导引所设计的功能单元,通过与站内设备通信,将电动汽车导引到相应充换电设备。

6)人机交互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包含显示、I/O及音频单元。该单元实现终端与用户的信息交互。同时,用户通过该单元对终端进行控制。

4 结语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的广泛深入开展,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电动汽车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参与社会运营,电动汽车车载终端是为电动汽车运营提供相关服务的重要设备。

通过借鉴传统车载终端的设计思路,并考虑电动汽车的特性,分析了电动汽车车载终端在当前应用中应实现的电池实时监测、站内导引、充换电站(桩)位置导航、同后台系统的交互等基本功能以及未来的多媒体娱乐、充电预约及缴费、用户身份识别、车辆行驶中的安全控制等扩展功能。

在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新一代电动汽车智能车载终端的软件及硬件架构;为电动汽车车载终端在电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并为当前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实验数据。

摘要:为支撑当前电动汽车的运营,需要设计新一代的电动汽车智能车载终端。通过借鉴传统车载终端的设计思路,并考虑电动汽车的特性,分析了电动汽车车载终端在当前应用中应实现的基本功能以及未来的功能愿景;在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新一代电动汽车智能车载终端的软件及硬件架构;为电动汽车车载终端在电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为当前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车载终端

参考文献

[1]贾俊国.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与运营[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2):50–51.JIA Jun-guo.Ope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mart power charging network services for electric vehicles[J].Power DSM,2011(2):50–51.

[2]曹忠成.基于GPS GPRS通讯的嵌入式车载终端的研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8.

[3]姚俊,张永飞.动力电池组监控系统的数据管理开发[J].舰船电子工程,2009(10):144–146.YAO Jun,ZHANG Yong-fei.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data management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monitoring system[J].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9(10):144–146.

[4]林晶怡,陈企楚,李斌,等.物联网技术在电动汽车换电运营模式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11):38–43.LIN Jing-yi,CHEN Qi-chu,LI Bin,et al.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electric car battery swap mode[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1(11):38–43.

新一代汽车 篇4

1 汽车消费主体的分类

目前, 大部分汽车厂商将消费者分为有购买欲望的消费者和没有购买欲望的消费者。实际上, 这种分类没有考虑到消费主体的细分对产品销售的巨大影响力, 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将消费主体分为一般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消费者三大类。

1.1 一般消费者

一般消费者就是对产品提供的功能有需要的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又可分为, 刚性需求和心理需求两类。刚性需求消费者是对产品的功能急需的消费者, 这类消费者比较在意汽车的质量但是价格也是一个需要关心的问题。心理需求消费者是指那些身边的朋友大多都拥有汽车的人群, 他们对汽车的渴望主要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攀比需求, 对于汽车的主要性能关注的不是很多, 比较在意汽车绚丽的外表。这一类消费主体一般集中在刚上班不久的公司白领或者是结婚几年孩子正处在上学年龄的三口之家, 年龄分布在22~32岁。对于此类消费者, 适宜主推10万元以内的车, 如奇瑞QQ3等微型车, 本田飞度等小型车, 以及科鲁兹等紧凑型车。

1.2 潜在的消费者

潜在的消费者是指潜在对产品有购买的欲望, 但是还在徘徊的消费主体, 这类消费主体是产品拓展的对象, 他们对产品还有不满所以还在观望, 他们的需求可以是产品下一阶段改进或者是产品细分的方向。这类消费主体有改善型消费者和亲友推荐型消费者。改善型消费者包括, 以前用过本产品现在准备再次购买本产品或者是提高型的产品消费者, 也包括以前用过其他类型的产品现在改用本产品的消费者。亲友推荐型消费者是指在亲友的推荐下购买产品的消费者, 通常推荐的亲友是产品的使用者, 产品的一些优点使他们对产品有好感愿意推荐给别人。从这类主体可以看出, 产品的良好售后和声誉对产品的销售有着很大的影响。此类消费主体比较偏好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售后。对于此类消费者, 适宜主推10~15万元之间的车。对于微型车, 可以考虑smart fortwo, 小型车可以考虑起亚K2, 紧凑型车考虑朗逸、福克斯、速腾、标志408等。

1.3 竞争对手的消费者

竞争对手的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其他产品也是我们考虑的原因。可能的原因包括: (1) 对手的价格过高, 价格能影响到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 对手的售后不完善, 对手的售后给消费者的影响很大, 过于忽视售后可能使消费者流失; (3) 对手的技术过于陈旧, 一部分的消费者对新技术很感兴趣, 陈旧的技术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失去信心。这部分的消费者, 购买产品的动机较为复杂, 需要综合评定产品的性价比后才能做出合适的选择。各个消费主体的分类如表1所示。

2 市场细分对汽车销售的影响

我们从市场细分的视角来分析其对汽车销售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2.1 人口细分对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的影响

人口细分研究常常以消费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收入、社会阶层等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划分[1]。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 汽车这类耐用消费品的特点是重复购买次数较少且再次购买的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对于此类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应该细分才能尽量满足各个阶层的消费主体的需要。例如, 对于结婚四五年的家庭 (属于消费主体分类中的A, 这类消费者将是未来汽车消费市场的主体) , 他们的经济压力得到改善, 开始寻求品质生活, 喜欢假期自驾游, 并且考虑到将来接送孩子上学的方便而考虑买车。对于这类消费主体首先考虑的是四座轿车, 价格定位在10万元左右。而对于单身的消费者, 外表的炫酷, 配置的高度, 以及是否采用了最新的科技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在性别方面, 对于女性消费者往往关注的是颜色偏鲜艳的, 车型偏紧凑的, 油耗低的汽车。对于汽车的其他参数关心的不大。汽车厂家应该针对各类消费主体的特点进行调整, 做到进行生产销售时有的放矢。

2.2 地理细分对汽车销售市场的影响

同样的产品在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 他们的吸引力是不同的。因此, 地理因素对汽车厂商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企业应该把市场划为不同的区域进行销售。可以按GDP情况将全国划为高发展水平:北京、天津、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福建、辽宁、重庆;中等发展水平:河南、河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低发展水平:江西、内蒙、广西、云南、新疆、甘肃、海南、宁夏、贵州、青海、西藏[2]。对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 人们会愿意尝试新的技术, 新的车型。对于此类地域, 我们可以将新研发的产品投放此类市场, 既有利于考察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反应情况, 也可以通过采用撇脂定价法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极早阶段获得较高的利润。对于经济发展中等的地区我们可以将成熟的产品投放此类地区, 通过成熟的技术, 标准化的产品尽量抢占市场来获得充足的现金流。对于经济水平欠佳的地区, 我们可以投放价格偏低、款式偏旧、技术普通的车型抢占市场获得利润。也可以按地域划分为华东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 ;华北 (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 ;华中 (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 ;华南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海南省) ;西南 (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 (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 ;东北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 和港澳台地区。对不同区域进行适合该区域的销售策略, 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销售成本, 有利于合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2.3 价值细分对汽车销售市场的影响

价值可以定位为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与产品价格的权衡结果。根据价值定义可以将商品定义为有溢价高质量产品, 中等价格产品和低价格产品[3]。对于有溢价高质量的产品的目标定位为追求最新科技的汽车发烧友以及偏好高品质高售后服务的商务人士, 这类消费主体对价格不是很敏感, 在意的是优秀的产品品质。对于此类消费者可以主推技术成熟的产品或者是采用新技术最近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中等价格的车的目标消费者应该为工作几年的政府公务员以及企事业单位人员。他们追求的是良好的产品质量以及赏心悦目的外观, 同时价格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对于此类消费者可以主推已经销售一段时间, 市场声誉反映不错的产品。对于低价格产品的购买主体应该定位在刚工作不久, 但是对汽车的需求很大的年轻消费者 (此类消费主体可以培养成中等价格的消费者) , 他们追求时尚的生活但是他们对价格很敏感, 所以宜采用低价高质来吸引这类消费者。

2.4 心理细分对汽车销售市场的影响

消费主体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也同样会对购买行为产生影响。企业在制订生产和销售计划时应该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例如, 在车企的广告策略方面, 在面对消费主体为年轻群体时, 就应该突出汽车的年轻和运动。在面对中青年时就应该突出汽车的简约大方和配套的售后。在面对商务以及政府采购的客户就应该以优良品质和可靠的质量取信消费者。

2.5 品牌忠诚度对汽车销售的影响

产品的品牌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顾客的购买欲望。很多消费者选择购买品牌产品, 因为品牌能给消费者提供对于产品的信心[4,5]。例如, 对于大多顾客来说, 德国的品牌汽车被认为是高质量的代表。沃尔沃轿车一直被认为是高安全系数的标志。国产汽车在品牌忠诚度上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短期的目标是改变“小毛病不断, 大毛病没有”的形象, 首先从低价低质, 转移到低价高质再到高价高质。长期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自己的忠诚顾客, 将低价汽车消费主体培养成中等汽车消费主体, 留住中等和溢价高品质汽车的消费主体。这些需要在售后上下工夫。要培养品牌的忠诚度不光要在硬件上下工夫, 在软件上同样需要我们注意。在培养自己的消费群体上, 我们可以建立消费者档案, 定期提醒消费者注意汽车的车况, 让消费者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售后。同时对于潜在的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消费者,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针对性地推出适合他们的车型。同时我们还要把功夫做到细处, 如学习民生银行的社区银行策略, 将宣传办到社区, 与社区组织一些公益活动, 尽力地扩大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市场细分的各个因素分类如表2所示。

3 结语

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了小康社会, 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在看到这种趋势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未来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日益激烈。我国汽车企业和具有百年历史的跨国知名车企相比还显得有些稚嫩。怎么样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全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仅仅从汽车销售的视角来研究和发现我们汽车产业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消费主体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通过对消费主体和市场进行细分得出了一些结论, 希望对我国汽车产业有所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 加里·阿姆斯特朗 (Gary Armstrong) .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2013.

[3]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 加里·阿姆斯特朗 (Gary Armstrong) .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4]大卫·J.科利斯.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和范围[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新一代汽车 篇5

飞思卡尔半导体宣布将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奇瑞汽车提供领先的微控制器 (MCU) 技术。奇瑞汽车将在未来的汽车车型中采用飞思卡尔芯片技术实现发动机控制。32位Qorivva MPC563x MCU系列具有出众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这也是奇瑞选择飞思卡尔的主要原因。2008年4月, 飞思卡尔与奇瑞公司在中国芜湖市建立了联合开发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从事电池管理、动力系统、车身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研发, 以及混合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技术开发。2009年, 奇瑞推出基于飞思卡尔16位S12XE MCU的奇瑞发动机管理系统 (CEMS) 。奇瑞计划在其最新ECU中采用的Qorivva MCU系列是基于32位Power Architecture技术, 采用此更高性能的32位MCU的新的奇瑞汽车车型计划将在2012年全面投产。飞思卡尔半导体全球汽车市场营销经理Marc Osajda介绍, 目前飞思卡尔联手奇瑞正在研发更高级别的EMS系统, 涵盖VVT/EGR/GDI等先进的控制技术, 这些先进技术的采用使EMS系统更加复杂, 要求MCU的计算能力更加强大。奇瑞这些系统的研发将采用飞思卡尔32位Qorivva MPC563x MCU。奇瑞认为这款MCU将成为汽车电控领域的核心芯片。

Marc Osajda还介绍, 飞思卡尔力求迎合全球汽车市场更灵活、更安全、更清洁和更互联的趋势, 力争在新兴市场 (BRIC将占据未来全球30%的汽车生产和销售) 收获更多市场成长的空间, 这就要求飞思卡尔提供针对汽车的完整产品组合, 从车身电子到汽车娱乐, 从MCU到模拟产品和传感器, 飞思卡尔希望能够构建综合生态系统应对未来汽车电子发展需求。

新一代汽车 篇6

作为全球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领先企业, 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日前宣布与汽车零部件专业供应商KACO开展密切合作, 为改进汽车燃油效率作出了重要贡献。日前, 两家企业携手共同开发了一种轻型多功能曲轴端盖。这款采用了Eco Pa XX®生物基聚酰胺410技术的新产品将应用于大众汽车集团最新研发的柴油发动机。

这款采用Eco Pa XX生产的端盖产品将应用在大众汽车最新推出的MDB系统模块化平台。这一平台适用于奥迪、西雅特、斯柯达以及大众旗下其他汽车品牌的柴油发动机。大众汽车以及其他大型汽车生产商一直在寻求有助于提升产品可持续性的新形式。这款新型生物基技术曲轴端盖无疑是大众汽车目前正在推行的优秀可持续解决方案之一。

由于这一汽车部件采用了一体化、全自动生产单元, 与铝制曲轴箱盖相比, 产品生产的系统成本大幅下降。此外, 由于Eco Pa XX品级的密度比铝要低45%, 成品总重量也显著减轻。

新一代汽车 篇7

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用户开始不断要求提高车辆的驾驶控制性能, 这就需要更高速、更可靠的通信网络;随着汽车内电子产品和部件的不断增加和普及, 摄像头、诊断、自动泊车、信息娱乐等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对车内网络的带宽提出了挑战。客户需要灵活和经济实惠的互连解决方案, 以满足对无缝集成在汽车网络中的信息、娱乐及安全功能日益增长的需求。

汽车厂商希望能够统一车内网络, 而以太网则有希望将多种车内网络整合为一体, 实现彻底的互联互通。在CES2012上, Broadcom (博通) 公司展台展出了在车辆上使用以太网的技术创新。其中演示了汽车制造商除了提供车载信息娱乐功能, 还可以加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的功能, 例如, 当有其他驾驶者进入你的车道时, 通过摄像头就可以捕捉到。

未来汽车网络技术

对于车载以太网这一下一代联网系统, 各汽车公司纷纷表示出浓厚的兴趣。2013年宝马X5模型车的360度全景泊车系统中将首次采用以太网宽带技术, 丰田也将采用同时涵盖控制系统及信息系统的车载以太网技术。

而早在2010年, 宝马汽车就和半导体供应商博通公司共同提出了汽车以太网技术。以太网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通信行业, 比起汽车中另一个宽带技术MOST而言, 能够更加迅速地把硬件、软件和研发成本降下来, 因此宝马视其为下一代关键技术, 从2005年就通过收购等方式介入该领域的研发。丰田在2007~2008年也开始考虑采用以太网。该公司在2004年成立了计划实现车载LAN接口规格标准化等团体, 并与日本国内汽车厂商及部件厂商等积极进行了开发。

汽车网络属于一个新兴应用, 并且在近年获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 而随着网络带宽的演进, 以太网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了其他网络技术。博通公司基础设施和网络集团汽车网络产品高级产品线经理Timothy Lau先生指出, 以太网的特点是低成本、高带宽, 非常适合汽车市场中的车载娱乐、视像系统应用, 可取代那些需要高带宽的应用。

与此同时, 车载网络需要兼容性和开放的架构去支持, 必须具备可扩展性, 支持多种系统和设备, 需要具有融合能力和开放的架构。博通公司发布了其面向车载网络的以太网系列产品, 进入汽车市场。同时, 博通公司、恩智浦半导体公司、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和哈曼国际公司宣布, 成立一个特别兴趣小组 (SIG) ——OPEN联盟 (One-Pair Ether-Net) , 以促进基于以太网的汽车互连的广泛采用, 宝马和现代汽车公司也共同参与组建了开放联盟。

该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建设一个未来汽车网络标准的开放系统。基于以太网技术提供高达100Mbit/s的网络速度, 可以提供更快、更轻的联网系统;同时建议使用单一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减轻车重,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燃油效率, 对环境有益。在机载系统方面, 由于布线成本低, 也降低了生产开支, 使得一些汽车公司受益。

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也已加入这个开放联盟。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和内部分工负责人赫尔穆特·Matschi认为, “使用以太网是汽车电子系统集成的理想解决方案, 在开放联盟中, 我们可以定义整个行业的标准, 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开发成本。同时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进一步协调与世界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在安全管理的方式。”

博通专门针对汽车半导体市场的严格要求推出全球第一个以太网汽车互连解决方案系列, 允许多个车辆系统 (如信息娱乐系统, 自动驾驶辅助) 同时访问单一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的信息, 并能够以单对非屏蔽双绞线提供100Mbit/s及更高的宽带性能, 将互连成本显著降低80%, 并使电缆重量减轻30%。汽车制造商也可以显著降低连接成本和布线重量, 并帮助实现从多种封闭式应用系统向开放的、可扩展的基于以太网网络的迁移。

实现彻底的互联互通

汽车网络目前有LIN、CAN、Flexray等几种网络标准, 这些网络各自独立, 并没有连接起来。汽车厂商希望能够统一车内网络, 而以太网则有希望将多种车内网络整合为一体, 实现彻底的互联互通。

博通基于标准的以太网专利技术Broad R-Reach的一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有ADAS——驾驶员辅助系统, 可实现物体检测, 停车时查看四周情况, 车道偏离报警和远光控制。此外还有信息娱乐系统和车载诊断系统。

博通、飞思卡尔和Omni Vision也推出了3方共同开发的360度全景消车辅助系统, 这是全球第一款基于以太网的泊车辅助系统。其中采用了博通Broad R-Reach BCM89810独立型物理层收发器 (PHY) 、Freescale 32位微控制器 (MCU) 和Omni Vision CMOS图像传感器。该系统将在宝马2013年推出的X5模型车上亮相。而且, 专门提供高端音响设备的哈曼国际也正在开发基于以太网的汽车音响系统。

恩智浦半导体也宣布进军汽车以太网开发领域, 成为首家在车载网络产品中采用博通Broad R-Reach以太网技术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根据Gartner公司的数据显示, 预计到2014年, 全球汽车半导体收入将超过250亿美元。恩智浦公司汽车业务部战略与新业务副总裁Lars Reger表示:“汽车以太网是我们种类繁多的车内网络产品下一步的必然发展方向, 可使我们的产品实现从LIN、CAN和Flex Ray直至以太网的演进。”作为车载网络电子元件的实力供应商, 恩智浦此举使Broad R-Reach成为车载以太网领域实际的开放式标准。

通过使用新的网络技术, 将多种车内网络整合为一体, 可以使汽车更安全、舒适、便利, 并且能够更迅速地响应变化的输入信号, 未来车辆将会变得更“聪明”。

(文章摘自BROADCOM《In-Car Ethernet Paves the Way for New Features, Increased Efficiency》、Intertraffic.com《Continenta says Ethernet is car networking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carsales.com au《Hyundai, BMW get behind Ethernet》、EETimes《Broadcom launches connected-car Ethernet portfolio》) 。

OPEN联盟促进将100Mbit/s以太网互连作为汽车网络应用标准

上一篇:防止利益冲突下一篇:设计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