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现状

2024-08-06

预约现状(通用7篇)

预约现状 篇1

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 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问题, 改善医院系统服务功能, 方便群众就医, 决定在公立医院率先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1]。吉林市中心医院康乃馨服务中心领导高度重视, 于2010年3月正式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 以院内电话预约和现场预约为主, 吉林市114台预约为辅, 涵盖挂号、辅助检查等项目, 2011年末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院全面推行了全预约模式, 增加了诊间和自助等预约方式, 倡导实名制就诊, 推行“一卡通”, 实现分时段诊疗, 为门诊患者预约挂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现就笔者所在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1工作开展现状

1.1 医院为推动预约诊疗工作的开展, 购入42台多功能自助机;各诊区增设液晶显示屏、LED屏等设置;引进技术人员;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预约患者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从而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1.2 将专家号源、专科号源及普通号源全部开放预约。

1.3 门诊预约挂号的卡型有三种:院内就诊卡、医保卡、银医卡。

1.4 细化各种预约方式的流程管理是预约诊疗服务成功推广的关键[2], 目前门诊预约挂号方式有五种:电话预约、吉林市114台预约、自助预约、诊间预约、现场预约, 医院还将要实现网络预约。

1.5 实现了分时段诊疗, 根据各专业的诊病特点, 将预约时段精确至分钟, 预约患者预约成功后只需提前5 min到候诊区等候即可, 预约患者优先就诊。

1.6 完善了预约诊疗服务各项工作制度, 强化制度的落实, 并做到持续改进。

1.7 利用各种宣传载体进行宣传, 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预约诊疗的知晓率, 同时强调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的宣教。

2数据统计

2.1 门诊患者预约率

2012年1~12月份专家门诊共预约患者11314人次, 专家实际接诊333856人次, 专家门诊预约率为3.39%;普通门诊共预约患者665人次, 普通门诊实际接诊 447455人次, 普通门诊预约率为0.15%;。

2.2 复诊患者预约率

2012年1~12月份本地门诊患者复诊预约率为4.64%, 其中口腔科复诊预约率为2.67%;产前复诊预约率为2.18%;术后复诊预约率为3.5%。

2.3 失约率

2012年1~12月份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共预约患者18194人次, 失约6215人次, 失约率为34.16%。

3讨论

3.1 存在问题

3.1.1 总体预约率较低

本院是吉林地区较大的一所“三甲”医院, 年门诊量780000余人次, 虽然硬件条件准备充足, 但预约比例和卫生部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分析原因:①患者对预约挂号认知度不高, 认识存在偏差, 逐渐引导患者改变就医习惯, 是一项长期工作,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②出院患者需要复诊时多数与临床医生直接联系, 很少到门诊预约挂号。③专家号源和普通号源充足, 能够满足当天患者的就诊需求。

3.1.2 失约率高

无偿预约服务约束力较弱导致爽约的发生[3], 医生不能按时出诊也是造成失约的因素之一。国内报道的失约率10%以上[4], 本院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

3.2 改进方法

3.2.1 加大预约诊疗服务的宣传力度, 不仅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 更要充分发挥分、导诊护士和门诊医生的宣传作用, 严格按照预约时段进行接诊, 使广大患者确实感受到预约挂号带来的便捷, 如排队等候时间缩短, 就医秩序好转等, 进而调动广大患者参与预约诊疗的积极性。

3.2.2 门诊复诊患者, 在号源规定时间内医生可直接通过诊间完成预约挂号;出院后需中、长期预约的复诊患者, 可通过电话预约或到现场预约完成预约挂号。

3.2.3 充分发挥银医卡作用, 工行应开通各个网点实现预约挂号的功能, 使更多患者在当地工行就可以完成预约挂号。

3.2.4 医院可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科学分流患者。对基层医疗单位、社区转来的预约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安排检查、优先住院, 提高社区转诊患者的预约比例。

3.2.5 期待上级主管部门推出统一预约信息平台, 建立公共预约挂号网站, 开通网络预约, 使患者足不出户在家通过上网就可以实现预约挂号。

3.2.6 建立对失约患者的制约措施及电话、短信提醒, 对三次违约的患者列入“黑名单”, 超过三次违约的患者取消其账户的预约挂号功能等。

3.2.7 加强医生诚信服务意识教育, 将出诊医生失约列入缺陷管理, 作为科室和个人年终考核指标, 并与职称晋级、奖金挂钩[5]。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预约挂号服务的管理, 提升医疗服务内涵, 切实缓解“看病难”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12月份门诊预约挂号服务情况, 评价预约诊疗工作效果。结果 门诊患者、复诊患者预约率均较低, 失约率高。结论 加大预约诊疗宣传力度, 正确引导患者对预约诊疗的认知, 拓宽预约诊疗服务范围和途径, 进而提高各项预约比例。

关键词:预约诊疗服务,组织管理,提高预约比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2009-08-04。

[2]王静成.公立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医院院长论坛, 2009, (6) :26-28.

[3]蒋志宇.预约诊疗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医学与社会, 2010, 23 (6) :61-63。

[4]苑继承, 李运明, 刘雅.某院门诊预约挂号子系统应用分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 15 (8) :777-778.

[5]陈军.门诊预约挂号服务效果评价与反思.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9 (25) :25-26.

预约诊疗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篇2

理念认为打造医学界认可、百姓信任服务型医院主要树立三个服务理念:一、病人不动,医务人员动;二、技术是根本,经营是锦上添花;三、不做“医匠”,不开“医店”。预约诊疗的合理科学化流程设计契合这一理念的初衷,在减少来院就诊病患往返各科室时间基础上,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力,最终实现“病人不动,医务人员动”甚至是“病人不动,医生不动,电子信号来回跑腿”的高效工作模式,来院病人进院直接与预约专家一对一对接,无形中让来院就诊病人感受到服务的氛围,彻底改变病人对医院产生的负能量。

在当今公立医院医改的大环境下,预约诊疗流程的设计在实际试行的过程中必将遇到各种问题,客观、细致、科学的分析预约诊疗服务国内外开展情况,提炼出影响因素加以改进,努力探索出一条适用、实用、好用的预约诊疗制度。

1 预约诊疗服务的现状

1.1 国内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模式

基于卫生部2009年9月下发的《关于在公立医院试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内公立医院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全面开展,四年多来,公立医院实施的预约诊疗服务大多分为公益性与营利性两种平台。

本文主要讨论分析公益性平台的实施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公益性平台建设主要分为四种模式:一、自建,医院投资,自主开发并服务平台的业务开发与运营管理;二、区域内多家医院联合建设,与第三方运营商进行管理外包,医院承担门诊信息的管理工作,第三方运营商负责管理开发、维护;三、由地方政府组织建立预约平台,吸纳医院加入,如河南省组织建设覆盖全省的118114预约诊疗平台;四、行业性组织建设预约诊疗平台,如由中国医院协会组织建设的全国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总部设立在山西太原,集中医院、运营商、金融机构对预约诊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目前国内预约诊疗平台建设形成四种模式共存的状态,各有其适用条件与环境,集约式平台吸纳的医院越来越多,影响力也不断加大,在百姓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同时,自建平台在区域性医院里的应用也十分活跃,通过预约诊疗挂号费的收入弥补自身资金的投入,达到产出与投入互补的目的。

1.2 国内预约诊疗服务一般规则

在预约诊疗的推进过程中,各地公立医院根据自身所处地域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金融部门行业规范与当地百姓就医习惯均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预约诊疗服务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目前在应用集约式预约平台的情况下,各医院的预约情况还是有差异,预约诊疗的管理主要包括到号管理、爽约管理、停诊通知以及投诉处理等内容。

1.2.1 分时段预约与取号

根据预约是否设定履行时间分为分时段预约与非分时段预约,前者能有效达到预约诊疗节约时间的最根本目的。分时段预约就是预约人员与预约病人达成一个具体的来院就诊时间段,超过时间段的一个延时段该预约挂号就将作废,时间段的分段划分可以让预约人员有序的排列一天内来院就诊预约人员,高效实用坐诊医师的工作时间。

取号的环节可以直接取代挂号的作用,并且在以登记来院预约人员有效手机号为取号凭证的同时,可以直接借助网上第三方金融平台完成收取挂号费用的步骤,省去的时间虽然少,但对于一天内来院就诊病人庞大的基数,省去的时间能有效的提高就诊效率,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提升医院服务形象的正能量。

1.2.2 实名制管理

预约诊疗服务为了能使每一个预约服务得到一对一高效的实施,需要专业的预约服务人员,对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登记预约的患者真实身份信息进行采集登记,并提取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作为最终取号凭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杜绝“号贩子”的操作;二是可以以病人的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为基础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在方便后期健康跟踪随访的同时也能为医院科研提供最为直接、真实的基础数据。

1.2.3 爽约与投诉管理

国内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开展的过程中无一不存在爽约的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没有能力对未来要发生的事物进行预判,就会出现在预约诊疗的时间段忽然发生比此更重要的事情,患者不能第一时间到达医院进行治疗,对这一现象国内医院一般采取宽容态度,允许增加个人爽约的次数,但对于超过一定次数的连续爽约或是恶意爽约,医院一般给予列入预约“黑名单”进行处理。

在预约服务的过程中,毕竟出现患者投诉的现象,国内医院对于患者投诉一般设有专门的投诉电话进行登记,加强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改进预约服务硬件设施,加强制度管理,设置奖惩措施是国内医院处理这一问题的基本做法,不断找出影响预约诊疗因素加以升级改进也是本文重点分析的要点所在。

1.3 国际上预约诊疗基本情况

简单介绍我国台湾、德国与美国三个地区的预约诊疗发展现状:

台湾的医院分三个级别,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和地区医院,医学中心有点类似内地的三甲医院,区域医院有点类似市级医院,地区医院就是县、区医院。另外,还有很多私人诊所,在台湾对医生开诊所没有内地这样严格的限制。

在台湾,转诊治疗做得并不理想,民众看病可以自己选择,去私人诊所,还是去医学中心。直接到大医院看病,医保报销的比例会低一点,自付的要多一点,但民众不会在意这么点开支。所以,和内地差不多,大医院也存在排长队看病、专家号难求等情况,只不过这个队伍没内地这么长,医院大厅没内地这么拥挤。

因为区域医院很多,私人诊所也很多,台湾的地区医院面临着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门诊量不是很大,医院正在变少、变小,或者向长期照护方向发展。

预约诊疗已经出现很多年了,一开始是电话预约,后来推行网络预约,网上预约估计已出现10来年。可以提前一周、甚至一两个月预约,预约时会给你一个具体时间,你到这个时间点过来看病就可以了。医学中心的门诊量,七成以上都是提前预约的。医院现场挂号窗口也会留几号靠前一点的号子,给现场排队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年纪比较大或者特别需要早点诊治。

德国:得有下级医生的“介绍信”:

在德国看病,分两条线走,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

一般身体不舒服,如常见的感冒、头痛、高血压等,得先到社区诊所或找你的私人医生看。如果病情有点严重,如心脏有问题,社区医生会推荐你到上一级的专科诊所,这些医院有住院部。如果非常严重,会直接推荐你到大医院,大医院有很多,你可以自己选择。

德国的综合性大医院和中国不同,医院里门诊很小,有的甚至没有门诊,仅有的门诊也是给教授开设专家门诊的,而住院部却很大。

病人不是自己想去大医院看,就能自己跑过去的,必须有下面医生的“介绍信”,其实就是一张同意就诊的单子。当然,看急诊不需要预约。

社区医生开出介绍信的同时,也会帮你预约好大医院的专家,你只要在约定的时间去就诊就行。如果你约好下午3点,结果迟到了,3点半才到,那对不起,只能重新再约。因为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病人已经约好,你不能占用别人的就诊时间。

不过,在公立大医院做小手术,如扁条体、阑尾炎切术术,那得排队等待很长时间,甚至达半年之久。在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是纳入国家保险体系的,相当于我们的医保。

很多人不想等待,就到私立医院看病或手术,私立医院的费用要贵,需要自己支付或由保险公司支付。

美国:医学中心的病人全部预约:

在美国UCLA罗纳德·里根医学中心就诊的所有病人,都是其他医院转诊过来的,而且全部是预约的。

医生一个上午只看七八个病人,在每个病人身上花的诊断时间是比较长的。在医生接诊之前,所有的CT、磁共振等检查,都已经由医生秘书安排患者做好,一个医生可能会有好几个秘书。

当然,转诊到医学中心的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较严重,已经在下面的医院看过。如果患了小毛病,基本都找家庭医生或社区医院,新病人在看病前还要登记填写相关资料,在被医院接受后,还得联系医疗保险公司,这样保险公司才会付费。

在社区医院看病,也是需要预约的,而且预约好时间,就必须得准时到,因某些原因不能就诊,需提前一天取消预约或重新预约。

所以,你会感觉美国的看病速度非常慢,有的患者等个小手术需要等很长时间,这点让在美国生活或留学的中国人很不适应。

当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如摔伤、枪伤、突发心脏病等,警车或救护车赶来还是很及时的,也不需要预约或办理复杂的入院手续。

可以看出,在国际上预约诊疗的发展趋势受到各个地区不同政治体制的制约,发展形势并不相同,甚至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就再一次提醒我们没有一个标准的发展模式,只有最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但是预约诊疗服务的最核心内容——服务是可以建立一个标准化流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的,最终体现出医院“服务化、完全为病人服务”的主旨。

2 影响因素分析

就预约诊疗服务在国内外开展的现状来看,预约诊疗服务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2.1 预约诊疗服务硬件系统的制约

开展大范围高效的预约诊疗服务需要配备专人及专业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及维护,在设备投入及人员培训上需要一定资金的注入,但是在现有公立医院的领导层面认识上预约诊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管理层的认识,在初建平台及后期资金不断投入上往往出现断层现象,设备与人员素质得不到持续提高。

2.2 就诊患者对预约诊疗服务认识不足

在广大二、三线城市,就诊病人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习惯于一对一面诊的形式,对预约诊疗服务的关注与信任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在配合医院进行预约诊疗流程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协作也是制约医院预约诊疗服务良好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2.3 医生坐诊时间的不确定性与小部分恶意爽约患者的影响

医生坐诊时间随着病人不确定性的增加与突发急诊时间的影响必定对预约诊疗服务的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的不能定时就诊会使预约病人对预约诊疗服务产生不信任感;同时小部分恶意爽约患者的干扰也会对预约诊疗服务的整体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3 对策和建议

3.1 改变患者就医习惯,减少爽约发生

要改变患者就医习惯最主要是要体现出预约诊疗服务对比面诊服务的优势。

预约诊疗服务在医院政策制定上给予一定的优先权,凡是能及时按照预约时间来院就诊的患者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就诊,缩短患者等待时间甚至是不等待才能使患者体验到预约就诊的便捷性。

同时培训预约诊疗服务人员的监管能力,及时有效分辨恶意爽约人员,保障正常预约人员的权益,维护各自预约诊疗服务形象。

3.2 健全医院预约体系,规范服务标准化机制

在健全医院预约体系的时候一定要把服务标准化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本着打造服务型医院的标准来做预约诊疗体系。

1)服务标准化要首先了解工作内容、任务及科学分析工时、前后顺序及相互关系,流程分析完成以后,科学规划服务流程中各环节标志符号,拟定服务流程图,便于后期宣传使用。

2)流程图拟定以后,对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发现是否还有环节可以删除或是合并工作,简化流程,长期梳理便于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符合实际情况的流程。

3)流程标准化是流程管理的最主要一环,管理者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化,以细微的具体规范要求每一个服务流程,并以行政手段加以督促,使得医院的服务做到每个科室、每个环节有一个符合患者要求的优质标准。

3.3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

预约诊疗服务一般会采取上下联动的发展形势,一个科室甚至是一家医院很难做到覆盖面广的预约诊疗服务模式。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医院中,很多医院都有自己的下属机构或是合作医院,将本医院的医疗资源(人力、设备)合作共享,提供上门服务,将极大的缩短各地域就诊患者的来院时间,同时各级医疗机构联动合作有利于扩大预约范围,提升医院知名度。

4 结论

预约诊疗服务是改善医院“三长一短”和医院流程能力低下问题的有效尝试,以患者为关注重心、倾听患者声音、满足患者需求。预约诊疗服务不是独立存在的,也是医院医疗行为的一个组成部门,需要医院各部门互相协作,在当今开展的预约诊疗服务中,预约诊疗服务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注意细节往往能决定成败,初次预约的患者如果能第一时间见到知名的专家,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将会对他以后的预约行为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鲶鱼效应”的产生往往能带动一个巨大的潜在群体,最终患者要得还是优质、有效的医疗服务,预约诊疗服务做的是将优质医疗服务带到患者眼前的时间加以缩短,减少患者受病患折磨的时间。

预约诊疗最根本的一点依然是服务,最好优质服务、标准坏服务,让患者来院就诊能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才是预约诊疗的最根本诉求。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是可以用不断的理论研究加以改进,只有为患者服务的心态是最决定服务质量的根本因素,树立“为患者服务一切、为生病争分夺秒”的理念,预约诊疗服务可以做到它本身应该起到的高效作用。

摘要:预约诊疗在现代医院的发展进程中起到“减少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实用性作用,在现有医院实施的预约制度中没有一个标准化规范,然而医院作为一个服务性质很强的行业(甚至可以认同为服务业)急需一个预约诊疗的标准规范来更好的为临床一线服务,减少就医患者的等候时间与来回走动距离,同时减少一线门诊医师的工作量。从服务业来认同医院的预约诊疗系统就需要一个完善科学的服务流程来服务于预约诊疗系统,在现有各种医院的预约体系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实际情况的不同,预约制度千差万别,服务流程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门,服务流程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服务质量的好坏,要做好服务,让就医患者认可医院的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知名度与工作效率就必须从预约流程进行着力管控,打好流程管理这一服务基石,最终达到预约诊疗流程完善、科学“;服务型医院”理念深入人心;减少客观因素对预约制度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关键词:预约,管理流程,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金春玲.感动服务在健康体检中的实践和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1(2):56-58.

[2]宋亚林.基于Web的医院体检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9):206-208.

[3]黄宇颖.基于粗糙集的决策树算法在体检系统中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222-224.

预约现状 篇3

1 研究目的及方法

1.1 研究目的

通过对吉林市4所三甲医院农村患者对预约就医状况的调查,旨在了解《新医改意见》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居民预约就医服务的真实状况,并深入分析表象和原因,寻找对策,为未来医疗政策的改进与落实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操作意见。

1.2 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在2015年2—6月,选取吉林市4所三甲医院中接受预约诊断治疗的农村患者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的访谈活动。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97%。

1.3 研究方法

设计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法发放问卷,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技术对收回问卷的各项参数值进行综合分析。问卷主要包含以下问题:(1)您使用预约就医有多久了?(2)您一般用哪种方式联系医院预约治疗?(3)您预约时如果迟到了,愿意等候吗?(4)假如预约的专家门诊发生变动,您希望医院怎样处理?(5)您认为满足预约治疗需求上,最大的困扰是什么?(6)目前推行的预约治疗政策,对你而言能够完全满足需求吗?(7)请对今后的预约就医提出您的建议和看法。

2 结果

我国农村地区,传统上医疗条件、地理条件、经济状况都非常落后。特别是专家门诊的治疗,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更是需求很大,难以满足。国家对此非常重视,经过一系列的医疗制度改革,不少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农村居民预约就医服务这一工作取得了喜人的进展,得到大多数群众的认可。调查资料显示,在医院就医的预约患者中,占46%以上的患者来自农村。可见,农村居民因为本地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等原因,对于大医院就医的需求较大,医院必须全面考虑,为满足其需求而做好服务。调查资料中对预约就医服务满意度上,55%的农村患者表示满意,21.5%的病人认为预约服务一般,7.8%的病人表示不满意,15.7%的病人未表态。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预约就医服务满意度不高,医院在农村患者预约就医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3.1 预约诊疗信息技术落后

因为资金的原因,不少医院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全网化高端技术覆盖和支持,在执行当中仍有46%的预约需要通过电话和现场预约的方式来完成。因而出现了病人预约难度大,热线方式虽然设立较多,但由于需求量过大,在高峰时段难以拨通的问题存在。同时,在叫号和就诊的流程中,仍有大约38.9%的医院设备系统不全面,还得使用人工叫号的方法。虽然对挂号难有所缓解,也减少了患者的一些候诊的时间,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患者的需求。鉴于上述原因,55%的农村患者认为电脑系统会更公平合理,约36%的农村病人不愿预约就诊,认为电脑系统不完备,还不如早点自己赶到,到窗口排队挂号,虽然麻烦但是更加保险,也更加公正。

3.2 农村患者预约就诊不够准时

调查结果显示,预约中66%的农村患者能够按时就医,27%的患者就医迟到,7%的患者失约。访谈中了解到失约原因多为路程太远、交通不便、家庭经济等因素。迟到而愿意等候以实现预约就医需求的病人,从外科与内科角度来看,各占大约89%和91%。有5%左右的病人和家属会因病情、路远原因,态度不好而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甚至引发医患问题。有专家认为,对此应当合理设置政策和规定相关细则。避免在执行卫生部相应规定时,因各医院实行“一刀切”的方式,导致农村患者预约就医需求上有失公平,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3.3 医院就诊专家时常失约

调查中86%的预约专家能够履行职责,准时按约定坐诊,满足病人预约就医的需求。医院也大多能够严格管理,规范要求,这一方面农村患者满意度高达85%,情况良好。但仍有14%的专家因为个人或者医院工作而失约,尽管之前有更改日期公告或电话通知,但补偿措施缺失。因而50%的患者表示需求未达到不满意,35%的患者表示偶尔如此可以理解,6.2%的患者表示愤怒,8.8%的患者表示无所谓。对此应当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农村居民进行预约就医的引导,改善医患双方关系,避免因情绪过于偏激而带来冲突。

3.4 中介组织妨碍农村患者预约就医的达成

调查中大部分农村患者反映,由于部分医院允许中介组织配合,所以中介用电话、网络等办法协助医院预约就医,从而导致一些公立医院应有的预约名额被占用,出现对农村远程区域的患者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医院应当重视并增强预约就医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力求真正做好国家规定的这一新兴就医服务工作。不能流于形式,或者是在经费划拨上出现不足的问题,或是避免依赖于中介来帮助实行预约就医工作。因为这几种不当操作会导致出现不少的问题,对管理者、医护人员、患者都带来负面的影响。

4 结论

《新医改意见》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居民预约就医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要真正满足农村居民的预约就医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4.1 提高预约就医科技服务水平

相比而言,我国的省级以上医院在预约科技服务水平上更高,而不少中小医院在预约就医上还层次很低。最大原因在于缺少相应的先进软件系统技术和医院内部资源的配备设施。国家应进一步加强投资,使得我国的中小城市医院也能够像西方一样,除急诊外大多数的农村居民都能准确地运用预约技术满足自己就诊的需求。既可以帮助病人错过高峰期,对医院管理而言也更加科学。国家要督促二级、三级医院不断引入并提升软件技术级别,重视国家对这一方面的要求,真正做到为农村地区的患者服务,使预约就医工作能够顺应百姓需求,跟上国际潮流。

4.2 细化预约服务的管理环节

应当多考虑农村居民的区域特点、经济状况和各种病况差异,合理地满足病人预约诊疗的需求。医院更要不断分析、不断完善,制定更人性化的预约体制和办法。在具体执行上,要重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让双方能够配合得更好,让农村患者获得更贴心、更优质的服务,满足病人和家属的需求。比如出诊医师应当提前了解预约农村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与医院实验室和设备科等提前做出沟通。在优先安排预约病员就诊时,就可以节省出一定的时间,满足更多的实诊患者。而对于需要复诊的相关农村患者,医师和护士应当主动热情地提示他们,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挂号即可完成复诊。这样就可以在细节上进一步考虑周全,为农村居民的预约挂号、预约就诊和预约复诊等带来方便,真正实现国家对这一政策的良好意愿。

4.3 进一步规范预约就医政策

国家应当从政策和投资方面进一步考虑,比如出资创建专门统一挂号预约软件平台,提供给各医院,既满足病人需求,又方便医院进行管理。同时,要求医院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条文,严守卫生部门的《意见》标准。不得在开展为农村居民预约服务治病的过程中,有任何加高收费的行为。物价部门和地方卫生部门也必须制定合理的标准,并做好各种监督、管理工作。尽可能满足农村患者的预约就医需求,避免发生医患纠纷问题,从而影响社会和谐。近年来有部分医院出现类似的情况,就是因为物价部门、卫生部门、医院、患者之间没有真正地沟通及监理。在预约方面做得不够落实,考虑不够周全,结果导致农村患者预约就诊需求无法满足,最后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4.4 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素质,强化工作责任心

能否满足农村居民在预约就医方面的需求,除提升硬件条件之外,医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责任心也非常重要。各级医院应当认真管理,特别是对于专家门诊的预约,要进一步规范,力争都能如期坐诊。如果有特殊原因,必须提前在规定时间内公示,并且专门用电话等方式通知患者,做补偿安排。专家和医护人员还务必提高工作责任心,面对慕名而来,预约求医的农村病人,要以医者的仁爱之心去体谅农村患者和家人的心情及需求,予以配合,按预约就医的规范环节为病人排忧解难。

4.5 坚持推行实名预约就医的制度,严禁中介参与

在执行卫生部规定的预约就诊政策时,必须在挂号中用真实姓名,并出示患者的有效证件。医护人员应及时地记录在挂号单上,看病时医生也应当核对预约的内容是否真实有效。一方面可以督促病人能够按约定的时间就诊,提高患者就诊的素质;同时,也能够免除中介或一些“黄牛”占号贩卖现象的出现,保护农村居民预约就医的合法权益,净化医疗环境。这样,还能够为医疗资源的更合理运用、专家诊疗时间的合理分配,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确保患者(特别是农村居民)在预约就诊需求上能够进一步得到满足,提高我国农村医疗就诊条件,保护农村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刘玉来,等.实行预约门诊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2):45-47.

[2]张澄宇.公立医院预约挂号服务内容现状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2):1190-1192.

[3]朱建伟.门诊预约服务的实践体会[J].现代医院,2008(8):38-39.

[4]国家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h.gov.cn/mohbgt/s9514/200910/43105.shtml.

向生成预约精彩 篇4

案例1:教师要求学生举几个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并解释原因。一个调皮的学生回答道, “杀猪是物理变化。因为猪被杀后, 猪头还是猪头, 猪肉还是猪肉, 猪血还是猪血, 都没有改变, 所以杀猪是物理变化。” 全班哗然和茫然。

案例2:教师要求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推出其密度、熔点等结论, 探究能力强的学生质疑:根据“浮在水面上”的现象不能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应考虑周围气体的作用;根据“熔成小球”不能说明钠的熔点低, 只能说明是放热反应, 如铁的熔点很高, 但铝热反应放出来的热量也能使铁粉变成铁水。

案例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多数学生答出用向上排空气法, 但有一位学生认为可以用排水法, 其他同学立即大笑起来反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怎么能用排水法?

以上案例所述教学过程中都出现了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情况、新问题, 亦即当下新课改背景下出现频率很高的名词“生成性”问题, 这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捕捉和把握, 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 将“意外情况”变为“意外收获”, 为课堂教学创造精彩。但在实际教学中, 要教师面对在短暂时间内突然纷呈的大量信息进行迅速的捕捉、选择和重组,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少数老师能够巧妙地处理好生成性问题外, 大部分老师容易陷入了令自己无法“脱身”的“泥沼”。根据听课调研的结果, 多数情况下教师对待生成性问题有如下几种表现, 第一种情况是担心课堂“意外”打乱教学思路, 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因而回避学生提出的问题, 用一句话“这个问题留到课后继续讨论”做挡箭牌敷衍过去;第二种情况是教师觉得生成是重要的, 但是对于生成没有自己的思考, 对生成性问题感到力不从心, 结果简单评价几句以示鼓励或者简单地草草解释, 然后撇开生成的问题, 仍然按照课前预设的程序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第三种情况是老师一味接受生成的理念, 对学生生成的所有问题, 都大加赞赏, 甚至为个别无意义的生成问题分散精力, 导致游离了教学目标, 使教学没有中心和层次。可见, 如果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对生成问题置之不理或因为教师个人知识储备不足, 没有较强的教学应变能力而简单提起, 不但可能丢失很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 更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重创。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灵活机智地处理“意外”, 向生成性教学预约精彩呢?

一、精心预设, 促进教学有效生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到一位老师的课上得出奇地精彩, 课后, 他问那位老师这堂课备了多少时间。那位老师说:“我花在备课上的直接时间是15分钟, 但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 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 正因为他一辈子都在专业化预设之中, 他才能在短短15分钟备出如此精彩的课。精心预设不仅体现在科学与周密上, 还体现于灵活应变的机制。这种应变机制的获得, 一方面来自于课堂教学遇到问题时的即兴应对, 另一方面来自教学的预演——“预演”是指教师提前将学生、情景、课程纳入视野, 在假想中展开“教学”, 这个过程会调整甚至改变自己的预设, 有时还要对某个教学点备有多套预备方案。这样反复多次预演, 教师处理生成问题的能力就会在主动预演中得到长足发展。综观著名特级教师成功的观摩课, 他们在课堂上对任何情形都能应对自如, 这当然跟特级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分不开,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 他们的课早已千锤百炼, 几乎可能出现的情形都遇到过了, 都应对过了。所以反复进行教学预演, 就能有效地提高预设的应变机制, 更好地实现课堂动态生成。

二、多角度实践, 提高把握生成的水平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首先必须使他达成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所以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创设民主、尊重、宽容、协商、对话的教学情景和气氛, 尽量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建构。

如上述案例3,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中,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多数学生很快答出用向上排空气法, 这时有个学生将手举在半空中, 一种欲言又止的样子。在老师鼓励下他说:“我认为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刚说完, 其他学生就笑了起来:“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怎么能用排水法啊?”面对多数学生否定, 老师没有立即下结论, 继续微笑着问道:“你的想法很有特点呦, 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这次学生很坚定地说:“前面做过收集人呼出气体的实验, 收集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不就是用排水法么?”学生们都被问住了, 一时无言以答。这时老师引导大家思考:如果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有损耗么?如果定量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 能用这种方法吗?如何改进呢?顺着这条思路, 学生们终于想出在洗气瓶的水面上放一层油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2.及时抓住生成的契机

当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互动时, 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 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这时, 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就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

如在复习SO2具有还原性时, 教师设计演示实验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的现象很明显, 溶液紫色褪去。当教师提问:SO2表现了什么性质时, 大部分学生都回答是还原性, 但有两位学生在嘀咕漂白性。老师灵机一动立即把这一“异议”抛给全班:可能是漂白性吗?请讨论出实验方案证明。几分钟后学生拟出实验方案, 老师让学生上台演示, 加热已褪色的试管内液体, 红色没有重现, 说明不是漂白性。这种处理方式既加深了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的复习, 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影响化学实验的因素是多元的, 除了常有的“异常现象”、稍纵即逝的“短暂现象”等出现之外, 失败的几率相对也比较高。有些演示实验, 在课堂上意外地失败了, 如果极力掩饰, 则可能贻误学生;如果能因势利导, 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败的原因, 则能及时扭转被动局面, 收到意外的效果。

如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后, 本来应该出现红色溶液, 但有个别小组的溶液很快褪去, 学生觉得很奇怪, 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难道是酚酞配制有问题?溶液都是统一配制的, 而且多数同学做成功了;原容器沾有酸的原因?试管刷干净后用蒸馏水荡洗过了;是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也呈碱性……通过老师指导下查阅有关资料、合理猜想、实验验证, 学生最终达成共识: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的原因使红色褪去。这样教师巧用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 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 理清了模糊问题, 学生就从意外中感受到了对未知事物研究的乐趣, 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 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得到加强。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上, 好课应当是越教问题越多, 问题越多, 探究的内容也越多, 学生的思路就越开阔。

如上述案例2,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其结论:①金属钠浮在水面上, 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②钠熔化成小球, 说明钠与水的反应放热, 钠的熔点低;③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 说明有气体产生。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长期沿用下来的教学定论, 但是学生的思考深度、纠辨能力甚至超过了教师的预期:“根据钠浮在水面上不能得出钠的密度比水小的结论, 因为钠是在水面上高速运动, 是不会沉下去的, 这正如现在流行的极限运动——滑水, 在动力快艇的拖曳下, 潜水者在水面上是不会沉下去的”;“嘶嘶声不仅仅是产生氢气的缘故, 可能是红热的钠遇到冷水时所发出来的声音, 就像家里炒菜时热锅遇上冷水一样”;“钠熔化成小球只能得出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而不能得出钠的熔点比较低”。此时教师不再是“权威者”, 教师应该能听取来自不同个性的声音, 并通过查资料、做实验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即使课前没有预设到, 没有准备实验用品, 也可以课后到实验室进行验证或下节课再进行演示实验。

5.巧妙化解学生错误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 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 学生头脑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信息。如上述案例1, 教师意识到学生对物质的概念理解有误、研究化学的前提不清, 于是, 提出了几个环环相扣的讨论题, 帮助学生澄清“物质”概念, 最终学生不仅建构了物质的概念, 而且受到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启发, 即讨论或研究问题都得有前提条件。

再如笔者在“酸碱盐”习题教学中, 有这样一道题:如何鉴定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瓶无色溶液?课堂上同学们设计了众多的方案,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只加硝酸银溶液就可以鉴别出来, 而忽略再加稀硝酸这一重要的物质, 经过相互学习、讨论, 全班同学都弄懂了其中的原因。但在练习中, 同样的题目, 竟然还有许多同学发生错误:只选择硝酸银溶液来鉴别。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笔者将习题讲评课安排到实验室进行, 让学生亲自操作, 亲身体验在氯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 结果都产生白色的沉淀, 再向产生的白色沉淀中加稀硝酸, 确实发现一种沉淀不消失, 一种沉淀消失并产生气泡。在这节课上, 笔者又设计延伸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鉴别,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亲身体验, 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至此再发生类似错误的学生大为减少。

三、加强教学反思, 提升应对生成的智慧

关注深度,预约精彩 篇5

1. 透过现象看本质, 立意有深度

每一篇课文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一定的情、理、意、趣, 它们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 是课文阅读的“制高点”。教者只有驾驭这一制高点, 才能通过预设引领学生更好地触摸文脉。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风》一课, 故事情境浅显易懂。风看不见摸不着, 三位小朋友在赵小艺的启发下却都画出了风:赵小艺画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 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斜斜的雨丝。全文充满了情趣, 又启迪着孩子们的心智。教学中, 我们常被这情趣所“迷惑”, 有感情地朗读表演后, 便急着让孩子们广开言路, 寻找其他画风的方法, 却忘了要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三位小朋友画法各不相同, 但他们都画出了风呢?原来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可以通过和它有关事物的变化展现出来。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许多联系的, 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试想, 如果少了这一步, 那学习《画风》一课, 岂不成了单纯的画风行为?立意不深, 又怎能真正启迪学生的心智, 获得一双透视文本的慧眼呢?

2. 联系实际多角度, 解读有深度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 只有自己的思想深度高于了学生, 并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思维, 才能引领学生多元解读。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课中的片断:

师:清澈的湖水好美啊!难怪它是那么吸引小洁, 让小洁把面包纸紧紧地攥在手里。 (板书“攥”字) 那么她到底攥住了什么呢?

生:面包纸。

师:是的, 她攥住的是面包纸。但只是面包纸吗?

生:小洁攥住了清清的湖水;小洁攥住了小鱼的快乐;小洁攥住了阳光的心情。 (学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可是, 另一个动作“扔”呢, 却让这么美好的一切发生了改变。请品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看看那个小孩扔走了什么?

生 (纷纷回答) :那个小孩扔走了小鱼;扔走了清清的湖水;扔走了优秀的品质;扔走了开心快乐……

学生对“攥”和“扔”的解读, 是多元的、个性化的, 超出了浅层次的文本阅读。但这种多元感悟是一种在老师有意引领下才能抵达的“深度”。

3. 留心文本细微处, 细节处理有深度

关注细节, 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文本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 把握细节是解读文本的钥匙;发现文本中的细节, 并以此为突破口, 可使教学落到实处。教学《从现在开始》一文时, 教师一般将目光定格在三个重点句上加以朗读指导, 却很少能注意到三个句子中标点符号的变化——前两句是“!”而后一句是“。”

请一学生扮演猫头鹰, 当他神气地朗读时, 教师出示句子——从现在开始, 你们都要像我一样, 白天休息, 夜里做事 (没加!) 。教师引导学生加上标点并有感情地朗读, 进而引出其他关键词, 如“立刻下令”等体会猫头鹰当上大王后的心理。

教学第三句话时, 即小猴说的:“从现在开始, 你们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师:小猴当了万兽之王心情怎样?你们觉得小猴说的这句话后面应该加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那你们看看, 课文上加的是什么标点?

生:句号。

师:那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议论纷纷)

生:他是用平常的语气跟动物们说话的;他没有用命令的语气跟动物们说的, 他当了“万兽之王”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大……

师:从一个“。”中你们能体会到这么多, 真了不得。看来同一句话, 标点不同感情也就不同了。你们凭自己的感觉读读小猴的话吧!

教师趁势引导学生, 点明文章主旨——尊重他人。

有时教学中一个细节的品味和巧妙处理, 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节课的收获, 更是一种兴趣、一种习惯的收获。

4. 胸有成竹及时导, 意料之外促生成

意外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的动态生成, 但向课堂预约也应是教师的教学追求目标。只有在课前有充分的预设生成准备, 才能在面临课堂中的意外时胸有成竹地及时引导, 促进精彩生成。

有效生成需要“预约” 篇6

一、有效生成需要课前精心准备

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课堂。教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 深研教材, 熟悉“学情”, 能够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思维活动的走向, 才能引领学生深入有序地展开交流, 进行互动。

记得我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 我课前精心准备好了预案。通过创设一家三口吃西瓜的情境, 让学生自己提出了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揭示课题, 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班上有些学生认为+=, 而有些学

生却认为+=。他们认为,

是把4份里涂了1份, 两个合并后, 两个4份相加就是8份, 两个1份相加是2份, 所以+=, 这是课前我预料到的情况。我不慌不忙, 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小组探究活动。在小组汇报中可谓精彩纷呈:答案是的同学通过涂一涂发现相加以后每一份的大小没有变化, 还是, 份数合并是2, 因此是2

个从而更加坚信自己的答案;答

案是的同学通过操作也发现如果

+=的话, 那么每一份就变

成, 每一份就变小了, 而且=

, 难道+=?学生说说、比比、画画, 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探究, 在思辨中学会了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既体会了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又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是多么有效且有意义!

正是因为课前我充分预想到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 抓住了教材中可能引发学生生成的“联想点”和“发散点”, 组织了合理的探究活动, 使得数学课堂出现了精彩有效的生成。可以说, 课前的精心预设是我们课堂有效生成的起点。

二、有效生成需要课中适时引导

生成资源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 是即兴的、灵动的, 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体验。因此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才能让课堂绽放精彩。

1. 捕捉意外, 促进生成

对于那些有价值的资源 (包括一些错误的信息) , 教师要有敏锐的捕捉力, 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 予以引燃、放大, 使之形成新的、有连续性的兴奋点, 再相应调整教学进程, 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 从而把课堂引向深入。

记得在和学生探讨得到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后, 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广场上有一块边长10米的正方形草坪, 安装了一个自动旋转喷水器, 它的最远喷水距离大约是5米, 它旋转一周后可以喷灌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学生通过想象, 知道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一个近似的圆, 圆的半径就是喷水的最远距离, 很多学生很快就利用公式算出了结果, 这也是我预计要达到的目的。这时, 班中一位平时很爱思考的同学说话了:“老师, 如果把喷头安装在草坪中心, 浇水草坪面积是圆的面积;但如果把喷头安装在其他地方, 浇到水的草坪就不一定是整个圆了。”我意识到这是我设计题目时疏漏的地方,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马上追问:“那么喷头如果装在其他地方, 能浇多少草坪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的说:如果喷头装在正方形的角上, 浇到水的草坪就是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的四分之一;有的说:如果喷头装在正方形一条边的中点上, 浇到水的草坪就是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的二分之一……由于喷头位置的不同, 学生得到了很多种方案。原本简单的练习课, 由于我及时捕捉到了生成的契机, 让课堂出现了一个个精彩的生成, 赋予了数学知识生命活力, 彰显了数学的生活价值。

2. 留有余地, 保证生成

教师在教学预设时, 每个时间段里的教学不必安排得过于紧凑, 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他们能从容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质疑、解疑、理解、体会。

我在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时, 按照预设程序, 在揭示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后, 让学生读一读书中的结语: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 (遇到除不尽时, 通常保留两位小数) , 再化成百分数。刚读完, 一个学生就疑惑地问:“这里怎么有两个‘通常’, 是不是重复了?”这是我的刻意“留白”,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马上追问:“是啊, 这里为什么会有两个通常呢?是不是编教材的老师多写了?”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展开交流, 学生发言积极, 思维敏锐。就这样, 学生在字斟句酌中, 深入参与到分数化百分数方法的分析、解释以及例证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中来, 获取自我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3. 随机应变, 灵活取舍

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不可能完全按预定的轨道行进, 总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事物、新思维和新方法。作为老师, 应该具有随机应变、灵活取舍的能力。

还是我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 当我和学生们探究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 我正想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层次性、综合性都很强的练习题, 有几个同学却迫不及待地举手想发言。他们说:“老师, 总不会都凑巧碰到两个同分母的, 碰到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该怎么计算呢?”我还没有从刚才的喜悦中走出来, 学生又给我出“难题”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 如果要解决它, 那么我精心准备的教案就用不上了, 但如果一句“这个问题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会去解决”, 又感觉对不起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思考片刻之后, 我说:“这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到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吧!”学生们得意地笑了, 我接着出示:+

=?学生们马上组织起探究活动来了。又是在一番画画、比比等操作活动, 得出只要把分母都转换成4就可以了, 甚至有的还想到了可以把两个分数的分母转换成2、8……进行计算。虽然课前“精心”准备的练习题没有用上, 但是课堂上教师、学生的互动是前所未有的, “教为学定, 以教服学”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以践行。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需要老师适时引导, 才能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效益, 可以说:课上老师的适时引导是实现有效生成的保证。

三、有效生成需要课后丰富升华

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后, 课后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三线”的例子。有几个学生就跑过来问:老师, 你觉得“知识”是一条什么线?我们有的认为知识是直线, 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 而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又有的认为知识是射线, 因为我们的学习总有一个起点, 从这个起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还有的认为知识是线段, 我们的学习是有始有终的, 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听了孩子们的汇报, 我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或许, 对于某一个人而言, 知识是有限的, 像线段;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 知识是无止境的, 所以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 多学一些知识。”

在生成中丰富知识的内涵, 在生成中进行思想教育, 从而闪现出人性的光芒和学习的魅力, 课后的生成丰富升华了课堂教学。可以说, 课后的丰富升华是有效生成的持续!

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篇7

现象一:“谜底”早揭, 悬念不再

案例:《三角形内角和》。介绍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后, 多媒体出示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卡通图片, 为谁的内角和比较大而争论不休的场面, 请学生评判。学生议论纷纷, 一时难以判断。老师感觉“正中下怀”, 准备导入课题。不料,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 无论是大三角形还是小三角形, 它们的三个内角加起来都是180度, 所以它们是一样大的……”

很显然, 如果学生没有过早地把将要探究的结论揭示出来, 学生带着疑问按照老师设计的悬念进行下去, 课会上得很精彩。面对猝不及防的过早“曝光”, 教师该怎么办呢?新课程三维目标告诉我们, 课的精妙, 并不完全在于学生能掌握多少知识技能。学生虽然懂得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但并不一定明白这个结论的由来, 这决非数学的价值追求。教师要做的是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感受其魅力, 经受其洗礼, 获得终身受益的研究能力。

现象二:受制“负迁”, 探究无效

案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列出算式8.54÷0.7后, 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由于前面所学知识的负迁移, 学生根据已学法则算出的得数都是1.22, 老师问学生有不同答案吗?全班竟无一人应声, 让他们说算法, 倒讲得“头头是道”。一个学生越说越离谱:被除数和除数一共有3位小数, 所以商应该也有3位小数, 是0.122……

对此, 教师故意不复习相关知识——商不变规律。目的就是不走“小碎步”, 不做太多的铺垫,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但结果却与预设“冰火两重天”, 没有出现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出来“救场”。这既是意外, 也属正常。倘若教师再从头自导自演地讲解一通, 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前面的铺垫难免前功尽弃, 转化的数学思想更谈不上“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了。

此时, 顺着他们的思路引开去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同学们讲得‘有道理’, 但它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证明吗?试一试。”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终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场景。

现象三:“鸡肋”预设, 用之无益

案例:《小数点搬家》。原来的预设是有二个步骤。一是猜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0.004、0.04、0.4、4这四个数间依次存在的大小关系;二是验证:学生初步说理后, 我将播放精心制作的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比较过程:先给这四个数加上“米”的单位, 再分别转化成以“毫米”为单位……让学生直观了解它们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并揭示规律。

刚开始, “一切尽在掌握中”, 过程进展得相当顺利, 学生一下子就猜出它们之间的10倍关系。正当我想象

着学生将很难说得通透, 该是我的课演件发生派了上。用场的时候, 预想不到的情况绎学生的单位, 01.0:给04元是这四4个厘 (学生讲是妈数都添上“元”未妈告诉她的) , 0.04元是4分, 0.4元◎曾是邻两4角个数, 4之元间仍存然在是着41 0元倍, 关所系以。上面相黄荣元预学生个小数单位2:之间存在着0.001、0.0110、倍0.关1、系1, 那这四约存么, 4着10个倍关系0.001、。0.01、0.1、1当然也的

课堂就以这样出乎我的意料的方精实施教师预设式精彩互动着, 的方案呢我飞速地?哪怕思考:是把精该不该彩心制作的课件作为一种辅助理解的形

式出现!

终于, 我忍痛“割爱”, 对自己说:“别画蛇添足了, 收起你的课件吧!”

是的, 面对新课程“活”起来的课堂, 面对课堂中一个个能说、爱说的孩子, 教师再也不能像以前“目中无人”, 或“我行我素”, 按预设机械地照搬照套。

现象四:把题偏误, 答非所问

案例:《用字母表示数》。在课的拓展延伸阶段, 教师出示学生学过的《青蛙儿歌》,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把青蛙的只数, 还有腿、嘴、眼睛的数量表示出来。

三个学生相继回答。学生1:a只青蛙a张嘴, a只眼睛a条腿。学生2:a只青蛙b张嘴, c只眼睛d条腿。学生3:a只青蛙a张嘴, b只眼睛c条腿……

上一篇:中国声乐教学下一篇:电费核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