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之外的精彩

2024-07-03

预约之外的精彩(精选12篇)

预约之外的精彩 篇1

建构主义理论自从被引入到我国教育界以后,在界内掀起了一场思想风暴和教育革命。它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支撑性理论,主张人的知识是主动建构起来的,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动态生成便由此进入了教师和所有关心教育的人的视野。新课标明文规定:“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但是,受实践经验缺乏和操作方法失当等因素的影响,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从教学实践看,不少课堂的动态生成有不小的问题。有的教师曲解了生成的概念,一味地为了生成而生成。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退居幕后,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课堂看似热闹却空洞无物。

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动态生成,我们必须深入贯彻新课标的有关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关注知识和能力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的知识成长和个性发展。总体来说,其操作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紧扣文本建构,定向引导生成

对文本,有人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确实存在解读上的多元性,但是它也有自身的规律性。一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内容底蕴、艺术手法、格调韵致有些是固定的,不容许随意解读。因此,从教学方法来看,不管你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不能脱离文本。

能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各有特色:有的以理服人,如苏洵的《六国论》;有的以情感人,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有的思想深刻,如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有的文采斐然,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堂真正意味上的动态生成课,必须要紧密结合文本自身最大的特点来进行组织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学生穿行于语言文字的丛林中,领略其中美不胜收的风景。

正确把握教材内涵之外,教者还必须深入了解学情,研究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生成方向要落实在学生最需要提高、最能提高的区域。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动态生成。

由此可见,动态生成并非有“生”就可以“成”,更非可以脱离文本妄加生成。语文教师在点拨生成的过程中必须紧扣文本明确生成方向这样才能完成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二、精心预设教案,留足生成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因为作为教材的经典文本博大精深,精微奥妙。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自己先准备一桶水。因此,教师必须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前就要对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

另外,从教学过程看,为了能高屋建瓴掌控课堂,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问题,精心推敲问题切入角度、时机,精心考虑各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举一隅而三隅反”的效果。

在新课程理论视角下,精心的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教师在预设时,就要为动态生成而预设,要考虑到课堂生成的种种可能性,教学方案的设置不能僵化,要具有弹性。具体来说,要体现探究学习的弹性、合作沟通的弹性、交流对话的弹性、个性感悟的弹性,在教学环节预设的基础上要讲究艺术,讲究留白。留白的设置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预设时不能将所有空间填满,而要留给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机会,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文本。

三、创设具体情境,激发生成兴趣

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必须要在生本对话中来实现。那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完成知识和素养的动态生成呢?教师必须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感悟、生成、表达,带领学生走近文本中的艺术形象,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令学生的心神沿着作者的运思方向,进入作品的艺术空间,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临其境的艺术之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理想境界,实现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比如,教学《边城》时,为让学生体验文中湘西美丽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教师就可以用语言创设具体的情境:由黄昏入手,先问学生桃花色的薄云有没有见过,然后,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五月的黄昏是最美的,天边的云彩有很多种颜色,绚烂至极。学生惊讶,对这一话题兴趣大增。五月黄昏的温柔、美丽、平静在学生的记忆中被激活。教师可趁机提问: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你们有过体会学生有的说对夏天傍晚的热气,有的说闻过雨后泥土的气味,有的说听过杜鹃“布谷布谷”的叫声。他们边说边摹声,课堂气氛活跃顿时起来。

由此,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学习经验、生活经验,进入文本的深层空间,在思维交锋和情感体验中积累知识、拓展能力,从而将抽象的语文转化为感性的语文。

四、教师主导课堂,捕捉生成时机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动态生成,决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相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的指引和点拨作用更加重要。因为,如果教师一味听凭学生自然生成,那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零散和无序,会使语文课堂丧失目标,陷入放任自流的状态。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艺术性地把握引导的契机和尺度,适时发挥讲解的作用,诱发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语文课堂上才会出现超越预设的精彩生成。

一个善于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具有超强捕捉能力的教师,也是一个懂得倾听和引导、具有高度课堂教学机智的教师。他应该学会倾听,能在学生发言中把握学生的理解,并作为生成的重要资源;同时会引导学生质疑,在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生成课堂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公开教学宇宙里有什么时突然,有个学生问:“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教室里哄堂大笑,大家以为这是一个不必回答的问题。于漪老师笑着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都知道,可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作者为什么不用一个`亿'字,反而用两个字`万万'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讨论,大家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可见,善于引导质疑,并机智地处理课堂中的生成,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和活力。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下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需要教师以文本规定为导向,以预设留白为空间,以情境创设为平台,以教师智慧作抓手,以学生主体为对象,捕捉课堂有利时机,用思维启发思维,用智慧碰撞智慧,这样才能收获语文教学预约之外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1.

[2]龚军军.带领学生在语言中穿行[J].中学语文教学,2007(1).

预约之外的精彩 篇2

生活万变,难以预约。考场上,信心百倍,自信满满,作答时行云流水。可是试卷下来,分数知道了,让人不尽如意。大街上,走得好好的,心情大好,突然被某人快速从面前走过,被绊倒在地受到皮肉之伤。在游泳池里,脚抽筋坠入池底,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才捡回了这条小命…这些生活中的意外往往使人灰心,因为,意外无法预约。所以,只要你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精彩总在前面等着你。

回望历史,有很多人预约了精彩。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尝遍百草,餐风露宿,历经千辛万苦,整整经历了27年,编制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为了编写一部详实的明代史书,博鉴群书,精研历史,了解诸子百家,重读明代典故,用整整写了500多万字的明代史书《国榷》,此时的谈迁已经53岁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书稿不幸被盗,谈迁悲痛万分,痛定思痛,最后拿起笔重新动笔书写《国榷》,用了整整四年时间,写出来更加完美,更加详实的明代史书《国榷》,流传至今。

预约的精彩 篇3

身边传来质疑:这样的精彩是预约的吧?在课前,老师大概不止排练过一次吧?这样的质疑,何尝不曾在我的心头闪现过!对于孩子们这种“异乎寻常”的表现,我们总习惯性地要问一声:真是这般优秀吗?课后的闲聊,让我从身边的一位内蒙古赤峰市的老师那里找到了答案:“提前两天到达林州以后,我们参观了这里的一些学校。随意走进他们的课堂,孩子们的表现和这节课上一样精彩!”

恍然之余,不禁赞叹!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课堂,尽管它还不是完美的,仍可以找出诸多值得商榷、可以改进之处,但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课堂变得耀眼,变得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教出这样的学生,便不简单。

走出课堂,回味对于“预约”的争论,突然萌生出一种想法:这样的精彩其实真就是“预约”而来的!

是海量的阅读预约了学生的精彩。当孩子们投身于阅读的汪洋大海中,被文字长期地浸润之后,他们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积累了更多的词汇,他们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理解能力,他们学会了更多种表达方式……于是,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时能够旁征博引了,他们聆听别人见解时可以明辨是非了,他们变得和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大不一样了!也许,我们会有些遗憾:这样的精彩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其实,我们大可以安心:世上有谁能代替学生去学习呢?

这样的“预约”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不越俎代庖。教师,作为先行者,不要总是“好为人师”,不要总想着将自己的“高见”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也许,我们所要做的,正如大教育家苏格拉底一样,把学生带进田野,让他们自由地挑拣“麦穗”,让他们用心地领悟阅读的真谛。

不只是海量阅读,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行动,也是“预约”精彩必不可少的。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指出:进入21世纪,教育已成为服务业。教师通过开发自己的产品——课程,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服务。当教育成为服务业,教师的许多固有思想必然要发生改变,研究学生的需求成了我们工作的前提。在语文教育中,学生需要的是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同学对话,展示自己的思想……这一切,指向的是学生本身,而不是教师。教师的解读往往束缚、僵化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觉得阅读少了乐趣。那么,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在真正的对话情境里展开思考,奋力探索。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是弄潮的健儿,是航海的水手,是风雨中搏击的海燕,可以让思想痛快地飞翔!

有的教师也许不乐意了,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所赋予的神圣引领者的地位,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其实,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成为舞台的主角,并不是要颠覆教师的地位。相反,教师成为了更重要的角色——“导演”。我们这些“导演”需要充分地了解“小演员”,为他们找到探索的道路——引发思想碰撞的核心问题;我们需要及时指导他们的“表演”——引领他们向思维的更深处追溯。作为“导演”,我们还要拥有慧眼,对于“小演员们”的表现能四两拨千斤地指引,让他们更好地领悟阅读的技巧,获得思想的升华。也只有走进阅读,真正领略了阅读真谛的教师,才能很好地胜任这一重任吧!

也许,还有不断的“排练”预约了精彩吧。其实,学生们在准备自己的节目时从来都离不开“排练”,我们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引领学生在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成长,《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一书的作者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也让学生在排练自己的节目中获得成长。我校第四届“徐小平学生奖”的评选中也出现了“乐悠悠剧社”这一集体奖项。这些成功的案例都告诉我们:一遍又一遍的“排练”(尤其是学生自己“排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莫大的好处!当然,“排练”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它不是“作秀”,它的全部目的与意义就在于让学生懂得该怎么理解,怎样更好地表达、表演。在听课的过程中,有一些令人赞叹的细节:林州的孩子们能够流畅地口头表达,他们的言说总有对象感,不会突兀地引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他们分工明确,有序地讨论、总结、表达……这些恰恰说明了“训练有素”是来自于平时经常不断的“排练”,习惯成自然。所以我们耳畔总会响起这样的声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要补充、我也这样认为、请大家看第×页……在我看来,这样的训练有素值得赞叹!孩子们不是不具备“以句为单位说话”的能力,而是我们长期以来,习惯性地让他们“以词为单位”表达自己的思想。

畅想之余,我不禁又添了感慨:作为教师,我们所要做的,不正是帮助学生预约人生的精彩吗?让他们自己走进阅读的世界,明辨是非,自信地形成自己的思想,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多么必要啊!做一个“点灯人”,预约学生未来的精彩,教师功莫大焉!

分数之外的精彩 篇4

母亲给出的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弄不懂: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就考第一, 而自己想考第一却考了全班二十一?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 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认真听老师的话, 一样认真地做作业, 可是, 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他的话, 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她望着儿子, 没有回答, 因为她不知该如何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 孩子考了第十七名, 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 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她真想说人的智力有三六九等, 考第一的人, 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 这样的回答, 难道是孩子想要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 她真想重复那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 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 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 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 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 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 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 不过与过去相比, 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 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 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 也再也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寒假归来时, 母校请他给同学们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他讲了小时候在沙滩上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 她指着前面对我说, 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 当海浪打来的时候, 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 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是显得非常笨拙, 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 然而, 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 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文章后面有三个问题:

1.“回家后, 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中“同样的问题”是指什么?当时母亲有没有答案?如果有, 答案是什么?

2.母亲最后给出的答案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从儿子不断进步来看, 这位母亲的方法如何?

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前提是理解文章内容, 但此文并不容易理解。我和学生边读边理解, 学生明白了文中的儿子很努力, 但成绩不出色的确是因为他不聪明, 但母亲不忍心说这个事实, 也不忍心让已经很努力的孩子更加用功。在大海边, 母亲借小灰雀、海鸥告诉孩子, 他是有潜力、有后劲的, 现在没考第一, 将来还有希望。这样儿子就有了信心, 通过耐力、毅力的角逐, 最终成为了胜利者。说到这里, 有学生说:“不以一时成功论英雄!”好!这是相当简练的回答。批阅卷子时, 看到郭葳蕤同学的回答是:“母亲的答案是:要想成功得需要长久的磨炼, 正如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而那些幼时聪明, 以后却裹足不前的人, 因为没有持久地磨炼, 没有一个让自己产生动力的目标, 是不可能有很大成就的。”

预约精彩作文汇总 篇5

精彩是天边一抹淡淡霞光,霞光可以预约吗?智者轻轻回答:静下心,淡然凝望天空就可以。

精彩是林间迷蒙细雨,细雨可以预约吗?智者悠悠回答:“静下心,耐心等待就可以。” 预约人生的精彩,就像观赏天边云霞,等待林间烟雨,离不来一个“静”字。

眼前倏地飞过一只小虫,你左顾右盼了吗?翻着手中的书页,你是否早已神思悠悠万里?须知“静心追求”,“心无旁骛”,才能预约精彩。寇准幼时嗜学,窗外同伴嬉戏声不绝,他却不为所动,笃学不止;林则徐夏夜读书,蚊舞虫吟,他却坚持不已,焚膏继晷。执著的追求来自心中的静定,不为尘世的戏乐所动,执著于自己内心的安静的追求,这样的人才能预约精彩。

心中的宁静指引我们甘于寂寞地前行,而面对荣辱成功挫折的不骄不躁则为我们坎坷的人生之路送来了一阵清风。苏轼初入仕途,志得意满,因才高气傲受人嫉妒,终遭贬谪,郁郁不得志。春风得意,恃才傲物的他因为心中的骄傲之气而引来祸端。当他历经磨难,锐气消磨之后,心静气平,“夜阑风静縠纹平”,东坡在穿枝拂叶的奔忙之后,收获了豁达旷远的人生气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拘泥于人世渺小的悲欢,而追寻天地的苍茫与博大,豁达之后的心静让我们预约人生超拔脱俗的精彩。

还有一种静,仿佛镶在林间碧玉般的清流。张潮曰: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陶潜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曰: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一种隐士之静,淡泊名利,寄情山水,这种静让我们远离喧嚣浮躁,预约人类的灵魂的超拔与美。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使他淡定自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梭罗“静静地在瓦尔登湖畔孕育珍珠”,淡泊使他预约了深邃,沉淀了深厚的思想。

预约精彩,离不开心中的静定,静心追求,心无旁骛;静心面对,不骄不躁;静心省视人生,才会探寻到人生真谛,预约到真正的精彩。

用一颗安静的心,注视霞光,倾听细雨,预约到人生的精彩。

预约精彩

“只要你用心,上帝不会遗弃你。”母亲临终前,费力地吐出这句话,安详而颤抖。“……妈妈!”守候在床前几个稚弱的孩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恐惧和悲伤,泪水决堤而出。

那时候,年幼的玛丽亚并不很懂得发生了什么,不明白哥哥姐姐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哭,不明白母亲为何突然沉沉睡去。“只要,你用心。”她喃喃念着母亲最后留下的话,心随着窗外父亲的背影在月光下起伏。——而这,不过是灾难的开头。

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波兰甜美的旧梦。不断有外国军官来到学校,要求老师放弃教授母语,改用他们国家的语言教学。侵略在蔓延,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如果不出意外,玛利亚的一生可能都要与“精彩”无缘了。十岁的她过早地背负上了“被压迫着”的担子,教育的权利和自由被侵略的大炮碾碎。生计,为了生计,她们全家都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上学,反倒成了一个尴尬而遥远的话题。

人为了一张嘴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玛利亚在心里给自己鼓气。从那一刻起,她开始拼命抗拒命运,开始向精彩冲刺。

为了分担父亲养家的压力,也为了给自己挣足学费,玛利亚四处寻找家教的工作。每次她坐在课桌前,总是欣慰而饱含感慨。书本,因为浸透了汗水而显得珍贵。玛利亚像锥子一般扎入了课本的字里行间,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索,让她在破旧的课本里翻出了未来的精彩。

走过了清贫的童年,走出了硝烟弥漫的青年,走进了依然艰苦的中年。玛利亚,和她奋斗不息的大脑,从未停止过战斗。“用心,只要你用心。”母亲的絮语无意中将她引入了科学的殿堂,此后,多年的默默无闻,换来了一朝诺贝尔讲台上的一鸣惊人。

——居里夫人,人们习惯这样崇敬地称呼她,那个为了单纯梦想而奋斗不止的小女孩玛利亚,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站在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原本只是黑暗中渴求一丝光明,却无意挣来了一整个太阳——这便是生活赐予有心之人的精彩吗?

功成名就后的居里夫人依然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对她来说,精彩,不仅包括辉煌的成就,更包括对完美人格的保持和追寻——一如多年以前。成功从来不是无根之花,无本之源,精彩在很多年前就已埋下伏笔。当我在茫茫书海中挣扎,在一次次失败面前欲哭无泪,我的心告诉我选择坚持。

用心,唯有用心,去感,去悟,去拼,才能预约精彩,绽放成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句话,送给你,渴望预约精彩的人们!

预约精彩

午后的阳光照在玻璃上总有些蒸腾的味道,小小的窗户被光线挤满,显得暗了些,闷热的空气让人感觉不到它的流动,只有头顶的电讯不知疲倦地“哗哗”晃动。

我的视线里出现了一个陌生的男人。他站在黑暗里,他说:“我一定要把太阳追回来。”他消失了。

我坐在空旷的大礼堂里,空气里传来熟悉的声响,飘过意气风发的誓言,光线照在那些充满朝气的面庞上,还有紧握的右手。

那个陌生的男人在做一件事,奔跑。他不停地跑着,没有丝毫要停下来的意思。我听到他的汗水落地的声音和沉重的喘息声,他在跑。

无数张密密麻麻的试卷幅员辽阔地铺展在我的世界里。纸上留下了杯子的痕迹,是廉价咖啡的一圈黄色印迹。我的手上沾着黑色的油墨,我只感觉笔尖的不间断滑动,填满试卷上一行又一行空白,写出一个又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数字。那个视线中的身影开始摇晃,他已经疲惫不堪了,他衣衫褴褛,沾满了尘埃,他开始跑不动了,他的脚步变得凌乱、滞重,他踉跄前行,他快跑不动了。

看着老师写满一黑板又一黑板的字,在数学课上昏昏欲睡,我感到有生理盐水在瞬间充满了眼眶,雾失楼台,远处高大的乔木挡住了我的视线,习卷上鲜红的分数狠狠刺伤了我的眼睛,无数个咬牙切齿的深夜,我揉皱了试卷狠狠摔在地上,过后是伤心地捡起,一遍遍抹平褶皱,在失望和绝望的交替中,我手足无措。

那个男子为什么还在奔跑,他明明筋疲力尽,他忽地放慢了脚步,他一口气喝尽了大河之水,他挥动双手,他加快了脚步,他的瞳孔变得很亮,他看见了什么?

天的尽头,是消失已久的太阳。

“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如一”,这个世界只有我专注地移动笔尖,只有我大声记诵文字,只有我不停演算那些数字。“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个世界只有绝望后的希望,只有被囚禁的生存…… 我的世界里,是场大雨后明净的空气和一道彩虹。“哪怕世界在下一刻灭亡,我也要我的小苹果树”,谢尔德不停喃喃自语。我在一片闷热中醒来,我见到自然熟悉的场景,我的手下压着未写满的试卷。我在奔跑,我是夸父的后人,与他唯一的不同,我听见身后羽翼张开的声音。

用汗水和泪水播种希望,用理想和信念培育希望,我终将含笑地收获,流火六月,我预约精彩,展望未来。

(得分65)预约精彩

一切预知的精彩便不叫精彩,预约来的精彩就如同输入的程序,你总是知道下一步就是所谓的精彩。

我想,精彩不用预约,只需发现。

精彩正如花蕾,你摇晃花蕾,敲打花蕾,却无力使它绽放,精彩无法预约,因为它爱永远走在你的前方。所以不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前方使劲呼喊光明,以寻找精彩,只需大踏步向前,走出黑暗,即是无限光明的精彩。正如荆轲,以樊於期之头作保,以秦舞阳为伴,当图穷匕现时,换来的只能是千年一叹,荆轲之前半生都用来预约了,然而他所想要的“精彩”始终未能出现。

其实,精彩何须刻意去预约呢?它就在转角,等着你,盼着你,只要你别一路向北,只要你停下脚步,回头瞧瞧,只要你别忘了自己为何而出发,要走向哪里,你就会发现原来精彩就在你身边,转角就能遇到。别闭着眼盲目在路上,或许你抬头看看那天空中一缕阳光,你就能感受到夏威夷海滩上阳光浴的美妙,蹲下身俯看脚下的那块石头,你是否发现那上面带着珠穆朗玛峰上雪水的味道,把你久受束缚的脚丫子伸入家门前那条小溪,是否发现太平洋波澜壮阔的精彩立即凸现呢?太多的精彩在你身边了,别去预约那遥不可及的精彩了,期待着在转角等待你的精彩吧。

预约的精彩,大概在海天相接,休想到那天涯海角看落日了,更何况这精彩早已是预知的,早已是众人之牙慧了呢?

预约的精彩是“红杏枝头春意闹”远没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得灵动、惊喜。预约的精彩是“水晶帘下人梳头”哪里比得上“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意外。预约的精彩如同合格证书上早就设计好的图章,哪里会像街头转角处的那面墙上的涂鸦更具感染力,更加精彩呢?

所以,别预约精彩了,因为精彩就在转角,别去找遥不可及的精彩,因为精彩就在身边,别找那预知的精彩,因为那不是精彩。

(得分:63)

预约精彩

CBA季后赛已经结束,广东一如既往地将总冠军奖杯牢牢地抓在手中,几乎所有人都一致看好它,而不是首轮即被横扫的江苏。为什么?

因为精彩是可以预约的。

有人会大声反驳道:错了,前方的路一片模糊,我们永远不知道精彩在何方,谈何预约。就像买彩票一样,人的运气不总都像那位88组先生一样。财富、成功都不过是运气而已。

不错,未来的确是未知的,就像雾里的森林,充满刺激,你不知道走哪儿会有鲜美可口的果实,你也不知道走哪儿会有凶猛的怪兽。但是,如果你穿的是最坚硬的装备,拿的是最先进犀利的武器,用的是最精确的红外探测仪。你还可能会找不到精彩吗?预约精彩不过是一个必将实现的自信豪语。

然而精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的。正如一个诺贝尔奖评委所说的:全球有数百位作家有资格问鼎,但每年只能颁发一个,剩下的注定要黯然神伤。要想预约精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

让自己更强大。

广东有着豪华的阵容,主力中有七人是国家队队员,再加上引进的恐怖外援,知人善用的教练,慷慨大方的俱乐部,疯狂死忠的球迷……这一切的因素是广东八年七冠背后坚实的大山,无人可摧,无人可挡。而江苏这支老牌劲旅实力逐年下滑。转会**,教练被弃,主力受伤……这是它无法预约精彩的强大障碍。

江苏可不可能夺冠,当然可能,一切皆有可能。爱因斯坦不是从一个木椅子都做不好的小笨熊变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么!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是由一个任人摧残践踏的东亚病夫变成一个可以预约精彩的社会主义大国么!我们中的很多人不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丑小鸭变成了高贵典雅的白天鹅么!前提是让自己更强大。上海从上赛季的垫底到本赛季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证。

让自己更强大,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壮大自己,锻炼自己,不放弃每一个提高的机会,让自己在某一领域有着常人难以追及的本领,甚至让自己成为弘一法师、闻一多那样的全才,精彩想不预约都不行。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充实自我,创造机遇,大胆向前,精彩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未来也并非我们所想的那么模糊不清。

预约精彩,你准备好了吗?

预约精彩

席慕容曾这样写道: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将我化成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千年等待,只为结一段尘缘,然而谁能把握,谁肯成全? 《云水谣》中有一个令人终身难忘的镜头:男女主人公第一次在楼梯上相遇,女子微微颔首,男子眼含笑意,就这样擦肩而过。唯美的情节,仿佛诗人的阴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然而再美的开始也不能预约结局的完美,生命的旅途有多少坎坷,让人在措手不及之时,只能叹息物是人非。像这样的偶然,必是徐志摩的诗“你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我的波心”,然而,“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一别竟是永诀。原本精彩完美的人生就这样被战争轻轻打碎,也许她曾经在心里向上苍预约完美,然而却无法控制现实渐渐偏离梦的轨道,只留下一生的思念,韵味绵长。

有时候人对未来显得多么无力,如果可以相许,谁又愿意遥望。若精彩能够预约,何来无数的错过。

当小人鱼舍弃动人的嗓音来到王子身边,她轻盈的步伐是刀刃上的舞蹈。她想要换取的幸福却被一个小小的误会打破,世事无常,谁又能把握呢?

当翌日的清晨阳光洒向海面,人鱼公主一点点化作海上的泡沫,谁在为她最初的美梦哀伤?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期待会成为现实,但是更多的时候,生命以它特有的形式告诉我们它的无法预测。

因为精彩的无法预约,常常就只能让人收获无奈。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只有轻轻地说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聪慧如张爱玲,也只能以顺从的姿态面对生命中的意外。如果可以预约爱情的精彩,难道她还会选择胡兰成这样的有妇之夫,听到无端的议论与谩骂,来伤害她的高傲吗?

墙内秋千墙外道,谁料多情却被无情恼;谁能猜到雨巷之中是否有着一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女子……

精彩总是无法预约,它以偶然出人意料的姿态躲在生命的某个角落,给予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无奈也罢,哀伤也罢。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过/请你细听/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朋友啊/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我的热情。(得分66)

预约精彩

“您好,这里是预约精彩服务公司。” “我想预约一份精彩。”

“是需要温馨型的还是时尚型,或者是复古型?”

“温馨型,谢谢,这里是人生路幸福小区B栋113室,明天2点能及时送达吗?” ……

你是否梦想着某一个阳光明媚的先后,坐在悠悠摇晃的躺椅里,伸手端起茶杯,呷一口淡淡的自在悠闲,等待着门铃响起,一份已经预约的精彩快递便按时呈递到眼前?

人生不是快递公司,精彩无可打包预约。不可预约的,才是人生真正的精彩。

开车时,遇见弯道,心下总有一些紧张与忐忑,生怕弯道的另一头会突然出现不可预知 的情况,怕有一辆车奔突而来,使你张皇失措;可如果没有弯道的阻隔带来的迷茫与未知,何来转弯后豁然开朗的另一路风景?

你曾否伏于桌前,端持一管毛笔,恭恭敬敬、一笔一划地临摹前人的字体,于是你的宣纸上出现了浑厚方正的颜体,又出现了飘逸洒脱的王氏风韵,却看不出一点兴奋与喜悦。是写得还不够好不够像么?你摇摇头,无奈,甚至有些愤怒,于是将手中的毛笔狠狠地掷下,饱蘸浓墨的笔头直直地撞在白白的宣纸上,脖子一歪,拖着无奈的痕迹倒向一边,只一瞬,那宣纸就像恶虎满吸着墨,饱食后又晕晕地吐了开去。

你一惊,拿起眼前的那幅字,那莽撞的一掷毁了一幅精心之作,可惜啊!突然,你眼前一亮,对着那浓重的一笔呆呆地出神,既而,“嗤”地一笑,却发现那不经心一笔虽十分突兀,但是那样洒脱不羁,似一条墨色蛟龙摆起它狂傲不驯的尾,那样的苍劲有力。

原来这满满的字只是单调与平庸,只有那不可一预约的一笔是使满篇生色的精彩。想体味人生的精彩么?不要再企盼有预约公司来替你实现,不要再甘于平乏单调。想体味精彩么?不要想着泰山有多么奇崛,不要想着黄山的嶙峋怪石。不要想着漓江的山水多么如画,不要想着江南的园林是多么精致,这些并不是你的精彩。

未可预约的才是人生真正的精彩。

(得分62)

预约精彩

斗转参横时,我总会独自默默地想,我们跟时间其实一直有个预约,预约着未来的精彩。当我们的生命之芽刚刚绽开的时候,我们就跟时间预约,预约一张俊朗或标致的面孔;预约一个强壮健康的体格;预约一种开朗活泼的性格。于是,因为有了这个预约,我们便拼命地吸收养分,虽然周围的人还看不见我们,但我们已悄悄地为未来的精彩而努力。

当我们呱呱坠地,大家欣赏到我们的精彩时,第一个预约就顺利完成。于是,我们与时间有了一个预约。预约一个知识的头脑。因为知识会让我们变得精彩。

为了完成这个预约,多少个晴朗的早晨我们背起小小的书包,怀着对一天的期望,兴高采烈走向学校。多少个寂静的夜晚,我们会伏在桌上,鼓着胖胖的小脸,认认真真地完成每天的作业。日复一日,勤奋地学习,知识慢慢地积累,就像细小的砂粒逐渐汇聚,我们在建造着自己的知识大山。只为了与时间的预约,预约一个知识的头脑,预约一个精彩的未来。

现在,我们拥有了知识的头脑,那么我们又和时间预约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是在预约一个生命的腾飞点。精彩的未来,那份精彩需要靠这个腾飞点去达到。人生的腾飞需要这个点来开启。

或许有人说,未来不可捉摸,预约未来显得荒谬。但我想,既然我们已经拥有健康的身体、开朗的性格和知识的头脑,那我们预约我们的精彩又有多么不可预测、不能确定呢?当然,我们现在还缺少一种心态,那也是我们将会得到的。在初夏的预约,我们能够以完美的状态去创造精彩,创造未来。

预约精彩,靠的是不懈努力;预约精彩,靠的是知识的头脑;预约精彩,靠的是成熟的心态。生命诚然有诸多变化,有诸多险阻,但贝多芬告诉我们,要扼住生命的咽喉。所以,大胆地预约精彩,只要我们一天天地准备着,努力着,拼搏着,定能迎接精彩。

默默地想着,想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初夏盛开的精彩。那是我和时间的一个预约。

(得分60)

预约精彩

高三(5)班 陈炯辉

精彩是可以预约的!只要我们考虑到所有的细小点,想清楚我们要达到我们的目的所要具备的一切必需品,我们便可以高视阔步,旁若无人,唱和着高昂的乐曲,如入无人之境,行云流水……对啊!充分准备后,就能展开美丽的图景,走向精彩啊?可您在说出“只要,就”时,心里咯噔一下没有呢?这种关系成立吗?

“我要封狼居胥,我要建立前人所建的燕山勒石的不朽之功!”刘宋皇帝刘义隆的誓言可谓地动山摇,据史书载:他真心实意,焚香更衣,在太庙里三牲太牢地隆重祭祀,希望“当年金戈铁马”的刘裕先祖护佑儿孙,之后便率领整装久时、马壮兵精的军队浩荡北伐,准备充分,颇有“一鞭直至清河洛”的豪情——可叹“元嘉草草,仓皇北顾”,被北方的太武拓跋追击千里,试问精彩何在?曾几何时,苏联的红色巨厦还是挺立。1953年,赫氏上台,要全盘否定斯大林,要重还苏联人民美好生活,彰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准顿措施可称得上完善甚至在当时看来完美,农业废除义务交售制;工业扩大企业自主权云云。可以看出赫氏的改革也是充分准备了的:先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改革措施也相当完备——60年代,赫氏下台,可叹改革失败。精彩,被苏联人民期待的精彩何在?

可见,“只要,就”之论是站不住的,精彩可预约之说自然不攻自破。愚见:精彩不可预约,而是在行进过程中无意发现的一瞥,是在看似山重水复时的一转,柳暗花明不也精彩?

有位设计师奉命装饰伊朗德黑兰皇宫,初衷时以法国凡尔赛镜厅为蓝本,打造一种恢弘的古典美。当整块的巨型玻璃运抵,工人不慎摔破,无奈工期将近,重制已无可能。设计师灵机一动,敲碎了所有玻璃……布满大小不一的玻璃碎片的穹顶折射出异样的光辉,夺目璀璨,成就了世界上最大最华美的马赛克建筑。可见,建此宫殿可谓准备充分,可无奈突发事件破坏了理应到来的精彩;但又要说,一个仿照仿造的“杰作”真能成为精彩吗?凡尔赛宫百年的华贵真能被这后起之秀赶上吗?或许,也正是工人操作的不慎成就了当今的德黑兰皇宫。现代感十足的马赛克艺术较之以富丽雍容的古典美难道就不称其为精彩?正是在那看似山穷水尽时的灵机一动成就了现今的精彩!而行进过程中诞生的精彩!而这种精彩岂是预约可得的?

不妨借用改写罗丹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可预约的精彩,而是缺少发现精彩。当您埋头抱怨自己的预约屡屡落空时,不妨抬头,侧目而思,极有可能一个灵机闪动,不虞之精彩与您邂逅,撞个满怀!

(得分63)

预约精彩

预约是精彩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精彩不是服务周到的星级酒店,当你打电话过去预约时,它就会给你留个空位,或者告诉你已经没有空位。精彩更像是性格高傲的大户千金,你约了她,她也不会保证出现,她甚至不会告诉你她是否答应了你的约定。她不约时间和地点,让你自己去找,找得精疲力尽,最后要么发现她在灯火阑珊处,要么你找到天涯,肝肠寸断。可是因为这样我们就不追求精彩了吗?不,我们反而更爱她,我们反而每天打电话预约她,这样才不至于我们最终找到她时却听到她说:“你来干什么?”

正因为人这种卑贱的天性,我们才会看到巴尔扎克在他成名前的十年里,每天呆在房间里写着注定会变成废纸的作品,他想,总有一天自己会名满天下的,这个想法就是他对精彩的预约。终于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废纸熬成了作品,他的精彩来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另一种情况,王勃让人展纸磨墨,自己小睡了一会儿,不久,一篇文不加点的《滕王阁序》就横空出世了。他的精彩是挥毫而就的吧?是的,可是在他挥毫而就前,他只是打了一遍腹稿吗?在他落笔前的三个月、三年、十年里,他在干什么?

预约不仅是一个信念,也是一种行动,是积累、是沉淀。没有信念,巴尔扎克不会让人铭记,没有积累和沉淀,王勃写不出他的滕王阁。

可是我们看到更多的人,抱着坚定的信念,日复一日地辛勤付出,却最终一事无成,没有实现他们的精彩,这是因为精彩与否,不是预约所能决定的。

更何况,没有这些人的平庸,靠什么衬托出伟人的精彩呢?于是这些人解嘲道:“我们的预约换来了精彩,因为我们的平庸是伟人精彩的一部分。”

我又想到了邓世昌,当他命令自己的舰船向敌舰撞去时,那是何等的精彩!当他的舰船沉没后,他亲手溺死自己的爱犬时,那是何等的悲壮!这悲壮又是何等的精彩!

是什么预约了邓世昌的精彩?是那军人的血性和他骨子里的爱国情。可是黄海海底,有这血性与爱国性的魂灵又有几何呢?

可是我们只记住了邓世昌的精彩。

这就是精彩的脾气——不能不预约,预约了也未必有。

(得分60)

考生作文预约精彩

人们都向往精彩,又常喜欢计划精彩,预约精彩。小到周末活动,大到人生蓝图,人们总会提前规划,然后充分准备,并按既定路线进行预约的“精彩”。

当人们习惯于选好景点路线,排好时间表,或或干脆随旅行社出游时,殊不知,随兴出游更有一番乐趣。不必拘于时间地点,兴至而往,兴尽而归,本来就是寻找快乐,何必要循规蹈矩,受尽约束?

精彩不必预约。

精彩无法预约。世事无常,任何一件事都是无法预料的。在一个人向目标行进时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事打断甚至打消精彩或者改变精彩。小时候人们大多数羡慕科学家或大明星,想象着过他们的生活。然而长大后总会发现梦想中的职业并不适合你,反而会在另一方领域找到自己的归宿。既然精彩无法预约,我们也大可不必强求。人生就像不知目的地的火车,沿途的风景无法预知,可能有些风景如你所愿,也有可能恰恰相反。但也因为未知性,人生才能丰富多彩,充满意味。

不必抓着预约的精彩。如果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会错过繁星。人们常常为达不到预约的精彩而伤心懊恼甚至失去对人生的信心。其实大可不必,失去道路时不必哭泣,因为旁边还有很多小路,它们同样充满花香,拥有意外的精彩。有一首歌唱到:梦想实现不了,换一个不就得了。人生需要对梦想的追求,也需要豁达心态及时对另一种精彩的兴趣。

人生需要意外的精彩。刚开始出游的人,总喜欢带着旅行手册,并熟稔景点地区的每一个描述,然而专业或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并不这样做,它们认为意外的精彩才是真正的快乐,也才是旅游的目的与真谛。如果人生就像一群人到同一个地方,同一处景点做同样的事,摆同样的造型,拍一样的照片岂不太过单调乏味?人生因为意外而美,意外的精彩更是美好可贵。

可以制定目标,可以进行学习计划、工作计划,可以想象人生,设定要求,但千万不必预约精彩。因为它不可预约也无法预约,它也因为不可预约才叫精彩!

(网上资源)

预约精彩

中国有一种传统。每每有上级到下级视察之类的,下级总会提前做好准备,如杂乱之街道必当瞬间变整洁,沿街的小贩必定被强制放假半天;从我身边来看,宿舍堆满垃圾的地面便会光亮如镜,电脑里的毛片便会变成毛泽东思想教育片。当然这是一个好结果。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传统,古代帝王就有微服私访。地方官不是傻子,负责接待伺候必不可少,伺候的舒服了升官发财,伺候的不爽了贬官回家,这都是潜规则。历史上还没听说过请皇帝老子吃咸菜被皇帝赞叹其清廉的。以上是主要方面,其次的是要做到在皇帝公费旅游的时候打扫出干净整洁的街道,政通人和的迹象,皇帝老子回家的时候送点土特产。那么皇帝和官便可心照不宣,下次微服私访还到你这里来。于百姓也毫无损失,税收所得本就是归朝廷,用不到自己身上,得半天清闲,享受制造出的和谐的假象,意淫一下太平盛世,机会不可多得。

我记忆犹新的是小学时候老师开课,为了保证课堂效果,会把上的内容以前排练一遍,课越重要,排练的越细致,有些精确到每个学生的台词。这样一来正式上课的时候确实精彩,然后我明白了老师才是“预约精彩”的鼻祖。回想我的小学老师,他们的队伍里不乏能成为伟大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人才,如今被埋没,真是可惜。我猜测出此题的老师,此时正愤愤,哀叹他的梦想没有途径得以施展,又不惜以自挖伤口为代价,让学生作此文,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苏州申请文明城市的时候,正逢修地铁,主干道挖得面目全非,当时我正值高三,在干将路驱车时非常考验车技。而领导下来验收的那一天,非机动车道却变得异常的宽,路口的秩序尤其好,满街的交巡警在维持秩序。我猜想精彩是需要预约的,不管你手下有几个有能够导演奥运会开幕式能力的小学老师,你不叫他导,他是不会天天导一出戏来自娱自乐的。当年我做演员的时候,对这种没有盒饭领的差事厌恶,现在做观众了,看看也乐在其中,只盼天天来视察,让我们的马路天天都宽敞,街道日日都整洁,食堂大荤不见绿,免费汤里也放盐。如果预约精彩也能够办个套餐,变成包月精彩,我表示也愿意。

其实我对这种精彩的真实感是没有疑惑的,我唯独担心他的风险性。冷不防也会有人在你入戏的时候来砸个场子,好比穿越失败,虽不是预约但也未必不精彩。且说是日乾隆皇帝下江南,见那山色空濛水光潋滟,雨后初晴诗兴大作,边上陪同访问的地方官一脸淫笑幻想着明年的俸禄。就在此时,一中箭年轻女子穿过锦衣卫的人墙,虚弱的瘫倒在地,对着皇帝的花轿大喊:

“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么?”

《预约精彩》

预约精彩,那只是一厢情愿一场梦。席慕容说:

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我最美丽的时候

为此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

而当你终于无视的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那不是花瓣

而是我凋零的心

(《一棵开花的树》)

那棵“预约”了五百年的树,等来的也只是“无视地走过”,等来的也只是“一棵凋零的心”。

就把它当作一场梦吧!只怕是梦中的泪水也会把前世的预约洇湿。佛说:前世500次的回首,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500次的回首是虔诚的预约,可换来的也只是今生的擦肩而过。

那丁香般忧愁的姑娘,撑着一把小雨伞,从你身边飘过,留下的唯有如梦似幻般的忧伤如丁香般的惆怅。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预约了,遇见了,相识了,又怎么样呢?

张爱玲小说《爱》里那个美丽的少女,历经沧桑,又与当年的心上人不期而遇,结果会如何呢?小说就此结束了,但从张爱玲的用词“也只能说一句”可知预约的又是一场伤感的梦。“哦,你也在这里吗?”是寒暄?是探询?是无奈?是感伤? 其实,张爱玲自已的爱情何尝不也是一场感伤的梦呢?

精彩是无法预约的,偶然的相逢、刹那的心悸往往更令人刻骨铭心。当许仙与白娘子在断桥上雨中相逢时,一人一仙就注定要演绎流芳千古的爱情经典。历经波折,荡气回肠,生死不渝,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呀!

当卓文君听完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后,春心撩动,便不惜自己的贵族身份,决心与情郎私奔,甘心当垆卖酒。于是,世上便多了一段精彩的人间佳话。当情窦初开的太平公主揭下薛绍昆仑奴面具时,她便如痴如醉的爱着昆仑奴面具下温暖的笑容。太平的爱热烈而精彩,尽管也因此堕入了无尽的痛苦的深渊,然而,她毕竟真正地爱过一回呀!……

这些生命中的精彩都没有预约,而预约的却往往不能精彩。随缘吧!不经意的转角处,往往会有“柳岸花明又一村”呢!

作文:别过分依赖提示语

这次的作文题目,命题为《预约精彩》,体现了江苏高考卷的特点,又与去年的作文题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很高的模拟性。高考作文的命题或话题,分为实在的与花哨的两种。以前的全国卷,都是实在的概念,如《诚信》《心灵的选择》,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而江苏卷则彰显文化大省的气韵,喜欢用具有浓郁文学色彩的语词为题,如《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怀想天空》,优美,玄奥,难以捉摸,一眼看上去不知道命题人想要考生写什么。《预约精彩》体现了江苏卷的这一特点。

从2004年开始的江苏省自己命题,其“规律”是,第一年花哨,然后引起强烈的负面反弹,接着连续两年比较实在,第四年再玩命地花哨,然后再剧烈反弹,接着再连续两年很实在。今年,恰是第三轮的“花哨年”。对于花哨的题目,要把它臵换为实在的概念,由此确立作文的中心思想,不能以玄对玄,自己没想清题目什么意思就稀里糊涂地写,也不要犯“想清楚了却没写清楚”的低级错误,没在关键处点明实在的说法。要反复点题,实在的题目,没有点题问题不大,比如写一篇关于“诚信”的记叙文,故事讲完,结尾处没有点出“诚信”二

字,并不要紧;而如果是一个关于“预约精彩”的故事,到结尾没有出现“预约精彩”四字,就不大合适了。

这道作文题目的提示语是:“有人说,精彩是可以预约的,只要准备充分,就能展开美丽的图景;有人说,精彩是无法预约的,只要大胆向前,随时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对于预约得到,还是预约不到,它没有给出倾向。因此,这篇作文的思想倾向,考生必须自己定,依赖不了提示语。

不曾预约的精彩 篇6

新课程要求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的主旨和根本目标,而科学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素养的最佳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实验无疑是最好的载体,而探究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不同于一般情况、不符合预测的“偶发事件”。传统教学中,老师们常常认为它是影响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干扰和差错。事实上,“偶发事件”正是探究活动本质的一种体现。教师应积极面对,并且和学生一起探究,就能将“偶发事件”转化为“动态生成资源”,成为教学的生长点;而且“偶发事件”的解决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偶发事件”也能为学生提供挑战和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提供质疑、求证的机会和平台。巧妙地利用“偶发事件”能激起学生内心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探究欲。

二、问题的产生

在进行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时,我说:“我们已经知道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的反应,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由于觉得这个结论易通过实验证明,就决定在课堂上设计实验并进行演示(课前并未预做实验)。

我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 mol·L-1和8 mol·L-1的盐酸3 mL,同时往两试管中加入相同米粒大小的钠。但是,很意外,钠与1 mol·L-1的盐酸反应更剧烈、更快,钠粒四处游动,很快熔化为光亮的小球,并且率先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最终消失;钠与8 mol·L-1的盐酸反应时,反应剧烈,但钠粒消失的明显慢一些,另外,试管上方还出现了较多白雾。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在讨论这反常的现象。

这可怎么办呢?是为完成教学任务,避免节外生枝,不去理会学生的声音呢,还是尊重学生的质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探究原因。最后,我选择了延时处理方法:“这个实验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我们课后对这个实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三、问题的解决

课后,我让化学课代表召集对实验过程有质疑的同学一起对课堂实验进行深入研究,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我带领他们来到实验室。“我们一起来探究实验中的干扰因素,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A:盛1 mol·L-1和8 mol·L-1的盐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贴错了。

教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验1:各取3 mL待测盐酸,均滴加紫色石蕊试液3滴;现象:两种溶液均变红,且取自标签显示为8 mol·L-1的试剂瓶的盐酸更红。结论:标签没贴错。

学生B:钠粒大小不同。

学生C:放入1 mol·L-1的盐酸中的钠已被大部分氧化。

实验2:取大块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刀片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将光亮的金属钠切成小长方体,然后对半切开,同时放入分别盛有3 mL 1 mol·L-1盐酸和3 mL 8 mol·L-1的盐酸的试管中;现象:与课堂演示实验情况一样。

学生D:钠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盐酸易挥发,越浓越易挥发,由于盐酸的挥发,氢离子浓度反而变小了。

教师:如何证明呢?

学生E:选择硫酸与钠反应,因为硫酸是难挥发的酸。

实验3:学生选择了0.5 mol·L-1和3 mol·L-1的硫酸与钠反应(考虑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选择的硫酸都是相对稀的硫酸),现象:0.5 mol·L-1硫酸与钠反应更剧烈。结论:Na与H+的反应,H+ 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学生D的猜测是对的。

学生F:能不能通过钠与硝酸的反应进一步证明D的猜测是正确的,因为硝酸也是挥发性酸。

教师:考虑得很周全,可以试一下。

实验4:用钠分别与3 mL 1 mol·L-1和3 mL 8 mol·L-1的硝酸反应;现象:盛有3 mL 1 mol·L-1的硝酸中,小钠块四处游动,很快熔化为光亮的小球,并且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试管上方出现淡红色气体,盛有3 mL 8 mol·L-1的硝酸中,小钠块四处游动,很快熔化为光亮的小球,率先剧烈燃烧,放出耀眼的黄色的火光并发生爆炸,钠块先消失,试管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师生:怎么一回事?(实验室一片寂静,大家都陷入沉思。)

学生G:老师,这现象是正常的,因为硝酸与盐酸不一样,硝酸受热或光照时会分解,产生的氧气也能与钠反应,硝酸越浓越易分解,使反应更剧烈。

学生们终于释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一系列的探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第二天课堂上,他们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了对这个演示实验的改进和结果。

四、反思与启示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的反应,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对于这个结论,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但事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学生在探究“钠与酸反应”的过程中,经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和假设、方案的制订、证据的收集分析、形成结论、评价反思、完善结论的探究全过程。探究的各环节中蕴含着假设、实验、推理、归纳、控制变量等具体的科学探究方法,在不断地探究体验中学生将科学的方法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讨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强化了质疑意识,提升了质疑能力,学会了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在整个过程中我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钠与酸的探究实验”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化学仍然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学科,“变化”是它的本质,这种变化有时可用逻辑推理得到,有时又存在特例、反例,化学实验中尤其要强调实证精神。鉴于物质的独特个性和实验时所处的环境,化学实验所得的结论都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认识应视为科学素养的最重要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意外的发生形成的生成性资源,结合实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成长的幸福,感受化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曾国琼.如何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0):3-7.

[2]林森.从教学中对一次“意外”的处理说起[J].化学教学,2012(5):28-29.

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篇7

现象一:“谜底”早揭, 悬念不再

案例:《三角形内角和》。介绍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后, 多媒体出示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卡通图片, 为谁的内角和比较大而争论不休的场面, 请学生评判。学生议论纷纷, 一时难以判断。老师感觉“正中下怀”, 准备导入课题。不料,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 无论是大三角形还是小三角形, 它们的三个内角加起来都是180度, 所以它们是一样大的……”

很显然, 如果学生没有过早地把将要探究的结论揭示出来, 学生带着疑问按照老师设计的悬念进行下去, 课会上得很精彩。面对猝不及防的过早“曝光”, 教师该怎么办呢?新课程三维目标告诉我们, 课的精妙, 并不完全在于学生能掌握多少知识技能。学生虽然懂得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但并不一定明白这个结论的由来, 这决非数学的价值追求。教师要做的是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感受其魅力, 经受其洗礼, 获得终身受益的研究能力。

现象二:受制“负迁”, 探究无效

案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列出算式8.54÷0.7后, 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由于前面所学知识的负迁移, 学生根据已学法则算出的得数都是1.22, 老师问学生有不同答案吗?全班竟无一人应声, 让他们说算法, 倒讲得“头头是道”。一个学生越说越离谱:被除数和除数一共有3位小数, 所以商应该也有3位小数, 是0.122……

对此, 教师故意不复习相关知识——商不变规律。目的就是不走“小碎步”, 不做太多的铺垫,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但结果却与预设“冰火两重天”, 没有出现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出来“救场”。这既是意外, 也属正常。倘若教师再从头自导自演地讲解一通, 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前面的铺垫难免前功尽弃, 转化的数学思想更谈不上“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了。

此时, 顺着他们的思路引开去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同学们讲得‘有道理’, 但它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证明吗?试一试。”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终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场景。

现象三:“鸡肋”预设, 用之无益

案例:《小数点搬家》。原来的预设是有二个步骤。一是猜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0.004、0.04、0.4、4这四个数间依次存在的大小关系;二是验证:学生初步说理后, 我将播放精心制作的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比较过程:先给这四个数加上“米”的单位, 再分别转化成以“毫米”为单位……让学生直观了解它们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并揭示规律。

刚开始, “一切尽在掌握中”, 过程进展得相当顺利, 学生一下子就猜出它们之间的10倍关系。正当我想象

着学生将很难说得通透, 该是我的课演件发生派了上。用场的时候, 预想不到的情况绎学生的单位, 01.0:给04元是这四4个厘 (学生讲是妈数都添上“元”未妈告诉她的) , 0.04元是4分, 0.4元◎曾是邻两4角个数, 4之元间仍存然在是着41 0元倍, 关所系以。上面相黄荣元预学生个小数单位2:之间存在着0.001、0.0110、倍0.关1、系1, 那这四约存么, 4着10个倍关系0.001、。0.01、0.1、1当然也的

课堂就以这样出乎我的意料的方精实施教师预设式精彩互动着, 的方案呢我飞速地?哪怕思考:是把精该不该彩心制作的课件作为一种辅助理解的形

式出现!

终于, 我忍痛“割爱”, 对自己说:“别画蛇添足了, 收起你的课件吧!”

是的, 面对新课程“活”起来的课堂, 面对课堂中一个个能说、爱说的孩子, 教师再也不能像以前“目中无人”, 或“我行我素”, 按预设机械地照搬照套。

现象四:把题偏误, 答非所问

案例:《用字母表示数》。在课的拓展延伸阶段, 教师出示学生学过的《青蛙儿歌》,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把青蛙的只数, 还有腿、嘴、眼睛的数量表示出来。

三个学生相继回答。学生1:a只青蛙a张嘴, a只眼睛a条腿。学生2:a只青蛙b张嘴, c只眼睛d条腿。学生3:a只青蛙a张嘴, b只眼睛c条腿……

无法预约的精彩最珍贵 篇8

一个是,听过我课的人,认为我注重文本细读, 对教材解读比较深。比如在执教 《西游记》 中的经典故事 《三打白骨精》 时,我引导学生质疑:“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打个白骨精太轻松了,怎么还要三打?是不是孙悟空太笨了?”

教白话文 《晏子使楚》 时,我又针对结尾一句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引导学生思辨:“这句话的背后,楚王到底是尊重晏子这个人,还是晏子所在的齐国?如果尊重晏子这个人,就跟这个国家没有关系,那么作为使臣的他还有什么价值?如果因为这次晏子使楚,从今就尊重这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命运难道仅仅依靠一个人?”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会实现一种自我超越, 即由原来的理解字词,简单掌握内容,到逐步地对文章表达的主题以及对人物产生追问———这体现我的语文主题教学“深度学习”思想,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质疑出发,精心设计问题,逐步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我想要他们到达的境界。

现象的背后,是学生在我的精心设计甚或“循循善诱”下,走向“无限风光”的险峰。出现在课堂中的很多“深度生成”,都是我在解读教材时,读到了文中的某些重要语词、句段,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就此“提问”,再“解问”,最后变成了深奥的“学问”。

一句话,精彩的路径是“教”出来的。我预设好轨道,只要学生“顺竿往上爬”,精彩就会呈现。至于是否用这样的精心设计,同样也会出现精彩,我则没有想过。

另一个是,听课的老师觉得我的课情感丰富,讲课时充满激情,语言富有感染力。在 《秋天的怀念》 的课上,学生泪水涟涟,跟着史铁生一起怀念母亲; 在 《我是中国人》 课上,学生跟着台湾小朋友动情朗诵“我是中国人……”

我的课堂上,不仅学生,大多数老师也被带动。 这一切,也是我从教育学角度,精心进行的“起承转合”的设计———创设情境,一步步导引,并在旁白朗读、音乐烘托等铺陈后升华情感。曾经,我的多少课感动了听课的老师,多少课的思辨激发了听课的老师。我引以自豪。

直到我做了校长,我开始反思:课堂的焦点是谁?课堂最显眼的一定是儿童。课堂的起点必须从儿童那里出发!

于是,我的课开始改变了,我追求的精彩,不是我设计的精彩,不是被我感染带动的精彩,我在课前要做“学情调研”,学中也一定想办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起点、生发后的落点。我特别注意听学生的发言,并从中点拨、评价;同时,为了不让学生有居高临下之感,我总是弓着身子,这样能和学生的目光平等相对;为了让发言的学生感到亲近,我总是最轻快地站在他的身后,让他在同学们面前侃侃而谈。

在 《牛郎织女》 《大脚丫跳芭蕾》 《魅力》 等一些课上,当我把学习的空间给学生的时候,我发现, 学生的精彩是无法预约的。

学生们妙想天开地探问 《牛郎织女》:“为什么是牛郎,而不是马郎或羊郎或狗郎呢?为什么王母娘娘偏偏在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织女回家?织女看了一眼牛郎就决定嫁给他,是不是太轻率了?”而这都是民间故事选材与创作的妙处所在啊!

起初,学生还觉得 《魅力》 中的卡佳幼稚、可笑,看戏过于投入,竟然要买下“汤姆叔叔”回家。 我没有急于评价,而让学生将其原生态“可笑”写在黑板上。直到后来,体会到卡佳眼中的火光没有了的原因后,再与这个学生交流。结果学生不好意思了, 他早已被卡佳童心纯洁与善良感动,竟自然地走到黑板把可笑改为“可敬”。试想,如果没有最初的等待, 你无法想到这样学习的真正发生。

专家们评价说“窦桂梅华丽转身,又一次超越”。 然而,一位福建的老师听了 《魅力》 后,难过地来到我面前,询问:“为什么我没有被强烈的激情感染? 为什么课堂那么没有步骤,导致无法记笔记?虽然学生生成精彩,可是课不好看了,不如我听的 《游园不值》、 《村居》 那么让我激动啊!”。当我道出我的课堂追求时,这位老师并不理解,还是遗憾地离开了。

其实,我的课堂“翻转”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可能是由于心中总有一个“人”,就不断逼迫自己反思, 不断地改变。当然,理念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细化到每一节日常课堂的细节中。也许,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种在课堂中行走的习惯,想改也改不掉了。

受历史“师道尊严”,及“传道、授业、解惑” 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观常常是从教师的角度,强调 “教”,脑子里自然想的是“我”的作用,“我”怎么把学习的知识内容灌进儿童脑子里。“我”眼前是一个个要学习的任务,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从以上两种课堂可以看出,关键还是教师的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上出什么样味道的课。当下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已经不缺理念了,问题是你的理念是否真正播种到心灵的土壤里,发出芽儿,开出花儿,结出果儿。

高中语文可以预约的精彩 篇9

小说教学,当然三要素加主题是教学的重点,于是大家便围绕重点做起了文章。概括情节、分析形象、归纳主题,高屋建瓴,头头是道,不亦乐乎。但笔者却感觉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思维始终没有被调动起来。课堂里有学生的活动,甚至还很多,但不够精彩,程式化、 步骤化的现象比较突出,独特的视角和别致的想法难得一见,照搬教参甚至连教参都没吃透的现象还存在。另外,语文课堂贵在活动,可活动缺少设计,简单无聊;新课程理念强调讨论,于是随便拿出一个问题,便称之为讨论,没有思维碰撞,学生无所适从。针对以上现象,笔者作以下反思。

一、思想要更新

中学教材中的许多经典课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早已颠覆了以前政治化解读,回归到理性、人性的正常轨道上了。如果我们还抱着以前的老皇历,那就难免贻笑大方。什么资本主义的罪恶与弊病,大可以不必再提了。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还是多从普通人的人性角度来解读吧。今天的人读这些文章,得用今天的视角去看问题。文本理解、作者思想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唯一。今天的学生完全可以用今天的视角去读出自己的味道。

二、理念要科学

讨论是课堂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语文教学法里是把它当做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来看的。并非课上有讨论就可以了,关键要看讨论的是什么,讨论有没有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讨论的前提是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讨论什么比怎样讨论更重要。好的话题是引发师生头脑风暴、 观点交锋、积极自主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促进师生、生生讨论深度开掘的动力,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合作学习的标签,要变假讨论真问答为真活动。语文课堂要把讨论活动搞起来。

三、预设不可过度

大家都知道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教师把持课堂,学生的发言或是思考不能打破教师的预设。其实如果学生提出一些未曾预设的观点,恰是教师引导的绝佳机会,课堂气氛借此得以调节。 都说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问题就应该来自学生,至少部分来自学生,所解的惑本来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学习的困惑,而不是教师强加的问题。听课时,有学生想到了很多问题,如苏比听了赞美诗真的会幡然醒悟吗?苏比到底值不值得同情?这些问题能够深入文本, 触发灵魂深处的东西,且和现实直接关联。允许对话讨论,但话语权必须要放给学生,教师的话语过多,最终还是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对话变成师本式对话,而不是生本式对话。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提出:“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也可以说诠释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髓。教师要给学生机会和空间,不要再把任何现成的东西抛给学生了,教师在这其中要发挥鼓励、帮助、指导等作用,“拿”就要让学生自己“拿”。

四、不能让语言落空

发现和构建文本的意义,唯有精心品鉴语言。长文可以选取段落进行精读。江苏名师曹勇军有次评课,评的是鲁迅的《祝福》,他对那位上课教师条分缕析祥林嫂的死因,主要是四座大山“夫权、族权、神权、政权”,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表达了极大的不满。于是他直接让一位语文教师拿书来进行范读,读柳妈和祥林嫂对话的片段,读得声情并茂,把鲁迅想表达的东西都表达了出来。不品语言,条分缕析,必然断送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也无法获得实质性的语言收获。为什么精妙的文章学生不买账?根源在于阅读教学时,教师没有带着学生去品鉴语言,而是大而化之地解读文本,长此下去, 学生的兴趣自然荡然无存,当然他们也更不会阅读,不知道读什么。

五、高一阶段的小说教学不宜搞成习题式

活动单不是习题单,要设计得灵活一点,宽松一点, 有趣一点,不一定要既全面又准确,高一学生的人生阅历与思想水平还达不到。读小说不是为了解题,而是为了丰富人生阅历。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养成爱阅读爱思考爱写作的习惯才是当务之急。读读、议议、练练、 讲讲,长期地坚持,语文水平不愁不提高。高一阶段学生还没读几篇小说,就开始训练答题,提高所谓的课堂实效,是急功近利、徒劳无功的。答题技巧等应试能力可以短期速成,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质疑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等却非一日之功,非长期积淀不可。

总之,若要学生思考,教师先要思考;若要学生爱读书,教师先要爱读书;若要学生课堂表现精彩,教师先要在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教师能耐得住心,读得进去,悟得出来,那么语文课的精彩是可以预约的。

摘要:由听课引发思考,教师教学除了理念要更新要科学之外,更要在做法上落实,问题要来自学生,重在品味文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有成效,急功近利者则徒劳无功。

书籍中文字之外的精彩 篇10

20世纪初叶,随着现代文明的产生,西欧出现了网格设计,它是在书籍中运用数学的比例关系,通过严格的计算,把版心划分为无数统一尺寸的网格,以此来分配文字和图片的一种版面设计方法。它注重比例感、秩序感、连续感、清晰感、科学性和严肃性。但是随着设计的进程,慢慢发现网格设计限制性太强,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容易给版面带来呆板的感觉,所以不少设计师着力开展研究,力求打破网格的约束,使画面变得更具韵律感。

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介入设计行业,使版式设计语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期,自由版式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对民族文化的诠释,对读者群体的了解……总之,设计师想方设法通过思想、情感的表达赋予书籍内涵,从而让读者从美的享受中理解作者用意并由此引发共鸣。

时至今日,社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人们的审美也会有所同,不再拘束于传统。不少设计者将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的创新思维有机结合,开辟了书籍具有想象力的拓展空间,书籍版式设计也更加的丰富、活泼,更具有表现力,让读者感同身受,体现人文化的设计理念,这通常是文字表现不足之处。

二、封面设计意象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已呈现图文互动的趋势,先进的印刷技术加大了版面文字设计的可能性,文字的设计呈现出多元化、艺术化的趋势,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籍封面设计是基于象上的艺术,让读者感受书本质与量。象包罗了宇宙中的物象、现象、图像。文字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形式美感还体现在文字的排版、大小的对比、笔画粗细对比、疏密关系以及文字在空间上的运用。封面设计中的文字要注意把握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读者在视觉感受中体验到美感。

三、版式设计高度自由化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由线条、形态、色调、色彩和空间等因素自由化的组合,引起阅读者的惊叹!韩国平面设计师安尚秀的《艺众·设计·以访谈的名义》是一本崇尚自由版式设计的最有力的代表。这次的艺术品是他在中央美院所教授的“版式设计”课程作业结集而出版的,书中对每个人、每个被访谈人的个性与职业作了相关的了解描绘,运用看似不和谐的点、线、面等元素与零散的符号去重组,从而形成新的版面形式,色彩个性甚是鲜明,让人融入书中,爱不释手。该书注重诠释个人情感,强调“情感形象”的运用,重视以人为本的阅读境界,而且这种自由化的版式设计充实了文化内涵,内容与形式形散神不散,达到了完美结合。

四、字体空间中创新思维的挖掘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已呈现图文互动的趋势,先进的印刷技术加大了版面文字设计的可能性,文字的设计呈现出多元化、艺术化的趋势,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立足书籍的内容特性,品质定位,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等前提下,重在挖掘字体空间中创新性思维,打破传统设计思维的束缚。

字体空间给阅读者视觉界定了一个范围和尺度,视觉元素如何在一定的空间范围里显示最恰当的视觉张力及良好的视觉效果,与空间关系上对不同字体负形空间的运用有直接关系。所谓“负形”,即版面中除了字体这些实体造型元素,编排后剩余的空间均为“负形”,包括字间距及其周围空白版面,也会影响文字版式设计的视觉效果。负形与字体实形相互依存,使实形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动态和张力;有效运用负形空间,可以均衡书籍的文字版式编排,使版面布局清晰,疏密有致。讲究留白之美,是为了更好的衬托主题,集中视线和拓展版面的视觉空间层次。

构思与灵感是书籍装帧设计中最体现设计者思维水准的,也是评价一件装帧设计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设计师脑中记忆贮存的知识是产生灵感的基础,创意重在“表现”二字,书籍要让读者理解设计师所传达的“思想”,让读者与设计师产生共鸣,这与设计师的创意息息相关。

五、图形组合构图,多变的视觉效应

图形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具有强大的扩张力。图形语言注重艺术交流,且有利于书籍的世界性版权贸易。图形的各种组合广泛应用于书籍封面艺术、内容版式设计、插图设计等诸多场合,也出现于器皿与服饰之上,能引起一种连锁多变的视觉感应与冲击。

点、线、面等基础几何图形多种变异和排列组合,时而规律时而散乱,其艺术魅力令人赞叹。如图1、图2。

有序的图形组合是一种韵律美,它遵循大小相同、间隔相等、横平竖直的严格模式。整洁规一极易陷入板滞,这需要设计师灵活的头脑构思,同样也能产生极具个性的优秀作品。如图3。

散点构成活泼多变,散而不乱,变化有序。《年鉴广告艺术》就是采用的这种含蓄、理性化的散点设计。设计师采用摄影的方式,利用一种圆形筹码作为散点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而且散点图形的疏密、色彩的搭配都能让读者感觉到设计师的用心。书的背面把这些散点图形集中起来,构成一个色彩鲜明的圆柱。这种圆形的散点图形从散到聚,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变化,让阅读者心中形成时间的延伸,注重了年鉴内涵的表达。

六、结语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当代书籍设计,尤其是高品位书籍,除了使用文字,大多都还运用了现代版式设计的理念和人性化的设计,其图像图像的巧妙结合,使得书籍的文化气氛,书卷之气随之浓烈,淡化阅读的疲倦之感。书籍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装帧设计的应用形式、创作方法等有了更多层次的拓展,文字之外的精彩在其中也将呈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图形创意编写组.图形创意[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2]王衍.版面构成[M].广州:广东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没有“预约”的精彩 篇11

一节四年级《英语》的单词课,第五单元My clothes,主要目标是学习服装的单词“pants,skirt,hat,dress”以及句子“I like that……”我在教学到dress(连衣裙)时,要求学生们用“I like that……”造句。全班同学中,开始只有女同学发言,这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突然,有个男同学——诚举手发言了,全班同学哄笑,诚也有些许的不好意思。我也感到有些好奇,便带着疑惑,鼓励地点了诚起来发言:“Right, cheng,Please tell me , What do you say for us? Do you want to try it?”哪知道,诚给我的回答让我刮目相看、大加赞赏,“I dont like that dress, but my sister likes that purple dress.”听到如此睿智而又圆满的回答,我不禁佩服起这个才十来岁的学生来,没想到这孩子的语言运用和思维拓展能力这么强,出人意料,也让我感叹其实孩子的脑袋里真的是待挖掘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的惊喜。随后,同学们都纷纷地向诚投去了钦佩的目光,并且他们也纷纷调动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合情合理的句型,如“I dont like those blue pants.”“I guess, my mother doesnt like that red skirt. Maybe , she likes that orange skirt.”……讨论氛围尤为热烈,而且激起了一波波男女生对话练习的高潮。

这节单词课,最后学生们都是在与实际生活相贴合的语境拓展中完成的。学生们真正做到了语言运用的趣味化和生活化。课后反思,我感受颇多,这个没有“预约”的精彩,何尝不是孩子们自己用智慧去“点亮”课堂的体现呢?作为老师,作为课堂的建构者,给予自己的警醒就是应该多花心思在每天的教学中,多观察孩子、多思考、多读书,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魅力,才能“hold”住千变万化的课堂和聪明伶俐的孩子们。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到:“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重要的是,要使儿童这种智慧和天赋成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就的基础,不要让任何一个儿童在无思考的状态下学习,要敢于鼓励孩子们‘超大纲。”看到这番话,对自己是一种激励和鞭策。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育前辈、专家的点拨,总结出了几个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调控好课堂,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及时归纳总结;虚心向同行学习,经常听课,每天反思,每天读书,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智慧。

只要课堂存在,没有“预约”的精彩就必定伴随左右,无处不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对自己的教学观、教学行为加以反思,从经验中学习和得到发展,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努力从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这样才能足以应对每一次没有“预约”的精彩,活化每一节充满灵性的课堂。

好老师的教育哲学就是看一朵花,要把自己也变成那一朵花;看一棵树,要把自己也变成那一棵树……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

采访中的精彩无法预约 篇12

关键词:新闻采访,记者,细节,环境

作为新闻记者,谁都希望自己采访的新闻作品能够出新出彩。在采访之前一般都作足了功课,采访前的准备一切到位,采访过程都提前进行了预设,要问什么问题,组织怎样的画面,文稿该如何指导撰写,心中也大体有数。但是记者到了采访现场后,一般情况都会与预想有变化,甚至变化还很大,这些都需要记者打破自己框架约束,按照实际情况用新闻的眼光来发掘最能引起受众关注的素材,这就是采访过程常说的新闻敏感。这些敏锐的新闻意识,对于记者而言,是必备的基本功。

新闻的奥秘之处除了客观真实外,还在于新、奇、特。而事物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永恒变化,甚至这些变化充满变数,就让一切成为可能,变化当中的精彩是客观存在,换句话说,这些精彩是提前未知的,也是无法预约的,如果记者能够在新闻采访报道中抓住这些精彩,新闻采访就事半功倍,报道也会出彩。

其实作为记者,谁都希望在采访过程中去抓住这些稍纵既逝的精彩瞬间,要抓住这些精彩,除了经验、态度、用心等因素外,采访中有些技巧也有助于记者去捕捉这些精彩瞬间。

1 抓住采访过程中的细节

记者都知道新闻需要抓住细节,而且还要将细节放大。既然是细节,肯定并不显著,就需要记者在采访时用心观察,甚至注意采访对象的每一个动作眼神、表情特征等。比如笔者所在地方有位老军人,非常有故事性。为了一句承诺,守信几十年,义务看守红军烈士陵园。老人不但当选为当地感动酒都十大人物之一,还入选贵州好人榜、中国好人榜。老人身上传递的正能量引得包括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家媒体广泛关注。其报道的切入点也各不相同。但是各家媒体采访报道多数是老人的一些工作生活细节。比如新华网记者在采访老人时,就抓住了老人穿戴整齐,佩带各种荣誉勋章,向红军烈士敬礼这个细节,画面非常感人。而2002年,国防大学在当地开展基地教育实践活动,时任国防大学校长的邢世忠上将来看望这位老军人,80多岁的老人竟然能够准确说出自己当时部队的番号,而且这部队竟然与邢世忠上将服役的是同一部队,这让国防大学校长很感慨,并将自己佩带多年的一块表送与老人以作留念。当时各媒体也紧紧抓住了老人准确说出部队番号这一细节作为报道的一处重点。老人身上的故事很多,媒体来采访时无不是抓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但是通过报道后,老人平凡的身上处处都有故事,处处展现出的都是一种正能量。

2 精彩与环境密切联系

现在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拍摄画面都非常唯美,无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电视当中,常见的各种形象宣传片、音乐MV等,背景画面大气,精美绝伦,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些画面构造精美是提前布置,或有意为之。但是记者在采访新闻过程中也要注意环境之间的联系,其实新闻采访当中的精彩呈现与环境氛围紧密联系。背景画面也能客观真实反映新闻事实,甚至还能烘托渲染氛围。

有记者在当地乡下采访民生新闻时,本来新闻事实很简单,就是夏天雷雨季节,导致村里停电,但是多天没有恢复供电,找了多家部门反映问题,就是解决不好,村民很有意见。记者去采访时,正碰上吃午饭时间,由于现在的农村条件都不错,多数都是二层以上的小洋楼,做饭时多数人选择用电。停电后,吃饭很成问题,上街又远,就用柴火在院坝里烧饭,几块石头就做成简易炉灶,但是烧柴又不习惯,老人们趴在地上吹火助燃,炊烟将老人的眼泪都熏出来,再加上柴灰飘洒,一张脸花得既像唱戏剧的,也像煤矿工人,甚至有点像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与周围绿水青山,白墙黛瓦,迷人的乡村景色很不搭调,故事主人翁现场一边做饭,一边倾诉停电给他们带来的烦恼。记者就抓住做饭与周围环境对比这一细节,将村民停电的客观事实进行了报道,结果供电部门第二天就去进行了处理。

3 新闻精彩与现场高度关联

其实新闻现场与环境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环境代表新闻发生地理位置基本情况,而现场是新闻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新闻的精彩之处一定是在新闻事实当中,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采访现场当中发生的事,这些看似琐碎的片断当中,就蕴藏着新闻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够在现场找到这些新的东西,报道的时候就显得更加自信和有说服力。作为时政记者,陪领导下乡调研是经常遇到的。西南某地有一市委书记下乡调研,在基层了解群众情况时,在农家院子里与群众开了很长时间的院坝会,从群众收入、子女教育、医疗情况、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到基层最真实的情况。而在听取当地党政领导的汇报时,并没有像常规一样进行,而是直接问了几个问题后,会议就结束。这让参与采访的记者都觉得这新闻很不好写,找不到下笔的地方,而有一记者紧抓住了与群众摆谈这一现场,剑走偏锋,写了条《长时的院坝会,短暂的汇报会》的通讯稿子,紧紧抓住了现场。在所有参与记者报道的稿件中;是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

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栏目播放了一条记者用手机拍摄的公交女司机救晕倒女乘客的新闻,因其现场展现好,过程扣人心弦,主题突出,传递出的人文关怀和核心价值观打动了受众,最终被评选为该省的新闻一等奖并报送参与中国新闻奖评选。其实这案例就是紧紧抓住了新闻事实中的精彩现场,情节集中,表情、动作、语气、心态等无一不展现得淋漓尽致,报道自然出彩。

4 问答与对话中自然会找到新闻的精彩

新闻采访,其实希望能够用纪录片的手法去展现,但由于时间与时效关系,许多过去发生的新闻事实无法呈现,更多是通过与采访对象的沟通,用问话的方式获取素材。记者就要特别注意问话的方式,站在平等视角融入采访,创造和谐的交流氛围,真诚打开当事人的心扉,找到最能展现新闻价值的东西。

在一次时政新闻采访中,某省组织部长深入到乡下检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组织部长也并没有按常规,而是直接走到不特定的群众家中,就问群众当地干部是否经常来与他们联系,干部为群众和村里做了哪些事,对当地领导干部们的印象如何等七个非常质朴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非常接地气,村民回答也很直接。组织部长把这些问题重复问了不同村的村民,也得到了不同的回答。采访尾声,既没有听取汇报,也没有作出指示强调,采访就结束了,让记者很纳闷,也不知该新闻如何发。而有一记者另辟蹊径,根据谈话内容进行梳理,找到组织部长与村民对话中的重点,写出了《组织部长七问农民看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消息,也是在所有参与采访的记者的稿件中最为突出的,并成为当地同行学习的典范作品。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新闻采访而言,也是如此。新闻当中的精彩也无处不在,而这些过程当中的精彩,却是未知和无法预约的。作为记者,需要具备一双敏锐新闻眼睛,以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心态和责任感,深入一线,在采访的过程中努力抓住这些精彩,让这些常规的新闻采访同样也能出彩出新。

参考文献

[1]庹震.怎样采写新闻[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上一篇:民营企业融资策略分析下一篇:城市治理与规划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