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合同

2024-10-29

预约合同(精选10篇)

预约合同 篇1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实践中预约合同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民间资本借贷、车辆购买、房屋预售等商业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违反预约合同后的相关法律责任以及预约合同本身, 在我国的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当中, 预约合同纠纷也逐渐的成为司法工作的难点。在此, 笔者拟就预约合同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一、预约合同的含义及特征

在罗马法中最早的出现了合同的概念, 将合同定义为“为法律所承认的债的协议”, 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后所达成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而在民法理论中, 合同又可以分为本约与预约。预约是相对本约而言的, 是指约定将来订立本约的契约。

罗马法中并没有预约合同的概念, 近代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此也少有规定, 只是有些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会有一些相关的具体规定。概因预约合同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成立的情形复杂的, 不可一概而论。但是预约合同的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一) 预约合同是诺成的。预约合同不是实践合同, 不受要物的约束, 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后, 所形成信赖利益是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 (二) 当事人订立预约合同要早于本约, 在时间上应具备预先性。 (三) 预约合同内容是关于订立本约的相关规划 (四) 预约合同应当具备书面形式。 (五) 在预约内容上, 要明确具体。 (六) 预约合同具备一定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一方违背了预约合同条款时, 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赔偿守约方的损失。

二、预约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合同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相关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拟就合同的内容协商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后, 合同即应成立。合同的成立也是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判断, 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当事人各方意思表示一致, 特殊条件下, 或可依交易惯例确定, 或依据当事人特别约定来确定合同成立要件。当然, 合同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有效, 只有在当事人缔约时具有缔约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标的确定可能, 且并不违反法律规范及公序良俗的情况下, 合同才会生效, 才会具备法律效力, 有时在特殊情况下, 还需具备特别生效要件。预约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 在法律上也具有债的效果。

预约合同与一般合同的标的不同, 因此其合同效力也应有所不同。根据合同标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必须磋商说”和“必须缔约说”两种观点。“必须磋商说”观点认为, 预约合同一旦缔结, 双方当事人就负有在未来某个时候进行本约的磋商义务, 也就是说, 只要当事人履行了本约磋商的义务也就完成了预约的义务, 最终本约是否能够达成达成, 则与预约合同无关。而“必须缔约说”的观点则主张, 双方当事人必须在未来达成本约合同, 否则就要承担相应违约责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当下法学界的法律价值观念, 也体现出政府在未来的不同立法倾向。“必须磋商说”侧重本约的磋商谈判过程, 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买方的利益, 买方只需要进行善意的磋商谈判, 就是履约的表现, 即使最终无法达成本约也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预约合同的效力应当根据内容的不同, 而有所变化。在社会实践中, 预约合同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预约合同内容详尽, 将未来本约应该规定的内容都进行了约定, 有的预约合同内容简单, 仅仅表达了当事人之间有在将来订立本约的意思表示, 至于将来本约会约定什么内容则待以后磋商时再做决定, 所以预约合同订立是采用“必须缔约说”还是“必须磋商说”, 应当依据订立预约合同时的具体情形, 而不是人们的凭空想象。如果订立的预约合同内容简单, 需要进一步磋商决定本约, 那么采用“必须磋商说”就是合理的。如果订立的预约合同内容详尽, 甚至无需本约磋商, 那么采用“必须缔约说”就能够更好的保证守约方的利益。

三、违反预约合同法律责任

违约责任, 又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一般违约责任形式包括实际履行、损失赔偿、支付违约金等。预约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 其当事人亦有承担违约责任之义务。预约合同违约责任形式与缔约过失责任是有区别的, 那么, 预约责任的承担是否适用一般违约责任形式呢?目前, 学界关于预约合同的违约合同违约责任形式还存有争议, 有两种主流观点, 分别为“必须履行本约说”和“实际损害赔偿说”。

(一) 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区别

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合同订立的过程中, 其所违背的是一种“先合同义务”。相对于缔约过失责任, 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虽然也产生于合同订立的过程中, 但它是一种基于当事人约定而产生的意定责任形式, 与缔约过失的责任形式实质不同。虽然二者表面上来看宗旨一致、功能相似, 都可以归属于“先合同责任”, 但是, 在司法实践实践中, 如果当事人最终欲订立的合同未能成立或生效, 在存在预约合同的情形下, 优先适用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 按照双方的约定条款进行处理, 只有在没有预约合同的情形下, 才可依据法律规定以缔约过失责任处理。

(二) 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形式

不同国家的立法实践中, 预约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责任形式也是不同的。但主要违约责任形式有两种, 分别为“必须履行本约说”和“实际损害赔偿说”。必须履行本约说主要是指, 当预约合同订立之后, 如果其中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订立本约的义务, 则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强制其履行义务及承担责任。在目前各国司法实践中, 有些国家承认必须履行本约说, 另有一些国家则主张采用定金罚来代替必须履行本约。从社会实践来看, 用必须履行本约作为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形式是不合理的, 首先, 必须履行本约的直接后果是强制双方当事人签定本约, 这就违背了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 不考虑当下实际履行合同环境, 而过分强调对本约的实际履行, 也是一种不公平责任的体现。其次, 当事人必须按照预约成立本约, 这就意味着, 预约与本约在责任效力上的相同, 也就违反法律限制某些合同成立的初衷。最后, 强制履行的适用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如果当事人一方由于实际不能而违约, 那么强制履行将成为一纸空谈;而如果采用定金罚或者约定的违约金的责任形式, 那么定金罚和违约金的额度也应当进行相应限定。因为守约方的实际损失是基于信赖利益, 所以应当限定于信赖利益的范围之内。信赖利益而导致的实际损失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信赖本约将会订立而为准备履行本约所发生的支出或遭受的损失, 二是因信赖本约将会订立而放弃其他订约机会所遭受的机会利益的损失。

四、完善我国预约合同立法的建议

我国民法中虽然没有关于预约合同的明确规定, 但在司法实践上却有着规制预约合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法律依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同时规定了诚实信用和尊重社会公德的基本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这一弹性条款, 是我国立法技术成熟之表征。基于我国民法理论中预约合同的法理基础, 笔者认为, 我国在完善预约合同立法时,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预约是订约的过程, 是当事人对未来交易的初步规划, 存在于当事人意思自治领域, 重在当事人间的信用, 应当遵循契约自由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 由信用交易而产生的信赖利益必须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法律应充分保护当事人间为订立正式的协议而作出的种种安排。

第二, 在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或者合同法的完善中, 应当对预约合同作出明文规定。基于对预约合同性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明确预约合同的地位, 指明订约谈判的方向, 廓清当事人所承担的义务, 把它放在债编总则或者合同法的总则部分中进行规定, 弥补在要物契约和要式契约上达成的合意缺乏法律价值的漏洞, 并且使意思自治的私法观念贯彻契约法的始终。

第三, 立法中必须承认预约合同的效力, 促使预约合同当事人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 尽最大努力公平谈判, 缔结本约。同时, 预约合同的效力的承认也可以丰富契约概念的内涵, 完善契约法体系的内部结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 由信用交易而产生的信赖利益必须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否则,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信用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曾隆兴.民法债编总论[M].台北:三民书局, 1999:18.

[2]孙森炎.民法债编总论 (上[) M].台北:三民书局, 1999:45.

[3]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M].台北:三民书局, 1990:33.

[4]王泽鉴.债法原理 (一)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126.

[5]徐国栋.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J].法学研究, 2000, (1.)

预约合同 篇2

被告方认为双方签订的意向书只明确了原告有优先认购商铺的权利,而对商铺的总面积、位置、户型、朝向等具体事项未加明确,故该意向书属于预约合同,被告收取的20xx元意向金相当于定金。即使预约合同有效,因一方原因未能最终正式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应按定金规定处理。

该案一审法院对于该协议属于预约合同的性质予以认定,结合被告的过错程度、原告履约的支出及其信赖利益的损失等因素,酌定被告赔偿原告损失10000元并返还意向金20xx元。双方均不服一审判决,均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协议系具有法律约束力预约合同,同时法院认为被告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并且依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认为被告应该赔偿预期利益损失,一审判决确定的10000元赔偿金额,难以补偿守约方的实际损失,在综合考虑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及双方当事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酌定被告赔偿原告150000元。

论预约合同的法律效力 篇3

一、预约合同法律效力的学说辨析

关于预约产生的法律效力,理论界争议很大,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必须磋商说

“必须磋商说”认为,合同的当事人之间一经订立预约,则各方都承担了在以后的某个时间为了订立本约而诚信地进行谈判磋商的责任义务。但当事人各方也仅仅是负有谈判磋商的行为义务,而不针对是否最终签订本约的实质结果负责。即当事人只要实施了诚信谈判磋商的行为就认为是义务的履行完毕。

(二)必须缔约说

该学说是建立在“带有未决条款的预约”基础之上的,内容恰恰与“必须磋商说”相对立,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仅有谈判磋商的义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得本约合同最终达成才是完全的履行预约义务。否则预约将成为一纸空文,预约的形成将变得毫无意义,而且极易导致恶意缔结合同的行为发生。

(三)两种学说辨析

上述两种学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表现出一些片面性。订立预约的初衷是能够让当事人各方在变化复杂的市场经济中抓住固定的交易机会或者拥有一颗定心丸,对经济活动有个心理预期。但采用这两种不同的学说对当事人各方势必会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

“必须磋商说”注重的就是预约合同订立的动态行为。而“必须缔约说”则更希望各方达成合意能最终成立,他们更注重结果的出现。如果采用“必须磋商说”,双方只要按照当初的预约要求进行诚实地、善意地谈判磋商即可,至于能否订立本合同不会产生违约责任问题。任何合同的成立都必须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而这种过程能否带来最终的结果则很难确定。如果谈判中有一方或者双方其实无心促成本约的订立,那么他们之间的接触洽谈就是走形式、做无用功,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机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必须磋商说”的利益倾向性在于买方,因为它将预约合同视为订立本约合同可有可无的过程;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该学说只保护交易一方,有失偏颇。

如果采用“必须缔约说”,使得出现合意的达成、本约的订立结果出现才是预约义务的履行完毕,相对而言,这个观点或许与设立预约制度的初衷是最符合的。因为它对交易双方都是比较公平的,至少不会偏袒某一方利益。在这种必须缔结合同的效力影响下,交易机会是相对固定的,不会轻易失去,即使有任何一方不愿订立本约而试图恶意拖延时间假谈判,那么善意方也有获取救济弥补损失的途径。按照该观点的要求,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当在预约中就未来的本约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并依据这些主要条款订立本约,否则需承担违反预约的责任。如此看来,“必须缔约说”似乎比“必须磋商说”更能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得以均衡,但这个观点也并非那么完满。首先,最大可能的发挥该学说的作用是与预约内容的详细程度成正比的,内容愈详细,顺利订立本约的可能性就愈大。如果预约条款既简单又模糊,甚至连本约的主要条款都没有标明,那合同各方还要进行磋商洽谈为的是达成本约。如果最终磋商没有见效,并且任何一方均无过错,则预约的存在仍然不能决定本约的订立。其次,尽管预约内容详尽明了,由于在订立预约后到签订本约前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倘若在此期间出现了不可抗力、情事变更或原先商定好的一些条件等发生了变化,一方当事人仍然要求对方按照预约来签订本约,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综上所述,两种学说没有哪一个能完全解决好问题所在。笔者认为,预约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关键要看其内容中对未来本约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进行了说明。如果涉及《合同法》第十二条提到的那些条款的内容,表明这种预约内容比较完备,具有实质性意义,为下一步签订本约提供了较为充足与便利的条件,可以按照“必须缔约说”来实践其法律效力,因为双方都已经对标的物达成共识并且相当知晓对方的情况,所以可以将中间的谈判磋商环节压缩至最少以节约时间成本;如果预约内容简简单单,没有就本约主要内容达成明确共识的,则应当采取“必须磋商说”的法律效力,因为双方在预约时仅仅是提出了希望进一步磋商的意思表示,只要接下来的程序是当事人之间再次就交易事项诚信地进行磋商洽谈就实现订立预约的目的了。如果这种情况下采取的是“必须缔约说”的法律效力,双方在客观上对事物尚未有所了解或准备,在主观上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来订立本约,在不具备直接缔约的前提下就要求各方缔约本合同,是非常草率的也是极不合理的。

如果预约内容中出现了合同法第十二条中的一些实质要素(最基本的为标的与数量),就可以按照“必须缔约说”来约束双方,双方对具有实质意义的要素已达成共识,原则上就可以视为同意成立本约了。至于该条其他条款项目,可以在缔结本约时补充完整。

研究清楚于不同情形下的预约法律效力,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各方之间的利益均衡。没有写明本约主要条款要素的预约表明当事人在主客观上均无直接订立本约的可能性,“必须磋商说”为各方提供了宽松充分的洽谈机会,符合各方意愿,有助于交易的实现;包含本约主要条款要素的预约,使得本约依据这些条款而成立,同时充分运用合同法规定的补充协议方法,促成交易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固定交易机会的预约目的,双方达到共赢的理想状态。

预约合同 篇4

关键词:缔约过失责任,预约合同违约责任,区别与竞合之处理

预约合同的订立与缔约过失责任中先合同义务从发生的时间上来看, 都是产生于本约订立之前。预约合同的违约通常表现为不订立本约, 且可能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欺诈; 而缔约过失责任同样也可能表现为欺诈等形式。因此, 预约合同的违约有时也表现为违反先合同义务, 在两种责任发生竞合时, 权利人的不同选择产生的诉讼结果也不尽相同。

一、预约合同与缔约过失责任概述

( 一) 预约合同

目前我国《合同法》并没有关于预约合同的规定, 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中规定: “当事人签订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合同, 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买卖合同, 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义务, 对方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预约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预约与本约相对, 一般认为, 预约指约定未来订立本约的合同。

( 二) 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最早由德国法儒耶林在其发表的《缔约上过失、契约无效或不成立之损害赔偿》一文中提出, 我国《合同法》42 条和43 条规定的缔约过失责任主要包括耶林式的缔约过失责任和侵害商业秘密的情形。缔约过失责任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先合同义务所构建。这种先合同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赋予缔约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法定义务, 违背这种义务, 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二、预约合同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区别

( 一) 二者的请求权基础不同

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是以预约这个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的, 违约责任是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 国家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和承担法律责任的表现。因此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而缔约过失责任则是缔约当事人在缔约阶段, 违反了依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忠实、照顾、保密等义务, 造成一方信赖利益的损失而产生的责任。

( 二) 二者的归则原则不同

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是一种合同责任, 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责任, 可以适用定金、违约金等条款, 也可以约定免责事由, 如果没有约定, 也可以适用合同法违约责任的一般规定。因此, 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是一种严格责任。而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过错责任, 即当事人只要对合同的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存在故意或过失, 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 三) 二者所产生的证明责任不同

预约合同违约责任属于合同责任, 如果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约定免责条款, 守约一方向违约方主张违约责任, 只有存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 违约一方可以主张免责, 但是违约一方必须就其所主张的不可抗力举证, 此时是由违约一方承担举证责任。而在缔约过失责任中, 因为适用过错责任, 在缔结合同的过程中, 一方当事人因其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而致另一方损失的,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但是, 无过错方必须就另一方的过错举证, 此时是无过错方承担举证责任。

( 四) 二者的赔偿范围不同

在缔约过失责任中, 应当以信赖利益作为赔偿的基本范围。信赖利益的损失限于直接损失, 具体包括支出的各种合理费用和这些费用所失去的利息。预约合同违约责任属于合同责任, 但是, 因为预约合同履行行为本身并无任何交易发生, 未生成任何经济利益, 因此预约合同违约没有可得利益损失。

三、预约合同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竞合之处理

预约合同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发生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竞合, 但是由于二者的以上不同之处, 二者的适用带来的法律效果不径相同。权利人可以行使选择权, 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诉讼方式, 争取最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以下两种特殊情形, 仍需具体分析:

首先, 预约分为双务预约和单务预约。对于单务预约, 如果负有义务一方违约, 另一方可以就此主张缔约过失责任或者违约责任; 但是无义务一方违约, 另一方并不能以此主张违约责任。这种预约合同中可以任意违约似乎与《合同法》中规定的定作人、委托人的任意解除权有相似之处, 如果将预约合同中不负订约义务一方违约的情形看作是行使合同的任意解除权, 那么其虽然可以不履行订立本约的义务, 也应就其行使任意解除权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这种损害赔偿责任可看作是由本约而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

其次, 发生情势变更的情况下, 是否允许守约方向违约一方主张为订立本约而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 笔者认为, 情势变更可以减轻或者免除的只是预约合同下的违约责任, 而并非为缔结本约而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

参考文献

[1]谢鸿飞.合同法的新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86.

[2]张金海.耶林缔约过失责任的再定位[J].政治与法律, 2010, 06:98

预约合同的特征及违约责任承担 篇5

所谓预约合同,是指当事人在签订本约合同之前,为准备签订本约合同,明确有关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表达共同意向而订立的协议。所谓本约合同,本是一般合同,如合同法中明确规定的有名合同,只是因预约合同的存在与其对应,故而称之为本约合同。预约合同多以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允诺书、备忘录、纪要、定金收据等非合同书形式出现,而与本约的区别又不甚清楚,其存在和意义往往为人们所忽视。

预约合同与一般合同比较,既有一般合同的共性,也有其不同于一般合同的特殊性。分析起来,它有以下法律特征。独立性与关联性。首先,它是一个独立的合同,符合合同法关于“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的规定。其主体合法自不待言,其中既有预设的本约合同中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有预约合同本身中的标的即双方负有订立本约合同的权利义务。它于合同法虽系无名合同,但完全符合合同法的规范并受其调整。预约合同和依其签订的本约合同,都是各具效力的独立合同。谁都不能否定谁,在效力上互不影响。其次,预约合同又与本约合同相关联,预约合同的目的是为订立本约合同,履行预约合同的结果是订立本约合同。所以,既不能把预约合同当作磋商本约过程中的文件和本约合同的附件,否定它的独立性,也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忽视预约合同对本约合同的作用。交易尚不成熟性和初步确认性。交易尚不成熟是指因为存在某些事实上和法律上的障碍,还不具备签订本约合同的条件,如商品房预售的开发商还未办理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工程尚未开工无法确定交房日期等。初步确认是对交易中的有关事宜和签订本约合同的时间进行预备约定。预备约定不等于确定,并不排除在将来签订本约时对预定的有关事宜再作协商调整。这是预约合同在市场中颇受欢迎并广泛运用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争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虽然一些交易在目前尚不具备条件,但双方乐意为在将来进行交易而预先对有关事宜作出初步确认,以利于双方明确交易方向和为本约交易进行准备。正是如此,在商品房买卖市场上,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应运而生,使用十分普遍。合同内容的双重性和履行的单一性。预约合同的内容,一方面应包括本约合同中应明确的相关内容,如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以及预备交易的标的物的大致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方式、履行期限等等。另一方面则必须包括预约合同本身的必备内容,如签订本约合同的时限和违约责任等等。但是对预约合同的履行,则仅限于预约合同本身的相关内容,主要就是按约定时限签订本约合同,而不是对本约合同的预备内容履行。正如台湾学者黄立先生所言:“预约权利人仅得请求对方履行订立本约之义务,不得径依预定之本约内容请求履行”。预约与本约具有可转化性。就是在预约合同中载明了本约交易的主要内容,并且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已经实际履行,当初限制交易不成熟的条件业已消除,即使双方未按预约合同签订本约合同,其预约已转化为本约性质,可视为本约合同。当然,其中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也符合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关于形式不完备的合同效力的规定。即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合同成立。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五条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关于预约合同的特征,学界还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如诺成性、形式书面性等,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预约合同的特性。归结起来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承认预约合同是独立的合同。

在实践中,由于对预约合同的特征认识不够,行为人往往因认识不足或者出于某种自身利益的需要,混淆预约合同与本约合同的关系。有的将预约合同等同本约合同,误认为本约合同的履行即预约合同的履行;有的无视预约合同的存在,误认为预约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内容;有的对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各说不一,各取所需。引起争议的关键在于预约合同是否存在违约责任,如何适用违约责任莫衷一是。尤其是对预约合同违约责任形式中的继续履行和赔偿损失两个问题争议最大。既然承认预约合同是独立存在的合同,就有可能产生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合同就是法,既然违反了合同约定的义务,当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应是题中应有之义。对此,“解释”第四条关于定金的规定可作为预约合同违约责任在法律上的依据。因为,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定金罚则是一种违约责任形式。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法律对预约合同违约责任的规定仅此而已。那么,预约合同还有否其他违约责任形式?与上述同理,既然是合同,无论有名合同还是无名合同,都应当适用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具体说,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形式可适用定金、违约金、赔偿损失三种。合同法对适用定金罚则和支付违约金规定明确,实务中不难处理,而且有不少预约合同没有定金、违约金的约定。有的在商品房预售认购书中约定由认购方在指定的银行以认购人的名义存入一定数量的存款作为履行合同保证金的,不能以定金对待,不属违约责任范围。由于预约合同的履行标的是签定本约合同的行为,并无交易内容,故“减少价金”的违约责任形式当然也不可能适用。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何未将“继续履行”列入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这正是问题的焦点之一。虽然“继续履行”是违约责任的重要形式,是保证实现合同目的的理想手段,但并不是对所有合同违约都可以适用。对有些合同违约若要“继续履行”存在着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可逾越的障碍。如对演出合同等某些必须由义务人亲自进行、不能由他人替代的行为的履行,一旦义务人违约拒绝履行,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能强制其履行或以其他方式替代履行,因此就不能以“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形式予以追究。对此,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对不适用“继续履行”的情形作出了特别规定。预约合同的标的是签订本约合同的行为,而非是金钱或财物的给付行为。义务人拒不签订本约合同的违约行为,属于合同法规定不适用继续履行的情形。而且,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即意思自治原则,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一方依法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除外)。所以,对于一方拒绝依预约合同的约定签订本约合同的,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能强制其“继续履行”签订本约合同的义务,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形式不适用于预约合同。至于有学者认为,在预约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本约合同的主要内容,并无订立本约合同之障碍的,可以替代认可的强制方式确认其本约合同订立行为。此种主张,实是认识上的混淆。所述情形,实为预约合同已转化为本约合同,无须多此一举,再认定为强制替代的“继续履行”,且于理不通。关于预约合同违约责任的“赔偿损失”形式,当然应该适用,且系预约合同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不过,预约合同违约责任赔偿损失的范围如何确定,倒是一道难题。有人认为是信赖利益损失。预约合同终归是为了订立本约合同进行的预备磋商行为,是本约合同的缔约过程,其缔约不成的责任当属缔约过失责任,因此给他方造成的损失赔偿当是信赖利益损失。可是,这又与预约合同的独立性理论和合同一旦有效成立后的违约责任相悖,也不好回答当事人主张期待利益的请求。尽管在内容上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与预约合同违约责任的赔偿有相似之处,可二者的性质毕竟各异。那么,若归于期待利益损失则又排斥了信赖利益,而在客观上预约不成的损失又多为信赖利益。因此,在信赖利益和期待利益间甚难统一。

问题的解决还得回到预约合同的独立性和合同有效成立的违约责任上来寻求出路。按照我国合同法关于违约造成损失赔偿的范围划分,一是实际损失,指违约行为使对方已经发生了的实际损失,即既有财产的减少。二是可得利益损失,即违约行为虽然未造成对方实际损失,但是在假若不发生违约行为的情况下对方本来可以得到的利益而因违约方的违约而未能得到。预约合同违约对守约方可能造成实际损失,其实际损失相当于信赖利益,如准备签订和签订预约合同发生的相关费用,为履行预约合同产生的费用,提供担保造成的损失等。这些实际损失,有据可查,有账可算,比较明显,易于确定。争议的关键点是预约合同违约对于守约方有无可得利益损失。预约合同的履行只是发生签订本约合同的行为,建立一个新的合同关系。该行为本身并无任何交易发生,没有生成任何济利益出来。如果未达成本约,只不过是丧失一次订立合同的机会,并无可得利益损失。本约的履行,则是完成交易的行为,会直接产生出经济利益。这种利益就是合同的履行利益,其中包含着可得利益。可见。预约合同与本约合同在违约责任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无可得利益损失,后者可能存在可得利益损失。那么,如果预约合同的一方违约,使对方丧失订立本约合同机会如何不能象本约合同的可得利益损失一样作为违约责任赔偿呢?问题在于,机会,虽是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机会的掌握者往往能够获得很大的机会利益,但它不是法益,更不是合同权利。不是合同权利,当然不会有合同的履行利益,也就不可能产生可得利益。这是因为,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而机会则是单方捕捉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客观情况。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尽管机会丧失,可能获得的利益没能获得,但这不属合同利益。即使依有的学者主张,当事人因签订认购书之故,可能已发生了相当费用并放弃了众多其他机会,这种损失亦当归属于信赖利益范畴。对此机会利益损失如何确定也尚待研究论证和法律明确。不过,绝非等同本约合同履行的可得利益。况且,机会与风险是共存的,如果将机会利益损失作为违约责任赔偿,那么,对风险利益损失赔偿也应当支持。可是合同法从未将市场经营风险利益损失赔偿纳入保护范围。

精彩,不曾预约 篇6

我不禁觉得很是不安, 心想:我的考题并不难呀, 就出了“校园里有许多地方张贴了一些宣传标语和公益用语, 把你读到的记住的都默写下来 (写一条得十分) ”这一个题目, 我是想考一下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效果。当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先让同学们自己动笔默写, 然后批改交流, 要不吝啬表扬, 点名表扬那些写得多的同学, 目的是请同学们记住:这些校园里的宣传标语和公益用语就是生活中的语文, 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 就一定会学到;第二步再思考从这些标语你都读懂了些什么?不懂怎么办?就这样揭示课题, 引入今天的新课。

可批改的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全班四十多位同学, 就只有十位同学苦思冥想之后, 写出了一两条, 其他的同学都没办法动笔。

我走上讲台, 平静了一下心情, 轻轻地说:“同学们, 也许是你们开学第一天都太忙了, 没有顾得上到校园里走一走, 所以答不上来。那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十分钟去校园里转一转, 再来答试卷, 好吗?”“耶!”孩子们蜂拥而出, 来到了校园里。再回到教室时, 同学们都能写出几条了。

这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 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我不禁想起了我平时教导学生的话:功在平时!

是的, 学习之道在此, 教学之道何不在此啊!我又想起了前不久的一节语文课。那天的语文课, 我跟往常一样, 迈着轻快的脚步, 夹着精心准备的教案, 来到教室。我发觉气氛跟平常不一样, 同学们个个小脸兴奋得通红, 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还有的同学在看着我, 似乎想告诉我什么。

终于, 李俊昆同学告诉我:“李章山捉了一只鸽子。”同学们都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很气愤, 好好的一节课, 就被这个小捣蛋鬼给搅了。刚想发火, 但又看到同学们兴奋的小脸, 这样做岂不是太扫兴了吗?我灵机一动, 索性放下我的教案, 放下为人师表的尊严, 和孩子们同乐, 一起体会鸽子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于是, 我就问孩子们:“你们喜欢鸽子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鸽子好吗?”“好!”孩子们有点意外但很开心, 他们七嘴八舌地描绘着鸽子的外形, 他们的语言别提有多活泼、生动了, 就连最不爱发言的施悦也给鸽子取个名字叫“小帅鸽”呢。同学们个个都兴趣盎然:有的孩子把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零食揉碎了给小鸽子吃;有的孩子模仿小鸽子的觅食动作;有的孩子在“咕咕”地模拟小鸽子的叫声……课堂上师生笑成一片。

我这时才明白, 孩子们平时作文时不是无话可说, 而是缺少素材, 让他们闭门造车, 怎么会写出灵动的作文呢?而这时因为我们都身临其境, 所以感受也就更形象、更真切, 语言运用也就水到渠成。由此看来, 我们的孩子平时在表达时东拼西凑, 依葫芦画瓢, 造成当前作文“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可悲局面。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症结在于他们没有真实的体验, 缺乏真情实感。

孩子们又请求我把鸽子放了, 让它在教室里自由活动, 还有的孩子拿出他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零食喂鸽子, 看他们富有爱心的表现, 我也真受到感染呢!

我跟那个捉住鸽子的男生商量:“我们放了它好吗?”他说好是好, 但鸽子不会飞得很远, 如果被那些不爱小动物的人捉去了, 那小鸽子的命运就惨了。我们又来讨论这只鸽子为什么不会飞, 有的说, 它平时都关在笼子里, 不锻炼, 飞行功能减退了;有的说是因为主人把它喂得太肥了, 它飞不动了。

我们又对鸽子进行了一番评价。我还让学生把他们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写下来。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平时习作课上的抓耳挠腮, 翻作文选的现象不见了, 他们“文思如泉”, 很快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就交给了我。

这节课, 我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但“无心插柳柳成荫”, 谁说这不是另外一种收获呢?

我们在课堂上, 只要做个有心人, 善于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巧妙引导, 那么灵感之花定会在学生心间如约绽放。蹲下身子和儿童一起用“童眼”看世界, 用“童心”谈世界, 这是教育的起点。有了教学中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 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 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关注深度,预约精彩 篇7

1. 透过现象看本质, 立意有深度

每一篇课文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一定的情、理、意、趣, 它们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 是课文阅读的“制高点”。教者只有驾驭这一制高点, 才能通过预设引领学生更好地触摸文脉。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风》一课, 故事情境浅显易懂。风看不见摸不着, 三位小朋友在赵小艺的启发下却都画出了风:赵小艺画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 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斜斜的雨丝。全文充满了情趣, 又启迪着孩子们的心智。教学中, 我们常被这情趣所“迷惑”, 有感情地朗读表演后, 便急着让孩子们广开言路, 寻找其他画风的方法, 却忘了要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三位小朋友画法各不相同, 但他们都画出了风呢?原来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可以通过和它有关事物的变化展现出来。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许多联系的, 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试想, 如果少了这一步, 那学习《画风》一课, 岂不成了单纯的画风行为?立意不深, 又怎能真正启迪学生的心智, 获得一双透视文本的慧眼呢?

2. 联系实际多角度, 解读有深度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 只有自己的思想深度高于了学生, 并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思维, 才能引领学生多元解读。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课中的片断:

师:清澈的湖水好美啊!难怪它是那么吸引小洁, 让小洁把面包纸紧紧地攥在手里。 (板书“攥”字) 那么她到底攥住了什么呢?

生:面包纸。

师:是的, 她攥住的是面包纸。但只是面包纸吗?

生:小洁攥住了清清的湖水;小洁攥住了小鱼的快乐;小洁攥住了阳光的心情。 (学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可是, 另一个动作“扔”呢, 却让这么美好的一切发生了改变。请品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看看那个小孩扔走了什么?

生 (纷纷回答) :那个小孩扔走了小鱼;扔走了清清的湖水;扔走了优秀的品质;扔走了开心快乐……

学生对“攥”和“扔”的解读, 是多元的、个性化的, 超出了浅层次的文本阅读。但这种多元感悟是一种在老师有意引领下才能抵达的“深度”。

3. 留心文本细微处, 细节处理有深度

关注细节, 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文本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 把握细节是解读文本的钥匙;发现文本中的细节, 并以此为突破口, 可使教学落到实处。教学《从现在开始》一文时, 教师一般将目光定格在三个重点句上加以朗读指导, 却很少能注意到三个句子中标点符号的变化——前两句是“!”而后一句是“。”

请一学生扮演猫头鹰, 当他神气地朗读时, 教师出示句子——从现在开始, 你们都要像我一样, 白天休息, 夜里做事 (没加!) 。教师引导学生加上标点并有感情地朗读, 进而引出其他关键词, 如“立刻下令”等体会猫头鹰当上大王后的心理。

教学第三句话时, 即小猴说的:“从现在开始, 你们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师:小猴当了万兽之王心情怎样?你们觉得小猴说的这句话后面应该加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那你们看看, 课文上加的是什么标点?

生:句号。

师:那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议论纷纷)

生:他是用平常的语气跟动物们说话的;他没有用命令的语气跟动物们说的, 他当了“万兽之王”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大……

师:从一个“。”中你们能体会到这么多, 真了不得。看来同一句话, 标点不同感情也就不同了。你们凭自己的感觉读读小猴的话吧!

教师趁势引导学生, 点明文章主旨——尊重他人。

有时教学中一个细节的品味和巧妙处理, 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节课的收获, 更是一种兴趣、一种习惯的收获。

4. 胸有成竹及时导, 意料之外促生成

意外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的动态生成, 但向课堂预约也应是教师的教学追求目标。只有在课前有充分的预设生成准备, 才能在面临课堂中的意外时胸有成竹地及时引导, 促进精彩生成。

守护无法预约的精彩 篇8

一.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精彩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其实, 对于课堂中宝贵的生成资源更是如此。欣赏学生不仅仅是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还要从缺点和不足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契机, 及时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我曾经布置学生以座位组为单位组建演出团队, 自主选取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有一个小组在表演兰芝被遣的情节中添加了下面的台词:

兰芝 (流着泪, 对丈夫) :你我情投意合, 两情相悦, 要不是我患了不孕不育症, 我们何至于劳燕分飞, 受这般生离死别之苦啊!

仲卿 (痛苦地) :娘子……我, 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辜负你的深情厚意的!

其他学生一听完这段对白, 立刻哄堂大笑, 而且还有学生模仿电视广告词说“治疗不孕不育, 就到华山专科医院!”平心而论, 那一刹那自己确实很感到意外, 原本悲悲切切的气氛一下子荡然无存, 似乎与教学初衷有些背道而驰了。但是转念一想, 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吗?于是点评的时候, 我先是巧妙地肯定了该组学生表演的成功之处, 然后饶有兴趣地微笑着说:“请编剧谈谈你为什么要设计刘兰芝患有不孕不育症的内容呢?”

担任编剧的那个学生回答:“封建时代不是有‘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说法吗?我这样设计, 既使兰芝被遣显得合情合理, 又可增加女主人公的不幸, 使人们更加同情她的遭遇。”

但是立即有一个学生质疑:“如果兰芝不能生育, 婆婆嫌弃她就是很自然的事, 婆婆的形象也就不那么令人厌憎了, 这不是反而削减了女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吗?”

这个观点一发表马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 有的学生还举出文中太守和县丞都为儿子提亲的情节, 作为否定兰芝不孕的证据。我适时提醒学生再读文本, 讨论兰芝被遣是否与其不孕有关。在讨论中, 学生关注的焦点又集中到刘兰芝与焦母两人的性格分析上, 然后学生又就作品的思想意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然, 兰芝的孕与不孕其实无足轻重, 关键是一堂课下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 我也不动声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何乐而不为呢?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见解, 即使是有些偏差的想法, 但只要教学目标。

二.用平和的心态迎接精彩

在一次全市的语文教研活动中, 我借班上了一堂研讨课, 组织学生鉴赏张抗抗的散文名篇《牡丹的拒绝》。

当我自我感觉良好地读完关于描绘牡丹之死的段落, 尽管也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但有一个学生很有礼貌地说:“老师, 您朗读技巧的高超确实令我们望尘莫及, 我从您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一种凄美的情调。我以为作者描写牡丹之死固然有凄凉的美, 但结合本段的语言来看作者更侧重表现的应该是一种壮美。”说着他认真地望着我, 似乎在征询我的意见。课堂上出奇的寂静, 我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紧张气氛正在弥漫开来。老实说, 我当时真是尴尬极了!可是我很快意识到学生的看法是对的,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我诚恳地说:“你能说说为什么你认为作者描写牡丹之死更侧重表现其壮美吗?”这个学生马上侃侃而谈:“作者写牡丹‘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 要么烁于枝头, 要么归于泥土, 它跨越萎顿和衰老, 由青春而死亡, 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 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可见作者不是强调牡丹凋零时的惨淡和冷清, 而是突出它的风骨和品格。”他还特别加重了关键词的读音, 当课堂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时, 现场的气氛变得热烈而融洽。接着, 我落落大方地对那位学生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你能不能把这段话朗读一遍, 表现出牡丹之死的壮美情境?”这个学生欣然应允, 虽说他朗读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但是由于他的发言激活了课堂气氛, 为接下来我预设的美读悟读环节提供了极为自然的过渡, 更使那一堂课后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迭起的现象。

三.用宽容的胸怀吸纳精彩

在教学实践中, 若是遇上一些胡搅蛮缠或反应相对较慢的学生来“找茬”的话, 那又该怎么办呢?

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篇9

现象一:“谜底”早揭, 悬念不再

案例:《三角形内角和》。介绍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后, 多媒体出示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卡通图片, 为谁的内角和比较大而争论不休的场面, 请学生评判。学生议论纷纷, 一时难以判断。老师感觉“正中下怀”, 准备导入课题。不料,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 无论是大三角形还是小三角形, 它们的三个内角加起来都是180度, 所以它们是一样大的……”

很显然, 如果学生没有过早地把将要探究的结论揭示出来, 学生带着疑问按照老师设计的悬念进行下去, 课会上得很精彩。面对猝不及防的过早“曝光”, 教师该怎么办呢?新课程三维目标告诉我们, 课的精妙, 并不完全在于学生能掌握多少知识技能。学生虽然懂得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但并不一定明白这个结论的由来, 这决非数学的价值追求。教师要做的是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感受其魅力, 经受其洗礼, 获得终身受益的研究能力。

现象二:受制“负迁”, 探究无效

案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列出算式8.54÷0.7后, 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由于前面所学知识的负迁移, 学生根据已学法则算出的得数都是1.22, 老师问学生有不同答案吗?全班竟无一人应声, 让他们说算法, 倒讲得“头头是道”。一个学生越说越离谱:被除数和除数一共有3位小数, 所以商应该也有3位小数, 是0.122……

对此, 教师故意不复习相关知识——商不变规律。目的就是不走“小碎步”, 不做太多的铺垫,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但结果却与预设“冰火两重天”, 没有出现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出来“救场”。这既是意外, 也属正常。倘若教师再从头自导自演地讲解一通, 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前面的铺垫难免前功尽弃, 转化的数学思想更谈不上“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了。

此时, 顺着他们的思路引开去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同学们讲得‘有道理’, 但它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证明吗?试一试。”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终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场景。

现象三:“鸡肋”预设, 用之无益

案例:《小数点搬家》。原来的预设是有二个步骤。一是猜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0.004、0.04、0.4、4这四个数间依次存在的大小关系;二是验证:学生初步说理后, 我将播放精心制作的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比较过程:先给这四个数加上“米”的单位, 再分别转化成以“毫米”为单位……让学生直观了解它们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并揭示规律。

刚开始, “一切尽在掌握中”, 过程进展得相当顺利, 学生一下子就猜出它们之间的10倍关系。正当我想象

着学生将很难说得通透, 该是我的课演件发生派了上。用场的时候, 预想不到的情况绎学生的单位, 01.0:给04元是这四4个厘 (学生讲是妈数都添上“元”未妈告诉她的) , 0.04元是4分, 0.4元◎曾是邻两4角个数, 4之元间仍存然在是着41 0元倍, 关所系以。上面相黄荣元预学生个小数单位2:之间存在着0.001、0.0110、倍0.关1、系1, 那这四约存么, 4着10个倍关系0.001、。0.01、0.1、1当然也的

课堂就以这样出乎我的意料的方精实施教师预设式精彩互动着, 的方案呢我飞速地?哪怕思考:是把精该不该彩心制作的课件作为一种辅助理解的形

式出现!

终于, 我忍痛“割爱”, 对自己说:“别画蛇添足了, 收起你的课件吧!”

是的, 面对新课程“活”起来的课堂, 面对课堂中一个个能说、爱说的孩子, 教师再也不能像以前“目中无人”, 或“我行我素”, 按预设机械地照搬照套。

现象四:把题偏误, 答非所问

案例:《用字母表示数》。在课的拓展延伸阶段, 教师出示学生学过的《青蛙儿歌》,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把青蛙的只数, 还有腿、嘴、眼睛的数量表示出来。

三个学生相继回答。学生1:a只青蛙a张嘴, a只眼睛a条腿。学生2:a只青蛙b张嘴, c只眼睛d条腿。学生3:a只青蛙a张嘴, b只眼睛c条腿……

“预约式”提问之尝试 篇10

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教法的多样性。任何教法的改变和尝试, 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好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教学双方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就目前中职教育生源状况及生理学科特点, 在教学中尝试运用“预约式”提问, 意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对象

我校2009级高中护士1班 (69人) 和2班 (56人) 学生 (系高中毕业生, 其中理科生占43.2%, 文科生占56.8%) , 2班文科生均多于理科生 (见表1) 。

2 方法

2.1 采用以自愿为原则的“预约式”提问

在每次课结束前确定下节课提问人选, 让学生课前做充分准备。“预约式”提问设计如下: (1) 自愿举手。 (2) 奖励一定分值 (最多5分, 可根据具体教学实践适当调整。课程考核结束后加入总评成绩) 。如:举手并回答正确加5分, 举手但回答不完整加4分, 举手而未回答或不正确加1分。 (3) 每次课结束前确定下节课被提问人选 (完成提问者不再被选) 。 (4) 未回答或不正确者仍被指定为下节课被提问人选 (补救) , 直至完成。例如:第一次补救加3分, 第二次补救加2分, 第三补救加1分。第四次后的补救不再计分。 (5) 当堂未能完成的提问, 仍由学生举手回答, 分值计算同 (2) ;若无人举手, 则由未完成者邻近学生回答和补充, 直至完成, 但不计分。 (6) 提问内容为本节课重点, 但不指定具体题目。 (7) 结合随机提问 (包括课中、课后提问) 。

2.2 学生生理学成绩比较

统计2009级高中护士班生理学期末成绩 (见表2) 。

将2009级高中护士班生理学期末成绩、2007级高中护士1班 (62人) 和2班 (60人) 、2008级高中护士3班 (56人) 和4班 (53人) 生理学期末成绩进行比较 (由同一教师授课, 采用统一教学大纲, 同一考试条件及要求, 试卷难易度相当, 学生随机分班无明显差异, 具可比性) , 见表3。统计及格与不及格人数并做χ2检验, 均数比较进行t检验 (t1为2007级和2009级的比较, t2为2008级和2009级的比较, t3为2007级和2008级的比较) , 以判断采用“预约式”提问后的效果。

注:χ2=62.657 3, P<0.01

3 结果与讨论

表2显示, 2009级生理学期末成绩优良率 (≥80分) 达74.4%, 60~分段占9.4%, 不及格率为4.0%, 呈偏态分布且理科生成绩总体好于文科生。由于生理学涉及相关理化知识, 且逻辑推理性强, 文科生思维方式与理科生存在差异, 这提示教师对文科生要给予足够耐心和时间, 对其多指导、多讲解、多检查和多督促。

表3统计结果:χ2=62.657 3, P<0.01, 显示有显著性差异。均数t检验结果:t1=2.719, P<0.01, 具有显著性差异;t2=7.149, P<0.01, 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2009级及格人数、平均成绩及优良率都明显高于其他年级, 表明“预约式”提问对学生学习成绩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t3=4.518, P<0.01, 具有显著性差异) 。2008级成绩最低, 这与2008级学生入校迟, 课时紧张 (54学时, 其他年级为72学时) , 且课程于期中结束进行考试等因素有关。授课时数及学习时间减少导致每节课信息量加大, 教师没有时间进行强化, 学生无充分学习及复习时间, 造成成绩落差较大。

“预约式”提问只是确定提问人选及内容, 未确定提问题目, 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消化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要求学生不只能回答问题, 还要能注意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提问任务, 不能作答者下次继续, 直至完成;结合随机提问, 避免学生出现学习松懈现象。“预约式”提问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且能锻炼其思维, 对学生学习具有帮助和督促作用。

由于生源质量下降, 提问已严重影响师生情绪及课堂气氛。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预约式”提问, 营造较为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使提问形成良好循环, 提高教学实效性。采用“预约式”提问, 不仅避免拖延课堂提问时间而影响授课内容的完成, 而且降低提问答错率,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学生时代是一个对外界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敏感的时代, 一次小小的成功或被肯定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预约式”提问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种愿望和需求, 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努力。

新一轮课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思想, 以技能训练为特色, 强调职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其实质是要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以理论指导实践, 毕业时具备较强的“顶岗”能力。因此, 学校教育不能重技能训练而削弱文化与专业基础课教学, 忽视理论学习会影响学生发展和创新后劲[1]。专业理论知识较难理解和掌握, 加大了学习难度, 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或厌倦情绪。而倦怠一旦产生, 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身心疲惫, 对自己作出过低的评价, 从而丧失学习动力, 产生退缩、逃避和放弃学习的行为[2]。如此势必阻碍教学有效进行, 增加教学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 掌握其心态、性格、个性、文化基础、学习能力乃至家庭情况, 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要求教师不仅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学生实际出发, 探寻和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让教育重心向注重培养各种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动力,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等方面偏移, 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让学生充满激情和动力,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当然, 教改与课改都不是简单的改变教学方式, 而是由改变了的教学方式所承载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化[3]。只有融入正确和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及行为才能显现教学效果。

“预约式”提问, 实际上是课堂教学一种鼓励及督促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显不足, 大有被逼无奈和应付了事之心态。尤其是课程后期出现部分学生放松学习现象。因此, 今后还需在学生参与度、积极性和自觉性等方面加强教育。

4 结论

提问是教师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 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式, 其也可作为引入新课的衔接部分, 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和步骤。对于学习态度欠端正, 自觉性较差, 自我约束力不强, 学习基础与能力较差的中职生来说, 教学全程采用“预约式”提问, 一方面可缓解学生畏难心理, 有效增强学习信心,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善课堂提问氛围;另一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 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完成学习任务。

就目前中职教育实际状况而言, “预约式”提问具有可行性, 而更多的新方法需要教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摸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王铁军.中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76 (5) :450~460.

[2]周丽云, 姜芬.专业认同与学业自我效能对护生学习倦怠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5) :69~71.

上一篇:转动机械下一篇:发电用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