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质感(通用12篇)
材料质感 篇1
材料的质感是通过产品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感受, 以及心理联想和象征意义。完美的造型形态、色彩与功能固然重要, 充分发挥材料的质感也不容忽视, 它将影响产品设计的最终效果。材料的质感语义是产品材料性能、质地和肌理的信息传递, 它与产品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材料以其自身固有的特性和质感特征传达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和判断, 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的成败。因此, 只有正确地运用产品材料质感语义的传达功能才能准确地设计产品, 并使产品更好地服务大众的生活。
材料是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乃至其他设计领域 (建筑、环境、服装、视觉) 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与造型、色彩共同建构产品的功能与内涵。材质在物理性质方面给人以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干与湿、冷与暖、韧与脆、透明与不透明等实际印象, 同时也给人以生命与无生命、鲜活与老化、细腻与粗犷等不同的心理效果。世间存在着许多美好的材质, 然而对它的发现和获取, 需要具备极敏锐的把握能力及独到的鉴赏力。很显然, 我们身边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我们通常只从一件物品的常见形态和功能上去欣赏它的设计, 却常常忽略了对形成这个物品或功能的特定材料的研究。材料及其所表达出的质感在产品设计领域也是值得期盼与研究的。如果材料及其质感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际运用, 那么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会更加人性, 更加富有语义的表情, 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与心理需求。
一、产品语义学
(一) 产品语义学概述
语义 (semantic) 即语言的意义,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问, 所以产品语义学 (Product Semantic) 是指研究产品语言意义的学问。产品语义学的理论源于1950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大学的“符号运用研究”, 更远可追溯至索绪尔的符号观念、皮尔斯的逻辑符号学与莫里斯有关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符号理论。
产品语义学这一概念于1983年由美国的克里彭多夫 (K.Krippendorf) 、德国的布特教授 (R.Butter) 明确提出, 并在1 9 8 4年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由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 (IDSA) 所举办的“产品语义学研讨会”中予以定义:产品语义学乃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 以及如何应用在工业设计上的学问[1]。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理论将人的因素都归入人机工程学的简单作法, 拓宽了人机工程学的范畴;突破了传统人机工程学仅对人物理及生理机能的考虑, 将设计因素深入至人的心理、精神因素。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层次进一步细化, 人们对产品的精神功能需求不断提高, 产品造型除表达其功能性目的以外, 还要透过其语义特征来传达产品的文化内涵, 体现特定社会的时代感和价值取向。正如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皮埃尔·杰罗所说的, 在很多情况下, 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 而是在寻求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2]。
人们购买、使用产品的过程实际就是对产品的解读过程, 通过对显在的语义符号的解读, 进入隐藏在表层注释背后的意义象征, 从而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完成从表层的实用功能到深层的文化积淀的转向。
(二) 产品语义的外延与内涵
1.外延
在设计记号论上, 常以功能性的描述, 使被指称事物具体化, 如电视机在外延上代表可提供声音、影像的电子产品, 包括萤幕及喇叭, 久而久之, 产品造形与功能便形成互相对应的因循法则, 即“形式追随功能”。因此, 产品的外延指的是产品在表达使用上的目的、功能所借助的形态元素或事物。
2.内涵
在设计记号论上, 常以传播上的需要, 赋予产品特定的属性, 如电视机在内涵上代表的是“一种提供休闲的产品或一种传播资讯的管道”。因此产品的内涵指的是产品在表达功能时, 所呈现出来的属性。内涵并不使得产品和其属性形成固定不变的对应关系, 这是因为对于不同的用户, 产品将被赋予不同内涵和意义。
二、关于产品材料的质感语义
(一) 材料的质感
质, 指的是产品由表及里的材质、质地;感, 指的就是感觉、感情及感观反应, 也就是人的主观感性与感情色彩。材料的质感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一是由物面的几何细部特征造成的形式要素——肌理;二是由物面的理化类别特征造成的内容要素——质地。
(二) 产品材料质感的语义
1. 质感语义的含义
质感语义是产品材料本身的性能, 借助质地和肌理的信息传递, 造成的语义区分。质感语义可以从材料质感的明示意和暗示意两个方面来阐述。材料质感的明示意, 是一种可以捕捉到的理性信息, 如产品的材料结构、强度、肌理、功能提示意及其操作的防滑与耐磨等方面, 是产品存在的实体的外衣, 如图1所示。材料质感的暗示意是一种感性的表情信息。产品在使用环境中显示出的心理性、社会性或文化性的象征价值, 也就是个人的联想 (意识形态、情感等) 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如图2所示。
2. 影响材料质感语义的因素
质感是使用者的视觉与触觉等感官知觉系统对材质表面特质的一种心理反应, 而这种感觉主要是通过触觉机能和视觉机能, 触觉对应的材质物理属性, 一般指的是材质的硬度, 粗糙度与材质的温度, 这些都是影响触觉质感的要素[3]。
每一种材料的质感一般都是综合以上三种物理属性 (硬度、粗糙度、温度) , 结合视觉特性 (光泽、肌理、色彩、透明度等) , 在人们的心理上形成各种感觉, 引发各种联想, 构成产品的内涵性意义——感觉和情绪。例如:木材由于硬度适中, 表面有天然的纹理, 导热性能弱, 所以就形成了自然朴实, 温暖粗糙, 亲切感性的语义特征;皮革由于其天然的凹凸肌理, 给人柔软、感性、温暖和高贵感;陶瓷表面细腻光滑, 给人以明亮、精致、凉爽和高雅感;金属则形成坚硬、刚劲、科技、现代的感觉;玻璃表面不仅光滑坚硬, 而且具有很好的透光性, 因此显示出明亮、高雅、精致、活泼之感;塑料则具有轻巧、细腻、优雅、艳丽的感觉。
三、材料质感语义与产品设计
材料的质感是通过产品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感受, 以及心理联想和象征意义。完美的造型形态、色彩与功能固然重要, 充分发挥材料的质感也不容忽视, 它将影响产品设计的最终效果。因此, 产品设计师应当熟悉不同材料的性能特征, 对材料质感的语义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增加感性成分, 增强产品与人之间的亲近感, 使产品与人的互动性更强。
(一) 材料质感语义与产品造型元素的关系
1. 质感语义与产品造型形态之间的关系
质感是附着在产品形态的外衣, 它与形态共同打造着产品语义。因此, 质感语义与形态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产品设计只注重形态、功能而忽略或割裂了材料及其质感的依托, 那么, 任何产品设计都难以呈现该有的意义。
2. 质感语义与产品色彩之间的关系
在产品设计中, 最为感性的设计元素之一就是色彩, 色彩是材质的一个属性, 它的表现离不开材质的承载, 而材质必须依靠色彩才能得以完整的展现, 两者只有和谐的配合, 才能共同创造出产品丰富的视觉感受。每一种材质都有其固有色彩, 如不锈钢的灰色与迷人的光泽交相呼应而显得高贵而优雅, 同时每一种材质经过加工也可以获得与原本截然不同的新的色彩倾向。所以色彩和材质的丰富搭配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材质语义。
3. 质感、形态与色彩之间的语义关系
良好的产品设计总是通过形、色、质三方面的相互交融而提升到意境层面, 以体现并折射出隐藏在物质形态表象后面的产品精神。这种精神通过用户的联想与想象而得以传递, 在人和产品的互动过程中满足用户潜意识的渴望, 实现产品的情感价值与象征意义。
产品的造型表现出的象征性, 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性等方面。通过形态语言体现出产品的技术特征、产品功能和内在品质, 零部件之间的组构、表面肌理质感、色彩搭配等方面的配比关系, 体现产品的优异品质、精湛工艺[4]。通过形态语言把握好产品的档次象征, 体现某一产品的等级和与众不同, 往往通过产品的造型设计或色彩方案和材料质感等来体现。
由此而知, 不能孤立地去欣赏产品设计中的形态与色彩或质感, 正是这种三者相互依托的关系, 使质感语义处在一个不容忽视的角度, 当然也不能过分夸大其中的任何一方。
(二) 材料质感语义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材料质感语义与产品设计密切相关, 设计材料以其自身固有的特性和质感特征传达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和判断, 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的成败。只有正确地运用产品材料质感语义的传达功能才能准确地设计产品, 使产品更好地服务大众的生活。
1. 材料质感语义可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易用性是产品的一个基本自然属性, 是产品可用程度和成熟度的标志。良好的材料质感可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如在各种工具手柄部位的外观设计中, 表面常会覆盖橡胶材料, 这是因为橡胶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柔韧性等性能, 有良好的手感, 易于操作使用。因此, 产品操作部位的材料选择应重视人在使用时的触觉感受, 符合人体使用习惯, 以使用者的需求及使用感受、保护人体健康为出发点, 会使人感到最舒适、最轻松的人文关怀。
2. 材料质感语义可提高产品的识别和认同
消费者只有通过视觉和触觉, 感知和联想来认识以材料质感为基础的产品, 并随着对产品知觉程度的提高形成对产品的主观态度, 产生对产品的“共识”才能确定相应的购买决策[5]。例如在产品销售过程中, 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选购过程始于视、触觉反应, 其过程可以描述为:“被吸引——兴趣——联想——欲望——比较——依赖——行动——满足”。当产品符合人的使用需求和体验心理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欢乐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否则就产生忧伤、丧气、恐惧等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奔驰公司向来努力追求汽车外形与材料的完美融合, 追求创造出无法抵抗的整体美。这一理念贯穿了新一代高效小型轿车——梅赛德斯鱼形仿生车的设计全过程。设计的灵感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鱼类, 如图3所示。其外型简洁而又流畅, 材料的形态表现以曲线为主, 曲直对比, 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都有一种活泼和动感;高纯度的材料色彩体现了灵秀、可爱的色彩张力, 投射出高科技的质感与前卫, 使消费者很快感受到这款仿生车的敏捷、动力十足, 又是生活中可爱的伙伴, 非常准确和有效地建立了和消费者之间的识别和认同关系。
四、结语
材料的质感与产品联系紧密, 具有一定质感的材料除了使产品获得更好的功能外, 还会影响产品的整体风格。有意味的材料质感不仅能传达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和判断, 还能引发人的联想, 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 是产品设计的关键因素。合理的质感设计应该既能够满足产品的功能需要, 又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而且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正确地运用产品材料质感语义的传达功能才能准确地设计产品, 使产品更好地服务大众的生活。
注释
1[1][德]马克斯·本泽、伊丽莎白·瓦尔特著.徐恒醇编译.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8)
2[2]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社, 2001
3[3]张育铭等.触觉感性与其物理属性相关联系之探讨.台湾:工业设计, 2004.11, VOL32.NO2
4[4]钱珏.产品材料质感的语义研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5]张悦霞.产品设计中的材料质感分析.科技信息高校理科研究.1994-2007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
材料质感 篇2
聆听生活的质感
――谈经济节目中音响的运用
崔智涛王宁
电视的本质是视觉的“画”和听觉的“声”有机结合的形象传播。“画”和“声”是视听艺术的两条腿、两个侧面、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承担着传播功能。从总体上来说,它们是相互配合的伙伴关系,两者各显神通,缺一不可,轻一不可。电视中的声音包括语言(包含解说)、音乐和音响。声音的作用与地位在电视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在创造“最丰富最复杂的视觉形象世界”的同时,创造“最丰富最复杂的声音世界”。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电视工作者往往重视了对画面的处理,而忽视了声音的效果,或者只注重运用声音中的语言和音乐,而忽略了音响这一重要因素。有的甚至在从事了多年电视节目制作工作后,竟然还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音响,音响和音乐有什么区别,他们往往把音响和音乐混为一谈。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也许是由于音响的基本作用和美学功能还没有被人们所熟知。在这里,我谨结合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对经济节目中音响的运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音响在经济节目中的运用,与在其它电视作品的运用并无本质的区别。从理论上讲,声音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客观的。能够被人“听”到的音响指的是每秒钟振动频率为16-0次的音波,而当这种音响被人所“听”到,在人的大脑颞叶听觉区形成的知觉后,这种知觉却又是主观的印象。因此,可以说音响是物质世界所固有的,而它又是随着人及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人类社会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其自身的视听世界中,都会增加不同的内容。譬如,在原始社会,在人类的语言与音乐尚未完善的时候,自然界的音响占据了人类听觉世界的很大比重。无论捕食与劳作,音响成为人们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自然的声音可以说是这个时期音响的鲜明标志。再譬如,当人类社会迈进工业化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工作效益都在不断提高,而这个时代的时代标志则应该是飞转的马达与机器的轰鸣声。在我们今天的电视创作,音响自然更是不可缺少的。在当今经济社会中,经济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经济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对于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经济节目来说,可以说正是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当然,随着题材的越来越多,音响素材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所以在经济节目制作中,就要注意处理好音响与音乐、语言(包括解说词)的关系。
在经济节目中,构成“声”的诸多因素,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音响、音乐和语言(包括解说词)。其中,音响是指影视艺术中除对话、音乐之外所有声音的统称。而音响、音乐和语言(包括解说词)三者虽然内涵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外延又往往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如秋虫的悲鸣与林鸟的欢叫往往都具有音乐的旋律,而在商场或者聚会现场拍摄的专题片中,背景纷纷杂杂的人声本应属于语言的范畴,但是因为含义模糊,且并非表现主题所必需,所以也就具有了音响的功能,而且这样的音响的运用往往能带给人很强的现场感与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音乐、语言与音响是互有区别又可互相转换的,这不仅仅取决于节目制作者的艺术加工,也与观众的感知能力与理解程度有关。
总之,声音的三个因素在电视创作中是各司其职,但又相辅相成的,它们同视觉因素结合成有机的统一体,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音响的内容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而它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一般的节目中往往更注重音响的象征、比喻、夸张等渲染感情的特点。而经济节目的经济性又使其具有了更鲜明的特点,这一般表现在音响运用的频率,节奏时间的长短,以及感情色彩的选择等方面。如今的经济节目可以说与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近,与老百姓也是越来越近。过去,经济节目给人的印象只是会议报道或数字播报之类的。而今天,电视可以说已经全面介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当你看着那学本深奥的经济学理论,在电视屏幕上,演译成一个个就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当你看着节目中的主人公在经济大潮中感受与自己或相同或不同的经历,当你看着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经济信息如潮水般的涌来你才会深切的体会到经济大潮就在眼前,竞争就在眼前!
于是,在这样的基调中,经济节目中的音响也就先天的具有一种快节奏、高频率的特色。在感情色彩上,也总是给人一种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感觉。例如在《走进秋天的故事》中,在介绍下岗女工庄妈妈开办的庄妈妈净菜社时,就多次运用了加工过程中切菜的`声音,那快节奏的“锵锵”声既让人感到她们工作的艰辛,又让人体会到她们自强下息的精神。所以说,音响效果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地位绝不低于语言和音乐,音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强烈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结合音响在经济节目中的运用谈一下音响的基本作用。
首先,音响可以渲染、烘托环境气氛,刻划、描写人物心理,它使电视节目(包括经济节目)具有了不可忽视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生活本身是有声、有色、有形的。画面能再现现实生活的形与色,是连续的,声音则是现实生活的声的体现,是片断的。当画和声有机协调,巧妙配合的时候就产生了立体的、连续的、完整艺术的效果,给观众一种真实的立体感受,使人们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我们说电视之所以拥有一个宠大的收视群体,主要源于它作为一种双线传播的媒介,它所传播的信息更接近于真实,而音响效果无可置疑的逼真性在其中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济节目中,无论是对经济人物的采访还是对经济事件的报道,都离不开人物与事件所处的环境,他们的真实源于环境的真实,而音响恰恰就是再现真实环境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养犬女工─李玉俊》一片中,开场画面是一个远景在缓慢的横摇中,一片砖瓦房屋出现在观众面前,如果仅限于此,给人的印象也只是实物,缺乏生活气息和立体空间感。不过,作者借助画面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音响效果,随着画面的由远及近,犬吠声也由弱而强,给人一种群犬争吠的感觉。于是,一个农村家犬养殖场活生生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在此处,作者虽不着一词,但透过群犬此起彼伏的叫声,令观众潜意识中,对养殖的红火与兴旺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文塑造养犬人李玉俊这个成功者的形象的出现,埋好伏笔。
当然,在电视艺术中,画面对于提示环境背景,可以说是最占优势,但单纯地以画面和音乐比较往往表现的单调、呆板。如果能恰当的将音乐改为音响,那么一个真实的艺术环境就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且能给予观众超出画面之外的外延空间。同时,通过音响的不同混响,还可以表现出立体空间的质感和密度,并且通过画面中的人和物在不同的空间中的运动,以及不断变化的音响,表现出声源与观众的距离,暗示出人或物在荧屏空间里的运动方向,体现出声音的景别和层次。例如,,记者随车赴河北辛集采访。
在河北辛集光羊真皮制衣有限公司,参观了一套完整的皮衣加工、生产的过程,由羊皮的鞣制、上色、喷光到成衣的画片裁剪、缝制直至成衣检验入库。在不同的工序,记者采用了同期声拍摄与主持人出镜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于是,鞣皮的大转桶缓缓转动而发出的深沉的轱辘声,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都作为最贴切的环境音响采入专题片中,增强了真实感。随着片子的播出,在潜移默化中,这些环境音响成为产品质量与企业
实力的有力证明,在消费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此外,环境音响的主观处理,往往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人物情绪变化起陪衬、烘托的作用。比如,车站送行,再没有用汽笛长鸣与火车隆隆的起动声更能震撼人,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了。环境音响的主观处理在经济节目中同样有精彩的运用,如在《走进秋天的故事》一片中,主人公林明钢原是航运公司的一名员工,主动辞职后,成了一个个体小老板,正处在创业的起起落落中。在一次与原公司的老友聚会中,有人吹起了口琴,琴声响起,大家的心也随着乐曲悠扬地飘散……在这里,作者就充分利用音响渲染气氛,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极具神彩的一笔。我们可以一起来回味一下,画面只是简单的切换,吹口琴的人、旧船上聆听的人们、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旧船、滚滚的江水和远处岸上林立的大厦。这些画面都是由悠扬的琴声和滚滚的江水声串联起来,于是一种生活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对生活的万般滋味也尽在不言中,生活的质感也跃然眼前。
其次,音响在经济节目中的运用还能渲染情绪。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传播媒介,电视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电视艺术的体现同时需要观众的视觉文化配合,即电视节目要调动观众的想象、联想等综合感受能力。苏联现代心理学家津琴柯指出:“联觉出现在各种不同的感觉中,其中最常见的是视听联觉,亦即在声音刺激物的作用下,主体所产生的视觉形象。”音响作为一种外界因素,它能让观众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在心理上引起的刺激与感受,同屏幕画面的音响密切地联系起来,或潜移默化,或直截了当地刺激观众的感官,诱发观众的想象,引起情绪波动、心灵的共鸣,从而造成观众与电视节目的心理互渗性和心理演绎性。比如,在介绍新型游戏“匹克搏”的专题中,我们的记者与主持人亲自上阵,身着迷彩服,手持专用枪械,冲锋陷阵。在节目的表现中,我们并没有全部采用远景、全景,而是通过大量近景、中景,甚至特写,来贯穿全片,同时配以时疏时密的枪声,于是虽然观众面对的只是某个人的单个镜头,但在观众的脑海中却再现了一个完整的“战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音响还具有结构叙事的功能。一部成功的电视作品,总离不开音响对结构的积极参与,音响作为电视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元素和信息媒介,经常显示出一定的结构功能。一段音乐,一席演说,一声汽笛长鸣,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音响凭借其蕴含的逻辑,将不同时空的画面自然流畅地组合在一起,在这里音响已不是作为画面的陪衬,而成为画面积极地补充,音响在叙述交待着事件的过程。比如:我们在为某洗衣粉拍摄的广告专题中,开场是男主人公下班回到家中,发现妻子不在,并留了一大堆衣服要洗。在这一段,我们并没有刻意地描绘男主人公的面部表情,而只在昏暗的楼道里,通过男主人公模糊不清的背景,和沉重的脚步声来体现出男主人公劳累了一天,疲惫不堪的状况,这里的音响运用的是用脚步声来叙述事情,表情达意的。
材料质感 篇3
【关键词】质感肌理 材质组合 材料再造
一、装修材料的质感与肌理
(一)材料质感
在构成室内空间环境的众多因素中,各界面装饰材料的质感对室内环境的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材料的不同属性造就了它们的不同质感,质感体现在材料的形态、色彩、质地和肌理等几个方面的特征;质感就是对材料表面质地的真实感觉,是通过材料表面致密程度、光滑程度、线条变化,以及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强弱不一等产生的观感(心理)上的不同效果,从而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反应,引起联想。如光滑、细腻的材料,富有优美、雅致和感情基调;毛面材料有粗犷、豪迈的感觉。
(二)材料肌理
肌理是指材料本身的肌体形态和表面纹理,是质感的形式要素,反映材料表面的形态特征,使材料的质感体现更具体、形象;质地是质感的内容要素,是物面的理化类别特征;在室内环境中,人主要通过触觉和视觉感知实体物质,对不同装饰材料的肌理和质地的心理感受差异较大。
不同材料的材质决定了材料的独特性和相互间的差异性。在装饰材料的运用中,人们往往利用材质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来创造富有个性的室内空间环境。
二、装修材料的质感运用
要营造具有特色的、艺术性强、个性化的空间环境,往往需要若干种不同材料组合起来进行装饰,把材料本身具有的质地美和肌理美充分地展现出来。材料质感的具体体现是室内环境各界面上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组合,所以,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各界面装饰在选材时,既要组合好各种材料的肌理质地,又要协调好各种材料质感的对比关系。本文着重探讨了不同材料产生的质感相互组合进行材料再造而形成的新的装饰风格,举实例论述了材质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来体现空间不同的艺术效果。
(一)材质组合
装饰材料质感的组合,在实际运用中表现为三种方式:
1、相似质感材料的组合。如同属木质质感的桃木、梨木、柏木,因生长的地域、年轮周期的不同,而形成纹理的差异。这些相似肌理的材料组合,在环境效果上起到中介和过渡作用。
2、对比质感的组合。几种质感差异较大的材料组合,会得到不同的空间效果。体现材料的材质美,除了材料对比组合手法来实现外,同时运用平面与立体、大与小、粗与细、横与直、藏与露等设计技巧,能产生相互烘托的作用。
3、同一材质感的组合。如采用同一木材饰面板装饰墙面或家具,可以采用对缝、拼角、压线手法,通过肌理的横直纹理设置、纹理的走向、肌理的微差、凹凸变化来实现组合构成关系。
(二)材料再造
当代科技日益更新,各形各色的材料不断涌出,装饰材料属强质材料,凡具有质地、质感、光泽这三项特性中任意一项的材料都是强质材料,强质材料除了将自身的色彩、纹样等奉献于所需的空间效果外,还可以与其它材料再造,进一步丰富装饰效果;例如以天然木材进行装修时,在获取木材的纹理、色泽效果的同时,亦获取了木材所提供的触感和木本质的视感,从而使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将材料作强质组合时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在同一室内空间中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色彩,一般不会产生单调感,如用不同加工程度的木材组合:高贵的精加工木质饰面粗朴自然的粗加工原木同处一室,尽管色调相同,但两者搭配仍相得益彰,这是因为室内所用的种种材料自身的饰性是富于变化的,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装饰效果予以强调。
装饰材料的不同质感产生的肌对室内空间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材质的扩大缩小感,冷暖感,进退感,给空间带来宽松、空旷、温馨、亲切、舒适、祥和的不同感受,在不同功能的建筑环境设计中,装饰材料质感的组合设计应与空间环境的功能性设计、职能性设计、目的性设计等多重设计结合起来考虑。本文着重探讨了不同材料产生的质感相互组合进行材料再造而形成的新的装饰风格,举实例论述了材质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来体现空间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当代社会人类承受工作、家庭、学习、生活各方面压力,为了寻找刺激消除精神疲劳,因为娱乐商业场所不断兴起,该空间环境比较活泼、刺激,选择材料、色彩、造型都具有一种动感,不论使用哪种材料,表现肌理都应具有醒目、突出的触觉特征,以烘托娱乐的环境气氛;身处繁华闹市区的商场店面,其空间环境主要是吸引、引导消费者前来选购商品,装饰材料肌理质地与色彩应具有视觉冲击力,使购物环境更加温馨、舒适。
在现代室内设计追求空间造型简洁化、抽象化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材料的质感效果,创造新的质感组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室内空间环境的各因素上,材料质感运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材料造型、色彩、灯光照明、家具风格、装饰物品等,对烘托空间气氛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总之,装饰材料的质感组合对环境整体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根据空间的功能、艺术气氛、业主的年龄喜好等来选择组合不同的材料。在室内设计中,从界面到家具、从隔断到陈设,应当是各种材质简约与丰富、质感与品味、实用与个性的相互照应、有机组合,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化设计的今天,装饰材料的质感表现将成为室内设计中空间材质运用的新焦点。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选择材料时,要根据空间的造型、功能和使用部位所处的环境来巧妙合理地运用材料的形态、质感、色彩,以便产生不同质感受既能满足一定的功能,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取得最佳的装饰和使用效果。所以,在家居室内装修中,一般只以一种材料为主,配以其它不同质地的材料形成对比互衬的關系,这样就不会产生杂乱无章的感觉,也符合对立、统一的美学原则。
作者简介:余玲(1982-),女,云南人,学士,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材料质感 篇4
手绘表现是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 也是造型基础课程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在技法上应解决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准确地选择表现方式 (例如:材料质感的表现) ;二是掌握熟练的基本技巧, 将自己的感受用视觉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来。这里强调技法在设计中的位置, 并非为了技法而技法, 它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适当的表现技法将设计及该物体的造型、质地、功能等充分表达出来, 是艺术表现的主要目的之一。手绘表现不仅能将构思、创意准确地表达出来, 而且往往可以完善设计思想, 使主题内容得到充实和延伸, 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艺术设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包括很多层面的内容, 现代艺术设计中对于造型基础的认识应该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它不是某种方法和形式、技巧, 而是一种造型观念或一种思维方式。在这种观念和思维之下, 任何形式的表现都是可行的。其次, 它是动态的, 是不断延伸和发展着的, 而不是规范的教条。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侧重于“观念造型”, 既不依靠肉眼而依靠心理观察的造型方式, 既将造型的要素——形态研究作为主要内容, 又结合视知觉心理学原理, 从形态本质角度去认识所有形态, 探讨形态的变化及形式美感的创造规律, 进而具备离开参照物象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因为艺术的使命是运用形象去显示出这种多样化的现象中所存在的秩序。对于手绘“艺术品”的呈现离不开造型基础中材料质感的丰富表现, 所以对于这些材质的表现技法和方式需要细致的观察力与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以及设计思维的艺术概括与分析能力。从新的角度和理念去认识造型与设计的关系, 尤其是对造型基础中新创部分——材料质感的手绘表现艺术进行具体完善的细致研究。因此, 对于造型基础中材料质感的手绘表现艺术的研究是应该作为重点内容细致分析、研究。
材料作为艺术设计的载体“应用”愈来愈广泛, 而且被艺术家当做最为直接表现思想和观念的媒介。这一表现手段的出现使材料具有了另外的独立价值, 它预示材料在现代艺术和设计中变得愈加重要。在今天科技信息大时代, 每出现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材料就会产生新的创造并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都会带动艺术与设计的突破与发展。要把材料作为造型基础中独立的要素加以研究。作为设计学科材料的基础研究, 材料表现的体现为穿透材料表面去挖掘渗透其内在的深层意义, 通过形式与空间转换带来新的内容。面对司空见惯的材质, 我们将其打破重组, 并按照形态构成意味, 通过综合表现, 呈现造型感、色彩感, 使之成为新的材料, 并且运用手绘技法绘制出材料材质的形态。
材料质感的手绘表现过程是产生技巧和方法的本源基础, 是刻画形象、艺术概括的思维过程。在表现形象的过程中, 一个点、线、一组线条的组织和安排都是事物形象、体面材质、光影明暗刻画的具体呈现, 对于点、线、面、体之间的构成应具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运用到表现事物材料质感上应该有不同的特征呈现。技术关键在于运用不同的手绘技法表现出各种材料的特征与材料质感。重点在于掌握材料材质的手绘技巧和方法的自由和随意的特点, 以及掌握表现艺术的概括性, 难点是要收集和归纳实际中存在的各种材料, 掌握材料特征与材料质感的形态, 进行综合整理, 并进行艺术概括手法的处理, 最终以手绘表现图例形式完成研究。使材料质感的手绘表现呈现完整的、多元化的艺术效果与技术手段。
艺术设计中造型基础的材料质感手绘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需要锻炼艺术修养和观察力, 在积累日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素材的同时进行材料材质的研究和整合, 运用美术造型功底锻炼表现习惯、思维方法和性格特点的流露与体现, 做到对材料质感表现的举隅。多年来,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针对艺术设计的造型基础中材料质感的手绘表现内容研究出了一系列技法:
1强反光材料
金属材料中的不锈钢, 镀铝金属于强反光材料, 易受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下存现不同的明暗变化。变化特点主要是明暗过渡强烈。高光可留白不画, 同时加重暗部处理。加强环境色的影响。笔触整齐平整, 易用直尺和曲线尺来画, 高光处加点彩, 表现会更生动。
2半反光材质
如在室内效果图中经常见的是大理石和木质地板或桌面, 它给人的感觉较为温和, 表现时反光没有金属的强烈, 黑白对比比较柔和高光强烈但反光较金属弱。大理石、花岗岩在室内装饰中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地板、墙面和柱子, 是我们常要表现的内容。这两者本身的纹理的表现主要在于先铺大的色调, 然后再用乱笔法表现材质的自然纹理, 在表现纹理时最好不要等底色干透, 这样, 纹理和底色可以自然而然交融, 显得自然贴切。
倒影的添加可以使没有纹理的材质, 比如光洁度较好的地砖或者各种台面更有光洁的质感。画这种材质只铺底色, 根据空间的远近产生色彩变化, 然后在表现出不同的物体在地板上的倒影。
3反光且透明的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反射和折射光, 光影变化丰富, 透光。室内表现图中常见的材质表现内容就是各种玻璃, 表现时要借助于一个大的底色。再画出大块的明暗, 加强环境对它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用灰调处理玻璃后面的大致映象, 突出透明的感觉。
4不反光不透明的材料
分为软质和硬质材料。软质材料主要是织物、地毯、窗帘、床单都是我们常表现的内容, 硬质的有石材、木材等。其共同特点是吸光均匀不反光, 且表面都有材料特有的纹理。在表达软质材料时要着色均匀湿润, 线条流畅, 明暗对比柔和, 避免用坚硬的线条, 不能过分强调高光。描绘硬质材料时要场面分明, 结构清晰, 线条挺拨明确。我们要多多练习手中的工具去表现身边的不同环境和不同的材质, 加强我们对材质的感知能力和对工具的控制能力。
总之, 现代艺术设计中材料质感的手绘表现技法是训练良好造型基础的关键之一、是造型表现的重点、是艺术作品展现的手法之一。在建构事物形象的过程中, 材料质感是靠一个点、一条线、一组线条的组织绘制出形态形象、色彩调子、体面材质, 对于点、线、面 (色块) 之间的构成应具内在的逻辑关系, 而非貌合神离于形象整体的散漫无章, 所以正确掌握材料质感的手绘技法是提升造型基础表现方法的高度艺术境界。
支持项目: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摘要:近20年来, 思维中产生设计, 设计是由表现来推动和深化的, 艺术表现是以艺术形象的外化形式表达设计的意义。设计程序中手绘表现是描述空间、形象更为直白的语言形式, 造型基础课程在设计专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材料质感的手绘表现在近几年更发挥着的他不可取代的作用, 成为了刻画形象、塑造形象重要内容。如何运用手绘笔法技巧表现不同材料质感的便成为艺术表现的重点与重要研究内容。
素描质感的表现 篇5
A、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无光物体如砂锅,陶罐、缸钵等陶质用品,以及纤维制品中的粗布、毛呢等,其质地粗细适中,反射光不强,高光不明显,除深色无光物体外,明暗变化的规律显示却比较全面。陶制品的质感表现
陶制品的质地一般较为粗糙,宜用稍软的铅笔以粗松的线条铺色调,中间色调变化丰富应着力刻画。深色陶制品暗部及光较弱,应注意处理暗部色调的虚实关系。画暗部色调时要分层加色,用力不宜过重,避免形成笔迹反光而影响质感的表 布类、呢料的质感表现 布类一般以多层次的线条,在反复排列中组成富于变化的色调予以表现。布纹的明暗层次不宜一次画到位。否则易显单薄和生硬、要特别注意布纹的结构关系和因转折而产生的色调虚实变化,这往往是布料的粗细,厚薄等质地表现的关键所在(如图)。衬布上的旅行水壶、衬布的质感表现
呢料与布料相比较显得厚而重,质地较粗,反射光弱,其纹理转折特别给人以厚重感。深色呢料明暗的反差弱。表现呢料质感一般多用软铅笔,线条粗松,依靠线条的多次重复组织色调,并注意控制明度范围。B、有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一般来讲,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强,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高光是光面物体最重要的视觉特征,高光的高度一般都很强,但由于物象的形体特征。固有色的明度差异等,因此在其高度,形状及虚实关系上,都呈现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形体的塑造、质感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釉陶与陶瓷的质感表现
画釉陶和陶瓷物体一般开始用较软的铅笔铺色调,适当地用布擦拭,再用较硬的铅笔深入刻画,以表现质地的密度和坚实感。表现高光要注意其位置。形状和明度。位置与形状不准,会破坏物象的造型;明度把握不当,会影响其光洁度和质感表现的真实性。在深入刻画过程中,线条要紧密,不宜“松”、不宜“跳”,以得质感表现.深色釉陶和陶瓷物体,高光与固有色形成强烈的反差。其暗部色调明度差异很小,要善于在有限的明度范围内,表现其明暗层次,以利于形体的塑造。玻璃的质感表现
玻璃器皿是光洁度度很高的物体。它能透光性,也有不全透光的质地,高光在不透光部分显很特别明亮,其透光部分受环境色影响呈现微妙的变化。因其透明性,高光周围的色调往往比背光部分的明度稍低。玻璃的透光力与反射力是成反比的,即透光力愈强,反射的明暗愈不明显,反之则愈明显,明确这一规律对把握玻璃的质感很有帮助 金属的质感表现
光洁度高的金属物体,对光具有高反射性质,其无论对光源或环境的散光,都能予以较充分的反射,因而无论是高部或暗部都可能出现高光,其形状、位置和亮度也各不相同,但仍以对光源的反光最强。从整体上讲,它仍有着明暗变化的一般规律,色阶层次往往较为清晰。深入刻画时多以硬铅笔为主,线条要细腻,有力度。
光洁度低的金属制品,其质地粗糙,有重量感,高光很弱,甚至无高
在静物质感的表现上,不同的物体也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下面把物体质感大体分类,并介绍一些表现的方法供参考:
较粗质感的静物如陶器、瓦器具、粗布以及草编工艺品等等,它们没有强烈的高光点,也没有过强的反光,受环境影响不大,表现时,可采用湿画和湿接的技法,暗部色彩尽量一次完成,亮部可先打一层比物体略重一点的底色,待干后,个别粗糙的质感用干扫的技法,轻轻扫亮面,这样既留下底色,又使亮面加强,可出现一种粗感效果,这种方法,可根据物体粗糙的程度灵活运用。
光滑细致的静物如瓷器、金属器皿及柿子葡萄类物体。它们不但感光,而且高光点强,暗部反光也明显,易受环境色的影响。根据这种物体的特点,表现时可采用湿画法画暗部色彩,半湿半干时衔接中间色彩,最后用干画法画其亮部,点扫高光。画这种物体要下笔肯定,准确、生动。并通过深入细致的刻画,达到充分表现其严谨的结构和光滑的质感特征的目的。
对玻璃器皿,要充分考虑它的透光性和光滑度,它还有无色金属透明、有色金属半透明两种之分。无色金属透明玻璃在画面上的色彩多依靠它的环境光源来表现色彩与物体透明,画时也就多在画面上最后处理,如先画它的背后及环境色彩等,待这些都接近完成之时,再用比较干润的颜色,按其结构特征,适当刻画一下它的背光部,受光部及在环境中的透明反应。对高光点的处理要准确,干净利索,绝不能拖泥带水。对带有固有色的半透明玻璃的表现,既要考虑它的半透明性,又要考虑它的自身色彩,在画法上有与画金属透明玻璃相同的方法,也相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照顾它的自身色彩。玻璃器皿的边和口一般薄而精道,如瓶口和瓶底部位,画时一定要准确,用笔利索,要充分表现出它的结构特征。
花卉与蔬菜等,物体有它们生长的自然特征,色彩明快,质地鲜嫩,形体自然而生动等。这些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使用流畅的用笔技法和润泽的色彩来表现。如果用干巴巴的笔触,用很灰很脏的色彩是难以表现好这些物体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它的结构组织和整体上的完美,防止支离破碎的细节。把握好这些,是画好此类静物质感的基本前提。
品味岁月的质感 篇6
大概是因为对那些逝去的岁月有着无穷无尽的遐想和好奇,所以人们爱上古玩。将它们捧在手中,看着那岁月留下的痕迹,仿佛在阅读一段沧桑的历史。每一种古玩都有着独特的意境和性格,宋代高古瓷就有一种温润而亲切的力量,仿佛可以将沉睡千年的梦轻轻唤醒。
雍正、乾隆等朝代的瓷器,由于年代相对比较近,市面上出现得较多,再加上漂亮的形状和颜色,因而受到了最多的追捧,占据了收藏投资市场中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宋元等年代的高古瓷,大多数为出土的文物,市面上流通很少。然而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宋代瓷器中那一份精工细作的沉静和淡定,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宋代汝窑青釉盘口瓶目前已知仅存三只。2005年,由红太阳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的一只高8.8厘米、口径13厘米的汝窑花口渣斗估价超过500万元人民币。而同年由香港一家拍卖行拍卖的元代鬼谷子青花罐更是拍出了2.3亿人民币的价格。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瓷器以五大名窑所产为最佳。各窑因烧制工艺、取材、气候等条件不同,所产的瓷器也各有特色。如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兼烧绿釉、黑釉、紫釉等,工整素雅的暗刻花纹定瓷,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钧窑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和黄色双线,俗称“金丝铁线”。
原本宋朝皇宫的生活用瓷一直由定州提供,到了宋徽宗时期,由于定州的瓷器内印有模糊不清的絮状图案,遭到了皇帝的拒绝。于是,在宋徽宗的指导下,建造了汴京官窑和汝窑,它们把中国陶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巅峰,也开创了中国皇宫御窑烧造的先河。据说,汝窑和汴京官窑的产品仅供皇帝使用,而挑选出来不合格的次品则就地销毁,严禁买卖。“玛瑙为釉”是汝窑瓷器的一大特点。宋徽宗十分崇尚道教,而汝州玛瑙宁静淡雅的色泽正符合道教“静为依归”的审美观。宋徽宗创造性地将玛瑙加入汝瓷的釉料。由于玛瑙选料十分讲究,因此汝窑的产量十分有限,其制作工艺也受到严格的保护。直到1987年,考古专家才确定,汝官窑的窑址位于今济南省保封清凉寺。但其工艺早已失传。汝窑就这样消失于茫茫的史海,只有那遗留下来的一件件瓷器中,还深藏着古老的谜底。
鉴赏古瓷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收藏者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对于鉴赏行家来说,评价一个物件好不好,靠的是多年收藏古董的丰富经验和大量的古董知识储备。当然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这其中仍然有一些可供遵循的规则。要辨别古瓷的真伪,要从形、胎、釉、用料、画工、雕工等几个方面来观察。以宋代汝窑青釉盘口瓶为例,它的形状是大肚、长颈、盘口,这就是典型的宋代汝窑瓷器的器形。它的圆肩曲线度柔和自然,刚好可以成为一个球体的一段弧,而仿品的曲线则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弧度大了便成了溜肩,弧度小了则显得过于生硬。它的胎质也十分细腻。宋代汝窑选料十分精细,瓷土需经过很多道工序的处理,用多种方法将粗土筛选出,留下最细的瓷土来制作瓷器。宋代瓷器多采用支烧法,将器物支起来烧制,因此会在器物底部留下没有上釉的支钉痕迹。通过高倍放大镜的观察,便可看出胎质。釉色也是分辨古瓷的一大重点。古瓷上一般都会有裂纹和开片。这是由于胎和釉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同,瓷器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多次热胀冷缩后产生的。自然形成的开片不规则,小而凌乱,裂纹不张开,在高倍放大镜下,开片缝隙中的污垢呈放射状。而现代人为仿制而造成的开片则有很强的规律性,开片呈张开状,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假的污垢呈线状。釉面上气泡的破损及氧化程度,受到多种外界条件的影响。烧制的年份不同、季节不同、空气湿度不同,都会影响气泡破损和氧化的情况。而在色泽 上,由于不同朝代所采用的材质不同,气温气候等条件不一样,仿品也难以达到同样的颜色和层次感。如元代早期着色用的是进口料,而元后期逐渐采用了进口料和国内料相配的混合料,烧出的瓷器,色彩当然不可能相同。
由于官窑是专门供给朝廷使用的,因此通常选料更精、工艺更复杂,做得更加精致。宋代汝窑三羊尊就是典型的官窑制品。宋代普遍采取匣烧,将瓷器放在匣内烧制以免掉落的烟灰弄脏瓷器,另一方面还能使瓷器受热均匀,官窑的匣工更精细,掉落在瓷器上的烟灰很少,因而和民窑制品相比,釉面更洁净清爽。用手触摸,感觉温润细滑。虽然现在有的仿制品已经达到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几百年的历史是无法仿造的,在行家的眼中,真实的质感虽然沉默不语,却胜过世上无数谎言的喧嚣。
只有“触摸”,方知“质感” 篇7
一直都是听闻别人说它的不足, 但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笔者无从知晓。此次有幸市场调研到合肥, 才有机会真正去触摸市场质感。一周的时间太过短暂, 很多厂家负责人没有来得及去拜访, 很多经销商没有来得及去接触, 对市场的了解也仅仅是掀开了表层的面纱, 窥探了暴露在表层的问题。
“最低价中标”、“国产品牌占主导”已经成为了安徽中央空调的代名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 在2000年左右, 安徽还是合资品牌的天下, 国产品牌才刚开始, 技术、市场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合资品牌, 单就从当时的市场情况来看, 谁也不会想到国产品牌会崛起。且在当时, 水机销量占据了接近8成的市场份额, 主要用在工厂等大项目上, 多联机在项目的运用少之又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 2005年左右, 合资甚至外资品牌统领市场的格局被打破, 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空调更新换代的速度赶不上房子建设的速度, 多联机市场发展速度开始膨胀。有专家告诉笔者, 2005年安徽处在高速发展时期, 房地产在建数量直线上升, 中央空调也开始“大干快上”, 抢夺市场份额, 最低价抛售, 以满足“量”为主, 粗放型的增长。国产品牌在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始赶超合资品牌, 一路领跑中央空调市场, 这样的格局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另外走访的一位经销商认为, 目前在整个空调市场, 中国都还没有突破压缩机技术, 如果未来国产品牌可以生产出自己的压缩机, 那么国产品牌的成本会变得更低, 就目前安徽的状况来看, 很有可能合资品牌在安徽市场难以为继。
很明显, 在安徽市场的空调大战中, 无疑国产品牌是胜出方, 但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是目前安徽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快速发展的初期, 为了赚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选择粗放增长;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天, 为了保有成本、获取利润, 还是在粗放式地增长。
有专家说, 要想改变目前安徽市场的现状, 必须要先稳定经济。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一样, 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 我们才有机会转头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才有机会去比较差距, 在沟沟坎坎的土路上, 我们只能专注于骑车, 以保证自己不会摔下来。现在安徽空调市场就在沟沟坎坎的路上, 每个品牌为了不让自己“摔”下来, 必须先骑稳自己的“自行车”。
语文,为生命增加质感 篇8
我不敢妄谈语文究竟是什么, 但我很想说说语文能给生命带来什么。教育只有从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 才能展现出它的无尽魅力;而语文教育对生命的关爱, 应该表现在对生命意识的唤醒和对生命品质的优化上。语文要帮助生命表达自我、沟通交流、体验感悟、涵养心灵, 从而获得一种顺畅便捷、诗意丰富的高品质生活, 并在生命与生命、生命与世界的交流中, 获得生命精神世界的丰富, 最终获得一种优化了的高品质的生命形式, 增加生命的质感。
一、优化生命生活与交流的品质
人的生命历程中, 最离不开的就是语文。因为总要借助文字获取所需的信息与方法的提示, 比如看懂路标、读懂某个说明书;总要借助语言表达自己, 听懂他人, 完成有效的交流, 比如问路、购物;也总要借助说话或书写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 比如送祝福、表谢意……语文, 是生命个体与周围世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媒介。
1. 使生命交流便捷、顺畅、无忧。
语文, 会让你迅速领会联通广告语中那句“情系中国结, 联通四海心”的丰富内涵;语文, 也会让你为朋友的那句“我差点没掉到河里”抑或是“我差点掉到河里”同样感到一丝安慰;语文, 还会让你明明白白地读懂一份合同, 不会让你因不能区分“定金”与“订金”、不能区分“终止合同”与“中止合同”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语文, 可以使生命交流更加便捷、顺畅、无忧。
2. 使生命交流谐趣、诗意、动人。
生命需要情趣与诗意, 而语文便可以实现对生命平淡乏味生活的摒弃和对情趣诗意生活的发现与创造。语文, 可以在平淡乏味中赋予生命以趣味与诗意。
“俗人总是为俗缠, 纵伴诗骚也枉然。庠序劳罢回家转, 柴米油盐灶台前。为师亦为他人妇, 相夫教女难忘言。结庐人境心难远, 雅趣难以舞翩跹。”灶台前的牢骚化为陋句七八, 不知为平淡的生活平添多少趣味!“数摇柔翰总无功, 常恨腹中学理空。听君妙解问题论, 如逢春意在寒冬。”滨海名师培训, 得胡君惠闵教诲点指, 醍醐灌顶, 情不自禁, 走笔于纸笺的俗句, 曾道出多少求学同人的心思与感动!久病在家, 须眉弟子化身思妇的一首“良人相语似昨夜, 妾待君归复几时。园中花开又花落, 天边月盈复又亏。楼头花笑独眠日, 镜中衰鬓填几丝。要劳柳毅传信去, 鱼龙凭书几时归”的小诗, 不知比直白的问候与想念要多出多少诗意与深情!语文, 是对生命诗意与品质生活的创造。
二、丰富生命心灵与精神的内涵
人的生命之所以有别于动物, 根本就在于人的心灵与精神。老子认为, 理想的人生必须具有超远而充实的生命内涵, 这是人生的根基之所在。语文教育拥有丰富生命心灵与精神内涵、提升生命品质的强大功能。
1. 拓展生命视野的宽度。
从《诗经》到《红楼梦》, 从《荷马史诗》到《战争与和平》, 从《史记》到《人间喜剧》……文学的笔触纵横古今, 包揽中外。不同种族, 不同信仰, 不同历史, 不同文化, 语文可以使生命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文化与文明中赏观游走。既能遥望远古之灿烂星空, 又能近观现世之皎皎明月;既能欣赏西学之严谨, 又能品读汉学之蕴藉。在横观纵览中拓展生命视野的宽度。
2. 开掘生命思想的深度。
读鲁迅的作品总能让你在看到底层民众生活苦难的同时, 窥见他们精神上的麻木愚昧与在封建权势压迫下遭遇的种种不幸;总能让你从为拯救民众却被民众吞噬的内心孤独的知识分子那里望到他们“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生存境地以及处于绝望境地的精神痛苦;进而透视出旧的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溃败、昏暗。读《边城》你的目光也会穿过湘西淳美的自然风物透视到人性的美好, 进而再在美好的人性背后窥视到深潜于民族心灵的某些痼疾———传统天命思想投射在纯朴人性中的阴影, 深味作者所谓“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这些必然使阅读的生命个体与作家一起正视人心、人性的美善与卑污, 继而探寻形成人物命运的社会与文化根源, 生命思想在作家笔触的引领下被带向纵深处。
3. 增加生命审美的强度。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总是与中国绘画的意境美、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律美相伴相生, 在这样的艺术境界中, 生命便会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灵动的笔墨艺术与古乐中的悠悠琴韵所陶醉。《西厢记》、《窦娥冤》、《雷雨》等精彩的剧本也会使生命歆享虚实相生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体验;《离骚》、《逍遥游》、《木兰辞》则展示的是生命形式的异彩纷呈与美丽……生命常流连于这样的情境中, 定会被浸染与熏陶, 从而拥有了发现美与创造美的渴望与能力。
4. 荡开生命心胸的阔度。
“君子和而不同”给生命以包容和谐的指点;“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给生命以默默奉献的省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给生命以心忧天下的胸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是蔺相如顾全大局的海量气度;“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太白不畏艰难的万丈豪情;“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东坡荣辱不惊的无量达观。以儒为师, 生命心胸昂扬高远;以道为师, 生命心胸洒脱超然;以佛为师, 生命心胸平和包容。语文, 使生命胸怀在与先贤的神交中得以荡涤、辽阔、高远。
5. 积淀生命文化的厚度。
儒、道、释三教构成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 它所形成的中国智慧与思维更强调主体的感受和领悟, 重视情感品质的培养,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情感质量, 给生命心灵以陶冶, 进而提升生命品质。有人说, 文化底蕴的厚度决定生命的高度, 那么以诸如《论语》、《庄子》、《坛经》等承载着三教文化与精神的名著以及传唱不衰的诗文戏曲、传奇小说等经典佳作为学习内容的语文教育, 便可以为生命积淀文化的厚度, 使生命的高度得以攀升。
6. 打磨生命灵魂的亮度。
感动于屈子“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高洁情操, 感动于杜子美“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济世理想, 感动于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情怀……在语文的世界里, 生命灵魂就这样常被感动与打磨。在《巴黎圣母院》中生命灵魂被人性的美好与善良照亮,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生命灵魂被坚强与奉献渐染, 在《红岩》中生命灵魂被坚守信仰的坚贞与执著震撼……在语文的世界里, 生命灵魂的亮度无法不鲜亮起来。
7. 提升生命境界的高度。
曹操与陶潜, 一个积极入世, 一个高蹈出世, 人生境界看似迥异, 但两位诗人的君子风范与执著于人生理想、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何等地令人钦佩!“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曹孟德居庙堂之高而心忧天下, 陶渊明处江湖之远亦不失品格之高洁。无论是“达”抑或是“穷”, 诗人在作品中所彰显出来的执著于人生理想、对生命意义的看重与随之表现出来的那份对自我生命的沉沉的责任感, 都为后世生命提供了精神文化的营养。语文世界里, 境界如彼者, 不一而足, 于是在仰观敬慕中生命境界便也悄然攀升。
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引领生命优化生活与交流的品质, 引领生命徜徉于语言艺术的长廊、文化的殿堂、精神的圣地, 忘情于人类精神创造的无数美景中, 让生命尽情领略其间深蕴的智慧, 汲取精神与灵魂的营养, 使心灵得到浸润, 精神的家园得以富足, 情感和人格得到陶冶, 情趣素养得以提升, 最终内化为成长的智慧。优化生命品质, 为生命增加质感, 这是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
我推荐的书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刘新科、栗洪武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 檀传宝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课堂中的多元智能》, Thomas Armstrong著, 张咏梅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平面设计的视觉质感 篇9
一、印刷视觉传达方式
印刷作为现代平面设计视觉信息传达的一种重要方式, 承载着对于视觉信息与感受的传递。传统的印刷作品多为手工印制完成。现代的印刷给我们带来了的是方便与新型印刷质感。在这里我们将一些绘画的种类归为印刷概念范畴来谈谈其视觉的表现的手法, 以及随之产生的不同视觉质感问题。
现代的视觉表现手法对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的思考与研究给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当今的平面设计对于传统印刷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演绎更产生了新颖的视觉质感享受。
木刻、水印、铜版等一些传统版画处理方式和一般的实物展现相比给人以一种更稳重和更平面化的视觉感受。木刻及水印由于印料和印刷载体不同带给人们是一种别于现代机器印刷千篇一律的视觉感受。由于随机性与局部的不规整性和随着印数的变化产生图形变化, 作品产生的独立个性与风格。传统的中国年画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作品 (如图01) 。
现代的诸多设计作品也利用了其印刷的本质规律特点, 而采用了现代的视觉语言来表现。以及现代很多字体的设计也利用了其特点来设计创作。机器时代的印刷更多的是完整与快捷。丝网在这里也可作为现代印刷的一种独特方式, 它的发明很好地解决了印刷载体的材质问题。这样一来一方面它扩展了平面视觉质感在层次上的一些问题, 再者也增强了平面质感上的视觉享受。现在也有很多的平面设计的作品利用其印刷本质特点, 如放大夸张丝网网点的效果, 套色版的分离错位等。表现上都用现代的手法方式。这些印刷上都给观赏者带来极其本质的视觉感受, 并带有一种强烈的构成意识与节奏感, 以及传达一种微观的视觉信息 (如图02-1、2) 。
激光照排与打印也作为印刷视觉传达方式来谈及对于视觉质感的影响。所谓激光照排, 实际上是电子排版系统的简称。电子排版系统的出现, 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影响。利用电子排版系统进行的平面设计, 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是人力所不能及的。首先它具备十分庞大的资料库, 可随你所需选取任意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其次是设计手段较为丰富, 可以利用电脑柔焦、淡化、变形、移位等各种各样的处理手法来营造不同的独特氛围和效果, 视觉上现代感十足。打印的方式我们较为常见, 一般我们将其与印刷区分开来。打印机所形成图象特性与打印机特有的运行方式之间联系的分析运用是有给观者一种独特的视觉质感享受, 中央美术学院05届毕业设计的一个作品就是利用这一点作的设计 (如图03) 。这种视觉表现手段的作品的大都有着轻快强烈的构成感。
二、设计材料选取问题
平面设计的材料作为视觉语言的直接载体, 除了承载的视觉信息的传递, 同样也承载着对于视觉感受的传递, 材料的选取问题作为设计的一部分对于平面作品本身的视觉质感也颇有影响。一般而言, 平面设计的材料问题大都集中在纸张上。纸张作为一种普遍的平面设计视觉语言载体, 虽然在视觉信息传播效率上大大超出了在纸张发明以前的其他载体, 现代的平面设计师对于纸张的了解利用也是基于对平面视觉质感追求。
由于材料本身属性的不同, 纸张本身的肌理质感也千差万别。这些肌理与质感效果都可以作为平面视觉语言传递中质觉感受的传递。平面设计师的角色就是在诸多中肌理质感中选取合适自己设计作品的材质, 从而很好地表达其作品的视觉语言与质觉感受, 即视觉质感的传递。肌理作为材料本身的一种属性, 诸多设计师们利用了这一点, 将设计材料的肌理质感夸张突出处理, 这样一来, 一方面增强了平面设计图形视觉的感染力, 同时也形成了由于材料本身肌理质感问题而产生的强烈的风格印象。再者也很好地表达了材料本身的质感语言, 以及在不同光影效果下产生诸多不同的、微妙的图形变化, 丰富了视觉设计的质感语言, 产生了厚重而又富于微妙起伏变化的视觉质感。 (如图04)
矛盾的观念在材料的选取问题中也可以得到体现。材料本身的诸多属性就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在诸多的设计中, 设计师们恰如其分地将矛盾材料或者材料矛盾的双方结合运用, 诸如:透与半透以至不透、凹与凸、厚与薄、硬与软、平滑粗糙等, 都是矛盾材质的对比运用。这样一来便会产生层次感丰富, 强烈视觉矛盾感的平面视觉质感, 同时又有一种空间交叉的美感。 (如图05)
传统手工制作设计材料也是作为平面设计的视觉质感的产生方式方法。由于材料手工制作完成, 这样一来便使得其作品在材料的质感上有一种很独立的个性与天然的手工感。设计师们现在很多都是自己去寻找制作纸张进行自己的设计。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带来许多机器生产所不存在的质感效果。生活中常见材质质感的视觉化运用所产生的是另一种生活化的视觉质感, 生活中材料视觉元素的凝练, 以平面化的语言营造其肌理质感效果, 随之产生的可能是厚重质感而轻快视觉语言表达的感觉。这样的方式方法是对于视觉质感其概念的外延, 更是对于平面视觉设计方式方法的生活化表达。香港设计师黄炳培先生的作品《无处不在的红白蓝》 (如图06-1、2) 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除了上述几种材料的选取设计的方式方法以外, 由于电脑的广泛运用以及电脑处理手段的多样化, 很多的质感都可以用电脑去制作模仿, 就是做出仿实物肌理质感效果形式, 这样产生的质觉感受单薄且虚假, 视觉表现上也很无力, 视觉质感也很缺乏实在的感染力的。再者一点就是印刷材质问题, 同样的印刷方式在不同的印材上所形成的视觉质感有所不同, 油墨在接触平面印材的时候会产生诸多的不同变化, 图形边缘清晰的, 模糊的等都会有不同的视觉质感。作为印刷研究范畴的话, 这一点也可以作为印刷的视觉传达方式来探讨其视觉质感问题。
三、平面设计的形式感
平面的视觉表现手法作为平面设计图形风格演绎的手段方式, 其不同的视觉表现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视觉质感, 所呈现出来的图形样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平面的形式及视觉质感的趋向。
平面设计者对于空间多维层面上的研究与思考是当今设计的一种很普遍方式方法。日本平面设计家五十岚威畅先生的诸多字体设计作品就是一种超乎平面语言演绎平面形态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多层次面、多角度的平面构成语言。其平面视觉的质感传递更是一种纯平面化形态所不可取代的。与此类相当的一种方式就是解构。解构作为当今艺术与设计的一种重要指导观念, 也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平面设计的领域。此类方法的设计很好的丰富了图形本身的形式, 从平面到空间, 从单步骤到多步骤地过程化演绎, 都是包含在解构思维设计观念中的。诸多设计的过程都是很美的, 其图形丰富的质感层次很多都是视觉表现手法所带来的, 其视觉质感问题也受到其表现的观念手法的左右。印刷与材质问题都可以结合到视觉表现手法中来, 从而很好地为平面设计的形式感的创作服务。这些都是很好形成平面视觉质感问题的关键, 也是其视觉质感这一概念呈现的前因。
四、视觉质感概念观点总结
视觉质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视觉表现手法的探索研究及对当今平面设计的表现效果的归纳论述。在平面设计发展与方式方法不同趋向的今天, 视觉质感这一崭新概念势必会受到设计观念手法创新的左右, 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作品的视觉质感的风格。视觉质感的传递也是随着作品的表现手法方式的不同感性地传递给读者, 所以我们在研究视觉质感这一概念性问题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于其成因即平面视觉设计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探索与试验设计方式手段的新领域, 不断革新与突破原有的设计方式及思考方法, 使得平面设计的视觉质感成为引导平面设计方式方法多元化发展的概念。
摘要:文章以平面设计的表现方式方法去探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质感这一概念。阐释了视觉质感与平面设计之间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以及影响视觉质感的一系列视觉表现方式方法问题。
浅析绘画素描的质感表现 篇10
读研究生之初, 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便是创意素描, 似乎陌生又好奇, 此时还没从传统素描概念走出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创意素描的艺术魅力。然而运用何种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创意素描呢 ? 对此, 本文旨在探讨素描质感表现在创意素描中的表现功效性及艺术审美。
1. 认识研究质感在素描造型中的运用
质感是人们通过视觉心理对自然界各种客观形态进行的经验感知和判断。不同质感的产生 , 源于各种不同材质的表面特征。所以物体在不同环境下也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1.1 质感是素描造型的必修课
质感表现手法在素描造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作为继形体、结构、光影和色调表现等之后更进一步的训练, 设计素描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 选择适合的素描造型手法或多元化的融合这被许多设计专业视作为深入专业学习前的重要科目, 特别是在一些设计学院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这门技能具有很严苛的要求。大千世界瞬息万变事物形态特色各异, 我们在表现物体时, 物体之间, 会有很大的差别。各种物质的质感所形成的对比, 表现得当, 不但能使物体栩栩如生, 而且能使整个画面和谐充实, 相映生辉这就更加说明质感的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 研究解析质感的基本类别以及特点
质感, 是物体的物质属性, 不同的物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在进行素描绘画的时候, 画者要对所要绘画的物体进入深入观察和想象, 进而利用自己的素描技能将其展现出来。质感具有其类别和其特点。
1.2.1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例如无光物体如, 土陶罐、棉布、树皮, 石块等, 其质地较粗糙, 反射光不强, 高光不明显, 除深色无光物体外, 明暗变化的规律显示却比较全面。
1.2.2有光物体的质感表现: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一般来讲, 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 透光性弱, 反射力强, 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
2.质感的表达语言
2.1 质感的表现
在质感表现过程中可以尝试随意涂抹或进行特殊的肌理处理, 从偶然中发现那些必然与某种质感相似的视觉效果。笔触表现是直观可视的 , 而且变化多样的。笔触的皴、擦、点、揉、拖等手法的运用 , 极大地增强了笔触的质感表现力 ; 另外 , 还可以利用餐巾纸等材料硬擦铅笔线痕表现金属的质感效果等综合表现技法。作品是否有质感关键因素是艺术家意识形态的注入以及材料工具的选择。材料和工具其本身是没有生命的, 然而因为画家的情感注入以及质感的引进就变得不同。拿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创世纪》其中上帝亚当来说, 指尖一点他立即就变成的一个有生命的人。这就代表着质感所承载艺术内涵空间的延伸。质感语言的进步并非前辈大师画面效果的复制, 也并非成功模式的累加。它的价值展现在艺术作品的时代性以及创造性上。质感不光光是质感本身, 而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方式:不单单是形式, 还是艺术本身内容的展现。艺术家只有将其本身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领悟及各种内心感情, 真切的、细腻的融入质感之中才可以创造出有着强大生命力的作品来, 以致挖掘出质感的巨大潜能。使其变为推动现在素描的不断前进的动力。
2.2 质感表现的具体手法
人们凭着生活的实践和经验, 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联想, 发现物体的不同质感, 如感到金属是硬的, 陶器是光滑的, 玻璃是透明的、布料是柔软的等。而绘画作品主要是通过视觉感受和联想以及作品中物与物的对比去表现物体的质感并利用明暗调子、纹理、形状、线条和绘画材料及工具等因素, 选择性的予以表现, 其目的是运用适合的表现技法真实而生动的表现事物。
2.3 质感于中国山水画
如果说素描是通过明暗光影和线条表现物体质感的话, 那么, 中国古代画家对山水质感表现的大胆尝试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境地, 其技法之娴熟, 令人叹为观止。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 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 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中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中国山水画多用披麻皴, 而披麻皴之祖首推董源、黄公望如、其技法表现尤为典范, 随着中国画表现技法的不断演变融合综合技法表现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4 质感于西方绘画
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 它使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 其特点是色彩丰富鲜艳, 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 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变、色性等科学法, 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使描绘对象生动逼真, 其对物体的写实性具有先天的优势, 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被中外绘画界广泛应用传承发扬。把这一画种发挥到极致的当属荷兰画家维米尔如、伦勃朗如两位大师, 虽风格各异但表现细微质感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令世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 各种表现手法在表现质感方面有其不同之功效, 但在实际的绘画表现中是相互综合运用的, 尤其是现代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 为素描艺术的表现手法拓展了更广泛的空间。对于素描的表现性要素与再现性要素也要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因此我们要用实际客观的出发带你重新认识, 不能忽视作品的表现性因素, 其应该与素描的再现性要素相互借鉴互相配合, 以更加饱满的情感区打动观赏者。让物体的质感在素描中充分展现出来, 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质感表现手法在素描造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所以质感的表现为创意素描提供了更多艺术表达语言, 从而丰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关键词:基础功效,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教研室.中外设计史 (修订版) , 2011.8.
质感设计 玩味秋冬 篇11
诞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但以世界为家,Kipling的亲善使者——小猴子们已经在世界各地活跃了25年!此次,Kipling特别推出纪念版的国家猴系列,每只小猴子代表了一个国家,这个系列会让我们有冲动要收集齐所有14个国家的“玩趣”小猴子们。不同的国家,同一片天空,共同的乐想精神!无论身在何处,赶快行动起来,与世界各地的小猴子爱好者们一同来体验乐想生活吧!
梦幻团队 演绎快速时尚
9月29日,国际快时尚服装品牌ASOBIO在宁波来福士店、南京虹悦城店盛大开幕,秋冬新款陆续更新。本季ASOBIO秋冬广告大片聚集了时尚行业的顶尖人士,以及模特界极具潜质的年轻面孔,他们与本季ASOBIO精彩的设计相得益彰,从而打造出一组美轮美奂的时尚大片。时尚摄影师 Kai Z Feng、梅远贵,以及美国时尚杂志总编Tom Van Dorpe为本季ASOBIO大片带来了浅奢优雅的新体验。
崭新技术 呈现立体境物
adidas eyewear一直致力于将突破性的尖端科技融入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最新研发全球首创、崭新独有的LST?光稳定技术将功能性运动型太阳眼镜镜片的性能推至最高。通过对光线条件的平衡适应,增强光的对比度,令视野亮度提升,颜色对比度增强,让景物保持自然颜色。使运动人士在享受体育运动时,能有效抵挡强烈日光中紫外线的伤害,同时令视野清晰广阔。
永恒魅力 盛放经典地标
1916年,Etam于巴黎的Saint Honoré大街376号开设了第一家店铺,自此Etam为全球渴求时尚的独立女性提供了全新的时髦都市装扮。日前,Etam源自1916年的巴黎时尚基因,秉承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在外滩3号开设别具一格的show room,为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Etam、Etam Weekend以及ES三大品牌。
精致剪裁 成就品质外套
材料质感 篇12
品牌是整体与细节的双重表达, 品牌是消费者认知中的总和:一个成功的品牌, 是所有细节上的聚合。所以:打造品牌, 每一个细节都不可忽视, 都要竭尽全力。品牌打造, 要做就做第一, 就要成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内的翘楚, 拒绝做品牌平庸之辈。所以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打造同样要为缔造“品牌冠军”而全力以赴。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 做什么产品, 或服务什么领域, 品牌建设的共同目的首先是为了赢得目标群体和市场消费者——让其对品牌产生好感以及对品质产生信赖。所以:品牌视觉形象, 要打造品牌“美感质感”―成就社会民众感官的关注焦点。
人们获知外界信息, 87%靠眼睛获得, 人体活动75%—90%靠眼睛主导。这告诉我们, “视觉营销”对消费者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视觉形象是同心灵对话的语言, 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激发购买热情。
品牌向社会环境和市场大众传递着“价值信息”, 当然这种价值是多层面的, 有功效、利益、形象、个性、内涵、承诺、体验、文化等诸多方面, 从品牌建设到品牌传播, 品牌视觉形象同样绝不可忽视。因为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 每个细节都蕴藏着强大的“营销力”, 在品牌传播、品牌体验的同时, 品牌视觉具备“语言功能”, 近而来发挥视觉形象的作用力。
认识一个品牌, 先从好形象开始
认识一个人, 是先从其形象开始的:相貌, 穿着, 举止, 言谈。进而再去了解这个人的内涵与本质, 认识一个品牌也是如此, 是先从品牌形象开始的, 品牌形象更多来自于视觉判断与感知。
品牌视觉形象, 也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视觉形象能帮助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以及企业的形象, 而失败的品牌视觉也一定会为品牌形象和价值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对品牌未来没有什么要求, 那么品牌形象, 品牌视觉的设计也就不必过于追求, 可以随心所欲一点, 但如果一个企业对品牌的未来有较高的要求, 那么品牌形象设计就必须要十分讲究了, 在这一环节不能草率和疏忽, “美感”与“质感”是最起码的, 而且美感与质感一定要基于清晰的品牌思路, 策略与准确的协调性。
美, 是一种吸引人的力量, 一个高价值的成功品牌, 首先是一定具备“美感”的, 如果品牌视觉形象没有美感, 那品牌魅力自然就会减弱, 因为“美感”除了讨好市场大众的“感官”, 更重要的是审美品味折射出的“身份标签功能”, 品牌输出对应着特殊的群体, 可以说, 品牌设计的美学品位具备消费者对号入座的点名效应。如果品牌视觉形象的美感存在缺陷, 那么, 某种意义上是对以高品位自居的目标群体的“变相污辱”。
“质感”是关于对品质的判断直觉
品牌的品质分为“有形品质”与“无形品质”。有形品质, 是品牌产品和企业最起码的生命线, 对有形品质的关注, 也是一个企业良知的体现, 无形品质, 则蕴藏于品牌形象与营销行为之间, 看似无形, 实则势力强大, 无所不在。经常被繁忙的企业家和营销高管们所忽略, 大多数情况下,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之前, 先要判断产品品质, 会通过察言观色, 凭借自己对品牌形象的无形品质感受来做出推断和购买选择。
“新康泰克”的宣传广告:认真观察其中每一个细节, 标准字, 标准色, 图文结合, 视觉表达, 寓意表达, 细节部分等都在传达品牌视觉形象层面的运作高度和标准, 从这些高标准的表现手法下便不难看到与其它品牌广告的显著优劣性差异, 这便是差距, 视觉形象表达本身便是一种“语言能力”的传播, 为品牌传播, 为品牌价值提升做贡献。
当下, 品牌终端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从品牌终端店便可以去感知去判断其品牌的品质与品位的高低和好坏。一个好的品牌终端, 一个好的门店形象, 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 是一个对市场对消费群体教化的过程, 不仅能带动销售, 更可以让消费者具有“黏性”, 因为通过门店形象乃至门店所塑造的品位, 使消费者能够深刻地感知一个品牌的文化, 当消费者喜欢一个品牌的时候, 销售便是举手之劳。
“七匹狼”也不断在细节上深化品牌视觉营销, 邀请到了韩国著名的设计顾问团, 将七匹狼品牌文化注入品牌销售终端的每一个环节, 用视觉感极强的表达方式来冲击消费者眼球, 深刻塑造七匹狼的品牌文化和精神内涵。
任何一个品牌, 都必须经历“价值理解”的阶段。比如:在福建的晋江, 一些运动鞋品牌, 请明星, 上央视, 大手笔广告运作, 真是气魄可嘉;但大家都忽略了“理性价值”的建设, 对品牌建设的理解和认知不全面也不系统, 所以品牌建设总是“缺棱少角”, 没有高度, 便难以成就高价值品牌, 所以广告投入再多, “品牌感”还是与耐克差一大截。首先在品牌视觉形象上运作高度不够, 某种程度上:品牌运作的成功程度, 和企业家对品牌设计判断取舍的审美能力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
在视觉元素高度密集传播的今天, 我们的视觉感官有些应接不暇, 所以, 成就一个高价值品牌, 首先对品牌视觉形象的打造和输出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对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的输出与表达, 仅仅通过文字与文案是不够的, 视觉形象也同样具有“价值传达”的功能与职责, 包括LOGO, 标准字, 标准组合, 视觉形象的品位, 视觉文化等这些基因性的符号化元素。品牌视觉形象的传达过程是从视觉到心灵感悟, 到美的升华再到品质与品位的联想传达过程。事实上, 同样的内容, 文字的有言表达更容易招来质疑, 而视觉的无言表达则更能令人信服。
【材料质感】推荐阅读:
触觉与书籍材料质感05-13
质感人生美文06-06
静物质感表现教案09-10
金属质感特效字11-05
超酷金属质感文字制作05-10
PS简单制作质感按钮05-09
PS制作质感金属文字09-03
PS打造陶瓷质感皮肤09-15
作文:质朴就有质感10-03
阿蒙教程真实质感的皮肤效果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