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礼仪论文

2024-08-22

学习礼仪论文(精选12篇)

学习礼仪论文 篇1

道德礼仪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 比如文明举止、 谦恭礼让、礼貌待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师敬长、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尊重与爱护他人的劳动成果, 等等, 这些既是道德礼仪的内容, 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许多高中学生是住校生, 其学习和生活主要在学校里进行, 因此, 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培养的重任相对从家庭和社会向学校倾斜。 在高中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的培养不仅需要通过班主任和德育老师进行, 还需要各个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 下文论述的是在英语学科的拓展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培养的方法。

一、从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培养

一篇名为The Importance of Being Honest的英语阅读文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人在纽约的一个地铁站门口拉小提琴, 由于他的琴声很优美, 路过的许多人都向他的礼帽里投钱。 一天, 一位名叫乔治·桑的先生在向礼帽里投钱时, 不小心把自己刚中奖的50万美元的奖票也投进礼帽中。 年轻人在整理东西时, 发现了这张奖票, 他毅然退掉了自己已经订好的当天飞往维也纳的机票, 重新返回地铁站门口拉小提琴, 并在身边铺开一张大纸, 纸上写着“昨天傍晚, 有一位叫乔治·桑的先生错将一份很重要的东西放在我的礼帽里, 请您速来认领”的信息。 后来, 乔治·桑先生赶到了, 当他拿到自己的奖票时, 非常感动。 拉小提琴的年轻人本来是要去维也纳进修的, 而去维也纳进修需要一大笔学费, 为此, 他才每天到地铁站门口拉小提琴以筹集学费, 但是当他发现了奖票的时候, 他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 而是选择将奖票还给主人。 他说“虽然我没钱, 但我活得很快乐;假如我没了诚信, 我一天也不会快乐”。

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经典例子, 可以用于对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 当前, 部分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讲诚信, 比如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约定不守时;上课不守时, 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严重;日常作业不认真完成, 在临交作业的时候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以应付老师;在考试中作弊、抄袭等。 通过上述阅读案例, 启发学生在人的一生中诚实守信相当重要, 如果以虚伪、 不诚实的方式为人处世, 也许能获得暂时的 “成功”, 但从长远看, 最终是会失败的。 不诚实的人就像山上的水, 刚开始的时候, 所处的位置比较高, 随着渐渐往下流, 就再也没有上升的机会。

二、从阅读中对学生进行与人为善的培养

在一篇名为“Internati life” (《情暖今生》) 的阅读文章里, 作者叙述了作为病人的他在美国纽约的医院里与一个陌生男子相互安慰和鼓励的故事:作者在医院里做了手术, 在进行了手术的几个小时之后便下地行走, 他在医院的长廊里徘徊时, 看到一位陌生的男子。 当时那位男子站在一间病房的门口, 或许对那位男子来说, 当时的作者就像个幽灵。 在药物和疼痛的作用下, 作者的双眼是朦胧的, 但他还是能感觉得到这个陌生男子的身体影像和身体语言所流露出的对自己的同情和鼓励。 在那以后, 作者常在医院的长廊里行走。 每次他经过那位陌生男子站立过的窗口时, 那位男子都会站在那里向他微笑、点头。 后来, 那位男子把作者介绍给他的妻子和儿子, 他告诉作者, 他和他的妻子满怀希望地把他十几岁的儿子从伊朗带到这家医院, 他儿子的情况不容乐观, 但他们依然抱有希望。他告诉作者, 作者手术后第一个难熬的晚上艰辛的行走使他受到了鼓舞, 他也在暗暗为作者加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他们经常在医院的长廊里一起交谈, 彼此关爱。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 每个人都在不断积极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追寻过程中, 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脚步, 给周围的人提供一点温暖和帮助, 部分人甚至觉得社会上什么都不可信, 所有人的善意都是带着目的性的、不真诚的。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 人心都是需要温暖和关爱的, 当一个人处在困境之中时, 便尤其需要他人的鼓励和关怀。 在这篇阅读文章里, 作者和那位陌生男子都是处在逆境中的人, 他们因相互鼓舞而变得亲切, 成为知心朋友。

三、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道德教育

一篇名为“The Wooden Bowl”的英语阅读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和儿子、儿媳还有四岁的小孙子生活在一起。 老人的双手颤抖, 眼睛昏花, 一家人吃饭时, 老人常常将牛奶等食物洒在桌上, 弄得杯盘狼藉。 儿子和儿媳对老人的行为感到反感, 他们在角落里给老人单独摆了张桌子让他在那儿吃饭, 他的饭碗也换成了一个木碗。 有时候, 当小孙子向爷爷的那个方向看一眼, 就会发现爷爷独自吃饭时, 眼里含着泪花。 夫妻俩人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孩子也开始为自己的父母准备木碗, 预备以后给自己的父母用。 当夫妻二人知道这个事时, 心里充满了悔恨, 于是他们拉着老人的手, 温和地重新让他回到了家庭饭桌旁。

总之, 我们在英语阅读课教学及扩展阅读中, 要积极探索渗透德育内容及其最佳方法, 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做到既向学生传授知识, 又能成功渗透德育内容, 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教育的目的。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做到知识与品德教育并重, 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道德礼仪总的来说是待人处世的规矩, 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纽带, 它能帮助人们约束自我,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从而创造出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的培养应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完成的, 对于学校来说, 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的培养不仅需要通过专门的德育教育完成, 还应将道德礼仪的培养渗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本文以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为例, 谈谈通过拓展学生的英语阅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道德礼仪

参考文献

[1]周雪梅.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黄有泰.高中生英语拓展性阅读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3.

学习礼仪论文 篇2

在某些高级餐厅,你是否遇到过这样打扮的人:身穿黑色燕尾礼服,打着黑色领结,外套里面扎着黑色围裙,脖子上挂一只银制试酒碟(或者别一枚葡萄串形状金色胸针),温文尔雅为客人服务。没错,这就是侍酒师。侍酒师礼仪也成为想要成为侍酒师以及对葡萄酒有着好品味的人追求的涵养。

侍酒师的职责

侍酒师,法文“Sommelier”。在一些高级餐厅,侍酒师的胸前会挂有一只侍酒师专用的品酒杯——Tastevin小银杯。其用途是:当怀疑葡萄酒可能有瑕疵时,可斟入些许葡萄酒,仔细检视酒色、气味以及口感,来验证酒质。

对于餐厅或酒店,侍酒师要负责酒单的编排、葡萄酒的采购以及酒库的管理。

对于客人,侍酒师应根据葡萄酒单的内容,向客人解释每一瓶酒的酒质特性、提供食物与葡萄酒的搭配建议,同时确保每一瓶酒送到客人面前时都处于最理想的状况,并提供正确的服务。

目前许多国家都设有官方侍酒师组织,侍酒师需通过考试及竞赛来获得认证资格,他们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涵盖:葡萄酒的开启、葡萄酒的过酒/换瓶、葡萄酒的呼吸/醒酒、食物与葡萄酒的搭配原理、酒杯的`选择与使用等知识。

葡萄酒侍酒师侍酒礼仪与工作流程

一、为客人提供配酒建议

征询宴会主人的需求和偏好,为所点菜肴提供恰当的配酒建议;

二、展示酒标

请宴会主人阅读酒标,确认该酒在种类、年份等方面与所点的是否一致,再看瓶盖封口处有无漏酒痕迹,酒标是否干净。

三、请客人检视软木塞

对于陈年红酒,拔出软木塞后先斟一小杯进行品尝(银制试酒碟现在只用来装饰),确认没有瑕疵后再将软木塞呈送宴会主人进行检阅(查看印在软木塞上的酒庄信息,以及软木塞是否干裂或发霉),并斟一小杯请其品尝。

四、保持葡萄酒的最佳温度

不同种类的葡萄酒最佳的品饮温度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浓郁型红酒(比如波尔多)的适饮温度为16℃—18℃,白葡萄酒的适饮温度约在摄氏8-12度之间。侍酒师需要掌握好侍酒温度比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换瓶和醒酒

宴会主人确认酒质后,再操作滗酒器进行“换瓶”(过滤沉淀物)和“醒酒”(促进单宁软化和香气释放)。

对于陈年红酒及加烈葡萄酒来说,由于单宁和红色素会在陈年岁月中产生沉淀物,如果直接从酒瓶斟酒,每倒一杯就会晃荡一次,导致瓶内沉渣泛起,使得每一杯酒都会有大煞风景的沉渣。所以开瓶后应该“换瓶”,即把酒液平稳而缓慢地注入滗酒器。

对于浅龄红酒来说,通过“换瓶”时的流动过程,以及在滗酒器内的“醒酒”时间,可使酒液大面积接触空气,从而加速单宁软化和释放封闭的香气。

六、斟酒

当酒冰好或醒好后,按照上菜顺序从女士开始,依次为客人斟酒。

按照我国的习俗,顺序一般为主宾、主人、陪宾、其他人员。在家宴中则先为长辈,后为小辈;先为客人,后为主人。而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服务顺序是先女宾后主人,先女士后先生;先长辈后幼者;妇女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手持酒瓶时,酒标wine label应该在外侧。倒酒时,酒标可以面向顾客。每次向下倒酒后,不要直线向上拿起瓶,应一边轻微旋转酒瓶,一边提起酒瓶,这样酒便不会沿着酒瓶滴下,因为已经均匀分布在酒瓶口的四周。

学习礼仪论文 篇3

关键词:礼仪教学;中职学生;就业优势

我国中考的人才选拔制度,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升入高中,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则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样也就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普遍偏低,反映出学生的部分现状。他们无求知、上进的愿望;不想上课或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肯花时间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做作业应付了事,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吃苦精神和学习毅力。受传统的社会认同度影响,中职学生比普高学生比,优越性差,不被社会认同,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常表现为冷漠,厌倦、缺乏兴趣。日积月累学习中的问题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造成少数学生综合素质不理想。抓住这些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礼仪教育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已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展礼仪教学的步骤与实施方案

我校建校以来一直狠抓德育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长久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蓝领人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礼仪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对中职学生除专业优势的培养外,也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行为习惯。

1、从理论上掌握

先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礼仪规范的基本内涵,通过精练简洁的文字、深入浅出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对学习礼仪规范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从实践中提高

使学生树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在生活中实践礼仪的意识,结合课堂演练和课后练习,将基本的个人礼仪(如仪态、仪容、着装和交谈等)练习好,锻炼出讲究礼仪的好学生。

3、理论结合实践将课程内容提升到更高层次

礼仪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通过课堂模拟练习,使学生们将课程上的内容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在学生进行现场模拟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指导,使教学效果更好。

礼仪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礼仪修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懂得如何塑造成功的个人形象及进行得体的社会交往,从而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除次之外,礼仪课上还要注重文化艺术的教育。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塑造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活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一些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作品。如读诗歌、散文、听音乐、看舞蹈、欣赏书法美术作品等。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思想也得到启迪。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艺术理论和鉴赏性的文章,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会相应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礼仪教学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

礼仪教育在职校应当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而不能看成短期行为或口头要求。要有教材,专职教师,还要有课时安排的教学计划,并辅助于考查的手段,教师一方面要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即“真、善、美”的教育。同时也要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要丰富同学们的礼仪知识,同时良好的习惯得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从中得以纠正,加强平时习惯养成教育,使之习惯成自然。只有经常性的教育与训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某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往往成为下意识(潜意识)的行为,为此,学校应该有礼仪规范监督员,来监督学生日常礼仪规范,每周的升旗、降旗、集会、课上起立、课下活动,都要有人监督检查。班与班之间展开评比,学校还可以成立礼仪表演队。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把学礼仪、用礼仪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育与约束相结合,使之养成习惯,自成方圆。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更是一所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集中体现。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必须把礼仪教育放在首位。其理由有以下两点:

首先学习礼仪是个人的需要,人人都学习礼仪,提高个人素质,自觉执行礼仪规范,进而有助于增强人际交往促进事业顺利发展。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当代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由此看来作为中职学校开设礼仪课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礼仪是中职学生就业的重要优势

中职学校的就业机构在推荐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发现: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在就业时更有优势。而礼仪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就业时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1、很多中职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制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入校如入职,专业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在专业相同的情况下,礼仪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容易融入群体生活,会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比同专业的学生更占有优势。

2、礼仪教学可以“以生为本,彰显职业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还要进行艺术修养的培养,通过参加各种大型文艺汇演锻炼自身的艺术素养,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与学习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使学生在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时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可以为学生搭建发挥各种才能的舞台。

学习礼仪论文 篇4

大班幼儿的年龄5~6岁, 他们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 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 但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阶段。在大班阶段利用《弟子规》来对照幼儿的行为, 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足, 并逐步地去纠正, 从而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礼仪。对大班幼儿进行学习礼仪的培养, 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有利于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大班推行诵读经典《弟子规》的实践中, 我们发现幼儿不仅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还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借助《弟子规》, 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大班幼儿进行学习礼仪的养成教育:

一、创设丰富的诵读环境, 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幼儿园工作规程》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园内礼仪教育文化环境建设, 除了在幼儿园整体环境进行彰显《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创设, 如在幼儿园的围墙文化、走廊过道、楼梯等开辟《弟子规》专题礼仪宣传栏, 还要求各班根据各年龄段礼仪教育的要求进行班级环境创设。这样, 让幼儿园校园环境的每个细节都无声地、静态地传递着礼仪教育的信息。

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 一是师生共同围绕主题活动内容, 开展本阶段的礼仪教育主题墙创设。如大班主题活动“我自己”, 在进行主题强创设时, 就融合《弟子规》中的内容对幼儿的礼仪教育, 在生活上“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在行为上“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在学习上“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二是在班级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里, 都能看到巧妙渗透其中的《弟子规》礼仪教育内容, “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 幼勿坐”, “美食一条街”里的“对饮食, 勿拣择”等。这样, 让幼儿们在生活、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 理解礼仪内容, 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二、开展有趣的诵读活动, 促进幼儿的学习礼仪养成

1. 多种诵读方式。

大班以培养幼儿学习礼仪为主, 我们选择《弟子规》孝敬父母、行为礼仪、学习礼仪几个方面的内容开展诵读活动, 主要以“余力学文”为重点。利用每天的午餐活动、午间活动10~15分钟和每周一节礼仪教育活动来保证《弟子规》诵读活动的时间。在每次学习《弟子规》原文之前我们都选择一些小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 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机械记忆。在指导幼儿进行吟诵《弟子规》的过程中, 采用配乐诵读、节奏诵读、接句诵读多种形式的诵读, 大大调动了幼儿诵读的积极性, 提高对经典的感受力。

2. 诵读展示活动。

每学期幼儿园都进行《弟子规》诵读展示活动, 主要是围绕“三八”“元旦”“六一”等重大节日开展各种展示评比活动, 让孩子们在展示中学习与内化礼仪。如在六一“诵读经典, 传承礼仪”主题庆祝活动中, 我们大班分为两部分展示活动, 一是集体配乐朗诵;二是亲子诵读比赛。在亲子诵读比赛规则设置为, 会根据现代译文说出《弟子规》原文;接诵比赛, 说原文的上半句接着说下半句;亲子诵读, 家长说一段故事, 幼儿说《弟子规》原文等多种比赛活动, 让家长参与评比, 进一步推动家长积极参与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3. 家园共读活动。

为了构建家园学习共同体,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 家校短信平台等途径与家长沟通, 提高家长对经典诵读的认识, 达成教育共识。在吟诵《弟子规》有关“孝”的内容, 不少孩子能主动帮家长擦桌子、扫地;学习“余力学文”方面幼儿会主动整理图书, 爱护图书, 知道看书要一页一页地看等。在孩子点滴进步变化过程中, 家长感受到了诵读经典《弟子规》的好处, 既增长了知识, 又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三、巧妙融合实践活动, 内化幼儿的学习礼仪品质

我们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进行行为实践活动, 将《弟子规》要求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如在科学发现室进行探究影子的变化实验中, 我们提供各种材料, 鼓励幼儿运用材料大胆操作, 给孩子充分讨论相互学习的机会, 不断验证自己的发现, 从而达到一种“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的学习境界;在“我来当家”活动中, 组织幼儿到幼儿园附近超市购物, 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 如果在购物过程中遇到困难, 引导幼儿有礼貌地询问与营业员, 要做到到“尊长前, 声要低”。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 篇5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从古代荀子的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名言警句教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们国家也出现了一些不讲文明礼仪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甚至影响着我们在国际上的形象。譬如,有许多的旅游景点都出现了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有许多景点的墙壁上都有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有些游客甚至不顾及公共场合,随意穿着,随意抽烟,等等,这些都让那些美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些年来,我也曾到过许多地方,欣赏过风景如画的景致,走过城市的大街小巷,如果让我说起我最喜欢哪一座城市,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宝鸡”,这个我二十年多前去过的地方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是我始料不及的。当时还是学生的我坐着车来到了这个西北小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的风景,那些身着军装的士兵虽然也是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却总是站得笔直,迈着轻快而又有力的步伐。我和同学坐错了车,问路时,他们总是微笑着回答我们的问题,有的甚至停下匆匆的脚步把我们带到了我们要去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初来这座城市的陌生,不是防备小偷、坏人的不安,而是感到亲切,如许久未见的朋友般的和蔼可亲,如春风般的舒适温馨。那些美好的情绪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让我常常想起,让我时时感动。这就是文明的魅力,这就是那些讲礼仪的人给人留下的美丽。

一个城市是如此,一个企业亦是如此。古人云:“国尚礼而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要想使企业做大做强,除了发展,还是讲“礼”。要想让人们记住你,就首先要让人们心中感动。

我公司五百万吨已经开工并平稳运行着,公司主要的道路都已经修好,我们公司全体员工应该携手把公司的环境绿化好,让大家在环境优美的公司工作,在一个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工作,这样大家就会有一个好的心情,不会因为杂乱而影响情绪,从而把坏情绪带到工作中或是发泄到其他同事身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个良好的环境也会给来参观、检查的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让人觉得舒心而快乐。

我们还是从自身的一言一行中注意文明礼仪,从几句礼貌用话做起,从会说:“你好,对不起,谢谢。”做起,所谓礼多人不怪,我们现在有许多单位的人拿起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好”,有人认为这是多余的,其实不然,如果是外来人员打来的电话,那么他或是她一定会这样认为:这个单位的人多热情呀;如果是我公司内部人员打来的电话,那么这就是同事间的相互问候了,还有什么比这更亲切的呢?这一句小小的问候,就可能改变电话另一边那个人的心情,也许那个人原本是心情不好的,甚至是气冲冲的,那么这两个字会让他或

她舒心,也许那人原本是快乐的,那么这两个字会让他或她更快乐。这就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候语的魅力。

我们讲文明礼仪,还要注重细节。或许我们中有许多人并不了解,原来平时忽略的这些小问题其实带给公司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大的,试想当上级领导来我公司检查工作,当人们来公司参观时,看见一个个精神不振、吐词不清、面无表情的员工时会是什么的感觉,相信他们也不会有愉快的心情,甚至会产生厌恶感。我公司虽然不是服务行业,可我们的态度却带给公司这个大集体的是一种疲倦、无奈的感觉,不是一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企业形象。

礼仪课堂(五):校外礼仪 篇6

1文明乘车,排队等候,等待时不要大声讲话。

2上车时不要拥挤,按排队秩序上车,谦让老、残、孕和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

3上车后尽量不要大声喧哗,在车上接打电话时,声音要小,以免影响到他人。

行走礼仪

1要走人行道,并且要在右侧行走。

2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杜绝闻红灯现象。

3同学一起行走时。不可打闹、嬉笑,注意安全。

4行走时,不要随意评价从身边路过的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5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走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见面礼仪

1和朋友或同学在校外见面时,要主动热情地打招呼。

2家长和朋友见面时,要介绍自己的孩子给朋友,即使孩子还小,也不能忽略孩子,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孩子这时候要做出回应。

3即便是熟悉的人,也尽量不打听别人的隐私。

就餐礼仪

1在外就餐要文明。不要大声讲话。

2服务员没有把饭菜端上来之前,要坐好并耐心等待,不要对服务员无礼,不能敲打碗盘、筷子等餐具。

3当服务员上菜时,要说谢谢。以示尊重。

4吃饭时,不能将筷子或牙签指向别人。

5不要对饭菜进行不好的评价,有意见可向家长反应。

6尽量夹离自己距离近的饭菜。并且不要把饭菜掉在桌子上或地上。

7离开就餐地点时,要和一起就餐的人说再见。

购物礼仪

1购物时要礼貌待人,尊重他人。

2当家长不同意购买自己所要的物品时,不要生气。不许对家长无礼。

3尽量不重复消费,家里已经有的物品,就不要再要求家长购买。

学习礼仪论文 篇7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和情感倾向。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心理和情感倾向, 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 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 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好奇感。在学习过程中, 他能灌注全部热情, 兴致勃勃, 津津有味, 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 他会产生满足感, 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 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 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因此, 要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礼仪素养, 就必须首先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培养高职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职场礼仪》课程教学教育质量和增强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重要前提。

1 对高职学生学习兴趣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 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对本院2012级5个班新生在经过一个月的上课后, 进行关于学习兴趣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有近40%的学生对高职课程学习表示不感兴趣, 其中, 有近60%的学生对文化课、素质课不感兴趣。在对回答不感兴趣的原因选项时 (可多项选择) , 有近50%的学生选择了“认为读高职没出息, 读高职是不得已, 是父母逼来的”;有34%的学生选择了“不适应高职的学习, 听不懂”;有38%的学生选择了“文化基础差, 对学习没有信心”;有52%的学生选择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大”;有48%的学生选择了“老师照本宣科, 讲课枯燥”;有45%的学生认为学习礼仪没有多少用处。调查还显示, 有70%以上的学生在中学学习是没有获得过奖励的。

从以上调查情况可以看出, 学生上高职后对学习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对读高职的认识有偏差, 认为读高职没出息, 有自卑心理;二是高职院校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 学生的入学分数越来越低, 由于文化基础差, 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普遍比较弱, 很少体验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乐趣, 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三是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不适应高职的教学;四是有些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大;五是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还不够强, 教学手段、方法单一等等。

2 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职场礼仪》兴趣的策略

2.1 提高认识, 明确作用

学习心理学和动机理论认为, 兴趣来源于需要, 认识决定行为, 有怎样的认识就有怎样的行为, 只有知之深, 才能需之切。因此, 要激发学生对《职场礼仪》课程学习的兴趣, 就必须首先提高其对学习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为此, 一是教师在课程开讲前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说明学习该课程对个人工作、事业发展的意义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二是组织学生到相关专业职业岗位, 如电力营销客户服务中心等部门进行参观, 零距离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礼仪文化标准要求;三是让企业领导介绍企业对员工的礼仪素养要求;四是让优秀校友介绍自己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关体会, 从而增强学生读高职的自信心。同时, 教师要把课程学习目的教育与专业学习目标教育结合起来,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介绍专业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及意义。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从而增强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和从事该职业的自豪感。

2.2 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模式

在我国, 由于高职教育办学的历史不长, 课程建设还相对滞后, 礼仪课程建设也不例外, 目前相当部分高职院校所用的礼仪教材大多为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 突出理论性和系统性。而高职学生对文化理论课的学习能力本来就偏弱, 如果还是强调理论教学, 学生必然不感兴趣,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打破传统教材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 构建以能力训练为核心, 以职业成长和发展为主线的职场礼仪课程内容结构, 要围绕日常学习、工作交往所需礼仪的情景, 设计和优化工作化的教学内容。为此, 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校园交际礼仪训练”和“职场沟通礼仪训练”二个模块。“校园交际礼仪训练”模块下设计了“让我们彼此相认吧!”、“到系领导办公室询问办理有关事宜”、“深夜打电话给辅导员报告有关急事”、“到兄弟院校开展联谊活动”、“宿舍礼仪大家谈”、“与同学相处的礼仪要求”、“礼仪修养批评与自我批评座谈会”、“到某供电局应聘”等8个能力训练项目;“职场沟通礼仪训练”模块下设计了“到某供电局报到及与新同事见面”、“在发电厂迎接新员工座谈会上的发言”、“办公室礼仪大家谈”、“与同事相处的技巧”、“竟聘运行班班长的演讲”、“向领导请示和汇报有关工作”、“陪同领导参加有关会议”、“接待总公司安全生产检查组对本单位的检查工作”、“用PPT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等9个能力训练项目。由于这些项目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一致, 因而学生觉得学习这些东西实在、有用,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采用“做→学→教”的模式进行教学, 即学生按照要求先做, 遇到问题自己先学, 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去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带动知识的学习, 最后汇报项目完成情况, 教师检查并通过对关键环节的点评分析, 教给学生核心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引导他们总结梳理归纳系统知识和经验。如此, 既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讲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实现了自能自主学习。

2.3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

古人说:“善歌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这说明, 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与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教学能力强, 才能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和信赖感, 才有信心和兴趣去学习相关的课程。为此, 礼仪课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一是要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只有这样, 在讲课时才能旁征博引, 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 教师才有威信感, 教学才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要多深入相关行业企业, 了解和体会行业企业的礼仪规范要求和相关案例, 如此, 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 因为目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 没有系统学过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 用来指导教学实践, 才能科学地把握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 进而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四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讲课的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明、生动和形象;五是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 用自身规范的仪容仪表仪态和彬彬有礼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2.4 要关心爱护学生, 激发其学习自信心

“爱是最好的教育”。爱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经验证明, 一个教师, 只有关心爱护学生, 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生身上, 才会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应, 才能赢得学生的理解、信任和爱戴, 学生才会愿意去亲近这个老师, 去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因此, 教师要经常走进教室、走进宿舍, 与学生交流, 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需要,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和困难;要注意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要经常不失时机地用优秀校友的成功案例来教育他们, 在此基础上, 引导和帮助他们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在课堂上, 要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回答问题给予加分等等, 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这样, 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 而且, 从中还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同时, 对学生取得点滴进步和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从而强化其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和情绪。

2.5 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激发学生成就感

学习是为了应用, 要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用, 就必须为他们搭建实践应用的平台, 使他们有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为此, 可以成立礼仪队, 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让他们到各系各班开展礼仪知识宣传讲座, 让其积极承担校内各种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 在公众面前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采;还可以通过开展谐校园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礼仪展示以及校园文明使者、文明宿舍、礼仪标兵的评选活动;建立礼仪形象展示橱窗;教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 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 比如在学完电力营销客服礼仪后, 可组织学生客服中心践习。如此, 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同时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摘要:《职场礼仪》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职业素养课程, 对培养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职场礼仪》兴趣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素养课程,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谭永平, 黄敏玲.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礼仪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35) .

[2]宋玲珍.试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理论观点, 2010 (1) .

学习礼仪论文 篇8

根据教育科学技术部计划, 从2009年3月起, 韩国小学二年级以上学生均将接受“网络礼仪”课程教育, 作为社会技能课程培训的一部分。目前, 只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才接受网络礼仪教育。

教育科学技术部一名官员说, 互联网可以匿名的特点使越来越多网民的网上陋习暴露无遗, ”我们的共识是, 应该加强网上行为教育”。

这名官员说, 新增课程将不仅教育学生避免在网上使用侮辱性语言或攻击他人, 还力求提高他们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的意识。

礼仪漫谈之一:馈赠礼仪(下) 篇9

(接上期)

四、送礼时机

送礼应选择什么样的时间和地点?从礼仪的角度而言,赠送礼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赠送礼品的时间、赠送礼品的地点。

赠送礼品的时间是指选择赠送礼品恰当的时机及具体时间。通常情况下,下列时机是比较恰当的:(1)节假日。遇到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法定节日如元旦等都可以送些适当的礼物表示祝贺。(2)喜庆嫁娶。乔迁新居、结婚等,遇到这些喜庆日子,一般应备礼相赠,以示庆贺。商务上的交往中也有一些喜庆日子,如开业典礼、周年纪念等,备礼相送表示祝贺与纪念,可以增进社会交往关系。(3)探视病人。亲友、同学、同事或领导有病,可以到医院或病人家中探望,顺便带去一些病人喜欢的水果、食品和营养品等,表示问候与关心。(4)拜访、做客。这种时候可以备些礼物送给主人,特别是女主人或小孩。(5)“感谢帮助”。当你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为了表示感谢,可以送些礼品表示感谢。在具体时间方面,一般当我们作为客人拜访他人时,最好在双方见面之初向对方送上礼品,而当我们作为主人接待来访者之时,则应该在客人离去的前夜或举行告别宴会上,把礼品赠送给对方。

考虑赠送礼品的地点时要注意公私有别。一般来说,工作中所赠送的礼品应该在公务场合赠送,如在办公室、写字楼、会客厅;在工作之外或私人交往中赠送的礼品,则应在私人居所赠送,而不宜在公共场合赠送。

五、如何送礼

在挑选好礼品后就要考虑如何赠送礼品了。根据礼仪惯例,主要是指礼品的包装和送礼的具体做法。

把礼品精美地包装起来,一方面是表示送礼人把送礼作为很隆重的事,以此表达对受礼人的尊敬;另一方面,受礼人不能直接看到礼品,会使他产生一个悬念。如果是恰当的礼物,那么当受礼人打开包装看到中意的礼品时,一定会喜出望外,另有一番惊喜。这给送礼又添了一分情趣,加深了对送礼人的好印象,起到了增进关系的作用。因此作为礼品外衣的包装一定要有。

礼品包装要求不论礼品本身有没有盒子都要用彩色花纹纸包装,用彩色缎带捆扎好,并系成好看的结,如蝴蝶结、梅花结等。重视包装就要做到下面两点:一是包装所用的材料,要尽量好一点;二是在礼品包装纸的颜色、图案、包装后的形状、缎带的颜色、结法等方面多用心,要注意尊重受礼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禁忌,不要犯忌。

送礼的具体做法是,送礼者一般应站着用双手把礼品递送到主人的手中,并说上一句得体的话。送礼时的寒暄一般应与送礼的目的吻合,如送生日礼物时说一句“祝你生日快乐”,送结婚礼物时说一句“祝两位百年好合”等。中国人有自谦的习惯,这在送礼时也应有所表现,送礼时一般喜欢强调自己礼品的微薄,而不介绍所送礼品的稀罕、珍贵或是多种用途和性能,如“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这是我特意为你选的”。总之,得体的寒暄一是表达送礼者的心意,二是让受礼者受之心安。西方人在送礼时,喜欢向受礼者介绍礼品的独特意义和价值,以表示自己对对方特别重视。

另外,对自己带去的礼品,不应自贬、自贱,说什么“是顺路买的”,“随意买的”,“没什么好东西,凑合着用吧”等等,既没有必要,又容易让对方产生不被重视的误会。

六、如何受礼

在一般情况下,他人诚心诚意赠送的礼品,只要不是违法、违规的物品,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大大方方、欣然接受为好,当然接受前适当地表示谦让也未尝不可,在国内这是必需的环节。

礼仪漫谈之二:接待礼仪(下) 篇10

四、接待室礼仪

接待的地点确定之后,往往有必要对其室内进行一些必要的布置。接待的现场,必须认真注意以下几点。

(一)光线色彩。招待来宾,一般宜在室内进行。室内的光照应以自然光源为主,房间最好是面南。如担心阳光直射,则可设置百叶窗或窗帘予以调节。接待现场,通常应当布置得既庄重又大方。色彩有意识地控制在一两种之内,最好不要令其超过三种。乳白、淡蓝、浅绿诸色,为适宜之选。

(二)温度湿度。有条件的话,要对用以招待客人的房间之内的室温加以调控。室温以24℃左右为最佳。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室外气温较高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10℃。湿度,一般认为,相对湿度为50%左右最舒适宜人。

(三)安静卫生。为了使主客的正式会谈不受打扰,待客地点的安静与否至关重要。除了其具体地点的选择有一定之规外,在进行室内布置时,亦须注意下列几点:地上可铺放地毯,以减除走动之声;窗户上可安放双层玻璃,以便隔音;茶几上可摆放垫子,以防安置茶杯时出声;门轴上可添加润滑油,以免关门或开门时噪音不绝于耳。在待客的房间之内,一定要保持空气清新、地面爽洁、墙壁无尘、窗明几净、用具干净。

(四)摆设。在布置专门用以待客的房间时,其室内的摆设一般来讲以简洁大方为主,在待客的房间之内放置必要的桌椅和音响设备即可。必要时,还可放置一些盆花或插花;摆放诸如奖状、奖旗、奖杯等奖品。

五、座次礼仪

按照接待礼仪的约定俗成之法,排列主客之间的具体座次时,主要有以下四种办法。

(一)面门为上。主客双方采用“相对式”就座时,依照惯例,通常以面对房门的座位为上座,应让之于客人;以背对房门的座位为下座,宜由主人自己在此就座。

(二)以右为上。主客双方采用“并列式”就座时,以右侧为上,应请客人就座;以左侧为下,应归主人自己就座。若主客双方参与会见者不止—人,则双方的其他人员可分别按照各自身份的高低,由近而远在己方负责人一侧就座。

(三)居中为上。如果客人较少,而主方参加会见者较多时,往往可以由主方的人员以一定的方式围坐在客人的两侧或者四周,而请客人居于中央。

(四)以远为上。当主客双方并未面对房间的正门,而是居于房内左右两侧之中的一侧时,一般以距离房门较远的座位为上座,应请客人就座;而以距离房门较近的座位为下座,由主人就座。

六、接待的具体操作

接待具体操作中的要点是:

(一)主动招呼。来访者进来时,应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面带微笑,起身相迎,并招呼客人就座(如“你好!请坐!”)。如果客人进来时你正在通电话,也应马上站起来,先跟通话方说一声“对不起,请稍停一下,我这儿来了客人”,然后捂住话筒,招呼客人入座,并请稍等(如“请您稍等,我马上就完”)。重新通话后,长话短说,尽快结束通话。如果你手头工作非常紧急,可以在起立让座后,请客人稍等(如“很抱歉,我手头上工作急需完成,请您稍等”)。如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应介绍其他人接待。接待人员切忌对客人的来访熟视无睹,只顾自己与人闲聊或是在电活里说些无关紧要的事;也不应只顾埋头工作;或是只接待某些自己熟悉的或是自认为重要的客人。同时接待几位来访者,应做到一视同仁,不应冷落其中的任何一位客人,接待的顺序应按客人到达的先后次序。

(二)及时介绍。当客人坐定后,就应询问客人的来意。如“请问您是……”,。客人在被询问后,一般会马上递上名片作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

(三)热情周到。客人坐定后,接待人员应为客人送上茶、咖啡等饮料。在接待时,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应端茶送水。泡茶是一项很重要的礼节。礼节如下:

1.泡茶时应站在客人右边倒茶。

2.泡茶时应注意茶叶不要太多或太少。

3.泡茶时,第一遍可以只冲一点水,第二遍再倒八成满。

4.倒水时不要洒水出来。如果不小心洒了水,应及时用抹布擦去。一般上茶时左手端的茶杯垫布可用来擦水。

5.茶盖揭下来应倒放在桌子上,以避免弄脏茶盖。

6.茶泡好后,盖好茶盖,应把茶杯摆在客人右前方,茶杯把手向右,以利于客人端放。

7.如果有一桌客人,中间有一主人,应首先从主人的右边即第一主宾处开始倒起,逆时针转动倒茶。

(四)专心致志。接待工作中,与客人交谈时,一定要做到洗耳恭听,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对待客人,要精神集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要表现得心不在焉。接待客人时,忌讳在客人面前摆架子、爱搭不理、无精打采,或看书、看报、打电话,不停地看表、起身,把客人冷落一旁。

七、送客礼仪

学习礼仪论文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校园礼仪;培训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学校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校园礼仪是学生和教师应该共同遵守的,也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校园礼仪培训来提升学生礼仪修养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中职学校学生校园礼仪现状

现阶段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初中毕业时升不上高中;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跟着婆婆、爷爷、外公、外婆长大;现在15、16岁的年龄,正值年少气盛的青春逆反期,上班年龄不到,留在家里老人又管不了,送到中职学校还能够学到一技之长。

这些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不尊重老师的劳动,迟到、旷课,不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不认真听课,睡觉、玩手机、讲话;课后不复习、抄作业或不完成作业。不愿意佩带标志牌、穿校服;发式不符合学生的要求;佩戴首饰、化妆;服装追求流行,与学生的身份不符。在生活中吸烟、讲脏话、乱扔果皮纸屑,对人没有礼貌。在宿舍里,不按时就寝,睡懒觉;东西乱丢乱放,浪费水电。在食堂,买饭插队,浪费粮食等。针对这些现状,开展校园礼仪培训,有利于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和提高。

二、对中职学校学生开展校园礼仪培训的必要性

知书达礼,待人以礼,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开展校园礼仪培训,有利于在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任何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它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学生们一般都远离父母家人,过着集体生活,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同学间的交往找到朋友,获得友谊。其实,在校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同时,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校园礼仪培训,让学生们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三、对中职学校学生开展校园礼仪培训措施

(一)、学校重视

中职学校的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都要统一认识,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校园礼仪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纠正不文明、不讲礼仪的行为和习惯。

(二)、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校园礼仪培训

开设校园礼仪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了解礼仪知识,掌握基本的礼仪技能;通过专题讲座、校园报刊、校园展板宣传校园礼仪知识;结合主题班会、二课活动加强校园礼仪的培训、练习、展示;全校师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将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展示出来。

(三)、校园礼仪培训主要内容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老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4、同学间礼仪: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5、集会礼仪: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升国旗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学习礼仪论文 篇12

一、出家

出家, 指的是为解脱尘世的苦难, 舍弃人世间的贪爱而出家修道。这一制度其实并非出自佛教, 在印度古已有之且非常风行。在形式上, 作为出家人的基本标志便是剃除头发。其用意在于舍弃装饰, 甘于朴素清苦的生活。在中国, 僧人的僧装, 素食, 独身制度自古延续至今。一般来说成年的男性还要剃除胡须, 但也有例外, 一些有名望的人如弘一大师出家后依然蓄须。

“和尚”一词是对出家人中师长的尊称, 有德有才, 堪为人师者才有资格接受。一般来说, 一座寺庙中唯有住持一人可被称作“和尚”。在寺院里见到的普通僧人可用“法师”来称呼, “法师”是指精通佛法可以为人讲说的出家人, 用在此处既得体又可表示尊敬。其实按僧人精通经藏的差异还有不同的称呼, 但在现在“法师”已作为对一般出家人的通称了。现代人在这类称呼上面还常有误会, 可以此作为参考。

出家制度在世界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南传佛教区, 如我国云南傣族地区, 泰国等, 基本实行人人皆须出家一次的规定。这并非佛教规定的制度, 在修行上这种临时性的出家也与长期出家的僧人有所不同。日本的佛教出家制度的特殊之处在于僧人可以娶妻食肉。这也是社会发展导致的佛教变革。

二、戒律

释迦牟尼自三十岁成道, 即开展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弘法传教活动。随着这个过程中门徒的增多, 为了团体内部的规范, 便渐渐地有了戒律的体系。而在中国, 据劳政武论, 禅宗之后千多年来的基本组织结构与生活规范, 在道信时初创, 在弘忍 (公元601-674) 时确立;正式把禅宗的规范法制化、条文化的人是百丈怀海 (720-814) 。百丈怀海根据禅宗的特性, 针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融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宗法礼制, 折衷了佛教大小乘戒律的精神, 制定了著名的《禅门清规》。禅宗后又分出几大派系, 现存的“清规”典籍尚有《百丈清规证义》、《幻住清规》等, 日本还有《莹山清规》、《大鉴清规》等。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法令来对佛教进行规范, 实际上与之同时, 佛教礼仪对中国古代的法制也有所影响。佛教的“中国化”是与中国固有法制紧密相关的。其中儒家的“仁”“礼”的思想与佛教的相关性最大, 产生的影响也最大。政府出于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对佛教进行规范, 导致了佛教的一些变化, 变得更加“中国化”。较为典型的如唐代, 《唐会要》中有记载:“开元十二年举行僧尼考试, 不合格者还俗。”以和科举考试类似的形式来进行僧尼的选拔和考核, 充分融合了当时的中国的特色。行政干预僧道事务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一个算是积极的方面。到现代, 我国也制定有专门的宗教规范制度, 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精神之一。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慈”与“悲”是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佛教对众生的关怀: 慈是给予众生乐, 悲是拔除众生苦。基于这样的慈悲思想, 佛教有不杀生的根本之戒。在慈悲思想的指引下, 佛教逐渐形成“断屠月”和“十斋日”的传统。从南北朝到唐代, 这样的传统渐渐深入到政府的行刑制度当中。中国自古而有的“秋冬行刑”的传统与此不无关系。在社会影响上, 佛教的戒律鼓励民众修行向善, 以其道德性和教育性客观上对一般性的犯罪起到了一定预防作用,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我国现行的宗教管理制度也提倡宗教与社会现实相适应, 共同发展。

因鼓励向善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只是佛教戒律对社会影响的一个方面。事实上, 随着多年以来佛教在中国的普及, 佛教的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 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是非判断, 价值判断, 乃至处世态度。

关于犯戒的处罚, 《四分律》规定了比丘二百五十戒, 列出处罚名与罪章名若干。经研究发现, 除了“除名”性质的处罚, 许多的犯戒行为必经“忏悔”即可“出罪”, 属于非常纯粹的道德性制裁。原因在于佛教所重视的“果报”, 让其对于犯戒行为更为强调的是长劫性的果报。劳政武提出犯戒处罚的本质问题即“忏悔”。忏悔的性质与种类复杂, 据释圣严研究, 忏悔法共有两类三种, 两类分理忏和事忏, 理忏下有无生忏, 事忏下分取相忏和作法忏。这是按照罪名的层次来划分的, 在此不多做分析。这些忏悔的种类包括的各种行为层次和精神层次, 由此观之, 在佛教中, 广义的“忏悔”其实效用极为广泛, 个人修持、禅坐、念咒, 包括为众祈福等佛事都囊括在内。

戒律所依据的因果报应论, 在历史中逐步渗入世俗社会, 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佛教的社会观中, 社会共同体无不基于众生的“造业”, 那么众生无一能回避对社会的共同责任。佛教认为在社会交往中, 利他教化是核心内容。交往的发生, 本身就是佛法教化的大缘之所在。佛教对“慈悲”的信仰与儒家的“仁爱”思想十分相近, 二者融会共同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佛教思想已经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就现代人而言, 不论是否真正信仰佛教都会受其浸染, 因为佛教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礼仪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充分认可并继续发掘其积极的方面, 如“诚信”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就受佛教教义的规范, 到了现代, 在推进诚信建设的过程中, 更多的是着眼于诚实守信的社会化行为规范和市场的规则意识, 而非信仰建设和信仰教育, 本人认为这是值得再研究的。

戒律当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佛家的素食制度。素食制度为汉地佛教所独有, 已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南传佛教国家和中国的西藏内蒙地区均无禁止食肉的规定。原本佛教里说要禁的“荤”是指的荤辛, 即味道重的几种蔬菜, 并非通常概念上的肉食。戒律中规定出家人可食“三净肉”, 即“不见”“不闻”“不疑”。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当中, 中国的大乘佛教秉行慈悲戒杀, 而素食是与之相吻合的。素食制度的形成, 除了教义经典, 还有外力因素。梁武帝对此做了大力的推行, 僧人们激烈争论后达成共识, 后此戒律一直持续至今。

三、仪式法会

(一) 课诵

课诵是中国的佛教寺院最基本的日常行事之一, 于获功德准则之中, 也被称为功课。由于课诵一般是早、晚各举行一次, 因此佛门里也称“早晚功课”“朝暮课诵”等。论其来源, 最初是由西域等地的佛教翻译家们传来的。而中国的念诵仪制始创于东晋道安, 后佛乐取得长足进展并广为传播。这也是佛教在艺术上会合当地文化的一大例证, 尤其在南北朝的梁代, 梁武帝对念诵梵呗大力提倡且亲自参与制出佛乐中的名篇, 将其宫廷化。清代的《禅堂规约》规定“行坐、课诵、受食、山坡等不随众者罚”, 成为被普遍遵循的基本制度。从修行的角度来看, 课诵本就可以发扬大乘教义, 陶冶个人修养, 有这样的礼制规范, 方能真正深入人心。现代的课诵与古制并无大异, 并且成为普通民众了解佛教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二) 水陆法会

佛教的法事众多, 这里介绍一下规模最大, 最隆重的一个——水陆法会。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 流传至今。这是一种超度仪式, 宋代最为流行, 特别在战争以后由朝野举行。该项仪式经过多年流传与演变, 现行的会场的布置、念诵经典及人数、牌轴的规定、进行的程序和法事所用的时间等项内容是依据《鸡园水陆通论》。坛场分内坛和外坛, 法事以内坛为主。内坛布置有严格轨制, 力求庄严。而外坛佛事七日, 共设大小六个坛场。从进程上来看, 法事的完成一般在七昼夜内。水陆法会的圆满是由最终的僧众皆参与的“放焰口”来完成的。放焰口的来源本是为饿鬼道众生超度, 到了现代则主要是为了对死者追荐。其布施过程仍与食物有关。

四、小结

佛教的文化深厚, 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佛教文化的最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便是礼仪。中国佛教的一大特点就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 从古至今皆是如此。佛教礼仪的传统与现代, 反映了文化思想的演变, 以及其与世俗社会的相互影响。佛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接受行政上的管理, 同时因其教义的广泛传播在客观上也影响着政治尤其是法制。佛教既吸收俗世的文化也在以本身的理念影响改变着俗世。大众对于佛教的接受度一直颇高, 礼仪成为普通人了解佛教的直接方式之一, 这也是佛教仪制不断变革的一大动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在客观上是极为广泛的, 影响也是深远的, 其演变也都是为了与社会相适应。在现代中国, 佛教的影响力仍然巨大, 在礼仪方面既有对传统的坚守也有为适应社会所做的革新。学术界对其仪轨的研究也不断发展壮大, 这也是佛教进一步继续中国化的表现。将一些基本的与普通信众息息相关的佛门礼仪进行普及, 也可有助于规范众人在寺庙等佛教场所的举止, 同时由内及外地对佛教礼仪进行研究也是协助规范, 共促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这些是研究佛教礼仪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 中国佛教礼仪的传统与现代, 都体现了佛教教义中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现实, 对这方面的研究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赖永海.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仪轨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陈永革.佛行人间——佛教社会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3]夏金华.中国佛教的制度与仪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4]冯修齐.晨钟暮鼓——佛教礼仪[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5]劳政武.佛教戒律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

[6]关剑平.《敕修百丈清规》与佛教茶礼[A].禅茶:历史与现实, 2009.

[7]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计算材料工程下一篇:CA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