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礼仪重要性

2024-10-11

孩子学习礼仪重要性(精选14篇)

孩子学习礼仪重要性 篇1

现今大学生的礼节礼貌差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身居礼仪之邦, 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理, 待人以礼, 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 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 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当代大学生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 许多不文明、不礼貌, 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 在我们的周围, 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 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 而且影响到了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曾有一篇报道:一家公司招聘了一批应届毕业生, 一共21人, 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 公司便陆续开除了其中20名大学毕业生, 仅仅留下了一名中专毕业生。这是为什么呢?这20位大学生被公司开除主要是由于三类原因。第一类是随地吐毯。但有人偏偏就是因为随地吐痰, 而且还当着客户的面吐痰。第二类是上班时间化妆和每天早上都迟到, 第三类是自私自利, 毫无谦让精神。

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对于礼仪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

对大学生的礼貌礼节的教育应从入学起就开始加强。

首先应该对三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尊敬师长, 让学生尊重老师, 同时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 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二是要真诚对待同学, 同学间要热情待人, 相互帮助;宿舍问题一直是同学关系恶化的主要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现在大学生大多一切喜欢以自己为中心, 不体谅他人。生活习惯, 作息习惯的不同, 但双方都不肯退让时变发生了关系恶化。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 注意礼貌;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三是课堂礼仪, 现在一些大学生对于准时这个概念并不重视, 经常都能看到已经是上课时间了, 还有很多学生陆陆续续进教室。还有上课时睡觉, 玩手机, 看小说的同学, 特别是上课时在下面说话的同学对老师上课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并且还出现过情侣在上课时公然搂搂抱抱的这种本不应该出现在教室的现象。所以要使学生学会课前应提前到教室, 候等老师来上课。教里的肃静气氛, 既能为老师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又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上课时, 不打扰他人。这样, 老师会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应有的尊重, 内心会升起欣慰和亲切感, 思路越讲会顺, 教学质量发挥最佳。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 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而礼仪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 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 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 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 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 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 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 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 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 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 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 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 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 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 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 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当然, 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 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孩子学习礼仪重要性 篇2

关键词:礼仪;重要性;大学生;礼仪元素

礼仪由“礼”和“仪”组成,在《中国礼仪大辞典》中,“礼”的定义是特定的民群、人群或者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形成的以确定和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和行为方式。“仪”按《辞源》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容止仪表,二是法度、标准。《淮南子·修度》中,“仪”解释为“设仪立度,可以为法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化,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一、礼仪学习的重要性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学习礼仪对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由心生”,就是说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其次,学习礼仪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在社会当中交际的金钥匙。再次,学习礼仪重在实践。从社会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院校形象划等号。礼仪是内涵的延伸,它内蓄涵养、外塑形象,它让自己的生命承载着优雅的气质、精致的仪态、令人尊重的气韵……学礼完善自我,懂礼形神俱佳,习礼诚信社会,用礼耀我中华。

礼仪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所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对大学生提出了“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服饰整洁,讲究卫生;诚实守信,谦虚谨慎,说话和气,待人有礼,男女交往,举止得体;尊敬师长,尊重他人;敬老爱幼,乐于助人”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实际上他们涉及法律规范、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等几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礼仪规范是大学生行为规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礼仪学习的必要性

笔者看到,有不少学生对应有的最基本礼仪不懂,礼仪观念淡薄,审美错位、行为举止以及思想品德滑坡甚为严重。在校园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尊称,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此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要将传统的礼仪美德继续传承,发扬光大,使后人谨记心中。可见,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大学生刻不容缓。

三、学习礼仪的基本策略

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由心生”,就是说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如20世纪50年代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以及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这就是礼,周总理就是尊重他人的典范。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展现出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大家以可亲可敬、可交往的信任感,而且有利于人与人合作过程的和谐与成功。

其次,学习礼仪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在社会当中交际的金钥匙。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调研显示,那些懂得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学生,他们的身心比一般学生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他们有同情心,人脉也旺,学习成績更好。现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逐渐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渴望与周边的人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获得真正的友谊以及建立起人格和心智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无法有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知,且人际交往一旦受挫,就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交往礼仪规范和日常的礼仪知识,帮助他们掌握说话的艺术、人际交往技巧,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得体的风度、高雅的气质,从而能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次,学习礼仪重在实践。从社会这个大角度来说,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例如:今年笔者在南京青奥会中负责颁奖礼仪培训工作,训练时就明显看出,不同的院校学生反应出不同的文明素质,不论在礼貌上还是集体主义精神方面以及生活小节上,学生的素质表现出参差不齐。所以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维护(外塑形象)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礼仪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将“明礼”作为道德的一项标准,就是要重视礼仪实践、训练。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衡量出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节点的基础上,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体现出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大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陌生环境时,其礼仪规范就有不好意思的成分在作怪,其实,这就是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笔者经常被邀请做评委,在大赛或人才招聘会上,有一些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评委或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学习礼仪,要加强礼仪实训,这样才有助于大学生“明礼”,促使大学生从细节着眼,从自身行为着手,提高自身修养。

四、结束语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小到一家店铺,大到一个国家,想要广交朋友,广聚信息,想要增进相关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想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全面实现自己的目的,在众多元素中,同样也离不开礼仪。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更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我们有礼貌是因为自尊。”“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礼仪是内涵的延伸,它内蓄涵养、外塑形象,它让我们的生命承载着优雅的气质、精致的仪态、令人尊重的气韵……学礼完善自我,懂礼形神俱佳,习礼诚信社会,用礼耀我中华。

参考文献:

[1]姚涓.社交礼仪的教与学[J].高职论丛,2010(12).

[2]王璇.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及其现代价值[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4.

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篇3

2006年11月2日 9:44:00

礼仪的基本理念

一、礼仪的基本理念:尊、遵二字

(一)尊重为本

这个尊重二字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你不管是坐、请坐、请上坐也好,茶、敬茶、敬香茶也好,都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向别人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息。

尊重为本两个层面:

1、自尊

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自尊自爱。没有自尊人家不会把你当回事,没有自尊的人是没有地位的,自尊就表现在你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上。你自

己要把你自己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穿着得体,举止大方;

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上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任何单位真正被人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都会赢得尊重;

自尊的第三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

2、尊重交往的对象(真诚)

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他人可以赢得自尊。

尊重对方首先要了解对方

(二)遵守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就是标准。

礼仪的概念

二、礼仪的概念 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大家要遵守的规范与准则。

1、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2、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们交际中的一种艺术,是一种交际的方法。

3、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是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例:索取名片的方法需要有技巧:一种是交易法。第二种方法为激将法。第三个方法是谦恭法。四是平等法或称联络法。

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三、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例:某钢厂领导破坏自身形象的做法。

2、方便交往应酬。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也就更方便交往与应酬。著名传播学家布吉尼教授提出了个三A原则:一是接受对方,ACCEPT。要有容纳意识。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二是重视对方,APPRECIATE,实际是欣赏对方。怎么欣赏,比如与人交往要善于使用尊称。对有行政职务的人要称行政职务,即使他是你的老朋友,在正规的场合也要称其行政职务,因为对方是代表单位,有决策权。也可称技术职称,就高不就低,王教授,一般不说王副教授。重视对方还表现在记住对方,每人都认为是独一无二,名字不能说错。厍忱、缑颉。三是赞美对方,ADMIR。发现别人的长处是美德,恰到好处地赞美对方,即使是你的好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下也要赞美他,所谓扬善公庭,规过私室。

3、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活体广告。企业形象的好与坏实际就是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与低。

浅谈大学生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篇4

摘要:礼者,敬人也,是对人的尊重;仪者,仪式也,是礼的表现形式,因此所谓礼仪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即按照礼的要求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通过律己,达到敬人的效果。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是道德的具体表现,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它更注重一个人从内到外的思想气质的外化,其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由此可见道德是理论方面的思想意识,礼仪是实践方面的行为表现;道德是礼仪实践的内在要求,礼仪是道德意识的外在体现。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

正文:在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有待完善、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材。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应该是衡量高教质量的着重点与突破点,而仪容仪表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以礼仪为契合点,结合中国人固有特点,逐步提升大学生礼仪习惯,将是促进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首先简单看看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一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礼仪是一种非法律社会规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的素养的现代文明人。三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 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 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人人礼仪文明之花将遍地开放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礼仪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四是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

端正孩子学习态度重要性 篇5

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夸张一些说,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失败的学习者,主要是失败于态度,甚至可以说,全是失败于态度。因为,学习者的成功,与学习者的进步紧密联系,而学习者的进步,是个人意义的,是纵向意义的,与其学习态度有关。只要学习者的今天胜过其昨天,我们就可以说,学习者进步了;如果胜过了很多,我们就可以说,学习者进步很大。这种进步,是学习者努力的结果,是学习者纵向比较的结论。

成功,是个变得非常功利的词,有太多的人,把成功理解为比别人强,比别人牛。静下来,想一想,这种比较有意义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样一路比下去,我看只有上帝最后一个成功者了吧。这种比较,对于成长中的人,影响更糟糕,尤其是可怜的中学生们。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比较最好不要用在自己身上,自找苦吃,这不是阿Q精神,因为成功原本就是对于态度的肯定。任何人,只要在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尽心尽力了,那么,他就是成功的。任何人的成功,最终只能是态度的成功,精神的成功,而不是那些功利的东西。可能,追求功利的成功人士,更容易理解这一点。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个学者应该始终坚持的品质。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我们才能“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我们才能在低谷时不弃,在高潮时不骄;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我们才能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目中无人。因为,学习使我们谦虚、自信,而良好的学习态度,使我们走向谦虚、自信。狂妄的人,多半一知半解;自卑的人,多半似是而非;谦虚的人,多半学富五车;自信的人,多半泾渭分明。

礼仪是开启孩子一生幸福的钥匙 篇6

一什么是礼仪品格教育

礼仪品格教育是修心养性的教育, 是注重孩子内涵修养的教育, 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是教人如何做人的教育, 是礼节教育、品行教育, 是教人明事理的教育。

礼仪品格教育人要有感恩之心。当感恩父母给予生命和养育之恩、朋友的帮助与支持时, 更应感恩成长路上曾有意或无意伤过我们的人, 因为是他们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和执着。当人怀有感恩之心时, 才会有大爱之意、大善之举。

礼仪品格教育人们要有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态度, 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良好的心态是每个人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源泉, 礼仪品格教育是使人受益一生的教育, 也是让世界充满爱与尊重的教育。

二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带给幼儿成长的积极因素

1. 让幼儿学会自主、自信、尊重他人

幼儿在分享、合作、轮流、等待等活动中, 学会尊重他人, 理解他人, 并能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与人交往中, 他就会感受到被人接纳、受人欢迎的快乐, 从而逐渐形成健全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在孩子一生的发展道路上, 就会拥有更多朋友, 而这些朋友又直接或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

2. 提升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

幼儿学习的最基本保障是有一个安静、有秩序的学习环境。幼儿学习礼仪后, 就会知道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 想介入别人工作的时候要有礼貌地征求别人意见等, 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提升孩子学习的专注力、秩序感。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显示, 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幼儿, 其身心更加健康, 而且更会关心他人, 更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 学习成绩也更好。

3. 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情感是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开心事能和小朋友们分享, 遇到烦心事时会向教师、亲人倾诉, 孩子就能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况, 这种心理状况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三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的价值功能

1. 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识培养

幼儿由于受生活场所的制约, 接触社会外界人士不多, 许多生活常识比较缺乏, 而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习进餐、仪表仪态、行走、交往等基本礼仪和节日礼仪、安全礼仪, 从而懂得许多诸如如何称呼别人、问候他人、怎么样与别人交谈等待人接物方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知识。

2. 对幼儿进行德育品格教育

礼仪不仅是社会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 也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在礼仪教育中, 幼儿学会了爱亲人, 尊长辈;学会了团结同学, 礼貌待人;学会了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 知道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增强自律能力。

3. 对幼儿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向来有“礼仪之邦”之称, 有着很多优秀文化传统。《弟子规》《三字经》就是我中华民族经典的传统文化, 讲了很多传统美德, 举了不少以礼待人的案例, 规范了做人的礼仪。幼儿园可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的点滴之中,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让幼儿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知恩图报、以礼待人等。

4. 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通过对幼儿进行社会生活方式、社会公德的礼仪教育, 幼儿学会怎么样与其他个体、其他群体进行交流、沟通, 知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群体;学会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等, 获得了社会习惯, 增强了幼儿的生存能力、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 使之逐步趋向社会化。所以说, 礼仪教育也能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5. 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礼仪教育教幼儿如何拥有优雅的仪容仪表, 如何优美地坐、站、立、行等, 这些无不渗透着美, 这种美感染着幼儿的同时, 也促进幼儿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结束语

泰戈尔说:“礼仪教育像新鲜空气, 尽管看不见, 摸不着, 但能令人心旷神怡。”良好的礼仪品格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 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 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期。正所谓,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让我们在幼儿期对幼儿开展礼仪品格教育, 为幼儿铸就一把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

摘要:要想孩子成为举止大方高雅的人, 那么就要从两三岁的幼儿期开始训练, 让他们在点滴的积累中, 领会自己在社会上的角色, 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情感。因为, 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36岁, 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品格教育, 让他们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 将良好的礼仪品格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习惯, 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孩子学习礼仪重要性 篇7

我国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性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关于习惯,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往往让不会学习的人一脸茫然。因此,学习习惯的形成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

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期。

0~3岁的孩子处于婴儿期,他们的社会行为和道德发展的特点只是开始萌芽。到了幼儿期(3~7岁左右),人类个体脑重量基本完成,而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这一时期,也是孩子早期教育的开始。

两、三岁的孩子,因为对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家长口中讲述的故事及其中的人物充满了奇妙的心理。因此,正是这个时期,孩子学习习惯,读书习惯的培养就开始了!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因为认知手段的限制,倾听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手段。另外,善于倾听别人,也是一种规则,一种人际交往之间对他人尊重的规则。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社会规则、人际交往规则、企业交往规则……规则意识的拥有,不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他成年后的发展及社会交往有很大帮助!

我曾经调查、询问过很多具备优秀学习习惯的中、小学生的家长,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会告诉我:孩子在这一时期,对家长所讲的每一篇故事都充满了近乎于狂热的喜爱,他会不厌其烦地让你每天重复同一个故事,还会自己不厌其烦地用小手一遍一遍地指着上面的文字阅读。结局显而易见,孩子能把家长所讲的故事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并且故事中的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字、词,会被孩子在不知不觉间,通过指认的方式学会。这个时期的孩子纯净得就像是一张白纸,是多么渴望他所未知的、新奇的东西,书写在那张渴望被写满的人生画卷上啊!那一双明亮充满求知的眼睛是多么让人怜爱!他就是在学习、在倾听、在记忆呀!另外,我所见到的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在课堂上大都性格活泼,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欲很强。

每天有空闲,和孩子并坐一起,读一篇小故事或一首小小的儿歌,父母既享受到不少天伦之乐,也会让孩子心情愉快!当孩子过一段时间给你讲述他在不知不觉间学会的故事,他小小的心灵该多有成就感!这既培养了孩子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他倾听的习惯,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作为家长的我,也曾经经历学前孩子的教育。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当三岁半的女儿指着某辆警车上“司法”两字脱口而出的时候,我不禁诧异:我没教你“司”呀!没想女儿一脸轻松地回答:“嘀嘀嘀,我是一名小司机的‘司嘛!”回家后,还专门给我找到那本《365夜儿歌》指给我看!我不禁慨叹,想起那年秋季,2岁4个月的女儿上了幼儿园。当时,我一直抱着“孩子还小、先适应一下”的态度对女儿放任自流。结果到了她近3岁还“目不识丁”。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我又听了幼儿园老师的唠叨,于是,有天她放学后,我们一起走到街心花园,我满腹心事、忧心忡忡地写下一个“羊”字,指着问女儿:“这是什么?”也许是为了急于表白,女儿毫不犹豫:“雪糕!”没想到她的回答是这样可爱,当时我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不禁暗自赞叹孩子想象力是如此丰富!不过也清醒认识到,孩子只会对具体的、形象的实物记忆深刻。于是为了培养她识字的兴趣,提醒自己也告诉家人:在孩子感兴趣的时间,教她认识那些所能看到的实物性的东西,然后写出相关的文字。于是,每天我都会写下几个她口中所提到的某些人或事物的文字教她认识。比如,指着天空飞过的一只鸟会写下“鸟”字,会拿起扫把教她“扫帚”,然后扫地时,会比画着动作,再写下“扫地”二字……过一段再考查一下她的记忆效果。于是,在家人的协助下,家庭教育成了她学习的主要方式!从这之后,幼儿园的老师反馈,她上课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大大增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表现欲,都愿意表现自己。尤其孩子,更是如此!

当然,实在抽不出时间每天陪孩子的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买来儿童故事的碟片或磁带,里面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孩子倾听习惯和学习语言的做法!如果能把你精心选择的、适合孩子年龄的、通俗易懂的故事自己录制下来给孩子,在你忙碌的时候让它去陪伴孩子,也许比买几本磁带的效果要好得多!坚持下去,那么孩子倾听、学习的习惯,包括背诵的能力都能很好地保持下来!

当然,孩子进入小学后,正规的学校教育来临了,环境的改变、班额的增加、老师授课方式的变化,也许会让孩子学习的习惯受到一定的影响,于是家长一定要不断强化这一规则:注意倾听既是对他人说话权利的尊重,又是在保护自己倾听权利的实现、获得知识的一种良好方式。

长此以往,孩子一定会在倾听过程中受益匪浅,在学习上取得自信!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编辑 韩 晓

如何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篇8

1、以身作则,家长自身就能够对读书学习津津乐道。

从现在的优秀学生的家庭中调查得知,所有喜欢学习的家长,孩子几乎没有不喜欢学习的,尽管有些没有条件学习的家长,他自身对学习读书很向往,孩子就会受其感染,在久而久之的生活中,不用家长说,孩子都会感到学习就是最幸福的事情,最快乐的事情。如果家长整天除了上班就是看电视打扑克,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上学读书是最苦的差事了。

2、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交流学习读书的体会,而不是给孩子讲学习的意义。

单纯讲意义,讲好处,那叫忽悠人。来点儿实际的,直接谈自己学习的体会,学习的收获;让孩子谈他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家长与孩子一起来分享学习的快乐,不用说学习有什么意义,孩子也会对学习乐此不疲的。

我们不少家长往往在孩子学习取得成绩的时候,只是表示高兴和奖励,拿着学习以外的东西来奖励孩子;而忽视了孩子做学习上的真正收获,缺少与孩子一起分享他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功,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很重要。其实,真正学习的意义,并不是学习以后所取得的相关联的成果,而都是从学习行为本身的成功上来的。学习的成就感,虽然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却会激励孩子更向往学习。

3、家长经常交流自己读书学习的方法。

学习并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需要有具体的方法来支持,尤其是孩子在遇到学习的困难的时候,他需要的不是学习意义的理解,而是解决困难的具体方法。孩子们并不是不愿意取得好的成绩,即使他们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他们也很想通过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学习当中的困难,往往使他们一再受挫,即使有很多的意义,他们也不会愿意去面对的,这和我们家长面对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一样。

其实,当孩子真正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了自己所面临的学习困难的时候,学习的意义也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因为,解决困难就意味着孩子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习的意义。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用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孩子学习礼仪重要性 篇9

一、饭桌上的中国孩子和父母

中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甚至比服务员还好,不但盛饭上菜,还帮忙夹菜,送到孩子嘴里,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员,任何需求没有做不到的。

我们曾经看过许多这样的场景: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饭;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

然而,中国孩子鲜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烦,觉得这些得到的是应该的。中国孩子对这些已经认为理所当然甚至是麻木不仁。

二、饭桌上的韩国孩子和父母

韩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长者。

在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每次吃饭前,都要忙忙碌碌地按从老及幼的顺序给屋内的人盛饭端饭添饭,完毕,还得目不斜视,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对饭桌上的长辈们说:“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一顿丰盛的饭菜!”

韩国的孩子吃饭时是一种感恩的表情。

三、饭桌上的美国孩子和父母

美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朋友。

在孩子能拿得动勺子时,父母就不会再给孩子喂饭。孩子喜欢吃什么,美国父母只是提出建议,至于最终孩子是喜欢是肉还是吃蔬菜,美国父母是从来不管的,孩子吃多少饭,父母更不愿意再管。

在美国的眼里,孩子已经开始可以为自己负责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结果,美国的孩子吃饭时表现的是一种独立的品格。

总结

家庭教育应当重在“教化”,而不是口头教育。许多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不在于家长不会“说”,问题是说的过多,而是家长不懂得如何“教化”,不懂得如何教孩子,更不舍得对孩子严格要求。

吃饭等生活行为是家庭教育最经常、有效的教化,然而,许多中国家庭在这些方面是缺位的。我并不认为中国孩子应当如韩国或美国孩子那样的吃饭,而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饭桌等生活行为上的教化。

在启蒙中做好孩子的礼仪教育 篇10

礼仪教育;分辨美丑;渗透教育

我们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现代社会更离不开礼仪,(如:求职、商务谈判)礼仪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礼貌的简单层次,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所以无论是从弘扬传统还是从适应现代的角度看,幼儿礼仪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幼儿礼仪教育的常用途径。

1.启蒙教育的礼仪课

所谓礼仪课就是教师围绕某一礼仪知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幼儿以上课的形式学习礼仪。比如:坐的时候要端正,公共场所走路说话要轻、咳嗽打喷嚏打哈欠要用手遮挡等这些基本礼仪可以通过上礼仪课的形式让幼儿掌握。在上礼仪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故事启迪法。就是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学习相应礼仪。如:通过三只熊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小姑娘未经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许可动它们的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

行为辨析法。该方法指教师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境,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从而迁移正确的经验。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好的习惯用DV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让幼儿讨论。

示范演示法。是指教师根据礼仪训练的内容要求,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为其树立行为榜样。如:教师通过示范演示法指导幼儿如何打哈欠(需用手遮挡)。

情境表演法。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主题情境,让幼儿通过情境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在娃娃家中模拟待人接客的场景,让幼儿在情境表演中学习待人接客的礼仪,效果就非常好。

2.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

瑞士的幼儿教育家皮亚杰在讲述儿童的道德发展时认为,由于成人与儿童的地位不平等。成人通过语言对儿童施加压力。就造成了儿童对成人的单方面的尊重以及道德的他律性。他认为,要促进儿童自主道德的发展,就必须有儿童之间的平行交往,以及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平等地位和合作。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即教师要与儿童合作,做儿童的“合作伙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礼仪教育是长期养成的过程,如果仅仅靠礼仪课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幼儿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比如: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游戏时要谦让、互助;进餐时做到文明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等。

随机教育。如:派幼儿去其他老师那里拿教玩具、去传达室向爷爷拿活动室钥匙等。通过在这些活动中的反复练习,使幼儿的礼仪行为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情、行的统一。

通过环境渗透。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内容渗透在优美的物质环境中。例如:在孩子经常出入的门口、楼梯走道等醒目处设计具体化、情境化、具有暗示性的文明礼仪宣传语;在楼梯上下靠右走的地方贴小脚图案等;在卫生间贴温馨提示语,如“小心滑倒”“节约用水”等。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除了物质环境外,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幼儿教师必须依照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幼儿施加具体、有效的学习指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地发展。幼儿教师应做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和身心发展的指引者。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就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指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就是依据孩子的成熟程度为孩子提供活动的环境及进行作业的教具。教师只能通过“工作”来培养和维持纪律,不能直接采取奖惩手段或向孩子们直接灌输。

幼儿园教师应衣着整洁、行为举止文雅有修养、待人说话和气有礼貌、有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以自身文明的语言、行为和高雅的风度、气质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3.家长参与礼仪教育

孩子热爱母亲、依恋母亲,年龄越小,对母亲的依恋性越强,对于家庭的依赖性也很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在幼儿礼仪教育中我们引导家长也积极参与,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并做到以身示范。例如: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栏等形式具体明确提出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如:家长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出做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带幼儿逛超市和美发店等服务场所时进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

4.利用节日活动开展礼仪教育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篇11

一、我国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和现状分析

幼儿礼仪教育是人生教育阶段中的必修课, 它对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人类文明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也就体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在学习场所、公共活动以及家庭中必须遵循的一些行为规范, 其目的主要在于规范幼儿日常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 由于幼儿正处于教育启蒙阶段, 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和好奇心, 是培养个人品德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幼儿礼仪教育是成就人一生辉煌的关键, 而就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整体来看, 幼儿礼仪教育形式并不乐观, 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生活中过于溺爱, 忽略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在公众场合, 孩子发脾气、闹情绪、大喊大叫、打架、随地吐痰等现象每天上映, 而家长对此不以为然, 仅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 家长放任的态度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这不仅影响孩子未来人生, 还给周围人带来不便。

二、幼儿礼仪教育实施的重要性

(一) 弘扬礼仪传统, 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文明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 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规范, 良好的礼仪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 它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国家的安定团结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自古以来, 我国就十分崇尚礼仪, 追溯其渊源, 我国礼仪文化已有几千年历史, 这也为我国赢得“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的美称, 礼仪不仅是民族风俗文化的体现, 同时, 也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作为中华儿女, 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祖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幼儿是祖国的花朵, 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 而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品德、个性、思想重要的形成时期, 因此, 家长和教师应抓准幼儿这一时期成长特征, 加强礼仪教育, 将中华民族优秀礼仪传统发扬光大, 从而为构建未来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 健全幼儿人格, 养成良好习惯

儒家代表孔子曾说“不学礼, 无以立。”, 可见礼仪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策略, 同时, 也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 在当今社会里, 大多数人都较为注重自身仪表形象, 而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礼仪真实的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由于幼儿时期, 可塑性相对较强, 很容易接受家长和教师的引导, 是礼仪教导的最佳时期, 因此, 家长和老师可相互合作, 积极营造礼仪教育环境, 加强幼儿道德培养, 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中, 感知文明, 从而促进幼儿文明礼仪、完美人格的形成, 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 促进幼儿文明素质的提升

我国幼儿教育其目的在于, 培养孩子勇敢、诚实、团结友爱、不怕困难、遵纪守法等优良品德, 结合以往教育经验, 幼儿时期培养得好的孩子, 往往都会成为社会优秀的一份子, 而幼儿时期养成的不好习惯, 在将来也难以改变, 这说明幼儿礼仪教育的好坏是影响孩子未来文明素质的重要因素, 因此, 家长和教师应重视幼儿礼仪教育, 加强幼儿良好道德素养, 促进幼儿文明素质的提升。

三、有效实施礼仪教育的措施

(一) 加强营造幼儿礼仪教育环境

幼儿阶段, 大多数孩子都是模仿身边的人和事, 来进行学习, 而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家长和老师有义务对其进行礼仪教育,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 老师和家长应相互合作, 以身作则, 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 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 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从而激发幼儿礼仪学习积极性, 提高幼儿礼仪学习意识。

(二) 将礼仪情景化, 平等和谐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好奇心比一般人要强得多, 但注意力凝聚时间较短, 因此, 家长和老师应抓准幼儿这一特点, 将幼儿礼仪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和谐平等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礼仪的熏陶, 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如:家长和老师, 可将文明礼仪融入游戏、故事中, 将礼仪教育情景化, 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让幼儿在游戏和故事中学习好待人接物的好习惯。

(三) 提高幼儿自信心,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能力

自信心对幼儿来说, 非常重要, 因此, 家长和老师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 如:在上学期间, 老师可让幼儿轮流值日, 在园区门口微笑迎接老师和同学, 从而充分提高幼儿自信心和积极性,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对幼儿做的好的事情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以提升幼儿学习积极性, 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不断加强幼儿礼仪培养,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将礼仪教育与实际教育活动相结合, 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 同时, 老师应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 从而提升幼儿礼仪学习意识,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参考文献

[1]李聪.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 2012.

[2]陈庆丽.浅谈如何在一日常规中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J].新课程 (小学) , 2014, 10:130-131.

[3]严菲娅.为孩子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价值[J].快乐阅读, 2013, 16:120.

孩子待客礼仪常识 篇12

1、进门先向主人问好

到亲友家做客,见到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问好、拜年,并能正确地使用称呼,如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到其他房间走动,更不能只顾自己开心,在沙发上、床上一通折腾。大人们谈话聊天的时候,宝宝不要随便插嘴,如果有事情要告诉妈妈,大大方方说出来,不要咬耳朵,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2、不和小主人抢玩具

小主人对自己的玩具自然有支配权,到别人家做客,小主人提供什么玩具就玩什么,不要肆意乱翻。看到自己没有的“好玩意儿”,可不要想着据为己有,征得同意后再拿过来玩,之后还要记得放回原处。如果一件玩具两个宝宝都想玩,妈妈应该规劝自己的宝宝不要挣抢,要学会用商量的语言与小主人沟通。

3、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平日,妈妈就要教导宝宝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到亲友家做客,吃东西剩下的果壳、果皮要主动扔到垃圾筒里,或者放到指定的地方,不要随手乱扔。饭前饭后要洗手,如果手上沾上了果汁、菜汤,更要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弄脏桌布或家具。

4、做热情的小主人

如果有小客人随父母到家里做客,宝宝应该如何接待呢?最好的表现自然是热情大方地接待喽。宝宝的得体举动,自然会引来客人们的好评。

5、主动问好

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宝宝要跟随父母在门口迎接,热情问好,因为你是小主人呀。如果客人带来了礼物,接受的时候可一定记得道谢。很多客人会问宝宝一些问题,比如“叫什么?多大了?在哪里上幼儿园?”要大大方方回答,不要扭捏。

6、和小朋友分享乐趣

事前和宝宝约定好,如果小朋友来了,应该主动拿出自己的.好吃的、玩具和小朋友分享,这才是有风度的表现。不要做对小朋友不友好的事情,更不要说对小朋友不友好的话。

7、才艺展示增强自信

客人来了,正是宝宝展示才能的最佳时刻,也是锻炼宝宝“胆量”的好机会,为客人们背诵儿歌或古诗,表演舞蹈或者唱一首歌,都能为聚会增添欢乐气氛。

8、不乱发脾气

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篇13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孩子学习礼仪重要性 篇14

一、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1.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竞争中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 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因此, 当今世界各国都对教育工作、教师培养十分重视。2010年7月,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教育,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创新培养模式, 增强实习实践环节, 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 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可见, 加强教师 (师范生) 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正是顺应了现代教师教育改革重视教师队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发展趋势。礼仪是构成教师形象很重要的内容, 是教师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综合表现。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舞台, 那么, 教师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 这个主角的整体形象必须是集容貌、服饰、语言、体态、手势、表情等造型于一体, 必须以其非凡的吸引力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才能对学生知识吸收、情操陶冶和思想教育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水平高低,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并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他们第一次接触教师时, 会特别注意这位教师的仪表装束和言谈举止, 从而在心理上为教师定位, 为自己与教师的关系画上标签, 是可亲可敬还是反感讨厌?这就是第一印象。实践证明, 那些有着儒雅风度和规范礼仪、能以身作则又表里如一、既爱岗敬业又爱生如子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的肯定。因此, 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水平高低, 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每一个教师都应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 有关部门特别是师范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把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只有如此, 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维护教师整体形象的有效途径。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 多数教师已开始自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对加强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有一定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在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 仍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现象, 表现在:个人形象过于随意;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 甚至侮辱学生人格;公共场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有随意体罚学生或性侵学生等行为, 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在学生家长中和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但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粥的教训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为此, 现代教师都必须自觉加强自身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 自觉地避免形象不佳、行为失范的现象, 有效地维护教师整体的良好形象。

4.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礼仪不仅体现个人文明修养程度, 而且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构成社会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可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为人师表、行为楷模对社会文明的影响是巨大的, 加强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源泉。

二、现代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 现代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仍存在很多缺失, 一些青年教师不修边幅、不知礼守礼、不遵守社会公德、不坚守职业道德、不恪守家庭美德的现象仍频频发生。从客观原因上说是受社会上信仰迷茫、信念模糊、道德滑坡、金钱至上、人情冷漠、言行失范等不良行为的影响;此外, 还有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礼仪修养教育的忽视。教育无小事, 教师无小节。礼仪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与其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事关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在教师教育中, 这一点我们是做得不够的。先不说随着高校扩招及就业压力的增大, 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教师行业, 他们在校期间缺乏系统的教师素质和教师礼仪培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 在现行的存在重知识、轻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 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的师范教育体制下, 缺乏自觉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也就不可避免了。即使在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方面, 也存在着重教学技能技法轻教师礼仪修养的问题。从主观原因方面分析则是我们的部分教师在认识上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轻视性。长期以来, 我们的一些教师和师范生一直信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条。殊不知, 这是一个多么偏颇而又不切合实际的看法。笔者在与青年教师的交往中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教师这样抱怨:为什么我学历那么高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为什么我能力那么突出却得不到领导的重用?为什么我与单位同事总是格格不入?他们不知道这其实就是缺乏良好的礼仪修养所造成的, 这一点恰恰印证了教师的鼻祖———孔子说过的名言:“不学礼, 无以立。”他们不知道教养决定一个人的成功, 细节决定一件事的成败, 不懂得自己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厉害关系, 没有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 这一点也应引起我们重视。

三、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操作性

礼仪“易学难工”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教科书中所写的内容, 教师们和学生们都能看得懂, 但实际应用起来却不见得人人都能做到位。加上教师的形象塑造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 礼节的运用有一个从不习惯做到自然运用的过程, 不是一学即成、一蹴而就的。因此, 加强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体来讲, 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思想认识, 树立角色意识。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类学校应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强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意义, 不断提高教师对“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教师礼仪课的教学和培训应从塑造教师个人形象入手, 联系教师的切身利益, 使每一个正在从事及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真正懂得, 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 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及自我实现, 更是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同时让广大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仪态, 强化教师自觉塑造形象和知礼守礼的意识。

2.明确教学重点, 改进教学方法。在优秀教材匮乏、授课时数不足、专业教师紧缺的情况下, 要提高教师礼仪课的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需要对教学重点予以明确。笔者从事教师礼仪课的教学和培训多年, 总结和概括出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六大重点教学内容: (1) 提高素质美———具备崇高而全面的教师素质; (2) 保持仪态美———培养谦虚而恭敬的教师风度; (3) 注重仪表美———选择整洁而大方的教师装束; (4) 推崇行为美———塑造优雅而得体的教师举止; (5) 强调语言美———讲究文明而礼貌的教师语言; (6) 提倡交际美———掌握规范而适度的教师礼节。同时,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积极运用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丰富教师礼仪课的教学与培训。

3.强化全民意识, 营造良好环境。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不是单靠教师自身能完成的, 还要强化全民意识, 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因为研究表明, 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乐观情感。当全社会都来充分尊重和肯定教师职业, 并通过政策倾斜维护及保障教师的权益,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同时, 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人文环境时, 教师就会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满意度, 就会形成比较高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就会把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内化为自己内心的信念, 成为教师践行礼仪行为的内在动力, 驱使教师更加自觉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更好地去完成教育育人的神圣使命。此外, 学校也要积极营造充满人文色彩、自然和谐、清洁优美、令人自律的良好礼仪环境。如在教室、楼梯、走廊等地方张贴文明礼貌用语、宣传标语等, 在一些重要入口处安放一面镜子, 让师生随时注意整理自己的仪表等。

总而言之, 人们对现代教师的形象要求既要优秀, 更要优雅。因此, 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现代教师的自觉行为。

摘要: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导师, 而且是传承文明的智者, 更是以身作则的楷模。教师的仪容仪表和举手投足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一位教师违背礼仪规范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和危害要远远大于一个普通人违背相同的规范。因此, 现代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本文将结合笔者教授《现代教师礼仪》的体会, 谈谈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与操作性。

关键词:现代教师,形象塑造,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1]刘红斌.试论高师院校教师礼仪素养的提升[J].学术月刊, 2013, (4) .

[2]李兴国.田亚丽.教师礼仪[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 .

[3]张秉福.关于加强教师礼仪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0) .

[4]邓坚阳.程雯.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4) .

上一篇:有奖征文评选方案下一篇:观电影《孔子》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