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操作能力

2024-08-05

项目操作能力(共8篇)

项目操作能力 篇1

摘要:高职项目化课程设计与操作, 即项目化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测试、实施项目化课程和评估项目化课程四个阶段, 这个过程可以再次反复, 直接达到最优化设计与效果, 最终实现“五个对接”, 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从学科体系转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体系, 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项目化改革,高职教育课程项目化设计,高职教育课程项目化操作

一、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项目化设计的目标要求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是沿袭传统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培养人才的目标与第一线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 用人单位有意见, 学生也苦恼。课程体系结构仍以学科性结构为主, 先理论后实践, 把理论和实践割裂开 (两张皮) , 理论是基础, 实践的目的是验证理论不是培养能力, 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弱化技术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不是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而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这些都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 为了提高职业院校的专业服务能力, 实现“五个对接” (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对接) , 亟需将教育教学的导向从学科体系转向以能力为本位, 即以专业目标岗位所需求的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育教学围绕人的能力提升的客观规律进行。但值得注意的是, 以能力为本位, 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 而是要回归“实践出真知”, 通过实践训练提升能力、获取知识, 用工作任务或项目来承载理论, 其表现就是“做中学、学中做”。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项目化改革就是要把知识、素质、能力等社会需求, 统一到专业、岗位、职业当中,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需要的统一。2012-2015年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了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项目化改革, 本文以此次改革为背景, 总结课程项目的设计、测评、实施和评估等改革的经验, 通过课程的项目化改革, 推进高职教育发展。

二、学习情境、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的关系

学习情境主要指在学习获知过程中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和图形等手段使获知达到高效, 通常这种情境伴随时代的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学习情境具有悬疑性、活动性、生活性、真实性等特点。在项目化课程设计中, 学习情境是由“典型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角色和工作任务等构成。

工作项目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教学项目应该是来源于典型的实际工作项目, 再将其按照教学规律改造、整合之后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载体, 即源于实际工作项目又高于实际工作项目。教学项目应具有综合性、覆盖性、典型性、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工作任务就是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基础, 将项目细分为几个具体工作事项, 通过几个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工作项目的完成。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必须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下进行, 并保持一致性 (见表1) 。

在上述项目设计中, 学习情境、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一致性较好。学习情境:XXX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教师是中心负责人, 目前负责新人员培训;学生是新进的检测人员, 负责农产品质量各项检测, 四人一组。培训考核优秀的聘为中心实验室负责人, 合格的聘为中心检测人员, 不合格的继续培训。

三、项目化课程

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围绕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中的具体工作任务 (项目) , 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并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项目化课程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以行业中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生能力训练的主体内容, 以实际的项目要求为指导, 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 利用有限的资源, 按实际的生产要求安排学习进度, 完成教学目标。课程中的项目应具有典型性、覆盖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等, 实施过程必须具有真实性, 有可展示的结果, 结果评价应当符合行业规范和要求。课程项目化是将原来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内容, 依据“6+2”原则, 按照能力本位的导向和项目化的思路遴选项目, 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序化的过程。

项目化课程内涵重点是强调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围绕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局部的项目设计, 或某些章节的项目设计不能称为项目化课程, 只能称为有项目的课程。

在课程项目化的过程中, 相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来说, 要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接, 公共基础课项目化难度要大一些。

四、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思路与步骤

(一) 分析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初步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实例分析:XXX教师的“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整体设计,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与原课程体系对接不好, 在定位上, 偏重于“前厅客房服务”, 而对高职学生来说, “前厅客房管理”这块的内容较少, 特别是对大堂经理、值班经理等岗位对接不够, 前者是一般掌握, 后者是重点掌握, 属定位错误 (见表2) 。

(二) 开展企业岗位调研确定课程内容

选择典型就业企业, 分析该企业组织结构图, 确定本课程在典型就业企业的主要应用范围。下图是XXX教师“薄膜太阳电池生产技术”整体设计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分析 (见图1) 。

(三) 根据企业就业范围确定典型岗位

在典型就业企业的主要应用范围内, 确定典型岗位, 从典型岗位中抽取典型任务或工作项目。修正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依据综合性、覆盖性、典型性、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要求, 形成项目化课程的整体设计。

实例:XXX教师“薄膜太阳电池生产技术”整体设计对企业的典型任务、工作过程的分析和项目化设计 (见图2, 3, 4) 。

由岗位分析、工作过程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 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与项目设计, 实现项目设计的综合性、覆盖性、典型性、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要求。参见下表的课程项目设计 (见表3) 。

五、单元设计与“六步教学法”的应用

(一) 资讯

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下发任务单, 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境、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尽量贴近工作岗位实际来设计。每个小组的工作任务, 围绕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要求基本一致, 并稍有差别, 预防学生互相抄袭。下发参考资料, 主要指网络、教材等, 以及解决该任务所需的资源条件。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 教师课外指导, 为完成任务做好计划准备。

(二) 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 一起制订解决任务的方案, 学生在课外完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形成PPT或WORD文字报告。教师在课外利用QQ平台或者手机等通讯工具, 指导学生完成。小组内每个学生的任务要详细、具体, 否则有少数学生会偷懒。在这个过程中, 发挥学生的团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本阶段主要在课外完成, 教师要做好指导。从已经实施的项目化课程来看, 将“计划”部分的任务放到课内进行, 导致课内教学时间不够, 从而影响整个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三) 决策

学生分小组向其他同学和教师介绍他们的计划和信息收集情况, 即进行PPT或WORD文字汇报, 对解决任务的方案要形成一个决策或决定。本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 并且相互纠错。教师要点评学生解决任务的方案, 确保其正确。对于学生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教师要及时纠正。本阶段主要在课内完成。

(四) 执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开始按“计划”动手操作, 他们借助已经学得的知识, 实施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阶段主要在课内完成。实施计划所需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教学资源, 课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做好准备。在有些课程中, 考虑执行对象的困难, 学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体验实际的工作过程。在文科类或基础类课程中, 由于“决策”和“执行”界线模糊, 可以合并进行。

(五) 检查

学生学习小组将任务要求与完成情况进行比较, 思考结果, 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对自身工作进行监控和调整以及校正。本阶段主要在课内完成。

(六) 评价

学生学习小组展示工作成果, 组内和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和分析。教师总结点评, 归纳、总结本教学单元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及完成情况。布置下一单元的任务。本阶段主要在课内完成。

六、项目化课程的测试

在项目化课程的测试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测试检查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转变, 即是否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观, 是否掌握项目化课程的设计方法, 是否拥有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能力。

(一) 院级测试及流程

院级评审组组成。原则上评审小组评委人数为5人或7人。评委组设组长1人, 负责主持现场测评工作。

(二) 测试流程

1. 测评教师展示阶段

时间上共20分钟, 其中5分钟说课程, 15分钟讲教学单元;说课程主要内容:对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项目设计、进程设计、考核设计和第一节课梗概等内容进行展示;讲教学单元内容:将教学单元的目标设计、项目设计、内容安排以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二个渗透”等内容融入讲课全过程。

2. 评委点评阶段

教师展示结束后, 由评委进行15-20分钟的点评及提问。点评过程中, 教师做好记录, 对评委所提问题予以回答。

3. 评审组评议阶段

点评结束后, 由评审组组长确定评分区间, 评委打分。

4. 公布现场测试得分

测评结束后, 由统分员统计结果并公布现场测试得分。整个测评过程全程录像, 教师可现场观摩学习。

(三) “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结果

1. 测试成绩构成

“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教育教学能力”综合测试成绩由教师现场PPT展示“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单元设计”得分 (70%) 与专业评审组对教师提交的配套资料评审得分 (30%) 构成。现场测试“说整体设计、讲教学单元”环节中如有一项不合格, 视为现场测试不合格, 不进行配套资料评审。同时, 该名教师本次测试结果为不通过。

2. 综合测试成绩等级

综合测试成绩分优秀 (≥90分) 、良好 (75-89分) 、合格 (60-74分) 与不合格 (60分以下) 四个等级。

七、项目化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经过项目化课程测评, 达到良好以上的教师, 在实训、网络和图书馆等教学资源能较好满足的条件下, 经教师个人申请, 学院批准后实施。

(一) 项目化课程评审验收的标准

1. 项目化课程评审验收采用量化打分、定性评等操作方法

项目化课程评审验收每个学期进行一次。根据综合量化打分的结果, 项目化课程实施质量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综合量化打分90-100分为优秀, 80-89分为良好, 60-79分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 项目化课程评审验收量化打分的内容

项目化课程评审验收打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跟踪评价、项目化课程教学素材检查和项目化课程教学质量学生问卷调查。

3. 项目化课程评审验收量化打分办法

项目化课程评审验收总分为100分, 其中, 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跟踪评价分 (督导课堂听课) 占30%, 项目化课程教学素材检查分占40%, 项目化课程教学质量学生问卷调查分占30%。三项评分内容各按100分计分, 最终结果 (平均分) 乘上权重加总后即为项目化课程评审验收得分。

(二) 项目化课程评审验收的过程及方法

项目化课程教学活动结束前, 由教育督导处组织项目化课程教学质量学生问卷调查 (网上) , 任课老师上课地点的系 (部) 协助和配合。

学期期末, 承担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教师按照学院项目化课程材料验收参考标准, 整理和汇总项目化课程相关材料并按时报系 (部) 教务办公室。系 (部) 按照项目化课程教学素材检查的内容进行初审和评分。该项工作由系 (部) 教学副主任牵头, 任课教师和督导管理干事配合。

学期期末, 承担项目化课程听课的院系督导按时将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跟踪评价表提交教育督导处, 并在网上进行评分。参加项目化课程听课的院系督导原则上按工科类、文科管理类和护理药学类进行, 听课督导由学院项目办委派。对每一位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老师的听课, 每学期至少安排3次及以上。该项工作由教育督导处和专业大类小组组长牵头完成。

(三) 项目化课程教师总结和答辩

首先要进行项目化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然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是否实现, 或实现的程度, 未实现的原因分析;最终成绩分析, 与往期或同期未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同一门课程的班级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学生状态分析, 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增强, 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五个对接”落实的程度;最后, 分析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差异所在及下一步的思考打算、整改措施等。

八、项目化课程与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

在学科体系下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被普遍运用的当前, 被项目化课程改革打乱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计要完成从学科体系向职业体系的转变, 必须重构与优化课程体系, 形成新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文化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 存在对接岗位不明确、实训条件无法满足等困难, 不要急于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当一门课程对应多个岗位时, 岗位转化时其工作情境转化也要同步进行, 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对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要求不清楚时, 就很难把握好从岗位出发应对课程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 这就需要对已经形成的项目化课程不断优化, 最终实现“五个对接”。

以就业为导向,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选择与序化教学内容。以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学习认知规律相结合的原则集知识、技能与素质一体化培养,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基于校企合作办学的原则, 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 形成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富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职成司及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指导性文件资料汇编[Z].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1.

[2]教育部.教职成司及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指导性文件资料汇编[Z].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3.

[3]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5]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课程改革资料汇编[Z].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2.

[6]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

[7]吴建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1) .

项目操作能力 篇2

核保流编:XMBXWBZZLC

一、推介书及为什么选择保险经纪人

拜访客户首先由保险顾问自行打印《保险推荐书》和《为什么选择保险经纪》的介绍书,打印后立即交至核保检查确认,一个工作日内送达客户。

二、保险委托书

客户认可、接受环亚及环亚保险顾问后,保险顾问给客户送上保险委托书,并让客户确认盖章(如客户有确定的保险公司则提供三方合作协议确认盖章)。

三、制作保险方案

保险顾问向客户拿取相关资料,回来后由该项目保险顾问(或助手)填写《项目联系单》并准备项目资料报核保人。

1、核保部核保人收到《项目联系单》后当场与保险顾问沟通:

A、资料不齐全的,应要求保险顾问补充材料;

B、核保部核保人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应在接到任务时与保险顾问进行沟通,修改时限要求。无法修改时限的,提交分管总进行工作协调。

2、核保部核保人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相关项目文本的制作并交分管总审核:

A、项目规定时限在五个工作日以上的,核保人应在接到任务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文本的制作(预留分管总及总经理审核时间);

B、项目规定时限在五个工作日以内的,核保人在接到任务后应按规定时限完成(预留分管总及总经理审核时间);

C、项目完成后当日,核保人应将相关文本交分管总审核。

3、分管总审核通过后由核保人交保险顾问确认。

4、保险顾问确认后,核保人打印文本初稿交总经理审批。

5、总经理审批通过后,由保险顾问交客户沟通、确认。(客户确认后,如涉及向保险公司询价的,按询价流程执行)

6、客户和保险公司确认后的最终确认版本由核保人报总经理确认、审批和签字盖章,同时通过ERP系统发保险顾问留底便于跟踪服务,报项目分管总、核保部分管总及总经理备查。

7、所有沟通、制作、审核、确认过程均应在《项目联系单》上进行记录,并有相关责任人签字。

四、询价

1、保险方案客户确认后,核保人出具书面询价函,报项目保险顾问确认并经分管总审核同意后方可向保险公司询价。若客户未指定保险公司的,一般情况下应向二个以上保险公司询价。

2、询价函发出后,核保人应要求保险公司在规定时间(一般项目一个工作日、大项目二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回复。

3、保险公司在规定回复时限前二小时未回复的,核保人应电话追踪。

4、保险公司未在规定时限内回复的处理:

A、客户指定的保险公司未在规定时限内回复的,应每隔半天电话追踪一次,仍未有回复的,应(最长不超过一天半)出具书面联系函。

根据联系函回复情况,项目保险顾问应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

B、非客户指定的保险公司未在规定时限内回复的,视同放弃。

C、经沟通保险公司确因特殊情况未按时回复的,可适当考虑延长时限,但最长不超过一个工作日。

6、保险方案询价统一由核保部核保人负责,保险顾问不得私下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或达成协议。

五、评估报告

根据保险公司的书面回复,核保人在一个工作日内制作《保险公司综合分析评估报告》,报分管总审核、总经理审批。总经理审批通过后,由核保人交项目保险顾问与客户进行沟通、确认。

六、保险合同

客户确认后,核保在半个工作日内将保险合同制作完成,发客户确认,客户确认后再发保险公司确认,保险公司需在一个工作日内确认完成。三方都确认后,约定时间及签约方式签订保险合同。

七、环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项目操作能力 篇3

一、操作方法要恰当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模式, 统一要求, 要根据具体情况, 合理有序地进行操作, 不能随心所欲, 盲目操作, 要经过精心设计, 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 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积一节时, 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 有的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 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 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有的教师把三组相对的面逐次撕下来, 贴在黑板上, 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我认为以上这些操作方法不够妥当, 因为无论是认识长方体面积的概念, 还是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都必须凭借“体”的形象或“体”的表象进行, 让学生直观地看出, 求这四个面的面积是用“长×宽×2”和“宽×高×2”。但如果离“体”的形象, 把两组对面放在一个平面上考察、研究, 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眩感———求这两组对面的面积似乎是“长×宽×2”。由此可见, 用展开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长方体表面的方法是不恰当的, 也是不可取的。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活动前, 应制作活动教具 (能逐次展开相对的两个面, 且可马上复原) , 操作时, 凭借“体”的形象, 用动态演示, 突出感知对象, 把一组对面先展开, 展开时这组对面仍不离开“体”, 学生看清楚后, 马上把这组对面复合“体”上。

这样通过操作, 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二、操作过程要有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 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 因此, 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阶段, 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 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 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 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主要是运用“凑10法”来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 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10”, 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

案例:9加2的进位加法, 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 放在盒子里, 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 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 怎样计算呢?

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 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 (再添1个) 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 (学生说:9+1:10) , 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 (学生说1~1:11) 这样教学, 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 边操作、边思考, 用操作促进思维, 用思维指挥操作, 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 要做到有条有理。

三、感知对象要突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 加大感知对象与背景材料的差异, 突出感知对象, 对提高知觉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操作活动中要适当突出感知对象, 一般可通过颜色、形态、动态、声音和强度等方面来实现。

例如: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比较的操作活动。 (1) 制等底等高的无色透明圆柱、圆锥教具各一个。然后用红色圈把圆柱等分成三截; (2) 在圆柱中盛满蓝颜色水; (3) 将水分三次倒进圆柱, 第一次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到第一道红色圈;第二次, 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倒满。这样操作, 由于红、蓝的对比明显、感知对象突出, 学生就能直观、清楚地看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四、充分调动多种感官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 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调动多种感官, 共同参与活动,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几何形体时, 指导学生用铁丝、编织条等材料, 围成几种常见的框架形体, 让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 加深理解, 建立丰富的表象, 提高空间的想象力。如用两个圆圈和三根等长的铁丝制成框架式的形体, 展开后经过观察与讨论, 学生思路打开, 想象丰富。他们把这个框架的形体既可看做有底无盖的油桶, 又可看做有底无盖的水桶, 还可以看做一个与圆柱体等底高的圆锥体, 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 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动手操作培养能力 篇4

一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动手操作是一种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密切沟通, 把外部系统转化为内部语言活动的内化形式。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既观察了操作前后的静态现象, 又观察了操作过程中的动态现象, 从而在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古今中外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都源于好奇心, 凡事都好问为什么, 可见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质疑是主动探究, 刻苦钻研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营造“产生矛盾而要求解决问题”的气氛, 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 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如果离开了具体操作, 有些概念就很难理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 使学生由具体的事物出发, 由直接感知形成表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直至掌握数学概念。

如在教“长方形、正方形”时, 可以先出示实物。如数学书、长黑板等, 用熟悉的事物来创设学习氛围。提问学生:“这些事物是什么形状?”然后抽象画出图形。长方形画出来什么形状呢?出示长方形, 再说出图形的名称。接着, 请同学们拿出所发的长方形, 通过观察得出长方形有四条边。沿虚线对折后问:对折的两条边的长短怎样呢?让学生折一折。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都知道了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 相对的两条边相等。在教学正方形的特点时, 也可让学生动手折正方形:先沿一条斜的对角虚线折, 再沿着一条对角虚线折。问:“挨近的两条边的长短怎样?”再让学生对折。问:“对着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使学生得出:正方形有四条边, 四条边都一样长。在练习中又安排了动手操作, 用小棒摆正方形、长方形, 让学生在一些图形中挑出哪些是正方形, 哪些是长方形。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 使学生逐渐悟出正方形有四条边一样长, 而长方形有2条长边, 2条短边, 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又如在教学减法的含义时, 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动手贴画操作:小青蛙、小马、大象等, 观察不同动物的数量变化, 再让学生亲手做小棒、小红花、五角星等,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合作学习, 共同总结出:“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时用加法。”“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 求还剩多少时用减法。”

四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多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通过操作实践, 让学生探究知识间的联系, 探索规律, 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 首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学生很快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并通过观察、讨论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 ×高÷2。接着我说:“同学们, 大家想一想, 能不能将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呢?”这时, 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积极动手、动脑、动口, 创新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 从而创造性地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再次验证了梯形面积公式的科学性。通过这样的操作,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掌握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以后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 提升能力 篇5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从动作开始, 数学知识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创造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去感受数学知识, 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植树问题”教学中, 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并灵活解决此问题, 就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其进行动手操作参与“摆一摆”牙签活动,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 从而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教师还可适当引领:除了“摆一摆”方法外,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板演”在摆牙签的基础上引出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索规律, 教师板演, 学生跟着一起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摆一摆”的方法操作比较简单, 也比较容易理解题, 但是每次都要找实物来摆一摆比较麻烦;画线段图比较直观、简洁明了, 便于操作。这样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述结合起来, 便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从而通过动手操作,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

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学生为主体, 给他们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去操作、去领会、去体验, 从而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为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的分数意义, 我们常用动手操作“分一分”“折一折”和画图辅助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与体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等学习活动, 获得了数学知识, 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大胆放手,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重视直观教学, 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活动, 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动手操作掌握分数的意义。二是做到学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识, 教师决不替代。这样就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给予了学生充分发挥创造的空间, 给予了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还更好地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

三、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检验真理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让学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检验真理。如教学“三角形的边”关系时, 教材中有这样的一个小研究:每人准备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从中选出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 小组内同学的小棒可以合用。然后让学生摆一摆, 把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记在下表中。

讨论活动:

1. 是不是任意长的三条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

2. 哪三条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学生汇报:并不是任意长的三条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 3、4和7, 3、4和10, 4、5和10, 3、7和10这几组数据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让学生板演过程)

师生小结:同理BC+AC大于AB或AC+BA大于BC, 则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运用规律来检验一下刚才围成的三角形是否具备上述条件, 让学生动手算一算。 (独立算后交流)

生:我发现了3+4=7>5, 3+5=8>7, 4+5=9>3, 所以可以组成三角形。

……

这节课通过“操作—大胆猜测结论—验证结论—练习中灵活运用”这几个环节, 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过程, 在实践中检验并得出了真理, 让学生懂得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的道理。

总之, 动手操作,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 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操作, 进行信息交流, 主动丰富自己的认识经验, 从而获得知识,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仰苏.从新知出发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以《分数的意义》为例谈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生 (教学实践) , 2012 (07) .

[2].黄智华.一做·二说·三画·四写——新课程立体几何教学方式改革初探[J].中学数学月刊, 2008 (01) .

[3].刘晓成.让学生学会做数学——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新理念[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9) .

注重实践操作 培养探究能力 篇6

一、巧妙设计导入, 吸引学生广泛参与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 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虽占用的时间不长, 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巧妙而恰当的导入犹如一部好电影的序篇、一首好的乐曲的前奏、一本好书的前言, 能够先声夺人,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活跃学生的思维, 把学生逐步引入主题, 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巧妙设计导入,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活动。如在综合实践活动《我与动画片》中, 在课的一开始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加菲猫、葫芦娃、哪吒、米老鼠和唐老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等, 接着出示漫画《种在沙发里的土豆》, 这些动画人物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学生一下子就被熟悉的动画场景所吸引, 积极性很高, 很快参与到活动的讨论中。

二、创设操作情境, 引入学生自主探索

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 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参与活动创设条件和情境, 使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自觉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使学生自主探索, 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使学生整个课堂都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因此, 综合实践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需要, 创设动手操作情境,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寻找规律, 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同时, 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如在教学《小蒸架》一课中, 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 你们蒸过菜吗?但当把装有菜的碗直接放在锅内蒸时会是什么情况?有没有同学能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一一解答, 当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将碗放在蒸架上, 这样碗就不易碎, 而且也保持了菜的原汁原味。”教师接着提出:你们见过蒸架吗?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蒸架, 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蒸架的特点, 分别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制作这些蒸架?由此教师创设了制作小蒸架的实践情境, 接着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小蒸架的制作, 这样整堂课学生都处于积极探索的学习过程之中,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动手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 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 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才能发展思维。”动手能力是反映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俗话说“心灵手巧”也就是手巧才能心灵。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而且还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动手操作顾名思义, 这一项是对学生身体协调等发展的考察。针对小学生爱玩、爱动的特点,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开展具体实践活动, 并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 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技巧, 增加学生的实践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 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从小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实践能力, 将为未来的建设者们不断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供不尽的源泉。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纸的艺术》一课时, 我先教学生做了清新悦目的纸花、窗花等, 接着让学生自己设计符合自己意愿的新年装饰品。通过挖掘教材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不一会儿, 学生们分别制作出了灯笼、动物造型、幸运星等各式各样的作品。学生做出很多有创意的东西, 学生的手之巧, 物之妙, 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此, 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勇于和善于想象, 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四、在实践操作中, 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 总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操作后的成就需要,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如在教学《编船蓝》中, 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得怎样, 只要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我总是肯定学生的作品, 做的好的学生当众给予表扬, 做的一般或还没做好的学生, 我也肯定了他们在实践操作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真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收获, 体验成功的快乐, 进一步提高学生研究的兴趣, 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 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数控车工操作的能力结构 篇7

关键词:数控车工,能力结构,培养策略

数控车工个人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中数控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成熟性。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新兴生产技术, 数控技术对于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而当前, 我国数控专业人才缺乏, 高素质人才更是稀缺, 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而, 提高数控工人的专业素质是当前促进我国工业生产的一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明确数控车工人才对我国工业生产的重大作用, 对数控车工的能力结构逐步解析, 通过这些基础分析, 结合当前实际, 对提高数控车工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1 数控车工人才对工业生产的重大意义

数控车工属于机械加工类工种, 随着机械化在工业生产中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 数控车工人才对于工业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机械零件等的生产直接关系机械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 而机械的运转状况又影响到工业生产中各部门的生产。因而, 数控车工的专业能力与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国民经济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产品数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就直接带动了经济发展对数控人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然而, 当前, 我国的数控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一种严重的紧缺状态, 市场的数控人才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状况。数控人才的缺乏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在数量方面, 当前, 我国数控人才的培养和审核都未建立起相应的有效的程序和规范, 这直接造成了数控市场人才数量的缺乏;在质量方面, 我国已有的数控人才的专业素质有限, 不能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综合技能, 产生了数控车工高级人才的供求矛盾。因而, 对于我国数控领域来说, 加大对数控人才的培养力度, 提高数控人才的专业素质是一项十分紧急的工作, 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数控车工能力结构解析

数控技术是一项高精度的科学技术, 对于数控人员的各方面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而, 要提高数控工人的专业素质, 必须要强化其综合素质, 而其综合素质的强化离不开组成综合素质的各部分能力的强化。因而, 为提高数控工人的综合素质, 对数控工人综合能力的结构进行了解十分必要。

2.1 语言理解力及思维能力

语言理解力是数控工人接受信息的能力, 包括接收信息量的多少、强弱以及正确性等。思维能力是数控工人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将其付诸行动的能力。这两项能力是数控工人展示数控技术的专业素质, 进行数控操作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数控技术的实施效果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数控车工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样特质, 并准确运用, 才能够更为有效地设计出简洁的、更为完美的加工路线, 从而有效提高数控加工的工作效率。

为了强化这两种能力, 数控工人必须进行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 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才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数控技术。同时, 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人员理解能力的高低以及思维灵活性的好坏都对其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 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以及较为灵活的思维成为了数控车工优秀与否的重要基础。

2.2 手眼协调性

数控车工对数控技术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控制数控车床进行的, 因而, 在整个控制过程中, 数控车工对于数控车床控制的力度对于数控技术的有效运用十分关键。对数控车床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数控车工手眼的互相配合与协调, 只有做到双手与双眼协调一致, 才能够做到对于数控车床控制的完备性, 从而保证加工任务的高质高效的完成。如果对于数控车床的控制出现了疏漏, 就可能产生加工中的意外事件, 干扰加工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数控车工对数控车床的实际监管和控制的过程中, 数控车工应当紧盯加工各部位的精度是否到位, 如若出现偏差, 应立即操作命令按钮进行纠正, 比如用食指来控制开始键, 用中指来控制停止键等。当出现问题时, 数控车工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按下停止键。

2.3 自控能力

数控操作对于操作的精准度要求极高, 因而, 对工人的操作技能也十分严格。除此之外, 数控操作作为一宗规范化的工业生产的产物, 其不可避免的具有零件加工的重复性、时间的连续性等, 从而增加数控操控工作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因而, 除了依靠工厂制度对数据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外, 为了保证数控操作的持续性和高效性, 还要求数控操作工人自身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自控能力具体表现为其要遵守车间的纪律, 同时也要细致地观察车床的运行状况并要保持耐心。在数控车床操作过程中, 一个很小的疏漏都可能给加工零件造成很大的损害, 增加不必要的工作和负担甚至损失。比如数据一个小数点的输入失误都可能致使操作失败。因而, 数控车工对数控车床进行操作时, 需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保证对车床控制到位。

3 培养数控车工能力的策略探索

3.1 对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培养

要加强数控车工的综合素质, 除了要加强其理论学习外, 还应充分强化其技能操作, 进行充分的练习以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技能型人才是以技能的操作水平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 特别是操作技能的高低是衡量技能型人才水平高低的显著标志。因而, 在数控车床的操作中, 应当将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注重二者的互相配合和相互促进。但是, 在实践中, 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 轻实践训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对操作时间重视的程度不够, 另一方面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能训练设施设备达不到要求, 培训形式和培训方式单一等。

3.2 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对数控人才进行数控车床操作能力的培训当中, 除了在认识和行动上将理论和实践置于同等的位置, 还应当注重对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使其相互融合和促进。要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加重视对数控车工的技能培训, 重视行业领域新技术、新知识的引入和介绍, 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数控机床设备的引入,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上机实习操作的机会, 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以致用, 全面提高在数控机床控制方面的综合素质。

3.3 注重心理方面的培养

除了加强对数控车工进行传统上的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新的背景下,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提升数控车工素质, 还应从心理学角度加强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 从外在看来是一系列动作的连续体, 从内在看来又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对心理的培养主要是强化其责任意识和提高自我控制与疏导能力。

操作数控机床不仅要求数控车工有十分专业的理论和技术能力, 还要求其具备高度负责的态度。因而, 在为提高数控车工综合素质对数控进行的培训中, 应当注重对其职业技能和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和强化。

参考文献

[1]任毅梅, 郭奇, 王爱敏.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技能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4) .

工程项目部成本控制操作实务 篇8

1 确立体系

1.1 划分责任中心

按照项目的工程实体并结合成本的可控性、单独核算、责权利相结合、避免责任交叉、收支单独核算等原则,按照项目的工程特点,划分项目的责任中心,确立了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基本体系。

1.2 确定责任范围

按照项目部已经确定的责任中心及成本管理体系,工程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总经济师、财务监理为副组长的项目部责任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并将成本管理领导小组人员的职责分工、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及科室部门的日常管理制度等以《项目部责任成本管理实施细则》文件下发,形成项目部责任成本管理的基本制度。

1.3 预算二次分解

在确定了责任中心,明确了责任范围以后,以成本测算为依据,对项目部的责任预算进行了二次分解,将项目的测算总额合理地划分到各成本中心去进行控制。责任预算二次分解,必须紧密结合本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按照“谁负责,谁控制”的原则进行分解。

1.4 签订责任合同

在明确了成本管理职责范围和成本控制目标以后,以分解到各责任中心的二次预算费用(或工程数量)为依据,将分解后的费用、数量或者单价作为各责任中心的控制目标,以本责任中心的职责范围为基本内容,由项目经理与各责任中心的责任人分别签订一份内部《责任承包合同》,在责任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权力、义务及考核兑现的具体办法等事项。

1.5 明确操作流程

在签订责任合同后,以确立的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内控制度为基础,应对项目责任成本控制的具体实施过程确定一个操作流程,明确项目部责任成本控制的具体实施步骤。

1.6 建立控制台账

在明确了成本控制流程以后,按照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体系中确定的责任中心,预算部门指导项目的责任中心建立责任成本管理台账。

项目部建立健全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台账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它是项目部进行责任成本控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建立了各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台账,并每日严格及时进行登记更新,这样按月进行的成本核算工作才有最基础的数据资料,而在参考文献:此基础上进行的成本分析才能反映项目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

2 实施过程

2.1 召开计划调度专题会

每月初,由项目经理牵头、合同预算科组织项目部召开计划调度专题会议,会议主要有两项内容:1)通报上月项目部的计划完成情况及成本管理的情况,并对上月的计划考核和成本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兑现;2)安排部署当月的施工生产计划及本月成本控制的重点工作。

2.2 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2.2.1 材料费的控制

1)材料数量的控制。2)材料单价的控制。3)现场材料消耗的控制。

2.2.2 劳务费的控制

1)劳务计量工程数量的控制。2)劳务计量单价的控制。3)临时台班费用的控制。4)间接费的控制。

2.3 按月成本核算

2.3.1 材料费核算

每月20日,由物资科牵头,技术、预算共同参与,对工点施工现场库存材料进行详细盘点,并登记《工点材料盘点表》,由施工队负责人、技术、预算、物资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每月23日之前,由物资科按照责任中心根据当月各工点库存盘点及进、发料情况核算各成本中心当月物资材料的实际消耗数量,然后由预算科根据当月已完工程的材料设计数量加额定损耗,分成本中心向物资科提供材料预算应消耗数量,物资科根据各中心材料的实际消耗和预算消耗按数量和单价单独进行量、价节超核算,然后将填制好的《材料消耗数量台账》于25日之前交预算科审核确认。

2.3.2 劳务费核算

每月23日前,由技术科各工点技术干部根据当月各工点工程完工的实际情况计提《已完工程数量计算表》,先由技术科长对劳务计价数量进行审核,然后由总工进行再次审核,确认无误后交预算科,23日~25日,由预算科对劳务计量项目及数量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予以计价,然后将正式计价单交项目经理签字。25日之前,预算科将签字确认的《劳务计价单》交财务科。25日~28日,预算科根据《劳务计价单》上已经确认的完工数量及单价,填制《劳务计价台账》,并对劳务费的单价和数量分别进行节超核算。

2.3.3 设备费核算

每月23日前,设备科先将当月的《临时机械台班签认单》交预算科进行审核,确认台班费用金额后由预算科按照企业《台班单价》予以计价,并将应该由施工队承担的部分转计到相应的外包队。25日之前,设备科再根据当月电力使用费用、外租设备费用及设备科修理费等,填制《设备费用台账》,对项目部外租设备的租赁单价及设备费使用情况进行节超核算。

2.3.4 临时工程费用核算

对于项目部临时工程方案的控制主要由总工负责,控制方法主要是采取对临时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对临时工程费用的核算分两部分进行,每月25日先由预算科根据对各施工队的劳务计价情况,对预算科以工程数量计量的临时工程项目按照测算情况进行单价和数量的节超核算,然后将预算科计量发生的临时工程工费于28日前转财务科,由财务科结合项目其他部门在财务科直接列销的其他临时工程费用情况,对项目部临时工程的总额进行核算。

2.3.5 间接费核算

间接费的核算主要是对项目部办公用品及招待烟酒等核算有没有超标准采购,可以对项目部的办公用品及招待烟酒实行科室总费用包干制度。每月底,项目部财务科按照会计准则对项目部各成本中心每月发生的实际成本费用按月进行归集,经各责任中心负责人签字确认后,由财务部门填制《责任成本总账》及《建安工程成本明细账》。

3 分析及整改

每月30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预算科牵头,对项目的总体收益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在进行项目总体成本收益分析时,预算科将各个成本中心上报的《成本台账》进行审核,确认数据及逻辑关系无误后,进行成本费用汇总和归集确认,然后与财务科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会计成本账对比是否总额一致,在会计账和成本账总额一致的情况下,由预算科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成本台账》及《成本费用核算表》分析各责任中心成本费用节超的原因,提出初步整改措施建议。然后由项目部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及各责任中心负责人就成本出现的差异进行广泛讨论,追查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形成一致意见后,书面下达到对应的成本中心,由项目经理督促其及时整改到位。

4 考核及兑现

在对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考核时,可以按照分析出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对应成本中心的职责范围,确认各责任中心成本费用节超的责任归属,再结合各成本中心计划进度完成情况,根据《项目部责任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及《责任承包合同》《月施工生产计划》等有关规定对责任中心及相应的施工作业队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将考核的奖罚情况于次月召开的成本计划调度会上进行通报并转财务予以兑现,确保了项目部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力度和考核兑现工作的严肃性。

5 结语

有针对性、操作性强、与现场结合紧密的责任成本体系是项目经理部有效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实事求是、重在落实、直面问题是确保项目成本受控的关键;不折不扣的落实既定政策并结合项目实际不断的加以完善,正确面对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持续改进,必定能使工程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现代仓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