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输尿管结石(精选11篇)
肾输尿管结石 篇1
小儿麻醉学作为麻醉学中的一个亚学科, 受到同仁的关注, 近年得到长足发展, 由于小儿解剖学、生理学的特殊性, 儿科医师常常强调"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不能把用于成人的麻醉方法, 药物剂量, 以及器械设备缩小后用于小儿, 所以需要根据小儿解剖、生理、药效和药代动力学以及心理学特点对不同手术的小儿制定不同的麻醉方法。近来我院收治了5位肾输尿管结石患儿, 并成功实施了麻醉和手术, 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5例, 其中男3例, 女2例。年龄2岁~5岁, 体重11kg~20kg。其中肾盂结石2例, 输尿管上端结石3例。术前评估, 根据ASA的分级标准5例患儿分别为I~II级。
1.2 方法
术前禁食8h (2岁禁食6h) 禁饮2h, 麻醉前30~60min肌注阿托品注射液0.02 mg/kg;咪达唑仑注射液0.15mg/kg。术中监测血压, SpO2ECG呼气末CO2浓度 (PetCO2) 体温、尿量。患儿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 静脉给予丙泊酚注射液2.5-5mg/kg, 芬太尼注射液0.002~0.003mg/kg, 琥珀胆碱注射液1~2mg/kg, 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每ml含10mg, 静脉注射诱导, 气管插管, 导管选用ID4.0mm~5.0mm带套囊导管。深度12cm~13cm。接麻醉机控制呼吸15~20次/min, 氧气最低流量为3.5L/min。术中维持用琥珀胆碱注射液:300mg溶于500ml 5%~10%葡萄糖注射液和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混合溶液中静脉滴注。
2 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约30-60分钟, 术中麻醉平稳, 镇痛效果好、肌松满意。术毕停药, 待呼吸与循环稳定, 肌张力恢复, 咳嗽反射恢复, 拔出气管导管, 安全返回监护室。
3 讨论
小儿大部分重要脏器仍在生长发育中, 各器官功能还不成熟, 因此小儿在麻醉时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禁食禁饮严格要求。术前评估不可少, 根据ASA的分级标准, 掌握手术患儿评估为几级。麻醉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准确掌握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液体出入量。麻醉诱导力求平稳, 避免血压剧烈变化, 急剧的血压升高会引起颅内压升高, 导致自发性颅内出血, 不给予麻醉或镇静就插管是危险的。麻醉要准确控制药量, 避免药物过量中毒。气管插管控制呼吸要准确插管深度, 认真固定导管, 摆放好手术体位后, 再次听诊双肺, 确保手术中气管导管在位。根据患儿的体重调节好潮气量的大小, 密切注意患儿血氧变化, 及时发现及时处里。术后管理:呼吸管理, 小儿麻醉苏醒期是麻醉中的另一高危时期, 特别易发生低氧, 二氧化碳蓄积, 呼吸道梗阻, 通气不足等。循环管理:易发生心率增快, 血压不稳定等。中枢神经系统:易发生苏醒延迟, 药物残留, 呼吸与循环不稳定, 低体温或高热等。准确把握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首先呼吸与循环稳定, 肌张力恢复, 咳嗽反射恢复等。麻醉过浅拔管易引起喉痉挛, 屏气, 呼吸道分泌增加等;麻醉过早拔管易引起患儿缺氧, 窒息。气管拔管期间一定要重新备好气管插管和面罩给氧的准备。麻醉恢复期应处于麻醉恢复体位, 术后适度镇痛镇静, 以减少患儿因疼痛而引起的烦躁不安。
总之, 小儿的麻醉手术风险极大, 除必备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外, 麻醉医师, 必须熟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一方面小儿各器官系统功能尚不成熟, 另一方面又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因而麻醉时应根据不同的手术室条件、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成熟程度、不同的麻醉要求等特点, 采取相应措施, 才能确保手术麻醉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催佩英, 张爱萍, 李玄应.新生儿及早产儿的麻醉处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3, 19:505.
[2]张斯壁, 武欣生, 费建, 仲山, 张莉.低体重儿的麻醉管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167.
肾输尿管结石 篇2
时 间:2018年5月24日 参加人员: 主 查 人: 病人床号:1床 病人姓名:谢惠英 诊 断:右侧输尿管结石 主要内容: 责任护士:
患者 5月18日11:18分以“右侧输尿管结石”收入科。体温:36.6℃,脉搏:78 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6/82mmHg,自主体位给予二级护理,普食、每日排石颗粒20g口服。
5月19日8:00给予哌酮抗炎,间苯止痛,14:04患者心情烦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14:32分给予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
5月22日,20:26患者主诉大便成水状,已便两次,腰部疼痛不适,遵医嘱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曲马多肌肉注射。
5月23日17:30送手术室在腰麻醉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19:32返回病房,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禁食,心电监护、中流量吸氧,补液。抗炎治疗。
5月24日9:10患者主诉右侧腰部不适,遵医嘱给予曲马多肌肉注射。现患者手术后第一天,心情平稳,留置尿管固定通畅在位,继续给补液抗炎治疗 问题一:患者于5月22日拉水状便两次,使用蒙脱石散,使用该药物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责任护士:
1)指导患者饭前服用,影响胃肠蠕动,不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是饭前服用。让其理解配合。2)服用时将本品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用 问题二:患者呕吐后,作为责任护士需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责任护士: 1)卧床休息,把病人的脸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流入鼻腔或呼吸道。2)
呕吐物要赶快从病人面前拿走,并仔细观察呕吐物的内容,同时清洁口腔。
3)止吐后,由于水分丧失,要逐渐予以补充。
4)
仔细观察呕吐的原因,因为,有时呕吐是疾病危笃的信号。问题三:患者急查血液等项目,一般多长时间需要查看结果? 责任护士陈:
半小时内,如结果未出,需要及时询问相关辅助科室
问题四: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需给患者做哪些方面的健康指导? 责任护士陈:
1)向患者详细介绍出院后的有关事项,提醒患者出院后一个月来院复查; 2)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避免劳累;
3)禁烟、酒,忌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4)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
护士长总结:本次业务查房准备仓促、马虎,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止泻药物、止吐药物等,护理记录单上未体现;长期止痛药物不需要在护理记录单上书写的,却有记录。
肾输尿管结石 篇3
关键词 肾结石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
我院自2006年4月-2007年7月采用mini-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21例,一期结石清除率95.2%,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40岁。其中右侧13例,左侧8例。结石最大径为3.5cm,其中3例曾行ESWL治疗结石,未粉碎或大块碎石不能排出,1例有手术取石史。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对有开放手术取石史及反复ESWL的患者,术前常规行肾脏CT检查,以了解肾脏结构有无变化。
手术方法:手术在持续硬脊膜外腔麻醉下进行。入手术室前,在膀胱镜室行患侧逆性插入F5—6输尿管导管后留置尿管。术中取俯卧位,肾区腹部下垫小枕使腰背部成低拱状平面,依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肋间隙及穿刺点。穿刺点的范围,上方一般应在第12肋以下,下方在髂嵴以上,两侧应在腋后腺与肩胛线之间。术中常规沿输尿管导管滴入盐水,在B超引导下,以G18肾穿刺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见尿液流出后置人直径为0.889mm斑马导丝,以筋膜扩张器从F6开始,以F2递增,扩张至F14—16,留置F14—16 Peel—away塑料薄鞘,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采用Wolf F8/9.8硬质输尿管镜、瑞士EMS公司Ⅱ代气压弹道碎石装置粉碎结石,利用液压灌注泵冲洗出小结石,稍大结石用取石钳取出。术后常规留置F5~7 D—J管,保留1—4周后拔出;F14~16肾造瘘管,一般术后2—4天拔出,两次原通道取石需留置时间较长(约10天)。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并发肾积脓1例,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1周后行二期mini—PCNL。其余20例均为一期穿刺取石,均为单通道。5例术后肾盏结石残留,3例1周后行二期mini—PCNL,2例辅以ESWL治疗。一期清石率为95.2%。随访3—12个月,有1例结石复发。
讨论
随着经皮肾镜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经验的积累和操作的熟悉,经皮肾造瘘和经皮。肾输尿管技术推广使用成熟发展,即经皮肾穿刺造瘘的工作通道为F14—16,用F8/9.8输尿管镜代替肾镜,后又提出了mini—PCNL的方法。此方法不容易撕裂盏颈,使操作更加容易,提高了结石的取净率。Mini—PCNL正逐步成为治疗肾结石、上段输尿管结石的良好有效方法。本组2l例患者接受mini—PCNL治疗,20例一期行mini—PCNL。
对于肾结石并肾积脓的患者,一般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1周后再行二期mini-PCNL治疗,以免术中因灌注泵水流的冲洗,造成脓液向肾实质反流,导致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
对于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残留结石的处理,可视结石的位置、大小、数目等具体情况,可二期行mini—PCNL或ESWL。本组5例术后肾盏结石残留,3例行二期原通道mini-PCNL,2例辅以ESWL治疗,残余结石均处理干净。
肾输尿管结石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至今, 按就诊顺序连续选择136例患者。其中男102例, 女34例;年龄21~68岁;肾结石47例;输尿管结石64例。其中上段结石41例, 中段结石13例, 下段结石7例, 膀胱结石3例;肾与输尿管均有结石者25例。所有病例均有肾绞痛病史, 均经B超或X线平片及尿路造影确诊, 其中101例伴有血尿, 8例伴有脓尿, 48例伴尿频、尿急、尿痛。病程从B超确诊开始最长者6年, 最短2h;结石直径最大者1.1cm×0.8cm, 最小者0.3cm×0.3cm。
1.2 诊断标准
(1) 肾绞痛发作, 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2) 肉眼血尿或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 (3) 泌尿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可明确结石部位。具备以上 (1) 并有 (2) 或 (3) 中任何两项者即可确诊。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药组成:金钱草30g、海金沙30g、滑石10g、石苇20g、扁蓄20g、瞿麦20g、泽泻15g、木通15g、车前子15g、内金15g、赤芍15g、桃仁15g、元胡15g、枳壳15g、甘草12g。随证加减:伴有血尿者加三七、小蓟;肾绞痛加玄胡、乌药、白芍;苔黄厚腻、湿热较重者加栀子、黄柏;血淤加没药、乳香;每日1剂, 分早晚2次水煎服。每次服150~200ml。14剂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痊愈: 腰部或腹部绞痛消失, 尿中发现结石, B 超检查或X线静脉尿路造影证实结石已排出。好转:肾绞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B超或X线腹平片检查可见结石影像缩小或下移。未愈: 临床症状无缓解, 经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证实原结石影像无改变[2]。
4 治疗结果
136例中痊愈104例, 治愈率76.5%。好转15例占11%, 未愈17例占12.5%, 其中1个疗程排石97例, 1个疗程治愈率达71.3%。
5 讨论
按照中医理论, 肾及输尿管结石属淋由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其病因复杂, 尚不完全清楚。因结石性质、形态、部位、大小各有不同, 治疗时通常需要综合分析治疗方法, 辨证施治, 因人而定。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海金沙、金钱草可增高输尿管上段管腔内压, 加快输尿管蠕动频率, 从而使尿量增加。同时, 金钱草还具有酸化尿液的作用, 促使碱性的尿路结石溶解。鸡内金健脾、导滞、消石;石苇、车前子、瞿麦、扁蓄具有化石通淋、消肿止痛、清热利湿、利尿止血之功效;甘草缓急止痛, 扩张尿管, 利于排石;故本方剂具有清热利湿, 行气逐淤、通淋化石、排石的功效。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汤剂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内服中药。结果:136例中治愈104例, 好转15例, 无效17例, 总有效率87.5%, 治愈率76.5%。结论:中医汤剂治疗泌尿系结石有效率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肾结石,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恩虎.实用临床中药手册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279.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和护理 篇5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护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67-02
输尿管结石一般是肾结石在排出过程中,暂时受阻在输尿管的狭窄处导致的,原发输尿管结石很少见。输尿管结石通常伴有明显的症状,如恶心、血尿,严重可致无尿或肾衰竭。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发病的高峰年龄是20-50岁,也就是好发于正值壮年的劳动力人群,其中男性是女性的2-3倍。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我们对2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探讨研究,提出不同类型输尿管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例患者中,其中男患者124例,女患者76例,男患者年龄在15-80歲之间,女患者在20-75岁之间。按结石分类:结石横径≤0.5cm,病程小于一个月(A类结石)80例;病程大于一个月,或横径>0.5cm,肾脏轻、中度积水,且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者(B1类结石)70例;结石病程大于一个月,或横径>0.5cm,肾脏轻、中度积水,且结石位于输尿管中下段(B2类结石)30例;结石不论大小合并肾脏重度积水或组织包裹结石者(C类结石)20例。
1.2 治疗方法 饮水和口服排石药,嘱患者大量饮水,多做蹦跳运动,予抗炎、解痉药促进排石。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直接经尿道由输尿管口进入输尿管推至结石部位将结石粉碎。开放式手术采取腹膜后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1.3 护理措施
1.3.1 非手术治疗护理 ①药物排石治疗的病人,嘱病人将每次尿液排在指定的容器内,了解结石的排出情况。②结石合并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注意病人排尿次数及疗效的观察。③肾绞痛的病人给予解痉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④遵医嘱输液测量尿液ph值。⑤在不增加病人心肺负荷及体力能力承受的情况下,可是当进行跳跃等活动,促进结石的排出。
1.3.2 体外冲击波碎石与护理 ①告知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随意移动体位,治疗中有较大的声响及治疗后出现血尿属正常现象,以减少心理紧张,取得配合。②为避免腹部胀气,术前3天禁食易产气的食物,手术日早晨禁食水。③术后取平卧位,定时检测血压、脉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④病人术后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药物反应,嘱其卧床休息。⑤观察并记录初次排尿的时间,每次间隔时间,以了解有无尿路梗阻及急性尿潴留征象。⑥鼓励病人每天饮水3000ml以上,嘱病人经常更换体位,增加输尿管的蠕动,促进碎石排出。⑦碎石后肾绞痛的病人,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物。⑧碎石后出现大量血尿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并观察排尿情况。
1.3.3 腹膜后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患者术后48h内取侧卧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肾实质切开者,应绝对卧床2周。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并鼓励患者多饮水,维持尿量在每小时50ml。适当给予止痛剂,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及翻身。伤口应保持干燥、无菌;若尿液或渗液浸湿敷料,应及时更换。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应用缓泻剂。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输液并鼓励病人多饮水达每日3000-4000ml,以保证充足的体液量;血压稳定者可用利尿剂,以增加尿量,达到冲洗尿路和改善肾功能的目的。②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仔细观察尿量、颜色及性状,发现出血征象应及时报告医生。术后早期尿液大多是血性的,2-3天后逐渐趋于正常。若尿液持续鲜红,可能为出血的征象;尿液浑浊可能并发感染,应立即通知医生。③引流管护理:了解各引流管插入的部位及用途,包括肾周引流管、肾盂造瘘管、输尿管支架引流管、膀胱造瘘管等。妥善固定引流管,维持引流通畅,不可随意关闭引流,以防逆行感染。按时更换引流瓶(或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色泽并及时记录。④健康教育: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可减少尿中晶体沉积。成年人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尤其是睡前及半夜饮水,效果更好。尽早解除尿路梗阻、感染、异物等因素,可减少结石形成。根据结石成分调节饮食。含钙结石者宜食用含纤维丰富的食物,限制含钙、草酸成分多的食物,避免大量摄入动物蛋白、精制糖和动物脂肪。浓茶、菠菜、番茄、土豆、芦笋等含草酸量高。牛奶、奶制品、豆制品、巧克力、坚果含钙量高。尿酸结石者不宜服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根据结石成分,血、尿钙磷、尿酸、胱氨酸和尿pH,采用药物降低有害成分、碱化或酸化尿液,预防结石复发。
2 结 果
A类结石一个月结石排出率94%;B1类结石行ESWL治疗,一个月结石排出率97%;B2类行输尿管镜下碎石,一个月结石排出率98%;C类输尿管结石以开放手术为主,成功率100%。
3 讨 论
输尿管结石分为三类:直径<5mm的结石、直径为5-10mm的结石以及直径>10mm的结石。分类原则是根据结石的大小、病程、肾积水程度、结石在输尿管的部位将输尿管结石分为A、B1、B2和C类[1]。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可以明确的是输尿管结石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将结石所在位置、结石的成分、形状以及是否存在嵌顿、粘连和梗阻的情况考虑周全。总之,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以闭合性微创技术为主,开放手术也不可或缺[2]。
参考文献
[1] 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肾输尿管结石 篇6
1 非手术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重症肾积水
1.1 采取对症治疗
主要针对控制肾绞痛, 在明确诊断后使用阿托品0.5mg与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 亦可对疼痛区采取热敷或行针刺, 对于腰部敏感区可作皮下普鲁卡因封闭 (先做皮试) 。亦可用心痛定或消炎痛栓剂塞肛。
1.2 中医药疗法治疗
中医药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对患者有一定要求。适于直径在10mm左右、形状椭圆、光滑的结石, 肾盂造影无积水患者。治则与用药:清热利湿, 如金钱草等。清热解毒, 如黄柏、银花等。活血化瘀, 软坚化湿如三棱、莪术等。补肾如肉桂、附子等。补气补血如党参、黄芪等。还有各种排石冲剂, 应用方便。
2 手术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重症肾积水
输尿管结石梗阻严重可导致重度肾积水, 而长期梗阻会导致肾功能的不可逆伤害, 所以治疗时应尽快解除梗阻。当今, 临床上多主张采用微创手术, 对于重症积水患者多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对于采取手术切开取石的患者适应证通常为如下几种: (1) 对于输尿管狭窄的患者; (2) 双侧或者单侧输尿管结石感染引起尿闭的患者; (3) 结石颗粒较大, 并发肾积水严重, 肾功能差的患者; (4) 体外震波不能定位或震波失败的患者[2,3]。
2.1 体外震波碎石
体外震波碎石技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宜采用斜侧半卧位, 对于髂骨翼重叠部位的结石患者应采取俯卧位;下段可采用半坐位姿势。虽然输尿管全长各部位的结石可用体外震波粉碎, 但是对于输尿管结石较小、身体较胖的患者有时存在一定的定位困难, 部位深、耗能大等问题。因此, 震波时的定位准确性的加强非常重要, 如能将患者体内结石推入肾盂后再进行震波治疗, 则最为理想。但是有时对于结石很小, 但上面有明显积水患者, 尤其伴有输尿管炎症, 或逆行插管到达不了结石下方时, 震波碎石的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对于患者输尿管下段较小的结石, 可经膀胱镜进行输尿管扩张、套石、管口剪开。
2.2 腔内碎石
最近几年, 输尿管镜的快速发展和激光、超声波等碎石方法的临床应用大大增加, 已有报道其成功概率可达到45%~70%。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结合输尿管镜目前已经作为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水的常规临床方法。输尿管结石合并重症肾积水感染者在术中和术后极易发生感染扩散甚至导致患者休克, 个别患者或需为此碎石治疗。
采用此种方法需对患者术前用药, 对于发热、血常规WBC升高或尿常规有WBC患者应在留取尿样后使用光谱抗生素治疗。对于使用抗生素后体温>39℃患者不可继续进行此方法治疗。并且在手术开始时对患者静脉应用地塞米松10mg。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通常采用Wolf 8.0~9.0 F输尿管镜, 经由尿道直至膀胱, 并插入输尿管导管作为引导, 进入输尿管。到达结石部位, 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机或钬激光进行碎石。粉碎结石后静脉注入呋塞米20mg, 紧密观察尿液浑浊度, 使用注射器抽出尿液后再清除碎石, 置留导尿管和双J管。对于输尿管上段患者, 采取经由皮肾镜碎石。由专业医师建立皮肾工作通道, 进镜到肾内后静脉使用呋塞米20mg, 再经由输尿管镜将感染尿液抽出。使用气压弹道碎石机或钬激光进行碎石后, 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术后继续使用广谱抗生素, 每天补液约3000m L, 导尿管留置约一周时间[4]。
2.3 开放手术
已有资料表明, 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微创治疗失败后, 另需进行开放手术治疗。尤其对于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或输尿管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对于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方法, 在术前应根据CT扫描、B超或X线进行定位, 以确定结石投影并使用龙胆紫进行标记。采取腰部斜切约4cm小切口, 撑开各层肌肉及侧腹膜后直视输尿管, 完成切开取石并内置双J管。或采取腹腔镜经由腹腔途径对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进行切开取石治疗, 切开输尿管取出结石, 在使用腹腔镜见识下内置双J管, 最后采用腹腔镜体内打结法结合肾折叠缝合术对输尿管和肾皮质进行切口缝合。对于此种方法, 手术成功率较高, 患者痛苦小, 疗效满意。并在随后约半年的随访时间内亦无并发症发生,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5]。
3 讨论
目前, 由于输尿管结石引发的重度肾积水在临床上已较为常见。其原因多为尿路管道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尿液排出不畅而使得压力逐渐增高、管腔增大, 最终导致肾脏积水、肾皮质变薄从而使得肾功能减退。若为双侧梗阻则更易诱发尿毒症, 十分严重。综上所述, 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引起重度肾积水的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且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对于重症患者适宜采用手术治疗以达到摘除结石、导出感染尿液和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摘要:输尿管结石大多数源于肾脏, 包括肾结石或者体外震波后结石碎块降落导致。输尿管结石常见的并发症是梗阻和感染, 前者可引起患者肾积水, 出现腰部或上腹部肿块, 后者则表现为尿路感染症状。目前, 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 较多, 包括中医药治疗, 对症治疗、内窥镜摘石等手术疗法。本文通过对输尿管肾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的几种治疗方法 的比较分析, 探讨手术治疗该病症的实际应用情况, 为临床治疗输尿管结石引起重度肾积水的方法 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并发症,肾积水,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孙立安, 张永康等.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 (附116例报告) [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 (10) :669-670.
[2]曾国华, 李逊, 吴开俊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 (10) :671-672.
[3]李维国, 夏术阶, 朱轶勇等.输尿管结石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 21 (2) :124-125.
[4]杨占斌, 汪小明, 张新华等.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肉芽包裹输尿管结石 (附220例报告) [J].微创医学, 2009, 4 (1) :17-18.
肾输尿管结石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肾及输尿管结石患者76例, 男43例, 女33例;年龄最大72岁, 最小1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或一侧腹痛, 呈绞痛或酸胀痛, 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经B超检查确诊, 结石最大直径≤1 cm, 伴有程度不同的积水, 排除肾及输尿管先天性畸形、肿瘤、狭窄、息肉、肾结核等。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肾绞痛给予阿托品0.5 mg或度冷丁50~100 mg肌内注射, 以解痉止痛;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扩张微循环, 增加肾血流量, 补充水及电解质。结石﹥1 cm者给予体外碎石, 结石≤1 cm者直接给予排石疗法。疼痛消除后口服中药排石汤, 组方:金钱草30 g, 海金沙30 g (包煎) , 鸡内金15 g , 石苇15 g , 冬葵子15 g, 车前仁20 g , 瞿麦15 g , 扁蓄15 g , 牛膝15 g, 王不留行15 g, 甘草6 g, 气虚者加人参15 g , 黄芪30 g;大便结燥者加大黄6 g (后下) , 枳实12 g;结石难排者加穿山甲10 g, 桃仁12 g;血尿者加小蓟15 g, 白茅根15 g;疼痛甚者加白芍30 g, 延胡索12 g。每日1剂, 水煎3次, 每次煎200 ml, 3次药液混匀, 早中晚3次口服。15 d为1个疗程, 3个疗程无变化者视为无效。治疗期间多饮水, 多运动, 身体条件允许者可做跳跃运动。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结石排除, 症状消失, X射拍片或B超结石阴影消失;好转:症状改善, X线拍片或B超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无效:症状及X线拍片或B超检查结石无变化。
2结果
1个疗程排石31例, 2个疗程排石25例, 3个疗程排石15例。治愈58例, 治愈率76%, 好转13例, 好转率17%, 无效5例, 无效率7%。
3讨论
肾及输尿管结石属中医学“淋证”、“腰痛”、“腹痛”范畴, 是临床常见、多发的疾病。单纯予以西药解痉、止痛、消炎、排石疗效欠佳。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是因下焦湿热蕴结, 致运化失常, 湿热内生、流注下焦、热灼膀胱、尿中杂质聚结为石。治疗采用清热利湿, 通淋排石之法。方中海金沙、金钱草具有清热利湿, 通淋排石之功, 鸡内金能消坚涤石, 正如张锡纯所言:“鸡内金, 鸡之脾胃也, 中有瓷、石、铜、铁, 皆能化之。”石苇、冬葵子、车前仁、瞿麦、扁蓄均有通淋排石之功, 牛膝、王不留行除有利尿通淋作用外, 还有活血通经的功效。诸药合用, 相辅相成, 协同作用, 使下焦蕴结的湿热得以化解, 水液代谢通畅, 尿量增加, 大便次数亦有增加, 用药期间即使结石在输尿管中运动, 也不会出现肾绞痛, 只有憋胀结聚的感觉, 一旦结石排出, 患者即感舒适。本方通过增加尿量, 解除输尿管痉挛, 增强输尿管蠕动能力而起到排石的作用。
在治疗时, 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应用整体观念, 辨证施治, 随证加减, 灵活应用, 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肾输尿管结石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0例,男性287例,女性113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2~72h,ESML前均解痉止痛无明显缓解。左侧183例,右侧21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04例,中段及下段结石196例,合并同侧肾结石82例,对侧肾结石102例,均为单侧绞痛发作。结石大小为0.3cm×0.4cm~0.7cm×1.2cm不等。根据症状、体征及B超结合KUB确诊为输尿管阳性结石。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常规行凝血酶原时间、血、尿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向患者讲明碎石原理及性能,解除病员的紧张恐惧心理。疼痛较重者术前肌注曲马多注射液100mg。上段结石采用仰卧位,中、下段采用俯卧位。工作电压14~16KV,冲击次数1000~2000次。术中每冲击500次X线透视观察调节定位,钙影变浅淡扩大或消失为结石粉碎。治疗后嘱增大饮水量,服用排石冲剂1~2周,常规口服抗生素、解痉松弛剂1周(后期选用α1受体阻滞剂),1周后行KUB或B超复查,了解排石情况及残石部位。以后每隔7d复查,直至结石排尽。
2 结果
400例输尿管结石致绞痛患者经ESWL治疗后,328例在治疗中或治疗后疼痛消失,占82.0%;有58例术后疼痛缓解,占14.5%;14例疼痛未见缓解,占3.5%。1周后KUB及B超复查,一次碎石排尽324例,占81.0%;其余经复碎后排出。
3 讨论
结石致肾绞痛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具有特定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临床上可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病种。绞痛是由于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急促移动或突发嵌顿,导致上尿路急性梗阻,管腔内壁张力增加,这些部位的疼痛感受器受到牵拉后引起的剧烈疼痛,而疼痛刺激引起平滑肌进一步收缩增加急性梗阻[1]。
ESWL问世以来,已经成为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治疗上尿路结石成功率为90.0%~98.0%[2]。近年来由于腔内泌尿外科新技术和ESML技术的不断发展,ESML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碎石均为治疗输尿管结石可接受的治疗选择。腔道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略高于ESWL,但需麻醉、住院又为侵入性治疗,如有输尿管畸形可能改为开放手术,高费用及风险性问题使其目前仍难以取代ESML的地位。ESML不仅具有良好的碎石效果,能起到快速碎石后排除,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性疼痛,而且根据“门控”理论,使用刺激物触发疼痛的方式对轴突进行强刺激后可以产生镇痛作用[1]。
本组400例输尿管结石,一次碎石成功率为81.0%(328/400),治疗后镇痛有效率为96.5%,14例疼痛未缓解病例分析与患者肠道积气过多,治疗中定位欠佳可能相关。我们认为: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由于输尿管的局部炎症和水肿较轻,结石滞留时间短,未形成炎性息肉及包裹,加之结石一般体积较小,早期肾功能正常,ESML治疗操作简单,费用经济,疗效确切可靠,具有碎石和镇痛的双重作用,是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孙西钊,叶章群.肾绞痛诊断和治疗新概念[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5:321~323.
肾输尿管结石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 l例, 男3 1例, 女2 0例, 年龄1 7~6 0岁, 平均3 9岁。KUB+IVU和B超检查显示:左肾结石28例, 右肾结石l4例, 双肾结石9例。其中鹿角状肾结石15例 (最大径3.0~5.2cm) , 多发性结石2 0例, 下盏结石2例, 肾盂结石l 4例。在5 1例肾结石中, 并发积水4 1例, 无积水5例。合并u P J畸形5例。曾行开放手术6例, 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24例。伴有泌尿系感染者16例。伴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贫血等疾病患者6例。
1.2 手术器械
器械为德国WOIFF输尿管硬镜、取石钳、电视摄像系统, 德国Dornier钬激光碎石系统 (15W) , 400~600tm光纤, MMC液压灌注泵, Cook公司生产l8G肾穿刺针, 6F~l8FCook公司筋膜扩张器及配套的Pee1.away鞘, 0.035英寸Boston斑马导丝。
1.3 手术方法
患者通常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先行患侧逆行插入F 5输尿管导管, 再俯卧位, 肾区腹部下垫-4, 枕使腰背成低拱形, 患侧腰凸弯, 使肋间隙增宽, 术中B超或C臂X线定位。穿刺点一般取患侧1 1肋间或12肋下缘腋后线到肩胛下线之间的区域。逆行注水或造影剂使肾积液而利于穿刺成功。用1 8 G肾穿刺针穿刺, 穿刺人肾盏后见有尿液呈线溢出, 向肾内置人斑马导丝, 退出穿刺针, 用筋膜扩张器从6F开始扩张, 以F2递增, 扩张至F16~F 1 8, 留置F16的Pee1.away塑料薄皮鞘, 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F8。输尿管硬镜通过通道进入肾集合系统, 在灌注泵的冲洗下, 使手术视野清楚, 以钬激光击碎大的结石, 利用灌注泵和逆行导管的高压脉冲水流冲洗出碎石, 较大的结石由鳄嘴取石钳夹出。合并uPJ畸形用钬激光切开。术后常规留置F5~F8双J管和F14~16硅胶肾造瘘管。若术中出血明显致视野不清则先将深造瘘管夹闭, 待术后5~7 d再行二期碎石取石术。
2 结果
本组患者5 1例行一期穿刺取石, l例行二期取石, 此1 1例均为术中出血致视野不清, 改为二期手术, 4 7例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早期开展M P C N I术时因术中出血4例术中改开放手术;M P C N L碎石取石术手术时间6 5~1 6 0 m i n, 平均手术时间为82min。本组患者中有3例术中、术后明显出血, 平均血红蛋白下降6%, 估计失血量为200~400mL, 3例患者均未输血。术后复查KUB平片, 结石清除率为82%。本组患者中有l例残留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发热5例。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为6d, 平均住院时间12d。
3 讨论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 解除尿路梗阻, 恢复, 改善肾功能, 最大限度减少对机体创伤是肾结石的治疗原则。对多发及鹿角形结石来说,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取石创伤大, 出血多, 恢复慢, 结石难以取净, 且反复开放手术治疗复发结石极为困难。而单纯ESWL治疗肾复杂性结石, 长径超过2.5 c m的肾结石, 碎石后形成石街的可能性达4 0%, 会危及肾功能, 反复行E S W L也对肾脏功能有损害。传统的经皮肾镜取石 (PCNL) 有一定的侵人性, 手术定位及操作较难, 扩张通道达F26~30, 术中易损伤肾叶间血管或肾盏颈导致大出血, 尤其是积水不明显者, 往往需要二期手术取石。如何使肾结石尤其是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创伤小、疗效高、恢复快, 正是Mini.PCNL所寻求的。1992年国内李逊、吴开俊等学者提出了微创PCNL的方法, 就是改良了经皮肾造瘘的, 方法即经皮。肾穿刺造瘘的工作通道为F14、F 1 6, 用F8/9.8的输尿管硬镜代替肾镜进行碎石取石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克服了开放手术损伤大、痛苦、恢复慢的缺点, 可避免再次手术对粘连组织的分离, 并能减少E S W L的治疗次数和对肾功能的影响。穿刺点选择的原则是考虑被穿中的肾盏能最大限度观察各个。肾盏和尽可能取出其它肾盏的结石, 因此10、11、12肋下腋后线至肩胛线之间的区域均可作为穿刺点;通常是1 1肋下腋后线向患者脊性近乎垂直方向、与地平3 0~6 0°进针, 穿刺中盏最为常用。另外, 在选择穿刺的引导方式上, 早期我们采用单纯B超引导下穿刺, 但对于多发性结石, 常常因穿刺位置不佳, 造成术后部分肾盏残石。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术前在放射科常规行逆行造影检查时, 模拟术中体位, 由输尿管导管注入6 0%的泛影葡胶, 清楚显示集合系统, 明确穿刺部位;在腰肋部穿刺靶点 (结石或肾盂) 体表投影部位置一血管钳尖作参照, 假想血管钳尖与穿刺靶点之间有一连线, 穿刺进针点、体表投影点和穿刺靶点呈三角形, 在体表做好标记保留。术中结合B超, 把握进针要点, 顺利进行穿刺。大大提高了, 肾穿刺的成功率, 减少了术者和患者的射线接受量, 同时有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索微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51例肾结石患者, 统计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36例行一期穿刺取石, l例行二期取石, 47例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4例术中改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2min, 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为6d, 平均住院时间12d。结论MPCNL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肾结石的方法, 具有损伤小、穿刺通道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参考文献
[1]孙西钊.影响冲.波碎石疗效的因索及对策[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 (9) :513~516.
[2]李逊, 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19 (8) :469~470.
肾盂积水与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 篇10
症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疼痛难忍,出汗、坐立不安,表情痛苦,迅速地找到结石并准确定位是能否尽快解除患者疼痛的关键。超声检查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及早发现肾盂是否分离,积水的程度、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输尿管结石梗阻所致,以及结石的大小,梗阻的部位的关系,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超声诊断并临床证实150例输尿管结石及肾盂积水的病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0例均为我院门诊急诊及住院病人,年龄12-68岁。
采用仪器:飞利浦HD11XE
患者适当充盈膀胱,先取俯卧位,检查肾脏是否有积水,测量肾盂积水的程度。如有积水,肾盂输尿管自上而下不间断连续扫查,直至输尿管不能显示或显示梗阻部位,然后取仰卧位,以膀胱为透声窗,耻骨联合上纵、横、斜多切面扫查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壁内段,再找到髂总动脉前方扩张或不扩张的输尿管横切面,旋转探头约60度显示输尿管长轴,并向上或向下连续尽可能显示输尿管,必要时侧卧位扫查。发现结石测量结石的大小。结石大小最大40-50mm,小的1-2mm,所有病例超声检查后有少数病例经X线平片、尿路造影及临床排石证实。
2 结果
在1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单侧128例,双侧22例,上段结石35例,中段结石25例,下段结石90例。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好发于三个狭窄部位:肾盂输尿管连接为第一狭窄,直径仅2mm;输尿管跨越髂动脉处为第二狭窄,直径约4mm;输尿管膀胱连接部为第三狭窄,直径约1-2mm,为最狭窄部位,也是结石最易滞留的部位。输尿管结石一般均由肾结石向下移动进入输尿管而成为输尿管结石。结石在短期内经输尿管排出,或长期嵌顿在输尿管某段从而直接影响肾盂的分离程度,典型的输尿管结石声像圖表现为:在结石梗阻的部位以上输尿管扩张,其内可见强光团伴声影,结石与管壁分界清,上下可见扩张的输尿管管状液暗区,结石嵌顿于其中,肾盂积水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肾窦分离呈带状液性暗区,前后径小于20mm;中度:肾盂、肾盏明显扩张液性暗区呈“烟头征”;重度: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肾皮质变薄,肾内均匀液性暗区呈“洞仓碟征”或巨大囊肿改变。本组资料表明,输尿管下段结石率明显高于输尿管上、中段石。轻度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重度积水,中小型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重度大型结石。主要是输尿管下段较上段狭窄,结石易好发于下段,而中、小型结石较易移动。结石在下段过程中,可引起输尿管痉挛,诱发肾绞痛,临床表现可出现急性腰腹痛,尿频尿急、恶心呕吐、血尿等,病情较短,大型结石可造成输尿管上段梗阻,主要是由于结石过大,在经过第一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时即可引起梗阻,可造成轻、中、重度肾盂积水,如为轻度积水,一般病程短,中、重度积水则表明为病程相对较长,小部分小型结石也可引起输尿管上段梗阻,造成肾盂轻度积水,是因为结石在输尿管内短暂停留所致。少许中小型结石还可滞留在输尿管中段第二狭窄处造成轻度肾盂积水或无肾盂积水表现。
重度肾盂积水均大于10mm以上,输尿管结石或多发结石堆积引起,多见于输尿管上段、中段。引起中度肾盂积水的输尿管结石多数为大、中型结石,可以发生在输尿管各段无明显差异。中段结石或是无明显肾盂积水的输尿管结石是诊断的难度,需认真仔细检查,重点是扫查结石易停留或嵌顿的三个狭窄处,并适当充盈以得于较小结石的检查,防止小结石漏诊。
肾输尿管结石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 0 1例急性输尿管结石病例均因肾区胀痛、剧烈绞痛、伴或不伴有会阴部放射性疼痛就诊。超声显示输尿管结石伴有肾包膜下积液31例, 男17例, 女14例, 年龄19.68岁, 平均35岁, 检查时间距发病时间均<5 h, 以上病例经患者自行排出结石或ESWL碎石术后排除结石证实。54例慢性输尿管结石病例药物治疗1周后复查, 超声显示输尿管结石, 未发现肾包膜下积液, 以上病例均经E S W L碎石术后排除结石或手术后取出结石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HDll、ATL35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 M H z。患者仰卧位、左右侧卧位、俯卧位, 对肾脏行冠状、纵、横等多个切面扫查, 对输尿管行纵切面扫查。必要时, 待患者膀胱充盈后扫查输尿管中下段, 观察肾包膜下积液、输尿管结石部位及大小等情况。
2 结果
本组肾包膜下积液均发生于输尿管急性梗阻时, 超声显示为肾包膜下可见月牙形、梭状、带状无回声区, 积液暗区以肾包膜至肾实质的最大切线距离估算, 为0.3~1.5cm, 肾包膜下积液在液性暗区与肾周脂肪间可见一条淡淡的包膜线。72h后复查未见肾包膜下积液, 慢性输尿管结石病例均未发现肾包膜下积液。
3 讨论
肾包膜下积液是急性上尿路梗阻时肾脏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急性输尿管梗阻时, 肾盂内压力增高, 起病10min, 肾盂内压可达到2~6.5kPa (20.4~66.4cmH2O) , 20~60min达到最高4.1~9.3kPa (42~95cm H2O) , 此时肾盂产生强烈收缩。同时输尿管内压力由于输尿管容积增大, 管半径增大, 管壁变薄, 根据Laplace公式可知管内压力降低, 导致尿液排出障碍, 致使输尿管梗阻的近心端静水压增高, 几分钟内压力可升高至6.7~9.3kPa (68~95cmH2O) 。当肾盂内压力升高达到滤过压时, 肾盂穹隆部即最薄弱的部位发生裂隙, 尿液由此进入肾间质或外渗[1]。肾包膜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少量弹性纤维组成的一层薄而韧的膜, 与肾实质连接疏松易于剥离[2]。随着积液量的增多 (积液的形状由最初的带状演变为三角形、梭形) , 肾盂内压力逐渐降低, 肾盂的静脉、淋巴回流增加, 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加。起病1.5~18h后, 前列腺素及血栓素分泌的增加使肾血流量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急性输尿管结石经治疗后输尿管痉挛缓解, 使肾盂内压力逐渐下降, 外渗至肾包膜下的积液也逐渐回渗吸收[3]。因此, 肾包膜下积液多发生于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时, 在慢性输尿管结石中很少发现肾包膜下积液。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动态地观察肾包膜下积液情况。
参考文献
[1]马腾骧.现代泌尿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830.
[2]彭裕文.局部解剖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