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精选8篇)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篇1
目前, 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主要有微创手术及开放手术, 微创手术包括输尿管软镜 (FU)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RLU)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URL) 、经皮肾镜取石术 (m PCNL) 等, 由于FU、RLU对技术及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 现全国二甲以上医院普遍开展m PCNL ;开放手术恢复慢、损伤大, 逐渐被减少应用[1]。作者选取本院60 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 分别采用斜仰卧- 截石位和传统俯卧位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30例。A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16~69岁, 平均年龄 (43.7±9.4) 岁, 病程8~13周, 平均病程 (6.54±4.6) 周。B组:男14例, 女16例, 年龄17~70岁, 平均年龄 (44.2±9.1) 岁, 病程9~14周, 平均病程 (6.9±4.9) 周。所有病例均符合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相关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B组患者采用传统俯卧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A组患者采用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连续硬外膜麻醉, 使患者整体成斜向截石位。进行URSL将结石击碎成若干较大碎石块, 待碎石块或结石移达接近肾盂水平后, 留置F5输尿管导管;B超引导12肋下线和肩胛下角线范围内穿刺肾盏或肾盂, 穿刺成功后, 拔出针芯, 置入斑马导丝, 用筋膜扩张器由F8依次扩张到F 16或F24, 留置工作鞘, 再沿工作鞘置入输尿管镜或肾镜观察, 在钬激光直视下击碎结石, 将残石用水冲洗出体外或钳出, 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术后3 d进行复查KUB, 了解是否需辅助治疗, 5~7 d拔出肾造瘘管, 4周左右拔出双J管。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腹腔脏器损伤、胸膜损伤、结肠损伤、发热) 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比较A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 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对比, 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A组发生术后发热4例 (13.3%) , 无腹腔脏器损伤、胸膜损伤、结肠损伤等症状发生, 总发生率为13.3% ;B组发生术后发热10 例 (33.3%) , 腹腔脏器损伤2 例 (6.7%) , 胸膜损伤4 例 (13.3%) , 结肠损伤3 例 (10.0%) , 总发生率63.3%;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常伴有息肉形成、输尿管扭曲、炎性增生等现象使输尿管镜难以碎石成功;或因输尿管梗阻以上扩张积水, 导致较大结石逆行致肾内需行体外震波碎石、结石再次跌落引起输尿管梗阻需多次行输尿管镜碎石术, 结石封堵器的应用虽然可以有效的防止部分结石逆行回肾内, 但对于狭窄的输尿管在留置封堵器后再次进镜则困难, 严重时有输尿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结石近端积水明显则难以封堵成功[3]。传统俯卧位进行的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行输尿管插管时取截石位, 行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时需取俯卧位, 但结石下移或顺行安置双J管困难时需重新取截石位和铺消毒无菌巾, 增加手术时间且耗材;斜仰卧- 截石位术中患者手术时间短, 体位舒适, 利于麻醉监护, 便于术中碎石取石[4]。
本研究显示, A组结石清除率为96.7%、住院时间为 (5.1±3.4) d、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 B组结石清除率为66.7%、住院时间为 (8.4±5.2) d、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3% ;A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 术后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 说明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A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结石清除率较高的可能原因:斜仰卧- 截石位有利于彻底暴露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便于医师操作, 改善预后。而传统俯卧位结石暴露较差, 不利于结石清除及后期康复。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体温升高等症状, 这可能与手术轻微损伤相关, 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
综上所述, 斜仰卧- 截石位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率高, 疗效确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利于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守章.坦索罗辛对4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临床研究.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8) :56-57.
[2]贺宇峰.经输尿管镜取石术在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9) :20-21.
[3]吕文伟, 霍庆祥, 孙建涛, 等.经皮肾镜碎石联合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6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并狭窄.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4) :100-101.
[4]韩兴涛, 魏鹏涛, 张寒, 等.不同能量的钬激光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1) :30-32.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篇2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取石;嵌顿性
【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073-01
输尿管结石是发病率较高的泌尿外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研究显示输尿管结石发病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同时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3倍[1]。为对经皮肾镜取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4.36±3.05)岁,输尿管结石部位:左侧43例,右侧47例;结石大小:0.9cm×1.4cm~1.7cm×2.8cm;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5.02±4.01)岁,输尿管结石部位:左侧21例,右侧19例;结石大小:1.0×1.3cm~1.7cm×2.7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输尿管碎石术治疗,局部麻醉,直视状态将奥林巴斯 Olympus URF-P输尿管镜插入患侧输尿管,采用钳夹或气压弹道碎石,对于较大石块,可在治疗时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肾镜(德国Richard Wolf GmbH)取石术治疗,局麻,将F4-F6输尿道管插入患侧输尿管,仰卧体位,穿刺在B超引导下进行,直至肾中盏,筋膜扩张器对穿刺道扩张,将肾镜置入,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结石,负压对结石清除,采用钳夹将碎石取出或者冲洗灌注取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辅助体外碎石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与体外辅助碎石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出血、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感染、1例出血、1例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受到继发感染、结石慢性压迫、异物免疫反应等影响,常导致嵌顿部位及其附近输尿管壁出现狭窄及息肉等病理损害,导致结石处理难度明显增加,体外碎石后,碎石难以彻底排尽,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结石复发、尿道感染等现象[2]。 输尿管内碎石具有创伤小、患者无需住院等优点,故在临床中应用较多,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输尿管内嵌顿的结石体积多比较大,碎石后通常难以顺利排出,故而此方法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治疗,手术在肾盂内进行,具有较大操作空间,通过预先留置的尿管,有效预防了结石进入输尿管远端,同时术中能够逆行冲洗,结石清除率明显提高[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本次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经皮肾镜取石造成输尿管损伤的风险较低,且术中结石漂移几率较低,这对于取石的彻底性及连续性十分重要,结石清除率相对较高。同时这一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即经皮肾镜取石的医疗费用相对较贵,相信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下这一问题可得到逐步改善。
综上所述,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对患者机体损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炯,朗根强,章益峰,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5-66.
[2]薛杰,程帆,余伟民,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7(6):823-836.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篇3
关键词: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输尿管结石
上段尿路结石为临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一种, 患者多见疼痛、尿血, 其症状程度与患者结石大小、位置、有无活动及梗阻, 或是感染与损伤等情况息息相关。此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 但由于近年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变化, 患病率亦随之不断提升[1]。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方式诸多, 不过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仍是较为棘手的。本实验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 观察组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 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29例, 女性患者11例;年龄28~53岁, 平均年龄为 (35.79±5.81) 岁;病程5~24个月, 平均病程为 (14.08±8.11) 个月;结石大小1~3cm, 平均结石大小为 (1.42±0.23) cm;单侧发病患者36例, 双侧发病患者4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31例, 女性患者9例;年龄27~59岁, 平均年龄为 (35.64±5.72) 岁;病程6~27个月, 平均病程为 (14.13±8.09) 个月;结石大小1~3.4cm, 平均结石大小为 (1.47±0.25) cm;单侧发病患者33例, 双侧发病患者7例;排除合并其他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 为患者施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2]。待麻醉起效后将F6导管置入患者输尿管结石位置, 等到导管置入完成后再让患者俯卧, 用软枕垫高患者腰部;根据患者结石情况确定穿刺点, 由B超引导展开肾中盏穿刺, 置入斑马导丝后便推送F16Peelaway管, 构建相应的碎石通道;采用EMS气压弹道碎石机将结石碎开, 用吸引系统吸出碎石;待各项手术操作完成后, 为患者插入双J管, 同时留置造瘘管, 待5d后将其拔出, 30d后为患者拔出双J管[3]。
观察组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以X线扫描患者以确定结石位置, 再为患者留置尿管[4]。给予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 患者要保持健侧卧位, 以软枕将患者腰部垫高, 再进行彻底消毒, 铺无菌洞巾;选择腋后线第12肋切口, 切口长度不可大于2cm, 以血管钳将间隙彻底分离, 再慢慢推开脂肪及腹膜, 置自制水囊后, 为患者注射500m L水, 将间隙进一步扩充, 等到放水后取掉水囊;之后再于腋中线位置的骼棘、腋前线肋弓下切口, 骼棘切口要控制于0.5~1cm, 同时腋前线肋弓下切口亦应控制于0.5~1cm;于3个切口处均放置10、10、5mm的Trocar;之后为患者仔细缝合伤口, 以二氧化碳作气腹, 压力要控制于12~14mm Hg;于腋中线的Trocar插进腹腔镜, 其他2个Trocar均置操作钳;于患者结石位置打开筋膜, 分离结石周围组织, 上部采用电凝钩切开;待取石顺利完成之后为患者置双J管, 采用可吸收线缝合伤口, 再留置引流管, 待到30d后将其拔出[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1次性净石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表示患者术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有效表示患者术后各项临床症状均稍有改善;无效表示患者术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t检验, 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 3例患者出现发热情况, 1例患者出现皮下水肿情况, 经积极治疗后均已痊愈, 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 。对照组40例患者中, 7例患者出现大出血, 4例患者出现发热情况, 2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 经积极处理后均已痊愈, 并发症发生率为 (32.5%)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见表2。
3.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属泌尿系统常见结石的一种, 绝大多数患者都伴随腰部疼痛、血尿、尿路感染等情况, 加上患者会出现诸多并发症, 比如肾积水或输尿管梗阻等问题,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6]。
经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此方式属微创手术方法的一种, 医生可根据腹腔镜的指导展开手术, 手术视野非常清晰, 能够1次性取出完整结石, 患者无需再次手术取石[7]。此种手术方式取石成功率高, 对患者损伤小, 术中失血量少, 恢复时间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可广泛用来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8]。本实验数据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 并发症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董永超, 王养民, 王生柱, 等.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03例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5, 30 (4) :344-346
[2]欧平, 邓晓洪, 郑军, 等.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14) :2235-2237.
[3]桑士仿, 葛庆生.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 2014, 35 (7) :922-924.
[4]蒋毓柏.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6) :18-20.
[5]曾传兴, 史南.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16) :1755-1756.
[6]魏森鑫, 孟庆军, 王继征, 等.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不缝合输尿管的临床价值[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3, 28 (6) :430-433.
[7]周建华, 高新, 湛海伦, 等.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体会 (附106例报告) [J].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 (8) :578-580.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诊断标准:结石位于腰4横突以上且符合以下之一者: (1) 在输尿管内停留>8周, 最大直径>1cm。 (2) 结石以下输尿管扭曲或狭窄。 (3) 结石或以下部位输尿管息肉形成。 (4) ESWL或输尿管镜碎石失败者。 (5) 集合系统分离>2cm。本组126例, 男68例, 女58例,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44岁。左侧60例, 右侧68例。其中98例行1~5次ESWL治疗。病程8周~10年。均伴有集合系统分离, 其中大于4.0cm 46例, 4.0~2.0cm 80例。KUB测量结石大小, 纵经1~5cm, 横经0.5~2.5cm。
1.2 治疗方法
取截石位, 输尿管硬镜经尿道到膀胱, 直视下向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F5或F6输尿管导管外接生理盐水压力套装制造人工肾积水。然后改俯卧位, 腹部垫高, B超引导下选择中上后盏穿刺, 穿刺成功后置入肾导丝, 退出穿刺针, 用尖刀切开穿刺处皮肤及其下筋膜, 筋膜扩张器扩张至F16, 留置外鞘, 置入输尿管镜, 观察通道位置良好后更换套叠式金属扩张器扩至F22, 留置F24金属鞘, 如肾镜能接触结石应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 如位置较深肾镜接触不到结石则用金属鞘抵住移行部, 更换输尿管镜, 应用气压弹道碎石, 部分结石随水冲出或取石钳夹出。
2 结果
本组125例患者, 其中1例因通道丢失二次穿刺失败改开放手术外其余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120min, 平均45min。平均出血量80ml。其中120例Ⅰ期取尽结石, 5例部分结石坠入输尿管, 2例术中发现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排出。3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排出。2例移行部穿孔、2例集合系统撕裂均经保留输尿管支架管治愈。迟发性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 未输血。
3 讨论
对于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ESWL、输尿管镜碎石 (RUL) 、经皮肾镜碎石 (PCNL) 、腹腔镜手术取石、开放手术取石等。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首选ESWL治疗, 但成功率仅为93%, 复杂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仅在35%~56.6%左右[1,2]。腹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案, 仅适用于其他微创手术失败或需要处理邻近器官病变时[3]。对于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争议较多, 主要是成功率低、残石率高且易导致输尿管损伤[4]。黄锦坤等[1]认为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相对于输尿管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碎石 (PNL) 具有更高的效率, 可作为首先方法。PNL传统的大通道因出血和副损伤的风险高基本弃用。对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SPCNL) 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MPCNL) 的清石效果、综合疗效以及安全性存在争议。陈宏宇等[5]认为MPCNL具有清除率高、微创、出血少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更多的研究显示术中出血与穿刺口径关系不大, 与穿刺的准确性和镜身的摆动关系密切[6]。国外的动物实验表明肾造口对肾脏的损害很小, 与肾造口的口径无关[7]。本组标准通道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未出现栓塞及输血病例也支持这一观点。
MPCNL视野小, 碎石后需要加压冲水取出结石碎片, 且不能取出较大结石碎片, 降低了清石效率。SPCNL联合EMS4代碎石清石系统可以同时应用超声和气压弹道碎石, 提高了碎石效率和净石率, 缩短了手术时间。碎石过程中肾内压较低, 减少了液体外渗, 术后发烧及感染扩散的几率较低。但它的缺点是肾镜较粗, 不宜进入较细的输尿管并易造成肾盏和移行部的损伤。本组病例集合了二者优点, 遇到肾镜不能直视结石时更换输尿管镜, 同样在保持肾内低压的情况下用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并清除, 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组集合系统撕裂2例, 移行部穿孔2例均发生在开展初期, 在穿刺位置不理想、出血较多、视野不清的情况下碎石发生的。逐步掌握杨波等2步法建立标准通道[8]及领会宁浅勿深的原则后未再出现。本组5例出现结石移位, 也发生在开展初期, 是输尿管导管摆放不到位且碎石次序不合理所致。笔者的经验是尽量摆粗的输尿管导管, 一定要达到结石的位置, 术中压力套装持续给水。如术中顺行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困难及时改截石位, 行输尿管探查术, 必要时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碎石的次序是先四周再中央, 边碎边取, 最后再碎肾脏远端结石。
总之, 标准通道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 集合了标准通道肾镜碎石及输尿管镜碎石的优点, 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应用EMS4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标准通道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126例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获得成功。Ⅰ期净石率95%, 迟发性出血2例, 集合系统撕裂2例, 移行部穿孔2例。结论:标准通道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净石率, 降低术后发热率, 不增加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输尿管镜
参考文献
[1]黄锦坤, 李逊, 吴开俊, 等.3种不同术式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6, 6 (2) :103-105.
[2]符红霞, 李浩勇, 吴卫红, 等.B超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体会[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 (7) :780-782.
[3]那彦群, 叶章群, 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74.
[4]王晓峰, 杨波.上尿路结石治疗的现状和未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 (4) :369-373.
[5]陈宏宇, 韩毅, 孔垂泽.微通道和标准通道在经皮肾取石术中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5 (1) :58-61.
[6]张林林, 吴卫真, 朱李兵.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对比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 2011, 19 (2) :121.
[7]Traxer O, Smith TG, Pearle MS.Renal parenchymal injury after standard and mini percutaneous nephrostolithotomy[J].Journal of Urology, 2001, (5) :1693-1695.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是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20例,年龄22~36岁,平均26.5岁,B超检查肾盂结石6例,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6例,结石大小0.5~1.2cm,B超显示肾积水13例,输尿管扩张10例。患者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0~++,患者肾区绞痛并向腰背部放射,合并尿频、尿急、尿痛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区扣痛,发热3例。全部患者症状反复发作,经黄体酮、抗感染、补液增加尿量等保守治疗无效。
1.2 方法
采用德国WOLF硬性输尿管肾镜、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机、美国Power Suite60W狄激光碎石机。患者气管插管下全麻,先取截石位,患侧输尿管留置4F输尿管导管,导尿。再取侧卧位,选11肋间和12肋下缘与腋后线到肩胛下线之间的区域穿刺,采用B超定位。穿刺成功后沿针孔插入斑马导丝,B超术中确认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筋膜扩张器沿导丝将针道扩张至16F或18F,输尿管肾镜直视下进入肾盏、肾盂及输尿管,找到结石,插入直径0.8~1.0mm碎石机探杆,启动气压碎石或采用狄激光碎石。结石粉碎后较大石块可用取石钳取出,较小石屑待其自行排出。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1~4周,术后2周B超复查结石排出情况。术中、术后监测胎儿状况。
2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碎石成功,手术时间20~60min。术后住院6~8d,平均7d。术后20例患者疼痛消失,2例患者出现活动后肉眼血尿,拔除双J管后消失,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流产、胎儿异常,顺利分娩后母婴健康。随访半年后母婴无异常,见表1。
3 讨论
妊娠合并尿路结石较少见,发病率<0.1%,其中,妊娠中、晚期合并泌尿系结石较妊娠早期者多见。妊娠合并结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膀胱刺激征、肉眼血尿、和发热等,与非妊娠期症状相似,且多以肾绞痛就诊。鉴于X线对胎儿的致畸等影响,妊娠合并结石患者禁用X线、CT检查。B超对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且对胎儿无损害,可反复应用,可作为首选方法,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仅74%和67%[1]。妊娠合并结石首选保守治疗,应根据结石的大小、梗阻的部位、是否存在着感染、有无肾实质损害以及临床症状来确定治疗方法。原则上对于结石较小、没有引起严重肾功能损害者,采用综合排石治疗,包括多饮水、适当增加活动量、输液利尿、解痉、止痛、和抗感染等措施促进排石[2,3]。但是约30%的患者因保守治疗失败或结石梗阻而并发严重感染、急性肾衰竭而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妊娠合并结石不宜进行ESWL、PNL与URS治疗。但亦有报道对妊娠合并结石患者进行手术,包括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置入双J管或输尿管支架、脓肾切除术、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但是,如果术中出现并发症则极难处理,一般不提倡创伤较大的治疗方法。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或激狄光碎石治疗妊娠合并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患者住院时间短[4]。外科手术以及保守治疗,但是保守治疗的有效率相对较低,并且患者症状得不到控制,病情迁延后可出现严重后果,手术治疗的创伤又比较大,不适合妊娠期妇女。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及广泛应用,气压弹道碎石及狄激光碎石得到广泛应用,其创伤小,精确度高,对胎儿无不良影响[5,6]。本组20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胎儿异常。
根据笔者行微创治疗妊娠合并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的经验,体会如下:(1)围手术期护理应系统科学有效,保证患者有良好的手术状态。术前术后注意解痉止痛,防止流产。(2)术中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应该掌握缓解疼痛解除梗阻这以原则,不强求完全清除结石的手术效果,基本可以防止母婴并发症的发生。(3)妊娠6~10周时,孕妇肾盂输尿管出现自然扩张,易于进境,下段碎石成功率高,这是一个优势。(4)术后放置双J管,一般2~4周后拔除,但妊娠晚期患者不急于拔除,应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或狄激光碎石治疗妊娠合并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Evans HJ,WolIin TA.The management of U rinary calcuf iinpre-gnancy[J].Curr Opin Urol,2001,11(4):379-384.
[2]叶章群.泌尿系结石研究现况与展望[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3):261-262.
[3]郝川,李宇卓,赵振理,等.妊娠合并症状性上尿路结石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03-805.
[4]Maikranz P,Lindheimer M,Coe F.Nephrolithiasis in pregnancy[J].Baillieres Clin Obstet Cynaccol,1994,8(4):375-386.
[5]Wollin TA,Teichman JM,Rogenes VJ,et al.Holmiun:YAG lithotripsyin children[J].J Urol,1999,162(5):1717-1720.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治疗的21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05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67例, 女性患者38例, 年龄28~68岁, 平均年龄 (47.24±6.15) 岁, 结石长径为1.0~1.9cm, 平均长径为 (1.27±0.15) cm;对照组男性患者70例, 女性患者35例, 年龄23~69岁, 平均年龄 (46.18±6.22) 岁, 结石长径为1.1~1.8cm, 平均长径为 (1.32±0.16) 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方案进行治疗, 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 用8/9.8F输尿管硬镜, 在4F输尿管支架管的引导下通过输尿管镜逆行进入输尿管, 用同样的气压弹道碎石方法将结石粉碎, 小碎石块直接冲洗出体外, 大块的碎块则用取石钳夹出。
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方案进行治疗, 手术患者先在患侧输尿管处插入输尿管的导管, 改为俯卧位, 经超声引导自患者腋后线第11肋或者第12肋位置进行中盏穿刺, 将通道扩张至F14-16, 并在直视下找寻输尿管的开口, 将结石击碎后用钳夹或者冲洗的方法将结石冲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结石的清除率及I期的手术成功率 (手术后经过X线平片显示碎石的最大的直径<4mm, 成功率为成功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I期手术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105例:结石清除105 (100.00%) , 结石未清除0 (0.00%) , 结石清除率100.00%, I期手术成功101 (96.19%) , I期手术未成功4 (3.81%) , I期手术成功率96.19%。对照组105例:结石清除86 (81.90%) , 结石未清除19 (18.10%) 结石清除率81.90%, I期手术成功85 (80.95%) , I期手术未成功20 (19.05%) , I期手术成功率80.95%。与对照组比较, χ2=18.7490、10.5847, P=0.0000、0.0011<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t=9.2834、15.0758, P=0.0000、0.000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主要是由于肾脏结石掉落或者体外碎石以后残石卡住输尿管所致, 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才会被发现, 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输尿管镜取石, 一般适用在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 可以有效清除结石区的息肉, 利用钛激光处理输尿管发生扭曲的嵌顿性的结石或者肾下盏的结石, 具有治疗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2]。目前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在临床上逐渐使用, 其主要适用于以下一些情况:首先, 结石直径较大临床上合并肾积水或者预计行输尿管镜碎石较为困难的患者;其次, 经过输尿管镜取石失败的患者又不愿意进行开放手术治疗的, 或者男性患者有前列腺增生寻找输尿管的开口困难的;第三, 患者同时伴有肾结石的需要同时进行处理可选择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的[3]。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和I期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费用较高, 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的方法, 按照客观条件选择最适宜患者治疗的方法。
综上所述,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结石效果好, 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对延长,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及需求选择手术的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1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逆行输尿管镜碎石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和I期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费用较高, 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结石效果好, 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对延长,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及需求选择手术的方式。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输尿管上段结石
参考文献
[1]李逊, 曾国华, 吴开俊, 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1, 18 (9) :516-518.
[2]冯海航, 黄小佳, 许详.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 :137-138.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肾结石并输尿管上段结石121例, 其中男73例, 女48例, 年龄19~59 (38.5±4.2) 岁。均为多发结石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 其中右侧肾结石并输尿管上段结石52例, 左肾结石并输尿管上段结石57例, 双肾结石并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结石最大径0.6~1.6cm。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70例, 2组年龄、性别、结石部位、结石大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X线平片检查, 部分接受静脉肾盂造影或输尿管逆行造影。B超定位结石, 对照组采用LL治疗, 取膀胱截石位, 将输尿管镜经尿道置入膀胱, 探查输尿管口, 逆行放置导丝后进镜找到结石, 用美国Coherent公司生产的碎石机开始碎石, 功率10~30W, 术毕留置双J管, 2~6周后撤管。观察组用ESWL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国产HB-ESWL-VG型碎石机治疗, 电压5~8.5k V, 冲击次数1000~2500次, 先碎距离输尿管出口处最近的结石, 每次治疗直至X线显示结石密度、形态改变, 术毕常规抗炎、抗感染、解痉、止血, ESWL不超过3次, 每次治疗的时间间隔不少于7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3个月评价疗效, 治愈:B超复查结石情况, 结石排净、临床症状消失、无肾积水, 有效:结石主体部分排出但有残留小结石者,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并发症
术后密切观察并记录发热、血尿、肾绞痛、膀胱刺激征、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高于对照组的8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低于对照组的6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是常见的疾病,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往病史, 结合B超、输尿管逆行造影等检查手段, 判断结石所在的位置、结石大小及输尿管梗阻情况, 术前评估病情是治疗成功的前提。临床应该选择何种结石治疗手段仍然存在争议, 结石X线特征有助于分析结石成分[2]。钬激光是一种脉冲式固体激光, 输尿管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用于泌尿系统结石具有一定效果, 由于水对激光能量吸收后大大减少了碎石操作时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产生切割和消融作用较温和。有报道指出, 输尿管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进镜失败、结石移位[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疗效受到结石成分、大小、碎石能量等因素的影响, 结石密度越高其脆性就越低, ES-WL治疗时冲击的次数就要相应增加[4]。
ESWL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尤其适合, 但输尿管中段、下段结石的疗效欠佳, 结石所处位置周围无腔隙, 难以粉碎结石, 而且结石所在位置靠近骨盆、腰椎, 治疗前定位困难, 加上肉芽组织包裹或粘连等因素, 使结石难以排出。输尿管上段结石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较弱, 不需麻醉即可治疗, 非侵入性操作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ES-WL治疗肾结石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显著, 且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属于较安全术式。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总之, 术前详细检查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全身情况, 将简单有效、最小创伤的治疗方法列为首选方法, 才能取得最大疗效同时避免并发症。
摘要: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 治疗肾结石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 121例肾结石并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70例, 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LL) 治疗, 观察组采用ESWL治疗, 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7%高于对照组的82.35%, 并发症发生率为24.29%低于对照组的62.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ESWL治疗肾结石并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 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
参考文献
[1]高健刚, 夏溟.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6, 27 (6) :429-431.
[2] 许长宝, 郝斌, 王友志, 等.X线下肾结石成分判断及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效预测[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2, 33 (1) :13-15.
[3] 郭小林, 宋晓东, 陈志强, 等.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 (1) :23-25.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篇8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5例, 术前均经B型超声、尿路X线平片 (KUB) 、静脉肾盂造影 (IVP) 等检查确诊, 男19例, 女6例, 年龄21~62岁, 中位年龄39.3岁。病程1~5年。患者均为单则输尿管上段结石, 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手术输尿管上段取结石。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 1次取净结石, 术中无1例更换手术方式。
3护理
3.1 术前卫生宣教
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项新技术, 患者对此新方法缺乏认识, 担心手术效果, 对手术是否成功存在疑虑, 易产生焦虑不安心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式, 让患者了解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1], 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方式, 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 以消除患者顾虑, 减轻心理负担, 使其主动配合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接受手术治疗。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病情观察与评估:
重点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和输液治疗通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视病情实施个体化护理。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是在二氧化碳气腹下进行, 潜在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及皮下气肿可能, 因此, 术后应该予以低流量吸氧1d, 氧流量3L/min, 以改善血氧饱和度, 提高氧分压, 促进腹腔CO2排出[2]。本组患者经过仔细观察病情, 积极治疗和认真护理, 未发生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患者。另外, 需要严密观察创口敷料有无渗血, 每2小时测量1次生命体征, 并仔细观察导尿管和后腹腔橡皮引流管引流液的量、颜色, 并做好记录。定时挤捏引流管, 防止小血块堵塞,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2.2 疼痛的护理:
由于手术时输尿管内“J”管刺激腹膜、穿刺孔、留置导尿管的不适等原因可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本组患者术后嘱其调整体位, 指导患者放松身心, 分散对患者疼痛的注意力, 消除恐惧心理;对持续疼痛的患者必要时用镇痛剂。经过上述处理后, 本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3.2.3 预防感染与生活护理:
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 妥善固定, 引流袋位置不可高于耻骨联合水平, 防止引流不畅或逆行感染。指导患者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置管期间尿道口用碘伏棉球擦洗, 每天2次, 每天更换引流管袋。正确执行医嘱应用抗生素。嘱患者多饮水每天≥2500ml, 有利于稀释尿液, 控制感染的发生率和预防结石复发。建议以白天饮水为主, 睡前饮水500ml, 餐间就餐时和夜间排尿时各饮水200~250ml。饮食以清淡、刺激性小、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 根据结石性质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 以预防术后结石的复发。嘱患者术后6h取半卧位, 次日下床活动, 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防止便秘发生。适当的活动能增加肺活量, 防止肺部感染。减少腹胀的发生及防止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
3.2.4 出院指导:
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 一般在术后1~3个月拔除, 指导患者术后按医嘱来院拔除双“J”管, 留管期间避免过度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多喝温开水和合理饮食[3], 日常生活中减少摄入易形成结石的食物, 如豆制品、黑枣和柿子等食物, 以防止诱发出血及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复发。加强适当的户外活动有于身体的健康。
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切实可靠的方法, 做好健康教育,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 给予良好的生活护理和出院指导,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输尿管上段结石,护理
参考文献
[1]叶章群, 张旭, 陈忠, 等.腹腔镜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 16 (3) :99-100.
[2]刘泽芬, 王美琼.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1998, 13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