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复杂性结石(精选10篇)
肾复杂性结石 篇1
摘要:目的探讨低温阻断肾劝脉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术中预先分离出肾动脉,快速静脉滴注肌苷2.0g,肾周置4℃冰屑盐水,阻断肾动脉,切开肾实质及肾工、肾盏,直视下取出结石.结果本组2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平均失血量为100ml,肾实质切口3-5cm,一次取净结石为96.2%,22例获得6个月~3年随访,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经B超、KUB检查结石复发2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愈.结论低温阻断肾动脉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安全、取净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肾功能保护好等优点.
关键词:肾结石,低温,肾实质切开术,肾功能
我院自2005年3月~2008年2月采用低温阻断肾动脉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科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8~67(平均41)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1.5年).临床表现主要为患侧腰部胀痛,无明显肾绞痛病史及排石史。反复发热伴泌尿系感染症状7例。术前尿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及脓细胞16例,血尿4例。术前、术后尿培养阳性14例,细菌多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链球菌及粪链球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得以控制。术前均经X线或CT检查证实为肾内型肾鹿角状结石,其中单纯鹿角状结石16例,肾鹿角状结石伴肾盏内多发中小结石8例。KUB+IVU结石为鹿角形、直径3.5~5.5cm,B超示肾实质无明显萎缩,肾图示患肾呈梗阻型改变。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健侧侧卧位,经第12肋斜切口,切除部分第12肋骨以利显露。游离肾脏及肾盂,分离肾盂外间隙。沿腰大肌分离暴露肾动脉、静脉,肾动脉分离出前支、后支,向后支注入稀释美蓝溶液,显示出无血管区。快速静脉滴注肌苷2.0g+5%G.S100mL,肾周置4℃冰屑盐水,无损伤血管钳阻断肾动脉。在美兰液显色边缘处弧形切开肾实质,用肾盂拉钩拉开肾实质、肾盂、肾盏直达结石,在直视下缓慢旋转结石并小心取出.必要时可先将结石分支钳断.常规留置F7双J管,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肾盂切口,1~0肠线褥式全层缝合肾实质切口。解除肾动脉阻断,快速静推速尿80mg。
2 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平均失血量为100ml,肾实质切口3~5cm,术中均未输血。术后血尿3~5d转清。术后9~14d出院。术后3周复查B超示2例于肾上盏残留1枚0.6cm结石,一次取净结石率为96.2%,残石行ESWL后排出。术后6周拔除双J管。术后3个月复查肾图示肾功能基本正常。随访6月~3年,无一例肾萎缩。
3 讨论
3.1 温度与肾脏缺血肾功能影响的关系
随着ESWL、PCNL等治疗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大多数肾结石患者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但对一些复杂性肾结石,以及在一些基层医院,仍以开放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肾脏血运丰富,对热缺血非常敏感,常温下缺血20min,肾功能减退40%~50%,需6~7d恢复;缺血30min,肾功能减退约60%~70%,需8~9d才能恢复。缺血>60min,肾功能减退70%~80%,需10~11d才能恢复;缺血>120min,则肾功能完全丧失,以后仅能部分恢复,甚至不能恢复。肾血管阻断同时表面降温15~20min,则在3h内对肾功能无明显损害[1]。
3.2 肌酐和速尿的应用
肌酐从血循环进入肾组织,经磷酸分解成次黄嘌呤和1-磷酸核糖,进而转化为IMP、AMP和ADP,并在肾组织内保持一定浓度,待血流恢复后迅速转化为ATP,这对缺血后肾脏的渗透压调节和肾小管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速尿可减少肾内血管阻力,降低细胞水肿,促进利尿[2]。
3.3 术中处理
(1)肾后段动脉为起自肾动脉的独立分支,肾后唇是肾后段动脉的终生支供血区,用美兰显示出无血管区,切开肾实质时不会损伤肾后段及基段动脉,对肾脏血供影响小,对肾组织损伤小。(2)肾实质切口的缝合,用4~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肾盏或间断缝合肾盂切口,再用1~0羊肠线作U”形肾实质贯穿绞索间断缝合,笔者采用肾包膜、肾实质全层缝合,打结时衬以脂肪垫,力度以不切割肾实质为度,血流恢复后血流恢复后肾体积均匀膨大,对肾切口均匀挤压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开放肾脏血流后如有活动性出血可加缝止血,小的渗血压迫数分钟即可,多能有效。本组病例肾脏血流恢复后均未严重出血。(3)引流:本组26例,均采用放置双J管内引流,并留置导尿管,能充分减低肾盂内压力,有利于肾实质切面愈合减少出血。
本手术方法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肾脏和病理生理及解剖学特点,术中阻断肾动脉前后给予降温及静脉滴注肌酐、速尿,为手术操作提供了时间保证。阻断肾动脉后,术野出血少,视野清晰,便于肾集合系统的重建,肾盏整形,也有利于术后机体恢复。无血管区切开肾实质时不会损伤肾后段及基段动脉,对肾组织损伤小,同时可以牵拉开肾实质,在直视下切开肾盂、肾盏,显露良好,手术视野清晰,容易取净巨大鹿角形肾结石及多发性的小结石。我们认为该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出血少、结石残留率低,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仍有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逊,曾国华,刘建河,等.经后中组肾盏径路行微创经皮肾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20(3):147-149.
[2]阮绍坤,杨金校,陈群阳.低温阻断肾动静脉在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16(11):483-484.
肾复杂性结石 篇2
原因一:输尿管口闭合不全
正常输尿管由于在膀胱壁中的有斜行的壁间段所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在膀胱收缩时可阻止尿液回流至尿管和肾盂。输尿管口周围的结核病变可由于纤维化使管僵硬而失去括约肌作用,导致输尿管口闭合不全。因此,膀胱内尿液经常可逆流到对侧尿管和肾盂内,引起肾和输尿管积水。
原因二:输尿管口狭窄
当膀胱结核发展到纤维化时,对侧输尿管口可由于疤痕形成而发生狭窄,阻碍了对侧肾的尿液引流,使对侧肾和输尿管发生积水。
原因三:输尿管下段狭窄
对侧输尿管口附近的结核病变可经粘膜表面直接蔓延或粘膜下层的浸润,使输尿管口以上的一段输尿管亦因疤痕形成而发生狭窄,引起对侧肾和输尿管积水。
原因四:膀胱挛缩
严重的膀胱结核最后必然造成膀胱挛缩。膀胱挛缩使膀胱失去在充盈过程中逐渐扩大容量而维持正常膀胱压力的能力,造成膀胱内压力很高,特别在膀胱有炎症时,经常刺激膀胱收缩,使压力更高。膀胱内的长期高压状态可阻碍肾盂和输尿管的尿液引流或造成膀胱尿逆流至输尿管和肾盂,引起对侧肾和输尿管积水。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清楚肾结石导致肾积水的原因了吧。通常肾积水主要发生在成年男性身上,一旦患上这种疾病,会造成肾脏功能的丧失直至肾衰竭,产生的后果是不可逆的。因此,在出现肾积水之后,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医治,避免造成持续性的伤害。
肾积水不能吃什么
1.肾结石除不能吸烟(如果戒不了就尽量少抽烟)、喝酒、吃辛辣(如辣椒、姜、蒜子绝对不能沾)和煎炸、烧烤食品外
2.戒除雄鸡、牛、羊、狗、猪脚、驴、龟、人参、鹿茸、龟胶、阿胶、龙眼、荔枝、竹笋、洋葱、蘑菇类(包括蘑菇、香菇、波波菇等菇类,菇类食品会发)、槟榔及一切鱼类、淡水、海水产品中的动物,特别虾、蟹等海鲜绝对不能沾.
3.忌吃一切补、发、热气的中药.病愈后还要戒除上述产品三个月,以求巩固.此为面疗,注意全身阴阳,又照点,不吃不利前列腺康复的食物.可以吃的肉类有瘦肉,猪心、猪腰、猪肺、猪舌、猪肚、鸭肉、小鸡或母鸡的鸡肉、蛋类、鹌鹑,鸽子,蛇肉、猫肉、牛奶等.
4.蔬菜除了韭菜、南瓜、洋葱、茄子、竹笋、大蒜外其他的蔬菜都可以吃.
5.水果除了荔枝、龙眼、芒果、榴莲和木菠萝外其他的水果都可以吃.五谷、薯类和豆类食品都可以吃.
肾复杂性结石 篇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38-01
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82例肾多发结石并肾重度积水的患者,男61例,女21例,年龄61-25岁,左肾48例,右肾34例,均为肾多发结石并重度积水,所有82例患者均行KUB+IVU检查,显影者74例,均提示肾重度积水,并有肾盂的大的梗阻性结石及多发结石,8例患者IVU未显影,通过B超及CT均示肾多发结石并重度积水,而且肾实质明显变薄。
手术方法: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术前留置尿管。患者取健侧卧位,均性腰部切口。术中发现所有肾脏明显扩大,积水明显,有的肾脏皮质明显变薄,几无功能,手术切开肾盂取出结石,吸取积水后,通过肾盂探取结石,并结合切开肾皮质取石,将所有结石取尽。因肾脏积水扩张,肾皮质萎缩,切开肾皮质出血很少,术中所有患者均留置双J管作内引流,均未行肾造瘘,常规修正扩张的肾盂,使尿液能通常排出,肾周留置压皮管引流,术后2-4天拔出引流管,4-5天拔出尿管,术后6周经膀胱镜拔出双J管。
2 结果
本组8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有4例患者出现漏尿,经肾周引流8-12天后痊愈,术后9-12天出院。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B超及IVU均示肾积水明显减轻显影良好,肾功能明显改善。6例复查CT着,肾皮质明显增厚。
3 讨论
肾多发结石并肾积水患者,均因发现肾盂结石时,未能及时就诊,或部分患者,开始时并无自觉症状,后肾盂结石逐渐增大,并发生肾盂梗阻,致肾积水逐渐加重,使患肾功能进行性受损,本组患者肾盂均有较大结石,直径>1.5cm,因其病程较长,故结石较大,而由于肾盂结石梗阻,使积水的肾盂或肾盏内更利于形成新的结石,这也是大多数肾盂结石并肾重度积水患者,合并有肾多发结石的重要原因。
从术前的B超及IVU或CT显示,患肾明显扩大,肾实质明显变薄,肾功能明显受损,而术中取石,使积水解除后,发现扩张变薄的肾实质可收缩增厚,说明患肾的功能即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吴阶平教授研究认为,肾盂内正常压力均为1.3kpa(10mmHg),尿路梗阻使肾盂压力增至3.26kpa(25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至完全停止,但部分在高压下的尿液经淋巴管和静脉回流(称为肾盂淋巴管回流和肾盂静脉回流),使肾盂内压力下降。因此,尿的生成虽然减慢,但不会完全停止,因为尿的分泌和回流不平衡,因此,肾实质继续萎缩,肾盂继续扩大,梗阻解除时肾功能仍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肾实质从肾小官的退化,到肾小球的退化,直至最后成为无功能的纤维囊,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及时有效的解除梗阻,可最大限度的挽救肾功能。
在农村地区,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知识所限,许多患者对肾结石和肾积水往往重视不够,开始总想通过排石药物来治疗,因结石较大药物难以排出,患者往往加大药物剂量,大量药物利尿使肾积水加重,使肾功能損害加重,部分双侧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最后导致尿毒症。
因此,对肾多发结石并肾重度积水应积极治疗,及时解除梗阻,取出结石,挽救其肾功能,并使其逐步改善,避免发生肾功能完全丧失,甚至发生尿毒症,这在经济和文化欠发达的地区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席世甫.回肠代替全长输尿管治疗肾积水[J].四川医学,1981年04期
肾复杂性结石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来我院诊治的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和CT检查确诊。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1岁~67岁,平均年龄(36.8±11.4)岁;结石大小1.1 cm×1.0 cm~2.5 cm×3.4 cm,平均(1.8±0.6)cm;肾多发结石20例,6例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2例伴肾积脓,1例有开放手术取石史。
1.2 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输尿管导管经膀胱镜逆行插入患侧,持续灌注生理盐水制造人工肾积水后,患者改俯卧位,肾区腹部垫枕呈低拱形。超声确定最佳穿刺部位,选择于10~12肋下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范围内穿刺进针,注意避开肺腔及肋骨。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依次切开皮肤及筋膜,肾穿刺针穿刺结石所在肾盏,置入导丝,肾穿刺通道通过扩张器扩张,留置薄壁塑料管鞘,建立取石通道。输尿管硬镜通过管鞘插入,找到结石,采用钬激光碎石或第4代EMS碎石清石系统吸出结石,大块结石可采用取石钳夹取出。对各肾盏采用肾镜仔细观察,查看有无结石残留,对肾镜无法观察的盲区肾盏置入电子胆管镜检查,电子胆管镜进入残留结石所在肾盏后,较小结石采用取石网或套石篮取出,较大结石采用钬激光碎石取石。或将结石移动至肾盂,采用超声或钬激光碎石。盲区肾盏内的结石碎屑应用胆管镜的冲水系统冲出。
取石结束后常规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术后3 d~5 d后复查腹部平片(KUB),若有结石残留,根据残留结石大小,行Ⅱ期碎石或体外震波碎石;若无结石残留且患者无出血、发热、腰痛等并发症发生,可拔除肾造瘘管。术后2周~3周拔除双J管。
2 结果
3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5 min~180 min,平均(100.6±40.8)min;术中出血量15~160 m L,平均(80.4±15.5)m L;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Ⅰ期结石清除27例,Ⅱ期4例,结石总取净率为90.3%(28/31);1例患者术后1个月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石总排净率为93.5%(29/31)。1例术后出现高热,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控制。无血气胸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和开放手术是复杂性上尿路结石以往主要的处理方法,但体外冲击波碎石易形成输尿管石街,排石时间较长,排石效果欠佳,且反复多次碎石可损害肾功能;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大,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多,对有开放手术史及肾内型肾盂患者,手术难度更大。目前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为经皮肾穿刺肾镜取石术。然而临床实践发现,由于上尿路结石在肾集合系统分布复杂,加上肾输尿管硬镜观察角度存在局限性,不能观察到所有肾盏,存在盲区肾盏等原因,导致单通道经皮肾穿刺肾镜取石术结石残留率较高。通过增加通道可处理盲区肾盏内的结石,但同时其可加重肾实质损伤,增加术中、术后出血量,甚至中转行开放手术。术中结合电子胆管镜可解决这一问题,术中应用电子胆管镜可扩大工作通道,使取石网或套石篮及钬激光光纤置入;电子胆管镜镜体可弯曲360°,不受输尿管迂曲成角的影响,观察范围更广;且电子胆管镜的原理与输尿管软镜相同,但相对成本低,操作简单,在基层医院应用较多。
综上所述,经皮肾穿刺肾镜结合电子胆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可提高清石率,降低结石残留。但是电子胆管镜不是泌尿外科常用微创设备,泌尿外科医生操作起来相对困难,而术中结石的寻找定位、准确碎石对术者要求均比较高,不能短时间掌握,需要熟练与技巧。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肾镜结合电子胆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1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肾穿刺肾镜结合电子胆管镜治疗,术中采用第4代EMS碎石清石或钬激光碎石。结果 3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5 min180 min,平均(100.6±40.8)min;术中出血量15~160 m L,平均(80.4±15.5)m L;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Ⅰ期结石清除27例,Ⅱ期结石清除4例,结石总取净率为90.3%(28/31);1例患者术后1个月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石总排净率为93.5%。1例术后出现高热,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控制。无血气胸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肾穿刺肾镜结合胆管镜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可提高清石率,降低结石残留。
关键词: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经皮肾穿刺,肾镜,胆管镜
参考文献
[1]李凯,钟明,唐顺利,等.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微创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1):1-4.
[2]李茂章,廖锦先,叶向阳,等.彩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J].新医学,2014,46(6):408-411.
[3]曹文锋,王亮,庞勇,等.微创经皮肾穿刺肾镜结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9):982-984、987.
[4]赵春利,王佳荣,张颖,等.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中联合胆管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61-1762.
肾复杂性结石 篇5
【关键词】 结石;囊肿;肾移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62-02
肾脏移植手术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肾源的短缺一些患者不得不选择亲属移植,现总结我院亲属移植中的输尿管结石合并囊肿案例进行回顾分析,术中予以输尿管结石手行排挤,囊肿行囊肿去顶减压,使术后肾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移植肾为孤立功能肾,故应尽量减轻肾脏的损伤,减少肾单位的丢失,使术后肾脏功能充分的恢复。现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3年8月1日实施的284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活体供者143例(其中31例为兄弟之间供肾),年龄36-63岁,平均50±2岁,供肾热缺血时间5-10分钟,冷缺血时间0.3-1.4小时;女性活体供者141例(其中25例夫妻之间供肾、17例兄妹/姐弟之间供肾),年龄33-64岁,平均49±2岁,供肾热缺血时间6-13分钟,冷缺血时间0.4-1.5小时。其中7例供肾者输尿管结石。
1.2 术前检查 供者术前检查PRA均为阴性,淋巴细胞毒实验均为阴性。术前泌尿系彩超及64排螺旋CT检出供肾结石合并囊肿,泌尿系彩超检查所见:右肾大小95×36×36mm-100×40×45mm,左肾大小105×48×50mm-115×55×58mm,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完整,双肾内探及数个强回声,后伴弱声影。
其中一例患者,右肾上极范围约4×3mm,右肾中部范围约4×2mm:左肾中上部探及范围约19×20mm无回声,边界清,双侧肾盂未见明显分离。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膀胱充盈可,内未见异常包块回声。肾血管CT血管成像(CTA)64层检查所见:双侧肾动脉均为单支。左肾动脉起始部至分叉处距离约为15.4mm,近段管腔直径约为4.42mm,近分叉处管腔直径约为4.21mm左肾动脉下段支管壁毛糙,管腔轻度狭窄。右肾动脉起始部至分叉处距离约42.5mm,近段管腔直径约为4.38mm,近分叉处管腔直径约为3.52mm。左肾静脉为单支,右肾静脉为双支。双肾实质中上部均为可见类圆形低密度样影,CT值约为7HU,最大者位于左肾上部,其直径约为19mm,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及延时期病变未见强化,边缘清晰。左侧输尿管上段平均腰3椎体水平可见一小结节样钙质密度样影,病变以上输尿管稍扩张、积液。延时期双肾排泄未见明显延迟。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样影。根据以上检查考虑供肾者:①左肾动脉下段支粥样硬化,管腔轻度狭窄。②考虑双肾囊肿。③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
1.3 手术方法 切肾过程中均对供肾及血管进行修整。手术过程中供肾静脉与受体髂外静脉外行端-侧吻合,供肾动脉与受体髂内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者输尿管与受体膀胱行乳头隧道下吻合。输尿管结石予以手行排挤,囊肿行囊肿去顶减压。
充分游离肾脏的动静脉至主动脉入口处和腔静脉入口处,游离输尿管至髂血管交叉处并离断,以Satinsy钳阻断血流后迅速将供肾切除。取出后立即在另一手术台上用预冷(1-4℃)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液行低温灌注至灌注液清亮,肾脏苍白均匀为止,并浸入1-4℃本液中保存。将离体肾植入患者右侧髂窝,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开放血流后肾脏血供好,质地韧,约1min后开始泌尿。
1.4 治疗方案 术后所有受者免疫抑制剂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CSA)+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给予抗感染、止血、补液及护肾治疗。
1.5 研究方法 术后门诊每周随访血常规,尿常规,24h尿量,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FK506浓度时,由固定医师行彩超检查,常规监测移植肾血供、血流及阻力指数的同时了解肾囊肿有无复发及囊肿大小的变化。
2 结 果
此7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并发症,复查B超提示移植肾脏及输尿管未见结石,术后1个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移植肾显影良好,显示肾功能正常。术后1个月复查彩超提示移植肾血供良好,未见结石残留。
3 讨 论
我们应根据结石成分分析提高饮食指导,提高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术前严格控制尿路感染,术中细致、嚴密的缝合技术,手术区有效引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目前肾源的短缺一些患者在等待近一年时间而无合适外来肾源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后,经家属商量决定由其亲属捐献肾脏一枚行“亲属活体肾脏移植术”,兄弟姐妹之间术前做有DNA兄妹鉴定、HLA组织配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所有委员商讨表决一致同意,符合伦理学原则。然后再报省级卫生主管单位审批。由于在术中予以手行排挤结石并且解除了梗阻,使术后肾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移植肾为孤立功能肾,故应尽量减轻肾脏的损伤,减少肾单位的丢失,使术后肾脏功能充分的恢复。目前普遍认为,供肾囊肿在排除肾脏恶性病变,如囊性肾癌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后不应作为捐献禁忌。
参考文献
[1] 王宣传,许明,朱同玉,等.夫妻间活体供肾肾移植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3):376-377.
[2] 陈炳龙.体外肾切开取石及肾盏内引流术在多发性结石中的应用(治疗双侧多发性肾结石2例报告)[J].上海医学,1978,7:10.
肾复杂性结石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20例,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31~67岁,平均(44.2±16.5)岁,经常规泌尿B超检查、双肾CT检查、静脉尿路造影、肾输尿管膀胱X线检查后,显示肾结石大小为2.1~6.3 cm,平均(4.2±1.8)cm,有11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单发性结石42例,多发性结石78例,鹿角状结石80例,双侧肾结石14例,双肾盂畸形合并双肾盂铸型结石4例,曾行开放式手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42例。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相应的止痛、解痉、抗炎、补液、中药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术前行CT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明确肾盏与肾结石的三维解剖关系。以膀胱镜逆行留置F5或F6输尿管导管,通过此导管输入美兰或生理盐水辅助穿刺,随后在B超的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穿刺成功后以安全导丝引导,扩张穿刺通道,建立F16、F18通道并置入肾镜或输尿管镜,行气压弹道碎石,超声碎石或钬激光碎石,钳取碎石颗粒并冲洗。术后放置输尿管内支架和肾实质造瘘管。对照组:以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后,应用抗生素5 d,于术后1周行X-光检查肾-输尿管-膀胱摄影,并进行常规体外碎石治疗,以B超定位,冲击2500~3000次,电压18~20 kV。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于术后1个月进行KUB检查,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一次性碎石52例,二次碎石5例,单通道取石55例,多通道取石2例,结石清除率为95%,术中平均出血(145±36)ml,平均手术时间(104±21)min,平均住院时间(6.5±2.3)d,术中无大出血、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大部分患者有轻、中度血尿,3 d后自动好转,有1例患者下床过早导致大出血,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无碍,无手术所致肾功能衰竭、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有2例复发;对照组一次性碎石21例,二次及以上碎石12例,结石清除率为55%,平均手术时间(96±6)min,平均住院时间(14±2.3)d,无一例死亡,术后大部分患者有轻、中度血尿,3 d后好转,有4例患者发热、2例肾绞痛、1例咳血,经相关治疗后均明显好转。术后6个月随访有9例复发,见表1。
3 讨论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对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只能以开放式手术进行,而开放式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和术后出血较多,对肾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还有可能会引起肾盂狭窄等问题,且术后恢复较慢,术后一旦发生继发性出血,患者需进行肾切除术[3,4,5]。而常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一次性碎石率较低,需多次碎石,极可能引起肾脏大规模纤维化,且碎石后输尿管易形成石街,增加处理难度,排石难以清除干净,使其使用受到了不少限制。
近年来,随着外科腔镜的进步与手术器械的改进,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已广泛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属外科技术,皮肤切口通常<2 cm,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适应证多、并发症少的优点[6,7,8]。经皮肾穿刺微创造瘘通道是进行碎石取石的关键步骤,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均以B超引导,一次成功。B超可在穿刺造瘘时显示肾脏与其相邻组织和穿刺针的位置关系,提供三维立体信息,且无放射性,即使是造影剂过敏者也能使用[9,10]。
单一通道取石速度较慢,有时也难以清除所有结石,因此,施术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个通道,多通道能够有效避免冲洗引起压力过高造成感染扩散,且细小结石可通过其他通道排除,减少碎石残留,加快取石,具有明显的优势。总而言之,在B超的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以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治疗,对照组以常规体外碎石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相应的止痛、解痉、抗炎、补液、中药等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于术后1个月进行KUB检查,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一次性碎石52例,两次碎石5例,单通道取石55例,多通道取石2例,结石清除率为95%,术中平均出血(145±36)ml,平均手术时间(104±21)min,平均住院时间(6.5±2.3)d,术中无大出血、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大部分患者有轻、中度血尿,3d后自动好转,术后6个月随访有2例复发。对照组一次性碎石21例,两次及以上碎石12例,结石清除率为55%,平均手术时间(96±6)min,平均住院时间(14±2.3)d,无一例死亡,术后大部分患者有轻、中度血尿,3d后好转,患者发热4例、肾绞痛2例、咳血1例,术后6个月随访有9例复发。结论: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亮,李沙丹,梁平,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3):324-325.
[2]舒杨柳,郑劲松,邱元林,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J].当代医学,2010,16(20):93-94.
[3]张延明,黄随富,吕栋,等.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99.
[4]韩海,吴志坚,钟浩光,等.多发性多部位肾结石的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加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附34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4):272-274.
[5]岳良,严景元,李程,等.微创经皮肾取石术严重出血原因及防治[J].当代医学,2012,18(17):12-13.
[6]彭乃雄,王细生,曾俞霖,等.结石性脓肾的微创治疗(附36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2):2027-2028.
[7]王大伟,盛畅,鲁军.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3):222-224.
[8]张继来,张正龙,陈明,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9,15(4):417-418.
[9]许健斌,杨永青,杨水华,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38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44-45.
肾复杂性结石 篇7
为了解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将应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观察组与采取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共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复杂性肾结石,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37.85±10.24)岁,病程0.3~19个月,平均病程(5.02±1.01)个月,发病部位:3例为单侧、4例为双侧、4例为多发性肾结石、2例为鹿角形肾结石、2例为孤立性肾结石;对照组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36.96±10.71)岁,病程0.2~18个月,平均病程(5.11±1.05)个月,发病部位:2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3例为多发性肾结石、4例为鹿角形肾结石、3例为孤立性肾结石。两组入选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部位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平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分别于肾盂和肾皮质部位做切口,经切口探查后使用石钳取出结石,而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肾盂将参与小结石冲出后缝合切口。
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平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在其患侧插入输尿管导管并逆行注水,在肾经支持下定位穿刺点,穿刺肾盂建立皮肾通道,并采用斑马导丝扩张。而后置入输尿管镜定位结石,使用钬激光粉碎结石,并在高压水流下降碎石冲出,仔细检查后取出残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数据,进行汇总处理,采用SPSS21.0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行卡方(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共有2例发生并发症(1例出血、1例器官损伤),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中共有9例出现并发症(2例出血、1例器官损伤、3例切口感染、2例败血症、1例尿外渗),发生率为6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7.034,P<0.05。
3 讨论
复杂性肾结石是指体积较大(直径>25mm)的肾盂内结石、多发性结石、伴有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肾结石、肾盂内结石铸型以及鹿角形结石等,该病属于泌尿科常见疾病[1]。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虽然具有明显疗效,但同时也存在手术给患者造成的损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不足之处[2]。复杂性肾结石在泌尿外科治疗一直较为困难,主要由于结石巨大及分布复杂等原因,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微创手术治疗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结石,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情况,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显著,对患者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患者采取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采取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6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更优于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复杂性肾结石
参考文献
[1]张旗,吴奎,王志勇,等.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比较[J].安徽医药,2011,15(01):62-64.
肾复杂性结石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复杂形肾结石病例60例,本研究所选病例都符合“复杂形肾结石临床诊断标准[3]”,并经CT与B超检查确诊,获得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同时排除病历资料不全的病例。利用数字抽签原理分组60例病例:实验与对照各3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为22~60岁,平均(46.2±4.1)岁;病程为1~3年,平均(1.4±0.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为23~60岁,平均(46.1±4.0)岁;病程为0.5~3年,平均(1.2±0.3)年。两组家庭状况、性别构成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肾窦内肾盂切开+输尿管镜碎石术[4],具体为:(1)肾窦内肾盂切开术。全麻,于12肋下做切口,游离肾脏,同时沿输卵管对肾盂进行规范化的游离。将肾盂小心切开,同时沿肾盂深部、各大盏颈部方向对肾窦进行有效地分离。此后,再用取石钳逐一取出结石。(2)输尿管镜碎石术。先将输尿管镜规范化的放于患者的肾盂切口部位,后查找残石并行气压弹道碎石治疗。针对鹿角形的结石,需用碎石机打碎鹿角,然后再将结石取出。
对照组肾窦内肾盂切开术:本组手术治疗的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例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统计各组并发症发生者例数,比较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的分析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27.7±4.5)ml,对照组为(48.6±10.2)ml。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时间上看,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的分析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者共1例,所占百分比为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者共4例,所占百分比为13.3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住院时间分析
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04±0.98)d,对照组为(11.26±1.29)d。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675,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肾结石[5]在临床上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加重心理负担。而复杂形肾结石则指的是直径>2cm的结石亦或者是多发性结石。针对肾结石的病因,有资料显示为[6]:感染;尿路梗阻;药物使用;机体代谢异常。患者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因肾结石可损伤患者的肾脏,故早期诊治肾结石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来说尤为重要。现阶段,手术是肾结石者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法,可抑制患者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比如:肾窦内肾盂切开术,有报道称,该术式虽能起到缓解患者症状的作用,但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时间长,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输尿管镜碎石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等特征,既能减少肾功能损伤,又能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研究发现,将肾窦内肾盂切开术与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用于复杂形肾结石中,一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二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三可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四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肾窦内肾盂切开治疗肾结石的同时对患者辅以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剖析肾窦内肾盂切开+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科接收的复杂形肾结石患者,共计60例。采用数字抽签原理,将60例病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行肾窦内肾盂切开+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对照组仅行肾窦内肾盂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27.7±4.5)ml、手术时间为(104.5±10.3)min,对照组分别为(48.6±10.2)ml、(132.7±15.9)min。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住院时间上看,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肾窦内肾盂切开+输尿管镜碎石术积极用于复杂形肾结石中,可优化患者的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输尿管镜碎石术,疗效,复杂形肾结石,肾窦内肾盂切开
参考文献
[1,2]白红庆.肾窦内肾盂切开加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形肾结石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74.
[3]夏昕晖,何莉,王固新等.改良经皮肾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117-119.
[4]李家高,吴富红,董昌详,等.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2例[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3):32-34.
[5]陈龙军,蒋斌,周卫国,等.肾窦内肾盂切开联合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55-2256.
肾复杂性结石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诊断标准:结石位于腰4横突以上且符合以下之一者: (1) 在输尿管内停留>8周, 最大直径>1cm。 (2) 结石以下输尿管扭曲或狭窄。 (3) 结石或以下部位输尿管息肉形成。 (4) ESWL或输尿管镜碎石失败者。 (5) 集合系统分离>2cm。本组126例, 男68例, 女58例,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44岁。左侧60例, 右侧68例。其中98例行1~5次ESWL治疗。病程8周~10年。均伴有集合系统分离, 其中大于4.0cm 46例, 4.0~2.0cm 80例。KUB测量结石大小, 纵经1~5cm, 横经0.5~2.5cm。
1.2 治疗方法
取截石位, 输尿管硬镜经尿道到膀胱, 直视下向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F5或F6输尿管导管外接生理盐水压力套装制造人工肾积水。然后改俯卧位, 腹部垫高, B超引导下选择中上后盏穿刺, 穿刺成功后置入肾导丝, 退出穿刺针, 用尖刀切开穿刺处皮肤及其下筋膜, 筋膜扩张器扩张至F16, 留置外鞘, 置入输尿管镜, 观察通道位置良好后更换套叠式金属扩张器扩至F22, 留置F24金属鞘, 如肾镜能接触结石应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 如位置较深肾镜接触不到结石则用金属鞘抵住移行部, 更换输尿管镜, 应用气压弹道碎石, 部分结石随水冲出或取石钳夹出。
2 结果
本组125例患者, 其中1例因通道丢失二次穿刺失败改开放手术外其余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120min, 平均45min。平均出血量80ml。其中120例Ⅰ期取尽结石, 5例部分结石坠入输尿管, 2例术中发现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排出。3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排出。2例移行部穿孔、2例集合系统撕裂均经保留输尿管支架管治愈。迟发性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 未输血。
3 讨论
对于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ESWL、输尿管镜碎石 (RUL) 、经皮肾镜碎石 (PCNL) 、腹腔镜手术取石、开放手术取石等。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首选ESWL治疗, 但成功率仅为93%, 复杂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仅在35%~56.6%左右[1,2]。腹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案, 仅适用于其他微创手术失败或需要处理邻近器官病变时[3]。对于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争议较多, 主要是成功率低、残石率高且易导致输尿管损伤[4]。黄锦坤等[1]认为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相对于输尿管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碎石 (PNL) 具有更高的效率, 可作为首先方法。PNL传统的大通道因出血和副损伤的风险高基本弃用。对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SPCNL) 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MPCNL) 的清石效果、综合疗效以及安全性存在争议。陈宏宇等[5]认为MPCNL具有清除率高、微创、出血少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更多的研究显示术中出血与穿刺口径关系不大, 与穿刺的准确性和镜身的摆动关系密切[6]。国外的动物实验表明肾造口对肾脏的损害很小, 与肾造口的口径无关[7]。本组标准通道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未出现栓塞及输血病例也支持这一观点。
MPCNL视野小, 碎石后需要加压冲水取出结石碎片, 且不能取出较大结石碎片, 降低了清石效率。SPCNL联合EMS4代碎石清石系统可以同时应用超声和气压弹道碎石, 提高了碎石效率和净石率, 缩短了手术时间。碎石过程中肾内压较低, 减少了液体外渗, 术后发烧及感染扩散的几率较低。但它的缺点是肾镜较粗, 不宜进入较细的输尿管并易造成肾盏和移行部的损伤。本组病例集合了二者优点, 遇到肾镜不能直视结石时更换输尿管镜, 同样在保持肾内低压的情况下用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并清除, 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组集合系统撕裂2例, 移行部穿孔2例均发生在开展初期, 在穿刺位置不理想、出血较多、视野不清的情况下碎石发生的。逐步掌握杨波等2步法建立标准通道[8]及领会宁浅勿深的原则后未再出现。本组5例出现结石移位, 也发生在开展初期, 是输尿管导管摆放不到位且碎石次序不合理所致。笔者的经验是尽量摆粗的输尿管导管, 一定要达到结石的位置, 术中压力套装持续给水。如术中顺行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困难及时改截石位, 行输尿管探查术, 必要时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碎石的次序是先四周再中央, 边碎边取, 最后再碎肾脏远端结石。
总之, 标准通道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 集合了标准通道肾镜碎石及输尿管镜碎石的优点, 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应用EMS4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标准通道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126例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获得成功。Ⅰ期净石率95%, 迟发性出血2例, 集合系统撕裂2例, 移行部穿孔2例。结论:标准通道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净石率, 降低术后发热率, 不增加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输尿管镜
参考文献
[1]黄锦坤, 李逊, 吴开俊, 等.3种不同术式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6, 6 (2) :103-105.
[2]符红霞, 李浩勇, 吴卫红, 等.B超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体会[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 (7) :780-782.
[3]那彦群, 叶章群, 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74.
[4]王晓峰, 杨波.上尿路结石治疗的现状和未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 (4) :369-373.
[5]陈宏宇, 韩毅, 孔垂泽.微通道和标准通道在经皮肾取石术中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5 (1) :58-61.
[6]张林林, 吴卫真, 朱李兵.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对比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 2011, 19 (2) :121.
[7]Traxer O, Smith TG, Pearle MS.Renal parenchymal injury after standard and mini percutaneous nephrostolithotomy[J].Journal of Urology, 2001, (5) :1693-1695.
肾复杂性结石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2004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50例肾动脉瘤患者, 其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9:31, 平均年龄为 (47±18.9) 岁, 术前均经彩超排查, 然后行腹部CTA和 (或) 肾动脉造影确诊。其中发生在右肾两个肾动脉瘤体的患者为女性, 58岁, 以顽固性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 无尿血, 尿频, 尿急, 尿痛等症状, 无排尿困难。查体:双肾区不隆起, 无压痛及扣击痛。小便正常。既往史有高血压病、最高达200/100 mm Hg, 糖尿病史, 血压控制不理想, 血糖控制可。
1.2治疗
术前口服降压药, 术晨血压控制在160/90 mm Hg以下。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 气管插管全麻后, 取肋下切口进入腹膜腔, 游离肾动脉, 沿其主干并充分暴露远端的动脉瘤体。取大隐静脉一段, 纵行剖开, 以备肾动脉重建用;待肾表面用冰屑充分降温后, 将肾动脉及累及分支动脉阻断, 切除向前侧突出的动脉瘤壁, 保留主干及分支动脉后壁, 先将两分支动脉后壁相邻侧侧吻合, 再将大隐静脉片与肾动脉主干及两分支动脉另一侧分别吻合, 松开阻断夹, 见各吻合处无渗血, 缺血的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
2结果
2.1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 成功率为100%, 且围手术期并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2.2其中一例女性患者入院行血管造影见两侧肾动脉无狭窄, 右肾动脉在近肾窦处有2个囊状动脉瘤征象, 大小分别为1.6x1.2 cm和1.0x 1.3 cm左右, 边界清楚, 瘤颈未能清楚显示, 远端肾动脉分支未见栓塞征象, 见图1。该患者术中见两肾动脉瘤是位于肾动脉主干末端和肾动脉的两个分支之间, 其中一侧瘤体向前上突出, 另外一侧瘤体向则前下突出, 见图2。术中见各吻合处均无渗血, 见图3。
注:两侧肾动脉无狭窄, 右肾动脉在近肾窦处有2个囊状动脉瘤征象, 大小分别为1.6×1.2cm和1.0×1.3 cm左右, 边界清楚。
2.3术后复查血肌酐、尿素氮也都正常。
2.4术后2周复查彩超提示肾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通畅且无狭窄, 肾静脉回流也是通畅的。
3讨论
肾动脉瘤非常罕见, 国外文献报道一般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09%~0.3%[1], 近年来随着彩超、DSA、CTA、MRA等检查的广泛应用, 肾动脉瘤的检出率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3]。肾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并无明显特异性, 呈多样性表现, 较小的肾动脉瘤可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表现。一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其原因可能是与肾动脉瘤后继发肾动脉扩张后狭窄、肾分支动脉的受压、肾血栓栓塞、肾动静脉瘘、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肾动脉节段性缺血以及肾实质的受压有关联。本次研究观察50例患者中28%的患者出现了顽固性高血压表现, 其中一例发生在右肾同时出现两个瘤体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是顽固性的高血压, 常规的降压药物难以控制其血压, 这也提示了高血压是与肾动脉瘤继发性损害是有关联的。
注:见两肾动脉瘤是分别位于肾动脉主干末端和肾动脉的两个分支之间, 其中一侧瘤体向前上突出, 另外一侧瘤体向则前下突出。
注:见各吻合处均无渗血。
肾动脉瘤的治疗方案, 包括三点:随访观察、开放性手术以及腔内治疗[4]。第一, 通常被认为对于直径较小 (<2 cm) 的无症状肾动脉瘤可以选择的随访观察, 并不必担心其破裂。第二, 开放手术主要是包括了肾动脉瘤切除肾动脉重建术或肾脏切除术, 根据病变的解剖位置以及复杂性, 肾动脉瘤切除后肾动脉重建选择原位操作或离体进行, 本次研究均采用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方式, 结果显示, 手术成功率为100%, 开放性手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的方法;第三, 腔内治疗包括了弹簧圈栓塞、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等, 但其应用多因肾动脉瘤的特殊解剖位置及病变复杂性而受到限制, 并且其远期的疗效也有待询证医学的进一步验证[5,6,7]。关于肾动脉瘤治疗指征仍存在着争议[8,9], 通常肾动脉瘤的干预指征是以肾动脉瘤的直径, 直径大于2.5cm。本次研究的患者肾动脉瘤多发于右肾, 占76%, 均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 手术成功, 其中一例右肾同时出现两个动脉瘤体, 既往未见相关报道, 情况复杂, 并且解剖学上难以进行腔内介入治疗, 因此动脉瘤切除后肾动脉重建是首要选择, 该例中的肾动脉瘤远端累及了肾分支动脉, 我们认为进行两个远端肾动脉的分支重建, 手术难度较大;同时原位操作手术空间也会较小, 从而增加手术的时间和难度;所以我们选用低温保护技术, 使得手术成功几率增加。因为肾动脉的直径相对较细, 又累及了分支动脉, 术后比较容易发生肾动脉狭窄, 且手术操作难度大, 所以手术应由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血管外科和泌尿外科的专业医师共同完成。由于研究环境及该病发病率的限制, 本次研究中的患者时间跨度大, 且均采用开放性手术方式治疗, 未来的研究中可通过多中心多学科的合作, 以缩短时间跨度, 并可以同时进行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对比。
参考文献
[1]Novick A, et a1.Reno vascular hypertension and ischemic nephropathy[M].9th Philadelphia, Sannders, 2008, 1187-1189.
[2]白娇, 周印, 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双肾多发微小动脉瘤致双肾多发梗死灶一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3, 47 (11) :1050.
[3]吴震中, 陈向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肾动脉瘤一例[J].中国疗养医学, 2013, 22 (11) :1033.
[4]Henke PK, Cardneau JD, et a1.Renal artery aneurysms:a 35-year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252 aneurysms in 168 patients[J].Ann Surg, 2001, 234:454-463.
[5]张涛, 纪东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肾动脉瘤一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3, 47 (4) :375-376.
[6]管生, 金洁.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及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 (7) :545-548.
[7]王磊, 宋健.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4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3, 28 (6) :424-427.
[8]付志刚, 张晓磷.肾动脉假性动脉瘤21例回顾性临床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 (8) :68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