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指标体系

2024-07-21

预警指标体系(共12篇)

预警指标体系 篇1

1 通防灾害预警

“预”为预先, “警”为警报。而所谓“矿井通防灾害预警”即指通防管理的主体根据矿井通防灾害事故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以及数据, 通过逻辑推理方法, 运用科学预测的技术, 对矿井开采过程中通防危险事件出现的约束条件、演变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做出科学的推理与判断, 同时发出对应的、明确的警示信号, 使井上、井下的工作人员能够对危险发展的实时状态提前了解, 可以及时的采取与之相对应的策略手段, 消除或防止危险进一步发展出现通防灾害事故的状况。

2 通防灾害预警机制

通防灾害预警机制 (Early-Warning Mechanism) 是指能够准确、灵敏的昭示矿井开采过程中发生的通防灾害危险前兆, 在此基础上能够及时向工作人员提供危险警示的机制、制度、对策措施、信息网络等的总和。一个高效的预警机制是良好预警的关键所在。通防灾害的危机预警是井巷中危机管理过程的首要阶段, 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地预防控制以及避免发生各类通防灾害事故[1]。

矿井通防灾害预警机制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子系统, 分别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以及危险警报。信息收集系统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对井巷内可能引发通防灾害的危险源和井下突发危险事件征兆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然后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送至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将这些情报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对所获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判别分析以得出有效信息, 并将有效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运算转化为与之对应的指针等级。最后, 将所得出的指针等级信息传入危险警报系统, 危险警报系统本身已设定了矿井内各项危险事件引发通防灾害的预警临界点, 这样将所得指针等级信息与预警临界点进行比对, 一旦超出临界点, 即对该突发危险事件发出预警, 即根据危险等级做出明智判断且将警报传递给相应安管部门以制定应对措施[2]。

3 通防灾害预警指标体系

3.1 通防灾害预警指标体系概念

通防灾害预警指标体系是由不小于两个的特定灾害预警指针组合构成的, 该指标体系能够表示矿井通防系统一般的发展趋势。这样多种灾害预警指针以及采集数据综合起来, 就可以详细描绘出矿井通防系统的整体发展变化趋势。我们之所以要由指针体系来判别灾害特征, 其目的就在于寻找到一组既能全面反映系统各方面要求又具有显着代表意义的通防灾害特征, 并且通过所获取的多种指针相组合对整个矿井通防系统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使相关人员确切的认知、了解。

3.2 通防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特点

1) 以达到预警为目的。构建通防灾害预警指标体系必须为达到灾害预警的目的而服务。矿井通防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其目的就是以该指标体系为标准, 通过收集瓦斯浓度、煤层温度、围岩压力等情报信息, 对通防危险事件的预警等级加以评析, 对通防危险事件做到四早:监控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早, 最终提高矿井安全部门相关处理机构的应急能力水平。

2) 以一定理论为指导。矿井通防灾害指针体系的结构以及框架要有一定的指导理论。矿井通防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矿井通防灾害灾变机制的相关研究理论为指导[3]。

3) 以系统层次为构建顺序。矿井通防灾害指标体系中的各项通防危险指标不是分散性的随机罗列, 而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布, 构建一个有层次的矿井通防灾害指标体系。

3.3 矿井通防灾害指标体系的构建准则

1) 有系统有层次。以特定的评价目标核心, 选择的各项指针要既全面又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矿井通防灾害指标体系。在具体的实践中, 根据高层次危险指标的综合结果可以更直观的得出该部分的危险评价等级[4]。

2) 既全面又代表。矿井通防灾害指标体系中所选择的各项危险指标要具有全面性, 需要全面反映矿井通防危险事件发生及发展的整个过程, 这些危险指标能够从多种角度映像出矿井通防危险事件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征。

3) 既定性又定量。矿井通防灾害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危险指标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的指标:主观方面的指标和客观方面的指标, 所有获得的危险指标要尽量做到可以量化易于操作。

4) 既静态又动态。矿井通防危险事件的发生需要一个静态的、稳定的环境, 对于正处于萌芽阶段的矿井通防危险事件, 它的发展、演化的趋势则是动态的。因此, 所构建的通防危险指针体系必须由静态性指针与动态性指针两者共同组合成就。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运行中的整个预警机制体系, 对信息的收集工作, 对收集的情报信息进行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使之成为最终的预警等级是其中的关键。所以要预警机制有效的运作起来必须构建与特定目的相适应的评价模型和指针体系, 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信息情报的采集, 并通过科学的分析评价得到全面确切的预警结果。

摘要:矿井安全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 矿井通风一直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对矿井通防灾害预警机制及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预警体系的特点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准则, 为指导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标准。

关键词:矿井通防,预警机制,预警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许振.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顾海兵.宏观经济预警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7 (4) :1-4.

[3]刘年平.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

[4]佘从国, 席酉民.我国企业预警研究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 2003 (2) :23-29.

预警指标体系 篇2

营销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

文章从影响营销活动的各类因素入手,根据其内容、特点及分类,构建了营销风险的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营销风险进行量化评价,对定性分析指标采用专家调查与模糊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时定量指标的`处理则引入模糊数学的方法,从而实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结合.

作 者:莫少颖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广州,510225刊 名:企业技术开发英文刊名: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年,卷(期):200423(7)分类号:F713.50关键词:营销 风险 预警管理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预警指标体系 篇3

摘要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原则,建立了一套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基本现存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等6方面构成的现金状况预警指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等5方面构成的盈利状况预警指标,以及短期和长期偿债状况预警构成的负债状况预警指标3部分组成。指出应注意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等,才能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酒店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719.2文献标识码A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

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

(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五是将定量计算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注重定量分析,由于受会计数据资料的限制。其计算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非量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使预警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六是注意保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先进性。由于酒店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经营规模、经营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要依据酒店所处的经济环境及经营状况及时更新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能反映本酒店实际经营状况和潜在财务风险的新指标。

预警指标体系 篇4

1 房地产市场预警的基本理论

1.1 经济波动理论

各国的经济增长历程表明, 经济波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伴生现象[1]。在市场内在规律和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作用下, 宏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波浪式前进。且这种波动常以周期的形式呈现, 这种周期现象是预警实现的基础和经济预警的目的所在。

经过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研究发现, 同宏观经济一样, 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着波峰和波谷相互交替的周期波动现象。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复苏 (recovery) 、扩张 (expansion) 、收缩 (contraction) 、衰退 (recession) [2]。

1.2 监测预警理论

经济监测预警是在经济波动理论的基础上, 对经济的波动变化进行预报、监督、度量和评价, 以此来判断经济运行的平稳度和发展态势。其目的在于明确当前经济所处的阶段, 并对该阶段经济的特征进行预判。通过当前市场所呈现的信息, 如周期波动的幅度、长度等, 结合历史记录, 来判断当前市场运行状态是否过热、过冷, 是否出现异常。

2 房地产市场预警指标体系

房地产市场预警指标和体系是构建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的基础, 保证各指标参数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实现预警系统的目标和功能。近年来, 就如何确定房地产市场预警的关键指标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叶艳兵、丁烈云 (2001) 采用相关性分析法以及“第一主成分”分析法等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探析了如何建立切合房地产市场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彭翎 (2002) 的研究将代表性指标进行了分类, 依据各指标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程度关系, 将其细分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此后, 杨佃辉、陈轶 (2006) 在原有的22个房地产指标数据库的基础上, 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参数检验, 建立了一套全新筛选出的预警指标体系, 包含15个指标, 并利用它对上海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扩散指数预警实证分析。表明该指标体系可以较为准确地客观度量房地产市场的经济状况。

李崇明、丁烈云 (2005) 介绍了一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系统核与核度理论来选取预警指标的新方法, 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选择出能够反映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少数几个指标。张振勇 (2011) 考虑到指标的敏感度且可操作性, 又能体现出区域性和时效性, 选择了五个指标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统计指标: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租金收入比、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商品房空置率。

以上指标体系选择过程中均无法将主观因素撇除。师应来、王平 (2011) 在对常用的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选择方法及筛选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房地产预警指标选择方法, 先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初次选择, 然后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再次选择。

3 房地产预警方法

对于预警方法的研究, 各学者也存在不同的研究思路。构建房地产预警系统旨在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客观的评判和预测, 并对可能出现的警情寻求可行的调控政策。其一般步骤为: (1) 分析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因素; (2) 通过计量分析, 确定各预警因素的界限和权重; (3) 选择合适的警度预报方法。

赵黎明、贾永飞 (1999) 将统计预警方法作为系统设计的基础, 采用时差相关分析的数学方法筛选出警兆指标, 确定预警界限, 用模糊评价法进行警情预报, 开辟了房地产经济分析的系统化和定量化方向, 并实现了房地产预警的计算机处理。

胡健颖、苏良军 (2006) 选择了1995年1月到2005年8月的11个变量的128个观测值为基础, 结合计量经济学模型和6σ方法, 建立北京市房地产价格月度增长率的有效控制图, 预测模型为提前1个月的预测模型。

刘亚臣、孙小丹 (2009) 运用统计学中的3σ原理及控制图原理, 对房地产预警系统中的预警界限进行了研究, 能够准确地对沈阳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发出预报和警告, 有效性、实用性强。齐锡晶、赵亮 (2010) 选取1998—2008年预警指标数据, 凭借人工神经网络 (BP模型) , 将前9年数据作为训练样本, 后2年作为检测样本, 其网络仿真精度和可信度较高。

另外, 崔啸 (2011) 、张彦峰 (2013) 分别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和TOPSIS算法应用到房地产预警系统中, 通过实证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 取得了合理的结果。

4 研究述评

关于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方法相关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1) 适用性不强。如时差相关分析法和K-L信息量发, 要求用于指标筛选的信息量巨大,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时间无法满足。

(2) 指标体系不全面。采用聚类分析法或者主成分分析发筛选指标时, 有可能造成某些类指标非常集中而某一类指标却没有入选的情况。

(3) 区域差异性无法体现。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受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其他因素, 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经济特征, 不能单纯的套用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指标体系。

(4) 缺乏政策调控模拟实验。现阶段的预警方法停留在对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的评判和推测, 缺乏市场预警后调控政策的模拟实验。在这方面, 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有很大优势, 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针对以上问题, 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采用主客观相结合、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预警指标体系;其次, 实现预警方法的计算机化, 达到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参照预警结果, 及时做出合理的政策调控, 并实现政策的模拟实验, 增强其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谭刚.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9) .

[2]邹坦, 温俊.基于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的房地产预警系统研究[J].科技广场, 2008 (4) :6-7.

[3]王盛, 翟青.上海房地产市场预警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3) :137-140.

[4]刘亚臣, 孙小丹.基于控制图原理的沈阳市房地产预警系统预警界限的确定[J].工业技术经济, 2009 (5) :115-117.

[5]师应来, 王平.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及综合预警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 2011 (11) :17-19.

[6]梅洪亮, 夏恩君.不确定性下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思考[J].中国市场, 2010 (1) .

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体系. 篇5

宣威市必昌矿业有限公司双道沟煤矿 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 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 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 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 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 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管警,使危险源始 终处于受控状态。

一、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双道沟煤矿的实际,煤 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一、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 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结合煤矿实际情况, 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二、工作目标:通过开风险辨识、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 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 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三、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 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专业技术人员 的主导作用和现场作业主动防控作用,全面落实企主体责任。

二、组织领导

煤矿成立安全风险分级体系领导小组: 组长:瞿国宪(矿长

副组长:李启荣(技术负责人、瞿明松(安全副矿长、朱尤廷(生 产副矿长、徐文平(机电副矿长

成 员:夏福才、唐前新、段世泽、张玄、朱勋龙、徐文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办公室, 总工程师段世泽兼任办公室主 任。

三、职责分工

双道沟煤矿建立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 分管副矿长在业务范围内地区 检查分析评估管控安全风险的工作体系,具体职责如下: 矿长(组长职责: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的总体工作, 对安全风险防控主体建设负总责,督促并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 任人责任落实情况。

副矿长(副组长 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 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 评价结果负责。

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职责:具体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 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其它人员(职能科室负责人、班组长 :按照 “ 分级管理、分线负责 ”、“ 管业务必须管安全 ” 的原则,煤矿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 人员积极按照煤矿部署,完成本部门、本矿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 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四、工作要求

1、矿长每要组织到矿长、职能科室负责人、班组长、专业技 术人员认真做好辨识评估,组织制定工作方案,结合本矿井 的灾害因素和工艺环节, 设施设备进行辨识评估, 编写辨识评估报告, 并根据辨识结果认真采取防控措施;在生

产过程中认真组织做好专项 辨识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督促技术部门制定防控措施,督促副 矿长在作业过程中认真落实防控措施。

2、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要在矿长领导下,具体结合生产系统、生产环节的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并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 导生产计划、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救援 预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完善。

3、其它副矿长在矿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 险辨识评估工作,每周定期检查分析分管工作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

实情况,评估管控效果,卫生管控措施。

4、技术人员要根据自己的业务工作,搞好分管领导安排的和 专项辨识评估工作,做好各种报告、方案的编制和规章制度的修编工 作,并在技术工作中应用好风险辨识评估结果,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 务。

5、班组长在参加矿长组织的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同时,要指导本 班组人员落实好风险管控措施,强化作业现场隐患排查和整改,杜绝 “三违”行为,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6、特种作业人员要认真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强化作业现场和设施 设备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带病作业,确保作业安全。

7、办公室要认真收集、整理风险辨识的相关材料,并把评估结果 用于下一的生产计划编制等工作,同时组织好和半年的风险 辨识评估学习培训工作。

二、风险源划分

(一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 与随之引发的人 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

(二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 或行为。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

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包括物的 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三)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 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 过程。

2、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 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 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 定为“A、B、C”三级。)风险分为 3 级风险:重大隐患、较大隐患、一 般隐患。

三、今年以来,面对井下生产地质条件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的实 际,双道沟煤矿将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遏制重 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 重管防性工作机制,管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煤矿坚持“管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矿井 安全生产实际,做到关口前移,超前辨识,管判岗位和安全生产风险,建立健全矿井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标准体系,制定 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为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 6 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依据。全面排查评定矿井安全生产风险和 事故隐患等级,深入总结分析近年来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特点 和趋势的基础上,定期排查评估矿井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依据相应标准,分别确定安全风险 A、B、C 3 个等级,其中 A 为最 高等级,以此分别确定事故隐患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并建立矿井 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实行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信息化和数据 化管理。

五、煤矿建立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 态管理,明确落实每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管 责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 限制在可

防、可控范围之内。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 风险管警机制,定期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管警。落实矿井安 全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建立矿井安全风险公告、岗位安全风险确 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

预警指标体系 篇6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现金流;指标体系

一、现金流指标在财务预警中的优越性

洪森(2002)认为,现金流量指标比传统应计制下的利润指标更重要。会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条件下的资金运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倒闭不完全取决于盈利水平。换句话说,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所核算的资金运动和会计盈利,不能真实地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企业能否维持,不是取决于盈利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现金流量的大小。现金流是财务预警的对象和内容,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流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在国外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的企业是盈利情况非常好的企业。这些企业虽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甚至无力偿债,最终破产清算。传统的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流动比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流动性,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作为流动资产主要部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变为可偿债的现金;存货用成本计价而不能反映变现净值;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并不能转变为现金。从偿债能力的角度看,毫无疑问,现金流量指标比传统的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更具有说服力。

(二)现金流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也叫财务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当企业的现金流量超过支付现金的需要,有剩余的现金时,企业适应性就强。因此,通常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指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进行比较来衡量企业的财务弹性。通过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了解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而这一信息从传统的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是无法获得的。

(三)现金流量有助于评价上市公司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为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信息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三个方面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流量的总体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了在不依靠外部融资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自身经营活动获得现金的能力;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所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代表了企业筹集资金及筹资成本的有关情况。通过对现金流指标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从而帮助投资者分析企业未来股价的走势、股利的分配,以及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实用信息。

二、现金流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当前,对于如何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现金流指标评价体系,我国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而且在目前已有的现金流指标中到底哪些指标在预测企业财务危机中能起到较好的预警作用,也没有实证。笔者认为,从现金流的角度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应构建能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现金流指标体系,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获现能力、现金流量结构和企业规模几个方面来选择关键性现金流指标。

(一)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适者生存乃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若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经营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存能力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资金自给率越高,当比率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扩充所需的资金。

(2)全部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流出+投资现金流出)。其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是偿还债务、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投资现金流出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进行其他投资所需支付的现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金流指标,可以衡量由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和筹资现金需求的程度。

(3)再投资现金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长期证券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其中,长期证券投资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营运资金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用于重置资产和维持经营的能力,体现了企业的再投资能力。国外学者认为,该指标的理想水平为7%~11%较为合理。

(二)获现能力分析指标

现金流在企业资产循环周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长期看,一个企业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源源不断地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来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各项开支,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才是企业偿还债务的基础和根本保障。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源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1)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股东权益获现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股东权益。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三)反映企业规模指标

严格意义上,反映企业规模指标并非现金流指标。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企业规模是预测其陷入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Ohlson(1980)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1970年-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司和2058家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发现利用公司规模、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12%。Chen和Lee(1993)利用生存分析法(survivalanalysis)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样本包括1980年-1988年间的75家企业,结果表明,流动性比率、营业现金流、开采成功率、企业历史和规模对企业能否存活影响巨大。(作者单位: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财控部)

参考文献:

[1]蔡红艳,韩立岩1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判定模型研究[J]1审计研究,2003,(1)1

预警指标体系 篇7

一、财务预警体系构建

财务预警体系是为了防止企业出现突然警情而建立的报警和实施系统。它通过一系列单项指标或综合性指标的测定,评判企业财务状况;当风险接近预警线时及时向经营者提出预警,以采取措施,避免企业出现危机。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还可以对影响或决定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求掌握其未来变化的趋势,并由此判断财务经营风险的性质及其影响程度。

财务预警系统明显的特性是预测性,根据预警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判定企业财务状况的走势,判明风险的高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是紧密围绕着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应用而完成的。

(一)财务预警范围

本文所谈及的预警监控体系适用于集团公司和集团下属的企业单位。其构成是:财务预警体系包括集团的财务预警和单个企业的财务预警;集团的财务预警和单个企业的财务预警又各自包括整体预警和分项预警。

(二)财务预警流程

实施财务预警前后有个过程,这就是财务预警的流程。企业财务预警的流程大体为:首先,采集各类与企业财务活动有关的信息,以把握企业的情况;其次,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对企业进行测试,判断企业处于何种状态;然后,就企业目前的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此后,根据查找出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重新调整相关决策;接下来,将新的决策与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中,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财务预警过程。然后,再从生产经营中重新采集信息,开始第二次财务预警过程。

(三)财务预警系统

不论是企业集团还是单个企业,都有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都需要进行财务预警。为了使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更加有效地使用预警体系,可以考虑从综合预警(或称整体预警)和分项目预警两个层面建立初步预警系统。

1. 综合预警体系(整体预警系统)

(1)风险分级。

在这一体系中,企业的整体风险分成四级:

第一级,高度危险。

此时企业已经陷入财务危机,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和补救;如果没有很有效的整顿措施,就要考虑对企业关停并转,以防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二级,中度危险。

此时企业显露出部分风险,这些风险开始对企业产生影响并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导致高度风险并使企业经营无法继续。

第三级,低度风险。

此时财务危机刚刚开始发作,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指标中,个别指标开始恶化。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跟踪这些风险,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发展。

第四级,警惕状态。

此时风险不大,个别指标出现一些波动,有不安全的苗头。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关注这一状况,分析原因,考虑是否采取措施,制止这一状况的继续。

(2)测试指标。

测试企业整体风险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十个:

其中前三个指标,即纯资产负债率>1、毛利率<0、研发投入(R&D)比率=0,任一项出现异常,即可以判定企业整体风险为一级。

后七个指标,即成本费用税金利润率<0、净资产收益率<0、收入增长率<0、净利增长率<0、经营现金流量指数<1、应收账款周转率<1、对外投资收益率<0中有任何四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以断定企业处于一级风险状态;当这七个指标中有任意三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以断定企业处于二级风险状态;当这七个指标中有任意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以判定企业处于三级风险状态;当这七个指标中任意一个指标出现异常,说明企业处于四级风险状态。

通过这一体系,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判断企业的整体综合风险,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2. 分项目的风险预警体系

进行分项目的财务预警,首先需明辨风险的类别。项目的财务风险一般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偿债能力风险、盈利能力风险、持续发展能力风险、投资收益质量风险。其次,再区分各风险中的指标类型,比如,偿债能力风险是短期偿债风险还是长期偿债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接下来便要对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发生风险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这里对风险的分析,是从一般意义上进行的,对于特殊原因造成的风险,还要单独调查。

风险的四种类型(偿债风险、盈利风险、持续发展风险、投资质量风险),各包含若干财务指标。其中说明偿债风险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说明盈利风险的指标有销售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说明持续发展风险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说明投资质量风险的指标有投资收益和长期投资。

下面以偿债风险及其相关指标为例,说明项目预警分析的方法。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综合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是将实际的资产负债率数与历史数比较,以发现其中的问题。一般来说,引起资产负债率发生变化的无非是几种原因:第一,资产减少,负债增加,这当然会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第二,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但资产减少的幅度大,这也会引起资产负债率的上升;第三,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但负债增加的幅度大,这同样会引起资产负债率的上升。而资产的增加和减少,又具体分为流动资产的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负债的增加和减少,则可具体分为流动负债的增加和减少、长期负债的增加和减少。

资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规模缩小,应具体分析是经营亏损,还是调整产业结构、处置不良资产,或是别的原因造成的。负债增加则要结合原有负债程度进行分析,还要结合债务性质进行分析。

如果资产负债率稍高,但速动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并不太高,则偿债风险不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财务杠杆使用充分,发展比较有活力。但资产负债率过高,则企业的偿债能力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速动比率的分析也是将实际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并发现问题。流动负债增加或速动资产减少,都会导致速动比率的下降。其中引起速动资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应收账款减少和现金减少两种。再进一步分析,应收账款减少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周转快或者项目的规模压缩;现金减少主要是因为现金流通速度加快或项目的规模压缩。

如果应收账款或现金周转快,速动比率稍低,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尚且不大;如果速动比率很低,而应收账款和现金周转也低,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3)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这一指标的分析,仍是将实际数据与历史数据做比较。息税前利润的减少和财务费用的增加,是已获利息倍数恶化的原因。就息税前利润而言,营业利润减少和非营业利润减少都会导致它的减少;而营业利润的减少,又无非是因为营业收入降低或营业费用上升。就财务费用而言,它的增加原因可具体分为短期负债增加、长期负债增加所导致的,以及税率增加所导致的。

如果企业盈利能力强,即使息税前利润稍低,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也不会太大;如果企业营业利润很好,即使非经营性利润欠佳,亦不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过大影响。

(4)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通过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较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发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恶化,可以考虑是否由于经营现金净流入减少或流动负债增加所引起的。如果是因为经营现金净流入减少而引起的,可再从经营现金收入减少或经营现金支出增加两方面查找原因。

如果企业利润很高,但现金很少,必将对其偿债能力产生影响。企业现金流量是影响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现金流量出现问题,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辅助预警——非财务因素

对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除了使用财务指标外,还可以辅助使用些非财务的指标和方法。这些非财务的指标和方法,可以弥补单纯使用财务指标的缺陷和不足。财务预警分析中常用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是经济增加值,非财务方法则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一)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起源于剩余收益,强调的是一家公司若要创造财富,赚取的收益必须要大于它的资本成本。简单地说,经济增加值指标等于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这里所指的资本成本不仅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而且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其中债务资本是债权人提供的短期和长期贷款,但不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商业信用负债。股本资本则指的是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金额,或者是企业投资者其他形式的投入资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等于税后净利润加上利息支出部分(如果税后净利润的计算中已扣除少数股东损益,则应加回),亦即公司的销售收入减去除利息支出以外的全部经营成本和费用(包括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因此,它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所获得的税后利润,也即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反映了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

经济增加值以公式表示如下:

EVAt=Pt-KAt-1

其中K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At-1是公司期初的经济价值。Pt是经调整后的净利润。

在考核一个企业业绩的时候,如果经济增加值为正,说明企业创造了新价值;反之,则表明企业的业绩未满足投资者的最低期望;如果经济增加值为零,则说明企业创造的收益仅能满足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最低期望,没有形成新的、更多的价值。

(二)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即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大小进行预警分析。具体说来,若企业的内控制度比较健全,而且执行比较到位,则单位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否则,财务风险较大。

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研究 篇8

一、高校财务预警模型体系概述

(一) 高校财务风险体系建立的目的

扩招以来, 高校为了满足资金的需要, 不断从银行贷款办学, 贷款已经成为了高校筹资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然而度过了几年的甜蜜期之后, 还款付息的压力越来越大, 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已经凸显。因此, 高校必须结合自身财务风险的特点建立高校财务预警系统, 同时结合高效的财务危机化解机制, 这样, 高校才能维持正常的办学以及健康稳定发展。

(二) 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资金流转作为最主要的考察财务风险的方式, 企业要从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的方式考察企业的财务风险;高校有别于企业, 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 财务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筹资政策性很强;二是高校产品成品没有盈利性;三是高校资金的周转不具备再生能力。因此, 在构建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时需要着重反映高校的自身特点。

(三)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具体有以下几点:

(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构建需要反映高校财务中的各个内在关系, 符合客观的高校财务风险发生本质, 能够真正揭示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的或者潜在的财务风险。

(2) 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构建需要具有一般性原则, 建立在统一的口径上, 需要对所有高校都具有可预测性。另外, 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应该全部由相关部门提供的财务资料和学校对外公布的信息中获取。

(3) 完整性原则。指标体系构建需要体现财务风险发生的各个领域和主要方面, 不可遗漏重要信息, 并且满足各个指标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做到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

(4) 动态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求在分析历史的数据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并且可以根据高校内外环境的变化, 不断修正、更新以及补充, 形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体系。

二、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一) 偿债能力指标

具体如下:

(1)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的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表示每一元钱的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保证。流动比率越高表示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因为高校不仅需要偿还偿还短期债务和支付利息, 而且需要满足高校的日常开支, 但是不宜过高, 过高的流动比率使高校的资金停滞, 影响高校的营运效益;相反, 比率越低, 表示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差。高校流动比率在1.5~2比较合适。

(2) 资产负债率。其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高校利用债财务杠杆作用发展自己的能力, 用于衡量债权人自己的安全程度, 也衡量着高校的长期偿债能力。有别于企业, 对高校而言资产负债率在40%~60%之间比较合适, 因为高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没有利润作为还债保证, 只是进行简单的投资活动, 因此, 高校的资产负债率不宜过高, 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时候说明高校已经资不抵债, 将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

(3) 长期负债率。公式为:

长期负债率=长期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

该指标表示长期负债占负债总额中的比重, 反映了负债的结构, 长期负债表示短期内没有偿还债务本金的压力, 因此, 指标不宜过小, 指标越小, 表明高校将会在短期之内需要偿还债务, 财务风险增大, 一般情况下, 长期负债率应该大于50%。

(4) 贷款占收入比重。公式如下:

贷款收入比重=累计未偿还贷款/总收入×100%

其中总收入包括经费收入和非经费收入。指标反映了高校所运用的资金中有多少属于贷款部分, 贷款所占的比重越大, 表示高校的偿债压力越大, 高校可发展的空间就越小, 一般情况下, 高校的贷款收入比重应该小于40%。

(5) 利息保障倍数。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 (本年末银行存款+本年末现金) /利息支出×100%

指标表示在不增加新的负债情况下, 现有的资金能够对于负债利息的保障程度,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 表示高校的偿债能力越强, 一般情况下, 利息保障倍数的值应该要大于1。

(二) 营运能力指标

具体有:

(1) 现实支付比率。公式如下:

现实支付比率= (本年末银行存款+本年末现金) /平均月支出总额×100%

用于预测在正常的情况下, 现有资金还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时间。现实支付比率越大, 表示学校能维持正常开支的时间越长, 体现了高校对于资金的运用, 反之, 则表示学校不能对资金进行合理支配。该指标则不能一直保持较低的比率, 至少需要能维持高校3个月的正常开支, 因为, 高校的最主要资金来自政府拨款, 政府拨款的周期基本为一个季度。

(2) 潜在支付比率。公式如下:

潜在的支付比率= (本年末货币资金+本年末债券投资+本年末应收票据-本年末借入款-应交财政专户-年末应交税金) /月平均支出额×100%

该指标表示高校货币资金以及短期内能够转换成货币资金的资产, 在扣除短期内需要支付的资金后, 可以维持学校正常管理所需开支的时间, 是现实支付能力的一个补充指标, 因此, 潜在的支付比率应该大于等于3。

(3) 公共经费支出比率。公式如下:

公共经费支出比率=公共经费支出总额/支出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了高校对于自主资金的安排结构, 公共经费支出作为高校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 又包括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 能有效反映高校对于教学发展重视程度, 指标值越大, 表示高校对于教学发展的投资力度越大, 一般情况下, 公共经费支出比率为0.5比较合适。

(4) 投资收益比率。公式如下:

投资收益比率= (对校办企业投资收益+其他投资收益) / (对校办企业投资+其他投资) ×100%

该指标解决高校满足必要刚性支出之后资金闲置的流动性问题, 体现了对高校资金的运营效益。指标表示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 将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成收益的综合能力, 指标值越大, 说明高校资金运营收益能力越强, 一般情况下, 投资收益比率高于当期的银行存款利率。

(5) 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比重。公式如下:

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比重= (一般基金+专用基金-留本基金) / (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

该指标反映自有发展资金在货币资金中所占的比重, 比率越大, 表示高校自由支配资金越多, 高校不仅减少了财务风险能力, 而且能对各方面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但是该比率不宜过高, 过高的比率证明高校没有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 一般情况下, 指标值在50%~60%之间比较合适。

(三) 发展能力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 净资产增长率。公式如下:

净资产增长率=本年净资产增长总额/上年资产总额

指标中的高校净资产包括固定资产、事业基金、专用资金和各项经营结余。该指标反映了高校资产的增长幅度, 体现了高校的发展能力, 指标值越大, 表示高校的发展潜质很强, 也提升了学校的财务风险抵抗能力。

(2) 固定资产增长率。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增长率= (本年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总额) /去年固定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高校对于基本设施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投入程度, 指标值越高, 表示高校对于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大, 表明高校拥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正在追求高的发展速度。但是该指标不宜过高, 高校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学校的基础设施, 学校的软实力也应同步发展, 比如学校的管理能力、师资力量、招生等。

(3) 现金净额增长率。公式如下:

现金净额增长率=本年现金净额增长总额/去年现金净额

该指标衡量高校在货币现金的运作,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成长性, 指标值越大, 表明高校财务方面比较稳定, 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潜质, 反之则表示高校可能面临着财务风险状况。

(4) 自筹收入比率。公式如下:

自筹收入比率= (事业收入+经营收入+投资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 /收入总额×100%

自筹收入属于非限定性净收入, 高校可以自由支配这部分资金。该指标是对高校在发展中自我实现能力的体现, 反映了高校自身开源创收的能力, 指标值越大, 表示高校对于自身发展的资金自我供给能力越强, 说明高校的发展能力越强。

(四) 非财务因素

具体如下:

(1) 师生比。公式如下:

师生比=在编老师总数/全日制学生总数

该指标衡量了高校对于现有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效率。比率值越大表明高校的办学效益好, 但是指标不能太高, 过高的师生比会造成高校有多余的人才资源, 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而且形成一种相互间的惰性问题。一般情况下, 该比率在1:14比较合适。

(2) 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公式如下:

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收入总额/在编教师总数

该指标反映了高校对于科研能力的投入程度。科研能力的投入是非限定性净收入的有效保障, 主要体现在投资收入、知识产权收入等, 与高校财务的良性循环关系紧密。指标值越大, 表示高校对于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科研规模大、能力强。

(3) 教师贡献率。公式如下:

教师贡献率=教学成果/在编教师总数

该指标直接反应教师队伍对学校的贡献作用, 也体现学校的发展实力, 教学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毕业生人数和科研成果, 而科研成果则通过发表论文、学术专著、获奖情况等方面衡量。这两个方面都是定性因素, 需要通过赋权打分等方法, 把定性因素转化成定量的指标值。

(4) 高校隶属单位。隶属单位指标直接反映高校所处的位置, 间接则体现在资金来源上。高校一般可分为:部属院校、省属院校, 部属院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 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并且很多都是“985”和“211”高校, 具有国家拨款额度大、经费多、资金来源广泛的特点, 而省属高校不仅不具备这些特点, 有时还会出现经费不到位的困境。因此, 需要通过人为的赋值将部属院校和省属院校区分开来。

(5) 省会城市。省会城市指标反映的是一个高校的地理位置, 国家对于省会城市的建设明显强于非省会城市, 而地方省份也想通过省会城市的建设提升自己的城市品牌, 在省会城市, 高校在受到地方政府的照顾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直接造成高校吸引教师队伍质量高, 生源足, 并且科研项目多, 经费来源充足, 而这些因素则直接影响高校的财务, 因此, 需要将高校是否属于省会城市通过赋值区分开来。

三、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优化

(一) 优化原因

前文根据高校财务特点以及建立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初步建立了比较系统的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 具有良好的预警效果, 然而, 不管是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 还是非财务因素指标, 都伴随着浓浓的主观色彩, 由于主观性造成了指标体系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 上文所选的19个预警指标中, 并非所有的指标对于整个模型的预警效果具有显著性作用, 一些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 由于相关性造成的影响是可能不仅不能提高整个模型的预警能力, 反而因为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降低了整个预警模型的预警效果。

其二, 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要求能够反映高校实时现状的同时, 应该以最少的指标反映尽可能多的信息, 这样的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才能更加实用。过多的预警指标, 不仅会增加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难度, 而且增加了整个预警模型的维度, 降低整个预警模型的工作效率。

(二) 优化过程

总结上述原因, 笔者从两个方向对初步建立的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进行优化:选取显著性指标和降低指标体系的维度。将初选四个方面的所有19个指标汇总进行正态性检验, 以确定哪些指标是服从正态性分布的, 将指标体系分为服从正态性分布的指标体系和没有服从正态性分布的指标体系两个部分。将服从正态性分布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做T检验, 以确定哪些指标具有显著性作用, 筛选出显著性指标, 删除不显著的指标;将没有服从正态性分布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做非参数检验, 同理确定这部分指标中的显著性指标, 筛选出显著性指标, 删除不显著的指标, 最后汇总服从正态性指标体系和没有服从正态性分布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显著性指标用于构建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此优化过程不仅解决了预警指标体系的显著性问题, 同时也达到了尽可能降低预警指标体系的维度的目的。

(三) 优化效果

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经过优化过程, 一方面, 形成了主观选择与客观筛选指标构建了最优的高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不仅能够提高对于高校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 而且提升了预警模型在现实高校中的普及能力;另一方面, 对于本身资金来源本身就不充足的高校来说, 控制了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成本, 防止遭遇因为监控成本过高, 不仅不能对高校财务有效监控, 反而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的困境, 以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形成最有效的监控, 实现高校财务预警模型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奇慧、曾繁荣:《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集体经济》2007年第4期。

预警指标体系 篇9

关键词: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1 社会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

根据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社会风险相关理论及社会风险指标体系的逻辑结构,在参考已有成果[1,2,3,4]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设计了由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AHP与Delphi法相结合来进行权重设置,如表1所示。

2 社会风险预警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均按照0—10计分,风险越大,得分越大,指标值的大小与社会风险发生概率呈正比关系。具体操作可分为六大类:

第一类:以100%为参考基数,若实际值为Cij,实际值无量纲化分数=10-Cij·10。

第二类:以国际惯例为参照,如基尼系数、失业率、CPI指数、10%最高收入户平均收入与10%最低收入户平均收入之比等。

第三类:以较发达国家为参考,如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万元GDP能耗、每万人警力配备人数、每万人中的律师人数等。

第四类:以国家全面小康要求为参照标准。如人均住房面积、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等,这类指标可以达到国家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要求为参考, 达到全面小康指标为满意值, 在全国分

别选取发达地区、中等地区、较落后地区样本数据各5个,比照前面的方法得出落后平均数并将其作为不允许值,如指标属于极大型变量或极小型变量,可参照上述公式将实际值无量纲化。

第五类:以国家相关规定为参照标准。如自然灾害级别、事故灾难级别、公共卫生事件级别、社会安全事件级别,可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划为轻微,IV级,III级,II级,I级,并相应给分为2,4 ,6,8,10分。

第六类:以专家判断为参照,如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度,国外经济摩擦和制裁影响度等。可设计专家问卷调查表,将影响程度分为无影响,轻微影响,较小影响,一般影响,重大影响,严重影响六级,并相应给分为0,2,4,6,8,10分,实际值的无量纲化分数=∑CijPij,其中Pij为专家判断值为Cij的比例。

3 社会风险预警的评估模型

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和无量纲值后,在分析社会风险预警程度时,可以通过社会风险评价值的大小来反映社会风险预警程度[5]。结合表1及上述的分析,建立下列社会风险预警程度的计算公式:

SRD1j=ΙnWn=Ι1W1+Ι2W2++ΙnWn(1)SRDt=SRD1jW1j=SRD11W11+SRD12W12++SRD16W16(2)

式(1)中,SRD1j表示社会风险一级子系统的评价值,I代表指标无量纲值,W代表指标在社会风险预警一级指标体系中的权重,n是指标及其权重的序号。式(2)中,SRDt表示社会风险总评价值,SRD1j表示社会风险一级子系统的评价值,W1j代表社会风险预警一级指标在总体系中的权重,j是一级指标及其权重的序号。这样,通过上述公式测量出社会风险各一级子系统评价值和社会风险总评价值,再根据表2,可判断社会风险一级子系统和总社会风险的险级,并用相应的预警信号灯予以标识。

4 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社会风险指标体系和1987~2007年的相关数据(1),并参考上述各表及公式,对我国1987~2007年的社会保障子系统、协调发展子系统、社会公平子系统、社会秩序子系统、社会安全子系统、社会舆情子系统以及社会总体风险进行模拟预警,其预警信号如图1至图7所示。

从预警信号图可以看出:

(1)就社会保障子系统预警实证分析看,1987~1994年一直处于重警区间,这是由于当时社会保障系统与经济改革不配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1995年开始,国家建立养老保险模式,预警指数逐渐下降进入中警区,1998年提出“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后,预警指数下降速度加快,但在2001~2002年,由于国企改革,失业率上升,预警指数再次略有反弹上升。2003年后,社会再就业制度逐步完善,预警指数再次下降,2006年起,国家开始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保和医保比例迅速增长,社会保障子系统风险预警指数开始进入轻警区。

(2)就协调发展子系统预警实证分析而言,1987年处于无警状态,1988年由于CPI指数迅速上升,预警信号出现轻警,1989年的政治风波,使得CPI居高不下,GDP增速明显下滑,预警指数处于重警状态。风波平息后,预警指数逐渐下降,1991年重新回到无警区间,一直到2005年,大部分年份都处于轻警和无警状态,这说明经济的稳定发展对降低社会风险起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由于GDP增速过快,预警指数反弹上升,2007年GDP增速仍然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国际收支顺差太多,使得CPI指数逐步攀升,协调发展子系统预警信号进入中警区。

(3)社会公平子系统预警信号分析表明,1987~1991年预警信号处于中警状态,这是由于改革推进,城镇发展加速,农村步入改革的被动和次要状态,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拉大。1992~2000年,国家的优先发展东部地区战略,使得地区差距扩大,农业增收仍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段其间社会预警信号处于重警状态,指数逐步攀升。2001年起,预警指数上升速度加快,这是因为改革深化,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阶层收入差距更加拉大,基尼系数开始突破国际警戒线0.4,社会公平子系统预警信号已逼近巨警状态。

(4)从社会秩序子系统预警信号图看,1987~1989年预警指数迅速从中警进入重警状态,主要是因为腐败 官倒等问题使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度明显下降,1989年的风波平息后,预警指数开始下降。1992~1997年,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的稳步发展使得社会秩序子系统预警信号进入轻警区。1998~2003年,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村改革的滞后,涉农负担过重,预警指数又反弹上升到中警区。从2003年起,农民负担逐年下降,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秩序子系统预警指数开始下降并重新进入轻警区。

(5)从社会安全子系统预警信号分析,1987~2003年,除了几个特殊年份预警指数上升到中警状况外,绝大多数年份都处于轻警区间。从2003年至今,社会安全子系统预警信号已经一直处于中警区间,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加上我国本来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发生,自然致灾因子更加活跃。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的时期,也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6)社会舆情子系统预警信号分析表明,“八九风波”平息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稳步发展,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上升,社会舆情子系统预警指数一直处于轻警区间。但从2001年起,社会舆情指数在逐渐攀升,并于2006年和2007年进入中警区,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已处于攻坚阶段,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自然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近两年房价高居不下以及物价的上涨使得转型期各种矛盾更加尖锐。

(7)从社会总体风险预警信号图看,1987~2007年,除了1989年处于重警状态外,其余年份都处于轻警或中警区间。

参考文献

[1]朱庆芳,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杨雪冬.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阎梁,翟昆.社会危机事件处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4]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东南大学学报,1999,(1).

预警指标体系 篇10

(一)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特征

对于整个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而言, 其主要特征如下。

1. 规范性: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应尽量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以体现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2. 概括性:指标体系应能全面概括地反映上市旅游企业风险的存在, 为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系统。

3. 灵敏性:要求指标的灵敏度要高, 其具体数值的细微变化能直接反映出上市旅游企业风险的发展变化, 给企业具体的财务操作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4. 层次性:指为了提高上市旅游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应构造具有层次性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5. 实用性:要求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应能真实地反映出我国上市旅游企业所处的实际财务环境和运营环境, 把握当前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

(二)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 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覆盖面, 能比较完整、全面、真实地反映预警管理的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且各指标都能单独体现某一预警含义, 而整体指标体系可以综合地反映并购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状态。

2. 敏感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财务风险, 并及时再现财务管理的真实状态。

3. 概括性原则:因为不同类别企业, 在不同时期都有其特定的财务风险类型, 这就要求指标体系必须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能反映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

4. 可度量原则:要求预警指标体系要有精确的定量化数值来表示, 它既包括可通过直接实证统计调查获取的客观数据, 也有通过人工评分方法求得的主观指标。但都必须能用数值客观测定。否则, 就失去了实际价值。

5. 不相关性原则:在设计指标时应尽量减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和重叠区域, 并将其相关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6. 预测性原则:预警指标要真正起到事先的警示和事中、事后的预控功能, 指标的制定以事先的预测、预警、预防, 以及过程中的预警、预防、预控为主要目标, 应选定能反映现状和预示未来的指标。

二、上市旅游企业财务预警备选指标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 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预警指标应是最具代表性的且又能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

为了能全面合理地预测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本文共选择6大类24个指标作为上市旅游企业财务预警的备选财务预警指标。

(一) 赢利能力指标

在赢利能力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5个指标。

1. 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也称净资产收益率, 反映了净资产在当期的获利能力, 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

2.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

3.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获利水平。

4.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 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 应当是指营业利润, 而非利润总额。

5. 营业收益率:营业收益率反映了企业净资产获取净收益的能力。

(二) 资本运营能力指标

在资本营运能力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4个指标。

1. 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 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

2. 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反映企业的赢利能力。

3.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4. 经营性资产收益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反映经营性资产的收益情况。

(三) 短期偿债能力

在短期偿债能力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3个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体现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 短期债务越少, 则流动比率越大,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它考虑了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

3. 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用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四) 长期偿债能力

在长期偿债能力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2个指标。

1.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达到85%及以上时, 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 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

2. 权益负债率:权益负债率表明每单位的负债中, 有多少自有资本作为偿付保证。

(五) 成长能力及规模指标

在成长能力及规模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6个指标。

1. 主营业增长率:主营业增长率体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同时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2. 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体现总资产的增长情况, 同时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3. 主营利润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体现主营利润的增长情况, 同时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4. 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体现净利润的增长情况, 同时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5. log (总资产) :log总资产属于规模指标, 反映企业的总体规模的大小。

6. log (主营收入) :log主营收入属于规模指标, 反映企业的总体规模的大小。

(六) 现金流量指标

在现金流量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4个指标。

1. 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营业现金流量比率是比较企业在经营期间内现金的流量情况, 如果流出大于流入, 则可能会在未来产生财务风险。

2. 全部债务现金比率:债务现金比率反映了企业用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债务的比例, 反映了企业偿债风险的高低。

3. 总资产现金流量率:总资产现金流量率反映了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

4. 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备选指标的显著性检验

本文以22个上市旅游公司为样本, 其中包含了ST和非ST的公司, 其各自指标的选择时间跨度从2000年到2005年共6年的经营数据, 每个样本选择了与财务安全密切相关的6大类, 共计24个指标的所需数据。

利用搜集的样本数据资料, 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对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总结如下 (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 在由于个别上市旅游公司的部分数据不能公开获得, 或在本文进行数据统计时没有公布, 因此造成检验结果的“DF”项中的样本数量的不同, 但是因为样本数量较大, 所以不会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通过SPSS软件的分析, 净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率、营业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已获利息倍数、主营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债务现金比率等8个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所以可以将上述8个指标从原来的指标体系中剔除 (见表2) 。

新的指标体系将由以下16个指标组成, 它们分别是:

1.赢利能力指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

2.运营能力指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3.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4.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权益负债率。

5.成长及规模指标:主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log总资产、log主营收入。

6.现金流量指标:营业现金流量比率、总资产现金流量率、现金比率等。

上述16个指标显示出了作为判别变量指标时所必须具有的信息含量和实效性等特点;并且由于样本的数据量较大, 所以具有很强的可靠性, 可以作为上市旅游企业制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参考。

上市旅游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会面临许多财务风险, 如果能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通过一定的预警机制进行财务安全预警, 并加以及时有效的防范, 就可以将财务风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因此, 有效的财务预警对于促进上市旅游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世农, 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 2001 (, 6) .

[2]陈晓, 陈治鸿.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0 (, 3) .

[3]李华中.上市公司经营失败的预警系统研究[J].财经研究, 2001, 27 (10) .

[4]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0 (, 3) .

[5]张鸣, 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述评[J].财经研究2001, 27 (1) .

[6]赵路.论我国旅游企业的战略联盟[D].华侨大学, 2002.

[7]王丽华.旅游企业服务利润链理论初探[J].财经问题研究, 2001 (, 4) .

如何建立“经销商预警体系” 篇11

以上仅是一个个案,但随着汽车市场的波动加大,无论是汽车厂家还是经销商,都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相比汽车厂家,经销商无论从规模、资源整合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的角度来看,均明显偏弱。一旦应对不得法,经销商将面临较高的业务风险,这种风险将不仅仅伤害到经销商自身,也会伤害到汽车厂家。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厂家亟需建立“经销商预警体系”,对经销商业务发展的状况进行有效跟踪与监控,争取将问题发现和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发生大的损失。在实际操作中,经销商往往与汽车厂家的多个部门打交道,如销售部、市场部、渠道部和售后服务部等等,经销商的各种业务信息也散落在汽车厂家的各个部门中,缺乏整合与分析,难以及时发现问题。那么,这个“经销商预警体系”应如何设立与管理呢?

根据汽车厂家的部门设置原则,一般来说,渠道部承担着渠道规划、经销商选建、经销商业务管理等相关职能,比较适合来建立和管理“经销商预警体系”。

从经销商的核心业务来看,预警体系应重点监控4个方面:销售业务、服务业务、运营系统和财务信息。

每个监控都应设立立体化的监控指标。以销售业务为例,应该从销售业绩、销售过程和销售人员三维来设立指标。在销售业绩方面,零售整车销量、区域市场占有率、区域市场贡献度、同比增长率、来店成交率等核心指标也应纳入;在销售过程方面,应包括销售服务满意度、销售服务过程执行力、平均库存深度等核心指标;在销售人员方面,销售顾问人均月销量、人员稳定性、人员素质与经验等核心指标都应纳入进来。

监控指标体系搭建好之后,数据采集是基础工作,这方面应有效整合汽车厂家各个部门的资源,避免重复多次地向经销商索要数据,同时尽量做到电子化和软件化,可以有效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分析工作更为重要。对经销商的监控与预警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分析。横向来看,经销商的表现与同体系经销商的平均表现有何差异,与其他品牌的经销商的表现有何差异,这些差异是否在正常波动范围内,是否有突变指标;纵向来看,经销商这个月的表现与前几个月相比有何变化,这个月的表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何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在正常波动范围内,是否有突变指标。从以往监控的经验来看,人员因素的突变往往蕴含着企业运营变化的丰富信息,值得汽车厂家重点关注。经销商核心人员的调整、人员表现的突然变化,往往是过程执行力和业绩变化的先兆。通过这些关键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经销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早介入,可以有效避免渠道产生大的波动,对汽车厂家和经销商都是有利的。

预警指标体系 篇12

林业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 而且生产周期较长。林业企业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防范财务风险, 是林业企业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建立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防范林业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

一、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一) 预见性原则

林业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该对风险起到预警作用, 必须具有预见性。如果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危险因素出现, 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对管理者提出警示, 以便企业管理层对风险因素进行防范。

(二) 可靠性原则

在构建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 应当对选定的财务指标以及其合理波动区间通过样本测试进行验证, 确保指标值能够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

(三) 适用性原则

设计的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 选取的财务预警指标要具有代表性;使得企业管理层可以了解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情况。

(四) 系统性原则

选取的财务预警指标应该具有内在的联系, 考虑到影响林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 在设计完整、相关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以保证指标评价结果的系统性。

二、林业企业财务预测指标体系的内容

林业企业指标体系设计应包括: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 营运能力, 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评价指标, 其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 营运能力指标

评价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是周转率指标, 常用的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1.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存货营运效率的指标, 是用营业成本除以平均存货计算。

2.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是用销售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

3.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运营效率如何, 用营业收入除以平均资产总额。

(二) 获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反映现代林业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全部资产净利润率、森林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和毛利率。

1. 总资产净利润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创造净利润的比率。

2. 森林资产收益率是反映生产和销售林产品的经济价值的指标之一, 能客观的、综合的反映现代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能准确的体现企业经营森林资产的获利能力, 计算公式为:

森林资产收益率= (年末森林资产额-年初森林资产额+当年利润) ÷年初森林资产额×100%

3. 毛利率是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

4. 销售净利润率是营业收入给企业带来净利润的百分比。

(三) 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短期的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

1. 流动比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

2. 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关系。

3. 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对比关系。

4.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负债所占的比重, 即资产对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

(四) 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反映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潜力的指标, 主要包括由增长率指标构成, 具体包括:

1. 营业收入增长率, 本年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是评价林业企业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

2. 森林资产增值率反映林业资产生产能力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是从林业企业森林资源资产的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发展的后劲力量。是森林资产增长额与上年森林资产总额的对比关系。

3.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是息税前利润增长额与上年息税前利润的对比关系。

4. 净利润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与上年净利润的比率, 从获利增长的角度评价了林业企业的发展潜力。

(五) 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量指标主要选取现金到期债务比率、销售现金比率两个评价指标。

1.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反映资产的变现能力, 是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除以本期到期的负债, 可以体现企业的经营净现金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经营值为1.5。

2.

销售现金比率指标反映获取现金的能力, 即经营净现金流量与营业收入的比率, 该指标高, 表明企业的收入的收现情况好, 企业资金利用效率高, 指标的标准值为0.2。

三、林业企业财务预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林业企业财务预警评价指标应先对财务预警指标进行一般评价, 发现企业财务风险高的领域, 然后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计算出财务指标, 将其与经验值进行对比, 判断出企业财务危机水平。

(一) 林业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应用

如前所述, 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的周转使用状况, 主要包括周转率指标, 周转率高, 表明企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快, 资产能够迅速变现, 利用效率越高。周转率指标预警值为同行业水平的0.5倍, 当周转率指标低于行业值的0.5倍时, 说明企业资产运营效果不好, 企业应采取措施加速资产周转。

(二) 林业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应用

获利能力是企业投资者非常关心的指标, 预警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净利润率、森林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和销售净利润率指标, 利润率高, 表明企业获利能力强。获利能力指标的预警值为同行业水平的0.5倍, 如果林业企业获利能力指标低于行业水平的0.5倍, 说明企业获利能力存在严重问题。

(三) 林业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应用

林业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对全部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低, 债权人越安全, 一般预警值定为40~60%之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预警值分别为2倍和1倍。但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过高, 也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过多, 可能导致企业资产闲置, 产生机会成本。权益比率的经验值为≤50%。

(四) 林业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应用

林业企业发展能力指标由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森林资产增值率、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在增长率指标构成。增长率指标为正指标, 增长率高, 表明林业企业发展潜力越大。增长率指标预警值为0。增长率<0, 表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下降, 市场萎缩, 风险高。

(五) 林业企业现金流量指标应用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越高, 说明林业企业现金资产偿债能力越强。指标的预警值为1, 若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小于1, 说明经营现金净利率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 企业应考虑筹资偿债。销售现金比率预警值为0.2, 若小于0.2说明企业收入收现率过低, 企业现金流量不够充足, 管理层应采取措施提高收现水平。

综上所述, 林业企业设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 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 建立起合理适用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应用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判断各项指标是否达到或超过预警区域, 及时诊断企业的高风险领域, 起到降低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群成.试论现代林业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林业经济, 2007 (06) .

[2]杨智.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经济, 2009 (12) .

上一篇:克扣工资下一篇:班导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