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2024-11-05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精选12篇)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篇1

2011年3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我国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标志着义乌改革试点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义乌外贸的快速发展, 对于周边地区也起着极大地带动作用, 作为浙江欠发达地市的衢州、丽水等地, 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限制, 致使其经济基础薄弱, 对外贸易发展较慢。因此, 接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探索其外向型经济发展路径, 对两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衢州、丽水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 浙江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作为外向型经济欠发达山区的衢州、丽水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2012年衢州市进出口额首次突破30亿美元, 占同期浙江省外贸进出口值的0.97%同比增长12.4%, 丽水市进出口额22.3亿美元, 占全省进出口额的0.71%, 同比增长4.9%。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两市进出口额虽有所增长, 但外贸总额不到全省的百分之二, 比起其周边地市差距还非常大, 对外贸易总量过小。目前衢州、丽水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两市对外贸易总量虽少, 但增幅较快, 新兴市场出口增幅较传统市场强劲;拓展利用外资新领域, 利用外资总量不断扩大;境外投资国别增加, 服务外包实现零的突破。虽然衢州、丽水两市外向型经济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但比起浙江省其它地市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总量不到全省2%, 实际利用外资以及境外投资额度也非常小, 服务外包刚刚起步, 造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保守, 缺乏竞争意识;处于偏远山区, 交通、信息不畅;工业经济落后, 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落后, 人才流失严重;招商引资力度不够, 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当然对于大多数欠发达山区而言, 都有着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比较优势, 衢州和丽水两市也不例外, 有着其独特的生态优势。

二、衢州、丽水外向型经济接轨义乌试点的可行性分析

(一) 衢州、丽水外向型经济接轨义乌试点的区位优势及现有基础

衢州、丽水靠近义乌, 有杭金衢和金丽温高速连接义乌, 为接轨义乌提供了区位优势。衢州、丽水与义乌之间不仅交通便捷, 而且与义乌地缘相近, 产业相联。目前两市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与义乌的接轨。一是与义乌市场的接轨。利用义博会、森博会等机会, 组织外向型企业参会, 拓展国际市场;同时利用义乌的客商资源, 推动企业与市场经营户接轨, 借船出海, 推动商品出口, 拓展国际营销渠道, 提高其国际化程度;二是与义乌产业的接轨。利用义乌市场龙头, 引导两市的产业主体来接轨义乌市场。从加工型工业起步, 甘当配角, 承接大量的来料加工业务。三是山海协作工程的推动。衢州、丽水的一些行业企业借助山海协作工程, 主动接轨义乌市场, 在中国小商品城设立销售窗口, 依托良好的销售渠道, 外向型经济得到了较为快速地发展。综上所说, 衢州、丽水与义乌之间的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这为双方的进一步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衢州、丽水的接轨也是义乌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当前义乌本地贸工联动遇到了不少困难:一是产业外迁加速。受劳动力成本、土地要素、原材料价格等影响, 义乌“传统产业升级难”和“新兴产业生根艰”并存, 部分企业开始转移到外地, 本地产业有空心化之虞。二是外贸市场不确定风险增加。当前外需持续低迷和汇率变化给义乌市场造成了很大压力。三是创业激情减退。目前很多义乌商人, 在创业收益与摊位出租收入比较中选择了出租摊位, “啃摊族”比例明显上升。四是市场低端锁定。义乌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三低”, 即低成本、低税费、低价格, 义乌市场也因此具有“柠檬市场”的特性, 即价低者胜出, 产品暂时还难以摆脱“轻、小、低、廉、快”的属性、市场暂时还难以摆脱“薄利多销”的低价路线。要改变义乌外贸目前的尴尬状况, 为其解决经济提升后劲不足、基础资源缺乏等问题, 也必须找到合适的对接渠道。

义乌由于地价、房租以及劳动力等成本的飞涨, 使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 寻找新的经济发展空间, 而衢州、丽水具有土地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却缺乏资金、市场、人才和信息, 如果义乌企业与衢州、丽水等欠发达地区实现对接, 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加上目前已有许多衢州、丽水的企业在义乌小商品城设立了对外窗口, 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因此, 衢州、丽水外向型经济接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十分可行的。

三、衢州、丽水外向型经济接轨义乌试点的路径研究

首先从扩大改革政策的受益面、利用义乌的市场平台、利用义乌的要素资源和加快义乌产业转移的承接等方面来研究接轨的重点领域, 明确接轨的方向和目标选择。其次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来研究推动接轨的路径

(一) 接轨的方向和目标选择

1. 扩大改革政策的受益面。

义乌试点重点在于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义乌市场建设、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等9个方面。这次试点从中央到地方, 都对义乌在海关、商检、税务、工商等方面给出了一定的政策。据调查, 浙江省各级机关干部和普通群众对“义乌试点”的关注度都很高。他们翘首期盼改革的红利能够惠及各地市, 使浙江的外向型经济再创新高。因此,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虽然起因于义乌市场、主要实施于义乌市域, 但更需要立足大金华和浙中城市群这块最直接的腹地、立足全省乃至全国更广阔的空间, 积极探索资源合作开发机制, 充分整合义乌实力、周边潜力和各方活力, 把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的时空距离变成现实可用的优质资源不断扩大“义乌试点”的受益面。如果能够扩大改革政策的受益面, 使处于义乌周边的衢州、丽水也能受益, 将对转变义乌外贸发展方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以及促进欠发达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充分利用义乌的市场平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义乌市场演绎了“无中生有、有中生奇、无奇不有”的发展奇迹。目前义乌市场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和信息中心, 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市场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一是市场交易规模领先。据义乌市工商局统计, 2012年, 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758.76亿元人民币, 成交额连续21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之首。其中, 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80.0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6%, 日均成交1.5亿人民币, 在全国工业品综合交易市场中排名第一。二是市场功能创新领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商品展示、外贸洽谈、电子商务、外贸服务、现代物流、商检报关、国际金融等现代贸易功能于一体, 成为我国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市场之一成为全球采购首选之地。全球20强海运企业前18家已在义乌设立办事机构, 常驻外商13000余名。每天, 由2300多家物流企业、3000多家境外企业驻义机构、18家国际航运巨头、5条铁路行包专列、20余条航线、400多条城市货运专线编织的物流网络, 把货物运送到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 直达中国各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三是市场产品种类领先。义乌目前经营的商品已达4202个种类、170万个单品, 占联合国贸发组织公布的小商品品种种类的85%, 采购商在义乌市场可以实现一次性集成采购, 这是义乌市场最大、最有特色的魅力。因此, 作为衢州、丽水等欠发达地市应充分利用义乌的市场平台, 包括境内外小商品市场平台。在境内外小商品市场设立窗口, 宣传企业, 展示其特色产品, 让国内外客商了解其公司及产品, 从而把当地企业及其产品推向世界。

3. 充分利用义乌的要素资源。

衢州、丽水应该充分利用义乌的各种要素资源, 加快自身经济的发展。一是信息资源。市场不但是商品交易场所, 也是信息交换、交流的重要场所。从“卖商品”到“卖信息”将成为义乌小商品功能的一个重大转变和提升。调研中我们发现, 一些市场商户既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向往输出自己的商品, 又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获取国外小商品需求的前沿信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信息, 可以为小商品生产者和进场经营者提供商情信息, 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小商品消费最新时尚, 科学选择经营品种, 准确把握小商品出货时机, 有效降低库存, 显著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衢州、丽水可通过接轨义乌, 了解国际国内信息, 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产业调整, 及时获得客商信息, 抓住交易机会;二是资金资源。义乌许多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衢州、丽水等欠发达地市如果能够到义乌招商引资, 利用义乌的资金, 发展当地经济, 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三是人才资源。义乌繁荣的商贸业, 吸引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人才, 衢州、丽水等地可以借助义乌这一平台, 培训或引进各种人才, 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4. 加快产业转移的承接。

义乌要突破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资源缺乏的瓶颈, 就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开拓产业发展空间。衢州、丽水应在各方面做好承接其产业转移的准备工作,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人力资源优势, 积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抓住重大机遇, 以市场为导向, 以自愿合作为前提,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着力改善投资环境, 促进产业集中布局, 提升配套服务水平;着力在承接中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加强环境保护,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 加快城镇化步伐;着力深化区域合作, 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实现区域良性互动, 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 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 推动接轨的路径

1.政府层面。作为政府层面, 推动力主要体现在重大决策上, 除了扩大改革政策的受益面之外, 还可以构筑“区域合作体系”, 浙江省政府可以牵头构建依托浙江各地市的“区域合作体系”。目前, 以义乌小商品为中心的“义乌经济圈”已经形成, 金华、丽水、衢州、绍兴等4个地级市和永康、东阳等22个周边县市区数万家中小企业已经与义乌市场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通过区域合作体系, 可以把义乌的市场、资金、人才、信息等与衢州、丽水的基础资源、劳动力和生态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产业对接企业的培育, 还可以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政府可以有组织地把相关企业整合进去, 有目标地激发、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之间的对接, 这样, 既能促进衢州、丽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又能促使义乌外贸实现转型升级。

2.企业层面。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 要利用各种机会, 主动寻找对接点。如:外向型企业的外贸部可以先进行对接, 义乌企业接到的外贸订单可以找衢州、丽水的相关企业组织生产, 双方可以搞联合经营, 也可以进行合资。市场主体之间的对接, 有利于义乌加快其产业转移, 对于义乌企业来说, 产业转移可以为之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对衢州、丽水来说, 新企业的入驻, 可以带来新项目, 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 衢州、丽水外向型经济接轨义乌试点的政策保障

首先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引导, 强化义乌和浙江欠发达地市双方的对接意识;然后各级政府要对衢州、丽水与义乌的对接项目给予政策扶持, 鼓励双方合作, 实现共赢;同时还要给予人力保障, 使之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林康.“松阳现象”对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当代社科视野, 2010 (5) [1]林康.“松阳现象”对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当代社科视野, 2010 (5)

[2]李俊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社科纵横, 2008 (11) [2]李俊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社科纵横, 2008 (11)

[3]段凤鸣.浙江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转型对衢州经济发展的启示.当代经济, 2011 (12) [3]段凤鸣.浙江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转型对衢州经济发展的启示.当代经济, 2011 (12)

[4]陶国忠.走有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浙江经济, 2009 (15) [4]陶国忠.走有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浙江经济, 2009 (15)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篇2

8月23日下午,浙江省工商局与义乌市人民政府举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书》签署仪式。双方在拓宽市场准入、促进市场提升、推进品牌建设、强化监管服务等四大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今年3月,国务院发文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批准设立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乌继而成为全国第10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年5月,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等国家16个部委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在义乌召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对义乌改革试点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标志着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

《试点方案》所明确的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到2020年,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

为顺应改革试点需求,帮助义乌改革创造条件,努力营造改革内在动力,浙江省工商局突破政策瓶颈,引领出台政策,成为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后,第一家主动对接义乌,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放权、授权、扩权的省厅单位。

会上,浙江省工商局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署《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书》,根据协议,浙江省工商局将全面赋予义乌工商行政资源,对义乌开展多领域、全方位政策支持;义乌市政府则负责综合协调各方力量,积极为工商职能的运行提供优质保障,努力确保浙江省工商局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

此次出台的《关于支持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由于政策实化细化,扎实有效,切实在义乌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上给予授权,被当地党委、政府形象地解读为“大礼包”。《意见》共分为优化准入条件、激发资本活力、完善功能体系、构建监管体系等四大方面共十五条举措。其主旨为让义乌的主体更活跃、资本更充俗、市场更高端、监管更到位。

优化市场主体准入条件,按规定应当由省工商局、金华市工商局登记的内资企业,经企业申请,根据实际情况授权义乌市工商局登记。开通名称审批直通车。实施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和取冠省名企业名称受理窗口前移试点。义乌企业申请变更为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的,可到省工商局办理名称核准;取冠省名的,可到金华市工商局办理名称核准,窗口更近、权限更大、条件更宽、外向更优。

放宽企业集团组建门槛。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义乌企业组建集团的,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由原来的5000万元放宽到1000万元,子公司数量由原来的5个放宽到3个,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个亿放宽到3000万元。提高知识产权出资比例。允许股权、债仅以及专利权、商标专用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其非货币出资金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

着力推进义乌品牌战略。《意见》还将支持“中国小商品城”现有图形商标申请认定为驰名商标,帮助“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申请文字商标注册,确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地位。支持义乌争创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启动义乌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完善市场监管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与义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适应工商监管办法的专题探索研究,建立适应义乌市场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常态化、长效性监管机制,推动义乌市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建设。逐步形成商业秘密保护、商业贿赂治理、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等行政执法与行政指导新格局,促进义乌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新闻附件一)

义乌政策解读

本次政策出台的主旨,是让义乌的主体更活跃、资本更充裕、市场更高端,监管更到位。重点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育最给力的市场主体

义乌市场主体最多,但不等于最大、最强、最优、最有竞争力。围绕增强义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工商部门重点出台了五项政策:

1、窗口更近。实施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和取冠省名企业名称受理窗口前移试点。义乌企业申请变更为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的,可到省工商局办理名称核准;取冠省名的,可到市工商局办理名称核准。

2、权限更大。本应当由省局、金华市局登记的内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授权义乌市局登记。2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企业和服务贸易领域企业、无需审批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可由义乌市工商局直接登记。

3、条件更宽。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义乌企业组建集团的,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子公司数量放宽到3个,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3000万元。

4、比例更高。对以股权、债权以及专利权、商标专用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的,允许非货币出资金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

5、外向更优。进一步扩大对涉外主体的准入资质,优化外资企业登记程序,允许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合伙等形式在义乌投资创业,引导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升级为外商投资合伙企业。

二、涵养最充裕的金融资本

1、激活存量资本。引导义乌企业充分应用股权出质、商标专用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方式融通资金,深入挖掘存量资本。

2、创新金融组织。鼓励义乌民营骨干企业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推动义乌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典当、保险、证券等金融产业。依法开展小额贷款公司信用保证保险试点等创新型金融服务。

3、开放股权流转。允许义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挂牌、定向转让、交易可分割、上市无障碍”的方式,实行非连续、非标准化拆细交易,股权转让后可到工商部门办理章程备案。

三、打造最高端的国际平台

1、设立一个基地。推动国家工商总局设立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研究中心义乌研究基地,探索新形势下专业市场发展趋势和创新发展路径,服务市场功能拓展和业态提升。

2、建设一个工程。加快推进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家具市场等省重点市场、省区域性重点市场改造提升工程,支持省重点市场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申报省重点项目,推动新建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形成与国际商贸城相呼应的新市场群。

3、打造一个示范。创建全国“诚信市场”的示范。推进义乌市场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完善评价体系。创新电子商务发展管理机制,提供“信用宝”网络管理工具和网站身份认证服务。推动义乌建立外贸信用监管体系,开展重点商品交易和普通外贸订单格式合同条款备案试点,推行定牌加工备案制,提高商贸活动诚信规范度。

4、构建一个体系。构建现代市场服务体系。指导搭建中国小商品城网上交易平台,支持义乌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义乌市场完善文化创意、广告策划、研发设计、信息指数发布等与国际贸易相配套的综合服务功能。

四、实施最完备的品牌保护

1、打造“中国小商品城”的金字招牌。支持“中国小商品城”现有图形商标申请认定为驰名商标,帮助“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申请文字商标注册,确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地位。赋予义乌市局省著名商标初审权与直接推荐权。推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予义乌驰名商标管理程序案件立案审查权。

2、建设义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启动义乌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发动义乌重点企业申报国家商标战略示范企业,深入推进义乌创建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和品牌强镇,实现品牌与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品牌在推动义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3、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监管机制。组织开展与义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适应工商监管办法的专题探索研究,建立适应义乌市场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常态化、长效性监管机制,推动义乌市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建设。逐步形成商业秘密保护、商业贿赂治理、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等行政执法与行政指导新格局,促进义乌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新闻附件二)

浙江省工商局关于支持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义乌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支持义乌实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优化准入条件,活跃义乌经济创业主体

1、扩大注册登记权限。按规定应当由省局、金华市局登记的内资企业,经企业申请,根据实际情况授权义乌市局登记。允许义乌登记经省商务部门批准注册资本2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企业和服务贸易领域企业、无需审批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及经省商务部门批准、注册资本200万美元以下的内资企业变更登记为外商投资企业。

2、开通名称审批直通车。实施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和取冠省名企业名称受理窗口前移试点。义乌企业申请变更为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的,可到省工商局办理名称核准;取冠省名的,可到市工商局办理名称核准。

3、放宽企业集团组建条件。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义乌企业组建集团的,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子公司数量放宽到3个,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3000万元。因合并分立导致分支机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可在合并分立完成后办理分支机构隶属关系变更登记。

4、提高知识产权出资比例。鼓励义乌企业依法以多种形式投资创业,对以股权、债权以及专利权、商标专用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的,允许非货币出资金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

5、服务涉外经济主体发展。优化外资企业登记程序,允许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合伙等形式在义乌投资创业,引导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升级为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在政府主导下,依托先行先试的优势,积极研究化解涉外经济主体资格登记管理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

二、激发资本活力,拓宽义乌企业融资渠道

6、创设企业多元化融资通道。引导义乌企业充分应用股权出质、商标专用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方式融通资金,深入挖掘存量资本。推动义乌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典当、保险、证券等金融产业。

7、拓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面。鼓励义乌民营骨干企业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争取新增试点名额,搭建地方金融服务平台。依法开展小额贷款公司信用保证保险试点等创新型金融服务。

8、试行非上市公司股权流转。允许义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挂牌、定向转让、交易可分割、上市无障碍”的方式,实行非连续、非标准化拆细交易,股权转让后可到工商部门办理章程备案。

三、完善功能体系,提升义乌市场商贸流通

9、推进重点市场改造提升。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推进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家具市场等省重点市场、省区域性重点市场改造提升,支持省重点市场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申报省重点工程,推动新建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形成与国际商贸城相呼应的新市场群。

10、构建现代市场服务体系。指导搭建中国小商品城网上交易平台,支持义乌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义乌市场完善文化创意、广告策划、研发设计、信息指数发布等与国际贸易相配套的综合服务功能。

11、创建全国“诚信市场”。推进义乌市场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完善评价体系。创新电子商务发展管理机制,提供“信用宝”网络管理工具和网站身份认证服务。推动义乌建立外贸信用监管体系,开展重点商品交易和普通外贸订单格式合同条款备案试点,推行定牌加工备案制,提高商贸活动诚信规范度。

12、搭建市场发展智力支撑平台。推动国家工商总局设立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研究中心义乌研究基地,探索新形势下专业市场发展趋势和创新发展路径,服务市场功能拓展和业态提升。

四、构建监管体系,服务义乌国际贸易改革

13、推动中国小商品城知识产权完整保护。支持“中国小商品城”现有图形商标申请认定为驰名商标,帮助“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申请文字商标注册,确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地位。赋予义乌市局省著名商标初审权与直接推荐权。推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予义乌驰名商标管理程序案件立案审查权。

14、争创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启动义乌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发动义乌重点企业申报国家商标战略示范企业,深入推进义乌创建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和品牌强镇,实现品牌与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品牌在推动义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15、完善义乌市场监管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与义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适应工商监管办法的专题探索研究,建立适应义乌市场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常态化、长效性监管机制,推动义乌市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建设。逐步形成商业秘密保护、商业贿赂治理、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等行政执法与行政指导新格局,促进义乌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新闻附件三)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义乌市人民政府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义乌市在开展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全面赋予义乌工商行政资源,出台《关于支持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对义乌开展多领域、全方位政策支持;义乌市决定综合协调各方力量,积极为工商职能的运行提供优质保障,努力确保省工商局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战略合作协议:

1.拓宽市场准入。省工商局进一步放宽义乌企业知识产权出资比例和企业集团的组建条件;支持义乌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扩大注册登记权限;支持义乌研究涉外主体资格登记管理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义乌市着力探索涉外主体准入的政策性难题,主导构建适应义乌实际的涉外准入方式。

2.促进市场提升。省工商局积极推动国家工商总局设立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研究中心义乌研究基地;推进义乌重点市场改造提升,推动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建设,指导构建现代市场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提供“信用宝”网络管理工具和身份认证服务。义乌市牵头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外贸信用监管体系,主动对接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研究中心义乌研究基地落户。

3.推进品牌创建。省工商局赋予义乌市省著名商标初审权与直接推荐权;推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予义乌驰名商标管理程序案件立案审查权;积极推进义乌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和品牌强镇;指导帮助小商品城集团公司开展商标注册和驰名商标争创工作。义乌市抓紧编制《商标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义乌市实施商标战略若干意见》,加大对创牌企业政策倾斜力度和奖励补助力度。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篇3

但是,上述这些探索是否从根本上激发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活力,从目前的情况看,尚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在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尚未充分落实的情况下,试点城市能有所作为的空间其实十分有限。为此,从赋予试点城市更大的先行先试权限、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授权试点城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教育所设专业。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結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自主审批目录内的专业设置,目录外专业设置采取备案制,以构建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控机制。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的发展需求。

2.允许试点城市的高职院校试行弹性学制。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提升的要求,在现有三年制的基础上,允许选择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重点专业开展高职四年制或更长年限的职业人才培养试点,提升高职院校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能力。对于四年制或更长年限毕业的学生,应当给予不低于普通高校同学制学生的待遇。

3.授权试点城市开展高职院校招生改革。改变以分数高低划线、人为造成高职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做法,允许国家高职示范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同批次招生,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吸引力;探索实行单独招生、自主招生、注册招生等多种方式,增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允许高职院校根据行业、企业或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扩大面向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招生比例,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能。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篇4

2013年, 共对553批次进出口商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控抽样检测, 抽样产品主要包括化妆品、纺织服装类产品、玩具、食品、机电产品、饰品、动植物产品、鞋类、与食品接触材料等, 检测项目共计二千四百余项次, 共检出不合格产品批次56批, 不合格率为10.13%。具体质量安全监控结果统计见图1、图2。

根据监控结果, 化妆品、动植物产品监控合格率均为100%, 纺织服装类产品和食品检出不合格批次均为进口产品。玩具、仿真饰品、机电产品、鞋类、与食品接触类产品不合格批次中均以市场采购出口产品为主, 其中鞋类、机电产品、玩具几类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 检出不合格的批次均为市场采购出口商品。这一方面说明检验检疫部门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和产品质量提升有较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 也说明市场采购和进口产品质量仍有待提升。

一、商品质量分析

(一) 化妆品

化妆品抽样监控174批, 均为出口产品, 检测项目主要包括菌落总数、绿脓杆菌、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重金属、塑化剂类、色素类等, 检测结果均合格。

(二) 纺织服装类产品

纺织服装类抽样151批次, 其中出口产品141批, 进口产品10批, 检测项目主要涉及我国国家标准、偶氮、阻燃、甲醛等项目, 检出不合格批次1批, 不合格率为0.66%。其中:对来自于义乌当地68家出口企业共计141批次纺织服装类产品实施抽样监控, 抽取样品主要有衬衫41批, 背心20批, 棉袜15批等。根据出口国家不同检测了GB18401-2010、偶氮、阻燃、甲醛等项目, 检测结果均合格。抽取进口纺织品10批。经检测, 共有1批不合格, 不合格产品为真丝围巾。

根据抽样监控结果, 1批次不合格产品检测不合格项目为耐水色牢度不合格, 不合格原因为该批是作为展示样品进口的, 未进行批量的进口与销售, 故在产品质量要求方面未能做好把关工作, 导致了不合格情况的出现。

(三) 玩具

抽查玩具产品52批次, 均为出口产品, 涉及检测项目有:我国国家标准检测项目、欧盟标准检测项目、美国标准检测项目、电玩具标准、邻苯二甲酸酯含量、镉含量、偶氮染料、游离水解甲醛, 共检出不合格批次11批次, 不合格率为21.2%。其中:机电轻纺处抽查塑胶玩具来自4家生产企业共4批, 抽查玩具原料 (油漆) 来自6家生产企业共26批, 检测结果均合格。市场处共对22个批次的市场采购出口玩具实施抽样, 其中检出11个批次不合格, 批次不合格率为50%。;涉及31项检测项目中不合格的有11项, 项目不合格率为35.48%。

从抽样检测的结果来看, 玩具生产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较稳定, 全年未检出不合格。但市场采购出口玩具产品质量状况堪忧, 不合格率高达50%, 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玩具物理和机械性能、标识和警告说明等方面。如年龄警告图标缺失、包装袋厚度不符、小零件、绳索安全性问题等, 主要原因是部分市场采购玩具的生产企业并未按照进口国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 或者采购商不熟悉进口国标准直接购买国内玩具出口导致不合格检出。

(四) 食品

进出口食品抽样43个, 其中出口产品11批, 进口产品32批, 检测项目包括各进出口食品标准要求的微生物、重金属、塑化剂、食品添加剂、农残、理化指标等项目, 共检出不合格批次5批, 不合格率为11.6%。其中:完成进口食品抽样监控32批, 覆盖酒类、橄榄油、咖啡豆等食品, 检测项目184项, 检出不合格批次5批;完成出口食品抽样监控11批, 覆盖大米蛋白及其原料、火腿及其原料、红曲粉等产品, 检测项目34项, 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根据监控检测结果, 出口食品品质较稳定, 未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不合格主要是酒类类型标注错误和检测出未标示的食品添加剂。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进口商对食品标签把关不严格, 未向境外出口商或生产企业详细核实产品配料, 未将中文标签和原外文标签仔细核对造成的。

(五) 仿真饰品

抽查仿真饰品42批次, 全部为出口产品, 检测项目包括铅含量、镍释放量、偶氮、甲醛、五氯苯酚、燃烧性能、邻苯二甲酸酯等, 共检出不合格批次4批, 不合格率为9.5%。其中:抽查的仿真饰品来自于13家生产企业, 共37批次。经检测共有2批不合格, 不合格原因为镉含量超标, 不合格率5.41%。不合格项目均为总镉含量超标。

市场处共对市场采购出口的15批饰品及其配件实施抽样, 完成检测项目23项。15个批次的市场采购出口饰品中共有1个批次检测不合格, 批次不合格率为6.67%, ;23项行政抽样检测中不合格的有1项, 不合格原因为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过高, 项目不合格率为4.35%。

根据抽样检测结果显示, 义乌辖区出口仿真饰品整体质量情况较好,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基本符合进口国标准或国家标准。检出不合格产品原因是少数生产企业用料较差、工艺落后, 产品质量不过硬, 特别是在原料质量把关和自检自控方面的不足, 使用劣质原材料导致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等检测项目不合格, 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需予以关注。

(六) 机电产品

抽查机电产品34批, 其中出口产品28批, 进口产品6批, 检测项目主要有标识/说明、防触电保护、泄漏电流、电气强度、耐潮湿、接地措施以及耐热和耐燃等, 共检出不合格19批次, 不合格检出率为55.9%。其中:抽查出口机电产品来自于辖区内7家生产企业, 共抽检8批次节能灯产品, 不合格批次为0。抽取进口产品来自于义乌市场商位, 产品名称为剃须刀、脱毛器和电动毛发推剪, 共6批。检测项目主要有防触电保护、泄漏电流、电气强度、耐潮湿、接地措施以及耐热和耐燃等项目, 不合格批次为0。

市场处抽样检测机电产品主要是小机电, 本年度共对市场采购出口的20批小家电实施抽样, 检测项目为小家电型式试验。主要抽样产品为应急灯/LED灯、直发器、电熨斗、电风扇等。其中不合格数量为19批次, 批次不合格率为95%。

从抽查结果看, 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稳定, 未检出不合格。市场采购出口小家电产品质量状况不理想, 不合格率高达95%。不合格原因根据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标识/说明类不合格, 主要表现在缺少铭牌、无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产品型号、警示符号、电源线资料、说明书等必要信息;二是安全保护类不合格, 主要表现在防护等级不达标、温升试验不合格、缺少应急保护开关、缺少保护电路、电源线横截面积小于标准值;三是加工制造不合格, 主要表现在防护部件与工作部件可拆卸、螺钉螺纹易损坏、手指能穿过保护罩触及运动部件、导线易脱落、连接头与螺帽连接不可靠等;四是部分关键元器件缺少有效认证证书等。

(七) 动植物产品

抽样动植物产品31批, 全部为出口产品, 检测项目包括甲醛释放量、重金属、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微生物、二氧化硫等, 未检出不合格批次。其中:出境竹木草制品抽样检测的30个样品, 检测的20项次甲醛和12项次油漆中重金属项目检测均合格, 未发现超标样品, 说明通过检验监管, 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共抽样监控出口饲料1批次, 检测3个重点项目和4个一般项目, 均未发现超标的情况。

(八) 鞋类

鞋类实施抽样20批, 全部为市场采购出口产品, 检测不合格13批, 不合格率为65%。检测不合格产品中, 人造革鞋8批, 布鞋1批, 塑料鞋4批。主要检测不合格项目为外底防滑性能、耐磨性能、帮底粘合强度、拖凉鞋帮带拔出力等不符合标准值。经仔细调查发现, 不合格鞋类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控制不当、原辅料把关不严等现象, 导致产品达不到出口标准要求。对外贸企业进行了出口鞋类产品技术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要求企业验货员认真把关, 控制出口鞋类质量, 督促企业及时对验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鞋类进行退货处理。

(九) 与食品接触材料

抽查与食品接触材料产品16批, 均为出口产品, 检测项目主要有重金属含量、蒸发残渣、脱色试验、高锰酸钾消耗量、邻苯二甲酸酯等, 共检出不合格3批次, 不合格检出率为18.8%。其中:抽查的食品接触材料产品来自于辖区内8家生产企业, 共8批次, 其中塑料吸管3批, 塑料杯3批, 奶瓶2批, 根据产品材质及出口国家不同检测了重金属含量、蒸发残渣、脱色试验等项目, 检测结果均合格。市场处共对市场采购出口的8批含2种以上材质制成的与食品接触制品实施抽样, 完成检测项目15项。检测不合格3批, 批次不合格率为37.5%。由于市场采购出口的与食品接触机电产品基本没有, 故未能按计划进行抽样。

根据抽样检测结果分析, 义乌生产企业抽样的与食品接触材料产品质量稳定, 抽样检测均为合格。市场采购出口与食品接触材料产品不合格率为37.5%, 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金属材质重金属铅、铬、镍含量超标、脱色试验结果阳性等。这一方面与部分市场采购出口商和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松懈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欧盟等国家地区对重金属迁移量限量要求较高的原因。

二、检验检疫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 监控抽样的实施与计划差别较大

根据统计, 实际完成的监控抽样种类和数量与监控计划存在较大出入, 其原因一是因为法检目录调整后, 部分调整出目录产品从8月份后便暂停抽样;二是进出口实际与计划差别较大。如市场处计划对食品接触类机电产品进行抽样, 但因全年无此类产品出口而不能开展。

(二) 部分产品监控项目设置不合理, 不合格检出率较低

质量安全监控项目以日常普通项目为主, 此类项目一般为产品出口必检项目或重要项目, 因此企业在这些类别上的质量控制较好, 使得不合格检出率较低。而对进口国较为关注或通报量较大的项目涉及不足, 使得监控数据不能准确反映产品质量状况, 部分收到多次国外通报产品全年未检出不合格。

(三) 监控计划设置不合理

质量安全监控计划按照检测项目进行分类, 而未对抽样批次进行计划, 而检测结果和报告均按照产品批次出具, 这导致统计过程中无法将完成情况与计划一一对应, 不利于对质量安全监控工作的监督管理。

(四) 监控抽样规范性有待加强

虽然现在对安全监控工作较为重视, 基本按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但也存在部分抽样单证不齐全, 抽样结果和数据统计不规范, 阳性样品后续处理拖沓等问题。

三、进一步做好商品检验检疫的建议

首先, 由于相关产品进出口量存在不稳定性, 制定抽样监控计划时存在和实际实施不一致的问题, 因此在制定行政抽样计划时, 建议根据辖区企业进出口情况安排抽样计划, 避免因无产品进出口业务导致计划无法按时实施的问题, 提高行政抽样计划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其次, 建议对相关产品进行风险分析。充分了解产品的进口国标准要求, 搜集近期产品出口不合格情况、进口国通报情况、全国检验检疫部门进口不合格检出情况等, 合理设置检测项目, 适当控制普通项目检测, 增加对检出风险较大的项目的监控, 提高不合格检出率。

第三, 加强对质量安全监控工作的监督工作。建议增加对抽样批次的预估, 并对抽样监控规范性进行规定和检查, 规范抽样流程和抽样单记录, 及时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 对抽样检测阳性的样品, 应及时妥当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第四, 继续提升对市场采购商品的质量安全监控力度。从2013年监控结果来看,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不合格检出率较高, 质量相比生产企业出口产品有明显差距, 建议抽样监控工作继续监控中不合格检出率较高的商品为监控重点, 加强对其质量的监控评估。

乡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篇5

乡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我镇地处**边陲,扼**之咽喉,守**之门户,被誉为“**第一镇”。全镇**个村,*个居委会,**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亩,山林****万亩。列入国家级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我们在省市各级的指导下,以第一轮综合改革试点为基础,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和壮大小城镇经济基础,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小城镇户籍制度,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配套政策措施的改革,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预计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万元,人平纯收入****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圆满

完成了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连续2年被省市评为农村政策法规体改工作先进单位。

(一)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配套改革,强化政府职能转变为了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我们在已经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进行了二项改革。

1、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我们依据省市统一部署,在第一阶段税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的清理、整顿,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使农民负担降到0。同时,结合农村实际,确保了镇、村两级共同收取的共同生产费和“一事一议”资金全额、专项用于镇、村两级的共同生产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从而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一是突出重点,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基本上做到了100核实面积,100签订合同,100建立台账,使土地实实在在延包到田到户。二是统分结合,推行了土地合理流转机制。一方面,坚持走

合作化的路子,使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几年中,我们采取合股、合租、合作的形式,培育、形成了**余个种植集体、大户,集中田土***余亩,分别用于经果林、楠竹等生产、开发。**村***等农户在镇、村动员下,经商议,共同组成了一个胡柚开发集体,租用**余户村民的山林,开山辟地营造经果林基地***余亩,使山林利用率进一步上升。**等村将村内的***余亩土地集中起来,投入**万余元,引导群众合作开发优质水果基地,目前已进入挂果年。另一方面,坚持以开发带就业的路子,使土地向产业集中。竹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为了引进龙头企业——********厂,我们在拟定选址的基础上,通过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的形式,保障其优先就业,按实补贴等措施,引导群众支持产业的发展。目前,该企业征地**亩,安排就业****余人。据粗略统计,全镇共有***万亩田、地、山向企业、大户集中,兴建产业基地**余个,总面积**万亩,建立产业龙头

企业*个,使全镇竹、茶、矿、葛等特色产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我们一方面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组校合并,共同管理的原则,将镇教育组归并到镇中学,设立镇教育联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资产同时移交,由联校管理中学和各村级小学,实现管理与教学合二为一的双重功能,从而减少行政管理人员*人,充实了教育教学力量;另一方面,调整了村级小学的结构布局。我们按照生员相对集中、力量集中配备、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将全镇21所村小合并为16所,缩减5所,使全镇师资力量得到了均衡调整,教学经费得到了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通过改革,今年全镇节省教育经费**余万元,我们用这笔资金投入改造了镇中学及**所村小学教学场地,添置了电脑等教育教学设备。学校建设状况的改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全镇中小学生入学率达98,中考名列全市学区第*名,一大

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论文竞赛和奥赛中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励。

二、深化管理体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我们在职能权限下,想方设法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管理机制,形成了改善干部作风,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1、争取部门权力下放。我们紧紧抓住“农村”二字,围绕有利于促进“二农”进步发展的新格局,以省市改革试点精神为动力,通过反复争取上级支持,促成了**、**、**、**、**等**个涉农站所下放到镇,人、财、物、事四权由乡镇实行块块管理,加强了乡镇政府对农业生产开发的协调、组织能力,凝聚了农村发展合力。**站下放乡镇管理后,依据全镇农业基础实际,合理组织力量,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薄弱的村、组,坚持送技术、送种子,因地制宜抓服务,促进了优质稻的普遍扩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今年全镇计划栽种水稻*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一些基础差的村,在农技站的帮扶下,也逐步后进赶

先,走上发展行列。

2、实行干部双向选聘。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尝试创新干部管理模式,打破干部上岗“统一分配制”,持续开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活动。采取每年召开聘用大会的形式,由镇干部选择村、岗位,村、岗位负责人选聘镇干部。选聘录用者,上岗工作,否则,待岗一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篇6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4BSH109);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湘教通[2012]266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湖南女子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为了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着力打造专业办学特色,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湖南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施中,按照明确定位、重视内涵、强化优势和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规划学科建设方案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社会服务、教学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为我校建成教育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专业特色鲜明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措施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团队通过省内外广泛调研,专家反复论证,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订,并对相应课程进行了重组和调整。在专业定位上,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以社区社会工作和妇女社会工作为主要方向;在培养目标上,由单纯培养“应用型人才”调整为培养多元化复合高级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专业性、职业性的特点,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三个基点,四大课程模块和五种能力。课程体系设置围绕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女性人才的主线,紧紧抓住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与社会实践三个基点,形成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含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四个课程模块,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五种能力。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务能力。(1)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均持有国家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以适用专业教学的需要,使教师具有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素质。目前为止社工专业教师均取得了国家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成为具有社工实务能力“双师型”教师。(2)建立和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社工机构挂职锻炼或兼职工作,强化专业教师的社会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现有两位教师在社工机构一线从事社会工作实务。(3)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资助。一方面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社会工作专业每位教师均参加了相关社会工作的学术会议或培训,使教师及时掌握本专业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紧跟学术发展和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6人次。(4)建立了一整套聘请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兼职教师的制度,在课程安排、经费安排、交通等服务方面进行了政策倾斜。让社会工作实务骨干兼职担任专业课教师,直接参与专业课教学或担任青年教师技术导师,承担实训实习教学督导工作,对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行双督导(机构督导、学校督导)制度。(5)建立鼓励教师申请各类课题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奖励制度,并进行了年度检查考核。

(三)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1)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开设。在大一学期开设了《成长小组》课程,让学生逐步接触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大三开设了《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大四增设了《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2)扎实做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根据社会工作发展趋势,结合本校实际,将课程纳入专业环境中进行系统的思考,明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课程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切实做好课程标准的制定。目前已经做好了《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18门等课程标准的修订,以此构建具有我校特色及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体系。(3)抓好关键课程建设,培育优秀课程。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课程建设基础,开展了优秀课程建设。经学校评比,《社区社会工作》课程已成为校级优秀课程。通过课程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4)突出技能训练课程,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完成了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的修订和论证。结合我国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发展形势,突出“实务性、职业性”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加大能力培养型课程的比例,突出社会工作操作性、实务性的培养和训练,新增《活动设计》课程。(5)加强教材建设。学校立项批准了《社会学》规划教材,并按正常进度组织编写。规范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审核,使该专业选用近年出版的省级以上优秀教材和重点教材。选用近四年出版的新教材的比例占教材总数的80%以上。

(四)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面向职业化培养社会工作人才。(1)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0%。在六个学期增加了阶段(集中)性的专业实习,为期9周,学生毕业实习周数改为18周。第7学期开始启动毕业论文选题工作,让学生逐步介入教师科研课题中收集和熟悉资料,保证毕业论文质量。(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各项大学生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如省级“挑战杯”比赛、全国社会工作论文或实务案例比赛、项目策划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实务技能。(3)加强校外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通过调研考察,该专业在广州、深圳、长沙等已建立了9个实习基地,为阶段性集中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组织编写了阶段性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指导书,规范了实习要求。(4)着手筹建校内社会工作实验室。完善已有的社会工作实验室,通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50多万元,资金已到位,开始筹建新的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成将在省内外更具专业性、现代性及先进性社会工作实验室。(5)依托专业教研室创办了仁泽社会工作机构。我系依托社会工作专业创办了社会工作机构,这是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管理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服务社会、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有效尝试,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和就业的平台,为学生进入社会工作职业具备前期准备。

(五)重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1)改革传统的质量观和教学观,树立“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由灌输式向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模式上,实现由单一型人才培养向多样化人才培养转变;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具有持久个人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2)建立了社工实务项目与教学内容相对接的“服务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学以致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要求每个导师制下的学生小组须向系部申报一个社会工作实务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工作实务项目,促进实务项目与教学内容有效对接。(3)重视教学研究,实现科研与教学互动,“产学研”有效衔接。在课堂教学上要求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研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已获得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个,学生获得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个。去年我系推出社工专业改革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向社工机构及同类高校发布,共同思考研究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4)以社会工作文化节为平台、以国际社工日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我系将社工文化节、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作为常态化的专业教学活动,借此机会和平台,开展一些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精品活动,比如个案情景剧的表演、高校社会工作团体论坛、课程专业实习成果展、社工实务项目策划大赛等等,以此践行社会工作专业精神,提升专业技能,展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成效,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5)积极探索了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考试内容上注重考察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考试形式上采取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及回答问题、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采用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逐步建立由注重知识考核向注重能力考核的转变,《成长小组》、《活动设计》等主要考察学生知识掌握和综合分析能力。

(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措施得力,执行严格。(1)成立了项目质量工程领导小组,稳步推进社工专业综合改革进程。2012年5月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湘教通[2012]266号)后,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团队就开始针对任务书承担工作任务。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副组长、各教学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质量工程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决定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和总体规划。(2)学校、系部每年召开了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项会议,制定了教学质量工程的相关配套文件,以保证质量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我校先后修订、制定了教学质量工程的相关配套文件,以保证质量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2012年12月,学校召开了湖南省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研讨会,2013年3月,系部专门召开了湖南省“十二五”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研讨会,今年4月1日,学校教务处又召开了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推进会,4月22日,学校召开了

2014年专业建设研讨会,专门剖析了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唐利斌、副处长杨承玖应邀出席,学校领导为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分析指导,对项目进行把脉。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接受了学校教务处的监督检查,确保了综合改革的有序进行。(3)加强了校系教研室教学督导,构建了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控,形成了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教研室会同校系教学督导组织从听课、评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到每学期期末领导、同行、学生评价,以及不定期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等,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考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强化专业课程的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学校关于考查、考试的若干规定,坚持加强考纪、考风教育,对监考老师提出具体要求,保证了考试的严肃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完善,运行力度大,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教师已经将教学质量的规范化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优秀的教风和上进的学风已经形成。,全面提升我系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

三、建设成效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完成

2012版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及所有专业课程标准和实践教学大纲的修订、制定和论证工作。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女校特色。将女性主义理论、女性心理学、女性教育学、女性社会学等女性学课程纳入专业建设,将女性主义的理念融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中,培养女大学生的 “四自”精神,树立社会性别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二是突出实践特色。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把“重实践”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突出位置。新方案中,实践类课程及环节的学分达到了40学分,实践课时总量超过了800个小时,并将义工服务纳入实践学分,规定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必须完成40个小时的义工。三是强化校企合作。拓宽育人渠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坚持“能力为本、服务社会、开放办学”的理念,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已取得初步成效。四是强化导师制度。对学生实行有针对性和责任性的教育和培养,注重社工人才的培养质量。每个社工学生在入学后,通过对师生双向选择,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业、就业、职业等指导,对学生创新性课题进行指导及开展社工实务项目进行督导,系里制定导师职责,有检查有评估。

(二)社会工作专业平台建设逐步提高,研究特色与成绩不断呈现。社会工作省级特色专业确定以后,结合社会学学科建设,学校领导深谋远虑,精心规划和指导,采取多项积极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建设。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专业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影响力,团队领导者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起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年来,项目团队的研究主要沿着家政学、女性学和社会工作学三个专业领域展开,在论文发表、课题申报和成果奖励获取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及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委托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项,省部级课题10项,教学改革课题3项,横向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2篇,其中CSSCI论文6篇,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奖励1项,校级奖2项。

(三)社会工作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通过建设,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成绩、实践动手能力、考证过级通过率稳步提高,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一是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对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专业课的考试消除了不及格现象;二是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普遍提升。通过实践性教学,尤其是“三课堂联动、四阶段递进”的实习体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创新能力也普遍提高,课程论文、社会工作服务方案、项目策划方案的质量均得以提高了;三是过级考证参与率和通过率都比较高。在英语四级考试,2011级61名学生中,通过率达到了85%,有

11人通过英语国家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级通过率32.5%,普通话二乙通过率98.6%,二甲39.4%;16人获得会计证,6人获得心理咨询师证。四是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并且成效显著。有4个学生团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功申报主持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教务处的社会实践课题1项,有2名同学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第十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获两枚铜奖,陈韵同学组建的桥牌团队获全国桥牌赛冠军,2名学生的论文在第五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上进行宣读;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工作优秀志愿者1人,长沙市红十字会四星级红十字志愿者1人,雨花区福利院优秀志愿者3人,第二届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抢答赛团体优秀奖2人,湖南省“走进社工”个案情景剧大赛第一名,获最佳剧本奖1个、最佳演员奖1名,湖南省高校大学生社工专业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

(四)学生专业成长较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项目实施以来,社工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理解与同感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分析与总结能力在不断提升,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了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投入感的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遍得到加强。

(五)理论联系实际,“项目化”教学模式影响深远。基于学校特色和本专业建设需要,我们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成果显著:一是主持完成了两项社会工作实务科研课题。2012年项目团队主持完成了国家民政部的“从外生性嵌入到内生性根植:5.12震后恢复重建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的实证研究”(11MZBBR059)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重点课题“社会工作促进灾后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1SW0814),专业教师在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社会工作组织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大量富有积极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决策者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和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二是创建了“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项目化”实践教学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实务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项目(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活动项目,带着项目任务进行了课程实习。如“爱晚晴”社区孤寡老人项目、“快乐一小时”社区青少年项目、“反家暴”社区宣传项目、雅安“壹乐园”儿童服务项目等,创新性的提出了“实习活动化、活动项目化、项目社会化”的课程实习“三化”新理念,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培养社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反思社会工作基本技巧。项目完成后可全面提高社工专业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职业素质,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形成。(1)构建了“三个课堂素质拓展”的横向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三个课堂”以学分制管理为纽带,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连成一体,第一课堂以引导性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课堂以专业性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第三课堂以预设性项目激励学生自觉成才,“三个课堂”联动互补,构建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把实践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到机构企业甚至社会。(2)构建“四个阶段能力递进”的纵向立体式实习体系。我们按社会工作实习环节划分为四个类别,即义工实践、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基本形成了大一自发性义工服务与观察实习,大二指导性义工服务与认知实习,大三自觉性义工服务与专业实习,大四顶岗实践与毕业实习等四个阶段,基本构建了“四个阶段能力递进”的纵向立体式实习体系。通过这些实习,使学生获得专业价值、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长沙、广州、深圳、张家界、四川雅安等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社工专业实习基地,不断推动了实习基地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实习基地的教学质量。制定比较完善的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等实习文件,并确保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4)依托专业教研室创办的仁泽社会工作机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目前我系专业机构在长沙开展了“爱晚晴”社区独居孤寡老人服务项目、“快乐一小时”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自闭症儿童项目、多动症儿童项目等,还在四川雅安天全建立了社工站,开展“壹乐园”儿童服务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机构的创建促进了教师的实务能力和研究能力,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实习问题。学生对实践课程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在实践课程里不断地发现自己,展现自己,不断地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5)专业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在学院规划专业实验室基础上,完成申报了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建设,学校通过招投标后,将开展实验室建设。社会工作多功能教学实验室建成后,将是省内外最先进的专业教学观察模拟实验室及计算机辅助调查实验室,既可以充分满足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教学需求,同时还能带动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实验提供更为方便的平台,为全面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工作展望

(1)继续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紧跟社会和行业需要,进一步明确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突出能力培养型课程,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选配好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建设两门优质教学资源课程和试题库建设。(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好中央财政支持社工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真正发挥专业教学作用,确保各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得以落实;充分利用好我校申报的民政部的社会工作人才支持“三区”计划项目平台,凸显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办学实力与水平,发挥高校社会工作人才的辐射作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社会工作的认同度。(3)加大行业机构结合度,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对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建立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举办一次学校与机构参加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论坛,使实习与实践教学安排不断线,人才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并逐步加深加强校机合作,保障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4)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建设好教学团队。一是支持教师参加与社会工作教学有关的高水平的培训,让教师了解该专业行业的前沿信息和最新理论成果。二是继续选派专职教师到社会工作机构挂职锻炼,强化专业教师的社会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双师型”教师比例。三是选聘兼职教师。建立一整套聘请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兼职教师的制度,争取在课程安排、经费安排、交通等服务方面进行政策倾斜。(5)抓好教材建设。坚持专业基础课特别是关键课一律使用全国通用的水平高的国家教育部重点推荐的新近的高等学校课程教材,以确保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体现本专业的最前沿的知识。针对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实际,组织力量编撰出版一本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指导用书,完成教材《社会学》和《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的编写和出版工作。(6)支持教师科研与教研,加大对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奖励。目前,社会工作专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科研立项、公开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科研论文,但总体来说,目前科研课题的档次偏低,缺少高层次的科研、教研课题。科研成果获奖数量不多、等级不高。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对与试点项目相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实施奖励,引导科研团队的成立并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结语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成果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加强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走提升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 从而全面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因此,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作为湖南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高校之一,应该努力创造自身的专业特色,结合我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我省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逐步把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成为了同类院校一流的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湘教通〔2012〕112 号)[Z],2012.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篇7

义乌自古文化昌盛、文人辈出,素有“小邹鲁”之称。探索中华文化渊源,作为民族文化正源的理学亦称“道学”,是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汉代儒家,治经侧重名物训诂;宋代儒家,则多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至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为学主“即物而穷理”。朱熹(安徽婺源人)、张栻(四川绵阳人,后迁湖南衡阳)和吕祖谦(金华人),当时称“东南三贤”。南宋时义乌人徐侨初学于吕祖谦门人金华叶邽,后师事朱熹。学成后即把朱氏之学在义乌设堂开学进行传授,弟子遍布金华“八婺”,如王世杰、叶由庚、朱中、朱元龙、楼大年、康植、龚应之等。其弟子又广为设堂讲学,传授朱氏之学,培植了如王炎泽、石一鳌、黄溍、王袆、宋濂、王龙泽、丁廷玉等一批有着历史影响的人物,成为了朱熹门下的一个个重要独立的理学分支。其中有着较大影响的有徐侨门派、黄溍门派、宋濂门派等理学分支。

“小邹鲁”学术研究对义乌历史人文环境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乌自古就形成了代代相承的耕读家风

宋以后,儒林文苑,人才济济,引导着社会上好学之人去“即物而穷理”,从而使义乌境内好学之风至今不衰。不论古今、近现代和当代,造就了不少高级知识分子。自唐朝至清末,文科进士有184人,其中南宋的王龙泽是状元,朱质是榜眼(第二名)。两人都是赤岸镇人,特别好学。据旧志所载,镇内冯氏有9个进士,杨氏有18个进士,朱良佑之孙朱杞,有九子七登科之颂。近现代的义乌名人朱献文、冯泽芳、冯雪峰、冯志祥等也是赤岸人。义乌境内,好学之风相袭,使当代的出国留学生不断增多。博士生导师与教授的人才,未列入《义乌名人录》的,常有申报。

二、“小邹鲁”的好学精神

义乌人不论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中,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元代史官黄溍、滋阴学说的倡导者朱丹溪,清初治河名臣朱之锡,他们对文学、史学、书画艺术、医学和水利工程学等的研究,都能自成一家,影响全国。近现代的数理学家、军火制造工业专家陈榥,兵工技术专家虞绍唐,棉花科学家、农业家、教育家冯泽芳等,对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全译本首译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语言学家陈望道,堪称“小邹鲁”现代文化界的杰出代表。

三、“小邹鲁”不但历史人才多,而且历代人才多,历代的著作也多

古代著述包括已佚的共有560余部,近现代和当代的著作正在征集统计中。名列义乌旧志的文人学士,多半都有自己的文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录的骆宾王、宗泽、黄溍、王袆、朱震亨等人著作,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学和医学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声誉。宋代理学家徐侨,曾有8部著作。为义乌和浙东提供研究理学的教材,现在除《毅斋诗集别录》1卷外,其余著作可惜已经久佚。元、明、清三代,“小邹鲁”著作最多的人是:元代的朱丹溪21部;明代的黄溍有16部,吴之器有21部,吴之文有15部;清代陈圣圭有12部,陈熙晋有12部,朱一新有13部。“小邹鲁”的文坛光彩耀目。

“小邹鲁”的理学研究盛于宋、元、明而衰于清,但由于清朝统治阶级以“八股文”取士,文禁甚严,使好学之士热心于追求功名,而降志于无用之学。“八股文”是封建统治者扼杀人才、统制思想的工具。故嘉庆《义乌县志》,邑内知名文人理学篇不见清代人,而儒林篇、文苑篇则多达13人,其人不是“为文古博纵横”,就是“博学工诗,多幽婉逸丽之句”。清末戊戌变法后,受“西学”影响,自然科学的研究遂占上风,而以八股文取士也就告终了。

四、作为民族文化精髓的“小邹鲁”理学研究,至今对义乌精神的形成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产生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小邹鲁”的文化地位造就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

“小邹鲁”的学术研究范围,在古代固然以理学为主。理学研究的主旨在“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倡导滋阴学说的一代医圣朱丹溪,原本是一位理学大家,因母患病而众医束手,遂立志学医。他在医学上千里求师,潜心医籍而“格物致知”终于治好了母亲的顽疾,并写成了《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医学名著,而成为金元四大名医之一。而以后的虞抟、陈元咎两位医学名人,也是“小邹鲁”学术研究兴盛时期造就出来的典型。清末于西方传入的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统称为“格致学”,也正是取义于“格物致知”。

由于受“小邹鲁”好学精神影响,义乌人独具义乌的传统风格。“刚正勇为”是义乌人最突出的风格,历史上如有“初唐四杰”之称的骆宾王,明召修《元史》总裁之一王袆,清翰林院编修朱一新和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冯雪峰等,都是杰出的人物。受“小邹鲁”好学精神影响,义乌人不但从文,而且尚武。嘉庆《义乌县志》风俗篇引丙申志曰:“激烈慷慨有足多者。”指的就是如宋一代抗金名将宗泽,明戚继光麾下的抗倭“义乌兵”将领陈大成、王如龙、朱文达、陈禄、吴惟忠、叶大正、童子明、丁茂等人,以及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的历朝历代烈夫烈妇。

(二)“义乌精神”打造新一代的“拨浪鼓文化”

宋《地理志》曰:“急于进取,善于图利”,说明义乌人自古就有敢作敢为敢闯的精神和善于谋利的经济思想。有了经济思想,就必然会有发展经济的积极行动。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绍兴三十年(1160)户部侍郎钱端礼奉旨造会子。会子是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当时在金华地区最早使用,而且最为盛行。可见宋朝时,金华、义乌这一带商贸已相当发达。近现代义乌的鸡毛换糖,不过只是一种商贸的特殊形式,它投资极少,虽以麦芽糖为主,但也带点针头线脑、钮扣等小商品进行商业性的交换。实际上是义乌小商品贸易的鼻祖。正由于义乌人有“急于进取,善于图利”的优良传统,而且能不断弘扬,所以才形成了今天这个驰名中外的国际性商贸城市。

源于鸡毛换糖的“拨浪鼓文化”的形成,是由于义乌人在特定的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的自然条件下,加上义乌人敢闯敢干的“勇为”精神,使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义乌农民在农闲时充分利用本地盛产的红糖做成生姜糖、麦芽糖,摇着拨浪鼓走街窜巷换鸡毛,再用换来的鸡毛、鹅毛、猪毛加工成鸡毛掸、刷子等当做下次外出时“鸡毛换糖”置换的商品。随着义乌人自己加工商品的不断丰富,到后来就发展成为带动日用小百货,如针线、纽扣、发夹、彩泥陶、项链、塑料丝等与农村百姓家中闲置商品的交换。随着鸡毛换糖外出人数的增多,义乌本地人的商业意识也逐渐地浓厚起来,而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到20世纪70年代末,义乌就出现了提篮叫卖的个体商贩流动市场。如此一来,义乌民间就形成了独特的“不等不靠”、“敢闯敢创”、“薄利多销”的拨浪鼓文化。

(三)“拨浪鼓文化”催生国际性商贸城

20世纪80年代初,义乌县委县政府就顺应群众要求开放了对地摊市场、马路市场的禁锢,允许个体工商户自由从事长途贩运、商品买卖、家庭加工的“三不禁”政策。这使受制于“偷偷摸摸”做生意的义乌人积极性得到了涌现。中国小商品城自1982年9月在湖清门至新马路一带正式启动以来,至1984年12月初步形成占地13 590平方米,摊位1 849个规模市场的第二代;1986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三代市场,占地达4.4万平方米,投资440万元,有固定摊位4 096个,临时摊位1 000多个,可容纳3万人进行交易。目前,义乌市场经营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商位5.8万个,有43个行业、1 900个大类、40多万种商品,从业人员20多万,日客流量20万人次,市场商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成了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如今的义乌,有80%以上的市场经营承接外贸业务,商品出口到212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商品40多万个集装箱,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关之一。

短短20余年,义乌因小商品市场出名,并以小商品发展成为了浙江最大、全国第一、国际知名的商贸名城。从最初用于鸡毛换糖的针线、头扣、头花、羽毛制品等小商品的加工、贩销、批发带动了一大批加工专业村的形成。市场带动农村加工专业村形成,农村加工专业村支撑市场的发展,成为了义乌市场发展的源流。近年来,义乌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策略,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扩展,大力发展与专业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小商品加工业,推进了工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系的工业产业体系,从而构筑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工商联动格局,为中国小商品城的发展创新源源不断注入了活力。

义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义乌人尊崇孝义。他们从孝子与乌鸦的古老传说中开启地方文脉,汲取精神力量,培养了义乌人注重情义的优良品质。义乌人讲求信义,在“鸡毛换糖”的经商实践中深深体悟到了诚信为本;义乌人深明大义,民族危亡之际有抗金名将宗泽挺身而出,倭寇侵扰之时有“戚家军”的3 000名义乌勇士担当重任;义乌人敢闯敢创,遍布大江南北众多的分市场就是最好的见证;义乌人不欺生、不排外、不仇富,秉执“你发财、我赚钱”的信条,形成了薄利多销、义利并举、诚信为本、重商亲商的商业理念和商贸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义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义乌人独特的创业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激活和释放。义乌人主动走向市场去参与竞争,勇于走南闯北去寻找商机,无所畏惧地跨出国门去开拓国际市场,凭着自强不息、甘于吃苦的精神,硬是在一个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地方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摘要:义乌自古文化昌盛、文人辈出,素有“小邹鲁”之称。义乌在滚滚历史潮流的文化积淀中逐步形成了代代相承的耕读家风,从而造就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和鸡毛换糖的“拨浪鼓文化”。改革开放之初,在“小邹鲁”文化的催生下,义乌突破体制机制限制,率先在全国设立小商品流通市场。通过30多年的壮大发展,如今义乌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其蜚声海内外的国际性小商品市场地位和全国第十个、浙江省第一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篇8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 经过二十届成功举办义博会等展会积累的经验,通过UFI认证的展会有义博会、袜机展、森博会三个展会,UFI会员单位有商城展览公司和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两家。 在义乌会展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并逐步走上国际会展行列的快车道的同时, 义乌会展业也集中遇到了系列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办展理念和定位落后,参展企业的整体层次不高,专业人才欠缺,展览公司整体体制及会展管理机制不够灵活;会展产业结构混乱,联动产业链不通畅,公共环境建设滞后,政府主导型展会的“ 政府”单一的守门人角色等瓶颈因素,严重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亟待体制、 政策创新进行推动。

因此,要推动义乌经济持久平稳发展,加快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 必须通过进一步加强义乌会展业发展来推动整体城市营销和市场外向性发展。 努力促进义乌发展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提高中国在世界会展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所以,研究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的义乌会展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和学术意义,是目前义乌经济结构升级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一、义乌会展业发展特色及瓶颈

(一)发展特色

1.坚持走“ 专业市场 + 展览会 ”的会展发展模式 。 浙江义乌作为国际商贸名城, 集聚了世界各地数十万家日用品生产企业和7万多家经营主体,每天20多万人次的市场客流量、1.3万多名常驻义乌的外商、3000多家境外驻义乌商务机构,构成了庞大的参展商、采购商群体,为义乌市拓展会展项目提供了产业基础。 义乌依靠独特的世界小商品市场优势,近二十年来会展业蓬勃发展,在以“ 三中心两高地”———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区域金融高地的核心构架指引下,打造了以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 装备展和电商博览会为龙头的六大政府主导型展会以及培育了五金会、消交会、袜机展、汽配展、机械工业展、汽车展、房交会等一批纯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展会。

围绕小商品市场需求经常性地举办各类特色专业展会,坚持走“ 专业市场 + 展览会”的会展发展模式,所以义乌会展业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即“ 以贸促展、以展促贸、展贸互动”的会展业发展道路。

2.集聚效应显著,会展产业链逐步形成。 义乌市现有展会服务企业90余家,其中会展机构32家,展位搭建企业12家,广告设计公司11家,交通物流企业20家,礼仪公司4家,会展业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初具雏形。 会展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酒店、餐饮、交通、物流、旅游、金融、 广告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0年全市展览业直接收入8000余万元,拉动经济发展达7亿余元,是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会展业的发展,促进了义乌市场商品的升级换代,交易方式、经营手段的创新,提升了市场档次, 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为企业搭建了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平台,促进了义乌小商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增强了义乌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3.会展设施不断改善,配套服务日臻完善。 义乌拥有三个大型会展中心:梅湖会展中心、国际博览中心和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 其中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建筑面积达29.6万平方米 ,可容纳国际标准展位5256个 ; 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占地面积213亩, 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左右,拥有多种会议厅,带开放式阳台的套房376余间,尽享不同寻常之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现有酒店宾馆650多家 , 床位4.5万多张 , 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30多家;义乌拥有完备的航空、铁路、公路网络,物流体系健全,可直达国内320多个大中城市,集聚了18家全球知名海运企业。

4.会展体系日益健全,办展环境逐步优化。 义乌市会展业发展思路逐渐清晰,会展体系不断健全。 在管理体系方面,专门成立了市政府会展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全市会展业发展实施统筹、协调、管理和服务。 成立了市会展业联合会,开展行业自律,努力创建健康、有序的会展发展环境。 在政策体系方面,先后出台了《 关于加快打造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的若干意见》 、《 义乌市展览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 义乌市展览活动审核制度》 、《 义乌市展位搭建管理规定》 、《 义乌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等一系列推动会展业发展的政策和管理制度, 会展业发展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制订出台《 义乌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扩大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 在展会现场服务体系方面,会展、工商、公安、宣传、外事、创建、海关、检验检疫、质监、卫生、行政执法、商城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各司其职,主动做好会展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进一步形成了会展业发展的合力,办展环境日益优化。

(二)遭遇瓶颈

1.政府主导型展会行政干预过多 。 义乌市着力发展义博会、文交会、旅博会、森博会、电商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充分发挥各重要展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精心打造全国性国际会展品牌。 为此,政府不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直接策划主办;临时抽调相关部门人员成立执委会办公室参与具体筹备。 组展除了商业招展外,也会运用行政命令手段,展位不够用行政摊派任务或免展位费,客商不足靠部分海外“ 老关系”和本地群众捧场;会务组织和保障工作实行“ 全市总动员”;本地媒体有责任进行宣传和推介。[1]随着国家会展业进入新常态,政府对会展的支持越来越少,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相关中央部委开展了对各级政府主办展会和论坛活动的清理规范工作,政府主导型展会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2.展会项目数量多 ,但主题交叉 、专业性不高 。 目前专业化是世界展览会的方向, 题材选择的精细化和丰富更是大势所趋。 而在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情况下,国际性综合性的大展览前景不容乐观。 义乌四大国家级展会义博会、文交会、森博会和旅博会包罗万向的特点与这种发展趋势是相矛盾的,不缺乏规模,但是缺少专业;四大展会间主题存在交叉,资源争抢问题突出。 展会主题交叉问题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使生产商和采购商疲于奔命,无所适从。 既严重挫伤了企业参展参会的积极性,又严重影响了整个会展业的形象和生命力。 国际上很多大而全的行业展会已经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而专业展会则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

3.会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义乌展览公司数量多,规模小,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办展理念上存在偏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具体来说:一是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及缺乏长远规划,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另外很多企业忽略公司文化建设及欠缺对员工的培养和关怀, 导致会展行业的人才流失率较为严重, 而频繁的人才变动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和运营成本。 二是办展理念有偏差, 展览公司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盲目追求展会本身的经济效益,重招展而轻招商,忽略观众组织, 殊不知这种模式让展览项目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招商不乐观导致招展困难,影响整个展览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是,上项目前准备不足,看到什么题材好就盲目上项目, 缺乏对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市场分析评估,展会组织缺乏周详的规划,导致展会匆匆上马,结果把展会办成了一个低水平的集市或者展品大杂烩。

4.城市会展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 会展业监管制度体系虽已基本建立, 但对会展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难度很大。 一是在对外宣传和招展招商中,一些展览机构拉大旗作虎皮,动辄成立“ XX展会组委会”,而在纠纷处理中“ 组委会”的民事责任难以认定,监管部门对其违法行为查处时,被处罚人主体的认定也较困难。 二是在展会取消或办展机构与参展企业之间发生纠纷时处理难。 管理部门除了劝导参展企业走法律程序之外, 尚无有效制约措施。 三是在适用罚则方面也存在不足。 例如,展览公司通过网站或发送传真的方式发布虚假广告信息, 其广告费用很低,负面影响却很严重,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虚假广告的罚款数额是按照该项广告的支出费用来计算的,即使给予最严厉的行政处罚,罚款数额仍然较低,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 四是工商、公安等部门尚未组建人员相对固定、业务上侧重于会展业的监管队伍,对会展活动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行为难以给予有效的打击。

三、义乌会展业发展的转型方向

(一)“ 粗放型”向“ 集约型”办展转变

由于受到经济环境和办展能力经验的限制, 展会发展的初始阶段以“ 粗放型”发展为主,主要追求展会面积、 展位数量和观众数量等基本指标。 随着办展次数的增多, 展会主办经验越来越丰富,办展流程趋于规范和成熟,展会主承办方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过去办展中存在的低效率、高浪费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即向集约型办展转变,精简办展流程,加大招展和招商力度,重视展会品牌推广,建立长期的客户联系制度,提高展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办展是以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对展会诸要素重组, 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从粗放型办展向集约型办展转变,不再只关注展会的规模,而是还要将提高展会层次、品质作为发展重点。

(二“) 政府主导型”展会向“ 市场化”运作方式转变

市场制度之所以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 是因为市场信号———价格能够灵敏地反映各种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 而这一点, 只有在市场具有竞争性的条件下才能达到。 那么政府通过“ 松绑放权”、取消行政管理,就能放出一个市场来吗? 不少经济学家已经指出, 在市场化进程中,不仅要“ 放”,而且更重要的是“ 立”,就是组织市场和建立市场秩序。 一是当然这里的“ 立”并不意味着一下子就能“ 立”出一个十分完备的的市场,而是说能够初步运转,可以代替旧的行政协调机制,发挥多少有效地配置资源的功能就行。 二是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市场化并非一蹴而就,应该充分运用政府的力量,自觉建立市场秩序。[2]需要提出,义乌会展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个市场已经汇聚了相当数量的展览公司和参展商, 很多外资展览大鳄也非常看好义乌这块市场,2015年义乌旅博会便由汉诺威公司承办。 政府主导型展会具备了竞争性市场的基本要素,市场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三“) 综合展”向“ 专业展”发展转变

要真正解决交叉办展、展会内容有冲突的问题,一是靠政府重新规划布局展会内容,二是靠市场机制调节。 借鉴广交会专题分类经验, 整合义乌四大政府主导型展会的产品分类和展区设置, 由单一的综合展向综合展和专业展相结合转变。 也就是说,将义博会、文交会、旅博会、 森博会四大国家级综合展进行整合分专题在全年分期办展,从分期专题来看,则是专业展,而从全年来看,则是综合性的大展。 这种模式, 既解决了交叉办展资源争夺问题,同时又能把“ 大而全”的综合展做成“ 小而专”的专业展,从而促进义乌会展业的转型升级。

四、义乌会展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会展产业链结构,完善城市会展服务体系

1.通过平台建设联动相关产业 , 完善建设会展综合服务体系。 形成展会策划、布展设计、展位装修、广告代理、商务洽谈、物流、协议起草等一条龙服务。 积极探索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 娱乐业、投资与考察形成战略联盟。 同时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管理工作,把会展相关企业协调起来,共同推动义乌会展行业上层次、上水平,通过高质量有序的运作打响义乌市的会展品牌。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 ,为行业 、企业和政府提供如下服务:制定会展业的行业规范,对办展单位的资质实行评定,实行行业自律;对办展计划和办展项目进行协调;建立健全会展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会展行业的统计调查和统计指导, 为制定会展产业政策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展览会的统计数据进行公正审核,完善会展评估体系, 建立和推行符合国际惯例的会展项目评估和主体资质认证,推动行业诚信建设,为统计部门、宏观管理部门和经济研究部门提供真实的数据统计等。 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完善信息、联络、代理、咨询、调解等服务功能,发挥行业统计、调查、分析等自律管理作用,推动和引导会展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3. 逐步建立义乌市统一的会展信息化监管平台 ,建立办展主体信用档案,防止会展名称、项目重复登记,有效解决多头管理、信息分散带来的重复办展、无序竞争等问题,提高监管水平和效能。

(二)强化政府整体公关和营销,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

1.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建设和营销 。 义乌国家级会展平台的建设,不仅是对义乌经济建设、城市文明以及城市发展的考验和促进,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义乌的城市形象与国际交往和国际贸易的承载能力。 在城市宣传上,优化会展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场馆、酒店、交通、市场、物流等基础配套设施); 规划与构建城市的旅游与文化资源, 强化城市的友好,开放,文化多样性和安全性;经营与管理城市的市区吸引力和生活方式。 在会展宣传上打包宣传义乌的国家级展会和部分优质的民营展会, 向国内外推介义乌会展项目,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的办展主体、参展商和采购商来义乌寻求商机, 树立义乌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域城市形象,使义乌城市形象大放异彩。

2.建立价值驱动的营销理念 。 推动会展项目运营的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程度以及提高展商、观众的关注度、认知度、喜爱程度,在体验经济和社群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参展商和观众更偏爱参与性、创造性、文化性的营销方式,全面建立以价值为驱动的营销理念,促进会展营销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2.0时代进入以价值为中心的3.0时代。

3.加大义博会品牌建设力度 , 兼顾其他展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导博览会是那些在全世界的同类展会中吸引参展商和参观者的人数最多、陈列产品最齐全、服务最周到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博览会。 [3]对于县域城市义乌来说, 义博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影响力上都是当地的主导博览会。 在推进义乌会展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应该牢牢树立义博会的品牌地位,要集中力量办好义博会,打造义乌会展的金名片。 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博会、旅博会、森博会等展会中与义博会的展品范围相交叉的部分, 增强义博会展品的独特性,凸显义博会品牌优势。 对其他展会的定位要明确,依托义乌的产业优势和市场的有利条件,走精品展的发展路线,形成具有区域化特色的品牌展会。

(三)加强会展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办展水平

1.制定会展人才队伍建设纲要。 市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对会展人才状况分析调研,制定会展人才队伍建设纲要,对会展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使用作出总体安排,尽快建立一支素质较高、后备力量充足的会展骨干人才队伍。

2.加快会展人才的继续再教育培养体系 。 一是,鼓励职业教育机构和各类实训基地参与会展人才培养, 有计划、 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 多渠道的会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全市会展经济发展输送人才。 二是,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如美国的MPI,我国的会展策划师、会展职业经理人。三是,企业内训。 每个企业都应加强员工培训,可以老员工带新员工,也可以请专家给大家讲课,边干边学也是提高专业能力的一种途径。 对参加培训符合相关要求的, 可按一定比例补贴培训费用。 定期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会展业先进地区和城市学习。

3.加快会展紧缺人才的引进 。 通过各种渠道,加快引进国内外各类会展专业人才特别是策划、 设计等核心人才来我市发展,对符合引进条件的高级会展专业人才,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和支持。

(四“) 互联网 +”时代打造展会O2O及大数据平台

1.网络会展和实地会展齐发展 。 中国拥有近6.3亿互联网用户,“ 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人人互联、万物互联条件已成熟,这也为会展业的网络化发展吹来了东风。 将网络展会与实地展会同步, 这种线上 + 线下 (Online To Offline)的会展项目形式已成为会展业形式创新的主要内容。 根据义乌产业与市场特点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 在传统的会展项目中注入移动互联、 实时展示、 信息配送、网上操作等现代会展的技术,实现网络会展和实地会展起头并进共发展, 真正为展贸双方提供一个专业、高效、便捷、实时的展示平台。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篇9

1 共试共享的战略意义

1.1 共试共享是破除要素资源瓶颈、打造国际商贸特区的战略之举

义乌改革试点是全国第10个综合改革试点, 也是迄今为止腹地最小的试点 (在县级市设立试验区) , 探索建立新型贸易管理体制改革为义乌继续率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活力, 但战略纵深回旋空间狭小的先天不足导致土地、水资源和专业人才等要素瓶颈制约严重。坚持共试共享, 立足浙中城市群这块最直接的腹地来统筹深化改革试点, 是破除要素资源瓶颈、全力支持义乌打造国际商贸特区、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战略之举。

1.2 共试共享是推进市场产业互动、加快浙中赶超崛起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 义乌始终坚持“兴商建市”战略, 形成了“以商促工”、“贸工联动”发展格局, 市场与产业良性互动作用明显。坚持共试共享, 也是浙中城市群立足后发优势, 坚持“工业强市”和“商贸富市”两轮齐驱, 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从而全面加快赶超崛起的必由之路。

1.3 共试共享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成改革试点任务的题中之义

义乌改革试点最根本的任务是在保持自身继续率先发展的同时, 立足全省乃至全国大局, 进一步增强市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坚持共试共享, 是充分整合义乌实力、周边潜力和改革活力,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圆满完成改革试点任务的题中之义。

2 共试共享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定位

2.1 坚持点、线、面结合, 以点带面破障碍

充分发挥义乌试点独特作用, 推动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金融外汇、工商等各条垂直管理体系开展“线”上的改革创新, 破除各种体制障碍, 辐射带动浙中城市群、全省乃至全国“面”上的整体发展。

2.2 坚持贸、工、科联动, 多措并举建平台

充分发挥义乌市场商品信息和采购需求高度集聚的优势及其辐射扩散效应, 加快建设一系列现代商贸平台;探索建立特色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联动机制, 推动建设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品牌突出的新兴产业集聚平台;培育发展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等公共平台,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汇集人才、知识、资本促进创业创新, 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 不断提高“金华制造”的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2.3 坚持小、中、大互促, 优势互补强合作

加强浙中城市群区域合作, 加快各节点城市间的交通、信息等网络建设, 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通和区域资源最优配置, 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主动接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辐射, 更好地学习、借鉴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 加快融入长三角;深化东中西部在产业技术交流、劳动力转移、商品信息共享等领域合作, 拓展合作分工的产业链条, 构筑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体系, 为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搭建更大舞台。

3 共试共享的重点任务

从专项调查情况看, 要尽快在共建大新区、探索大贸易、发展大流通、培育大市场、搭建大平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为促进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赶超发展浙中崛起提供新动力。

3.1 共建大新区, 为浙中赶超崛起打造新引擎

充分整合义乌改革试点和金华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两大政策机遇和资源优势, 通过金义合力、八婺协力、引资 (智) 借力等多措并举, 合力共建金义都市新区, 实现新区建设与义乌试点的良性互动, 打造浙中赶超崛起新引擎。一是共建高端精品住宅区、五星级商务会所和世界名品中心, 吸纳义乌外商、横店演员和新区企业家等高消费群体来此居住、社交、休闲和消费。二是共建高教园区和科技研发总部中心, 大力引进名院、名校, 以庞大的学生群体来提振新区的人气、商气和财气;就地培养先进适用型专业人才, 吸引企业将商品研发、创意设计、财务总部、营销总部等迁入总部中心, 推进“金华制造”的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三是共建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园区和国际物流园区, 吸纳全国行业门户网站、第三方导购网站、电子商务客服中心、网商创业示范中心等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整合全市物流资源,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对接义乌综合保税区, 提升金三角无水港、保税仓库功能定位, 构建畅通的陆路智能交通网络, 将新区打造成综合交通运输平台和长三角物流重要节点城市。

3.2 探索大贸易, 为全市外贸发展拓展新空间

随着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影响, 全市现有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全面减弱。特别是义乌小商品种类多、更新快、非标准化生产以及交易单笔规模较小、交易主体众多、交易次数频繁。因此, 一是共同争取建立“管得住、通得快”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 以及与之配套的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等监管措施, 建立与小商品大贸易相适应的管理服务体系, 进一步降低出口成本, 提高外贸效率效益。二是共同探索市内各大专业市场 (如东阳木雕城、永康五金城、浦江水晶城、磐安中药城等) 共享快速通关等试点政策的运行机制和实现途径, 促进出口、进口、转口以及内外贸协同发展。三是共同创新市场营销方式, 以改革试点为契机, 鼓励全市企业以专业市场为纽带, 采取共建区域营销中心、海外工业园区等模式, 抱团发展大贸易, 积极开拓非洲、拉美、中东欧、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不断拓展外贸新空间。

3.3 发展大流通, 为市场转型发展提供新示范

围绕“交易方式传统、同质竞争严重、毛利普遍较低”等问题, 努力创新商业模式和流通业态。一是合力发展电子商务, 积极推进义乌网上国际商贸城、永康五金交易网、全国网货采购中心等网上市场建设, 促进虚拟市场和实体市场融合发展。二是创新商业模式和流通业态, 积极探索全市范围内同期会展、巡回会展以及联名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等联合会展的长效机制, 促进市场采购、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三是合力促进商贸与旅游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以专业市场购物游为龙头, 山水观光、影视文化、休闲养生等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浙中旅游目的地建设, 打响“中国最具影响力购物旅游目的地”品牌, 不断开拓海内外旅游市场, 为引领全国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示范。

3.4 培育大市场, 为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

浙江省35年改革开放一条重要路径就是块状经济与专业市场互促共荣、联动发展, 义乌小商品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因此, 一是合力共建市场共同体。鼓励各县市区探索发展“飞地经济”, 在义乌市场开设专区, 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对本区域发展的助推作用。二是合力打响浙中市场集群品牌, 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小商品城”为依托, 将市内年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各专业市场统一冠名“中国小商品城** (产业) 市场”, 共享贸易便利化政策, 共树浙中市场品牌。三是探索各县市区按照政府股份制形式合力共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产业试验区, 优先布局国际市场及市内各大市场急需的高档商品生产基地, 一方面源源不断为各大市场提供设计时尚、质量稳定、交货快捷的高端精致商品, 另一方面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推动一般商品制造向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端商品拓展, 为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径。

3.5 搭建大平台, 为区域协调发展开启新征程

目前义乌市场已直接带动中小企业20多万家, 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万个, 来料加工辐射31个省市区, 带动周边地区3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下一步, 一是合力共建电动汽车、摩托车、餐厨用品等国家级出口基地平台。二是合力推动“莫斯科—义乌国际商贸中心”、“中国义乌 (坦桑尼亚) 经贸合作区”等境外合作平台。三是合建外贸信用预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科技创新与成果转换、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平台。四是扩大“义乌小商品指数”影响力, 构建“金华农副产品指数”等虚拟平台。进一步深化浙中城市群、长三角和东中西部这三个层面在市场、资源、资本、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以平台集聚辐射作用, 助推优势互补的区域协作新体系, 开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征程。

4 共试共享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要切实加强对共试共享义乌改革试点的组织领导, 组建专门工作机构, 自觉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级部门的沟通对接, 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协调重大利益纠纷。将各项工作目标、重点、举措纳入各相关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重点, 做到每个项目都有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 并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力度, 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4.2 加大政策扶持

要组织专门力量, 大胆探索、总体设计、深入研究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所需的扶持政策, 并积极向上争取建设用地、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科技引领、人才支撑等方面特优政策, 举金华全市之力为义乌做大做强提供足够的要素保障和发展空间, 同时充分挖掘整合政策要素, 用足用好试点政策, 让全市全省共享改革红利。

4.3 大力引培人才

要创新人才引培机制, 设立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渠道。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全局观念和统筹方法的公共管理人才, 造就一批理念超前、业务精通、开拓创新、甘于奉献的经营管理人才, 引进一批能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 切实发挥第一资源效应, 促进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4.4 优化服务环境

要继续深化行政效能建设, 下放管理权限, 简化审批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探索建立干部定期交流机制, 克服本位主义和狭隘思想, 强化对浙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共识, 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努力优化服务环境。

4.5 营造良好氛围

要深入宣传共试共享的先进做法以及各方面的改革实效, 致力营造良好氛围, 持续凝聚改革共识, 汇聚改革力量, 在全市树立共创改革大业、共担改革风险、共享改革成果的鲜明导向, 为共试共享、创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摘要: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之一, 事关浙江第四大都市区发展的全局。如何凝聚金华全市力量推进义乌改革试点, 促进试点成果惠及全市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深入的专项调查和对比分析, 全面阐述了共试共享义乌改革试点成果的战略意义、基本原则与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及相关保障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义乌改革,共试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11) .

[2]国务院.关于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R].国务院网站消息, 2011-03-04.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篇10

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吉首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和校企深度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力求通过软件工程专业的改革试点,来带动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主体的一个专业群(JAVA方向、嵌入式方向、商务智能)。

根据现有学生学习与就业现状分析,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1]。并且随着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因此结合吉首大学教育特点与我院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始慢慢意识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方式方法,以职业资格等证书作为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以提高自学能力与创新知识为目标,加强实际项目的训练,实现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际案例的训练,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的项目之中与顶岗的实习之中。

一、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学手段

吉首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和校企深度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积极与全球顶尖软件外包企业联合开展应用型高级软件人才培养,推行校企深度合作“2(校)1(园)1(企)”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践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手段,以“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科学与人文精神并举、实践与创新能力相长、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贯通”的人才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质量观,“夯实基础、提升质量、塑造品牌”的发展观,在CDIO工程化教育理念、开放式办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竭力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综合改革,通过教育体系教学模式的微创新和校企优质教育资源的跨界融合,将现代化的教育方法与手段相结合,改变传统以黑板加教科书的手段,实现以各种电化教育器材与设备,将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等现代设备搬到课堂,以现代教育设备应用于软件工程的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断加强专业综合改革成效,以快速推进专业的统合改革与发展,最终有效地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2]。

二、教学手段改革思路

1. 探索全新有效的教学手段

吉首大学软件工程教研室从本学期开始就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手段,创立了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带动下,组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展第二课堂与相关活动,将课外与课内结合起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隐性课程与显式课程相结合,以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同时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到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在课外培养自学能力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形成学生自我学习的学习状态。

2. 改革已有现有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以黑板与课堂讲授为主,为了改善原有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可以在传统黑板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图文字貌的形式,增加教学的可视性与直观性[3]。注意发挥课堂的教学的多样性,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以现代化的教育方法与技术,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图形的形式,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将传统的内容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在一起,并结合教师的课堂讲解,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出展示,可以增加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次数,用图形化演示教学内容,将比例增加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改革原来的教学方法

吉首大学软件工程教研室主要承担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可以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拿出来进行研究,根据对现状的研究,对原来的教学内容进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极力推进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并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尝试[4]。如我们教研式的颜一鸣老师在课堂中采取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堂上根据知识以小组的单位进行研讨,并根据研讨的内容第个小组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主动的学习与交流,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

4. 进行第二课堂尝试

在软件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带动下,积极进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并且提供较好的活动设备与条件,在活动期间,由本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这一活动开展以后,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多,软件设计和制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我们还开放了实训室,鼓励协会的会员们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小制作,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并经常性的派出教师进行相关指导。

5. 改革考核方式

本学期的《web开发基础》课程采取了学生提交作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制作一个简单实用的网站来实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做到考试方法多样化,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效果

教学改革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他们说:“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也让我深刻地明白教师的真正作用在于点拨,而非全盘灌输”;“我非常喜欢老师那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很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讲课内容好象不是从书本上来的,而是自己和老师一起想出来的”;“小论文是一种好方式,逼迫自己去掌握弄清楚一些模糊的概念”;“写作过程,不仅仅学到如何去写,更重要的是归纳了知识,总结了概念,我觉得这学期我向老师学到了很多思维方法,收获很大。”

具体效果表现在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发掘了一批优秀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有的在低年级就推荐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活动,显出了其创新能力。有的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课程论文,如刘周清清同学的“基于Web的数据挖掘在校园网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已在《电脑知识与技术》上发表。这些在过去低年级学生中是极少见的。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灵活的教学形式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思考与掌握,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知识的指导性,并自觉运用于指导实践。在学生多次组织的软件设计大赛中,多数学生能做出比较好的作品,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结

本文讨论了吉首大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充分分析与研究当前学生学习现状,提出了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分析当前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对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改革思路,以提高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效率与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教学手段,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姚文振.中西方课堂教学方法比较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01).

[2]李茂森.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迷失及其原因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02).

[3]莫凯林,祝世娜,张亚文.高校课堂教学应实现五个转变[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0).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篇11

《意见》指出,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改革补偿政策,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同时,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意见》从明确功能定位,改革补偿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上下联动和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明确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意见》将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关键环节。在改革补偿机制方面,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对试点县级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费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同时,明确要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和控费作用,推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规范药品采购供应;以及落实完善政府投入政策等四个方面的主要措施。在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激发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提出了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负责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对县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优化运行管理等措施。

《意见》要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要以改革促发展,指出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设立特岗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解决县域居民的看病就医问题。

三亚市商贸物流综合改革试点研究 篇12

2010年底, 三亚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三亚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 结合三亚市服务业的实际, 制定《三亚市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 以建设国际化综合性生活服务平台为主线, 围绕旅游休闲度假业、商贸餐饮物流业、旅游房地产业等8个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在三亚市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 商贸物流业驶入了快车道。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商业服务业营业额逐年攀升, 商贸物流现代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离岛免税和离境退税政策提升了海南现有旅游购物环境, 提高了海南的整体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拉动海南商贸物流持续性增长。

三亚市在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同时, 更加强了其专业化建设。改善商贸业布局, 大力发展仓储物流配送服务业, 完善城市商业功能, 形成市场体系完整、网络畅通的区域性商贸中心, 形成一批专业性强、特色独具、风格各异的商业亮点。

2 三亚市商贸物流业现状分析

2.1 三亚市商贸业现状

三亚作为海南省南部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 为海南省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2年,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3亿元。这是三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2013年1~2月, 在“春节黄金周”的带动下全市消费市场各项指标实现较快增长。批发和零售业方面, 2013年1~2月, 全市列入统计监测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2.60亿元, 同比增长29.1%。其中, 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6.73亿元, 同比增长13.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5.87亿元, 同比增长51.6%。

2.2 三亚市物流业现状

随着三亚市商贸业近几年的逐步发展, 为其服务的商贸物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各大商贸服务集团、企业都建立了初步的、低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 并正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升级。2013年上半年, 三亚市商贸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0亿元以上, 上缴税收2259万元。

3 三亚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瓶颈

3.1 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

目前三亚市的物流服务企业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 (1) 物流服务功能单一。 (2) 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3) 尚未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4) 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3.2 三亚城市商业功能没有完善, 仍处于初级状态

目前, 国外高端游客在三亚的主要花费所占比例最大的为住房和餐饮;其次是交通和游览, 购物消费在其总消费中所在的比重是比较少的。

3.3 百货店无视物流利润, 降低企业竞争力

三亚市商品物流的储运, 完全由各品牌或各柜台经营主体负责, 百货业自营物流整体上是呈萎缩状态。物流分散运作使物流成本增加、缺货率上升、顾客满意度下降。统一配送或共同配送等现代物流模式难以进入三亚物流业, 造成物流分散、成本增加。

3.4 顾客消费理念落后, 物流发展乏力

顾客消费理念落后, 对普通食品的外包装及外观等要求较低。落后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使许多商家降低了对商品运输、配送、包装的标准。对商贸物流环节要求的降低, 削弱了物流发展的外部动力。

3.5 缺乏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 缺乏发展氛围和政策支持

由于缺乏现代物流的知识和意识, 缺乏组织管理机构, 三亚市商贸物流业处于零星散乱、无序发展的状态。至今还没有一个指导全市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对三亚市未来物流业的布局结构、档次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速度等方面都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超前意识, 目前三亚市的某些专业物流货场、停车场和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都还是空白。

4 三亚市商贸物流业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三亚商贸物流业要借力发展

三亚市商贸物流业正处于向高一级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新的发展时期借力发展是三亚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新源泉。抓住三亚市正在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这一契机, 大力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同时, 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结合三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发展三亚市商贸物流业, 提高商贸物流服务质量, 转变经营方式, 实现三亚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

4.2 三亚商贸物流业发展要与多种产业协调并进

商贸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经济体系与之相适应。三亚市商贸物流业缺乏发展的原动力, 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三亚的经济结构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低效农业、旅游房地产在海南经济中所占比例过大。三亚市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兼顾外贸型制造业, 使三亚商贸物流业在相对均衡的经济结构中平稳发展。

4.3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商贸业的主要经营形式。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鼓励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创业活动。鼓励有条件的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立网上商城, 进行在线信息发布、商务洽谈、网上交易。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 提高三亚市的商贸水平, 促进三亚市商贸物流的快速发展。

4.4 商贸物流产业规划要科学合理

制定产业规划时要注意科学合理, 为产业的发展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防止重复建设。物流园区的不断扩张反映了产业发展迅速, 但也说明规划的制订对于产业发展估计不足, 这说明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必须规划先行, 产业规划既要平稳发展又要留有余地, 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

参考文献

[1]郭湖滨.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 2008 (07) .

[2]刘艳.基于DEA的区域物流供求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

上一篇:自身服务下一篇:生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