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制度科学化

2024-10-13

廉政制度科学化(共9篇)

廉政制度科学化 篇1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重要组成部分, 建党以来, 尤其是党执政以来, 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腐败道路, 为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党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创新, 反腐倡廉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单项工作任务向着眼全局和长远, 从主要对腐败结果治理向标本兼治, 从单纯的经验导向到依靠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 注重反腐措施的科学性、操作性逐步转变、逐步科学的过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大命题和重要任务。

廉政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处于基础性地位。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最终要通过廉政建设制度化来落实, 且廉政建设制度化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证。《决定》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这个新命题, 廉政制度科学化成为题中应有之意。廉政制度科学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一、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和廉政制度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当前, 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认真总结反腐倡廉实践经验, 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 以科学理论指导反腐倡廉建设, 以科学制度保障反腐倡廉建设, 以科学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廉政制度科学化就是廉政建设的制度规范, 在认识规律和推进创新中形成科学的体制、机制、制度, 不断增强制度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廉政制度科学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保证。廉政制度科学化, 应当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 以党章和宪法为根本依据, 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内容, 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原则, 按照必要、明确、管用的要求, 科学设计制度, 及时对制度规定进行“立、改、废”, 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为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奠定基础。坚持一手抓制度的制定完善、一手抓制度的贯彻执行, 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途径。当前, 强化制度的落实, 加快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才能切实发挥制度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第二、制度的有效性前提是制度的科学性、适用性, 廉政制度科学化是反腐倡廉建设行之有效的基础。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的目的, 是通过执行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抓好制度执行, 既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腐败机会即制度和行政运作程序上的“漏洞”和“空隙”, 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它具有刺激主体产生和强化腐败动机并促使腐败动机转变为实际腐败行为的作用。各国、各地区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也都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正确地借鉴各国、各地区的有益经验, 总结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成果, 深入研究不难发现, 从根本上防治腐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全面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

第三、廉政制度科学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中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推动力量。形成制度体系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目标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五次会议讲话中对建立这些具体制度和机制作了明确阐述, 如坚持和完善党委 (党组) 中心组学习、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讲廉政党课等制度;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 逐步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腐败预警机制;建立腐败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 加强重点领域案件查处工作, 等等。当然, 这些阐述主要还是思路性、指导性的, 需要通过调研和实践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使制度体系不断充实和丰富, 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

三、如何推进廉政制度科学化建设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是一个与时俱进、日臻完善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出发, 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纳入到总体工作之中, 结合工作实际, 在原有基础上对各个重点环节的制度建设认真加以梳理, 查缺补漏,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推进反腐败制度建设, 提高制度的科学性, 加强制度的系统性, 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我国的廉政制度建设正在取得进步, 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要求检验我国的制度建设, 在制度的设计和制定方面, 一是缺乏整体性, 没能形成相互联系、配套严密的制度体系。二是缺乏科学性, 在注重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时, 忽视“问题之后问题”的解决办法, 多数制度或法律规范停留在浅层次表象化上。三是缺乏客观性, 往往是由主管部门提出问题并制定制度法规, 影响了制度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努力提高廉政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周密性。反腐倡廉制度设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并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来进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以符合实践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和遵循制度建设的基本规律作为基础和前提;要以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来设计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在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方面, 应通过加强反腐败的国家立法, 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

第二、努力增强廉政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度建设既包含着制度设计, 也包含着制度的执行、落实。在推进反腐制度建设, 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抑制、事后严惩, 全过程、多渠道、立体式的防腐机制的过程中, 要重点针对不同时期易于滋生腐败的领域、环节、人群来加强和改进预防治理机制, 使这些制度机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防控力。在健全制度的同时, 要加大对违反制度、破坏制度行为的惩处力度, 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 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以确保反腐倡廉制度落到实处, 确保制度在反腐倡廉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第三、加大廉政制度建设的创新力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 更有效地预防腐败, 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胡锦涛总书记也曾指出“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揽反腐倡廉工作的全局。”在实践中, 要以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建设, 以创新思路寻求治本办法, 注重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从我国实际出发, 借鉴国外有益做法, 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来建立健全让人不想搞腐败的自律制度、不易搞腐败的防范制度、不能搞腐败的约束制度、不敢搞腐败的惩治制度、不需搞腐败的保障制度。要坚持与时俱进, 紧紧围绕深化改革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推进反腐倡廉事业的需要来开展制度创新和事业发展, 努力使制度建设适应时势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要求。要在创新制度的过程中注意倾听民声、征求民意、集中民智, 注意提炼吸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反腐倡廉新经验。在制度建设中, 必须兼顾连续性和稳定性, 既要注重创新, 反对墨守成规、抱残守缺, 也要注意防止那种频繁废立、变改无常之倾向, 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应在坚持已有的好制度的前提下, 根据新的实际, 针对制度缺陷和制度空白等问题进行“改、废、立”, 使制度在整体上保持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 不断趋于完备和完善, 实现发展和创新。

第四、监督制度科学化的建设。我国监督形式很多, 有党内监督、法制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 但对权力行使的监督仍很乏力, 制约滥用权力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监督制度的建设首先应该健全权力制衡制度。权力制衡的本质在于对权力进行科学的管理, 以权力制约权力, 达到权力的基本平衡, 使权力真正做到依法、有序、规范运行。其次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公开制度。按照公共政策和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要求, 在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选人用人公开等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阳光政务建设, 拓宽权力运行特别是行政审批事项、重大决策事项、干部人事任免等公开透明的深度, 对公众关注度较高、公益性强和公共权力大的部门要实行重点公开, 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重大事项票决制、公示制, 实行公共部门财政支出公开透明制度和审计结果社会公告制度,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防止腐败滋生蔓延。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大命题和重要任务。廉政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最终要通过廉政建设制度化来落实, 也是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证。廉政制度科学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廉政制度科学化,反腐倡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 2009年9月28日

[2]温家宝.加强重点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10年3月29日.

[3]许云昭.从规律层面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J]《新湘评论》2010年第14期

[4]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倡廉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0年1月14日

廉政制度科学化 篇2

一、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分级负责制、报告制、责任目标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述职述廉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若干准则》、《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定期召开领导班子、党员民主生活会,查找问题,健全制度,有效防范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四、严格禁止收受“红包”和贵重礼品。不准接受直接管理和服务对象、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及企业主的现金、有价证券等。

五、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准利用职务和岗位之便为配偶、子女、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准违反规定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活动;不准参加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私自从事盈利活动。

六、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对经查实的违纪违规行为,视情节轻重分别进行廉政谈话、批评教育、纪律处分,情况特别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廉政制度科学化 篇3

一、当今国企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个别领导干部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

“重生产经营, 轻廉政文化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国有企业的腐败案件每年都在逐步增加, 个别领导干部还是认为企业的中心任务是抓好企业的基建、生产、经营, 对廉政文化的认知程度还是相当肤浅, 一定程度上存在廉政文化建设“形式主义论”等错误思想。

(二) 廉政文化建设的宣教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

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文化, 表现形式也是文化, 必须遵循先进文化的一般规律。但从实际来看, 其表现形式、宣传载体、文化阵地单一, 在增强文化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上还做得不够, 创新意识和针对性不强, 影响廉政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 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尚不完善

有些国有企业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收到了较好效果, 但由于没有建立长期有效地运行机制, 形式上缺少进一步创新, 活动不能持久深入;有些国有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可以说只停留在“文件”上, 只有任务部署, 缺少责任机制, 没有检查监督。

二、关于对深入开展国企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要深化研究, 进一步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理论的思考, 工作方向就会出现偏差。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需要深入研究廉政文化, 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必须深入研究中央领导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 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 不断丰富和发展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 要从廉政制度上来约束领导人员的职务犯罪

1. 坚持用制度管权

要用法规制度制约权力的运行, 同时, 要认真落实相关制度, 把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和漏洞卡住堵死, 保证权力运行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约束之中。坚持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在制度创新中, 注重探索权力公开透明的有效机制, 逐步推进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标、大宗物资集中采购、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重大事项报告、干部公开选拔及任前公示、舆论监督等, 有效推进廉政制度的建设。

2. 坚持用制度管事

就是要用制度议大事、抓大事, 特别是要用制度来指导企业的重大决策、规范工作程序、解决矛盾问题等。在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制度的基础上, 注重解决好用民主集中制指导企业重大决策的问题。

3. 坚持用制度管人

要用制度管好党员干部职工队伍, 做到制度管人人, 人人都靠制度管的廉政建设文化氛围。例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廉洁工程实施方案》、《重点工程建设廉政预警办法 (试行) 》, 《工程建设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廉政工作制度。启动了重点工程与地方人民检察院联动、共建“廉洁工程”的创新之旅, 从而在制度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 抓实载体积极开展廉政文化的活动

古人云, “德教为先”、“修身为本”, 廉政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通过宣传教育给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形成一种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道德防线, 真正做到“不想为、不敢为、不便为、不能为”。

1. 坚持面向企业, 夯实廉政文化建设基础

职工群众是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厚基础, 企业要努力实现廉政文化的覆盖面, 重点抓好廉政文化进企业、进家庭两个领域。

(1) 以企业为依托, 营造尊廉崇廉的社会风尚。利用网络强大的宣传功能, 及时报道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情况, 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一个学习和宣传的阵地。并及时向职工宣传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要求和举措, 普及反腐倡廉知识, 弘扬新风正气, 提高职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 通过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征集廉政警句活动、廉政漫画展览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2) 以家庭为细胞, 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优势, 通过组织“家属助廉”活动, 通过座谈会、走访等形式, 探讨、分析、总结家属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交流“家属助廉”的好经验, 逐步完善预警机制和“家属助廉”机制。进一步增强干部及家庭成员思廉、倡廉、守廉的意识, 把好家庭廉政关。

2. 坚持服务企业, 扩展廉政文化建设内容

(1) 以经营管理为中心, 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 它是推进企业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提高和完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程序, 针对企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效能监察, 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节约资金投资, 完善管理环节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促使企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健全监督机制, 堵塞管理漏洞, 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 加强监督维护企业权益, 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国有企业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生产经营的规范性, 确保资金投资的安全性;完善财务付款的工作程序, 维护财经纪律;坚持“三级审计”制度、突出重点, 加大企业内审工作力度。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加强事前、事中审计, 关口前移;要加大对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审计意见的整改督查力度, 提升审计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离任时的交接制度, 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3)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就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中的共产党员违反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提出的廉洁自律“七项要求”行为适用《党纪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分的若干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 为严肃惩处相关违纪行为提供了依据,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从业行为,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诚然, 作为一种文化, 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的廉政文化, 只有紧扣企业的中心工作, 紧扣当前的形势, 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常抓不懈, 才能不断绽放其恒久的魅力。

摘要:建设廉政文化重点是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从制度上约束领导人的职务犯罪;抓实载体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活动。

关键词: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晓波.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5) .

党风廉政建设廉政谈话制度 篇4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纪检委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促进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廉政谈话制度如下:

一、成立镇党风廉政建设廉政谈话领导小组,进行明确分工,明确包联单位和站所。

二、廉政谈话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工作要认真负责,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廉政谈话领导小组在对谈话对象进行谈话前,需书面征求党委意见,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廉政谈话的对象为:有违反党纪条规的倾向,或者明显违反了党纪条规的规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可以经说服教育和主动配合改正的。

五、在一年中,累计被廉政谈话2次的,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累计被廉政谈话3次的,当年考核定等为不称职。

谈话内容包括:

(一)听取分管领导和联系单位领导今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听取党员干部执行《廉政准则》、《八条规定》和上级有关廉洁自律规定,以及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情况;

(三)征求对本单位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和建议;

(四)对分管和联系的党员干部就如何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提出要求。谈话方式以个别谈话为主。

廉政制度科学化 篇5

一、中职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现状探析

近年来, 中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1]的过程,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项目责任制、完善招生、促进就业、教育收费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中职学校的办学形式从半封闭走向开放, 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职学校这片净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经济利益关系的影响和侵蚀, 如在基建工程、国家助学金发放方面就曾出现过不利中职学校健康发展的问题, 探究其原因如下。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教育活动就收效甚微。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到位, 学校负责人的思想认识有没有到位是关键。把党风廉政建设等同于一般性工作, 具体指导和检查没有落实到位, 重表面形式的教育, 轻实质的教育指导, 是直接导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收效甚微的直接原因。[2]

2. 制度执行不得力, 政策条文难以落实。

学校的制度建设缺乏科学指导, 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责任制考核结果与干部教师的奖惩、选拔任用脱钩, 有规定无惩处, 不少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3. 监督体制不健全, 民主监督浮于形式。

学校的监督体制不健全, 民主监督只闻其名而无其实, 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职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以科学的态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展工作,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所以, 党风廉政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加强教育的整体性, 完善制度的系统性, 提升监督的实效性, 克服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的现象,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1. 全面构建反腐倡廉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六届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指出:“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 必须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 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 带头廉洁自律;继续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继续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 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 从源头上预防的解决腐败问题。”[3]制度的导向、规范作用具有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双重功能, 应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中, 在抓完善教育体系和监督机制的同时, 按照规范制度、规范操作细则、规范监督办法系统配套的思路, 重点抓好制度体系的建设。重大问题由集体决策制定, 方可减少决策失误;制定廉政谈话制度, 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谨、制约有效的制度链, 全面规范教育教学。要狠抓制度的落实, 加强执行制度的责任追究工作, 在工作考评中对贯彻落实制度情况进行检查。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4]从具体上讲, 就是建立和完善、规范单位的行政权力 (内部管理权) 运行制度, 建立完善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廉政档案。在换届时, 领导干部要按照《党员干部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 广大党员自觉执行“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换届纪律要求, 严守换届纪律等。

2. 多方位协调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1) 加强多方监督职能, 坚持惩治、防范并举方针。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学校党组织要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党员监督, 健全党的组织生活, 落实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二是加强组织监督。落实学校各项决策、议事程序, 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机制, 强化全程监督。从源头上抓起, 人事选拔、任用前注重民主测评, 任前公示, 并把任用中的失察、失误列入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内容加以考核和追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按程序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各职能部门随时自查, 分管领导不定期抽查, 学校年终全面检查。基建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等项目在签订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保证书”, 有效预防行贿受贿行为的发生。[5]三是加强民主监督, 把权力置于阳光下, 让教职员工监督权力的运行。以教代会为校务公开的载体, 形成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体系。凡涉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财务管理、基本建设、大宗物资采购、食堂管理、干部选拔任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发放等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纳入校务公开的内容, 充分接受师生监督。 (2)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廉政教育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途径, 通过教育使人不愿为恶, 自觉向善, 做好班子和师生的教育工作。一是立足领导干部, 加强理想信念、党纪国法、勤政廉政等廉政文化的教育, 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 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 大力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 开展维护党纪、维护党的纯洁性教育。督促抓好《廉政准则》的落实, 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领导班子思想统一了, 才能有效地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教育、引导和督促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 自觉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6]二是面向教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育他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 使广大教师做到“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三是面向学生开展廉洁专题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观念。四是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 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不断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3. 以人为本, 可持续进行反腐倡廉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 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科学发展。要围绕“人”这个核心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把人作为反腐倡廉工作最积极、最能动的要素。无论出台制度、部署工作, 还是处理问题,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促进人的发展这个目标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为师生办实事, 解难事, 做好事,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完善建立学校的党务校务公开工作体系。学校在改造学生宿舍、综合实训大楼等基建工程, 大宗教学物资、教学实验、实习设备、食堂管理等项目的运作中, 都要实行公开招投标和政府采购, 做到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执行, 可避免出现违纪违规问题。

坚持创新,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发展。要针对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 以创新的思路, 科学的对策来积极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办法, 坚持点上筑牢, 线上延伸, 面上拓展, 构建完善的体系, 创新反腐倡廉体制机制, 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可持续发展。[7]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与时俱进地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在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等方面的工作, 才能真正妥善解决好办学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央纪委监察部教.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7.

[2]林素琴, 马志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院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0, 8 (5) :8-10.

[3]胡锦涛.中纪委十六届五次全会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1-12.

[4]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坚持惩防并举更加注重预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J].求是, 2007, (21) :41-47.

[5]竹立家.大部门体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J].廉正瞭望, 2008, (2) :16-17.

[6]胡锦涛.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J].人民检察, 2011, (2) :1.

中国传统廉政制度及对当代启示 篇6

一、中国传统廉政制度建设的特征

综观中国古代各朝廉政制度的建设, 从横向上来讲, 中国传统廉政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一) 重视任人唯贤, 保证官吏素质

政治是否清廉, 与官吏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代统治者认识到, 只有本身清廉正直的人才能够为政清廉, 所以选拔官吏时, 无不注重选拔“贤良”之人。据秦简《为吏之道》载, 秦朝时反对官吏“居官善取”, 要求“廉而无别”“精 (清) 潔 (洁) 正直”, 不得贪图钱财, 尤其规定“任人所任不善者, 各以其罪罪之。”即荐举人对所荐举人要连带担责, 以此来保证任用官吏的素质。汉代的吏进制度包括察举、征召、辟准、荐举、考试、任子等选拔形式。察举即选举, 主要科目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 以其中的孝廉为吏进正途, 其注重选贤任能之风可见一斑。正是因为这种任贤重德的选吏标准, 使秦汉之际出现了大批杰出人才, 极大地促进了汉王朝的发展。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的建立延续, 为封建国家选拔贤良出任国家官吏, 保证官吏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建立了选贤任能的官吏制度, 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实施保证, 为了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 防止任人唯亲, 历代都十分注重回避制度。如两汉时规定“宗室不宜典三河”、“王舅不宜备九卿”、“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 同时规定, 本地人不得为本地官, 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督。唐时规定, 三省高级官员及诸王、驸马等, 其亲属不得做京师的地方官, 一般官员不得在本籍任职。宋朝则从亲属扩及门客, 对宗室几乎都不得任用。回避制度的实施, 更好地保障了官吏任用选拔的公平性, 不失为廉政的重要举措。

(二) 倡导清正廉明, 形成廉政氛围

“进不失廉, 退不失行。”有了符合统治者素质要求的官吏, 还必须有一种廉政的风气, 使官吏能自觉地为政清廉。这种清廉风气, 一旦由统治者提倡和标榜, 便会深入人心, 具有了权威性和震慑力。汉文帝认为廉洁的官是人民的表率。汉武帝则明令“不举孝、不奉诏, 当以不敬论;不察廉, 不胜任也, 当免。”隋文帝时, 将当时在地方上享有清官盛誉的公孙景茂召到长安, 接见宴请, 擢升太守, 调迁刺史, 并将其事迹诏告天下。唐朝魏征说过“傲不可长, 欲不可纵, 乐不可极, 志不可满。”统治者对清廉官吏的提拔, 既是对清廉官吏的一种褒奖, 同时由于其本身正直, 一旦重任在身, 力求成为表率, 也带动了廉政之风。

不仅如此, 中国古代一些有作为的统治者, 还十分重视皇室成员为官清廉, 以期以身作则, 带动百官的清廉之气。明洪武年间, 驸马欧阳伦利用职权, 指使部属官吏多次贩卖茶叶, 牟取暴利, 并仗势打击有碍于此的下级官吏, 后为朱元璋所知, 亲自查处此案, 并且下令斩杀欧阳伦。一时朝野震动, 朝风为之一清。

(三) 建立考课制度, 加强激励措施

政治是否清廉, 官吏有无政绩, 必须有一套可以见到的标准来衡量, 并为统治者所掌握。考课制度的建立, 对于考察官吏政绩, 激励官员进取, 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秦朝的《课律》明确将“精 (清) 廉毋谤”列为“五善之一”, 而将“居官善取”列入五失之中, 其考课标准已初具规模。

到了唐朝, 官吏的考课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官吏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德”、“行”两方面。“德”包括官吏的品质, 道德修养, 对君主忠信笃卫的状况;“行”包括官吏才干大小, 守职的勤惰状况, 政绩的有无和大小。“德”的标准是“四善”:德、慎、公、勤。行能政绩的考课标准有“二十七最”, 如其第一“最”:“献可替否, 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 则是对监督官员的标准。同时, 将考核的成绩分为九等, 其中上上为四善一最;下下则为居官陷诈, 贪浊有状。并规定“凡居官必四考”以后, 方能按格诠注迁转。

以后各代, 考课制度继续发展完善。宋朝在京朝官考课法中, 以“公勤廉恪”为主, 若“无廉声而又多缪政”则考下下等。元朝规定“凡其清慎公勤, 政绩昭著”者, 优加迁擢, “废公营私, 贪污败事, 请人陈告得失, 依条断罪”。清朝京察以“四格八法”为准, “四格”中, 官吏的操守、品德被分为廉、平、贪三等, 在“八法”中, “贪”居于淘汰之首。通过官吏考课, 达到了统治者所要求的“进贤以兴善, 简不肖以黜恶”, 鼓励了先进, 鞭策了落后, 使官吏的为政清廉有了制度的保证。

(四) 加强行政监察, 严打不正之风

“拜金主义和奢侈享乐成为中国古代历代统治集团成员的人生主要目的, ”因此需要一定的行政监督。行政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廉政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发乎秦汉, 延续后世, 并且日益完善。

秦统一全国之初, 动乱不安, 官宦腐败, 要实行对全国的统一管理, 保证国家稳定, 监督检察官员的为政情况势必成为一项主要的政权建设内容, 监察制度由此产生, 汉代紧继其后, 有所继承。秦汉两代均在中央设有最高监察机关, 以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 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察一职, 包括制定文武百官必须遵循的法度, 其监察范围上至宰相, 下至僚属, 以查举权限而言, 有时犹大于丞相。地方上, 秦时于各郡设监御史, 受中央监察机关统领, 负责监查郡内官吏。汉武帝时, 废监察郡国之丞相史, 分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 各置刺史一人, 直属御史大夫, 并规定了其司职范围, 目的在于严防郡守与地方豪强势力相互勾结, 形成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地方割据。魏晋南北朝时期, 进一步完善监察制度, 监察制度最终得以确立, 表现在御史台已不是从属机构, 成为独立监察部门;监察官员的权力也相应增大, 如御史中丞的政治地位可比尚书令, 甚至可比皇太子。隋唐时期, 监察制度进一步发展强化。唐朝的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执掌纠举中央百僚, 参加大理寺审判和审理皇帝赦交付的案件, 置侍御史, 地位十分显赫;察院掌理巡按州县, 监察地方官吏。唐初, 监察御史基本上沿汉代, 其权限相当广泛, 从农业管理到户籍状况, 从官吏考课到选拔优秀人才, 御史可以独立上奏。不仅如此, 唐代还注重对监察机关的监察, 御史虽负有弹劾百官之责, 但若纠举不当, 则最高行政部门尚书省左右丞可劾其过失。宋代以后, 监察制度进一步得到发展。宋代在门下省内按言谏、审驳两大职权分为谏院和门下省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宋朝要求御史“风闻弹人”, 若上任百日仍无所弹, 则罢黜做地方官。这样做, 有利于保护举报者, 使监察官员更加大胆行使弹劾权。元明清各朝, 监察机关和其官吏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三权分治, 成为皇权统治的主要支柱, 其职权进一步扩大, 不仅纠弹百官, 还包括学术和思想领域;对象也不限于君主官吏, 还包括平民百姓。为防止执法犯法, 加强对监察官员的再监察, 明清时期规定了反监和互监的监察条款。如果监察官员违反监察法律, 加重处分。还允许御史和给事中之间互相纠举。

(五) 注重立法, 严厉惩处腐败, 依法保证清廉

“历代统治者都注重立法, 运用法律来规范官员行为, 而采用严刑酷法惩治贪官污吏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使封建王朝在一个时期内保持了政通人和、蒸蒸日上的活力和景象。”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保证政府清廉, 除了大力倡导清廉世风, 建立一套完整监察、考课制度外, 还十分注重对贪官污吏的刑法制裁, 依法保证廉政建设的效果。有“有罪必罚、轻罪重罚、一人犯罪众人受罚的原则, 自然可以起到震慑臣属的作用, 使他们不敢萌生异志, “刑于将过”。

西周时期的《吕刑》中就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 对于法官出入罪加以惩罚。秦汉时, 法官在司法审判中犯错误要负刑事责任, 秦时不直、纵囚、失刑均要求法官负刑事责任。汉武帝时, 规定凡是纵放死罪的, 以死相抵。魏晋南北朝时, 为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及政权的稳定与统一, 将打击“贪赃枉法”之犯罪作为治国之根本。曹魏官吏贪赃, 有弃市之罪。北魏显祖诏“诸监临之官所监治, 受羊一口, 酒斛者, 罪至大辟, 与者以从坐论”。北齐则有贪赃枉法处以死刑之罪。隋唐时期, 法律形式的完备, 对官吏的贪赃枉法、失职、擅权、泄密等罪刑的惩罚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定。如规定贪赃枉法罪指受人财请求, 有事以财行求, 受所监临财物, 受旧属财物, 坐赃等犯罪;擅权罪则指官吏滥用或越权行为, 唐律规定, 凡非法或擅自兴造, 非法聚敛, 擅自奏改律令式, 代署代判者, 均判处刑罚。唐代以后, 各代对于官吏失职、枉法的规定基本上沿用唐律规定。宋时依旧有“受人财请求”、“有事以财行求”等罪名。元朝时则仅分为“贿赂”与“枉法”、“不枉法”等数种罪。明、清规定官吏所受财物均计为受贿, 俸禄减一等。赃分枉法赃与不枉法赃二种。对受赃之官, 追究除名, 官吏免职, 俱不录用。跟唐律相比, 明律对官吏判案“事不枉”而事后受财者, 区分二种情况, 即事若枉断, 以枉法赃论;事不枉断者以不枉法论, 加重了刑罚;明清律又规定官吏假装接受当事人行贿财物, 实际上类似于今天的“钓鱼执法”, 如果官吏枉法而判, 罪加一等。

二、中国传统廉政制度对当代廉政建设的启示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历经数千年, 其内容庞杂, 体系众多。总的来说, 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礼法结合的统治观点。虽然其作用仍然是服务封建的政权, 统护皇权至上的社会秩序。但是, 在廉政制度得到较好执行的时期, 其对政治安定、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首先, 使治吏得到整顿, 强化了中央集权, 使国家机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冲突, 便于形成稳定的政治环境, 调动被统治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使社会生产得到发展;其次, 贪污的横行必然使财富过分集中于一些不法官吏手中, 只有进行廉政建设, 才能使整个国家财力分布均匀, 从而增加国家实力, 有利于社会进步。从这些方面来看,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在今天有很多内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认为, 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廉政立法, 增强法律的权威性。“执法无私, 以法惩贪, 是政治清明廉洁的保证。”要不断完善中国惩治贪污腐败的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加强和完善公务员制度, 建立完整的官员考课制度。中国古代吏进制度中的客观性、平等性成分, 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对公务员制度中考课方面的加强, 有助于保证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 使整个国家机构的运作有坚实的基础, 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3.强化官员监督制度, 明确处罚原则。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及其内容可以看出, 其中的扬廉惩贪, 扶正压邪以及制度化、法律化等是值得后世借鉴的。在一定时期内, 监察制度的兴衰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目前中国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 主要包含有党纪监督、行政监督和法律监督。党纪监督的特殊性, 使其往往容易代替其他两种监督的处罚性, 这不利于促进党员的廉洁和公正。历代统治集团中不注重本身廉洁而被迫放弃统治的教训, 应该为执政党的廉政提供一些有益经验, 因而明确党纪处罚的明确性, 增强其与法律的联系很有必要。

4.借鉴古代再监察制度, 加强对监察工作人员的监督。“监察制度是调节封建国家机器使其得以正常运转的制衡器”, 没有强有力的监察体系, 官员的监督便无从谈起。若监察体系不廉洁, 这种社会监察环境便无法得到保证。目前某些监察机关人员不能为政清廉, 致使一些人民反响很大的案件不能得到完善处理, 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为此, 借鉴古代的再监察制度, 建立一套对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再监督制度, 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

5.强化权力制约制度。腐败的基本特征就是官员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所以我们需要合理分配公共权力, 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尽可能防止官员独断专行、以权谋私。

6.运用惩治腐败的措施, 大力惩治腐败现象, 惩治当前的腐败现象。一要做到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无论是谁, 有罪必罚, 只有这样才能对为官者起到警示作用。二要正确运用政策和策略, 综合运用法律、纪律、经济处罚等多种方法, 合理加大惩治效果。三要由表面腐败现象深入追究腐败产生的本质原因。要针对出现的腐败问题, 深入剖析, 查找体制方面的原因, 纠正体制的偏差, 弥补体制的不足,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出现。发挥舆论和公众举报等社会力量, 有效限制和打击腐败犯罪的滋生蔓延。

7.健全舆论监督体系, 完善反腐倡廉的警戒系统。社会舆论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保持着一种高度的敏感, 舆论监督可以弥补现阶段法制建设、道德规范方面的缺失和不足。舆论工具可以成为贪官污吏的天敌, 腐败犯罪分子的克星, 健全的舆论监督体系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以上措施是借鉴了历史的经验, 如果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我相信对构建廉政清明的社会是有帮助的。总的来说,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廉政制度的实践已取得很大进步, 廉政制度的理论也已逐步完善。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 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 政府在这样一个转型期责任重大, “反思中国古代历代统治集团的廉政建设, 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 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历史课题”, 也只有这样, 一个清廉的政府才能保证不走或少走弯路。在廉政建设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同时, 中国的廉政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所以要借鉴历史经验, 并结合中国当代国情批判地借鉴和吸收, 以期建立一个有效的廉政制度,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摘要:在世界历史上, 各个国家都比较重视廉政制度建设, 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历史悠久, 创造了无数的文明, 其中有些精华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中国传统廉政制度, 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果, 对我们今天来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廉政建设也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就是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廉政制度的研究, 为当代廉政制度建设提供经验教训, 从而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廉政制度,发展阶段,特征,启示,中国

参考文献

[1]丘汉平.历代刑法志:上册[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62.

[2]余华青.权术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司马迁.史记.卷57 (司马相如列传) [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4]寿永年.廉政格言警句[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5]刘志勇.论古代的廉政思想[J].黑龙江史志, 2008, (Z1) .

[6]焦健.当代中国廉政制度预设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

[7]余华青.论先秦时代的廉政思想[J].人文杂志, 2007, (1) .

[8]于学强, 白清.我党执政以来廉政建设的基本方略及启示[J].理论探索, 2010, (1) .

[9]裴传永.为官思想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5.

[10]余华青.中国廉政制度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依法治校与高校廉政制度化研究 篇7

一、依法治校与高校廉政建设的契合性

(一) 领导主体的契合性

领导是高校重大决策的主要推动者和决策者, 因而在依法治校和廉政建设当中其领导主体具有一致性和契合性。从我国高校管理来看, 主要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也是我国高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办学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在高校当中不论是进行依法治校还是廉政建设都需要严格遵循着党委领导这一个重要的原则。由于依法治校和廉政建设是有机统一的, 所以只有在学校管理当中认真落实法制化管理, 才能够助于廉政的管理和推进。高校管理是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和进行的, 因而各级党组织应该在法治的规定下进行活动, 由党员干部起表率作用, 依法办事, 依法管事。

(二) 内在精神的契合性

不论是高校的依法管理还是廉政建设, 都需要始终遵循和践行法治的精神。依法治校要求高校把现代化的法治理念融入到高校管理当中, 切实推进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而这种法不仅仅包括社会当中所共同遵守的一般化和教育管理方面的法律, 同时还包含高校在法律授权范围之内所制定的一系列校园管理的规章制度。由于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和判别是非的能力, 所以高校当中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大学生基本权利和行为规范, 还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而廉政建设则是为了使广大的高校领导和党员遵守国家法律, 更好的推动法治化的建设。因而依法治校和廉政建设两者的核心内容都是法治精神, 依法治理和规范校园行为更是其实现的重要保证。

二、坚持制度在廉政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一) 用制度管权

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权力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党委和校长都应该起带头作用将制度关进笼子里, 通过教师和其他职代会等的监督和参与, 切实推进高校权力公开化的发展。由于高校管理内容比较庞杂, 所以在管理当中校长应当在党委的监督之下对权力进行下放, 确立明确的权责, 逐级进行负责和管理, 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全覆盖的责任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党委要对高校整体的权力进行分化, 大致确定不同管理部门具体的职责, 吸收教师们基层管理学生的经验, 明确权力运行流程图。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职、责、权和利的统一。廉政的建设需要民主决策的参与, 所以在校内应当确定校院两级事项集体决策的制度。这样通过党委总体规划, 校长和教师细化管理细节的方式, 能够更好的推动高校依法管理和廉政建设。

(二) 用制度管人

廉政建设是所有时代都在强调和紧抓的问题, 可以说以往有许多的领导人和部门都是败在了廉政这一问题上。高校管理实施的主体和践行者都是人, 因而通过制度来管人也是现今经常使用同时也比较有效的方式。党委作为主体, 必须将其责任落实到行动当中, 而校长和职代会这些领导班子则需要在管好队伍、管好班子的同时也管好自己。在建立和健全“一把手”不直接进行人、财、物和其他项目管理的制度同时, 真正实现不敢腐败和不想腐败的目标。在严格的管理当中, 也需要进行用人制度的完善, 选拔清正廉洁同时又具备管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和部门责任人, 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的目的。

三、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于依法治校和高校廉政制度建设相关知识了解展开的, 在文章当中我首先从领导主体的契合性和内在精神的契合性这两个方面论述了依法治校与高校廉政建设的契合性。而后则又从用制度管权和用制度管人这两点分析了坚持制度在廉政建设中的保障作用。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 在文章当中我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论述, 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高校本就是为国家培养学术性和专业性人才的一个平台, 它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高校当中加强依法治校的管理和廉政制度的建设, 不仅能够规范学校的秩序, 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自律和自制, 为他们步入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况且本身依法治校和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契合点, 比如其领导主体、内在精神和实现目标等, 所以说有意识的促进双方相互渗透是能够较好进行高校管理的。因而在本文当中, 我便会基于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来具体分析和论述这一问题。

关键词:依法治校,高校,廉政,制度化

参考文献

廉政制度科学化 篇8

一、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 注重打牢思想道德防线

财政部门是管钱的部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抓好财政干部的廉洁自律。加强廉政教育, 既是加强监督管理的基础, 又是关心和爱护干部职工的具体体现。所以, 我们局党组特别注重探索新时期党风廉政教育的新路子, 强化教育手段, 突出教育重点, 提高教育实效, 打牢廉政建设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抓好理论学习。近年来, 西安市财政局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努力向广大干部职工灌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同时, 着重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以及《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系列文件, 重温了《预算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针对党员干部容易出问题的领域和环节, 深入进行分析研究,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通过开展学习教育, 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自由账”, 强化了广大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和法纪法规观念。

二是加强典型教育。古人说, “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多年来, 财政局党组认真坚持任职谈话、提醒谈话和戒勉谈话等制度, 及时解决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做好提前防范。在开展廉政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一方面注重宣传、学习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 弘扬正气, 树立正直为人、公正为官的理念, 营造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机关风尚, 另一方面还通过对财政系统内发生的典型案例, 深入剖析, 深挖根源, 总结吸取教训, 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这两年, 我们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处以上干部参观渭南监狱、省少管所, 由服刑犯人现身说法, 让大家感受零距离的教育。

三是营造环境熏陶。为了能充分发挥广大干部主观能动性, 调动大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局机关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突破, 通过举办财政廉政摄影作品展、廉政知识竞赛、读书演讲和撰写警言警句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 把廉政文化融入日常财政工作之中, 在丰富大家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 提升广大党员干部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境界。我局不断创新教育载体, 利用电子大屏幕、手机短信、电脑屏保、财会杂志等载体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从而保持干部在工作中自重、自警、自励, 自觉接受监督, 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体制创新, 做好治本抓源头工作

制度是行为的准则, 也是监督的依据。局党组着眼于制度建设,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用制度规范财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法制化。

一是通过深化财政改革,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创新。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源头治理措施, 是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的重要内容。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 从财政体制改革上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力度越来越大, 要求越来越高, 财政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这几年, 通过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建立部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 完善部门预算编制, 严格预算约束, 规范预算资金分配, 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透明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完善财政资金收付运行机制和国库动态监控体系, 完整准确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信息,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通过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实行“收支脱钩”管理, 将政府非税收入分步纳入财政管理, 建立完善了政府非税收入政策管理体系;通过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模, 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体制, 优化采购程序和采购方式, 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搭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形成了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财政改革的整体推进, 促进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

二是通过完善局内部管理制度, 构筑财政权力运行的内部防线。针对财政内部管理缺位、空位情况和薄弱环节制定办法加强管理, 堵塞洞, 不断完善各项制度。首先是完善了财政业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相关业务处室、单位遵循公正、公开、规范的原则, 着眼于加强资金管理, 修订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拨付工作程序和流程, 同时, 纪检监察室检查进行登记造册备案, 完善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严肃追究行政过错责任。其次是继续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重点是完善局监督检查、离任审计、兼职纪检监察、办公秩序、财务、资产、经营以及办公物品采购等活动的管理制度。第三是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工作制度。按照《实施纲要》及中央、省、市纪委的要求和规定, 结合实际, 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局廉政建设制度规定。近年来, 相继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守则》、《机关组织人事管理制度》、《机关公务员轮岗暂行办法》、《公务接待和会议管理暂行规定》等20多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了《市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204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和保证。

三是通过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制度, 保障了干部廉洁从政。财政局党组认为, 在制度运行中如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防范财政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关键还是靠制度管人。为此, 局班子坚持贯彻落实《公务员法》, 严格执行内部人员轮岗制度, 加大对管人、管钱、管物及办理和审验各种证照手续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力度。在干部选拨中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严格按照民主推荐、党组研究、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等程序, 对拟提拔任用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严格组织考察, 真正把公正廉洁、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拨到了领导岗位。通过严格落实各项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保证了我局财政干部自觉做到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 近年来, 我局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建立长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监督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体系, 是增强监督制衡力的保证。

一是着眼于与目标管理责任制相结合, 落实好“一岗双责”。实践证明, 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能孤立地进行, 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之中, 坚持与财政工作同步确定目标、同步检查指导、同步考核, 才能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财政工作相互促进, 取得实效。每年年初, 我们局党组成员就与分管的各处室和局属各单位“一把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把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 落实到领导班子成员和责任干部, 做到职责划分清晰、责任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具体、完成时限清楚、保障措施有力。各处室、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 管好业务、带好队伍, 及时化解处室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局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第一人的职责, 带头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等各项党内工作制度, 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班子议事规则等项制度, 在制定与执行财政政策、干部任免等重要工作中自觉接受纪检检查的监督, 全局上下形成了“责任到处、任务到人、落实到底”的抓廉政的责任机制。

二是着眼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 构筑党风廉政建设的预防体系。局党组清醒地认识到, 严肃财经纪律, 完善财政资金运行的预警机制, 防范有可能发生的腐败现象是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共同责任。因此, 着眼于形成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和预警机制,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预防体系建设。近年来, 我们先后制定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细则》以及《市级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等多项制度, 不断完善监督程序, 杜塞各种漏洞。在日常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 我们紧紧抓住监督的重点对象, 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 加大监督力度, 坚持事前、事中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事后监督, 及时搞好整改。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重点对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方面、社会保障方面, 支持“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方面、以及解决城市住房公平等四个方面专项资金进行了重点检查, 保证了监督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效得到落实。同时, 我们注重发挥绩效评价、投资评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 有重点地对民生工程等涉及财政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开展了对政府重点项目资金的财政投资评审, 在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 将监督检查的关口前移, 由事中、事后检查向事前检查转变, 构筑起党风廉政建设的预防防线。

廉政制度科学化 篇9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

廉政文化可以概括为:以廉政为基本要求,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廉洁大众化为目标而形成的文化总和。是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传统廉政文化”与“现代廉政文化”的集合体,“崇高价值理想”、“合理价值取向”与“科学价值评价”的统一体以及“行为模式”、“行为准则”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

农村廉政文化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与农村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廉政文化与农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廉政文化进农村不仅是要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廉政教育,更关键的是要在农村树立廉政理念、营造廉政环境,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参与反腐斗争的意识,促进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廉洁奉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中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一)中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廉政文化建设脱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践行的光荣传统,中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已凸显脱离实际的缺陷,在建设过程中盲目树立大目标、大理想,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和生活的现实。只是形式上的开大会作报告,会后不深入实施,达不到廉政宣传的效果。其次,廉政文化宣传形式略显单一。现阶段,农村传统的廉政宣传形式与载体的灵活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内容呆板,套路陈旧,多为写标语和开大会、看宣传片等空洞的说教方法,严重脱离农村群众生活实际,因此村民参与度不高。最后,廉政制度缺失。农村廉政制度的合理完善是廉政文化建设在农村顺利开展的智力支持。目前,中国农村廉政制度薄弱,廉政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撑,难以开展。部分现行的廉政制度可行性差、配套性弱,脱离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形同虚设。

(二)制约中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因分析

制约中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主要可以分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

首先,制度建设是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一块“短板”。农村社会控制弱化和监管分配制度存在缺陷,部分乡镇部门缺乏系统、有效的检查考核机制;村级管理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混乱,干部选用制度不严格,民主监督力度相应地被削弱,廉政宣传制度不完善进而难以实施等。其次,经济利益是诱发农村腐败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相对缺失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关注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惠农政策不断出台,相继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税种,致使乡镇财政失去了大部分经济来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公款私用等贪污腐败现象难免出现,为廉政文化在农村的建设造成阻力。再次,农村腐败文化有着一定的市场和顽强的生命力,具体表现为:首先,一些村民认为腐败是现实生活的正常现象,在自身利益受损时敢怒不敢言,怕“官官相护”,又怕打击报复。其次,腐败干部的存在,使清廉干被孤立、排斥,甚至遭到打击,致使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举步维艰。最后,中国农村廉政制度缺失,社会控制弱化,监管分配制度存在缺陷,部分乡镇部门没有建立起系统、有效的检查考核机制;村级管理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混乱,干部选用制度不严格,民主监督力度相应地被削弱,廉政宣传制度不完善进而难以实施等。

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把握大局,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廉政的基本制度,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三、完善中国农村廉政文化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严格村干部任用制度

村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带头实施者,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要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结合起来,力求建立一支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干部队伍。

1.细化资格准入制度。建立一整套干部选拔、人事管理运行机制,要把好领导干部任命的选拔关。坚持和完善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的制度,重点解决选举中宗族势力干扰等侵犯村民民主权力的问题。各村党委、政府要抓住机遇,任用优秀的返乡农民工和响应号召到农村基层服务的大学生,改变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面貌。

2.推广村干部廉政教育制度。加强针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和廉政道德教育,提高觉悟,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推广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广廉政道德教育,树立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使村干部在对比中明辨是非,自觉抵腐败文化的腐蚀。思想政治和廉政道德教育并重,使村干部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

3.创建基层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结合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定期开展述职述廉工作。针对一整年的工作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结合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在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述职述廉,接受评议和质询。并认真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以及诫勉谈话,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勤廉考核。

(二)创新村级管理制度

当前,中国农村正处于由传统逐步向现代转型的变革时期,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问题交错频繁发生,要健全农村廉政文化制度建设,就要创新村级管理制度,维持农村可持续科学发展。

1.健全民主议事和民主决策制度。坚持“一事一议”,乡镇党委、政府对需要决策和处理的事项,要经过党委会、政府办公会研究决定,人事任免、大额财务支出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健全村民会议、村代表会议、村民质询听证会等民主议事制度,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必须经由村民按规定程序集体讨论决定。

2.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组织要把支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村集体财产处置情况、“一事一议”情况,以及村民关心的其他事项,全部纳入村务公开内容。村务公开工作要逐步从书面公告向村民质询会等形式深化,并坚决防止不公开、不及时公开和假公开等问题。

3.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村级财政管理体制,村财务开支要由经办人签字、会计审计、村民委员会主任审批等一系列审查后入账。成立村财务核算中心,加强财务审计,对村里乱开支要坚决予以抵制。落实“一卡通”制度,改变过去由村干部发放现金的做法,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打下财政制度基础。

(三)加强廉政监督制度

廉政文化建设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2],通过完善制度来加强对权力主体和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贪污腐败形成。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将监督制度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进行科学合理的革新。

1.开展党内监督机制。加强纪检队伍建设,强化村干部的监督意识。要求各级干部克服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的不负责心。强化基层组织内部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推进乡党委负责的农村基层廉政建设责任体制,建立并完善县、乡、村三级互动体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加强监督,重振廉政的雄风。

2.落实法律法规监督机制。随着廉政问题关注度的日益加大,国家出台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如2010 年印发《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2012 年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但针对农村地区廉政建设的条文内容笼统,自由裁量范围较大。因此,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广大农村急需配套性好、可操作性强的村务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上一篇:稳定治理下一篇:金银花春季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