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制度

2024-11-26

监狱制度(精选12篇)

监狱制度 篇1

近年来, 监狱医疗保障日益面临医疗资金不足等问题, 为更好地保障服刑人员的医疗权益, 部分省市和一些试点监狱已经针对医疗保障改革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索。

一、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现状

( 一) 监狱医疗保障存在问题

1. 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近年来, 物价呈现快速上涨, 但绝大多数省份的财政并未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及时对监狱医疗费用进行调整。以2012 年为例, 全国各省份监狱服刑人员医疗费财政拨款平均为17. 57 元/人/月, 而实际开支达到31. 3 元/人/月, 21 个省 ( 市、区) 医疗费超过拨款执行标准50% 以上。①以上这些还仅是较低水平的医疗保障。

2. 监狱医疗总体条件有限

一是医务人员水平不高。一方面, 由于监狱系统的封闭性, 医务人员队伍普遍缺乏临床专业的继续教育, 临床经验、诊治水平与社会医院还有相当差别。另一方面, 缺少高素质医务人才的进入。监狱医务岗位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工资低, 对已有资质的医务人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是医疗设备相对缺乏。监狱医院的各项医疗硬件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医疗要求, 对于一些疑难病症, 监狱医院都难以确诊。此外, 对于服刑人员采用无病装病、小病装大病等方式逃避改造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 医务人员往往只能按病犯主诉症状开单, 造成药品消耗、损耗情况突出。

三是外诊风险大。社会医院对住院治疗的服刑人员, 没有特别设置的监护病房, 需要监狱民警24 小时监护, 且在看病押送途中也存在较大风险。近年来, 各地连续发生在押服刑人员借外出看病机会脱逃的事件。如2015 年4 月27 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看守所发生送医途中, 趁民警不备, 打开脚镣逃脱的事件。事后, 相关民警被立案侦查。

3. 社会对服刑人员死亡关注度高

近年来一些单位“花钱买平安”的解决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服刑人员死亡处理难的问题。实践中, 一些服刑人员家属会采取围堵大门、找领导哭闹、上访等途径给监狱施加压力, 谋取不菲的“困难补助”。同时, 为避免发生监内死亡事件, 监狱对病犯的救治也是不遗余力, 有些甚至达到十几万元。

(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病犯入监“进口敞开, 出口不畅”

首先, 监狱不得拒收病犯。根据2012 年修订的《监狱法》, 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 监狱不得再以重病等理由拒绝收监。②只能待罪犯入监后, 再酌情启动暂予监外执行程序。《监狱法》的修订, 导致病犯不受限制流入监狱。部分重病犯根本不具有服刑能力 ( 但又达不到暂予监外执行条件) , 在入监后需要长期住院治疗, 占用相当多的医疗费用。

其次, 暂予监外执行 ( 保外就医) 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条件上, 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仅要患有《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的严重疾病, 同时“三类罪犯”③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疾病, 但经诊断短期内没有生命危险的, 也不得暂予监外执行。在程序上, 需要由服刑人员本人或者其亲属、监护人提出保证人。实践中, 服刑人员在保外就医期间的生活、医疗和护理等费用需要自理, 因病致贫现象仍有发生, 造成一些服刑人员家属不愿出具担保。

2. 缺乏统一的医疗标准

虽然我国实行“全额保障”的监狱医疗体制, 但对于服刑人员的医疗标准却一直没有可操作性相关的制度规范。一些入监前就存在的或先天性的疾病, 如白内障等, 属于可治可不治的范围; 一些慢性疾病, 如慢性胃炎、肾病等, 确实需要诊治的, 但用什么药物治疗, 治疗到何程度, 法律并无给以明确的规定。

3. 服刑人员未纳入社会医疗保障

目前, 大多数省市尚未将监狱服刑人员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 他们在服刑期间不得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如福建省规定, 参加城镇职工 ( 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的, 在服刑期间, 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医疗保险关系自行中止。④有些地区还规定, 参保人员因涉嫌犯罪被通辑或羁押期间, 暂停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如未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的, 才得以恢复。⑤

二、改革现有监狱医疗保障体制的探索

( 一) 推进监狱医疗体制改革的探索

1. 设立派驻医疗室

2009 年9 月初,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厦门市第一看守所派驻了医疗室。该医疗室开设有医生诊室、抢救室、处置室、留观室等相关病房。如果有综合病症或者疑难病症, 医疗室会召集医生会诊, 或转到中山医院救治。派驻医疗室的设立, 较好解决了在押人员日常疾病诊治、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的医疗急救和应急处置。

2. 试行大病统筹

2011 年, 四川监狱系统率先对服刑人员试行大病统筹。所谓大病统筹, 是指每年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和省监狱管理局、各监狱及服刑人员个人分别筹集部分资金, 对服刑人员所患大病给予及时医疗的管理机制。同时, 超出大病统筹的起付标准, 将按照医院等级, 确定不同的报销比例。“大病统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狱医疗经费短缺等突出问题, 使服刑人员得到了及时治疗。

3. 参保城镇居民医保 ( 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9 年起, 海南省海口市就开始试行将辖区内的服刑人员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随后, 甘肃省临夏监狱、河南省豫南监狱、湖北省襄北监狱也开始试行服刑人员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同时, 黑龙江省、贵州省、陕西省监狱陆续开始推行服刑人员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 简称新农合) 。

参保社会医疗保障后, 监狱医院成为定点医疗机构, 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 临床诊疗药品种类大幅增加, 治疗水平也相应提高。同时, 服刑人员病犯治病难、死亡率高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医患关系得到较好改善。⑥

4. 推动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为了妥善解决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社区服刑人员的医疗保障权益, 江苏省于2014 年11月下发通知, 社区服刑人员可根据自身就业状况选择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该措施的推行, 既有利于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 也提高了病犯家属接收的积极性。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 医保基本实现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从各地实践来看, 将服刑人员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畴能够较好解决医疗资金不足等问题, 更好地保障服刑人员的医疗权益, 已经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主流做法。

( 二) 台湾地区经验值得借鉴

2011 年1 月, 重新修订后的台湾《全民健康保险法》 ( 下简称健保法) 将“在矫正机关接受刑之执行或接受保安处分、管训处分之执行者”纳入健保被保险人范围。该制度对于当前大陆监狱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台湾健保法规定, 服刑人员的保险费由中央矫正主管机关及“国防部”全额补助。⑦依据《全民健康保险保险对象收容于矫正机关者就医管理办法》, 服刑人员被要求优先在矫正机关内就医; 但是矫正机关无法提供适当诊疗、检查或需要紧急医疗时, 可以戒护移送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就医。戒护就医时, 应安排在医院特设的戒护病房; 没有戒护病房时, 才会安排入住相对保险的病房。基于公平原则, 服刑人员就医比照一般保险对象须缴交部分负担, 其依法应自行负担的费用, 由矫正机关从该犯保管金、劳作金中扣除。

为鼓励特约医疗院所到矫正机关提供健保医疗服务, 台矫正署健保局还于2012 年9 月3 日公告《全民健康保险提供保险对象收容于矫正机关者医疗服务计划》。根据该计划, 将, 由同一院所或院所团队定点对法务部矫正署所属49 所矫正机关提供医疗服务。

自2013 年起, 全台矫正机关收容人均纳入健保照护体系, 与其他参保人员享有同等医疗权益。该制度的推行, 获得收容人普遍肯定, 整体满意度超过9 成。同时, 由于受到良好的照顾, 医患关系也得到较大改善。⑧

三、参加社会医保的几点建议

2014 年, 司法部《关于加强监狱生活卫生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指出, “具备条件的省份, 可以试行罪犯加入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医保”。从目前情况看,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罪犯社会医疗保险, 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 一) 需要有明确的立法

首先, 确立全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通过立法, 将服刑人员 ( 包括社区矫正人员) 纳入社会医疗保障范围, “保险费用”由中央及省级财政、监狱、服刑人员按比例分担, “治疗费用”参照一般参保人员缴纳标准由服刑人员自行负担。为避免治疗延误, 服刑人员自行负担的费用可以先由监狱垫付, 再从其生活费、劳动所得中扣除。

其次, 将监狱医院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运用社会医保基金, 加大对监狱医院基础建设的投入, 进一步提高监狱医院的硬件水平。同时, 对超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或新农合) 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 由病犯自行承担。经监狱批准, 病犯也可以申请聘请专家入监检查、治疗。

( 二) 完善三级诊疗机制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医疗的原则, 由监狱医院承担本监狱服刑人员常见病, 多发病的诊治; 必要时可向上级医院 ( 即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 转诊。中心医院也无法提供适当诊疗、检查 ( 验) 的, 可移至当地三级甲等医院继续治疗。

建立协作机制。监狱医院可选择社会综合性或专科医院作为协作单位, 建立协作医院专家定期进监坐诊、会诊和住院病犯双向诊治机制, 建设远程视频会诊系统, 减少外诊风险。同时, 在协作医院建立监管病房, 实行全程监控。

( 三) 强化日常管理

一是加强药品管理。药品由监狱干警统一保管, 严禁服刑人员私藏药品。病犯需要服药的, 由医务人员或监区干警严格按照医嘱发放服用, 并做到“送药到手、看病入口、咽下再走”。

二是建立互助机制。通过各种渠道, 广泛接受社会各方捐助和服刑人员爱心捐款, 设立专项资金账户以保证专款专用。同时, 按照自愿原则, 协助罪犯参保人身意外伤害险、大病保险等, 作为补充。

三是妥善处置医疗纠纷。应尽快出台罪犯狱内死亡的国家赔偿标准, 以便监狱妥善处理类似事件。同时, 尽可能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 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维护法律的权威。

注释

11柯淑珍.监狱医疗困境与社会化医疗模式的构建[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 (4) .

2

3

4

5

66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处.推动监狱服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实践探索[J].监所检察工作指导, 2015 (3) .

7

8

监狱制度 篇2

近年来,省局对监狱民警的上班制度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要求民警24小时上班的势头,面对领导要求越来越高,民警上班时间越来越来越长,超负荷上班问题也屡见不鲜。长此以往,民警监管不仅起不到教育改造罪犯的效果,相反超期工作,使民警身心俱疲,内心压抑,情绪易怒暴躁,对罪犯态度蛮横,执法粗暴,从而进一步激化警囚矛盾,容易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超时工作制度值得商榷。

监狱人民警察是个特殊的职业,是国家重要的机器之一,它的职能是惩罚和改造罪犯,把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监狱民警是通过劳动和改造相结合的手段使罪犯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深挖自身犯罪根源,改变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最终走上正确的改造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增加民警数量,而是民警的监狱监管安全业务知识和民警的个人心理辅导的素质。

监狱制度 篇3

【关键词】监狱企业;财务制度;缺陷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监狱这个刑罚执行的主要机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迫使监狱企业在财务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此,立法部门及时出台了监狱法等一系列的重要法规。结合我国监狱特点和实际情况,财政部也编制了新的监狱支出项目明细。这些法律法规对进一步强化监狱的刑罚执行职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制约了监狱系统的健康运行,所以探究监狱企业财务制度执行中的缺陷,从而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完善,更深层次地研究监狱企业的财务执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监狱财务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缺陷

1.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

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现行粗放的、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种不相适应直接导致了监狱经费资金的短缺或过量,使财务执行过程中的难度大大增加了,预算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发挥应有的控制支出功能。因此,在现行的社会体制下,不规范的预算管理,直接影响着监狱财务预算的执行, 影响监狱改造罪犯的有效性。

2.特殊人员的费用开支渠道不明

监狱是执行刑罚的特殊政府机构,为了对罪犯进行有效的改造,需有武警部队、检察院工作人员长期驻监。这些人员的费用开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在现有的监狱财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这些长期驻守人员的水电等经费的开支渠道,经常发生常驻人员的补助经费不足的现象,增加了财务制度操作的难度。

3.监狱会计科目与财政预算编制的经济分类科目不一致

财政预算编制的经济分类科目主要有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务、犯人生活改造、其他监狱支出等科目,待到细分时,会将专用房屋取暖费、专用房屋维修费纳入行政运行的预算编制中。而我国监狱会计制度,监狱会计科目的设置时,专用房屋取暖费在犯人改造经费中核算,专用房屋维修费在监狱业务费中核算。这就使预算编制科目和业务核算科目产生了不一致,极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形成误区。

4.会计信息不完整

会计核算原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这种原则下,监狱单位在会计报告各项报表中所列报的项目和内容是不完整的,而且不科学,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充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能被满足。例如罪犯伙食费的收支核算等。

5.会计报告显示的内容不完整

监狱单位的会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监狱收支总表、监狱收入明细表、监狱警察经费支出明细表、监狱专项经费支出明细表、往来款项明细表、监狱基本情况表等,但缺少反映占大部分资产总额的固定资产明细表和监狱资金结余明细表。

6.经费支出界限难以确定

监狱这个特殊企业,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所以造成经费支出名目繁多,涉及方面很广泛的现象,因为有大量的政策性强制支出,使专项经费与经常性经费之间的界限难以确定,给财务制度的执行增加了难度。

二、完善监狱企业财务制度缺陷的措施

1.强化预算管理

与普通企业类似,监狱的财务预算是根据其职责以及工作任务的具体需要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能够全面的反映出监狱的年度工作计划与目标,能有效地指导监狱的各项财务活动。真正的强化监狱的预算管理才能提升监狱的财务制度执行能力。只有加强了预算管理,才能合理编制监狱预算,节约各项经费的使用,以及参与财务决算。监狱预算的执行情况需要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来如实反映,对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经费支出界限进行划分。

2.加强对财务经费的分类管理

监狱企业现行的财务制度对各类经费的划分还不是很明确,资金混用、错用的不规范现象时常出现,直接加大了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难度。目前监狱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难把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监狱企业需要将各类资金资产进行划分,对经费支出的界限进行合理合法、科学、适当地划分。尤其要区分专项经费和经常性经费,专项经费主要区分技术装备费、设施维修费以及各类基建工程项目,经常性经费主要区分罪犯改造经费和监狱日常公用经费。对各项经费分类管理时首先保证监狱日常公用经费和罪犯生活改造经费的使用。而且要及时调整已经落后或者不适应监狱企业实际发展的管理方式,减轻监狱财务人员的执行难度。

3.加强财务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建设

财务制度执行的力度受监狱财务制度的目标化、具体化程度的影响,所以不断完善内控监督体系建设对监狱系统很重要,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划分各层级、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职责和权限,做到运作效率高、互相协作,还要保证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监督,避免因监督缺失带来的违纪腐败。除此之外,做好内部控制监督的另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是加强会计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戴欣.深化监狱体制改革促进监狱企业发展[J].辽宁警专学报,2008(06)

近代中国监狱制度变革略论 篇4

把监狱视为对人进行侮辱的场所, 希望通过实施肉体惩罚和监禁以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 因此监狱是极其严酷和黑暗的。随着清末变法, 近代狱政的变革得以开展。

一、清末监狱制度的变革

随着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各国的入侵, 清朝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化,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能撤去资本主义强加的领事裁判权, “首以改良监狱为张本”[1]。清朝狱制开始改革, 清朝狱制改良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就是以维护封建皇位、君权以及封建纲常伦理为根本, 同时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和制度经验为其所用。

主要的改良主张在于两个方面:

1.建造新式监狱。通过分析欧美及日本等国的监狱建筑, 提出要改良中国的监狱首先得学习西牢的构造之法, 并且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在全国范围内兴建新式监狱, 以示狱制文明。

2.监狱的宗旨在于感化人。以西方近代感化主义学说作为监狱的宗旨, 通过对西方监狱制度运作的系统分析, 总结出:监狱必须始终以“感化”罪犯为归宿, 只有对罪犯实施感化, 才能收到“无妄费、无怨囚、无旷职、事半功倍之效。”[2]

在新思想的推动下, 法部要求, 监狱改造应满足以下基本需要:第一, 监房工场、教室、病房等监狱建筑必须有利于监犯人的健康, 符合卫生标准;第二, 必须有利于对在监犯人进行教育感化;第三, 专门设置工场和生活区, 便于组织罪犯劳动;第四, 有利于监管防范。

清末新监的筹建, 先在湖北、盛京等地率先试办, 再在全国范围推广。1903年, 清政府议复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奏折, 各省相继成立。主要是针对原有的军、流、徒及发遣各犯既无差役工艺可供, 无看管之地, 工食之资往往“不思守法, 纷纷脱逃”[3]的实弊而设立。由法部管辖。

清末狱制改革, 虽然有一些封建监狱的陋弊依然存在, 但毕竟开创了近代狱政建设的新篇章, 也为以后国民政府的狱制建设提供了基础。

二、民国前期监狱制度建设

民国时期的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也比较重视监狱的改良和建设。

(一)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把整顿狱所、改良狱政、改进监狱管理作为一项要务。当时在司法部内设监狱司, 掌管全国狱政。1912年2月4日, 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另各省司法筹备处、地方检察厅速遵监狱改良办法筹划推行文》, 要求各省都督, 要求开展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及监狱建设情形。3月16日, 司法部又以训令形式将此文再次下发, 足见临时政府对改良旧式监狱之重视[4]。

1912年3月2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中指出“:国家之所以惩创罪人者, 非快私人报复之私亦非以示惩创, 使后来相戒, 盖非此不足以保持国家之生存, 而成人之道均平也。”反对报复主义、惩罚主义、威吓主义, “人权神圣, 岂容弁髦;刑期无刑, 古有明训。”[5]据此精神, 3月30日, 《司法部批筹办南京监狱改良进行总会发起人孔繁藻等请立案呈》和《司法部咨江苏都督提江宁模范监狱旧存款项文》指出“:监狱关系人民生命至为重要”[6]。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在构筑新型司法制度时对于监狱建设的重视。

(二) 北洋政府时期

民国北洋政府继续清末和民初开展的监狱改良运动。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许世英于1912年8月一就职, 变通电全国各省派员调查各县监狱的实际情况, 并提出了司法计划书, 对新监的筹建做出了全面的规划。

许世英在计划书中提出:“二十二行省次第举行, 亦当分为五年, 本年先开办北京监狱, 树全国之先声。二年以后, 筹办各省会及各商阜监狱, 除以设着益求完善外, 须设已决监六十余所。四年以后, 则筹办各县之未建设者, 然一县一监, 势难办到, 拟选各县交通适中之地, 合数县设监狱一所, 教易集事。计全国一千七百余县, 以六七县共设一监狱核算, 当有四百二十余所。……扣至七年七月一律告成 (合计五年之内可办成监狱三百余所) ”[7]。但该计划提出以后, 在1913年, 司法部又因“财政艰窘, 法院、监狱之设从权展缓”。

但尽管如此, 北洋政府时期的监狱建设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据1919年3月的《京外改良各监狱报告录要》称, 截至1918年 (民国七年) “综计监狱之已经改革着共十三处”[8]。而根据《调查法权委员会报告书》之调查统计, 截至1926年, 我国新式监狱建设约有72个。

此外, 在监狱立法方面, 北洋政府在1913年12月颁行了《中华民国监狱规则》, 这是民国时期监狱制度的基本法规。此外, 北洋政府还制定出了有关狱制的其他法规, 如《监狱处分规则》、《出狱人保护事业奖励规则》、《司法部管守所暂行规则》、《监狱作业规则》等。

三、近代中国监狱制度变革的评价

由于时剧的混乱, 政权的频繁更迭, 近代中国监狱制度的变革进展缓慢, 并且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开始引进了西方的的进步的理念, 注重对犯人的人权的尊重, 并且建造了一批新式监狱, 同时设计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从而开启了监狱近代化之路, 也标志着中国的监狱制度建设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参考文献

[1][2]法部奏派五国监狱改良会徐谦等回国报告书.

[3]刑部议复护理晋抚赵奏请各省设罪犯习艺所.

[4][7]薛梅卿等.清末民初改良监狱专辑.中国监狱学会印行, 1997, (7) .

[5]孙中山全集 (第2卷) .人民出版社, 1982.157.

[6]南京临时政府公报, 第43号.

监狱制度 篇5

【摘要】解决好监狱财务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监狱经济的财务管理,提高监狱的理财能力和会计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监狱事业更好的发展。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重要法规的实施,原来的财务管理办法和规定已不适应监狱管理工作的需要,财政

部结合我国监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了《监狱财务制度》、《监狱会计制度》并于1997年1月1日起执行。原制度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把监狱的监管改造经费和监狱的生产成本费用严格划分开,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的正常经费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不利于监狱执行刑罚工作;不利于正确考核生产经营成果;不利于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新制定的财务管理办法和规定,对保证监狱执行刑罚职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当前在执行监狱财务会计制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

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现行粗放的、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财政资金分散支付,使用效果不高;财政缺乏有效的控制,预算对支出的控制非常薄弱。这样预算管理不太规范,直接影响着监狱财务预算的执行,影响监狱改造罪犯的有效性。

(二)经费支出界线不好确定

由于监狱的经费支出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项目较多,专项经费和经常性经费支出的界线、专项经费和经常性经费内部各项费用之间的界线不太明了,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把握。如:在经常性经费,罪犯改造经费中狱政业务费反映的是狱内侦察费用、罪犯特情费用、罪犯档案卡片购置费用以及其他所需的费用。负责改造罪犯的监狱人民警察为此所需的一些费用,应该是记入狱政业务费,还是记入监狱警察经费的公务费中;警用车辆费用是否记入狱政设施维修费;另外,用于改善罪犯生活卫生环境的支出、一些警务支出等诸多费用,分清界线较为困难,这样直接影响了监狱各项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同时也给财会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三)特殊人员的费用开支渠道不明

监狱是一个特殊的单位,为了对罪犯进行有效的改造,需有武警部队、检察院工作人员长期驻监。监狱财务制度对长期驻监的地区检察院人员的水电等一些公用经费,没有规定其开支渠道;财政拨入的驻监武警部队补助经费不足,超支部分应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在实际财务核算中不易将其归属于哪个会计科目下,操作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四)确认固定资产的标准与现实不太相符

监狱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能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按监狱财务制度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许多物品不好确认为是固定资产,还是一般的物资或消耗品。如:按规定监狱购置的图书也应是固定资产,若丢失一本书或破损一本书应该怎样处理。类似的情况还很多。这样就会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带来不少困难,同时也产生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二、对完善监狱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要强化预算管理

监狱预算是监狱根据其职责和工作任务的需要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监狱预算反映了监狱年度工作任务的目标和方向,是监狱各项财务活动的基本依据。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督,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真正做到“犯人吃囚粮,干部吃皇粮”,优先保证人头费,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合理有效使用各项经费,规范预算的管理基础。这样有利于完成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的任务,促进监管改造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划清经费支出界线,制定确认固定资产的适应标准

由于现行监狱财务制度对费用的划分不太清晰明了,执行起来较困难。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适度把握不好,直接影响监狱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所以要制定可行、合理、合法的经费支出界线,明确开支渠道,特别要分清经常性经费和专项经费的界线;经常性经费中罪犯改造经费与监狱警察经费的界线;专项经费中狱政设施维修费、技术装备费以及各明细科目之间的界线。真实、客观反映各项经费支出的实际情况,更加完善预算的执行,给予监狱经费的必要保证。对监狱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使用年限应随着经济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减轻监狱会计人员执行的困难,避免国有资产得不到妥善保管。

(三)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监督机制

加州监狱风云 篇6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正在重新制定刑罚规则,将释放成千上万有孩子的女囚,她们可以在家中服刑。这是因为加州监狱实在太过拥挤,在年初,美国明星林赛·罗翰就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因为涉嫌盗窃而监狱又人满为患,她在家中度过了长达四个月的刑期。直到6月底才结束家中服刑生活。

据说,此举将涉及加州监狱近半女囚。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政策在也将扩大到部分男囚身上。针对监狱监禁条件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监狱里的囚犯们在和当地政府的“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当然,加州监狱没有发生暴乱或越狱事件,那儿发生的是一场和平的、司法版的监狱风云。

拥挤的加州监狱

2011年5月23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布朗诉普拉塔案”(Brown v. Plata)作出判决,大法官们以54的票数裁定加州的监狱条件太过恶劣,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 “禁止残酷与异常刑罚”的规定,并命令该州采取措施,在接下来的两年之内将现有的囚犯人数减少3万名。摇摆的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撰写了多数意见,并得到了四位自由派大法官的支持,以斯卡利亚为首的四位保守派大法官表示异议。

该判决其实是针对一个集体诉讼作出的。该集体诉讼包括两个案子,其中第一个案件是在1990年提起的,至今已经21年了;较近的一个案件是2001年提出的,距今也已经十年整。也就是说,加州的犯人们为了改善监狱内的监禁条件,在美国司法体系内整整抗争了21年。一代人过去,才得到今天的判决,这场监狱风云,也确实足够漫长的。

根据设计标准,加州现在所有监狱的最高关押人数不超过8万人。但是,随着加州囚犯数量日益增多,加州监狱的容量却并未见提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加州监狱的平均囚犯数量维持在16万人左右,是所有监狱设计总容量的两倍。在近几年来,这一数字虽然有所下降,目前大概有14万囚犯,但加州的监狱仍是人满为患。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加州的监狱,由于囚室实在容纳不了犯人,一部分囚犯就被关押在监狱的体育场内。监狱的过度拥挤,除了造成监狱内部秩序的失控之外,也给被关押的囚犯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许多生病的囚犯无法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肯尼迪大法官在判决书中指出,加州监狱囚犯精神状况显然受到了严重伤害,囚犯的自杀率比其他州监狱足足高出80%。另一个沉重的事实是,“平均每6至7天,加州监狱内就发生一起因违宪的监禁条件所造成的犯人非正常死亡事件。”

也正是因为此,此次负责撰写多数意见的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看起来似乎忍无可忍,在判决书中直言道:“经过多年的诉讼,形势已然明朗——除非降低囚犯人数,否则目前的违宪状况将无法得到矫正。”因此,肯尼迪大法官直接要求加州在未来两年之内将囚犯数量减少3万名。

重刑主义恶果

普拉塔案之所以发生在加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譬如加州庞大的人口基数;靠近毒品来源地中南美洲;非法移民问题严重等。但是,加州监狱囚犯人数的膨胀,也和加州的重刑主义刑事法律政策息息相关。这其中,要特别提及大名鼎鼎的“三振出局法”(Three Strikes and You’re Out Law)。

“三振出局”本是棒球运动术语,是指在三中情况下击球手三击不中,则直接出局。喜好棒球的美国人于是把这一术语用于刑事法律立法中。“三振出局法”一般规定,若被告人三次触犯重罪,则直接判处终身监禁(该法若是意译成中文,可谓是“事不过三法”)。1994年,加州选民公投通过第184号提案,制定了所谓的“三振出局法”。根据统计,加州现有的14万囚犯中,约有25%的犯人是因为触犯“三振出局法”被长期关押的。

除了“三振出局法”的严酷性之外,刑事罪名的泛滥也是加州监狱囚犯人数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

为了显示对犯罪绝不姑息的态度,联邦政府及各州议会通过不少法令,将更多的细微违规甚至不当行为定位为刑事犯罪。在加州,公务员的一些工作小疏忽,也可以被定为“损害公众获得诚实服务权利罪”;普通兰花爱好者从外国购买一株兰花,也能被定罪。

曾有三个商人从洪都拉斯进口鱼产品,因未使用纸盒包装而使用了塑料包装,违反了洪都拉斯的法律。再因美国有立法禁止美国公民违反他国打猎和捕鱼法律,所以在美国也被判有罪,结果三个人均被判处八年监禁。

其实,美国这个法律起初只是针对美国公民在肯尼亚非法捕猎的,但却慢慢被扩展得无边无际管到了南美洲的一条鱼。

但加州并非唯一一个制定“三振出局”法的州,也不是仅有的一个刑事罪名泛滥的州。截至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及26个州制定了类似加州“三振出局法”的法律。所以不难想象,加州监狱过度拥挤的问题绝非个例,而是遍布全美的一大难题,只不过加州人口实在太大,所以当了典型而已。

目前,美国服刑总人数已超过230万,是发达国家中在押犯人数最多的国家。230万囚犯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在美国50个州中,有15个州的人口总数都没超过230万。除去人口基数因素,美国也是发达国家中在押犯人和居民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放至世界范围内观察,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但其囚犯数量却占全球囚犯总数的25%。在全体美国人中,有1%的成年人被关在监狱中;对于黑人族群,这个比例达到惊人的10%。

以上触目惊心的数字都是源于现实中的刑事法律,而这些刑事法律又源自联邦和各州政府的官员及议员们。对于大众选民来说,对犯罪予以最严厉的打击自然是大家所渴望的,因为选民想当然地认为惩罚措施越严厉,犯罪率就会越低;同样,犯罪率高,是因为刑罚太宽松。当初加州对“三振出局法”进行公投时,有高达72%的加州选民支持这一立法,反对者只有两成。

顺水推舟的政客

对于选民的这种心理,熟稔竞选策略的政客自然会加以利用。政客们在竞选过程中,往往向选民许诺制定更加严苛的法律打击犯罪,维护社区治安,保护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些都属于政治正确的政治承诺,不分党派。一旦竞选成功,政客们就要履行承诺。于是,各种体现重刑主义的刑事立法就纷纷出炉了。

然而,公众的直觉有时是会错的,在遏制犯罪这一问题上亦是如此。譬如贩毒,许多国家都将这种犯罪行为视为最严重的罪行之一,一直采取高压政策。但《经济学人》曾从经济学角度对重刑主义思路予以批判。该文指出,严厉打击毒贩并不会降低贩毒犯罪率,因为每抓住一个毒贩,就会制造一个犯罪空缺,然后就会有新的人成为毒贩。毕竟,人们对毒品的需求并没有随着一个毒贩的消失而消失。

对于以上这些结果和当初设想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状况,政客们难道不清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根据道格拉斯·阿诺德在《国会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所提出理论,国会议员在投票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投票选择是否有利于自己的连任,亦即自己的政治前途。在这些政客中,有些人可能也想修正重刑主义,改革监狱拥挤问题,降低财政开支,但这种表态可能会破坏自己的竞选承诺,也会让他们面临连任失败的风险。所以不难看出,许多政客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于这一缺陷,如何加以制约,也成了现代民主政治中的一大难题。而如何消除有改革意愿的政客的顾虑,也是解决监狱拥挤问题的一个重要条件。

高额的成本和不如人意的效率,促使美国人也开始反思他们的刑事法律制度。加州的监狱管理成本在美国也是遥遥领先的,每个犯人每年大概要花掉5万美元,14万名犯人一年的费用就是 70亿美元。对于过去几年中数度濒于破产的加州政府来说,这可是一个不菲的数字。

以往,共和党人一直是强力打击犯罪的支持者,严厉的刑事立法承诺是共和党候选人竞选中的一张王牌。

但如今,即使是保守的共和党人,也开始考虑从宽解释一些刑罚法律。在去年,加州的检察官库利就曾公开主张,将“事不过三法”中的三次犯罪行为限定于暴力犯罪,排除偷窃等非暴力犯罪。这样一来,那些偷了一根价值几十美元水管的小偷就不再会被判处终身监禁了。

作为加利福尼亚州土生土长的公民,肯尼迪大法官对加州目前糟糕的财政状况似乎很了解,他在判决书中明确表示不可能指望加州政府拨款建设新的监狱或改善现有监狱条件,因此才为加州设定了最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减少囚犯人数,并且还具体到了减少的精确数字。

当然,这一问题十分复杂,可能会面临各州的反弹,因此肯尼迪大法官在判决中也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态度,并不要求加州必须绝对减少囚犯人数,加州政府也可以将囚犯转移至其他州的监狱关押,或者交由各县的矫正中心之类的看管机构加以监管。

但这一灵活的命令效果到底如何?目前尚难以有定论。就现实而言,将犯人转移到其他州的监狱所花费的成本并不会比在加州监管少,这是加州所难以接受的,也是难以实施的。或许,将轻罪犯人下放到各县看管是当下可行的过渡之举,但长远来看,加州必须要减少囚犯人数。

在以上诸多因素共同制约下,联邦最高法院在普拉塔案中的判决对加州很可能是个好消息。加州的政客们——无论是真心主动还是迫于糟糕的财政状况——都有了对加州监狱及背后的刑事立法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机会。毕竟,来自最高司法机关的判决是对抗民意或者撤销政客承诺的最好借口,至少可以挡住一部分要求严刑峻法的选民的汹汹民意;另一方面,如果真能够实现最高法院减少3万名囚犯的要求,每年将给加州政府节省15亿美元的开支,这将是一大政绩。

现在剩下的,就看这些政客如何顺水推舟了。还好,二十年还不算长。■

论我国监狱减刑制度的完善途径 篇7

笔者就我国监狱减刑制度的完善途径做如下设想。

一、适用条件的完善

(一) 对减刑标准重构与再造

1.实行统一的减刑标准

监狱在监管工作中对罪犯的考核奖惩, 是犯人能否获得减刑的主要依据。但是, 在对罪犯的考核评定中, 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作衡量标准, 各个监狱对犯人的奖励评审规定的条件并不一样。在司法实践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狱管理部门会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 例如广东省在2005年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司法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但是由于广东省的规定依然比较笼统, 各监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尺度还是不一致, 所以导致即使是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域内各监狱的减刑情况仍然差距巨大。所以, 应当由国务院司法部制定全国统一的减刑标准, 在全国统一的减刑标准的前提下,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狱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减刑标准细则, 而不能任由各个监狱自行其是, 各自执行不同的减刑标准, 从而造成全国不同监狱之间罪犯待遇不同。

2.对“可以减刑”标准给予重新界定

对“确有悔改表现”的罪犯, 应当规定为绝对减刑标准, 即应当减刑。如果罪犯确有悔改表现, 则说明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得到控制并降低, 那么就应当对其予以减刑。如果罪犯确有立功表现, 则可以对其减刑。之所以是“可以减刑”, 是因为罪犯减刑必须证明其人身危险性得到减低。如果罪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并确有立功表现, 则应当减刑;如果罪犯虽有立功表现, 但是不认真遵守监规、确无悔改表现, 说明其人身危险性没有得到控制, 则不应当减刑。只有由法律或司法解释对此做出明确界定, 才能够保证罪犯的权利, 增加罪犯接受教育改造的积极性;才能够避免刑罚执行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 侵害罪犯合法权益。

3.重构“应当减刑”的标准

减刑的本质是人身危险性的降低, 而立法者将重大立功表现规定为绝对减刑标准的做法不符合立法的本意, 应将“有重大立功表现”和人身危险性减低二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人身危险性在形成的过程中, 有很多复杂的因素, 不论是主观的, 还是客观的, 这些因素的消灭、减弱或增强, 人身危险性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警察、分监区、狱政业务部门、监狱领导应该针对罪犯的人身危险性进行评估, 并结合罪犯的犯罪概要、个人简历、社会关系、改造表现和心理变化等方面综合评价。而《刑法》第78条规定的重大立功表现, 多数情况下都与悔改表现无关, 例如“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这一条件就与罪犯的悔改表现毫无关系, 从而无法判断其人身危险性是否减失。减刑必须以确有悔改表现为前提, 将确有悔改表现、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确有悔改表现并有重大立功表现作为三等不同的减刑等级标准, 对其规定不同的减刑幅度, 这样做才真正符合减刑的本质与目的。

(二) 完善减刑计分考核制度

1.完善计分考核的立法, 制定计分考核条例

鉴于各地的计分考核“办法”在具体执行中差异较大, 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局面,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统一的体系, 建议将全国各省市的计分考核办法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与总结, 提炼出一套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的、能够尽量量化反映罪犯改造表现的统一的计分考核条例, 明确刑罚执行机关进行减刑评定所需达到的分值标准。新的考核条例以法的形式颁布实施, 提升计分考核制度的法律地位。

2.科学分解、量化减刑条件

评价一种考核制度是否科学最关键的一点是看其考核指标分解和分数配置是否合理。就减刑计分考核体系而言, 检验其是否合理, 一是看它最终能否引导罪犯改过迁善, 体现预防目的;二是分析能否为罪犯所认同, 体现公正;其三, 对罪犯个人而言它是否可望且可及[1]。

要使未来的计分考核体系与此要求相符合,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首先, 量化罪犯日常改造表现。改造表现是衡量罪犯获得行政奖惩甚至减刑、假释的基本标准, 因而完善计分考核制度应当按照《监狱法》和《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内容和标准, 尽可能将罪犯日常改造表现量化、细化, 将其分解为便于考核的具体条款, 确定合理的分值, 给予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其次, 重视思想改造考核在整个考核体系的地位。以往, 由于行刑部门出于本部门利益以及思想改造的不易量化等方面的考虑, 计分考核体系往往侧重于劳动改造方面, 而忽略思想改造。减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是罪犯人身危险性的弱化或消失, 其主要表现于内在思想观念的良性改变, 而这种内在因素是隐藏于罪犯头脑中的, 不易把握和量化, 因而我们在这方面就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尽可能科学地设定思想改造标准。再次, 废除减刑考核中的比例制。减刑多与少的标准, 关键在于是否把握好减刑适用的条件而不是看是否在比例之内。减刑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依法该减刑多少的就减刑多少。凡是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多减刑一些, 不符合条件的, 则不能予以减刑。人为规定减刑比例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违背了刑法关于减刑的规定和立法精神, 既不符合刑罚目的, 也不符合监狱改造工作的规律。当然根本改变这种做法, 还有赖于减刑考核标准体系的科学化、更具操作性。

3.健全减刑计分考核的内部监督机制

绝对的权力等于绝对的腐败。对罪犯进行的减刑考核是由监狱警察最终完成的, 其执法素质与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到减刑考核的公正性和减刑功能的发挥, 因而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机制也就成为不可避免。这就要求在考核体系中明确监狱警察考核的职责和权限, 对他们实行岗位责任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预防考核警察滥用权力, 以此保证减刑考核的公正性;另一方面, 也有助于提高警察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提高减刑制度的效益和效率。

(三) 取消法院对减刑人数比例的限定

在司法实践中, 各法院出于工作方便的考虑, 往往对监狱呈报减刑的数量做了控制, 即限定了监狱呈报减刑的人数比例。而由于法律法规对于减刑人数比例没有任何的规定, 导致减刑人数比例的设定完全取决于相关法院的决定。有的法院规定减刑人数比例为7%, 有的法院规定减刑人数比例为8%, 有的法院规定减刑人数比例为12%, 不一而足, 差距甚大。

为了公平地对待在不同的监狱服刑的服刑人员, 为了使监狱能够根据服刑人员实际的改造表现而及时给予减刑的刑事奖励, 应该赋予监狱在减刑呈报数量方面的决定权, 取消法院在减刑比例方面的限定。

二、程序方面的完善

(一) 规范减刑启动机制

我国现行的减刑制度, 一般来讲是由监狱根据自己的实际执法情况来决定何时启动。由于各个监狱所处的环境和实际的执法情况千差万别, 所以, 我国监狱减刑的启动机制异常混乱。有的监狱每个月报一次减刑, 有的监狱每两个月报一次减刑, 有的监狱每三个月报一次减刑……而且, 遇有重大节日或活动, 例如国庆、“两会”、亚运会等等, 呈报减刑的日期还会被延迟。

为了保障服刑人员减刑的权利, 也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严肃性, 减刑的启动机制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例如, 可以由国务院司法部制定关于减刑启动的相关程序规定, 规定监狱的减刑每两个月呈报一次, 不得因为社会上的重大节日或活动而延迟呈报减刑。

(二) 优化减刑审批机制

1.设立派出法庭, 减刑审批由书面审理到公开审理

现行减刑审理模式中, 最大的弊端在于各级法院因对罪犯改造工作的陌生, 在不了解掌握罪犯实际改造的情形下就根据刑罚执行机关呈送的书面材料作出减刑裁定。为改变这种状况, 有必要在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设立派出法庭并采取公开审理的模式, 以加强裁判权对行刑权的制约以及对罪犯权利的有效保护。开庭审理减刑案件, 可以增加透明度, 消除社会上有关减刑裁定有失公正的猜疑。在刑罚执行机关、被建议减刑的罪犯、检察机关等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参与下, 通过相互之间的举证、质证、辩论, 能够准确认定罪犯是否“确有悔改立功表现”, 从而使减刑的裁决具有公正性。

2.在减刑审理程序的启动和推进方面, 确保罪犯的参与性

程序正义的其中一个要求为保证利害关系人的参与权利。在现行减刑审理模式下, 罪犯被排斥于减刑程序之外, 他们无法知道刑罚执行机关对自己的改造情况的鉴定, 提请减刑的事实和理由, 罪犯只是减刑程序的被审理对象, 没有作为程序主体的参与权。这种审理模式实在是有违程序正当的基本要求。因而在构建减刑程序的启动、推进机制时, 必须保障服刑罪犯的参与性, 突显服刑罪犯对程序推进的作用。一旦减刑审理程序开始, 罪犯就可参与其中, 享有程序权利, 具体包括:知情权、申请回避权、参与法庭调查权、最后陈述权、对减刑裁定的上诉权等。

(三) 设立减刑考验期和减刑撤销制度

减刑制度作为一种刑事奖励制度, 其直接前提是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减小或消除, 只有在人身危险性变小或消除的时候才能减轻其刑罚。而人身危险性是一个综合已然来评价未然的, 它并不是一个罪犯的瞬时的表现, 而是长期的积累的过程, 我们应继续对其整个的服刑过程进行观察, 以确定其人身危险性是否确实减小甚至消除了。因此, 我国应尽快建立减刑考验期和减刑撤销制度, 其撤销权归于减刑的决定机关, 而考验期则限于原判刑罚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期限内, 在这期间内, 如果被减刑的犯罪分子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或犯罪行为, 表明其人身危险性依旧存在, 需要通过适当的法律程序予以纠正。这不仅符合减刑的实质和激励罪犯改造的根本目的, 而且有利于罪犯争取减刑的过程中或被减刑后, 能够真实地接受教育和改造。所以, 对罪犯减刑考验期内的不同表现应作出不同的处理。

1.被减刑的罪犯, 在减刑的考验期内又故意犯新罪的, 应当撤销减刑;考验期内过失犯新罪的, 可以撤销减刑, 这里的“可以”由法官根据其过失大小和损害程度进行自由裁量。

2.在减刑考验期内, 发现被减刑的罪犯在判决之前还有其他的罪没有判决, 若未判决的罪行比较轻的, 不应当撤销减刑;若未判之罪罪行较重的, 则应当撤销减刑。

3.被减刑的犯罪分子在减刑考验期内, 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其他的部门规章等有关规定但不构成犯罪的, 对其采取警告记过, 若罪犯仍不悔改的, 应当撤销减刑。设立减刑考验期和减刑撤销制度能够促使被减刑者在服刑期间保持警惕, 继续认真改造, 促进其身心的转变, 这符合设立减刑制度的初衷, 有利于实现刑罚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的目的。

(四) 具体量化减刑撤销的幅度

对于设立减刑考验期和减刑撤销制度, 近几年来研究的专家学者众多, 几乎已形成定论。但是, 其中对于减刑撤销方面, 只是讨论该不该撤销,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撤销的问题, 而对于撤销的具体实施和撤销的内容却鲜有人研究。笔者认为, 减刑撤销不应该简单地研究撤不撤销的问题, 而是应该深入地研究该如何撤销即撤销的内容。

对于在减刑考验期内有犯新罪或严重违规行为的, 确实应该撤销减刑;但是如果全部撤销, 又是对其之前积极改造的客观事实的否定。所以, 对于撤销减刑, 我们应该根据服刑人员的具体表现划分不同的阶梯来执行。

例如可以具体规定为:

(1) 一般违纪累计扣15分或受到警告处分的, 撤销减刑期限不超过裁决减刑期限的三分之一;

(2) 有严重违纪累计扣15分或受到记过处分的, 撤销减刑期限不超过裁决减刑期限的二分之一;

(3) 受到紧闭处分的, 撤销减刑期限不超过裁决减刑期限的三分之二;

(4) 有犯新罪的, 撤销减刑期限为裁决减刑期限的三分之二以上不超过裁决减刑期限。

这样既肯定和承认了服刑人员之前积极改造的事实, 又针对服刑人员之后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了惩罚, 更加有利于服刑人员的积极改造。

三、监督方面的改革与完善

(一) 明确法院工作职责

法院作为裁判机关, 主要通过对具体案件的裁决来对减刑工作进行法律监督。首先, 应该明确法院的工作重心并不在于具体了解每个呈报减刑假释罪犯的表现, 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 而在于通过不断的审查裁决, 逐步规范执行机关的具体教育改造措施和管理考核办法, 使管理考评措施与减刑标准的挂钩更加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要求。法院应该根据服刑人员的申诉、检察机关的建议审理具体案件, 综合审查监狱具体教育改造措施和管理考核行为的科学合理和公正合法性, 直接干预和指导监狱的行为。其次, 法院作为最终裁判者, 需成立专门的减刑裁定机构, 作为一项专门性的工作列入基本业务的范围, 落实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 并在大型监管场所或监管场所集中的地方设立派出法庭, 专门负责审理减刑假释案件。

(二) 加强检察监督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监狱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监狱法》第3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 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提出抗诉, 对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理”等等。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人民检察院对刑罚执行机关提请减刑的审核裁定及对人民法院关于减刑案件的审理予以法律监督是有法律依据的。

应该赋予检察机关对减刑案件审查、移送法院的裁定权。将“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 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改为“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 报请人民检察院审查后, 移送人民法院裁定”, 也就是说在对罪犯减刑前征求检察机关的意见。根据现有法律规定, 要待减刑裁定书副本送达检察机关审查后, 再由检察机关在法定期间内提出纠正意见或通过抗诉启动重审程序来解决, 既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 又浪费了时间, 于诉讼效率不利, 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罪犯改造的积极性。如果罪犯减刑、假释裁定前检察机关能依法及时提出意见的话, 司法不公的问题在法庭审理或裁定前即能适时发现、纠正。

应该赋予人民检察院参加法院的庭审活动, 让检察机关现场进行监督, 对裁定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这样, 可以减少因事后监督提出纠正意见而导致法院再次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次数, 对刑罚的公正性与效益性都是有益的。

(三) 完善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在针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 要发挥舆论媒体监督的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将分散的、个别的弱势监督主体转化为集中的全民的强势监督。将减刑工作置于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 包括新闻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 这对于消除司法腐败, 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其次, 完善人大监督。我国宪法第3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人大有权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 也完全可以对减刑实行监督。司法实践中, 人大个案监督在我国部分省市已出台了试行办法。

最后, 要妥善处理司法审判、刑罚执行与社会监督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监督尤其是媒体监督主体自身专业等因素, 其在对司法这一法律专业极强的工作中监督时会存在着先天性不足或一些局限性, 诸如先入为主, 带有感情色彩等。正如卞建琳教授所认为的一样, 就总体而言, 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在本质上是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两者分别代表着司法民主和司法理性的要求, 同时也分别具有陷入情感司法和司法专擅的缺点。妥善地解决两者之间的关系, 应该谋求这两种价值的均衡, 既要坚持媒体监督, 充分发挥其遏制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 同时必须坚持司法独立、排除媒体对司法的不当干扰, 使审判公开与审判独立并举[2]。

( 四) 深化监狱管理机关的内部监督

监狱管理机关的内部监督是保证监狱公正执法不可或缺的监督力量。在现阶段法院监督、检查监督和社会监督都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 监狱管理机关的内部监督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但是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笔者认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对各个监狱的减刑等重要行刑事务管理应该形成机制, 以内部规定的形式下发文件, 规定:

( 1) 监狱向中级人民法院呈报的减刑应该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备案。

( 2) 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应该定期到监狱检查监狱的执法工作等。

参考文献

[1]王利荣.行刑法律机能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305.

[2]卞建林, 杨诚.刑事正当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106-107.

[3]王志亮, 郑安昌.关于设立减刑撤销制度的思考[J].中国监狱学刊, 2000, (4) .

[4]连春亮.我国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重塑[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 (2) .

[5]邹涛.裁定减刑、假释之前应当征求检察机关意见[J].人民检察, 2008, (10) .

[6]易刚.浅论减刑制度的完善与监督[J].法制与社会, 2008, (9) .

[7]王伟.被司法程序遗忘的角落——对减刑程序的理论反思[J].中国监狱学刊, 2004, (1) .

监狱制度 篇8

1. 缺乏合理的预算。

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 甚至于仍旧采用传统形式下的粗放的预算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 尤其是在我国大力倡导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背景下, 其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另外, 在财政资金的管理上采用分散支付的方式, 降低了其使用效率,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有效财政控制, 使得在预算过程中, 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对支出的控制相对薄弱。因此, 在现行的社会体制下, 不规范的预算管理, 直接影响着监狱财务预算的执行, 影响监狱改造罪犯的有效性。

2. 固定资产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目前, 在监狱财务制度执行的过程中, 还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固定资产的标准与实际不相符。从我国监狱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来分析, 固定资产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 要求使用年限要保持在一年以上, 与此同时, 在使用过程中, 其原有的物质形态能够保持基本不变的资产。而在实际上, 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不足规定标准, 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而且还不太好确定。如按规定监狱购置的物品, 如果丢失, 应该如何处理, 与引相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因此, 在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的过程中, 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与此带来的确良资产流失的现象也随之发生。

3. 有关特殊费用的开支渠道不合理。

监狱作为一个特殊单位, 其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就是为罪犯提供有效改造机会, 因此其必须要有检察院工作人员以及武警部队工作人员长期驻监。目前, 我国这些人员的费用开支渠道不明, 在实际的财务计算中, 不知道应该归属于哪个科目下面, 所以为会计执行带来了困难。如检察院人员的公用经费, 如水电等费用, 在相关的制度规定中, 并没有确定相应的开支渠道, 而且政府和主管部门拨入的驻监武警部队补助经费, 其超支的部分或者是不足的部分都不知道如何处理。

二、完善监狱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措施

1.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监狱预算是监狱根据其职责和工作任务的需要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所以, 通过监狱预算, 可以全面地了解监狱年度工作任务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 监狱预算也是监狱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最为主要的基本依据。因此, 必须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切实强化预算管理工作, 对各项经费要做到合理使用, 规范预算管理基础, 一方面, 既可以保证监管工作的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 还有利于完成改造罪犯和监狱惩罚的任务, 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更大的社会效益。

2. 加强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个人素质。

要重视会计队伍建设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加强定期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尤其是在当前这个知识信息时代, 任何一个行业的竞争都是以人才的竞争为主要的目标。因此, 要想保证监狱会计工作的高效性, 就一定要保证会计人员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为此, 需要加强培训, 并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观念,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升自己的会计能力水平和综合能力。此外, 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 要做到有的放矢, 在提高其知识和能力的同时, 还要不断提高其道德修养, 改进工作作风, 增强其服务意识, 能够做到自省、自警、自励, 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实事求是, 进而为会计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3.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标准, 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要改善现有监狱财务制度对费用的划分不清晰明的现状,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 以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准, 做到适度把握, 加强实际操作, 与此同时, 还要明确开支渠道, 制定出合理、合法、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和界线, 尤其是对于专项经费和经常性经费要, 一定要划分出明确的界线, 客观、真实地反映各项经费支出的实际情况, 完善预算执行, 给予监狱经费的必要保证。但是要注意的一点, 就是在执行过程中, 要结合当下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实际情况, 随着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保证对国有资产的妥善管理。

4. 加强现代化管理, 完善监督机制。

现代的财务制度管理, 不仅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分析出其中存在的不利影响和因素。因此, 这就需要引进现代的先进技术,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会计管理有效的融合, 一方面, 可以为工作目标的制定提供主要的依据, 使得管理都能够一目了然, 进而方便于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另一方面, 可以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实际动态管理, 完善内控制度, 充分体现出监狱预算支出透明度、公正性, 加强监狱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分工协作、相互监督, 促进监狱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总之, 在现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 要不断地完善监狱体制, 才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与此同时, 还要深化监狱体制改革, 正视监狱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缺陷和不足, 进而推进监狱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欣.深化监狱体制改革促进监狱企业发展[J].辽宁警专学报.2008 (06)

[2]张新姣.强化监狱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监狱企业经济效益[J].会计之友 (中旬刊) .2008 (02)

监狱制度 篇9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财务;监狱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一、完善监狱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必要性

1. 完善监狱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是监狱的法定义务。

根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财政部令[1998]9号) 第十章规定了财务监督有关内容, 其中第四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企业财务通则》 (财政部令第41号) 第九章规定了财务监督有关内容, 其中第七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这些规定都明确了建立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是单位的法定义务, 必须履行;并且各单位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必须是健全、完善、切合实际、有效执行的。

2. 完善监狱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是加强监狱内部控制规范管理的需要。

目前财政部门对监狱实行统一的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支出经费必须严格按预算批复进行, 但监狱支出执行过程中, 有的不按预算标准支出, 造成某些项目超支, 只能挂账待处理;有的公用经费不足部分隐藏在企业开支, 却不在控制节约经费上下工夫;企业成本核算中有的成本费用控制随意性较大, 存在潜留或潜亏, 经营成果核算不准确, 上述情况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财务管理不规范或较随意是重要原因之一。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可以规范会计行为, 明确责任, 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 避免因责任不清互相扯皮、推诿, 甚至越权行事, 造成管理失控。因此, 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是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强监狱内部控制规范管理的需要, 对确保单位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 提高预算执行和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完善监狱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是监狱强化岗位责任制的需要。

当前监狱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违反法规制度、信息失真等问题, 与管理人员制度观念淡薄是离不开的, 其中不严格按制度办事, 内部管理不到位或不负责任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监狱专项经费不专款专用, 出现挪用现象;有的大宗物资采购未走招标程序;有的经济合同签订没有财务部门参与;有的加工货款未严格按合同追收, 造成资金回收不及时;有的为了“小集体”利益而虚列费用;有些单位部门或多或少存在违反法规制度规定, 这些都可归结为岗位人员没有履行好岗位职责所造成, 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狱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并使财务监督制度化, 强化岗位责任制, 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违反法规制度、信息失真等问题才能得到有效治理。

二、进一步完善监狱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建议

1. 成立财务监督检查领导小组, 专门负责监狱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财务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要明确监督检查范围、内容与方式, 以监狱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为主要依据, 对所属科室和单位的财务收支、预算执行、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及相关的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方式, 采取定期、不定期相结合, 定期原则上一年一次, 不定期根据情况临时决定。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力度,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认真履行职责, 并发挥其监督职能作用, 对监督、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有权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2. 加强制度建设, 制订内部财务监督相关制度。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适合本系统的监狱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各监狱和监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监督范围和制定实施细则办法。199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了《广东省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办法》同意实施, 监狱可以此为依据来制订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目前监狱的财务制度十多年都没有重新修订过, 已经不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有的制度各监狱之间差异较大, 有的工作没有根据法律法规和监狱特点制定具体工作制度, 仅仅依靠临时的行政管理, 总而言之监狱的财务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了使监督有正确依据, 监狱在实施监督制度时, 应同步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笔者认为应修订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有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部门预算执行制度、招投标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若这些制度汇集成册, 将更好方便有关人员查阅、使用和对照检查, 更有利于财务监督工作的开展。

3. 按《会计法》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会计监督职能。

一是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是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理、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是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是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4.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监狱制度 篇10

监狱企业的任务,不仅是要惩罚和改造罪犯, 而且还要实现一定的经济任务,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近些年,国家财政、税收、企业产权制度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产权制度对健全出资人财务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监狱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全科学、合理地履行教育改造罪犯的根本职能,由此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财务管理作为监狱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如何能够解决好监狱财务管理的问题和不足,提高监狱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和理财能力,促进监狱事业更好发展是监狱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1、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简单的说是对监狱中的各项财务关系的有效管理,是监狱建设工作中的基础部分,是关乎建设全局的重要部分。我国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资金筹集、核算管理、财务预算、制度建设等几个较重要的方面,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当然现代社会,对监狱企业还有更高的要求,为了紧跟社会的和监狱管理的目标,监狱企业财务管理还要树立起追求利益多样化的目标,明确财务管理的各项概念,要把各项信息及时准确的建立起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好监狱的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监狱企业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其财务管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 财务管理的风险性:在实际工作中,监狱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很大的风险性,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掌握大量的监狱财务信息并有效利用,积极研究市场情况,了解发展态势,及时发现市场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2) 财务管理目标的双重性:监狱企业在经营中,既要追求社会效益, 以改造和惩罚犯人为己任,在此基础上又要讲究经济效益, 因此这是一个双重性目标, 决定了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和其他企业的不同。

(3) 国家政策扶持:监狱企业的性质的国企,是由国家独资的企业, 因此在税收方面得到国家的一定扶持, 在产权方面,对于全部属于监狱的企业, 不仅企业税是免征的, 同时免征在监狱围墙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土地使用税。

三、监狱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1、监狱财务企业成本管理能力不强

监狱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跑冒滴漏等现象,造成了大量的不必要开支,严重的造成了财务资源的浪费。主要原因是监狱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在监狱财务管理中,无法做到对监狱的各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成本效益理念薄弱。主要原因就是监狱企业作为国家的一个管理机关,在生产经营中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社会效益。

2、监狱企业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给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管理经费是监狱各项职能顺利实施的保障, 是监狱行刑的物质基础。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支出多少政府就拨款多少,政府对监狱企业实施的是全额保障,但是这种保障是在一定标准和范围的前提下,高于此标准或范围,将很难拨到款,而这将给监狱企业经营带来很多困扰,严重的经费不足将会导致监狱财务管理举步维艰。

3、监狱企业的“夹层”经营压力大

为什么说监狱企业是在夹层中生长,因为监狱企业与监狱虽然是一个单位,但是有两个牌子。在监狱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监狱企业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其再人员、资产、管理上都是统一的。例如:监狱企业的法人代表往往是监狱的监狱长,一般是由一名主管生产的副监狱长具体负责监狱企业的日常生产,再按监狱监区而划分生产车间或是生产项目,而监狱的干警主要负责监狱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监狱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与监狱的财务部门基本是一套人员,所以这样的体制下,造成了很多问题的疏漏和弊端,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

4.监狱企业财务收支混乱

由于历史与体制等众多原因,中国的监狱经费供给结构往往会呈现出财政拨款和监狱企业创收并存的局面,因此,监狱企业在负责社会效益的同时,承担起了弥补监狱经费不足的责任,大量的监狱经费支出在监狱企业列支或者以借款的形式在监狱企业长期挂账,这都加重了监狱企业的财务负担,其生产经营的大量资金被占用,造成了监狱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收支压力非常大,导致财务管理陷入混乱。

四、提升监狱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1、准确做好财务分析

监狱是一个特殊机构, 不仅要保障社会效益,又要提升经济效益。财务分析是监狱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正确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为了准确进行财务分析,下面对其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概述。

流动比率:公式=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是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的一种体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优良的表现是: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则越强;速动比率:公式= (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是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的指标,影响其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流动资产中, 可能还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 因此将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扣除,再与流动负债对比, 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财务分析是监狱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适实统筹财务管理、加强资金支付控制和货币资金管理、准确进行财务分析, 利用财务指标对监狱企业财务进行审核和判定,是提高监狱财务管理效能, 促进监狱事业更好发展的有效措施。

2、对财务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

由于监狱企业具有双重目标,其经营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筹集并合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 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讲求经营效益, 为社会提供合格产品, 使监狱资产达到保值以及增值的目标。如何使监狱企业财务管理能够标准化运营,作者认为,应该重点放在控制成本和应收帐管理这两个方面。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对于监狱企业也不例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和长远发展,就要努力降低各项费用支出, 增强市场竞争力。监狱企业应根据自身管理特点, 学习先进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经验和优良方法, 制订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办法。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物资方面,努力降低消耗成本, 加强对原材料、机器设备、低值易耗品等财产的采购、使用和保管过程管理;加强支出管理, 可以采用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管理等方法加强控制。

同时,不仅要注意物资的成本管理,还要加强人员的管理。生产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是监狱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监狱内部生产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面对相同的物资,不同的人力所产生的效益是不同的。监狱企业在人员管理中,要衡量投入产出比,同时重视知识、技术、管理等无形资本的合理使用和配置,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人员管理机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使之适应监狱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监狱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特别关注应收帐的管理,其指标影响着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因此在实际经营中,重点是要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的信用政策,政策对内对外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放松和紧缩信用政策,所表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放松信用政策,将会刺激销售,增大债权规模;紧缩信用政策,则会制约销售,减少债权规模。同时,企业应收账款规模的大小,也影响坏账的可能性,因此,确定适合的信用政策是企业经营策略中必须也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3、内部控制是关键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恰当的业务控制程序, 建立相互协调、制约的机制,及时、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对工作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以便减少会计活动中的差错,保证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管理信息。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来帮助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利用网络化管理, 财务部门可以随时掌握企业运用中的成本费用, 对开支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利用网络化管理对存货管理进行梳理,规范企业运作流程,尽可能保护企业资产安全;最后,利于网络化管理,可以减少违法事件的发生, 降低企业经营失败、计算失误的概率, 提高监狱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监狱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全面统筹预算管理

实施预算管理是提升企业经营预见性、判定未来经营活动方向的重要措施。监狱企业预算包括财政拨入经费收支预算和其他收支预算,是在财政部门审核的额度下使用,其收入和支出需要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因此,对预算管理要注重程序制约, 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全面统筹管理,同时要加强资金支付控制、加强资金管理力度,提高财务管理效能。

五、结论

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监狱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巨大压力。监狱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准确进行财务分析、加强资金支付控制和货币资金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和统筹预算管理, 是提高监狱企业财务管理效能的有效方法, 同时也是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的基础。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监狱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而监狱企业的财务管理, 既关系到罪犯的改造, 又涉及经济管理, 对稳定社会安定和建立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顺应这一形势的要求, 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改变管理理念, 强化财务控制、加强预算管理, 树立财政资金综合管理的思想, 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既确保监狱安全稳定, 又促进监狱企业不断壮大发展, 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笃华.监狱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湘潭大学, 2011;1

[2]訾士涛.对提高监狱财务管理效能的探讨.中国市场, 2010;52

[3]刘重兴.中国监狱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04;4

[4]彭兵.江苏监狱监管安全防范项目风险管理.南京理工大学, 2009;3

小小“监狱长” 篇11

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今年暑假,我任命你为‘监狱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监狱长”?真不知道爸爸耍什么花招,只见爸爸把一个硬皮本和一只圆珠笔递给我,说:“硬皮本是你的‘监狱’,笔是你的‘枪’,你要把错别字当‘犯人’消灭掉!”我低头一看。只见硬皮本封皮上写着一行醒目的黑色大字:错别字监狱,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监狱长——赵春达。嗬!爸爸可真“狡猾”,分明是让我抄错别字,还要我高高兴兴地“上任”。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就不信当不好这个“监狱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才两个星期,“监狱”里就关了许多“犯人”,有的判了有期徒刑十年,就是抄写10遍;有的判了有期徒刑20年,就是抄写20遍:还有……

“监狱”里的“犯人”很狡猾,抓住他们也很不容易。有一次。我正在写作文,刚写一句:“我们玩累了,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体息。”站在身旁的爸爸就大叫起来:“抓逃犯!”

我浑身一哆嗦:“在哪里?”爸爸一瞪眼:“自己找!”我赶紧低下头仔仔细细地找,可找来找去,还是没找到。爸爸生气地指着“体息”两个字,板着脸说:“你又把‘休息’写成了‘体息’!你这个‘监狱长’让‘犯人’逃出‘监狱’。怎么办?”“加刑。”“好,加刑50年。如果再逃出‘监狱’,就判100年!”啊?我暗下决心,不会再让“犯人”从“监狱”里溜出来!

美国总统每四年一换,我这个“监狱长”能当几年?但愿越短越好。

河北省临西县东枣园校区周马小学

监狱制度 篇12

1.监狱信息化建设

自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司法部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项目以来, 据了解, 经过几年的建设, 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已基本验收完工。按照工作规划, 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十个应用系统。1.1我国监狱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一个平台”, 即网络和硬件平台。“一个标准体系”, 即监狱信息化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 即监狱管理信息库、罪犯信息库、警察信息库。“十个应用系统”, 即监狱安全防范和应急指挥系统、监管及执法管理系统、教育改造系统、生活保障及医疗卫生系统、警察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与劳动改造系统、监狱建设与保障系统、狱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系统。简而言之, 就是在网络基础平台上搭建一系列的管理应用系统, 进而完成数据共享和集成应用, 实现网络化的集中统一管理。1.2我国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根据司法部吴爱英部长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作的关于监狱法实施和监狱工作情况的报告, 截止2012年4月, 司法部已完成了15项业务标准的制定工作, 28个省 (区、市) 监狱管理局完成了省级网络联通, 全国70%以上的监狱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智能报警系统和综合门禁系统, 80%以上的监狱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同时, 全国监狱基本完成了AB门建设, 建立完善了狱墙周界隔离、多层报警设施和智能化监管系统。1.3我国监狱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 随着我国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 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信息技术, 以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协同共享为原则, 进行有效集成、智能处理, 建立运行监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体系的先进理念也影响到了监狱的信息化建设。

2.智慧型监狱

2.1智慧型监狱概述。简单说, 智慧型监狱是以监狱信息化的需求本质为基础, 以构建“物联感知”监狱信息系统为基本目标, 充分应用信息化服务“更好地促进管教服刑事业”为理念, 彰显“依法管教、科学管教、和谐管教”的现代监狱文明为信息化系统设计和建设的基本理念。针对监狱作为“关押”场所的特殊需求的前提下, 集成视频监控、应急报警、门禁控制、周界防范、电子巡更、对讲通讯、射频定位、三维地图等多种技防手段和设备, 利用较为成熟的物联感知、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生物识别、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多种现代技术和设备装备实现系统化集成和平台化管理。2.2智慧型监狱的建设理念。智慧型监狱秉承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 在横向上依托物联网技术, 以监控图像资源和报警信息为核心, 实现周界报警、高压电网、紧急报警、巡更、门禁、对讲、会见录音等各类安防信息以及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狱内侦查、生活卫生、综合治理等业务信息的全面集成、整合、联动, 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在纵向上基于“云计算”架构, 以“三级警戒”为核心, 打造“指挥室——分控中心——指挥中心”三级管理、应用平台, 可做到各类资源协同共享、应急指挥、综合信息研判和辅助决策。

3.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

3.1物联网技术。所谓物联网, 是指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智慧型监狱通过支持RFID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可对监狱在押人员和干警基于监狱GIS地图进行监控, 提供实时定位、活动轨迹追踪、标签破坏报警、非法越界报警、出入关口报警、非法聚集报警、信号丢失报警等多种功能, 从而实时掌握监狱内各监区、劳动场所等区域人员的实时、动态管理, 实现对在押人员同时对警力部署情况实时掌握, 有效防止在押人员的出逃, 减少罪犯结党闹事的几率, 监控重点及高危人员, 追查暴力事件, 最大限度的保障干警和在押人员的人身安全, 从而大幅度提升监狱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3.2云处理技术。众所周知,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用户端的简单化, 仅负责数据输入和读取, 而将庞杂的处理工作交给“云”, 也就是联网的计算机群和数据中心来处理。“云计算”架构的核心是将存储、计算、软件、管理、网络、信息等各类资源以服务的形式实现虚拟化、即时定制、面向领域、灵活的相互组合, 直接满足用户的各种现实需求, 真正实现信息服务的透明化。智慧型监狱以“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为支撑, 全面整合系统网络和硬件设备资源, 紧密结合监狱各安防系统、业务系统、指挥系统建设现状和监狱各部门实战应用需求, 通过视频智能分析、应急预案管理、多系统智能联动、可视化指挥调度等功能, 实现计算和存储的按需动态部署、动态优化、动态收回, 满足监狱犯人管理、通讯调度、应急指挥、信息综合研判和辅助决策的实战应用需要。

小结

前沿科技、尖端设备的发展为监狱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但在建设时, 要充分考虑系统组网集成的灵活性, 在架构层面保证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 从系统的实战性、经济性、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综合考究前沿技术装备的科学优化组合应用,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尖端科技的潜在力量, 真正使得这些前沿科技、尖端设备在信息化环境下如虎添翼, 切实体现科技强警的本质、体现科技发展服务监狱现代文明的初衷, 最终通过监狱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升监狱日常精细化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2001年9月.

[2]《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2007年5月.

[3]吴爱英.加快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狱执法和管理工作的科技保障能力[J].中国司法, 2007, (07)

[4]步力阳.监狱信息化管理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上一篇:规划配置下一篇:现代园林设计风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