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配置(精选11篇)
规划配置 篇1
0 引言
随着各类移动应用业务的普及, 移动数据业务增长势头迅猛, 尤其自2009年1月开始, 中国各大移动运营商陆续大幅调低了数据业务资费, 1年左右的时间, 从各地区数据业务的流量统计看, 大多增长了3~5倍。而目前绝大多数移动用户的数据业务需求还是以2G网络承载, 目前2G网络的数据业务量增速远大于语音业务的增速。
相比语音业务, 数据业务的信道资源配置更为复杂, 实际工程中以经验值给出配置的情况较多, 或者以坎贝尔算法折合为虚拟业务量使用爱尔兰B表进行规划[1], 但各类业务模型的统计与预测较为复杂, 不确定性较大。本文尝试以现网统计为基础, 以PDCH (分组数据信道) 的实际承载能力为主要指标, 进行信道资源规划。
1 数据业务需求与信道资源关系
1.1 影响2G数据业务速率的因素
2G数据业务承载包括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与EDGE (增强数据速率GSM演进) 两种, 其业务速率与众多因素相关, 主要包括网络质量、PDCH信道资源、PCU (分组控制单元) 、Gb接口、SGSN (GPRS服务支持节点) 、Abis传输接口等资源配置。
对于网络信号质量、BSC (基站控制器) Gb接口以上的因素, 应通过网络优化改善覆盖质量, 增加SGSN处理能力, 开启相关增强功能加以实现。本文不做进一步探讨, 重点讨论对于小区PDCH信道资源配置的方法。
PDCH实际承载有效数据流量的能力, 除了与信道平均编码速率有关外, 主要应考虑如RLC (无线链路控制) 层重传、开销、PDCH激活分配比、PDCH利用率等因素。
1.2 PDCH信道
1.2.1 PDCH信道承载能力
现网的PDCH信道平均信道承载能力可以通过网络报表提取各类统计数据计算得到, 该数值反映了在当前网络覆盖、质量水平下, 对应于当前用户行为与业务特征下的单PDCH承载能力。由于上下行数据量的不对称性, 一般可只考察下行统计数据。
由于GPRS/EDGE业务在不同区域会表现出不同的分布与强度特征, 建议可以划分不同区域进行规划, 现网的单PD-CH承载能力也可分区域进行统计。一般可划分为以下一些区域类型:高校区、密集市区、一般市区、郊区、其他地区。
1.2.2 PDCH信道的忙闲评估
1.2.2. 1 PDCH的带宽利用率
下面的计算公式以爱立信设备为例。
1) PDCH平均激活率。
当小区内有数据业务请求时, 系统将会分配PDCH信道, 用于承载数据业务, 而小区中处于激活状态的PDCH才承载TBF (临时数据块流) 。
小区中PDCH平均激活率K1可通过计数器allpdchactacc与allpdchacc在忙时的统计值A1与A2相除得到。
2) PDCH平均利用率。
PDCH利用率是小区所有PDCH有下行数据传送的时间占比。假如PDCH利用率很低, 则表明PDCH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PDCH指派失败率高、PDCH复用度高、IP吞吐率低, 也可排除是PDCH资源不足导致的, 而可能是大量用户使用低数据量的应用 (例如QQ、飞信、手机证券、WAP浏览等) 导致的。下行PDCH利用率K2可通过计数器useddlrblks与availrblks在忙时的统计值B1与B2相除得到。
根据以上分析, PDCH的带宽利用率K可以定义为激活率K1与利用率K2的乘积:
1.2.2. 2 PDCH平均复用度
PDCH平均复用度可以较直观地反映每个小区的负荷状况。该指标可以理解为平均1个PDCH信道上被几个用户所复用。一般网络, PDCH复用度应不高于2。
1.2.3 PDCH配置参数
以爱立信设备为例, 与信道资源配置相关的主要无线参数包括:
1) 静态PDCH数量 (FPDCH) 。
该参数设定了小区内专有PDCH的个数。增大此参数的数值可提高数据业务质量, 但会减少可用TCH (业务信道) 资源。可根据各区域的不同数据业务特征进行FPDCH数量设置。
2) 动态PDCH最佳数量。
该参数反映动态PDCH占可用TCH的最大比例。动态PDCH的数量可在话音业务空闲时, 为数据业务提供服务, 该值较高会降低PDCH的利用率。
3) 上/下行TBF共享限制 (tbfullimit/tbfdllimit) 。
该参数设定了一个PDCH中可承载的上/下行TBF个数, 该参数的设定与前文所述的平均PDCH复用度密切相关, 一般设置为2。
2 PDCH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分析
2.1 数据业务资源配置流程
数据资源的配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数据业务预测:根据历史话统数据和区域经济、市场发展水平, 通过不同方法预测各区域数据业务发展情况和满足期末达到的数据流量需求;
2) PDCH信道需求估算:根据各区域预测得到的数据流量需求, 在平均编码速率下PDCH, 考虑重传、开销、激活比因素下实际承载能力, 得到需求的PDCH信道数量;
3) 小区具体PDCH信道配置:根据各区域PDCH信道需求数量和预计载频数量, 并按照各区域数据业务特征, 按照1∶2至1∶4的比例, 配置每个小区的静、动态信道数量;
4) PCU配置:考虑各BSC下的PDCH信道数量, 并根据不同厂家设备数据处理能力, 计算出BSC对应的PCU需求的板件数量。
数据资源的配置思路可见图1。
2.2 业务需求预测
数据业务预测是根据历史数据流量数据, 结合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特点, 按照一定的类比外推方法, 并考虑一定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得到预测的各区域数据流量。以下是两种常用的数据业务预测思路。
2.2.1 基于业务量发展趋势的预测
“趋势外推法”是业务发展预测中最简单、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业务预测方法。
曲线拟合中的线性方程、二次方程和指数方程曲线拟合, 对通话用户数预测相对比较准确。考虑到组合预测方法优于单一预测方法, 因此对于多种曲线拟合方法进行不等权组合预测。对于多种曲线, 分别按照权重R1、R2、R3…进行加权, 即可得到加权后的预测结果。权重的取定可采用求最小方差S2方法, 取使曲线拟合值与历史实际值之间的方差最小的权重系数。
在实际业务预测过程中, 通常根据全业务区的历史数据流量, 采用趋势外推法, 得到规划期末的全业务区预测数据流量。再根据各区域所占数据业务比例, 考虑未来不同区域间业务发展水平差异, 得到各区域分别的预测数据流量需求。
本预测方法反映了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 但难以反映未来各种变化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 当发展趋向于饱和时, 不能反映其发展变化。因此, 此预测方法比较适合于近期预测。
2.2.2 基于单用户模型特征修正的预测
传统基于单用户模型的预测方法通常以全区的平均PDP (分组数据协议) 激活用户吞吐量和全区用户数进行预测, 得到全区的数据业务需求, 再采用一定的假设方法分摊到各小区业务流量Tcell_throughtput。而以小区的实际用户数Ncell_sub和平均忙时每用户吞吐量Tsub为基础, 可直接进行小区业务预测,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其主要计算公式如下[2]。
式中fattach_rate为GPRS忙时附着率, factive_rate为GPRS忙时附着激活比, Nvlr_hb为忙时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用户数。
Nvlr_hb通常无法从网管维护系统中提取小区级统计值, 由于语音业务的单用户模型变化较小, 可在假定全区用户语音业务模型一定的基础上, 根据预测的小区话务量和单用户话务模型的比值得到。
本预测方法综合考虑了市场发展趋势和未来各种变化对市场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能对趋势外推法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修正和补充。
2.3 PDCH计算与配置
根据前文分析, PDCH实际承载业务的能力P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Rgprs, Redge:GPRS、EDGE平均编码速率 (可通过对各阶编码速率以网络统计的对应编码方式的比例进行加权计算得到, 主要与当前网络质量相关) ;
Tgprs_ratio, Tedge_ratio:GPRS, EDGE流量比例;
f1:RLC重传率;
f2:RLC开销比例。
从而, 每小区所需的PDCH数量应为
由此, 考虑一定的配置冗余S (一般取S=20%) , 每小区配置的PDCH数量应为
根据各区域特征, 一般可按照表1所示比例设定静态PDCH与动态PDCH数量。
2.4 EDGE载频配置
由上计算, PDCH实际承载能力与GPRS/EDGE信道的平均编码速率及业务的流量比例都有关系, 从而会影响到小区所需PDCH的数量。逐步提高EDGE业务的小区普及率与载频普及率, 提高EDGE业务流量比例, 这也是减少载频投资的途径之一。
考虑EPDCH (EDGE PDCH) 的平均带宽约为BPDCH (GPRS PDCH) 的3倍, 从而各小区EDGE载频Etrx配置可使用以下公式估算:
式中为向上取整。
3 工程实践效果
根据对2010年1月某省会城市晚忙时密集市区某小区的统计值, 按照以上方法计算结果见表2。
以上数据中, GPRS/EDGE流量比例会随EDGE小区与载频覆盖率的提高而改变, 而PDCH带宽利用率则与动态PDCH信道的配置限制相关, 减少动态PDCH信道数量, 缩短TBF传输结束后的动态PDCH释放延时, 缩短下行RLC数据传输结束后TBF能够保持激活状态的时长, 都可以提高PDCH的带宽利用率。除此两个因素外, 其他数据一般假设网络质量比较稳定时, 也保持比较稳定的值。
从表2计算结果可以看到, 该小区为6载频配置, 开通了1个EDGE载频, 2个FPDCH, 动态PDCH未做限制, 理论最大可达45个, PDCH利用率很低, 仅为17.9%。采用以上算法, 在仅考虑PDCH利用率提升为45%的情况下, 只要配置10个PDCH信道即可满足要求, 实际按照1∶3的比例, 配置为3FPDCH, 最大动态PDCH设为9, 满足配置计算结果。
对该密集市区内所有小区以此方法进行了优化配置, 并同时修改了piltimer, dldelay参数, 下行数据流量、PDCH分配成功率等均未出现明显下降, 对数据业务不会造成流失。但提高了TCH分配成功率, 半速率话音比例平均约下降了约4%。
在随后该本地网的EDGE扩容工程中, 以EDGE流量比例80%, PDCH利用率45%为目标值, 采取本文的方法进行了业务需求预测与各小区PDCH、EDGE载频配置规划。工程实施后, 网络运行效果良好, 符合规划预期。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关于通过现网统计参数进行PDCH能力计算的方法, 给出了业务需求预测的两种方法, 提供了关于PDCH信道、EDGE载频配置的方法。根据对现网分区域数据的统计, 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各区域的数据业务强度与特征, 从而提高网络规划的准确度。
日常网络维护中应注意定期提取相关数据并加以分析维护, 才能为规划分析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
网络规划阶段仅是一个开始, 还需要在日常运维中建立观察、优化, 网络资源动态优化调整机制, 通过这些机制保障数据业务能力的稳定、优质。即要做到:
·定期检测现网网络数据业务、指标统计值;
·建立网络数据能力健康度评估体系;
·建立数据业务对语音业务影响的预警与优化调整机制。
参考文献
[1]郭兰珂, 刘康, 廖定玖.坎贝尔方法研究及在GPRS信道配置中的应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7 (3) :9-11.
[2]马玲芳, 陈亮.PDCH信道配置方法研究[J].移动通信, 2008, 32 (19) :68-71.
规划配置 篇2
1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原则
1.1品种搭配的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品种搭配很重要,因为不同品种的植物有不同的色彩和生命时间,因而绚丽出的景观也就不同。例如在浏阳市长兴湖滨水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选择了植物色彩规划,以黄色系植物为主,包括乌桕、银杏、马褂木、腊梅等。中间绿带为过渡区域,采用常绿和彩叶、花叶树种搭配,形成色彩的渐变。主要树种有樱花、银杏、西府海棠等。
1.2植物习性的原则
根据植物的习性,选择常绿类部分植物和花灌木配景。其中花灌木配置每1组有1~3颗高大乔木,在视线焦点位置1.5~3m的.地方,植物有中乔、小乔、灌木等,比较丰富和密实。商业街区边以常绿树为主,这是林冠线的高点,并且可以遮挡,商业街区的噪杂。这一段的树木选择要点要求高大挺拔,具有一定的吸尘、吸噪的作用。下木配以花灌木和流线型的地被植物。中心广场的树阵要求树型优美,有鉴赏作用,形成围和空间。外圈选择嫁接落叶树种银杏,内圈选择常绿树种桂花。最后,水边选择亲水性的植物,如柳树、枫杨和水杉。
1.3大小搭配的原则
园林景观植物规划配置原则分析 篇3
【关键词】园林景观;配置原则
Landscape Plants Planning configuration analysis principles
Liu Fang
(Handan City Bureau of Parks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onfiguration design principles and elements of landscape plant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ance, configur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lants.
【Key words】Configure principles;Landscape
1. 引言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和设计要点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植物配置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和园林中的其他因素相结合,使其既有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进而发挥植物的形态、色彩及功能等效果,供人欣赏。生态设计要点是通过建造多样性的植物景观,对绿化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的健全景观生态结构。
2. 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
2.1 地理人文因素。
(1)对住宅所在地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利用,包括植物外形、地势等,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因景观改造而产生的成本投入,还可以使园林绿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园林植物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
(2)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2.2 植物的多样性。要尽可能的种植多种植物,达到生态环境的多样平衡。每个地方的植物都具有其独特的自身特性及生态影响,在天然形成的植物群中,植物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植物的多样性,在其生长的环境下其他的生物也自然会不断繁衍产生。但在配置是要注意植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布置时不能种植。所以在植物配置的时候应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尽量不出现单一的生物群。
2.3 遵循生物群的演变规律且有所创新植物的配置中我们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群落的演替规律。不能违背生物自身生长的原则。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的规划设计一样,要在继承古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不能摒弃已有的生态文化古韵,才能成功。但是,创新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作,不仅要求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能对这些知识合理的运用。在设计时,应注重园林景观与当地风土人情、人文文化的相互融合。
3.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园林景观设计是通过构建植物的多样性景观,对绿化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配置,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
(2)一般情况下,绿化景观设计必须要考虑到适用性的问题。在考虑到是否适用的前提下,然后就要考虑到经济因素。考虑经济因素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少投资的情况下获得高回报。但在获得高回报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美观的效果,提高园林的欣赏价值。
4.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
4.1 结构功能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园林景观设计是通过构建植物的多样性景观,对绿化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配置,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结构。因此,在植物造景中的植物要求,尽量选用叶面积大且光合作用强的植物,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人们生活环境提供便利。根据地域性的差异,不同的气候、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植物来适应当地的生存情况。除此,还要注意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的影响,植物的利用,在特定的环境中营造完美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
4.2 因地制宜乃园林设计的保证。现如今,城市环境的多样、系统的脆弱。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应考虑当地的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因素,利用城市的气候和地下环境促进植物的栽种及成熟环境的适应性与稳定性:改善土壤的性质环境,推广更为适应人为生活的基础土创造适应生活环境。因时制宜,保持群落的发展和相对稳定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重视当地土的运用,不要盲目的运用不曾了解的奇花异草,这样不仅会影响当地生物的生长情况造成生物的死亡还有可能改变当地的地理、土质情况。所以这样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人们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可计量的,因地制宜合理的选择利用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环境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点。
4.3 园林设计中物种多样性要求。
(1)提高植物群的多样性利用,对植物景观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特征、结构特点的演变规律,合理的选择植物,开发利用植物空间使自然更新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现今城市引入的植物种类繁多,但是其种群很小,有的甚至都濒临灭亡。这就要求植物的生态环境过好,增强植物在演变中的适应性能。但某些植物就相对被冷落了:一次成型等迫切的做法也导致了很多生长缓慢、小规模的绿化生物被抛弃,具有一些不足的绿化植物被轻易否定,然而植物本身的价值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春盛、夏绿、秋实和冬枯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关键在于植物的合理运用、科学性和艺术性。所以,应该增加绿地的适应性种类和扩大物种多样性相结合。
(2)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的植物配置必需遵循这些原则性问题,有了良好的理论性的总结有助于我们做好后来的工作。设计的要点分析也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要有理有据。相对于其他的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其独特性,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刘福智,景园规划与设计[M].
规划配置 篇4
在传统配电网中,负荷的有功功率由主网供给;由于配电网中线路基本不提供无功功率,为了避免传输无功功率导致线路损耗增加与节点电压下降,在配电网中常通过并联电容器、采用就地补偿的方式为负荷提供无功支持,少量不足部分则由主网补充[1]。近年来,风力、光伏、微燃气轮机等分布式电源以清洁、可再生、高效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集中式发电的有效补充,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已成为必然趋势。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使得配电网的形态发生重大改变,传统无源配电网将逐渐发展成为遍布分布式电源的有源配电网。近期研究表明,分布式电源除发出有功功率外,还能不同程度地提供无功支持[2]。因此,分布式电源、并联电容器将成为未来配电网中的有功和无功电源。若将配电网中能够提供有功或无功功率的电源统称为广义电源,则并联电容器可以看做是有功功率为零、只发出无功功率的广义电源,而分布式电源则可以看做是既能发出有功功率、也能发出无功功率的广义电源。
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对电容器优化配置和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是将两者分开考虑,在配置电容器时只考虑无功优化[3],在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时只考虑有功优化[4-5]。文献[6]从无功优化角度对线路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进行规划,以网损费用和设备投资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节点电压和无功补偿容量为约束条件,采用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求解。文献[7]从有功角度对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规划,分析了负荷和分布式电源的时序性,并考虑多场景采用遗传算法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可以降低电网损耗、改善电压质量和延缓设备升级换代[8],与电容器无功优化功能一致。另一方面,与输电网不同,配电线路电阻R常大于电抗X,有功功率也对线路电压降有很大影响。因此,无论从有功和无功功率优化目标的一致性考虑,还是从配电网参数考虑,单一的无功规划和有功规划都存在局限性,将可能导致配电网资源的浪费和建设投资增加。综合研究电容器和分布式电源等配电网广义电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献[9]考虑了无功补偿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潮流计算方法,对间歇性分布式电源进行优化配置,没有考虑电容器等控制量随负荷变化的功率调节,更没有考虑分布式电源的无功调节能力,导致无功资源利用不充分,因此目标函数计算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立分时段多状态模型以考虑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性,基于机会约束规划建立分布式电源及电容器综合优化配置模型,并考虑分布式电源的无功调节能力,通过二层规划实现分布式电源、电容器有功和无功功率的优化调度。对IEEE 33 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广义电源和负荷时序性多状态模型
为综合考虑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负荷的时序性和随机性,本文建立考虑时序的多状态模型。将一天分为24个时段,在每个时段分别对风力、光伏和负荷建立多状态模型。对于第t个时段的建模思路如下。
步骤1:根据历史数据得到第t个时段风速、光强和负荷大小的期望值与方差。
步骤2:计算该时段风速Weibull分布[10]参数kt,ct,光强Beta分布[11]参数αt,βt,负荷正态分布参数μt,δt。
步骤3:分别将风力发电出力、光伏发电出力和负荷分为多种状态,根据步骤2中概率分布参数计算第t个时段风力发电出力、光伏发电出力和负荷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下面给出步骤3的具体实现方法。
1.1 风力发电时序性多状态模型
风力发电的输出功率与风速大小直接相关,而风速一般服从Weibull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v为平均风速;c为尺度参数;k为形状参数。
风力发电输出有功功率Pw与风速v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式中:Pr为风力发电机额定功率;vci为切入风速;vr为额定风速;vco为切出风速。
将风电机组出力按照风速分为多种状态,令Nv为风速在切入和额定风速之间划分的状态数,每种状态的概率可由式(1)、式(2)计算获得,具体如表1所示。表中:v(i)= (i-0.5)/[Nv(vr-vci)];k1和k2为Weibull分布参数。
对于双馈异步风电机组,输出或吸收的无功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励磁调节。一般情况下,网侧变换器运行在单位功率因数状态。而实际上,由于风电机组随风速的变化而作变速运行,使其并不总是运行在最大转差功率的工作点上。当系统对无功功率有要求时,可让网侧变换器在功率允许范围内工作在非单位功率因数模式,从而改变风电机组输出或吸收的无功功率[12]。
双馈风电机组吸收无功功率的最大值Qabmwindax取决于风电机组运行时的转差、有功功率输出和最大定子电流,即
式中:Pwind为风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s为风电机组稳态运行时的转差;V为风电机组节点电压;Iswind为最大定子电流。
输出无功功率的最大值Qinmwindax由最大转子电流及风电机组参数决定[13],即
式中:Znm=Rnm+j Xnm,Zsn=Rsn+j Xsn,分别为风电机组等值阻抗和定子阻抗;Irwind为最大转子电流;γ 为功率因数角。
1.2 基于时序性的光伏发电多状态模型
光伏发电的有功输出功率受太阳光照强度影响,太阳光照强度一般可以看做服从Beta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r和rmax分别为实际光强和最大光强;α和β为Beta分布的形状参数;Γ表示Gamma函数。
通过光强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得到光伏发电输出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数:
式中:PM为方阵最大输出功率;RM=Aηrmax,其中A和η的含义见文献[9]。
将光伏发电出力按照光强分为Np种状态,第i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可由式(8)计算得出:
式中:i=1,2,…,Np。
光伏电池通过逆变器接入电网时可以通过逆变器的复用技术产生无功功率[4],且对系统的有功功率输出影响不大。光伏发电输出、吸收的无功功率的最大值分别为:
式中:Qinpvmax和Qabpvmax分别为光伏发电无功功率输出最大值和吸收最大值;Ppv为光伏发电有功注入功率,受自然资源影响;Inpv为逆变器电流。
1.3 基于时序性的负荷多状态模型
研究表明,负荷可以看做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则负荷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为数学期望;σ2为方差。
设最大负荷为Pmax,则将Pmin到Pmax这段负荷范围均分为NL个状态,PL(j)为各个状态下的负荷,其对应的概率为FL(j),则PL(j)和FL(j)可分别表示为:
式中:j=1,2,…,NL。
本文在每个时段内将风力发电出力分为5种状态,光伏发电出力和负荷大小分为3种状态,配电网状态数最大为1 080,相较于过万次的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简化了模型计算难度,提高了计算速度,并且由于电源和负荷在每个时段内波动的幅度远小于一天内波动的幅度,因此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状态数,增加计算准确性。
微燃气轮机和电容器属于可控电源,出力状态可调,作为优化变量。
2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配电网广义电源二层规划数学模型
在本文配电网广义电源优化配置中,首先需确定广义电源的安装位置与容量,目标函数中网损需要在广义电源24h出力优化之后才能得到。另一方面,出力优化又要以安装位置和容量为前提,所以计算过程中上下层相互制约并且需要反复迭代才能得到最优解,因此本文采用二层规划模型。
在二层规划模型中,各时段风力、光伏发电出力和负荷大小以及各状态下系统网损均属于随机变量。采用机会约束规划可以更好地处理随机变量的不确定因素[14]。
2.1 上层规划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上层规划以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已知量包括每个时段负荷大小与概率、风力发电出力与概率、光伏发电出力与概率、各类电源投资年费用与运行维护年费用,优化广义电源安装位置与容量。年费用包括设备投资年费用Cinv、运行维护年费用Com、从电网购电年费用Cen及废气减排年费用Cei。
上层规划的目标函数为:
约束条件如下。
1)目标函数的概率约束条件
式中:X1为决策变量,即广义电源接入位置及容量、类型;ξi为配电网系统中的第i个状态量;ξmax为系统最大状态数;f(X1,ξ)为在状态ξ下系统的年费用最小值;ε 为目标函数的置信水平;F-up为f(X1,ξ)在概率水平至少为ε 时所取得最小值;P{·}表示事件概率。
设备投资年费用的表达式为:
式中:N为广义电源数;C(r,l),C(r,m),C(r,e)为现值系数,与折现率r、分布式电源使用寿命l、补偿电容寿命m和燃气轮机寿命e有关;Cwd,Cpv,Cc,Ce分别为风电机组、光伏电池、电容器、燃气轮机单位容量投资成本;Swd,Spv,Sc,Se分别为风电机组、光伏电池、电容器、燃气轮机安装容量。
运行维护年费用的表达式为:
式中:Co和Cm分别为年运行费用和年维护费用;a为单位电量运行费用;Δt为时段长度(本文取1h);Pkwdi和Pkpvi分别为第i个时段第k种状态的风电机组有功出力、光伏电池有功出力;Sci和Pei分别为第i个时段电容器出力和燃气轮机出力;Gwdk和Gpvk分别为风电机组、光伏电池第k种状态出现的概率;CR为单位燃料费用;Ffueli为第i个时段消耗燃料;b为风电机组和光伏电池发电维护费用系数;be为燃气轮机维护费用系数。
从主网购电年费用的表达式为:
式中:Cpu为购电电价;Pik和Pklossi分别为第i个时段第k种状态的总负荷和系统网损;Gk和Glossk分别为负荷、网损第k种状态的概率;Nsit为系统状态总数。
废气排放年费用的表达式为:
式中:分别为单位废气排放费用;分别为单位电量造成的废气排放。
2)支路功率概率约束条件
式中:Pl(x,ξ)为在状态ξ下支路l的有功功率;Ρmaxl为支路l的有功功率允许最大值;βP为支路功率的置信水平;Ωline为系统支路集合。
3)节点电压概率约束条件
式中:Ui(x,ξ)为在状态ξ下节点i的电压值;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的电压上下限;βU为节点电压的置信水平;Ωnode为系统节点集合。
4)电源安装最大容量约束条件
式中:Pnwd,Pnpv,PEn分别为第n个风电机组、光伏电池、微燃气轮机出力;Swdimax,Spvimax,Scimax分别为节点i处允许安装风电机组、光伏电池、电容器最大容量;ρ为允许最大渗透率。
2.2 下层规划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下层规划以运行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已知广义电源的安装位置与容量、每个时段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无功功率调节范围、微燃气轮机有功和无功功率调节范围、电容器最大容量,优化每个时段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状态、微燃气轮机有功和无功出力状态和电容器的投切组数最优值,再反馈到上层准确计算适应值并继续优化。
下层规划的目标函数为:
约束条件如下。
1)目标函数概率约束条件
式中:X2为决策变量,即风、光24h无功状态、微燃气轮机24h出力状态和电容器24h出力状态;F-down为f(X2,ξi)在概率水平至少为ε 时所取得最小值。
2)多时段潮流约束条件
式中:PtLi为节点i在t时段有功负荷;Uti为节点i在t时段的电压大小。
3)控制变量约束
式中:Snci和SnRi分别为第i个时段第n个节点电容器和微燃气轮机出力大小;Snc和SnR分别为第n个节点电容器和微燃气轮机安装容量;Tsc和Tmax分别为每天电容器投切次数和最大投切次数;cosφ为微燃气轮机、风力、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功率因数。
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范围如前文所述。
3 配电网广义电源优化配置二层规划模型求解方法
本文采用精英保留策略遗传算法求解所提出的广义电源二层规划问题。在遗传操作中,本文采用具有最优保留策略、自适应交叉率、变异率和最优个体最少保留代数与最大遗传代数相结合的终止进化准则的改进遗传算法,使其能获得全局最优解。为提高编码效率,上下层遗传染色体均采用混合编码。
3.1 上层规划编码方式
每条染色体被分为4部分,如图1所示。
第1部分代表风力、光伏分布式电源位置与容量。采用两位二进制数编码,当编码为00时表示不接入,01表示接入容量为100kVA,10表示接入容量为200kVA,11表示接入容量为300kVA,g为分布式电源候选位置个数;第2部分为电源类型,与第1部分一一对应,决定第1部分每个位置的风力、光伏电源类型;第3部分代表电容器位置与容量,采用两位二进制数编码,当编码为00时表示不接入,01 表示接入容量为10 kvar,10 表示接入容量为20kvar,11表示接入容量为30kvar,d为电容器候选位置个数;第4部分代表微燃气轮机位置与容量,采用一位二进制数编码,1 为安装额定容量为300kW微燃气轮机,h为微燃气轮机候选位置个数。
3.2 下层规划编码方式
风力和光伏发电有功出力受自然资源影响,不考虑运行调控。本文将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燃气轮机有功和无功出力和无功补偿投切数量作为控制变量,规划24h运行状态。如图2所示,每条染色体被分为5个部分。
下层规划各段均采用三位二进制数编码,共8种可能出力取值。编码长度为上层规划结果中的电源个数乘以24,即每组三位二进制编码代表电源某一时段出力值。第1部分代表风力发电每个时段无功出力状态;第2部分代表光伏发电每个时段无功出力状态;第3部分代表微燃气轮机每个时段有功出力状态;第4部分代表微燃气轮机每个时段无功出力状态;第5部分代表电容器每个时段的投切状态。
3.3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二层规划流程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二层规划流程如下。
步骤1:输入网络原始数据。
步骤2:根据原始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获得初始网络相应数据。
步骤3:按上文所述对上下层规划编码。
步骤4:产生上层规划初始化种群。
步骤5:建立风力、光伏、负荷以及系统在每个时段的多状态模型。
步骤6:针对上层初始化种群中每一个个体,产生下层规划初始化群体。根据下层规划模型,对每个时段每种状态进行潮流计算,得到下层规划目标函数最优值。
步骤7:将上层初始化群体中每一个个体对应的下层规划最优值,以及每个时段的网损及对应概率、微燃气轮机出力、电容器投切组数返回,作为上层规划的已知量。
步骤8:计算上层规划模型,对目标函数进行置信水平校验。
步骤9:进行遗传操作,包括选择、交叉、变异,产生新种群。
步骤10:进行终止条件判断,若遗传代数T大于最大遗传代数,计算结束,输出结果;否则,T=T+1,转至步骤6。
4 算例分析
4.1 算例介绍
本文以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研究广义电源优化配置。算例中负荷水平为4 015kW。待选风力、光伏电源安装节点为6,13,23,29,待选微燃气轮机安装节点为20,31,待选电容器安装节点为3,7,13,19,24,26。风力发电机、光伏发电机、微燃气轮机和电容器维护费用系数取0.1,单位容量设备年投资费用、单位电量运行费用系数见附录A表A1。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取30%。购电电价取0.5元/(kW·h)。单位电量产生的废气及排放费用见附录A表A2。 微燃气轮机额定容量为300kW,燃料消耗量Ffuel可直接通过曲线拟合得到计算公式[15]。具体每个时段出力状态根据下层规划结果控制。无功电容补偿器单组额定容量为10kvar。各节点可安装补偿电容器不超过10组。每天电容器最大投切次数为4次,本文假设夜间光伏发电处于待机状态。
4.2 结果分析
4.2.1 独立规划与综合规划方案比较
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对以下3种情形配电网二层规划结果进行分析。情形1是先规划电容器后规划分布式电源;情形2是先规划分布式电源后规划电容器;情形3是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综合规划。目标函数、支路功率及节点电压的置信水平均取0.9时规划结果及年费用比较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万元
分析表2和表3中各情形规划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情形1 与情形2 相比,电容器安装容量多100kvar,分布式电源安装容量少100kW。说明先规划电容器时,为满足电压和降损要求,电容器安装容量较大;再规划分布式电源时,因电网指标已有提升,不需要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情形1下各项费用均高于情形2,总年费用高出12.03万元。
2)情形2 与情形3 相比,电容器安装容量多10kvar,分布式电源安装容量少100kW。情形2投资与运行维护年费用低于情形3,但从上级电网购电费用和废气排放费用远高于情形3。由于总费用中购电和排放费用比例较大,所以情形3的总年费用比情形2少4.86万元。说明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综合规划结果在减小网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效果显著,并且有利于增加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
通过以上3种情形仿真模拟可以看出,分布式电源的规划与电容器的配置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综合规划各方面效果最优,规划时应首选综合规划方案。先规划分布式电源后规划电容器效果稍差于综合优化,但优于先规划电容器后规划分布式电源,规划时可作为备选方案。
4.2.2 考虑电源实际运行控制结果比较
本文在规划中考虑实际运行状态,根据下层规划计算得到情形3运行时各时段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状态、微燃气轮机有功和无功出力状态及电容器投切最优方案,并将结果与仅考虑电容器控制、仅考虑微燃气轮机和电容器控制结果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不考虑控制时,微燃气轮机所有时段按最大出力计算。
万元
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仅考虑电容器调控时,运行年费用、总年费用和网损均大于另2种情况,且总年费用比综合调控情况多22.4万元;考虑微燃气轮机与电容器调控后,网损和运行年费用下降,说明微燃气轮机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分时段调控能够降损并减少年费用。综合调控分布式电源无功状态、微燃气轮机与电容器时,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只调控微燃气轮机和电容器的情况,且运行年费用、购电年费用、总年费用与网损相比于仅调控微燃气轮机与电容器情况下减少量分别在8.5%,0.4%,1.7%和12.38%以上,其中网损改善最为显著,说明调控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能够明显起到降损的作用。
时段控制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微燃气轮机在大部分时间处于高出力水平,在12:00,15:00—17:00及半夜适当减小了出力水平,说明微燃气轮机作为可控电源,在分布式电源出力较大与负荷较小时能调节出力水平,缓解分布式电源带来的波动性,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微燃气轮机也是一个稳定的无功电源,在夜间光伏发电待机、无法调节无功功率时能就地补偿无功功率。
2)电容器作为可控无功电源,在分布式电源无功可调范围较小时,增加投切组数,实现无功就地补偿。例如13:00—15:00时,因光伏发电有功出力较大导致无功调节能力较小,电容器保持最大投切组数补充无功功率。
3)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不同时段差别较大。由于分布式电源有功出力、负荷无功需求随时段变化明显,导致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可调范围和最优值改变,说明分布式电源能够在无功功率可调范围内,尽量满足负荷无功需求,达到无功就地平衡,降低网损,所以应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无功调节能力。
4.2.3 目标函数置信度灵敏度分析
本文对风力、光伏等不可控变量采用多状态建模并得到各状态概率,所以置信水平的选取对规划结果有很大影响。置信水平表示结果的可信赖度,置信水平为0.90即表示能够满足系统情况90%的可能性。而不确定性来源于不可控电源与负荷的随机性。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对4.2.1节中3种情形进行计算仿真,结果如图3和表6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在置信水平相同时,综合规划年总费用低于其他2 种情形。随着置信水平的增大,年总费用不断而增加,即高可信赖度需要高投入,但当置信水平选取过高时,会导致因小概率的自然资源随机性而大量增加配电网电源以及运行成本,收益远小于投入,所以应选择既能包含电网大概率情况,又能达到最优经济回报的置信水平。
从表6可以看出,置信水平从0.90 增大到0.95时,情形3年总费用增长了3.7万元;置信水平从0.90降到0.85时,年总费用仅节省了1.6万元。可认为当置信水平增大到0.95时带来了过高的成本增长,而当置信水平降低到0.85时并没有带来成本的显著降低。所以本文选0.90作为置信水平参考取值。
5 结语
本文研究配电网有功、无功资源组成的广义电源的综合优化配置。充分考虑了不可控电源与负荷的时序性与随机性问题,在每个时段建立了多状态模型,并结合运行时分布式电源与电容器的无功出力状态与微燃气轮机有功出力状态的调整,提出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和二层规划的模型和求解方法。从仿真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配电网有功、无功电源综合规划大大降低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年总费用。与分别规划分布式电源与电容器相比,可以获得具有更高经济效益的规划方案。
2)考虑分布式电源的无功出力,根据不同时段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控,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网损,并在规划中考虑运行的实际情况,增加了目标函数计算的准确性。
3)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的时序性与随机性,在每个时段建立多状态模型,能够大大减少不可能的组合状态。本文配电网状态数最大为1 080,相较于蒙特卡洛随机模拟减小了计算量,实现了考虑时序性与随机性的准确计算。
4)通过对不同置信水平下各规划方案计算,确定了置信度为0.90作为本文配电网规划模型参数的参考取值,对于配电网规划等其他类似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规划配置 篇5
一、引言
人力规划配置(manpowerplanning)又称人力资源规划(humanresourceplanning),简言之,即为确保组织未来发展和因应环境要求,以决定人力需求,及满足此项人力需求的程序。由另一方面来看,人力资源规划又指“透过人力供给-包含内部供给与外部供给,能使未来组织保持供需平衡的制度”。“人力资源规划”是“在变动的环境下分析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发展适当的人力政策以促进组织长期效益的过程;是公司整体计划和预算程序的一部份,因为人力资源成本和预测将影响公司长期计划或受其影响”。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
人力资源规划目的在于减低用人成本、合理分配人力、适应组织发展、满足员工的需求。人力资源规划目的除了提升人力资源使用和获得竞争优势外,还包含(1)获取和维持所需人力的质与量。(2)培养训练良好、具弹性的人力,以协助组织适应不确定和变动的外在环境。(3)降低对外部招募的依赖,也就是以人力发展策略尽量维持人力稳定。(4)预测人力需求,未雨绸缪,及早更新组织生命。(5)合理分配人力,消除无效人力。(6)因应组织发展目标,协助组织成长。(7)提高员工效率,节省用人成本。(8)有效运用各类人力,达到适才适所。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模式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组织求生存、求发展的人力活动架构与运作的设计规范,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相关设计前,则必须要了解其规划程序。从既有的业务来分析,应该根据扁平化的组织及流程简单的工作活动,也就是企业再造后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来衡量组织的标准人力。认为人力资源的规划要从公司预定增加的业务以及发展的新事业进行人力计划的分析。此新发展专业的人力需求,仅是预测性的,而非确定性的。需要综合既有人力和预定人力以确认计划人力的需求。进行人力需求规划时,应事先预测整体的业务需求量,分析与评估组织内外部的环境后,预测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了解人力资源供给的来源,做出招募或是遣退的计划。在人力资源短缺下,组织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内,提供适当的人力资源,安置于适当的工作;在人力资源过剩下,组织势必要在适当的时间内,将过剩的人力资源遣退而顺利的离开工作。人力资源规划模式可分为六大部份。
1.需求预测:参考公司未来计划估计未来人力需求。
2.供给预测:参考现有和未来可获得资源估计人力供给。
3.供需预测:分析供给和需求预测以确定人力过剩或短缺。
4.生产力和成本分析:分析生产力、产能、效用和成本以确认生产力改善或成本降低的要求。
5.行动计划:研拟人力过剩或短缺、改善效用和生产力、降低成本等计划。
6.预算和控制:设定人力资源预算和标准,并监督其实施。
四、人力资源分配
(一)职位对应原则
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应能强化人力资源的整体功能,使人的能力对应到适当的职位。企业职位有层次和种类之分,每个人也都具有不同的能力,每个人所具有的能力水平应与所处的层次和职位相互对应。
(二)优势定位原则
人的发展受先天素质的影响,更受后天实践的制约。后天形成的能力不仅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也与实践的环境有关,因此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个性也是多样化的。优势定位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人自身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和职位的要求,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位;二是指管理者也必须将人安置到最有利的职位上。
(三)动态调节原则
动态原则是指当人员或职位要求发生变化的时候,要适时地对人员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始终使合适的人工作在合适的?位上。
(四)内部为主原则
一般来说,企业在使用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时,总觉得人才不够,抱怨本单位人才不足。其实,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人才,问题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关键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人才资源的开发机制,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这两个机制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人才开发机制,而没有激励机制,那么本企业的人才就有可能外流。从内部培养人才,给有能力的人提供机会与挑战,造成紧张与激励气氛,是促成公司发展的动力。但是,这也并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才。当确实需要从外部招聘人才时,我们就不能“画地为牢”,死死的扣住企业内部。
人力资源分配工作,不仅涉及到企业外部,更多的、更困难的工作存在于企业内部。从目前的实际表现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人力资源分配形式:
1.人与职位的关系
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保证企业内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力资源质量。根据员工与职位的对应关系进行配置的一种形式。
2.移动配置型
这是一种从员工相对职务移动进行配置的类型。这种配置的具体表现形式大致有三种:晋升、降职和调动。
3.流动配置型
这是一种从员工相对企业职位的流动进行配置的类型。它通过人员相对企业的内外流动来保证企业内每个部门与职位人力资源的质量。这种配置的具体形式有三种:安置、调整和辞退。
五、总结
规划配置 篇6
一个成功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给人以仿佛置身大自然的感觉。要想置身大自然,那么就需要绿色来进行点缀和渲染,因而合理配置与规划植物就显得是尤为重要。在城市中,建筑的协调与因地制宜的植被覆盖,不但对园林及周边环境的协调都能增加一定的优势,而且还能体现出自然之美。合宜的园林植物配置在观赏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的作用,这样何乐而不为。
风景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植物品种合理搭配
园林设计中,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假如一个风景园林中一年四季都是同一种植物,那么这个风景园林的设计是失败的,反之亦然。在种植植物时,要根据植物的特点进行造景。如有些花在冬天开放,有些树木却在春天叶子最绿,因此,在挑选植物的品种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及植物不同时节的特点,要发挥植物的最佳时节。通常情况下,一个风景园林中,主打一种植物风格,让其他的植物作为陪衬,这样才会有突出点,会给人以一目了然之感。如在以风景园林设计中,常绿树木与落叶数木的比例约为3:1,就好比三棵松树需要配置一棵红枫一样,因为落叶树木的落叶会在秋天飘落,而松树却是常年碧绿,这样在秋天时,红枫的凋零会衬托出松树的青翠和挺拔。
2.树木大小要搭配合理
一般情况下,风景园林中的树木种类会多种多样,而这些树木种类的大小也要被设计者考虑进去。一些古树,由于时间太久,所以要合理的安排其位置,这不仅要能突出它的特殊位置,还要考虑它生长的环境和观赏者的足迹。相对于小一点的花花草草,可以将它们种植在一些大的植物附近,或者沿途小路,以便被观赏。
3.颜色搭配要合理
每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颜色都是不大相同的,叶子和花朵的颜色变化也比较分明,因此,植物的颜色搭配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对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自身特点等有所了解,这样才不会使风景园林设计失败。如春天的时候,要突出植物的草长莺飞,到了夏天,就要让春天的草长莺飞变成生机盎然等,这些植物颜色的搭配都是要建立在设计师自身的素养和对植物的客观认识上。
风景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方法
1.根据地理环境、布局等
每种植物都有它独特的生态环境,所以它占据的空间也是不相同的。比如,紫藤、爬山虎等一些借助外力攀援缠绕性的植物,就可以种在墙角或走廊上。除此之外,还要在植物搭配时注意:整体布局。针对风景园林中的整体框架选择恰当的植物。比如,风景园林中的石凳上方可以用配置比较茂盛的遮凉植物。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地理环境的综合把握,也是比较重要的。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科学、合理地综合考虑它的位置、地形等方面。不能因为植物稀有,就盲目地扩大引进、种植,这样造成的植物不适应环境、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应运而生。
2.根据具体植物
风景园林中,在配置具体植物的时候,要注意三方面的情况。一是花木相互搭配。红花配绿叶,这样两个极端的对比,会更加突出红花的艳丽。多种一些四季常绿的植物,会使风景园林中生机勃勃;二是选择植物要精致。植物的大小、色彩的轻重在不一样的园林中能发挥出不一样的景致。比如,北方常用的地被植物大多数采用金娃娃萱草、大花萱草、鸢尾、福禄考、地被菊、万寿菊、孔雀草、三色堇等;三是要有层次感。合理搭配植物的同时,还要注意层次的不同。比如,将生篱修剪成波浪形、椭圆形等,这些造型使得植物的层次更加分明,也对景观层次的营造有一定的帮助。
风景园林设计的方向
科学性、多样性是风景园林的两个重要方面,受苏州园林、大观园等一系列传统园林的影响,我国风景园林的设计,除了在风景的美观上有所追逐外,还对林园设计者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转变。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不能只停留在形式表面,而要在整体规划、资源的有效利用、园林的开发利用、操作性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等方面提升。同时,适当的增加乡土元素设计,会使中国的风景园林更加贴近本土化和大众化。当前,我们可以跟着时代的步伐,将风景园林置身于时代大潮流之中,与世界风景园林共同发展。总之,风景园林要在合理配置的前提之下进行设计。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景园林的植物搭配要在美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科学性、多样性和创新性也是分不开的。要想在园林设计中,创新地进行植物配置,就要对植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要学会综合考虑各种布局、结构,用植物来保持生态的平衡,使植物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可以在进行植物配置前,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布局,在这个规划中,进行植物配置,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利用率,进而达到其绿化的目的。因此,对于植物配置而言,需要在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之上,很好的对其进行分类了解。
规划配置 篇7
关键词:投资工具,组合投资,防范风险
放眼国内的金融市场, 可供选择的理财产品纷繁芜杂, 大家很容易成为某个门类的投资者, 并且在市场一片繁荣之中, 获得不错的回报。但如果在市场振荡时, 这些只会单一门类的投资者就不那么幸运了。而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投资, 所谓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所以, 组合投资是投资者防范风险的最佳方式。其基本原则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一、常用的投资工具
在进行个人理财资产配置前, 先了解投资有哪些工具。
1. 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指无固定存续期, 基金规模因投资者的申购和赎回随时变动, 不上市交易, 在销售机构的营业场所以每日公布的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加、减一定的手续费为申购和赎回价格的基金。其收益率水平因基金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总体而言, 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的收益率最高, 混合型基金的收益水平次之, 债券型基金收益率更低, 货币型基金最低, 只相当于银行存款的收益水平。
2. 封闭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公司在设立基金时, 事先确定发行总额和投资期限, 筹集到基金总额的80%以上, 基金即可宣告成立并进行封闭, 在封闭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投资者在基金的封闭期内, 不能够申购、赎回该基金, 只能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到期后, 持有基金的投资者按照基金净值进行清算。其收益取决于两个方面, 即基金的分红和基金的折价或买卖价差。
3. 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代表着持有股票的人对公司的所有权。持有某公司股票的人称为该公司的股东。股东除了享有分红权以外, 还享有出席股东大会和对公司重大事项作出决议的权利。其收益包括两部分:一是以股东身份从公司获得相应的股利。二是持有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形成的资本增值。
4. 股指期货。
2010年4月, 股指期货正式上市。成为了不少投资者期盼已久的新一投资渠道。股指期货即股票指数期货, 是以股票指数为交易指标的期货, 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 同意在未来某一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和约。其收益水平仅仅取决于投资者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差额。
5. 黄金投资。
黄金投资是投资者在黄金市场上通过买卖黄金获得收益的行为。分为实物黄金、纸黄金、期货黄金。它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其收益可以通过价差和买卖手续费来表现。
6. 投资型保险。
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投资型保险是商业保险中的分支之一, 属于创新型保险, 是为防止经济波动或通货膨胀对长期寿险造成损失而设计的。投资型保险在确保保险所固有的保障功能的前提下, 通过在保险合同中预先约定享受保险公司盈利分红或者根据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状况来确定投资收益率, 使保险同时具有投资功能。
7. 债券。
债券是由债务人发行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发行债券的债务人负有按照票面利率向债权人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义务, 而债券的持有人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其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利息再投资收入和买卖差价收益。
除了以上7种个人常用投资工具外, 还有外汇和外汇交易、QDII产品等。而每种工具又细分了很多分支。
二、三种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方案初探
入市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投资时要客观地分析自己能承受的风险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配置资产, 进行组合投资, 有效地分散风险。
1. 保守型投资者。
保守型投资者, 一般建议用一半的资产放在债券型基金、银行的理财产品, 或者货币型基金, 甚至是国债这种固定收益的产品中, 相对来说风险比较低, 但收益相对也会比较低些。另外配置25%左右的资产用于平衡型理财产品, 如平衡型基金或银行中相对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剩下的25%资金配置一些可以长期持有的蓝筹型股票。
2. 平衡型投资者。
针对平衡型投资者, 主张四1/4。1/4可以作为保障性资产, 就是包括投资连接型的保险产品;1/4作固定收益类国债;1/4可以作为有一定风险但可以长期去投资的指数型基金或者是股票型基金;1/4可以作为短线的投资, 比如个股等。
3. 进取型投资者。
进取型的投资者, 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强, 可以适当地用50%作一些短线的投资, 比如个股、期货、外汇的期权、黄金期货等;还有25%可以适当分散到一些长期的价值投资的股票型基金中, 保持资产的稳定性;剩下25%可以做一些流动性比较强的短线投资, 如货币型基金等, 当50%的竞争性资产有损失的时候, 可以用这25%资金去回补。
案例:退休后的王先生夫妇在家衣食无忧, 由于退休后老两口有些积蓄, 就想着怎样用这些钱来产生更多的收益。以往只在银行存钱的王先生当看到银行有预期收益可达18%的理财产品后, 他立刻就动心了, 决定把自己的资产全部买这个理财产品。心的贪念往往使人去行动, 去做一些冒险的事。但银行的理财经理本着对客户的一种责任, 拿来一张风险测试表, 让他学习。经过了解, 张先生更深入地了解了这种风险大的理财产品。他做了个假设, 如果100万可以获得180万的收益, 也可能损失80万的资金, 那这样的投资就绝对不适合他去做了, 因为张先生不属于进取型投资者。最后他做了个详细的规划, 重新分配了自己的资产, 分散了各类风险,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防范风险, 应根据投资者个人的实际情况, 合理利用不同的理财工具, 分配自己的资产, 进行有效规划。同时也要注意, 在整个市场向好的情况下, 不要过于激进, 而在整个市场低迷的时候, 也不用过于保守, 否则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
参考文献
[1].纪崴.理财一生.2008
规划配置 篇8
1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原则
1.1 品种搭配的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 植物品种搭配很重要, 因为不同品种的植物有不同的色彩和生命时间, 因而绚丽出的景观也就不同。例如在浏阳市长兴湖滨水园林景观设计中, 首先选择了植物色彩规划, 以黄色系植物为主, 包括乌桕、银杏、马褂木、腊梅等。中间绿带为过渡区域, 采用常绿和彩叶、花叶树种搭配, 形成色彩的渐变。主要树种有樱花、银杏、西府海棠等。
1.2 植物习性的原则
根据植物的习性, 选择常绿类部分植物和花灌木配景。其中花灌木配置每1 组有1~3 颗高大乔木, 在视线焦点位置1.5~3m的地方, 植物有中乔、小乔、灌木等, 比较丰富和密实。商业街区边以常绿树为主, 这是林冠线的高点, 并且可以遮挡, 商业街区的噪杂。这一段的树木选择要点要求高大挺拔, 具有一定的吸尘、吸噪的作用。下木配以花灌木和流线型的地被植物。中心广场的树阵要求树型优美, 有鉴赏作用, 形成围和空间。外圈选择嫁接落叶树种银杏, 内圈选择常绿树种桂花。最后, 水边选择亲水性的植物, 如柳树、枫杨和水杉。
1.3 大小搭配的原则
大小搭配的原则是常见的城市园林植物搭配方法, 错落有致才能显示出植物配置和规划的特点。大小搭配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采光, 对植物的健康成长很重要。在浏阳市长兴湖滨水园林景观设计中, 每组有1~3 颗高大乔木, 在视线焦点位置1.5~3m的地方种植有中乔、小乔、灌木等, 除此之外, 整体林冠线由西向东, 也就是从商业街区向湖边进行渐变, 由高至低, 都体现大小搭配的原则。
2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与规划的方法
2.1 整体配置方法
整体配置就是将植物规划置于整个园林规划中, 协调植物与石头、游船码头、风情乐律广场、水电的综合搭配, 形成点、线、面的布局格式。正确处理各种植物与广场、石头、居民小区、长兴滨湖的关系, 而这种搭配关系包括以下内容:
2.1.1 树木在各种空间的配置, 这种配置规划是城市园林风景设计的常见方法, 因为树木的绿化面积比花草绿化面积大得多, 可以说任何城市绿化都是以树木为中心展开。在树木的规划配置中考虑以下方面:一是树木大小的选择, 对树木进行大小选择可以显示出树木绿化的层次, 层次绿化可以将城市绿化变得整齐划一, 显示出植物绿化美的特点。层次绿化不光适应树木绿化, 也可以适应花草绿化。二是树木品种的要求, 因为品种不同, 树木生长也就不同, 包括树木的树形、树叶等, 而树形和树叶也会影响城市园林风景的效果。树形、树叶也是提高绿化效果的一种方法, 不同的树种其树形也各不一样, 如垂柳、云杉、冬青树等。同样树叶的选择也会给绿化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如鹅掌大叶、松树针叶、柳树叶、枫叶等。树叶的不同也会带来色彩的变化, 从而又引申出色彩的搭配。
2.1.2 鲜花的空间搭配。鲜花空间搭配, 不光是鲜花的种植, 而是将鲜花置于城市、广场、长兴湖滨湖、绿化树木中考虑。显然鲜花配置规划是装扮城市园林风景的主流, 因为鲜花是最能体现城市风景园林色彩的植物, 也是美化的有力工具。而对于鲜花的选择比树木、绿草更为复杂, 首先是鲜花的品种, 不同的鲜花所表现出来的色彩、大小、花型也各不一样, 大大增加了鲜花配置的难度, 从而也就有鲜花色彩层次, 而且不同色彩层次的鲜花可以相互混合搭配, 甚至与花型的搭配, 那么这种搭配就会有上千种可能, 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景。这也证明鲜花是城市风景配置的主流。
2.1.3 绿草的空间搭配。绿草的空间搭配是风景园林中最简单的配置, 但是没有绿草, 整个风景园林就会显得没有生机, 同样树木和鲜花也会失去搭配的效果和意义。在城市园林中, 主要是处理绿草与鲜花、休闲广场、树木的布局。同样绿草的绿化层次是通过鲜花、树木而间接显示出来。虽然绿草配置单一, 但绿草绿化的面积最大, 可以在城市园林的任何角落进行。
2.2 局部配制方法
从前面可以看出, 层次搭配始终在各种植物中表现出来, 如色彩对比、植物大小对比、植物与石头、湖水、居民小区的对比等都能表现出层次的理念, 反过来讲, 层次搭配在风景园林规划中也很重要, 正是因为有层次划分, 所以园林绿化才能表现出风景的特点。因此我们就要用层次搭配的方法进行植物配置与规划。如浏阳市长兴湖滨湖园林风景中, 局部视线的焦点采用5 层植物搭配。整体林冠线由西向东, 也就是从商业街区向湖边进行渐变, 由高至低。植物搭配色彩由绿色向彩色渐变。其次在层次搭配中, 我们还要根据植物生命周期进行, 因为树木花草的生命周期并不相同, 而且不同品种的植物之间的生命周期也不一样, 不同生命周期的植物进行搭配, 也显示出层次的理念, 但是这就需考虑生命周期衔接和变化的次序, 以便让城市园林风景慢慢变化, 而不是全部同时枯萎或者绽放, 那样就会破坏植物配置与规划的效果, 从而让人们对城市风景园林的美化感触不深。
2.3 建立循环系统的植物配置与规划
自然界中的光、水、土壤、植物本身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再加上风景园林对城市空气的净化, 整个城市环境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循环利用的过程。如有植物就必须用水进行灌溉, 自然也就融入水系统, 因而也就有灌溉给水系统设计, 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 延续风景园林的生命。所以建立循环系统的方法对植物进行配置与规划, 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水、土壤, 使植物变得更加美丽。
2.4 垃圾处理
植物的光彩绽放和养护必须进行垃圾处理, 一方面是保护生态园林, 提供一个干净养生的地方;另一方面使植物免受垃圾的伤害, 如塑料袋、污水等可以破坏植物的根、茎、叶, 让植物慢慢枯萎死去, 从而破坏植物的配置;污水还可以破坏土壤, 增加土壤的细菌使土壤变成不毛之地, 在浏阳市长兴湖滨湖园林风景中, 垃圾处理主要是污水处理, 来源于景观带内的2 座公厕。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 通过DN500污水管道排入已设计DN800 沿湖污水干管。其次是排水处理:在中间主游路及广场处设置排水沟, 用于截断外来雨水及收集景观带内雨水;为保证景观效果, 广场处排水沟采用缝隙式排水沟。景观带内共布置4 处雨水管道, 所有排水沟接纳的雨水均通过雨水管道排入长兴湖内, 雨水管道输水能力考虑西侧步行街的汇水面积。
3总结
总之, 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美学艺术, 也离不开科学的规划, 园林是一门交叉学科, 其中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 因此, 风景园林的建设发展应与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同步。风景园林设计不单是植物的堆积, 也是一种艺术设计, 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 在突出风景与城市楼群结合的过程中, 体现生态、人文、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园林化城市。其中关键是如何配置和规划各种植物, 既体现观赏价值, 又表现城市美学价值。本文以浏阳市长兴湖滨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与规划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郭君仪.福州乡土植物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科技, 2012 (Z1)
[2] 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2011 (1)
规划配置 篇9
水资源是支撑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以科学预测未来供需水变化为基础, 以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子的随机组合为手段, 水资源配置方案集从宏观上研究流/区域的供用水状况, 有助于实现流/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之间的用水公平及避免未来供需水矛盾;由于配置过程对用水细节采用概化计算, 造成成果难以反映真实的供用水状况及匹配实际变化过程。相比之, 规划水资源论证对研究范围内各类型用水的供、用、耗、排关系研究更详细, 其内部项目“点”数据有助于提升规划“面”供需水研究精度, 因此, 在数据精度上优于水资源配置。针对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建立水资源配置与规划水资源论证供需平衡分析模块的数据耦合方法, 利用前者指导后者进行供需平衡分析, 论证分析结果反馈配置过程的双向调节模式, 最终达到提高配置成果的准确性, 及深化规划可操作性的目的。最后, 选用新疆鄯善万向工业园区的规划水资源论证为实例, 该模式的运用成果, 可为其他相似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背景
规划水资源论证从水资源条件及承载能力出发, 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及重大建设项目总体布局规划与流/区域水资源条件的匹配关系, 为流/区域的规划审批和实施提供建议和意见[1]。
王新才[2]在总结长江流域已完成的规划水资源论证项目基础上对流域和区域两大类型的规划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做了细致的介绍。于义彬[3]对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的介入时机、工作定位、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推进对策及措施。张文鸽[4]等研究了水权转换类建设项目的特点后, 提出增加水权转换出让方节水潜力和可转换水量论证的思路。以上工作建立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践的基础上, 为实践规划水资源论证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及实践支持, 但因其理论及操作囿于具体项目的论证框架内, 与论证范围外水资源的关联研究还不足, 未能全局瞻望规划与流/区域的复杂联系。
水资源配置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叶健[5]等建立不确定性模糊多目标水资源配置模型, 用区间形式表现生态城市水资源配置中的确定性目标。丁咏梅[6]等运用机制设计理论构建水量分配机制, 解决了水资源配置机制设计这个问题。康爱卿[7]等提出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下的3次平衡分析, 实现了水量水质双重控制下的供需平衡。这些学者通过对机制和技术的研究深化了水资源配置对流/区域宏观水资源状况的掌握。
目前针对水资源配置对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指导研究仅有小部分学者做了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沈晓娟[8]通过分析单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叠加对流域完整性的分割破坏后, 提出建立在水资源配置基础上的规划水资源论证的重要性, 彭穗萍[9]利用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和受水区水资源配置原则论证了工程总体布局方案。这些工作集中于配置结果对规划用水的指导层面上, 对两者的交互研究还比较薄弱。
2 耦合方法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 (试行) [10]提出的论证对象包括区域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及行业专项规划等, 区域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水资源配给量来自上级区域或流域水资源配置的结果, 所以, 规划论证的范围置于优化配置之内, 而建设项目布局和行业专项水资源论证以项目范围和行业分布范围为分析区域, 基本在水资源配置研究范围之内。这二者以水资源为主体, 前者论证水资源基础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后者配置则研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引导下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就目标而论, 两者都着眼于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可供水量建立在流/区域配置成果的基础上, 因此, 水资源配置成果产出是规划论证水源水量分析数据的来源, 这是耦合方法的第一个数据接口。调整规划需水引起流/区域的整体需求变化, 进而推动优化水资源配置, 这是论证对配置过程的反馈调节, 为耦合方法的第二个数据接口。借此, 可以构建出水资源配置成果输出与规划论证数据输入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图1) 。
2.1 计算流程
首先, 检验规划初步设计的“三生水”结构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 先对规划范围内的“三生水”进行调整。其次, 基于流/区域综合规划成果的配置模块按照“三生水”类别计算未来不同规划水平年可供给规划项目的各类水量;再次, 与规划初步设计各类需水量进行一次供需平衡分析。最后, 若分类供给量均大于等于需求量, 则有水资源基础条件能支撑规划实践发展的结论;若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依据开源节流的思路对不同类型用水执行以下步骤。 (1) 提高节水工艺, 压缩用水需求, 重新校核规划需水量, 进行二次校核需水量与初次配给水量的对比, 若能满足规划需水要求, 则可得出结论。 (2) 当仅靠调整自身需水结构难以平衡供需关系时, 应适当增加向规划对象的供水比例, 具体做法:将缺水类别、程度及时空布局等信息反馈至水资源配置模型, 寻求可压缩需求的对象, 将该对象压缩水量转移至规划对象内, 或采用转让其他用户部分水权满足规划的需水量缺口, 促进水市场发展, 进而调整两者的配置结构, 若调整后规划对象供需均衡, 可得出结论。 (3) 当需水缺口比较大, 压缩规划需水量及转移其他用户需水量均能显著影响整个流/区域的用水结构比例时, 将二次校核的规划需水量及其他用户调整的需水量反馈至流/区域规划的需水预测环节, 重新预测流域未来需水变化形式, 调整相应供水布局满足需水变化, 进而推动调整配置方案集, 指导又一轮规划论证的开展。 (4) 仅靠增加供水和压缩需水两条途径仍不能保证规划需水达到满足时, 应重新论证规划内子项目组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优选出水资源可支撑的项目组合。
2.2 约束条件
由于水资源配置和规划论证为独立的两部分, 因此, 约束条件主要分别针对这两部分组成。水资源配置模型的约束条件: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中的各类水量平衡为约束条件, 以供水净效益最大及损失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规划论证约束条件:以水资源条件与规划协调可持续为目的, 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可供水量限制条件, 以行业用水定额要求、节水指标为用水合理性的约束条件。具体的约束函数如下。
(1) 水资源承载能力约束:供水量必须在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范围内, 同时不超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
式中:q为规划范围内同一类别用水对象总数;c为“三生水”类别;xc, j为规划范围内同一类别用水不同用户用水量;Dc为同一类别可供水总量。
(2) 行业用水定额要求约束:规划范围内各行业用水定额不能高于国家或地区同行业定额标准。实际操作中, 基本以规划用水定额与现状国家或地区的定额标准比较得出用水是否合理性的结论, 未考虑未来国家或地区对行业用水定额的严格限制, 因此, 对行业标准中的用水定额乘以系数k作为比较的上限值。已确定的用水项目采用用水定额法核算, 对未明确的产业规划采用面积定额法核算。
式中:k为调整系数;Yi为不同用水项目的用水定额;Ri为国家或地区颁发的行业用水标准的定额。
2.3 评价标准
水资源配置与规划论证耦合模式服务于论证规划供需水平衡分析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因此, 可先对比两模块调整前后的合理性, 再赋权生成最终的评价系数。具体评价标准为: (1) 水资源时空演变能否支撑规划的时空发展;以未来时间节点的水资源条件与规划的协调性为主要判断依据, 以规划范围内的“三生水”类别缺水率为具体量化因子。 (2) 规划项目用水与其他用水户用水有无冲突, 是否会挤占生态用水来满足自身需求, 以配置范围内生态用水缺水率为量化因子。 (3) 规划用水与流/区域其他用水是否体现公平与效率, 采用基尼系数法选择人口-用水量评价用水量的公平性, 具体方法可参考文献[11,12], 以新鲜水利用比例为效率因子。 (4) 水资源配置方案调整后的利用状况对现状水资源本底条件有无改善作用, 作用如何, 以配置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地下水开采率为量化因子。
据此建立如下评价体系计算平衡指数。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 以规划水资源论证及水资源配置为准则层对不同研究范围选取评价因子建立指标层。具体如表1。
注:平衡指数越小, 说明水资源供需结构越合理;评价因子可依实际情况适当选择。
3 实例应用
3.1 基本概况
鄯善县位于吐鲁番盆地的东部, 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坎儿其河、柯柯亚河和二塘沟, 地表水资源量2.43亿m3, 现状地下水资源量1.61亿m3, 扣除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重复量, 鄯善县水资源总量为3.03亿m3。现状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4.63%。地下水超采量为1.67亿m3, 超采系数高达0.74, 已处于严重超采状态。未来本区地下水补给量将持续不断减少, 可开采量将由现状年的2.27亿m3逐年下降, 到2020年预计将下降到1.08~1.18亿m3, 到2030年预计将下降到0.95~1.06亿m3。2014年鄯善县供需水平衡见表2。
注:基础数据来自文献[13]。
2010年, 鄯善县引入万向工业园区, 该园区分为两期建设, 具体规划项目如表3。预计2020年生产需水量达到5 794万m3/a, 生活需水量为46万m3/a, 生态用水及未预见水量为476万m3/a。2030年生产需水量达到8 000万m3/a。生活需水量为77万m3/a, 生态用水及未预见水量为651万m3/a。
3.2 初次配置下论证结果
当地现状地下水已严重超采, 为实现未来地下水采补平衡, 规划建设4座蓄水工程、3处引水工程、多处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等解决发展带来的需水缺口。
规划水平年鄯善县水资源配置情况如表4所示。2020年主要供水来源为地表水, 占总供水量的63.15%, 地下水为34.56%, 全县缺水率为6.9%。2030年全县供水量较2020年下降1 974万m3, 地表水占总供水量的65.32%, 地下水为31.68%, 缺水率为7.29%。规划水平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较现状水平年分别下降10 861、12 474万m3。总体而言, 减少开采地下水造成当地水资源供需形势日趋紧张, 因此, 未来采取优先供给原有地区及产业, 适当供给园区的配置思路。2020年全县可向园区供给4 800万m3, 2030年供给5 851万m3。
注:基础数据来自文献[13]。
与园区设计需水量对比得出, 2020年及2030年园区需水均不能完全满足, 缺水量分别为1 516、2 877万m3, 缺水率分别达到24%及32.96%;所以该县未来水资源情势及配置格局不能支持园区规划建设。
注:基础数据来自文献[13], 园区不可预见水量归入生态用水。
3.3 二次调节论证结果
为满足园区所需水资源, 可适时修建控制性枢纽工程, 增加水利工程调蓄能力, 扩大水源供水能力, 增加供水量;结合当地水资源短缺, 地下水严重超采, 供需矛盾突出的具体情况, 规划配置工程发挥作用后仍无法满足园区发展需求, 因此, 仅依靠开源措施增加地表供水量难以维持园区后期发展, 需从末端用水着手, 压缩园区需水, 提高用水工艺, 调整用水结构来满足园区的供水。
对园区各项用水定额进行复核, 以当地及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约束校核单项用水量, 重点研究项目水量平衡过程的合理性。结果如表5所示。园区逐一压缩后总需水量可降至原需水量的91%左右, 生活用水原设计定额为513L/人·d, 与新疆其他工业园区定额比较后调整为200L/人·d, 不可预见水量原设计比例为8%, 调整后压缩为6%。与原设计用水量比较, 复核后园区用水量更加体现干旱区用水特点, 对未来规划用水把握更加精确。
调整后园区需水量与原配置水量对比, 2020年及2030年仍无法满足全部需水, 考虑压缩其他用户需水量或购买水权满足规划需水。结合当地用水情况, 采用农业用户逐步向园区出让水权, 同时转让部分水权至生态用户来弥补园区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损失这种形式, 受此交易影响下, 全县需水格局将得到调整, 农业用水减少, 工业用水在园区压缩水量和购买水权双重作用后有所增加, 生态用水增加, 因此, 原配置结果已不能表现实际供需结构变化, 应重新预测全县需水量, 并将调整后需水变化反馈至上级需水预测环节, 此外, 将园区复核需水量反馈至配置系统中, 二者共同驱动调整当地水资源配置格局。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未来规划水平年全县水资源供需平衡趋向完善, 2020年缺水率为1.6%, 2030年缺水率为0, 工农业用水比例合理, 生态供水增加, 地下水在可开采范围内, 未来可逐渐恢复地下水采补平衡。园区未来供需平衡可得到满足, 相比表4初次配置成果, 调整配置方案后提高了再生水向园区的供给比例, 生活、生态需水压缩后的供给空间转移补充工业供水。因此, 未来水资源配置情势可保证园区规划发展。
注:基础数据来自文献[13]。
注:基础数据来自文献[13], 园区不可预见水量归入生态用水。
3.4 结果对比
根据表7对耦合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初次论证结论为当地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园区需水量, 经过压缩园区需水总量及调节配置方案的供给结构后, 园区需水量可以完全满足。未来全县的配置结构趋向合理, 农业向工业园区和生态转让水权后可以适当减少开采地下水, 有利于当地恢复地下水采补平衡及降低整体缺水率。
经过耦合调整后全县人口~水资源基尼系数分别降低, 2020年基尼系数0.17说明水资源分配处于相对平均的区间, 2030年基尼系数0.32说明水资源分配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经过耦合调整全县水资源配置格局后, 当地人口-水资源分配比初次配置愈加公平合理。未来水资源平衡指数分别降低, 说明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构愈加合理。
注:计算基尼系数和供需平衡指数的基础数据来自文献[13]。
4 结语
相比具体的建设项目, 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对水资源的依赖和需求更紧密, 其取、用、耗、排关系对流/区域的水资源情势影响更大。因此, 在进行规划与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中不能完全采用具体的建设项目论证程序, 应站在流/区域水资源整体布局和配置的高度, 避免停留在“点”论证的束缚内, 利用“点”“面”联动的思维科学合理的论证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可执行性。
本文提出水资源配置耦合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校核方法, 利用配置结果论证规划的供需平衡, 再通过校核论证的规划需水要求反向调节配置方案, 从而加强流/区域与重大建设项目供需水的紧密契合程度, 既能科学合理论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又能提升配置方案的准确性。通过新疆鄯善万向工业园区的规划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地区初次配给园区的水量难以维持规划建设发展, 经过二次论证需水量, 调整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后可以保证园区供需平衡, 缺水率降至0%, 全县水资源配置愈加公平, 未来可逐渐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规划配置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宁夏2012年免疫规划综合管理档案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构成、专兼职等内容。
1.2 对象方法
调查对象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免疫规划工作人员, 包括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乡级和村级人员, 按照统一表格, 逐级填写审核, 汇总后上报。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辖5市、22个县 (市、区) 、236个乡镇/街道, 全区设有1家自治区级疾控中心, 5家市级疾控中心, 19家县级疾控中心, 2 734家接种单位。宁夏本地人口643.32万, 出生率为13.26‰, 回族人口占35.56%。宁夏2012年现有各级免疫规划人员3 673人, 其中自治区级9人, 市级27人, 县级80人, 乡级536人, 村级3 021人。
2.2 性别、年龄构成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2年度各级免疫规划人员3 673人, 男女比例为1.28:1。30岁及以下424人, 占11.54%;31~40岁1 249人, 占34%;41~50岁1 168人, 占31.80%;50岁以上824人, 占22.43%。经Monte Carlo确切概率法计算P<0.01, 各级人员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学历构成
宁夏2012年免疫规划人员中本科及以上264人, 占7.19%;大专819人, 占22.30%;高中及中专2 071人, 占56.38%;初中及以下519人, 占14.13%。经Monte Carlo确切概率法计算P<0.01, 各级人员学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技术职称构成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2年度免疫规划人员中高级99人, 占2.7%;中级465人, 占12.66%;初级1 600人, 占43.56%;无职称1 509人, 占41.08%。市级优于县级, 县级优于乡级, 乡级优于村级。经Monte Carlo确切概率法计算P<0.01, 各级人员职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5 工作专兼职情况
宁夏2012年免疫规划人员专职2 024人, 占55.10%;兼职1 649人, 占44.90%。见表4。
2.6 人员工作年限分布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2年免疫规划人员从事免疫规划工作年限5年以下736人, 占20.04%;5~9年632人, 占17.21%;10~14年732人, 占19.93%;15~19年461人, 占12.55%;20年及以上1115人, 占30.36% (主要集中在村级) 。经Monte Carlo确切概率法计算P<0.01, 各级人员从事免疫规划工作年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 讨论
经本次分析显示, 宁夏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年龄结构偏大, 50岁以上占22.43%, 与青海省 (22.60%) [1]调查相一致, 高于山东省 (11.54%) [2]。兼职人员比例较大, 为44.90%, 与石家庄市 (40.66%) [3]调查接近, 高于广东省 (20.09%) [4]。无职称者占41.08%, 高于山东省 (19.53%) [2]。
宁夏共有5家市级疾控中心, 其中3家市级疾控中心同时承担3个县级疾控中心工作。5家市级疾控中心中仅2家市级疾控中心设置独立的免疫规划科。这5家市级疾控中心共有27名免疫规划人员, 平均每个市级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仅5.4人, 低于理想配置9.98人[5], 其中1/3人员还兼职其他工作。学历和职称分布较合理, 但30岁以下仅1人, 说明近年来市级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没有新生力量进入。目前, 市级免疫规划人员少、工作量大, 不能充分发挥市级疾控中心作用。
宁夏县级免疫规划人员共有80人, 平均每个县级疾控中心4.21人, 21.05%的县疾控中心仅2人负责免疫规划全部工作。总人数与2000年[6]调查相比人数减少了127.5%, 学历、年龄和职称分布较合理, 职称构成比与陈永弟[7]的报告结果相近。
乡村免疫规划工作者是免疫规划工作的基石, 是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具体实施者, 宁夏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共3 557人, 较2000年[6]调查相比仅增加了2.61%。其中乡级536人, 较2000年增多了9.51%。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1.08%, 比2000年10.72%所占比重增多。高级职称占6.16%, 比2000年的0.62%所占比重增多。
村级免疫规划工作者3021人, 占全部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82.25%, 其中67.30%的人从事免疫规划工作10年以上, 虽然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但是80.27%的人员学历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 26.02%的人年龄在50岁以上, 46.04%的人身兼数职, 46.28%的人无职称, 村级免疫规划工作者人数随着工作量增加而人数未明显增多。宁夏村级免疫工作量大、人员少、学历低、年龄大、兼职多。
免疫规划工作量的增加与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工作要求越来越精细, 使得免疫规划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巨大[2]。今后应优化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 增加人员数量, 调整人员结构, 针对学历低、年龄大、无职称人员, 逐步进行分流和换岗。加强业务培训, 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 全面提升素质, 适当增加收入, 调高工作积极性和免疫规划队伍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政策倾斜, 正确引导, 鼓励大中专医科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逐步提高整体业务素质, 以满足免疫规划发展需要[7]。
关键词: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状
参考文献
[1]赵建海, 郝增平, 张永基.青海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18) :3463-3466.
[2]张伟燕, 张英洁, 许青, 等.2010年山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11, 17 (11) :799-981.
[3]信云.石家庄市各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现状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 2012, 28 (2) :180-181.
[4]疏俊, 彭国文, 谢莘.广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与冷链设备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 200912 (4) :195-197.
[5]苏海军, 马宁, 罗力.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规划工作人力配置现状和需要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 (4) :276-279.
[6]李丽, 黄河, 刘天锡.宁夏回族自治区县、乡、村三级计划免疫人力资源及冷链设备现况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01, 7 (1) :40-59.
规划配置 篇11
1 梁场选址
梁场位置选择应综合考虑周边交通状况、箱梁架设运距、工期要求、双向架梁架桥机调头场地、周边水电供应, 以及周边居民等诸多因素。梁场选址应尽量选择在周边有公路、物资运输便利、建筑拆迁少、水电方便、对周边居民生活干扰小的区域。箱梁架设采用提梁机跨桥位提梁直接上桥和提梁机提梁由运梁车通过运梁马道由路基上桥。
通过对郑西高速铁路华县制梁场、临潼制梁场, 武广高速铁路新临湘制梁场, 哈大瓦房店制梁场, 京石高碑店涿州制梁场等箱梁场的架梁数据和运梁车架桥机设备功效分析, 运梁距离0~6 k m每天3~4孔, 6~12 k m每天2~2.5孔, 12~18 k m每天1.5~2孔。因此, 梁场选址时应考虑架梁半径, 控制在18 k m内, 最大不超过20 k m, 这样箱梁生产与运架梁设备功效平衡、有效。
1.1 平原地区梁场选址
平原地区满足梁场条件下, 梁场选址尽可能选择在车站位置, 利用站前广场规划布局, 箱梁通过运梁马道采用车站路基上桥方案, 后期地下隐蔽工程无需进行复耕, 减少复耕费用, 降低成本, 提高工效, 并可利用车站周边便利交通, 降低梁场物资运输费用。目前, 国内大部分运梁车的转弯半径为7 000 m, 爬坡能力3%, 运梁马道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0.6 MPa。考虑运梁车转弯半径、爬坡能力, 以及运梁马道的地基承载力, 选用路基上桥方案时, 车站路基填筑高度不大于6.5 m。提梁直接上桥方案无需修建运梁马道, 在工程成本和运梁安全方面有较好的工程效应, 但梁场提梁范围的桥位墩高不能大于12.45 m。
1.2 山区和高丘陵地区梁场选址
山区和高丘陵地区因线路走向多为山脊或沟腹地, 梁场场地大多为高挖和高填区域。梁场建设土石方工程量大, 临建工期长、费用高, 且进场施工便道长、坡度大, 部分填方为原有稻田或鱼塘, 为软弱地基, 处理难、成本高。梁场选址尽可能选择在新建车站位置, 利用站前广场规划布局, 箱梁通过运梁马道采用车站路基上桥方案。车站位置一般为靠近城市和公路交通发达的区域, 且周边配套的交通、材料、电力、供水等设施较为完善, 利用站前广场设计永久工程, 作为梁场大型临时工程使用, 对梁场在大型临时工程和后期施工中成本控制有益。车站位置一般地势较为平缓、周边高度落差不大, 后期地下隐蔽工程无需进行复耕, 减少复耕费用, 降低成本, 提高工效, 车站路基填筑高度不大于6.5 m。在路基区域, 采用运梁马道沿路基上桥方案多用于双向架设梁场, 架桥机调头可合理利用路基。根据工艺技术及运梁车等设备要求, 路基填筑高度不大于12 m。在桥位墩高小于12.45 m、桥位周边场地土石方工程量较小、梁场双向架设时, 架桥机在其他地方调头的梁场可采用跨桥位提梁直接上桥方案。
梁场制梁台与存梁台为横列式布置, 比例为1︰7,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 1︰7配置恰好能够满足梁场“制、运、架”平衡。目前, 全路大部分梁场均采用此比例布设。京沪高速铁路齐河制梁场移梁方式采用搬运机, 制梁台平行布置, 梁场就近为现有乡级公路, 满足材料进场要求, 且场地平整, 桥位墩高8 m, 距离村庄较远, 对周围群众生活影响小。京石线高碑店制梁场和南广线苍梧制梁场的移梁方案采用横移梁小车, 制梁台采用“一”字排列式布设。其中, 高碑店制梁场位于新建车站站前广场 (见图1) , 车站路基填筑高4.2 m, 京珠高速公路出口距离梁场4 k m, G112国道紧贴梁场边缘, 乡镇公路完善, 为材料进场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梁场区域灌溉用机井多, 梁场可直接利用, 附近沿线电力发达, 电力资源丰富, 电力网络密集。苍梧制梁场位于高丘陵区域, 选址在新建梧州南站站坪广场, 利用站坪广场永久性工程减少临时设施建设, 降低梁场建设成本。
2 大型临时工程设计
客运专线箱梁自重约为900 t, 在制梁场完成预应力预初张拉, 张拉时梁体自重大部分由制梁台两端承受, 因此制、存梁台和移梁基础处理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梁场地基处理方式为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 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水泥搅拌桩。不同地区和不同地质状况的制梁台基础设计是否合理对梁场建场成本影响较大。河塘淤泥地区基础处理方式一般选择预应力管桩, 速度快、成本低、工艺简单。湿陷性黄土或农田灌溉区域一般采用钻孔灌注桩, 制、存梁台沉降量小, 基础稳定性好, 但成本高、工期长。强风化岩层、粉质黏土地区采用扩大基础处理方式, 为确保基础沉降量小于设计要求, 制梁台地基承载力≥220 k P a, 存梁台地基承载力≥200 k P a, 其速度快, 成本低, 但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京沪高速铁路齐河制梁场和京石线高碑店制梁场处于农田灌溉区, 土层含水量大, 大型临时工程方案采用φ80 m m钻孔灌注桩, 最终沉降量为3.6 m m。南广线苍梧制梁场位于高丘陵地区, 地下土质为强风化岩层和粉质黏土, 遇水流塑性大, 制、存梁台基础采用明挖混凝土扩大基础, 基底采用比例为3︰7的灰土进行换填。
3 大型设备选定
梁场制梁所用大型设备的型号和使用功能决定梁场位置的规划与设计。制梁采用的大型设备为拌和站、制梁区龙门、移梁设施、发电机、布料机等。目前, 我国大部分梁场所用梁型的自重约为900 t, 混凝土为308~330 m3, 浇筑时间应小于6 h。根据箱梁技术要求, 以及梁体混凝土方量、浇筑时间、每盘混凝土搅拌时间 (120~180 s) 等要求, 一般采用2H Z S120型拌和站, 采用计算机控制自动上料和自动计量, 胶凝材料、水和外加剂的称量最大允许偏差为±1%, 粗细骨料称量最大允许偏差为±2%。
3.1 制梁区龙门
制梁区龙门主要是吊装钢筋、箱梁内模和端模。根据施工工艺不同, 梁体钢筋绑扎方法有2种:一是顶板钢筋和底腹板钢筋在各自的钢筋定位胎卡具上进行绑扎, 吊装时先安装底腹板钢筋, 吊装内模, 然后吊装顶板钢筋, 最后将顶板钢筋和底腹板钢筋进行连接;二是顶板钢筋和底腹板钢筋整体绑扎, 绑扎完毕内模支撑到位后, 穿入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中, 然后采用2台龙门整体进行吊装。梁体非预应力钢筋约为62 t (底腹板钢筋28 t, 顶板钢筋34 t) 。目前, 国内企业生产的内模自重60~70 t。选用第一种绑扎方法, 采用1组2台额定起重吨位40 t的龙门吊可满足施工需求。优点:投入设备成本低、绑扎钢筋工作面多、功效高, 顶板钢筋成型好;缺点:吊装后顶板钢筋与底腹板钢筋绑扎连接困难, 连接钢筋间距和摆放角度不易控制, 连接钢筋下面无法进行全部绑扎, 梁体混凝土强度较低时, 提梁容易导致顶板与腹板腔内倒角处产生拉应力而开裂。选用第二种绑扎方法, 采用1组2台额定起重吨位80 t的龙门吊可满足施工需求, 其中龙门跨度40 m。优点:可控制顶板与底腹板连接钢筋间距和摆放角度, 使梁体在顶板与腹板腔内倒角不易开裂;缺点:设备投入成本高, 钢筋绑扎工作面小, 底腹板绑扎完后需搭设支架绑扎顶板钢筋, 功效低。
3.2 移梁设备
目前, 箱梁场内移900 t箱梁采用900 t轮轨式横移梁小车, 采用4台千斤顶将箱梁顶起, 沿预设轨道进行移梁, 采用900 t轮胎式或轮轨式搬运机将梁体吊起后沿运梁便道或预设轨道进行移梁作业。横移梁小车适用于制梁小于500片的梁场, 制梁台在场内为“一”字排列式, 箱梁内、外模与制梁台为1︰2配置, 单个制梁台每月正常预制生产5~6片。采用横移梁小车对移梁滑道轨道水平和顺直度要求高, 梁场模型投入少、设备成本低、性能高, 一般场内配置3~4台, 但移梁功效低, 台位之间倒运拼装麻烦, 千斤顶易损坏。每个制梁台的制梁号存在规律性, 必须按架梁流水号进行台位分配预制。搬运机适用于制梁大于700片的梁场, 其移梁功效高, 箱梁底侧模与制梁台为1︰1配置, 制梁时底侧模无需移动, 减少工序过程衔接, 台位制梁效率高, 单个制梁台每月正常预制生产7~8片, 但模型投入数量大, 设备成本高, 维修保养费用大, 一但损坏梁场将短期停工。
3.3 发电机
铁科技函[2004]120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规定, 梁体应采用泵送混凝土连续灌注、一次成型, 灌注时间不大于6 h。为满足梁体浇筑时的连续灌注和一次成型, 梁场应按所需功率配置备用发电机 (见表1) , 其功率必须满足梁场正常生活 (食堂照明、冰柜、鼓风机) 、办公 (计算机、复印机、照明) 、梁体浇筑 (搅拌站、振动器、振动棒、布料机、现场照明) 等设备功率要求。当托泵使用油泵时, 梁场所配备发电机功率≥500 k W;托泵为电泵时, 备用发电机应在此基础上加上2台电泵的功率, 才能满足梁体的浇筑和办公生活用电。
3.4 布料机
箱梁浇筑混凝土布料机我国为液压式和机械式。液压式布料机需1名操作人员, 采用遥控器对布料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控制, 轻松简便, 操作性强, 布料出口无需人工操作, 节省人力, 其作业见图2。液压式布料机布料时移动速度慢, 在箱梁左右线交叉布料时易将管中混凝土洒落到内模, 形成干灰, 脱模后影响梁体外观质量;在浇筑跨中混凝土时顶升太高, 如果产生爆管, 不方便更换布料管。机械式布料机布料时采用遥控器, 只能对布料机“一折布料管”进行水平控制, “二折布料管”需由操作人员进行水平转向, 需3名操作人员, 其作业见图3。南方地区每年4—8月为雨季, 雨中浇筑梁体导致高性能混凝土因水胶比改变、浆体损失梁体强度, 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脱模后易产生大面积蜂窝麻面和露筋露骨, 严重影响梁体质量, 严重时导致梁体报废。雨季浇筑混凝土箱梁时, 必须采用防雨大棚, 梁体浇筑时顶面距地面约4.35 m, 采用机械式布料机顶升最大高度约6.55 m, 由2台龙门吊将防雨大棚提升至9.85 m, 并用缆绳将大棚固定在龙门支腿和侧模护栏上, 防止大棚摇摆。采用液压式布料机的最不利位置是2台布料机交叉浇筑的跨中位置, 此时布料机顶升最高约9.85 m, 需2台龙门吊将防雨大棚提升至13.15 m, 高差为3.3 m, 大棚提升太高容易变形和开散。梁场需要4台布料机时, 应配置2台机械式布料机, 用于雨季梁体浇筑。
4 工艺装备数量确定
梁场的工艺装备主要为台座、模板、钢筋绑扎胎具、吊架等。制梁台座数量应从梁场的制梁任务、制架梁工期、供梁范围内的控制性节点工程、所用移梁设备、冬期施工等方面综合考虑并按不同移梁方式和单个制梁台座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功效确定制、存梁台座数量。根据移梁方式和制梁台位数量确定梁场所需模板数量。梁场正常生产中, 底腹板和顶板钢筋分开绑扎时, 每套钢筋绑扎18~22 h, 底腹板钢筋作业每班需20~24人, 顶板钢筋作业每班需36~42人。移梁方式采用搬运机, 单个制梁台每月7~8片。每套绑扎胎卡具对应2个制梁台座, 可满足箱梁正常浇筑和模型周转, 每个底腹板钢筋胎卡具应配备一套完整的橡胶抽拔棒。
参考文献
[1]铁科技函[2004]120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