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教育改造(精选6篇)
监狱教育改造 篇1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要进行创新, 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新的教育方法, 从而提高监狱改造工作的质量。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创新是我们将要面临的重大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 国家也正在实施一系列的政策, 例如监狱体制改革试点, 按照“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方针, 对监狱的教育改革工作进行了努力的创新探索。因此, 在新的政策下, 监狱工作要根据国家的政策将工作重新定位, 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 从而提高改造质量, 使教育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
一、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1、教育改造工作创新是建立现代监狱制度的需要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 又具有先进、科学、文明的监狱政治体系是现代监狱制度的基本要求。对我国监狱发展起着导航作用的是现代监狱制度, 而建立现代监狱制度就必须对传统的监狱制度进行创新。这就要求监狱的工作要加快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建设, 传统的监狱制度对教育改造工作并不重视, 所以罪犯的重新犯罪率才会比较高。因此, 只有对传统的监狱制度进行不断的规范和创新, 才能建立现代化的监狱制度。要实现这一目标,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教育改造工作, 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 所以, 建立现代化的监狱制度需要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
2、教育改造工作创新是监狱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 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是我国监狱法明确规定的, 监狱的工作应该以改造罪犯为中心。在新政策的影响下, 关押拥挤、管教难度增大等问题给监狱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监狱一味地采用粗放的、浅层次的方法进行监狱的教育工作, 而不根据监狱工作和改造罪犯的客观规律来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那么必然导致监狱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因此, 对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创新是监狱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3、教育改造工作创新有利于提高罪犯改造的质量
监狱工作的评价标准除了监狱体制之外, 还体现在监狱改造罪犯的手段。监狱体制是整个监狱工作的重要标准, 但是监狱改造的手段及其效果体现着监狱工作的质量。尽管近几年来, 我国在监狱的教育手段上都在进行不断地创新, 但是都没有取得瞩目的成就, 所以, 监狱改造罪犯的质量都没有得到提高。所以, 监狱改造的工作要采用创新的手段与技术, 与现代化技术接轨, 全面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
二、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创新措施
1、观念的创新
为了实现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目标, 一切危及国家和谐的因素都应坚决杜绝。全面地认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必要性, 是做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必要前提。监狱工作的核心和努力方向是减少、预防犯罪, 只有树立好正确的教育观念, 才能保证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实施。首先, 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教育为先”、“教育为本”的观念, 监狱的各个环节在无形之中都对罪犯起着教育的作用, 比如:监狱的管理环境、监狱的文化、民警的人格魅力等, 所以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教育观念, 将教育工作放到自己的工作重心中去, 建立教育改革工作的大教育格局。其次, 改变传统的不平等观念, 宣传教育人员与罪犯地位、人格平等的理念。在我国, 人人都享有地位平等的权利, 在传统的监狱改造工作中, 很多工作人员因为罪犯犯了错就把他们当做敌人一样看待, 完全忽视了罪犯的人格尊严等权利, 从而导致了罪犯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摩擦。所以, 在教育改造工作中要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 工作人员要善于换位思考, 调整措施, 才能在教育中取得成绩。最后, 树立教育互动的理念, 调动罪犯自我改造意识的积极性。只有罪犯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越高, 教育的改造工作才能更有效。所以, 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罪犯的心理活动, 常与之交流沟通, 多做一些思想工作。
2、内容的创新
目前, 我国的教育改造工作还不够全面, 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 所以要做好教育改造工作还必须在教育的内容上进行创新, 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工作系统。教育内容的创新要围绕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围绕知法、懂法、守法来进行,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牢牢树立法律意识;二是围绕让罪犯学会做人的原则来进行, 只有先学会做人, 才能让罪犯树立正确的观念;三是围绕让罪犯适应社会来进行内容上的创新, 罪犯只有与社会相适应, 与社会融为一体之后才能减少他们的犯罪动机。
3、手段的创新
教育改造的手段应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 提高改造罪犯的科学化管理水平。首先, 重视对罪犯的心理矫正, 对罪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运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减少罪犯心理疾病的发生。其次, 加大对监狱的文化建设, 用文化手段提高罪犯的文化水平, 可以扩建黑板报、图书室等设施, 也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最后,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 发挥网络的作用, 在监狱采用网络教学等形式, 让罪犯处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接受熏陶, 进而完善自我。
4、主体的创新
监狱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才能进行, 就目前而言, 我国监狱的人民警察的素质普遍还不够高, 在创新教育的改造工作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优化监狱民警队伍, 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也是改造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①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 充分调动民警进行教育改造工作的积极性, 做好教育管理人的角色。②提高民警的执行能力, 树立“执行没有借口”的工作理念, 具备高效的执行能力和执行作风。③科学配置警力资源, 加强教育改造工作的民警资源。
三、结语
虽然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不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重点, 但却能为其进行有效的服务。它虽不是大局, 但却会影响着全局的工作。犯罪行为来自于社会, 它最终也将回到社会中去, 不仅危害了社会, 也将给他人带来了一定的伤害。所以, 对与监狱工作来说, 教育改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关系到监狱工作的效率, 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但是要想提高监狱教育改造的质量,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创新, 才能保证监狱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 给社会和人们生活的稳定带来一定的保证。
摘要:衡量监狱监管工作的重要标准是犯罪人员的重新违反犯罪率, 它关系到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在新的形势下, 监狱改造工作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来具体实施, 以确保监狱改造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监狱改造工作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一些罪犯在监狱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 往往导致他们刑满后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 监狱工作应将改造教育放在第一位, 不断提高监狱的教育改造质量, 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笔者主要从监狱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监狱改造工作的创新方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希望能对监狱改造工作的创新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监狱教育改造,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张万军, 赵友新.中国罪犯教育改造思想近代化的进程——沈家本罪犯教育改造观述评[J].警官文苑, 2012, 35 (03) :67-68.
[2]韩述钦.个性化改造:教育改造罪犯的模式创新[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 23 (04) :24-26.
[3]冯宇平.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谈罪犯职业技能培训[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 67 (02) :89-90.
[4]刘胜利.读经教育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法制与经济 (中旬刊) , 2010, 35 (09) :45-46.
监狱教育改造 篇2
监狱教育改造的困境与出路
教育改造作为改造罪犯的三大手段之一,在维护监狱工作长治久安、努力打造平安监狱,持续推进监狱质量全面建设战略,更好服务于创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监狱体制的深入变革,教育改造自身暴露出不少问题,也面临着种种障碍,在困境中求发展。所以必须理清思路,拨云去雾,打开出路,使得其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监狱工作宗旨。
一、教育改造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劳动改造的强化与教育改造的弱化
劳动改造的强化与教育改造的弱化在经济社会中不是个别事例而是普遍现象。由于我国建国之初就确立了监企合一的制度,监狱既是国家刑罚的执行机构,又承担着企业生 产的功能,更甚者还担负着建立一个小社会的责任。在当今社会,这一体制尚未改变,监企仍旧是一体,监狱仍旧承担着刑罚执行的职能和经济功能。这样一来,监 狱除获得国家的部分财政支持外,还需由自己想办法解决另外一部分资金。而且在经济社会中,监狱企业还要上交一部分税收或利润。因此在这种直接利益的驱使 下,监狱必然会重视监狱企业的效益,也就是注重罪犯的劳动成果。同时,由于监狱要向上级单位上交部分利润,上级单位对监狱的考核直接与此有关并且占大比 例。那么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氛围。这样就必须强化罪犯的劳动,并且在对罪犯的考核时,同样以其创造多少劳动成果为重要依 据。如此一来,劳动改造就被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所异化,劳动较强地发挥创造物质的功能,而改造的目的由此被冲淡,甚至于造成罪犯厌恶劳动的后遗症。可以认 为强化劳动创造物质的功能,冲淡改造的作用,实际是在强化劳动的惩罚,也就是实现劳动的报应。根本上这与劳动改造的现代目的相冲突。
2、重视监管,轻视教育,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一方面对教育与监管的定位不准。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影响事 件有两大因素:内因和外因,内因决定事件的发展方向,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监狱宗旨是“挽救人、改造人、造就人”,从这方面讲,教育改造矫正灵魂、攻心治 本,是内因,监管改造重看硬守、规范行为,为外因。但部分人民警察在治标与治本的问题上思路不清,不能正确地处理好监管稳定与教育改造的关系,认为只要监 管不出现事故,教育改造工作只是监管工作的配角。为了稳定抓监管,忽视了教育工作的长效治本功能,因此,分析研究监管安全多,制定针对性施教措施少,使短期的稳定蒙蔽了人民警察的视线,导致狱内犯情动态复杂,长此以往,给狱内秩序稳定埋下了潜在的隐患。标本兼治才是确保监管秩序稳定、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治本之策。
另一方面民警的观念跟不上教育改造本身的步伐。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和部分人民警察跟不上时代的 步伐,思想上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强,习惯用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开展教育工作,对涉黑、涉毒、涉枪和“法轮功”类罪犯增多的趋势认识不 足,对“80后”罪犯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不予重视,对近几年出现的“同性恋”、心理失调、心理障碍和心理变态的罪犯准备不足,致使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和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不佳。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干警从传统型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应对押犯构成的新情况,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上下功夫。
3、人民警察素质与提高改造质量不相适应的矛盾
(1)部分民警的能力、素质确实有待加强。以江苏监狱为例,现在少数罪犯已达到本科、研究生学历,民警总体上也就是大专、本科,在苏北监狱个别民警还是中专,再囤于工作性质和场所的限制,疏于学习教育业务,视野不如罪犯开阔,思想不及罪犯新潮,往往在教育中“说”不过罪犯。
(2)监狱教育力量相对薄弱。部分监狱还是“大机关、小基层”模式,基层民警配备不足;监区、分监区各配备一名教育干事(兼职),对于目前的改造形势,已是远远不够。
(3)民警队伍建设存在不足。当前受监狱住房城市化的影响,民警的住房压力、子女受教育的压力比较大。缺少学习,常产生本能危机。严格的工作要求使民警不胜负荷,不少民警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有轻微的心理障碍。这些均影响了对罪犯的教育效果。
4、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存在误区。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不少监狱领导及普通民警分不清教育与心理矫治的区别,认为心理矫治同教育一样 都是面对面开展工作,换汤不换药。部分基层民警对“大机关”有抵触心理,对心理矫治人员来监开展工作不主动配合。
(2)人员配置上存在误区。心理矫治是一项 专业型很强的工作,其人员配备必须专业化、社会化,实际上不少监狱的心理矫治人员都是由其他科室抽调过来的民警担任的,缺少专业知识,且无实际经验。
(3)使用上存在误区。罪犯心理矫治又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工作,如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WAIS-RC)可以测知不同罪犯的智商、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 能力等,利于罪犯调配工种;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可测得罪犯的气质类型,予以不同的施教;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可以排摸罪犯的精神状 况;用应对方式问卷可以测骨干犯、事务犯的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融入基层,方能发挥作用。但少数监狱却让心理矫治人员搞一些理论工作,甚至放在应付领导检查上,再不,用行政命令指导心理矫治工作,明确提出期限和效果,让其发挥“万能”作用,严重制约了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相关对策和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1、重塑经济社会中的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
现代刑罚目的必然要求监狱必须把教育改造摆在中心位置。监狱一切工作的重心是如何做好教育改造,以实现现代刑罚的主要目的。由于现实状况是劳动改造被置于中心位 置,而教育改造在经济利益面前被迫退居次要位置,甚至于尽占可怜的比例。鉴于这种情况,为在根本上实现现代刑罚的主要目的,就有必要重塑经济社会中的劳动 改造与教育改造。重新把教育改造置于中心位置,把经济利益追求放在次要位置。
监企分开是现今监狱体制改革的关键。监企分开实际上是把监狱的刑罚执行功能与经济职能分开。换言之,还监狱本来的面目——国家的刑罚执行机构,把创造经济利润的功能剥离出来。原属监狱的企业脱 离监狱的管理后,可以成立监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由其统一管理。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监企分开在根本上把监狱及其管理人员从原来高度追求经济效益的 主观态度转变到教育罪犯为主上来。因为监企分开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监狱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监狱及其管理人员的直接利益挂钩。这样一来,监狱及其工作人员可以从 繁重的经济劳动中解放出来,相应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教育罪犯上。
2、积极探索三大基本教育手段在改造罪犯中的最佳结合点
改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监狱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改造罪犯三大基本手段,为此,我们应当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把改造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以实现对罪犯改造的最佳效果。狱政管理、劳动改造如果不能与教育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只强调狱政管理或劳动改造,就难以 发挥教育改造攻心治本的作用。因此,在对罪犯的改造过程中,必须寻找三大改造手段共同发挥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综合发 挥改造罪犯的积极作用,共同实现改造工作目标。
3、加强民警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民警队伍的综合素质。
(1)打造“拴心留人”工程。监狱当局及监狱领导要真正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民警的工作困难、生活困难,倾听民警的呼声,落实从优待警的规定,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如优先晋级、晋职等。特别是农村监狱的住房城市化问题,各级领导要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帮助民警解决住房难、行路难、子女受教育难等问题。
(2)推进“素质强警”工程和“业务育警”工程。监狱要站在服务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抓好民警队伍建设,当以打造“学习型监狱”为契机,鼓励及组织民警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定期安排民警警体技能培训、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充实一线警力,让民警从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予以必要的学习时间,形成“工作+学习”的模式;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形成制度,提高民警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教育业务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
4、坚定不移地推进罪犯心理矫治。
(1)加大宣传,强行推进。对于罪犯心理矫治这一新事物,自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接受,上级机关应加大宣传,让民警和罪犯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消除”无用论”及“恐慌心理”,转而积极接受。另外,上级机关也要坚定认识,排除干扰,强力推进,让其早日发挥作用。
(2)建立良性的运行模式。上级对监狱方面要予以足够的经费、指导及检查;监狱要专款专用,配齐配强心理矫治人员,尊重心理矫治的规律,摒弃行政命令的方式;构建开放的心理网站,发布信息,开通咨询热线,对社会开放运转;加强与社会机构的交流,实施心理矫治人员走出去,引进来,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来监狱会诊与治疗;加大心理矫治软环境建设,提高心理矫治在民警和罪犯中的认可度。监区、分监区要主动走进心理矫治,理解支持心理矫治,加强对罪犯的教育,配合开展心理矫治。在矫治方式上,要充分使用卡特尔16因素个性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等方法,运用多媒体、测谎仪等器械,来保证矫治的效果。
5、建立科学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价标准
监狱教育改造 篇3
我国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是依法对罪犯进行强制教育、特殊教育和综合教育的系统性工作。教育改造以转变罪犯的犯罪思想, 矫治其不良的生活恶习和行为模式作为目标。引导罪犯从内在的心灵到外在的言行的积极转化, 也是将罪犯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守法公民的核心手段。
司法部一直在强调:“监狱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育人、改造人这一根本任务来进行。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向教育改造倾斜, 将主要精力放在‘改造好’上, 使改造质量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动因分析
(一) 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 真是让人欣喜让人忧,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否则, 就会严重制约自身的发展, 不仅浪费国家投入的各种资源, 而且还会影响重塑罪犯社会重任的实现, 进一步有损于让我们先来分析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教育改造观念的问题, 监狱及监狱人民警察把罪犯看做被管理、被强制教育的对象, 罪犯只有绝对服从, 不考虑其主观意愿如何, 有何兴趣爱好, 都是以无条件接受作为前提要件的。其次是教育改造方法的问题, 现阶段监狱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有课堂教学法、集体评议法、个别谈话法、讲座法等形式, 也存在个别监狱因为忙于应付繁重的生产任务等原因而采取“土办法”, 挤占教育改造的时间, 挪用教育改造的专项经费, 使得教育改造流于形式。最后是教育改造内容的问题, 罪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心理矫治等方面, 教育内容的选择大体上是由监狱根据自身的环境和条件来确定, 同时受到监狱人民警察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影响, 司法部也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说, 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二) 罪犯教育改造成效偏低的动因分析
目前, 我国监狱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三方面, 直接造成了改造工作成效偏低, 施教者与受教者都不满意, 更难以体现教育改造作为监狱工作的核心内容。
监狱法的第五章与第六章分别是“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法律条文里面不仅规定了罪犯教育改造的方法、内容、经费保障等等, 而且还规定了罪犯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因教育而引起的其他权利。“如果政府不认真地对待权利, 那么它就不能够认真对待法律。”这就说明我们的监狱不能忽视罪犯的需要, 不能漠视罪犯的权利, 要学会倾听罪犯的心声, 采取多种方式与罪犯进行沟通, 改变现在完全以监狱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尤其是要取得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在教育目标上的认同。
现代教育学的理念告诉我们, 教育一定要赋予被教育者以主体地位, 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但是罪犯教育不同于普通社会教育, 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要体现国家的意志, 要承担保持社会稳定的功能, 保障社会有序运转, 因此必须要区别对待, 切忌盲目照搬照抄。
监狱人民警察是国家刑罚的具体执行者, 代表着国家权力与国家意志, 对罪犯进行强制教育改造也是为了感化、挽救罪犯, 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平正义。罪犯是实施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犯罪行为的人, 他们虽然有罪于社会, 但不能因此抹杀他们的基本人权和正当的需要。这种教育目标的认同就是要力争施教者与受教者期待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这样双方都能有明确的方向与充足的动力, 调动罪犯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罪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改造收益的最大化。
三、正确看待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改造目标的认同
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的教育改造目标一致, 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认同”。确切地说, 它是一种无限的趋同, 双方社会角色的差异决定了彼此的价值判断和社会功能是不同的, 他们之间的界限永远不能模糊混淆, 行刑者与受刑者都要受到刑事法律的规制, 这是所有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正确看待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教育改造目标的认同, 有利于监狱解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上所存在的问题, 缓解眼前罪犯正当需求与监狱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值得注意的是, 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弊端与不足会长期存在, 要进行革新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有赖于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执法意识与管理理念的深刻转变, 监狱教育改造资源的保障充足, 社会各方力量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 必须用客观、冷静、理性的眼光来看。
参考文献
[1]2001年, 全国司法厅局长和监狱长会议文件。[1]2001年, 全国司法厅局长和监狱长会议文件。
监狱教育改造 篇4
XXXX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XXX同志在中央政法委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把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确保教育改造工作取得实效。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任务下,党的方针政策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监狱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努力方向,体现了监狱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从目前情况看,监狱改造罪犯的质量还令公众不太满意,主要表现为重新犯罪率较高,特别是一些影响大的大案要案往往为刑释人员所为,公众对监狱的责难多于理解,这固然有我们宣传等方面的因素,但罪犯的改造质量是关键性的。”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执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真正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努力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一、首要标准视角下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
“监狱的改造功能,在国际范围内,有深刻的理论基础,而在中国为最。改造人,是监狱制度在现代中国的最深刻、最广泛的体现。”②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指导下,我国成功的把监狱办成教育人、改造人的特殊学校,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经验”。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思想文化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在不断的变化中激烈碰撞,在对犯罪人带来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对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语境下,在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的新视角下,我们必须对教育改造的重要意义予以重新审视。
(一)“首要标准”提出的时代背景——构建和谐社会,凸显教育改造地位的重要性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监狱工作虽然不是重点,但能有效地服务中心;不是大局,但会影响全局。罪犯来源于社会,最终还是要回到社会,监狱只是罪犯人生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如果我们仅仅将罪犯看住不跑人、不出大事,而不去教育他、改造他,他的犯罪思想、犯罪心理、犯罪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矫治,那么他刑满回归社会后就很有可能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危害社会、危害他人。这实际上就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也从根本上否定了监狱的职能作用和工作成效。因此,对监狱工作来说,进一步加强教育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尽最大努力减少因监狱管理和改造不好而引起的重新犯罪率,就成为考验我们监狱工作和监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
(二)“首要标准”提出的发展背景——战略机遇期,凸显教育改造作用的重要性
当前,监狱工作既处在改革发展的黄金期,又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攻坚期,这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监狱工作科学发展,不仅体现在监狱安全稳定和监狱企业发展上,而且体现在罪犯改造质量提高上。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既是监狱工作科学发展最本质的体现,也是监狱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因此,提出将降低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是对监狱工作科学发展、实现新的飞跃的理性思考,是在更高层面对监狱工作的新定位,新谋划,是在更高平台对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新要求、新强化。
(三)“首要标准”提出的改革背景——重要转型期,凸显教育改造价值的重要性
监狱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按照全国监狱工作会议和国函[2007]111号文件精神,从2008年起,在全国全面实行监狱体制改革,“监企合一”的监狱管理体制将发生结构性变革。在新体制下,监狱职能纯化,目标回归,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将全面加强,改造人凸显为监狱工作的第一位任务。“当今世界各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传统有异,但在打击犯罪斗争中,都日益重视监狱的矫治作用。”③在监狱工作发展的转型期,我们必须从预防重新犯罪的角度来审视教育改造的价值定位,从提高罪犯的改好率、降低重新犯罪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判断教育改造工作得失,确保监狱工作的推进方式和改造罪犯的手段更具动力,更讲效率,全面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
二、首要标准视角下监狱教育改造工作面临的矛盾
(一)监管安全与教育改造的选择性矛盾
狭隘的监管安全观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些基层单位和民警中仍不同程度地客观存在,具体突出的表现就是满足于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重视教育改造,但更重视管理上的防范,改造罪犯成为守法公民的目标与管理上迫于防范的矛盾,仍然是监狱内部不争的现实。
(二)押犯构成变化与教育内容的滞后性矛盾
随着时代变化,特别是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实施,狱内押犯构成出现了明显变化,押犯改造动机不纯,服刑意识淡化,价值观念扭曲,反社会意识增长。同时,教育改造的内容手段相对滞后,治本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完全适应罪犯思想变化,内容以讲大道理居多,形式以上大课作报告为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文化教育上的一些指标要求与实际脱节,存在形式主义。技术教育内容单一,开办的专业少,技术层次低,客观存在“培训做样子、考核走过场、发证装门面”的现象,多数罪犯难以学到比社会同业人员更具有竞争力的劳动技能。而对当今社会就业状况和犯罪情况的研究表明,劳动技能的缺乏是犯罪和重新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改造手段与教育效果的整合性矛盾
在教育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对三大法定手段内在规律认识不清,三大手段各自运用、内容阵旧、方法落后、载体单一,甚至各行其是、矛盾冲突等情况,特别是管理的教育改造功能弱化,劳动的教育改造作用被曲解,教育改造往往被沦为狭隘的办特殊学校和三课教育,而且在很多监狱流于形式。
(四)改造质量评估与重新犯罪率的契合性矛盾
现行的对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罪犯改造质量的程度,但是因为监管安全和生产压力等因素的作用,非改造标准多于改造标准,改造标准形式化、单一化,评估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评估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监狱管理的封闭与罪犯回归社会的适应性矛盾 监狱行刑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作用不容否定,然而监狱行刑的教育改造作用亦具有局限性,监狱并非是全部罪犯最理想的改造场所。监狱行刑自身与行刑目的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产生了监狱行刑悖论。在监狱中,罪犯“监狱化”成为一个难以避免的现象。罪犯往往感受和认同监狱亚文化,彼此传习犯罪技巧和行为恶习,由原来的“单面手”变成“多面手”。同时由于现行刑事执行方面的不足,刑事执行中无法做到科学地分类关押、管理,交叉感染让许多初犯、偶犯等不但没有得到灵魂的净化,反而受到了新的污染,这样的现状与改造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弛的。
(六)教育主体相对固定与教育客体流动多变的结构性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促使新知识、新观念、新信息的多样化发展和广泛传播。大部分罪犯带着大量的、多元的信息来到监狱,回归后还要去适应多样化的社会,这就要求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体要适应罪犯这一客体的发展变化。但是,押犯构成特点的变化与民警认知时差的异步却是目前一个一时难以解决的矛盾。受限于监狱编制、人事管理机制、队伍结构等因素,相当部分监狱入口不宽、出口不畅。罪犯自然构成发生几番轮换,而民警自然构成却相对稳定,这必然带来相互认识的差异。民警构成的长期相对稳定,加之民警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从而导致少数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原地踏步”,视野不如罪犯开阔,思想不及罪犯新潮,甚至个别民警在教育中“说”不过罪犯,在管理冲突中“打”不过罪犯。
三、首要标准视角下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观念,确保教育改造工作的先进性
1、树立民警与罪犯人格平等的理念。“在法治社会、公民社会,监狱应该在教育改造的原则下运行,并且应该将犯人看作公民而不是敌人”。④从执行刑罚的角度来看,民警和罪犯不可能是平等的,但从人格上来讲却是完全平等的。在罪犯教育中,民警始终恪守与罪犯的人格平等的观念,善于换位思考来进行认识上的再思考,措施上的再调整,才能在教育中取得罪犯的配合和支持,最终改造和战胜罪犯。
2、树立民警与罪犯在教育中互动的理念。教育改造罪犯,必须注重教育主客体间的互动水平建设,充分调动罪犯作为改造主体的积极性。这就好比养牛,在饲养过程中,人要是得不到牛的配合,却一味地往牛嘴里送饲料,结果是养不好牛的。只有调动好牛的胃口,形成“有人喂有牛吃,喂得好吃得好,喂得下消化得了”的状况,才能达成最佳的饲养效果。同理,教育改造也需要我们重视民警与罪犯主客体间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水平越高,主体的教育积极性和客体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就越高,就越有利于教育改造实效的提升。
3、树立向科技要改造质量的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迅猛,新科学、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提高教育改造工作的科技含量,应该是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造工作新的着力点,在这方面我们要有超前意识和现代观念。要把国际行刑实践中比较通用的科学技术、科学方法,较快、较多地运用到罪犯教育改造中去,从而加速教育改造工作现代化发展步伐。
(二)创新手段,确保教育改造工作的科学性
1、政治强教。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改造工作的主线和第一位任务,搞深搞活。要实行“一个调整、一个加强”,即调整基础性常规政治教育课的份量,相应压缩其课时数,同时做到紧扣各个时期、各个单位监管改造工作的重点,围绕罪犯思想出现的新变化,加强专题性、应时性、阶段性的主题教育,尤其是反逃跑,形势政策教育要常抓不懈。要把矫治罪犯反社会意识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尤其注重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针对不同罪犯产生反社会意识的不同原因,做到“视病开方,对症下药”。
2、灵活施教。要紧贴监管改造工作的实际,适应罪犯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罪犯的不同特点、禀赋、优点、因人施教,发挥特长。一是要围绕一个“实”字,完善分类教育。要改变以犯罪案由为划分标准的分类教育,研究以罪犯的危险程度、恶性程度、改造难度为划分标准的分类管理、分类教育。二是要围绕一个“责”字,完善个别教育工作运行机制。为增强民警个别教育工作的责任心,要坚决落实分管民警对分管小组罪犯的包管、包教、包转化、包安全稳定的责任制,把小组改造秩序的好坏、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重点罪犯的转化程度等作为考核个别教育成效的依据。对难以改造的顽危犯要大力实施挂牌攻坚活动,通过“招标制”、“小组制”、“承诺制”等形式,集中优势警力,攻坚克难。三是要围绕一个“效”字,把握教育改造罪犯的最佳时机。民警在改造罪犯过程中,要善于捕捉罪犯容易发生转变的的有利时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励志教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科技促教。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拓新罪犯教育的新载体、新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改造的科学含量和实际效果。要开发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监狱网或局域网管理罪犯改造情况,掌握、分析罪犯的思想变化规律;建立电子图书室、阅览室,发展电化教育,推进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建立“电子监狱”,利用互联网实现“网上教学”、“网上探监”。既要积极开展罪犯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从上到下形成心理矫治网络,对罪犯实现心理危机干预,促进罪犯的心理疾患的消除;又要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实行科技育人战略,通过科学教育、科学观摩、科学实验等方法,让罪犯从中得到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和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应用的实践,使他们具有崇尚科技的思想和运用科技的积极性。
4、文化兴教。要实施监区文化建设工程,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弘扬改造正气为主旋律,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加强监内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积极构建一个富有监狱特点与现代文明气息相结合的人文环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论语》、《菜根谭》等经典作品,引进罪犯教育课堂。要注重打造监内“文化精品”,如举办监区文化艺术节、办好罪犯艺术团、编好监狱小报、创作高质量的监内文化作品等,从而用正确的思想教育人,用优秀的文化引导人、用良好的精神激励人,抢占教育改造工作的制高点。
5、环境施教。改造人、教育人必须有一定物质条件和适宜的环境来保证。罪犯再社会化过程中的潜能发掘发挥,取决于监狱环境的优劣,我们要依据《监狱建设标准》,从有利于罪犯改造出发,以人道、安全、科学、文明为理念,在设计监狱建筑时,在空间结构、立面形状、采光、色彩、装饰材料等多方面地考虑罪犯改造,并与监区绿化、整体环境等协调,塑造美观、适宜的监狱环境。
6、社会助教。要全方位地引入和利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监狱服务。一是要建立起正常化、长期性的“教育协作”网络和一支相对稳定的社会帮教自愿者队伍。二是要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通过建立“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站”,沟通社会法律援助机构与罪犯的联系,为罪犯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及代理业务,帮助罪犯解决婚姻危机、老人赡养、子女入学、财产维权等实际困难。三是要实现社区矫正与监狱教育改造的“无缝对接”。监狱应及时向地方公安机关或安置帮教部门提供刑释人员详细的改造情况和重新犯罪前景预测资料,以便对刑释人员进行控制和教育,从而有效地防患于未然。社区矫正机构对刑释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不仅仅是在释放之后,更应在释放之前进行,包括组织志愿者帮教,熟悉即将刑释人员情况,实施就业前指导等等。
(三)创新内容,确保教育改造工作的系统性
1、围绕让罪犯知法、懂法、守法进行内容创新。在教育改造中,要对罪犯系统地开展法制教育、犯罪危害教育、认罪服法教育、罪犯身份意识教育、监规纪律教育等内容,以使罪犯不仅学到系统的法律知识,而且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
2、围绕让罪犯“学会做人”进行内容创新。只有让罪犯“学会做人”,才能从根本上恢复罪犯的人性,提升罪犯的道德层次,也才能真正使罪犯在内心建立起守法的自律机制,使外在的法律变为内心的准则,从而发自内心地厌恶犯罪、远离犯罪。贯彻落实《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让罪犯“学会做人”应该成为罪犯改造的主要内容。“学会做人”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追求德、践行善。通过不断地积德行善、抑恶扬善,使自身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学会做人”包括以下基本内涵:劳动做人、诚信做人、智慧做人、友善做人、自律做人。
3、围绕让罪犯真正适应社会进行内容创新。一是要以非禁化处遇拓展时空,最大限度地消除罪犯监禁型人格的产生。就目前而言,社区矫正在诸多非监禁化处遇中是一种较为可行的非监禁化行刑方式。二是要以灵活的技能培训拓展出路,最大限度提高罪犯刑满后的生存能力。“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劳动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当前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要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性技术为主,力求更多的刑满释放人员回归后能自立于社会。”⑤要紧紧抓住罪犯求知学技的兴趣点,着眼于提高罪犯刑满后的生存能力,创造条件大力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展社会需要的新技能、新技术教育,开展就业生活指导教育。对此,在模式上可实行“开门”办学、联合办学,对罪犯可实行奖励制、自费制,以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其学习的需要,以提高刑释人员就业的竞争力。三是要以务实的出监教育拓展训练,最大限度的解决罪犯回归社会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罪犯出狱后可能要遇到诸如获取工作,婚姻家庭、生活困难、社会歧视、狐朋狗友拉拢、心理失衡等现实问题,对此,监狱在对罪犯的出监教育中,要增加实训性质的模拟教育,教导罪犯通过种种途径化解矛盾,增强抵制各种诱发犯罪因素的能力和技巧。
(四)整合改造手段,确保教育改造工作的主导性
1、强化教育改造手段与监管改造手段的整合。监管改造与教育改造要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真正做到寓管于教,寓教于管,管教结合,相互促进,获取最大的教育改造效果。
2、强化教育改造手段与劳动改造手段的整合。在劳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要强化对罪犯的劳动教育和正面引导,并将教育为本、兼容、整合和渗透的一系列理念贯穿到劳动过程中去,变外在教育为内化教育,变无形教育为有形教育,转化罪犯不劳而获的腐朽思想。在组织罪犯劳动生产的同时,既要抓好罪犯技能培训,更要着重培养罪犯适应社会的能力。没有学习力就不可能有适应力,更不可能有竞争力。监狱在劳动改造中应重视培养罪犯的学习力,让罪犯争做“学习型服刑人员”,掌握提高自己社会劳动竞争力的方法,成为合法竞争、有效竞争的强者。
3、强化西方监狱矫正技术与我国传统改造手段的整合与融合。罪犯改造对矫正技术高度依赖。在引进西方矫正技术时,应早日解决“水土不服”的情况,使之尽可能的本土化,尽可能的与我国传统改造手段融合化。
(五)创新主体,确保教育改造队伍的专业性
“早在20世纪初,有识之士就呼吁,监狱工作是一项精密之人学,没有专业人才的参与是不可想像的。” ⑥我们要结合当前监狱民警队伍实际,强化政治建警、素质强警、科学育警机制,从监狱民警队伍职业化发展方向着眼,优化监狱民警队伍,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
1、要进一步提高民警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将民警的注意力集中到“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上来。各级监狱机关要确立以“改造质量论英雄”的新理念,为民警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在荣誉上、经济上、职级上加大政策激励的力度,广泛调动民警做好教育改造工作的积极性,扮演好“监管条件下服刑人员人生领航者”的角色。
2、要进一步提高民警队伍的执行力。在执行力建设中,从事教育改造工作的民警要牢固树立“安全为天、改造为本、质量第一”的理念,大力践行“执行没有借口”的工作理念,铸就超凡的执行能力和过硬的执行作风。
3、要构建“改造专家沉淀”基层的机制。要科学配置警力资源,充实教育改造工作力量,将主要力量、优势警力集中到教育改造这个主业上来。要充实和加强监区(分监区)民警队伍,实行政策倾斜,提高政治经济待遇,真正实现“骨干沉淀”,真正形成分监区有“能手”,监区有“标兵”,监狱有专家的人才结构。
(六)创新机制,确保教育改造工作的保障性
1、责任机制健全化。一是建立健全教育改造工作领导责任制。要依据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纲要》的要求,坚持主要领导抓教育改造,主要资源投入教育改造,并把教育改造质量作为衡量监狱工作成效和考核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二是不断完善日常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教育改造日常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化运作,形成领导重视、教育改造部门为主体、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新格局。三是要加强教育改造工作的考核评估,健全督查考核体系,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加大考核力度,量化考核标准,充分发挥好考核的效能。
2、监管改造模式多样化。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学习国外先进的监狱分类模式,改革现行的以性别、年龄为主要标准的,硬软件区别不明显的粗放式监狱分类制度,逐步实行以不同警戒度为主要标准的,综合考虑罪犯的恶习、危险程度、刑期、改造难易度等因素的新的监狱分类制度。同时,要改变罪犯从入监到出监都固定在监区,固定民警管理的格局,定期根据罪犯处遇级别和剩余刑期的变化,变更服刑的监狱(监区)。改造表现好的罪犯得以到更为宽松的改造环境,改造表现差的罪犯会得到更为严厉的管束和矫治。
3、恢复性司法应用的全面化。我们应将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和原则全面渗透到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弥合因犯罪行为损害的社会关系,化解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一是要建立与完善“服刑人忏悔”制度。将是否忏悔作为罪犯入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并与罪犯分流、分级处遇等结合起来。二是要建立与完善“服刑人赔偿”制度。建立恢复性司法基金,通过经济补偿、民事赔偿等实现和维护受害人权益,搭建罪犯赎罪的平台。监狱应监督有履行能力的罪犯积极履行民事赔偿,并与罪犯评选改造积极分子、记功、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结合起来,寻求保护受害人利益的实质正义。
云南省建水监狱绿化景观改造设计 篇5
关键词:监狱景观,改造设计,文化,生态
监狱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的窗口, 综合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 体现着时代的特征[1]。几千年来, 阴森可怖、残酷无情主宰了人们对监狱环境的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监狱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由一开始只是满足简单的囚禁过渡到改造、教育罪犯以及发展成具有心理医疗和学校教育功能的区域[2]。随之, 监狱的硬件环境设施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2002年, 国家司法部颁布的《监狱建设标准》明确规定, “监狱的规划是确保监狱安全, 是切实做好对罪犯的依法管理、严格管理、文明管理的需要。监狱的规划要做到监狱建筑物布局、建造规范合理, 监舍、教室、监区环境清洁整齐, 车间、场院设置有序。”监狱这一特殊的区域场地对环境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服刑人员的户外主要活动场所, 监狱环境景观的建设不仅仅只是满足使用者审美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能够缓解服刑人员精神的高敏感度, 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造、生活环境, 使其在舒适的教化环境中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整个改造过程, 增加改造的信心[3]。
1 项目概况
1.1 设计背景
云南省建水监狱隶属于云南省监狱管理局, 成立于1952年7月。地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东北的南庄镇内, 距建水县城18 km, 距昆明市220 km。
目前, 云南省多数监狱远离城市、规模小、较分散, 部分还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生活条件艰苦、交通通信不便, 已不适应现代监管改造的要求。针对云南省监狱的实际, 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提交请示,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三部委关于云南省监狱布置的调整总体方案的批示:提出的“五个有利于”和“三个转移”的要求, 对云南省监狱进行新建、迁建、改扩建、撤销等布局进行调整。云南省建水监狱即为此次布局调整的监狱之一。
1.2 地形概况
场地空间开阔, 高差不大, 总体地形平坦, 局部有陡坎, 可用挡土墙解决。场地内无水体, 无现有可保留的植被。
1.3 设计范围及内容
设计范围包括监狱警察办公区及服刑人员区在内的共计约244 183 m2。设计内容主要是监狱警察办公区的绿化景观设计及服刑人员区的绿化种植设计。
2 设计构思、主题与原则
2.1 设计构思来源
方案构思主要来源于《荀子·礼论》中的“规矩诚设矣, 则不可欺以方圆”理论。规者, 正圆之器, 即画圆用的工具;矩者, 正方之器, 是画方用的工具。古代没有规就画不出圆, 没有矩就画不出方, 所以有“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之说 (战国时代战国策《孟子·离娄上》。篇章名: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现今的“规矩”引申为纪律、法规的意思, 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指如果不遵守纪律法规, 整个社会就成了一片混乱, 不成方圆,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因此, 重点采用方、圆和直线、斜线的穿插来形成方案构图的总体布局特征, 体现设计主题, 界定场所空间属性和特殊功能性质。
2.2 设计主题思想
在满足监狱功能的前提下, 以“生态、秩序、人本、文化”为设计理念, 以“无规矩不成方圆”为设计主题, 本着尊重现状、表现文化、突出特色的原则, 以提高建水监狱景观与文化品位为指导思想, 运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手段对云南省建水监狱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布局。
设计过程中, 对建水县的背景概况, 特别是监狱的功能与文化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依托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与技法, 形成了以下理念与构思。“生态”, 即将建水监狱建设成绿色监狱、花园式监狱, 以植物造景为主;“秩序”, 即配合监狱的功能形成秩序井然、严肃规则的气氛;“人本”, 即于设计中体现对狱警、对服刑人员、对探视者的关怀;“文化”, 即于设计中体现监狱的文化甚至建水县的文化, 以提升建水监狱的文化品位与内涵。以“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设计的主题构思, 将“方圆”的形象用于设计之中, 并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风格与符号形象体现建水监狱的时代风采, 最终将建水监狱建成融监狱功能文化和花园园林为一体的, 满足多方功能的花园式、绿色型、有文化的现代化监狱。
设计形式上因地制宜、严肃与活泼兼备、自然与规则共融, 营造林、水、草、坡、亭和场等景观形象, 尽显混合式园林形式之美。设计功能上关注人的动、静、行、止、办公和休闲等行为与心理需求,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3 设计原则
2.3.1 规则式与自然式布局相结合。
作为特殊的功能单位——监狱, 在景观视觉与布局上要充分体现恢宏大气和严肃规则, 故以指挥中心大楼为核心、干警餐厅与备勤用房共同围合成的空间及中轴线景观以规则式布局为主, 而指挥中心大楼周围的庭院绿地则以自然式为主, 以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序列和层次的变化。
2.3.2 突出地域特色, 增强植物造景的适宜性。
设计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以植物造景为主, 以乡土树种为骨干, 通过对地形、植物、建筑、场地等要素的巧妙组合, 创造出协调融合的景观特色。
2.3.3 强调监狱文化内涵, 提升监狱文化品位。
以雕塑、园林小品体现监狱的功能特性和文化内涵, 强调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使其成为监狱景观环境中的亮点, 以提升监狱的文化品位。
2.3.4 重视人的行为心理, 造就环境空间的多样性。
注重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提高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方便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交通、办公、观赏、休憩等功能结合起来, 合理安排用地, 以不同的手段形成空间层次和功能区域, 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 建水监狱景观改造方案详析
3.1 设计布局
运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设计手法, 点、线、面综合布局, 形成二轴、二片、八区、八点的总体布局结构与景观格局, 体现设计的完整性和景观的连续性 (见图1) 。二轴, 即由圆形环岛经中心广场至指挥中心大楼形成的一条主景观轴线, 是建水监狱气势氛围、主题形象、核心功能的集中体现。另外, 由出入口至监狱大门可形成一条副轴, 由入口标识景石、中央绿化带、圆形环岛及雕塑至监狱大门依次展开的景观序列, 辅助展示了建水监狱的形象文化和功能特色。二片, 即以监狱大门为界形成的办公管理、形象展示片区与服刑人员活动片区。八区, 即入口区、入口至监狱大门的林荫道路区、干警餐厅及庭院区、备勤用房及庭院场地区、中心广场区、围绕指挥大楼的庭院绿地区、停车场区和服刑人员区8个主要的功能区域。八点, 即入口景观点、环岛及雕塑景观点、餐厅景观点、备勤用房景观点、中心广场景观点、疏林草地景观点、水池雕塑景观点和指挥大楼绿化景观点, 共8个各具特色和功能的主要景观节点。
3.2功能分区
大的功能分区指上述的“二片”, 小的功能分区指上述的“八点”。
3.3 主要景观节点
3.3.1 入口。
在监狱主入口处中央绿化带上以题名“云南省建水监狱”的景石进行场所与功能的标识, 简洁大方, 形象突出。并于主入口沿工业园区道路两侧设置停车位。入口设值班室、电动伸缩门等建筑设施。
3.3.2 林荫大道。
主入口至监狱大门之间, 于4 m宽中央绿化带上植花灌木, 铺被红花酢浆草地被, 两侧绿化带上列植导弹棕, 形成列兵般的行道树景观, 增强空间的秩序性。同时, 两侧绿化带以自然式种植为主, 并有小路联系交通, 结合两侧路灯, 形成整齐、端庄的林荫大道景观。
3.3.3 环岛雕塑。
将环岛设计成植物绿岛, 基座下配灌木、花球等。其中置以雕塑“书”, 且书下端朝向主入口。
3.3.4 中心广场。
为指挥中心大楼前的开敞空间, 满足交通、集散、集会、升旗和形象展示等功能需要, 设置升旗台, 中央以圆形旱喷泉景观为主, 配合移动种植箱绿化、灯柱、青石板铺装等景观。
3.3.5 疏林草地。
在指挥大楼背面的庭院中设计一片疏林草地, 种植海枣、棕榈、缅桂及洒金珊瑚、南天竹、变叶木等植物, 配合微地形景观, 供休闲休憩。
3.3.6 水池雕塑景观。
进入主入口的第一序列空间南面用地上设计1处小型砚台水景 (面积50~60 m2) 及1处笔架造型的假山, 形成一处精致的文化观赏点, 呼应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光辉的历程。
3.3.7 指挥大楼绿化景观点。
指挥中心大楼入口两侧对植2棵10 m高左右的大榕树, 四周则以自然式绿化包围。
3.3.8 散步小路。
于指挥大楼的正背面, 以散步健身为主要功能。
3.3.9 干警餐厅。
以场地绿化和休息设施为主, 设置坐椅、桌凳、六角亭等设施, 并设置干警文化宣传栏。
3.3.1 0 备勤用房。
以场地绿化和体育健身器材为主, 设置三处羽毛球场和一组健身设施, 同时设计花架、水景等内容。
3.3.1 1 服刑人员区。
设置典故墙, 采用文字和浮雕图案的形式, 以历史典故“浪子回头金不换”为内容, 点明区域主题。主要植物种植以灌木和草坪为主, 因其体量小且低矮, 不能藏人。灌木以当地长势良好的叶子花为主。
3.4 建筑小品及公共设施
3.4.1 座凳。
集中在庭院区与干警餐厅的场地休闲区域内, 选择造型与材质一致的座凳供使用。
3.4.2 道路广场铺装。
根据地形和景观需要, 采用多种铺装形式, 形成地面景观特色。
3.4.3 停车场。
布局在指挥中心大楼建筑周围, 与建筑开口相接, 方便停车与使用。同时, 设计大胆地利用停车场的“秩序”景观效果, 巧妙地将停车场景观形象组织进入监狱整体的设计布局形象之中, 以停车场的“秩序”强化监狱的“秩序”, 同时体现韵律与节奏的美感, 以实现功能满足与形象景观特色的完美结合。除集中的停车场外, 还包括入口外侧停车场及监狱大门前停车场。
3.5 植物景观设计与树种选择
植物景观设计力求乔、灌、花、草、藤、竹和地被相结合, 以乡土适生植物为主, 配置四季有花有景, 体现南亚热带的植物景观风貌, 努力建设绿地, 扩大绿化面积, 形成植物层次丰富、植物景观优良的花园式、绿色监狱 (见图2) 。根据建水地区具体情况, 植物种类选取如下。
3.5.1 乔木及花木。
大王椰子、银海枣、蒲葵、布迪椰子、桂花、鸡冠刺桐、香花槐、串钱柳、小叶榕、垂叶榕、柳叶榕、花叶垂榕、黄葛榕、橡皮树、刺葵、凤凰木、白缅桂、董棕、华盛顿棕、清香木、大叶女贞、香樟、攀枝花、高山榕、天竺桂、杜英、紫荆花、灯台树、青皮木棉、加拿利海枣、红花荷、银杏、枫香、球花石楠、黄连木、清香木、广玉兰、山玉兰、红花木莲、深山含笑、樱花、海棠、蓝花楹、红千层、石榴、枇杷和杨梅等。
3.5.2灌木地被。
三角梅、鸡蛋花、洒金珊瑚、黄金榕、假连翘、黄连翘、红花继木、金叶女贞、紫柳、小叶女贞、鸭脚木、肾蕨、五色梅、非洲茉莉、彩叶扶桑、含笑、金丝桃、大叶红草、萼距花、沿阶草、麦冬、八角金盘、龟背竹、春羽、绣球花、棕竹、杜鹃、迎春、南天竹、六月雪、葱兰、酢浆草、银边草和蜘蛛兰等。
3.5.3 竹类。
金竹、紫竹、毛竹等。
3.5.4 藤本。
常春藤、油麻藤、紫藤、炮仗花、凌霄、蔓性蔷薇和地锦等。
4 结语
监狱通过其外在的直观形象给予社会公众的感官刺激和心理直觉, 因而, 监狱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彰显社会主义[4]。因此, 这一特殊的社会机构环境景观的改革与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表征的必然要求。监狱环境景观在满足其政治功能性需求之外, 仍需要使其与现代化的环境景观相适应, 如秉持传统文化, 巧妙地融入基址的场所与地域特征, 通过营造富有生态、高度秩序化及人本化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形成融监狱功能、传统文化和绿色生态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化监狱, 这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立健康良性的新时代法制监狱环境有着借鉴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卓.基于罪犯改造心理学的监狱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3.
[2]蔡立勤.以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为目标的监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3]周伟伟.监狱户外空间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 2015 (15) :43.
监狱教育改造 篇6
许三多从小生活在农村一个高压下的家庭, 父亲的强制、哥哥的强势, 造就了其在家庭角色中的弱势地位, 使其不屈的人格特征、善良正直的人性品格受到了极大的压抑, 从而造就了其自我行为能力的缺失, 可以说他是行动的懦夫。一个人行为能力的强弱最能体现出其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 因而许三多又是个社会适应能力非常差的人。他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乃至走向成功的呢?我认为, 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 军营的环境、军营的生活对其实施了长期的行为治疗, 使其行为模式不断发生一个又一个飞跃与质变。特别是在老A的训练中, 面对冷酷的环境, 难以忍受的训练, 许三多彻底粉碎了过去的美梦, 清空了旧我, 从而一个新我成长起来了。在其整个成长过程中当然包含了战友的关怀和帮助, 领导的期望和要求, 思想的斗争、心灵的煎熬, 屈辱与泪水、挑战与压力、喜悦与伤痛并存。但从整个现象上来看, 是由外在的规范和强制性的要求, 促使其内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也可以说是诱导其内在品性予以发挥, 体现出来, 因而其人格的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完全是行为矫治的结果。纵观近代管理学的历史沿革, 无不是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由行为管理开始的。
由此, 联想到监狱对罪犯的改造, 其基本模式就是行为矫治, 其历史过程可以概括为由行为到心理的发展。法律的外在特点是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机关的行为特征也是其行为的强制性, 我们对罪犯的改造也是一个由强制到自觉的过程, 但强制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监狱执法有其强制性, 这是必然的, 这种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对罪犯的监管改造和劳动改造上。但这种强制性一方面不可能解决罪犯改造的所有问题, 又一方面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所谓宽严相济、刚柔并重正基于此。也正如许三多的成功一样, 其成功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而其不少战友的淘汰和落伍又是其各自人格成长与环境所导演的悲剧, 也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但求顺应潮流, 改造自我。我们改造罪犯有大环境、也有小环境, 有共性问题, 也有个性问题, 在共性的大背景下求同存异, 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我们对罪犯的认识, 也逐步科学, 更加全面客观。特别是在罪犯中引入心理咨询、心理矫治, 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认识罪犯以及犯罪现象, 从而为罪犯的改造增加了更为科学而有效的手段。
心理学教给我们以多元的角度看待人, 以发展的角度观察人, 就事论事来评价人, 深入对方的世界来理解人。罪犯是犯罪的结果而非原因, 犯罪是过去认识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的结果而非原因, 当前的行为又会对今后的所作所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当这些理念和知识内化为我们的观念和行为, 指导我们工作实践的时候, 我们的改造对象就逐渐丰满鲜活起来。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大, 政策更加宽容。监狱管理的法律法规在严厉中不失人道, 民警的管理在严格中不少温情, 罪犯之间可以有个性的张扬而不失统一稳定的改造秩序。
【监狱教育改造】推荐阅读: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总结11-27
监狱教育故事08-31
警示教育监狱08-09
监狱改造09-06
监狱警示教育感想10-27
监狱罪犯个别教育案例12-03
西安监狱警示教育心得08-12
监狱警示教育观后感07-07
监狱警示教育心得100字12-02